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跟岗实训总结8篇

时间:2022-03-07 00:34:4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跟岗实训总结,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跟岗实训总结

篇1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学练一体;实践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课程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职业核心课程之一,是在对职业基础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技能的提升。目前国内开设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院校30余所,其对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课程教学实施内容与方法各异,存在一定的偏差,标准不一等问题。本文是在对国内开设该课程有丰富经验的院校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并参照城市轨道交通站务人员、行车调度员、司机等岗位资格标准,进行整合归纳,构建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课程实施标准并提新的改革思路,如图1所示。

二、行车岗位(群)职业技能分析

深入国内已运营的城市轨道交通公司调研、总结分析得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行车岗位群设置主要有两层:第一层为调度员岗;第二层为车站层,车站包括,站务员、行车值班员及以上。针对行车不同岗位,归纳出典型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要求,最终得出职业核心能力如图2所示。

三、“学练一体”教学内容设计

根据行车岗位(群)职业技能分析与“岗位为导向、学练一体”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养模式的总体要求,按照专业高素质岗位技能型才培养目标,不断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效率,校企合作共同商讨制订《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学练一体课程改革与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主要包括理论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环节两部分。其中,理论教学将行车组织课程每个项目分解成若干个任务,每个任务对应岗位实际工作,如表1所示为列车首班车出库任务,它对应企业每日运营前第一班车出库工作,任务角色对应工作岗位,任务步骤对应工作步骤即为需要掌握知识点;实践环节设计了课堂模拟实验、模拟生产实训和跟(班)岗实习三个模块,下面将重点分析实践教学环节。

(一)课堂模拟实验

课堂模拟实验是基于每个教学任务进行的实践训练,目的训练学生单项任务的动手能力及对理论知识点的理解与牢记。模拟实验进行前,教师首先引入实验背景与所涉及的理论知识,按照实验指导书解读实验关键实验关键流程并提出问题与思考,分小组讨论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和思考,同时细化实验过程,然后随机抽调一组学生进行演示,演示结束按照岗位分组布置实验任务。在规定的时间内通常教学安排2个学时进行,每小组需要在2个学时内,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熟练的完成实验任务。模拟实验过程由校内理论授课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担任指导老师,并按照考核标准,对各小组进行考核,成绩最终录入学生平时实验成绩。

(二)模拟生产实训

模拟生产实训在学期末集中一周实施,共计24个学时,由企业技术专家和校内骨干教师共同编制《行车组织模拟生产实训大纲》《行车组织模拟生产实训指导书》和《行车组织模拟生产实训考核标准》指导文件,实施过程由校内指导老师与企业技术人员负责指导。

实训项目是在课堂模拟实验任务的基础上的综合提炼,共设计了4个实训项目,其中项目3是模拟实验中列车出库、正线运行与列车回库等单项训练的综合强化训练,每12-15人一组,分岗位相互轮换演练,满足考核要求后,由校内指导老师和企业技术人员两人共同进行考核。该实训将单独作为一门实践课程进行考核,如果学生考核未通过可参加补训一次,再不通过参加下一级该课程的重新实训与考核。

(三)跟岗(班)实习

为了进一步将所理论与实践知识应用到现场及进一步提升岗位实践能力,学校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安排学生进企业3个月的实习,实习采用师徒带教方式,由师傅负责指导学生并进行出勤与技能过程考核,实习结束后学生需提交跟岗(班)实习报告,实习报告由校内专业教师批阅给出成绩,并结合师傅考核成绩汇总综合成绩作为跟岗(班)实习最终成绩。

四、课改成效

为了尝试课改的成效,我们选择对13级平行班某两个班进行试验,效果比较如表2所示。

通过对比,不难发现采用课改的班比未采用课改班级学生的期中、期末平均成绩分别高出2.9分、4.2分,总体上看效果明显,但考虑所选的两个班级学生男女比例不一致。针对此种情况,将两个班男女学生理论和实操成绩进行单独统计如表3所示:

由表3得出:采用课改与未采用课改班级(纵向)比较,期中测试理论与和实践平均得分比较,前者班男生比后者班男生分别高出5.5分、3.4分,前者班女生比后者班女生分别高出2.2分、4.5分;期末测试理论与和实践平均得分比较,前者班男生比后者班男生分别高出4.3分、3.3分,前者班女生比后者班女生分别高出3.6分、5.3分。班级内男女成绩比较(横向比较),未采用课改班级期中、末考结果,理论成绩女生分别高出男生3.8分、1.6分、实践测试成绩男生分别高出女生1.4分、1.6分;采用课改班级期中、末考试结果,理论成绩女生分别高出男生0.5分、0.6分、实践测试成绩男生分别高出女生0.4分、-0.4分。从以上纵向比较得出:采用课改班级男生、女生比未采用课改班级男生、女生成绩有显著提高;横向比较得出:未采用课改班级男生与女生之间理论和实践成绩相差悬殊,而采用课改班级男生与女生之间理论和实践成绩均衡。因此,采用课改后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五、小结

通过以上的分析与研究,明确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行车岗位工作任务、职业技能要求,构建了校企合作“岗位导向,学练一体”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实践教学内容。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依托校内、外实训平台,按照企业岗位标准要求,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努力实现毕业生上岗零培训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艳艳.应用型教学模式下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以《铁路行车组织》课程为例[J].西部教育,2012(6).

[2]张荐.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实训装备标准化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2015(219).

篇2

关键词 高职教育;物业管理专业;工学交替;实习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7)02-0024-04

一、物业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状况及目标岗位分析

2014年以来,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作为现代服务业的组成部分,物业管理行业在经济新常态下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2015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深化服务业改革开放,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促进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提高、水平提升,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加快培育新的增长点和增长极,实现在发展中升级、在升级中发展。

2015年中国物业管理协会的《全国物业管理行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底,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物业管理面积约为164.5亿平方米,相比2012年的145.3亿平方米增长了约13.5%,在管规模持续扩大;全国物业服务企业约10.5万家,较2012年调查的企业数量7.1万家增长了约48%;物业管理行业从业人员约为711.2万人,较2012年的612.3万增长了约16.2%,人员数量增长速度较快。

物业管理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目前人才储备不足,从业人员队伍建设远远滞后于行业的发展。企业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高职层次应用型物业管理人员就业容量大,高职院校必须针对行业特点培养物业管理专业人才。

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对物业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进行了精准的市场调研,将学生的主要目标岗位定位为客服专员、行政人事专员、品质专员、项目经理助理。目标岗位及描述如表1所示。

二、“工学交替”模式下物业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

科学构建实习模式是有效推进“工学交替”的重要保证。有重点、有步骤、有层次地设计实践性环节,能够有序、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关键职业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立足首岗适应,多岗迁移的目标,将多元化实习环节有机地嵌入其中,形成复合型、多层次的课程体系。

三、物业管理专业主要实习模式的内容及关注点

设计物业管理专业的实习模式时,横向上要考虑每个实践性环节与相关课程的有机衔接;纵向上应考虑各实习环节对职业技能的阶梯式提升、职业素养的持续内化。最终确定的专业实习有认识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从而构成渐进式、多元化的专业实习模式。结合学生的成长规律、知识结构、能力特点,每个实践性环节应有各自的侧重点、实习内容和关注点。

(一)认识实习――增加感性认识

认识实习是物业管理专业的第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其目的是在学习专业课程之前增加对本专业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进入专业领域,开阔专业视野,培养专业意识,激发专业兴趣,树立职业理想,明确专业学习目标,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认识实习的两周内,分别安排专业录像、企业家讲座、优秀毕业生分享、参观优秀小区、参观城市综合体等形式多样的实习活动。邀请的行业企业专家可以有多种风格,如创新型企业家、学者型企业家等,让学生们多角度汲取专业营养。

(二)专项实训――参与前期物业管理

通过专项实训理解新建物业承接查验、入住、装修管理、接待等具体业务的工作规程,同时锤炼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善于沟通与合作的良好品质,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

专项实训的一个月,通常安排在12月份,此时集中交付的住宅小区也较多,企业刚好需要短期人力资源,学生在承接查验、办理入住的关键业务节点得到了锻炼机会,为接下来的跟岗实习做好“热身”。

(三)跟岗实习――体验客服专员工作

第六学期的跟岗实习,学生们在校内学完《物业管理实操》《物业管理法规》《物业服务礼仪》《楼宇设备维护与管理》等课程,安排学生到物业服务企业的客服岗位实习,按规定工作规程参与客户服务、物业管理现场服务,将所学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同时内化爱岗敬业、开拓创新的素养,培养诚实守信、善于沟通与合作的良好品质,为后续提高模块的专业知识学习和职业能力培养打下基础。

由于跟岗实习时间为一学期,所以需要提前和物业服务企业多次接洽,确认学生实习物业项目和岗位。因为学生在实习时尚处于三年级,还需寄望于企业和学校共同培养学生。

(四)轮岗实习――提升综合职业能力

轮岗实习可以从两个角度考虑:一是不同部门轮岗。第期的轮岗实习,学生们已经完成了《物业服务品质》《物业财务处理》《分类物业管理》等提高模块的学习。学生可以在客服专员、行政专员、品质专员三个目标岗位中进行轮岗实践,全面拓展专业技能,更加人性化地考查自身的能力和特点,对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理性分析。二是不同业态轮岗。随着物业管理的发展,住宅、非住宅等各种业态的物业管理项目也越来越多。例如一些大型城市综合体,其包含了住宅、星级酒店、写字楼、商业等多种业态,各种业态的物业管理既有共同点又有各自的侧重点,给学生提供不同业态轮岗的机会,锻炼职业迁移能力。学生通过轮岗能够首岗适应、多岗迁移,全面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积累职场经验,为早日成长为部门经理或项目经理提供条件。

(五)顶岗实习――成为优秀员工

到了第十学期的顶岗实习,学生已经完全具备物业管理综合职业能力,能全面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有的学生很快成为企业的骨干员工。也有猎头公司锁定笔者所在学校物业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提出为学校物业管理专业学生建立信息库,视为日后物业管理精英库的猎头人选。

四、物业管理专业多元化实习环节的管理

(一)实习前期充分准备

1.精选校企合作企业

推行“工学交替”模式,合作企业的选择至关重要,学校教师一定要严加把关。学校可以依托校外实习基地优选规模较大、业务规范的企业共同培养。条件成熟时,可以选择优秀物业服务企业进行订单式培养。订单培养具有以下特征:校企合作的规范性、人才培养的协作性、培养目标的针对性、教学模式的职业性。

为了严格管理,除了顶岗实习是学生和企业之间的双向选择,其余的专业实习都是由学校统一安排。这要求物业管理教研室主任在行业中有较强的人脉关系和实习资源配置能力,在实习前就进行反复沟通。根据每次实习的内容和目标,学校优选万科、龙湖等知名物业企业和优秀物业项目,精准地落实实习岗位。

2.匹配学生特点合理分组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好的教师如同一名好的导演,给学生提供绽放能力的舞台,帮助学生成长,做到人尽其才。教师应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工作能力、团队协作等细微差异,对应地匹配实习企业和物业项目。如将英语好的学生安排在涉外的物业小区实习,让其发挥专长等。实习之前进行统筹分组,每个物业项目实习人数通常在3人以上,并任命1名学生为组长。

3.重视实习动员和安全教育

学生到岗之前,必须进行认真细致全方位的实习动员,动员时除了需要强调实习纪律、实习成果、四勤(眼勤、嘴勤、手勤、脑勤)、待人接物、自尊自重等事项,安全教育必不可少。安全教育通常强调实习场所安全、暂住地安全、上下班交通安全、财物安全、心理安全等方面。心理安全教育就是使初涉职场的学生学会心理调适和情绪管理,增强耐挫力,减少不良情绪和过激行为的发生。

(二)实习过程跟踪指导

走访与巡查。在校外实习期间,要求教师随时了解学生的实习动态,教师定期到每个实习地点检查。走访企业指导教师填写检查记录、批改实习周记等,定期汇总学生的情况,及时诊断、沟通和改进。

指引与鼓励。校内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指导和引导学生,对学生的工作表现及时关注。学生在实习的不同时期会碰到各种状况,教师应该在学生迷茫时给予指引,得意时给予提醒,困难时给予帮助,挫折时给予鼓励,成功时给予欣赏。

汇报与分享。校外实习学生每月返校进行实结、实习汇报、专题调研、心得分享。通过每个月的实习汇报,学生不仅总结了自己的实习岗位工作,还共享了其他公司的成功经验,知晓不同岗位、不同项目、不同业态的管理模式的差异,丰富职场经历。学生的汇报分享还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增进了团队意识,提高了梳理知识和总结能力。学生在循序渐进的指导中明显进步。

(三)实习结束注重反馈

实习资料归档。每一个实习环节结束,校企双方结合学生表现,给予学生客观的成绩评价。将实习任务书、指导书、实习日志、实习报告、企业鉴定、实习成绩等资料进行装袋归档。

及时总结反思。实习结束后,对每一次实习的策划、组织、管理等方面进行反思,进行理论总结和专业研讨,也为后期指导实践性环节积累更多经验。

五、物业管理专业多元化实习模式的成效

一是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多元化、渐进式的实习环节,有助于学生理解专业知识,提升岗位能力,积累工作经验,培养职业气质。学生对即将从事的工作环境有全真的体验,在工作中培育了敬业精神,渗透了优秀的企业文化。

二是推进了专业课程改革。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更多的教学方式呈现在课堂教学中。如翻转课堂、案例教学、任务驱动、团队合作等。这些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都需要学生的积极互动。有过实习积累的学生,继续学习提高模块的课程时,对理论知识的领悟更快、更透彻,对课程改革内容的响应度明显提高,促进了教学目标的达成。

三是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学生职业能力的增强带动了学生整体培养规格的提高,最终体现在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上。连续多年招聘会上物业管理毕业生供不应求,学生都被知名物业公司抢先录用。学生2016年准就业信息统计显示,60%的学生都进入了万科物业、龙湖物业等公司。

四是实现了校企共赢。多元化实习模式给学生提供了边学习边实践的平台,学生与企业零距离接触,体现了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理念,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同时,此模式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提升了学校形象,工学交替模式一经推出,数家媒体以整版报道此事。多元化实习同样深受企业的欢迎,企业可以把自己的企业文化提前渗透给学生,有了对学生的跟进和培养,缩短新员工的培训期和考察期;同时可以增加企业的人才储备,减少用人风险,还可以树立企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良好形象。

总之,物业管理专业多元化实习模式给学生提供了边学习边实践的平台,只有认真策划、系统安排、有序组织、栏窆芾砗妹恳桓鍪导性环节,才能彰显专业特色,深耕学生未来,达到学生、学校、企业和社会多方共赢。

参 考 文 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Z].教育部高教司[2000]2号.

篇3

【关键词】高职;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

高职经管类专业主要是指工商企业管理、物流管理、市场营销、国际商务、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等多个专业。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对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我国很多高职院校都设置了经管类专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高职院校的经管类专业建设不断走向成熟。经管类专业主要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实践性教学是其必不可少的内容,但在经管类专业的发展过程中,实践性教学方面还存在着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不完善、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以及校企合作不够深入等问题,致使培养的学生实践能力不强,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无所适从的情况。

为了解决经管类专业实践性教学方面出现的问题,建立与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教学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地位,提高学生综合实践技能的培养,以100所国家示范高职院校为代表的一批高职院校对经管类专业在实践课程设置、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校企合作教学基地的建设、实践性教学方法和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本文以湖北职业技术学院财经学院经管类专业为例,分析有关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如何改进实践性教学的思考和构想。

一、经管类专业实践性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1.课程体系的设置不合理,没有突出实践性教学

在经管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一是设置的理论课程较多,公共学习领域的课程和专业理论性的课程占用的课时较多,这些课程主要还是以讲授为主,学生上课的兴趣不高,认为这样的课程自己看书也可以看懂,没有做到把有关的理论融入到实训中,让学生在“做“中学习和体会知识的乐趣;二是实践性课程的课时不足,如国际商务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国际商务单证课程、国际结算、海关报关实务等课程都是按照一学期4学时,总学时60-68学时来设置的,而这些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平时在上课的过程中就应该按照“跟我做―自己做”这样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来体现“学中做、做中学”,但这种教学过程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让学生在“做中”体会,很多课程一学期的时间根本不够用,只好草草了事结束课程;三是有些适用性很强的部分内容没有设置相应的课程,如,就业后的学生都反映说做国际业务前有一个寻找客户的过程,以及找到客户后对客户的管理问题,是我校国际商务专业学生就业后的弱项,这说明这些实务内容没有设置相应的课程。

2.实践性教学体系不完善,实践性教学的实施受到限制

实践性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实践性教学体系应该包括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实践教学组织的实施、实践教学方法与方式的应用、实践教学场所的选择、实习指导教师的能力要求等多个方面。实践性教学内容应由教研室牵头,组织专业教师、企业里的从业人员根据国际商务业务过程进行设计,但由于专业教师少,找企业里的人员又比较难,所以这项工作全部由专业带头人或教研室主任代劳,导致实践性教学内容出现不全面的情况;实践教学组织的实施应包括活动的准备、活动的进行、活动的评价、活动的总结等过程,由于各专业教师各自上课,各自进行实践教学,很多实践性教学没有做到位,或者有的就用讲授的方式代替了实践;实践教学方式与方法应用不够,教学中练习法、案例分析法应用稍多,但主要的方法如专业认识实习、跟岗实习等用得很少;实践性教学场所主要有教室、学校实验室、生产性实训基地、企业工作现场等,我校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可以说是投入最少的专业,实验室少,生产性实训基地更少,满足不了专业教学的需要,再加上其他各方面的限制,教师在组织实践性教学时还是以教室为主,实验室次之,而生产性实训很少,更别说到企业的工作现场去组织实践性教学了;实践性教学指导教师应主要以企业的相应业务人员为主,但经管类专业这样的指导教师较少,主要还是由校内的专业教师代替,而校内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还有待提高。以上各方面的原因,使我校的经管类专业的教学体系还不是很完善。

3.校企合作不够深入,生产性实训和跟岗实习难以进行

经管类专业大多是管理类的技能,不可能像工科类的专业一样,为企业创造效益,而企业也没有那么多的岗位让学生去实习,这就使经管类专业与企业合作的时候,学校总是处于被动状态,所以建立实习实训基地主要靠学校领导和老师的关系去找企业,而企业总是不太愿意接受学生去实习实践。即使通过努力把一些企业建成了我们的实习实训基地,但也仅仅停留在学生到企业参观一下、与企业有关人员交流一下的层面,生产性实训和跟岗实习很少进行,即使是“订单式”培养方式,学生也是在学校培训,而很少到企业去现场实习和实训,这就使实践性教学缺乏基本的支撑条件。

二、改进实践性教学的思考与构想

1.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首先应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分析企业的业务工作过程,找出业务工作过程中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再据此设置相应的课程,要特别注意的是,每门课程都应该按照“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模式来编制教学内容,对于核心课程,可以延长到两学期进行,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突出实践性教学的地位,如果没有现成的教材,就应该组织企业专家和专业教师根据工作过程或考证教材来自编教材;其次在实践性教学的组织方面,应组织企业专家和专业教师一起,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总结出一些课程教学模式,并要求上课时以活动的准备、活动的进行、活动的评价、活动的总结为主线,辅以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方式来组织教学;再次应加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验室和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管理类的专业大都有相应的实验室软件及实训过程演示道具,如,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有沙盘演示过程软件,国际商务专业有国贸实验室、单证教学软件,物流管理专业有物流流程实验室等,各专业都应该建立专业实验室或生产性实训基地,并全方位地模拟或仿真日后的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职能岗位,以满足实践教学活动场所的需要;最后是教师的结构问题,在提高校内专业教师职业应用能力的基础上,多聘请行业的专家和企业的能手作为兼职教师来指导学生的实践教学。这样我们就从实践教学课程的设置、实践教学内容的制定、实践性教材的编制、实践教学组织、实践教学场所和教师队伍的建设等方面不断地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2.以工作过程任务或项目为主线,全面设计实践教学过程

在专业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对每门课程都应该以工作过程任务或项目为主线设计一整套实践教学过程。如国际商务专业的《国际贸易单证实务》课程,我们就是从企业里单证员的工作任务出发,先设计了单证教学的“跟―学―做―评”过程,即单证的“跟学”――教师向学生展示单证,并讲解单证各个栏目的填制,单证的“学做”――教师根据业务资料做一份单据给学生看,单证的“自己做”――由学生根据指定的资料自己学做一份单据,单证的“评价”――学生和老师一起评价学生做的单据;然后再到实验室根据单证教学软件的资料进行填制单据的练习和测评,使学生对每份单据能够进行熟练地填制;接着,组织学生到孝感市建设银行办理进出口结算的部门查看进出口结算的真实业务和真实单据,由银行办理对外单证业务的专家向学生说明单据的制作过程和注意事项;最后,让学生到有外贸业务的企业去跟岗实习:熟悉岗位职责,在企业单证员的指导下做真的业务单据。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只要认真对待每一步,相信他们就能掌握国际贸易单证的基础知识,具备基本的制单能力和素养。

3.以校企深度合作、产学结合为契机,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整合社会资源,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是解决学校实习和实训基地不足的一条出路,是学校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的途径,也是为学生实践实训寻找场所和机会,我校财经学院经过长期的努力,建立了多个实训基地,也为湖北捷瑞汽车玻璃有限公司等一些企业“订单式”培养学生,不仅解决了学生实训场所不足的问题,而且为学生找到了毕业后就业的机会;同时还与湖北汉光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为该企业培训员工及诊断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案,不仅向企业职工传授新技术发展所必须掌握的新知识,还锻炼了专业老师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我们还可以向更深层次合作,如学校可以通过承担企业的技术开发项目,向企业转让新成果等方式,以服务于企业的发展,而企业可以通过参与学校的实验室建设,实训基地的建设,为自己的企业培养需要的人才。这些多样的校企合作方式可以使学校的人才培养和企业的发展相互促进,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

总之,财经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性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精心设计实践教学过程,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的实训基地,有效地开展实践性教学,是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管理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刘宏杰,杨明堂.高职院校实践性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2009(5).

[2]欧阳瑞丽,陈丽金.高职学院管理类专业实践性教学研究[J].才智,2009(25).

篇4

本文所说的企业课程是完全以企业作为课程主体,授课教师、课程设计、课程内容和授课方式等完全以企业为主,课程的地点也主要在企业进行,学校方面仅仅以协助形式参与其中的一种校企合作课程模式。因其作为校方设计(计划)的课程形式存在于企业中,故本文将其定义为“企业课程”。在这一企业课程中,学生将带有更明显和明确的企业身份参与到课程中,不同订单企业的企业特征也将在课程中得以充分展现。之所以将企业课程作为校企合作一个比较特殊的、单独的部分提出,是因为在校企合作的概念下,各类课程操作起来各自进行,缺乏彼此之间的渐进性、联系性和组织的系统性。所以,非常有必要对校企合作的各类课程进行整合,将实践性更强、企业特征更为显著的以企业为绝对主体的课程归结为企业课程进行系统开发。而与企业课程相对应的是学校课程。学校课程除了校方开设的一般课程、校内实训课程之外,也包括具有校企合作特色的其他课程形式,如校企合作开发的课程、邀请企业专家开设讲座、上课等等。

“企业课程”这一概念的产生源于校企合作,但是同其他校企合作课程相比,更倾向于企业性,更能够贴近企业实践甚至是完全加入企业实践,对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帮助订单班级的学生理解企业文化,融入企业实践氛围有着不可替代的强大作用。同其他的校企合作课程相比,企业课程有如下几个特点:

1实战性

企业课程虽由学院设立,但是来源于企业,与企业当前正在进行的工作任务或即将上马的工作项目息息相关,它不同于高职院校老师为完成教学目标而设计、选定的课程,也不同于实习实训基地训练时的课程,如供应链实验实训室有的技术在学校教学大纲、实训基地是必备的基本技能,而在企业是已被淘汰的,不需要掌握的;实训场所的设备和企业实际使用的设备也是有差别的。因此,企业课程完全是以现实的工作任务为导向,具有极强的实战性。

2特定性

具体的企业课程只与特定的学校、特定的专业、甚至特定的学生相关系,并且只与特定的企业,特定的工作岗位和特定的时间段相联系。企业课程是存在于特定的企业内部的,而不是学校内外部、企业外部、企业周边环境,这是与其他校企合作课程最大的区别所在。

3课程资源的丰富性

企业物质和非物质资源都能直接成为课程活动内容或用以支持课程活动进行。企业课程资源内容丰富多彩,从狭义的定义来讲,有物质资源,如:企业工作岗位、企业仪器设备等;有人力资源,如企业管理层、企业技术人员等;有技术资源:如企业课本、企业技术标准、操作手册、企业技术等。从广义的定义来讲,还包括企业的财力资源,如企业投给职业院校办订单班的费用、奖学金、助学金、科研经费等;企业的精神资源,如企业文化等。

二、定岗双元模式下物流管理专业企业课程设计

1企业课程的设计思路

1.1企业课程应当符合“校企滚动、定岗双元”的培养理念。“校企滚动、定岗双元”的培养模式要求学生在整个学习阶段不断的在企业和学校之间循环学习,因此,不管是在学习的初期、中期还是末期都应该有和企业之间的互动,这决定了现有高职教学中普遍存在的认识实习(初期阶段)和定岗实习(末期阶段)还不足以满足“校企滚动,循环学习”的思想和理念,因此,在学习的中期还必须有相应的企业课程。

1.2企业课程应当适应学生不同学习阶段。当代许多高职教育理论都非常强调定岗实习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本作者认为,定岗实习是学生学习达到一定深度之后一个非常重要的企业课程内容,是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但是,在定岗实习之前,还应当有针对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的实践环节。比如,学生在刚入校之后学习初期的企业课程,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的企业课程。

1.3物流管理专业的企业课程设置应当符合物流岗位的实践过程。企业课程是完全根据企业对物流管理专业的岗位需求情况开设,因此课程的设置也必须遵循企业物流管理岗位的适应过程,由浅入深的开展。经过调研发现,新员工在融入企业物流岗位的过程中,通常要经历岗位认知、岗位跟学和自己操作三个阶段,企业课程就需要根据这样的不同阶段分别设立不同的课程环节。

2“渐进式”的企业课程环节设置

依据以上的思路,再结合我院“校企滚动,定岗双元”的要求,我们相应的把企业课程根据由简单到复杂、由分到合,渐进式的设计为认识实习、协岗实习和定岗实习三个环节,认识实习适应学生刚入校后初期的学习阶段,实践中基本上属于新员工的岗位认知;协岗实习针对学生中期的学习,属于岗位跟学;定岗实习针对学生学习已经到达一定深度之后所需要的实践环节,主要在于学生的自主操作。具体设计如下:①认识实习。认识实习旨在让学生掌握物流管理专业的基础理论、作业环节、业务流程、管理方法等,让学生了解未来就业岗位的现状,感知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此阶段学生属于“岗位认知”阶段。对于订单班的学生,这种认知也包括对订单企业的了解和熟悉,包括订单企业的基本情况、企业相关规章制度,相关物流设施设备和业务流程等。②协岗实习。协岗实习是我院物流管理专业独创的一种实习方式,目的在于衔接认识实习和定岗实习两个阶段,作为初步实习和深入实习之间的过渡。主要依据本专业的核心岗位,安排学生去相关岗位进行企业现场协岗。在这一阶段,必须强调“协岗”的内涵,即不同于认识实习的主要依靠“看”和“听”的以“了解”和“理解”为目的的实习模式,也不同于定岗实习的“独立”操作模式,而是在企业教师的带领和指导下,实际操作,但非独立操作的完成相关核心岗位的相关工作。③定岗实习。定岗实习培养学生岗位综合技能。“定岗实习”是让学生进入物流行业的具体岗位独立工作,自主自立完成核心岗位的相关工作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运用于物流行业实际工作中,实现与岗位的零距离接轨。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岗位技能,为就业和自我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这三个环节层层推进,渐进式开展,构成了真实化、多元化、现代化的企业课程体系,保证了企业实践教学的质量,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3企业课程与学校课程的相互融合

企业课程作为学生三年高职学习生涯的组成部分,必须与学校课程紧密结合,穿行。使学校课程(包括理论学习和校内实践)与企业课程互相促进,互为基础,这样才能发挥企业课程的最大作用。我院物流管理专业经过实践探索,将企业课程与学校课程的结合安排如下:第1个环节———培养学生岗位基本技能,教学时间设在第1个学期。此阶段学生在学校在校内学习本专业所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然后在最后一周安排学生到订单企业进行认识实习,实现专业认知的“工学交替”。此阶段完成岗位任务的“点”实习。第2个环节———培养学生岗位核心技能,教学时间设在第2~4个学期。此阶段依据本专业的核心岗位,前14周分别在校内、教室和实训中心采用“教、学、做”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专业核心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两周安排学生去订单企业相关岗位进行现场协岗实习。此阶段完成岗位任务的“线”实习。第3个环节———培养学生岗位综合技能,教学时间设在第4~6个学期。第4期最后一周在校内教室和实训中心对学生进行物流企业计划、组织、控制与评估等基层管理能力的培养。第5~6学期到订单企业参加定岗实习,使专业综合技能与实际工作融为一体,实现与岗位的零距离接轨。此阶段完成岗位任务的“面”实习。

三、总结

篇5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

1国内现有制模式

1.1任务驱动模式

教师布置教学任务后,学生会积极运用学习资源,主动探究与解决问题,从而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完善知识结构体系。该种教学模式的特征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任务主线。尤其是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让学生完成不同主题内容的教学任务,如导游词创作等。

1.2工学交替模式

学生在校内以理论学习为主,在企业以实践学习为主,两种学习方式结合,更利于理论实践综合能力、身心素质与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以此尽快实现人才培养教学目标。

1.3顶岗实习模式

学生受学校教育后,通过校企合作,在景区、酒店、旅行社等校外实习基地,展开实习实训,从而学习与岗位相关的知识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1]。

2深入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

2.1加强校企合作

首先各环节深入合作,一是校企联合招生,学业考试后,参与学校企业面试,录取后以企业员工身份展开实习。二是在人才培养环节,利用校内实训室,根据企业要求,模拟岗位工作情境,如模拟酒店前台等,实现课堂与实训教学紧密结合,让学生对工作流程明确掌握,毕业后能够轻松应对岗位工作。将学徒工作时间,纳入到工龄内,减少学生毕业空窗期。其次明确校企职能职责,企业加强政策支持,参照国外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运营,通过商业拨款,并制定统一标准。企业为学徒制定具有较大发展空间的岗位,设立指导师傅,通过带教、指导、考核等,帮助学徒尽快成才。对高职院校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与规定,确保学徒制有序展开。学生应当加强对实习的重视程度,自觉遵守校企规章制度,主动掌握专业知识技能。最后开发合作课程,校企合作开发适合现代学徒制的课程合作体系,在培养专业基础能力的认岗阶段,建立仿真实训室,校内实训后,展开企业认知实习,在此阶段的教学课程,以旅游学概论、旅游地理、旅游美学、导游基础知识为主。在培养职业综合能力的跟岗阶段,与合作企业对接,跟着指导师傅,学习岗位必备技能,并完成对接资格证考核,在该阶段课程以导游服务技能、政策法规、市场营销、公共关系为主。在培养技术岗位能力的定岗阶段,以顶岗实习为主,企业选拔专业的学徒,该阶段课程以计调实务、旅游线路设计、旅游社经营管理为主[2]。

2.2帮助学生身份转换

首先培养学生职业认知感、归属感,明确学生应尽义务、合法权益,即三方协议,实现校企对学徒与准员工身份,在法律层面的固话、确认。安排学生参观实际岗位工作,请学长介入指导与分享成长经历,让学生尽快融入企业,并引导其尽快设立职业规划。企业管理人员介入指导,提高学生准员工意识,使其明确校内应当学会的专业知识技能,以及综合素养等,同时了解岗位学习任务、职业特征等,进一步强化归属感。其次指导师傅在带教中,除口头灌输外,还需适当的加强动作示范,在内容讲解时,融入社会经验、职业道德等。企业经营以利益为主,学生应当不断提高自我,为企业制造利益,签订劳务合作后,就需要明确各自的义务、权利。学生受到不公平待遇,可以向教师讲解,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工作态度、观念等,同时解决负面影响,确保学生权益。指导师傅不仅要教会学生工作技能,还需注重职业素养培养,让学生具有兢兢业业、尊师重道的工作态度。

篇6

Abstract: In order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business talents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knowledge and practice for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west coast of Fujian province, it is required to carry out various forms of practical teaching in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eaching activiti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s in practice teaching, such as establishing the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idea, constructing talent training mode, building the cooperation platform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building the training base inside and outside school, improving the construction level of teachers and strengthening the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of practical teaching, so a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ractical teaching.

关键词:中职;财经商贸类专业;实践教学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finance and business specialty;practice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G7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1-0189-03

0 引言

2015年7月,《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突出做中学、做中教,强化教育教学实践性和职业性”。这就要求在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科学有效地开展实践教学,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 职业教育中实践教学内涵及意义

福建省中职财经商贸类专业为海西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知行合一的商业技能型人才。而衡量人才培养质量关键取决于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水平。如果要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提升职业技能素养,满足商业服务行业的企业岗位要求,中职财经商贸类专业就应该在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提高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针对性及有效性。实践教学思想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学做合一”教育教学理论。《教育大辞典》指出,实践教学是相对于理论教学的各种教学活动的总称,包括实验、实习、设计管理、实际操作、社会调查等。可见实践教学不仅仅只是课堂教学中某一个具体环节,而应该贯穿整个职业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其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福建省中职财经商贸类专业通过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将知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训练相结合,达到知行合一,不仅可以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提升专业内涵建设水平,还能实现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第三产业发展输送各类具有较高技能水平的商业服务型人才。

2 中职财经商贸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形式

加强实践教学,可以作为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和切入点,让学生在专业理论指导下完成实践项目操作或者实际岗位工作任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1]笔者认为实践教学不能仅仅拘泥于课堂教学形式,更应该拓宽思路,探索多样化多途径的实践教学形式,具体包括:

2.1 课堂实践教学环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行动导向型教学模式及项目引领教学方法,设置有效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边学边做边练的方式,提高学生专业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比如:会计专业《商品流通企业会计》课堂教学中,引入一家小型商业企业的真实财务数据,在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后,根据对应章节教学任务,分阶段分组填制并审核该企业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等会计资料,最终形成企业财务会计报表,使学生提高账务处理的实践操作能力。

2.2 实训课程实践教学。在专业教学计划中,增加实训课程比例,配套完善实训教学资源,在校内校外实训基地中完成实训课程实践任务,以真实项目为载体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比如电子商务专业《网店经营与管理》可以作为实训课程在网络营销实训室进行实践教学,要求学生组成团队,在淘宝天猫等网络运营平台上,搭建网店进行真实交易,教师给予实战指导,通过网店运营实践,还可以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2.3 引入企业综合项目实践教学。为了实现专业与产业的无缝对接,学校可以引入真实企业综合项目与实践教学活动相结合。如果该综合项目涉及多门课程,可以组建项目工作小组、校园工作坊等形式,利用课上课下相结合方式,校企共同完成综合项目任务。比如电子商务专业可以与某电子商务公司合作,引入公司电商项目,分为网店策划、网店美工、网络商品编辑、运营推广、客户服务等项目岗位,企业派专家作为兼职老师,与专任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分组分批利用课堂和课余时间完成真实电商项目的实践操作,通过校企协同育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4 企业认知实践教学。学校组织学生到专业对口企业进行参观、观摩和体验,形成对相关职业岗位及职业文化的初步认识。比如:物流专业可以组织学生前往知名物流公司或物流配送中心,了解物流行业发展趋势、物流运作流程、物流管理模式等,使学生拓宽专业视野,加强对专业及职业的充分认识,提升学生对职业技能的学习兴趣。

2.5 企业跟岗实践教学。学校组织学生到专业对口企业的相应岗位参与实际辅助工作,企业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岗位工作指导。学生通过跟岗实践,提高真实工作岗位的实践操作能力,积累相应专业实战经验,在真实工作环境中也提升职业道德修养。比如会计专业订单班可以在第四、五学期安排为期4周的合作企业跟岗实践,让学生在企业“师傅”指导下,以“学徒”身份在会计工作岗位上完成真实企业账务处理,校企共同参与实践管理和考核评价,践行现代学徒制。

2.6 企业顶岗实践教学。在“2.5+0.5”学制模式下,第六学期具备实践岗位独立工作能力的学生以实习生身份进入企业进行实践工作。学校应该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尽可能安排学生到对口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并加强实践管理,促进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高度融合,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创业能力。比如校企合作开设订单班,实行校企“二元”联合培养,实施“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螺旋式的实岗育人机制,第六学期安排学生到合作企业相关岗位进行顶岗实习,并推荐就业择优录取,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

3 中职财经商贸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存在问题

为了深入了解福建省中职财经商贸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情况,笔者走访福建省近二十所中职学校和相关行业企业开展调研。调研结果显示,中职财经商贸类专业实践教学情况不尽人意,各方满意度只有31%,实践教学形式较为单一(多为“课堂实践教学环节”形式),实践教学效果不够好,并未真正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笔者从实际情况出发,对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3.1 职教观念较为落后,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不少中职学校或财经商贸类专业部门负责人,并未树立“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现代职业教育观念,不愿探索实践教学模式,这就导致实践教学活动缺少顶层设计。由于实践教学活动需要以专任教师为主导,因此专任教师的重视程度和实践能力就直接影响着实践教学质量。而学生是实践教学的主体,如果缺少学习目标和学习兴趣,就不会主动地通过实践去学习职业技能,实践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当然,行业企业对学校实践教学的主动参与热情不高,实践教学也就只能纸上谈兵。

3.2 人才培养模式落后,制约实践教学活动难以实施。有些中职学校财经商贸类专业仍沿用“知识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偏离“服务需求、就业导向”人才培养目标,忽视实践教学在职业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课程体系脱离职业岗位需求,课程内容脱离职业标准要求,实践课程学时安排较少,缺乏优质的实践教学资源。[2]课堂教学一味采用“满堂灌”传授理论知识,使教学过程缺少职业性与实践性。

3.3 校企合作不够深入,缺少实践教学基础。实践教学活动需要以真实项目为载体组织实施,这就要求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实现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的紧密对接。有些中职学校财经商贸类专业闭门造车,不愿与企业加强紧密联系,或者校企合作只是浮于表面。如果没有行业企业参与,实践教学活动就只能停留在“模拟教学”,无法构建真实职业环境,就不能真正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3.4 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落后,无法搭建实践教学环境。有些中职学校财经商贸类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脱离生产实践,仍以“机房+模拟仿真软件”为主,不能提供满足教学要求的实践环境。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对于实践教学要求而言也较为滞后,并不能充分发挥实训实习效能。

3.5 指导实践教学活动的教师实践能力有待提高。根据调查研究显示,中职财经商贸类专业教师普遍实践能力不强,有真实企业实践经历的占61%,拥有中高级职业技能水平以上占68%。作为实践教学活动的主导,专任教师的综合实践能力直接影响着实践教学活动的成效。

3.6 实践教学活动的组织管理不到位。如果实践教学活动没有完善合理的管理机制,没有科学明确的教学质量评价考核体系,没有严谨规范的实践教学组织,就难以保证实践教学质量。

4 提高中职财经商贸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对策措施

4.1 树立现代职教理念,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职财经商贸类专业建设负责人及专任教师应该通过参加各种职教培训拓宽思维,参观优秀职业学校汲取先进办学经验,调研行业企业了解市场需求,从而树立现代职教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素质能力。同时加强学生对行业企业认知,引导设计职业规划,明确学习职业技能的目标,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教学积极性。中职学校还要多与企业交流,展现优秀学生高水平职业技能,建立各种机制吸引企业参与校企协同育人,参与实践教学活动。

4.2 构建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配套完善实践教学资源。中职财经商贸类专业根据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体现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方案,将企业跟岗实践教学和顶岗实践教学纳入其中,实现专业与产业及企业岗位紧密对接。将实践教学纳入专业教学计划,实践课程比例占60%以上,构建融入职业技能素养体现理实一体化的课程体系。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方法,合理安排实践教学内容,校企共建实践教学资源,加强实践教材建设,从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4.3 依托校企合作平台,探索多种实践教学形式。中职学校本着互惠互利合作原则,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机制,吸引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加大校企合作力度,企业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探索“订单班”、“工学交替”、“二元制”等校企合作模式,践行现代学徒制,共同开展实践教学,将实践教学与企业真实项目相结合,与订单式培养相结合,与学生就业相结合。通过校企协同育人,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

4.4 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为实践教学提供场所。校内外实训基地是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中职财经商贸类专业从行业企业技术要求和业务流程出发,校企共建高仿真、高智能并融入企业文化内涵的商贸实训基地,使学生在实训实践中尽早进入职业角色,提高自身职业素养。校企还应建立稳定有序、运行良好、产学结合、协同育人的校外实训基地。[3]

这为认知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提供企业实践教学平台。

4.5 提高师资建设水平,打造实践教学团队。中职财经商贸类专业应该制定师资队伍建设整体规划,打造一支实践能力强、师资结构合理的实践教学团队。对内构建教育部门培训、校本培训、企业岗位培训的“三位一体”培训体系提高教师实践操作能力;对外聘请行业企业高技能技术人才作为兼职教师指导实践教学活动。尤其强调以企业真实项目为载体,协同合作完成项目任务来提升教师的职业技能水平。同时引导树立教师职业意识,创建激励机制来调动教师实践教学的积极性。

4.6 加强实践教学组织管理,为实践教学提供有力保障。为了保障实践教学活动稳定有序地开展,中职学校应制定合理规范的规章制度,成立财经商贸类专业实践教学管理小组,负责对各种形式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定期开展实践教学总结活动,共同探讨解决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多元化的实践教学考评机制,从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5 实施相关对策措施后提升实践教学效果

我校作为福建省首批国家中职示范校,财经商贸类专业建设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采取上述相关对策措施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并取得较好效果。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分别开设会计专业与电商专业的校企订单班,拓展4个校外实训基地,打造“双师型”实践教学团队,建立健全实践教学机制,如火如荼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通过大力推进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了企业岗位所需要的相关基本技能,具备了行业要求的职业素养,技能考证通过率达到100%。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6%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达到90%以上。部分优秀毕业生自主创业,实现自我价值。同时,吸引不少中职学校前来参观交流,充分发挥专业示范辐射作用。

综上所述,中职财经商贸类专业只有科学有效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及提升职业素养,才能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焦新宽.对中等职业学校实践教学的探讨[J].考试周刊,2009(33):213.

篇7

关键词:县级供电企业;骨干帮带;培训机制

作者简介:江梁艳(1982-),女,福建福州人,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福州电业局,工程师。(福建福州350025)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2-0021-02

一、县级供电企业人才队伍现状

未来的五年,国家电网公司将加快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步伐,全面实施人、财、物集约化管理,构建大规划、大建设、大运行、大检修、大营销体系(即“三集五大”),这将引发电网格局和功能定位的深刻变化和公司组织架构、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工作流程的重大变革,这一至上而下的重磅改革举措无疑将对县级供电企业人才队伍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由于县公司员工普遍文化水平、职称等级、技能等级偏低,加之相关规章制度不完善、激励机制不健全等诸多历史遗留问题的存在,县级供电企业员工队伍专业素质的总体水平与“三集五大”体系建设要求相距甚远,主要体现在:各级各类优秀专家人才匮乏;从事电网核心专业人才紧缺;员工总量超员与结构性缺员并存,管理人员冗余相对严重,生产一线留不住人才,人才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管理、技术、技能人员的能力素质处于公司系统的中下游,普遍文化素质、职称等级和技能等级偏低,管理水平、新技术应用能力、技能水平亟需进一步提升。通过加强县级供电企业骨干帮带培训机制,全面加强县级供电企业员工队伍建设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二、县级供电企业骨干帮带培训主要做法

福州电业局充分发挥各专业部门在人才、技术、设备等方面的优势作用,将县公司员工培训纳入全局各专业年度和月度培训计划,采用集中教学、送教上门、跟岗培训、竞赛帮带等方式,将培训工作延伸至县公司。强化各职能部门对分管专业的帮带责任,根据县公司的薄弱环节和培训需求,制定专门针对县公司的专业人员帮带培训计划,明确培训项目和责任人。根据年度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计划按月份下达工作计划合约,帮带培训项目完成情况列入月度和年度绩效考核。帮带部门预先制定培训策划书和现场技能考核方案,明确培训和考核的目标内容。县公司人员到局本部跟岗学习,每人指定一名导师,开展“师带徒”全过程管理,通过安排承担具体的工作任务和其他专业技术工作的方式,强化动手能力,确保工作量饱和,提高县公司员工专业管理和技术水平。

1.建立健全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机制

(1)建立帮带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局总工担任组长,各职能部室和帮带部门行政负责人、分管培训领导担任组员,统筹帮带培训工作相关事项的组织、协调和落实。

(2)制定并下发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管理办法。明确各帮带单位行政负责人作为帮带培训项目的第一责任人,各班组长作为各帮带培训项目的项目负责人,部门培训员作为本部门全部帮带培训项目的联络人,明确帮带培训工作各方以及参训人员的责任义务,规范帮带培训流程,严格考核管理。

(3)制定并下发全面推进岗位资格培训工作管理办法、关于开展农村供电所人员岗位资格培训考核工作的通知,修订细化培训工作管理办法、师徒培训管理办法、《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并要求各县公司遵照执行。

(4)在年初充分调研各基层单位培训需求和职能部室业务培训要求,在逐个县公司走访调研的基础上,出台《福州电业局加强全员培训工作的方案》,将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列入年度重点培训任务,下达《福州电业局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计划表》,明确具体帮带项目、帮带方式、时间安排、项目负责人等,作为全年县公司帮带培训工作开展和考核的依据。

(5)根据《培训工作管理办法》要求,稳步推进教育培训积分管理,借助培训管理系统平台,对局属各单位(含)的职业能力培训工作成效和员工的能效进行全面量化管理。将单位培训成效纳入部门年度绩效责任状、月度KPI和月度工作计划合约考核,纳入县公司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验收考核,从而最大限度调动各部门参与自主培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激励和促进员工“岗位成才”。

2.规范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过程管控

(1)实行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需求定期(年度)征集制度。一是各县公司负责根据本公司人员情况及工作实际,在收集、甄别、分析本公司重点紧缺专业人员培训需求的基础上,定期向福州电业局相关专业垂直管理部门申报相关专业工种帮带培训需求。二是福州电业局相关专业垂直管理部门对各县公司报送的相关专业工种帮带培训需求进行初步审核把关,并报培训中心审核。

(2)实行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方案正式行文通知制度。帮带单位负责提早与送培单位就具体帮带培训需求进行对口沟通,结合相关岗位技能要求、计划参培者的工龄结构,把送培单位最盼、最缺的作为帮带培训工作的切入点,有针对性地制定个性化的培训策划书,明确培养目标、学习和工作任务,并于计划开班前一周向培训中心报送相关帮带培训项目通知文件、帮带培训策划书、现场技能考核方案等,由培训中心统一行文并通知送培单位报名参训,从而保证帮带培训项目的顺利开展。

(3)实行帮带单位为主导、送培单位为主体的考勤管理制度。一是帮带培训单位负责为帮带培训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学习条件,对帮带培训人员进行统一考勤管理,安排专人负责定点点名签到、集合学员并将学员交接给当天指导人,及时与送培单位沟通联系,协调解决帮扶培训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二是各送培单位负责妥善做好参训人员的相关工作交接事宜,保障参训人员在培训期间专心、高效地完成相关工作和学习任务,定期与送培单位联系,并在参训人员中指定一名负责人,积极配合做好参训人员的管理和监督工作,做好参训人员业余生活的安排工作,确保参训人员不酗酒、不赌博,保障培训期间的人身、财产安全。三是帮带培训原则上不得请假,帮带培训人员如有特殊情况需要请假的,应事先向所在县公司人力资源部门提出申请,并履行书面请假手续,再由所在县公司人力资源部门商局培训中心同意后方可请假。

(4)严格履行作业安全资质确认和安全监护制度。一是参培人员经原单位三级安全教育培训考试合格,持有相应岗位资格证书,并向帮带单位提交相应证明,帮带单位检查参培人员安规培训考试合格证明、岗位资格证书,确认合格后方可允许参加现场培训,并将参培人员名单报安监部备案。二是进入生产区域,帮带单位指导人负责告知参培人员工作岗位和作业现场中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和事故紧急处理措施,并做好书面记录,严格落实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加强参培人员作业过程监护,检查督促参培人员执行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工作规定,对参培人员不符合安全作业的行为进行制止、纠正。三是进入生产区域,参培人员负责自备、正确佩戴、使用全套合格的劳动防护用品,服从现场工作负责人指挥,严格遵守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对自己在工作中的行为负责,不允许单独工作。

(5)专家挂帅,严格把关,确保培训实效。一是在综合考虑帮带对象、帮带需求的基础上,抽调责任心强、业务素质好的各级专家人才、劳模、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竞赛教练、个人前六名选手、班组长、业务骨干专工作为指导人,承担理论辅导和现场业务技能训练指导任务,为帮带培训工作提供有效的师资保障。二是采用集中培训和跟岗学习相结合的组织方式以及系统化模块化培训方式,侧重技能操练。根据培训规律,集中培训由易至难循序渐进安排技能项目的操练,采用老师讲解示范,参训人员分组分批操练观摩,老师指导点评的方式帮助学员逐步适应直至熟练掌握相关操作程序步骤、工艺和规范。指导人统一对每个参训人员的技能掌握情况、熟练与否进行总结和记录并及时反馈至参训人员。三是跟岗学习以压担子、交任务、提要求为主要方式,保证一定的工作量,切实提高帮扶人员动手能力,以工作带培训,以工作检验培训成果。

(6)实行跟岗学习一周一总结,期满总考核和日常随访制度。一是指导人负责为每位跟岗学习人员编制《周工作计划》,明确具体的学习与工作任务,并对计划完成情况实施跟踪。跟岗学习人员于每周学习与工作任务完成后认真填写《周工作总结》。本周计划和上周总结于每周二之前报培训中心备案。二是帮带培训期届满时,帮带培训部门会同培训中心和专业职能部门,组织专门针对帮带培训人员的现场技能考核,并对帮带培训人员在培训期间工作态度、工作表现、技能掌握情况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出具鉴定意见。

3.实行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与绩效考核挂钩制度

一是培训中心根据年度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计划按月份下达工作计划合约,帮带培训项目完成情况列入月度和年度绩效考核。全年帮带培训项目应于11月之前完成。帮带培训计划中未明确具体帮带培训项目执行时间的,由送培单位和帮带责任单位积极协商确定并报培训中心备案。因送培单位未能按照计划时间送培或怠于送培而导致帮带培训计划项目最终无法执行的,列入送培单位12月绩效考核和年度绩效考核。因帮带责任单位原因导致帮带培训计划项目最终无法执行的,列入帮带责任单位12月绩效考核和年度绩效考核。二是经期满考核鉴定优秀的,参照《师徒培训管理办法》给予指导人适度绩效奖励。

4.结合竞赛开展帮带,以赛促培,以考促练

将竞赛调考作为促进县公司帮带培训工作深入开展的重要载体,通过构筑“金字塔”型竞赛体系,搭建了相互学习、切磋技艺、共同提高的“海西・榕电杯”竞赛平台,以一个本部单位员工搭配两个县公司员工的方式组队,由各小组组织本小组内县公司竞赛选手跟岗培训,做好赛前集中培训调考、跟岗学习、赛时观摩、赛后总结,以赛促培、以考促练,锻炼新人,促进经验交流和推广。

(1)“海西・榕电杯”继电保护专业竞赛,县公司人员均已于2011年5月23日至7月13日之间结合营前变验收和鼓山变综自改造等项目分期分批完成了赛前跟岗学习任务,2011年7月14日至8月4日分三批安排至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培训中心县公司大二次实训室进行实操训练,每批一周,对三套线路保护和三套主变保护装置进行试验和调试,以线路保护试验和调试为主。

(2)“海西・榕电杯”送电线路专业竞赛,县公司人员2011年7月18日至28日统一安排在鼓山输配电实训基地进行第一阶段集中培训;集训技能项目主要为“110kV线路耐张塔更换单串合成绝缘子的操作”、“110kV线路停电补修导线”两项技能项目的竞赛规范化训练;理论辅导以送电线路工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书(高级工部分)所有题库为主要内容。第一阶段集中培训期间每5天安排一次理论笔试,集训结束安排技能考核,于2011年8月1日至14日安排跟岗学习,2011年8月15日至24日安排第二阶段集中培训。

(3)“海西・榕电杯”调度自动化专业竞赛,县公司人员已于2011年7月底分期分批安排跟岗学习,以现场实际操作为主,培训内容包括网络线、2M线制作及测试,调度数据网设备配置,自动化主站系统问题排查,数据库操作,调度画面绘制等。

(4)“海西・榕电杯”办公应用软件竞赛,县公司人员于2011年6月23日至26日统一安排office软件基础应用培训,于2011年7月17至19日统一安排office软件深化应用培训和公文写作培训。

5.将兼职教师培训工作延伸至县公司

定期举办涵盖县公司的兼职教师年度轮训,每年至少举办1期县公司兼职教师技能项目考评工作专项培训,切实提高县公司兼职教师的授课水平,促进县公司技能考评工作的规范化。

6.专家人才传艺授课工作延伸至县公司

根据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安排,结合福州电业局专家人才众多的优势和一线员工对技能提升的强烈需求,全面开展专家人才传艺授课活动。认真搭建培训讲座平台,为福州电业局各专业专家提供授课机会,为全局员工(含县公司)提供专业学习、跨专业拓展,专业深入学习机会,开办专家传艺授课24期,授课专家24人次,参训学员638人次,其中3期应县公司要求送教上门。

三、县级供电企业骨干帮带培训成效

篇8

1.校企深入合作较难开展

校企合作可以概括为请进来,走出去。就走出去来说,无论是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还是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由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财务部门的会计岗位是相对稳定的,一般实行一人一岗或是一人多岗,职员要对处理的业务负责,一般不会轻易让别人接触其所经办的业务。学校安排教师或学生到企业实践时间较短,且企业很少安排真正的顶岗,一般都是让学生以跟岗的形式学习,但并没有使其独立承担工作任务,这样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请进来更不容易,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希望聘请来自企业的专家承担实践教学指导和部分理论教学工作,但是企业专家本身的工作就很繁忙,很难抽出时间独立承担教学任务。无论是请进来还是走出去,都需要相应的经费投入,学校投入经费的不足也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校企合作的开展。

2.课程体系与就业岗位尚未有效对接

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课程与岗位对接,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针对企业的出纳、会计、成本会计和财务管理等岗位,会计专业均开设了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等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改革,也只是把章节换成项目和任务,教学内容还是原来的知识体系框架。实行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课堂教学仍然是教师讲理论、学生做练习。学生到工作单位,接到一堆单据后还是不知道如何做账。课程标准与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初级会计技术资格考试大纲对接。但考试大纲不能等同于职业标准,职业标准除了对从业人员有知识的要求和能力的要求外,还应该包括对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的要求。

3.教学模式与社会发展及行业要求不相适应

正在实施的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旨在实现课堂的教学一体化。由于目前大部分学校的会计课程基本上还是在多媒体教室上课,部分学校虽然实施了账证表进课堂的措施,但由于缺乏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材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持,教师备课要比之前花费更多的精力,但如果学生在经济业务的处理的过程中,教师不能给予学习指导的话,将会影响学习的效果。目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普遍重视专业基础知识的讲授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学生的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得到提高,但却忽视了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学生毕业后可能由于职业意识观念淡薄违反职业道德,甚至触犯法律。4.实践教学条件需进一步完善专业认知、基础会计与财务会计等课程的单项实训、会计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等模块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逐层递进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但是由于实训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学校主要是在手工做账,通过实训教学平台进行会计仿真实训的学校比较少。

二、信息化背景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以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为标志,我们已经步入信息社会,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国家已经将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争取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职业教育信息化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支撑,信息化必将促进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改造传统教育教学,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从业人员。

1.进行数字化教学模式改革

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在课堂上,移动互联网正在与教师争抢学生的注意力。如果教师不能够提高课堂的吸引力,就很难避免学生低头看手机的现象。通过加强校园网络平台和教学资源建设,将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变成学生学习的工具,例如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过手机观看教学案例的视频或动画,教师提出问题引入本次的教学内容;学生观看某个动画或视频,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再进行归纳总结;学生在智能终端完成实训或者作业等方式,改革现有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

在传统的会计专业教学中,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一直是薄弱环节。很多学校为了学生能考取会计从业证书,开设了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但并没有意识到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仅将其作为考证课程。这门课程的案例仅停留在文字上,给学生的印象是枯燥、不好理解,授课效果并不理想。如果以教育信息化和教学资源建设为契机,将案例拍摄成情境剧或者制作成动画,必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在会计基础、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课程学习过程中也应该重视职业素质的培养,通过角色扮演模拟真实的工作过程等教学方法,在训练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加强职业道德的训练和养成。

3.加强教学资源库建设

加强教学资源库建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并将教学资源向社会开放。国家教育信息化建设规划明确指出,高职院校要加强数字校园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在互联网时代,网上学习必将成为一种趋势,应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为下一步实施翻转课堂做准备,学生课余时间到网上看教学视频,在课上做作业并由教师进行辅导,这样可能实现比传统的课上教师讲授学生课下完成作业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资源建设过程中,由来自企业的专业与教师共同选取教学内容、完成教学设计,并录制成微课或视频课,实现课岗对接。特别是实践课程,企业专家很难抽出大量时间来学校承担教学任务,但可以将其工作的过程录成视频或者在其指导下制作成动画,学生可以在实训时反复观看以掌握实践技能,也能很好地提高实践教学。在校企共建教学资源的过程中,来自学校的教师提高了实践技能,来自企业的专家理论水平也得到提高。另外,建设的教学资源应向社会开放,为企业进行职工培训和社会人员学习会计技能提供便利。

4.建设虚拟实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