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空巢老人调查问卷8篇

时间:2022-12-28 12:28:5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空巢老人调查问卷,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空巢老人调查问卷

篇1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8.04.08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plan for improving the mental health of empty nest elderly, aiming at the low mental health level of empty nest elderly. Methods 41 cases of empty nester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intervened for 6 months by group counseling and individual intervention. Symptom checklist 90 (SCL-90) was used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Results the score of total score and 5 factors (somatization, compulsion, depression, anxiety and paranoid factor)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decreased,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whil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the 4 factors (interpersonal, hostility, horror and psychosis)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ll P > 0.05). Conclusion th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measures can improve the mental health of the empty nest elder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hav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mental health maintenance work of the empty nest elderly in the community.

Keywords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empty nest elderly; mental health

伴?S经济迅猛发展,我国社会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空巢老人群随之也不断增加。空巢老人的心身健康已经成为整个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国内一些研究也证实了空巢老人心理上存在更多的痛苦、不适、焦虑、抑郁以及自我评价偏低等表现。[1]空巢老人生活质量方面主要在心理健康的组件上通常比非空巢老人低。[2]因此,本研究应用系统心理干预的方法以期改善和提高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为提升我国空巢老人心理健康水平,提高晚年生存质量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取方便抽样的方式选择13个社区的空巢老人与非空巢老人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为:(1)年龄>60岁;(2)独居者或仅夫妻共同居住(社区),且子女亲自探望频率低于每周一次;(3)心理健康水平通过检测低于正常常模者(符合SCL-90阳性指标);(4)知情本研究并自愿参与,且本研究的操作均符合医学伦理学的道德要求。排除标准:(1)存在意识或精神障碍者;(2)中途退出者。经以上标准共收集心理健康低于正常水平的空巢老人41例作为研究对象。干预前后对比效果。

1.2 研究工具

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测查。调查工具:(1)一般资料调查表,在查阅文献及专家咨询的基础上自行设计,包括性别、年龄、子女探望频率、居住情况、婚姻状况、文化程度、以往职业、慢性病患病情况和月收入;(2)症状自评量表(SCL-90):[3]该量表包括90个项目,分为9个因子(分别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统计指标包含总得分、因子分和总均分,其中总均分=总得分/90,用于区分研究对象位于1~5级间的分值程度。

本项目调查表由被调查者自行填写。所有的调查员均经过统一的严格培训,了解了本次研究的目的、方法以及详细流程。调查员们在老人填写前会要详细解释调查表及说明填写的注意事项,不能自行填写的老人则由调查员一对一问答协助完成。所有问卷填写完毕后均当场回收。共发放调查问卷41份,回收有效问卷41份,回收率100%。

1.3 干预方法

实施干预方案的干预期为6个月,时间自2016年5月至2017年10月,包括团体心理辅导和个体心理干预,具体方案为团体心理辅导:(1)讲座,介绍正确应对老年期常见的问题的方法,特别是防治老年抑郁的知识;(2)组成抑郁治疗团体,将实施干预的老人组织在一起,在课题组成员的指导下进行小组讨论和人际交往训练,让患者学会正确宣泄情绪,开放自我,寻找认同感,交流保健经验,相互支持和沟通,保持心理平衡。地点在社区居委会,每月2次,每次时间2小时。个体心理干预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干预和行为治疗等。认知干预是向老人讲解抑郁的防治知识,纠正其对疾病的错误认知,以消除不必要的顾虑,并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疾病和衰老,提高他们对治疗的依从性。行为干预是对老人进行不良行为模式及应对方式的纠正,指导其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慢跑、打太极拳等。并帮助老人学会放松训练的方法。

个体心理干预的地点为老人家里,每周1次,每次50分钟。心理干预期不给予针对抑郁的任何药物及其他治疗方法,6个月后评定干预效果。整个干预过程都由课题组经过专业培训的四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完成,对每一项目的实施时间、先后顺序、完成质量都有严格规定,每完成一项均有记录,确保四名咨询师干预的一致性。通过干预前介绍实验目的并签订协议、干预期间不断行为强化、干预后电话回访等方法来保证被试的依从性。

1.4 统计学处理

调查数据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2?s进行描述性统计及独立样本t检验。P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SCL-90 各因子评分比较

SCL-90量表调查结果显示:干预前后老人在总分及5个因子(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及偏执因子)中得分有所下降,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篇2

关键词: 空巢;独居;纯老老人;高血压;服药依从性;调查

        高血压是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治疗。而空巢、独居、纯老老人因为文化基础、生活习性、自理能力、记忆减退、缺乏交流等的影响,往往服药依从性较差。区政府要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为独居、空巢、纯老老人提供助医卫生服务,为了寻找服务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平衡,推进“助老”与“助医”结合,整合发挥医疗卫生资源,真正实现为老“助医”,切实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选择该类人群众中需要服药降压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8 年上海市静安区古柏社区在册(户籍居民或居住满6 个月以上)的空巢、独居、纯老老人中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诊断标准[1]明确诊断为高血压的192 例患者,除外继发性高血压,年龄60~92 岁,平均年龄(75±9) 岁,其中男性83 人,女性109 人。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性别、年龄,患病情况,药物治疗依从性,依从性不佳的原因,其他情况等。问卷由调查人员发放,入选患者自行完成,对视力减退、文盲、行动不便者,由调查者采用问答方式记录完成。调查人员为经过培训的全科医生、社区护士、防保人员。

        1.2.2  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评定

        采用Morisky推荐的Morisky-Green测评表,用4 个问题评价确定患者的服药依从性[2]。表中4 个问题为“你是否有忘记服药经历?你是否有时不注意用药?当你自觉症状改善时,是否曾停药?当你服药自觉症状更坏时,是否曾停药?”根据回答结果评估服药依从性的高低。4 个问题均答“否”,即为服药依从性佳, 否则即为服药依从性不佳。

        1.2.3  资料分析

        采用SPSS 13.0 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

        2  研究结果

        2.1  从本调查结果看,社区空巢、独居、纯老老人原发性高血压药物治疗依从性佳的只占调查总数的30.7%,不佳者占69.3%。与戴俊明[3]介绍的国外研究相比偏低。

篇3

【关键词】 农村空巢老人;生活境况;孝道;对策

在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强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逐步提高的今天,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也在不断提升,然而,我们依然会被这些出乎意料的现象所震撼。新闻报道中经常有独居老人死于家中,无人知道,不少老人发生意外,更有老人轻生的报道,这些新闻的主人公,大多是空巢老人,关注空巢老人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

一、空巢老人及其农村空巢老人

不同的学者根据自己的研究角度不同对空巢老人的界定也不尽相同。白居易以诗人的角度,在《警孝诗》中写到,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却入空巢里,啁啾终夜悲。生动形象的描写了雏鸟飞走不愿归,老鸟只能悲啼独守空巢穴的现象,这即是空巢一词的来源。本文将以年龄在60岁以上,无子女或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作为调查对象。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办公室预测,2015年到2035年我国老年人口将年均增长一千万左右。目前,我国大中城市老年空巢家庭率已达到70%。伴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携妻带子,或外出打工,或为子求学,或为追求更好的生活而涌入城镇。基于家庭经济的压力亦或是老一辈观念的束缚不愿离开农村等原因,农村空巢老人数量日益剧增,空巢家庭逐渐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相比于城市空巢老人,农村空巢老人更处于弱势地位,农村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和身体状况令人堪忧,面临着物质困境和精神困境上的巨大挑战。笔者深入农村,主要以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境况进行调研,同时辅以访谈法和观察法,了解商洛市新声村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和精神状态,希望能使更多人关注农村空巢老人这一群体。

二、陕西商洛新声村空巢老人调查分析

经过与新声村村委会工作人员的介绍与沟通,新声村老人及空巢老人现状如下,该村目前共有约270名老人,其中空巢老人约115名,约占全村老人的42.59%。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向新声村空巢老人共发放了20份调查问卷(一户夫妻双方为两份问卷),收回19份,回收率为95%,其中有效问卷19份,问卷有效率为100%。调查问卷主要包含了以下信息:老人的基本情况,如性别、年龄、单身与否;老人的健康状况;子女探望状况;经济来源;精神状态。由于农村老人文化程度有限,入户时主要是通过问答的方式填写问卷。如表所示,随机抽样调查空巢老人年龄处于60-80岁这一区间。在这19位调查对象中,有6位老人独居,占调查总人数的31.58%。

1、教育程度

老人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其中高中学历1人,初中学历1人,小学学历4人,还有13位调查对象都处于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状态,无人有大专及以上学历,且在6位读过书的老人中,仅有一位老人是女性。由此得知,在当时地理环境偏僻,教育环境差,经济条件拮据以及老一辈人根深蒂固的“读书无用论”思想等种种原因的共同作用下,他们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大多处于文盲状态,而少有的学历相对较高的多为男性;在读书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也使孩子在接受教育方面也存在偏颇,体现了当时男女受教育程度的不公平。

2、健康状况

有四位老人觉得健康状况很差,常生病,离不得药,或卧床不起,或身有残疾;有六位老人觉得自己身体较差,其中有两位老人独居;有九位老人(选择)身体状况一般。在此次问卷调查中,100%的空巢老人身体均有不同程度的疾病,大多是老年慢性病,如胃病、高血压、低血糖等。

3、医疗卫生状况

有26.32%的老人身体健康状况差,但并未就医;73.68%的老人虽然生病后能够就医,但大部分老人都未能遵守医嘱按时吃药。这与经济收入低、医院距离远等原因有关。新声村距离县城有40公里路程,路面崎岖,只有每天往返班车通行,很多老人晕车,且药物的价格对经济收入微薄的大部分农村老人来说,依然较高,因此,通常不能及时就医,大多选择强忍疼痛。

4、子女探望状况

有8名调查对象都养育了4个及以上子女,其中不包括中途夭折或病逝的子女,子女探望频率不高。有68.42%的老人经常和子女保持联系,且认为关系很融洽,经过访谈,子女回家探望父母时间间隔都在一周以上,有3位老人的子女一个月至三个月回家探望一次,有4位老人的子女三个月至半年回家探望一次,有9位老人的子女每半年至一年才回家探望一次,1位老人的子女一年多才回家一次。子女通常会选择在父母生日或过年的时候回家探望。他们的通讯工具都是手机,因此,通讯事业的大力发展,手机联系的方便快捷,促进了老人与子女的交流,但是,也有部分老人不会使用手机。大部分老人都认为影响子女回家探望原因就是子女学习工作忙和路途远,交通不方便。

5、经济来源

农村空巢老人经济来源有限,少数老人依靠种庄稼或偶尔帮别人打零工维持生活,但绝大多数老人主要是依靠领取国家发放的养老金、高龄补贴,其中有老人符合低保条件的,还可以领取低保。本次问卷调查中的19位调查对象里有两位老人享受到低保政策,每人每月205元。这些国家政策为老人,特别是农村空巢老人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基本满足了他们的日常生活所需,老人们及此事,都满怀感激。

根据我国养老政策,60及60岁以上的老人享有养老金补贴(最低每人每月75元),且补贴金额随着年龄增长呈阶梯式上升,该村约270位老人均享受了养老金补贴政策,享受率为100%。年满70岁的老人即可享受高龄补贴,高龄补贴亦是根据年龄阶梯式发放(最低每人每月50元),该村可享受高龄补贴的老人约130位,即村上48.15%的老人都享受了高龄补贴政策。养老金和高龄补贴每位年龄符合条件的老人均可领取,且这两种惠民政策可以同时享受。并且对特别贫困的家庭,可以依法享受低保政策,贫困程度不同,享受金额也不同。

6、精神状态

有配偶一起居住的老人可以彼此依靠,相互扶持,精神状态比独居老人好很多。独居老人,特别是身体状况较差,子女又由于种种原因不能陪伴左右的,常常感到寂寞空虚,平日沉默寡言,情绪低迷。{查对象中有两位老人精神状态非常差,思维比较模糊,且都处于独居状态。因此,对于农村空巢独居老人,我们应给予更多的关怀和支持,为他们免去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安享晚年。

三、改善农村空巢老人状况的对策与建议

尽管社会撤离理论认为,老年人从社会主流生活中的撤离,对社会和个人带来的更多是积极影响,但我们也不能否认他们曾对社会做出的贡献,我们更应该根据社会交换理论,让老年人拥有更多可供交换的资源,让他们摆脱“无用论”,帮助他们意识到自己曾经被尊敬、被需要,亦能给下一代提供帮助和支持,也需要从价值观上尊敬并接受老人,帮他们改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使他们拥有幸福的晚年。农村空巢老人这一弱势群体,是社会发展中必然产物,我们应给予这个群体更多的关怀与帮助,使他们能平静快乐的度过老年时光。

1、提倡孝道,正视空巢老人现现象

“明孝道,知荣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是道德的根本,在大力提倡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更应该提倡孝道,关爱老人。三世同堂、四世同堂一直被誉为佳话,子女众多,孝顺老人,也是家族兴旺的表现。提倡子女常回家看看,经常打电话联系老人,为老人解决一些日常生活困难,给予老人家庭的温暖和精神慰藉。

2、大力发展农村文化卫生事业,加强空巢老人的社会支持

国家应加大对农村文化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丰富老人们的精神世界,如组织广场舞,剧团下乡表演,健身操等活动,让老人有事可做,结识朋友,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同时,村里应配备专业的心理医生和社会工作者,对有需要的老人进行心理疏导,开展服务活动,帮助他们摆脱消极情绪,树立起生活的信心。

3、实施结对子,一对一帮扶政策

国家应建立健全相关养老政策,为空巢老人的生活安全提供保障。在基层,村委会可以对空巢老人登记造册,遵循自愿和就近原则,也可以根据关系亲疏来组合,促进家庭与家庭、老人与老人结对子,定时相互探望,出现意外的时候立即向村委会相关人员汇报,以达到相互关怀、相互监督的目的。

4、倡导子女支持丧偶空巢老人再婚

空巢老人大部分患有空巢综合症,因为与子女沟通交流的缺失,使得其开始否定自身,他们的生理和心理上都受到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极大的影响了老人的生活质量。特别是独居老人,孤身一人,不仅生活上承担一定的压力,精神上的空虚也难以弥补,容易出现自卑情绪,老伴过世后,好多正常的娱乐都难以再继续,如跳广场舞、唱戏等。子女若支持空巢老人再婚,老人的生活将多了一个陪伴者,可以相互依靠,共同承担生活中的风雨,对老人的生理和心理都能给予部分的满足,改善老人的生活质量。

5、自我调适,适应生活,改善生活质量

子女和社会应平时对老人多点关怀,帮助老人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勇敢的面对生活,调适自身,赶走悲观低迷的情绪,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从而对生活中更多的事产生兴趣或继续保持原有的兴趣,丰富自身日常生活,改善生活质量,提升幸福指数。

【参考文献】

[1]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 卢暮雪,郭成.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的现状及研究评述[J].心理科学进展,2013.2.

[3] 宋洪宇,申艳婷.农村空巢老人研究综述[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4.2.

[4] 赵得智.空巢悲剧再现[N].都市时报,2014.04.

[5] 赵欧仁.莫让空巢老人的悲剧重演[N].北京晨报,2015.

篇4

【关键词】老年人;养老模式;养老意愿

【Abstract】This paper use questionnaires combined with interviews to study the living conditions of the elderly under different pension model and find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pension mode selection in Urumqi. Data analysis shows that, elderly marital status, physical health, self-reliance, monthly income, solace, the housing situations are all factors affecting the willingness of the elderly pension. The results also show that the focus on developing social pension, assisted by the other pension models is more conducive to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 of older persons.

【Key words】The elderly;Td-age pension;Endowment

0 引言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家庭结构的缩小,老人养老问题日益突出[1],我国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养老形势。现今的养老模式有家庭养老、社会养老、自我养老三种,当老年人选择养老模式时受到经济水平、制度、文化传统等影响,其中主要受制于个人收入与健康状况、子女婚后居住方式、子女实际提供的养老照顾、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多方面,因此养老意愿及养老模式的调查分析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2]。

1 养老模式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纳入调查对象的标准

本次纳入调查对象的是年满60岁及以上且居住在乌鲁木齐市的常住人口,同时具有清醒的意识,能够自己或是由他人完成问卷调查的内容,能较好的与他们沟通,且愿意参加本次调查活动的老年人。

1.2 调查方法

根据老年供养体系的经济保障、照料保障、医疗保障、精神慰藉保障以及制度、法律政策、政策、舆论、管理、思想措施等构成的综合系统,设计了调查问卷及半结构式访谈法内容。为了能够更加全面的反映乌鲁木齐市养老模式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采用整群抽样的问卷调查及访谈的方法,对乌鲁木齐市七个区的部分老人进行养老模式及养老意愿的调查,在各区随机抽取某街道办事处的7个社区居委会,另随机抽取了2个养老院,以集体发放与偶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共计发放调查问卷800份,回收712 份,问卷回收率89%,有效问卷652 份,有效率91.5%。访谈人数50人,获取了大量的感性资料。

2 调查结果及分析

本次对乌鲁木齐市老年人的养老模式及养老意愿调查问卷的基本信息如表1。通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成功接受调查人数共652人,基本情况为表1。

将652份有效的调查问卷的数据通过Excel 软件建立原始数据库,并使用Spss18.0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通过数据分析结合访谈记录,得到性别对养老模式与养老意愿无统计学意义,而年龄、婚姻状况、身体健康状况、自理能力、月收入、有无住房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对养老意愿有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1)年龄: 60-70岁年龄组的老年人选择家庭养老的达到95.38%,80岁以上年龄组老年人选择家庭养老的仅占47.37%。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体健康状况和自理能力都会变差,越来越需要更多的日常生活照料甚至是专业的医护人员的照料,因此养老的意愿更倾向于社会养老与机构养老。

(2)婚姻状况:有伴侣时选择家庭养老的老人占到98.66%。

(3)身体健康状况:当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优时选择家庭养老的老人占到98.48%。身体健康状况差时选择家庭养老的老年人的百分比下降到75.98%,选择社会养老与机构养老的老年人所占百分比分别上升至14.53%与9.50%。

表1 问卷调查样本基本情况(N=652)

(4)自理能力:当老年人可以自己买菜做饭时,选择家庭养老的老人占到98.15%,。在老年人的自理程度比较差,连吃饭与大小便都不能自理时,选择家庭养老的老年人的百分比下降到15.38%,选择社会养老与机构养老的老年人所占百分比分别上升至23.08%与61.54%。

(5)月收入:不管收入的高低,家庭养老都是现在老年人的主要养老模式。除家庭养老模式外,现在的机构养老主要是针对中低收入的老年人。高收入老年人更倾向于社会养老,即请日间照料或小时工来照顾自己。

(6)有无住房:当老年人没有独立住房时会更趋向于机构养老。

3 结论

乌鲁木齐市老年人选择养老模式时受到经济水平、制度、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一方面来自老年人自己,如养儿防老的传统思想及养老机构的费用开支都制约着老年人的养老模式,因此更多地老年人都选择家庭养老或社会养老,但为了能够适当的减轻子女负担与提高老人的养老质量,这种传统思想应该经过宣传教育发生改变,尤其当老年人的自理能力很差时,具有专业照顾团队的机构养老是最佳的养老模式。另一方面来自机构,调查显示很多老年人对现在的社会养老和机构养老还有很大的顾虑,如社会养老体系并不完善,养老院的收费太高,床位数不够,服务不够好等,因此政府还需要加大对社会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投入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对养老机构进行定位且实行按需收费,对于低收入人群政府应该给与补助,以满足所有老年人的养老需求。现在社会的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养老的形势也越发严峻,以社会养老为主的养老模式是我国养老模式的必然选择。要适应这种趋势,重点是应继续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和建立养老的社会化服务支持体系,逐步提高养老社会化水平。

【参考文献】

[1]汪娟.城市居家老人与养老院老人依恋与孤独感的比较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DOI:10.7666/d.y2095246.

[2]乐益娜.城市空巢老人合作居住方式及意愿研究:以杭州市为例[D].杭州师范大学,2013.

[3]任海静,李丽英,任海妹,等.保定市养老机构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消费导刊,2013,(7):89-89.

[4]孙泽红.城市高龄老人虚拟养老院服务模式研究[D].苏州大学,2012.DOI:10.7666/d.y2121787.

篇5

 

为进一步了解我街空巢老年人在生活、心理、精神及其他方面的需求,为市委、市政府制定关爱空巢老人的惠老政策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我街在武胜、万年、涂家、大董、和平五个社区进行了专题调查。调查对象为年满60周岁及以上并未与子女(晚辈)同住的老年人,由社区专职干部对老年人组织入户调查。调查采取问卷方式,由调查员按照事先设计的调查问卷,入户直接面对调查对象进行询问,由调查家庭中的空巢老人当面回答有关问题,并认真记录答案,当场回收问卷。现将我街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分析报告如下: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根据调查问卷数据的综合汇总。这次调查对象总量191个。汇总结果显示如下:

 

性别分组:男性66人,占34.55%,女性125人,占65.45%。

 

年龄分组:60~69岁的33人占17.28%,70~79岁的91人占47.64%,80~89岁的62人占32.46%,90岁以上的8人占4.19%。

 

文化程度分组:文盲39人占20.42%,小学初中的112人占58.64%,高中中专22人占11.52%,大专及以上18人占9.42% 。

 

婚姻状况分组:未婚7人占3.67%,丧偶的107人占56.02%,配偶健在的65人占34.03%,离异的8人占4.19%,再婚的4人占2.09%。

 

家庭存续时间分组:0-5年的29人占15.18%,5-10年的42人占21.99%,10-15年29人占15.18%,15-20年的32人占16.75%,20年以上的59人占30.89%。

 

现有子女分组:有1个子女的35人占18.33%,有2个子女的45人占23.56%,有3个子女的55人占28.8%,有4个子女以上的43人占22.51%,无子女的14人占7.33%

 

二、调查凸显出的主要问题

 

(一)医疗健康方面

 

1、空巢老人多数具有较高的生活自理能力,但身体疾病较多。能自理的老人153人;半自理的老人29人;不能自理的老人并一般日常生活行为需完全依赖他人的9人。调查对象的情况显示,大多数空巢老年人身体健康有些小毛病,但患有高血压、脑血管病、糖尿病等老年疾病的就有61人、另外还有27人患有严重疾病甚至癌症。

 

2、空巢老人就医状况不容乐观。通过统计看每月医药费支出状况的人数,每月支出100-500元钱的多达106人,500-100的有27人,1000元以上的有18人,在100元以下的仅40人。调查显示,有155为老人认为目前最担心的事情就是疾病,这给空巢老人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二)经济收入方面

 

1、调查对象中,女性人数几乎是男性的一倍,但有属于自己名下的房产人数男性却比重较大,且退休金大多数都在1000元-1500元,仅仅够维持生活。

 

2、空巢老人中基本生活开支都不大,每月开支500-1000元的112人,1000-2000元的48人,2000元以上的13人,但对于自费购买助老呼救设备,还是有150人认为无力购买,并有182老人希望政府购买。

 

(三)生活安排和精神慰籍方面

 

1、空巢老人文化娱乐生活比较缺乏。其中108位老人主要就是在家做家务、和邻居聊天散步,有98人选择看电视、听广播、阅读,积极参加文体活动、唱歌、跳舞、旅游等的仅56人,没有一个人上老年大学,甚至有23位老人没什么事干也缺少人说话常感到空虚和寂寞。

 

2、调查结果显示,子女关心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的有167人,但仍然有20人对老人漠不关心,并且160为老人半年之内会见面,但有9位老年人很长时间都很难和子女见面。

 

3、空巢老人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老年人还是不太接受到养老院养老的方式,仍然愿意保持中国传统的家庭养老但他们同时也希望得到社会和政府的帮助与关照。

 

4、大多数空巢老人对于“爱心门铃”、“红飘带”、“一键通”等助老呼救系统还持有保守态度仅61人表明需要,还有130命都表示不太需要。

 

三、建议及对策

 

(一)不断完善城市的养老保险制度

 

在基本养老保险这一块,要切实保证老年人口的养老金的增长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保持一致,使老年人口能够共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尤其要适当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水平,在配偶遗嘱补贴、社会养老补贴等方面,也要适时不断提高这方面的待遇水平,以使那些主要依靠这些收入来源生活的老人能够维持起码的基本生活。

 

(二)重视老年人的医疗保障及医疗服务

 

老年人口的身体状况决定了他们对医疗社会保障水平的需求要高于一般人,而与此同时,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又使得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日益增大,这就导致了老年人口的医疗需求日益增大。因此目前应继续大力推进城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结构的调整,加快部分医疗卫生资源向社区的转移,从而增加社区老年医疗卫生服务的供给能力;而社区对老年人口提供的医疗服务应是全方位的,不仅包括疾病的治疗,还应包括其他方面的服务,如医疗咨询,对疾病防治的大力宣传、倡导健康的生活的生活方式、普及老年照料和护理知识等。

 

(三)加快社区照料服务的发展

 

政府应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力度。对于我街这种老城区,空巢老人普遍感兴趣的是政府买单的免费服务,而目前能够享受这种免费服务的老年家庭数量极少。因此,政府应考虑到部分老年家庭的特殊情况,放宽实施免费服务的条件限制,以使更多的老年家庭获益。同时,应加强社区照料服务的.整合和宣传工作。

 

(四)关注“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首先,要大力倡导“敬老、养老、助老”的传统美德。教育空巢老人的子女在精神慰籍方面履行赡养义务,常回家看看,多关心老人。动员和组织广大青年和社会公众加入到为空巢老人服务的志愿者行列中来,充分发挥志愿者在空巢老人精神慰籍方面的作用。

 

其次,要加强社区文化体育设施及场所的建设,要想方设法增加社区的文体设施及场所的建设,要动用政府和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力量。

 

再次,社区要经常组织开展老年人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活动形式要尽可能丰富,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更多空巢老年朋友们的需求,将更多的老人吸引到社区中来。

 

最后,社区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要充分发挥主动性,了解社区空巢老人的基本情况,多多关心和探望他们。尤其是经常探望那些因种种原因不常出门活动的空巢老人,了解他们的需求并尽可能给予帮助,要特别关心独居空巢老人。

 

此次开展的城市空巢老人基本生活状况普查时间紧、范围广、受众面宽,虽然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但如果能够为市委政府制定惠老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将来能够使老人们从这项工作中得到了切实贴心的实惠,一切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我们为老服务脚步不会停歇,将继续秉承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实、讲奉献的一贯作风,更好地为老年人服务,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工作目标是我街全体老龄工作人员的执着追求!

 

范文二

 

据人社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城市流动人口达2.67亿人,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村老人独守空巢,绝大部分老人留守原居住地,极少数老人跟随子女进城生活。空巢老人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心越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何解决打工子女外出挣钱与陪在父母身边成了一个深思之待解决的问题。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分别选取以大化瑶族自治县都阳镇都阳村留守老人作为本次调查的个案。

 

2.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是采取走访及入户典型调查的方法,调查涉及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生活需求、医疗及社保及“老有所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等。在入户典型调查中,从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医疗保障、养老现状和精神文化生活四个方面采用结构式访谈的方法,入户典型访问了20户老人。

 

二、基本情况

 

大化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偏西北的红水河中游。全县幅员面积275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2万公顷,全县总人口45.87万人,瑶族占21.95%,全县辖13乡3镇。都阳镇位于大化瑶族自治县中部,距县城50公里,地处丘陵。镇人民政府驻地在都阳村都阳街。东接七百弄乡,北连北景乡,西邻岩滩镇、江南乡,南接百马乡、古河乡。2006年全镇总面积189平方千米,总人口24244人。辖都阳、尚武、武城、中武、加城、满江、双福等7个村。都阳镇耕地面积883公顷,其中水田443公顷,旱地440公顷,主要农产品有水稻、玉米等,农产品加工主要有木材加工。

 

空巢老人(这里说的老年人指的是60周岁以上〔含60周岁〕老年人)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据不完全统计, 全县60周岁以上(含60周岁)老年人共57670人,其中留守老人达40369人,占全县60周岁老年人的70%,其中男性人数为17244人,女性人数为23125人。老年人受教育程度情况,其中文盲的占老年总人数的61.7%,受到小学教育的占33%,受到初中教育的占4.6%,受到高中教育的仅占不到0.7%;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日常生活能自理且能从事较轻农活的老年人占老人总人数的78%,半丧失劳动能力的占老人总人数得15%,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占老人总人数得7%;经济来源情况,靠子女供养的占81.9%,自己供养的占9.7%,社会扶助的占8.1%。

 

三、空巢老人生活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大部门留守老人仍需要体力劳动

 

子女外出务工使家庭经济条件得以改善,但由于他们的相对收入也不高,且他们大部分都有自己的家庭,还要供子女上学,所以大部分老人还要靠自身劳动来维持平时生计。据调查,大部分的留守老人还从事体力劳动,仍然要承担农业生产的'重担。一方面,从事农业生产可以增加家庭经济来源,基本解决柴米油盐的日常开支,减轻子女的负担。另外一方面,绝大多数老人不想给自己的田地丢荒,所以坚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由于子女不在身边,许多重农活要雇人,成本比较高,老人们只进行日常的田间管理。

 

(二) 家庭氛围缺失、精神慰藉单调

 

随着大量子女外出务工,家庭养老功能就被弱化,老年人需要亲情的慰藉和生活照料。据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各种身体器官的衰弱,老人在某些方面趋于孩童化,更需要子女的照顾。因此子女在老年人心目中有不可替代的位置。由于子女常年在外,除了春节或清明节能回来几天外,基本上不能回家与老人团聚,有的甚至好几年没有回家,老人们难免有孤寂之感。通过对空巢老人的调查的分析,有80%以上的外出务工子女经常给父母打电话,电话成了老人与子女的交流沟通的主要方式和精神慰藉,有时甚至连这些基本的精神慰藉都没有。尤其是老人生病时,需要子女陪同上医院治疗时,子女不在身边,只有靠老两口互相扶持,更显得孤独无助。而如果老人丧偶,日子就过得更加艰难。

 

(三)留守老人的医疗卫生状况仍不容乐观

 

留守老人最担心的就是生病,生病几乎可以导致一切困难:经济拮据,缺少照料,心理负担加重等等。目前留守老人的健康状况整体较差,很多老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中患慢性病的比例较高。农村老人也基本不进行体检,只有觉得不舒服的时候才去看病。如今,有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疗制度,极大改善了农村人口的医疗保障,但是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以及基层实施环节中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还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由于合作医疗按比例报销和封顶制度的制约,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患大病的老年人的实质帮助非常有限。由于经济收入不高,有病不医的情况不在少数,由于支出习惯和现实经济能力的考虑,“小病抗、大病挨”仍是多数老人的选择。他们在生病时往往就这么拖着,只有少部分会去看医生。有一些子女因为工作忙或是路途远而没有回来,只是打来电话询问。农村偏远山区曾发生老人病死在家而无人知晓的悲剧。

 

四、解决留守老人问题的建议

 

(一)政策方面

 

政府在制定政策是应该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到农村的实际情况,统筹城乡发展,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政策,加大政策的执行力度,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工资待遇,敦促各企事业单位必须按时按量发放外来务工人员的工资,保证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利益。只有这样,农民工才更有能力去赡养老人,尽量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

 

篇6

【关键词】城乡经济;赡养 ;隔代赡养;空巢老人

为探究城乡经济发展因素对空巢老人数量的增加及赡养和隔代赡养问题的产生的影响,我们设计并且发放了调查问卷,问卷数量为500份,回收率为93%,调查的受众人群为城乡居民,其中城市居民所占比例为59%,农村居民所占比例为41%。调查结果显示,有近50%的人认为社会经济因素是造成空巢老人数量激增,赡养和隔代赡养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因此,根据调查问卷得出的结论,我们做了以下进一步的分析探究。

一、城乡经济发展影响下产生的对老人的赡养和隔代赡养问题

1.直接产生的赡养和隔代赡养问题

(1)农村

我们的调研地台州黄岩区屿头乡三联村地处屿洋线一代,该地区生产方式单一,辖境内耕地面积较小,山地面积占很大比例,人均年收入仅3000元左右。经济形式单一是这里经济发展落后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产业结构不完善,每年引进的企业或工厂数量几近为零,致使村内缺少相应的工作岗位,经济“高压”下的离巢亦导致空巢老人数量的激增。久而久之,一些离家在外的青壮年的父辈或为儿女照看孩子,或伴与儿女一同居住,也随之搬离村子,造成村子中八九十岁的高龄空巢老人数量不断增加,而他们的物质生活也得不到保障,这就直接产生了赡养和隔代赡养的问题。

(2)城市

在数据收集与整理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相比于农村,城市的空巢老人更多的是缺少“精神赡养”。61%的城市人认为“空巢老人”目前所面临的最大的难题是精神生活的贫乏。因城市经济形式多样,具有较好的工作环境,工作岗位较农村多,儿孙工作繁忙,即使生活在同一座城市,老人们也许也得不到子孙们足够的精神慰藉。城市相对农村较为发达的经济水平给予了老人们足够的物质生活保证,但也因此会时而忽略对老人们精神上的关怀,对于城市老人来说,他们更注重的是精神层面的赡养。有关资料显示,台州黄岩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12年超过了25946元,城市人大多有独立的工作,40-65岁年龄段的城市居民有一定能力自我生存和管理,而20-40岁的年龄段的城市人群相对于农村人群也有较高的经济能力进行赡养或是隔代赡养。

2.间接产生的赡养和隔代赡养问题

地域经济(这里特指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给城乡空巢老人带来的直接性问题是以上所说的由于外出务工或父辈断层而造成的赡养或隔代赡养问题,而其导致的间接性问题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1)经济发展的落后造成教育水平的滞后所引发的赡养和隔代赡养问题

①农村:因经济发展水平低下,三联村内只有一所小学,唯一的中学在屿头乡,且中学在校人数只有100人左右,尽管近年来由于“春萌计划”等政策的实施,当地在校的中小学生人数已不断增多,但仍只有少数村民的学历在高中或以上,教育落后所带来的后果便是孝道文化的缺乏、家庭观念的淡薄、法律知识的稀缺等。在我们搜集和整理资料时发现,历年来网络报刊等媒体上出现的有关隔代赡养纷争的事件其当事人多为农民,他们受经济环境限制而缺乏应有的文化教育,对法律的概念也非常淡薄,因此常会以没有经济能力为由试图不承担赡养父母的义务,赡养和隔代赡养纠纷便在所难免。我国《婚姻法》明确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婚姻法》第二十二条指出:有负担能力的孙子女、外孙子女,对于子女已经死亡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有赡养的义务。

②城市:虽然相比于农村落后的教育水平,城市的居民从小接受了较好地文化、思想和学术上的教育,但也并不能排除城市人因生活条件良好所造成的自私自利的现象致使他们缺少这种赡养及隔代赡养的意识。

(2)经济发展落后造成医疗水平的滞后所引发的赡养和隔代赡养问题

①农村:由于三联村较为偏僻,经济条件过于落后,村内的医疗水准极其堪忧,村中仅有一个非正规的医务室,最近的乡镇也只有一个较大的医院,这就导致了很多村里的意外事故发生后村民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很多老人因医疗条件的限制落下疾病以致伤残,有一部分老人还因此存在丧子(女)状况,因而受经济影响下的父辈的断层是形成赡养和隔代赡养问题的又一主要原因。

②城市:对于城市来说,在经济和医疗条件俱佳的情况下,父辈因事故无法赡养或父辈断层的现状较少,城市先进的医疗设施可以降低因意外伤残或死亡的概率,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无法对老人进行赡养的可能性,以及父辈断层、孙辈承担赡养义务的可能。

(3)城乡经济发展的失衡使劳动力常常往经济水平较高的地区集聚造成情感的疏离所引发的赡养和隔代赡养问题

中国地域经济发展得很不平衡,农村经济较为落后,农村劳动人口多为谋生计出外务工。长期的在外务工造成对仍滞留在农村的家中老人缺少应有的关心,而如此便又会产生两种情况:①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数量激增,隔代赡养现象在一段时间后最终发生;②外出务工的农村村民长时间将孩子带与身边,造成孩子甚至是自己与农村老人情感上的疏离,继而导致赡养纠纷或是隔代赡养纠纷。问卷调查的结果也显示,近30%的人不与父母同住,67.24%的人与父母联络的次数少于一周一次,也就是说有很大一部分人可能因为长年累月的在外工作导致亲情的疏离。在自身经济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年轻一辈对于很少见面的(外)祖父母是否愿意承担隔代赡养的义务,这对社会来说也存有很大的疑问。

二、赡养和隔代赡养问题的相关解决措施

通过详细的调查、整理、分析后我们可以清楚的认识到,缓解空巢老人数增长现象从而解决赡养和隔代赡养的有关问题。

1.加速城乡经济一体化

首先要做的是大力发展地区经济,加快城乡经济一体化进程,通过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带动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医疗保障制度、科技、教育等建设的一体化。降低城乡(特别是农村地区)空巢老人数量增长的速度,隔断因城乡经济的不协调发展产生的一系列后果所造成的赡养和隔代赡养问题的根源。

2.加强思想文化教育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通过大力发展城乡经济来加大教育力度,注重思想教育和法律教育,宣传、灌输城乡居民有关的法律责任和法律知识,从小教育孩子熟悉有关的法律常识,培养法律意识及正确的家庭观念,并且努力传承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孝道文化,减少人们因教育的缺失、法律意识贫乏而产生赡养和隔代赡养问题的概率。

3.完善医疗卫生建设

再者,通过进一步加强经济(特别是农村)建设,落实医疗保障制度的全面实施,完善医疗设施建设,争取在三大件“下乡”之后实施城市医疗设备和医护人员的“下乡”以对农村进行医疗援助或对接,逐步完成城乡医疗建设的一体化发展,以解决容易产生赡养和隔代赡养问题的父辈断层状况。

台州黄岩区屿头乡三联村的实地调研是我们通过一个村子看整个社会现象的有效途径,对于从地域经济看对老人的赡养和隔代赡养问题具有很强的借鉴性。我们发现地域经济的发展(这里指城乡经济发展)严重影响着对老人的赡养和隔代赡养,因而深入剖析原因、提出有效的解决途径。同时我们认为解决老人的赡养和隔代赡养问题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这需要公民个人和政府的共同努力,只有国家与个人的相互配合,贯彻落实政府的发展方针,积极提出有效建议,才能尽快解决这个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3]台州黄岩区人民政府网《黄岩区》

[4]黄岩区屿头乡人民政府网《屿头乡》

[5]法律教育网《司考婚姻法:隔代抚养或赡养的条件》

[6]法律快车《祖与孙之间的抚养、赡养义务》

篇7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使得老年人群健康状况的研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健康测量量表SF-36(TheMedicalOutcomesStud-y36-Itemshort-FormHealthSurvey)是由美国波士顿健康研究所研制的简明健康测量量表,该量表从8个维度来测量调查对象的健康状况。国内部分学者对中文版SF-36量表在不同人群中的适用性进行了研究,取得肯定的效果。sF-36量表对健康状况的评价采用定量的方式,用各维度的得分和总得分进行评价,各维度的得分在0~100之间,得分越高,生存质量越好。用各维度的得分进行评价,由于各维度的得分不均衡,不便对生存质量作综合评价,只能将生存质量分成8个维度一一进行评价。在用总得分进行评价时,由于各个维度在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维度上的负荷并不完全相同,总得分并没有考虑到这一点,直接采用各维度的累加和进行评价,因此利用总得分进行健康状况的评价也不妥当。而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又要对生存质量进行好、中、差的分级评价,由于目前仍缺乏适用于国人的大规模调查的常模,也不便进行。笔者利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对空巢老人生存质量进行分级评价问题进行研究,为生存质量的分级评价探索新的途径。

1 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采取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式,抽取徐州市4个乡镇的16个自然村的空巢老人家庭223户为调查对象,每户只调查1人。在夫妻同住的老人家庭,以抛硬币的方式随机决定调查男性老人或女性老人。通过由统一培训的调查员通过入户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共发放调查问卷223份,收回223份,经检查剔除14份项目缺失超过50.00%的问卷,有效问卷209份,有效率为93.72%。现场调查于2007年7月底完成。

1.2调查内容(1)基本情况:主要是人口学指标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居住方式等。(2)生存质量:采用sF-36(中文版)健康状况量表。该量表由36个条目,8个维度组成。分为“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大类,其中包括:①生理职能(role-physical,RP),测量由于生理健康问题所造成的职能受限情况;②生理功能(physicalfunctioning,PF),测量健康状况是否妨碍了正常的生理活动;③躯体疼痛(bodilypain,BP),测量疼痛程度以及疼痛对日常活动的影响;④总体健康(generalhealth,GH),测量个体对自身健康状况及其发展趋势的评价;⑤精力(vitality,VT),测量个体对自身精力和疲劳程度的主观感受;⑥社会功能(socialfunctioning,SF),测量生理和心理健康问题对社会活动数量和质量所造成的影响;⑦情感职能(role-emotional,RE),测量由于情感问题所造成的职能受限情况;⑧精神健康(mentalheath,MH),测量四类健康测量项目即激励、压抑、行为或情感失控、心理主观感受。其中①~④反映生理健康水平,⑤~⑧项反映心理健康水平。以上8项指标总分为综合评分。

1.3研究方法鉴于sF-36(中文版)健康状况量表测量的8个维度的得分呈偏态分布,而且相互之间有相关性,因此,首先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8个维度的主成分、然后再利用提取的主成分进行聚类分析、最后根据聚类结果进行判别分析。所有计算利用SPSS16.0进行分析。

2 结果

2.1提取主成分对sF-36(中文版)健康状况量表测量的8个维度的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得8个维度相关系数阵,见表1,各维度间偏相关性的KMO统计量为0.800,而且对各维度得分进行Bartlett’a球形检验的结果(X2=473.110,P

对8个维度的得分进行主成分分析,要求累积贡献率不低于90.00%,取6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90.36%,各主成分得分系数见表2。

2.2聚类分析与划分等级采用快速聚类法(K-meansClustering),以前面提取的6个主成分为聚类分析的变量,对209名空巢老人的生存质量进行动态聚类,通过查阅文献和从实际应用角度考虑确定聚类数为3,亦即分为好、中、差3级。各类频数、各维度及总得分的均数、标准差见表3。

由表3可以看出,Ⅲ类各维度的均数明显优于其他两类,I类各维度的均数优于Ⅱ类。因此Ⅲ类空巢老人的生存质量等级可划分为好、I类为中等、Ⅱ类为差,好、中、差3个等级,各占的百分比为45.93%、33.02%、21.05%。

2.3验证聚类结果并给出判别式根据快速聚类分析的结果将空巢老人的生存质量分为3类,以8个维度的得分对聚类结果进行多元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别问生存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个统计量Pillai’sTrace、Wilks’Lambda、Hotelling’sTrace和Roy’sLargestRoot的P值均小于0.001)。用快速聚类的结果与各维度得分建立判别函数,采用交互验证法(Cross-Validation)对判别函数进行验证。相对聚类的结果,209人中有6名错判,错判率为2.87%,是可以接受的。具体各类的判别结果见表4。

每一类的判别函数为:

Ⅲ类(生存质量好):Y1=-74.343~0.078RP+0.027PF+0.311BP-0.073GH+1.324VT+0.095SF+0.059RE+0.50MH

I类(生存质量中等):y2=-63.80-0.036RP+0.063PF+0.253BP-0.088GH+1.400VT-0.072SF+1.124RE+0.362MH

Ⅱ类(生存质量差):Y3=47.653-0.031RP+0.026PF+0.181BP-0.068GH+0.906VT-0.077SF+0.015RE+0.630MH

我们可以利用这些判别函数直接对同类型的观测对象进行所属类的评分,得分最高的一类就是该观测相应的类别。例如对本资料的第一个观察对象SF-36各维度相应的得分为:RP=75,PF=95,BP20,GH=50,VT=55,SF=50,RE=100,MH=60.分别代人上面的判别函数得Y12=38712,Y2=47.665,Y3=35.996。Y2的值最大,该观察对象的生存质量等级应归为中等,与快速聚类的结果一致。

篇8

关键词 护理院老年人 社会支持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2.190

资料与方法

选择上海郊区护理院老人115人,男55人,女60人,年龄61~94岁,平均78.72±7.10岁。

方法:调查工具:①调查方法:自行设计问卷,采用整群抽样法问卷调查,选择了20位老人进行抽样复查,每一位老人由2位医生间隔7天进行前后2次调查;②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采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统计学方法。

结 果

被调查的115名老年人基本情况:①年龄:60~79岁53.91%,>80岁46.09%;②性别:男47.82%,女52.18%;③文化程度:小学或以下69.57%,初中以上30.43%;④婚姻状况:有配偶78.26%,无配偶21.74%;⑤每月经济收入:1000元80.00%;⑥子女情况:有84.35%,无15.65%;⑦目前患病种数:1种6.96%,2种26.96%,≥3种66.08%。

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月经济收入、患疾病种类对护理院老年人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得分均有影响,男性较女性易获得客观支持(P

讨 论

社会支持是指来自社会各方面包括家庭、亲属、朋友、同事、伙伴、社团等个人或组织所给予的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帮助和支援;是指一个人通过社会联系所能获得的精神上的支持和主观体验。

重视对护理院老人的社会支持:大量研究显示社会支持水平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即社会支持水平越高则生活质量越高。社会支持也是建立在社会网络机构上的各种社会关系对个体的影响力。研究表明社会支持是患者应对疾病和治疗过程中最有潜力的资源之一,无论哪种形式的社会支持,均有助于患者维持良好的心身状态。我们研究显示上海郊区护理院老人社会支持总分高于国内常模。

总之,老人所获得的社会支持与许多因素密切相关。为了提高老年人的社会支持,应该给他们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除给予物质帮助外,更应该从精神给予更多的关心,增加他们与社会的接触机会,从而增加他们对社会支持的感受,减少孤独感,更好的利用社会支持,达到身心健康的完好状态。

参考文献

1 邢洁,胡继春.“空巢综合征”的社会治疗.医学与社会,2006,1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