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乡镇机关文化工作计划8篇

时间:2022-12-16 21:06:2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乡镇机关文化工作计划,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乡镇机关文化工作计划

篇1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繁荣农村文化市场是乡镇综合文化站的责任和义务,我镇综合文化站自开放以来,坚持天天开放,零门槛进入,是百姓休闲、娱乐的理想场所。

一年来,我镇群众文化活动精彩纷呈,两支业余剧团利用、节假日农闲时节走乡串村,为广大百姓送去传统的小戏节目。八月份,由区文化局组织的,____区____演艺公司承办的“送戏进万村”活动,在我镇二十六个村(居)巡回表演,观看人数过两万余人,场场精彩,极大地活跃了我镇农村文化阵地。五四期间,联合中心校,团委、妇联、科协等单位成功举办了施桥镇“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美好家园,读书演讲比赛通过举办活动,极大地带动了我镇广大读书爱好者的读书热情,掀起了读书、借书热潮,形成了良好的要读书、读好书的风气。九月份,在____区首届民族器乐大赛中,我镇综合文化站组队参赛节目,荣获组织奖和表演二等奖。

在文化繁荣发展的同时,也注重抓稳定、有序,对集镇周边和校园范围内文化经营场所,积极配合、公安工商、城管等部门,组成联合执法,举行不定期的督查和抽查,净化文化市场的氛围,从源头堵截不健康的文化垃圾对广大青少年的毒害。全镇26个村(居)农家书屋都能坚持对公众的开放,每年都有新书上架,确保村级农家书屋活动正常开展,对农家书屋管理员进行定期培训,做到艺精业通。电影放映工作坚持不断,镇电影队在区电影公司的指导下对全镇村(居)巡回放映,确保广大居民能够看好电影。

二、广播电视

“户户通”工程是乡镇广播电视站的重点工作,也是党的惠民政策在基层惠民的具体体现,上半年,站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上年度575套“户户通”设备进行完善运行装备,开通基础站信号,确保广大农户及时到电视看好电视,对现有的一千余户数字电视用户。配合安广电公司,进行日常维护维修工作,保障街道居民能够看到清晰、稳定的电视节目。下半年我镇申报1300多户“户户通”设备,目前款已交到区局,在元旦前后将上门安装,确保春节期间,让广大居民看好电视节目。“村村响”工程前期准备工作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三、2017年工作计划

2017年我站将在上级业务主管机关和镇党委政府的双重领导下,一如既往地做好全镇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工作。具体工作计划如下:

1、认真做好乡镇综合文化镇免费开放工作,按照有关文件精神,把基层文化工作扎实做好,开放搞活。

2、举办农家书屋管理员培训,结合年度新书上架,提高村级农家书屋管理员的业务管理水平。使农家书屋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配合中心校、团委、妇联,做好五四期间中小学生读书活动,开展读书演讲比赛,活跃读书氛围。

4、认真做好“送戏进万村”文化民生工程工作,积极演艺公司,接待做好全镇演出任务。

5、认真安排好电影放映工作:确保我镇电影放映工作正常开展,使广大居民看好电影。

6、积极做好节庆活动,元旦、春节、三八、六一、九九、国庆等节日,配合镇直有关单位开展好文艺活动。活跃农村文化阵地,增加节日氛围。

7、壮大文化辅导员队伍,以先进带后进,开展文艺、文化活动培训,培养一批具有专业技术水准的文艺骨干队伍为我镇文化发展储备人才。

8、加强文物保护工作,对全镇近二十处不动产文物进行跟踪保护,确保文物的安全性不人为的损坏。

9、适时举办职工乒乓球比赛。

10、做好电视进村入户工作。

篇2

一、落实标准乡镇建设、推进“四镇联创”工作

落实与推进基层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是全市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实施计划和“平安”目标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人以此次蹲点服务为契机,充分利用农技水利服务中心的岗位优势,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干窑镇农业分布概况和特色农业发展趋势,分析掌握干窑镇气象防灾减灾基础现状,为全面启动“创建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乡镇”夯实基础。同时,进一步加强与镇有关领导的沟通交流,协助镇党政办从组织领导、职责落实、队伍建设、应急准备等方面开展标准乡镇的创建和有关实施意见的制定工作。最终,干窑镇党委决定将创建“省气象防灾减灾标准乡镇”与创建“全国文明镇”、“省森林城镇”“市药品安全示范镇”一起并入“四镇联创”工作之中,并将其列入2011年干窑镇政府重点工作计划。

二、树立为农服务理念,做好特色为农服务

作为机关干部,平时与基层接触甚少,对基层工作并不熟悉。因此,我将此次蹲点服务工作看做是了解基层、接触群众的一次良好机会,并注意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在调研中树立为农服务理念,在服务中解决农民实际困难,力争在3个月的蹲点服务期中为干窑百姓做几件实事和好事。为此,我积极参加镇农技水利服务中心的下乡技术指导,深入农村田头调查干窑镇特色农业生产现状,并将调查情况总结形成《干窑镇特色农业气象防灾减灾敏感点自查与对策措施建设》上报镇、条线领导审阅。此外,充分利用县气象局为农服务“大团队”和农业大户信息库等资源,积极推进气象为农服务联系卡制度和农业“两区”服务工作,带领县气象局农气专家走访3个精品农业示范园区和12户特色农业种植大户,并将有关大户纳入全县气象灾害短信预警平台,为其提供全天候的气象预报与预警服务。

篇3

以春风化雨之功,将新时期党的文化方针和政策宣传落实到基层。近年来,旗县及以下文化机构曾几经整合。在人们担忧文化馆被“断奶”,乡镇文化站被“兼并”,基层文化网络濒临“网破、人散、发展路径茫然”的形势下,巴林左旗文化馆坚持国家给予文化馆的功能定位,组织起文化工作队,将中央关于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精神,以多种形式宣传落实到基层,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重视。由旗乡(街道)村(社区、嘎查)三级群文工作者组成的短小精悍的文化工作队如文艺“轻骑兵”,进企业社区、走农村牧区,进机关学校、走军营街道,文化馆的“龙头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文化馆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加强,也为文化馆工作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以“有为而有位”之策,将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和文化设施建设以刚性指标加以落实。文化馆一班人以“有为”争“有位”,靠“作为”赢“地位”,抓住各种有利时机,大力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和上级有关部门的扶持,努力改善办馆条件,取得了明显成果。目前馆内各类设施设备齐全,拥有300平方米的多功能厅1个,200平方米的排练厅2个,100平方米的民间文化展示厅1个,80平方米的阅览室1个,60平方米以上的教室7个,60平方米的活动室3个。同时,还购置了舞台专业音响、灯光、乐器、演出服装、计算机、摄像机、数码照像机、电视机等设备,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在文化馆一班人的调研论证和努力下,在城区建设用地贵如金的形势下,巴林左旗政府所在地林东镇的新区规划与建设、旧城的改造与位移均按国务院《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的规定,给群众文化活动场所预留了空间。

以弘扬主旋律为要务,不断创新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面对当下广播电视和网络传媒的强势吸引,巴林左旗文化馆组织的群众文化活动却从未受到冷落。其原因就在于他们遵循群文工作的规律,贴近群众,感知其需求,进而因势利导,为群众的自娱自乐适时搭建平台,借助平台展示生活美、自然美、社会和谐美。他们精心打造的“辽都之春”、“临潢夏韵”、“祖州秋色”、“上京冬日”等主题文化活动,已经成为本地区的文化品牌。由他们组织策划的“千人秧歌汇演”、“百日广场文化活动”,是本地区专业的与业余的、机关的与学校的、企业的与社区的、老年的与少儿的、驻军的与外来务工的、城市的与农村牧区的文化交流与互动,是他们的才艺展示平台。配合各类节庆活动,他们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专题性群众文化活动,营造了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文化繁荣的社会氛围,彰显了政通人和的人文主题。

近年来,该馆凭借自身优势,把基层业余文艺骨干培训纳入工作计划,按计划、分年度进行系统培训。目前,全旗实现了村村有秧歌队、镇镇有特色文化、街道社区有艺术团体的目标。与此同时,他们还建立了城乡文化联动、文化资源共享的工作机制,协助主管部门建立健全了城乡基层文化组织网络,完善了文化活动中心11个、文化室183个、文化户266个,同时还组建了业余文艺团队59个,有力地推动了本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林东城区醒目的“巴林左旗老年大学”是巴林左旗文化馆的一个杰作,他们的办学经验曾在旗市区三级媒体广泛宣传,其现代民族艺术培训中心社会效益明显。

篇4

崇左市文化局是市政府组成部门处级单位,核定编制10人,其中行政编制8人,工勤人员2人;现在编在职8人,其中处级领导3人,科级干部3人,工勤人员2人,空编2人。局内设机构有办公室、社会文化科、艺术科。直属单位有市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市演出管理处、市群众艺术馆、市文物管理局、市图书馆。

二、年主要工作

(一)艺术创作和演出取得新成效。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协助有关部门,成功举办三次较大的文艺演出活动:一是做好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到我市慰问演出,二是庆祝建市5周年文艺晚会,三是全市首届体育运动会开幕式文艺演出。我们已筹划《桃花坳》剧目参加全区剧展活动,现在已进行排演。同时,还配合自治区话剧团打造音乐话剧《天歌王国》。在参加全区的“社区情和谐颂”汇演中,获得1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和2个三等奖;在全区举办的“田园欢歌”汇演中,获得组织奖1个,金奖1个,2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

(二)文化惠民工作取得新成果。一是努力抓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完成了江州、天等和大新等3个支中心建设任务,并通过了文化厅组织的验收。二是做好自治区成立50周年大庆11个文化站建设项目工作。具体是:江州区新和镇、太平镇,宁明县爱店镇、寨安乡、峙浪乡,天等县东平乡,扶绥县新宁镇、渠黎镇、渠旧镇文化站,凭祥市凭祥镇和大新县桃城镇文化站。三是发挥文博馆、图书馆的优势,开展公益性活动。全市博物馆共接待观众13.9万人次;开展图书活动21次,参加人数达3.5万人,外借图书16.67万册。

(三)群众文化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坚持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全市共举办各类群众性广场文艺活动378场,观众达65.3万人次。全市组织电影进村进社区共放映3578场,观众达80万人次;组织文化下乡活动31次,送图书4.51万册,送科技资料9.63万份。

(四)文化遗产保护有新进展。一是全面开展第三次文物普查,结合开展“5•18世界博物馆日暨第三个文化遗产日”活动,基本完成了辖区内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二是邀请中科院、广西大学等有关专家到我市研究抢救保护花山岩画工作,花山岩画本体病害勘察及加固研究项目的《花山岩画脚手架施工图设计》再次进行了评审,年底第一期脚手架工程搭建已完成。三是经文化厅批准组织区内有关文物专家对古坡汉墓遗址进行了试掘工作,新发掘了两处贝丘遗址,出土了汉代青铜碗两件和新石器时代石器两件等一批文物。四是组织、挑选文物送区博物馆新馆展示。

(五)文化市场管理进一步加强。我们认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专项整治工作的同时,结合署假开展为期一个半月的网吧、娱乐场所整治月活动。加强对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音像制品经营单位、娱乐场所的监管,严厉查处接纳未成年人上网、网上传播有害信息、超时经营等行为;举办知识产权保护“反盗版宣传周”活动,全市统一举行了销毁非法音像制品活动;实施了阳光娱乐工程。配合有关部门,积极做好“扫黄打非”工作的各阶段性任务。去年全市文化执法人员出动检查文化市场2996人次,其中音像市场1733家次、演出场所37家次,电子游戏室338家次,娱乐场所296家次、网吧2459家次、停业整顿13家次、收缴非法音像制品23115盒,立案调查118件、结案118件,罚款29.18万元。

(六)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日益频繁。加强与越南文化交流,组织文化代表团,参加了越南谅山市、文朗县的文化艺术节。同时宁明、龙州、凭祥等县市组团到越南参加越南谅山文化艺术节并献艺交流。在龙州天琴文化艺术节中,还邀请东盟国家艺术家到晚会同台演出;应澳门特别行政区水电工会的邀请,龙州青少年天琴业余培训班学员奔赴澳门演出。

(七)文化调研工作扎实有效。领导班子成员带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采取实地走访、发放问卷调查表、举行座谈会的方式开展调查研究。调研小组深入到扶绥县、大新县、天等县和江州区开展调查研究,召开了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座谈会,与县级文化系统有关人员座谈了解情况,发放问卷调查表173份,撰写了《关于崇左市文化系统人才队伍状况的调查》、《崇左市乡镇文化站工作情况的调查》,查找阻碍我市文化工作又好又快发展的突出问题,并研讨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办法,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了依据。

(八)文化项目建设取得了新突破。5月12日市壮族博物馆动工建设,同时征集了部分馆藏文物。图书馆、艺术中心等项目前期工作已经开展;完成了大石山区8个文化站的建设任务和自治区成立50周年11个文化站建设的筹备工作;新建3个县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支中心。

三、当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本局人员编制适应不了文化工作的要求。编制比建市前少,比其它政府组成部门的少。局机关只有8个行政编制,除局领导班子的4个编制外,平均每个科室只有1名工作人员,很难保证工作的正常开展。其他二层机构,如文物局也是如此。市文物管理局只4个编制(2个干部,2个工人)是原崇左县的格局,几年来急需人用,但由于没有编制进不了人,难于完成对市本级51个文物单位的管理、保护、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和市壮族博物馆建设等繁重的任务。

(二)机构设置不适应文化发展需要。本级无一个表演团体,重大节庆活动难以完成市委、市政府交给的演出任务。没有艺术创作机构,文化产业没有机构、人员策划和管理。

(三)市级基础设施落后。市本级至今没有群众艺术馆、文化艺术活动中心、合格的图书馆、博物馆正在建设中。

(四)全市财政投入文化事业经费有限。全市7所公共图书馆总藏书量586845册,人均拥有藏书0.25册;年全市购书经费21.4万,人均购书费0.09元;全市文化馆事业费17.9万元,人均用于开展文化活动经费0.8元;全市文物保护单位199处,文物保护经费9.8万元,市本级仅仅是3万元。、年市本级的文物普查经费请求70万尚未到位,09年只安排3万元,距五年普查共需353万元的预算有一定的差距。

(五)文化产业没有上规模、上档次、体现本市特色的产业,发展步履艰难。

四、年工作计划

(一)抓好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主要抓好4个县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10个乡镇文化站、50个文化站配套设备购置、壮族博物馆、图书馆、民族艺术文化中心、文化市场网络监控中心、斜塔景区项目建设等。加强领导,明确目标,制定好项目建设工作方案,抓紧组织实施在建工程。对规划项目抓紧完善各种手续,做好报批、可研、选址、环评、设计等环节。

(二)切实抓好艺术精品创作与演出。一是围绕庆祝建国周年活动,加强文艺创作,努力创作出更多反映建国周年,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精品,做好本市“八桂群星奖”文艺比赛及节目评比上报等工作。二是抓好《桃花坳》剧目排演,力争今年参加广西第七届剧展活动获得好名次。三是继续配合好区话剧团打造音乐话剧《天歌王国》。四是抓好对外文化艺术交流,扩大艺术合作。

(三)扎实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一是认真组织周末、月末文化广场群众性文化活动,努力提高活动的质量;二是积极开展文化下乡活动;三是配合有关部门抓好农村开展小康文化示范户、农村村屯优秀文艺队评选工作,促进群众文化迈出新步伐。

篇5

现将全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包括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资源和服务内容,以及人才、资金、技术和政策保障机制等。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来,在市委正确领导下,我市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文化大市、文化强市为目标,以不断满足城乡居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推进全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又好又快发展,为我市“三个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持续跨越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全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的主要做法与成效

随着经济的强劲发展,我市市、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也步入了快速发展轨道。市文化馆顺利进行了改扩建,建筑面积近6000M2,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均居苏中、苏北前列,被评为国家一级馆;市图书馆、博物馆新馆建设工程正在规划准备中,初步选址、勘测、概念设计等工作已基本完成;20个镇文化站全面建成达标,并对外开放,提前一年实现了省、市下达的目标任务;已建成村文化活动室298个,占全市总村数的90%;建成农家书屋65家。目前,全市以市级重点文化工程为龙头,镇文化站为中心,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为基础的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已初步形成。20*年,我市继续被评为江苏省群文工作先进县(市);20*年,被表彰为江苏省农村文化建设先进县(市)。

在全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中,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科学统筹,强势推进,切实履行政府职能

近几年来,市政府十分重视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一是凸显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坚持从科学发展、统筹发展、协调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真正把该项工作作为一项政治工程、惠民工程,切实做到“五纳入”,即:纳入全市“十五”、“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城乡建设特别是新农村建设规划;纳入领导工作分工;纳入政府为民办实事工作计划;纳入机关相关部门和各镇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每年评选10个文化工作先进镇,并在全市年度总结表彰大会上进行表彰。二是适时出台相关政策和实施意见。20*年,市政府专门出台了《*市农村文化建设工程实施方案》,从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奖惩措施、组织领导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计划用三年时间,实现20个镇文化站全面达标的必成目标,并向社会作出公开承诺。同时,将此纳入20*年市政府为民兴办的“十二件实事”之一,并与新农村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今年初,市政府又将市博物馆、市图书馆新建工程写进政府工作报告,要求抓紧规划,迅速启动。三是强势推进,定期督查。市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和部署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工作,与相关部门和各镇签订了目标责任状,定期进行督查,及时协调解决推进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困难。

(二)抓住机遇,争取支持,努力破解建设制约瓶颈

资金问题是影响和制约我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的最大瓶颈。我们巧抓机遇,善抓机遇,积极化解,重点突破。一是紧紧抓住新农村建设机遇。20*年初,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将农村文化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五件实事之一,并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实行以奖代补。我们多次赴省、市专题汇报,寻求支持。经过努力和争取,全市14个镇列入省专项补助计划。20*、20*两年,我市共计获得省、市文化站达标建设专项补助资金350万元,受助乡镇数和受助资金额均为南通其他县(市)总和;累计争取省“三送”(送书、送戏、送电影)专项补助资金近100万元。此外,还积极争取到省新闻出版局农家书屋援建计划,获得专项资金100万元。二是紧紧抓住有利于文化工作发展繁荣的政策机遇。“十七大”报告发出了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的号召,市镇两级对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经费投入力度前所未有。我市在财政状况还不宽裕的情况下,20*、20*两年用于20个镇文化站建设的补助资金达到160万元,对文化站建设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财政资金导向作用。各镇也不断加大建设投入,据统计,近两年全市镇级财政用于文体中心建设的资金累计达800余万元。三是紧紧抓住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机遇。近两年来,全市大力推进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提出“四室八有”建设标准,“四室”即:办公室、会议室、卫生室、文化室。将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作为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步规划,同步实施,村文化活动室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四是紧紧抓住农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机遇。利用“体育健身村村有”工程,进一步充实和完善镇、村两级文化阵地活动设施和活动内容,提高了文化阵地的吸引力和设施、设备的利用率。

(三)整体联动,形成合力,务求推进速度能快则快

面对我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基础薄弱、资金压力大、上级要求高的实际,市、镇两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创新举措,积极作为,主动作为,形成推进合力。市政府多次召开现场推进会、情况汇报会,协调解决推进中的矛盾和困难,加大督查、检查的力度与密度。各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在经济建设压力大、工作任务重、财力相对紧张的情况下,努力破解资金、用地等难题,按时按质完成了达标建设任务。财政、建设、规划、国土等相关部门,尽职尽为,合力推进。市文化局作为全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的责任部门,充分履行职责,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当好参谋助手:一是组织力量对全市文化服务网络建设情况调查摸底,及时提出全市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发展规划建议,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依据。二是定期召开文化站长例会,策划组织各类推进活动,协助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意见,推动全市面上工作快速、均衡开展。三是建立局长挂帅,副局长挂钩包干的工作机制,做到包督查、包指导、包推进。四是加强服务和协调,组织镇分管领导和文化站站长赴通州、泰兴等地参观学习,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推进质量,加快推进速度。五是适时对各镇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的选址、功能设置、内外装潢等给予帮助和指导。由于组织领导到位、政策措施到位、服务指导到位,我市镇文化站达标建设工程三年任务两年完成,受到了省相关部门的表彰。

(四)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做到功能设置科学实用

在全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推进过程中,坚持从*实际出发,做到既适度超前,又实事求是;既坚持标准,又经济适用;既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又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在镇文化站建设上,我市提出阵地面积不得少于800M2,基本功能不低于8项,年开放时间不少于250天的要求,略高于省提出的建设标准。由于各镇经济基础不一,情况各不相同,建设模式也不尽相同。全市20个镇,大致采用了三种建设模式:一是东陈、桃园、袁桥、下原、吴窑、江安、磨头、搬经等8个镇,按照标准要求,投资新建,面积最多的镇达1400M2;二是柴湾、如城、郭园、高明、林梓、九华等6个镇,采取资源整合的办法,将闲置的学校、派出所、管电站等用房进行改造,既盘活了闲置资产,减轻了财政压力,又妥善解决了文化阵地问题;三是雪岸、常青、白蒲、丁堰、长江、石庄等6个镇,对原文化站或影剧院采取改造提升的办法,按照新的标准要求,增加阵地面积,扩展功能设置。

以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为契机,结合“体育健身村村有”、“图书援建”等工程的实施,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同步落实,大力推进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建设,可望今年10月底实现全市全覆盖。

市文化馆作为老城区重要的群众文化活动场所,在2003年旧城改造过程中,有一半的活动用房被拆除。由于诸多原因,改扩建工程一直悬而未决,不但影响了市容市貌,而且制约了阵地作用的发挥。对此,文化部门的同志不等不靠,创新思路,主动作为,采取市场化运作的办法,融资600余万元,于20*年对文化馆实施改扩建,20*年全面建成并对外开放,新增活动面积3500M2,拓展声乐、器乐、舞蹈、书法、美术、健身、写作等11个大类、18个项目的艺术培训。无论是硬件建设,还是活动开展,在全省均处于领先位置。

市木偶艺术团是我市唯一的国办艺术团体,承担着繁重的中心演出和“三送”任务。多年来,团部一直借租在新民建筑站,条件十分简陋,严重影响了演职人员的积极性和剧团的发展。面对困难,市领导主动关心,文化部门的同志想方设法,整合资源,调整市图书馆的四、五楼近1000M2,作为木偶艺术团办公和排练场所,购买了320M2的演员宿舍,妥善解决了木偶艺术团办公及演员生活等基本问题。

(五)建管并重,建用并举,充分发挥文化阵地作用

一是阵地文化活动正常开展。市文化馆充分发挥城区文化活动主阵地作用,认真策划和组织开展内容健康、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综合性群众文化活动,常年开展电影放映、艺术展览、艺术培训、才艺比赛等活动,做到“月月有主题,天天都开放”;市图书馆努力拓展服务功能,简化借阅手续,年均接待读者超过20万人次。同时,实行开门办馆,延伸服务触角,在镇村、社区、敬老院、学校、军营开辟流动图书室,并积极做好镇、村图书管理和借阅服务指导工作;市博物馆从今年5月1日起,全面实施免费开放,充分发挥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各镇文化站都能比较正常地开展书报阅览、体育锻炼、艺术培训、综合展览等8项以上活动,基本满足了人民群众文化活动需要;村(居)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则为群众就近开展文化活动、读书看报提供了便利。二是主题文化活动精彩纷呈。市文化部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年均组织开展4-6场大型主题文化活动,大力宣传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激发和鼓舞全市人民跨越争先的斗志。几年来,借助“一会两节”等重大活动,成功举办了“群星拜寿”、“*如歌”、“欢乐中国行——魅力*”等数场高质量的大型文艺演出,满足了人们对高雅艺术的欣赏需求。三是社会文化活动形式多样。“雉水之夏”是我市十多年来一直坚持开展的文化品牌,市文化部门不断创新内容,拓宽服务范围,变以如城为主,为向农村、企业、港口、军营拓展;变以夏季为主,为全年均衡开展;变一年一个主题,为一次一个主题,让优质文化资源惠及更多百姓,受到了城乡居民的普遍欢迎。群众自办文化红红火火,老年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军营文化各具特色,活动常年不断。农民艺术节、文化一条街、文化大院、文化庙会、元宵灯会及体育竞赛等系列农村文化活动广泛开展。白蒲镇被省文化厅命名为京剧之乡,如城镇和林梓镇分别被评为南通市工艺丝毯之乡和红木雕刻之乡,如城锦绣莲湘队、宏坝老年文艺队、九华通剧团被评为南通市特色团队。三个家庭参加中央电视台“神州大舞台”、“星光大道”家庭才艺大赛并获奖。四是“三送工程”深受群众欢迎。20*年以来,累计向镇、村送图书45000余册,送戏189场,送电影5000余场,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常青镇电影放映员王东生被评为“全国十佳优秀放映员”。五是文艺创作不断繁荣。近几年,文艺创作、艺术生产成果喜人,32件作品在全国性演出、评比、展览中获奖,58件作品在省级参赛、参展、发表。与日本、浙江温岭、东台等地进行了跨区域的美术、书法作品交流,扩大了我市的对外影响。六是民营剧团不断壮大。全市登记在册的民营剧团达1*个,从业人员800多人,年均演出23000多场,观众达600多万人次。我市民营剧团发展壮大的成功经验被国家文化部、省文化厅称为“*现象”,《人民日报》、《中国文化报》等多家主流媒体均予以报道。去年,首届全省民营剧团优秀节目调演暨民营剧团管理工作座谈会在我市成功举行。

(六)提升能力,激发活力,不断加强文化队伍建设

一是实施素质提高工程。2005年以来,文化系统相继开展了“效能革命”、“效能提速”、“争创优质服务单位、争当优质服务标兵”、“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等主题教育活动,提升素质,激发动力,引导文化人才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担当起推动我市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历史重任。二是实施能力提升工程。积极引进人才。招聘大中专毕业生16人充实文化队伍,优化了人才结构。合理使用人才。打破人员性质和单位界限,合理调整,将年轻有培养前途的同志放在重要岗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大力培养人才。为人才成长和脱颖而出提供条件,营造环境,让大部分同志都有机会在学习培训、工作一线和重大活动中得到锤炼和提高。三是实施管理创新工程。创新用人机制,严格管理、考评,实行岗位竞争和全员聘用,文化系统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进一步发挥。对镇文化站工作人员使用方面,文化部门主动与各镇党委、政府交换情况,提出建议,近几年先后对镇文化站4名同志进行了调整。

二、全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全市文化建设特别是市、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其间凝聚了各级领导、相关部门的关心和指导,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关爱和支持。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阵地不足、设施不佳、服务不好、服务不了等现象依然存在,具体表现在:

一是经费投入相对不足。随着我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的经费投入正在逐年增加。但由于历史欠账较多,总体看来,目前财政投入与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的需求、与上级文化经济政策的要求仍有较大距离,直接导致了网络建设相对滞后,质量相对不高,功能相对不全,作用发挥受到制约等诸多问题,与城市化、集聚化建设步伐不相协调。

二是建设标准普遍偏低。从市级重点文化设施现状看,市图书馆现有建筑面积仅3000M2,连古籍保管必备的干湿机、阅览室内空调等基本条件都不具备,电子阅览室、盲人阅览室等基本功能也尚未到位。与国家一级图书馆所要求的“馆舍建筑面积不低于6000平方米、图书年入藏总数不低于5000种、现代化技术装备、数据库建设、自动化网络建设”等硬件标准相距甚远。市博物馆阵地面积不足,陈列展示、教育研究功能受到很大制约。馆藏库房狭小,文物保护环境差,缺少必备的恒温、恒湿、除菌、除尘设备,文物安全防护级别偏低,给馆藏文物分类保管、科学保管带来很大困难。市文化馆缺少停车场,给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造成极大不便。城区文体活动场所数量不足,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从镇文化站建设现状看,仍然存在着建设标准偏低,布局不够合理,功能设施不全等问题。同时,一个镇只有一个文化站,服务半径太大,很难满足几万人开展活动的需求。从村级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建设现状看,大部分村人口在3000人左右,而村文化活动室面积仅有几十个平米,最大的也只有100M2左右,人均不足0.3M2,加上设施不够完备,村民文化生活相对贫乏、单调的问题难以得到根本解决。

三是阵地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由于活动经费和人员数量、素质等原因,不少镇、村文化阵地存在着重建轻管、重建轻用现象,正常开放难以保障。此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群众的文化需求已从过去单纯的娱乐变为广泛的“求知、求美、求富”多元化需求,从被动接受变为自主选择。而一些镇文化站和村文化活动室开展活动的手段相对简单,形式相对陈旧,活动内容也缺乏创新,导致这些镇、村文化阵地出现了“所建”和“所用”、“所供”和“所需”之间不平衡、不适应的现象,使用效率和效益未能达到最大化。

四是文化人才青黄不接。其一,断层现象严重。全市在编文化干部,50岁以上的占到将近一半;大学专科以上学历仅占40%;中级以上职称的仅占19%。其二,专业人才缺乏。现有人员中,不少是顶替、土地工安排、政策性安置进文化系统的,大多专业不对口、技能不高,加之文化系统相对冷门,文化人才引进困难较大。文化管理人才、文化艺术人才、文化经营人才尤其缺乏。其三,体制机制不活。尽管文化部门已经做了不少改革探索,但由于体制,人员流动渠道不畅,考核奖惩兑现难度较大,主观能动性、积极性难以最大限度发挥。其四,基层文化队伍后劲不足。镇文化站人员不同程度存在工资发放不及时、福利待遇低,以及欠缴养老保险等后顾之忧,直接影响了基层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基层文化活动的开展。

三、加强全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的工作举措

当前我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既有共性的,也有个性的,通过不懈努力是完全可以解决的。下一步,我们将以更加到位的认识,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扎实的举措,更加创新的思路,按照“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原则,在更高层次、更高起点上谋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新突破、新跨越,使全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与*“江苏跨越发展的领先者”、“江北科学发展的排头兵”、“苏中和谐发展的领头羊”的总体目标相适应。

(一)提高思想认识,强化使命意识,全面领会文化服务网络建设新要求

完善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建设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多的公共文化产品与公共文化服务,维护和保障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是执政为民理念的重要体现,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需要,更是政府应尽的职责和义务。为此,我们将正确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一是正确处理好文化建设与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的关系。我们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政府对包括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在内的文化工作的领导、协调、保障作用。将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促进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研究制定工作措施,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制定切合本市实际的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规定,为文化工作的发展创造条件,推动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纳入岗位目标考核,科学设置考核指标及权重,把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作为评价发展水平、衡量发展质量和领导干部实绩、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考核对推动文化工作的杠杆作用,确保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二是正确处理好眼前和长远的关系。文化建设是一项不容易出“政绩”的基础工程,是一项需要持之以恒才能见效的长期工程,我们将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给予文化建设更高的重视,更多的关注,更大的倾斜,为文化工作持续发展、跨越发展积蓄力量,夯实基础,充分发挥文化独特的政治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是正确处理好建设与使用的关系。阵地建设是基础,是载体,而加强管理,发挥作用才是关键,才是目的。今后,我们将着力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根据形势发展和群众需求,进一步完善阵地功能,提高阵地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同时采取有力措施固守阵地,不以拍卖、租赁等形式改变文化设施用途,不挪作他用,对已挪作他用的将限期收回,防止重蹈过去“先建后卖、得而复失”的覆辙;另一方面,将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和出台全市文化阵地管理使用意见,确保市、镇、村三级文化设施守得住,管得好,用得足。

(二)紧扣时代脉搏,突出惠民宗旨,正确把握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新特征

建设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其作用不仅在于为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更重要的还在于为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提供有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为此,我们将努力做到“三个坚持”:

1.坚持公益性。公共文化产品及其服务,具有鲜明的公益性属性。在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中,政府既是组织者,更是实施者。市镇两级政府将切实履行职责,确立“政府主导、政府主抓、政府主投入”的思路,制定包括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在内的各项文化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着力发挥好规划引领作用、政策导向作用和管理监督作用。

2.坚持统筹性。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城乡统筹、区域统筹。采取切实措施,改变“农村文化阵地设施好于城市,城市文化活动开展好于农村”的不平衡现状,做到资金安排向最欠缺的地区倾斜,优惠政策向最薄弱的地区倾斜,优质文化资源向最需要的地区倾斜,在统筹协调中求发展、以发展促进更好的统筹协调,不断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人民群众享有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相对差距,努力实现人民群众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相对均衡。

3.坚持普惠性。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我们将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公共文化权益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追求。继续加强文化活动阵地建设,做到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满足需求,不断扩大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辐射力。继续实施“三送”文化惠民工程,务求形式更新,效果更好。继续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一般不收费政策,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普惠性的公共文化服务。同时,积极探索低偿、有偿文化服务新模式,努力提供多品种、多层次的文化服务,使公共文化服务由普惠性向个性化延伸。

(三)坚持高标准,拓展新空间,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服务的新期待

一是实施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以市图书馆、博物馆新馆建设工程为重点,继续推进市级文化工程建设。做好财政、规划、土地、建设等部门协调工作,实质性地推进“两馆”建设用地、规划、设计、筹资等工作进程,做好开工前的各项准备。按照“量力而行、先急后缓、分步实施”的原则,将市图书馆新馆建设列入2009年市财政预算,并力争将其作为2009年政府为民兴办的实事之一,确保2009年底工程主体完工,2010年投入使用;将市博物馆新馆建设列入2010年市财政预算,年底工程主体完工。确保做到高起点规划、高速度推进、高质量建设,真正把“两馆”建成靓丽的文化地标和城市景观。重点加强如城(街道、社区)、*港区、开发区等经济总量较大、人口较密集地区文化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力求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继续巩固和拓展镇文化站服务功能,精心设计阵地活动项目,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形象;创新群文活动形式和内容,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拓宽服务渠道,服务触角延伸至每一个社区、村(居),不断增加公共文化服务的资源总量,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二是实施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加强数字电视村村通、体育健身村村有等文化资源的整合和利用。以服务网络建设为重点,以共建共享为基本途径,以多种传播方式为手段,进一步提高建设质量,加快建设进度,通过3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形成资源丰富、服务便捷、满足需求、覆盖城乡的文化服务网络。

三是实施文化品牌打造工程。充分发挥文化品牌效应,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不断迈上新台阶。创优现有文化活动品牌。继续巩固和提升“雉水之夏”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创新演出形式,延伸服务触角,努力让更多优质文化资源惠及百姓;继续发挥木偶团等专业剧团作用,传承优秀文化传统,放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杖头木偶的品牌优势,排演精品剧目,做到服务中心与服务百姓相统一,艺术性与政治性相统一;继续推进群众文艺创作,以音乐创作为重点,带动文艺创作全面繁荣,力争多出精品力作,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继续放大民营剧团亮点,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大力扶持和引导民营剧团做大做优做强。进一步加大稽查管理力度,严厉打击无证演出和不健康演出,取缔违规经营行为,净化农村演出市场,促进整体水平提升,充分发挥民营剧团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重要补充作用,扩大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影响。着力打造文化活动新品牌。我们将充分依托大剧院等重点文化阵地,每年举办“文化艺术周”;充分利用节假日、庙会、农闲等有利时机,每年组织“农民艺术节”,努力把“艺术周”、“艺术节”办成文化艺术盛会、人民群众的节日,让广大群众分享文化成果。

四是实施文化服务创新工程。针对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新要求,不断加大管理力度,不断探索服务新模式,拓宽服务新渠道,提升服务新水平。鼓励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深入农村,汲取乡土文化营养,创作排演内容积极向上,贴近百姓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让广大群众“看得懂”;策划和邀请知名艺术团体来如演出,积极探索政府买单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办法,逐步推行低票价制,让广大群众“看得起”;在注重大型文化活动开展的同时,不断加大对各类面向农村、农民演出的投入,引导群众文化消费,培育壮大文艺演出市场,让广大群众“看得到”。以文化服务的创新,带动文化消费的普及,用文化凝聚人气、凝聚人心、凝聚力量。

(四)创新工作思路,破解制约瓶颈,积极探索解决公共文化网络服务不了、服务不好等问题的新办法

着力破解资金瓶颈。千方百计确保“公共财政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经费投入不低于财政支出的1%”投入标准,将公共文化阵地设施建设、文化活动开展、文化精品打造、人才培养培训、设备更新维护等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努力实现文化设施建设有保障,文化活动有保障,文化人员福利待遇有保障。广泛吸纳民资和外资投资文化建设,大力引导人民群众举办公益文化活动,赞助公益文化事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使之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的有益补充。进一步创新投入方式,尝试文化活动项目制,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真正变“养人头”为“养事业”、“养项目”,形成“行政推动为主,市场运作为辅,群众广泛参与,多方筹资并举”的文化网络建设投入新格局。

着力破解人才瓶颈。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继续把文化人才培养工作纳入全市人才建设工程整体规划,着力解决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人员老化、人才短缺的问题,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素质高、作风正的要求,努力建设一支适应新形势下文化发展要求的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一是市级有一支过硬的文化专业队伍。以深造、培训、交流等多种形式,加强文化单位工作人员的培养、培训,提高他们的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研究和探索文化人才引进的新办法、新措施,在编制、福利待遇等方面予以倾斜,不断增强文化工作的吸引力,使优秀人才能够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鼓励市级文艺人才深入基层,加强辅导,主动承担起文化引导的职责。二是镇级有一支稳定的文化骨干队伍。高度重视镇文化站人员的配备和使用,严格条件准入,调配热爱文化工作、熟悉文化工作、专心文化工作的同志到文化站工作,并采取有力措施,切实解决文化站工作人员养老保险等后顾之忧,激励他们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全力为文化建设作贡献。三是村组有一定数量的民间文艺队伍。积极引导和鼓励民营文艺团体、文化经营户的发展,做到既积极鼓励,又强化管理,支持他们采取多种方式拓宽文化服务渠道,活跃基层文化生活,以满足不同层次对文化的需求。大力培育特色文化镇(村)、特色文化团队、特色文化标兵、特色文化家庭,以“四特”培育带动农村文化繁荣发展。

篇6

第二条 专项资金确保拨付到位,使用公开,专款专用,实现“政府出资、市场运作、乡镇搭台、农民看戏”。

第三条 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搞好调查研究,精心安排,高度重视,稳步推进,扎实做好农村文化事业专项资金的安排。 第二章 专项资金的来源、使用和管理

第四条 来源:省财政安排给我县的农村文化事业专项资金,县级财政每年适当安排管理工作经费。

第五条 使用范围:购买各级各类专业文艺演出团体到乡镇、村进行文艺演出;购买各级电影公司组织放映队到农村放映电影;乡(镇)政府组织农民群众开展具有地方特色、内容健康的文艺演出以及展览、比赛等文体活动。

第六条 使用比例:购买文艺演出、购买电影和乡镇组织的文化、体育、科技等农村文化活动的资金使用,原则上按40:40:20的比例进行分配。

第七条 专项资金严格遵守专款专用原则,只能用于购买文化产品,不得挪用于管理、差旅、会议等开支。对不按规定使用的,县文化主管部门不予报帐。

第八条 每个乡镇每年必须购买四场以上县级(含县级)专业文艺演出团体的优秀节目,在乡镇所在地或有条件的乡(镇)、村为农民演出。对文艺演出实行最高限价,文艺演出一般每场不得高于3000元,大型文艺演出(演职员在60人以上),其演出费用可适当增加。

下乡演出的文艺演出团体必须事先报县文化行政部门审查、批准后,方可进入演出市场。

第九条 乡镇政府每年为每个行政村购买六场以上电影为农民放映,购买的电影必须是县级以上(含县级)电影发行放映公司正版渠道发行的拷贝。电影放映归口县电影发行放映公司,每场放映故事片1个、科教片2个,且每场收费不得高于300元。

第十条 乡镇政府每年要组织2—3次由农民群众共同参与的综合性文化、体育、科技活动(包括歌咏、棋类、武术、书法、美术、摄影、龙舟、农村科普知识竞赛或其它有地方特色的文体活动)。开展各项活动的方案必须事先经县文化行政部门审核后(大型活动须经公安机关安全审核)方可实施。

第十一条 报帐程序

(一)报帐票据:各专业文艺演出团体凭乡(镇)政府演出证明,到各乡(镇)财政所开具费用单据后,凭费用单据到当地地税所开脸税务发票;电影放映公司凭放映许可证、复印件,村委会放映证明和乡(镇)财政所开具的费用单据,到当地地税所开具税务民标;各乡(镇)组织开展的群众、文化、体育科技活动,必须对照文化活动方案,由财政所审核并开具费用报销票据。

(二)到县文化广播局报帐:专业文艺演出团体、放映公司携带税务发票并附上演出、放映许可证复印件,演出证明和地税所开具的税务发票,到文化广播电视局报帐;由文化广播局领导签署意见后拨付到乡镇财政所。 第三章 乡(镇)政府职责

第十二条 乡(镇)政府要加大对基层文化建设的基础设施、配套设备及维修等资金投入。建立健全文化站机构,并配备好人员。各乡(镇)要提供演出、放映场所,并负责维持演出、放映场所的秩序和安全保卫工作。

第十三条 乡(镇)政府在安排文艺演出和电影放映时,应优先考虑老少边穷地区,以改善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年终抽象将作为评比先进的条件之一。

第十四条 乡(镇)政府是进行文艺演出、电影放映和其它文体活动的主办单位,开展活动前,事先要负责向当地公安、卫生部门报告,采取必要措施,消除安全隐患,保障活动期间人员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第十五条 乡(镇)政府要制定年度开展文艺演出、电影放映和开展群众文体活动的方案,有选择地确定全年的节目和影片的投放,于每年1月底前报县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审定后执行。

第十六条 各乡(镇)要严格按照本乡镇年度文化活动方案和经费预算使用专项资金,超支补,结余转下年继续按规定用途使用。

第十七条 乡(镇)政府要成立农村文化事业建设活动领导小组,组长由乡(镇)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领导担任,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农村文化事业建设和文化活动的工作,确保演出、放映和文体活动顺利开展,并制定本乡镇年度活动方案和签订有关演出、放映协议。 第四章 文化行政主管部门职责

第十八条 县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协同县财政部门做好农村文化事业建设活动专项资金的管理工作。在每月7号前将上月文化活动费用支出报表送县财政局,并接受监督检查。

第十九条 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协调指导各乡镇政府开展各类活动,做好业务上的培训和指导,以及组织开展各类活动的建议。督促、检查各乡镇政府开展文化活动的情况及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

第二十条 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在通盘考虑,择优劣汰的基础上,向各乡(镇)推荐演出团体、放映单位,并审定相关内容,供乡(镇)政府选择。

第二十一条 文化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基层文化工作者的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加强基层文化事业建设活动的信息收集、档案整理,并认真总结经验。

第二十二条 切实加强农村文艺演出队伍和电影放映的建设,确保全年演出和放映场次任务圆满完成,有效解决农民群众看戏和看电影难的问题。

第二十三条 乡(镇)购买低级庸俗的非专业文艺表演团体演出和走私、盗版等低劣影片放映或弄虚作假、虚报演出场次,骗取、截留、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的,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将视情节轻重,给予扣减、停拨、取消补助资金的处罚,触犯法律的将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五章 财政部门职责

第二十四条 县财政部门负责参与编制全县农村文化专项资金年度预算和审核文化事业专项资金和使用计划,安排调度好农村文化专项资金;监督、检查文化事业专项资金的使用。

第二十五条 乡(镇)财政所负责参与编制乡(镇)年度农村文化专项资金的预算,审核乡工(镇)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费用报帐等,确保乡(镇)做到专款专用。 第六章 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

第二十六条 为切实加强农村文化活动建设专项资金的管理和监督,促进农村文化事业建设专项资金的管理和监督,促进农村文化事业建设活动有序进行,成立以分管县长为组长,文化、财政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上饶县农村文化事业建设活动领导小组。

第二十七条 县文化行政、财政部门和乡镇政府要精心组织,通力协作,积极做好宣传工作,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宣传栏、墙报、标语、幻灯等新闻媒体和工具,大力宣传省政府设立“江西省农村文化事业专项资金”和农村文化事业建设活动的重大意义,使之深入农村,家喻户晓。切实加强农村文化活动建设,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第二十八条 领导小组要加强业务指导,制定工作计划,培训文化骨干,组建文化队伍,鼓励文艺演出团体,电影公司抓住机遇,多出新品、精品,提高竞争力,积极开展农村文化活动。

第二十九条 加强对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对演出、放映和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情况和经费使用情况定期向群众公布。

第三十条 公布县文化行政部门(8442910)和县财政部门(8444231)的举报电话,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第七章 奖励处罚

第三十一条建立奖惩制度,每年评比一次,对推动农村文化事业全面发展,获得农民群众好评的乡(镇),演出团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

第三十二条对违反规定挤占、挪用、截留专项资金的乡镇将视情节轻重,给予扣减、停发、取消补助资金的处罚。 第八章 附则

篇7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全县上半年重点工作督察总结座谈会精神,经请示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同意,今天下午,我们召开上半年工作总结大会,主要是对上半年的工作进行全面的回顾,总结经验,寻找差距,分析原因,明确努力方向,并对下半年的各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县委宣传部齐部长在百忙之中,莅临指导会议,这充分说明县委、县政府对我们文体广电工作的关心、关怀和高度重视,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表示欢迎和谢意!今天的会议,是文体广电局组建以后的第一次全体干部职工大会,应该说既是一次工作总结会、合心动员会、任务安排会、又是一次问题分析会、目标落实会、更是一次加油鼓劲会、促进推进会。通过这次会议达到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准确定位、明确任务,把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凝聚到促进工作,推进落实,推动发展上来,努力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刚才,各下属单位汇报了上半年的工作进展情况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下半年的工作任务,下面,我结合昨天全县上半年重点工作督查总结座谈会精神和刚才各单位的汇报,就上半年文体广电工作情况及下半年的工作任务先讲四个方面的意见,最后,齐部长还要作重要讲话,请大家抓好贯彻落实。

一、上半年工作的简要回顾

上半年,全县文体广电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紧紧围绕全市“四三二一”战略和全县“三二一一”发展思路,以实施“一五十”工作计划和加快广播影视事业发展为目标,全体干部职工进一步解放思想、改进作风,切实履行各自职能,着力提升工作水平,各项工作任务得到了较好的落实,文化体育、广播影视事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取得了一定成绩,主要表现在:

一是年度考核和年初安排认真扎实。全面总结了2009年工作,对下属单位进行了年终工作督查,考核了班子,审计了财务;制定了2010年全县文化体育及广播影视工作要点,和下属单位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分解了工作任务,制定了全年重点工作行事历及日常工作行事历,编制了《2010年工作手册》,明确了目标,落实了责任。

二是节庆、文体活动有声有色。春节期间,牵头实施了县城街道灯饰亮化工程,开展“四进基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专场秦腔演唱会、“和谐之韵”书画展、精品文物展、广场文化活动和义务书写春联等活动30多场(次),丰富和活跃了城乡春节文化活动;举办了“庆五一·促和谐”职工运动会、文艺汇演、书画展和讲解比赛、免费体检等活动;承办了为期5天的庆祝建党89周年“唱红歌·颂党情”万人歌咏比赛。通过各类活动的开展,干部职工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向心力、凝聚力进一步增强,体现出了奋发有为,干事创业的良好的精神状态。

三是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城北体育场完成了施工图纸设计,即将开工建设;投资220万元的南石窟寺岩体加固和投资158万元的城隍庙维修工程完成了设计方案的评审及批复,目前进入招投标阶段;第四批中央扩大内需项目的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已完成了2层主体建设,七月底前全面竣工;影剧院和博物馆灾后重建项目进入招投标阶段;为215个行政村配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设备4大类1000多台(件),总价值84万多元;在进一步完善已建农家书屋的基础上,确定了剩余53个村农家书屋的人员、场地、设施,年内可实现农家书屋全覆盖的目标。

四是遗产保护成绩显著。坚守岗位,加强安全防范,落实文物安全管理责任制,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按时记录值班日志,定期进行夜间巡查,确保了文物安全无事故;对县博物馆文物展厅正在进行档次提升,升级改造文物库房,并对文物进行归类整理,使之规范运行;认真完成了文物普查阶段性工作任务、“非遗”研究与保护及“西王母信俗”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加大了对进入各级“非遗”名录项目的保护与传承,并积极实施“民间艺术之乡”创建命名工作。

五是广播电视新闻宣传工作成绩斐然。制播泾川新闻94期,播出新闻稿件1051条,制播《乡村季风》、《家庭·人口·社会》、《泾川果业》等固定电视栏目12期;制播《解放思想优化环境促进发展》、《时代先锋》等各类临时栏目44期。实况录播三干会、文艺演出等大型活动11场次,录制精神文明建设专题片6部,其他专题片5部,较好地宣传了全县各级各部门扎实推动“六个集中突破”取得的经验和成绩。对外宣传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上送省电视台新闻9条,播出4条,上送市电视台新闻200多条,播出182条,外宣条数持续保持全市前列。

六是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扎实推进。对去年实施的1200个自然村22084户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进行补充完善,建立了内容详实的用户管理档案和电子资料。加强维护管理,确定专人对损坏的村村通设备及时进行维修,至目前共维修设备53台(次)。认真调研编制了《泾川县20户以下已通电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方案》,共确定20户以下自然村工程建设点2103个盲村、39105户,为我县十二五期间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七是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初见成效。组织全县11个电影放映队深入农村开展数字电影放映工作,至目前,共放映电影1200多场(次),较好地完成了省市下达的放映任务,进一步丰富了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八是文化产业及文艺创作得到了社会的好评。文化产业协会已得到批复,即将成立。开发特色产品,使文化产业在泾川经济发展中所占比重得到提升;筹办了各类书画展、摄影展,创作出了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学艺术精品;积极编好戏、出好书、作好诗、排好舞,至目前完成书画创作30余幅,其中5幅书法作品获得市上奖励。发表文学、文艺作品17篇,新编排舞蹈3部,出版发行了《圣地泾川》3部;郝栓福、张森林、李延福出版印发了个人摄影集;退休干部胡生洲创作修编了五部剧本,已上报省文化厅审定。以上这些工作都为群众提供了高品位的精神食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受到了社会的好评。

九是文化市场管理井然有序。进一步健全了“扫黄打非”工作机构和执法队伍,推行“属地管理,一票否决”的管理制度,开展文化市场“天天查”活动,到目前为止,暂扣网吧服务器3台,对2家网吧提出了警告,并责令2个违规经营网吧停业整顿,与电信局联合为网吧安装了监控设备,对网吧实施全天监控,确保无未成年人进入;出动检查人员100多人次,检查各类文化经营场所100多家,收缴非法出版物263册,盗版光碟192张(盒),处罚违规经营户5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5月初到6月中旬,配合公安、工商、教育等部门进行了为期20天的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确保了校园周边环境的安全稳定。

十是体育活动及体育彩票销售工作有序开展。一是举办“迎新春·庆元旦”职工拔河比赛和象棋比赛;二是为平凉市第一届运动会选拔了运动员80人,教练员20人;三是协助举办了县委、县政府机关体育运动会,文体系统第二届运动会;四是积极扶持体育彩票销售,配合省、市相关部门对我县13个销售网点进行检查指导,分解了销售任务,确保完成年度销售任务,目前在全市排名位列第四。

十一是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创新载体,积极实施名角培养、名戏打造、名剧团建设“三名”工程及“五个百”工程培训、评选、命名任务;评选上报先进基层文化工作者、农村文化能人20名,推荐上报了全省群体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结合建设全省戏剧大省的要求,创作申报了《村官》、《王母情》等5个剧本参加省文化厅评审;组织专业、业余秦腔爱好者10名参加全市秦腔大讲赛,分获优秀组织奖和个人优胜奖。

十二是综合性工作落实有力。制定了2010年党建、安全生产、禁毒、计划生育等工作要点、方案;及时进行“中国·泾川”门户网站文体局子站信息添加、管理,上报信息12篇(条);根据县委、政府关于政府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精心制定了《泾川县文体广电局职能设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方案》,初步完成了机构整合的工作任务。重新制定了重点工作行事历,确保了机构改革和当前工作两不误、两促进。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上半年我们的各项工作齐头并进、蓬勃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的结果,也是广大干部职工尽职尽责、扎实苦干、创新快干的结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的看到工作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

一是思想解放不够。对加快全县文化体育及广播影视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清,理念不新,视野不宽,定位不准,认为机构改革,单位合并,去向不定,存在干不干一个样的思想,有的单位负责人不敬业、不尽责,把自己混同于普通老百姓,没形象、没实绩。

二是工作作风不实。部分干部职工的精神状态,工作作风不能完全适应当前工作需要,谋划工作重点不突出,计划不周密,措施不具体,工作缺乏主动性,对所从事的工作心中无数、推天度日、天马行空、我行我素、有令不行、有禁不止。

三是精神状态不佳。不少干部职工存在等待观望的侥幸心理和怨天尤人、畏难发愁等消极情绪,对工作的紧迫性认识不清,行动不快,成效不大,对有些细节问题甚至置若罔闻,不予理睬,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目无组织纪律,个人利益至上,搞小圈子、小团体,落实工作有小动作,唯恐天下不乱。

四是项目建设进度缓慢。今年我们共实施的是南石窟寺岩体加固、城隍庙维修、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农家书屋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体育场建设及灾后重建等项目,在全县处于后进位次。各单位争资金、跑项目的决心不大、行动不快、落实不力。

五是工作进展不平衡。单位与单位之间,单位内部工作不平衡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影响整体工作推进。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在下半年的工作中,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三、下半年工作的主要任务

下半年文体广电工作要继续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丰富城乡群众文化生活的目的,以和谐文化建设为主题,以推动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为目标,以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体育权益为重点,按照“一五十”的工作定位,进一步优化工作思路,细化工作措施,靠实工作责任,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持续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加快隍庙维修工程和南石窟寺岩体加固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进度,争取早日开工,力争年年内完成,确保文化遗产的安全和申报;积极争取1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配套设施尽快到位,加快新建的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扫尾工程,充分发挥文化站的作用;千方百计争取保护资金,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西王母信俗”项目落实保护措施,实施保护;开建城北田径场和球类场,力争在年内安装配套设施,投入使用;同时,要尽快争取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发展基层服务网络,延伸服务。

二是持续加大文艺创作的力度。在国庆和元旦期间,积极筹办个种书画展、摄影展,创作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学艺术精品,保证年内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作品45篇(幅)以上;落实“五个一”工程;编印《泾川文物精华》;创编新剧目,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各项活动,力争有5项以上活动(节目、作品)获奖。

三是持续加大遗产保护力度。认真实施“文物安全年”活动,警钟长鸣,加强安全防范,落实文物安全管理责任制,确保下半年文物安全无事故;认真完成下半年文物普查工作任务,完成“非遗”研究与保护,顺利通过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验收;加大对进入各级“非遗”名录项目的保护与传承,做好第三批省级、国家级项目的申报工作,创建命名“民间艺术之乡”。

四是持续加大文化产业开发力度。成立并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协会的作用,编制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启动特色文化产业园区(街区)建设,开发特色文化产品1件,编印《泾川市民手册》、《文化经典》折页,积极参加各类文化产品展销活动,宣传泾川特色文化产品,提高泾川对外影响力和知名度,提升文化产业在泾川经济发展中的比重。

五是持续加大文化市场管理力度。加大执法力度,保证管理和行政审批公开、透明,进一步健全“扫黄打非”工作机构;规范管理文化娱乐场所,杜绝一切事故隐患,确保娱乐场所的健康、安全、规范、无事故、无投诉,网吧无未成年人进入;继续深入开展文化市场“天天查”活动,开展各类专项整治活动5次以上,确保群众满意度和市场良好率在90%以上,推动文化市场平安建设。

六是继续抓好节庆文体活动。做好春节、元旦、国庆等节庆文体活动,排新戏好戏,参加省、市文艺调研和汇演,充分发挥各级文化服务设施的作用,开展“文化活动年”活动,举办秦腔大奖赛,双拥晚会,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县汇报演出,活跃群众文化体育活动,提升活动的质量和水平。

七是继续抓好体育工作。要以全民健身为重点,抓指导,促训练,积极组队参加省、市组织的各类赛事,积极辅导机关、学校、社区开展各项体育活动;做到月月有赛事、有活动。举办8月8日全民健身日活动;继续加大体育彩票销售的扶持力度,确保完成全年销售任务340万元的任务。

八是继续抓好新闻宣传工作。在办好新闻栏目的同时,要对电视台的栏目进行整合、改版、扩容,开办集教育性、娱乐性于一体的栏目;要开通泾川人民广播电台,营造健康向上的舆论氛围,把全县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贯彻县委、县政府的决策上来,统一到专抓实干上来,统一到加快发展上来。

九是持续加大广播电视网络建设力度。在对原有用户搞好维护和服务的基础上,全力抓好城北网络延伸,省网连通等工作,延伸网络,扩大覆盖面,提升广播电视的传输质量。

四、下半年工作的保证措施

这次机构改革,为促进全县文化体育和广播影视事业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要抓住机构改革的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转变作风,真抓实干,以作风的大转变,促进工作的大发展。

1、要加强学习。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要结合县上开展的“三项学习”讨论活动,学理念、学业务、学法规,解决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沉不下心,钻不进去,没有真正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和精神追求,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的问题,在真懂、真学、真用上下功夫,通过学习,使干部职工成为业务工作的行家里手。

2、要振奋精神。精神是一种状态、一种追求、一种境界,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就会有什么样的工作气魄、什么样的工作行为、什么样的工作成效,要把目标定的更高一些,把眼界放得更宽一些,把劲头鼓得更足一些,少一些四平八稳、慢慢腾腾的暮气,多一些只争朝夕、敢为人先的朝气,以奋发有为、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促进工作,推动发展。

3、要有大局观念。局属各单位要有大局意识,多一些配合,少一些掣肘,多一些协作,少一些推诿;干部职工要明确岗位职责,讲大局,讲奉献,多一些补台,少一些拆台,多沟通,多交流,做到聚焦不散光,帮忙不添乱,干事不倒事、做事不坏事,在分工中加强协作,在全局要形成目标同向,工作同步,上下同心,齐心协力干事创业的氛围。

4、要真抓实干。把实干作为一种信念来追求,作为一种纪律来要求,作为一种习惯来培养,让实干成为干部职工的硬功夫,要树立抓而不紧等于不抓的观念,倡导真抓实干,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干部职工要牢固树立落实为主,实干为先的理念,把心思和精力集中到踏踏实实做工作、抓落实上,切实解决心浮气躁,作风漂浮,只图安逸,不谋干事,工作拖沓,应付差事,满足现状,不求上进,盲目乐观,质量不高等问题,形成看实绩、看作为、比贡献、比奉献的作风。

篇8

一、今年交通运输工作基本情况

(一)全面完成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任务。今年,县交通运输局承担8大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建设面积50余万平方米。截至11月底,各项建设任务已全面完成。

1、省煤炭物流基地专用路工程。总投资3403万元,全长7.5公里,油层宽14米。位于潘店镇境内,南起于国道309冠军造纸厂附近,北止于十里雾村北煤炭物流基地。9月17日竣工。

2、万亩生产方专用路工程。总投资959.2万元,全长21.8公里,水泥混凝土路面宽4米。4月29日竣工。

3、新增高产示范方扩建道路工程。总投资463.5万元,全长9公里,水凝混凝土路面宽4米。7月8日竣工。

4、大黄县际连接线改造工程。总投资648万元,全长7公里,油层宽4米。南起于大黄乡驻地止于省道316,北接XX市。8月7日竣工。

5、焦斌防汛路(北段)新建工程。总投资756.8万元,全长0.8公里,油层宽14米。北起国道308,南止于焦斌铁路立交桥。11月20日竣工。

6、千村公路扶贫工程。总投资997万元,全长24公里,油层宽4米。涉及祝阿、焦庙两乡镇的4个社区、10个村庄。祝阿镇辖区4个村的道路工程7月28日竣工,焦庙镇辖区内6个村的道路工程9月21日竣工。

7、仁里集镇至国道309连接线工程。南起于仁里国庄,北止于国道309,全长15公里。今年县交通运输局完成路基备土任务。明年由县恒晟公司施工,县交通运输局代表县政府作为项目业主,对监理队伍进行公开招投标,对工程进行全方位监督。

8、全省村级公路网络化示XX县工程。今年通过积极争取,我县成为“全省第二批村级公路网化示XX县”,是XX市四个示XX县之一,2013-20XX年计划新改建农村公路288.9公里,新建、改建小桥涵138座。目前已成立XX县“全省村级公路网化工程示XX县”领导小组和工程建设指挥部,完成工程设计和施工、监理招投标,完成11.2%年度建设任务。

此外,全年共处理路政案件150余起,清理各类违法占道10余起,清理公路乱堆乱放100余方,制止占道施工6起。完成建邦大道、华焦路、齐刘路划线、桑安路南北段高速路下安全桩、胡潘路赵庄南涵洞加固维修、胡潘路前燕二支涵洞、胡潘路中心河桥面铺装、桑安路六六和桥、辛屯西桥、中心河桥改造维修和多次迎检任务。

(二)顺利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

按照“城乡一体、公交优先”的发展理念,以构建“安全、优质、高效、环保”的运输服务体系为目标,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引导监督宏达公司顺利退出客运市场,指导成立XX县通运城乡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对原有的1—8路城区公交线路进行整合,新设济齐公交停车场和德百新时代广场两个发车点,城乡公交线路全程共设100余个站点,安装200余块候车站牌。实行统一车型、统一标识、统一管理,分段阶梯式票价。全部为中通cng、lng新型节能环保车辆,运力和舒适度大大提升。经过紧张筹备,今年9月1日,cx001路城乡公交先期开通,10月30日,新增的6部环保车在cx002路、cx004路上投入运营。今后,我县计划利用3-5年时间逐步完成城乡公交其他线路的改造,着力打造济齐公交、城乡公交、轻轨并行,衔接顺畅、布局合理的城乡公交一体化大格局,届时城乡居民出行将更加便捷、高效。

(三)快速推进交通重点项目建设

1、济齐黄河公路大桥项目。总投资约10亿元,投资模式为政府还贷。2012年10-12月,项目预可行性报告相继通过省交通运输厅、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审查。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同意建设济齐黄河大桥。今年9月9日,项目工可报告获省发改委批复,进入勘察、设计、招标阶段,目前,大桥征地拆迁、备土等工作已完成,工程勘察设计已定标,正在开展建设前期相关准备工作。

2、县客运中心项目。总投资1.5亿元,由香港荣信实业集团投资。位于县城齐安大街以北,迎宾北路以西,国道308线经过处。占地面积80亩,站房面积约2.1万平方米,设计标准为一级客运站,建成后为山东省县级最大的客运站。5月8日奠基,现正进行地面主体建设,计划明年下半年建成。

3、交运甩挂物流中转公路港项目。总投资1.48亿元,由XX县交运汽车运输服务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位于华店创业园、国道308线南侧,占地面积180亩,主要建设集甩挂运输、货运配载、信息服务、物流仓储、冷藏冷链物流、汽车销售修理、驾驶员培训、lng加气、甩挂运输作业平台于一体的仓储物流基地。今年5月7日举行奠基仪式。目前一期工程基础建设已完毕进入装修调试阶段,今年底即可投入运营,二期工程明年建设并投入使用。

(四)持续加强行业管理

坚持依法行政、长效管理,顺利完成春运、“五一”、“十一”等重要节假日期间的旅客、货物运输任务,累计发送旅客677万人次,旅客周转量22341万人公里;货运总量993.6万吨,货运周转量114264万吨公里。加强客车、城区、济齐公交、出租车管理,严厉查处欺行霸市、超员、倒客、“黑出租”等违章经营行为,查处违规运营客车86辆,打击取缔非法营运车辆12辆。坚持“不加价、不增量、阳光操作”,完成新世纪、三运公司15部出租车更新升级工作。开展交邮合作,作为XX市唯一推荐单位接受省交通运输厅现场调研。组织120余辆出租车开展“高考爱心直通车”活动,免费接送考生2300余人次。开展全县道路运输驾驶员诚信考核、继续教育和汽车二类维修企业、驾校、检测站质量信誉考核工作。参加继续教育培训人数达4200余人,审核上岗证1500余件。开展驾培市场整治清理活动,共依法取缔18家非法驾培招生点,查扣非法驾培车辆36辆。建设交运驾驶员培训中心,已竣工即将进入招生教学阶段。联合济南长运公司申请lng加气服务站项目即将开工建设。顺利完成2012年度燃油补贴发放工作,补贴金额760余万元。县政务中心交通运输局窗口累计办理《运输从业资格证》报名咨询、《道路运输证》、《车辆技术管理备案卡》配发、《道路运输证》换发、《道路运输从业资格证》查验等各项业务3100余件,申报省级“服务标准化试点窗口”。开展“打非治违”专项整治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4340人次,执法车辆968台次,检查车辆21855台次,查处违法车辆487台次。

(五)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着力抓好道路、水路安全生产源头管理。相继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年”、“打非治违”、“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安全隐患排查”、“安全生产月”、“消防应急演练”、浮桥安全管理现场观摩、赴中石油齐河分公司学习观摩等活动,完成浮桥承压舟更新和《船舶国籍证书》、《船舶所有权证书》办理注册、黄河防汛、调水调沙、浮桥拆架、年度审验任务,保障浮桥行洪畅通和运行安全,交通系统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六)交通企业健康发展

加大企业监管,做好内部审计,各运输企业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安全经营指标。全年共实现业务收入9270余万元,上缴利税370余万元。三运公司、县汽车站分别以甩挂运输、县客运中心项目为依托积极拓宽经营渠道,增加营业收入。航运公司办公楼改建投入使用。济齐公交运行良好,目前投入班车已达30部,召开公交运行情况分析会,完成公交票价调整,办公楼5月中旬投入使用。开通以来截至今年12月底,累计发送旅客330余万人次,日均发送旅客6000余人次,日最高峰突破9000余人次。

(七)队伍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严肃工作纪律和廉政纪律,严格执行市县“八条禁令”、“五个严禁”、“厉行节约”各项要求,严格上下班、请销假、公车管理、公务接待等制度。开展“廉政教育月”暨“转作风、优环境、促发展”活动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参观廉政教育基地提高党员干部防腐拒变能力。结合道德讲堂,深入开展“四联五帮”暖民心、“创建新品牌、打造新亮点”五项竞赛和“135”县乡村干部大走访等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连续多年组织高考爱心车、重阳节慰问、慈善捐助、关爱春蕾女童等活动,积极申报争创“生态文明机关”;做好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回复,回复率、满意率100%。加强行业文明创建,诚实守信、扶贫救助、拾金不昧等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劳动模范、道德模范、好人之星、优秀志愿者不断涌现,行业文明水平不断提升。荣获“全市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全市交通运输系统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称号;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全县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幸福齐河综合考评先进单位”、“全县争取上级无偿资金先进单位”、“全县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全县“三八”红旗集体”、“全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先进单位”、“全县五一劳动奖状”、“全县青年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全县慈善捐赠先进单位”、“全县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全县群众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1名同志荣获“XX县五一劳动奖章”,全系统有多名同志受到市县表彰。

二、存在问题

一是交通建设配套资金存在较大缺口。交通运输部门承建任务投入较大,资金配套渠道、数额亟需完善。二是行业管理问题依然突出。涉及群众日常出行,举报、投诉事件较为集中,客运、出租车市场管理矛盾日益突出,维稳形势严峻。三是水路运输安全形势仍然严峻,浮桥管理需常抓不懈。

三、明年工作计划

1、加快实施全县村级公路网化建设工程。这是明年重中之重的重点工作。今年我县被列入全省第二批村级公路网化示XX县,按照要求明年要全部完成建设计划,20XX年迎接省厅联合验收。明年要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保五争一”工作目标,“进度服从质量”工作要求,全面实施网化工程,确保顺利完成建设任务。

2、全面开展“创建新品牌、打造新亮点”五项竞赛活动,打造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

3、加快济齐黄河公路大桥项目进度,争取明年上半年开工建设。

4、加快交运甩挂物流中转公路港、县客运中心项目建设,争取明年下半年建成使用。

5、提高行业监管和服务水平,强化执法力度,深入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维护良好的道路、水路运输秩序。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