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固定资产实训总结8篇

时间:2022-11-08 11:22:2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固定资产实训总结,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固定资产实训总结

篇1

二维码出现之前,一维码是自动识别技术的主流,被大量的用在仓储、邮电、商业、图书管理等方面,但是一维码可存储的信息量不大,物品中的条码只能用很少位数的字母或数字来表示,所以一维条码对物品的描述是不完整的,在对商品进行描述中总是受到很多限制,而且一维条码对空间占有大利用率不高,被破坏后就不能进行读取,相对于一维条码,二维条码具备以下特性:信息存储量大。二维码中容纳250到1100个信息字符只需要一平方英寸,相对普通条形码而言空间利用率提高了几十倍,可以同时将声音、签字、指纹、相片、文字等进行统一编码,对信息的自动识别、携带、存储提供了很好的办法。信息保密性高,防伪能力强。二维码通过密码防伪、软件加密等方法,使被存储的信息具有相当高的防伪保密能力,即便二维条码的特定图片被复制,也没有办法被机器所识别,极大的降低了信息泄露的危险性。制造方便,价格低廉。传统的信息记载是通过电磁信号的方式来实现的,二维条码则只是一种图片形式的数据文件。它可以在任意介质上实现信息的表达,即可以通过热敏、喷墨、激光、点阵等打印技术,在金属、卡片、纸张上面显示二维码,所需成本与打印资料的成本是一样的。所以人们习惯将二维码技术看做是零成本的技术。二维条码的形状是可以被调整的,不必受到介质面积或影响美观等因素而被舍弃,并且二维码还具有自动传递信息的能力,很好的保证了信息存储的速度和失误率,确保了管理上的跟踪监管和自动识别。二维码识别率高,信息损失率低。二维码的识别的失误率小于千万分之一,极高的保证了信息的准确性。二维条码在被制作的过程中添加了错位和污损的自动修复运算,即使条形码被损坏,只需保证一半的完好面积,同样可以得到完整的信息。

2二维条码在高校实训资产管理中的应用

2.1高校实训资产管理高校对于实训资产的管理方法主要是人工核算,人工核算容易导致资产信息的失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高校主要使用计算机对实训资产进行管理,相对传统管理方式,有一定的提高。但高校的多部门多校区给管理造成了很大难度。所以,二维码技术的引进对于高校实训资产管理有很大的帮助,替换了原有的管理方式,学校的资产都编制了二维码,大大的提高了对资产的管理的效率。(本文来自于《电子制作》杂志。《电子制作》杂志简介详见)

2.2二维码管理的基本特点由于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使用周期很长、价值较高,所以在准确率方面要求也很高。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当中,促进管理系统最完美最有特色的方式是采用二维码技术,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更加规范化管理。二维码技术的采用是学习固定资产的编码科学化,可以避免传统手工操作造成的数据遗失或者错误,把各个实物都给予相对应的编码,让其有自己的标识,可以避免账面资产和固定资产不相符的现象出现,二维码是通过射频信号进行自动识别的,有读取距离大、使用寿命长、防磁防水功能好等优势,所以,不会有固定资产标签脱离现象发生,而且可以对标签数据加设密码,确保其更强的安全性能。准确化管理。二维码技术的使用,还能够进行固定资产的配有,使得固定资产数据整理清查、采集、分析等工作开展更加方便容易。在对账目进行盘查的时候,只需要用手持移动终端对二维码进行识别,射频信号就可以自动扫描进行对象的识别,通讯设备也会在荧幕上出现与固定资产相关的数据显示,资产管理系统会在同一时间与实物信息之间实现同源,非常准确的处理完实物核算方面的整理以及盘点,这样可以避免漏检、错检等现象发生,有效的提升学校对于固定资产方面管理工作的准确性。安全的管理。对于学校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其科室部门非常多,而且每个科室之间的资产是分散的。二维码技术能够在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上,给各个部门设备不同的密码以及用户身份,可以有效的保障各科室工作人员只在自己管辖范围里面进行相关操作,保证了系统是制定人员以及部门使用。这样一来,可以保证管理过程中责任分明、管理严密、信息安全等,同时,强化了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中的灵活性。动态化管理。学校采用二维码技术,能够强化对学校固定资产的监控力度,促使固定资产管理动态化。二维码可以准确的记录下学校固定资产的重要信息,比如,使用的地点、时间、姓名等信息。其系统能够自动的对固定资产的存放地点进行有效识别,这样学校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其资产的流动动向,同时,还能够很清楚的记录下动向相关信息,更好的对学校固定资产日常操作进行管理。效率化管理。一般高校的规模都比较大,很多学校都有属于自己的其它校区,并且是由许多部门进行管理,这样造成高校固定资产不方便管理。因为各个校区之间是分开的,每个学校之间很少有沟通以及业务上的一些往来,导致学校的做账情况不能很好的反应学校固定资产的具体情况,所以,给学校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工作造成很大的困扰,而且降低了管理工作效率。二维码技术能够强化健全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工作。资产管理工作中,对账目整理清查时候,只需要在固定资产上采用二维码设备扫描识别,就能够找到固定资产的存放位置,看见相关的信息标签,从而清楚的了解固定资产具体状况,提升学校固定资产整理清查工作方面的效率。

2.3关于新系统方面设计要求采用二维码技术能够使固定资产管理更加信息化。在一个系统中存放固定资产的想关数据以及信息,系统可以灵活的自动的统计、分析读取、录入相关的数据信息,而且可以高效的进行管理。通过这个系统资产管理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准备的掌握资产的具体动态。关于这个系统的设计主要包括:系统组成部分。这个系统主要内容是资产管理系统业务涵盖的所有基本功能,比如;固定资产的整理清查、维护维修、报废、新增等。软件以及硬件是这个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软件包括用户界面以及相关数据库,硬件主要是指打印机、网络设备、电子阅读器、电子标签等。新系统的基本功能作用。这个系统符合固定资产的管理,实用性强、准确率高,也可以巧妙灵活的满足用户需求,自动进行升级、调配。而且对数据的保存时间较长,可以完整的保存历史数据。促使数据库更加稳定、安全、可靠。采用先进的软件以及技术组成这个系统,可以长时间有效的进行工作,这个系统对资产管理主要表现为:固定资产的清查盘点、维修报废、固定资产的移动和固定资产的入库管理等方面,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校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学校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是很繁琐的,其工作量非常大,涉及面很广,出现的问题很多,二维码技术的采用能够让学校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准确率更高,实用性更强,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校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因此,学校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引用二维码技术是一种管理系统创新的方式,创新系统的使用能够帮助学校处理管理工作中遇见的棘手问题。

3总结

篇2

关键词:会计专业 学生 账务处理能力 培养

一、如何培养学生的账务处理能力

1.教师要掌握会计知识,把握政策发展趋势

首先,教师自身要对会计方面的知识非常了解和熟悉,比如怎样处理购入货物运费、怎样处理所得税等等。在平时教师要对教材进行研究,查阅相关的资料,同时也可以向一些有会计工作经验的人请教。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将新的知识传递给学生。比如怎样处理购入货物运费,可以先将运费的93%计入到成本中,再将剩下的7%计入到增值税中。学生可能会问教师,为什么要这样处理?教师不能只回答学生:“这是国家的规定。”教师要这样给学生进行解答:“由于运输部门会开出营业税的发票,如果企业的原材料消耗很多,运费也很多,那么就不划算。”这样一来,学生就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2.使知识更加形象化

因为学生的经验不多,参加的实践活动也很少,对社会常识的了解自然也不够。为了帮助学生了解生产和经营的过程,教师可以多讲一些实例,使知识更加形象化,同时也更加浅显易懂。比如,在学习权责发生制原则的时候,按照书本上的说法,权责发生制也被称为应计制,权责发生制原则要求工作人员对所有的收入和费用以实际发生的实际收付来进行记录,但是却不能将款项的实际收付作为记账的基础。学生可能很难理解,教师可以讲解。企业需要支付明年上半年的宽带费3000元,若是把这3000元记录到这个月的成本中去,那么会出现什么问题?一些学生会说,会使这个月成本过高,其他月份却没有这笔费用,所以成本不平均;还有学生会说,宽带费是明年上半年采用的,今年没有使用,所以不合理。这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这种费用就是现在已支付,而不应该计入本期的费用。这样学生也会更好地理解权责发生制这个概念。

3.抓好小结和归类

在上课的时候,对每一节教学内容都要进行归类和总结,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很快遗忘,并且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结和归类,还能培养学生的账务处理能力。比如在学习固定资产减少核算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在教材中,将出售和报废、损毁收取款项和收回残值放在一起讨论,也就是收回固定资产剩余部分的价值,并且把固定资产减少的核算分为四个部分,即固定资产减少处理、固定资产剩余价值部分收回处理、支付清理费用处理、结转固定资产清理过程损益处理。所以,出售和报废、损毁固定资产清理当中的重点在于,如何对固定资产清理账户进行结平。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而且还能让学生明白固定资产清理过程中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4.结合会计手工和电算化进行模拟演练

为了提高学生的账务处理能力,还必须结合会计手工和电算化进行模拟演练。模拟训练对于会计学习来说非常重要,首先教师要将这个步骤分为两步,先使学生进行手工操作,然后再用同一套资料实施电算化操作。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增强学生对账务处理的适应能力。实训和操作的时候,可以根据企业的真实情景来进行模拟,并且还要采用企业发生经济活动时的单据和原始票据。这样学生才能在更加真实的环境下对业务进行处理。实训内容则可以选择企业比较典型的业务,同时也要涉及企业资金的筹集、材料的采购、加工、生产、成本核算、销售等不同的环节。从填写原始凭证到审核,再到记账凭证的填写,最后是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通过这个过程,学生充分感受到企业的会计核算情境,同时也提高了账务处理的实际能力。在进行了手工模拟以后,还要进行电算化模拟,将同一套资料运用到会计电算化中,采用先进的核算软件,对原始资料进行录入,编制出记账凭证,最后生成会计报表。同时,学生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了解了手工操作和电算化操作的不同。

二、总结与体会

会计专业的教学重点是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加熟练地对账务进行处理。通过合理而科学的实践和锻炼,能够帮助学生适应工作需要,同时也能够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卢洁.加强高职校学生模拟账务处理的能力[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31).

[2]李永清,杨潇鹏,刘强.如何创新高校会计教学与实务的对接[J].会计之友,2008(4中).

篇3

关键词:MOOC 高职 财务会计课程 教学模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我国职业教育到2020年的发展目标,即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并且指出“以先进教育技术改造传统教育教学,以信息化促进职业教育现代化”。而MOOC正是融合现代信息技术、深化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最有力抓手。会计专业是高职院校开设最多的专业之一,财务会计课程是该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当前该课程教学普遍存在实践教学不足、理实衔接不合理、学生个性化培养欠缺等问题,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在信息化时代,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将MOOC的新经验、新理念、新方法、新思路引入到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理论与实践中,实施翻转课堂,创新高职课程教学模式,将是解决目前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教师教学理念的改变

基于MOOC实施翻转课堂,教师的角色将由课堂教学的“主演”变成课堂教学的“导演”,学生也由“配角”变成课堂教学的“主角”,课堂将成为引导学生发展、探索未知、点燃智慧的场所,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提供各种资源、环境和学习工具,提供一种促进学习的气氛,让学生学会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因此,翻转课堂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更加了解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运用信息技术更好地设计课前、课中、课后各个教学环节,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给予科学的易操作的评价。教师的教学理念应由过去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素质本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位的质的转变。在高职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遵循理论知识够用,偏重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

财务会计课程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教学环节可分为课前学生观看教学视频、课堂讨论实训、课后总结反馈三个环节,每个环节的设计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强化学生会计业务实操能力培养,知识的传授转移到课前完成,知识的应用实践在课堂完成,课后学生根据本人的学习情况对本次课程学习做出总结。

第一个环节课前视频。教师可以借助具备摄像功能的电子产品,将教学内容的理论部分提前录制,视频的长短可根据知识点来设计,学生只需在该内容课堂教学之前灵活选择观看时间,根据自己的接受能力反复或选择性观看视频。视频呈现应以教学内容为主体,少呈现与教学内容联系不大的部分,如教师头像、背景等。由于教学内容是学生未经过教师传授而自主学习的,教师应在学生观看视频前告知学生,在观看视频时将不理解的地方记录下来,教师可布置相关的问题任务,要求学生完成。对于课前视频,教师也可以从开放的网络资源上寻找,因为财务会计课程是一门传统课程,每所高职院校授课的知识点都差不多,优质课程资源共享,可以大大减轻教师的工作量,减少重复劳动,但是笔者通过搜索发现,要找到适合目前高职学生财务会计课程学习的网络共享视频很难,因此高职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有待完善。

第二个环节课堂教学,分为问题讨论和动手实践两个部分。问题讨论部分一是让学生相互分享上次课的内容总结,二是提出在本次课前观看视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疑惑,教师应组织学生积极发表个人的见解,同时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的问题或问题情境,也热情地参与到讨论中来,适时对各位学生的发言给予正确引导和鼓励,通过讨论的方式初步解决课程内容的理论难点。动手实践部分应为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由教师根据相关知识点及问题讨论中的焦点,通过案例教学和项目任务教学,要求学生进行实训操作,以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并能展开应用,教师通过巡视,针对不同学生出现的不同问题因材施教,进行个性化指导,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打破单一的集体教学形式。最后预留15分钟的时间请学生对成果进行展示评价。整个课堂教学突显“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构建了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增加了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多维有效的互动,有利于理实结合。

第三个环节课后总结。要求学生课后完善本次课的实训任务,并对本次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写出课后小结。学会反思,善于总结,是学生终身受益的好习惯,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三、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基于MOOC的高职财务会计课程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是一种新型的课程教学模式,它有利于优质资源的共享,有利于增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有利于实践教学的开展,有利于推进课内外在线和课堂教学的结合,能更有效地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教师应创新教学方法,遵循启发、导学、合作、探究、务实的原则,根据每次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不同灵活运用。笔者在对财务会计课程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时,针对不同的教学环节尝试运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

(一)自主学习法。课前学生观看教学视频环节可采用这种教学方法。课前要求学生根据教师指定的财务会计课程网络教学视频完成理论知识的自主学习,并将所学内容进行梳理,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罗列,可以在网络平台与同学和教师进行交流,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慢慢地学会学习,改变传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可满足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的不同需求。

(二)讨论教学法。课堂教学环节可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请学生将课前视频学习内容和产生的学习疑惑展开讨论,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这一环节了解学生课前任务的完成情况,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乐于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营造生生互动、团结协作的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提问教学法。课堂教学环节可采用这种方法。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时往往忽略知识的关联性和连续性,可以说是碎片化的知识点,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让学生在大脑里搜索和回顾已学内容,进而发现所学习知识点的关系,将碎片化的知识进行整合,这样能够对学习内容融会贯通加深记忆和理解。

(四)闯关式案例教学法。课堂教学实训环节可采用这种方法。财务会计课程主要是学习对企业所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如何进行会计处理,包括货币资金业务、存货业务、固定资产业务等十二个学习情境,对于每个学习情境都可以通过若干个案例开展教学。如固定资产业务核算的部分,分为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固定资产的清查与期末计量三个模块内容,每个模块内容都可以用一个个真实的案例的形式展示在学生面前,如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可以通过外购固定资产、自行建造固定资产、投资者投入固定资产的案例,让学生运用课前所学的理论知识完成案例分析与核算,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每个案例作为一关,完成一关才能进下一关,每次课学生的闯关数即是该学生本次课堂实训成绩的重要评价指标,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率。

(五)项目任务教学法。课堂教学实训环节可采用这种方法。通过案例教学法完成某个学习情境的学习之后,将该学习情境的各个模块内容通过一个完整的项目任务要求学生完成,可以测试学生对该项业务的掌握情况和会计综合业务处理的能力,让学生充分运用所储备的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加深对会计业务核算的理解和应用。

四、课程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位,因此财务会计课程评价应更注重学生的过程化考核,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为了能科学合理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水平,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支撑的文件夹评价法和传统的试卷考评法相结合对学生本课程的学习给出综合评定。

文件夹评价法(Portfolio Assessment),又称档案袋评价法,是以文件夹的形式,由学生有意识地、系统地收集其在本课程各个阶段的学习成果(包括学习资源、案例、任务及教师和其他同学的评价等),通过文件夹可以清晰地反映学生在特定领域的知识、技能与态度的发展以及自己的努力、进步,可以完整地反映学生课程学习的全过程。财务会计课程采用文件夹评价法的具体做法是:要求学生以自己的名字建立一个电子文件夹,再根据财务会计课程内容的十一个学习情境设置十一个子文件夹(货币资金业务的核算、金融资产业务的核算、存货业务的核算、长期股权投资业务的核算、固定资产业务的核算、无形资产业务的核算、投资性房地产业务的核算、负债业务的核算、所有者权益业务的核算、收入、费用和利润的核算、财务报告的编制),然后在学习过程中所有自己认为对本课程学习有价值、有参考意义的资料全部可以放入相应的文件夹中,必存内容包括每次课的学习视频、完成的课堂案例及项目任务、总结资料、同学和教师的评价等,其他的内容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想法进行个性化的设计和选择,并随着学习的深入和对课程的逐步理解,学生可以不断完善自己的文件夹。

文件夹评价法较传统的评价方法更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课程学习的全过程,可以培养学生归纳和总结的能力,将更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人发展,该文件夹不仅是教师对学生平时成绩评价的重要依据,也将成为学生未来学习的宝贵资料。

参考文献:

1.李海龙,邓敏杰,梁存良.基于任务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3,(09).

篇4

 

中职财务会计是一门立足实践、注重体验、注重严谨的课程。如何引领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使教学环境成为一泓师生互动、情境适宜的“活水”呢?我以为,教师必须在更加成熟理论视域的支撑下,引领学生在“任务驱动”中“吃得更饱”,在“模拟实训”中学得更真,在“多轨道上”走得更远。

 

一、引领学生在“任务驱动”中“吃得更饱”

 

所谓“任务驱动”,是指围绕中心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等,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主动建构探究、实践、思考、运用、解决高智慧的学习体系。中职财务会计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课,面对这门厚重的课程,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单项灌注等教学方式,渗透“任务驱动”教学法,以此打造高效的财务会计理想课堂。

 

例如教学《会计账务初始化设置》时,教师要在总体学习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体现总的学习目标。可以把本科的总目标细化为五个任务:会计科目的级别、会计科目代码、会计科目名称、会计科目的类型、账户的定义。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其中一个子任务的操作步骤和操作技巧进行教学,其他的则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分配给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四个步骤:1.创设情境;2.确定问题(任务);3.自主学习、协作学习;4.效果评价。

 

以上目标任务,自然要注意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个体差异,设计具有一定容量、一定梯度的“任务”,力争让学困生“吃得饱”,让优等生“吃得好”,力求做到层次化,有难有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发展“菜单”,从而创造让全体学生都自由舒展、充足发展的教育氛围。当所有学生完成基础目标对应的小任务,学有所思的学生接着完成下一个需要努力才能完成的发展目标对应的任务,学有所创的学生还应继续完成后面开放性的任务,以此让“一刀切”、“齐步走”的教学模式淡出师生的生活和视野,正所谓:“要给不同的学生以不同的教学。”[1]

 

二、引领学生在“模拟实训”中学得更真

 

能否把干巴巴的财务会计知识转化为活生生的现实体验,能否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眼球,这是中职财务会计教学成败的关键。实践证明,创造真实的、具体的、新颖别致的模拟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惬意中亲历知识发生的过程,并且多侧面多角度地牵动伸展其思维触角,不失为一条简捷高效的路子。

 

例如为了区别“商业折扣”与“现金折扣”的概念,教师可以扮演单位采购员到文具市场采购文具,而学生则充当营业员的角色,遵循尽可能降低成本的原则,教师和学生为各自的利益讨价还价:

 

“采购员”:“我购买的数量多呀,能不能便宜呀?”

 

“营业员”:“如果你购买的足够多,可以给你便宜呀。”

 

“采购员”:“我们付款的时间可以现付,也可以以后再付,如果现付,能不能给我们优惠?”

 

教师适时指出:“本例中,因为销售量增加而给予买方的优惠,会计上成为商业折扣。而买卖双方在讨价还价的过程中,重新确定售价后打了折扣后的价格就是交易价格。加速回笼资金,对客户在短期内就付款给予一定的优惠,就是所谓的现金折扣。”通过这样的情景设置,学生不但弄懂了两种折扣上的区别,而且为以后财务处理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正所谓:“学得真实,才会学得高效。”[2]

 

三、引领学生在“多轨道上”走得更远

 

理想的课堂都不是单轨道,而是让学生在多轨道上阔步向前:课内和课外的有效对接、现实和情境的融为一体、多种方法的交叉糅合……这一切有赖于教师,有赖于教师改变教学理念:通过多种学法的交叉运用,打造高远、精彩和厚实的中职财务会计高效课堂。

 

例如在《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教学中,可采取以下方法:

 

1.联想学习法:要求同学将固定资产折旧与自家的固定资产(如房屋、电视、车辆)等生活中接触到的固定设备的实际使用情况联系起来分析。

 

2.预习法与复习法结合运用:就《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教学而言,课前应先温习会计原则、固定资产计价、折旧的含义、平均年限法等,为学习本课做充分的准备。而对基础会计学得扎实的学生,则要求复习与预习相结合,偏重预习新课知识,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3.模仿学习法与发现学习法结合运用,前者针对文化基础差,接受新知识感到困难的学生;后者针对基础扎实,层次较高的学生。总之,可以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总之,打造一个生机盎然的中职财务会计理想课堂,教师必须在更加成熟理论视域的支撑下,创设集对话性、实践性、体验性于一体的教学情境,必须融多种方法为一体,让每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持久地获得多方面的锻造、滋养和提升,这样,必将创造和谐、高效、生机盎然的理想课堂。

篇5

一、模拟实验教学法

在新形势下的教学方法中,模拟实验教学常被称作情境教学法,在会计教学中,为了促使学生能够尽快地学习掌握某项教学内容,采用案例教学等方法,通过收集相关案例资料,设定活动情景,运用会计软件等专业技术手段开展财务处理,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感性意识,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把控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法最大的特点是,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实践教学的主角,通过对实验业务流程的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也为学生的日后工作积累经验。

二、模拟实践教学法在固定资产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1.制定固定资产知识的教学内容

例如,在讲解固定资产清理这一教学内容时,首先要了解与固定资产清理有关的业务理论知识及账务处理。固定资产清理归属于资产类要素,通常用以固定资产的出售、报废、毁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经济业务的清理工作。它也是一个过渡性的科目,与损益类科目一样,在清理工作结束前,用以记载为清理所发生的损失或收益,借方记入清理收益、贷方记入清理的损失,最终结出借贷方的差,借方差为清理收益,转入营业外收入;贷方差为清理损失,转入营业外支出。

2.寻找教学案例

在案例的设计中,尽可能地接近实务工作,企业一般常见出售厂房、机器设备等经济业务。例如,企业出售闲置的打印设备一台,开具的普通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48450元,该设备的原值为50 000元,已提折旧额2000元,购买方已支付款项并存入银行。(假设除增值税以外不考虑其他的税费)

(1)制定账务处理流程

首先,将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转入清理账户中

借:固定资产清理48000

累计折旧2000

贷:固定资产50000

其次,出售固定资产开发票,并收到款项时

借:银行存款48450

贷:固定资产清理4141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7040

最后,结转净损失

借:营业外支出――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6590

贷:固定资清理6590

(2)组织教学实施

首先,在具体的实施前,教师将教学任务提前讲授给学生,要求学生及时复习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基础知识内容,特别是与固定资产有关的账面价值,折旧的计提,交纳的增值税等。整理出出售固定资产的相关单据:固定资产清理单、出售设备净收益计算表、开具的增值税普通发票的票样及银行进账单(收款通知)的票样等。另外还要准备固定资产账务处理的记账凭证、账簿、报表等模拟资料。

其次,在课上将固定资产案例具体地运用,引导学生按手工做账的操作方式,编制记账凭证:审核原始单据,依据清理单完成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的结转;依据进账单与开具的普通发票记入银行存款和确认应交税费;依据设备净收益计算表结转净损失。以记账凭证登记账簿:银行存款日记账、固定资产明细账、应交税费明细账等。也可以通过财务软件的形式将该案例的手工记账的程序演示出来,这样有利于学生增添动手操作能力,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最后,课堂教学内容知识的总结,通过固定资产清理这一业务案例的处理,可以由出售打印设备联想到对不动产及其他有形动产的出售,其在会计处理上基本是一致的,只是所涉及的纳税情况有些差异,由此可见,模拟实践教学在教学设计上以一个典型案例为起点,对与之相近业务的学习起到触类旁通、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分析与总结教学效果

模拟实验教学法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上应包括两部分:理论课和实验课。理论课程的安排是对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的讲解;实验课是对具体会计核算操作技能的实训以及对会计软件熟练操作的应用。评价教学效果有:在案例设计上是否满足教学内容的需求;教师对教学内容及相关资料准备情况是否充分;教学形式是否直观、生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程度等等。也可以借助一些真实的财务业务案例,让学生指出账务处理中存在的问题,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也有利于学生的职业道德与职业判断能力的提高。

模拟实验教学法,以启发、实验式的教学理念,将实践性运用到教学中,是提升会计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的有效方法,尝试模拟实验教学对会计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会更有意义。

篇6

会计人才培养既需要加强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财务会计与电算化联合实训教学改革对于提高应用技能和上岗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着积极而长远的意义,但同时也对实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

联合实训;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

职业教育必须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践教学的水平和能力。我国职业教育界一直重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提出了一系列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法。高职会计专业培养面向中小企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系统掌握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具有企业会计相关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进行了财务会计和会计电算化两门课程联合实训教学改革。

一、财务会计与电算化联合实训的必要性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与网络的应用已经全面普及,既熟悉传统手工账务处理又掌握会计电算化账务处理技能成为了对会计人员上岗的必然要求,但在目前的学校会计教学中,较多进行的是单独的手工财务会计和会计电算化的训练,较少将二者联合起来进行实训。这种相互独立的实训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认识上的偏见,或认为只要熟练掌握手工账务处理方法就行,电算化知识进行简单培训就可上岗;或认为已经全面采用计算机处理,传统财务会计处理方法已无学习必要。通过财务会计和电算化联合实训教学,让学生在实训中充分体会并认识到对于会计岗位来讲,两门课程是同等重要的,缺了哪一个都不能很好满足岗位要求,做不好会计工作。开展财务会计和电算化二者一体化实训教学很有必要。财务会计和电算化虽然在处理对象、方法与要求有一致的地方,但在数据处理的起点、记账规则、存储介质、内部控制方式、操作要求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要实现使学生充分有效地体验与掌握二者在会计业务处理、操作技能及要求等方面的区别与联系,只有将两门课程的实训教学联合进行才能达到。这是因为,单科实训教学一般缺乏系统性和综合性,难以与职业岗位对接。开展财务会计与电算化联合实训教学既可以训练学生运用财务软件综合处理企业会计业务的能力,又能促进学生进一步认识与理解手工会计处理与电算化会计处理的异同,为他们更好地适应会计电算化岗位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开展财务会计和电算化二者一体化实训教学也是可行的。第一,手工与电算化账务处理的对象是完全相同的,处理要求上均遵循同样的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第二,处理流程上虽不完全相同,但大体是一致的。

二、财务会计与电算化联合实训教学的组织实施

为使学生更好地体验财务会计和会计电算化两门课程同样的业务和理论前提,在两门课程的实践教学中,我们使用了同一套实习资料,即模拟公司基本情况与当月业务资料。这是二者联合实训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学生在分组分工前提下进行操作,既单独完成所有的工作任务,又在业务处理过程中进行分工与合作。财务会计与电算化联合实训教学的组织实施分为以下三个环节:

(一)财务会计手工实训

为了保证一体化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我们对实习资料进行了精心编制,既要注意到业务的全面性,也要体现电算化处理的具体要求。我们的模拟公司主要生产建筑用脚手架,公司设有一个基本生产车间,产品有四种,公司的生产经营过程主要业务有:各种资产的增加、减少的核算,材料采购入库、产品生产、产品销售、款项收付的核算,权益增减的核算以及收入、成本费用的计算、结转,利润分配以及税金缴纳等基本业务。当月经济业务资料全部以仿真原始凭证的形式呈现。在财务会计手工实训环节,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小组内分为总账会计、会计主管、出纳和成本会计等基本岗位,配备账表、印章、票据打印机、装订机等设备及模拟公司全套业务资料。该实训环节学生需要完成审核原始凭证、登记记账凭证、登记总账与明细账、编制财务会计报表等工作任务。

(二)会计电算化实训

到了电算化实训环节,学生每人一台计算机,但相应岗位变成了账套主管、各模块操作员和出纳。由于业务处理环境与设施的变化,学生需要进行业务资料的信息化处理、岗位调整与业务处理流程调整。该环节的实训包括以下步骤:

1.手工业务资料的电算化整理

在进行电算化业务处理前,学生需要运用手工环节的业务资料,在老师指导下对模拟公司相关资料进行初始化整理,具体包括账套基本信息、核算类型、分类编码方案、会计科目及初始余额、部门档案、人员档案、客户分类与档案、供应商分类与档案、结算方式、凭证类别等内容,使之适合电算化处理。这是一个既艰难但又非常重要的实训环节,因为它是会计业务从手工处理过渡到电算化处理的关键环节。虽然是同一套业务资料,但由于处理手段不一样,当学生利用该套资料完成财务会计手工实训后,并不能直接将其用于电算化实训中,还需要进行资料的调整和信息化处理,使之适合进行电算化操作。学生完成财务会计实训环节并不太难,难的是根据手工资料整理出适合电算化业务处理要求的初始化信息与档案资料。由于在单项实训项目中,学生已了解并熟悉了初始化过程中要求的基础信息档案有哪些,需要什么样的数据结构等,学生基本能够对照教材和指导资料,运用手工业务资料整理出账套信息和基础档案信息,不完善之处经过老师点拨,大部分同学能够进一步完善资料,直到全部完成手工资料的信息化处理。学生只有通过该环节的实务操作,才能在后面的电算化业务处理中深度理解信息标准化和完善相应业务处理规则的意义与重要性。

2.电算化系统初始设置

经过对手工业务资料的初始化整理,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进行电算化初始设置。由于商品化软件具有通用性特点,为使通用软件适合各单位的业务性质、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个性化要求,需要进行系统初始化。系统初始化工作就是将第一步完成的企业基础信息、岗位分工、编码方案、档案资料、处理规则等信息录入系统,为后面的日常业务处理作好基础准备。当学生从手工实训转入电算化实训环节,很快就发现了一些需要调整的地方,这就是系统初始化设置需要完成的任务。如科目体系必须完整而规范,需要使用的会计科目不能再像手工环境下可以随时增加和使用,而必须在初始化时就进行设置,尤其是需要进行辅助核算的科目;初次使用总账模块,必须将科目的初始余额录入后才能进行日常业务处理;凭证编制时使用的科目必须是最明细级科目,部门、人员及存货等档案资料也需要代码化处理等。学生只有正确完成该步骤的工作任务,才能在其后的日常业务处理中得心应手。如果初始化设置未设置到位或设置有误,将会给相关模块与相应业务的处理带来障碍。例如,未进行客户档案设置就会在使用有“客户往来”辅助核算要求的科目时找不到具体客户,不指定出纳科目就无法进行出纳签字等。很多学生在实训后的总结中均提到了系统初始化不到位带来的不必要的麻烦。

3.日常、期末业务处理和会计报表编制

在财务会计实训环节,我们在模拟企业的当月业务资料中设计了约90多项经济业务,要求学生掌握较全面的会计实务知识与技能。学生在这一环节进行凭证编制、账簿登记和报表编制,完成手工会计模拟实训。在电算化实训环节,重新对该企业的当月业务运用财务软件各模块进行电算化处理,完成单据与业务处理、凭证填制、凭证审核、出纳签字、记账、账簿查询、银行对账到会计报表编制的全过程。由于在电算化处理中启用了总账、固定资产、职工薪酬管理、供应链模块等子系统,学生需要熟悉系统集成使用时的业务处理流程。如采购入库业务,如果已收到采购发票而未付款,其业务处理流程如下:(1)在采购模块填制与审核采购专用发票;(2)在采购模块填制采购入库单;(3)在库存模块审核采购入库单;(4)在采购模块对已审核采购专用发票和采购入库单进行采购结算,确认入库单成本;(5)在核算模块对采购入库单进行单据记账,再次确认入库成本;(6)在核算模块进行供应商往来制单(发票制单),生成应付凭证;(7)在核算模块进行购销单据制单,生成入库凭证。这样的业务处理流程与手工业务处理相比,有了较大的变化,学生必须既熟练掌握财务会计基本原理又熟悉电算化业务处理规则与操作流程才能又快又好地完成电算化日常与期末业务的处理。

(三)实训总结

前两个环节的实训任务完成后,学生进入实训总结阶段。及时进行总结,是实训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很多同学一开始对写作实训总结非常抵触,觉得无话可说。但经过老师辅导与提示,大部分同学能够认真总结与反思整个实训过程的收获、不足、经验、教训等,有些同学还对今后怎么办进行了思考。经验和教训是人生的宝贵财富,通过及时总结,既能巩固学习效果,又能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更高层次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钻研精神。

三、财务会计与电算化联合实训教学总结

(一)实训内容的系统性和连续性是实现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

在财务会计和电算化联合实训教学改革中,我们使用的是同一套业务资料,保证了实训内容的系统性和连续性。财务会计实训环节重点训练学生各类经济业务的手工账务处理能力和会计报表编制技能,而到了会计电算化实训环节,学生就必须适应从手工环境到电算化环境的转变,经历甩账过程,即指从手工会计数据处理方式正式转为计算机会计数据处理方式,该环节主要是训练学生熟练运用财务软件进行财务业务处理的能力。这样的联合实训,使学生全程参与会计业务两种处理手段的对接过程,深度理解处理手段和环境变化带来的新的处理方式的变化与要求,直观体验手工业务处理与电算化业务处理的联系与区别。如电算化处理要求操作员、会计科目、客户与供应商等必须代码化,初始化设置的准确与完整是开展日常业务处理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凭证的修改不能再使用划线更正法等。另外,有些业务的处理顺序也发生了变化,比如在使用固定资产模块进行固定资产报废清理时,必须先在该模块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才能进行固定资产减少业务的处理,而且学生很自然就明白了会计业务要实现电算化处理,必须对手工资料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代码化处理才能顺利进行。这样,既能训练学生各种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能力,又能使学生熟练掌握财务软件的操作技巧。而像以前两门课程使用不同的资料进行单独实习,就达不到如此的教学效果,因为对不同企业资料进行独立的手工与电算化处理,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体现得不充分,实训内容也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学生不容易对二者之异同产生具体而深刻的认识,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二)联合实训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财务会计和电算化联合实训教学要求教师既要熟练掌握财务会计基本原理和业务处理方法,又必须非常熟悉财务软件设计原理与操作方法。会计电算化其实质是以财务软件来处理会计业务,在业务上与手工会计处理并没有实质的不同。如果教师不熟悉手工业务处理方法,自然无法透彻理解电算化相关理论与实务,也就不能深刻认识二者的异同。在电算化业务处理实训环节,学生可能会犯各种各样的操作错误,这就要求教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与错误能够了然于心,并能及时予以解答与提示。如果教师对财务软件原理与操作技巧掌握不到位就很难保证联合实训教学的顺利进行。另外,由于会计准则和财务软件均会不断更新,教师必须随时更新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对新准则和新版本财务软件首先进行学习,做一个常态的专业领跑者。通过财务会计与电算化联合实训教学改革,同学们普遍感觉得到了一次非常有益的专业技能训练,对以前所学知识是一次全面的梳理与应用。虽然将手工会计处理和电算化处理进行联合实训教学既需要占用更多的时间,也需要教师们的密切配合和精心准备,但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改革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与认可,学生无论是专业理论知识还是操作技能方面均获得了提升,这样的改革实践对于培养勇于创新、善于总结、长于应用的技能型人才有着积极而长远的意义。

作者:李霞林 张晓红 王国清 单位:北京农业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覃志伟.会计手工账务处理与电算化账务处理同步实训的重要性[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2):78-79.

[2]曹献雨.电算化会计和手工会计一体化实训室建设探析[J].商业会计,2012,(17):124-125.

[3]张荣.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旬刊,2008,(10):61-62.

篇7

[关键词] 用友U8.72;会计信息化;存货核算系统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14. 003

[中图分类号] F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14- 0005- 02

网络技术的发展必然推动着会计信息化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会计信息化是会计电算化顺应信息化发展对传统会计进行变革的必然结果。目前各高等院校为了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会计信息化课程均以最新的运用较广泛的用友U8.72系统为实训平台,该版本的财务软件功能更加丰富,操作方法更加智能化,实现了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下面对教学和应用过程中常见的问题进行解析。

1 基础档案录入中的常见问题

(1)在录入计量单位时,如计量单位之间存在固定换算关系(1盒=100支),在录入计量单位“支”时,换算率不能录入100,系统不允许保存。

解决方法:在录入存在固定换算关系的计量单位时,应先录入主计量单位,即换算率为1的单位(盒),再录入辅计量单位,即换算率为100的单位(支)【1】。

(2)在录入产品结构时,在“产品结构资料维护”窗口,单击“增加”按钮,定义完母件和子件之间的关系保存时,系统弹出下列提示信息,如图1所示:

解决方法:由于服务器上的MSDTC不可用,应执行“开始”/“运行”命令,在“运行”对话框中,输入“CMD”后,单击“确定”按钮,打开WINDOWS系统,如图2所示:

在此输入下列命令,启用MSDTC服务即可,如图3所示,再重新录入产品结构时,便可以保存。

2 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的常见问题

(1)在处理固定资产增加业务时,当企业购入某项固定资产的数量为3件以上时,通过执行“卡片”/“资产增加”命令,在“固定资产卡片”窗口,录入多张相同的固定资产卡片的操作太繁琐。

解决方法:在“固定资产卡片”窗口,根据要求录入一张固定资产卡片,保存后,单击工具栏上的“编辑”按钮,选择“复制”命令,打开“新增卡片批量复制”窗口,输入起始资产编号、终止资产编号和卡片复制数量即可一次性复制多张固定资产卡片。如图4所示:

(2)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日常业务处理完成后,进行期末对账时,系统提示对账不平衡,即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与总账管理系统的累计折旧数值不平。

解决方法:造成固定资产对账不平衡的原因很多,如固定资产期初对账不平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传递到总账管理系统的凭证没有审核和记账。这些原因都易于查找,在此笔者不再详细讲解,除此之外,造成这种对账不平衡的原因是: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处理资产减少业务时,生成的记账凭证有误。

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照提折旧,所以在处理资产减少业务时,应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2】。折旧计提完成后,根据资产减少业务生成的凭证中累计折旧数值仍然有误,可以在“生成凭证”窗口执行“查看”/“联查原始凭证”命令,可以看出凭证中累计折旧的数值和固定资产原始卡片中累计折旧的数值不同,应以固定资产原始卡片中累计折旧的数值为准来修改凭证,这是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本身的错误,而用户一般不易发现,导致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期末对账结果不平。

3 存货核算系统中的常见问题

3.1 普通销售业务

在处理普通销售业务时,在销售管理系统中填制并审核发货单后,在库存管理系统中对自动生成的销售出库单进行审核,在存货核算系统中执行“业务核算”/“正常单据记账”命令,在“正常单据记账”窗口进行记账时,找不到审核后的销售出库单,但是有和该业务相关的销售发票。

解决方法:存货核算系统销售成本核算方式有销售发票和销售出库单两种方式,选择不同的销售成本核算方式,则结转销售成本的处理流程也不同。

(1)当用户在存货核算系统中执行“设置”/“选项”/“选项录入”命令,在“选项录入”对话框中,选择的销售成本核算方式为销售出库单时,在“正常单据记账”窗口进行记账时,便是对审核后的销售出库单记账,并根据销售出库单生成结转销售成本的记账凭证【3】。

(2)当用户在“选项录入”对话框中,选择的销售成本核算方式为销售发票时,在“正常单据记账”窗口进行记账时,便是对销售发票进行记账,并根据销售发票生成结转销售成本的记账凭证。

3.2 委托代销业务

在处理委托代销业务时,在存货核算系统中,执行“业务核算”/“发出商品记账”命令,在“发出商品记账”窗口,没有委托代销发货单,即无法进行记账。

解决方法:存货核算系统委托代销成本核算方式有按发出商品核算和按普通销售核算两种方式,选择不同的成本核算方式,则结转销售成本的处理流程不同,生成的记账凭证也不同。

(1)当用户在存货核算系统中执行“设置”/“选项”/“选项录入”命令,在“选项录入”对话框中,选择的委托代销成本核算方式为按发出商品核算时,在存货核算系统中,执行“业务核算”/“发出商品记账”命令,对委托代销发货单记账,并生成出库凭证如下:

借:发出商品

贷:库存商品

委托代销结算后,根据委托代销结算单系统自动生成销售发票,在存货核算系统中,执行“业务核算”/“发出商品记账”命令,对委托代销销售发票进行记账,并生成结转销售成本的凭证如下: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发出商品

(2)当用户在存货核算系统中执行“设置”/“选项”/“选项录入”命令,在“选项录入”对话框中,选择的委托代销成本核算方式为按普通销售核算时,在存货核算系统中,执行“业务核算”/“正常单据记账”命令,对委托代销结算单自动生成的销售发票记账,并生成结转销售成本的凭证如下: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以上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的用友U8.72财务软件中常见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希望可以为广大教师或学习者提供帮助。

主要参考文献

[1]王新玲,汪刚.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篇8

目前,高职院校开展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材质量参差不齐,缺乏创新的内容。有些教材是利用往年的内容来编写,侧重理论,实操的内容少;有些教材是利用数据库程序来设计,教师和学生需要有计算机编程方面的基础,才能有效利用教材教学和自主学习,但实际上对于偏文科的会计专业学生来说按照教材的内容学习,显得有些吃力,兴趣也因此消减。会计电算化教材的综合实验资料,都是偏向于工业企业,操作相对复杂,对于中小企业的实际案例编写很少,不利于会计专业学生了解中小企业的会计制度和会计软件账务操作流程。

二、构建会计电算化实训型教学体系

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迅猛,急需具备会计核算能力、纳税申报能力以及会计软件应用能力的会计人员。但目前中小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队伍不稳定,人才缺口也相当大,因此,中小企业是吸收高职院校财务类专业毕业生的重要支柱。高职院校培养会计电算化技术性人才,应根据所在地区的经济结构,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制定出符合中小企业需求的会计人才的职业能力培养方案。而在会计软件应用能力人才培养中,须重点构建会计电算化实训型教学体系。

(一)课程体系中加大实践性课程的比重

高职院校三年学年制中,第一学年第1学期学习专业基础知识,第2学期开展会计电算化的理论课和基础实践操作课,这门课程需要在机房完成,包括相关的计算机技术应用内容,都要适时、适度地加到该课程中。第二学年,根据第一学年的内容,设置更为深入的课程内容,重点包括各行业企业的会计软件操作,特别是社会上主流的会计操作软件。第三学年第1学期的课程设置为实训课,主要内容是中小企业的相关会计软件应用的实验操作,整个做账的流程,设立详细的资料。这学期是学生集中实训的时期,将前两个学年的理论知识和实操知识灵活运用,不断提升学生的会计软件综合操作能力。

(二)加重单项课程的实践环节

针对中小企业的用人需求,结合会计人员的职业能力各项标准,在加大实践性课程比重的基础上,第二学年的2个学期,在基本专业理论课中,额外开设纳税申报环节课程及成本核算的单项实践内容。

(三)将电算化教学内容融入到会计专业相关的理论课中

在会计专业相关的基础理论课中增加与会计电算化教学相关的实操演练,让理论与实际有效联系,提高学生的兴趣,有利于教师教学的延伸。

三、实训型教学体系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确定课程定位和课程设置

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是“注重实践能力”,培养服务社会的技术性应用型人才。会计电算化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也是职业技能课程,要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必须要通过该课程。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第一学年中需要开设基础会计、计算机基础,第二学年根据第一学年的课程,继续开设中级会计实务、会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等,与会计电算化相互结合,做到理论与实践并重培养学生,清楚人才培养的方向。

(二)采用逆向思维方法教学,促进双向进步

会计电算化教学让学生熟悉各种会计软件的操作方法、操作环境,而且还需要学生在操作软件过程中,懂得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遇到问题时,需要从问题出发,向前一步寻找原因,一环扣一环,逆方向去思考和判断,便能理清操作流程,分辨容易出错的地方。例如在固定资产系统日常业务处理过程中,遇到期末与总账不平衡,固定资产系统不能结账,根据常规操作顺序,“资产增加—计提折旧—资产减少—凭证审核记账—期末对账结账”,反方向逐一分析和检查,就可以找到原因并加以解决。同样地,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适当地运用逆向思维方法结合实际案例,能有效掌握软件操作并及时发现业务操作过程中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三)创造良好的实训型教学环境

应在校内建立实践性教学基地,如会计基础实训室、财务管理实训室、ERP沙盘模拟实验室,会计电算化专用多媒体实验室等,与学院的公共机房相分离,做到实训室1个专任会计电算化任课教师、2个会计电算化实训专员,保证机房可以分配给30到50人规模的班级,达到一人一台计算机的基本配置,满足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会计电算化综合业务实训等课程的基本需求。在机房建设中,要配备常规教学需要的用友软件及中小企业日常业务需要的金蝶软件,充分利用会计电算化多媒体实验室。校外应与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例如与银行设立订单班,培养银行业务需要的人才;与会计师事务所达成协议,分配相关的实习生到会计师事务所实习;有资源的高职院校可以与某些会计师事务所挂靠,成立会计服务机构,对外记账、验资、审计等业务,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能真实接触实际业务,提高学生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进而创造良好的实训教学环境。

(四)开展项目化教学设计

项目化教学,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根据划分的工作任务选择和组织教学内,目的明确,教学效果相对明显和容易达到教学目标。如根据企事业会计电算化岗位的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将传统的教学内容重新设置,规划项目名称,分为软件推广、财务会计、人事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成本核算管理等,每个项目定义相关的能力训练任务,例如软件推广,则学习初始和探索财务软件;财务会计则需要学习建立账套,设置基础档案,初始化账套,处理财务日常业务、出纳往来款业务等;人事工资管理,则需要学习初始化人事工资系统,处理计提个人所得税、福利费和各项保险费用、工资业务;固定资产管理,则需要学习初始化固定资产,固定资产计提;成本核算管理,需要学习设置成本核算方法。把任务作为课堂的能力训练,开展项目化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五)以赛促改,提高学生实操能力

全国高职院校会计技能大赛从2012年开始,影响着高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学。会计技能大赛,就是模拟企业的会计操作流程,分岗位完成相关的任务,分团体赛和个人赛,得分高者胜出。高职院校财务专业组队派学生参加技能大赛,能提高会计专业的影响力,同时也可以利用全国大赛,配备更好的教学软件和环境,让学生在大赛的前期准备阶段,积极参加院校为选拔人才而设立的各种校级会计技能竞赛。在不同层面、不同环境下,渲染实际操作造就会计专业技能型人才的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教学、培训能力,提高院校的知名度和招生实力。

四、总结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