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11 07:55:5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高中物理课堂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初中生经过中考的奋力拼搏,刚跨入高中,都有十足的信心、旺盛的求知欲,都有把高中课程学好的愿望。但经过一段时间,他们普遍感觉高中物理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易学,觉得物理这门学科太抽象,做习题、课外练习时,经常磕磕碰碰、跌跌撞撞,常常感到茫然,不知从何下手。有的越学越困难,甚至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和信心,造成学习成绩不良,影响学生全面发展。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那么,如何让学生顺利过渡到高中物理学习当中呢?
一、背景
1.初、高中物理教材的差别显著。物理教材的编排是由浅入深的,初中物理教材难度较小,比较重视感性认识,物理教材趣味性较强,注重生产和实际,一般都是从生产、生活实际、实验及有关自然现象等具体生动事例引入课题,经过对现象的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出简单的物理规律,学生以较多的感性认识为基础,便于接受,而高中教材作为基本的物理知识体系没有很多改变,但分析、综合、推理能力方面,尤其是应用数学工具的能力有明显提高。使不少刚升上高中的学生感到物理知识相当抽象、难懂。另外,初中物理教材则重于对物理规律的定性讲解;而高中教材则在定性描述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定性分析、定量研究,一些公式单位复杂多变,从而使新生在学习过程中明显表现出从定性到定量、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上认知的差异,从客观上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学习要求而产生学习上的困难。2.学生对教师教学方法的不适应。初中物理教学内容少,知识难度不大,教学要求较低,因而教学进度较慢,对于某些重点、难点,教师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反复讲解、多次演练,从而各个击破。但是进入高中以后,教材内涵丰富,教学要求高,进度快,知识信息广泛,题目难度加深,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不可能像初中那样通过反复强调排难释疑。而且高中教学往往通过设导、设问、设陷、设变,启发引导,开拓思路,然后由学生自己去思考、解答,比较注意知识的发生过程,侧重对学生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思维品质的培养。使刚进入高中的学生不容易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听课时存在思维障碍,不容易跟上教师思维,从而产生学习障碍,影响高一物理学习。
二、消化
1有效提问的涵义
关于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的涵义,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有效提问是引发学生心理活动,促进思维能力发展的1种方法和手段,是成功教学的基础;有效提问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1种相互交流与互动!传递与反馈的桥梁与导航,它将教师的意图传达给学生,又将学生的学习反馈给教师;有效提问即为理解而提问,让学生开动脑筋.
12345678下1页
新课程追求的是以问题为纽带的课堂教学,提倡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问题走出教室.新课程课堂评价由注重结果性转向过程性评价,由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转向师生的互动交往,由关注学生回答转向关注学生提出问题!质疑问题.新课程要求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提问,教师要充分发挥提问的功能.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驱使学生积极思考,参与学习过程,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在积极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学生就逐渐地学会了建构知识,理解知识!领会知识,运用知识或许还会发现1些新的问题.
所以在新课程理念下,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应该有新的内涵.本文中的有效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能引发学生的心理活动,促进学生物理思维能力发展,实现教学目标,并通过师生互动动态生成新的问题的1种教学活动方式.
2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的思维障碍分析
学生在学习物理时的思维障碍是怎样产生的呢?研究者归纳为:其1,学习物理受自身的心理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制约;其2,学习物理还受学习内容的概括性!抽象性的制约.由于高中物理知识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学生在学习时若不能真正把握知识的内涵!联系及其区别,则在运用物理知识进行物理思维时往往会产生1些思维障碍,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如学生结果可能正确,也可能错误.因此,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均要创设良好的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教学活动氛围,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采用民主型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猜测.中学生的知识和经验有较大的局限性,直觉思维能力正处于萌发阶段,有的猜想或假说是很幼稚的,甚至是错误的,我们要满腔热情地加以爱护!引导;否则会扑灭非常可贵的直觉顿悟的火花,挫伤学生求知的欲望,抑制直觉思维能力的发展.
作为思维的1种形式,直觉思维还孕育着创造思维的萌芽,它是创造性人才必备的思维品质.中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充分认识直觉思维的作用,结合教材内容,有意识地加强直觉思维能力的训练,不仅能进1步完善知识结构!开阔思路,而且能充分释放创造精神,提升学习能力.
学习前潜在的错误观念对学生学习思维的干扰,相近的物理概念的混淆对物理概念混淆不清,物理方法的类比不当引起的推理结果错误,将物理公式数学化造成的思维偏差,将概念内涵与外延的模糊不清形成乱套公式或规律的张冠李戴等.所以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研究学生的实际心理特点与现有知识水平需要,针对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的思维障碍特点,要善于采用恰当的策略进行有效提问,这样才能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上1页12345678下1页
3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
3.1问题生活化策略
新课程提倡课程的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所谓问题生活化策略是将问题置于现实的生活情境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鲜活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在学生的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在与自然界!社会发生联系,许多问题的背后都隐藏着使学生心存疑惑!充满好奇的物理问题.如在关于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课中,常常遇到如下的典型习题:有1辆汽车原来做匀速直线运动,突然遇到紧急情况刹车,已知汽车质量m,汽车刹车过程的制动力恒为f,设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t0,问从驾驶员发现情况到完全停车,共经过多少距离?若将这1习题改成:某1特殊路段的速度规定不能超过40km/h,有1辆卡车遇紧急情况刹车,车轮抱死滑过1段距离后停止.交警测得刹车过程中在路面擦过的痕迹长度是14m,从厂家的技术手册中查得该车轮胎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是0.7.假如你是1位交警,请你来陈述该卡车是否超速行驶.
很显然,后1种提问比前1种提问有效,它将问题置于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觉得物理就在自己的身边,体会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的兴趣,学习时易于理解和接受.
3.2问题搭桥策略
搭桥策略是指教师为使学生对当前问题做进1步理解的需要,事先把复杂的学习任务逐步深入地加以分解,以便学生能自行构建知识体系和物理思维来达到教学目的而采用的1种行为活动.在教学中采用这种策略进行有效提问,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与知识的意义构建,教师的作用是搭桥引领探求知识结论的方向,而不是把答案都告诉学生.如1位教师在教牛顿第1定律中关于“力与运动”关系的提问教学片断(图1),教师演示.
上1页12345678下1页
演示(1):1辆车(有轮子,正放)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用力推车运动1段时间后停止用力.
演示(2):1辆车(轮子朝上,倒放)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用力推车运动1段时间后停止用力.
教师提问
提问1:谁能描述刚才这两个实验中的现象?根据你看到的现象,你什么想法?请说明理由.
提问2:(1)与(2)现象中,小车在桌面滑行的距离不同说明了什么?
提问3:如果将小车放在在水平气垫导轨上来做实验,请同学们猜想以下结果会怎样呢?
演示(3):1辆车(有轮子,正放)静止在水平气垫导轨上,用力推车运动1段时间后停止用力.
上1页12345678下1页
提问4:如果老师将水平气垫导轨再加长1点,那小车的运动情况将会怎样呢?
提问5:如果水平气垫是光滑的,而且很长很长,同学们推理1下,小车的运动情况又将会怎样呢?
提问6:你现在认为/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有力物体必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将会停止.这个观点对吗?你现在能描述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吗?
从以上教学片断可以看出,这样的提问很有效.教师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告诉学生“运动与力”的关系。而是先把这个问题进行分解,然后通过提问层层深入,逐步搭建问题桥梁,让学生能顺藤摸瓜,自主寻求答案,得出结论,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采用搭桥策略进行有效提问,促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获取知识,这比我们自己从嘴里说出来的要深刻,而且更具有说服力.
3.3以问引问策略
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地提出问题!思索问题.以“问”引“问”策略,就是要发挥有效提问的这种功效作用.我觉得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提问的最高价值性应该就在于此.这里的以“问”引“问”策略中的第1个/问0是指教师提出问题,第2个“问”是指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即以“问”引“问”指的是教师提出问题能引导或指引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上1页12345678下1页
下面是教师A利用科学探究法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产生条件”的教学片段.在初中我们知道,当1部分导体在闭合电路中做切割磁感线时,就能够产生感应电流,今天同学们亲自研究1下.除了这种方法外,还有没有另外的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方法呢?
请大家选用桌上的实验器材,两个同学1组,共同探究利用磁场怎样才能产生电流.将你们的实验过程及实验现象记录在表格中(表1).
接着让学生进入探究阶段,学生探究完毕后收集记录表,挑选几张有代表性的记录表,进行总结分析得出感应电流产生的原因.我们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这样的现象,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地参与了探究过程,但许多学生因为不会对探究的结果进行分析与下结论,有1部分学生为了应付老师,把教材上的答案填写在在记录表中,并不是自己探究的结果.也有1部分学生由于时间不够来不及研究,所以没有完成记录表.这种教学生成是我们不愿看到的.
不难看出,教师A把课本上的课堂演示实验改成随堂探究实验,在课堂上重视利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物理教学,注重结论的获得与描述,这是1大亮点,但却没有提出合适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参与具体探究,忽视了诱发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重要性,从而导致了学生在实验中就会缺乏问题意识,探究的效果不理想.
可见,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意义不仅在于提出的问题能引起学生思考,而且还在于它能引导学生敢于去发现!提出问题,培养创新意识,最终把学生引上创造之路.创新教育理论表明,学习者不断地质疑!发现新的问题的过程中,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也就得到培养,发现新的问题是问题提出以后所引发的新的价值,因为发现新的问题比提问更富有创造性.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问题,并对他们提出的问题给予积极评价.当学生还不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应多鼓励他们,树立他们的信心与勇气,并在方法上给予点拨或引导.如果课堂上提出的问题由于时间限制解决不了的问题,也可在课后继续探究.这样做既解决了学生提出的问题,又让他们体会到获取成功的快乐.这种成功感也会驱使他们有进1步求知的愿望.如果只是刻意追求让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将不引领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向,会容易导致放任自流或作秀的形式主义.
上1页12345678下1页
总之,在物理课堂中教师的有效提问不仅仅在于“问”,而更重要是在于采用合适的策略进行提问.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能根据学生的实际采用上述相应的策略达到有效提问的目的,则能够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展开思维活动,使物理课堂中不断地动态生成新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有效提问的教学真正功效,促进学生物理思维的发展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各科教师都在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习惯,从被动学习来源根基因在于教学理念的落后。目前我国很多教师仍然坚持陈旧教学观念和方法,教学方式古板,缺乏教学创新。据学生反映,教师在物理课中一般采用填鸭式教学,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并且在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缺乏互动,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这样不但表现在实验教学方面,但是目前我国高中物理教学傍观者,难以将理论运用于实践,表现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首先我国高中物理教学方法十分单一,而且缺乏与学生的互动环节。好比师生关系没有创新,依然是教师高高在上、学生在讲台下死记硬背,这不但要使学生获取更多的理论知识,也要使学生意识到物理来源于生活,學习的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与此同时,还要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其他学科的学习,将物理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提高学生综合增补教学手段。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之所以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尚未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因此,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便需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准确抓住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以创新为主要基点,增补课堂教学手段,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从而有效提升物理教学水平。例如:在《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的内容中涉及到很多光学实验,而这些实验很难在教室中完成,但却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吸引力。因此,老师则可到本地的大学,在大学生的资助下共同在实验室完成这个实验,并将这个实验过程录制下来。然后,再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给学生看,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资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的知识点。
3.合理运用新媒体,辅助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在新媒体教学环境下,物理实验教学取得了新的突破,保存了传统录像实验教学的优势,依靠数据采集录入控制仪更能完成物理教学中的多项实验。在多个传感器的辅助下,再加上实验教学软件,与计算机相连接,完成复杂的物理实验,深受一线教师的青睐。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条件的制约,许多物理实验难以利用实验室器材来完成,也难以直接用器材进行演示,而新媒体技术使这一困扰物理教师多年的问题得以解决。可以自如演示高速飞行物体的运动轨迹、导体内部自由电荷的定向移动等。新媒体教学演示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易于理解接受。
三、高中物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方法
1.探究学习法。探究学习法就是首先要发现问题,由学生自主进行对问题的相关探究,这里的探究指的是本身去搜集相关问题的材料,按照现有材料,尝试解决问题。这种解题过程中,问题是主线,所有的探究活动都是基于问题来进行。久而久之,学生会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在学习《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革的关系》这一课时,可以采用探究式方法来进行。物体所做的功是人们肉眼无法看见的,那么,可以借助于仪器或者多媒体来把功呈现出来,这就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好比,运动员把铅球投出去这个过程按照这一结论,学生可以本身尝试用并且高中课时本身根据书本上的讲解进行实验探究,好比,学生可以本身做一个切割磁力线的实验,通过电流的改变情况来探究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把不明白的地方必然要想措施让物理课变得生动起来,通过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的改变,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通过本身对问题的探究,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1.教学实践生活化
由于我们初中物理学科的特点是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因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致用,用物理知识去解决我们身边的物理现象,也锻炼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教师要设身处地的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去思考、探索生活中的物理。如我在讲惯性时,我就给学生举例我们上学时骑的自行车中的惯性现象;在讲电学时,我让学生统计我们家中的用电器,去了解他们的工作原理,真正的实现了教学实践双丰收。
2.教学效果理想化
我们的讲课不能只做表面文章,如果是没有效果的教学谈不上高效教学,因此良好的教学效果是我们实现高效课堂的保障,因此我们要落实我们的课堂效果,课堂的最后一定要有一个理想的效果。
二、高效课堂实施的几点做法
初中物理高效教学,就是我们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的收益达到最大化,让我们的教学质量达到最佳化,我们就要以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来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得到提升,学习的方法更灵活,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实行。
1.深入钻研教材,做到粗备全书,细备单元,精备课时
《礼记•中庸》“: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课是我们教师的日常工作之一,也是上课的前提,因此在上课之前,我们要精心研究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难点,真正的做到粗备全书、细备单元,精备课时。所谓的备课并不是对教材的生搬硬套,要做到灵活的应用教材,要以教材为根本去创新的使用教材,体会教材的编写意图,设置并确定的合理的教学目标,并能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精心的设计重点与难点的内容,要想到怎样才能使我们的课能突出重点,怎么样去突破难点,以求做到游刃有余。
2.妙用“多媒体及展台”,给高效课堂插上翅膀
课堂上我能合理地将大量的图片、动画、录像等材料整合到多媒体教学课件中,直观地向学生展示或再现不同的物理过程,化理性的教学为感性的教学,能够更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打破时空的限制,增加课堂的信息容量,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在课堂上,让学生能够接触尽量多的物理资料,也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趣味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于漪曾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或者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利用多媒体精心设置情景,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情趣,使学生进入想学、爱学的良好境界。
3.找准着陆地,真正“落实”高效课堂教学效果
1.物理问题的提出
在物理课程的学习中,最能提高学习能力的手段就是“提问题”。新课改教学理念认为,老师教学的目的不应该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要善于提出学习问题,以此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印象,进而应用于实践。所以,老师需要在教学中注重问题的设置,最好在课堂之初能够设置问题悬念,鼓励学生勇于提出物理问题。
2.物理实验的增设
物理作为一门研究性的学科,它需要大量的实验作为实践基础,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物理问题,解决物理疑难。加之,初中阶段的学生刚刚接触物理这门学科,因而他们抱有好奇的心态和探求的欲望,希望可以在物理世界里遨游,老师也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点心理因素,在课堂上增设物理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3.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方法是否运用得当,直接关系到课堂高效教学的目的能否完好达成,可见,教学方法对于整个课堂教学的意义颇深。所以,老师在开展教学之前,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学科性质和学生特点,慎重选择教学方法,以免因教学方法选择失误而导致初中物理课堂高效教学失败。
二、实现初中物理课堂高效教学的具体手段
1.培养双向备课
简单来说,双向备课就是老师和学生各自分管一些独立内容,从而完成备课的全部内容,间接地体现了老师与学生的交流合作,同时,备课质量对于课堂教学效率也是有一定影响的,因此可以从两方面完成双向备课:
(1)老师备课。老师在进行课前备课时,需要仔细研读此节内容的大纲,注重把握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同时设立既定的教学目标,便于自己在实际教学中能够有的放矢、收放自如;
(2)学生备课。此处主要指学生通过提前预习,对学习内容大致轮廓有所把握,并且借自己的力量去寻找辅助课堂教学的资料,从而为高效教学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2.注重课堂导入
据有关数据调查显示,学生上课注意力最集中的时间为课堂开始后的10~35分钟,前10分钟学生的思想游离在下课的欢乐中,后10分钟处于学习的疲惫时间,只有课中25分钟左右的时间能够集中精力学习,如果老师想要延长学生的集中学习时间,也不是不可能,注重课堂导入过程即可。比如,在讲“摩擦起电”这一节内容时,首先,老师可以事先将摩擦好的棒子准备好,再准备一些细碎的小纸片;其次,老师可以创设神秘的课堂气氛,扬言为大家变魔术;最后,小棒子吸起小纸片,完成整个魔术过程。可能这些游戏都属于小把戏,但对于刚接触物理的初一学生来说,却是极为神奇的,而且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课堂导入法。
3.发挥学生主体
新课改施行之后,其内容标准中多处屡次提及到,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需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开展的一切教学活动要以服务于学习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模式,基本上都是老师立于督导者、命令者的地位去监督学生,课堂也以展示老师个人的主置为主,导致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堂主体地位被忽略。针对此问题,老师需要正确对待自己的教学位置,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注重锻炼学生的自主能力。比如,可以利用一些差异教学、任务教学之类的新式教学方法,让学生意识到自身的自主性、独立性,进而为课堂高效教学做好保障。
4.重视课后评价
摘要:“问”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门教学艺术。教师要使课堂教学提问恰到好处,就必须勤思考、多分析、努力优化课堂的“问”,“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需要教师在课前认真备课,钻研教材、教法,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水平。
关键词:高中物理 课堂教学 提问艺术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研究的是物质的基本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高中物理课程应体现物理学自身及其与文化、经济和社会互动发展的时代性要求,肩负起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那么,如何在此基础上加强高中物理教学呢?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多对学生加以提问,让“问”贯穿课堂,让“问”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问”中思考、探究、实验。通过“问”,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逐步树立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有效的课堂提问,往往能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问题世界,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相反,如果教师提问不当,会使学生情绪受抑,思维受阻,造成课堂“冷场”。恰如其分的课堂提问能使学生集中精力、积极思维,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我认为高中物理教师的提问应符合以下几个要求。
一、提问要面向全体,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课堂提问的目的在于调动全体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让所有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关注、期待,培养所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例如,对成绩好的学生的提问要有一定难度,比如一些发散性的、综合性的问题,鼓励其钻研;成绩一般的学生则提问一般性问题,帮他们掌握书本知识、提高学习学趣;对于待进步生适宜问一些浅显的,如简单判断性的、叙述性的、比较直观的问题,并设法创造条件启发其思考,使其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二、提问时候题意要表达清楚、准确严密。
含糊不清的问题很难让学生展开思维,不确切的问题必然会产生多种回答而引起混乱。例如:已知磁场方向和导线运动方向,如何确定导线中的电流方向?此题因果关系不明,学生很难回答,是由于导线做切割磁力线运动而产生感应电流,还是由于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安培力的作用而发生运动?又如假设地球是一半径为R的球体,一矿井深度为d,已知球壳对壳内物体的引力为零。问:矿井底部和地面处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之比为多少?这题目存在问题,学生难以解答,因为地球内部的密度是不均匀的。所以要计算出这题目,必须先假设地球的密度是一样的。所以,要使提问达到启发学生思维的目的,所提出的问题必须题意清楚、准确严密。
三、提问要以现实生活为背景,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课标指出:高中物理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家庭、社会中有大量学生感兴趣的物理问题,比如家庭中各种电器的物理原理;手机等交通工具中某些新装置的物理原理等。教师在提问时,应选择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问题。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对物理课的亲切感,也有利于学生把所学物理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结合起来研究周围的生活和社会现象,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例如:对家乡水电站进行调查,学生能够结合所学知识,进一步深化理解能量转化的估算、发电和配电设备、发电功率等物理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四、提问时要讲究效率,注重问题的质量。
在进行提问教学时,要注意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学中我们常可以看到,老师提出的问题非常多,学生很快能回答出来。但是,在进行当堂检测的时候,很多学生都不会。这种只追求课堂“热热闹闹”效果的方法是低级的,因为教师所提的问题没有任何质量,不需要学生任何思考能算出来,不能有效发展学生的思维。有时当老师提出问题之后,班级一片寂静,原因是所提问题太难,所有学生都无从下手。所以,这里我们强调在课堂教学中,所提的问题要有质量,既不能太简单,又不能太难,要实现当堂教学目标。提问时,一定要考虑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不能追求表面的热热闹闹,也不能教师提问是为了表现自己的知识是多么渊博,使得提出的问题学生一个也不会。总之,一句话,就是提问的时候,要让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桃子。
五、教师提问时,要富有感情,辅助以肢体性的语言进行。
师生之间的感情对提问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教师提出问题后,要用和蔼可亲的目光唤起全班学生的思维,对那些注意力分散的学生多看几眼,使其预感到老师马上要叫他回答问题。还有教学提问时,不能只关注几个学生,要面向全体。要用鼓励和试探的目光和学生交换意见:“你能否站起来回答问题?”认真思索而没有结果者皱眉,害怕老师指名者低头,对问题已弄清者常微微点头,根据学生各种表现,教师找到点名对象。教师伸出右手,掌心向上,面带微笑:“好的,我们请这问同学试下。”学生回答正确,教师脸上要露出喜悦之感,伸出右手,掌心向下,做出结论:“很好!完全正确,谢谢你。”当学生回答不准确或不能回答的时候,教师要用鼓励的目光和表情,让学生感觉轻松。这样,虽然教师没有批评,但学生看到老师那种安慰的表情和目光,会感到非常惭愧,更认真地听讲。
六、教师提问教学时,要有适时性,不能一问到底,要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1.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毋庸置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对课堂教学起到了掌控性的作用.但是在现阶段新课改不断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初中物理教师很多的传统的教学观念是不符合时代的发展和进步的.比如说现阶段初中教育对学生的要求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教师并没有很好的贯彻执行这一教学目标,教师为了减少课堂教学时间和提高教学效率,一般都是直接向学生传授知识,这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不利的,也是需要改善的.
2.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现阶段,对于我国的教育现状而言,应试教育还处于主流地位,评价学生学习水平的主要标准就是学习成绩的高低,并不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非常不利.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也逐渐的形成了只重视自己的物理成绩,而对于具体的物理知识的掌握和解题能力的发挥不重视,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学生学习状态的不好.课堂之上,学生都是习惯于被动的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而不是自己主动的思考,即便是教师布置的问题,也因为教师主动的提供解题思路而阻碍了学生的思考,这些都影响了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影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
3.学校、教学设备落后对于物理课程而言,需要进行很多的实验活动,需要用到一些基本的设备,但是很多学校的教学设备还处于原始的阶段,并没有与时俱进的进行设备的更新和换代,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物理实验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学校和教学设备的落后需要进行改变和完善,必须要不断的适应时代的发展,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二、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高效性的主要举措
1.运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往的课堂教学,教师于主导地位,学生之间很少有交流和互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意识,为了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斗志和学习热情,为学生更积极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学习方式.这种小组教学,不只是单纯的将班级里的学生进行分组,还要让每个小组的成员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让每个学生能够取长补短,更好的从别的组成员身上学习到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意识和想象力,更好的提高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能力.比如说初中物理中有一节课的基本知识是关于家庭电费的测算,也就是掌握基本的电费的测算知识和电表的测量知识等.教师讲解这节课时可以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让各个小组的成员分别测量自己家的电费,因为每个小组成员运用的电费测量方法是不同的,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测量方法,然后以小组为代表分别选出自己小组最为简捷、准确的测量办法,进行小组间的评比活动.通过这样的类似于竞争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斗志,积极地调动全班学生投入到这一环节中去,学生不仅在小组活动中增深了彼此的感情,更好地掌握了这节课的基本知识,便于学生快速的掌握和牢记.
2.以兴趣为出发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我们知道,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因此,培养学生对于初中物理的学习兴趣,可以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改变学生固有的“物理难学”的思维定位,更好地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和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从学生的好奇性为基本的出发点,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落实,让学生成为初中物理课堂的主人.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创设情景教学是非常普遍而且高效的一种,通过创设情景教学,可以将学生引入到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更好的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和物理原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比如讲授初中物理知识凸透镜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一种情景:把一个装有水的矿泉水瓶正对着太阳,在矿泉水正对着的地下放置一个带有火星的小木棒,学生就可以看到,小木棒很快的燃烧了起来.通过这样的实验,学生的好奇心就被勾了起来,想要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是因为水的原因还是矿泉水瓶的原因,还想要深入的了解这其中所包含的原理,教师通过这样的导入方式,可以有效地将学生学习的重点引导到新课的知识上来,这就为探究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进行了很好的铺垫.
3.营造融洽、轻松的课堂氛围传统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呆板的和枯燥的,不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创造性的发挥,因此,教师要善于营造一种轻松、融洽的氛围.教师要与学生多交流,真切的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的询问学生听课的效果,对于学生不理解的知识要进行自己的讲解和渗透,争取让所有的学生都明白基本的原理.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中,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斗志,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4.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只有真正的处理好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才可以更好的实现双方的和谐共处.学生真正的将教师当做自己的朋友,在物理课堂之上不会感到约束和压迫,能够非常放松的接受教师的讲课.而对于教师而言,他们可以很好的掌握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实际情况,根据他们的接受能力来有针对性的教学.所以,为了实现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三、结语
1 物理课堂提问的作用
上课时,如果只是老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听不出重点,精力分散.如果讲解重点内容时有问题过渡,可以提高学生听课效率,学生回答问题时必定精力集中,专心思考.整堂课用几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问题串起来,学生便可以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完成课堂学习任务.
设计与学生认知发生冲突的问题,让学生深入讨论,可以促使学生及时反思,突破教学难点,从本质上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理解并能够灵活应用.
学生能够发现问题、会提出问题是具备科学探究能力的表现,老师做演示实验的过程中,边做、边讲、边提问,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课堂提问的问题设计技巧
2.1 课堂提问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1.1 要研究“如何问”
教师“问”得精,学生才能“思”得深,不要片面追求提问的数量,否则将变成满堂问.
常用的问句有:(1)对思维活动的要求不高的判断性问句.如“哪个正确?”(2)要求学生对所提问的内容做出完整、准确的叙述性问句.如“是什么?”(3)了解学生思维过程的诊断性问句.如“什么地方不理解?困难在什么地方?”(4)要求学生讲清道理,说明理由,不仅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的述理性问句.如“为什么这个正确?”(5)要学生产生或提出尽可能多、尽可能新的思路,训练思维的深度和广度的发散性问句.如“还有哪些可能性?”(6)要学生对已有答案质疑,分辨是非的求异性问句.如“有什么不同看法?”
2.1.2 要精心设计问题,要研究“问什么”,减少提问随意性
问题的难易程度要符合学生实际,要使他们“跳一跳,够得着”,设计的问题要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接近学生智力的“最近发展区”,高不可攀或繁琐浅显的提问,学生都不可能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不分重点的满堂提问是低效率的.
“问题”从哪里来?可以来源于学生熟悉的事例,从生活走向物理.根据学习内容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积累的逻辑顺序来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层层深人提出几个相关的、递进的问题,并按照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由近及远,由易到难地逐个设计问题,常用在引入新课和学习新课阶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问题”可以来源于物理知识应用方面,学以致用,从物理走向社会,常用在巩固练习阶段.这样,兼顾不同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对物理学习较好的学生应提出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以满足他们的思维活动量;而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应多问一些基本的、清晰度高的问题,以培养他们思考问题的习惯.
另外,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个问题提问.有时老师[HJ1.3mm]提问,学生没反应,可能是提问的角度不对,学生无法理解.老师要考虑换个角度提问,问题要具体、清楚.设计的问题,如果能够引起学生的争论,说明学生的原认知与学习内容相冲突,通过争论解决的问题,是最好的问题,这样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特别深刻,最能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2.1.3 把握好课堂提问的时机,要研究“什么时候问”
提问前,通过必要的语言、手势、板书等,让学生注意到老师即将提出的问题.
先向全体学生发问,然后指名回答.这样做的好处是,能使全班学生注意倾听教师所提的问题,由于每个学生都有被提问的可能,大家必须认真思考和准备.点名回答后,由于全班同学已经有所思考,课堂讨论大家就有话可说.
不能先点名后提问题.这样不管“问题”质量如何,课堂教学效果都是很差的.
提出问题后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不要急于让学生回答,让全体学生思考一番,在心里都拟出一个答案才让学生回答,若学生回答不出来,不必等他回答,可以由他另行指定其他同学回答,而让他倾听、比较、思考,加深理解.
2.2 课堂提问的案例分析
结合多年来我校物理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的听课,对课堂提问在教学中的作用以及问题设计做一些反思.
2.2.1 通过提问,控制课堂节奏
有几节课,学生连续做实验的时间过长,大约15分钟,有的学生不会用好时间做该做的事情,思考该思考的问题.老师可以通过“问题”把课堂实验分为几个阶段,例如“纸带打好了?”“纸带打好,该处理数据了,黑板上有提示”或简要地评价学生实验.这样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2.2.2 演示实验前,老师要交代清楚“看什么,怎么看”
如“研究机械能守恒定律”课的引入,两位老师都用了小实验:摆球从鼻子处释放.老师的问题非常好,指向明确:“球会砸到鼻子吗?”实验之后学生就会想“为什么会这样?”顺利进入课题.
有几节课的引入处理不好,没有“问题”,简单的“下面请看视屏”.学生毫无目的地看.
2.2.3 老师对学生的回答要及时评价
对“小球碰鼻子”实验的讨论,第三位是女生回答“小球的机械能会变小.”老师追问“为什么?”“刚才的实验中摆球第一次摆到鼻子处,第二次就不能回到鼻子处.”课堂上生成的资源老师如果把握好,肯定学生的观察仔细,猜想有根据.再分析小球受空气阻力作用,机械能减小.多一句“如果没有空气阻力,那么会看到什么现象?”“这节课就研究这个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得出“如果小球摆动过程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结论,就很自然了.可见,教学中要有“预设”,也要关注“生成”.
老师组织学生讨论制冷设备的工作原理时,学生回答“有点像抽水机.”学生的回答很精彩,会应用类比的方法,有思维深度,老师要及时鼓励,给予回应,例如:“我们一起给它取名好吗?叫它抽热机好吗?”当然稍后要讲清“电冰箱”、“压缩机”等准确概念.
“看谁写得又快又多.你还知道哪些有方向性的自然过程?”让学生写多,写快的目的是什么?问题可以改为“你认为具有方向性的自然过程还有哪些?写出一两个例子,看谁写得准确.”不要写多而是写准,学生会有更多时间思考,老师能更好地评价.
“回答到了关键”是对学生的鼓励.
老师不要重复学生的回答,“重复”不是评价.如果担心同学们听不清楚,可以提醒发言的同学大声回答,或再请其他同学回答.
2.2.4 设计的问题应具有思考性、思想性、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
简单的问题作为过渡,例如“什么是机械能?什么是守恒?”老师不一定点名回答,自问自答就可以了.
“跳高为什么要助跑?”结合实际,又紧扣教学内容,照顾到学生的思维水平.
引入新课做了“小球碰鼻子”实验,在复习巩固阶段,老师问:“小球来回摆动,会不会碰坏鼻子?”这个问题设计不好,因为刚上课时已经用实验回答了.问题可以改为:“小球来回摆动,为什么不会碰到鼻子?”
2.2.5 问题提出要具有一定的逻辑关系
问题一:“从实验看出,跳水运动员的动能和势能是如何转化的?”接着可以提问题二:“怎样设计实验研究能量转化过程中的定量关系?”
比较学生的实验和老师的实验后“这组是老师做的.0.16/0.15;0.37/0.36;0.61/0.60”还可以接着问:“为什么老师的实验误差小呢?”引出“我们一起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把物理课上出物理的味道.
2.2.6 设计若干个问题,编写阅读提纲,指导学生读书
指导学生读书也是教学方式之一,而通过问题式的阅读提纲是帮助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
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以学生的问题作为教学的生成资源,引发思考.“势能的变化与机械功”一节,课本有错误,老师应当指出,也可以以此作为教学的资源.
2.2.7 提问要突出重点,不要什么内容都探究,什么问题都让学生回答
“研究机械能守恒定律”一节,老师突然提出“纸带中某点的瞬时速度怎么求?”学生答不上来,问题的提出需要有知识铺垫.如果把问题设计成“回忆一下,我们研究过自由落体运动,用了哪些器材,纸带如何选择,瞬时速度怎么计算?”引起学生注意,学生稍加思考,老师给出提示,问题就解决了.如果这部分内容学生忘记了,又像上新课一样再证明一次,势必花很多时间,冲淡本节课的重点.
2.2.8 多余的问题、无效的问题和不合适的回应
完整的陈述句却讲成“它可以什么?”、“做什么功”.
多余的问题,如:突然冒出“我们学习物理多少年了?”、“是不是真的正确,还是老师骗你们呢?”
学生不回答.应该考虑老师的设问是否符合学生实际,不宜讲“哪位胆子大的同学回答”“有想到的同学不要害怕”“大胆讲,讲错了老师也表扬”“如果你们不说,我就点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