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中学地理知识点总结8篇

时间:2023-01-19 14:41:4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中学地理知识点总结,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学地理知识点总结

篇1

一、忆

忆,即回忆、复习之意。回忆、复习地理知识,是学习地理知识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由于高中阶段学生所学的课程较多,各课程的内容也较多,致使上课期间每天的课堂节次设置也就较多,余下的课余时间学生除了吃饭、洗漱之外所剩无几,再者还要完成语、数、外等学科的作业,进而学生安排到地理科目的时间微乎其微。因此,大部分学生一般没有课余时间回忆、复习已讲过的地理知识。这样,地理教师在进行新内容传授之前就应当抽一段时间引导学生回忆、复习前节课的内容,帮助学生记忆已学过的地理内容,掌握已学过的地理知识。这一环节不但能让学生进一步消化已学的地理知识,还可以因学生掌握了已学过的地理知识而增加其对地理科目学习的兴趣,而且也还可以在新旧课堂间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环节为新课过渡阶段,时间3~5分钟。

二、预

预,即预习新内容。在上新内容之前,学生预习新课也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很重要的环节。通过预习,学生才知道当堂课将要涉及的新内容。然而,因学生课余时间有限,一般不能在课前进行预习。因此,地理教师可在讲新内容之前安排时间给学生当堂预习新内容。预习时,教师应当结合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或易考知识点设计几个地理问题,并写在黑板上,让学生针对问题有目的地预习,并要求学生力求通过预习找出问题的答案,这样才不致于学生盲目地看书,从而达到预习应有的效果。这一环节为新课准备阶段,时间5~8分钟。

三、议

议,即讨论问题。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有时对某知识点给学生讲了十遍,但所得的效果也许还不如学生踏踏实实地思考一遍。“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很有道理。课堂中让学生相互讨论知识,自己总结得结论,教师的教学效果可以达到事半功倍。因此,学生预习结束后,教师应紧接着引导学生对预习时所列出的地理问题逐一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学生讨论可同桌讨论,也可相邻桌间讨论。通过讨论,学生可以对部分问题在预习时所得的答案或结论进行相互肯定或相互否定,进而获得相应的地理知识和能力。对于某些问题学生间的答案存在争议的,地理教师应当要求学生暂时保留各自意见,稍后让老师来确定,从而避免浪费时间。这一环节为新课探索阶段,时间8~10分钟。

四、结

结,即总结知识。通过前一阶段的讨论学习,学生对某些地理知识得出了一定的结论,但因为没有得到地理老师的具体肯定,学生总感觉到自己所获得的地理知识不踏实,对自己所得的结论不敢绝对相信。因此,教师还应紧接着引导学生对所列问题的答案再进行逐一地总结、确定。总结时对简单的问题或书中有答案的问题教师可抽学生回答,并进一步强调或肯定,对较难的或学生间存在争议的问题教师一定要引导好学生去探索,去推理,从而找到正确的答案,最终消除学生的误区,排除学生的争议,使学生获得所学的新的地理知识。本环节为新课发展阶段,时间10~15分钟。

五、固

篇2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地理教学应用

1.思维导图对地理教学的意义

思维导图又名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工具。它简单有效,是一种非常实用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可以将抽象的知识,用图片和文字,把它充分表现出来。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学习。思维导图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的平衡发展。高中正是一个人成长发展的重要时期,而地理知识的有效学习,能很好地帮助学生思维方式的形成。高中教师借助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一方面可以使地理复杂的知识点更好地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对基本知识点的学习,另一方面最主要的是借助思维导图,可以对知识构建不同的框架结构,方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因此,需要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将思维导图和教学内容科学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将思维导图实际应用于每一堂教学中,充分调动起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难点、要点。教学质量也会有一定的提高。

2.思维导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课堂教学分为三步骤:课前预习、课堂、课后复习。这三点在教学中缺一不可。传统教学中学生也需要在课前对所学内容预习,传统的预习只需要学生了解本节课所学内容,对知识的学习重点放在了课堂上。太过依赖课堂教学。而传统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久而久之,学生对于学习只有被动接受。而思维导图教学的有效应用,是将课前预习更加深入化,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参与进课堂,学生在了解课堂内容时,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身预习情况,绘制出自己的思维导图,将教材中的知识按照一定的知识顺序以图文相结合的形式表现出来,有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要重点标记出来。例如:在学习《人口数量的变化》这节课时,学生首先要了解本节课要掌握的知识重点。分析并比较人口增长模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本节课的难点是学生要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三个指标。学生在自行预习时,根据课本内容,调查自己小区人口的变化,将调查结果归纳总结。将课本知识点和实践相结合,教师引导学生做出思维导图,学生将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以及问题,重点标记记录下来,在课堂教学中重点学习研究。教师根据学生的思维导图,进一步解决学生不明白的问题,之后,教师结合课本知识点,引导学生做出总结。这种趣味课堂的建立,是新课改发展的必然要求。这样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更有助于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篇3

【关键词】高中地理 高中学生 地理学习 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4.050

进入高中阶段学生要学习的地理知识点难度有了进一步增加,不仅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挑战,对学生的学习也提出了挑战。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地理学科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归纳总结了一些有助于学生有效进行地理学习的方法与技巧,在此与大家分享,希望对高中学生的地理学习有一定帮助。

一、把握好重点知识的学习

进入高中阶段,学生各个学科的学习难度也有了进一步增加,对学生也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为了使学生能够有效的进行地理学科学习,需要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这样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游刃有余。随着现代教学的发展,能够使学生有效进行地理知识点学习的方法越来越多,本人认为学生首先能够有效的把握重c知识,这样不管对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或者考试,都会产生重要意义,当然,部分高中学生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并不知道哪些知识点较为重要,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

当然,重点知识的学习并不是一劳永逸,学生应该在日常的地理学习过程中,反复对重点知识进行复习、应用,这样才能更加扎实的掌握重点知识。为了使学生对重点知识的学习引起重视,教师可以通过一些题目对学生进行引导,例如:教师可以找出高考中考点知识的题目,不仅让学生明白重点知识在高考中是如何考查的,还要让学生明白学好重点知识的意义,进而激发学生学好重点知识的激情。

二、对难点知识的学习引起重视

高中学生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对重点知识的学习引起高度重视,而且要对难点知识的学习引起高度重视,所谓难点知识,就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困难的知识点。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难点知识并没有定论,由于每个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不一样,一些对部分学生是难点知识,但是对另外一些学生可能就不是难点,因此,教师在鼓励学生有效进行难点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要提升学生掌握难点知识过程中的灵活性。

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对难点知识的学习引起重视,而且要引导学生掌握有效进行难点知识学习的方法,学生在进行难点知识学习的过程中,首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进行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过程不仅是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得以解决的途径,同时也是学生的思维能力等多种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当然,如果学生通过个人的努力难以使问题得到解决就要及时请教老师,老师在对学生进行难点知识讲解的过程中,要耐心的对学生进行引导,不要直接告知学生答案,以免省略学生的思考过程。学生如果能够有效的掌握难点问题,就扫除了地理学习中的障碍,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加牢固的掌握知识点,而且能够使学生进行地理学习的信心更加十足。

三、善于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高中学生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掌握的一种有效学习方法就是对知识点进行有效的归纳与总结,高中阶段学生不仅要进行人文地理的学习,而且要进行自然地理学习,需要掌握的知识点繁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不能够对知识点进行有效的归纳与总结,就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巨大的困难。如果学生能够对学习的知识点进行有效的归纳与总结,不仅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而且对学生更加有效的掌握与应用知识点,也会产生很大的帮助。那么在实际的地理学习过程中,教师该如何对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归纳与总结呢?

有助于学生对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的方法之一,就是学生针对学习的知识点梳理出清晰的知识线条,例如:学生在学习人文地理知识板块的过程中,由于要学习不同地区的气候、人文风情等,学生大脑中往往会出现一团浆糊的情况,如果学生能够按照一定的线索梳理出清晰的知识线条,那么就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即使学生在应用知识点的过程中,也不会出现混淆的情况。当然,就目前高中学生的地理学习而言,学生在对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方面存在不足,一方面学生对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归纳与总结的意识不强;另一方面,学生对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归纳与总结的能力不强。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在提升学生对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归纳与总结的意识的基础上,提升学生对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归纳与总结的能力。

四、制定有效的复习计划

复习是学生学好地理学科的一个重要环节,高中学生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能够制定有效的复习计划。上文已经提到高中阶段学生要进行大量的理知识点的学习,较多的知识点不仅会使学生出现混淆的情况,而且学生也容易遗忘,如果学生不能及时、有效的进行复习,那么,即使课堂上能够听懂教师讲解的所有知识点,也难以扎实的掌握知识点。

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高中学生在制定有效的复习计划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对新学习的知识点及时进行复习。学生应该每天抽出一段课余时间进行地理知识点复习,学生要对当天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复习,查漏补缺,检查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课堂上教师讲解的知识点,如果已经全面掌握,继续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如果存在知识盲区,及时补救。2.对以往学习的知识点及时进行复习。学生不仅要复习新学习的知识点,还要对以往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复习,学生在复习以往学习的知识点时,要提升复习的规律性,这样才能使复习活动按部就班的开展,收到良好的复习效果。

五、实现理论与实际的有效结合

篇4

【关键词】高中地理 学习兴趣 地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1.102

地理是初中就已经开设的一门重要课程,但是初中地理的知识体系较之高中地理的知识体系更为清晰,并且初中地理的教材中知识点的内容涉及不多,大多数是风土人情和资源情况。而高中地理的教材内容则是直接从宇宙开始,深入探究地理知识,其中包括大气、地质等多种层次的问题,知识点繁杂,并且连贯性不强,尤其是地理现象产生的原理很复杂,因此高中生多会认为高中地理的知识点繁杂难懂,难以学习。

一、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而学生只有有了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才会有想要学习的欲望。现如今高中生的学习任务量重、课业量也比较大,因而如果学生想要沿袭初中学习地理的死记硬背的方法,那么显然是不科学的,并不利于地理方面的学习。这个时候,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气候类型复杂,地理知识所包含的内容复杂多样,教师想要直接的进行教学,会使学生产生困惑。甚至学生会觉得复杂,难以入手。那么教师就可以采用导入实际的方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从中国的动物种类入手,根据动物所处的环境及动物的生活习性,进行地理现象的探究。或者结合典型的水果在不同地界的品种,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哈密瓜在吐鲁番生长味道会更甜,是由于昼夜温差,这样更容易深入学生的思维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师通过相关地理的歌曲、影片导入,让学生更容易,也更直观的通过歌曲联想和欣赏影片中壮丽的地理风貌的方式,进而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简单的课堂导入就会使课堂变得更有吸引力,勾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再适当的添加疑问,通过问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自行在地理教材上寻找答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查找知识点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点的熟悉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梳理地理的知识体系与理论框架

想要帮助学生扩大高中地理的知识面,更直观的学习高中地理知识,高中地理教师首先必须要确保自己的专业素质过硬,除了熟知必要的地理宏观知识外,还应该详尽细致的把握高中地理教材的全部内容,同时需要多阅读地理的相关专业知识,做到学生提出的问题,答案解释了然于胸。然后再结合生活的实际情况,以理带人,引导学生学习地理。

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根据地理各个知识点的具体特点,整理出地理的知识体系,以宏观带动微观发展,让学生大概掌握地理教材知识,再细化知识点内容,进行补充讲解,为地理的主干内容作出延伸。需要注意的是,在整理地理知识体系的同时,将零散细碎的知识点纳入理论框架,让学生头脑更清晰,一目了然,方便学生对高中地理知识的接受。

三、转变教学方式,改变师生之间的地位关系

高中地理知识面广泛,教师通常是通过一般的教授地理教材知识的方式,详细的讲解主要内容。虽然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接受知识点,但是并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自顾自讲解的过程中,难以估计到学生的理解,导致学生对于很多知识点没有完全掌握,教师就已经一笔带过。

通过转变教师在地理课堂的领导者地位的方式,让学生作为讲解者,主动的进行高中地理知识的分享,这种方式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在课下提前指定一个人或者一个小组作为在课堂上教材内容的分享者。教师划出一个课题或重点作为主题,给学生3到5天的时间进行相关资料的搜集,做好充足的准备,让学生进行自我设计或发挥。

这样的教学方式,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主动探究地理方面的相关知识,高中地理内容丰富,学生可以就自己喜欢的知识点进行扩展延伸,将这种学习兴趣进行传递,传递给其他的学生。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学生自己设计内容,其实也是实践活动的一种锻炼方式。

四、实践活动

高中地理是一门十分灵活的课程,想要更加容易、更加细致地把握高中地理教材的内容,进行实践活动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进行的是,课堂上的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利用地理图册来进行基本的测试,让学生就一幅图进行实际的操作,如分析基本的经纬度、气候类型、地形地质特点等,帮助练习学生的综合识图分析能力。比较重要的是,高中地理教师根据地理实际情况所总结的模板,可以通过练习多种习题的方式,考察学生的知识点掌握能力。

其次,就是在课外的实践活动,以实地考察,写实践考察报告的方式,让学生在具体的地理环境下,借用相关的仪器测量海拔、土壤等情况。也可以进行一些比较简单的地理实践,让学生根据当日的影长算出太阳高度角。高中地理教师要注重地理教材内容的教授和学生的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学习能力。

五、关注学生需求

高中地理教师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不同的学生对于地理的学习态度是不同的,教师一味的跟着自己的思路走,不注重学生的学习需求,一定程度上,会造成部分学生的学习掉队,跟不上教教授的知识点。

高中地理教师在教授新课程知识之前,可以进行小测验,根据测验结果,将学生分为两个层次,将熟练掌握教授过的地理知识点的学生分为一层,布置相关的地理模拟题,让学生更深入掌握知识,同时引导这部分学生自行学习新的知识。而另一部分之前讲解的内容没有完全掌握的学生分为第二层,找出共性问题,再进行详细的讲解,争取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地理知识点。

篇5

【关键字】 高中地理;热力环流;形成过程;分析;教学

作为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热力环流教学效果直接地影响学生地理知识学习,诸如,季风、大气运动、气压带等等。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中最为基础、最为简单的运动形式,在全球性大气环流中具有基础性作用,对分析大气运动以及气候特征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谓热力环流,实际上就是由于大气受热不均匀造成的,由于气压空间分布存在着差异性而产生大气运动,气压变化对掌握热力环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高中地理热力环流形成过程的分析

由于高中地理教材版本较多,不同版本教材对于热力环流形成过程分析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鲁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强调热力环流在自然地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为学生地理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大气压力的产生是地球引力作用的结果,特别是静止大气中,单位面积所承担的空气柱压力也就是所谓的气压。在一定面积,空气质量以及重力加速度等都会直接地影响气压,随着纬度以及高度等发生变化,那么重力加速度也发生了变化,气压值也存在着差异。在同一个地区,随着高度变化,重力加速度也发生变化。在热力作用下,气温升高使得空气受热、膨胀,空气不断上升,在某一个高度上就会增加空气质量,当气压升高并且比四周气压高,那么空气就会向四周溢出。结合质量守恒定律相关原理,由于上方气息扩散使得近地面气压不断降低,这样就能够形成低压;温度降低时,那么空气也会下沉,空气质量降低,那么上方空气则会聚拢,气压升高,形成了高压。总之,由于空气上升以及空气下沉等引起热力作用,在某一高度气压降低或者是升高都可能造成高空空气流入、流出,造成空气柱质量方面的增加、减小,地面气压则会升高、降低。

二、高中地理热力环流形成过程教学对策

1.复习相关知识点。在进行热力环流过程中,气压概念以及气压影响因素等直接地影响到实际的学习效果,由于鲁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中并没有涉及到关于气压的相关观念,学生大多是在初中阶段进行简单了解,但是却并没有深入掌握气压概念以及气压变化实质。在开展热力环流形成过程教学之前,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来补充关于气压的相关概念以及影响因素等,为热力环流形成过程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2.坚持热力环流形成过程的循序渐进。热力环流作为大气运动活动,是属于理想状态下的设想,主要是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所造成的,属于空气环流。教师可以结合热力环流形成示意图来进行讲解,当地面受热均匀时,那么大气不会出现运动;当地面受热不均时,那么就会出现封闭循环系统,也就是热力环流。教师可以结合质量守恒、气压等相关知识点来引导学生分析地面气压变化,最后能够明确热力环流。

3.做好热力环流的总结概括工作。当学生已经掌握了热力环流的初步认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动手实践,结合自身对于热力环流的理解来画热力环流过程图,进而总结热力环流形成过程,引导学生有效概括热力环流相关知识点:当地面出现受热不均匀时,那么空气会出现垂直运动,高空中的同一个平面会出现高压与低压的差异,这样就会出现空气水平运动,促使近地面渐渐出现高压和低压的差异,进而出现空气水平运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实践能够提升学生对于热力环流知识点的总结能力以及概括能力,删繁就简,加深学生热力环流理解能力,提升学生理性认识能力。

4.结合具体案例来加深对热力环流形成过程理解。教师在热力环流形成过程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诸如,局地环流、三圈环流等等,在山区暴雨产生原因的阐释过程中,可以借助热力环流形成过程原理来进行解释,午后的山坡温度不断升高,那么空气受热之后则会产生上升气流,水汽在上升过程中遇冷则会凝结,进而产生降雨。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使得热力环流形成过程原理与学生生活相关联,进而巩固学生学习知识点,提升学生地理知识现实应用能力,同时为之后的地理知识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热力环流知识属于原理性知识,抽象性以及理论性非常强,教师不仅需要考虑到学生想象能力,还需要考虑到学生知识运用能力,使得学生能够有效处理气温、高度以及气压等之间的关系,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坚持循序渐进原则,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来突破学生学习的难点,提升学生理性认识,提升热力环流形成过程教学效率。作为理想型大气环流状态,热力环流教学不仅是教学的重点,还是教学的难点。高中地理教师需要明确自身肩负的重要责任,准确地把握热力环流形成过程,掌握高中地理知识点,构建完善地理知识体系以及知识网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相关知识点来促使学生了解热力环流形成原理,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究,为提升高中地理教学效率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秦旭升,陈智文.高中地理“热力环流”形成过程的分析及教学建议[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5(14):35-36.

篇6

关键词:高中地理、复习方法、答题模板

学习高中知识不仅要讲究在课堂上面的掌握,还要求可以在复习的时候更加有效率,课堂上对知识的第一次了解和掌握只能说是形成一个初步的印象,要想将知识长时间的留在脑海里,需要在复习的时候掌握更好的复习方法,提高自己的复习效率。任课教师要主动与学生进行问题的相互探究,走进学生,从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和考试成绩中进行总结,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为学生们构建出适合他们的答题模板。与此同时,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善于总结,针对某一类型的题目有着自己的解题办法,万变不离其宗,构建了合适的答题模板,就不用担心题干的不断变化,根据模板做题,不仅可以提高答题效率,还可以提高准确性,给学生以信心,值得借鉴。

如何提高复习的效率

对以往的题目进行分析

每个地区每年的高考地理试卷各不相同,命题人在出题目的时候会综合考虑该地区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以及该地区的人文地理环境特点,因此,在进行复习时,需要对以往的试卷、题目进行汇总分析,自己也要自己动手做一做,体验一下做题的感觉和速度感。对于一些比较经典的题目,不仅要学会解题方法和技巧,还要从中发现出题人是从哪个角度在考查学生的能力。与此同时,对于一些单独命题的地区来说,一般都会考察一下周边的地理热点话题,因此需要根据出题的特点,时常关注一下周围的地理热点问题,比如以下地震、霜雪等自然灾害等。

强化解决主观题目的能力

在地理试卷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涵盖了诸多知识点的图文信息或者图像信息的题目,这些题目涉及到的知识点包括了大气、地球运动,还包括了一些农业、交通、城市的知识点,尤其是在时间的计算、区域的划分和差异的比较上,这些主观题目需要学生狠下一番功夫。因此,在复习这些知识点的时候,要强化自己的解题技巧,针对图文信息或者图像信息找到其中包含的知识点,整理整个的复习提纲,学会用比较严谨、逻辑性强的语言回答问题,特别是要注意对时间线的划分,这也是复习的重点。

学会利用整个地图进行复习

地理知识的学习始终离不开对于地图的掌握,在复习的时候需要根据自己的阅图习惯将整个地图划分为几个具有明显特点的地区,同时还要注意对原理分布图、结构图、一些特殊的统计表格的掌握,利用地图来解决问题。与此同时,对于碰到的熟悉的题目,要记住仔细审题,一般来说是不会出现同一个题目的,找到不同之处,仔细进行解答。不要盲目的套用以前惯用的解题思路,利用题目中的特色信息和自己大脑中的共同信息对题目进行综合性的考察,在平时的复习中注重对一些结构图的掌握,以及一些画图的基本技巧的练习也是十分必须的。

构建合理的答题模板

高中地理知识繁多,不可能说对每个知识都进行一一的掌握,即使做到了也是比较花费时间、花费精力的,一旦大脑中出现了混淆,就容易导致做题时出现审题或者答题错误,所以说,针对每个题目一一找到解题办法根本不现实。这就需要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总结考试经验或者老师的教学经验,构建一些比较适合自己的答题模板,使得自己的答题更加具有效率和准确性。

地貌、地形特征

面对出现问道地形、地貌特征的题目时,第一选择是从该地区所具有一些地形特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平原、丘陵、高原、盆地、山地、三角洲、山谷以及冲积扇等方面进行作答,同时还要考虑到这些地形所具有的海拔、地面的起伏情况以及相对高度差等,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概括就可以抓住结题的核心。

考察地表环境

在一些地理考试中,经常会出现考察某地区地表环境特点的题目,此类题目因为包含的范围十分宽广,对于很多学生来说,作答十分困难。这个时候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特点的概括:一是抓住该地区的植被特点和土壤的类别,将该地区划分为草地、荒漠、耕地或者林地,之后就需要从该地区的气候方面进行作答,还要包含该地区的河流流向以及发育情况,尽量做到全面、逻辑性强。

生产特点

一般来说,生产特点包含了农业和工业,因此,在面对这类问题时,首先要将其划分为具体的生产类型。如果是农业生产,就需要从所处地区的特点、农作物的产量、机械化水平、作物类别、管理经营模式、生产部门结构划分等诸多方面进行作答。如果是工业生产特点,就要抓住工业各部门之间的结构特点、所拥有的技术水平、原料的采集和应用、发达程度和在国际市场上占据的地位等方面进行总结,尽量做到细致划分,完美作答。

总结

对于很大一部分学生来说,高中地理知识学习相当的枯燥,知识点太多、太广,掌握起来难度相当大,这就容易导致学生出现厌学或者是怕考等情绪,面对这种问题的出现,就需要地理老师可以及时的和学生进行沟通,与学生互相学习,鼓励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考试中进行摸索,找到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并且碰到不会或者比较困惑的问题要及时和老师进行沟通,任课教师要主动与学生进行问题的相互探究,走进学生,从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和考试成绩中进行总结,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为学生们构建出适合他们的答题模板,让学生不再惶恐,更加有信心的去面对高考,考出好成绩。

参考文献:

[1]、林建影;;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和思考――以《外来务工人员的生活工作情况》研究性学习为例[J];快乐阅读;2011(04):152-156

篇7

摘要:伴随着地理课程改革的发展,对开发、利用地理课程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地理教材受到版面与篇幅的限制,内容容量有限,更新速度较慢,不利于地理课程的发展。若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引入课外书刊教学资源并合理的应用,能丰富地理课程,更新教学理念,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地理课外书刊;地理教学

地理课程资源形式多样、十分丰富,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作用日益显著,俗话说读书使人进步,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信息时代更应该注重发挥地理课外书刊课程资源在中学地里教学中的作用。

1.地理课外书刊的类型

书籍,是指装订成册的图书和文字;期刊是指有固定名称,用卷、期或年、月顺序编号的在一段时间内连续固定出版的出版物。书籍内容的结构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内容的观点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期刊出版周期短,有很强的时间间隔性,而且每本期刊都会有自己的特点和固定主题,所以期刊还有很强的主题性,并且报道及时,刊载的素材数量大、内容新颖、发行与影响面广,内容广泛,时常连续地、历史地、系统地记录某一研究对象的发展过程。地理课外书刊类型具体分类如下:

1.1地理教辅类书刊。地理教辅类书刊,能引导学生对所学地理知识重难点有更为清楚的认识和把握,直击各章节知识点,帮助学生建立起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目前,较为有影响力的地理教辅类书刊有《五年高考,三年模拟》《天利 38 套》《志鸿优化》等等。由于地理教科书上列举的部分例题过于简单,不能满足学生应对考试的需求,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通过应用地理教辅类书刊,在浩瀚的题量中精选高质量的题目,在教学过程中辅助学生理解和消化地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同时,教师能参考地理教辅类书刊,给学生布置高质量的课后作业与编写地理试题,有利于学生的课后复习和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内容,帮助学生检验自己的学习水平。除此之外,地理教辅类书刊能辅助教师在课前更好地备课,更科学地准备教案,更加注重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地理教辅类书刊,能有利于学生系统的掌握知识,便于中学生的理解记忆,由于地理教材上所列举的知识点和知识体系太过于分散,不够明显,缺乏系统性,不利于知识的掌握和记忆,而地理教辅类书刊对知识点进行了归纳总结,能让中学生更容易地领会知识点。

1.2地理教参类书刊。地理教参类书刊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对教师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常见的地理教参类书刊有《地理教学》《地理教育》《中学地理教学参考》,这些书刊对于反映最新地理教研成果,介绍教学经验、教学理论, 教学问题、教学现象、教学变革等提供最有效、最权威、最持久的交流平台,对推动我国的地理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在地理教参类书刊中,常见的形式有开辟期刊专栏,让地理教师有一个交流、展示自己教学心得的平台;期刊还时常关注教师的内心世界,关心教师的成长;某些期刊会邀请地理教学领域的专家担任期刊的顾问,解决教学难点等等。这类地理教参类书刊起到了为中学地理教学服务、为提高中学地理教师专业化水平服务的作用。

1.3地理科普类书籍。地理科普类书籍能对地理知识进行普及,提升读者的的地理科学素养,培养读者理性地认识世界的能力。与地理相关的科普类书籍有:《科学探索者》、《科学发现者:地理》、《世界地理未解之谜》、《地理百科-中学生课外读物宝典》、《十万个为什么:天文地理》等,这类书籍系统、全面、深入浅出的介绍了地理知识,能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有助于中学生对地理教学中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例如,《科学发现者:地理》是一套科学性、趣味性、可读性俱强的地理课外书籍,该书是以《美国科学教育标准》为依据编写的,同时是现在美国的主流教材。全书内容起到了对地理教材知识点的延伸作用,同时使用了大量的彩色图片,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感性材料,增加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的兴趣。该书的亮点是设置了迷你实验等,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参考该书的实验并运用于课堂上,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1.4地理科普类期刊。地理科普类期刊内容新颖、报道及时,刊载的地理素材数量大、影响面广,内容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发行量大的地理科普类期刊有《中国国家地理》《博物》《华夏地理》《环球人文地理》等,这些期刊己成为中国颇具影响力的名刊。地理科普类期刊具有科学性、知识性、权威性、趣味性、互动性于一身,图文并茂,紧跟时代。在地理教学中应用地理科普类期刊能让地理课堂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现实,新颖的素材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地理知识的欲望。

2.地理课外书刊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2.1对地理教材的辅作用。地理教材在地理教学中的地位不言而喻,但是地理教材的内容受到了版面和篇幅的限制,因此教材对于某些部分的地理知识介绍的不够全面和详细,所以仅仅只通过教材来开展地理教学,会让学生的学习受到限制,不能获得足够的地理知识,同时地理教材的生动性和代入感不强。地理课外书刊对地理教材起到了辅的作用。应用课外书刊资源素材,则能进一步补充开发教材上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同时,对教材中的知识点,可以参照课外书刊中所涉及到的相关内容,通过比较分析、综合得出其中的精华部分,形成系统性、条理性的教学内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除此之外,通过书刊中对具体案例的分析,让学生灵活运用教材上的内容,可以让学生学以致用,活学活用。

2.2对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的达成作用。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成长发育阶段,是培养中学生具有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键时刻。情感是人在外界的刺激下所产生的心理反应,态度是人对客观世界所表现出来的情感的倾向性,价值观与社会联系较紧密,影响人对客观世界的判断。在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尤为重要,并且是教学中的难点所在。然而在考试的压力下,教学时常出现重知识点的学习,轻视学生感性认识的现象。地理课外书刊中拥有精彩丰富的感性素材,能够迅速有效的激发起学生对地理的感性认识,提升学生思想境界,升华他们的人格魅力,充分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之中领悟到知识的内涵、底蕴,有利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

2.3有利于课堂的生活化教学。地理课外书刊中的素材,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生活类素材相当丰富。而地理知识不再是与自己生活毫不相关的概念,生活化教学注重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要让学生觉得地理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是与自己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门课程,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并且地理课程的有些内容是比较难理解的,如果这个时候不能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理解这些深奥的地理知R,那么学生就会对地理这门课产生抵触心理,这样对后面的学习是不利的。生活化教学能让深奥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易懂,把地理教学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有利于地理知识的通俗化。通过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建立起联系的知识理论,会让学生在头脑里建立起抽象的理论与直观的感受之间的桥梁,然后慢慢地把知识消化,从而能够更好地接受和理解比较难懂的知识,使地理知识简单化。将地理课外书刊中的生活素材应用到地理教学中,有意识的营造生活化教学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意识,将知识化繁为简。

2.4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由于部分地理教师在教书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职业的倦怠现象,致使教学水平停滞不前,教学效果得不到提升。而将地理课外书刊应用于地理教学中,首先就需要教师对这一资源进行搜集整理和开发,此时,教师作为资源的开发者和研究者,提升了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开发地理课程资源的能力,有助于教师的学习和成长。同时,将地理课外书刊应用于教学中,素材的引用需要以一种巧妙和恰当的方式,这需要教师精心的设计教学方案,有助于教师重燃对工作的激情,提升教师教学水平。除此之外地理课外书刊的内容具有时代性特点,这也要求教师与时俱进,不能拘泥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固步自封。

参考文献:

篇8

摘 要:随着当前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在进行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合理地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比较法作为一种系统有效的教学方法受到了教师的追捧。通过比较法,学生可以将两种知识点和难点结合起来,使学生构建完善的地理结构体系,为学生的整体系统化地理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主要分析地理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地理比较法;高中;应用

当前来看,地理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十分广泛,学生在地理课堂上能够充分地进行学习并且结合之前学过的内容和知识来巩固,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知识吸收效果。下面我们首先来看一下地理比较法在高中的相关应用问题。

一、地理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地理教材中很多方面的内容和知识都是贯通的,比如我们在必修一中学到的地面地形情况的相关知识点与后面所学到的板块运动就有一定的联系,很多地形都是由于地质板块运动而产生的。也就是说地理教材的每一章节都是有一定联系的,教师需要合理地把握章节与章节之间的连通性,通过对比比较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得到提升,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习新的知识。在实际的应用中,地理比较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同地理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和区别

在高中地理知识中应用比较法进行教学主要是通过对两种不同的地理知识进行对比和联系。在实际的应用中,教师需要把握好地理比较法的应用核心思想,而不应当针对一些无共性和无关联性的知识强行使用比较法,那么不仅无法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反而使学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学习效率受到极大的影响,混淆学生的思维方式。

2.地理比较法需要从系统全面的角度分析问题

在进行系统比较的过程中,教师最好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和内容来进行辅助教学,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地理比较法的有效性,使得地理课程知识能够有效地联系起来。

比如说,我们在必修二地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从第一章节的人口变化开始,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三章农业地域、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以及交通布局的影响等问题都是存在极大的关联性的。第一章节的人口变化主要是基础所在,讲述了城市和农村的人口构成,讲述了人口的容量、空g变化等,为第二章节的城市化发展奠定了基础,三、四、五章节则由以城市化为基础来进行课程的教学。如果教师能够准确把握好这一本书的共性和区别,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用对比教学法,那么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3.地理比较法的直观性应用

在进行比对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将比对的内容和相关知识点以具象化易于理解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更好地去建立地理框架。很多知识点和难点都是需要教师去进行合理的创新的,将知识点的形式进行有效的转化,这样才能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

比如说,我们在进行海水的运动以及海底的地形分布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当合理地结合一定的图形和视频来让学生建立具象化的情景,使得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同时在学习这一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重视前后知识点的联系和比对,通过应用对比教学法学生不断地巩固之前的学习内容,同时将新的知识与旧的知识点联系到一起,对于学生的学习效率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地理教学法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前面我们对当前地理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和探究,下面我们具体来看一下高中地理教学法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重视归纳以及前后比对分析

在地理比较法的应用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归纳总结的作用。在教学地理知识时,归纳总结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开展系统的对比法,使得前后之间的知识点、难点有效地联系起来,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到一定的知识。

2.重视学生的知识点对比思维方式的形成

在课堂上,教师还需要不断地去锻炼和提高学生自身的知识对比思维方式的形成,使得学生自身能够逐渐形成一种对比的习惯。在学习了新的知识之后,学生自己就能够与前面所学到的有关知识进行对比,或者与自己的某些生活案例进行对比,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养成良好的习惯,奠定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随着当前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而地理对比教学法则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课程学习效果,使学生在对比的过程中发现前后知识点和难点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大大提升学生的系统全面学习,使得学生更好地建立地理知识框架,为后续的知识点的复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帮助学生建立了有效的地理对比思维方式。

参考文献: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