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化学科学8篇

时间:2022-02-26 03:49:1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化学科学,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化学科学

篇1

透过科学课程,学生可以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物质,如塑料、洗涤剂、肥皂等;也可对各种各样的化学现象进行观察记录,如铁钉生锈、烟花燃放、蜡烛燃烧、水果腐烂等[3]。下面以“铁钉生锈”实验为例,首先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锈的铁钉和不生锈的铁钉的区别,然后提出问题,二者的不同是由什么引起的,最后可让学生在课外自己动手做铁钉生锈的实验,对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做记录。利用各种科学实验来与学生共同探索,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鼻、手,使学生逐渐养成认真观察的习惯。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是人的一切能力的基础和核心,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因此,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热情和兴趣,注重他们的思维过程,是培养思维能力的关键。而在小学科学中就有很多体现开发学生思维过程的化学实验,如空气占据一定空间、固体在水中溶解、蜡烛燃烧等。下面以“空气占据一定空间”这一实验为例,首先教师提出问题:如果把纸团放在杯子里,再把杯子反扣进水槽,你认为杯子里的纸团会湿吗?说说看为什么?引导学生思考,然后指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进一步提出问题:为什么有的组中纸团湿了,有的组纸团没湿?通过这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在多种感官参与过程中思考关于空气占据一定空间的诸多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小学科学教学主要以探究式为主,而探究的进行离不开实践,因此,实践活动是科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开展好的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渠道。科学教学中化学探究实验占所有实验的大部分,如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寻找空气、灭火等,因此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做好化学探究实验,既可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培养实践能力,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以“灭火”这一探究实验为例,在学生懂得燃烧需要氧气的科学知识后,创设一些生活实景,汽油燃烧时,用沙子灭火;酒精灯打翻烧着时,用湿毛巾灭火;菜锅里的油燃着时,盖上锅盖灭火。让学生自己尝试灭火,既让他们进一步理解燃烧需要氧气这一知识点,体会了科学的力量,还提高了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篇2

关键词: 初中化学 兴趣培养 科学素养

初中学龄一般在13―16岁,这个阶段正是一个人思想异常活跃、感性与理性兼顾发展的重要时期,可谓是精力旺盛、想象丰富,兴趣广泛、爱好很多,各种欲望不断膨胀,以至于发展的不稳定因素也比较复杂,他们很容易“近墨则黑,近朱则赤”。因而在学习方面,初中教师如果能加以正确引导,帮助学生培养形成各种良好的习惯行为,就能让他们享用一生、终身受益。初中化学作为一门入门学科,具有双重性特征,既对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又让他们感受到学习过程中的“深”、“杂”、“混”,的确令学生很纠结。所以说,如何激发与培养学习兴趣,让学生轻松快乐地踏入初中化学门槛,是一个必须重视和值得为之探讨的问题。

一、链接社会现象进行教学,诱导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知识、化学原理,以及化学现象广泛存在于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之中,而这些对于初三学生来说,“知其然”的也许不少,但“知其所以然”的肯定不是多数。比如,醋酸为什么能消除茶垢?神秘的“鬼火”到底是怎么回事?“白纸生花”、“烧不坏的衣服”、“燃烧的糖果”、“布娃娃流血”,以及“啤酒喷泉”等魔幻般的奇妙现象,所有这些都属于化学科学的范畴。再如人工降雨现象,原子反应堆使用的重水、导弹和飞机使用的非金属材料,还有火箭推进剂、电子工业用的特纯试剂,以及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等等,这些材料和产品都要直接用到化学知识。由此可以说,物质世界因化学而变得多姿多彩、异彩纷呈,或者说化学知识的广泛应用,使得工农业生产和尖端科技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发展状态。

布鲁纳曾说:“使学生对一门学科有兴趣,最好的方法是使其知道这门学科值得学习。”当学生从课程学习中越来越感受到化学知识的无限价值时,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就随之产生并不断提高。

二、发挥实验优势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是一门实验基础学科,其“动手动脑“的特点正符合初三学生活泼好动的心理性格特征。上新课前,设计富有启发性的实验,并借助从中产生的奇妙现象,推动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之产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情趣。比如在讲授绪言课内容时,我把一张先前用碱溶液写有“肯特基”字样的白纸贴在小黑板上,再用棉花蘸取无色的酚酞试液擦在纸上,白纸上随即魔术般地出现红色“肯特基”字样。试验之后,趁着学生活跃的思维,提出“什么是化学?它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习化学?”等一系列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视教师的演示实验,更要创设条件提供学生多做实验。为了避免学生动手的盲目性,教师在因势利导的同时,注意及时纠正不规范或错误的操作方法,帮助分析实验现象,指导书写实验报告。另外,还可以指导学生尽可能地做好一些如“空杯生牛奶”、“摩棒点灯”、“小纸花变色”等小实验;在讲了酸性与碱性以后,引导学生去测定本地土壤和水样的酸碱度,了解地区的空气污染情况。促使学生通过动手实验,不仅学到化学知识,锻炼观察和动手思维能力,而且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从而激发他们更广泛的学习兴趣。

三、运用先进技术进行教学,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有些化学知识的确是令人烦恼的,如果我们对此只是一味地说教讲解,效果很可能微乎其微,甚或是“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云里雾里”。比如,当学到原子结构和元素符号、化学式等化学用语与基本概念的时候,学生常常因为抽象难懂而感到枯燥乏味,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兴趣就会逐渐减弱甚至消失。此时,教师必须借助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让抽象的内容具体化,让理论性内容和生活实际相结合。在讲到质量守恒定律的时候,如果把化学变化中反应物分子拆成原子的过程和原子重新组合为生成物分子的过程,借助多媒体进行动态的演示,学生就此可以生动直观地明白了原子在反应前后的种类和个数都没有发生变化,总质量也就不会发生变化。他们也就因为运用了多媒体现代科技而比较容易保持和强化学习兴趣。否则,学生将在糊里糊涂中兴致全无、丧失信心,最终导致化学学习的恶性循环。还有,在平时的课堂演示实验中,只是教师在讲台上做实验,而学生不能清晰地看到或完全感受到实验现象。我们也可借助多媒体展台解决这个问题。这样既效果较好,又节约了时间。

四、加强师生关系增进教学,巩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篇3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学习兴趣;学习能力

我国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说过:“化学实验室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最有效和收获最丰富的场所,培养化学科学素质,不仅要传授知识,最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智力。智力因素包括动手、观测,查阅、记忆、思维、想象、表达七种能力,其中思维是智力因素的核心。上述全部质量因素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皆能得到一定的训练,而且非智力因素也与所增长。”为此,运用化学实验,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能够较好地发展学生的智力。

一、强化实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能力

实验是化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它对于培养学生地学习兴趣,理解基础知识,掌握实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陶冶情操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初次接触化学学科的人来说,学习兴趣的培养显得更为紧迫和重要。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研究也表明: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探索它,认识它;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并趋向某种事物特有的意向,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所以,强化化学课的实验教学,能通过对实验的观察、演示和学生动手做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实际操作和创造性思维等方面的能力。同时,对培养他们热爱化学学科,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大有好处。

二、围绕实验的三大原理引导学生展开思维活动

化学实验理论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实验原理、装置原理、操作原理。教师应当在具体的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围绕上述“三大原理”进行探索、理解和辩析自始至终渗透着思维训练活动。

三、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为创造性思维夯实基础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各种与化学有关的现象随处可见。用砖砌墙和贴瓷砖时,先要将砖和瓷砖用水湿润,建筑术语:发透;新买的铝锅,烧过自来水后有黑色斑点;经常雷雨交加的地方禾苗长得很茂盛……这些奇妙的现象都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就能促使他们去学习掌握水泥、铝和氮气的性质。我们也会遇到一些奇特的实验现象。例如,一铝制的盛饮料的易拉罐内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然后往罐内注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立即用胶布将罐口密封,反应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出现什么现象呢?首先,易拉罐“内凹变瘪”,接着“瘪了的罐重新鼓起来”。对于前面的现象一般很容易解释,这是因为学生很容易从固有的思维定势出发,即分析物质发生变化时,只从加入的物质来考虑,只分析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就解得出易拉罐“内凹变瘪”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后面的现象呢?深入思考,不难得出这是因为容器本身“铝”与氢氧化钠溶液也会发生反应。对这些现象的好奇,能使学生的情绪亢奋、激动,从而在白热化的思维之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一般说来,学生对化学实验有兴趣,但往往只是好奇驱使所致,由于观察实验时目的性不明确,不善于集中注意力与那些关键设备的重要现象,加之演示实验时仪器少而教室范围宽、学生多,所以他们观察实验并不准确。为此,在可能条件下,教师宜改演示实验成并进实验。

四、运用典型实验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为了提高化学实验教学中思维训练的效能,教师应当借助典型的化学实验来诱导、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这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

1、教师宏观地把握课标,教材的整体,知道通过哪些典型实验能对学生进行哪些方面的思维训练、分阶段、分层次实施。例如,物质燃烧时有不同的特征。气体燃烧时产生火焰,固体燃烧时产生火星或火花,而硫在通常状况下是固体,可是,它在空气中燃烧时为什么产生火焰不产生火星呢?我们只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硫燃烧的特征就能把握其中的奥妙。原来燃烧时,固态硫先液化后再气化,因此硫蒸气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谈蓝色火焰就不足为奇了。

2、激发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作用,将教材规定的某些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改为实验设计或实验习题,让学生根据实验要求自己提出实施方案,以提高其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例如,给初中学生讲铁的性质,做铁钉生锈这个演示实验时,可先让学生自己找材料,每人在实验前十天准备三支干净的医用针剂小药瓶。按装满水、少量水、干燥三个不同条件各放入铁钉一枚。让学生每天观察一次并做发记录。等到讲这部分内容时,让学生带来“成果”,然后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结合,直到得出正确结论,学习效果就比较好。

3、选用一些中考试卷的典型综合实验题,指导学生解题,乃至跟动手实验结合起来训练。中学教材和历届高、中考试题,不乏优秀的典型化学实验题型,如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的制取与系列性质实验,学习这些内容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颇有作用。

五、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对化学实验和科学探究活动的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变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动参与科学探究式学习。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重视让学生从化学实验和科学探究活动中主动获取知识,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从而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动手动脑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等,全面提高化学科学素养。

综上所述,注重化学实验教学应是每个化学教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在教学中只有多做实验,让学生养成勤动手动脑的好习惯,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磊.中学化学实验及教学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2009.09.

[2]肖常磊,钱扬义.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论[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篇4

一、化学科学知识水平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学大纲,对初中化学教学的四大知识板块分别提出了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以确保学生在毕业时达到素质教育所要求的知识水平。

1.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元素化合物这两大知识内容,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在初中化学中的重要性,教学要求分为常识性介绍了解、理解、掌握四个不同层次;

2.对化学基本计算教学要求的层次是掌握。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有关化学式、化学方程

3.对化学实验的教学要求分为练习初步学会两个层次。在教学中,教师应按要求认真做好每个演示实验。对于学生实验,要积极创造条件,力争使每个学生都有动手做的机会。新教材在编排上遵循大纲规定“初级中学的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的原则,适当降低厂理论要求和精减了一些次要概念,为了配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适应力,增加了一些金属、有机物(包括高分子化合物)以及保护生态环境,“温室效应”。硬水,氢能源、水和人类的关系、金属和人体的关系、化肥、农药等内容,体现了化学与生活,化学习社会,化学与生产。科技的紧密联系,为学生达到规定的化学科学知识水平创造厂条件。应该明确,在构成化学科学素质的诸多要素中,化学科学知识水平始终处于基础和核心的地位。

二、化学科学能力

化学科学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的心理与个性特征。它包括对物质形态与变化的观察和感知;化学知识的记忆和想象;对微观世界和化学现象的理解。概括的能力,对于处在化学教育启蒙阶段的初中学生,应从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等方面,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化学科学能力。

1.观察能力。观察能力是知觉的特殊形式,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是智力三要素(观察、思维、创造)之一,是智力发展的基矗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观察和实验是化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通过能动的、客观的、定性、定量的综合观察,从实验的宏观现象人手,揭示和认识微观变化的本质。观察能力不是单一的知觉感知,而是诸多因素综合性的智力过程。新教材增加厂多幅彩图、插图、章头图和多项演示实验在学生实验前增设了思考题,启发学生养成自觉观察的良好习惯。教师除应做好每一演示实验外,还应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中,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教会他们如何观察。通过学生动手动脑,由表及里,去租取精,去伪存真的观察和思考,不断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避免只看“饶帧保看“门道”的不良习惯。

2.实验能力,实验能力是有目的地在人为控制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认识和发现化学变化规律的能力,实验能力既包括实验操作能力,又包括推理、计算,对数据分析处理以及对实验结论归纳总结、准确表述的能力

教师应认以以下个方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①能正确操作实验仪器和设备;②明确实验目的;了解实验原理;④掌握实验方法;对立验现象进行准确的观察和记录;⑤功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处理。导出结论,写出实验报告,教师应积极创设实验条件,努力完成全部必做实验。有条件的适当做一些选做实验,鼓励和指导学生做一些家庭小实验,克服“教师黑板上讲实验,学生考试背实验”,只注重理论学习,不重视实验教学的弊端,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件和创造性,培养和提高他们动手、动脑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

3.思维能力。思维是人类在事物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其中分析的最基本的过程,新教材正确处理了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学生生理、心理发展顺序的关系,在叙述方法和行义方面,注意调动学生士动学习、思考的积极性,以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例如,在介绍物质结构的初步知识时,通过实验和类比,引导学生从宏观现象深人到微观结构的本质,通过提出问题,引发思考,然后再概括出结论或概念,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4.自学能力,自学能力就是在已有知识水平和技能的基础上,不断获取新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化学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不仅是使学生“学会”,更重要是使学生“会学”。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知识更新周期缩短,如果不“会学”,就无法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需要。因此,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培养学生不断摄取新知识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受益终身。

三、化学科学思想水平

学生的化学科学思想水平包括以下个方面:

1.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水平。化学作为一抛匀豢蒲В旧砭具有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素材。在化学教学中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应结合教学内容,通过有机渗透,使学生逐步树立起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对立统一、事物发展的矛盾性和统一性、量变到质变等观点学习和认识化学问题,提高学生应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观察问题和认识问题的能力。

2.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初中化学启蒙教育阶段,应结合教学内容、化学史教学,对学生进行坚忍不拔的精神。实事求是的态度、严肃认真的作风等方面的教育。通过多种方法与途径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研究方法和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使学生认识到一切科学知识都来源谑导反过来指导实践的道理。

3.爱国主义的思想水平,新教材结合教学内容,注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教材中介绍了祖国在化学科技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以增强学牛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密切结合能源、材料、资源等教学内容,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树立起为建设计会卞义祖国而努力学习的浪命感和远大目标。加里宁说:我没有看到一门不能教育青年热爱祖国,并培养他们具有最好的公民情感的科目,”化学也不应例外。

4.环境保护意识水平,人类赖以生存的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的物质在不断运动变化,并按一定程序循环着,组成了环境物质的平衡体系。

而人类在生产、牛活中产生的污染却破坏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新教材的有关章节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对会生进行防止污染、保护环境的教育,教师应通过“我们只有个地球”的教育,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别重要性。使学生认小养成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良好意识和习惯。

四、化学科学品质

化学科学品质指学生学习化学的动机,兴趣、情感和意志等化学科学品质是一种非智力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对学生的学习水平起看十分重要的作用。

1.化学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学生进行学习活动,达到预定目的的意念。使学生学习动机的最有效的方法,化学足一门非常重要的自然科学,现代社会,不管是高科技成或常生活,都与化学科学息息相关,学化学是我国四化建设的需要,是科学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需要,在教学中应始终贯穿理想教育这主线,通过具体的实例,生动有趣的教学,使学生明确学生目的,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2.化学学习兴趣兴化,化学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化学力求认识、趋近的一种心理倾向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学习兴趣使学生始终对学习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并在其中得到乐趣和满足化学教学中丰富裳采的实验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教学情境,此外,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渊博的知识等,都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因素

3.情感。情感是人们在认识客观世界时所表现出的不同的心理反应和态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愉快、热情的良好情感,可使学生产牛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悲伤,灰心、冷漠、烦躁等不良情感可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消极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对学生(尤其对差生)的热爱、信任和尊重,教师高尚的人格,以及牛动有趣、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都是培养学生良好情感的重要因素。

篇5

一、化学科学知识水平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学大纲,对初中化学教学的四大知识板块分别提出了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以确保学生在毕业时达到素质教育所要求的知识水平。

1.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元素化合物这两大知识内容,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在初中化学中的重要性,教学要求分为常识性介绍了解、理解、掌握四个不同层次;

2.对化学基本计算教学要求的层次是掌握。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有关化学式、化学方程

3.对化学实验的教学要求分为练习初步学会两个层次。在教学中,教师应按要求认真做好每个演示实验。对于学生实验,要积极创造条件,力争使每个学生都有动手做的机会。新教材在编排上遵循大纲规定“初级中学的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的原则,适当降低厂理论要求和精减了一些次要概念,为了配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适应力,增加了一些金属、有机物(包括高分子化合物)以及保护生态环境,“温室效应”。硬水,氢能源、水和人类的关系、金属和人体的关系、化肥、农药等内容,体现了化学与生活,化学习社会,化学与生产。科技的紧密联系,为学生达到规定的化学科学知识水平创造厂条件。应该明确,在构成化学科学素质的诸多要素中,化学科学知识水平始终处于基础和核心的地位。

二、化学科学能力

化学科学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的心理与个性特征。它包括对物质形态与变化的观察和感知;化学知识的记忆和想象;对微观世界和化学现象的理解。概括的能力,对于处在化学教育启蒙阶段的初中学生,应从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等方面,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化学科学能力。

1.观察能力。观察能力是知觉的特殊形式,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是智力三要素(观察、思维、创造)之一,是智力发展的基矗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观察和实验是化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通过能动的、客观的、定性、定量的综合观察,从实验的宏观现象人手,揭示和认识微观变化的本质。观察能力不是单一的知觉感知,而是诸多因素综合性的智力过程。新教材增加厂多幅彩图、插图、章头图和多项演示实验在学生实验前增设了思考题,启发学生养成自觉观察的良好习惯。教师除应做好每一演示实验外,还应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中,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教会他们如何观察。通过学生动手动脑,由表及里,去租取精,去伪存真的观察和思考,不断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避免只看“饶帧保看“门道”的不良习惯。

2.实验能力,实验能力是有目的地在人为控制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认识和发现化学变化规律的能力,实验能力既包括实验操作能力,又包括推理、计算,对数据分析处理以及对实验结论归纳总结、准确表述的能力

教师应认以以下个方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①能正确操作实验仪器和设备;②明确实验目的;了解实验原理;④掌握实验方法;对立验现象进行准确的观察和记录;⑤功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处理。导出结论,写出实验报告,教师应积极创设实验条件,努力完成全部必做实验。有条件的适当做一些选做实验,鼓励和指导学生做一些家庭小实验,克服“教师黑板上讲实验,学生考试背实验”,只注重理论学习,不重视实验教学的弊端,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件和创造性,培养和提高他们动手、动脑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

3.思维能力。思维是人类在事物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其中分析的最基本的过程,新教材正确处理了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学生生理、心理发展顺序的关系,在叙述方法和行义方面,注意调动学生士动学习、思考的积极性,以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例如,在介绍物质结构的初步知识时,通过实验和类比,引导学生从宏观现象深人到微观结构的本质,通过提出问题,引发思考,然后再概括出结论或概念,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4.自学能力,自学能力就是在已有知识水平和技能的基础上,不断获取新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化学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不仅是使学生“学会”,更重要是使学生“会学”。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知识更新周期缩短,如果不“会学”,就无法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需要。因此,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培养学生不断摄取新知识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受益终身。

三、化学科学思想水平

学生的化学科学思想水平包括以下个方面:

1.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水平。化学作为一抛匀豢蒲В旧砭具有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素材。在化学教学中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应结合教学内容,通过有机渗透,使学生逐步树立起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对立统一、事物发展的矛盾性和统一性、量变到质变等观点学习和认识化学问题,提高学生应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观察问题和认识问题的能力。

2.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初中化学启蒙教育阶段,应结合教学内容、化学史教学,对学生进行坚忍不拔的精神。实事求是的态度、严肃认真的作风等方面的教育。通过多种方法与途径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研究方法和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使学生认识到一切科学知识都来源谑导反过来指导实践的道理。

3.爱国主义的思想水平,新教材结合教学内容,注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教材中介绍了祖国在化学科技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以增强学牛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密切结合能源、材料、资源等教学内容,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树立起为建设计会卞义祖国而努力学习的浪命感和远大目标。加里宁说:我没有看到一门不能教育青年热爱祖国,并培养他们具有最好的公民情感的科目,”化学也不应例外。

4.环境保护意识水平,人类赖以生存的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的物质在不断运动变化,并按一定程序循环着,组成了环境物质的平衡体系。

而人类在生产、牛活中产生的污染却破坏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新教材的有关章节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对会生进行防止污染、保护环境的教育,教师应通过“我们只有个地球”的教育,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别重要性。使学生认小养成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良好意识和习惯。

四、化学科学品质

化学科学品质指学生学习化学的动机,兴趣、情感和意志等化学科学品质是一种非智力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对学生的学习水平起看十分重要的作用。

1.化学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学生进行学习活动,达到预定目的的意念。使学生学习动机的最有效的方法,化学足一门非常重要的自然科学,现代社会,不管是高科技成或常生活,都与化学科学息息相关,学化学是我国四化建设的需要,是科学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需要,在教学中应始终贯穿理想教育这主线,通过具体的实例,生动有趣的教学,使学生明确学生目的,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2.化学学习兴趣兴化,化学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化学力求认识、趋近的一种心理倾向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学习兴趣使学生始终对学习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并在其中得到乐趣和满足化学教学中丰富裳采的实验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教学情境,此外,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渊博的知识等,都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因素

3.情感。情感是人们在认识客观世界时所表现出的不同的心理反应和态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愉快、热情的良好情感,可使学生产牛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悲伤,灰心、冷漠、烦躁等不良情感可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消极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对学生(尤其对差生)的热爱、信任和尊重,教师高尚的人格,以及牛动有趣、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都是培养学生良好情感的重要因素。

篇6

【关键词】初中化学 科学性教学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对不同的案例进行分析,发现在初中化学的教学中,老师们在备课时,其教案中已体现了一些科学方法的要求。但是大多数的教案对方法的描述过于笼统,很少有人将科学方法教育的目标明确细化。同时,通过了发现教师们在进行方法教育的教学设计时,大都是从学生易懂,条理清晰,和自身经验积累,或者是依据教材中的顺序,或者认为这样编制可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出发的。可见,教师对科学方法教学策略的用还停留在自发状态。虽然教师对科学方法教育的重要性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有时也能注意到科学方法的教育,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在科学方法的学习目标设计上、学习顺序安排上、教学评价等方面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从而导致学生对知识学习和活动探究中渗透的科学方法不能有效地进行内化,不能及时了解学习的效果。因此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科学性教学是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基于此,本人在教学实践基础上,并依据初中化学科学方法学习内容、影响因素和学习过程的研究,对化学教学中如何进行科学方法教育提出了一些思路。

首先,在元素和化合物知识教学中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中学化学教材中蕴含着许多科学思想和方法,但教材中并未直接出现科学方法的名称,而是通过选择适宜的知识载体,结合某些知识的形成和获得过程来体现和渗透科学方法和思想。化学知识的教学包括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基本原理和规律、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等。如学习酸、碱、盐性质时,可以先研究单个物质的每一个具体性质,然后再综合为物质总的性质而得出该类物质的通用性质,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归纳和演绎的逻辑推理能力。其次,结合化学概念进行科学方法教育。化学概念是从大量同类化学现象和化学过程中抽象出来的,所提示的是客观事物的共同性质和本质特征,是构成化学理论的基础。因为每一化学概念的形成都必然包含着科学方法的因素,形成概念的过程就是应用化学科学方法思维的过程。所以,教师在概念的教学中应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教给学生形成概念的科学方法。即化学概念的形成一般经过这样的过程:提出问题、观察实验一分析、比较、抽象、概括、演绎化学概念。最后,在化学理论和化学规律的教学过程中进行科学方法教育。化学规律是化学现象或过程内在的本质联系,是构成化学大厦的砖石和框架结构,和化学概念教学一样,在探索、总结化学规律时,也应重视科学方法的传授。

其次,创设合理问题情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科学方法训练。

“问题是激发思维的火花”,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能引发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激发学生对结论迫切追求的欲望,产生寻求解决问题途径的行动。教师在这种情况下,适时地引导和鼓励学生大胆运用观察、实验、类比、归纳、猜想、特殊化、一般化等方法,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逐步进行化学科学方法的教育。例如在进行酸、碱、盐教学时,提出酸、碱、盐之间反应的实质是什么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许多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进行分析、比较、归纳、分类、综合得出反应的本质是离子之间的重新组合,生成了水、气体或沉淀。在整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运用了实验、观察、分析、比较、推理、查阅资料收集信息等科学方法,而且在实践中还了解实验的结果要经过多次实验的验证。

再次,剖析历史案例,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化学家们在取得伟大成就的过程中,所运用的科学研究方法和实验构思精妙绝伦,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科学方法教学素材。结合教学内容介绍化学科学发展的史料,将化学概念、定律的历史发展过程展现给学生,使之熟悉化学家发现规律的思维过程和科研方法,作为学生学习的范例,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接受科学方法教育,潜移默化地培养科学的思维模式。教学中化学史的资料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1)根据教材课文中提供的事例,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元素周期律的发现等化学史内容在教材中均有介绍,教师可以根据这些材料来介绍科学发现的历程,也可以查阅一些资料来补充和丰富教学内容。(2)根据教材中提供的关于科学发现的阅读材料,例如水的组成揭秘,质量守恒定律的建立。(3)根据教材挖掘出隐含的有价值的史料,如空气成分的发现史、原子和分子概念的发展简史等。

最后,在化学实验中,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纵观化学学科发展的历史,几乎每一项科学发现都离不开化学实验,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实验的过程既是学习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让学生领略化学科学方法的过程,要让学生在化学实验的过程中接受科学方法的教育。

在通过典型实验,举一反三,培养学生归纳和演绎的科学方法的同时,也要抓住实验异常现象,充分进行科学方法教育反常实验现象。在教学中,教师不可以忽略这些异常实验现象,而应充分利用这些实验异常现象,指导学生学会运用科学研究的方法客观、全面、准确地找出真正的原因。在找原因的过程中首先要进行猜想和假设,然后设计实验方案,反复实验,通过观察、分析、综合来论证猜想和假设,可见,利用实验的异常现象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更可以充分地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在中学教学中渗透科学方法教育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然而在素质教育喊得震天响,而应试教育仍然搞得轰轰烈烈的今天,实施科学方法教育仍然有一定的难度。我们还没有完全摆脱旧的教育体制的影响,为数不少的教师仍然以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为主,而忽略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忽略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这在教学中是极其普遍的,因此加大对初中化学的科学性教学的推广力度,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的学到知识。

参考文献

篇7

一、 科学探究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主渠道

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求知欲、好奇心——这是人的永恒的,不可改变的特性。化学实验探究正是紧紧抓住了学生的这一心理引导学生认识变化本质、探求知识内涵。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我不仅利用好已有的探究环节,还充分挖掘问题情境,自行设计形式多样的问题情景,尽可能地将科学探究渗透在每一节课的每一个知识点上,并以之及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寻求真知。自然地科学探究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自觉性、创造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学生留有发展的余地,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要。同时在学生个性的养成、潜能的开发和智能的发展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我国化学家傅鹰先生曾说,只有实验才是化学的“最高法庭”。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让事实说话使学生对知识的本质及内在联系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我不仅注重课本上提及的实验、探究、讨论的条理分析,还积极为学生设计更为生动有趣的探究实验,以便将理性的、难于理解的知识感性化、直观化。如在引导学生认识软水、硬水这一知识点时,为了现象明显,在肥皂水中滴入少许发泡剂(甘油),然后再分别滴入蒸馏水和学生自制的硬水中,震荡,学生观察到明显的现象,并且在硬水中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下层清澈而上层为絮状物。由此学生自然地接受了“衣服在硬水中用肥皂洗过后为什么发僵”的原因。在学氧化碳的温室效应及有关知识点时,用三个等大的钟罩做了如下对比实验:在前两个罩内充入等量的二氧化碳,第一个内放有一盆绿叶的小草,第三个罩内只是空气。三个罩内都放有温度计并放在水泥地面上,观察罩内温度的变化。通过多组学生多次实验,得出了第二个比第三个罩温度变化的幅度大、而第一个罩内温度出现了由低高、又有所降低的波动这一结论。为了说明木炭吸附有色有味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我们增设了将已吸入红棕色二氧化氮的木炭连同广口瓶放入热水中,缓缓加热到一定程度时,观察到木炭“冒出红棕色的烟”。使得这一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俗话说,我听到了,我知道了;我看到了,我记住了;我做到了,我理解了。在一次次的实验探究中,学生掌握了新知、提升了理解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提出假设、实验验证、分析论证、对比分析、总结归纳的能力;在一次次的实验探究中,学生将感性的认识提升到理性的认识,将模糊的知识梳理为清晰的知识框架,达到了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习科学方法和养成科学态度的教学目的;在一次次的实验探究中,寓化学知识于现象中、寓化学技能于操作中、寓化学思维化学思想于探讨交流中,寓教于乐,其乐融融。

二、 联系生活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活源泉

化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所以在生活中挖掘素材引导学生认识化学与生活的关系,是引导学生活学活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情感、形成化学科学素养的鲜活源泉。如在讲授《自然界的水》一节内容时,提前安排学生挖掘身边的“水”的存在、用途、危害、污染与防治、水资源危机等。在课上,学生的唇枪舌战,令我受益匪浅。

如水的存在学生居然还想到了“存在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中,‘清明时节雨纷纷……’描写了行人复杂的心境” ;“都江堰的水利枢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水还存在于艺术界——我国魅力无穷的冰雕……等等。同时也通过教学,培养了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学会了不少节约水的方法; “南水北调工程牵动我们每一位天津市民的心……”;最令师生触目惊心的是一幅幅因水的污染带来危害的照片,让大家感悟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和治理水污染的必要性。在课后的学习心得中,大多数同学都提及立志以后学好化学,为治理我国的污水源作贡献。除此以外,我在讲授“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等多篇课文时,也以交流的形式展示化学与生活关系,挖掘化学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利与弊,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的激情,提升了环保意识,树立了保护家园、保护自然的信念,达到了将化学意识与化学品质的有机结合、化学意识与实际生活和谐统一的教学目的。转贴于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联系生活、感受情景,激发兴趣、事半功倍。神秘的金刚石在玻璃刀上看似渺小却轻轻一划将玻璃一分为二,而在项链上静静的闪烁着五彩的光芒;平时貌似温柔的写写画画的铅笔芯让学生自己动手验证了它作为变阻器的神秘的一面。生动的事例将性质与用途、性质与结构刻画的一目了然。化学面对的是无限的资源,而我们处在有限的资源生活中。在无法用生动的身边事例说明问题时,图片情景不失为说明问题的有效方法。如在讲授酸雨带来的危害时,展示精美的大理石雕塑被腐蚀的伤痕累累,一排排黑烟滚滚的烟囱使树木枯死、满天乌烟瘴气;讲授水危机时罗布泊的消失使得楼兰古国最终在版图上消失的照片震撼了每一位学生的心。这种让事实说话的教学场景引导学生感受到化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也是潜意识的将化学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及其与具体的应用联系在一起。教学效果远比枯燥的说教要好的多,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探究化学在生活中应用及其原理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结合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意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并从已有的经验出发,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如在学习《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一课时,展示一幅拖拉机冒黑烟的图片,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释之,并谈如何才能避免以后发生的措施等感想。引导分析预防大气污染的措施和手段。通过学以致用,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提升了对化学的整体认识水平,为全面培养化学素养提供了必要的补充。

三、 信息交流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加油站

在这信息爆炸的时代,如果学生仅仅局限于从课堂教学、实验探究和生活中获取知识以培养自己的科学素养,是远不能满足时展的要求的。我们既要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又要提倡每位学生学有所长个性张扬。在教学之余,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学会提高,是时代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的要求。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我们在精心教好课本知识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学会自主学习,学会互相交流、相互提高,学会向高层次、专业化方向发展。要想达到这一要求,必须注重教学过程中的信息交流。

篇8

关键词:新课改;科学素养;探究活动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8-042-2

科学素养包含多方面内容,化学科学素养仅是其中一种,指的是学生将来参加社会生活、从事经济生产、作出个人决策所需的化学科学知识、探究能力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那么,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呢?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在化学课堂互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在课堂习题的练习与讲解过程中,还可以在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过程中进行,而新课程中的“活动与探究”则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一条有效途径。化学的探究活动,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活动过程。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要开展阅读、思考、设计、试验、观察、比较、完善等多步骤的实践,可以使学生各种能力得到锻炼与培养。

在新课程标准基础上编写的苏教版化学教科书中,设置了较多的“活动与探究”栏目,如在必修模块化学1和化学2中就有以下一些“活动与探究”:

我们在进行必修模块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上述的“活动与探究”栏目,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因为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可以实现以下目标:

一、借助“活动与探究”,可以丰富学生的科技知识

在新教材的“活动与探究”栏目中,蕴含着丰富的科技知识。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时,可以通过阅读“活动与探究”栏目及其相关化学史料、化学专业书籍、各种传播媒体包括互联网上文献与信息资料,发现问题、获取证据、借鉴探究方法和手段,进而掌握相关科技知识。比如在进行“电路板的制作”探究时,学生首先会阅读以下内容:

阅读完以上内容后,学生可能会产生以下疑问:

①什么是敷铜板,它是怎么生产得到的?

②为什么要除去铜箔表面的油污?

③铜箔表面的油污如何才能除净?

④电子线路为什么要用油漆来描?

⑤为什么把描好电子线路的敷铜板放入浓三氯化铁溶液中就可以制电路板?

针对以上问题,学生通过专业文献检索、互联网文献检索等可以了解到敷铜板的制作是用电镀的方法将铜镀到塑料板上去的;由于在生产,储存和运输过程中,敷铜板不可避免会接触油污,而油污覆盖后会影响三氯化铁对铜的腐蚀,故必须将油污用洗涤剂或汽油(相似相溶原理)清洗干净;而用油漆描电子线路实际上是用油漆将不需腐蚀的铜保护起来,就像铁栏杆需要涂油漆的原理一样,在外面的铜箔接触到三氯化铁后就会被腐蚀,最终剩下一条条细小的电子线路;Fe3+有强氧化性,可以发生如下反应:2Fe3++Cu=2Fe2++Cu2+,从而将铜箔溶解掉。当学生了解了以上化学科学知识以后,就可以很顺利地进行接下去的探究活动了。

故在每个“活动与探究”栏目中,均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只要学生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就能够发现并掌握到很多的科技知识。

二、借助“活动与探究”,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就是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思维,它是科学方法在个体思维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反过来,我们也可以把科学本身看成是一种思维方式,科学探究过程就是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获取知识的过程。因此,科学探究和科学思维在本质上是相通的。那么,如何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呢?科学思维的培养,有三个关键性的实践要点:第一步是对问题的猜想;第二步是事实的验证;第三步是理性的思考。而我们苏教版教材中的“活动与探究”栏目,恰恰是一种实现上述要求的最有效的途径。如在进行“探究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因素”过程时,学生首先会对这个问题产生以下猜想:

①双氧水为什么会分解?

②双氧水分解速率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呢?是温度、浓度、压强,或者是催化剂呢?

学生就可以根据以上问题,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设计对比实验去验证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等各个因素对双氧水分解是否存在影响,并完成实验现象的记录。

然后,学生通过对自己所设计的各个实验的现象进行汇总、分析,得到温度、浓度和催化剂会对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产生影响,而压强的变化则不会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最后,学生会对自己得到的结论进行反思:为什么温度、浓度和催化剂对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有影响,而压强却对其没有影响呢?从而引发学生好奇心,继续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探究。而这部分知识在化学反应原理中将会详细阐述,教师在这儿也可以提示学生去查阅化学反应原理的相关内容,以解开学生心中的疑问。

三、借助“活动与探究”,可以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

化学探究活动设计的原则之一是实践性原则,而化学探究实验是化学课程探究学习活动的主要方式,其地位和作用是其他任何形式和方法无法代替的。通过化学实验开展探究活动,能够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兴趣,发挥学生做实验的主观能动性。故苏教版在设置“活动与探究“栏目内容时,都是从实践性角度出发,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技能。如在进行“乙酸性质探究”过程中,学生必须要完成如下图中实验1和实验2的操作,才能对乙酸性质进行深入探究。

特别是在进行实验2过程时,涉及到了较多的实验技能。如通过实验2,学生可以掌握不同溶液混合时试剂加入的先后顺序及其操作,反应装置的选择与反应条件、反应物和产物状态关系问题,实验装置的装配,试剂的用量及取用试剂的操作,产物的收集方法等等。虽说上述操作均是实验的基本操作,但通过各种“活动与探究”栏目中学生探究实验的锻炼,学生可以熟悉并掌握不同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故“活动与探究”可以起到锻炼学生的科学探究技能的作用。

四、借助“活动与探究”,可以端正学生的科研态度

任何一个探究活动,均涵盖了阅读、思考、设计、试验、观察、比较、完善等多个步骤,这就要求学生在进行活动与探究实验时,要用科学的态度来对待每一个探究实验,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如在进行“氯水性质探究”探时,首先学生必须要阅读课本有关氯气的知识,了解氯气的颜色、水溶性、氧化性及其与水反应的情况;再根据氯气与水反应生成产物的情况,思考氯水中可能有哪些成分;然后根据各成分设计针对性的实验去验证;最后通过实验,观察各组实验的现象,比较氯水和氯气性质的异同,并找出实验中的缺陷并加以完善,从而得到最终的结论。以上每一个过程,缺少任何一项都有可能使你的探究所得结论与理论不相符合,故学生必须要养成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和实验态度,才能完成好每一个探究实验,得到正确的结论。

又如在进行“自制水果电池和燃料电池探究”时,通过让学生用从废旧电池上拆下的锌片与铜片分别插入到纯碱溶液中、家用白醋中、橙子中、芦柑中或者柠檬中,然后让学生观察能否形成电流,或用多瓤橘子串联后接上发光二极管,观察二极管是否发光。可以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化学的神奇,感受到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紧密相连,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和掌握化学知识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参考文献]

[1]王祖浩,王磊.普通高中化学课程(实验)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2]毕华林.化学新教材的开发与使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