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5 18:06:4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建管科工作思路,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要继续抓学习,促提高。在分析检查阶段要安排专门时间再学习、再讨论,引导全休党员干部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在树立科学发展观,增强科学发展信心、凝聚科学发展共识上取得新进步,切实达到党员干部受教育的目的。
二、要抓民智,凝共识。广泛征求职工对深化运营管理,推动科学发展的意见。广泛发动干部职工为深化运营管理献计献策。广泛发动干部职工为科学发展把脉,献策,更大范围走访相关单位、部门,征求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结合调研发现的问题,认真搞好归纳梳理。组织好领导班子成员谈心活动。本着对党、对人民、对组织、对同志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专题民主生活会前,党员领导干部自觉参加所在支部的专题组织生活会,主动分析查找自身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听取支部其他党员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修改专题民主生活会发言材料。
三、要抓分析,重报告。党委班子、各支部主要负责同志要带头剖析自身、带头帮助其他同志,并对所在班子存在的主要问题做出深刻的分析。要在真正的思想交锋中体现党性体现原则体现负责任的态度。通过分析查找,力求充分反映**公司党委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上形成的共识;充分反映**高速公路通车运营近6年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情况,实事求是地分析存在问题的主客观原因,特别是主观方面的原因;充分反映**公司科学发展的主要方向、总体思路、工作要求和主要措施,查找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已经解决的突出问题,正在逐步研究解决的突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新举措;充分反映**公司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特别是思想政治建设的具体措施,形成高质量的分析检查报告。
四、要抓评议,验成果。联系实际,合理确定参评人员,把熟悉情况、有较强参政议政能力、能代表各方面的同志吸收进来,认真组织民主评议。精心设计评议内容,着重从领导班子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深不深、问题找得准不准、原因分析透不透、发展思路清不清、工作措施可行不可行等方面进行评议。采取召开座谈会、评议大会和书面评议等多种形式,保证民主评议的效果。
分析检查阶段是整个学习实践活动中的重要阶段,也是最为关键的阶段。问题查摆的准不准确,原因分析的透不透彻,大家评议的深不深刻,直接影响到活动开展的质量。具体工作要求:
1.要把深化运营管理、确保安全畅通、提高服务水平、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作为各部门、单位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标准。
2.要把廉政、勤政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评判标准。
一、我县粮食系统基本状况
我县粮食企业原有20多个公司(厂、所),拥有889名职工,由于机构臃肿、人员繁多,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老粮”、“老人”包袱非常沉重,企业资不抵债,连年巨额亏损。历经国企改制后,现有五个粮油收储公司,保留(企业返聘)118名职工(其中常年性用工22人),现尚有储粮仓库25栋,仓容量1410万公斤,20__年全县粮食企业年末储粮341万公斤,经营性粮食购销量776万公斤,企业收入801万元,实现利润4万元。总之企改后粮食企业开始扭亏为盈,取得了明显成就,无可非议。但是按照中央提出“又好又快发展”的标准要求,还相差甚远。也就是说当前仍然存在很多急待解决的问题。
二、当前制约粮食工作的主要因素
从我县当前情况看影响制约粮食工作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有内在主观原因,也有外在客观原因。
1、社会认识有误区。主要表现在,一是有些人认为粮食市场放开后、只要有钱不愁买不到粮,忽略粮食部门的作用;二是有些人仍存有不理智心态,觉得粮食部门曾经辉煌多年,现在处于困境、似乎应该。三是对粮食部门行政执法权尚不理解与认可。
2、法制体系不健全。主要表现在:《粮食流通管理条例》颁布以来,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与不足,没有相应的地方法规和配套的实施细则来补充完善;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依法行政必须要依托别的执法部门共同实施,在管理市场、宏观调控、违规处罚方面执行效能欠;执法公务资金不能得到有效落实。
3、调控体系不完善。一是各级储备的轮换运作缺乏科学性。粮食是一季生产全年消费的生活必需品,受储备轮换架空期限制,各级承储企业基本都是新粮上市前3个月集中抛售老粮,导致季节性实物库存不足;又都在新粮上市后3个月内集中到市场收购轮进,对市场粮食价格运行产生影响,容易引发市场粮食价格大起大落。二是市场培植发育程度不够。规模性、多功能、产业化的物流市场群体在数量上较少,辐射能力弱,现货贸易信用体系不完善,期货交易、电子商务、连锁配送等尚处于起步阶段,物流基础设施落后、成本高、效率低。三是产销合作没有形成利益联结纽带。产销区政府与部门间仅限于眼前拿出少许资金稳定部分粮源,而在合作的深度上、合作的范围上、合作的方式上缺乏长效思考,通过产销衔接引导种植业优化、促进粮食的合理高效流通、稳定销区市场保供等诸多效能未得到有效发挥。企业间的贸易往来重量轻质,往往签订合作的数量很大,真正市场发生变化后,不顾诚信,拒绝继续履约或者毁约,直接影响了自身的形象,更不利于产销合作关系的健康发展。
4、管理机制不灵活。主要是粮食企业在季节性收购粮食急需贷款时,而往往是信贷手续繁杂、滞后,导致资金不能及时到位,以此常有错过收购粮食黄金季节的情况发生。
5、内部管理不完备。通过近两年对企业财的审计,发现有些企业对财务管理不够严格,非经营性支出过高的问题依然存在。
6、自身精神不振作。由于粮食部门从辉煌陷于困境难免受到社会轻视或不公平对待,以至于我们有些粮食工作者产生悲观失望情绪,精神面貌不佳、工作劲头不足。
三、对做好当前粮食工作的思考
(一)对做好本县粮食工作的初浅见解
针对制约本县粮食经济发展的诸多原因,提出如下初浅解:
1、加大粮食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力度、增强社会各界对粮食工作作用地位的认知。“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们赖以生存最主要的生活资料,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仍然没有一种可以取代粮食的物质出现,粮食不仅具有经济属性还具政治属性,它事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推动科学发展,必须加快农业发展这个基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必须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始终把解决十几亿人口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这足以证明国家对粮食工作的高度重视。这是应宣传的重点。
2、树立“爱粮敬岗”思想、充分提高粮食工作者自身信心。既然党和国家对粮食工作那么高度重视,我们没有理由悲观自弃,要振作精神、增强从事粮食工作的光荣感和自信心。
3、提高粮食行政执法能力、确保粮油市场有序运行。促进市场化条件下的粮食大流通格局健康发展,区域间产需品种得到优势互补,保障粮食市场供应安全。同时通过粮食行政执法,不断提高粮食工作的社会地位。
4、加强对粮食企业的经营指导、充分提高粮食经济发展速度与质量。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以来,上级强调要政企分开,不要干预企业经营并不等于对企业放仍自流、撒手不管。
主管部门加强对企业的经营指导,促进企业朝着又好又快的方向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当前突出要抓好好以托市收购为重点的购销体系建设,扩大收购网点,增大收购量,20__年全县企业商品粮收购量要达到600万公斤以上。
5、加强粮食企业财务监管、努力降低企业成本费用支出。主管局要在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企业财务机制的同时,要定期不定期的对企业财务收支进行监督检查,每年至少要进行一次内部财务审计,坚决把非生产性非经营性的支出压缩下来,用好用活企业有限资金,努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对粮食经济宏观方面的探讨
近年来,国内外粮食供求形势变化较快,影响粮食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尤其是去年以来,世界部分粮食主产国受灾减产,原油价格迭创新高使得生物能源对粮食原料的转化消耗量急剧增加,供求关系的变化促使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大幅上涨,不少国家纷纷出台限制粮源外流政策。我国粮食产需总量仍是紧平衡的形势,玉米消费在加工业和饲料业的带动下增长较快,已从产大于需转变为基本平衡,大豆品种缺口较大对外依存度高,目前消费价格指数居高不下,国内外粮食品种价差严重倒挂,粮食品种的价格上涨压力依然存在。随着我省经济的发展、土地资源的减少、非农和外来人口的刚性增长,粮食供求也将是紧平衡的趋势。新形势下,加强宏观调控,做好粮油市场保供稳价工作任务艰巨。
粮食稳则民心定。作为县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粮食企业管控,促进全粮食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根据我县粮食市场的实际情况,针对存在的具体问题,我们认为做好全县粮食经济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紧紧围绕一个主题、坚决做到两个确保、重点加强四大体系的建设。即紧紧围绕促进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又好又快发展这一主题,坚决做到确保粮油价格基本稳定、确保市场供应安全,重点加强法制化管理体系、市场流通体系、地方储备粮体系、应急保供体系四大体系的建设。
1、建立健全法制化管理体系。粮食宏观调控工作涉广涉及部门多,意见常难以统一,会影响调控措施和决策制定,最终降低调控效能。必须加快立法进程,逐步健全法制化体系,通过法律法规明确各部门职责,根据分工各司其职,责任清晰,才能提高行政决策效率。
2、大力发展现代粮食流通体系。一是发展粮食产购,奠定调控物质基础。继续实施各项惠农政策,优化种植结构、推广市场适销对路的品种,采取措施稳定农资、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价格,提高农民种粮收益,促进农民生产积极性,发展粮食生产。同时不断扩大企业购销经营数量和绩效,提升企业流通管理和购销经营水平,切实做到增购销数量控粮源、强经营管理降成本、善驾驭市场提效益,为做好宏观调控奠定物质和流通基础。
二是发展现代物流,提升粮食流通效能。以此促进粮食流通活力。
三是调整市场机制,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建议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于适当扶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扩大市场影响,促进市场快速繁荣;同时积极培育多元化市场主体,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市场建设,加快形成优进劣汰的机制,增强市场的供应和辐射能力。
四是发展产销衔接,引导粮食有序流通。建议采取政府支持、部门指导、企业市场化运作的方式,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进一步扩大衔接领域,拓展合作范围。
3、着力加强储备粮管理运作体系。一是呼吁增加县级粮食风险基金规模,打足县级粮食风险基金数量。目前我县的粮食风险基金还是上世纪90年代的规模,总量明显偏低,风险基金更加紧张,建议上级适当增加我县风险基金规模。
二是要确保储备粮运作三项资金足额到位。补贴资金不到位,企业考虑营运效益,可能导致储备库存实物低于储备规模运转,存在安全隐患。建议政府针对成本增加,保管费用偏低的实际,给予资金政策调整。
三是合理调整县级粮食储备规模。我县是全省有名的大山区、贫困区、老苏区、梯级电站库淹区、南水北调水源区,尤其银武高速公路开通后,多年被封闭的县门随之打开,外来流动人口明显增多,粮食消费量明显提高,而我县仍停留在200万公斤县级储备粮规模上,面对一个自有50多万人口加之外来人口不断增多的现实,这无疑是杯水车薪。考虑到安全保供需要,建议在稳定地方粮食储备规模总量的同时,根据粮食消费量变化,按国家标准每3年测算一次市县储备规模应充实数,由当地政府负责适当调增落实。也可视全省分区域消费量变化情况,在全省地方储备粮总规模盘子内适当调整。
四是完善地方储备粮轮换运作办法。根据《地方储备粮管理办法》,抓紧制定《储备粮竞争承储办法》、《储备粮轮换运作办法》、《储备粮库存管理考核办法》等,对储备粮的采购、储存、轮换进行规范化管理,指导统筹做好储备粮的吞吐进出,提高运营效能,发挥好储备粮调节市场功能,促进粮油市场平稳运行。
4、不断完善应急保供体系。一是完善价格预警预报制度。健全粮食市场监测网络建设,加强市场价格监测,及时采价、报价,确保价格监测及时、准确,进一步完善价格预警预报制度。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准确分析和掌握购销、库存变化情况,提高监测数据的时效性和科学性。
二是完善粮食应急工作机制。进一步细化粮食应急工作预案,优化充实粮油应急加工和供应网点,努力提高粮食应急保供效能,对承担应急任务的企业在单位时间内能组织多少粮源、加工多少粮食、供应多少成品粮油,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在应急组织方面,要进行部门之间、地区之间、企业之间的有效对接,确保职责明确,政令畅通。同时要加强对承担应急工作定点企业的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抓好粮食应急预案的学习培训,并结合日常工作适时进行演练,保障应急程序各环节的高效顺畅。
三是加快充实成品粮油应急储备。实施突发事件下的高效应急,必须保持一定数量的快速应急成品粮油储备,随时投放市场满足居民消费。建议按照国家要求的标准,下达成品粮油储备计划,明确相关政策,协调有关部门落实好配套资金,抓紧充实到位,确保可靠应急、快速应急、高效应急。
四是要加强粮食法制建设,加快制定并完善市场化下粮食市场管理、市场准入、食品卫生、质量监督、价格管理、贸易仲裁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配合工商、质监等部门加强对市场秩序的监管,规范交易规则,鼓励合法经营,打破地区封锁,减少行政干预,建立公开、公正、公平、竞争、有序、合理的市场管理和经营秩序,大力培育合法经营的市场主体,确保粮食市场秩序规范,粮食流通畅通
无阻。
6、严格预警预报制度,完善应急保供预案。去年以来,国际市场粮价一直居高不下,粮食市场和价格变数较多,粮食收购面临的形势比较复杂。因此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市场监测和预警工作,密切关注收购、销售、库存及价格变化等情况,及时对粮油供求形势及其变化趋势进行分析预测,并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监测点的布局,提高监测频率和密度。要充分利用粮油市场信息监测网上直报平台,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提高监测工作效率。
一是只有改善流通基础设施,才能提高流通效率。(1)政府主导是前提。规划必须由政府确定,土地必须报政府审批,基础设施必须由政府投资。政府部门始终是粮食物流建设的主角。粮食部门实行退城进郊做法,一方面可以整合资源,重组要素,另一方面能够置换资产,增加投资,是十分可行的经验。(2)招商引资是抓手。物流建设也要发挥外资、民资作用,必须积极招商引资、落实项目。
[关键词]干部人事档案;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11 — 0120 — 02
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是组织人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干部工作、人才工作的基础性工作和重要环节。近年来,随着我国行政体制的改革,人事制度也加快了改革的步伐。相比而言,人事档案管理改革的步伐则明显滞后,尽管我国人事档案管理也作出了一些调整,但是整体上仍在不断的探索和调整之中,人事档案管理仍存在不少问题。我们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不断深化对做好这项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进一步推进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
一、当前国家机关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档案管理责任意识和诚信环境不容乐观
人事档案管理固然需要法律体系和必要的制度安排,但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档案工作者和公民诚信意识的培养。目前我国的档案管理责任意识和诚信环境并不乐观,比如一些人在利益的驱使下弄虚造假,而一些档案管理人员责任意识不强,对人事档案鉴定工作把关不严。我们知道,人事档案的鉴定工作是国家机关人事档案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其主要工作是审查档案材料,鉴别档案的真伪以及是否完备,以判定其保存价值。鉴定工作是保证人事档案真实性的重要工作,同时也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而一些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由于把关不严或者是受利益的驱使,没有严格按照人事档案鉴定工作的要求和步骤,采取了放任的态度,也导致了人事档案中掺入了一些虚假信息,给人事档案的公信力造成了不利影响。
2.档案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不够健全
我国在人事档案鉴定制度的设计上,也缺乏针对档案造假制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在政府信息公开的背景下,人事档案开放程度不高。在人事档案的公开方面,我国沿用的依然是1990年中央组织部颁布的干部档案工作条例,采取严格保密的方式。一些人甚至一辈子都没有见过自己人事档案的内容,对于里面写了什么,档案里面对自己反映的情况是否正确属实,个人失去了必要的知情权和发言权,这也对人事档案的真实性造成了一定的矛盾。
3.人事档案的收集内容不够全面
传统意义上,干部人事档案一般由个人履历考核、政审、党团、奖励、处分、工资晋升及出国其他材料组成。这是构成人事档案的基础,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档案也需要在内容和形式上有所创新,而不能一直沿用过去的一套方式去收集。同时,传统人事档案呈现出内容单一空洞、政治历史材料多、业绩材料少、老材料多、新材料补充不及时等问题。
其实,人事档案的收集决定着人事档案内容的全面性和广泛性,这也是做好对干部全面考察的基础和前提。尤其是国家机关人事档案,更是考察一个官员的重要依据。目前,我国国家机关人事档案的收集渠道不够广泛,收集内容不够全面。这些档案内容在干部的考核和升迁过程中很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既不能反应他工作的现状,也不能反应出他的个人能力和素质。档案中缺乏一些具体数据信息的支撑,多是一些官话、套话,难以对个人作出准确客观的定性。这也给一些真正在平时的工作中有能力的人造成了不利,即个人的综合情况不能在档案中反应出来。
4.对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不够深入
人事档案的信息资源开发,主要是发掘人事档案中蕴藏的有利用价值的信息资源,通过鉴别筛选、加工整序、编目汇纂,寻找和获取较为集中系统或者有特定价值的档案信息资源。档案收藏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应用的需求,而当前我国陷入了一个误区,那就是为了收藏而收藏。把辛苦收集而来的人事档案材料,收藏起来了之。通过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将一些人的经验教训,或者独特技能以一种更加直观的方式表现出来,不仅可以很好地体现出个人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也可以为国家机构对于干部的考察和培养管理提供大量的现实素材。
5.新技术应用与传统理念的冲突明显
当前,许多国家开发了人事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为人事档案电子化提供了便利。但是我国由于受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限制了新技术作用的发挥。开发人事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目的,是对人事档案进行电子化的管理,节省人力物力资源。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单位仅仅是将传统的纸质档案进行了电子化处理,而在人事档案的传递过程中,管理人员依然在采用传统的纸质档案方式方法,这种新技术与传统管理理念的冲突,不仅影响了新技术作用的发挥,也对社会资源造成了浪费。
二、进一步推进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的路径思考
1.提高档案工作者的思想觉悟和执行力
《干部档案工作条例》指出,干部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必须由政治上可靠,党性强,作风正,能够遵守党的纪律,严守党的秘密,同时具有一定的工作能力和文化水平的党员干部担任。当前,我国机关档案中出现的很多问题与档案工作人员责任意识不强、缺乏思想觉悟有关。因此,在开展国家机关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改革的同时,也要对人事档案的工作人员进行思想上的认识教育和培训,使其认识到人事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同时要提高人事档案鉴别能力,确保档案材料的真实性。国家公务员人事档案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产,也是国家选拔人才、任用人才的重要依据。因此,必须要加强对人事档案的鉴别,消除人事档案内容失真现象。
由于受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个别人出于个人私利,弄虚作假,使一些人事档案材料失去真实可靠性。针对近年来出现的一些高科技档案造假,人事档案工作部门要有相应的应对手段。对于在干部人事档案中造假的人员,一定要加大打击惩处力度,坚决杜绝这一现象。同时,要通过建立国家工作人员人事诚信档案,对于涉嫌造假的人员,要在人事档案中如实记录下来,并且在人员的升迁和考核中,增加诚信档案的比重。
2. 加强制度化建设,管理机制更加严密
在档案目标管理工作中始终把制度建设贯穿于档案管理工作全过程,建立了档案收集、鉴别归档、档案整理、安全保密、查阅借阅、档案转递、检查核对等八项制度,并分别装订上墙。针对我国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的问题,应对人事档案管理的三个基本环节,即鉴定、披露和查询,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违法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要加快对政府监管制度的建设,修订与现行人事档案管理不适应的法律法规。
适当开放与保护个人隐私相结合。档案管理的本质作用在于利用,如不积极加以利用,就会失去其存在的意义与作用。而要对人事档案进行充分利用,对档案信息内容的公开是前提和保障。但是,人事档案中又包含着很多涉及个人隐私性质的内容,如健康状况、婚姻状况、财产收入状况、职业经历等不适宜对社会公开的内容,这就要求档案公开要适度,保护个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此外,对于上级领导对员工的工作鉴定,本人可以查看鉴定结果,如本人对鉴定结果不满,可向更上一级领导反映,以取得公正的评语,从而保证人事档案的科学性。
强化领导负责制,对于档案工作者出现的失误,相关领导要承担连带责任,只有通过制度上的完善和工作人员素质的提高,才能最终提高我国国家机构人事档案管理的质量。
3.加强规范化建设,尝试信息化服务
全面收集、严审细甄、规范管理,促进档案管理规范化建设。加强科学化建设,尝试信息化。以《干部信息管理系统》、《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系统》为应用平台,尝试对干部档案的日常工作进行计算机管理。
人事档案信息化的目的就是更有效地管理和使用人事档案信息资源。在公民的网络档案中包含着公民学习、工作的个人基本信息,以及个人的信用记录、驾驶记录、司法记录等多方面内容。并且通过类似于身份证号码的社会保险号码可以对档案的内容进行查询,比如司法部门可以通过这个社会保险号码调查每个人的司法记录,公民个人也可以通过特定的密码在网上进行查阅。
当前,随着我国国家公务员队伍的扩大,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和利用需求增加。我们可以积极地开发国家公务员人事档案网络化系统。一方面,可以全面收集人事档案信息的内容。通过国家公务员人事案信息数据库,进行公务员人事信息的查询、检索和统计分析,并且将个人信息以各种图表和表格等直观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在组织人事部门选拔考察干部时可以以更加的明确和对比的方式呈现每个人的优势。另一方面,可以开发人事档案信息资源,实现资源共享。通过大型扫描仪将个人的简历、政历、组织鉴定、考核材料等内容都进行扫描,建立一个国家公务员系统人事档案全文数据库,利用者通过网络就可以方便地查阅人事档案信息,不仅可以实现单位内部人事档案的电子化管理,还可以实现部门单位之间以及上级主管部门对全国公务员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同时,以《干部信息管理系统》、《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系统》为应用平台,尝试对干部档案的日常工作进行计算机管理。以光盘为介质对电子档案材料进行存储,实现自动生成干部任免审批表、干部花名册,对领导班子进行年龄、文化程度等多角度分析,以实现干部档案自动编号、自动查找和表格套打等。
在新的历史时期,档案工作人员一定要不断革新思想观念,加强调查研究,积极征询档案教学科研单位和专家学者的意见,组织业务能手开展专题讨论,在实践中认真总结经验,探索解决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
〔参 考 文 献〕
〔1〕 唐高计.揭去人事档案的神秘面纱,增加档案的透明度〔J〕.档案学研究,2005,(06).
〔2〕崔晶. 国外人事档案管理的特点及启示〔J〕.北京档案,2006,(01).
〔3〕方彤. 国外人事档案管理的经验及其启示〔J〕.教育管理研究,2008,(09).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针对影响全市城乡建设事业科学发展和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制定和落实整改措施,使全体干部职工科学发展的思想更加牢固,加快发展的认识更加统一,解决城乡建设突出问题的成果更丰硕,促进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完善,社会群众对学习实践活动的评价更满意。
二、整改原则
坚持先急后缓、先易后难的原则,对具备条件能够及时解决的问题,集中精力立即予以解决;对不具备条件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创造条件限时解决。整改工作由局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责任科室(单位)具体落实,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对涉及面广、群众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由局主要领导统筹协调,综合治理;对解决问题效果不好、多数群众不满意的,重新整改。
三、整改目标
通过整改落实,以尽快解决好一批制约全市城乡建设事业科学发展和群众反映强烈的具体问题为突破口,把全市建设队伍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要求上来。使市直建设系统各级领导和全体党员干部在思想观念、工作思路、工作作风、工作效率等方面再上一个新台阶,努力打造规范、透明、高效、廉洁的行业管理、服务队伍。努力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实现全市城乡建设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四、整改内容及措施
(一)在解放思想上,存在的创新性、实效性、针对性不强的问题。
整改措施:
1、深刻学习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在解放思想上有新突破;在更新思维方式,创新工作思路上有新进展;在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方面有提高、有创新;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在城乡建设工作的每个环节中。
责任领导:*
责任科室:局办公室、局法规科
参与科室(单位):机关各科室、局属各单位
整改时限:2009年内
2、继续加强班子及干部职工的理论学习与培训。在改进和完善学习制度的基础上,注重学习的系统性和学习的针对性、实效性。
责任领导:*
责任科室:局办公室、局法规科
参与科室(单位):机关各科室、局属各单位
整改时限:2009年内
(二)在自身建设上,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有差距的问题。
1、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建立完善高效行政的工作机制和严明工作纪律,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改变管理方式,深入调查研究,密切联系基层,努力实现从管理型机关向服务型机关转变。
责任领导:*
责任科室:局办公室、局法规科
参与科室(单位):机关各科室、局属各单位
整改时限:2009年内
(三)进一步加大行业管理力度,提高服务水平,提升“今日××效率”。
1、严厉查处建筑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建立完善建筑工程安全生产工作长效机制,强化企业创优意识,创建精品工程,树立企业品牌,建立完善建筑行业诚信体系。
责任领导:*
责任科室:建管科
参与科室(单位):质监站、安监站
整改时限:2009-2010年
2、继续深入开展整顿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为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责任领导:*
责任科室:房管局
整改时限:2009-2010年
3、强化规划编制和规划实施的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城乡规划督察和规划效能监察长效机制。
责任领导:*
责任科室:工程建设规划管理科、规划综合科
参与科室(单位):各县区建设(规划)局
整改时限:2009-2010年
4、进一步强化勘察设计市场与标准定额及档案管理工作。
责任领导:*
责任科室:勘察设计与标准定额科
整改时限:2009-2010年
5、强化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农村危房改造建设监管,努力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新农村建设指导图集的编制工作。
责任领导:*
责任科室:抗震防震办公室、村镇建设管理科
参与科室(单位):建管科、质监站、安监站、各县区建设局
整改时限:2009年内
6、积极推进10个特色集镇的建设,完成沿边、沿江、沿路40个集镇的选点工作。
责任领导:*
责任科室:村镇建设管理科
参与科室(单位):建管科、质监站、安监站、各县区建设局
整改时限:2009年内
(四)在机关作风、效能建设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的问题。
1、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提升机关行政效能。以调动工作积极性、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能为目标,着力推进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设。全面落实责任政府四项制度和阳光政府四项制度,不断加大督促检查和督查督办力度。严格兑现服务承诺,提高服务质量,努力打造“创新、突破、快捷、高效”的城乡建设形象。
责任领导:*
责任科室:局办公室、局法规科
参与科室(单位):机关各科室、局属各单位
整改时限:2009年内
2、加强市直建设系统干部队伍的教育培训。通过短期培训、轮岗交流、基层锻炼、外出考察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加强政治理论、业务和文化知识的学习,提高城乡建设队伍的综合素质。
责任领导:*
责任科室:局法规科
参与科室(单位):机关各科室、局属各单位
整改时限:2009年内
3、规范内部管理,提高规章制度的执行力。继续完善人、财、物管理制度和学习制度、党内生活制度,会议制度,投诉受理制度、舆论监督制度和群众评议制度。狠抓制度的落实,建立促进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设水平不断提升的、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
责任领导:*
责任科室:局办公室
参与科室(单位):机关各科室、局属各单位
整改时限:2009年内
4、进一步清理精简行政许可项目,今年内完成50%的精简工作任务,规范审批服务。
责任领导:*
责任科室:局法规科
整改时限:2009年内
(五)在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改善民生方面。还存在基础设施薄弱、城乡住房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等问题。
1、抓住国家拉动内需、扩大投资的良好机遇,积极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建设和市场化步伐,规划期内全面完成全市12个城镇污水处理项目和10个生活垃圾处理项目建设任务。
责任领导:*
责任科室:市政公用管理局
参与科室(单位):市政工程规划科、各县区建设(城管)局
整改时限:2009-2012年
2、高度重视关系民生的住房保障问题,开工建设54.13万平方米廉租住房,确保年底完成投资额的60%以上,竣工面积不得少于50%;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4113万元,年内完成市级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职工的住房补贴发放工作。
责任领导:*
责任科室:房管局
论文关键词:集中连片供水工程,促经济,建设新农村
1.基本情况
六枝特区位于贵州省西部,六盘水东部,东连普定、镇宁、南接关岭,西邻晴隆、普定、水城、北纳雍、织金。全区所辖5个镇14个乡,25个居委会,220个村委会,2006年末,总常住总人口64.95万人,其中乡村总人口52.1518万人。国土总面积1792.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743公顷,地形走向西北高而东南低。年降水量1476.4毫米,无霜期294天。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149.96万千瓦,其中可开发利用达5.17万千瓦。
多年来,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六枝特区坚持“兴利与除害相结合,开源与节流兼顾,治理与开发并重,防洪与抗旱并举”的原则,紧抓机遇,把水利建设作为基础设施来抓,引水、提水、蓄水工程相互补充,专业队伍与群众队伍相结合,修建各类小型饮水工程处,解决了万人的饮水困难。
2.农村人饮工程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努力,六枝特区水利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全区经济发展起到了有力的促进和保障作用,农村人畜饮水现状和生存环境有了较大的改观,但是就工程效益和社会效益而言仍存在不少的问题。
2.1农村饮水工程多以村组为单元,数量多,规模小,补助资金分散,自筹能力有限,已成工程建设标准和供水保证率偏低,稍遇干旱,群众无水吃,重复出现饮水困难。
2.2“重建轻管”,受传统观念和农村经济条件的影响,农村供水工程管理多以村组集体管理为主,水费只计收运行费用,不提留大修及拆旧费用,存在水费征收不到位,工程运行困难,维修费用无着落,致使一些工程失修、闲置、甚至报废。
2.3大多数供水工程管理人员为本村的群众,业务生疏,影响了工程的运行和管理。
3.因地制宜,建集中供水
要全面、科学、长期、有效地解决农村群众饮水问题,必须改变过去多级治水和小型供水工程遍地开花的模式,走“集中化供水、市政化运作、企业化经营、专业化管理”的路子。
3.1整体规划,科学选择水源,实现优质水资源的共享和统一调配,确保水源水量满足供应,水质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合理开发水资源,确保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2明晰工程产权,集中供水工程由水利事业单位承担管理,独立供水工程由投资者承担管理,由管理者负责主体工程的运行、维修及水费征收,真正落实工程管护责任,有利于工程可持续利用。
3.3统筹安排建设资金,实施项目配套。项目规划要尽可能地集中,扩大供水规模,避免重复建设,降低供水成本,管理成本,减轻受益区群众的投资负担。
4.集中供水对策
4.1强化政府行为,落实目标责任。实施农村集中供水工程,是为农村广大群众谋利益的公益事业,不能完全依靠市场化运作,也不能单靠群众自发来搞,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由政府统筹规划,组织实施,群众积极参与,才能确保顺利实施。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必须有政府行为作保障,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分工负责,狠抓落实。避免工程建设中不必要的阻拦,同时便于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置,有利于工程建设管理和运行管理质量,落实管护责任,确保工程效益长久发挥,彻底克服“重建轻管”现象。
4.2科学规划。总结过去建设人饮工程的教训,深入调研,充分分析,合理科学制定规划,确定辐射、覆盖面广,一有定规模和效益的农村供水工程。
4.3落实管理主体,组建管理机构。对农村饮水工程管理,要根据工程规模,按照“有机构、有人员、有收费、有制度”原则,落实管理主体,组建管理机构。对乡(镇)的集中供水工程,由乡(镇)水利水保站管理,组建由受益群众代表参与的供水管理组织负责经营;对一个村组的小规模集中供水工程,由村民委员会管理,在村民自主协商的基础上,成立村民管水协会负责经营。
4.4完善工程管理机制,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在工程管理机制上,适应水市场发展的需要,创新机制,提高工程效益,实现国有和集体资产保值增值。集中供水工程,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县、乡、村(组)、户分级管理,供水站长(或农户户主)负责经营。有关管理经营事项由产权各方商议决定,管理者决策,经营者实施。凡产权各方讨论通过事宜,管理站(或农户)应按程序办理,工程改扩建投资、供水外经营项目未经产权各方批准,不得随意进行。要按照分级管理责任制和经营权限,经营者对管理者负责,下级对上级负责,避免管理中决策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强化科学性和合理性,凝聚产权各方的合力。
4.5落实管护责任,保障供水安全。饮水工程建成后,要明确专人全面负责该供水工程设施的保护、运行、维修和供水安全。建立管护责任制,制定水源调度和安全供水预案,确保供水工程正常运行。
4.6加强水费的征收、管理和使用工作。农村供水工程都要按照按水利部《乡镇供水水价核定原则》规定,核定供水价格,严格实行有偿供水,合理收费,保证工程运行维护费用,实现良性运行,长期发挥效益。在不影响该供水工程正常运行和扩大再生产的情况下,水费收入中的折旧费、大修费,应由乡(镇(水利水保站在全乡(镇)饮水解困工程中进行统一调配,使各饮水工程保持安全运行和不返困。
4.7设立水源保护区,防止水源污染。禁止在保护区内堆放垃圾、排放污染物等危害水源水质的行为。定期化验水质,并通报当地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确保供水水质卫生安全。
4.8要加强节水宣传和用水治理,提高农村群众节水意识,普及节水技术,制定用水定额和节水考核标准,强化定额治理,限量用水、超量加价,降低管网漏失率。积极推广节水型用水器具的应用,提高生活用水效率,节约水资源。
论文关键词:集中连片供水工程,促经济,建设新农村
1.基本情况
六枝特区位于贵州省西部,六盘水东部,东连普定、镇宁、南接关岭,西邻晴隆、普定、水城、北纳雍、织金。全区所辖5个镇14个乡,25个居委会,220个村委会,2006年末,总常住总人口64.95万人,其中乡村总人口52.1518万人。国土总面积1792.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743公顷,地形走向西北高而东南低。年降水量1476.4毫米,无霜期294天。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149.96万千瓦,其中可开发利用达5.17万千瓦。
多年来,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六枝特区坚持“兴利与除害相结合,开源与节流兼顾,治理与开发并重,防洪与抗旱并举”的原则,紧抓机遇,把水利建设作为基础设施来抓,引水、提水、蓄水工程相互补充,专业队伍与群众队伍相结合,修建各类小型饮水工程处,解决了万人的饮水困难。
2.农村人饮工程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努力,六枝特区水利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全区经济发展起到了有力的促进和保障作用,农村人畜饮水现状和生存环境有了较大的改观,但是就工程效益和社会效益而言仍存在不少的问题。
2.1农村饮水工程多以村组为单元,数量多,规模小,补助资金分散,自筹能力有限,已成工程建设标准和供水保证率偏低,稍遇干旱,群众无水吃,重复出现饮水困难。
2.2“重建轻管”,受传统观念和农村经济条件的影响,农村供水工程管理多以村组集体管理为主,水费只计收运行费用,不提留大修及拆旧费用,存在水费征收不到位,工程运行困难,维修费用无着落,致使一些工程失修、闲置、甚至报废。
2.3大多数供水工程管理人员为本村的群众,业务生疏,影响了工程的运行和管理。
3.因地制宜,建集中供水
要全面、科学、长期、有效地解决农村群众饮水问题,必须改变过去多级治水和小型供水工程遍地开花的模式,走“集中化供水、市政化运作、企业化经营、专业化管理”的路子。
3.1整体规划,科学选择水源,实现优质水资源的共享和统一调配,确保水源水量满足供应,水质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合理开发水资源,确保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2明晰工程产权,集中供水工程由水利事业单位承担管理,独立供水工程由投资者承担管理,由管理者负责主体工程的运行、维修及水费征收,真正落实工程管护责任,有利于工程可持续利用。
3.3统筹安排建设资金,实施项目配套。项目规划要尽可能地集中,扩大供水规模,避免重复建设,降低供水成本,管理成本,减轻受益区群众的投资负担。
4.集中供水对策
4.1强化政府行为,落实目标责任。实施农村集中供水工程,是为农村广大群众谋利益的公益事业,不能完全依靠市场化运作,也不能单靠群众自发来搞,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由政府统筹规划,组织实施,群众积极参与,才能确保顺利实施。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必须有政府行为作保障,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分工负责,狠抓落实。避免工程建设中不必要的阻拦,同时便于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置,有利于工程建设管理和运行管理质量,落实管护责任,确保工程效益长久发挥,彻底克服“重建轻管”现象。
4.2科学规划。总结过去建设人饮工程的教训,深入调研,充分分析,合理科学制定规划,确定辐射、覆盖面广,一有定规模和效益的农村供水工程。
4.3落实管理主体,组建管理机构。对农村饮水工程管理,要根据工程规模,按照“有机构、有人员、有收费、有制度”原则,落实管理主体,组建管理机构。对乡(镇)的集中供水工程,由乡(镇)水利水保站管理,组建由受益群众代表参与的供水管理组织负责经营;对一个村组的小规模集中供水工程,由村民委员会管理,在村民自主协商的基础上,成立村民管水协会负责经营。
4.4完善工程管理机制,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在工程管理机制上,适应水市场发展的需要,创新机制,提高工程效益,实现国有和集体资产保值增值。集中供水工程,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县、乡、村(组)、户分级管理,供水站长(或农户户主)负责经营。有关管理经营事项由产权各方商议决定,管理者决策,经营者实施。凡产权各方讨论通过事宜,管理站(或农户)应按程序办理,工程改扩建投资、供水外经营项目未经产权各方批准,不得随意进行。要按照分级管理责任制和经营权限,经营者对管理者负责,下级对上级负责,避免管理中决策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强化科学性和合理性,凝聚产权各方的合力。
4.5落实管护责任,保障供水安全。饮水工程建成后,要明确专人全面负责该供水工程设施的保护、运行、维修和供水安全。建立管护责任制,制定水源调度和安全供水预案,确保供水工程正常运行。
4.6加强水费的征收、管理和使用工作。农村供水工程都要按照按水利部《乡镇供水水价核定原则》规定,核定供水价格,严格实行有偿供水,合理收费,保证工程运行维护费用,实现良性运行,长期发挥效益。在不影响该供水工程正常运行和扩大再生产的情况下,水费收入中的折旧费、大修费,应由乡(镇(水利水保站在全乡(镇)饮水解困工程中进行统一调配,使各饮水工程保持安全运行和不返困。
4.7设立水源保护区,防止水源污染。禁止在保护区内堆放垃圾、排放污染物等危害水源水质的行为。定期化验水质,并通报当地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确保供水水质卫生安全。
4.8要加强节水宣传和用水治理,提高农村群众节水意识,普及节水技术,制定用水定额和节水考核标准,强化定额治理,限量用水、超量加价,降低管网漏失率。积极推广节水型用水器具的应用,提高生活用水效率,节约水资源。
[关键词]科学发展 城管 行政执法 新局面
[中图分类号]F2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9-0028-01
城管行政执法工作是一项繁复性、长期性、艰巨性的系统工程,工作职责涵盖各行各业、方方面面,与群众的根本利益密切相关。为此,城管人必须在工作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不断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思路,转变工作作风、克服畏难情绪,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好的服务,真抓实干、稳步推进,实现城市管理工作向高水平、高层次发展,真正做到“让群众满意、让政府放心、让城市更美”的服务承诺。
一、树立三种理念,推进城市管理工作科学发展
(一)树立服务城市发展理念
城市管理服务城市发展,目标是打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和经济发展环境。一个城市管理质量的好差,直接关系市民的生活质量。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直接影响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良好的城市管理能够促进环境优化、提升竞争力,从而凝聚人气、提升财气、留住商机,促进城市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
(二)切实转变管理工作机制
城管执法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没有成熟的模式可供借鉴和遵循,管理方法的创新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当前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一是由“重建轻管”向“建管并重、突出管理”转变;二是由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转变;三是由粗放型管理向综合精细型管理转变;四是由专业管理向综合管理转变;五是由强调政府推动向政府、社会和市民互动转变;六是从原始粗放的人海战术管理,向科技化、信息化管理转变;七是由城市先建后管向由管理来引领城市发展转变。
(三)着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随着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的变化,楼宇变高了、广场变大了、马路变宽了、夜景变亮了,人员集聚,物阜民丰。随着城市的发展,要求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对重点街道建设和管理,要立足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改造、高质量管理,树品牌、扮亮点、出特色,着力打造一批城市管理示范街和示范社区,发挥示范带动效应。
二、理念和谐,民生为本,在依法行政中促进社会和谐
作为城市管理的执行者和维护者,有责任和义务维护城市向着良好方向的发展,其行为方式将直接影响民众对政府管理体制的信任和评价。但城管执法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领域,涉及社会生活和生产的各个层面,与每一位公民的权利和义务都有着直接紧密的联系。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应本着“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工作宗旨,“外强素质,内树形象”的工作理念,全体执法者上下一心,注重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和谐统一,工作得到了群众的认可、理解和支持,进一步开创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的新局面。
为正确处理群众利益与行政执法之间的关系,执法人员要紧紧围绕城市特色,以构建和谐城市形象和解决民生热点问题为突破口,用和谐理念指导执法,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推进城市管理工作发展升级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城市管理的发展应着眼于精细化城市管理,明确城市管理职责,进一步加大法制化、社会化、信息化建设。
一是要进一步明确城市管理各个方面、各个领域与各个环节的具体标准和要求,建立城市管理执行责任体系,按照城市管理和责权对应原则,进一步创新完善城市管理体制,彻底消除管理上的死角死面,尽快形成责任明确、权责一致的城市管理新格局。
二是要进一步规范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程序,依靠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城市管理,把城市管理的各项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坚决杜绝吃拿卡要、推诿扯皮、野蛮执法、办事不公、以公徇私现象的发生,不断提高文明执法水平和执法的透明度。
三是要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通过网络、媒体等方式进行宣传教育和学习。宣传城市管理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学习其他城市的先进管理办法,推动城市管理工作提档升级。
【关键词】基建一体化;管理职责;管理模式
1.落实基建一体化管理职责
按照南网基建一体化总体管理模式,建设管理单位的建设管理任务由各业主项目部承担,原则上所有发电项目和10kV及以上的输变电项目都要有明确的业主项目部进行建设管理。因此,按照电网公司对业主项目管理有关要求,成立了电网规划建设领域一体化管理专项工作小组,负责落实南网公司、电网公司关于电网规划建设管理一体化推进工作方案,确定重大问题的具体操作程序,负责审定各专业小组的工作计划和推进工作所需人力、资金、物力的保障,以及协调各项工作统一按计划开展。同时迅速成立业主项目部,明确了业主项目部工作职责,落实业主项目部管理人员的职责,并将基建一体化管理十二个方面的重点工作、进度及责任分工进行细化,分级负责,分口把关,以确保各项工作按节点有序推进。
2.深化宣贯工作,提高认识
什么是基建一体化?在南方电网公司“集团化管理模式、一体化管理制度,明晰各层级管理定位和管理关系,提升综合经营效益”的管理理念的指导下,逐步实现进度管理、技术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造价管理、项目管理“六项管理”,以及信息系统、指标体系、作业标准、技术标准、管理制度、业务流程、组织架构“七个一体化”,从而达到“向生产移交一个规范达标、绿色可靠、文档齐全、零缺陷的基建工程”的目标。南网各省区业务高度相似,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和可复制性,适合统一、规范的管理,这个特点决定了要把共性的管理要素集约起来,形成合力,提高全网的协同效应,从而提高整体的管理水平。可见,推进一体化管理是我们供电企业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
3.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南网基建管控模式的转变对我们地市供电局相关业务的发展方向、市场拓展、内部管理等方面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面临这些机遇与挑战,我们要抓着这次结构调整机遇,转变传统基建管理思念,不断强化基建“六个管理”(项目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造价管理、进度管理、技术管理),持续提升基建管理水平,提高我们地市供电局可持续发展能力。
3.1设计方面
2012年以前,南网总部之前并未涉及具体基建项目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及预算的评审与批复,相关职能属于各省级电网公司。按“七+六”管理要求,南网基建部将负责220千伏及以上电网基建工程初步设计、施工图预算评审及批复,各分子公司负责110千伏及以下电网建设工程初步设计、施工图预算评审及批复,建设单位(业主项目部)负责组织审查施工图设计。由此可见,随着“七+六”管理工作的逐步推进,设计纳入基建一体化管理,设计方案将严格执行《南方电网标准设计细化方案》,有利于提高设计与施工的工程质量,与此同时,设计人员将贯彻南网公司WHS质量控制作业标准,按照规程、规范、技术标准和强制性条文进行设计,有利于杜绝因设计疏漏导致安全生产和质量事故的发生。对我们地市供电局而言,无需过于担心部分体制内设计、施工、监理企业对市场的影响,农网、配网工程施工图设计深度不够、设计质量不高的问题将能得到根本性的控制,扭转过去存在因设计深度不够而频频发生设计变更的情况。
3.2实施过程管理
目前由业主项目部代表建设单位对基建工程建设实施全过程管理,并按照电网公司的要求成立了业主项目部,每个工程指定项目经理,树立由项目经理代表业主全程管理、协调,对安全、质量、进度、造价负责的管理思路,并制定统一的项目部工作手册。而2012年之前,各施工建设单位都有一套自己的管理制度,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在南方电网实施“一体化”的发展战略之后,按照一体化的思路,在制度方面形成了A、B类制度。A类制度是总纲性的管理规定,要求各分公司直至各建设单位一贯到底严格执行,B类制度则由网公司牵头制定,根据各分省公司的实际情况不同,允许存在一定的差异。两类制度之间的关系是A大于B,未来A将越来越大,这也是“一体化”管理制度上的思路。就建设单位而言,就是以执行网公司一体化的各项制度为主,尽量少制定其他制度,在一个统一的标准下,逐步将各项工作规范统一起来,从而实现“一体化”的目标。目前业主项目部以一个管理制度,一个工作手册为主,管理制度要求在实际工作中一贯到底,而工作手册就相当于作业指导手册。与以往业主大都只负责开工和投产这两个环节,中间的施工过程则交由施工单位来安排的情况不同,业主主导不仅负责工程进度计划,在一个基建项目建设之前,业主项目部要根据整个工程的情况做出一个系统策划,还要跟进整个施工过程,实施过程管理。
3.3安全管理
从南网中长期规划来讲,贯彻一体化,重点还是要突出质量安全,目前根据安全质量部前段时间开展的安风体系的检查情况来看,各公司基建系统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了解、认知、研究和应用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欠缺,因此,我们地市供电局要以推进一体化管理为契机,进一步提高前瞻性,将安风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列入工作计划。一是加强安全质量督查,提高规章制度的执行力。成立由基建部、安监部、县供电公司、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组成的“基建安全质量督导组”,不定期对各施工作业现场进行安全检查;二是加强基建项目施工安全风险及质量控制,推行每周一次的业主项目部例会制度。要求各项目的施工负责人、监理、设计人员参加会议。总结上周的施工安全风险控制及质量控制的落实情况。分析本周施工的安全风险,制订控制措施并落实到具体实施人员;三是开展岗前安全培训。要对进入基建项目部的所有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考核。对进入项目部的所有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对参与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的老职工、新学员,都要进行安全考核,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并要求各专业施工队针对电力工程特点,分析工程的危险点、危险源,做好防护措施,并将此作为向职工进行安全交底的主要内容,在作业面做出明显标志,警示施工人员;四是严肃执行各专业施工队的站班交底工作。对重大施工方案交底工作,交底人及被交底人必须签字。坚持开展各专业施工队的安全学习活动,让职工深入学习安全管理规定及制度,学习事故案例,使每个职工始终牢记安全、保证安全,确保施工组织顺利进行。
3.4工期管理
由于电网项目多、工期紧,影响基建项目进度的因素非常多,其中包括人为因素、材料设备因素、技术资金因素、自然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等等,暴露了工程建设中的前期工作不细,没有做到依法建设等,针对以上难点,我局落实以南方电网公司一体化管理制度为中心,一是进一步细化工程工作计划,将各项重点工作落实到位;二是前期工作按照一体化要求尽量做到规范,同时积极与政府沟通联系,发挥政府主管能动性和强化县局属地管理的责任意识;三是加强城网前期工作,城网要与农网一起共同开展;四是围绕投资完成率、指标考核和设备投运率三大指标,认真研读和吃透南网基建一体化管理的精神和内涵,坚持“一加强三提高”电网建设思路,按一体化管理的模式开展工作,多从管理上认真总结经验,梳理存在的问题,思考有效的管理方式,按“业主项目部”管理模式,落实实施主体责任,建立绩效考核机制,提出考核节点,加强对内对外的考核,充分发挥各有关部门的作用,确保工程项目如期投运,全面完成全年电网建设投资计划。
3.5质量控制
近年来,电网建设工程任务繁重,面临项目多,管理的重点往往放在了立项上和竣工决算上,放松了对中间建设过程的管理,对非代业主项目的安全、质量、进度的监督存在一些管理上的漏洞,南方电网公司基建一体化管理中增加了业主项目部的建设和基建工程质量控制作业标准,更加注重基建工程的过程管理,极大提升了工程质量。因此,我们地市供电公司应高度重视并组织重点落实已颁布实施的六项一体化作业标准(除业主项目部工作手册外),这六项作业标准为:施工作业指导书;质量控制作业标准;监理典型表式;基建工程验收标准;基建安全文明施工检查评价标准表式;业主项目部工作手册。注重精细化质量管控,关键点监控,实现管理向一体化、精益化转变。
3.6人力资源方面
根据南网公司的要求,每个500千伏项目均应成立业主项目部,并对业主项目部的人员配置进行了严格要求,公司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日益加剧,人员配置不论从年龄还是从专业结构上都已远不能满足需求。在整个公司系统内,业主项目部人员短缺是一个普遍问题。此外,人员的专业结构参差不齐以及对“一体化”的理解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也给一体化的推进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因此,在下阶段的工作中,一是着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通过组织培训,培养一批熟悉管理制度,对安全、质量、进度、造价眼光犀利的项目经理,并逐步做到持证上岗;二是根据工程实施情况,完善对业主项目部的管理综合考核评价制度,定期对各项目经理和项目部进行考核,充分发挥业主项目部和参建施工、监理单位工程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提升电网建设人才支持能力。
总而言之,电网基建一体化无论是在基层还是南网公司层面都属于摸着石头过河,基建一体化模式的推行还需要一个慢慢理解与改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应该结合工作实际,提出基建工作思路,培养管理一体化管理技术人才,加强一体化管理模式等方面的改进策略,通过“七个一体化”管理基础的构建,不断强化基建“六个管理”,持续提升基建管理水平。因此,各级基建人员要认识到电网基建一体化管理的积极作用,要有不惧困难的决心和信心,扎实工作,采取有效措施使其大力推行。 [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