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课题调查报告8篇

时间:2022-09-02 02:49:1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课题调查报告,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课题调查报告

篇1

调查时间:2017年3月24日(星期五)

调查地点:黄龙溪学校

调查对象:黄龙溪学校七、八年级全体学生

调查目的:深入了解七八年级学生对本次课堂教学改革的认知度、参与度,以及同学们在学习中暴露的问题。透过问题,对本次改革进行策略调整。

调查形式:问卷调查

主要内容:黄龙溪学校地处成都市双流区的偏远位置,一直以来都是老师教、学生听的课堂模式,效率较低。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自我学习的潜能,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竞争能力和团队意识,本校提出了五四三课堂教学改革。从开学到调查之日我校推进改革已有一月有余,对此我们对参与此次改革的七八年级做了问卷调查。本问卷的内容主要涉及教学五环的理解、小组学习的合作方式、学生参与度、改革后的优势和劣势等方面。通过对问卷反馈回来的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对学生集中暴露的问题进行解读,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问卷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设计有50个选择题,其中有47个单项选择题、3个开放性题目,主要针对五环课堂、学习四案、三生形成等主题。以下将是针对这些主题,结合问卷的数据对其进行分析:

一、 五环课堂:课前预习、自学合作、教师导学、当堂反馈、巩固拓展

五环课堂指的是本次教学改革中的五个教学环节,而本次改革的重点环节就在于“自学合作”。自学合作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先自学,然后把自己自学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或收获拿出来与同学交流,然后合作解决困难问题,从而加深自己的理解,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就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交流合作、团队竞争的能力,同时摆脱了老师一讲到底的填鸭式教育。本次问卷针对自学合作设计有28个问题,我们将从不同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

(一)独立与合作。问卷显示,在自学合作板块95.6%的同学知道要先独立自学然后合作,但是在后续问题中显示67.7%的同学独立思考程度不深。主要原因:一是独立思考的时间不够,由于初中课程的知识量较大,很多基础薄弱的学生阅读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较弱,所以时间跟不上老师的节奏。二是组内成绩较好的学生,为了让本组处于班级的优秀组行列,急于向组内成员展示自己的自学成果,造成中等及后进生不需要再深度思考。由于自学时出现了问题,所以后面的合作学习板块相应暴露出诸多问题。比如合作交流时,中上层次的学生总是处于主导地位、后进生没有展现的机会、后进生又成了组长填鸭教育的对象等等。

(二)组内关系。此次问卷调查组内关系主要是组内角色分配、组员关系、组内纪律三个方面。组内有三个主要角色:组长、副组长、记录员,但是问卷显示32.3%的同学这三个角色对应的权利和义务不清楚,从而造成50.1%的小组内关系不够协调。在合作学习时,成员的发言顺序不够明确,造成上述后进生没有展现机会、优生急于展示成果等现象。并且衍生出部分后进生有被忽略的感受,同学间关系紧张,学习积极性逐渐削弱,甚至是没有被明确分配的同学上课经常偷偷聊天起来等现象。

(三)效率及评价。对自学合作教学环节的效率调查显示15%的同学觉得效果很好,充分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训练了他们的探究能力,很明显他们是优生。约50%的学生觉得效果一般般和以前差不多,而剩余的同学则表示基本没有收获。这些数据也在告诉我们,中等生、差生由于学习基础薄弱,在合作学习中没有真正动起来,所以受益较少。同时,80%的学生表示,希望老师在对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不能只看成果,一方面是因为有的小组由优生直接向组内公布答案,另一方面是因为每节课能过展示的机会并不是很多。所以,他们都希望老师对合作学习的过程也进行评价。过程性评价他们的积极性、参与度、组内协作的氛围等等。

二、 四案:预习单、导学单、当堂检测单、课后跟踪单

对同学们的四案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以下几个突出问题:(一)预习单和导学单中有些问题是重复的,45.6%的学生觉得是浪费时间,希望老师能够进行区分。(二)导学单上有些问题组内无法完成,必须要等老师的演示实验或点拨过后才能解决,所以希望老师能够恰当地介入、引导学生的学习。(三)当堂检测单做了后,老师能够在当天进行批阅、指导,以便于同学们能趁热打铁地纠正自己的认知错误。

三、 三生:生动、生成、生腾

学校提出三生,旨在调动孩子们积极性,形成自己的学习习惯和知识网络,让孩子们在快乐的学习中放飞自我,本次问卷也调查了同学们对改革后的课堂学习感受。从问卷反应出:95%的学生都知道在教学改革后,需要他们亲自参与的环节更多,思考的空间广阔,团队协作的机会很多,但是只有23.7%的同学反应提高了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交流能力、自信心,甚至高达39%的学生觉得知识的达成度还不如以前。这些数据告诉我们,我们的改革理论支撑是对的,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的成效还不够,需要针对问题采取符合本校实际的办法。

改进措施:针对问卷反应出关于教学改革的问题,我们决定采取以下措施:

(一)由于学生层次不齐,所以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有教学梯度,既能让学生雨露均沾,又能给优生思考和发展空间。这样就避免组内的主动权全部掌握在优生手中,让后进生也能感受到学有所得带来的成就感,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二)明确组内成员的任务分配,尽可能做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在团队协作时,组长负责学业解惑,副组长负责任务分配及纪律维持,记录员则负责记录每个人的发言或成果。为了培养每位学生的责任感,记录员由组内的组员轮流担当(组长、副组长除外)。

(三)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尽靠成果,还需要对过程进行评价。比如小组协作程度

打分、小组纪律打分、学生知识提高度打分等等。

(四)老师在课堂上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在适当的时候做精准的导学,既能触发学生的学习点,又能高效利用课堂时间。同时老师对四案的处理必须及时,学生应在当天内得知自己的学业完成度的反馈信息,老师也需要根据学生四案的完成度来调整自己的教学。

篇2

关键词:黔南 高中英语 教材使用 趋向性 调查报告

引言

在全国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具体实施的大背景下,以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为依据组织编写的教材包括了人教版、外研版、牛津版、北师大版、冀教版等多种版本,不同省份与地区对不同版本教材的使用呈现出不同的趋向。贵州省从2010年秋季起,全面启动了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在教材使用方面,人教社编写的普通高中英语新教材是我省各地高中使用最多的版本。调查表明,近三年来,贵州黔南地区普通高中学校全部采用人教版普通高中英语新教材,采用率达100%。

本课题的研究核心是以黔南地区16所大型(完全)普通高中英语人教版教材使用趋向的统计与调查分析,重点探讨该地区英语必、选修教材的处理问题、必选修课程设置的典型问题及教材与高考的问题。

一、研究背景

近几年来,国家在推动高中新课改的过程中,在教材的编写与采用方面,均出现了百花齐放的态势,各省各地区甚至不同的学校都出现了多种版本英语新教材的使用趋向。教材是实施课程改革必不可少的工具(张立纳,2010)。长期以来,教材本身独具的权威性决定了它会给予学习者思想上最大限度的引导,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潜意识把教材视作最符合规则和最科学的指导文件(张正东,2007)。

在新课程教材开发方面,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通过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不失为一套优秀的教材。自2003年秋季使用以来,与其他版本相比较而言,它已经成为各地高中学校采用最广泛的一套教材。这套优秀教材严格遵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编写了必修与选修课本,把教材多样性、层次性与可选择性充分体现了出来,同时为黔南地区高中学校提供了一套实际操作性强的指导性文本。

但是,在近四年贵州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中,在必、选修课本使用、选修(I、II)课程设置,以及与高考教学衔接等方面,一些症结开始呈现,黔南地区教学实践与课题研究也表明,此类症结有待解决。

二、研究方法

针对黔南州新课程实施教材使用趋向的突出症结问题,课题组①对该地区的高中学校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研究过程中采用的方法有:

1.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教材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教学内容、思想内涵、社会意义、教育对象的文化背景差异等各层面出现的问题找到症结,了解问题出现在哪一环节。这是本文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

2.案例分析法。对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英语科教材的特别之处,积极关注该地区产生的教材使用趋向问题,及时总结和对典型案例深度剖析。

3.比较法。对研究的教材(人教版)这个对象,课题组采用对比探析,兼顾正反客观的评价,在定量和定性分析方面比较、实验前后之间进行比较,保证了课题研究中数据比较的翔实有效。

三、黔南地区教学症结

如果高中教师还没有充分理解新课程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也不改变,肯定会有“讲不完、教不会”的感觉(陈琳,2007)。课题组研究发现,黔南地区普通高中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如下症结:

1.对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理念认识不清;

2.教学方法跟不上新课程改革,“满堂灌”现象依然严重;

3.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依然特别突出,从行政方面对教师教学、学校办学水平等的考核,都紧紧围绕“高考业绩”这个核心进行;

4.教学内容与课时数存在矛盾;

5.教材自身存在的某些薄弱点等。

四、教材使用趋向性的反馈

调查发现,黔南州农村普通高中在处理英语教材时,通常把处理重点放在选修教材方面。因为必修是最基本的七级目标要求,教材的取舍就只针对选修I、II两个系列。黔南地区的高中学校在这个方面的做法通常从行政手段与教师个体两个方面体现。课题组通过调查该地区部分高中学校折教材征订数据,统计分析表明,100%的学校均通过行政手段统一征订了必修1-5,以及选修I系列6-8课本。86%以上学校能把选修I系列中的9-11教材统一征订给学生。95%以上受调查的学校及老师都能把授课任务安排至教学完选修8,然后进入全面的高考复习。最长的高考复习达到一年,即英语教师在高三学期刚开始就进入高考复习。最短的也在高三下学期保证有5个月的高考复习时间。学校统一发放选修I系列的9-11课本,但98%以上的教师并没有采用这些教材。课题组采集贵州省瓮安县五所高中学校英语科课本近三年的征订数据论证以上问题。

表1 贵州省瓮安县2011-2013五所高中英语必、选修课本征订汇总表②

上表呈现了近三年即课程改革以来该县五所高中英语必修选修课本征订(发放)的数据。由以上数据汇总研究发现:

1.侧重开设必修+选修I系列6-8的课程。

地处黔南地区的瓮安县,在高考成绩方面一直处于本州龙头位置。该县五所高中学校侧重开设了必修+选修I系列中的6-8的课程,在教材数量上能依据《课程标准》实施,基本能达到高考的基本要求,从侧面反映出高考对课程和教材使用趋向的决定性作用。

2.均未开设选修I系列9-11课程。

对比该县三年的数据,可以发现,五所高中均一致没有订购选修I系列(9-11)课程教材。由此可以推断,98%以上的高中(尤其是农村高中)都考虑课程内容量大、课时不够,以及高考复习压力过大等因素,导致舍弃选修教材的做法。由此看来,尽管相关部门能开发一套比较优秀的教材,但是,地域、政策、课时及不同背景等诸多因素会使得教材的使用大打折扣。

3.选修II系列的三类教材使用率极低。

从上表数据看,仅有两所中学在2011年的教材采购中订购了选修II系列中“语言知识与技能”类的《英语写作》与《高中英语语法与词汇》两册课本。这意味着仅有2/5的学校使用选修II系列课本,而且仅仅教学该系列课本中极少的部分。课题组分析认为,学校给学生发放这两本书的原因之一,是它们对夯实语言基础、提高高考应试技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后续的年份(2012、2013),这两所学校都停止了征订,原因就是该地区教师几乎不使用该系列课本进行课堂教学。其他3所学校一直未采购过任何选修Ⅱ课本,即使用率为0%。由此分析,课程与教材改革涉及的选修课程,如果没有制度上并配套相关严格的监督落实,再完美的标准,估计都无法实现。

按照上面的2011年订购选修Ⅱ的情况来看,尽管有两所学校发放了“语言知识与技能”类的《英语写作》与《高中英语语法与词汇》两册课本,但是,这两所农村高中的英语教师是否具体落实到课堂里呢?这又是课题组要研究的一个问题。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课题组对以上两所农村学校(瓮安中学、瓮安二中)的学生共计5个班50人做了一次问卷调查。问题1:高中英语选修课本系列分为Ⅰ与Ⅱ,系列Ⅱ又分为三类。请问,学校为你们开设专门的选修课时吗?A.开设;B.未开设。问题2:老师使用这些课本上课没有?A.使用;B.未使用。针对以上问题,发放50份问卷,收回46份,有效问卷44份。见下表。

表2 选修系列开设情况的问卷调查(一)

调查表明,黔南地区农村高中选课指导制度依旧不完善。尽管选修课由学校根据自身条件开设,但是也“鼓励学校尽早、尽可能多地开设任意选修课程”(张连仲,2010)。由于学校没有相关选课配套的制度,英语教师在授课方面,仍围高考“指挥棒”转。所以,对问题2的回答,绝大多数学生(77.27%)回答是未开设。由此说明,课程改革是需要制度保障的。

4.高考主导着教材使用趋向与课程的设置。

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规定:修习完成选修6-8,达到八级目标要求,为参加高考做准备(高洪德,2007)。那么,针对完成选修6-8达到八级这个问题,课题组设计实施了一些调查问卷,主要研究目的是学校和教师对高考方面授课的侧重。调查对象为高二下学期、高三上学期的学生。看问卷题目:就英语选修I系列课本6-11,在你们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已经讲授到?摇 ?摇,老师计划讲授完?摇 ?摇。A. 选修6,计划完成选修8;B. 选修7,计划完成选修8;C.已经完成选修6-11;D.没有采用选修6-8。发放问卷共计40份,回收38份,无效问卷1份,有效问卷37份。

表3 选修系列开设情况的问卷调查(二)

表中数据显示,第一,99.98%的学校都能在高三上学期开始时基本完成选修6-8的教学,确保达到课程标准八级高考要求。第二,76%以上的学校为了高考,能在高二下学期完成选修8课程,可以看出学校对高考的重视。第三,个别学校教师上课有随意性,比如高二年级下学期有10份问卷发放于同一个班,调查表明,该班仅以必修1-5作为授课教材,完全抛弃选修教材。导致这种做法的原因有两个:其一,教师没有领会课程标准要求;其二,教师有意降低语言要求。课程标准要求所有学校应保证开设模块6-8(教育部,2007)。只有落实教材,夯实语言基础,才能确保后期高考技能的显著突破。

结语

在黔南地区高中的教学中,如果选修Ⅱ系列没有制度保障,没有专设的选修课程表与选修课程教师这样的三个基本条件,就根本不可能实施好选修课教学安排,课程改革就只能是“穿新鞋走老路”。

由于农村高中教育政策、资源、师资状况及地域环境所限,学校对选修系列课程开设尚处于初期探索阶段,如何有效开设选修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英语教师,对课程标准把握与理解各不相同,将会对学生的英语语言学习与高考技能培养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那么,作为地处黔南的农村普通高中,如何有效学习领会课程标准与合理利用新课程教材,把课程标准落实到具体高中教学中,是教育主管部门值得探讨与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注释:

①贵州省基础教育研究2012省级课题“农村高中实施新课程的难点及其突破(No.2012B236)”项目组.

②数据来源于贵州省黔南州瓮安县教育局2011-2013各校秋季入学教材征订统计(普通高中部分).

参考文献:

[1]张正东.张正东英语教育自选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2]陈琳.英语教学研究与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王少非.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篇3

本次问卷设计共分为三个部分,其中选择题24题,自主性问答题2题。参加调查的人员为国家级示范高中的在校生,人数340人(涵盖高一、高二、高三三个年级,兼顾文理科),收回有效问卷310份。问卷内容统计如下:

一、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从课内诗歌学习状况、课外诗歌阅读情况、课内外诗歌活动三个方面进行调查。

二、调查问卷及统计数据

高中生诗歌学习状况的调查问卷

(一)课内诗歌学习状况:

1.你认为目前中小学语文课的诗歌篇目的数量( )

A.太少 B.合适 C.太多

2.你是否喜欢中学课本中的诗歌作品( )

A.喜欢 B.不喜欢

C.有一些有兴趣 D.无所谓

3.你更愿意学习哪一种诗歌( )

A.中国古代诗歌 B.中国现代诗歌

C.外国诗歌 D.都不想

4.你觉得旧体诗和新诗你更愿意朗诵哪一种( )

A.旧体诗 B.新诗 C.两者都适宜

5.你学习诗歌主要是为了什么( )

A.提升人文素养 B.增加日常谈资

C.提高考试分数 D.个人爱好

6.诗歌的哪个特征最让你喜爱( )

A.语言精练、文辞优美、音律和谐

B.意境深远

C.内蕴民族情怀和爱国情操

D.蕴含哲理

7.你读一首诗最先关注的是什么( )

A.语言 B.哲理 C.内容 D.手法

8.你记忆背诵的诗歌大概有多少首( )

A.60 B.100 C.150 D.200

9.你认为什么是诗歌品鉴( )

A.对诗歌情感内容等有一定的认识

B.得到情感、民族性格的熏陶

C.在人性伦理、文化、审美上获得新的体验

10.在诗歌学习的过程中,老师教授的阅读方法对你阅读诗歌是否有帮助( )

A.帮助很大,触类旁通,读懂其他类似作品

B.效果一般,一些诗歌还需要个人体验

C.只对诗歌鉴赏的考试有帮助

D.没有什么帮助

11.诗歌教学对你的情感体验有怎么样的影响( )

A.能够在特定场景下激发我的情感体验

B.使我的情感表达更加丰富准确

C.使我有更多抒发个人情感的欲望

D.没有什么影响

12.诗歌教学对情感价值的张扬是否让你对尊重生命、体验生命有了新的感悟( )

A.让我对发现生活、生命的意义有了很大的帮助

B.我能够更多地关注生命

C.对待生命的态度看法有一些改变

D.没有体验感悟

13.通过对诗歌情感的关注,你体验诗歌的能力是否有所提升( )

A.很有帮助,体验诗歌情感更加准确

B.对某些特定类型的诗歌情感体验较好

C.有一些提升

D.没有变化

14.你认为现阶段的诗歌题考查对你解读诗歌有什么作用( )

A.能起到典型示范的作用

B.在一定程度上让我对某类诗歌有了更好的把握

C.没有什么特别的作用

D.让我觉得诗歌鉴赏是很机械的行为

15.课内诗歌学习后,你对诗歌的兴趣( )

A.增加了 B.没有变化 C.兴趣降低

(二)课外诗歌阅读状况

16.你课外读诗歌吗( )

A.很多 B.一般 C.很少 D.不读

17.你购买过诗人的诗集吗( )

A.购买过 B.没有

18.你从什么时候开始主动阅读诗歌作品( )

A.小学 B.初中

C.高中 D.从不主动阅读

19.你主动阅读诗歌时,一般选取什么类型( )

A.古典诗词 B.特定作者

C.现代诗歌 D.外国诗歌

20.你对诗歌的了解,主要是通过( )

A.课本 B.课外读物 C.网络 D.其他

21.在日常写作中,你是否引用诗句以增强表达效果( )

A.经常 B.从没

C.不自觉引用 D.特意追求引用效果

22.当你有情感需要抒发时,能否用诗句表达你的情感意图

( )

A.能 B.不能 C.没有想过

23.你平常写诗歌吗( )

A.不写 B.偶尔 C.老师要求写才写

(三)课内外诗歌活动(以下写在问卷上)

24.你参加过哪些与诗歌有关的活动( )

A.诵读比赛 B.写作比赛 C.诗歌品读会

D.选修课 E.其他

25.参加这些与诗歌有关的活动对你产生了哪些影响?(比如:读诗时更容易产生情感的共鸣;触景生情,更愿意也更容易用诗意的语言抒发个人情感体验等)

26.请写出一首或一句对你影响最深的诗歌。

调查问卷统计数据:

三、根据上面的统计数据,我们在分析中可以得到的启示

1.目前约九成的学生对课本中诗歌作品的质量和数量表示肯定,认为目前中小学课文中的诗歌数量适中,有较高的学习兴趣。67.6%的学生更愿意学习中国古代诗歌。在诗歌学习目的方面,选择“提升人文素养”的占57.8%,选择“个人爱好”的占19.4%,均高于选择“提高考试分数”的16.4%。这说明学生在诗歌学习时,功利性目的并不是特别突出。在学生记忆背诵课内诗歌数量方面,能记忆背诵的篇目达60首的占24.4%,达100首的占40.0%,达150首的占19.7%,达200首的占15.9%。而在人教版语文教材中,小学阶段收录诗歌85首,初中阶段收录诗歌89首,高中阶段必修课本收录诗歌27首,共计201首。可见,学生对已学习过的诗歌的识记有限,考试要求的必背篇目记忆清晰准确,除此之外的篇目主动记忆率不高。

2.在“诗歌最令人喜爱的特征”方面,“语言精练、文辞优美、音律和谐”与“意境深远”二者平分秋色,总占比达到84.7%。可见,在诗歌阅读体验中,外在感性认知与内在情感共鸣是决定诗歌阅读体验的重要因素。读一首诗时,42.2%的学生最先关注语言,36.2%的学生最先关注内容。这一数据说明,高中生在诗歌阅读体验中,诗歌外在语言形式与内容对学生喜爱诗歌的程度有很大影响。有六成的学生认为诗歌品鉴是指“在人性伦理、文化、审美上获得新的体验”,这同样说明外在感性认知与内在情感共鸣对诗歌阅读体验的重要意义。

3.有33.5%的学生认为在诗歌学习过程中,老师传授的阅读方法对其阅读诗歌帮助很大,48.8%的学生认为作用有限。这个调查结果显示诗歌教学对学生诗歌阅读有一定帮助,但也存在局限性。具体而言,在影响学生情感体验和引导学生尊重生命、体验生命方面,诗歌教学有积极意义。此外,超过七成的学生认为,对诗歌情感的关注能提高体验诗歌的能力。

4.针对现阶段诗歌文本的考查形式,负面评价的比率较高。选择“对自己解读诗歌能起到典型示范的作用”和“在一定程度上让我对某类诗歌有了更好的把握”的比率为49.7%,选择“没有什么特别的作用”和“让我觉得诗歌鉴赏是很机械的行为”的比率为50.3%。

5.在课内诗歌学习对学生诗歌读写兴趣的影响方面,37.0%的学生认为提高了诗歌的兴趣,54.3%的学生认为没有变化,还有8.7%的学生认为兴趣降低了。可见,现阶段诗歌教学有一定价值,但问题严重。

6.学生课外诗歌阅读情况好于预期,有58.9%的学生能在课外阅读诗歌,56.5%的学生曾购买过诗人的诗集,这项数据从高一到高三呈现上升趋势。32.9%的学生在小学主动阅读诗歌,38.7%的学生则从初中开始。这说明课外诗歌阅读是具有一定基础的,是被学生认可和接受的。在学生自主阅读诗歌时,超过四成的学生倾向选择古典诗词,可见古典诗词对学生的影响力大。

7.学生主要通过课本与课外读物了解诗歌,这两种情况各占四成。学生对课外诗歌阅读有较强的意愿,有约八成的学生愿意引用诗句增强文字的表达效果,强化个人情感的抒发。有近七成的学生能够偶尔写诗歌,或在老师要求下创作诗歌。

8.通过对课内外诗歌实践活动的调查发现,大约有五成的学生曾参与与诗歌有关的活动,主要形式为参加诵读比赛和听讲座。诗歌创作、诗歌品读会活动的普及率则较低。90%以上参与过诗歌相关活动的学生都认为,参与这些活动,对个人诗歌的情感体验有帮助,使他们能通过诗意的语言强化情感体验。在对“影响学生最深的诗歌或诗句”的调查中,有约五成的学生写出了课本之外的诗歌或诗句,其中,中外诗歌比例约为9:1,古今诗歌比例约为7:3。

四、高中生学习诗歌的意义

通过这次的数据采集,我们对高中生课内诗歌学习状况、课外诗歌阅读情况、课内外诗歌活动三个方面有了更具体、深入的了解。这对于在诗歌鉴赏教学中还原诗性的研究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当前语文诗歌教学对诗性重视不够,学生对诗歌课堂教学的认可度不高,但学生在诗歌阅读上的热情、对诗歌美的追求并未消退。学生在学习诗歌时,功利性目的并不是特别突出,他们更渴望通过阅读诗歌丰富自我的情感经验,在想象和共鸣中感受某种人生情绪的极致,在人性伦理、文化、审美上获得新体验。可见,感性的“诗性”存在于每个个体的内心,是人们共有的情感追求。这些使教师在诗歌鉴赏教学中还原诗性成为可能。

篇4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立足全国、面向世界,从“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转变,建设现代化、国际化、人本化、品牌化教育强区的目标,在继承10多年来特别是“四边”课堂教学研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全面深化素质教育,从“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转变的要求,提出新一轮课堂教学的研究课题,我们于2009年4月12日-26日针对当前课堂教学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二、调查的对象与形式

(一)调查对象

1、中小学校长、主任、教师

2、教学研究人员

(二)调查形式

问卷调查。共收到问卷1786份,其中中学927份,小学833份,教研员26份。

三、调查问卷结果的统计

(一)关于对我区当前课堂教学主要存在问题的选择

*

(二)关于对我区当前课堂教学还存在问题的看法与建议

1、中学教师的看法与建议

(1)关注全体学生方面

分设重点班的做法使均衡教育、关注每个学生发展的要求落空,初中学生未来可塑性极大,人为形式两极分化、压抑师生积极性;课堂教学固于模式,不能针对学生学情提出个人要求,教无定法,而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往往被忽视,只是提高对老师的要求,不能形成有效的增长趋势,提高教学质量只是空谈;未能真正实现分层层次教学;过于关注分数,忽视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的发展“一切围绕分数转”现象过于严重;课堂上后进生的关注还不够;关注学生的成绩太多,忽略了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学习兴趣较为烦学。

(2)学习目标方面

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自觉性差;太关注学生的知识提高,忽略学生情感与意志力的培养;作文教学缺乏阶段系统性,课堂教学目标设置不够科学;课堂教学的内容与考查脱节,蜕变为考试而教学的怪圈;教师压力大,工作时间长,疲于应付,无法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学习目标不够明确,教师上课重点不突出。

(3)问题设计方面

课堂教学创新意识不够,课堂教学设计不新颖;目标不够明确,课堂设计的科学性、趣味性有待提高。

(4)学习方式方面

学生的主体性还不够强,接受知识比较被动,对于兴趣不强的学科敷衍,对于问题的设置仍需科学化,自主学习的形式应多样。在做中学的体验式学习,研究性学习开展得不够到位,学生学习方式较机械被动,缺少自主探究思考的时间;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提高的时间、空间有限;学生学习不够主动,探索能力不够,学生自我学习意识不强。

(5)作业练习方面

习题要精选、精讲、分层;过多的基础训练限制了同学们的发散思维,没有更多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紧抓基础知识同时要注意细节到位,形式多样化,引起学生兴趣,强调解题能力的训练也要注意方法的训练;作业练习分层要求不到位,教师团队合作意识不够明显;作业讲评针对性不强;学科单元试卷两单元一次,而且还经常少卷子,两单元测试一次,与大纲要求不符合,建议一个单元一份,练习设计也要进行研计,尤其是分层练习的设计;分层作业流于形式,单元测试设计不够合理;作业布置随意,缺乏科学性。

(6)评价矫正方面

对学生激励方法与手段不足,学生有厌学倾向;老师的评批机械,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思辩的心灵;有布置无反馈,不注重反馈矫正;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能给出及时具体的评价,因而会打击学生的一些积极性。

2、小学教师的看法与建议

(1)关注全体学生方面

对每一个学生的关注度不够;课堂对所有学生关注度不够,只顾自己讲,忽略个别学生听课效率;如何关注各层次的学生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未能关注每一个孩子,没有很好地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差异,分层教学形式化,未能有效操作

(2)学习目标方面

课堂教学三维目标达成不高,尤其是情感目标方面,有些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学习,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置没有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简单的内容针对好学生太简单了,稍微拔高的内容对于后进生来说又太难了;有的对重点问题的处理和把握不够到位,其他的环节围绕重点的作用不明显,有时会有花架子的感觉;教学目标达成度不够,过于强调分析理解,学生学起来较沉重;知识教学目标与内容比重过大,情感、观念、方法、过程技能等目标被忽略;学习内容与生活联系不够紧密,形式单调,学生学习目的性不强,兴趣不高;

(3)学习方式方面

教师总是主动地带着学生去跟自己的思路走,很少能够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或感兴趣的内容;小组合作学习时学生各自的分工不明确,且训练不到位;不能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课堂上多注重实际内容,合作学习要让学生真正处于主导地位;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教师关注自己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合作学习的科学合理安排方面有待深入研究;学生自主体验,探究活动少。

(4)教学方式方面

多媒体使用过多,其运用未能起到有效的帮助小班化的学习有效性不够;小班化的学习有效性不够,合作前准备不到位,时间不充分,教师提出的问题开放性够,挑战性的问题不多,教师引导作用不够充分;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以自身为主,不能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始终放学生不够,大包大揽,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究的意识不强,能力不足;学生合作学习任务不明,合作学习之后的反馈效果不佳,互补性不强(教师未让学生充分表达)。

(5)作业练习方面

课堂上为应试而强化练习的痕迹较重,作业题的设计也不够精练,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不强;教师设计的练习自主体验还比较薄弱,学生所处被动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以自身为主,不能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配套练习重复给孩子做的练习,有些没有精心选择,且量过大;试卷测试与教材脱离太远;课堂教学时对学生的要求与最后考试时的要求不一致;作业与教学未能有机整合,造成学生课后学习负担加重,甚至作业比教育超前。

(6)评价矫正方面

课堂评价不够重视,特别是评价方法不够多元;课堂反馈不够,即可以当堂反馈提高课堂效率;在作业展示中,评价流于形式,没有真正深入指出学生的优缺点;课堂教学与评价反馈不一致。

3、教研员的看法与建议

对学习目标明确与否理解认识上不到位,概括说就是不具体、不准确。几乎所有的课堂教学目标都是明确的,但由于不具体而操作不到位,由于不准确而无意义,明确而不准确的目标更“恐怖”。反馈不及时,对评价比较单一。一味增加课时,教师没有过多的时间精心设计教学,教学的完整性越来越缺乏。

四、问卷调查的分析与建议

从以上调查结果来看,无论是中学,还是小学、教研人员,对当前课堂教学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的看法基本上是一致的。尤其是对①未能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②三维目标的达成度不高⑥合作学习流于形式⑦学生学习处于被动⑧自主体验比较薄弱⑨作业练习未能精选这六个方面的看法都在50﹪左右。但对⑶学习目标不够明确⑷问题设计不够科学⑸互动交流不够到位⑩评价矫正不够及时这四点上,中小学教师与教研人员的看法有较大的差距。如对⑶学习目标不够明确的看法,中小学教师的同意度仅20﹪左右,而教研人员的看法同意度却大60﹪以上。差距在哪里?主要是对学习目标的理解问题。教研人员认为,对学习目标明确与否理解认识上不到位,概括说就是不具体、不准确;几乎所有的课堂教学目标都是明确的,但由于不具体而操作不到位,由于不准确而无意义,明确而不准确的目标更“恐怖”。再说中小学教师对当前课堂教学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的看法基本上也是一致的。都从“关注全体学生发展”、“学习目标”、“学习方式”、“教学方式”、“作业练习”、“评价矫正”等方面提出了看法与建议。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认为要深化素质教育,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立足全国、面向世界,从“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转变,建设现代化、国际化、人本化、品牌化教育强区的目标,就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让教育回归育人的本质

当今时代我国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要让教育回归育人的本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责任就是要树立科学的教育价值观,千方百计地创造教育发展和教育竞争的公平环境。我们要回归教育本质,坚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落实课程方案,全面培育合格学生。我们要回归教育传统,找回教育的人文精神。必须重新认识教育本质属性的另一方面,这就是教育的人文性。坚持教育的人文精神,教育者就必须关注人的生命、人格、价值生成以及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我们要回归教育科学,遵循教育规律。切实改变教育者不相信教育规律、不依靠教育科学的现象。教育者既要遵循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规律,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又要遵循教育与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相适应的规律,按照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来安排课程、实施课程。

我们要让教育回归育人的本质,就要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就是把自然人社会化的过程。我们能不能成功地把学生社会化,能不能让学生在学校的教育过程中学会、会学,实际上应该成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一把尺子。尤其是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以人为本成为社会的共识,我们教育工作者能否让学生接受适合他自己的教育服务,实际上也应该成为教师的工作业务考核的主要指标。因此,可以说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应是我们教师的共识和努力方向。

(二)要有具体、准确、可测的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三大支柱。教学目标占据着首要位置,课堂教学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随意性、盲目性和模糊性,提高教学的方向性、针对性和有效性。要让教学目标可观察测量,教学目标的叙写,应确立“学生是学习主体”这一理念,说清学生通过一定的学习活动后,其内在的能力或情感的变化,并尽量使这种变化可观察和可测量。优教优学的总体目标是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的实现。课程标准的三维教学目标是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之中的,也是贯穿在整个学段之中的。课程标准不等于课堂教学目标。课程标准是要分解到一堂一堂课中去的,即把课程目标分解为课堂教学目标。而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既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还要看看教材的内容,更要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的实际情况和实际生活体验情况。一堂课之中,不一定要三维目标面面俱到,有些内容更适合于训练学生的能力与方法,有些内容也许更适合于情感目标的达成。一堂课45分钟,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

应该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三维目标应在同一教学过程中相互渗透,在教学中,如果是学科知识类的教学,就是在完成学科知识教学过程中,采用适当教学方法,达成能力与方法目标,达成情感目标。不同类型的知识,应该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语言类知识,强调学生的体验,强调感悟,课堂上仅有教师的讲授,灌输是不够的,;反之,仅有学生大量的“活动”,甚至是“表演”而没有学生的“感悟”,没有学生真实“体验”,没有学科知识的掌握、没有学科能力的培养,那也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学习。

教学目标应该是可观测的。教学目标有隐形的,有显性的,有背景的,有前景的,从“以学论教,关注学生”这个教学的焦点意识出发,课堂教学的目标应该主要是显性的和前景的,只有这样,才能引领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来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把关注学生思维活动的教学指向落实。可观测的教学目标就是学生的显,如会看什么,会读什么,会复述什么,会背诵什么,会阐述什么,会比较什么、会操作什么,会书写什么,会判断什么?会运算什么、会应用什么等等这些操作性目标,这些“会什么”的背后,就是隐形和背景目标即相应的学科知识、方法的掌握,学科及综合能力的培养,积极情感的体验等这些理念性目标。

(三)要重视学生的自主体验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问题是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的课堂参与。教改促进教师改变了许多做法,尤其是在设计学生活动这个环节中,很多教师都动了不少脑筋,确实对活跃课堂气氛也有一定的作用,但我们也得冷静想想,活动是手段还是目的?教学环节都需要追求“情景化”吗?这些活动都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吗?因此要十分重视学生的自主参与和体验感悟。

一是学生注意力参与。没有注意,就没有学习,注意是学习的门户,学生没有注意就成为不了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想尽办法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关键是对教材和学生现状的分析,找到教学内容、学生现状、教学期望三者之间的结合点,以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推进、问题解决、问题拓展过程中的各种要素刺激学生,让学生能尽可能运用多种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能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二是学生思维的积极参与。有些课堂,教师的问题一个接一个,像连珠炮似的,学生根本没有思考的时间,再加上问题又多是一些“简单化、封闭式、填空式”的问题,“是不是”、“对不对”…学生的回答整齐划一、热闹非凡、举手如林、回答如雷,唯独少了必须的思维冲突和思维训练。积极自主的思维参与,是提高有效教学的有效措施,这个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思维的调动是促使学生有效学习的关键。

三是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有真实的情感参与和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师的情感投入、教师的体态语言密切相关,有经验的教师会用学生听课时目不转睛、双眼发光,想问题时旁若无人,讨论时真当主角,发言时有理有据等外显特征来观测学生情感体验程度。

(四)要进行有效的课堂交流

有效的课堂交流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措施之一。但课堂上,在学生热闹的交流中,教师听懂了每个学生的想法,学生之间相互听懂了吗?事实上几乎都是少数优生的“专利产品”,热闹的交流只是表面现象而已。

要进行有效的课堂交流就要调整教学关系,推行教育民主。就是要把教育过程变成一种民主的生活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得以生动活泼、自由自主地发展,消除一切不平等地对待学生的现象,尊重学生的人格与权利,提高学生的民主意识与参与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创设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在交流中有独到的见解可以随时展现。

(五)要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旨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仅以合作学习为例。课堂上,我们经常看到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但却存在着许多问题:不管是否有合作的必要,教师都要求合作学习;学生自主、内化的时间不充分,盲目要求合作学习;教师在合作学习中未能体现点拨、引导的作用,对一些问题泛泛而过,不了了之;分组无目的性。往往教师一宣布小组合作讨论,前两排学生很快回头,四人一组,满教室吵闹,忙的很忙,闲的很闲,小组内没有明确的分工,小组间缺乏竞争,因而也不是真正的合作,更产生不了合作的学习效果。

首先要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空间。一个人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没有自己的想法拿什么去与别人交流?因此,独立思考是合作学习的重要基础。

其次,合作学习要有明确的问题解决的目标,明确小组成员分工,组织好组内、组际之间的交流。

在合作的内涵上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教师不知道怎样“训练”学生进行合作。一些教师只是在学生动手探究之前交代一句“下面请同学们合作探究”,或者“请同学们分好工,进行合作探究”,至于怎么探究,怎么分工,怎么合作,却缺乏必要的指导,缺乏有意识的训练。二是合作目的茫然。教师们的理解是: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的要求,有利于解决难度较大的问题,仅限于此。这种理解没有错,但是缺乏高度和境界。合作学习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品质。这种理念下的合作才是有价值、有前途、大气的合作。

(六)要改革学生作业练习

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对学生课外作业内容、形式及评价方式进行了多方面研究和改进:一是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作业的内容、形式以及作业的数量和完成方法。学生可以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参与作业内容的设计,自己布置作业,也可以教师针对学生的差异,设计多层次的“自助餐”型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能力去选择。完成作业时,允许学生选择完成的方式,可以在父母的帮助下完成,也可以与同学合作完成。二是设计实践型作业,促进学生把获得的知识和经验用于实践,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实践型作业包括观察作业、调查研究作业、课外阅读作业、动手操作作业等。三是设计趣味性作业。教师对那些传统意义上的作业加以改造,使其有一定的主题性和情境性。根据不同的年级、不同的课文内容,将作业融于游戏、调查、制作、表演之中。四是作业批改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多种方式,如精批细改、自我批改、分组批改、当堂当面批改等。无论哪种批改方式都要求教师尊重学生,对学生的优点及时作出肯定、赞扬和鼓励。

(七)要合理使用多媒体辅助手段

多媒体的使用在课堂教学的改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应用中显现的一些弊端也凸现出来,比如:有些多媒体进课堂以后,用多媒体代替了原来传统的板书,多媒体成了电子黑板或成了昂贵的投影仪;教学环节只能完全按电子教案固有设计程序进行;完全直观化的信息冲淡了想象能力的培养;课堂出现的新因素教师视而不见;学生的课堂活动与教师的电子教案设计脱节,学生可贵的思维冲突被教师掐断,好象一节课不用或用少了多媒体就是不成功的课。如何使用多媒体教学实际上是显现了一种教学观念:即教学的焦点注意是否聚焦学生。

多媒体的运用不是为多媒体而多媒体,应是为达成教学目标而用,促进学生思维活动而用,多媒体在教学中起到的是积极的辅助作用,决不能代替教师的语言和板书。教学中应追求的是:多媒体与其它教学手段结合,多媒体应用主要是有利于关键性问题生成的情境创设,有利于激发思维冲突,有利于思维过程发展,有利于问题的拓展,最终促进关键性问题的解决。

(八)要恰当评价反馈

篇5

从企业的规模来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25户,工业总产值和销售产值分别占全县91%和92%。规模以下工业企业 共331户, 工业总产值和销售产值分别占全县的9%和8%。

全县工业园区共有企业35户,占全县工业企业的9.8%,从业人员1751人,占全县工业企业从业人数的32%;累计实现生产总值120787万元,累计实现销售产值112426万元,分别占全县工业企业生产总值的27%和26%。主要行业有粮食加工、农副产品加工、木材加工、烟花爆竹、电子产品、棉纺、建材加工等。

(一)科技含量低,资源欠开发。一是县内企业总体技术水平不高,工业附加值不高;二是多数企业没有专门的研发机构和设备,企业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市场竞争力弱;三是我县丰富的农产品资源特别是粮食、茶叶、辣椒、油菜、蔬菜、畜牧等一些地方特色的农产品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多数农产品只卖原料和卖半成品,附加值小;四是县内钒、钼、镍、陶瓷土等丰富的矿产资源,皆因科技含量高和投入资金较大,至今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

(二)专利数量少, 分布不合理。我县2014年专利申报总量只有35件,其中外观专利12件、发明专利16件、实用新型专利7件。而且专利申请都集中在大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上,工业企业很少。缺乏专利成果转化项目。

(三)缺企业人才,无发展后劲。人力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产品市场竞争力弱,企业融资能力弱。

(四)企业规模小,结构不合理。全县工业企业总体规模较小,多数属于家庭式小作坊,建材、冶金、农副产品、电力、化工等为主的传统产业所占比重较大;电力、建材依然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特别是构皮滩电站占我县工业比重较大,对我县工业增速有着较大的影响;轻工业在工业经济总量中占的比重很低;新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较少,高新科技产业严重缺乏,支柱产业不突出,规模化、集团化程度低,缺乏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大企业、大集团。

(五)工业园区内无科技企业孵化器。我县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一些进展,园区形象有所提升,但与湄潭、瓮安等周边工业园区相比没有科技企业孵化器。

一是高科引进体系不建全,特别是科技推广体系建设滞后,即科研体系与推广体系比较薄弱,很多科技成果不能进入到实际生产中;环境脆弱,交通不发达,尤其是文教卫和科技观念落后;历史和现实原因导致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的起点和水平低。

二是缺乏研发人才和自主创新意识,丢失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因而出现了高新技术产业领域没有专利产出、专利申请都集中在大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等结构不合理现象。

三是虽然我县是贵州高考大县,每年均有800余人考上大专院校,但因我县企业规模小、效益差,吸收不了人才,使大量人才外流,企业招不到素质高、能力强的人,进而形成恶性循环。我县企业大多数员工由土生土长、没有受过中高等教育的城镇、农民工组成,文化水平低、技术能力差,难以适应生产发展。同时,我县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弱,技改投入资金不足,产品科技含量低,几乎没有自主品牌,缺乏“拳头”产品,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开拓市场。另外,企业融资能力弱,由于多数是民营企业,规模小、档次不高,且难以提供抵押担保,融资十分困难,影响了企业的规模扩张和更新改造。

四是我县是经济弱县,工业建设投入力度不给力,严重影响了企业规模。同时,构皮滩电站建成后改变了我县工业比重,严重影响我县本土工业增速。另外,我县科技人员不够、科技精英短缺、科技工作者创新意识不强,使我县高新科技产业严重缺乏,支柱产业不突出,规模化、集团化程度低,缺乏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大企业、大集团。

五是因财力原因,我县无力直接或间接提供大量资金专门兴建科技企业孵化器,加上融资平台欠缺和人员素质偏低以及无专业管理人员等,导致了我县工业园区内无科技企业孵化器。

(一)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契机,抢抓经济新常态带来的良好机遇,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努力推动我县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和创新引领产业升级。

(二)大力培育科技型企业。根据省科技厅种子企业、“小巨人”成长企业、“小巨人”企业、领军企业的培育路线,制定我县配套实施政策。注重创新绩效,用好用足科技企业减税政策特别是科研经费抵扣政策。树立创新绩效导向、目标导向,以科技支撑企业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政策倾斜、抓好专利、完善服务。招商政策向科技企业倾斜,主要向央企、全国优强民营企业、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等地区科技企业倾斜;支持企业注重科技成果应用,充分发挥省科技厅成果转化基金的引导作用,抓好专利发掘和专利转化; 鼓励科技中介机构入住__x,提升科技服务水平,围饶重点企业产业化的核心、关键和共性技术组织专业团队对接科技部和科技厅的重大专项、科技支撑

计划、基金等申报和争取项目,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四)激励企业创新开发品牌。县政府要制定奖励政策对认定为国家级新产品的企业、认定的省级新产品(包括高新技术产品、重点新产品等)、企业新获的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新获的省级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进行表彰奖励。要将自上而下的战略研究和自下而上的产业创新结合起来,强调创新目标、技术产出、服务经济社会等指标,形成创新功能体系。

篇6

【关键词】遵义师范学院;课外体育锻炼;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 G8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2)02-0035-03

课余体育锻炼是学校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大学生的体育意识、兴趣、能力、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是学校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运动的重要表现,也是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实现学校体育向终身体育过渡的重要桥梁。师范类大学生作为现在的学生,未来的老师,对他们课外体育生活状况的调查,不仅具有现实的意义,而且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通过调查研究,可以使我们更加客观地了解师范类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状况,探索当前影响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等方法,首先进行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检索,拟定了题目,并制定了调查问卷,在遵义师范学院大一至大四的全日制本科学生中随机选取了2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200份,其中有效问卷190份,有效率95%。并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和逻辑学分析。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文把课余体育锻炼理解为大学生在体育课以外的课余时间进行的体育锻炼活动。在这一划分的前提下,把调查内容分为课余体育锻炼的参与率、频率、时间、项目、方式、场所、兴趣、影响因素等几个方面。结合调查所取得的来自我院大学生的第一手资料,对我院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作一分析。

(一)我院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

1.对课外体育锻炼的兴趣调查情况

从表1可看出,有63.8%的男生和46.5%的女生对课余体育锻炼很感兴趣和较感兴趣。但对锻炼很感兴趣的女生却大大低于男生,对锻炼不感兴趣和毫无兴趣的女生也达到了20.1%。说明多数大学生对体育锻炼有兴趣,这是我们发送和促进我院大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积极因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有重要影响,与学生体育需要密切相关,激发大学生的体育需要,是培养他们体育兴趣的重要前提。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运用体育运动自身的特点和魅力吸引学生,另一方面则要加强学生对体育与个人发展、与社会未来发展重要性认识的教育。

2.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动机(单位:%)

由表2表明,男女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动机都基本一致,他们的动机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层次的,对体育锻炼有较正确的主观认识和积极态度,排序列前的是娱乐、健身、放松、应付考试和社交,其中娱乐(玩得高兴,心情舒畅)、健身(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放松体育活动成为我院大学生的3种主要动机。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课余体育锻炼认识不足,他们主要是为了应付考试及格、体能测试达标等。

3.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范围

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分布较广,从早到晚都有人参加体育活动。调查结果表明,最集中的时间段是上午16:30~18:30(53.7%),这段时间是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最集中的,这是因为很多学生这个时候才放学,上完了一天的课去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一个很好的选择。早上8:00以前也有一部分人参加体育锻炼,但比例不是很大,他们认为这个时间适当的一点体育锻炼可以让人很有精神,从而为一天的学习打好精神基础。上课期间(8:00~12:00、14:30~16:30)也有一部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这部分学生主要以没有课的学生为主。此外,有4.3%的学生选择晚上21:00以后锻炼,这一时间运动的学生有刚刚上完晚自习的,也有白天没有时间参加体育锻炼,他们的运动持续时间不长,内容以健身、健美、跑步为主,他们认为这个时间段参加体育锻炼既可调节学习、缓解一天的疲劳,又有助于休息。

4.选择运动项目的颁布特征

问卷所列的10个可供选择的锻炼项目中,选择率列前的是球类项目、健美操、爬山等。男女锻炼项目性别差异不是很明显,表现出一定的集中趋势。男女共选的项目有4项:篮球、羽毛球、爬山,但选择的顺序不一样,男生更多地参加篮球、足球等对抗性强活动量大,且有身体直接接触的集体项目,这也从一定程序上表现了男生的性格特点。而女生主要参与羽毛球、乒乓球等有一定活动量、对抗性弱,且无身体直接接触的隔网类项目。由于羽毛球不易爱场地所限,且作为一般性练习,技术动作又较易掌握而被多数人所喜爱,男女发生都有三成左右的人选择证明了这一点。健美操由于其项目特点也使30%的女生选择了该项,这也反映了男女生在体育需求上的差异。调查结果显示我院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爬山这项新兴的、面向大自然的户外运动深受我校大学生的喜爱。这是因为我院具有很好的区位优势,我院旁边是三阁公园,距离山、金鼎山等地方也不远,所以这项运动越来越受我院学生喜爱。

5.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每周频率和投入时间

在活动频率方面,总体上每周锻炼1次和2次的学生居多。男生的活动频度要高于女生,大多集中2至3次。上述结果反映了我院大学生总体上对课余体育锻炼具有积极的行为表现,大多数生在课余时间均有机会进行体育锻炼。但锻炼量不够充足,尤其是女生无论是锻炼次数,还是锻炼持续时间,这一问题显得更为突出。由此看来,目前应在提高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参与率的基础上,重点是设法增加他们的锻炼量,特别是解决女大学生的这一问题更为迫切。

6.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形式

在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活动形式上,与固定的同学、朋友一起活动和随意组合的小群体活动,是我院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两种主要参与形式。排名第三的是班集体活动,说明很多同学是愿意在集体的氛围下进行活动,所以可以加强这方面活动的开展,以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二、影响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因素

(一)场地设施对课外体育锻炼的影响

场地设施对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影响很大的,我院拥有400m标准田径场一块,足球场一块,室外篮球场9个,体育馆一座,其他体育活动场所很有限,还有就是学院目前建设发展较快,规模越来越大,所招收的人数也越来越多,但相应的运动场地、体育设施却达不到要求,这就造成了我院“人多地少”的局面,导致了体育运动设施的缺乏,所拥有的场地设施也会与学生的兴趣有矛盾等,使得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去处非常有限。调查结果表明,体育场地设施是目前影响我院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首要因素(占44.92%),也是造成我院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频率较低的重要客观影响因素之一。

(二)闲余时间对课外体育活动的影响

“没时间”是影响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低年级的学生普遍反映,文化课安排的太多太满,还要应付如英语四六级、计算机等过级考试,让他们感到应对很吃力,课余根本就没时间考虑课外体育锻炼。而大四的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频率也相对较少,这是因为,虽然大四的学生课比较少,但马上面临毕业、找工作等许多问题,还要参加各种培训班,如考研、公务员等,也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课外体育锻炼上面。还有的原因是,部分学生在外当家教、做兼职等,把能用的余暇时间都排满了,也只能把参加课外锻炼的时间给用掉。

. (三)组织实施对课外体育锻炼的影响

由于锻炼场所有限,锻炼意识、方法和指导锻炼的知识、能力不足等,导致很多学生没有课外体育锻炼的习惯。在问到“如果要改变你不喜欢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状况,那条措施可能对你有帮助”?选择“由体育老师统一组织或由学校或院系统一安排活动时间”的同学最多,说明课外体育锻炼要成为学生一项经常性的体育活动,依靠学生自身的意识还是很难实现的,学校(院、系)的组织、引导是重要影响因素。

(四)课堂教学对课外体育活动的影响

调查问到“你认为大学体育课教学对你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有帮助吗”?回答有的同学占了五成以上,这说明体育课对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影响还是很大。在问到“在参与课外体育锻炼方面谁对你的影响最大”?回答“朋友”与“同学”的最多,占六成以上,这表明: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行为主要取决于周围环境对他的影响。课堂教学对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行为主要取决于周围环境对他的影响。课堂教学对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影响只是是技术学习上的,尽管体育教师与所选他这门体育课的学生相处会有很长的一段时间,但在参与课外体育锻炼这方面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仍然是同学和朋友,教师在这方面的影响力很有限,这应该引起广大体育教师的重视。

(五)体育竞赛、考试对课外体育锻炼的影响

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时,认为一年四季没有明显区别的学生占了四成左右,这部分学生就是养成了良好的体育锻炼的学生。还有部分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时间比较多的是,体育考试前,校、院系运动会前,说明集体荣誉会吸引一部分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体育考试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强制一部分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但这只是手段。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对课余体育锻炼项目的选择,男女生有明显的性别差异,男生倾向于参与对抗性强的集体项目,女生偏向于参与对抗性较弱、体能消耗较少的个人项目没有时间、缺乏场地设施、没人作伴、没有锻炼的习惯以及怕累、懒动是影响我校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五大主要因素。部分学生在课外体育锻炼方面,自我锻炼的能力差,有一定的依赖性。体育课堂教学除了传授给学生运动技术以外,其它的信息、知识非常有限,包括体育教师在内,对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影响都很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院学生参架课外体育锻炼。课余体育锻炼已经成为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活动方式之一。

(二)建议

加大对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通过思想教育让学生对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有良好的认识,从终身受益的点出发,同时应科学引导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加强课外体育活劝的组织、辅导,引导学生合理安排业余生活。同时,发挥我院体育专业学生的优势,多开展小型多样的单项竞赛活动,使不同兴趣的学生都有参加的机会和发挥的余地,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学院应提供专门的经费用于场地设施的建设,为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条件。

【参考文献】

[1]黄松峰,福建师范大学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04.23(6)。

[2]赵辉等,高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影响因素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5.16(1)。

[3]王华倬等,我国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1)。

[4]李燕强、侯玉鹭,普通高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研究[J].2005.25(4)。

[5]张俊英,影响大学生课外参加体育锻炼因素的调查与分析[J].山东体育科技,2002.24(1)。

篇7

1.1万科社区的体育现象与现状

1.1.1组织机构

在万科社区中,他们的体育活动主要是由万科的物业管理中心负责组织的,由物业管理中心一些人员从事体育组织活动。社区中也包括了一些自发组织的项目,他们没有一个固定的组织者,是由万科社区中的居住户们根据爱好自发组织起来的,这点有着其特殊的一面。他们都不属于政府任命的,是万科社区的一个自有的组织。他们都不是专业的人员,没有专业的知识,但是他们通常在组织体育活动的时候会把体育活动安排的很细,这是他们开展中的一个特点。

1.1.2体育活动的开展和组织形式

万科每年都会组织参加一些比赛,他们的比赛有社区内部的比赛,也有由社区组队参加对外的比赛。他们的队伍并不是长期一直存在的,毕竟他们都还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忙,当有比赛的时候,物业管理中心会以贴网的形式,在网站上公布消息,号召有爱好的人群来参加到队伍中的训练,好似“广发英雄帖”紧急招募一样。把他们在比赛前召集到一起,进行一段时间的集中训练。体育活动的开展主要是利用周边学校的场地,但是应用场地的前提是不影响周边学校正常行课。而且周边学校对他们借用场地也不收取任何的费用。

1.1.3具体制度

他们不是有专业的人才来带领他们进行体育锻炼,而是他们自发的进行,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只是在比赛前期由物业管理中心人员,来组织他们进行训练准备比赛。

1.1.4经费来源

万科的社区体育锻炼经费,直接主要是由物业管理中心和居住户共同承担的。但是从间接上看,国家政府还是在为其提供经费,因为他们所用的周边地区的学校的体育设施,都是由国家拨款维护的。

1.1.5场地设施及维护

万科内部体育设施比较少,主要针对的是儿童以及老年人,另外一部分人群采取的是自愿选择锻炼项目。其他比赛所用场地基本是在依靠外面的小学进行。其维护设施的费用是由政府补贴的,由小学的人员进行维护。而对于万科内部的体育设施,主要是由物业管理中心的人员进行维护的。其中我觉得万科内部使用者自觉的进行使用中维护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维护手段。

1.2红砂村社区体育的现状

1.2.1组织机构

红砂村是属于农村体育一类的,他们组织体育活动主要是由政府的下属单位――体育管理中心组织的。由于其独特的风光和当地的旅游业的发展,到这里来进行体育活动的人群有很多。此社区有体育管理中心的人员带领其进行体育活动,但是也有自发组织的一些民间体育项目在这里进行,比如:空竹,放风筝等等。另外还有一些城市人群到这里进行休闲,享受娱乐的。还有一些爱好极限运动的,在这里进行轮滑,这些都是自发组织的。

1.2.2体育活动的开展和组织形式

在该地区,活动的组织形式是多样的,有自发的团体,也有自发的个人,还有由政府组织的社区公共体育锻炼。这里主要风景优美,且场地较多,便于大家开展体育活动,所以不管是本社区的还是城市的,都爱好到这里进行锻炼。甚至出现了一个情况就是,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对流,城市居民走进农村居住进行休闲锻炼,而农村居民进入城市居住。

1.2.3具体制度

红砂村是个农村经济的一个转变,使得他们的社区体育开展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并有一定的制度,但是他们在很大的程度上存在着一个形式化的现象,他们的锻炼程度和锻炼的科学性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

1.2.4经费来源

主要是由政府出资补贴,另外也有商人进行投资,增加活动人口的数量。还有一部分来自参加活动的人的手中。

1.2.5场地设施与维护

现在暂时没有固定的体育设施,其体育锻炼主要是应用的空地进行。在社区周围政治计划修建篮球馆和羽毛球馆等一些设施,增加体育锻炼的形式。在本社区的农家乐中也有修建了乒乓球和网球场的开展体育项目,维护是由自己进行维护的。

2.分析:

2.1根据现状分析

居民的健身意识有待加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状况不乐观,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人群还不是很多,意识需要进一步加强。虽然工作是影响锻炼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却不能做为一个不能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所以要加强锻炼的意识。社区对体育锻炼的好处应该多加宣传,起到带动大家进行体育锻炼的宣传作用。

2.2根据开展情况分析

体育锻炼是一种科学的生活方式,目前我国社区体育的进行主要是依靠大家自发的组织的,或者一些社区的物业管理中心人员组织。虽然他们能很仔细的进行组织,但是他们缺乏专业的知识,不能很好很科学的带动社区成员进行体育锻炼,所以他们的锻炼缺乏科学性。不能在锻炼时起到最好的效果。

2.3场地设施和经费分析

经费基本是由政府部门进行补贴维护,还有一部分来自与社区群体中间的物业管理费用。在设施的使用上大家对其维护,采用的方式是有人员看护,但是我觉得重要的是在锻炼的过程中,锻炼的群体要自觉的进行维护。

3.结论与建议

体育锻炼的开展不只是一个形式化的东西,而是需要大家真正的重视起来。要明白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加大宣传的力度。另外体育锻炼的对口人群不应该大部分为儿童和老年人,更应该把中年人带动起来,共同进行体育锻炼。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迫切需要一些有专业

知识的人员来进行指导和带领,那样才能保证人群在体育锻炼中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才能达到体育锻炼的最佳效果,真正达到了社区组织社区体育的意义。(作者单位:成都文理学院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中国城市体育》北京出版社,李会欣,P 147

篇8

关键词:体操普修;新课改;身体素质;建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许昌学院体操普修课程开展现状为研究对象,许昌学院体育学院现在校生为研究主体包括体育学院13级到10级的学生。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依据研究的需要,通过查阅许昌学院图书馆图书,各大体育院校的期刊论文和许昌学院体育学院历年来关于体操课程开展的资料文献以及有关体操普修方面相关的文章资料进行了整理、分析与总结。了解许昌学院体育学院历年学生体操普修成绩和技术掌握情况等一系列重要知识,为研究提供了充分的理论研究。

1.2.2问卷调查法

结合本文研究的内容设计了关于以“许昌学院体操普修开展现状调查报告”的问卷,向许昌学院体育学院体育学院10级、11级、12级、13级在校体院学生发放调查问卷,一个年级发放100份(包括社体和体教)一共发放400份,回收389份,回收率为97.2%,有效问卷385份,有效率为98.9%。

1.2.3数理统计法

对许昌学院体育学院学生收集的信息和数据进行数理统计,按照体育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数据和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和统计,以保证研究的客观性。

1.2.4访谈法

对许昌学院体育学院的体操老师进行访谈,了解许昌学院体育学院体操课程开展现状。对许昌学院体育学院在校学生进行访谈向他们了解对体操普修这门课程的看法和兴趣。

2.结果与分析

2.1许昌学院体育学院体操普修课程安排以及教学内容

2.1.1许昌学院体育学院体操普修课程安排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体操普修课程安排的多少直接关系到教学成果和教学目标。我国新的教育大纲把体操普修课程由以前的220课时压缩到80个课时左右,目前一般高校体操普修课程课时一般都在36-72个课时之间,还有一些高校体操普修课程课时分三个学期来学习,一共有216个课时。也有分两个学期来学习,一共144个课时。但是最少不得低于36个课时。

2.1.2许昌学院体育学院体操普修技术和理论教学内容

体操动作对身体的柔韧性、协调性和肌肉力量有很高的要求,男子一般展现体操的力量美,女子一般展现体操的艺术美和创造美。由于师资力量和设备情况有限,我院体操普修技术内容开设有双杠、单杠和跳跃和自由体操四项内容。体操普修理论教材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体育学院通用教材,由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审定。

2.2许昌学院体育学院体操馆场地器材配备

2.2.1许昌学院体育学院体操馆场地器材配备

体操馆的设施以及器材设施是保证体操教学、课下训练及竞赛等正常开展的物质基础,是落实“学生为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重要保证。因此,学校体操设施的是否完备关系到体操教学是否能顺利开展,也对我国各大高校体操普修课程的教学效率产生重大的影响。

许昌学院体操普修课程在体操馆进行,体操馆的总面积约为800平米,设施比较齐全。许昌学院体育学院体操设施比较齐全,个别器材的数量不是很充足。因为体操普修课学生都是以班为单位上课,所以说学生比较多,一个班级基本上都是二三十人,这样器材就明显不够用,需要轮流使用体操器材。而在垫子和跳马方面就比较充足,学生可以充分练习。鞍马和高低杠比较少,而且每个都是一副,体操普修每次上课的人比较多就不能满足上课的需要。

2.2.2许昌学院体育学院体操教师基本情况

许昌学院体育学院的三名体操教师全部为男教师,没有一名女教师。这样的教师搭配比例不利于我院体操的教学,不利于许昌学院体育学院教学的发展。目前的三位教师中除了没有女教师之外,但是在年龄搭配上比较合理。老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在科研和理论方面都有较高的水平。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是那么的丰富,但是年轻教师工作认真富有活力很容易带动课堂上教学的气氛,有利于体操教学的进展。老教师经验丰富还可以指导年轻教师的学习和教学工作的开展。

2.3许昌学院体操必修课学生掌握情况分析

2.3.1许昌学院体操必修课社会体育专业技术成绩

从13级到10级社体年级因素对自由体操具有非常显著差异性、跳跃具有显著差异性、单杠具有非常显著差异性、双杠具有显著差异性,这说明四个项目从10级到13级社体学生掌握情况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由表两两比较可知双杠和跳跃这两个项目10级、11级、12级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性,成绩比较稳定,相对于13级来说具有显著差异性,成绩有所降低。单杠和自由体操这两项目10级、11级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性,相对于12级、13级的成绩来说具有非常显著差异性,说明单杠这个项目从12级开始学生的掌握情况呈现逐渐下降趋势。

2.3.2许昌学院体操必修课体育教育专业技术成绩

跳跃和自由体操这两个项目10级、11级成绩没有显著差异性,相对于12级、13级具有显著差异性。而单杠和双杠这两个项目11级、12级、13级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性,相对于10级具有显著差异性,10级的平均成绩均高于其他三届,所以说在10级之后这两个项目学生掌握情况有所下降,但是总体波动不大。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许昌学院体育学院体操馆体操设施和器材的调查基本能满足学生上课使用,上体操专选的时候器材很充足,但是在上体操普修的时候小班可以满足上课使用,大班就不能满足学生上课使用。

3.1.2许昌学院体育学院体操教师的学历、教龄、职称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要求,但是在性别上比例失调,我院体操教师中没有女老师。

3.1.3许昌学院体育学院体操普修课程的安排比较合理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教学内容上比较丰富教学内容属于中等难度,但是对技巧性要求很高,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身体协调性。

3.2建议

3.2.1体操教师在我院男女比例失调,我院应该积极聘请女体操教师,女教师的引进有利我院体操课程的顺利开展,对我院的体操普修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3.2.2我院的体操设施方面虽然很全面,但是有许多破旧不能在使用的器材,在训练的时候容易受伤不利于学生训练。所以学校在这方面应该考虑投入一些资金,购买一批新的器材丰富我院的体操设施。

参考文献:

[1] 宋宋.上海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程现状的调查研究[J]上海师范大学.2012.5

[2] 张爱福.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程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以宁夏大学为例[J].宁夏大学体育学院.2013.1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