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26 14:15:5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备用金管理,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为了加强行政管理部备用金的管理,提高资金利用效率,有效控制资金占用,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备用金定义
备用金是行政部工作人员用作集团总裁办公室费用、日常办公用品开支、外联费用、文件印制费、车辆管理费用、快递费和领导批准的其他费用等用途的资金。
第二条、备用金分类
1、 行政管理日常备用金;
2、 行政管理外联备用金;
3、 车辆管理备用金;
第二条、备用金的管理要求:
1.行政管理日常备用金帐户由专人(即:备用金管理员)负责,实行专帐管理。行政部各工作人员需将备用金使用情况报备用金管理员备案。
2.车辆管理备用金由车管人员统一负责管理和账务处理;
3.备用金帐户的收支记录应于每月25日报行政管理部总经理和总经理助理审核。
第三条、备用金的支出范围:
1.日常办公用品开支;
2.外联费用;
3.文件印制费;
4.车辆年检费用;
5.快递费;
6.餐费,不超出15元/餐;
7.晚10:00至早7:00的交通费;
8.因公务出车产生的过路费、过桥费和停车费;
9.其他得到批准的支出;
第四条、备用金的使用程序:
1.行政管理部工作人员(即借款人)需预支备用金时,应填写“借支单”,按规定的格式内容填写借款日期、借款人、借款用途和借款金额等事项,经行政管理部总经理和总经理助理审核并签字同意后,方可借支备用金。
2.借款人完成业务后应在三日内到备用金专管员处,填写好“报销单”的各项规定内容,依财务部要求的规范格式粘贴票据,并经行政管理部经理助理和总经理审批后,再将“报销单”返回备用金专管员处,专管员审核无误后,办理报销手续。
3.借款人办理报销手续时,备用金专管员应查阅“备用金”台账,查明报销人员原借款金额,对报销的超支款项应及时付现退还本人,对报销后低于备用金金额款项的,应让其退回余额以结清原借款单所借账款。
4.备用金专管员设立备用金登记簿,记录支出情况,每月25日应汇总清理备用金帐户,并将备用金帐户的收支情况报行政管理部领导备查。
5.借用备用金的人员应于借款后一周内冲账,对无故拖延者,备用金专管员发出催办通知后还不办理,备用金专管员可通知人力资源部和财务部将从下月起直接从借款人奖金中抵扣,不再另行通知。
6.因公务出行的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因不可抗力需更换汽车零配件和加油时,驾驶员需得到行政管理部负责人的批准后,方可执行。
第五条、备用金的报销程序
1.备用金实行实报实销的管理方式。
一、中外商业银行呆账准备金制度的比较
之一:呆账准备金制度。
在各国银行的实践中,一般计提以下三种呆账准备金:
第一种,普通呆账准备金。即按照风险贷款余额的一定比例计提,这和我国现行的按照贷款总余额的一定比例(1%)提取的呆账准备金是相似的。
第二种,专项呆账准备金。即按照贷款分类的结果,对各类别的贷款根据其内在损失程度,按照一定的风险权重分别计提。大多数国家要求商业银行同时计提普通呆账准备金和专项准备金,我国计提此种专项准备金。
第三种,特别呆账准备金。即针对某个地区、行业或某一类贷款专门计提,为防范国家风险而计提的呆账准备金就属于这一类,我国计提此种准备金。
普通准备金是按照贷款余额的既定比例计提的,它针对的是贷款的不确定损失。银行经营贷款总会有一定的损失,应当提取一定的准备金,以用于弥补贷款的损失,从这种意义上来讲,普通呆账准备金是弥补贷款将来损失的一种总准备,因此,普通贷款准备金具有资本的性质,《巴塞尔协议》在计算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时把银行提取的普通准备金计入银行资本基础。普通准备金的变动与贷款总量直接相关,而与不良贷款的内在损失程度无关,如果一家银行的贷款余额保持不变或减少,而不良贷款的损失程度在增加,普通准备金却保持不变或按贷款余额的一定比例减少。比如,某银行1995年的贷款余额为1000万元,按照1%的比例计提普通准备金10万元,至1996年,由于受经济衰退的影响,该行的贷款余额下降为800万元,普通准备金相应地调整为8万元,同时有一笔10万元的信用贷款按照贷款分类标准应当划为可疑类,估计内在损失为2.5万元,这时,银行的准备金水平应当保持在10.475万元[(800-2.5)×1%+2.5],而实际上准备金却减少了2万元。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的贷款呆账准备金就属于这种情况,无论“一逾两呆”贷款占贷款余额的比例如何攀升,而呆账准备金的变动总是和“一逾两呆”贷款的变动没有直接关系。
专项准备金是按照不良贷款的内在损失程度计提的,它反映的是评估日贷款账面价值与实际评估价值的差额,或者说反映的是评估日贷款组合的内在损失,因此,在计算资本充足率时,专项准备金是不计入资本基础的,而要作为资产的减项从贷款总额中扣除;与普通准备金不同,专项准备金的变动与贷款的内有损失程度直接相关,而与贷款组合的总量变化无直接关系,专项准备金正好可以弥补普通准备金的不足。
通过计提专项准备金,使得银行的贷款呆账准备金不仅仅与贷款规模的大小相联系,而且与不良贷款的损失程度直接相关,普通呆账准备金、专项准备金和特别准备金互为补充,构成了商业银行贷款呆账准备金的整体,使得贷款呆账准备金真正符合了审慎会计原则的要求。各国监管当局都要求银行提取充足的呆账准备金,但一般不对准备金计提的比例作出统一规定,而是允许商业银行自主决定。监管当局内部则对呆账准备金计提比例设定参考值(见附表),作为评价商业银行准备金是否充足的依据。这些比例的确定主要依据对损失概率的测算,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因此有的监管当局只把评价的重点放在总体水平上,而不十分计较具体某一档次的专项准备金是否充足。
从目前情况看,西方国家普遍对三种准备金都进行了计提,从而使准备金的变动不仅与贷款规模有关,而且与贷款的质量、投向联系起来,保证了准备金对贷款损失的补偿作用。面我国目前仅要求商业银行根据贷款余额提取1%的普通准备金,而没有对贷款提取专项准备金和特别准备金,准备金仅与贷款规模联系却与贷款实际内险程度无关,因而不能有效的对贷款的内在损失进行弥补。
之二:国外呆账准备金的管理和税务处理。
在大多数西方发达国家,具体贷款呆账准备金如何计提,计提多少,其决定权不在财政、税务部门,而是由商业银行按照中央银行确定的指导原则自主计提,大多数国家的中央银行或监管当局出于监管的考虑,制定准备金的计提指导原则,确定一个计提的最低参照比例,具体计提由商业银行视情况而定。有的国家中央银行不制定准备金指导原则,商业银行根据对贷款损失概率的统计和在贷款分类的基础上,全权确定本行普通准备金的计提比例和专项准备金的计提数量,这样既提高了贷款呆账准备金政策的科学性的准确性,又扩大了各商业银行的自主经营权,从而提高了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在我国,贷款准备金的具体计提规定由财政部规定,同时各级财政会同税务、审计以及银行机构的监管等部门对呆账准备金的提取、管理和使用进行监督检查。
贷款呆账准备金是否免税的税务政策的决定权在财政、税务部门。也就是说财政、税务部门决定银行的贷款呆账准备金是全额免税、部分免税或者全额纳税。财政、税务部门在作决定时主要考虑的是税收收入问题。在绝大多数发达国家,金融监管当局从防范金融风险的角度出发,制定信贷资产分类和呆账准备金制度,这已成为国际惯例。在此基础上,财政、税务当局可以决定是否对全部和部分呆账准备金给予税收优惠。在不能协调一致的情况下,则允许监管当局和税收当局按各自的职能依法行政。这是因为,让金融监管的需要服从税收的需要,会导致银行体系的风险加剧,从长远看,也不利于财政税收,更不用说会损害经济增长潜力。
从倾向上看,日本、法国、意大利、英国、比利时等国对普通呆账准备金不予免税,但对专项呆账准备金则允许税前提取;美国与澳大利亚对其它两种呆账准备金都不允许税前提取。总体上看,各国更加重视专项呆账准备金,并且在税收上给予优惠;而且,西方国家央行和税务部门在对准备金的税务处理方面协调得比较好,对准备金的认识趋同,在税务政策上为银行创造较为宽松的税收环境。而在我国目前并没有对呆账准备金给予免税的政策。
二、对我国的启示
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根据银行业现实的成本和财政的承受能力,建议采取“分类计提、分步到位”的政策,建立起我国审慎的呆账准备金制度,加强呆账准备金的管理,同时给予积极的税收政策支持。
1、建立审慎的呆账准备金制度
我国商业银行应当根据审慎会计原则制定呆账准备金管理政策,借鉴国外行之有效的经验,建立审慎的呆账准备金制度。
(1)建立贷款风险识别机制。贷款五级分类方法就是一种有效方法,应认真研究并应用。
(2)建立对准备金的评估制度。银行要定期对准备金的充足性进行评估,及时增提或冲减准备金的数量,使之与估价贷款的内在损失水平相适应。对于金额较大的不良贷款或者借款人财务状况恶化较快的贷款,应当适当增加评估额度。
(3)建立贷款冲销制度。对损失类的贷款,不应当长期反映在银行资产负债表中,应当规定冲销的适当时限。对贷款的冲销要建立严格的、授权明确的审批制度,对关系人、关联企业的贷款冲销更应严格审批。同时应当明确,贷款的冲销并不是银行对贷款债权的放弃,而只是银行内部账务的一种处理,应对债权继续追索。
目前我国的呆账准备金仅限于普通准备金,其计提依据是贷款余额而与贷款实际风险程度无关,且提取比例仅为贷款余额的1%,这与我国商业银行目前初步估计20%以下的不良资产规模是不相称的,而且准备金的管理也不规范和科学。所以,我国商业银行除了提取普通准备金外,要建立专项准备金和特别准备金制度,使普通、专项和特别呆账准备金互为补充,构成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呆账准备金制度的整体。
2、改革现行的呆账准备金管理制度
我国商业银行现行的贷款呆账准备金计提比例和在税前计提的政策均是由财政部决定的,财政部决定计提比例考虑的首要因素是保证财政收入的稳定实现,总是带有低估贷款损失的内在倾向,而不可能也无法做到充分考虑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状况和贷款损失的可能程度。对贷款损失可能程度最了解的应当是商业银行自身,其次是中央银行。因此,由商业银行自主地或者按照中央银行的指导原则确定贷款呆账准备金的数量,才更加符合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实际状况,才更能如实反映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果。
对准备金的管理,一般应由各商业银行分支机构计提,按规定时间及时逐级上交各商业银行的总行,由总行统一对不同的准备金分账管理。各银行还应根据贷款分类结果的变化随时对准备金进行调整,实现动态管理。同时,由于准备金的使用不是一次性的,对沉淀下来的资金,一般来讲,经过几年的观察,准备金会保持一个最低的沉淀水平,对这个沉淀存量可按基金的模式来运作,在保值和流动性的前提下,以求实现增值(可购买无风险资产、如国债等),另外,对损失类贷款要及时按规定核销。
船舶在港口发生的费用基本上是通过船舶人支付给口岸各有关单位。通常在船舶离港前,委托方将预估的船舶在港发生的费用汇至或预存一笔金额到船代指定的帐号,用于其支付船舶在港发生的费用、船员借支、费以及处理有关特殊事项的备用款项。实际业务中将事先汇至或预存的金额称为备用金(advance disbursement)。
在不定期船舶中,除另有协议或特殊情况外,关系建立后,委托方或第二委托方必须及时将备用金汇至人指定账户,否则由此造成船舶延误及其他损失或费用均由提出委托的一方负责。实践中,对第一次建立关系或其经营的船舶偶尔来港的委托人委托的航次,船代一般都要求备用金到账后才安排船舶离港;而对经常有船舶到港并且信誉良好的委托人,船代并不一定照此办理。备用金的索汇工作直接关系到船舶进港作业的安排和离港后的财务结算。
一、备用金索汇的原则
船代为防止备用金不足以支付船舶在港发生的各项费用,经常索汇比实际需要更多的备用金。如果备用金超出船舶在港发生的费用,超出部分还要退还给委托方。
备用金的管理需要船代企业内各环节之间的相互合作。外勤业务员掌握船舶现场作业情况,如果发生现意外事件和发生额外的费用,应及时向备用金管理人员反映,以便备用金管理和视情况作好增汇工作。
实际工作中,备用金金额就有可能影响到委托方选择的决策。备用金索汇原则是总体考虑船舶吨位、船舶装卸货物的数量、船舶待泊情况以及特殊委办事项,及时和略有宽裕地索汇备用金。
二、明确委托方和索汇对象
船代索汇时,首先应明确委托方和索汇对象。如果人对索汇对象不明确,可以参照以下办法判定索汇对象:
1.定期租船和航次期租情况下,租船人为委托方,则租船人为索汇对象。
2.航次租船情况下,船东为委托方,则索汇对象为船东。
3.租约规定船舶港口人由船东指定,租船人又不负担港口使费,则船东为委托方,索汇对象为船东。如果租船人要求船舶人办理有关业务的,则租船人可以成为第二委托方,船舶人可索要第二委托方费。
4.租约规定船舶港口人由租船人指定,船东不负担港口使费,则租船人为委托方,索汇对象为租船人。
5.租约规定船舶港口人由租船人提名,但由船东委托并支付港口使费,则船东为委托人,船东为索汇对象,租船人如委办事项按第二委托方关系办理。
6.租约中如无明确规定,负责委托及港口使费一方为委托方,即其是索汇对象。
7.如果租约中规定有关的特殊费用非由委托方承担,则这些特殊费用的索汇对象就是租约中订明的承担方。
2009年,上海某海务合作公司以朝鲜某海运公司总的名义委托上海某公司作为海运公司所属SYS轮在上海港的。约定包括费在内的港口包干费用为2300美元,特殊费用以实际发生为准,按有关发票结算。但该船代没有实际查明海运公司与合作公司之间是否存在船舶总关系。船代接受合作公司的委托后为SYS轮办理了进港手续,安排港作业,移泊等工作。而且船代按合作公司的指示为船舶供应了相应的淡水和食物,并垫付了交通费等费用,共计发生港口使费5955美元,合作公司确认上述费用。在此期间,因另外一起案件,海事法院扣押了该船并拍卖该轮。船代以债权人的身份向法院申请债权登记并提讼,请求法院判令海运公司赔偿垫付的港口使费5955美元并承担诉讼费等法律费用。
庭审中海运公司出示证据表明SYS轮在船代期间已经租给朝鲜某船务公司,在租约中规定该轮的航次运营成本包括港口使费均由船务公司承担。另经法院调查,合作公司作为SYS轮在中国港口的总的委托来自船务公司而非海运公司。
法院经审理认为,合作公司以海运公司总的名义委托船代进行业务,船代并为船舶垫付了相关费用,但船代未能提供证据证明海运公司与合作公司之间存在关系。根据《民法通则》第66条规定判决:驳回船代诉讼请求。
船代公司转而要求合作公司承担责任。直到此时合作公司才知道委托其作为SYS轮在中国总的船务公司并不是该轮的所有人。但由于该轮被扣押后船务公司断绝了与合作公司的业务关系并拒绝支付该轮的港口使费加之合作公司的资信较差,船代公司只从其处催要到百分之三十的欠款。
分析本案风险,其产生的原因有如下三点:
(1)本案中,船代公司在接受委托后对合作公司的财务和信用状况毫无了解就冒然垫付相关费用,违反了备用金制度和其管理原则。为该船代的风险埋下了隐患。
(2)朝鲜某海运公司将SYS轮期租给朝鲜某船务,依租约船务公司承担港口使费在内的航次成本并由其委托港口。因此委托SYS轮在上海港的就应该是船务公司而不是海运公司。
(3)在合作公司不履行费用的支付义务的情况下,船代没有要求其提供SYS轮船东总的授权文件,就必然不知道SYS轮的真正船东是船务公司。由此造成了船代风险和最后无可挽回的经济损失。
本刊征得作者同意予以翻译和发表,作者对译文免责。
关键词:宏观经济 黄金 储备 中央银行 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0.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770(2010)011-07-05
一、外汇储备中的战略资产配置
战略资产配置是指投资者确定单个资产在资产组合中的长期持有比例,以达到资产组合经风险调整后收益最大化的目的。央行的实际资产组合会与此不同,在一些情况下,需要考虑央行投资指引对资产组合的限制、银行的策略观点、银行的流动性需求等因素。本文的分析仅关注基础的战略配置。
本文运用投资组合优化模型探讨在典型的新兴或发展中经济体央行的资产组合中增加黄金,是否有助于扩大这些央行的效率边界、增加其经风险调整后的收益率。选择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是因为作为金本位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产物,大多数发达国家央行已经在资产组合中大量配置了黄金。
(一)数据选择
任何分析的第一步在于定义“典型”的资产组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官方外汇储备数据提供了关于新兴和发展中国家外汇储备的币种构成情况。2009年第4季度,这些国家外汇储备中58%为美元资产,31%为欧元资产,6%为英镑资产,2%为日元资产,3%为其他货币资产。如图1所示。
在确定了哪些货币为储备资产的常用货币之后,我们将识别各类币种中的不同资产种类,并尽可能地使之与发展中和新兴市场央行的实际投资情况相吻合。数据来源多种多样,包括:美国财政数据、由国外官方机构持有的美国证券数据、各国央行的投资指引、作者与工业专家的交流所得等。
因为需要用历史数据作为预期回报和风险的输入变量,我们要求每种细分资产的数据有足够长的时间序列以避免阶段性因素的影响。换句话说,所选时期不应是任何一种资产的单一牛市或熊市。这对历史数据的要求更提高了一步,包括过去15年的实际回报率和标准差的最终数据选择,列示于表1中。
初看起来以上结果不能为黄金用作储备提供有力证据:黄金具有最高的月度年化收益率,但风险最大,由于央行大多是风险回避型的,对后者可能较为敏感。另外,1994年到2010年对黄金特别有利(由于其他一些数据缺乏足够长的时间序列,我们不能从更早期开始分析),因为包含了2001年以来黄金市场的长期牛市。
但经风险调整后收益率并不只是由收益率和波动性所决定,资产之间的相互作用,即协方差对此也有影响。从这方面来看,黄金对于分散风险、优化资产组合极为有效,因为黄金与任何一种其他资产的相关性非常低。黄金价格由其特有的供求情况所决定。
(二)优化器
下一步将运用投资组合优化器来研究黄金与其他资产的低协方差能否抵消其较高的波动性对资产组合表现的负面影响。我们利用投资组合优化器中的重样本有效优化(RE)技术来完成该分析。现代资产组合理论奠基者引入,哈里・马科维茨承认RE优化器比古典的均值-方差优化更有效率、更稳健。马科维茨创立的均值-方差技术尽管在理论上有重大突破,但在实际运用中有较大的局限性。如果对自己的风险回报预期有100%的把握,古典均值-方差优化可以提供最好的解决方案,但现实中这种确定性并不存在。在RE优化中,最优资产组合代表了围绕目标风险和回报的大量模拟资产组合的平均值。虽然预期的效率边界会低于古典均值-方差中的数据,但效率边界上的信心水平提高了,结果更稳定、最优资产组合更为可信。
(三)输入变量和约束条件
我们使用表1中的长期历史平均值作为输入变量,获得预期回报与标准差。第一个约束条件是将黄金预期回报降至4%,与1974年以来的表现一致。这是为了对黄金的收益率采取尽可能保守的估计,避免因使用长期牛市的数据可能招来的批评。选择1974年这个时点,是因为在1971年尼克松关闭黄金窗口后,1974年视为黄金价格新一轮波动的起点。
第二个约束条件是将美国政府机构债券的投资上限设定为25%。这是因为初始的优化运算显示,投资者对美国政府机构债券配置比对美国国债的配置大的多,因为两种资产的回报相近,但政府机构债券的标准差较小。但是,这与我们所知的央行对这些资产的实际配置情况以及各债券发行数量情况不符。
(四)计算结果
优化器接着围绕这些输入变量进行了1000次模拟运算。每个风险水平上的效率边界和最优资产设置见图3。图4描绘了效率边界上的每种最优资产组合中各种资产种类的配置情况,它会随风险偏好的不同而变化。表3列举了其中的一些组合。随着风险容忍度的增加,黄金的配置比例直线上升。例如,预期年度波动为8.3%,黄金的配置比例为29%。我们假设央行是风险厌恶型的,因而黄金的战略配置要远低于此。对于5%的风险容忍度,银行的配置范围在2.4%-8.5%。
该结果并非是对央行资产配置的建议,因为央行的实际资产组合因其风险和收益预期、约束条件不同而与图例会有不同。例如,银行可能会因为担心未来美元走弱,希望减少美元资产比例,或因为欧债危机而减少债券的配置。此外,我们使用的是基础货币方法,货币和个别资产构成的决定相似,一些央行可能事先决定希望持有的各种货币的数量,然后对各种货币的资产组合进行优化。该图示只是作为讨论的开始。
资产组合中已有黄金的新兴和发展中国家,其配置在实际中差别较大。央行对黄金的配置需求取决于多因素,包括投资政策目标指引、现有资产组合、风险容忍度、对市场趋势的策略判断、流动性需求等。
二、黄金有助于规避当前宏观经济风险
央行会希望在战略配置中引入策略配置以规避其可能面临的经济下滑风险。这种策略选择取决于央行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并随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欧洲债务危机是当前(2010年中)储备管理者面临的最大风险。金融危机中对金融部门的救助、一揽子刺激政策和低税率,以及经济衰退,这些事件都对西方国家公共财政造成重大负面影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0年4月全球经济展望显示,发达经济体的财政赤字在2009年达到GDP的9%,公共债务达到GDP的90%,见图6。大量发达经济体的信用评级出现下降,希腊的信用评级由2009年12月A-降到2010年4月BB+。希腊危机更是令欧盟和IMF最高时提供了7500亿英镑的援助。
公共财政的前景仍然较为严峻。全球复苏严重依赖于货币和财政刺激,因而财政状况不可能很快得到改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基于当前政策,发达经济债务/GDP在2014年将超过100%,比危机前高35个百分点。因此,政府债券的发行在未来几年仍可能保持历史高位,政府评级可能会进一步下降。
不难理解这种情况下为何黄金的表现特别出色。新兴市场和发展国家央行制定的投资指引经常将其外汇储备的投资局限于一些核心资产,如存款、高质量政府债务、准政府票据和特别提款权。当政府债务评级降至投资级以下时,央行的投资选择范围将减少,传染风险也会降低相似资产的吸引力。大部分央行不会简单地投资于股票实施资产多样化。黄金没有交易对手和信用风险,是一个广为接受的储备资产,在当前环境下尤其具有吸引力。
另外还存在如何偿付援助的问题。一些偿付是通过简单地印刷货币实现,货币供应增长在一些国家特别高,如果未能有效和及时地执行退出战略,未来存在通胀的风险。黄金是唯一能够为全球接受的货币,其供应不会受决策者的影响:黄金发行的增加来自于新的矿产产出,其产量在过去10年中呈现较为平缓的趋势。
世界黄金协会分析了货币供应量和黄金之间的数量关系,发现美国货币供应量1%的变化,在6个月后对黄金价格有0.9%的影响;印度和欧洲货币供应量1%的变化,在6个月以后对黄金价格的影响分别为0.7%、0.5%。
黄金还具有长期抵御通胀的名声,这是由Roy教授于1970年代提出,并在他之后的著作中得到确认。如图7所示,黄金价格与美国消费价格指数变动之间有很大的相关性。
突如其来的“负面消息”对短期到中期的金融市场有主导性影响作用。黄金每当经济危机时可以充当资金避难所的角色,
这已有大量的文献报道,证据详实,而黄金在本次金融危机中的表现再次提供了很好的证据。较少为人所知的是黄金在温和的负面消息事件中同样表现良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近期的研究报告指出:黄金价格对美国和欧元区定期申明(如经济活动指标或利率决议)的反应与黄金作为资金避难所的角色和价格贮藏的传统职能相一致,这一发现对当前宏观经济高度不确定环境下储备管理者尤为有用。
减少美元资产头寸。央行可能希望对美元资产的配置设限。美元是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体的核心储备货币,在当前储备货币组合中,发达国家66%的储备资产和发展中国家58%的储备资产为美元。有人担心宽松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可能引发新一轮美元贬值。美元仅在近期有所起色(2010年上半年),因为欧洲经济情况更差。一些决策者――主要来自中国和俄罗斯――对美元储备货币的地位提出质疑,呼吁更多地使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
黄金与美元走势在长期中呈现负相关关系,使之可以成为美元走弱的避风港。有很多理由解释为什么黄金会与美元走势相反。第一,黄金以美元标价,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情况下,货币走弱将使以其标价的商品价格上涨。第二,黄金在历史中曾经充当货币,因而在货币供应增加,出现高通胀或高通胀预期时,黄金将成为有吸引力的保值手段。第三,美元贬值(其他货币升值)将降低美元区以外投资者的黄金购买价格,有助于增加黄金需求。最后,美元贬值增加了海外冶炼黄金的成本,以及在冶炼过程中所消耗的其他商品的成本,使黄金价格上升。
三、黄金具有较强的流动性
因需要考虑投资组合的流动性,储备管理者的投资决策因此变得更为复杂。管理者需要投资高质量资产,以便在市场衰退时随时予以出售。投资组合要能够在多数国内和国际市场面临严重的流动性压力等特别有挑战性的金融经济环境下运行良好。
本轮金融危机清晰地演绎了资产投资组合面临的流动性风险。储备管理者原以为许多市场是深度的、具有流动性,事实却是相反,资产只能以较大的折扣加以销售。对于AAA评级的资产也是如此:信贷评级被证明对流动性没有指导作用。许多央行不得不依赖于与其他央行,主要是美联储的双边货币协议。
黄金市场在整个危机过程中,即使其他市场面临压力的情况下仍能保持良好的流动性。这反映了黄金市场的深度和广度,以及一些投资者表现出的安全投资转移的趋势。
(一)黄金市场规模较大
由于黄金不易损耗,所有贮藏的黄金仍然存在:在固定收入市场中,黄金相当于永远没有到期日的债券。黄金市场与债券市场的比较存在明显困难。衡量黄金发行量的最好指标或许是个人和官方部门合计拥有的黄金价值。黄金矿业服务有限公司(GFMS)预计2009年有58500吨,或价值20630亿美元。黄金市场规模较大,比意大利以外任何一个欧洲票据市场都要大;大于英国的金边市场;高于近年较受储备管理者关注的澳大利亚和挪威等小型政府债券市场。见图8。
对贸易量的比较存在类似的困难。事实上,这种比较因为黄金贸易渠道较多而变得复杂化。但是,可以得到一些基本结论。
大部分的黄金贸易在全球场外交易市场围绕贮藏在伦敦的黄金而实现。伦敦金银市场协会,全球场外交易市场的活跃交易商代表,预计2009年每天从一个伦敦账户转到另一个伦敦账户中的黄金净转移量为199亿美元。实际贸易量可能比这个高的多。
交易商预计实际的日成交量至少是该数量的3倍,甚至可高至8倍。这使得用伦敦的黄金储备清算的全球场外交易市场的贸易量在590亿美元-1590亿美元之间。与优化器中其他资产进行比较,黄金市场相比英国金边市场和德国债券市场更有流动性,但小于日本政府债券和美国国债。见表4。
实际上,考虑到相当数量的场外交易在伦敦之外进行,在全球各交易所交易的黄金衍生产品,全球黄金交易量更高。
(二)供求方范围广泛
黄金的流动性因为购买者和供应者范围广泛而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与金融资产不同,黄金市场的需求不只有投资需求。黄金具有广泛买卖者,有不同的贸易动机,对价格波动有不同的反应。
在2009年之前的5年,61%的需求来自珠宝部门、27%来自投资者、12%来自工业。黄金拥有范围广泛的购买者,包括印度的珠宝生产者、亚洲的电子厂商、医疗机构、零售需求者、养老金机构和央行等。
对黄金的投资需求动机同样也存在不同。一些投资者购买黄金作为长期战略资产,一些作为对抗通胀或美元贬值的保值手段,一些作为避风港,其他投资者出于对黄金市场策略看法。
黄金的供应途径同样多样。黄金供应来自于新开发的矿产、央行储备的净流动、黄金的再回收等。在2009年前5年,59%的供应来自新开发、10%来自净官方储备销售、31%来自制成品,主要是新兴市场的珠宝的再利用。
黄金供应受许多因素的影响,矿产开发的长期时滞意味着其仅受一些年以后黄金价格的影响,也受过去开发、提炼成本和地理因素的影响。黄金的回收量受价格、东道国的价格波动情况和经济状况的影响。官方交易净额取决于央行的储备决策。
(三)安全投资转移的倾向
黄金在金融市场危机期间有充当避风港的历史经验,这主要是因为黄金没有信用风险,价值不会因常用的危机治理政策而削弱,以量化宽松政策为例,该政策会造成通货膨胀以及货币贬值。
2007年-2009年的银行危机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黄金价格在2007年6月信贷风险开始时到2009年6月世界经济走出危机时,以美元标价上升了43%,同期主要政府债券的收益率为3%-9%。见图9。
这也说明黄金价格并非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当其他市场存在压力时,对现金的巨大需求将影响黄金价格。在2008年第2季度和当年11月12日之间,黄金价格从每盎司925.4美元降到每盎司712.3美元。
作者简介:
南特莉・丹珀丝特(Natalie Dempster) 世界黄金协会政府事务主管
关键词:设备管理 企业管理 技术进步
0 引言
自从人类使用机械以来,就伴随有设备的管理工作,只是由于当时的设备简单,管理工作单纯,仅凭操作者个人的经验行事。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设备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设备在现代大生产中的作用与影响日益扩大,加上管理科学技术的进步,设备管理也得到了相应的重视和发展,以致逐步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设备管理。设备管理是企业管理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提高企业竞争力发挥着重要作用。西方工业发达国家提出了各种设备管理理论和模式,如后勤工程学、设备综合工程学、全员生产维护、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等等,我国也有人提出了设备综合管理的思想。良好的设备管理会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取得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会使企业在生产技术进步方面获取更多的资源。
1 设备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任何一种工业管理制度和技术管理制度,都是为满足和适应当时科学技术和工业发展的需要而出现的。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急剧扩大,管理现代化程度的提高,使设备管理的地位愈来愈突出,作用愈来愈显著。在现代管理阶段,由于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企业的许多生产过程由机器设备逐步取代人的作用,因此生产开始受到设备影响,设备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愈来愈重要了。工业企业管理包括计划管理、技术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和财务管理等。它们之间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要管好设备不仅要看它生产多少产品,产品的质量如何,取得多少利润,更要看设备是否处于完好状态。假如一个企业完全靠拼设备来取得高效率、高利润,那么这种高效率和高利润决不会持久。从长远看,其综合效益是差的,甚至可能造成设备的损坏和事故的发生。因此,国家对加强设备管理非常重视,把设备达标作为企业升级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求各级企业领导在企业目标管理中,都明确规定设备完好状态作为目标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许多管理体系认证都把设备管理作为审核的一项重要内容。考虑一切经济问题的根本出发点,也是设备管理的指导思想。建国以来已建立了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对于现代化生产的基础设备而言,它的管理、使用、维修状况如何,将影响企业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也将直接影响到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实现。设备是现代化生产的基础,设备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能力、产品质量、能源消耗、生产成本和劳动生产率。要有计划、有步骤和有重点地对现有设备进行更新和技术改造,加强维修,使老设备的性能提高,寿命延长,保证企业能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为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做出贡献。工业企业产品的品种、数量、消耗、成本和利润等指标,在一定程度上都受到设备状况的制约。以产品成本为例,在产品成本中与设备有关的费用有折旧费、维修费;这些费用相对来说是固定不变的,产品产量愈多,单位产品分摊的上述费用也愈少。加强设备管理,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就可以增加产品产量,降低产品成本,企业可获得更多的利润,取得好的经济效益。
2 设备管理在生产技术进步中的作用
工业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不仅受工人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影响,而且还取决于设备的完善程度。20世纪60年代,我国许多先进企业在总结实行多年计划预修制的基础上,吸收三级保养的优点,创立了一种新的设备维修管理制度——计划保修制。其主要特点是:根据设备的结构特点和使用情况的不同,定时或定运行里程对设备施行规格不同的保养,并以此为基础制定设备的维修周期。这种制度突出了维护保养在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中的地位,打破了操作人员和维护人员之间分工的绝对化界限,有利于充分调动操作人员管好设备的积极性,使设备管理工作建立在广泛的群众基础之上。设备的技术状态对企业生产有直接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展,化工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愈来愈高,而且生产装置都是连续性的,设备状况完好程度,对整个连续生产线的影响更加明显。以工业管理工程、运筹学、质量管理、价值工程等一系列工程技术方法,管好、用好、修好、经营好机器设备。对同等技术的设备,认真进行价格、运转、维修费用、折旧、经济寿命等方面的计算和比较,把好经济效益关。建立和健全合理的管理体制,充分发挥人员、机器和备件的效益。研究设备的可靠性与维修性。无论是新设备设计,还是老设备改造,都必须重视设备的可靠性和维修性问题,因为提高可靠性和维修性可减少故障和维修作业时间,达到提高设备有效利用率的目的。以设备的一生为研究和管理对象,即运用系统工程的观点,把设备规划、设计、制造、安装、调试、使用、维修、改造、折旧和报废一生的全过程作为研究和管理对象。促进设备工作循环过程的信息反馈。设备使用部门要把有关设备的运行记录和长期经验积累所发现的缺陷,提供给维修部门和设备制造厂家,以便他们综合掌握设备的技术状况,进行必要的改造或在新设备设计时进行改进。设备管理工作对技术进步和工业现代化起促进作用。这是因为一方面科学技术进步的过程也就是劳动手段不断完善的过程,科学技术的新成就往往迅速地应用在设备上,从某种意义上讲设备是科学技术的结晶。另一方面新型劳动手段的出现,又进一步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新产品的发展都靠设备来保证。可见,提高设备管理的科学性,加强在用设备的技术改造和更新,力求设备每次修理和更新都使设备在技术上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对促进技术进步,实现工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3 结束语
设备管理要有更广的视野,站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和处理设备维修、更新、问题,要主动了解和预见技术发展、市场变化趋势,为设备造型决策提供可靠依据,避免过大的转换成本损失。这就要求设备管理相关人员不仅要做好设备维修、改造等技术和管理工作,而且要学习和掌握现代市场经济知识和理念,对企业发展战略、核心竞争能力、市场动向、产品计划等过去认为与设备管理关系不大的问题给予充分重视,从而提高设备管理的自觉性、预见性和主动性。这就要求企业要舍得智力投资,提高设备管理、使用、维修人员的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企业,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设备管理不是孤立的,它和企业管理是局部与全局的关系,两者互相促进、密不可分、相辅相成,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可以促进设备管理水平的提升,而设备管理水平的提高又可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融于企业管理中的现代设备管理应是加入WTO后我国企业应采用的设备管理新模式。
参考文献:
[1]马新国主编.现代企业设备管理百科全书.哈尔滨地图出版社出版.2006年3月.
关键词:设备管理 企业管理 技术进步
0 引言
自从人类使用机械以来,就伴随有设备的管理工作,只是由于当时的设备简单,管理工作单纯,仅凭操作者个人的经验行事。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设备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设备在现代大生产中的作用与影响日益扩大,加上管理科学技术的进步,设备管理也得到了相应的重视和发展,以致逐步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设备管理。设备管理是企业管理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提高企业竞争力发挥着重要作用。西方工业发达国家提出了各种设备管理理论和模式,如后勤工程学、设备综合工程学、全员生产维护、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等等,我国也有人提出了设备综合管理的思想。良好的设备管理会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取得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会使企业在生产技术进步方面获取更多的资源。
1 设备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任何一种工业管理制度和技术管理制度,都是为满足和适应当时科学技术和工业发展的需要而出现的。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急剧扩大,管理现代化程度的提高,使设备管理的地位愈来愈突出,作用愈来愈显著。在现代管理阶段,由于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企业的许多生产过程由机器设备逐步取代人的作用,因此生产开始受到设备影响,设备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愈来愈重要了。工业企业管理包括计划管理、技术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和财务管理等。它们之间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要管好设备不仅要看它生产多少产品,产品的质量如何,取得多少利润,更要看设备是否处于完好状态。假如一个企业完全靠拼设备来取得高效率、高利润,那么这种高效率和高利润决不会持久。从长远看,其综合效益是差的,甚至可能造成设备的损坏和事故的发生。因此,国家对加强设备管理非常重视,把设备达标作为企业升级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求各级企业领导在企业目标管理中,都明确规定设备完好状态作为目标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许多管理体系认证都把设备管理作为审核的一项重要内容。考虑一切经济问题的根本出发点,也是设备管理的指导思想。建国以来已建立了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对于现代化生产的基础设备而言,它的管理、使用、维修状况如何,将影响企业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也将直接影响到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实现。设备是现代化生产的基础,设备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能力、产品质量、能源消耗、生产成本和劳动生产率。要有计划、有步骤和有重点地对现有设备进行更新和技术改造,加强维修,使老设备的性能提高,寿命延长,保证企业能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为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做出贡献。工业企业产品的品种、数量、消耗、成本和利润等指标,在一定程度上都受到设备状况的制约。以产品成本为例,在产品成本中与设备有关的费用有折旧费、维修费;这些费用相对来说是固定不变的,产品产量愈多,单位产品分摊的上述费用也愈少。加强设备管理,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就可以增加产品产量,降低产品成本,企业可获得更多的利润,取得好的经济效益。
2 设备管理在生产技术进步中的作用
工业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不仅受工人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影响,而且还取决于设备的完善程度。20世纪60年代,我国许多先进企业在总结实行多年计划预修制的基础上,吸收三级保养的优点,创立了一种新的设备维修管理制度——计划保修制。其主要特点是:根据设备的结构特点和使用情况的不同,定时或定运行里程对设备施行规格不同的保养,并以此为基础制定设备的维修周期。这种制度突出了维护保养在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中的地位,打破了操作人员和维护人员之间分工的绝对化界限,有利于充分调动操作人员管好设备的积极性,使设备管理工作建立在广泛的群众基础之上。设备的技术状态对企业生产有直接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展,化工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愈来愈高,而且生产装置都是连续性的,设备状况完好程度,对整个连续生产线的影响更加明显。以工业管理工程、运筹学、质量管理、价值工程等一系列工程技术方法,管好、用好、修好、经营好机器设备。对同等技术的设备,认真进行价格、运转、维修费用、折旧、经济寿命等方面的计算和比较,把好经济效益关。建立和健全合理的管理体制,充分发挥人员、机器和备件的效益。研究设备的可靠性与维修性。无论是新设备设计,还是老设备改造,都必须重视设备的可靠性和维修性问题,因为提高可靠性和维修性可减少故障和维修作业时间,达到提高设备有效利用率的目的。以设备的一生为研究和管理对象,即运用系统工程的观点,把设备规划、设计、制造、安装、调试、使用、维修、改造、折旧和报废一生的全过程作为研究和管理对象。促进设备工作循环过程的信息反馈。设备使用部门要把有关设备的运行记录和长期经验积累所发现的缺陷,提供给维修部门和设备制造厂家,以便他们综合掌握设备的技术状况,进行必要的改造或在新设备设计时进行改进。设备管理工作对技术进步和工业现代化起促进作用。这是因为一方面科学技术进步的过程也就是劳动手段不断完善的过程,科学技术的新成就往往迅速地应用在设备上,从某种意义上讲设备是科学技术的结晶。另一方面新型劳动手段的出现,又进一步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新产品的发展都靠设备来保证。可见,提高设备管理的科学性,加强在用设备的技术改造和更新,力求设备每次修理和更新都使设备在技术上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对促进技术进步,实现工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清洗和消毒是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常规步骤。食品加工设备如果不能彻底清洗和消毒就会造成病原和腐败微生物,外源物,以及过敏源的污染从而导致疾病发生,对人民生命和健康造成直接危害,导致企业产品召回造成严重的经济影响甚至破产。干净卫生的设备设计不仅能够使清洁工作变得容易而且能够降低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这也是HACCP和SSOP中的重要考虑因素。对设备的要求来说,食品企业期待长期的使用寿命和最大的投入产出,设备旦投入生产,再进行改造更新往往就变得困难的多。因此,在设备最初的设计阶段,就必须从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要求出发,在保障设备正常运转的同时降低食品污染的可能性。
2001年,由于李斯特菌所造成的疾病流行对肉类企业的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食品安全已经变成了整个肉类企业共同面临的迫切问题。美国肉类协会联合9个主要肉类企业的食品安全专家组成了设备设计工作组(EDTF)经过1年多时问的讨论最终确定了以下10个设备设计的原理:
(1)设备必须能够清洗到能接受的微生物水平;(2)设备材料必须要和食品企业的产品、环境、清洗和消毒剂,以及工具有良好的兼容性:(3)不使用工具的前提下,能触及到内部进行检查、维修、清洗和消毒:(4)不能聚集食品残渣和液体,设备应该有自行排水机制使液体及时排走,而不造成细菌的滋生;(5)空心部位必须完全密封,滚筒和框架上的空心部位必须完全去除或者永久密封:(6)无微生物生存的空问,设备部件应无凹坑、裂缝、腐蚀、凹槽、开放的接缝、缝隙、搭接接缝、凸出壁架、纤维棉线、螺栓铆钉和死角等;(7)在设备运转中不造成微生物的进入和生长:(8)设备要有防护罩,且防护罩必须有角度,保证不能有液体等渗入;(9)设备必须要和工厂内部的其他体系配套,比如电、蒸汽、水、空气;(10)要有验证过的清洗和消毒步骤。
在此基础上还制订了设备的评估标准和列表清单,对食品企业在购买设备时提供了审核的具体内容和定量的评价。美国肉类协会的设备设计的标准和原理现在已经被食品工业界广泛采用。食品加工设备制造商也按照这个原理和工具来进行产品设计加工,安装和维修。
英特乐公司推出的传送设备完全符合美国肉类协会的设备设计标准和原理,其在国际上传送带研究和生产领域始终处于领先地位。产品设计人员和食品安全团队密切合作,在材料选择,传送带类型,框架设计,清洗消毒方法和步骤等方面都完全遵照以上设备设计的原则和标准。在传送带和传送机的设计和生产中建立了套严格的标准和指南。塑料模块传送带经过30多年的摸索实践,研制了无缝隙少铰链(合页)的新型塑料模块,推出了全封闭连续热塑料ThermoDrive传送带。传送机的设计按照简单,开架式的原则,同时提供了相应的清洗和消毒技术及方法。英特乐公司的产品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的各领域和生产加工线。
进出口报关单是报关员代表报关单位向海关办理货物进出境手续的主要单证,因此完整、正确、有效地填制进出口报关单是报关员执业所必备的基本技能。其中外商投资企业的设备进口报关单填制即常见又复杂,不仅是实际报关工作中的一个难点,也是报关考试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其原因有:一是外商投资企业属于国家鼓励发展的可在特定的条件下享受减免税待遇的特定企业,包括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三种类型,企业的十位海关注册编码的第六位分别是2、3和4;二是外商投资企业进口设备与进口其他货物的用途不同,设备有自用、加工贸易和自营内销不同用途之分;三是进口设备使用资金有投资总额外自有资金和投资总额内资金之分;四是使用投资总额外自有资金进口的设备有是否属于《国家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之分;五是设备用于的项目有国家鼓励项目和非鼓励项目之分;六是进口方式有自行进口和委托进口之分;七是涉及到自动进口许可证管理的进口设备报关时需考虑能否免交自动进口许可证等等。
为了帮助大家轻松掌握此类报关单的填制方法,笔者在介绍进口报关单基本填制思路的基础上,对外商投资企业进口设备不同情况的相关案例进行了总结,通过对比分析,详尽地剖析了外商投资企业各种情况下设备进口报关单的填制。
二、填制进口报关单的基本思路
“单证相符、单货相符”报关单填制的一个重要原则,即所填报关单各栏目的内容必须与合同、发票、装箱单、提单以及批文等随符单据相符,且必须与实际进出口货物图的情况相符。报关单的有些栏目信息可以直接通过相关单据和货物的实际情况查询填写,有些栏目的填写则必须根据各栏目之间的逻辑关系层层推导来确定。因此填写报关单的基本思路:
一要审阅相关资料和单据,填写直接栏目。认真审查进口合同、发票、提(运)单、装箱单等与进口设备有关的文件资料和单据,提取报关单的“直接栏目”的信息,按照报关单的填制规范和要求直接填写。一般来讲,报关单可以直接填写的栏目有“进出口口岸”、“进口日期”、“经营单位”、“成交方式”、“件数”、“合同协议号”、“包装种类”、“毛重”、“净重”、“集装箱号”、“商品编码”、“商品名称和规格型号”、“数量及单位”、“原产国”、“单价”、“总价”、“币制”。
二要锁定关键信息源,确定关键栏目,顺藤摸瓜,分析逻辑关系,推导间接栏目。根据已有关文件和单据资料,锁定关键信息源,从而确定报关单内的几个关键栏目,然后据此通过逻辑关系的分析,分析出与之相关的间接栏目,这里的关键栏目主要有“经营单位”、“贸易方式”、“征免性质”和“成交方式”等。简言之:审阅资料―审查单据―填写直接栏目―选锁定关键信息源―确定关键栏目―分析逻辑关系―推导间接栏目。
三、外商投资企业设备进口报关单填制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