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对外汉语专业8篇

时间:2022-06-07 22:36:4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对外汉语专业,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对外汉语专业

篇1

1、学生对专业实习的动机不足,态度不够端正

根据访谈了解很多同学尤其是校外实习生认为专业实习相当于放假,是放松休闲的好机会,没有意识到专业实习对他们专业提高的重要性,对于实习持有无所谓的态度,不能认真对待实习中安排的留学生教学和管理任务,总是被动的完成,不能积极主动的去对外各项教学管理工作。

2、对留学生教育的认知差异

对外汉语专业是针对留学生汉语教育设置的专业,为了培养汉语传播和中华文化交流的多功能人才,不仅要进行留学生教学还要进行留学生管理。对于一些实习生他们认为听听课就可以做好留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可却忽视了留学生的特殊性。新疆各高校的留学生大多以中亚国家为主,他们有不同的风俗习惯、不同的信仰、不同的语言背景、不同的文化等,很多同学没有意识到留学生教育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3、在留学生教育中缺乏责任心和自信心

在对外汉语专业实习中除了提高中国学生的留学生教学和管理能力,很重要的一点是让他们在实习中感受留学生教育管理的特点、氛围及存在问题。有些同学在实习中缺少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没有真正融入留学生的大家庭。由于认为自己准备不充分,能力不足,不敢站在讲台面对留学生,缺少能够征服学生的信心。

4、专业实习评价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专业实习实行师生互评的管理体系,利用评价考核体系加强实习期间的学生管理,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并不够完善。一是对实习生实习成绩的评定没有形成规范、合理的体系。主要通过实习指导教师的评价去评定学生的成绩,缺少对学生实习评定的说服力,没有系统的考核标准,为评定优秀实习生形成了一定的困扰。二是对实习指导老师的评定不够全面,从学院、教研室及学生组长角度去评定有一定的片面性,应该更多的综合学生的意见。

二、新疆高校对外汉语专业实习思想教育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1、加强领导重视,狠抓落实

新疆各高校将对外汉语专业实习思想教育管理工作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应研究探讨专业实力思想教育方案、管理举措,部署思想教育管理工作,针对新疆情况制定保证学生思想教育管理的相关体系,认真贯彻实施,建立更系统、全面的专业实习工作考评机制,并要求各指导老师进行思想教育引导,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管理工作,将思想教育管理工作明确责任、落实到每一名实习生。实行指导教师实行岗位责任制。在实习全过程中,指导教师必须始终坚守岗位,与实习学校密切配合对实习的每个阶段严格把关,认真实施我院专业实习中所规定的各项任务。各实习点是实习的基本单位,其指导老师在抓教学和班主任实习工作外,关心、负责实习生的思想、生活和团结等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帮助解决实习中遇到的困难。

2、明确专业实习目标,加强实习指导和思想教育管理

在组织对外汉语专业实习中要引导学生明确对外汉语专业的根本目标是为我国培养优秀的对外汉语教师,为汉语的国际化传播,为国家培养跨语言跨文化的人才做出贡献。学校应在新生入学期间加强对外汉语专业特点和目标教育,通过对外汉语教学经验交流会、疑问解答座谈会、实习指导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进行对外汉语专业认识和实习目标认知以及思想教育管理的重要性教育。同时加强了在留学生教育管理技巧和实习观念等方面的指导,帮助实习生及时了解实习特点和要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实习观念,提高实习动机,端正态度。

3、加强综合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对外汉语专业主要以培养对外汉语教师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以个性发展“的教育目标,对学生进行专业性培养,提高其综合能力,从而提高其自信心,并加强责任心培养。一是加强基础理论课程教学,保障教学质量和效果,并且突出俄语能力培养,从而提高中国文化交流与传播能力;二是加强中华才艺技能的培养,设置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课程,加强学生中华才艺的培养;三是加强涉外素养的培养,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重点突出涉外能力、外交礼仪、政治素养等方面;四是加强学生的德育培养,安排自信心、责任感、感恩等主题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克服缺乏信心的胆怯心态和盲目乐观的轻视态度,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做到认认真真备课,轻轻松松上台讲课;五是在专业实习期间加强对留学生教育的认知教育,让他们感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和骄傲,同时,深深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伟大。

4、完善专业实习工作的评价管理体系,加强思想教育管理的多元化和信息化建设。

篇2

琼南地区对外汉语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琼南地区对外汉语专业,主要以琼州学院为主,该专业自2009年开始招收第一批学生,虽然在专业建设上借鉴了许多优秀院校的经验和教训,但是在专业发展上同时也遇到了与各大高校相同的一些问题以及与自身地域特点有关的一些问题。

(一)对外汉语学科认识不足我们都知道对外汉语专业是一个新兴的跨学科专业,根据1998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的内容,我们认为对外汉语人才应该擅长三个方面:首先是语言能力,即中英双强;其次是知识素养,要博学;最后是应用能力,要有较高层次的实践能力。对外汉语人才培养应该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重点,并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对外汉语教学实践能力。对于目录和专业介绍,没有一个明确的衡量标准。所以不同的学校在对外汉语专业培养目标以及课程设置上的侧重点不同,有的偏重于语言能力,有的偏重于知识素养,有的偏重于实践能力,还有人是把这些都综合起来考虑。对对外汉语学科认识的不足,导致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的不明确,专业特点不够突出[3]。

(二)课程设置不明确培养目标具体体现在课程设置上,对外汉语专业课程设置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广”、“杂”,如: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文学概论、对外汉语教学通论、中国文化通论、跨文化交际、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汉语写作、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综合英语、英语口语、英语听力、英汉互译等。这些课程很明显包含了几个方面的内容:中文、英文及知识素养等综合内容[4],课程设置不明确,学生学习非常茫然。

(三)师资配置不合理目前对外汉语专业教学教师都是来自于其他学科的老师,真正科班出身的老师相对较少,或者有过留学生课堂教学经验的对外汉语教师相对较少,这使得在对外汉语专业课堂上学生得不到很多与对外汉语教学息息相关的实例,对外汉语课堂缺乏生动性。

(四)实践问题目前对外汉语专业实践问题已经成了许多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的见习和实习场所得不到保障。许多高校的实践场所都是在本校的海外教育学院或者国际交流中心。目前琼州学院有限的留学生以及有限的留学生课堂,也给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实践带来了困难[5]。(五)就业问题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的就业大概包括两个方面:外事工作及储备师资。从师资来讲,主要在国内和国外。国内主要是在对外汉语培训机构和高校,国外主要是孔子学院教师或志愿者等。就目前的形式而言,高校要求学历,而对于本科生来讲几乎没有可能进入高校当对外汉语教师。而孔子学院需求很大,但目前国内学生出去的机会却很小,值得人深思[6]。

琼南地区对外汉语专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在汉语国际推广的大背景下,根据琼南地区的特点,尤其是以三亚为中心,对外汉语人才培养应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立足对外汉语专业人才发展目标建立“一精,多长”的人才培养模式针对对外汉语专业特点不突出这一情况,建立“一精,多长”的人才培养模式。“一精”是指精于对外汉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是应用型人才,而琼州学院目前主要是培养应用性人才为主的应用型本科。让学生精于对外汉语教学,必须让他们自己思考需要培养哪些方面的特长。“多长”主要是指学生要具有汉语汉文化和国际社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7]。我们综合起来考虑,尽量让学生在学习广博的基础上,建立起自己喜欢的课程的知识系统,同时在自己喜欢的知识系统中发展其他相对比较喜欢的课程[8]。

(二)编写本专业对口教材目前对外汉语专业使用的教材综合了三个方向的,比如基础课程的教材是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材是一样的,如“中国现当代文学”、“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等。英语类的教材跟英语专业学生使用的教材是一样的[9]。编写本专业对口教材目标是根据专业特点提炼精华,减少课程设置量[10]。

(三)把实践和就业一体化实践和就业问题是对外汉语专业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11]。我们尽量给学生创造实践平台,包括国内和国外的,把实践和就业结合在一起,学校和相关培训机构或者是孔子学院等签订合同,每年从优秀的实习生中选聘一些人才,那么这样既可以端正学生的实践态度,同时又解决了部分学生的就业问题,企业或者相关事业单位又可以通过实习过程选聘优秀人才,实现学校教育、学生及用人单位“三赢”的局面[12]。

篇3

1 对外汉语教学活动的地区差异。对外汉语专业作为应用型专业。其建设和发展离不开一定的实践条件和环境。无论是专业课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与对外汉语教学活动保持密切的接触。但是对外汉语教学活动具有独特的外向型特点,所以在国内的分布有明显地区差异。在有些地区,对外汉语教学活动活跃,相关信息也非常丰富,教师和学生都有很多机会感知、接触各种形式的教学实践活动,继而调整、支持专业教学和学习。相应地,无论是专业自身的建设和发展,还是学生的就业,都表现出与“汉语热”相匹配的蓬勃景象,该专业也成为学校的热门专业。比如北京语言大学的对外汉语专业,因为报考学生数量连年居高不下,不得不严格控制招生数量。而在某些地区。对外汉语教学活动不多,相关信息匮乏,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专业自身的发展,影响了学生对于专业的热情和信心,与前述地区形成明显对比。

我所就职的学校也处于这样一种不利环境。具体来说,这种地区差异主要给专业教学带来以下两点影响。首先,信息匮乏。学生对于对外汉语教学活动的新发展、新变化,不能真切感知和认识。其次,教学资源匮乏。学生很难在学习阶段进行真实的教学演练,主要以模拟形式进行,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学生进入毕业实习和求职阶段,如果要选择汉语教学工作,就必须离开本地区,到发达地区寻找机会。不可预知的就业前景使学生有一种“被架空”的感觉。导致其在求职过程中缺乏自信,很难有上佳表现。因此多数同学没有从事与专业有关的工作。虽然工作的选择取决于很多因素,但是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和了解,地区差异带来的资源、信息匮乏是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因素。学生往往没有勇气到完全陌生的环境里寻找机会,接受挑战。由于惯性影响,新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就表现出专业不稳定的情绪。在本科毕业生就业困难普遍存在的今天,放弃与专业相关的就业机会,实在令人痛惜。

从就业前景来看,无论是国家汉办的志愿者项目,还是国内汉语培训机构。包括其他一些商业机构,都向对外汉语专业本科毕业生敞开了大门。从供、需数量比例来看,对外汉语专业培养的毕业生数量远远不足。但是由于地区差异的影响,我们的学生几乎连试试的决心都没有。这种困境不得不令我们深思。

2 对外汉语专业教学的时效性。作为专业课教师,学生的困惑一直以来也是我工作中的巨大压力。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和思考,我认为让我们这些处于劣势中的对外汉语专业走出困境,可以更好地支持学生,发展本专业的出路还是有的。那就是强化对外汉语专业培养的时效性,弥补外部环境差异带来的劣势。一直以来,对于这种外部环境差异所带来的劣势,从教师、学生到学校都是有所共识,也作了很多尝试和努力,比如积极为学生联系外部的实习基地,加强高校之间资源共享等。但由于还是直接致力于外部条件的改变,比较被动。更重要的是学生没有前期有效的训练和培养,对于实习、就业机会不能充分把握,专业热情依旧不高。所以改善外部环境当然非常重要,但是它的被动性、艰巨性和长期性也是不容忽视的。能否从专业教学设计出发。打一个“主动仗”呢?我们认为。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应该及时补充、更新来自汉语教学前沿阵地的最新信息,让学生在概念上、思想上和意识上做充分的准备和积累,换言之,在常规的专业教学基础上,有效进行汉语教学实践信息的了解和认识,继而进行有针对性地教学演练。在未来的毕业实习、就业环节,不打“无准备之战”。那么,学生的专业热情和自信就能够有效提高,不再因为疏离汉语教学前沿阵地而自卑和迷茫。这样,自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扭转我们的不利条件,促进我们对外汉语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下面以我这两年教授的《对外汉语教学法》课程为例,介绍以下相关的设计和思路。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无论是学习者相关的信息,还是汉语教学形式都有很多变化,出现很多新内容。汉语教学工作在国内虽然一直以大学为重要教学基地。但是,随着我国开放程度的加深,汉语培训机构以其灵活和多元化的特点,成为许多我国境内外籍商务人士学习汉语的重要机构。吕必松先生曾经提到过上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在京、沪两地的汉语培训机构。当时的这类机构还主要是由外服公司这样的专业对外服务机构开办,规模不大。而今天,随着境内外籍人士数量的快速增加,汉语培训需求急速扩大,汉语培训机构已经是“百花齐放”,各种民办汉语培训机构得到长足的发展。我个人因为专业,包括个人兴趣,曾经在上海多家汉语培训机构做兼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包括与其他教师和管理者的交流过程中,都深刻意识到汉语培训机构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同时,相对于人才集中的高校,优秀的汉语教师一直以来是各培训机构孜孜以求的资源。(罗兰京子,2007)由于汉语培训机构分布的区域性,加之作为新型的教学机构,学生几乎没有什么了解。鉴于汉语培训中心的蓬勃发展及其作为学生在国内就业的重要候选机构,我把汉语培训机构的介绍纳入到教学内容中。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我逐步把相关内容系统化,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第一,基本信息,主要包括汉语培训机构的分布、性质、管理、工作特点、教学对象及发展趋势。第二,课型设置,主要介绍与高校传统汉语课型有明显区别的课型,比如“太太班”“商务班”等。第三,教材开发和课程设计,其中以短期培训的教学大纲的设计和使用为主。第四“一对一”教学形式及技巧介绍和分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还会邀请在汉语培训机构工作的毕业校友进行与学生交流。在上述内容学习和研究的基础上,设计有针对性的实践环节,让学生以汉语培训机构及相关学习群体为对象,进行从教学大纲、教案设计到教学的模拟练习。虽然依旧是“模拟练习”,但是由于以汉语培训机构的全方位描述和分析为基础进行,教学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明显加强。随着在对几届学生的实践和尝试,教学取得了一定成绩。首先,学生的专业兴趣和自信得到大幅提升,更加明确本专业在对外汉语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和前景,不再因为地域差异而有“专业自卑”的倾向。其次。学生进入毕业实习和就业阶段,由于作了一定前期准备,也乐于去对外汉语教学的前沿阵地寻找机会。应该说,从实习到就业,汉语培训中心都是对外汉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在国内的重要基地,不容忽视。但是如果因为地区差异,加上学生没有前期专门的了解和演练,学生是很难有效地加以利用和把握的。

当然,目前把汉语培训机构的相关介绍和研究纳入到教学内容中去,还是有很多困难。首先,缺乏相关政府管理部门,我们难以获得更具权威的信息。第二,作为同样远离汉

语教学前沿阵地的教师,也存在资源、信息匮乏的问题。仅以个人的力量去“小补小救”,是难以为计的。所以,要真正把这项工作做好,需要更多人的关注和努力。

篇4

关键词:对外汉语 教学改革 文化导入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剧和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汉语热”在世界各地方兴未艾,与此同时,对外汉语专业在国内各大高校纷纷设立,招生规模也越来越大。然而,长期以来,文化教学一直是对外汉语专业汉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教师在课堂上往往局限于语音、词汇、语法、文字等基础理论教学,不可避免地导致学生难以从更高层次上掌握和理解汉语,也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面对这一问题,文化导入观念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在汉语、外语甚至其他学科领域应用开来。

所谓文化导入,即教学过程中要广泛涉及文学、历史、哲学、地理、民俗等一切与文化有关的因素,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知识性,提高教学质量。为了更好地加强对外汉语专业教学,我们倡导构建文化导入机制,以“了解文化、掌握语言、学以致用”为基本目标,全面树立文化教学理念,坚持语言和文化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借语言文化的渗透,潜移默化地使学生了解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国家培养更多更好的对外汉语教学师资。

一、文化导入背景分析

要使对外汉语专业的汉语教学适应中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及教育教学规律,就要将其置于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中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要想学好汉语,必须同时学习中华文化

“语言是文化整体中的一部分,但是它并不是一个工具的体系,而是一套发音的风俗及精神文化的一部分。”[1]语言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核。千百年来,汉语的学习和传播始终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在汉语教学中,学生要真正理解中华文化,必须掌握作为该文化载体的汉语;学好汉语,必须同时学习汉语所负载的中华文化。越是深刻细致地了解中国的文学、历史、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以至生活细节,就越能准确地理解和使用汉语。

(二)汉语教学与文化教学严重脱节,必须结合进行

学习汉语的根本目的不只是掌握一种技术,而是在掌握汉语的基础上,深刻地理解和领会中华文化。文化知识和文化适应能力是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文化教学一直是对外汉语专业汉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汉语教学变成了仅限于传授学生字词句、说话、写作等基本应用知识的技能课,文化内涵的缺失导致了学生对汉语之美认识的严重不足,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不断下降。教学实践证明,汉语教学必须也只能植根于传统文化的土壤,同时,积极倡导现代教学理念,才能重新激发其活力,展现其魅力,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三)汉语正面临危机,必须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注入新的活力

这一点对于对外汉语专业的汉语教学而言尤为重要。当前,各种外来语言势力、网络语言等纷纷进入汉语表达范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汉语,纯粹性日渐消解,功利性不断强化。同时,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漠视,导致汉语同传统文化之间不断背离、迷失和错位。“汉语正面临着危机,拯救汉语,是刻不容缓的事情。”[2]这已经成为当下许多学人的共识。同时,目前汉语所面临的这种危机,也给对外汉语教学提出了一个历史性的课题,我们必须勇敢地承担起汉语复兴的历史使命,在教学中让学生真正认识汉语、了解汉语、用好汉语,从而向全世界推广和传播汉语。

二、加强文化导入意义

美国语言学家萨皮尔曾说“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所谓文化就是社会遗传下来的习惯和信仰的总和,由它可以决定我们的生活组织。”[3]在语言教学中,发掘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是必须而必要的。通过对教学实践过程的认真总结与分析,我们发现,文化导入对汉语教学具有普遍的意义,而在当前的对外汉语专业汉语教学过程中,应该占据更大的比重,承担更多的使命,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一)通过全方位的文化渗透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所谓文化素质教育,就是利用人类所创造的一切优秀成果,特别是精神文化成果,通过具体的教育实践活动,提高受教育者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品格修养。”[4]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素质教育的实施,核心之一就是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汉语教学是素质教育过程中一项基础性的工作,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和交际能力,也可以借语言文化的渗透,潜移默化地使学生了解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综合素质,为将来传播汉语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通过积极的文化导入,重新挖掘和弘扬汉语中深厚的文化内涵

汉语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结晶,无论语音、词汇、语法、文字还是修辞,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折射出汉语发展中的不同特点,在汉语昂首走向世界的今天,汉语教学理应在弘扬传统文化方面承担更多的责任。“语言文字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载体,同时,语言文字又是重要的文化事象。”[4]作为当代大学生,必须对汉语背后的文化内涵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三)通过彰显语言的文化属性,赋予汉语教学崭新的活力

在汉语教学中,无论是教还是学,都要与语言的文化属性紧密结合,才能保持这门课程的活力。中国数千年深厚的文化积淀,是汉语不断发展的源泉。汉语教与学的过程必须与中华文化如文学、历史、地理、民俗等知识相互融合,赋予汉语教学崭新的活力和学习汉语的不竭动力,切实提高教学和学习的质量。

(四)通过语言和文化的广泛联系,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知识性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汉语本身是一种非常有意义也非常有趣味的语言,汉语教学应该在课堂上将语言与文化千丝万缕的联系和相互影响展示出来,通过文化的导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承认这种‘文化特性’的存在,并了解这一‘文化特性’的产生过程,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全面地理解这些词汇。”[6]如在语音教学中适当加入古诗词格律、节奏、风格等知识,在汉字教学中讲授汉字发展史和中国书法等知识,以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效果。

三、如何建立文化导入机制

通过对教学实践的分析和总结,我们认为,对外汉语专业的汉语教学中应着重建立文化导入机制,即以文化导入为中心,以教学内容改革为重点,以教学方法、考核方式调整为手段,以教材调整等为辅助,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综合人文素质。

(一)以文化知识的导入为中心,不断增强汉语教学的文化深度

梁潄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曾说:“文化,就是吾人生活所依靠之一切。”语言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其文化属性也是与生俱来的,没有文化的语言是不存在的。因此,在对外汉语专业的汉语教学改革中,必须重视人文知识的参与。在对外汉语专业的汉语教学中,必须把汉语置入博大精深的文化背景中去考察、学习和研究,还汉语教学以本来面目。如结合古代语料、语言趣话等,追溯汉语发展的历史;结合文字发展史讲授汉字构造演变;结合诗歌韵律讲授语音知识;结合文化变迁讲授语法结构推演;结合历史知识讲授词汇更替等等。既以丰厚的传统文化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对汉语的文化认同,而且还可以提高教学的文化高度。

(二)以教学方法革新为手段,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当前对外汉语教学师资中,许多人未经严格训练就走上了讲台。这些教师的特点,据李泉先生分析,主要有忽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忽视对学习者的了解,忽视教学语言的可接受性,忽视教学活动的可预知性,缺乏平等观念和包容意识等。[7]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习和实践的能力,由于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将来要从事教学工作,所以实践能力的锻炼显得更加重要。一定要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参与式教学、调研式教学、探讨式教学等,努力建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应用为先导的教学模式。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立足课堂但不局限于课堂,以实际应用为最高准则,从实践中来,再回到实践中去。汉语教学既要符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任务,还要紧密结合对外汉语教学实际,针对留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引导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可以组织学生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去与留学生举行互助语言学习,举办双语晚会等,锻炼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同时还可增强学生学习和传播汉语的神圣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以教学内容改革为重点,努力扩充汉语教学的信息量

“语言教学包括第一语言教学和第二语言教学。”[8]对于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来讲,一方面他们要接受第一语言教育,同时毕业后又要对留学生进行第二语言教育。他们在其中有身份和思想的转化问题,既要学好,也要教好。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借鉴西方的体验式教学,把文化行为训练纳入教学体系之中。在不改变课程目的、性质的前提下,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字、修辞等教学环节中适当增加文化知识的教学比重。如:汉语语音教学中可讲解汉语语音演变的历史、汉语共同语的形成及其背后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要素;词汇教学可着重介绍汉语的词汇系统、词汇的发展演变、词汇的色彩意义等,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语法教学应从新的高度认识汉语的结构规律,认识古今汉语语法的差异,介绍汉语语法研究中的新动态、新流派,同时要广泛涉及语法变化背后的文化因素;汉字教学除介绍汉字的发展、现状、信息处理、汉字与汉语的关系等知识,还要着重讲解汉字背后的文化故事;修辞教学应引入新兴的语用学研究成果,广泛涉及文学、历史、民俗、礼仪等知识,改变修辞教学的枯燥现象等,以有助于学生认识汉语的过去和现状,思考汉语的未来,为将来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建立良好的知识储备。

(四)以教材和手段更新为辅助,积极扩大学生的文化知识阅读面

同其他专业的汉语教学一样,对外汉语专业汉语教学也要大胆试用新版教材,使学生能对学科最新科研成果有所了解,从而拓展知识面和研究视野。以《现代汉语》为例,目前普遍使用由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但此教材知识体系相对陈旧,未能及时反映新的科研成果,例句和习题的编排也已过时。在知识爆炸的今天,单一教材无法满足教学和学习的双向需求,因此应该根据课程自身的特点,紧跟研究前沿,积极引进最新研究成果。同时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不同学习兴趣,补充相应的参考读物,有针对性地推荐好的《现代汉语》读本,供学生自学或参考。条件成熟时,可根据教学实践编写更具时代特点、更符合学生要求和教学实践的教材。另外,传统的讲台黑板已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而多媒体兼有的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功能,既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体验和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又可以让他们学会将来从事教学工作必须的基本技能。

综上所述,对外汉语专业的汉语教学一方面要紧密结合高校中文系现有汉语课程建设体系,另一方面也要与其他相关学科有机结合,紧紧围绕中国传统文化这一核心,全面倡导汉语文化教学理念,建立对外汉语教学文化导入机制,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养成在深厚的文化背景下学习、使用、推广汉语的良好习惯,为汉语走向世界做出更多的贡献。

注 释:

[1][波兰]马林诺夫斯基:《文化论》,等译,中国民间艺 术出版社,1987年版。

[2]朱竞:《汉语的危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版,第2页。

[3]罗常培:《语言与文化》,语文出版社,1996年版,第1页。

[4]李成,张晓杰,于文海:《传统文化在高校文化素质教育中的功 能》,《文化学刊》,2006年第2期。

[5]王宁:《中国文化概论》,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第288页。

[6]张晓璐:《语言、文化与思维》,参见潘文国主编《汉语国际推 广论丛》(第1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66页。

[7]李泉:《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实践的若干问题》,载赵金铭 主编《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跨学科探索》,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8]岑运强:《语言学基础理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版,208页。

参考文献:

[1]李晓琪.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2]徐子亮.对外汉语教学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3]张和生.对外汉语教师素质与教师培训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 馆,2006.

[4]李泉.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5]莫雷.教育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6]崔永华,杨寄洲.汉语课堂教学技巧[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 版社,2003.

[7]邵瑞珍.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8]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 社,2006.

[9][波兰]马林诺夫斯基.文化论[M].译.北京:中国民间艺 术出版社,1987.

篇5

对外汉语专业“现代汉语”课程自开设以来取得了巨大发展,但离培养目标仍有差距,仍有继续调整的空间。造成该门课程教学质量与培养目标有差距的问题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学科体系不完善

对外汉语专业使用的不少现代汉语教材是在同一水平上重复,没有满足学习者特殊需求,不符合该专业教学客观规律,以及专业发展需要,带有鲜明的“标准”化考试痕迹,其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一是目标需求不明确。从现代汉语教材针对的对象来看,通用性较强,种类繁多,品种多样,但针对性却较弱,内容过于宽泛,没有以对外汉语专业学生为培养对象,没有考虑到外国人学习时会遇到什么困难,与学生所学专业能力要求结合不够。量词是汉语中颇具特色的词类,色彩鲜明,使用频率高,同时也是留学生学习汉语时与声调并列的两大障碍之一。不同背景的留学生在习得量词时会表现出不同的倾向。一般专业的现代汉语课介绍量词时,说明量词的性质、特点、分类就可以了,但对外汉语专业的现代汉语课则不宜全部套用以上量词教学的所有内容,一条一条地大讲语法规则,而必须充分考虑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实际情况,详细介绍量词的用法、意义的分辨以及和名词的搭配。二是研究成果吸收不够。不少《现代汉语》内容陈旧、繁冗,与汉语发展现状脱节,落后于汉语发展。虽然教材经过不断印刷、不断再版,然而当下语言学研究的新观念、新方法、新成果却没有得到很好地吸收,甚至没有引起注意。配价语法理论关注关联性,成功处理了汉语句法中的有关问题,然而众多不同版本的《现代汉语》对这一类研究成果却鲜有涉及,更不用说具体介绍。三是编写体例老套。理论阐述所占比例过大,注重传统语言基础知识传授,对某些语法点的讲解过于全面,而对汉语语用说明则关注不够,缺乏学用结合、边学边练和以自主学习能力为导向,没有处理好汉语基础、应用能力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三者的关系。

2教学效果欠佳

对外汉语专业的现代汉语课程,我们投入的精力大,功夫花费多,但教学效果总体上不甚理想,其不足之处体现在:一是缺乏互动。现代汉语课堂气氛普遍比较沉闷枯燥,环境压抑,生硬呆板,毫无生机和活力。“满堂灌”和“满堂问”贯穿教学始终。教师始终是课堂的主角,忙忙碌碌占用了课堂大部分时间,不厌其烦地介绍汉语的特点、结构规律,而学生却无精打采,参与意识较低,开口率不高,被看成是训练对象,任人去标准化、规范化。不仅如此,厌学情绪较浓,逃课者不在少数,有时即使人在课堂,也是昏昏入睡,不认真听讲,不愿意回答问题,更不要说踊跃发言。二是理论与实际运用脱节。死记硬背音位、语义等各种概念术语,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语言生活问题能力亟需提高,乱用现象比比皆是。数词“二”和“两”所指数目相同,但用法却不大一样。学生在学习它们的区别时,下大量功夫又抄写又背诵,却不讲究如何使用,没有多比较、多归纳,于是在语言实际运用中经常混淆、混用两者用法。

3考核评价体系不科学

考核是检测教学效果的标准和尺度,具有导向作用和激励功能。然而,现阶段这项考核基本上还停留在经验型考试阶段,注重把汉语当作一种知识来进行记忆,往往忽视学生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缺乏对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行评估,难以有效反映学生在实际运用中的对与错,在信度、效度方面与受试者真实水平之间存在一定差距,其不足之处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测试内容的封闭性。强调考试成绩,注重分数,考查偏重于知识点、概念术语、各种条条框框,强调“知道什么”,而对语言表达能力、实际交流能力、组织合适话语能力关注不够,缺乏把新出现的汉语现象引入考试内容,没有充分发挥测试对教与学的督促与检测作用。二是测试手段单一。考试多采用闭卷形式,语言能力测试项目不全,题量较少,没有建立起一整套紧贴课程标准的测试体系。书面测试几乎一统天下,而对灵活多样、富于变化的考试方式,如小论文、平时作业、读书笔记、口头测试、课堂讨论和小测验等却重视不够,从而没有使测试充分反映受试者是否全面掌握语言知识和语言应用能力。

二改进和完善对外汉语专业现代汉语课教学的策略

根据本文的调查,结合相关高校对外汉语专业现代汉语课程教学现实状况,本文认为为了改进和完善对外汉语专业现代汉语课程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有必要采取一些相关措施。

1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由个体与其环境发生交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现象,也指人们对事物特殊的认识倾向。培养兴趣指从目的性教育入手,通过消除心里障碍,不断激发和保持学生深层学习和内在学习动机,从而引导他们掌握汉语运用的正确性和得体性。现代汉语课专业性较强,内容丰富,对语言文字功底的夯实起着重要作用。但长期以来,这门课给人的感觉是枯燥无味、抽象难懂,出现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现象。要逐步摆脱这一困境,让学习者在实现自身学习目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习兴趣,概括起来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第一,联系方言。汉语方言和普通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直互相影响和补充,并不彼此冲突,它们两者一起构成了现代汉语,构成了今天的汉语环境。地处方言区的高校,生源具有多方言性,这为我们在现代汉语教学中渗透汉语方言内容提供了良好环境。方言具有浓郁地方特色,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习俗和民俗,反映了一定的文化心理和地理历史。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紧扣教材内容,重视方言调查材料,联系学生熟悉的方言特点,以其母语为例说明问题,对照汉语方言知识进行讲解,列举方言材料进行语言现象阐释,能够化枯燥为鲜活、化繁琐为简明,更容易产生共鸣。南昌方言用“坐习子”代替普通话“赶时髦”,用“麻”代替“钱”,“且了佛”意思是“玩完,终结”。这一类词语很多,多为南昌方言的特色词汇。南昌方言区的学生学习现代汉语语音时,除了纠正方言读音外,还要重视方言词语辨证,把常用方言词语收录下来,用普通话加以注释和解说,使南昌方言区学生说普通话时不夹杂方言词语,从而提高普通话水平。方言可以增进感情。充分利用汉语方言材料学习现代汉语,生动、有趣,使人感到亲切,学生很容易理解。

第二,活跃课堂气氛。课堂气氛是课堂学习赖以发生的心理背景,是课堂上各个因素的综合效应,直接影响着学生情感和教学效果。Packard对课堂气氛与汉语学习的关系作了说明,并且比较了不同课堂气氛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影响。生动、活跃的课堂教学体现了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造就了浓郁的学习氛围,创造了语言教学的新境界。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行为多而且复杂,消除学生与老师的距离感,以建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为前提,以培养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为基础,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让课堂教学“活”起来,使学生冲破种种顾虑,主动参与、大胆发言,自由、平等地相互交流信息,把教学过程变成一种师生之间真诚、自由的对话过程,为所有学生都提供一个相对安全自由的心理学习空间,能够充分调动学生情感,大大提高学习热情,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改变以往现代汉语教学枯燥无味的局面,从而使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学习,进而消化教师所讲授的内容。

第三,提高教学内容难度。现代汉语与中学语文在教学内容和要求不衔接、相互脱节,造成语言知识大量重复讲解,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一种语言可以分解成不同的语言项目,就教学内容来看,其难度的考察与划定,与智力和非智力发展密切相关,可以从语言学和心理学两个方面进行[1]。从学生现有认知水平出发,充分挖掘学生潜在能力,采取“拔高”教育,在内容上拓宽,在理论上加深,有助于使课堂充满吸引力和挑战性。

“形式学派与功能学派”是二十世纪语言研究两大学派,前者侧重研究语言的实体,后者侧重研究语言的功用[2]。尽管这样的内容理论性强,比较抽象,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在教学中与时俱进,把这一类新知识、新理论吸引进来,及时、合理地融入教学中,能够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求知的内在动力。

2采用案例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案例教学法于1918年产生于哈佛大学,自实施以来,通常用于医学、工商管理等领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现代汉语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已越来越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因为它对于加深学生理论认识、提高语言能力、培养创新能力能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科特点,在选取案例时应特别注重以下原则。

第一,引入双向互动。教与学既是师生之间互相交流、平等对话的过程,又是彼此相互影响的行为。传统的现代汉语教学以“一言堂”为主,阻碍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而双向互动强调教学平台上的师生交往,注重教与学双方密切协商、探讨,推动了课堂中沟通方式的变化。在论及互动时,Allwright指出“:互动是课堂教学的最基本事实,因为在课堂上发生的每一件事都经过人与人的交互过程。”[3]在这种模式中,教师不在演“独角戏”,代之而起的是教师的积极引导,既作为导演,又作为演员,督促学生学习、思考,把学生当做课堂教学的共同创造者,与学生一起分享对课程的理解,同时为学生创造“教”的机会,把难以解决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放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教”的过程中,巩固了相应的知识,体验了参与教学的快乐感、成就感,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创造者。关于比喻、拟人等修辞格,学生在中学就已学过,具有不少这方面知识储备,尽管在知识外现形态上掌握得零碎不整,但为互动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教学中,“以人为本,以学论教”,大力促进师生互动、互惠共赢,唤醒学生大脑深处对知识的崇敬,让学生根据自己所掌握的修辞格来阐述自己的观点,能够强化学生参与意识,拓展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从而为修辞的学习提供极大自由发展空间。

第二,尊重个性需求。个性差异客观存在,同时也是一种资源。由于不同学生群体在性别、性格、心理特征、生理特征、认知方式、表达特点、知识结构、语言潜能、语言基础、未来职业发展等方面都存在诸多差异,因而导致在现代汉语课程学习上运用不同的情感策略、认知策略和记忆策略。学生是信息接受者,也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从教学目标与教学效果统一的角度来看,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构架能力和交际能力,教学客体必须适应风格各异的个性需求,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尤其是他们的特长、生活经历、情感体验和创造能力,将他们视为有价值的个体,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从而达到R·赖丁和S·雷纳指出的“利用个体差异来促进独立的学习,而不是约束、限制或降低学生的发展潜能”[4]。对于有性格内向性倾向的学生,教师应付出更多的关爱,并采取鼓励和对错误更加包容的态度,勉励其多参与语言实践,多运用汉语进行交流,并乐于冒险和尝试。而对于性格有外向性倾向的学生,则可以要求其注意语言使用的准确性,提高实际汉语交际能力。

第三,力求目的性明确。冯惠敏指出:“目的是人对某种对象的需求在观念上的反映,是人在行动之前在观念上为自己设计要达到的目标,是人的实践活动的一个要素。它表明人不满足于当前的现实,而要创造出适合自己需要的新现实”[5]。教学目的是目的中的一个类别,是师生一切活动的终极指向,充分体现在教学内容、教学程序、课程设置、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在现代汉语教学目的上,不同专业既有共通之处,也有差异明显的一面。就对外汉语专业而言,有其特殊一面,主要目的是服务于第二语言的汉语本体研究,首先要研究“教什么”,应特别注意研究“彼有我无”、“彼无我有”的语言现象,强调汉语与其它语言在语法、语义、语音等方面的本质区别,揭示汉语所独具的特征,并将这些本质特征作为讲授的重点。在教学中,只有围绕这些目标,并以此为契机,通过整合教学内容和方法,抓住教学重点,以点带面,要求学生掌握语言知识、社会语言能力、语篇分析能力、语言研究能力和语言现象观察能力,才能形成学习的推动力,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学有所获。

3规范考核内容与形式,提高语言应用能力

科学的能力测试评价机制是保证课程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手段,也是检测学生汉语水平、促进汉语学习的工具,对教和学双方都起着直接的指导作用。用什么重要尺度进行衡量,关系到教学设计、课程建设和教案编写的科学性。为了进一步完善现代汉语评价与考试制度,强调语言测试的激励作用,使考试成绩更具准确性和客观性,必须探索教学评价手段改革规律,推行多样化考核方式,综合运用多种考试方法,实行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体系,从而努力把只注重结果的考核转变为注重过程的考核,使考试与课程形成互动,共同完成既定培养目标。

第一,鼓励参加语言实践活动。语言不是“教”会的,而是“练”会的,正如吕必松所说:“言语要素可以传授,而言语技能是不能传授的”[7]。语言学习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加大语言实践活动的力度,把语言实践纳入“现代汉语”课程考核,规定相关语言活动分数进入成绩单,未参加语言实践活动者,不能通过现代汉语考试,这样能够充分体现现代汉语课程的应用价值。现代汉语课的实践活动,包括举办讲座、故事会、讨论会、报告会,辩论赛、教学实习、教学竞赛、演讲比赛、朗诵大赛,开展汉语拼音运用、外国人汉语语音偏误描写、汉字规范化使用情况调查。学什么就要练什么,练什么才能会什么,会用了也就等于把真正的汉语知识学到手了。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教师设置的语言情境中,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不同层次通过练习,将所掌握的言语技能转化为言语交际技能,从而丰富了语言表达方式,培养了学生使用语言的能力,达到了会用的目的。对它们的效果进行准确评价,对活动过程进行全面评估,不仅为学生实现对专业的认知由抽象化向感性方面转化奠定良好基础,而且能够很好地检验现代汉语的学习成果。

第二,注重语言理论与基础知识。在考试设计上,根据对外汉语专业“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任务,形成单一评价与多元评价相结合的动态评价模式,要求内容涵盖汉语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体现在考评方式上,除保留闭卷考试外,增设开卷、口试、随堂考查、小论文写作,把平时作业、课堂讨论、课堂提问、专题研究报告、语言学读书笔记列入总评成绩。这些不同类型的评价手段,侧重语言认知行为、认知能力的考核,充分体现出语言知识评价和能力评价的有机结合,让储存在语言信息网络中的节点处于交通联系的活动状态,能够大大减少死记硬背语言学概念、术语的现象,有利于多途径检测教学效果,从而找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

参考文献

[1]吴中伟,郭鹏.对外汉语任务型教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课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Allright,R.TheImportance ofInteractioninClassroom Language Learning[J].Applied Linguistics2011(5).

[4]R·赖丁,S·雷纳.认知风格与学习策略:理解学习和行为中的风格差异[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篇6

关键词:对外汉语;汉语热;就业

一、对外汉语之现状分析

“对外汉语”是我国近年来高校一个比较热门的专业。最早的对外汉语专业于1981年在北京语言大学开设,其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是从事对外汉语教学,传播传统汉文化的人才。今天,中国的高速发展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也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汉语热潮:着眼于学习中国文化汉字的外国友人数量猛增,对汉文化传播者的需求日益见涨。截至2014年底,全球已有127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476所孔子学院和851个中小学孔子课堂。目前仍有70多个国家200多所大学正在积极申办孔子学院。

据2008年12月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的“对外汉语专业本科课程改革研讨会”的统计数据,目前国内拥有对外汉语专业的高校数量己由上世纪末的4所院校发展到如今的300多所。每一年都有大量的对外汉语人才顺利毕业并走向社会,对外汉语教师队伍在不断的壮大。

这样的景象虽然令人倍感欣慰,但在喜悦的背后,不可否认依然隐藏着诸多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是教师问题,即汉语国际推广缺乏合格的汉语教师。据07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给出的数据,2005年海外学习汉语的人数有4000万,而从事汉语推广的工作者只有4万人,师生比例达1:1000,预计到2010年,全球汉语推广工作者缺口更是高达500万人。汉语国际推广工作不仅仅在教师数量上出现严重缺口,在师资质量上也是不容乐观。在目前从事汉语推广工作的教师中,有深厚的跨文化背景,既精通教学又懂管理的人更是寥寥无几。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一方面是汉语国际推广师资紧缺,而另一方面却是对外汉语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就业困难。作为一名学习对外汉语的人,身在其中,希望通过分析探讨,寻求矛盾问题的症结所在,为解决外汉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难、就业不对口的尴尬局面提供一些建议与参考。

二、对外汉语本科学生就业之问题分析

面对国内外“汉语热”的阵阵浪潮,对外汉语毕业生应该是供不应求,都能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但现实却差强人意,大多数对外汉语本科毕业的学生都没有从事本专业的工作。高等院校对外汉语专业人才培养“人才济济”,而对外汉语教学行业却是“揭不开锅”。奈何?经分析,造成以上局面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个人定位不明确

在当今优胜劣汰的社会,找到一份理想的好工作本就不易。大部分学生在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下,缺乏对本专业、对自身的准确定位,容易失去信心而选择一些不对口的工作。他们认为本专业就业压力大,不好找工作;或是对自己性格特点,未来的人生规划分析不够清楚透彻;另外还有部分学生因为家庭原因,父母的意愿使得“对外汉语”梦很早便扼杀在摇篮;还有小部分学生认为自身能力不错,所以自我定位较高。眼高手低使得在面试阶段就有可能淘汰,盲目自负的心态阻碍了他们的求职之路,这些因素在选择职业时都会有很大影响。

(二)就业目标不清晰

毕业时,很大部分同学找工作没有亲朋好友指点,仅靠自身力量进入社会,对外汉语就业难关重重,使得他们在最开始就胆怯不敢放手一搏,以至于失去很多宝贵的时间和机会。其中大部分人并不清楚自己想做什么?擅长做什么?打算做什么?准备毕业到正式毕业不过半年时间,眼看周围人很快都有不同的选择和目标,情急之下便也选择与千千万万毕业生一样报考公务员、事业单位、教育机构等比较稳定的工作单位,不愿意也不敢再为自己的专业试着奋斗一次。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他们无暇仔细斟酌适合自己的专业与工作,而是心浮气躁盲目跟从他人,容易陷入无所适从、急躁惶恐的境地。

(三)对信息把握不够

很多学生在当初选择“对外汉语”这一专业的时候,看中的不仅是他的热门度,更是对这一门新鲜的学科有探索尝试的兴趣,可是究竟对这门学科真正的把握并不多。谈起自己的专业,百分之八十的学生都会认识到这是一门教外国学生中文的学科,但每一年国内有哪些等级证书考试,分别在几月进行都不清楚;对于申报汉办孔子学院志愿者详细时间、流程也是没有全部掌握;更别说国外学校如何招聘、有哪些网站交流平台可供大家获取信息,答案也是无从知晓。每一年在校学生中,真正有意识主动学习搜集信息的人不多,只是学校老师通知一些消息后才有所行动;也有部分有意搜集信息,但由于能力资源有限,最新的消息通知是没有办法获取的。

(四)就业要求较高

在国内就业,大多为两条途径,一是教育机构,可小小机构毕竟吸收人数有限不能满足大部分人,另外第二条路则是进入高校。到2010年,共有来自194个国家的265090名各类来华留学人员,分布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620所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学机构中学习。可见,各高校是留学生的主要聚集地,想要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最理想的则需要进入高校。但我国高校的选择不再是普通大学生,而多于211、985的硕士生或博士生,这一道让对外汉语本科毕业生无法迈过的门槛使得很多人望而却步。

(五)就业渠道比较狭窄

很多对外汉语人其实对如何出国工作只有大致了解,对其详细步骤信息根本不清楚。出国进行对外汉语的推广大致有四条路:一是通过国家汉办志愿者,二是通过国内外高校进行的交流合作项目,三是通过私人机构出国,四是根据国外高校网站的信息自己联系争取。这样,想要出国进行对外汉语工作非常难,具体到每一步的实践更是难上加难。在毕业初期,短时间内要学生完成以上工作是根本无法保证的。每年汉办公派的人数有限,建立的师资外派渠道较少,国内对外汉语的学生尤其是靠西部内陆地区的学生机会更少,工作机遇和实践机会跟沿海城市是无法相比的。

(六)政策机制有待完善

我国以往实行的国际汉语教师资格考试和证书制度存在很多问题,没有统一官方认证的权威证书(自2015年起汉办已经有了国内外均认可的权威证书),获得证书的人数比较少,证书结构单一,并且没有层级分类,以往民间的汉语教师培训市场管理混乱直接影响到汉语教师资格证书的权威性。这让对外汉语本科毕业生在考虑择业考证去向时也产生了不少的疑惑。

(七)自身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正如陆俭明教授12月20日在“全国高校对外汉语专业建设研讨会”的开幕式上所尖锐指出的那样:“目前对外汉语专业的培养出来的学生,论教育不如教育学的学生,论汉语水平不如中文系学生,论英语不如英语系学生。”所以,部分对外汉语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呈现出一种“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的境地,无法做到专业功底与外语教学技能两手硬,在很多时候这样的情况会成为他们前进的绊脚石。这不仅是针对于学校所设置的课程来说需要改善,更是给所有对外汉语人敲响警钟:所谓对外汉语,那就是即学汉语又学外语,而学出来的效果不应该是“0.5+0.5=1”,而是“1+1=2”。就是既要汉语专业知识基础牢固,同时也要把外语掌握扎实,双管齐下才能有所作为,创造出更大的价值。若是自身条件赶不上时代变化,再多再好的机遇也会失之交臂。

三、对外汉语人才就业之措施分析

(一)学生自身

首先要做到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客观地分析现实,冷静思考,有明确的就业定位。必须重视自己的学习质量,因为自己的所学所得直接与工作质量挂钩。而当今社会不仅需要专业功底扎实,更需要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作为对外汉语学生,汉语外语基础必须牢固,同时要学会各种课堂技巧,学会各式各样的中华才艺。升华自我同时又用各式技巧才艺提升个人魅力,这样的学生比较吸引人的眼球。即是在找工作的过程中没有被人立即赏识接纳,也不用灰心气馁,因为就业不仅是一次智慧的较量,更是一次心理成长的磨砺,过硬的心理素质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再者,时刻关注身边信息,将信息的获取变被动为主动。机会是留给时刻准备的人的,在毕业前就应该多争取各种机会实践,了解对外汉语行业相关信息,为自己真正出入社会时打好基础。最后要打破地域观念,不要认为只有“北上广”或者出国工作才是好的去处,时刻端正心态,及时总结经验,才是明智之举。

(二)学校环境

李晓琪《汉语国际推广事业中的教师队伍建设》一文中指出,对外汉语教师应具备五个方面的能力:汉语言知识能力,汉语教学理论,文化与跨文化交际能力,汉语教学技能,综合素质。这就要求学校首先要明确细化培养目标,加强专业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阶段就能清楚的了解自己的专业在未来能够做什么,可以通过怎样的途径去实现,应该掌握哪些本领。同时在课程设置中注重突出专业特色,有针对性的开设一些特长训练课,例如“书法课”、“剪纸课”、“传统乐器课”等等。激发学生热情同时培养学生有一技之长,增强他们对本专业的感受和信心。

除此之外,多寻求与国外学校合作的项目,不仅可以吸引更多留学生到国内进行中文的学习,同时也给更多对外汉语学生实践交流创造机会,为学生进一步发展搭建更高的平台。学生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是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才是他们在社会中求得一职并站稳脚跟的重中之重。再者要多鼓励学生继续深造,以便在日后能迈进高校这样较高的门槛。作为教育前沿的专家学者,多注意不断更新的时讯新闻,再往后的教学中也能给予学生更好的辅导。尤其是就业指导课的老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调整就业心态,及时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契机。

篇7

关键词:独立学院 对外汉语专业 现代汉语 信息时代 教学改革

独立学院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独立学院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为了提升这种竞争力就要建设特色学科,培育符合社会需要的特色人才。现代汉语课程是独立学院对外汉语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在本课程教学改革中,一方面要坚持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科目标,夯实学科基础。同时,独立学院教学改革的开展,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根据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薄弱,学习热情相对不足,自主学习的能力相对缺乏这一特点,一切教学改革设计及实践都要在这个特征上进行。

近年来,我们针对独立学院对外汉语专业现代汉语课程存在的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方法单一以及不能及时引进相关的研究成果等一系列的问题,在现代汉语课程的教改中做了一定的改进策略,已经初见成效,具体做法如下:

一、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革新教学手段

1.现代信息技术在现代汉语语言要素教学中的运用

以往在现代汉语语音教学中,由于缺乏各类语音资料,教师很难在课堂上让学生直接感受到各地方言、朗读的停连等语音资料,这无疑大大制约了语音教学。针对语音教学的难题,近年来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了多媒体授课,直接在课堂播放普通话元音、辅音、音节以及朗读技巧等内容,让学生在第一时间受到语音的刺激。这样一来,就连国际音标、发音原理等抽象问题,凭借多媒体的优势也得以直观化、具体化。课堂的部分音频视频资料放在网站上,方便了同学在课外进行学习,特别对方言区同学声母和韵母的辨正作用很大。

在现代汉语文字教学中,多媒体的也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优势。汉字是表意文字的代表,它与表音体系的文字有着本质的区别。汉字通过形体就可以直接表意的特点,通过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教具很难直观展现出来。采用多媒体教学以后,我们不仅可以通过图像让学生直观感受文字和汉字的起源,还将汉字字形的演变过程制作成动画,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这样以来,学生对于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的区别这一抽象的问题就能较容易掌握。另外,利用课余时间播放文字方面的纪录片,使学生开阔了眼界,也加深了对教材内容的认识。

2.现代信息技术在现代汉语课外学习中的运用

我们一方面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探索与改革,尝试新的教学方法,采用更加先进的教学手段,另一方面也在课堂之外给学生提供一个能够学习的平台,这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现代汉语课程网站的建设,其次是网络聊天工具与手机短信平台的应用。通过现代汉语课程网站的教学视频,学生可以在课后反复学习,通过习题集来巩固知识,延伸部分也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电子邮箱以及网络聊天工具的使用,大大密切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教师与学生建立了QQ群联系,还在QQ空间中有关学习的内容,比如书籍介绍、阅读指导等,学生可以直接参与讨论,发表意见。在指导毕业论文阶段,指导教师利用QQ与学生相互间的信息沟通更为便捷。此外,链接的“中国语言文字网”等网站配有大量音频、视频、动画素材,形式生动灵活,丰富了汉语专项技能的训练,加深了学生对汉字文化的了解程度。

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形式,把孤立的一种教学方法发展到了多种方法,从各个侧面强化了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改革的设计与实践,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挖掘富有时代气息的生活语料补充更新教学内容

根据我们的前期调查,现代汉语课之所以不受学生欢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课堂教学阐述的理论与现实生活距离遥远。加之传统的现代汉语教学资源单一陈旧、缺少与当前社会语言生活的紧密联系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因而难以激发青年学生的学习热情。在社会信息化日趋显著、新兴传媒日渐发达的背景下,科学带领学生挖掘、整合利用生活语料,对焕发汉语课堂活力、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大意义。

在语音学习中,我们带领学生参与生活语料调查,结合方言语音讲解现代汉语语音部分,帮助方言区同学进行语言辨正;在词汇、语法部分的学习中,新鲜语料的搜集就显得更加必要。根据教师在课堂上布置的相关任务,学生纷纷从流行歌曲歌词、手机短信、影视小品、以及生活中可以观察到的广告用语、广告标牌、商标用字、楼盘命名等方面来搜集语料,对于搜集来的丰富的语料,师生共同在课堂上整理分析,研究新词的构成方式、旧词的新用法等一系列语言现象。例如讲解合成词构词类型时,学生们归纳出联合式构成的新词“点击、封杀 ”等,偏正式构成的“热卖、秒杀”等,还比如“被就业、被离婚、被选举”等等“被”字的新用法,结合“被”字句的特点来讲,不仅使学生学到了基本语法知识,而且还认识到语言是在发展变化的,随着时展会增加或减少某些意义和用法,从此建立起发展的语言观;结合文字部分的学习,带领学生进行社会用字的调查,诸如广告标牌、商店名称的用字,将此引入到汉字规范化的内容,还可以结合流行歌曲歌词、校园流行语等来讲解语法和修辞,这样做调动了学生自觉学习以及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除此之外,适当增加第二语言学习中的一些偏误现象,如范围副词“都”的误用这些以汉语为母语的人根本就不认为是问题的问题,都会成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新问题。通过这些应用中的生动例证可以非常清楚地告诉学生,仅仅会自己说汉语是不够的,要想成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还要知道汉语为什么是这个样子的,要能运用语言理论讲出道理,由此学生就认识到学习理论知识的重要性。

把《现代汉语》的课堂拉到广阔的生活中间,找到适合当下青年人口味的语言材料,积极探索出课堂教学方法的新路。通过开发整合现代生活中的语言资源,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在课堂上真正实现了师生的交流和互动,从教师一人的独角戏变成师生的对话,在教学中达到和谐相容、共同提高的理想境界。

三、在教学中加入英汉对比深化学生的认识

针对对外汉语专业的特点,我们在现代汉语课堂上加入英汉对比学习来深化学生的认识,由此缓解独立学院双语教学的欠缺,具体做如下:

1.在语音教学中,将英语的28个辅音与汉语的21个辅音声母进行对比,就会发现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比如从发音方法来讲,汉语的b、p、、k等音与英语的b、p、、k等音的发音有区别,汉语的发音是清辅音,发音时声带不颤动,英语的发音是浊辅音,发音是声带颤动,而且发音部位靠后,像这样找出英汉辅音发音的异同,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老外说中国话时的洋腔洋调的现象;

2.在现代汉语词汇和语法教学中,可将词汇教学中构词方式的英汉差异进行对比,汉语的构词主要是词根复合法,而英语主要是附加法,且同是复合法构词,英汉也存在语序的差异等;在语法教学中,也可将英汉的语序进行对比,比如汉语中还有主谓谓语句(谓语由主谓短语充当的句子),其句式为:大主语+小主语+小谓语。这种语序在英语中是没有的,英文的句式仍为:主+谓+宾。如:任何一题我都会做,I can do every question.我任何一题都会做 ,I can do every question.

及时将英汉语言要素进行对比,这无疑对于学生的英汉学习都大有脾益。在不同之处体察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以及差异背后的民族思维的特点,遂可以带领学生将语言学习进一步深化。

四、在教学中加入文化因素增强学生的人文素质

对外汉语专业涉猎面较宽,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仅仅了解课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语言背后是有东西的”,汉语是中华文化的载体。从文化的角度来说,语言本身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习现代汉语的同时,作为一个具有丰富文化传统的民族之一员,学生还应丰富文化内涵,拓宽发展路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在讲授语言文字知识的同时,讲授语言文字负载的文化信息,让学生从语言的角度了解民族文化,弘扬民族文化。例如可以在现代汉语词汇教学中,进行文化因素的渗透,具体如汉语词义内容的分解,其中就蕴涵着浓厚的文化因素。“红”的词义,不仅仅是红颜色一种意思,还有“吃香、受欢迎”以及“政治觉悟高”等其他色彩义。从“天”的字源分析可以得知中国人有“崇天、敬天、畏天”的观念,意思与英文中的sky不能完全对等,所以“天生”“天灾”等词,不能想当然地翻译成sky to be 和 sky calamities,而要翻译为naturally or born to be 和natural calamities。通过这些用例,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汉字承载着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等思想,教学中文化信息与语言知识的结合不仅能增加讲授内容的生动性、丰富性,也能给学生以文化熏陶,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之情。

独立学院对外汉语专业现代汉语的教学目标应着眼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人文素质的培养,以上革新虽初步取得一定成效,但还需在以后的教学研究中继续探索,努力前行。

参考文献:

[1] 黄伯荣 廖序东 现代汉语增订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6

[2] 关彦庆 关于现代汉语课程改革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2

[3]杨启光 现代汉语语法学多媒体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暨南学报:2001,S1

篇8

关键词:中医药院校;对外汉语;定位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217-02

教育部对对外汉语专业提出了明确的培养目标,要求对外汉语专业能够“注重汉英双语教学,培养具有较扎实的汉语和英语基础,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及中外文化交往有较全面的了解,有进一步培养潜能的高层次对外汉语专门人才;以及能在国内外有关部门、各类学校、新闻出版、文化管理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及中外文化交流相关工作的实践型语言学高级人才。”[1]实际已经明确了对外汉语专业的定位,即培养实践型语言学高级人才。随着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影响的扩大,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进一步活跃,中医药高校也开始开办对外汉语专业。中医药高校由于其培养与中医药相关人才的基本出发点,结合对外汉语基本定位要求,在专业定位上有了自己的特点。

一、教学型的类型定位

中医药高校开办对外汉语专业,主要是扩大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的需要,培养既懂对外交流合作知识,又懂中医药基本知识的实用型高级人才。在类型定位上,只能考虑“教学型”定位,即把学生培养成“教学型”的人才。如在课程安排上,既要考虑安排好对外汉语专业需要的四类课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文学知识”、“教学法知识”,[2]也要安排体现中医药特色的课程,如“文化知识”部分增加“中医药文化”课程,“文学知识”增加“医古文”课程,仍然还在对外汉语专业的知识结构框架内,因而中医药院校对外汉语专业的类型定位应该定位在教学型。

二、本科教育为主的层次定位

中医药高校的对外汉语专业应坚持本科教育为主,重点发展留学生教育。

开办对外汉语专业的中医药高校,对外交流合作比较活跃,招收的留学生也以本科生为主。对留学生的汉语教学往往委托综合性大学完成,中医、针灸等相关中医药学类课程采取双语教学完成。中医药高校开办对外汉语教学的出发点是独立完成对留学生的汉语教学,从高考生中招收本科生进行对外汉语教学是开办专业的主渠道,适度在校攻读中医学学位的本科层次留学生开展对外汉语教学(辅修专业),既可提高留学生的汉语修养,也有利于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对促进中医药文化的对外宣传、交流与合作等有十分重要作用。

三、中医药与对外汉语融合的学科定位

在中医药高校调研开办对外汉语专业时,曾发现部分高校对外汉语专业开设的基础课程与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的基础课程基本相同,在对外汉语专业的“专业模块”中增加了“对外汉语教学通论”和“对外汉语教学法”两门课程。[3]讨论中,也有专家提出中医药高校对外汉语专业应该是汉语言文学基础课程、英语课程、专业课程(主要是教学通论和教学法)、中医药课程四大模块。汉语言文学与对外汉语作为两个不同的专业,课程设置应该从学科发展的需要和学生就业的需要出发,而中医药高校应结合自身特色和优势,要重新思考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科定位,明确了中医药与对外汉语融合的学科定位。中医药院校开办对外汉语专业,坚持以汉语教学为主体,重点结合中医、针灸、中药等优势学科,推动对外汉语教学与中医药相关学科的结合,展示中医药院校开办对外汉语专业的特色。

四、具有中医药知识对外汉语高级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对外汉语专业所培养的是“对外汉语专门人才”或“实践型语言学高级人才”。中医药院校开设对外汉语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和创新思维的专业人才,注重汉英双语教学,培养具有较扎实的汉语文化知识和写作能力,同时具有较全面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和系统的中医药专业知识,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中外文化交往以及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有较全面了解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中医药院校开展对外汉语教学,不纯粹是语言教学,更应该与中医药文化教学紧密联系起来。在跨文化交际中,把语言教学和中医药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对外汉语教学。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医药院校培养对外汉语专业人才,就是培养跨文化交际的人才,是在国际间进行中医药文化交流的传播者。在此基础上研究探索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素质和综合技能的培养方法、内容和途径才会有积极意义。

五、多渠道就业的服务方向定位

考虑到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本科教育部强调通才教育,我们应该拓宽视野不能把对外汉语专业的培养目标简单定为对外汉语教师。中医药院校培养的对外汉语专业的本科生,应该将服务方向定位为:国内外有关行政机构、各类学校、新闻出版、文化管理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外交、外事、外贸、中外文化交流、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等需要兼具汉语和外语能力的工作。中医药院校开办对外汉语专业,重视培养跨文化交际人才,弘扬中医、针灸、中药等传统文化,推动对外汉语教学与中医药相关学科的结合,展示中医药院校开办对外汉语专业的特色,培养一群适应世界汉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的对外汉语教师队伍。学科定位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计划、课程的设置和学科的发展规划,新形势下探讨中医药院校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科定位问题,希望提出更加符合学校实际的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原新梅,孙小兵.对外汉语专业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曲阜: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07,(12).

[3]张晓涛.对外汉语专业课程改革刍议[J].哈尔滨: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