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医学信息管理论文8篇

时间:2022-11-30 11:55:1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医学信息管理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医学信息管理论文

篇1

新时期,医学档案管理应迎合时代的发展需求,逐步实现信息化、数字化建设,而在医学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又分为硬件与软件建设两个方面。一方面,就硬件而言,因计算机处理过程均需借助相关指令来完成,这时为避免因档案管理员的疏忽而出现管理失误,必然就需要逐步强化对文书档案的管理,而随着文书档案资源的越来越多,不仅增加了档案资料存储的困难,而且管理效率也比较低,极易出错,故逐步实现档案资源的数字化管理,意义重大。为此,医院需具体结合自身经济情况,进一步加大对医院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硬件设施的建设与投入,积极购置一些现代化、先进的信息技术设备,形成便捷、可操作性强的档案信息查询、检索与共享网络系统,积极打造出一个健全的档案信息资料服务平台,从而为医学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地信息资料支持。另一方面,就软件而言,医院需重点加大对现代化档案管理人才的培养。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医疗科研单位与相关档案界均需投入大量精力、人力用于档案人才的挖掘、培养中,积极培养出一大批高素质且具备较强档案专业知识能力的档案人才,以此来推动医院医学档案管理工作的稳步发展。同时,在现代化档案人才培养中,不仅需使之具备较专业的档案知识与计算机操作能力,还需引导其逐步形成信息意识与创新意识,引导其主动学习,主动探究,逐步提升自身档案管理水平与讷讷管理,从而医学科研人员提供更加优质的档案服务。

二、突出医学档案的开发利用

第一,明确医学档案开发利用服务方向。就我国经济建设情况来讲,医学档案要想迎合经济日渐增长的需求,就需逐步拓展其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服务领域,即推动医学档案开发利用朝着更加制度化与科学化的方向发展,随时为档案利用者提供更加准确的档案信息,并在做好医学档案归档工作的同时,对现有档案资源进行大力开发,严抓同经济建设密切联系的医学档案工作,摆脱单一业务观点,形成医学档案效益观,加强档案开发利用;第二,明确医学档案开发利用目的与范围。就医学档案而言,它具有一定综合性,不仅可为相关机关单位与部门提供有力地信息依据,而且还能在做好档案保密、严控审批手续工作的同时,强化各级医院间的信息的横向联系,实现各部门间的信息互通有无,以迎合医疗科研需求,获得更加的社会经济效益。为此,在医学档案管理中,档案管理员需对医学档案利用目的与范围加以明确,积极转变工作方式,强化自身服务观念,并在具体结合自身工作实践的基础上,超前决策,抓重点,寻求突破口,实现开放化的档案信息利用,让档案资源得到更广泛的利用,为单位、个人与社会、经济建设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三、完善医学档案管理制度建设

在医学档案管理中,医院还需具体结合工作情况,逐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提出综合化管理措施,推动医学档案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而在制定相应规章制度时,就可在参照医院卫生档案管理条例与档案法的基础上,具体结合本院情况,完善制度建设,规范医学档案管理流程,并在建设管理中,逐步调整,使之更好地迎合医院现代化发展需求。同时,医院还需落实管理责任制,对相关人员的工作职责加明确,加大各级人员间的相互配合,共同推动医学档案管理水平的逐步提升。

四、结语

篇2

1.1一般资料

我院是鲁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三级甲等大型综合医院,当前医院领导班子8人,医务人员2800人,感染控制专职人员8人,开放床位2200张。

1.2方法

①唤起医院领导对感染控制的意识。对医院有关领导进行培训,培训时间为3天,培训形式主要以专家座谈会、讲座和参其他医院为主,培训内容重点为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性和医院感染管理水平与医院医疗质量之间的关系等等。②提高医院相关工作人员的感染控制意识和知识水平。通过对医院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学习(一般工作人员为一周,感染控制人员为两周),提高医院一般工作人员感染控制的意识以及提高医院感染控制人员的专业能力。培训和学习的方式主要是:一般工作人员,讲解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性、医院感染基本知识;医院感染管理控制人员:专家讲座、交流学习、现场参观以及实践指导等。③定期对医院相关工作人员的感染控制工作进行考核和培训,针对常见问题或者疑难问题开展座谈会进行信息共享和答疑接难工作。④定期根据感染质控评分表对医院感染控制管理情况进行评分,并做好记录[2]。

1.2.3评估方法

综合干预完毕后对医院相关人员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医院感染控制相关知识和具体操作方法等,满分100分,得分以实际得分为准。

2结果

2.1综合干预前后医院感染控制人员工作基本情况比较

参加本次综合干预的相关人员平均年龄为38.9岁,负责医院及科室感染控制工作时间平均为3.6年,通过实施综合干预后,其专职率明显上升。

3讨论

通过实施综合干预手段,医院领导、相关工作人员的医院感染控制意识、相关知识和工作效率等均得到了提升,且质控评分也得到了提高,具有良好的效果。

3.1通过座谈会、培训方式提升相关人员的感染控制意识和能力

在干预过程中,采取短期培训,内容主要以法律、法规、医院感染暴发案例和交流参观为主;对于医院感染控制人员的培训是在保证理论体系完整的基础上,注重研讨启发、实例说明、规范医院考察、调查研究等,并且督促指导其将培训所获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即达到培训的迁移;而对医务人员的培训以建立基础概念、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意识为主。干预前后领导、医务人员和医院感染控制人员的成绩分别提高了[3]。

3.2通过考核评估,搭建交流平台

篇3

当前,知识经济迅猛发展对科研管理创新提出了高层次要求。科研管理创新是医学科研的必然需求,作为知识、技术密集的医疗卫生事业,科研管理创新作为知识创新的一种形态,面对分子生物学的进展、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脑科学的研究,以及医药高新技术突飞猛进,都预示着医学研究正在发生一场革命性的变化。

1科研管理创新是医学科研的需要

科学研究活动最根本的目标是不断创造出推动社会发展的新成果,而创新精神是科学进步的首要因素,活的灵魂。

1.1科研管理创新为医学科研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医学科研活动需要具备富有创新能力的科研人员、获取科技信息的途径与手段、完成科研活动的实验条件、以及广泛的学术交流渠道与机会等外部环境。通过新的科技政策法规、协调管理机制、科研运作模式等方面的创新活动,使科学研究的外部环境符合知识创新的要求,为医学科研提供有利的客观条件。

1.2科研管理创新已渗透到医学科研的各个领域

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与创新的管理机制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类基因组计划”、“人类蛋白组计划”等一系列富有创新精神的医学科研战略规划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科研管理创新已成为实现新知识、新技术的助推器。

1.3科研管理创新是医学科研方式变革的需求

医学科研领域研究的对象大都具有多学科性,如生物信息学、生命科学、纳米医学、计算生物学等。组织多学科联合攻关是科学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主要形式,多学科交叉融合能够产生出富有创造性思维方式和创新性研究成果。医学科研方式的变革特点决定了医学科研管理必须随之变革,打破旧的管理模式,建立新的医学科研管理运行机制。

1.4科研管理创新是医学科研主体素质提升的需要

知识创新造就了一批高素质的医学科研人员,面对医学管理的高素质对象,医学科研管理工作必须不断创新和发展,以满足管理对象对高质量管理的要求。可以从政策、法规上加强对科研管理的新引导,建立科研管理创新评价指标体系,营造有利于医学科研创新的文化氛围和硬件要求。

2科研管理人员是实现医学科研管理体系创新的主体

2.1科研管理者的综合素质

医学科研管理是医学和管理学的交叉学科,科研管理人员不但要具备医学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现代科学管理理论和方法,把科研管理从服务性、事务性工作,拓展到指导学科发展的高度[1]。科研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政策水平和理论修养,熟悉并掌握国家整体科技规划,为确定学科发展方向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还应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超前的信息运用和决策能力、超强的组织协调和公关能力,才能持续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2.2科研管理者的创新意识

医学科研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是产生创造性思维和实现管理创新的前提条件。创新意识在医学科研管理创新行为构成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它决定了医学科研管理人员创新性思维的形成和创新性成果质量的高低。创新意识为科研管理创新的具体实施奠定基础。

2.3科研管理者的创新能力

科研管理人员的知识能力结构是产生管理创新意识的基础条件,合理的知识能力结构一般涵盖对新事物敏锐的洞察能力和系统分析能力、对科研活动基本规律的把握能力、对各学科发展前沿的信息收集分析能力、对科研发展方向的科学预测能力、对课题攻关研究的组织协调能力等。

3科研管理创新的思路

3.1构建促进科技创新的政策平台

科技政策在科技活动中起着导向作用,同时也起着保证、协调和激励作用。在构建科技政策平台中,要注入创新的理念,以实现管理创新推动科技创新为目的,通过体制改革、制度创新、优化创新环境,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科技创新的能力。医院要发展,必须首先建立能够促进科技创新的科技政策平台[2]。围绕科技创新,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天津医院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如《天津医院科研项目管理规定》、《天津医院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天津医院专利项目管理办法》、《科研成果转让的奖励办法》、《天津医院科技工作奖励暂行管理办法》等。制度的建立不仅保证了医院良好的科研秩序,而且也使科研计划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3.2“以人为本”激发科技人员的内在创造力

“以人为本”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全新管理理念,就是把人才看做第一资源,把人才管理作为第一要务[3]。首先,要建设一支结构优化、精干高效、富有活力的科研队伍,要重视科研队伍的整体建设,一流的创新目标只有靠一流的创新队伍才能实现。其次,要满足科研人员的个体需求,各项管理制度和措施都要顺应人性,尊重每个人的人格和尊严,关注被管理者的情感体验,充分发挥情商对智商的支持和促进作用。在发展需求方面,为每个人提供开发潜能、激发创造力的条件,使每个人都能健康发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使一流的科技人才脱颖而出。

3.3全面引入“竞争激励”机制

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可以激发科技人员创新的热情和积极性。因此,要建立起重业绩、重贡献、向优秀科技人才倾斜、自主灵活的激励机制[4]。进一步完善科技奖励制度、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和成果转让制度,扩大单项奖励范围,提高总体奖励力度,以鼓励创新人才科研发现、技术发明和技术创新。

3.4加大科技投入,激发内在活力

为实现科研创新,必须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以激发其内在活力。天津医院把年收入的1%做为医院的科技投入。主要用于:①院级课题的启动,每年招标立项8-10项;②高新技术的开展;③对局级以上的课题经费给与同等匹配;④科技奖励;⑤科技支撑条件的改善。由于加大了科技投入,科研环境得到显著改善,极大地激发了医务人员投身科研活动的积极性。

3.5建立开放的科研交流与合作平台

加强与国内外医院、高校、科研单位的合作,以科技项目为依托,共同申报高层次的纵向课题,共同承接大规模的横向课题,加强科技信息的交流,是提高科技人员科研创新能力、拓宽创新思路的基本途径。医院只有建立开放、诚信的科研合作平台,才能汇集科技人才,提高医院自身科研创新水平。每周5为天津医院的学术活动时间,不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院讲学,介绍骨科领域最新进展,及时捕捉最新动态,为科技人员搭建了信息交流平台。鼓励科技人员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和短期专题研修,不断提高科技人员在国际舞台的科技竞争力[4]。超级秘书网

3.6重视青年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

科研管理的创新,必须围绕“人”来做,必须加强培养创新的科研人才。首先要挖掘创新人才,开发智力资源。在当前科学发展瞬息万变的情况下,要加强人才的培养,使人才具有创新观念,使其能力和素质得到进一步发挥,才能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在后备力量的选拔上要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注意开发科研人员的潜力。特别要充分发挥中青年科技人才的作用,把有才华、有作为的中青年科技骨干放到科研工作的关键位置,给他们提供创新空间,在实践中快速成长。其次,要关心创新人才,做好后勤保障。科研管理部门要充分重视人的价值,在培育和升华创新人才主体精神,增强创新人才自主、自强、自立、自觉、自尊的独立意识和责任心的同时,尽可能做好科研人员的后勤保障工作,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为他们创造一个和谐的科研环境,使创新人才的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三要激励创新人才,建立素质档案。科研管理活动要围绕激发和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来展开。必须充分运用多元化和人性化的管理方法,建立起使每一个科研人员都能施展个人才能的激励机制,使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科研活动中得到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赵醒村,段勇.医学科研管理中的创新解析[J].医学信息,2006,19(5):1010-1011.

[2]郭松,孙文广.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医院科研管理工作[J].中国医院管理,2007,27(9):68-69.

篇4

【关键词】惊恐障碍;误诊;冠心病

惊恐障碍(panicdisorder)是神经症的一种,患者有显著的躯体化症状,惊恐发作的临床表现与冠心病相似,患者多就诊于综合医院心血管内科,常易导致误诊。我们对2000~2004年在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内科就诊的38例惊恐障碍误诊为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临床资料

1.1对象38例惊恐障碍误诊为冠心病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惊恐障碍的诊断标准[1]。其中男12例,女16例;年龄35~67a,平均54.8a;既往有高血压史者2例,糖尿病史者1例,高血脂史者1例。

1.2方法对38例惊恐障碍误诊为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2结果

2.1临床表现患者多以突发的心前区不适为主诉前来就诊。主要表现为心悸、心前区闷痛、压榨感、濒死感、呼吸困难,伴大汗,手或全身震颤、麻木及强烈的恐惧感。持续5~20min可自行缓解,与劳累及情绪激动无明显关系,含化速效救心丸不能明显缩短发作时间。总病程数月至数十年不等,症状反复发作,长期按冠心病治疗,应用降压、调脂及改善心肌供血的药物,不能减少症状发作。有8例患者时时刻刻要他人陪伴,不敢单独在家或出门;18例在发作间歇期有惴惴不安、阵发性多汗等症状。

2.2辅助检查心电图检查,症状发作时显示明显心肌缺血者1例(2.6%),心电图出现动态演变,且心肌酶增高1例,运动试验阳性2例(5.26%),静息状态显示非特异性STT改变8例(21.1%);彩色超声检查显示室壁运动减弱,提示心肌梗死2例(5.26%);27例行冠状动脉造影,5例显示单支血管病变,狭窄程度<20%者3例,40~50%者2例,无明显血管狭窄者22例。

2.3诊断及治疗38例患者均经临床心理科会诊,符合CCMD3惊恐障碍诊断标准,停用治疗冠心病的药物,给予抗焦虑、抑郁剂舍曲林、阿普唑仑等治疗,症状渐改善。

3讨论

3.1误诊原因(1)惊恐障碍的症状与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及心肌梗死的症状极为相似,并且反复出现,发作不限于任何特殊的处境,发作持续时间为5~20min,部分病人在发作时有心电图的缺血改变,部分伴有冠心病易患因素,容易误诊;(2)随着冠心病发病率的增高及发病年龄的年轻化,临床上对冠心病的误诊率也越来越高,除非有作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否则,临床医生不敢轻易否定该诊断。(3)依靠临床症状及心电学检查诊断冠心病存在一定的局限性;(4)部分内科医生对惊恐障碍认识不足,过于相信首次诊断,易导致长期误诊。

3.2防止误诊的措施(1)详细询问病史,尤其是心前区不适的特征。冠心病患者的心前区疼痛,大多呈典型的压榨感,束带感,持续时间为3~5min,心肌梗死发生时,胸痛时间会延长,伴有出汗、窒息感、濒死感,含服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丸可迅速显效;而惊恐发作患者的胸痛可以是刺痛、闷痛或钝痛,持续时间普遍较长,有显著的心悸、出汗、震颤等植物神经症状或强烈的濒死感或失控感,含服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丸的效果不明显;(2)冠心病患者的心绞痛发作多与体力劳动及情绪激动有关,而惊恐发作患者的胸痛发作常不可预料,呈自发性、无明显诱因或与情绪及心情有关;(3)冠心病患者在胸痛发作时,多有ECG成组导联的缺血性STT改变,胸痛缓解后ECG与发作时常有明显改变;而惊恐发作患者的胸痛发作时ECG常呈非特异性STT改变,与发作间歇期的ECG无明显改变;(4)冠心病患者在发作间歇期能正常生活,而惊恐发作患者在发作间歇期有惴惴不安、阵发性多汗等症状,常感到自己像一个永远的患者,情绪不稳定,易出现衰竭状态;(5)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常有一支或一支以上的狭窄或阻塞性病变,狭窄程度多>50%;而惊恐障碍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无狭窄或阻塞性病变,或狭窄程度<20%;(6)惊恐障碍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很低,有明显的精神神经质倾向,情绪不稳定[2],较少伴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冠心病的易患因素;据国内外文献报道[3~5],冠心病患者有50%伴有明显的焦虑情绪,有45%伴发抑郁情绪,但惊恐障碍患者的心理症状明显重于冠心病患者。

总之,应在内科医生中普及心理疾病的相关知识。对临床拟诊为冠心病并伴有明显焦虑抑郁情绪者,应当考虑到惊恐障碍的可能性,有条件者应积极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明确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如能排除冠心病,可以彻底解除患者的心理负担,避免过多不必要的检查与治疗,同时积极给予抗焦虑、抗抑郁治疗及心理治疗,提高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沈渔.精神病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69

[2]卢乐萍,刘雪虹,王力娥.惊恐障碍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及个性特征[J].中国临床康复,2004,8(3):410

[3]陈建平,顾卫平,卢尔滨,等.冠心病患者情绪障碍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7,11(3):143

篇5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于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编号分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32~79岁,平均(59.868.24)岁;疾病类型:冠心病22例,高血压14例,风湿性心脏病23例,心肌梗死17例,心律失常13例,心绞痛11例;合并症:糖尿病17例,COPD 9例。实验组中男59例,女41例;年龄31~80岁,平均(61.248.36)岁;疾病类型:冠心病24例,高血压18例,风湿性心脏病21例,心肌梗死14例,心律失常14例,心绞痛9例;合并症:糖尿病12例,COPD 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患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

1.2压疮风险评估

患者入院后,由临床医师对患者的压疮发生风险进行评估,责任护士要观察患者局部皮肤的变化情况,尤其针对长期受压迫的部位要给予重点观察,评估内容有皮肤颜色,温润,皮肤潮湿度、周围皮肤是否受污染等[4]。另外还要对患者进行全身评估,包括卧具、心理状态、营养情况、基础疾病等,了解患者局部发生压疮的可能性。利用评分制进行评估,评分分值越低,说明患者出现压疮的可能性越大[5]。

1.3护理措施

对照组患者则进行常规护理:①促使患者活动或移动,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经常变换卧位,2 h定时协助翻身,必要时半小时1次。翻身时注意技巧,勿拖拉以免损伤皮肤,应观察受压部位皮肤情况,给予按摩。建立翻身登记卡,对于能够在床上活动的患者在家属的帮助下进行肢体锻炼,促进血液循环[6]。②对于消瘦、长期卧床的患者,应根据情况给予气垫床、软枕,保护骨隆突处给予泡沫垫、气圈可减少或舒缓局部压力[7]。③保持床铺平,干燥,清洁,无渣屑,被服,病号服干燥,如有污染应及时更换,加强基础护理。④加强营养,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水肿患者应限制水和盐的摄入。脱水患者应及时补充水和电解质。对于不能迸食者给予鼻饲或静脉外营养。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预防性中医护理对策。①观察病情:祖国医学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来观察和收集患者的病情资料,所以应用四诊,及时、仔细的观察长期卧床或久病体衰的患者的病情,以便积极评估患者情况和及时了解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是否存在,对有压疮危险的患者提供因人制宜、辨证施护的个性化护理。②防压工具:中医取用天然食药作为材料制作各种防压工具以减少局部组织的压力,有些甚至还能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采用北方盛产的糜子制成糜袋子;将荞麦皮装入棉布袋内制成直径为20 cm,中心直徑为10 cm的空心圆枕;采用自制黍子(未脱壳的黄米)褥垫预防压疮,取得满意效果[8]。用将谷粒制成谷粒袋,中医认为谷粒性情温和,加之其圆润光滑灵活,对皮肤也有轻微的按摩作用,故可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还可以使患者的受压部位不会固定在一个点。③中医调理:压疮是由于各种疾病导致患者活动不便、长期卧床,抵抗力、免疫力低下所造成,故平时应加强调理,重视饮食,增强体质,情志舒畅,防止发病。a.起居调理:病室应整洁、安静、室温适宜、通风良好;床单应平整干燥、被褥柔软、床面不得有碎屑或渣子,以免磨损皮肤;由于患者体质较差,要经常作按摩、抹身、翻身,所以还得要注意保暖,以免受凉;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必须消除其原发病因。b.饮食调理:患者由于长期卧床,气血虚衰,湿邪困脾,故饮食上宜清淡,忌肥甘厚味、生冷、辛辣之品。加强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摄人,以增强抵抗力和免疫力来预防压疮的发生。c.劳逸结合:压疮是年老体弱、营养不良、大手术后或恶病质患者,尤其是昏迷、瘫痪患者高发的并发症,所以这些高危人群需要足够的休息,以减少体力的消耗。中医认为,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气血运行,对压疮的预防有很好的作用。在原发病允许和不影响疾病治疗情况下,应鼓励患者积极活动,如患者自己经常更换卧位、做些简单的减压运动、早期下床活动,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日常活动,采用劳逸结合的休息方式。这样既可预防压疮的发生,又能防止因长期卧床而导致的其它各种并发症和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9]。d.中药制剂:选用具有舒筋活络,祛风散瘀功效的活络油;将中药红花30 g加入50%乙醇800 ml 浸泡,浸泡液变为桔黄色即可使用;采用自制红花酒精局部按摩,防治丁字鞋压疮;采用自制中药洗剂湿敷受压处皮肤,取得了预防压疮的显著效果。另选用山茶油、龙血竭粉混合,调和成糊状,用无菌纱布包扎,效果显著[10-12]。

1.4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患者出现压疮的情况,分析压疮发生率。采用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开展护理满意度调查,采用分级评价标准,8~10分为满意、5~7分为一般、4分以下为不满意。满意度=(满意+一般)例数/总例数100%。难免压疮是指虽经精心护理,但因患者自身条件,如严重水肿、恶病质、有医嘱禁翻身等,难免要发生的压疮。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的比较

实验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两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的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95.0%)明显高于对照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3讨论

压疮是临床住院患者比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压疮的发生可作为对医院护理质量进行评估的一项重要指标,有利于充分展现医院的护理质量与水平。祖国医学在总结古代劳动人民与压疮作斗争的经验中,中医对压疮的治疗原则重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已经认识到了预防压疮的重要性。早在《内经》中就有了治未病的思想,强调防患于未然,所以,国内观点认为:压疮是完全可以预防的,院内压疮发生率应为0。目前,有研究表明,患者的压疮通过护理干预,能够得到有效预防,针对院外带入压疮的病患,也可促使其创面得以愈合[13]。压疮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摩擦力、剪切力、压力等因素,除此之外,患者的运动受限、营养状况、皮肤、感知、精神状态、年龄等因素也与压疮的发生密切相关。

对于心血管内科患者而言。压疮的发生主要受到局限性因素、全身性因素的影响。①局限性因素如下。a.局部潮湿:如果受压迫的部位出现引流液、分泌物、出汗等现象,则会导致局部潮湿,从而促使患者皮肤抵抗力下降,极易出现皮肤污染、皮肤浸润的情况。研究表明,如果患者的皮肤温度每上升1℃,便会增加10%的组织代谢氧需量,在受到持续压力的影响下,容易发生组织缺血,皮肤温度上升,便会增加压疮发生风险[14]。b.摩擦力、剪切力、压力的影响:在心血管内科压疮的发生中,大部分患者都是由垂直压力所致,其次是剪切力,一旦人的身体同一部位受到不同方向作用力的影响,便会导致剪切力产生。摩擦力会对患者的上皮组织产生影响,将外层保护角化皮肤去除,促使压疮发生的可能性增加。另外,在搬运患者身体时,也会有摩擦力产生,因此,护理人员要注重操作时动作轻柔,不可弄伤患者。②全身性因素如下。a.患者自身的心理因素:心血管内科患者的卧床时间较长,因长期受病痛折磨的影响,导致患者身心疲惫,极易出现悲观情绪,例如精神萎靡、态度消极等,对疾病治疗失去信心。致使患者不配合临床医师的治疗操作,从而增加压疮风险。b.营养不良:营养不良会减少患者的机体皮下脂肪,降低免疫功能,从而导致患者抗压能力、皮肤抵抗能力下降,极易引起压疮[15]。c.感觉功能丧失:针对已经丧失感觉功能的患者而言,因患者无法感受到压迫刺激,从而未能及时更换,导致压疮风险加大,因此,护理人员在对心血管内科患者给予护理干预时,要注重压疮预防护理,评估其压疮发生的风险。在对于心血管内科患者进行预防压疮的护理时,首先要对患者的压疮风险情况进行评估,对于高危人群,要制定严格的预防护理计划,并将各项护理措施落实到位。在对于患者进行基础护理时,护理人员要做到六勤,即勤观察、勤翻身、勤擦洗、勤整理、勤更换和勤交换。对于已经发生压疮的患者,可采用红外线灯进行照射,以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加快创面愈合。护士在评估患者病情时,需为其建立压疮翻身卡,并将翻身卡置于床头,对患者的皮肤受压状况进行记录,每日交接班时,护理人员都需向交接人员讲解患者病情的变化情况,并给予针对性的干预。因患者长期卧床,的更换至关重要,每隔2 h需指导患者更换1次,并观察皮肤部位有无红斑形成,如果出现红斑,则要将更换时间缩短。针对骨隆突部位,护理人员在该处放置支撑物,促使局部受压减少。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使用辅助器具,例如气垫床,气垫床的应用能够保证病患身体受压均匀,预防压疮。针对高危人群,护理人员要给予重点观察和护理。

篇6

(1) 存贮病案首页中的信息,做成“机读数据库”。

(2) 检索和查找病案。

(3) 编制各种病案索引,如姓名查询、病案号检索、疾病分类等。

(4) 进行病案利用的统计分析工作。

(5) 输出病案信息,为医院临床实践及社会各方面的需求提供方便。

病案是一种宝贵的信息资源,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功能完善的病案管理信息系统,深入开发信息资源,对提高医院的医疗、科研和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虽然现阶段病案管理较之从前大幅度提升,但却并未被临床充分利用

1.1传统的病案管理,局限于病案的收集、装订、编目、登记和保管,忽视了病案质量的好坏,以及病案利用率的高低。从而局限了病案资料的开发和利用,病案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1.2大部分医院都实现了微机管理病案,但微机的运用只是进行病案首页的输入和管理,病案管理工作仍以手工操作为主,微机管理为辅。

1.3贮存空间不够以及病案存放环境差,使很多有价值的病案资料流失。

1.4 被动的服务方式

长期以来,绝大多数医院的病案管理工作,处于单纯资料保管、等待索取与被动抽取的模式中,没有充分履行病案管理为医教研服务的职能。

2对策

2.1 加强病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认真做好病案管理工作的各项工作

提高病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是病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证。病案管理者不但要掌握临床医学知识,还要熟练的掌握病案专业知识,及计算机的操作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化管理知识等。对此,一方面要培养一批既懂医学知识又懂病案管理和计算机应用的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不断完善对现有在岗人员的培训,使病案管理人员掌握病案管理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定期开展病案管理业务活动,加强各医院病案管理人员之间的交流,使病案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2.2 病案管理内容多样化、具体化

随着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传统的病案管理已不适应现代化科学管理,因此要改变传统的一单一登记、收编、保管的管理模式,抓好对病案资料的开发和利用,强调病案规范书写要求病案管理人员参与病案质量监控系统及其运行机制等工作。2.3 加强横向联系,实现开放性的现代化病案管理

眼下,法律纠纷、住院医疗保险纠纷不断增多,对病案资料的需求量大,利用率高。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实施,对病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病案管理人员增强法律意识、了解病案的法律效用,以一种踏实、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认真做好病案管理的各项工作。更好地满足医、教、研以及社会各方面的需要。

2.4 运用现代化的管理工具,对病案进行科学的管理,提高其管理效率

病案资料管理在整个医院信息管理中有着重要地位,长期积累的大量病案资料,是医院的一笔巨大财富。因此,要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对其进行科学处理和保管,避免病案霉变、腐烂。还可利用缩微、光盘等先进手段,减少病案贮存空间,对病案进行科学的整理和保存,充分开发和应用微机多种功能,提高病案的管理效率。

2.5 根据需要主动对医教研及社会服务

随着病案使用的范围逐渐扩大,需要量增多,被动服务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改变现有的服务方式,主动深入到医、教、研以及社会第一线,随时掌握使用者对病案信息的需求,在不违反法规的原则下,对病案信息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及时提供准确的病案资料。同时,病案管理人员要熟悉和掌握医、教、研的进展情况,不断征求病案利用者的意见,尽快适应新的医疗科研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病案管理光盘病历电子病案

我院是一所开放床位756张,年门诊人次约46万,年出院病人近4万的大型综合性医院,每年产生的归档病案材料是大量的,如果依靠传统的归档方法,不仅占用大量的库房空间,也增加了病案调阅、查找的难度。真对这一难题,近几年来,我院对病案信息采取了计算机和电子化管理,不但节约了大量的库房空间,也使病案信息管理脱离了纯手工操作,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检索速度、病案利用率和工作效率。

一、实行电子病案档案的重要性

病案信息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病案信息不仅能为医院管理、临床、教学、科研提供帮助,也能对公安、司法、保险等部门提供帮助。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法律意识、保险意识的增强,对病案资料的真实性和科学性的认识都有很大提高,各方面对病案信息的需求也不断增强。随着《档案法》的贯彻执行,医院档案意识的提高,医院病案档案实行规范管理已成为共识,人们对反映病人诊疗情况的病历、检查影像等特种信息资料已经纳入档案系列管理的一个种类。

目前,我院共保存着45万人次的病案档案材料,和们把1976年—1990年这部分病历采取缩微胶片的形式进行保存,把1990年—2000年的病历变成了光盘病历,即对这十年的病历进行逐个扫描,再制成光盘,做成备份,拷备到计算机的硬盘里,把原始的病人档案资料移交到院里进行统一管理,这样即节约了空间,也为医务人员撰写论著提供了第一手材料,间接地为提高医务人员技术水平提供了详实的服务。

二、实行电子病案档案的方法

病案是一种宝贵的信息资源,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功能完善的病案信息系统,深入开发信息资源,对提高医院的医疗、科研和管理都具有重要意义,病案是病人在医院整个医疗过程的珍贵资料,它不仅具备历史见证的一般档案性质,还具有总结医学规律、探索研究疾病的病因、发展过程的医疗档案,它具有特殊的含义。病案电子化需要解决电子文件的法律效应、证据、原始性等问题。电子病案主要体现在病历首面上,首页共有约70项选择或填空问题,其中选择性的12项,它包含了病人家庭情况、入出院诊断、手术与病理、住院费用等五方面内容。病案首页实行电子化管理具有几个特点:1、病历首页是病案中最集中、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无论是统计报表、医院管理、病案检索等到都离不开病案首页提供的信息。首页反映的病人基本情况,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查找、询问等情况,因此,首页的电子化管理对电子检索和统计都具有实际意义。2、在没实行电子病案前,首页中的内容是由医生用手工来填写的,在书写上会出现字迹潦草,甚至无法辨认,还可能出现漏填的现象。实行首页电子化后,规范了书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漏填现象的发生。

三、实行电子病案档案的对策

1、必须建立完善的信息网络系统,实行网络化管理,必须进行全面的规划。由于各种资料在采取存贮、检索等方面由不同的系统组成,因此必须对此进行整合,从而规范医院电子病案档案。

2、建立完善的备份机制。电子档案最大的特点是较易遭受黑客、病毒攻击侵犯或发生设备故障。实行备份制可以防止数据丢失或系统瘫痪造成负面影响,对于保障电子病案的完整性是十分必要的,同时应安装网络安全隔离设备或软件,防止病毒侵犯。

3、要及时修补管理软件的安全漏洞,对防火墙和病毒软件实现全天侯升级,搞好病案上传、下载的安全等级和访问权限,要进一步完善电子病案和计算机设备的保管设施和使用环境,同时强化防磁化设施的完善和维护。

4、提高病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是病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证,病案管理者不但要掌握临床医学知识,还要熟炼掌握病案专业知识和计算机的操作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化管理知识等,对此,一方面要培养一批即懂医学知识又懂病案管理和计算机应用的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不断完善现有在岗人员的培训。病案管理是一门多学科边缘的科学,涉及的范围广,它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疾病分类、医院管理、档案管理、统计学及计算所应用等知识,因此,病案人员应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得新理论、新技术、新知识、新方法和完善知识结构,在工作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加强各医院病案管理人员之间的交往,使病案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只有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懂得检索的基本技能,才能有效地进行信息的收集、电子建档、日常维护和数据库管理等。因此,提高病案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是一项任重道远的艰巨工作。

随着电子计算机和数字化技术的迅速发展,医疗领域信息化的必然趋势,电子病案作为医疗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面临一个崭新的阶段,如何管理好电子病案,发挥电子病案的最大作用,作为病案管理人员还将要在各方面提高自我管理水平,完善管理措施,真正实现电子病案信息共享和网络化服务。超级秘书网:

参考文献

[1]马家润.《中国病案管理论文精选》.

篇8

关键词:信息技术;医院;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是医院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核心内容之一。在医院的学科建设之中,不仅需要具有相当知名度的学科带头人、先进的仪器设备,还需要信息技术的投入和带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已步入了信息时代,而21世纪必将成为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信息技术也必然会成为影响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关键因素。在医院的学科建设中,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为医院的学科建设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和保障。

1我国医院学科建设的现状

1.1缺乏完善的学科建设机制 目前,我国很多医院在学科建设上存在着定位不清晰、目标不明确、分不清轻重主次等问题;在学科规划方面,很多医院的学科设置不科学,存在着较大的部门利益冲突,这严重阻碍了医院学科建设的正常发展。另外,医院的新兴学科发展速度迟缓,政府的支持力度也不大,医院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交流机制,错失了很多相互促进、相互学习的机会。

1.2学科建设方面的人才较为缺乏 医院进行学科建设,学科带头人或学科领军人物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我国很多医院缺乏较有实力和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和领军人物,兼具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则更为紧缺。目前,在我国的医疗体系之中,中、青年人才较为缺乏,医院的培养机制也不够完善。另外,很多医务工作者不了解学科建设的发展状况,对自我价值缺乏准确的认识和定位。这些因素都不利于医院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也是制约学科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1.3缺乏标志性的科研成果 国内很多医院往往重效益而轻科研,标志性的科研成果尤其欠缺,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国内拥有很多重点医院,但进入教育部重点学科行列的却寥寥无几。

2运用信息技术及信息系统开展医院学科建设的意义

2.1依托信息技术和信息管理系统,提高学科建设管理效率 要推进医院学科建设,首先必须提高学科建设管理的水平和效率,而完善信息平台则是重要的手段和途径。依托信息技术和信息管理系统参与管理,可以提高学科建设人员的的工作积极性和效率,也能进一步提升科研管理的水平,更为便捷和及时的进行信息方面的沟通与交流。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还方便了信息的获取,节省了科研人员的时间和精力,大大提高了医院的科研实力和水平。

以某医科院校附属医院为例,在运行了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学科建设管理后,学科建设成效显著。该医院的进入了国家级重点学科的行列;拥有了省级临床医学中心;并获得了多个省医学重点学科(实验室);还有拥有多个省医学重点学科培育点。同时还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多项以及总数高达2000多万元的科研经费;全院共发表SCI收录的论文也在逐年的上涨,从之前的几篇到2014年的近百篇。

2.2提供了进行绩效评估的有效模式 在医院的学科建设当中,信息技术及信息管理系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该系统在程序设计方面兼顾了可靠性、实用性和安全性,而且基本覆盖了医院学科建设管理的所有内容,为进行一体化管理创造了条件,也实现了对重点学科(实验室)、经费、人才等几个方面的动态管理。根据相关评估指标体系和合同计划所获得的信息,利用先进的数据处理技术和方法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集信息审查、信息过滤、以及数据分析等于一体的系统,大大提高了学科建设进度管理与绩效评估的水平。同时有关专家可以利用该信息系统进行评估、打分,提出有益于学科建设的意见与建议,为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3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科建设的具体方案

3.1加强信息网络建设 为了促进学科建设的发展,医院需要加强信息网络方面的建设,提高学科建设信息的收集、处理及利用水平。一方面,要加强医院图书馆建设,进一步增加科技期刊及检索设施的投入,使学科建设所需的信息更加及时、全面和准确,通过良好的信息沟通和交流,为医院学科建设的顺利开展提供知识和技术保障;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与学科建设相关的信息资源,使医院、区域和国际间的信息资源实现共享。这样才能为学科建设提供更多的切实可行的渠道和模式,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科建设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3.2建立健全学科管理制度,完善相应的激励机制 学科管理部门要在医院及各职能部门的支持下,建立一整套科学的学科管理办法,比如《学科建设评审体系》、《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办法》和《学科建设规划》等,进一步完善学科评估体系,使学科评估逐步量化、细化和具体化,减少主观因素的干扰。同时也需要加强管理队伍的建设,不断拓宽管理队伍的视野,增强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以及管理能力,提高学科发展的能力,帮助管理人员实现成长,打造出高水平的学科管理队伍。

3.3构建针对医院学科建设的信息管理系统 从学科建设的组成结构和日常管理工作的需要出发,建立各种相关的业务处理系统,提高学科建设信息的管理水平,实现信息的共享,同时还要协助完成各种管理和报表分析报告。在具体的系统建设方面需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①系统资料文稿及有关数据可以随时录入、修改、查询、插入与删除。②完善数据检索及统计分析功能,支持相关数据的导出、导入、传输、上报。

3.4建立学习型组织 在医院的学科建设中,参与建设的人员要加强学习,其中学科带头人要发挥重要作用。医院是技术、知识高度密集的地方,对学科建设人员的知识储备要求很高,学科建设人员的知识储备量越多,学科建设的成效也会越好。反之,如果医院的学科建设人员素质不高,则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学科建设的发展。因此,学科建设人员要加强学习,尤其是要提高自己在信息技术方面的能力和水平,这对于促进学科建设的信息化水平,提高学科建设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4结论

综上所述,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医院要想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科研实力,就必须开展相应的信息化建设,而学科建设是医院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医院的综合竞争力和科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医院的学科建设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为了提高医院学科建设的水平和质量,必须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学科管理和激励机制,建立完善的学科信息管理系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医院的市场竞争力,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李天萍,杨涛,李志光,等.构建医院学科建设信息管理系统初探[C].首届全国医学科研管理论坛中华医学会科研管理学分会第11次学术年会,2008.

[2]张立文.医院学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企业文化,2010(23).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