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13 07:08:5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日程计划,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对那些日本酒零售商店来说,“獭祭”进货,常常是一件值得挂出告示的事―它们可能在上架当天就被抢购一空。即便在獭祭的产地―山口县岩国市的机场酒类零售店,獭祭也常常处于缺货状态。
按照日本职人控制产量的套路,这种做法很容易被看作“饥饿营销”。但对生产獭祭的酒窖―“旭酒造株式会社”来说,虽说它花了二十多年重振销量,但想要多出几箱货,还真没有那么容易。
樱井博志34岁时,因父亲突然逝世,以“三代目”(第三代继承人)身份接手了家族小酒厂“旭酒造”。虽然是继承人,他也可以说是个“空降社长”。此前,因为和父亲策略不一致,他曾离开酿酒业自创一家“樱井商社”,因为要回自家公司,又将商社转给了别人。
他重新接手家族公司已是1984年,离日本酒与旭酒造的巅峰时期已有十年,税务师对公司的评价为“已到长期破产状态”。在泡沫经济时代生意最好的时候,公司年产量曾有2000石(1石s为180升),但他接手时降到只有当年的1/3,销售额9700万日元。
“已经不是仅靠努力,就一定能让公司成长的时代了。”他说。旭酒造所处的山口县岩国市人口稀少,如果以旭酒造的酒窖为中心画一个半径5000米的圆,范围内只生活了两三百人。
对本地酒厂而言,“半径5000米”是个极其重要的数据,它意味着最重要的当地消费市场。而岩国市人口不断下降,酒厂数量却还有那么多。“当时岩国有七八个酒窖,我们排最末,”樱井博志的儿子、如今旭酒造的社长樱井一宏说。“别的公司更有钱、更有实力。”
从规模上说,旭酒造没有什么实力去和大公司拼营销。有的公司在新干线拉了大幅广告,有的公司用“买六送一”的方法占领市场。旭酒造手里的产品只有一个两百多年历史的普通酒系列―旭富士,它价格便宜,主打当地小酒馆,也和当地普通酒肆杀得厉害。
“现实一点说,员工薪水都要发不出了。为了活下去,我们什么都要做。”樱井博志的一个方案就是增加高端产品线―“獭祭”。
这名字算是异类,在日语中,它发音为Dassai,和另一个形容“土气”“差劲”的词语发音相近―在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个年轻人爱用的口头语,也挺好记。但樱井博志说,它来源于酒窖所处的地名“獭越”。他年轻时曾在日本群马县一条辅路上超速,被警察拦了下来,对方看了他的驾照,问他“獭”这个字怎么念,“从那一刻开始,我就想以后要在哪儿用上这个字,有一种和当地紧密连在一起的感觉。”
他们是小酒窖,规模可控,在酿酒上反而有可能保证高品质。“一开始,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远大愿景。”
一般而言,制造吟酿酒需要将糙米表层碾磨掉40%以上,以剩下不到60%的白米为原料,在5至10摄氏度的低温环境里发酵30天以上。大吟酿酒则要求更高,糙米表层要磨去一半以上。
在日本传统酿酒业中,这些酿酒技术掌握在专门的酿造师集团杜氏手中,酒窖只管销售,杜氏拥有与制造有关的全部权限。旭酒造聘请的,是来自日本酒窖名地兵库县,与丹波、南部、越后并称杜氏四大集团之一的“但马杜氏”。这家公司每半年支付给杜氏的薪酬约有700万日元,在日本本岛中西部地区排名第二。但是,“技术程度之低,连社长这种酿酒门外汉都看得出。”樱井博志说。 >> 新任社长樱井一宏认为,在害怕变化的酿酒行业,旭酒造更像一间现代意义上的公司。
借着公司制造新产品,他采用了“技术信息由社长收集,杜氏只是执行者”的生产方式。他听说静冈县工业技术中心一直在研发酿酒技术,静冈县的吟酿酒评价也很高。在那里,有一个开发出“静冈酵母”的技术监督―河村传兵卫,樱井博志让杜氏们以河村的制造技术为基础试做大吟酿酒。
由于判断山口市场已经接近饱和,他试着将獭祭拿到东京的渠道铺货销售,一家家拜访居酒屋与卖酒的商店。生意涵盖日本各地的地产酒、位于东京多摩市的小山商店是早期认同獭祭的商店之一。“虽然没什么名气,但那确实是迄今为止没尝过的好味道。”店主小山喜八形容说。
1990年代,日本确实有过一阵各地方生产清酒的热潮。像来自拥有日本最冷冬季的新泻县的地产清酒品牌“久保田”“八海山”“越乃寒梅”也都在那时名声鹊起。小山喜八也想做这些酒的生意,但人气太高的货源难抢,他才转而想去扶持像獭祭这样自己培养起来的酒窖品牌。
但还有个问题,杜氏们遵循古法,酿酒下料选在农闲时的冬季进行。一年当中,酒窖也跟着只在冬季外出打工的杜氏时间表,仅在冬季酿酒。这个做法在1998年出了岔子。
在那段时间,越来越难招到给杜氏打下手的季节性酿酒助手,樱井博志只能将工人们以正式社员身份招进公司。长久下去,人力成本也是个问题。为了能够让他们夏天也有工作做,樱井博志新设了啤酒产品事业,为了达到认证标准,又开了啤酒餐厅。但他从来没在服务业做过,仅仅3个月就宣告失败。
这家当时年收2亿日元的公司,赤字达2.4亿日元。“我曾认真想过,如果自杀的话,拿到的保险金是不是就能偿还公司借款了。”樱井博志回忆说。
“旭酒造撑不下去了”的消息开始流传。那一年冬天,旭酒造的杜氏没有如约而至,而是带着酿造部门的员工一起去了另一家酒厂。樱井博志早就对杜氏制度有所不满―他们将技术形成“黑箱”,绝不外泄,也谈不上带团队。樱井博志本来希望年轻员工能跟着一起成长,但由于杜氏在酿造现场拥有绝对权力,招进公司的好几个员工都陆续辞职。
“我们自己做算了,”樱井博志挺生气,“这样就不用再顾虑杜氏的意见,原先做不到的也能去尝试。我们去做点真正好喝的酒。”
1999年开始,樱井博志和公司仅存的4个没多少经验、平均年龄24岁的年轻职员按照技术指南自己酿酒。日本酒酿造时,利用曲霉菌将米溶解并形成糖分,然后利用酵母,在糖分发酵过程中形成酒精。它本质是个微生物参与的酿造过程。
由于没有经验,他们只能不断通过试验,让发酵、温度控制等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案数据化,形成标准化内部指导手册,即便是毫无经验的人,以满分100分为前提,也能造出70分左右的酒。2002年开始,旭酒造设立了专门的数据分析职位。如今,它不仅细化到米的重量、洗米时间、水温,而且对酒精度数、糖分度数等细节也都有更详细的测定,第二天再根据前一天的数据判断发酵进度控制温度。
但员工不能每天都工作,对这种小酒窖来说,即便每周只休息一天,生产量也会降低6成。为了弥补这部分产量缺陷,旭酒造逐渐增加酒窖酿造周期,最初只是从冬季延展到春秋,然后慢慢引入可以让酒窖保持5度恒温的空调设备,一年四季连续不断低温酿造,这让它的大吟酿酒产量得到大幅提升。产能稳定后,也可以根据市场反应,每月制定生产计划。
这家公司并不像大酒窖那样拥有大型发酵容器,即便酒窖扩建,它还是沿用古老的小型酒缸,只是数量更多。它不像月桂冠、白鹤这些大品牌那佑涤写笮腿萜鞣⒔涂刂萍际酰虽然公司实力提升后不断引入新的技术人员,但在控制发酵上,它还达不到大公司那种技术力。
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说,正因为这个新手集团并非“专业人士”,樱井博志做了些其他公司没想到的事。他引入了原本只在实验室中实用的离心机。这个机器此前只在工业试验中使用,旭酒造成为日本清酒制造业中第一家实际让它进入生产层面的酒窖。
也正因如此,它能够以目前的技术力制造出对技术要求最高的“纯米大吟酿”―这种清酒要求不添加任何酿造酒精,一般而言,不加酒精很难引发出酒的香味,但使用离心机之后,不用对原料施压,就能分离出保留原本酒香的大吟酿。
樱井博志决心制造糙米表层研磨度最高的日本酒。研磨越多,杂质留存越少,口感也会进一步提升。最初,他设立了将米研磨至留存25%的目标,但出差时,他听说了一家大公司已经推出精米留存24%的产品,想了一晚,第二天回山口县的新干线上,他打电话给研磨负责人,要求研磨至只剩23%。
当时,精米研磨已经花了6天,再降2%需要再花24小时,研磨负责人最终接受了他的要求。獭祭由此推出了最高端系列“Dassai 23”。1.8升装售价1.03万日元,远高于此前“旭富士”这种低端酒。2000年开始,旭酒造正式停止制造旭富士,将所有精力集中于獭祭系列。
像小山喜八这样的店主们也看好獭祭。日本人的饮食习惯已经在改变,它更符合口味稍重的日本人的喜好―大吟酿酒香醇厚,日本人觉得它与法国料理、意式料理这类比日料更浓的口味相衬。
只是,产能一直都是问题。日本酒窖订购白米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接向各地农家订货,但是需要一次取完货,对只在冬天酿酒、出货量有限的小酒窖来说,找到或预备能够贮藏米的仓库也是件麻烦事。
另一种方式也是大部分酒窖采用的策略―通过各地农业协会等组织,统一从农户调货,农协也会为酒窖提供信用担保。这样,酒窖们可以根据需求,随时申请需要的数量。 日本国内日本酒消费量与旭酒造出货量 日本酒出口趋势
但山口县当年的情况对小公司并没多少好处,地方酒窖订购量的总和都没有兵库县的一家大公司多,山口县农协、经济联合会对小公司的申请也谈不上有多热心。樱井博志连续3年申请购买顶级大米“山田锦”都没成功。“也没给我合理的理由。”他愤而从经济联合会办公室离开,“我再也不要通过山口县经济联合会买一l米”(1l相当于60千克)。
他开始寻找农家直接签约,最初只以二三十l为单位去谈。如今,旭酒造已经有了多个签约农户。“倒不是说,我们直接跟农家购买能降低多少成本,但对农家来说,他们如果卖给我们,利润会增加。”迄今为止,旭酒造和山口县农协、经济联合会的关系也谈不上有多 好。
樱井博志和富士通于2014年开始合作,在山口县两个生产者的田地里分析作业、环境、培育等各类数据,同时可以根据数据自动生成生产计划与栽培流程。这些数据将由旭酒造与生产者共享。樱井博志试图通过这种方式不断增加山田锦的生产者,将整体年产量从30万l增至60万l,实现稳定供货。
2016年,山田锦总产量62万l,旭酒造订购了其中的1/5。如今它的所有产品线都以山田锦为原料。
“很多酒窖觉得改变很可怕。对他们来说,改变不是什么好事。”樱井一宏说。“可以说,在这个行业里,我们更像一间现代意义上的公司。”他于2016年10月接任社长职位,他的父亲担任公司会长。
那些新的改革,也越来越像我们熟悉的公司在做的事。就在樱井一宏就任社长的前一个月,他的公司建成了新的6000平方米出货仓库,按他计算,能将出货效率提升两倍以上。
獭祭已经进入了美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英国等20个海外市场。2002年,Dassai 23获得了Monde Selection质量奖蒸馏酒与烈酒类金奖。在中国,它主要通过日系商社与贸易商进入市场。“我们也在考虑天猫渠道。但什么时候开店还没有确定。”樱井一宏说。
日本东京,一个老人面对自己孩子感情的破裂,他苦闷彷徨。一对年轻人面对老一辈的情感纠葛,竟手足无措。我们希望能多一些可以净化心灵的情感与爱,真诚可以使我们面对沉静的心灵……
纪念35周年 纪念中国话剧诞辰100周年
中日两国艺术家共同精心打造 上话中心与东京民艺联合演出
中日双语话剧《双城冬季》
(中日双语演出中文日文字幕)
2007年正值35周年,中日两国政府都非常希望能够加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作为上海唯一的国家话剧院团,日本东京民艺剧团也是日本历史最为悠久、规模最大的话剧院团,两个剧团都拥有很长时间的合作经验,也具有良好的友谊,双方都非常希望、同时也都有责任为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友好做出应有的贡献。通过近四年时间的协商与讨论,双方剧团都克服了诸多的问题与困难,在双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之下,将共同创作排演中日双语话剧《双城冬季》。
目前,经过几轮的讨论与修改,该剧剧本及主创班子都已经敲定,经过在上海与东京分别进行排练后,2007年2月底,剧组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集中排练,并将于3 月15日至19日上演于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戏剧沙龙。2007年5月,该剧将远赴日本东京进行演出。同时,2007年也是纪念中国话剧诞辰100周年,上海与北京都将举办隆重的纪念活动。百年之前,中国话剧首次亮相就是在日本东京;百年之后,由中日话剧艺术家共同打造的作品再次在日本东京演出将具有非凡的历史意义。
中日双语话剧《双城冬季》是根据喻荣军的话剧作品《去年冬天》与《活性炭》共同改编而成,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与日本东京民艺剧团共同制作演出,该剧制作人李胜英,编剧喻荣军,由吕凉、滕学坤、秤屋和久(日)共同执导,舞美设计桑琦,由许承先、任山、丁丹妮、徐幸、梅野泰靖(日)、箕浦康子(日)、樱井明美(日)、神敏将(日)等联合演出。
今年4月的广交会、10月份的高交会,我各出差去了一次广州和深圳,正好每次遇上两家客户在那里做展。而作为展览展示的服务提供商,我也深知会展经济在一个与时俱进的经济时代中所扮演的角色。曾经显赫一时的会展经济,到如今其影响力已经日渐式微。这倒让我这个局中的局外人,能够以一种深入而客观的旁观角度来理解会展行业。
曾几何时,在中国的参展商中,提及会展非广交会莫属。确实如此,在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初期,企业亟需展示自我,而这种“窗口展示”的需求,很大一部分通过大大小小的展览、会议来释放。作为进出口商品交易量最大、最为悠久的展会,广交会上的一个展位自然就成为众多企业趋之若鹜的目标。于是,广交会每每开展,人声鼎沸,好不热闹。
但以实际的投入产出来算一笔账,企业的投入产出比未必有想像中的美好。以广交会的一个展位为例,102平展位费用大概在50万左右,展台装修在15万左右,加上人员的差旅、企业宣传片的印刷、礼品制作等费用,总体支出大约为90万左右,而这只是广交会上的中等水平。
这个客户属于化工加工行业中排名中等偏上的企业,属于参加广交会的典型展商,然而,这样近百万元的展会支出,仍然是该企业年度规划中的支出最大的一笔。派出近30人参展队伍的他们(其中包括了一半以上是销售人员),所签下的订单、或者是意向订单,都因为展位旁边或是隔壁展馆的同业竞争对手,而不得不压低利润。成交量上体现的增长,并不能实现展会基本的收支平衡。
而放眼全国数不胜数的会议和展览,展会的质量和效果令人堪忧。
一方面,中国的会展种类繁多,但大多知名度不高,水平偏低。举例来讲,北京的国展,几乎每天都有着名目繁多的展会。实际上,一个会展的经营,需要长期持续的品牌积累,这要求展会的承办方能长远地规划,规模地去经营,经过几年甚至十几年的积累,才能成就一个成熟的展会品牌。而北京的国展几乎呈现出本末倒置,“国展”成了展会的品牌,而不管什么展会,参展商和参观者来势汹涌,这不能不说是展商作为主体的一种本位缺失,而展会的效果也难以界定。
再一方面,会展内容严重雷同,让参展商和参观者信心渐失。经常看到的是,在几个展会上的参展商彼此熟悉,搭建商相互了解,会展的承办方只顾着争抢客户,而会展组织以及必要的专业服务都有待提高,以致于让参展商失去对展会的兴趣。
回到广交会、高交会的案例上来。尽管以此为例的两大展会具有特色,但参会费用偏高、报名过程繁琐、以及路途遥远,仍然对一部分企业有着一定的不便。在我看来,言以会展必称广交的局面,也大有必要改观一下。
我给一家客户的建议之一,是利用现在的新兴互联网电子商务模式来完成“网上会展”。这种永不谢幕的会展,可以让企业的名字长时间地停留在互联网上。其中,阿里巴巴的电子商务平台,被印证为可行的“网上会展”之一。而另外一种方式,则是最新流行的SEO(搜索引擎优化),利用关键词优化在百度、Google等搜索引擎上的搜索结果,来吸引有效的点击。这两种方式,比较于广交会动辄上万的消耗,性价比着实高了不少。这两种方法都是基于一个事实出发:没有参加广交会的潜在客户,肯定比到会的客户要多得多。
随着电子商务对图书界的介入,世界上的实体书店都不得不面对一个严峻的局面。毕竟,当人们只需要点击一个按钮就能在家中付款从而得到所需的读物时,为何还要离开他们舒适的沙发选择出门去购买呢?
不过,方所的出现,却给予大家一个走出房间的理由,正如创始人毛继鸿所言:“多数人认为好像实体书店不行,我们为什么还要开?我觉得一个城市需要文化空间,需要一个可以感动人的空间,需要一个温暖的空间。”
如今,这个充满文化、感动、温暖的空间,来到了重庆。
定是常住,便成方所
以前,书店是浏览和探索的场所,是阅读爱好者的殿堂。但是,在信息触手可及的现在,我们已经不能再用以前的标准去强调书店的重要性了。然而,书店本身所具有的纸张质感、油墨气息、书架中凝固的时间,这些是不应该被摒弃的。正如《从前慢》那首诗所写的:“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是一句/清早上火车站/长街黑暗无行人/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 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如今我们已经太快了,快到没时间去感受光阴。因此我们需要的书店,不再是一个卖书的地方,我们需要的是慢下来的时光,渴望内心得到归属。我们的这点诉求,方所做到了。
文艺青年们大概都不会对方所感到陌生,2011年在广州太古汇,方所来了个开门红。在太古汇那个名包名表的领地,方所的出现丝毫不显突兀,与相隔不到数百米的 LV、Hermes 相比,它的气场毫不逊色。一夜之间,方所改变了广州的文化地图,那里每天人头攒动,周末的沙龙讲座等文化活动更是非常火爆,它迅速地成为了广州新文化地标。2014年,第二家方所落户成都。借鉴了成都大慈寺藏经阁概念设计的成都方所,以其在室内搭建的百米廊桥和独特的阅读空间体验,将成都人的文艺生活闹得风生水起。
所以,当全国第三家方所落户重庆时,我们并没有感到意外。这座发展迅猛的城市在向上伸展的过程中,恰好需要一些文化的土壤。在方所重庆店内,从LOGO设计到整个布局,除了散发出方所本身的气质――一种“家”的氛围之外,更巧妙地融入了这座山城的独特味道。在2400平方米的空间里,仿佛见到了重庆的缩影――店内的柱子高大无比,表面有意添加刀刻痕迹,犹如山地林木丛生;书柜高低不一,地势起伏有变,使得人们穿行于书柜之间时,宛如走在山谷之中;长而宽阔的木质阶梯则仿佛江边休憩之地,可见稀稀落落的读者就地而坐,好生惬意!甚至入口处的花草叠放也与山城陡峭、绿树成荫相呼应……这一切,与它名字的真正含义“定是常住,便成方所”相得益彰。
呈现精致生活美学
有人说,方所有着诚品书店的血统。但事实上,比起诚品,方所又把艺术与美学最大化了。自2011年在广州成立以来,方所就试图把其独一无二的新生活美学体系推入人心。所以这里不止是书店,更像是复合式文化场域,集书店、美学生活、植物、服饰、展览空间、文化讲座与人文咖啡等等于一身。
在美学生活商品区、展览区、咖啡区、植物区等各个角落里,无不散发出浓烈的艺术气息。而方所里所有展出的名家书画,以及琳琅满目的艺术品,在选择上都是有着严格标准与原则的。负责人介绍说,方所重庆店里的艺术品要先从全球1000多个设计品牌中初选百余种,再从中精挑,经过层层筛选后才确定引进品牌。而挑选的标准也相当严苛,环保概念先行,需遵循自然主义风格、手工制作,还必须是“一等品”。可以说,无论拿到东京、纽约或者巴黎等国际性大都市中,这些商品都是上品。这里有无酸再生纸手工制作的Moleskin意大利品牌笔记本,据说是毕加索、海明威的挚爱,能保存200年。还有始创于1779年传承八代的白山陶瓷、始创于1950年东京墨田的手工玻璃器皿,以及德国品牌Kaweco、Pelikan 钢笔等。所以,就算看上去是很普通的物品,细究起来身世也不会太平凡。
而方所的美学,还不仅是单纯地巧妙分类空间、产品陈列上架那么简单。这里的店员除了懂得图书销售技巧,还得上各种课程,在服饰、美学生活、展览方面必须要有自己的观点和坚持,他们甚至要懂心理学、伦理学、行为学、社会学等所有和人有关系的学科,以此触动顾客的心。
除了生活美学方面,书店的灵魂,则是纸书了。方所的图书区涵盖了12万册图书,尤其精选了万种国内外及港台出版品,每月于千余种新品中遴选百余种最优质出版品,囊括人文、文学、艺术、生活。有些一般书店避之唯恐不及的绝版书,即便是在网络书店,也因印量常处于“缺货”状态。而这类书中的精品,却往往是方所“必须保有”的书。在这里还能看到《塞拉菲尼抄本》,全球也才3000本,方所三个店就有数百本,它赫然被放置在书店重点推荐区里。 方所同时还出售着各种各样精美的工艺品,钢笔、创意电子产品、手工笔记本、家居摆设……这些都是文艺咖们的心水之物。
还有一个“小方所”
在方所重庆店里有一块新空间,这块小天地被称为“小方所”。小方所的空间布局新奇,书架在小方所中被摆成了城堡、小屋等样式,桌凳也都矮矮的,看起来就像方所的基础上等比例缩小一点的空间。原来,小方所是专门为少儿们准备的。
有人说可以去健身房啊!去健身房也有两种人,一种是只去过几次就找借口不愿去的;还有一种就是坚持有计划去的。
其实每天锻炼的人即使不去健身房也依然可以把锻炼放在心中很高的位置坚持下来,健身房不过可以更加便捷,时间效率更高一些。所以说,锻炼二字在心中的地位才是决定了坚持是否能够实现的关键。
有很多人为了减肥,想要通过节食或者减肥产品来实现瘦身,却不敢用运动来帮助自己实现这个目标,尽管知道运动才是最有可能实现减肥的。这是为什么呢?说起来主要是两个原因在做怪:一是,没有危机感,毕竟肥胖在大多数人心里不过就是很多衣服穿不进、不够优美的代名词,不是疾病和痛苦的象征。二是,没有锻炼意识。身体需要锻炼,这个意识应该是无关胖瘦的。每一个生命体都在运动中焕发活力,这是自然之道。所有的生命哪怕没有运动也要劳动,这个世界本生就是运动不止的,如此,生命才能不息。
身体需要锻炼,这个意识的强化意义非常大,一个因为缺乏锻炼而身体垮掉的人他的人生价值实现可能性就极为狭窄了。况且现在大城市环境如此差,各种食物又不安全,什么农药过量,注射各种激素,转基因等等,身体抵抗力本来就差,就冲这些就该好好警醒自己注意保护好身体。
锻炼意识对于肥胖者有何好处呢,与其立志减肥不如立志锻炼身体,因为我们转移了一个没有危机意义的动机,取而代之的却是生命体不能忽视的健康动机。肥胖者从这个动机出发,不仅可以提高减肥的成功率还能收获健康的身体。
对于体弱多病者而言,运动锻炼是实现身体强壮的必经之路。当病痛折磨或者想到生不如死的场面,我们就会将这项重大的人生事项坚持下去。
9月17日晴
今天放假,我正一边吃花生一边看书,突然心血来潮,问妈妈“花生是怎么种出来的?”妈妈看电视正起劲呢,便心不在焉地说“把花生种在土里就行了。”原来种花生这么容易,我不种才怪!话音刚落,我奔向我家的阳台,一个小小的花盆里立刻多了几粒“小红点儿”,我用土把花生米小心的盖上,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妈妈也趁电视放广告的间隙好奇的走过来观看,在弄清状况后,她肯定地告诉我说:“花生的种植期早就过了,就是种下去也长不出来!”其实我心里也一点都没底,恨不得喷上速生剂,让花生现在就长出来。我急切地等待着……
9月19日晴
这一天清早,我还没起床,爸爸就惊奇的喊起来了:“哎呀!子墨,你的花生芽长出来拉!”我一震,飞身下床跑到花盆边,哇!土里真的长出了几个嫩绿的“小不点”,“还不止这些,土里还有呢,”爸爸把土拨开,土下面竟有四五个只长了一点点的嫩黄色小苗,我把土轻轻的盖上。就马上把妈妈拉来了,看到这一切,妈妈也惊讶不已:“真发芽了!”不过马上又一本正经否定地说:“那也不见得就会结花生,现在都 快10月份了,等天气一 变冷这苗就会冻死的!”我没说什么,看看我那可爱的小苗,又皱了皱眉头。
9月21日晴
我那可爱的花生苗!它们已经长的比原来高多了,还长出了翠绿翠绿的茎和小叶,似乎迫不及待地想把头伸到花盆外面去瞧瞧,希望它们能把根扎的更深,吸收更多的养分,长的更强壮。花生苗似乎明白了我 的心意,那一片片小叶在风中向我点头。我又给小苗浇了水,才欢快的背着书包上学去了。下午放学回家,又给小苗培了培土。晚上我梦见我的小花生苗正茁壮地成长。笑了。
9月25日
晴
关键词:日本煎茶;形成;和敬清闲
1 日本煎茶的形成
日本煎茶来源于中国,在唐代八世纪,中国的煮茶文化开始迅速发展,开始走向繁盛时期,并且被广大民众所接受,这时候“煎茶”这个名词随之诞生。据唐代陆羽《茶经》记载,煎茶是我国古代辛勤工作的劳动人民所发明的一道制茶工序。此种烹煎方法主要是将饼茶炙烤、然后碾碎成末,放入沸水中并加以环搅、沸腾则止。
煎茶法的主要程序有备器、选水、取火、候汤、炙茶、碾茶、罗茶、煎茶(投茶、搅拌)、酌茶。对于茶文化的初学者而言,往往容易误以为“煎茶”的“煎”字是一种烹饪的方法,把茶叶在火上烤,或者把茶叶放在少量的热油里弄熟的意思。其实不然,“煎茶”根据词性不同可以有两种解释:如果解释为动词这是“把茶蒸熟”的意思,“煎”就是“蒸”,是一种泡茶的工序;而“煎茶”如果解释为名词,是指蒸过的绿茶。在明代的中国,煎茶这个词表示一个制作食用茶的一道工序,也就是用清水煮茶叶,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个工序渐渐被炒青所取代。据《茶经》记载,炒青是指在制作茶叶的过程中利用微火在锅中使茶叶萎凋的手法,通过人工的揉捻令茶叶水分快速蒸发,阻断了茶叶发酵的过程,并使茶汁的精华完全保留的工序。
日本是一个乐于学习外国先进文化的民族,在我国唐朝繁盛时期,常派使者前来我国学习先进的技术和文化,煎茶文化也是从中国传入日本的文化之一。中国的隐元禅师东渡日本,把我国明朝的泡茶方法传入日本,向日本弘扬了中国茶文化,煎茶因此在日本也开始发展起来。日本煎茶道形成于日本江户时代并且发扬光大,其煎茶文化至今还保存着不少中国文化的痕迹,并且发展成为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文化。
2 日本煎茶的特点
日本《广辞苑》对“煎茶”一词的解释有两种:狭义的解释为“煎茶是绿茶的一种,以茶嫩叶为原料制作而成”,广义的解释是指“把茶煮了喝,或者指煮好的茶”。也就是除了抹茶以外的用水泡的沏茶方式。从日语词汇上看,“煎”这个汉字是“煮”的意思。
日本煎茶方法跟中国的类似,先将一定温度的水注入茶碗内,然后把茶叶放进去泡着饮用的方法。煎茶的步骤可以分为:准备茶器、选水、取火、候汤、习茶五大步骤。虽然煎茶道非常讲究每一道泡茶的工序,但是比起抹茶道,煎茶道是一种简单随意而又自由的茶道。因为没有任何形式的束缚,煮茶的地点可以自由选择,也无须遵从传统抹茶道的繁琐程序。正是煎茶道没有地点的要求,也没有束缚,因此而备受日本人喜爱,在日本得到普及。
从泡茶的科学角度而言,根据茶的种类不同而使用不同水温的水,因为茶的味道会因水温的高低而发生变化。一般而言,煎茶最合适的水温是70℃-80℃,那样跑出来的茶味道最好。日本人通常把水煮沸以后静置一旁,一边准备茶具,一边等待水温下降为合适的温度。待煎茶的准备工作完毕以后,水温也差不多变成了合适的温度。日本人在煎茶时,首先往茶壶注入三分之一水,让茶稍加温热,然后再把茶壶的水加至七分满,等待时间为大约一分钟,就可以开汤饮茶。第一遍泡的茶,味道很清新,有一丝淡淡的茶香。茶入口甘淡,几乎没有苦涩。第二遍时,舌尖已有茶津涌出,味道也变得比第一遍的茶味浓厚。到第三遍时,喉咙有一股甘润的感觉,满口都是茶的甘香,跟第一第二遍的清幽淡薄的茶味又不同。
日本煎茶的茶具中,比较特别的是盛茶的茶壶,叫“急须”,这名词来自中国。“急须”出自我国诗人宋黄裳的诗歌《龙凤茶寄照觉禅师》:“寄向仙庐引飞瀑,一簇蝇声急须腹。”自注:“急须,东南之茶器。”,意为“煮茶、暖酒器名”。“急须”是日本的茶壶,形状小巧玲珑,一般容量只能供2~3人饮用。其把柄与壶嘴成直角,把柄和壶身也成直角,方便右手持握,由于把柄和壶身隔得比较远,所以用手握着茶壶也不容易被烫伤。中国的“急须”的把柄根据位置不同,分为后手(弯把)、横手(侧把)、上手(提梁把)三种。日本的“急须”以壶口和壶把垂直的“横手(侧把)”为主流。通常用紫砂、陶瓷、铁制、银制的材料制作而成,其中金属器比较多。中国的饮茶方式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发生着变化,“急须”的出现是因为唐代的饮茶方式主要以煮茶法或煎茶法为主,“急须”是当时用来煮茶的茶具。之所以把壶嘴做的很高,是为了避免茶汤溢出;将手握的直柄做成中空,是为了插入导热慢的木棒,以免倒茶时烫手。在那时候不论是煮茶还是煎茶,茶都需要通过煮的方式进行,而“急须”就是当时非常普遍的煮茶容器。在我国某些地区的方言中,“急须”的含义跟字面意思一样是“急用”的意思。
由此可见,日本学习中国的煎茶文化,煎茶的工序和茶具都被完好地传承了下来,并发扬光大为茶道。许多中国古代茶器的原始名称仍然被保留着,“急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虽然跟原来相比茶壶的形状略有变化,用途也不再拿到明火上煮茶,但是“急须”不烫手、小巧轻便的优点依然被大家所接受并且沿用至今。
3 日本煎茶道的文化内涵
日本人之所以把喝茶当成是一种艺术、一种精神享受,甚至不惜投入巨资建造专门的茶室,购买昂贵的茶具,耗费金钱上茶道课程,是因为茶道是一种精神乐趣。点茶人的泡茶手法与茶室的摆设、茶具的形状和颜色达到协调时,会给喝茶人带来一种美感和乐趣。
日本茶道精神体现在“和、敬、清、寂”四个字中。“和”是和谐,和谐分为外在的和谐和内在的和谐,外在即茶室的环境,包括了茶室的摆设,茶具的选取,甚至是茶室内香味要以和为本,实现视觉、触觉、听觉、嗅觉的和谐;而内在的和谐也就是内心的平和与安静。“敬”是指“尊重”,茶室里的人地位不分高低,宾主要相互尊重,共享一个和谐的茶室气氛,做到相敬相爱。“清”是指“通过喝茶对灵魂的洗涤”。因此,茶室要保持清洁整齐,人们便通过喝茶可以去除身外的污浊达到内心的清净。“寂”是指“无”,也就是通过喝茶忘却世间烦恼,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众所周知,日本茶道分为抹茶道和煎茶道,煎茶道虽然没有抹茶道那么普及,但是也受日本人喜爱。比起日本抹茶道,日本的煎茶道更加讲究简洁。因为煎茶的工序比较简单,所以煎茶道更强调“茶道与效率”“简练之美”。与上文所述的日本茶道精神“和、敬、清、寂”略有不同,煎茶道的精神在于“和、敬、清、闲”。区别在于“寂”和“闲”两个字,“寂”讲究的是“忘我”,而“闲”讲究的是诚信、满怀诚意,更加强调人与人之间内心的和谐。通过煎茶领会内心和谐愉悦、互相尊重、净化心灵、满怀诚意,使肉体与精神都得到舒展。
自古以来,日本煎茶道因其自由、简单的程序深受日本普通百姓的喜爱。人们从工作和生活的繁文缛节中释放出来,通过煎茶而达到身心的放松。日本的茶道一直保留着自古至今独有的特色并且注重文化的继承,这是我们所缺少的文化传承精神。
参考文献:
[1] 陆羽.茶经[M].京燕山出版社,2009.
[2] 桑田忠H.茶道のs史[M].v社,1979.
2009年6月,丁磊将网易内容部门再次搬迁到北京,业界普遍感到震惊。7月1日,网易博客首页改版,再次引发业界关注。博客,这一曾在互联网搅起巨大风浪的产品,如今锋芒已经被视频、SNS等互联网新的形式所盖过。网易此时对博客发力,究竟出于什么目的?是为抢夺新浪的用户群,还是为了重整自己的门户?日前,丁磊曾向外界透露,网易将向“大门户”转变。他在博鳌论坛表示,网易拥有非常优质的用户,包括邮箱用户和游戏用户,再加上新闻资讯类频道,这将是一个更完整的大门户概念。“我们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大家可以一同进步,更好地扩展整个行业,我们在门户上拥有比较强大的用户,这是一般企业所不具备的”。博客作为门户的一个组成部分,在门户网站中一直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今天,新浪博客在业界的强势,为其赢得了巨大的声望。网易此举,难道是为了重拾门户战略?
成立于1997年6月的网易,如今已度过了12个年头。在追寻门户的过程中,网易慢慢地被外界误认为已转变成一个网游公司,而不再是纯粹的门户网站。但在丁磊的心里,一直有着浓厚的门户情节。2007年,他还信心满满地表示要重视内容建设,并宣布为此加大投资。现在,丁磊重新确立的门户战略能让网易获得成功吗?其“大门户战略”是否能对竞争者造成打击?
诸般迹象表明,进军博客不是网易的率性而为。今年5月,网易博客就启动了一场寻找“油菜”的大型活动,旨在从网易9000万博客用户中,挖掘出充满才情的博客,他们不一定是当红明星,不一定是著名作家,只要足够“油菜”(取“有才”的谐音),即可进入网易新开发的“油菜地”。当时,业界即认为网易博客的目光已经从记录转向发掘,转向高品质分享。紧接着,在7月,网易博客首页的正式改版则将其目标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新锐、人文、生活”成为其全新的定位。
网易选择让博客充当门户重整战略的先锋还有其深远的考虑。在网易的应用平台中,最让网易值得骄傲的就是博客。也许是为了验证丁磊所说的“大门户战略”,网易博客此番变脸,是在互联网工具的基础上加入了生命,即文化。据悉,网易博客的此次定位代表了现代人生活的三种状态。新锐,即血气方刚、睿智、思考勇敢的赶海一族;人文则代表着人文关怀。因为人文素养、人文气息也是现代生活最重要的部分;而生活则是每一个人一生都需要面对的课题,都希望自己的生活好一点,希望自己的生活轻松一点,希望自己的生活色彩丰富一点。在历史上,网易的文化频道就曾因体现出这样的理念而名噪一时。
网易博客在门户网站中起步最晚。2006年,当搜狐、新浪的博客运营得红红火火时,网易博客才不紧不慢地入座。
“后来者不一定没有优势,关键是坚持”。结果证实了丁磊的预示。两年后,当其他门户博客已逐渐淡化时,网易仍在一如既往地坚持在博客方面的投入。如今,网易博客已经推出手机版等多项功能,甚至开始与网易游戏结合推出网易玩客。丁磊说:“只要脚踏实地,就一定可以成功。”今天的网易博客,用三年的时间积累了9000万用户,但必须指出的是,他们也同时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网易能否把这个被人们看做是“没落”的互联网应用做出彩来。作为web2.0概念中最火的功能。博客在2006年前后炙手可热。但在大量的服务商和资金涌入之后,它却没能让人获得相应的回报,并且,至今看来,博客依然没有找到赚钱的商业模式。即便是网易博客,其盈利模式也在探索之中。
另外,博客另一个重要的挑战是SNS,它因为简单、轻松和好玩,对用户的黏性远远在博客之上,因而一出现就变成了资本和市场的宠儿。博客则如同过气明星,从资本的宠儿变成弃儿,也只能徒唤奈何。
纵使如此,笔者却认为,表面看改版的是博客,但它却传递出网易发力门户的强烈信号。与之相呼应的是,从去年开始,网易的内容明显增添了许多特色。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是,网易科技频道的记者编辑外出采访时,现场视频这一手段更加频繁地被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