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单位文化建设8篇

时间:2022-04-08 16:26:0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单位文化建设,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单位文化建设

篇1

【关键词】职工;单位文化;建设

一个单位的文化,就是由这个单位职工所形成的共同的工作生活方式,共同的工作理念、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集中表现。一种良好的单位文化,能使整个单位充满核心竞争力和内在动力,是单位事业发展蒸蒸日上的重要保证。那么,作为单位基本元素的职工,在单位文化建设中起到何种作用呢?职工的建设促进单位文化的繁荣,文化的建设带动职工的进步,二者密不可分。下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论述。

一、职工的建设是单位文化建设的关键

单位文化建设,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一个单位有什么样的文化理念和氛围,领导者的思路和理念是非常重要的,会决定整个单位的文化方向和实现的途径与平台,因此,领导者自身的综合素质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单位文化建设主体的广大职工的文化建设同样不可忽视。单位文化建设需要良好的文化氛围,这个氛围不仅仅指物质氛围、制度氛围,还指广大职工的感情氛围。当今社会在倡导一种理念,就是“以为人本”,其中的“人”反映在一个单位中,就是这个单位的职工。以广大职工为本,从职工工作、生活、思想、学习、价值体现等方方面面进行建设并加强引导,上下同心,齐心协力,就能把单位文化建设向好向优发展。我局在发展建设中提出了“幸福引滦”的理念,把“以人为本”贯彻落实到该理念中,并在建设中不断探索完善和深入,让大家幸福感指数上升的有效举措和有益尝试,激发了大家的工作热情,职工把这种热情投入到自己的本职工作中。这种上下同心,和谐共进的良好局面正是抓住了职工建设这个关键才充分体现出来的。

二、职工是单位文化建设的执行者和推动者

单位文化建设是个漫长的过程,可能需要几代人不懈的奋斗和共同的努力,在探索和培养的过程中还可能会走些弯路,需要职工本身自察自纠或相互评价和指导,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找到更适合本单位的文化方向和内容。部门与部门之间,部门与职工之间,职工与职工之间,从横向到纵向,从点到面彻底贯彻执行并加以推动,这样才能使单位文化建设充分落实并生根发芽,直至开花结果。

三、职工是单位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单位文化需要职工亲自去建设,去发展,职工身上承载着单位文化建设的重任。制度的制定、学习风气的培养、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实践、优良文化的传承……每一样都离不开职工的参与。当然一个单位的文化建设还有许多途径,比如环境建设、硬件设施建设等等,这些方面也都是单位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因素。可是,无论何种途径的实现,都是单位职工来完成的,他们利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在单位文化建设中实现自我,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把人与环境、人与自然巧妙结合起来,在建设中形成单位的文化,相辅相成和谐共进。没有职工的参与,一个单位就谈不上文化建设;没有文化建设的支撑,单位就像一潭死水,没有内在的动力就没有核心竞争力。因此,职工是单位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无可替代。

四、职工素质是单位文化建设的根基

单位的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不适到合适的系统建设工程。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职工的素质,决定了文化建设的速度和品质。高素质的职工起点高,自身文化知识、道德修养、社会认知以及对新生事物的理解都有较高水平,在参与单位文化建设时,能很快进入角色,反复消化吸收掌握应用,并转化成自己在工作中的工作方式、工作理念、工作风格。在与其他职工的相互学习和交流中,达成共识,慢慢形成一股风气,进而形成文化。当然,每个职工的素质各不相同,可无论素质高低都反映出一个问题,职工素质是单位文化建设的根本基础。特别是处于当下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文化现象越来越多元,不再是过去相对单纯简单的格局,职工素质有了更多方面的体现,反映在单位文化建设中,就有了更多的层面和出口,单位文化建设也就有了更多元的表现。

五、职工的综合表现是单位文化建设成果的集中体现

职工是单位文化建设的载体,职工也是单位文化建设的主要体现者。在漫长的建设过程中,职工在成长,其综合表现就是单位文化建设的集中体现。在不同时期参与单位文化建设的职工,走过的路程各不相同,也因为其自身素质的高低,经历各不相同,但他们一起学习一起工作,天长日久,相互交流互补长短,大家慢慢形成一种共同的文化认知,并且这种认知带有自身的风格和特点,这个认知的反映,也就是职工各方面的综合表现,一个单位的文化建设成果,就是通过每个职工的综合表现呈现出来,并历久弥新,发扬光大的。

篇2

事业单位不具体从事物质产品生产活动,事业单位作为特殊的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满足人民生活需要、发展社会事业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事业单位的创立目的不是为了追求单位本身的利益,而是为整个社会的公共利益、改善人民生活、增进社会福利而服务。为了维护事业单位的良好形象,需要规范事业单位的业务活动,尤其是公共资源的分配和使用,事业单位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既保证单位健康发展,又能满足公众对于社会公共服务的需求。内部控制通过一系列制度和措施,保证事业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国有资产安全和高效使用、财务信息真实完整,以提高事业单位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在现阶段,由于缺乏系统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一些事业单位存在着资金浪费、决策随意、效率低下甚至贪污舞弊等现象,如假疫苗事件、公积金贪污案件等,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的社会形象。财政部制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后,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事业单位通过内部控制建设,规范组织成员行为,明确权责关系,明晰价值标准和价值导向,从而保证事业单位资金和资产安全,提高资源使用效益,为社会公众提供更为优质的公共服务。

二、事业单位文化建设是其内在沉淀和外部需求的必然要求

事业单位文化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发展理念、群体意识行为规范的总称。事业单位文化是其职能履行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如医院形成了仁爱、守责、勤勉、诚信的文化,高校突出了钻研、敬业、开放、诚信的文化内涵等。事业单位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文化建设,将全体职工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进行协调融合,形成特定的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使职工的个体价值和事业单位的发展目标实现统一,从而凝聚人心,形成向心力和归属感,明确共同的发展目标和理念,推动事业单位发展。事业单位作为社会公益服务的承担者和公共资源的使用者,其文化建设必然要体现社会公益性,使事业单位开展的业务活动符合社会公众预期,符合公共财政的发展目标,并随时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公众的监督。通过文化建设,事业单位能够建立良好的行为规范,营造健康有序的业务环境,从而增强事业单位的软实力。尤其在事业单位改革的大环境下,通过文化建设可以使广大职工理解改革精神和实质,保持积极的心态,增强服务意识,培养团队精神,以实现事业单位的改革目标。

三、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和文化建设的关系

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和文化建设的内涵可以看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和文化建设具有趋同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目标一致,它们都致力于实现事业单位发展目标,履行好事业单位职能,促进事业单位可持续健康发展;二是实施对象一致,它们实施的对象均是单位的“个人”,通过对个人行为的整合,对个人思想和观念的影响,使每个人都能按内部控制的规范和文化建设的要求开展业务,实现事业单位发展目标;三是作用点一致,内部控制和文化建设都能促进事业单位全体职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遵守制度规范,促进事业单位有序发展。内部控制和文化建设的区别主要体现在适用方法上,前者以制度和流程设计为基础,以风险防范为基准点,明确不同岗位的权利和义务,并辅以奖惩措施,是一种“硬约束”;文化建设通过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熏陶,凝聚人心,提升事业单位全体人员的服务意识和部门团队精神,是一种“软约束”。内部控制是“他控”,文化建设是“自控”,两者缺一不可。“好的制度可使坏人变好,坏的制度可使好人变坏”,缺乏科学的内部控制,没有强有力的制度建设,文化建设将显得苍白;缺乏积极的文化建设,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内部控制设计得再好,也难以有效落实,发挥应有的作用。泰勒曾指出:“在引进最好的制度之后,)获得成功的程度同管理人员的能力、言行一致及其职权受到的尊重成正比例。”在良好的文化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内部控制体系,才会成为全体职工的行为规范。内部控制是事业单位正常运作的重要保障,事业单位文化是统一思想、价值观念的黏合剂,内部控制是“法”,文化建设是“德”,只有将内部控制和文化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形成保障事业单位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机制。

四、促进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和文化建设有机结合的建议

(1)转变思路。由于长期以来事业单位具有较强的行政化色彩,事业单位文化建设体现在围绕国家政策贯彻、主题落实等方面,形式上也较为单一,以文体活动为主,迫切需要根据事业单位发展目标和现实情况进行调整。不少事业单位已注意到这方面问题,并做了有益的尝试。比如,某第三方检测服务机构推出自己的文化理念:“质量为本、技术领先、数据权威、服务高效”,“与您共创更安全的世界”,理念推出后,配套的是一系列流程服务承诺,内部控制设计也充分考虑到这一点,通过规范的流程设计和内控措施实施,实践了单位的文化理念,为社会公众提供了高质量的检测服务。(2)以人为本。没有高素质的人才,再好的制度设计也不会产生高效率和良好的效果。事业单位要重视全体职工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大家的专业技能,完善相应的培训和再教育方案,提升全体职工按制度规则办事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加强部门协作和团队建设,实现事业单位发展目标。事业单位要顺应社会发展形势,建立科学完善的聘用、培训、晋级和淘汰机制,制定合理的绩效奖励制度,不断提升全体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3)发挥管理者的带头作用。事业单位管理者的道德素养和思想观念对内部控制与文化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事业单位负责人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遵纪守法、爱岗敬业,自觉遵守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倡导正确的价值观念,使全体职工团结一心,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工作。(4)完善监督机制。完善的制度设计没有落实也只是空中楼阁,事业单位应完善监督机制,定期检查内控制度实施情况,并对实施效果进行考评,不断完善制度建设。有条件的事业单位可设立内审部门,从组织机构上保证监督工作落实到位。

作者:赖江涛 单位:广东检验检疫技术中心

参考文献

1.裴文君.如何改进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现代商业,2010(17).

2.赵春梅.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机制及存在问题分析及完善建议.致富时代,2010(12).

篇3

关键词:企业文化;事业单位;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D6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8-0069-01

所谓企业文化即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观、经营思想、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等要素的综合规范总和。它作为社会文化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的相关内容。可以说,企业文化不仅涵盖了企业精神、企业愿景、企业宗旨等一系列丰富内容。同时它也以制度形式被员工所遵守,成为企业内部共同遵循的价值体系和行为准则。企业通过树立有助于企业发展的核心精神建设,增强职工的归属感与集体的凝聚力,进而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使企业的整体实力得到提高。可以说,这种在团队工作中逐步形成的行为规范,是企业凝聚力的象征,更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原动力。事业单位和企业虽然在经济性质上有所不同,但其在文化建设上对于精神文化内涵的需求却是一样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外部经济环境的不断改变,事业单位也在尝试着改变管理理念,努力借鉴企业运营中对于企业文化的运用,加大其自身的文化竞争力。从而树立符合自身行业特点的单位品牌形象。

一、树立核心价值观,重视精神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具有导向作用,其宗旨即是通过企业理念、与价值观的建立,营造出企业浓厚的文化氛围。使职工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对企业思想产生认同感,并在其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协调一致,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在事业单位中开展文化建设,首先需要领导的重视。单位领导者应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与素质。把握文化建设的切实性、有效性。事业单位由于其性质的特点,在人才方面具有优势,职工的个人素质水平也较高。以传统文化,尤其是以儒家文化为出发点,构建企业文化内涵,提炼单位精神,更能为职工所接受,可操作性强。结合自身行业特点,树立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内涵,符合单位实际的价值观。积极主动改变观念,在注重塑造外部形象的同时,还应加强内部管理,使文化建紧扣制度建设,进行制度革新。充分发挥单位内部各级组织的监督、培训作用。党、团,工会组织要明悉工作职责,负责开展文化建设活动,组织职工的理论学习,设置宣传展板、文化专栏,使职工的工作环境,有良好的文化氛围。努力将文化建设的舆论宣传、教育引导深入到基层工作中。

二、量化行为管理规范,加强制度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具有作为企业职工在工作中所逐渐形成并普遍认同的行为准则,不仅对职工具有约束性,同时也规范着企业的正常运作。这就需要企业各项制度,有一套明确详细的标准,实行各部门管理的量化和规范。在人事制度上,可以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岗位设置,确立配套的聘任、奖惩制度,职工通过技术考试与业务考评竞聘上岗。

日常工作中,定期举行专业技术人员绩效考核,实时进行量化考核,并建立与考核结果相一致的奖励机制。改变以往科研专项、成绩均摊、奖励同级的笼统做法。奖惩制度要分级细化,确保制分配的合理性。在管理制度上,建立详密的制度规范。这其中应包涵:财务管理制度、科技项目管理制度、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出差制度、接待制度及各部门的目标考核制度。各部门在确定年度、季度工作目标后,要对工作计划进行及时的总结、汇报。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今后工作的方向。

三、引导激励职工,发掘科技创造力

企业文化是连接企业和职工的纽带。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就是,重视“人”的作用。无论是企业还是事业单位,文化建设的首要目的都是增强职工的集体意识,强调自身的归属性,进而引导职工树立“主人翁”意识,增强集体的凝聚力。这就需要单位在日常工作中,强调整体观念,为职工构建美好愿景,使职工充分意识到单位发展与个人进步的直接关系。而规章制度既要对职工的行为起到约束作用,又要激励职工发挥自身潜能,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改变职工以往“工作跟着文件走”的固有模式,不断的引导、鼓励职工自发地完成工作,并在工作中,找方法,讲经验。同时,要充分发挥职工的业务潜力,在单位内部定期开展技术讲座,根据各部门的实际情况,开展学习、交流,并鼓励“以老带新”充分发挥职工的创造性,实现科技创新。为职工提供休闲娱乐的文体活动场所。努力丰富职工业余文化活动,鼓励职工利用休息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尽可能的为职工开放锻炼场所,午休时间定期播放有关传统文化、生理保健的视频,使职工个人素质、文化素养得到提升。使职工在工作之余,更好地放松身心,并得到道德素质上的熏陶和提升。企业文化建设不能停于表面,它需要一直贯穿于事业单位发展的始终。

事业单位只有以思想教育为内涵,以文化管理为纽带,加大制度的约束和奖励机制,不断发掘职工潜力,以个体带动整体的高效发展。树立企业核心价值观,突出全员参与的集体意识,以协同合作、强化管理为目标建设企业文化,在工作中不断探索事业单位文化建设的新途径、新办法。

参考文献:

[1]褚洪训.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的合力效能.现代企业文化,2010(23).

[2]徐洁芝.事业单位加强企业文化的探索.企业科技与发展,2007(16).

篇4

1、煤田地勘单位整体管理理念落后

在国内,大部分的煤田地勘单位都属于国有企业,这种企业在整体的管理理念上还秉承着传统的管理思想。在煤田地勘单位的人事管理和行政管理方面仍然采用比较落后的人事机制和管理体制,目光短浅,缺少长期的人力资源发展战略,没有与现代科学技术相适应的新鲜科技人才血液注入,队伍建设不先进。另外,受世界经济下行和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双重影响,矿业经济又陷入持续低迷的状态。一些煤田地勘单位明显地感受到宏观经济不振对地勘行业的影响,诸多原因导致企业整体发展缓慢,与市场经济相脱节,不能在市场中形成属于自己的企业品牌。

2、煤田地勘单位市场定位较低,没有科学的经营战略创新,不能形成品牌效应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中,品牌已经成为影响产品销售的最重要因素。所以,树立符合企业自身的品牌形象尤为重要。而目前大部分的煤田地勘单位,对于品牌效应并没有起到相应的重视程度,只是进行简单的施工,对固定的客户群体进行输出,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也没有对其工程进行适当的包装和宣传。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家对矿产资源(不含能源)的消费不断递减,加之勘查成本上升、环保要求日趋严格、政府限制和社区反对等综合因素,造成大量矿山关闭、新建矿山困难重重。与此相对应,矿产勘查工作也受到制约,规模开始萎缩。严重阻碍了煤田地勘单位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3、煤田地勘单位员工整体素质较低,专业知识和科技技能参差不齐

市场中大部分的煤田地勘单位的工作人员整体的素质较低,与当前市场中要求的人才配备不相适应。在企业的管理中,无论是企业的领导层,还是下属的工作人员,整体的专业素质较低,对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经营发展战略没有明确的,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观,不能制定出适合于市场开拓和地质技术服务的方针政策,对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存在盲目性,严重阻碍了煤田地勘单位的市场化。同时,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知识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没有引进与市场相适应的先进科学技术人员,部分员工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知识较低,大大影响企业的工作效率。

二、提升煤田地勘单位文化,打造煤田品牌的途径

1、改变煤田地勘单位传统的经营管理理念,加强理念文化建设

理念文化是一个企业“想法”的体现,构建与煤炭企业发展战略相适应的创新理念,可以有效的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在企业中,”人”是企业构成的基本要素,也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重要动力。所以,煤田地勘单位的领导者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发挥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功能。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运用创新的理念对员工的思想进行统一,用先进想文化来满足员工的需求,充分体现员工的主体地位。

2、创新煤田地勘单位制度文化创新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煤田地勘单位制度文化也应随之创新和改革。企业制度文化是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和管理中形成的具体文化特征和现象。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从各个方面进行科学的整改,建立与企业相适应的工作标准和行为规范,在煤田地勘单位中形成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给员工的工作提供良好的环境和依据,提高企业内部员工的工作效率。

3、合理提高煤田地勘单位市场的定位,制定科学的企业发展战略

当下市场中的煤田地勘单位必须对自身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进行改革,在传统经营战略优势的基础上,制定与市场发展相对应的市场战略。准确地判断当前的矿产资源供需形势和地质勘查市场形势,研究并寻找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地质工作面临的新机遇和挑战。为企业打造自己的产品品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加大煤田地勘单位的队伍建设,提高企业员工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

加大煤田地勘单位的队伍建设,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是煤田地勘单位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目前的市场中,科学技术企业的生产力。企业必须引进先进技术工作者和对原有的员工进行专业知识和先进技术的培训,提高企业员工整体的素质,形成一套完整的、科学的生产线,加大企业的工作效率。为打造煤田品牌添砖加瓦。

5、开展宣传活动,加大煤田品牌的宣传力度

开展宣传活动,实现企业理念转魂的功能。在网络和媒体中进行企业理念的传播,也可以通过开展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研讨会的形式进行企业理念的传播和渗透,通过理念的视觉化、品牌化和形象化,对企业的理念和文化进行宣传,使企业的文化理念在员工中得到落实和体现,增强企业文化的生命力,打造煤炭企业的独特品牌形象,实现煤田地勘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束语

篇5

一、文化建设的地位

党的十七大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深刻总结了文化建设开创新局面的伟大成就,把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明确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要求。报告提出要以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以保障全体人民的文化权益为宗旨,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等方式,达到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的目标。

二、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文化的重要性决定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表述:

1.加强文化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需要。

文化是对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又反作用于经济和政治,对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特别是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不断加深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从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基本纲领,强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到党的十六大以后,又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在对文化建设长期的重视和不断探索完善下,我国的文化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扎实推进,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成效明显。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全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与此同时,我国的经济实力得到大幅提升,社会建设全面展开,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扎实推进。

2.加强文化建设是提高全民综合素质的需要。

随着科技的发展,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教育科学发展水平和民族综合素质的竞争。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如何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把我国建设成为人才大国,直接关系到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的顺利实现。加强文化建设,有利于巩固的指导地位,把握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增强民族凝聚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社会思潮,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有利于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促进科学繁荣发展,进一步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3.加强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经过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发展,我国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同时,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我国文化发展与经济的快速发展相比相对滞后,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党的十六大报告在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时明确提出要实现“文化更加繁荣”,党的十七大报告再次强调要加强文化建设。加强文化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三、结合单位实际,服务文化建设的几个方面。

我单位作为城管局下属的市政养护部门,本着“精心养护管理、确保市政设施完好”的宗旨,主要负责对市区道路进行设施巡查、维护等工作,是一个与市民的利益切身相关、与市民面对面、接受市民监督和评价的基层部门。对于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加强文化建设,服务文化建设的要求,结合我单位实际,需要从以下几点加强文化建设、服务文化建设:

(一)创建学习型组织

要把握不断发展的社会主义文化,掌握不断革新的科学知识,就必须适应改革和发展的需要积极地学习、创新,创建学习型组织,推动组织成员持续学习吸收新知识,继而推动组织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创建学习型组织在我单位日常道路养护过程中,要求单位成员,特别是技术人员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进取精神,通过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发现自己的不足,了解最新的科技动态,通过多种渠道来弥补自身知识体系的缺陷、增强实际操作能力。学习型组织的创建有利于对整体形成合力,资源共享,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组织成员快速成长。

在创建学习型组织的进程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法进行加强:

1.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形成学习理念。如开辟宣传窗,及时介绍、张贴有关理论创新、最新科技成果等报道,把握社会科学发展脉搏;建立图书室,针对各单位需要,定期采购最新的图书供单位成员借阅;开展举办科技展、读书会、研讨会等活动,增强单位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2.定期开展培训课程,促进知识更新。开展多层次、多系统的培训活动,加强各个母子系统、兄弟部门之间的了解与联系,加强合作与交流;丰富的培训内容也能使在不同工作岗位上的员工都能得到提升。

3.定期开展业务考核,保证学习成果。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习的理论知识要在实践中得到运用,在工作中不断改进和完善,才能在各个部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发挥作用。定期开展考核,能给员工造成一定的紧迫感,增强工作的负责心,使员工的运用能力不断臻于完善。

(二)深化安全生产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以人民利益为根本利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受法律保护。在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阶段,提出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各单位将人民的利益作为工作开展的基础。安全生产是保障员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内容,各单位都必须严格执行。在市政道路养护工作中,需要员工们在市管道路上与市政设施、施工机械打交道,身处车来人往的复杂路段,操作的是重型机械,深化安全生产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应从以下几点进行加强:

1.落实制度保障。执行《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并相应制定适合本单位情况的制度和措施,使专项工作有专项制度,加

强针对性。在操作过程中,签订《安全生产保证责任书》,将责任落实到分管责任人和实际操作人员。在工程结束之后,视实际情况进行奖惩。2.加强安全知识教育。生产安全事关员工切身利益,不可忽略其一,必须要做到人人牢记,因此要大力、全面地开展安全知识教育,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可采用开辟宣传窗、张贴安全知识图片和标语、开展岗前培训等多种形式,特别是重大节日、重大工程期间,要做好安全知识教育工作。

3.做好安全准备工作。针对本单位实际情况,做好安全准备工作有重大意义。对于经常在车流量大的复杂路段进行作业的道路养护工作,保障施工安全重要的一点是要做好安全准备工作,如要对维护、整修路段进行必要的围护,对重型施工机械进行操作前的检查和操作中的故障排除,对施工人员在夜间工作时反光背心的配备,以及必要时安全帽的佩带等。

(三)加强廉政文化建设。

廉政建设是党在基层单位中提升形象、巩固领导地位的需要,是保障人民利益不受损害的需要,也是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需要。廉政建设是我国历代政权非常重视的一项内容,只有将人民利益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将个人利益摒弃于政府作为之外,政府才能得到民众的拥戴,不断巩固和壮大执政的基础。市政工程是与市民息息相关的,道路养护工作的成果为广大市民所见、所用,市政单位的廉政建设保障市政工程用尽可能少的资金换来尽可能高的质量。如何加强市政单位廉政建设,有以下几点思考:

1.加强思想教育。市政工程的受众是广大民众,为保障民众切身利益、保证市政工程质量,廉政建设应以预防为主,从各方面加强廉政文化教育。开展观看廉政教育专题片、廉政读书会、廉政事迹报告会等活动,强化领导干部自律意识;要发挥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提高廉政文化活动的参与度;树立一批廉政典型,以身边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廉政建设的互动性。

2.推进廉政制度化。通过制度建设,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基础性工作纳入工作部署,把廉政教育纳入责任制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进行检查考核;签订市政工程廉政合同,落实工程责任;保证廉政教育相关活动的开展在经费上予以支持。

篇6

根据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关于《开展新型人口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的工作要求,为进一步深化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推动人口文化建设事业健康发展,结合西兰办实际,特制定年创建人口文化建设示范单位活动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不断加强社区人口文化阵地建设,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人口文化活动,承载各种宣传媒体,加快新型人口文化形成。力争使各社区、各单位成为首批市级人口文化建设示范单位。

二、基本内容

开展新型人口文化建设活动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移风易俗,婚事从简:改变婚事大操大办的传统陋习,婚事简办,倡导节约;

(2)响应政策,依法生育:按政策生育,不发生违法生育行为;

(3)尊重科学,优生优育:学习优生优育知识,相信和依靠科学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4)关爱女孩,性别平等:消除性别歧视,尊重、关爱女孩,树立生男生女都一样的生育观念;

(5)避孕节育,知情选择:掌握避孕节育知识,选择适合自己的避孕节育措施;

(6)生殖健康,家庭幸福:了解生殖健康常识,关注自身生殖健康,促进家庭幸福;

(7)尊老爱幼,社会和谐:发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促进社会和谐;

(8)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着眼于满足人们多方面需求,通过人文关爱、人性关爱和人情关爱,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主要任务

(一)开展理论学习和业务知识培训活动。在人口学校中开设人口理论课,学习法律法规知识,开展计生业务知识培训。强化基层专(兼)干和育龄人群计生知识水平。召开各种讨论会、座谈会,加强对人口文化的研究和学习。

(二)加强宣传环境建设。

1、各社区、各单位要求在社区文化广场十字路口等人员集中地地方设立人口文化公益宣传牌2块以上;

2、建设以弘扬婚育新风为主要内容的社区人口文化院。

(三)加强新型人口文化的宣传阵地建设。

1、各社区、各单位要有计生政策宣传员和“三优”、生殖健康科普知识咨询员。开展各种宣传教育培训活动要有场地,有效果。

2、各社区、各单位按照要求建好“五个一”:即一校(人口学校)、一屋(新家庭文化书屋)、一室(服务室)、一栏(政务公开栏)和一支队伍(民间文艺志愿者队伍)。

3、各社区要将人口文化建设融入社区建设之中,将人口文化融入社区各种文化活动之中、融入各级校园文化活动之中。

(四)加强新型人口文化舆论宣传建设。办事处和各社区、各单位要积极向各级宣传媒体投稿,要充分利用《日报》中的《人口与国策》栏目电台的《人口》和《人口与国策》栏目等媒体,积极宣传计生工作的成绩和闪光点。

(五)加强新型人口文化载体宣传建设。1、各社区、各单位要培养文化骨干,建立人口文化志愿者队伍。2、要充分发挥民间艺人和文化艺人在人口文化宣传上的重要作用。3、充分利用各种节假日,组织开展新型人口文化宣传活动。4、要利用举办绘画、摄影、剪纸、征文、演讲、知识竞赛、文艺汇演等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人口文化宣传活动。5、把人口文化宣传活动纳入社区各文化广场文艺活动之中,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人口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将新型人口文化传播到千家万户,潜移默化地促进群众生育观念的转变和生育行为的规范。

(六)加强新型人口文化的制度建设。各社区、各单位要建立新型人口文化建设的长效工作机制,确保新型人口文化建设“理念人性化、手段科技化、内容时代化、网络立体化、活动经常化、产品精品化”。要加大人口计生宣传教育力度,确保人口文化建设的需求。

四、工作要求

篇7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单位文化建设;互动性

10. 13939/j. cnki. zgsc. 2015. 28. 154

1 人力资源管理与单位文化建设概述

1. 1 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与作用

(1)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在企事业单位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是对单位内部进行人力资源的整合与管理和对单位外部进行人力资源的挖掘与开发。

建立科学有效的沟通渠道、激励机制、管理制度和培训体系是单位内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在单位中,通过组织建立人与人相互接触、融合、协调的同事关系,有效的沟通能够实现统一的思想,对于政策的执行和团队的凝聚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员工的创造力,提高单位的竞争力。完善的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能够促进单位规范化发展,通过运用先进的科学管理理念,加强员工的素质与能力培训,通过完善的培训体系,让每一位员工都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出最大的能效,提高单位的综合办事能力。

优秀人才的引进和人才与岗位的匹配是单位外部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在优秀人才引进方面,人才素质与工作能力的正确判断,需要人力资源部门建立良好的统筹机制,通过科学的评测,判断人才的可用性。根据单位工作部门及工作岗位的需求,人才的选择与岗位的衔接要做到“因人而异”、“适人适位”。

(2)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在现代化单位管理中,人员的工作态度、技能水平、科研能力等对于企事业单位发展的作用非常明显。面对市场竞争,差异化形式凸显,因此,企事业单位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要转变经营思路,以客户的需求作为向导来实施差异化市场竞争,这就必须要求员工在科研能力和技术水平上能够不断创新。所以,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主要动力就是知识经济的发展。

1. 2 单位文化建设的定义与特点

(1)单位文化建设的定义。

企事业单位文化建设是在单位长期发展与建设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自身目标、理念、思想等特点的文化内涵。单位文化的形成是所有员工共同努力所创造出的思维模式、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工作意识。单位的文化并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也不是“拿来主义”就能够适合单位建设应用的,其建设内容必须符合单位自身发展所需要的文化体系,是能够被所有员工认同,并以其为理念进行自我适应、自我约束和自我遵循的工作思想。

(2)单位文化建设的特点。

单位文化建设主要具有导向性、凝聚性、激励性、规范性、辐射性和约束性等特点。单位文化能够起到对员工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思想的引导作用,通过单位文化的影响,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形成团队的凝聚力。单位文化让所有员工找到人生奋斗的方向和目标,在整个团队中,通过外部激励和自身激励,以一种信念,体现自身价值,获取岗位的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单位文化是一种内部的思想统一与人员相互团结的指导思想,通过规范化的指引,形成具有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规范化员工行为模式,并通过员工行为体现出单位文化的价值,员工以自身表现,感染周围所有的人,将单位的文化内涵辐射到社会中,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单位文化与制度相结合,利用文化引导员工工作思想,通过制度约束员工工作行为,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最大化的实现单位的发展建设目标。

2 人力资源管理与单位文化建设互动的必要性

2. 1 文化建设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先决条件

单位发展以人为本,是现代化企事业发展的核心,在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单以制度进行约束性管理往往会导致员工的被动工作,极易出现消极怠工、算天混工资的现象,而单位的文化建设则是通过思想上的引导,在员工中形成具有统一行为方式和共同奋斗目标的理念,能够更好地为企业、为社会服务,体现员工价值和存在感。所以,单位文化建设是人力资源管理顺利开展的先决条件,只有营造出良好的单位文化,才能够获得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预期的效果。

篇8

[关键词]单位;建设安全文化;突出成绩;结论

中图分类号:G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3-0305-01

美国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经过大量的研究,认为种类事故存在88102”规律,即100起事故有88起纯属人为,10起为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综合造成的,只有2起是难以预防的。我国事故统计表明,80%以上事故是由于职工不安全行为所致。我局2007年以前,每年发生至少2次以上安全事故,至2007年达到最高点,一年发生7起安全事故,主要是因为职工安全意识不强、大量的违章操作所导致的。

安全管理思想在安全管理中占有十分突出的位置,思想决定着意识,意识决定着行为,行为决定着安全生产的结果。安全生产管理的重中之重是人,关键是做好人的思想,建立安全意识。因为设备需要人去操作、去使用,制度需要人落实和遵守,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也需要人去创造。人是安全生产管理中的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同时也是最不稳定的因素。

因此说,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就抓住了安全生产主要矛盾,抓住了安全生产发展的基石。单位安全文化建设包涵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一、塑造单位形象安全文化

单位对现场施工人员统一服装,统一配戴安全帽,住宿帐篷统一被褥,统一配置活动器材,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让人感受到职工充沛的精神活力和崭新的精神面貌,同时,通过创建青年安全示范岗、开展安康杯活动,评选文明班组、文明车队、文明项目部等载体,开展各种安全文化活动,折射出单位的安全生产思想、工作作风和安全审美意识,体现单位外在的安全文化。

二、建设安全规章制度文化

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安全文化建设也就无从谈起。

单位必须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检查制度》、《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和《安全培训教育制度》,《行业操作规章》实现所有岗位均有操作规程,并严格操作。并通过《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实施细则》将安全生产工作与单位的绩效工资挂钩,建立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层层落实,严格考核,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规范职工安全行为,形成完整独立的制度管理体系。

三、打造单位安全理念文化

职工安全意识和安全态度,是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是单位员工对安全问题的个人响应和情感认同。

在工作实践中,单位要高度重视安全文化建设工作,始终将安全文化建设当做一项主要工作来抓。深刻认识到,必须狠抓安全文化建设,才能从本质上达到安全发展的目的。在长期实践中归纳、提炼体现单位特点、具有自身特色、内容完整清晰、具有推广价值的安全文化理念,如:“安全工作想不到就是失职,做不到就要问责”的核心安全理念;“安全就是生命,责任重于泰山”的人本安全理念;“安全工作是领导干部的第一政绩”的安全服务理念;“不要带血的效益”;“抓两头,带中间,整体推进,螺旋递进”的安全管理理念;“管人、管事、管思想”相结合的齐抓共管理念;“安全工作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危机忧患理念;“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安全工作没有任何借口”的安全责任理念。推行“只有发现不了的隐患,没有避免不了的事故”和“有情管理、无情制度、绝情处理”的安全管理理念,增强干部职工“安全第一、绝对第一”的意识。在新的形势下,树立“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思想和“安全工作一定能搞好”的信心,引导干部职工树立“诚信安全”的自律意识,使“诚信安全理念”渗透到每位干部职工的日常行为中,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规范了职工的作业行为,使“我要安全,我能安全,我会安全”,成为单位干部职工的内在要求和自觉行动。

同时,通过各类方法,渗透安全理念。如开展安全锦句、名言征集活动,开展安全诗歌、小品、响声征集活动,开展职工家属对野外一线职工的一封安全信,并收集整理,印发给单位职工。使安全教育入情入理。

施工项目部建设安全文化前沿阵地,设有安全文化长廊,安全质量宣传标语、安全质量园地,施工现场安全警示牌,安全生产规范检查表。

安全理念文化的更新和提升,积极引导了职工行为,凝聚了职工思想,精神和文化的力量,从管理的深层次规范了单位职工行为,进一步提高了单位职工的整体素质。

四、建设职工行为安全文化

在施工一线坚持严格落实“三级”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交底工作,新上岗的职工进行安全培训,要求职工按岗位安全操作规程作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让职工知晓由于不遵守安全行为规范所引发的潜在危害与后果。上岗工作时,正确佩戴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要求的劳动保护用品。依法定期对员工进行健康检查,对高危作业及有毒害的环境有明确的工作时间和限制加班政策。

每年坚持对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进行培训教育,坚持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同时,开展岗前安全教育活动。落实安全生产公开制度,并鼓励职工参与安全生产管理,积极举报安全隐患,落实职工对安全生产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坚持每年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生产月”活动,在活动期间购买宣传品,召开启动仪式暨动员大会。组织安全管理人员到野外项目部开展安全互查,给安全管理人员发安全防范短信,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知识竞赛等活动。开展安全现场会和“关爱生命、安全发展”集体签名活动。开展了联合安全检查活动。开展施工现场安全演讲活动,开展共同朗读安全规定活动和开展安全知识竞赛活动,向职工渗透安全知识,绷紧安全这根弦。

五、建设职工习惯安全文化

组织职工开展经常性的隐患排查治理活动,经常疏理、检查自己工作岗位的安全风险点,发现隐患及时整改,做到措施、资金、期限、责任人、应急预案“五落实”。

单位通过各种形式安全文化建设活动的开展,使单位职工高度重视安全文化建设,在长期管理实践中塑造人人知晓、共同遵守的安全价值观。并通过对安全生产理念和安全价值观的不断宣传、完善,使广大职工认知、识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切实起到促进安全与保证作用。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