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名师研修总结8篇

时间:2022-05-06 06:04:4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名师研修总结,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名师研修总结

篇1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培训实效性为工作重点,以“聚焦高效课堂,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目标,以提升师德修养、研修教师专业标准、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研修高效课堂模式、研修专业技能、推动读书活动等板块为主要内容,创新培训模式,优化管理机制,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师资保障。

二、培训对象

全体教师

三、培训目标

培训中要加强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有效学习评价”为主题,通过多种培训形式,紧贴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切实提高校本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要结合“微课 ”和“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以及对“网络同步助学”资源的研究、整合和使用,增强教师现代信息技术使用业务水平。

(1)实践性知识的校本研修。以改进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和提高教师实际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切入口,抓住师生沟通与交流、课堂组织与管理、教学设计与实施、作业布置与反馈、听课评课有效学习评价等教育教学基本环节,促使教师在实践中总结、在实践中反思,在实践中改进,最终达到丰富教师教育教学智慧和提高课堂教学机智的研修目标。

(2)发展性知识的校本研修。围绕师德修养、教师礼仪、人文艺术知识、科学技术知识、保健知识、自我发展规划、个人兴趣爱好等方面开展校本培训,努力打造一支具有较高师德修养、学识水平和人文素养的教师队伍,以高素质的教师培养高素质的学生。

(3)研究性知识的校本研修。通过开展以行动研究、案例研究、叙事研究、反思研究等为主要内容的校本研修,帮助教师理解、接受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教育教学研究知识和方法,并主动运用这些知识与方法去解决教育教学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从整体上提高教师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校本培训进一步推进以好于学习、善于研究为导向的教研组文化建设。

四、培训内容

由学校统一实施组织,紧紧围绕“有效学习评价”主题,围绕“网上晒课”、名师教学、读书活动、专家讲座等板块进行专题研究,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第一板块:以网上晒课为平台,展示“有效学习评价”。

1.“微课”技术的培训与指导。

2.培训形式:专家报告、观看实录、视频制作。原则上每位教师都要摄制一节“微课”,摄制或者研备一节“优课”。“微课”、“优课”并分别在20xx年9月1日和20xx年11月1日前上传在校园网上。

第二板块:以名师课例为抓手,辐射“有效学习评价”。

1.名师的课虽然设计迥异,风格不一,但是无一不把“有效学习评价”教育理念贯穿于教学过程中,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和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通过观摩学习名师对学生学习多元化的有效评价,可以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与名师的差距。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成长。

2.培训形式:案例研究、观看实录、仿课赛课、课堂再现。

第三板块:以读书活动为契机,交流“有效学习评价”。

1.主要目的:教师读书,从根本上说是为了积淀自己作为一种特殊身份的内在专业底蕴,提升其专业素养,乃至整个生命价值,而不是为了呈现其身份所需的外在表征。有鉴于此,教师读书不能追求形式上的热闹,重在切合自身需要。总体要求是:有精有略,因需制宜;眼到心到,读到实处;言意兼得,读出真效。

2. 活动形式:开设读书沙龙、撰写心得体会。各校要结合实际,遴选优质图书引导教师阅读,从中汲取营养。培训期间可以结合主题,选择相关专业书籍,要鼓励老师们积极撰写读书心得,并将读书心得上传至学校校本培训“读书活动”专栏,并通过举办读书沙龙活动,让教师畅谈读书的收获,分享彼此的经验,感悟读书的乐趣。大力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五、培训考核

(1)校本研修参与录(由学校设计)。以课例研修为重点,以教研活动为载体,以技能训练为方式,包括教学与学习活动设计、实施、评价、改进四个方面。

(2)总结提升改进单(由学校设计)。教师个人填写,学校审核。包括主题活动、主要收获、效果评价等,引导教师对本学年校本研修进行实践反思与经验总结。

(3)每位教师摄制的“微课”或者“优课”上传到校园网。

篇2

>> 名师工作室建设与教师的专业成长 名师工作室建设的方法与途径 名师工作室建设的实践研究 名师工作室建设的基本原则 漫谈名师工作室的工作理念与行为 名师工作室 名师工作室区域发展建设问题与策略的研究 区域名师发展工作室建设的价值与路径 区域推进名师工作室建设的实践与反思 “名师工作室”:困境与出路 名师工作室建设需增强“三力” 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建设刍议 浅析职业院校名师工作室建设 名师工作室建设 因专业阅读而精彩 多措并举推进名师工作室建设 名师工作室团队师资方案建设 论高职高专院校名师工作室的建设 依托名师工作室的民办本科院校教学团队建设 “翻转课堂模式”在名师工作室建设中的运用 中职学校名师工作室建设的实践探索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共承担了全省647名高中化学教师网络研修,受到了江西省教育厅师资处、江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处、江西教师网和选学本工作室研修教师的好评。因此,笔者作为化学教育工作室的负责人在江西省中小学网络研修工作室指导教师暑期集中交流研修班(第三期)作了“名师工作室的建设与应用”为主题的演讲。化学教育工作室于近期被评为优秀名师网络研修工作室(地址:)。下面我结合建设名师工作室的体会谈谈名师工作室的建设与应用。

一、名师工作室团队的组建与管理

1.名师工作室团队的组建

首先在本校本学科教研组会议上宣传名师工作室的优势、工作室团队成员的权利与义务,然后采取自愿报名参加的原则,最后择优选择8―10人为本工作室的团队成员。如果本校本学科教师比较少,或者报名参加工作室团队的人数比较少,可以面向全省召集工作室团队成员,然后择优选择优秀教师成为本工作室团队成员。

2.名师工作室团队的管理

首先,在名师工作室团队的管理中,工作室负责人一定要以身作则,分工明确,这样才能使得团队成员服从负责人的安排,才能使得工作室团队成员有事可做。其次,工作室负责人要经常组织工作室团队成员召开工作室会议,相互了解团队成员在工作室建设中的工作进展情况,如果是面向全省召集的工作室团队成员,可以通过网络召开集体视频或音频会议。

二、名师工作室资源的建设

1.工作室的资源应尽量做到丰富、系统、原创

工作室的资源需要非常丰富、系统,所以可以设置以下一些栏目:名师教案、快乐学案、精品课件、试卷中心、论文中心、视频中心,在这些栏目中添加相应的优秀资源。工作室的资源要尽量多的原创,因为我们是名师工作室,非团队成员以外的教师希望看到别的网站上没有的资源,这样才能够保持工作室的长效性,才配得上名师工作室的称号。

2.工作室的栏目设计应美观、大方

除了系统自带的栏目(图片新闻、团队介绍、成果展示、研修日志、学习资源、学术交流、工作简报),我们可以根据本学科的特色适当地增加工作室的栏目,但在增加工作室的栏目时一定要注意版面设计应以美观、大方为原则。

三、名师工作室的资源应经常更新

名师工作室负责人和团队成员可以通过经常上传本校本学科各年级的试卷(包括月考、期中、期末考试),还可以经常在工作室内平时教学的教学反思、优质课或示范课资源(包括教案、学案、课件)、评课、微课等来更新工作室。

1.名师工作室的应用――网络研修

名师工作室除了可以展示自我,结识全省乃至全国的教师精英,提供一个交流与学习的平台和服务本学科的教学之外,名师工作室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应用就是网络研修。网络研修以主题研修为主线,以自主与合作、对话与交流、示范与引领、研究与反思、总结与提升为形式,依托学员群体智慧,通过名师工作室的平台,形成教学相长、互促共赢的教师专业发展网络共同体,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提高教育质量。

2.网路研修可以达到教学相长

名师网络研修工作室导师与团队成员充分发挥骨干带动和引领、示范作用,促进学员教师专业发展,同时,导师和团队成员也会实现自我成长,成为名师。

篇3

如今,当老师们在不停地从书本、实践中汲取知识营养时,也出现了学习的高原反映,教师发展也到了瓶颈期。为了克服老师们这种高原反应和瓶颈式发展,利用有效的教育资源,在经过对学校教师长期的调查、观察和研究,在不断的尝试、总结、反思、摸索、研究中,结合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找到了一条高效的培训之路——网络研修。

网络研修的定义网上有很多,而我比较倾向的是:网络研修是一种以网络为基础开展教研工作的新方式,它借助网络,不受时空和人员限制,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了内容丰富、理念新颖、技术先进、实用便捷的优秀课程资源,创设教师与教师、教师与专业人员及时交流、平等探讨的活动平台和环境,促进课程改革实验的决策者、设计者、研究者与实施者的多元对话。对于学校从教师发展来说,我们把网络研修和网络教研有所区别,是因为我们不仅用网络来开展教研活动,更希望通过网络让老师们主动研修,提升自己的修为。在经过了两年多的网络研修活动,老师们也有了一定的专业提升,在实践中我们也探索出了一些网研的路子,在此与大家共勉。

一、 建立QQ群,开展集体备课,在聊天研讨中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我们学校在远程网、城域网的影响下,老师们接触网络的时间较早,QQ已成为老师们必不可少的聊天工具。抓住老师们喜欢聊QQ这一心理特点,把平常的集体备课移位到QQ群,老师们在不受统一地点的束缚下首先在心里乐于接受了这样的集体备课。大家围在一起讨论,当意见有分歧时,总是顾及面子遮遮掩掩、躲躲藏藏;而在QQ群,老师们因为少了面对面的碰撞,想说啥就都能说啥,在无所顾忌中让集体研讨的氛围更浓。具体操作如下:

1.建立QQ群,构建QQ群教研文化。

这是一项有技术含量的工作,我们让网络技术稍高的老师来完成,要做好建群、申请群号、公布群号、加全校教师入群等工作。

在技术的支撑下,研讨就有了一定的保障。我们还需要群策群议,浓厚QQ群教研文化。如:取群名、选群管理、制定群宗旨。

群名:因为是集体备课的教研群,我们起名为“实验小学教师集体备课群”,当然还可以取一些诗意的名字,如:“竹乡儿女的梦”“知行在路上”等等。

群管理:根据实际情况,群管理能起到有效的管理作用。在我们的集体备课群中,我们设置5个管理:教导主任、语数英艺教研组长。

群宗旨:顾名思义是建群的主要思想和意图。一般是用一些鼓动性和感召性极强的语言以激励大家为了共同的教育梦想参与探讨。如:牵着你的梦、拉着我的梦,相约一起走过这片教育芳草地,留下踏实的教研痕迹……

2.确立研讨主题,组织有效研讨。

(1)在每周一由教研组长把集体备课的时间、内容、主题公布在群里。安排主持人组织活动,并通知参与老师们有所准备。

(2)主持人将研讨主题的相关内容(教学内容、教参等)发在群共享里,供老师们阅读下载,提示老师们做好集体研讨准备。

(3)集体备课时间时,由主持人发出话题,进行研讨。主持人此时要特别控制老师们的话题,特别注意跑题、偏题、有一些消极思想的老师思想消极的言论。

(4)研讨结束时,主持人总结研讨结果,并宣布达成的共识以及引起的分歧。

(5)记录员整理聊天记录,发在群共享,龚供老师们进一步深入研讨。

长期的QQ群集体备课,让老师们在聊天中有效开展集体备课。这样的备课,老师以轻松的心态、放松的心境在和谐的氛围中开展教研,既让集体备课省时、高效,更增加了集体备课的深度,从而在慢慢的积累和沉淀中让老师们的专业水平达到有效提升。

二、依托新课程网络教研室,让研修成为教师专业水平提升的助推器

走进新课程网络教研室,缘于遵义地区小语骨干教师培训,在赤水小语网络研修团队的帮助下,走进了这块实现教育梦想的新境地,在这里跟名师学习、与专家交流。学校在带领教师走进新课程网络教研室,也慢慢摸索出了一条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的快速之路。

(1)出台制度,使研修制度化。接受一个新生事物总是需要一个过程,在实行之初,也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尴尬。为此,在大胆谋划让老师们走进新课程网络教研室学习的同时也制定了相应的网研制度,如:网研考勤制度、网研考核制度、网研听(评)课制度、奖惩制度等等。制度的严格执行,也在网研伊始保证了研修的有效实施。

(2)网络课堂研究。教师的主阵地是课堂,新课程网络教研室中,就为老师们搭建了一个足不出户就能领略名家风范、感受名家风采的平台。一学期的时间,学校老师听窦桂梅、吉春亚、王崧舟、于永正、孙双金、黄爱华、华应龙等名师课例上百节;听全国青年教师阅读大赛课例和第八届青年教师赛课课例20多节。在这些课堂观摩中,常常能听到老师们动情而又动心的感叹,在学校和县上举行的示范课、观摩课、公开课中,也能看到老师们学以致用、学中反思、学中提升的痕迹。

接触中能感受其独特、品味中能感受其魅力。如今的老师们已从任务驱动到乐于参与、从接受到享受,从最初的制度管理到如今的放飞自由,在自己的教育空间里驰骋着自己的教育理想。

三、网络寻访名师、让自己走向名师。

篇4

关键词:“三支队伍”;培训;打造;卓越团队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26-0040-02

石家庄市长安区教育局始终把人才工程作为教育的“一号工程”,紧紧围绕“长安区振兴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要求,以提升“三支队伍”素质为抓手,创新培训模式,坚持面向全员、突出骨干,精心设计培训项目,精心组织培训工作,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校长和教育行政干部素质。

一、与北京对接,名校长带路导入先进管理理念

长安区教育局率先聘请北京实验二小校长李烈和北京外国语学校校长林卫民担当主持人组建“名校长工作室”,充分发挥名校长的引领、辐射作用,推进我区校长队伍领导力的提升。2014年10月26日~10月31日组织“李烈工作室”校长研修员(共计13人)赴北京跟岗培训一周,并于11月5日座谈交流学习体会,制定下阶段抓落实计划,12所学校要进行联合教研,先从一年级课堂行为习惯抓起,互相观摩,共同提高。11月2日~6日组织“林卫民工作室”校长研修员(共计16人)赴北京跟岗培训4天。“李烈工作室”通过云平台转播培训我区骨干教师1200人次,中层干部600人次。某校长研修员说,我们在名校长工作室,经历了专家的理念引领、集团学校的实践浸润、管理工作、行政会议的思想凝练及经验分享,提升了我们的理论素养和实践智慧。

二、以培训为契机,名家专业引领助推专业发展

组织在职教师积极参加全员远程培训项目;聘请国培专家、省培专家和本土专家相结合,对新入编教师、新一年级任课教师及中小学班主任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理论讲座和实践指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如8月20日 聘请了重庆市沙坪坝区教师进修学院院长、全国模范教师、特级教师、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核心成员龚雄飞,作了题为“学本式课堂――走向卓越的教育改革行动”的讲座。8月21日聘请北京教育学院校长研修学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迟希新,作了题为“当下师德建设的挑战与应对”的讲座。

三、挖掘本土资源,名师带动加快课程改革

为充分发挥我区名师、骨干教师的带动、辐射作用,选取全区省级骨干教师、学科名师、特级教师担当主持人,成立了12个“名师工作室”。每个“名师工作室”中约有12名研修员,每位研修员至少是校级骨干教师。“名师工作室”的定位是出人才,出经验。出人才就是出名师,出经验,就是通过工作,不断总结、不断创新,形成这个队伍中培养高端人才的经验。“名师工作室”的成立,为造就未来长安区基础教育领军团队打下了扎实基础。

2014年9月27日~10月1日,师训科和教研室联合组织12位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赴厦门参加全国第六届名师工作室论坛, 10月9日召开了座谈会,大家畅谈本次学习收获及下一步工作室的打算。三次高端培训,12个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学习热情极高,收获很大。短短几个月,各工作室主持人在边学习边实践中发挥了带动辐射作用,多数研修员老师通过参加工作室的活动学习,教育教学能力在逐步提高,最可贵的是激发了大家的工作热情,挖掘了潜能。

四、组织“校长俱乐部”,提高校长和管理干部整体素质

篇5

一、内涵与模式

教师工作坊这里指一种混合式的教师研修模式,在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借助于网络研修平台,发挥学科专家和名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带动区域性骨干教师开展常态化的全员培训。本质上是由学科专家、培训者和骨干教师组成的异质化的学习共同体。名称上借鉴了传统手工作坊的意蕴,强调教师缄默性的教育智慧的凝练与分享。操作上它将短期集中培训、网络研修与在岗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有助于实现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和自我反思提升。通过工作坊,可以开展相关主题的网络课程研修和基于问题解决的网络校本研修,还可以进行网络空间教学等活动。

教师工作坊的主体是研修的教师群体,由培训者和学员共同组成。对于工作坊的培训者,教育部有关文件中统称为“主持人”,由高校专家、优秀教研员(培训者)和骨干教师组成“三人行”核心团队。湖南省在实施过程中为了加强分工与合作,将“主持人”细分为“学科专家”“坊主”和“坊主助手”三种角色。每个教师工作坊“学科专家”“坊主”各一人,“坊主助手”根据研修活动开展的需要可设多人。研修学员几十、上百甚至数千人不等,统称为“坊员”。工作坊成员登录网络研修平台,事先会被分配到预设的研修社区,赋予相应的角色,并自动拥有该网络平台的实名制“个人空间”。

教师工作坊一般基于单一的学科或领域开展研修,有些综合性的工作坊也是可以跨学科、跨领域的。工作坊研修模式突破了单一远程培训、集中面授或自主研修的局限性,将几者有机融合在一起,让传统的教师培训模式产生了结构性的变化。这种新型的混合式培训模式,要力争做到以下“六个结合”:

(1)集中面授与网络研修相结合。教育部示范性教师工作坊集中面授时间一般为15天左右(可以分段进行),地方性的教师工作坊集中面授时间数天不等。集中面授时要求理论讲授、案例学习和实践操作相结合,以提升“主持人”工作坊的主持能力。面授过程中,举办方要注意观测学员的学习态度、服务意识、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能力,遴选并确定坊主,组建主持团队。网络研修以任务驱动为主线,将线上与线下研修相结合,重在专家引领、主题研修、反思实践、交流研讨和成果展示。网络研修要充分发挥“教师工作坊”课程学习、交流研讨和“个人空间”优质教育资源在线生成、推送分享功能,实现两者的优势互补。

(2)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相结合。建坊以后,主要由工作坊“主持人”组织学员在线上进行课程学习、活动参与、研讨交流等。推动学员及时将所学内容应用于实践,巩固学习效果,实现学用结合。工作坊研修项目实施机构采用名师巡讲、主题论坛和现场交流等方式,定期组织学员开展线下集中研修活动。

(3)主题研修与自主选学相结合。工作坊研修项目实施机构应配合工作坊主持人,根据学员需求设定研修主题,优化研修内容,明确研修任务。将必修与选修相结合,提供丰富适用的课程资源,供学员选学,实现按需施训。

(4)专家引领与团队协作相结合。通过培训机构专家团队和工作坊主持人的规划设计、教学指导、组织协调和诊断评估等,引领研修持续高效开展。建立坊内学习小组,实现分层研修;建立学员相互指导和帮扶机制,满足学员个性化学习需求;建立坊间有效联结机制,实现协作研修。

(5)问题解决与案例研讨相结合。研修项目实施机构根据成人学习的特点,探索利用测评工具进行诊断分析,帮助学员发现问题。针对重难点问题,依托典型案例,专家引领学员进行分析研讨,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和路径。

(6)行动研究与成果评价相结合。通过专家指导,基于学科大主题,设立行动研究小课题,采取小组合作或个体研究方式,将研究与实践相结合,驱动学员深度学习,形成系列研修成果。建立研修成果学员互评机制,将数量评价与质量评价相结合,激励学员分享研修成果,生成遴选高质量成果。

二、目标与任务

教师工作坊实行坊主负责制,坊主可由高校学科专家、优秀教研员或一线名师担任。坊主在学科专家的指导和助手的协助下,共同引领一定数量的区域骨干教师进行工作坊研修,打造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师学习共同体,探索建立骨干教师常态化培训模式。具体实现三大研修任务:

1. 培训工作坊主持人,分级组建教师工作坊

通过集中培训培养各学科(领域)“种子”教师,担任省级和县级教师工作坊主持人,分级组建省级和县级教师工作坊。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省级教师培训机构负责组建省级教师工作坊。采取工作坊研修方式,培养信息技术水平较高的项目县专职培训者和教研员成为工作坊主持人,并不断提升其培训能力。主要包括团队打造与引领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出主题并引领研修的能力、突出的教育教学示范能力、工作坊线上和线下活动的组织设计与实施能力、评价能力、现场诊断与指导能力、资源汇聚与整合能力、教学研究能力等。

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负责分学科(领域)组建县级教师工作坊。依托工作坊主持人,利用县域教师网络研修社区,遴选具备网络学习条件的乡村教师进行工作坊研修,不断提升乡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主要包括教材分析与使用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学方法与教学技能、学生学习方式与方法、教学评价、基于课堂教学的小课题研究等。

2. 发挥主持人引领作用,生成分享优质教育资源

工作坊研修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工作坊主持人在本区域学科教学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其从优秀迈向卓越。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主持人持续发挥影响力的工作机制,为乡村教师的可持续专业发展提供保障。

通过实施教师工作坊研修项目,为各地生成一批优质培训课程资源及服务于乡村教师一线教学需要的实用教学资源。将教师工作坊与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对接,加强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遴选汇聚、智能推送和交流分享。

3. 整合教育信息化项目,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通过推行教师工作坊研修,有机整合全省中小学教师“能力提升工程”“优质空间课堂”“网络名师工作室”、教师信息化教学“示范性空间”等项目,提升全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变革教育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规程与要求

教师工作坊研修应是有组织的活动。教育部印发的《“国培计划”――教师工作坊研修实施指南》对“种子”教师的遴选、培训提出了明确要求,对工作坊研修项目的实施流程提出了指导意见。为了保障湖南省“名师工作坊”和其他“教师工作坊”研修实效,便于相同学科(领域)实时交流分享,有助于研修成果的提炼汇聚,对研修平台、开坊流程以及工作坊主持人提出了相应要求。

1. 统一研修平台

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工作坊研修统一依托“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发展网”(http://

)进行。通过“个人空间―教师工作坊―研修社区”一体化网络研修体系,开展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教师工作坊研修。“研修社区”和“教师工作坊”具备成员管理、计划、课程学习、资源推送、活动组织、成果汇聚、监测评价、行为记录与信息反馈等功能。

2. 规范开坊流程

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发展网规范了各类教师工作坊研修项目开坊的基本流程:报到确认分班开坊申请提交坊管理成员设置班级管理成员通过开坊审核。每个环节的具体要求,在平台上均有公告说明。

3. 明确坊主责任

择优遴选高校学科专家、优秀教研员(专职培训者)和一线名优教师担任教师工作坊主持人,需符合以下条件:①教学(教研/科研)工作业绩优异,在全国或本省范围内具有一定影响力;②具有丰富培训经验,承担过省级以上教师培训任务;③能够为人师表,引领帮助其他教师成长的愿望强烈,团队合作能力和凝聚力强;④省级特级教师、“未来教育家”或“青年精英教师”培养对象,其他省级名师候选人或入选“国培计划”专家库的一线教师、教研员和高校专家优先。

教师工作坊主持人的专业水平、敬业精神和履职情况,直接影响到工作坊的研修效果。工作坊主持人肩负着组织管理、专业指导、监督评价、成果提升等四大方面的职责。①组织管理方面,主要是引导学员登录,通知公告,管理学员行为,学情统计反馈等;②专业指导方面,负责制订研修计划,组织研修活动,提供研修资源,诊断关键问题等;③监督评价方面,点评学员作业,推荐优质资源,推荐优秀日志,监督研修进程等;④成果提升方面,主要是策划特色活动,总结研修经验,汇聚优秀成果,生成培训课程资源等。

在明确教师工作坊坊主(主持人)基本条件和主要职责的基础上,还应分别对学科指导专家、坊主助手的工作条件与职责提出相应要求。同时,对工作坊坊员的研修活动提出合适的、可操作的考评标准。

四、课程与资源

丰富、优质而实用的课程资源是吸引教师长久留在研修平台的关键因素,因此,预设的适应教师专业发展的课程与动态生成的优质教育资源显得同等重要。教育部相关文件对教师工作坊研修项目的课程设计与资源提供分类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教师工作坊每次研修活动都要先确定一个主题,即教学中有待解决的某一具体问题,然后围绕这一主题,全员准备,各自阐发自己的理解认识,形成争鸣与碰撞,做到有理论思考、有实例研讨、有反思总结。研修主题涉及六大领域,即师德素养、信息技术应用、教学方法与技能、教学评价、教学研究、工作坊研修指导等。

研修课程由教师培训机构按照教育部的有关要求,根据研修项目的目标任务和学员实际需求,围绕一个或若干研修主题,分阶段设计系列课程模块。每个模块应包括学习目标、专题内容、典型案例、研修活动、研修方式和成果要求等。研修课程应标明必修与选修,明确线上与线下研修的学时任务。

由于工作坊研修倡导混合式研修,不同的研修阶段(或环节),培训要求以及课程资源的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面授阶段侧重工作坊主持能力,包括工作坊研修规划和指导能力、线上及线下研修活动设计与组织能力、线上协作研修工具使用能力、课程资源设计与整合能力、研修效果评价能力等。网络研修阶段重在为坊主设定切合的研修内容,帮助其在指导学员的同时,总结自身教学经验,凝练教育思想,塑造教学风格,提升专项能力。

教师工作坊主持人培训的课程内容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具体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组织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能力、教学研究能力等。二是提升培训能力,具体包括培训教学能力、教师工作坊主持能力、校本研修规划与指导能力、区域性教师培训设计与组织能力、网络研修指导能力等。

承担教师工作坊研修项目的培训机构须提供高质量资源,满足学员必修课程的学习需要。资源应针对教育教学重难点问题,聚焦学员的共性需求。教育部有关文件指出要参照MOOCs方式建设优质教育资源,进行碎片化加工,原则上每段课程不超过15分钟,能够通过即时问题测评和作业互评监控学员学习过程。“示范性项目”本类资源不少于线上学时的四分之一。资源应聚焦课堂教学前沿问题、核心问题、焦点问题,有效整合典型案例。“示范性项目”本类资源不少于线上学时的2倍。

教师工作坊推崇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每个成员既是原创教育资源的建设者,又是优质教育资源的享用者。主持人在培训机构的支持下,结合研修主题,通过自主开发与推荐使用相结合的方式,提供针对性的研修资源,包括课堂教学实录、专题讲座、典型案例、微课程等。每位学员围绕研修主题,在学习小组帮助下,开发不少于2学时的生成性资源,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录、微课程和研修日志等。

五、组织与保障

教师工作坊研修虽然已经推行两年,但还是新生事物,要确保常态化、有效地开展,必须加强组织管理和监督考评,建立并完善一系列激励机制和长效机制。

1. 加强组织管理

建议实施分级管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培训机构、教师工作坊主持人各司其职。“国培计划”示范性教师工作坊研修项目由教育部负责总体规划和统筹管理,安排专项经费支持线上研修。省级项目办负责项目组织实施的具体管理和协调工作,组织专家进行方案评审,建立项目监测与管理平台,进行信息收集与,提供研修支持服务,开展过程监测和绩效评估等。

省教育厅要将工作坊研修纳入全省项目规划,为学员线下研修提供经费支持,做好学员选派管理、工作坊研修监管和绩效评价等。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为本地学员学习提供必要的支持,将研修学分计入教师培训学分。

培训机构负责集中面授与网络研修组织实施工作。组建研修专家团队,做好平台支持与服务,提供课程资源;会同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做好学员学习管理与评价;按要求做好项目总结评优等工作。

工作坊主持人负责主持工作坊研修活动,做好整体规划、研修指导、活动组织、资源提供和学员评价等工作。高校学科专家提供研修专题的理论指导,发挥教师专业发展的专家引领作用。坊主助手协助工作坊主持人组织学员进行日常研修,协助做好学员评价工作等。

2. 加强考评监督

“国培计划”教师工作坊研修项目由教育部负责绩效考核工作,省教育厅和省级教师培训机构加强项目管理,按照相关标准给予经费支持,加强对培训机构组织实施的指导工作。

省教育厅会同培训机构做好省级教师工作坊研修的过程监控和绩效考核工作,并根据工作和学习成效及时对工作坊主持人和学员进行动态调整。

培训机构负责教师工作坊、工作坊主持人和研修教师的考核评价工作。考核要坚持实效性和创新性相结合的原则,参照教育部颁发的相关标准,利用大数据做好监测工作,综合评价各工作坊及相关主体的行为,将相关结果定期反馈项目办及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在研修社区显要位置公布优秀名单,优秀成果,并向学员“个人空间”推送。

建立长效协作机制,在省教育厅规划指导下,建议由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负责省级中小学教师工作坊研修项目的统筹管理;具体负责名师工作坊研修项目的组织实施;协同各教师培训院校(机构)组织实施工作坊研修环节;指导县级教师工作坊研修项目的开展。

建立监督反馈机制,教师工作坊研修项目组织实施机构安排专人在线全程跟踪,及时了解并反馈项目实施进展情况,定期召开学情分析会议,以研修简报、周报、月报等形式上报省教育厅。

3. 完善激励机制

(1)减轻工作坊主持人的日常工作量。担任“国培计划”示范性工作坊或省级名师工作坊研修项目的主持人,经县市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认定,建议在正常工作量的基础上,另外计算一定的标准工作量,或者按照此标准减轻日常工作量。

(2)为工作坊研修提供经费保障。工作坊研修经费应按照教师网络研修经费标准予以保障,目前,湖南省是按照3元/人学时的标准用于平台运行费、资源费、辅导费、管理费等。其中辅导费应不低于1元/人学时,用作坊主、专家和坊主助手的劳务费。建议对教师工作坊研修项目组织评估,评为优秀等级的省级名师工作坊、教育部示范性工作坊,由省教育厅给予一定的奖补经费。评为优秀等级的县市级教师工作坊,县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可以酌情奖补。

(3)工作坊研修要为研修教师认定学时(学分)。教师参加工作坊研修,经考核合格,应根据研修方案为研修教师认定研修学时学分。此外,培训机构根据学员提供资源的数量、“种子”教师和学员对资源的认可度,在教师工作坊研修项目规定的学时基础上,可酌情奖励一定学时(学分)。

篇6

1.让课题研究“落地生根”。在“名师聊课室”的引领下,依托学校《同课异构的范式研究》《加强课外阅读实践,引领小学生亲近母语研究》等4个省规划办课题开展日常工作。每个学科一个主课题,围绕课题我们探索出一套教师专业发展校本培训模式。“案例分析——理论学习——课例展示——听课评课——反思总结”这一基于实证的研究思路,是“名师聊课室”开展校本教研的基本范式。同时加强校本特色研修,努力提升教师的科研创新能力。以“中华经典诵读”为抓手,开展校本阅读、主题阅读等课题研究和实践,积极开发具有鲜明特色的校本课程。如2010年研发的“艺体诗词赋”的校本课程,既培养了教师的创作品质,又提升了艺术教育的内涵品位。

2.为打磨课堂“建章立制”。学校扎实开展以“磨课”为策略的课例研究,将教学研究与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结合起来,培育了富有特色的校本教研文化。在实践中,形成了三种基于“名师聊课室”基础之上的课堂研讨模式。一是一人同课多轮。同一个教师连续多次上同一节课,内容重复,但教学行为却不断跟进。其基本流程:确定研究主题——选定课例内容——独立备课——集体备课——反复修改——展示研究成果。这种模式对于培养青年骨干教师,提高他们的教学技能和水平,帮助他们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具有显著的成效。二是多人同课循环。确定同一课题,通过集体备课形成一个初步的教学方案,允许教师根据本班学情以学定教,各有侧重,方法灵活。这种备课既发挥了集体的优势,又彰显教师的个性特点,有利于提高研究团队的整体水平。三是多人同课异构。同一教学内容由几个教师接连上课或是由一位教师连续几次采取不同的方式上课,它能够在教师之间产生有益的“互补共振效应”,对于提升教师群体的教研水平、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尤其有利于教师提高教学技艺,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

3.为素养提升“釜底加薪”。“名师聊课室”根据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需要,为入室的教师精心绘制了专业阅读地图。并提出“四读”要求:一读教育经典,把握其精髓;二读教育报刊,了解同行在思考什么;三读人文书籍,润泽精神空间,涵养人文智慧;四读网络信息,收集、处理和运用教学信息。阅读需要文化底蕴的支撑,而这种底蕴的获得离不开专家引领和自己努力。每学期“名师聊课室”都设计组织教师读书沙龙,曾先后邀请华东师范大学郅庭瑾、石宜君、陈弈君等全国知名教授参加教师的读书沙龙并给老师们开展《为思维而教》《小学生绘本阅读的现状及策略》等专题报告,她们精彩的报告润泽了老师们的心灵,让大家受益匪浅。每学期“名师聊课室”还向教师征集“我最爱读的一本书”,经筛选后,学校出资购买并在读书节上举行赠书仪式,同时下发推荐目录,鼓励教师读书多元化。“名师聊课室”还参与学校的读书汇报活动。这样,既督促教师做好学校推荐书目的阅读,让读书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又锻炼教师的胆量,培养写作、表述等全方位的素养。同时还建立教师博客。让“名师聊课室”的成员将每天读书的收获及时上传,留下记录,实现教师读书心得的智慧共享。

“名师聊课室”成立以来,取得明显的成效。一是唤醒了教师的研究意识,提升了研修技能。它让教师能够带着研究的眼光审视课堂教学、剖析学生行为以及反省自身困惑。同时也学习并尝试了课例研究方法。明确了课例研究的步骤、选题、需要把握的尺度与研究研讨的价值取向等。每一个入室研修成员都进行了多次公开课的展示。并根据自身特点和学生实际,选取各自的观察视角,对同一堂课进行不同专题的课例研究。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研究中尝试研究。二是建设了学校的研修文化,享受了研修过程。它让入室教师享受了研修过程,也营造了学校研修文化。在这种研修文化氛围中,教师关注的是远比结果更加重要的研修过程。在课例研究过程中产生的碰撞和思考,才是每次集体研修的真正收获。在读书活动、分组学习和自主学习过程中,没有深入的钻研,没有反复的推敲,就没有实际工作中的驾轻就熟和教学艺术的豁然开朗。三是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丰富了学校内涵。它关注个人专业成长,也关注整个学校的教师团队建设。可以说,它稳定了专业方向,使年轻教师有多年如一日的追求,还坚守课堂这个主阵地,同时兼及科学、文学、哲学等相关学术知识。它为我校的全体入室研修教师打开了一扇窗,让老师们透过这扇窗开辟了一片新视野。学校依托“名师聊课室”,把它作为思考的基点,丰厚了内涵,构建了更高层次的教育教学平台。

篇7

确立“三教合一”的教师培训理念

2011年,学校提出了以“训”为“本”(立足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以“研”促“训”(用课题研究的方式研究教师专业发展问题)、以“教”带“训”(以教学研究的实际需求改进教师培训)、以“训”助“教”(用培训的理论助推教学研究,用培训的方式推广教学研究)的工作思路。同时进一步强化“研训一体”的研修模式,将教育科研、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同教师培训工作相结合,要求以科研的方式推进各项工作,明确教研活动即为培训活动,培训工作成为行动研究。

“三教合一”教师培训

学校结合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培训需求及培训机构自身发展需求,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维度,学科类、普适类两方面结合进行系统规划。同时,针对不同阶段教师不同的发展需求和发展特点,建立五级梯队式分层研修项目:第一级,新教师研修班,培训对象为新招聘的见习期教师;第二级,青年教师研修班,培训对象为教龄5年以内的教师;第三级名师带徒研修班,培训对象为名师带徒学员;第四级后备人才研修班,培训对象为优秀学科骨干教师;第五级为名师骨干高端研修班,培训对象为市名师、骨干教师等。通过不同目标、不同内容的研修策划与实施,既强化教师的全员培训,更关注梯队式优秀骨干教师的培养与扶植,点面结合,方式灵活,同时通过优秀教师以点带面引领辐射作用的发挥,促进全体教师的共同发展。

“三教合一”实施模式

“研训一体”,主题化实施教师培训项目。首先,科学策划。以教师的教学问题为出发点,以教学研究的方式,既关注理论的引领与学习,又关注理论的实践与运用,通过项目化的系统设计与策划,实现教研与教师教育的融合。教科研人员在“同一主题”的统领下,以科研的方式与思维策划系列研修项目,以实现研修主题的实质性突破,弥补在教师专业素养提升进程中系统性和完善性的缺失。其次,有效实施。学习思辨,针对确定的研修主题,教师进行自主学习或集中理论学习,提高对所要研究的问题的认识。自主实践,每位老师根据研修团队共同确立的研修内容经过深度解读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思路精心设计教学方案课堂教学实践与尝试反思教学行为调整教学方案课堂教学再实践等几个步骤。交流研讨,主要方式是课堂教学的展示研磨。组长都要作统筹安排,细化要求,围绕研修主题给每个教师布置活动任务,引导教师主动、全程参与活动,并围绕主题展开理论思考和实践研讨。反思提炼,组长在教师总结基础上对形成的共识经验作结构化的概括提炼,对研修中出现的困惑或未解决的问题作理性的梳理。

“一体两翼”主题化推进

一体 “主题滚动式”的校长易校蹲点策略。根据校长培训的目标要求及参训者的实际需求,以“某一内容”为培训主题,通过学习、观察、剖析、交流等评估学校管理工作为主要方法,有效地组织培训的一种系统运作方式。通过不同层面的展示与交流,深入解剖,给参训学员更多的启示与思考。

两翼 “主题层次化”的90学时专题培训策略。主要针对校长们平时工作中遇到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集中时间和精力对校长们进行“专题性层次化”的理论培训。最大化地利用一切优质资源,让全体校长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接受比较多的教育科学理论和管理科学知识,促使校长以最新角度和高度思考办学问题,形成本校的特有品牌和文化底蕴。

“主题理念化”的校长沙龙式培训策略。通过为校长们搭建互动平台,促进同伴间的交流、分享与学习,创造与专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引发校长对个人成长过程的思考与反思,促成校长个人的自我教育与自我成长。学校选择了十几位优秀校长作为“沙龙”成员。通过问卷式自省沙龙、漫谈式座谈沙龙、框架式访谈沙龙、诊断式专家引领沙龙等环节的深入开展,在教科研人员及高校专家教授的面对面剖析指导下,促使校长们在不断的自主实践中反思,并凝练自己的教育思想,使一部分优秀校长逐渐成长为“教育家”型校长。

篇8

我校以全员远程培训活动为契机,市教育局学期工作要点为指针,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精细化管理为手段,以校本培训为抓手,以教研组、备课组建设为突破,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切实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现总结如下:

一、认真及时组织各教研组观看名师面对面直播,参与精彩的研修活动。

通过观看直播,参与远程线上研修,老师们感到收益匪浅,同时也了解到了自己的不足,我校以此为契机抓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的培训,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等形式充分发挥教研组的职能,调动教研组的研修气氛。加强教学过程的监督和管理,突出质量意识,聚焦课堂教学,切实提高课堂效益。

二、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通过观看直播,参与精彩的研修活动,开阔眼界、更新观念。规范教研组、备课组的活动,教研组长积极指导本组教师开展各项正常的教研活动,教研活动有计划、有地点、有时间、有内容、有中心发言人。明确对教学活动各个环节的基本要求,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学习习惯,把新观念新方法应用到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三、丰富教研活动,推进高效课堂。

我校学期初举办了校级公开课,公开打分,择优推荐,10名教师参加了“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活动,4名一等奖,6名二等奖。同时组织引导教师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晒课,提高“优课”质量,做好“优课”资源的推广应用。积极引导教师参加远程教育培训,充分利用优势资源。还提高了教研活动在教研组工作中的份量,各教研组进行了系统的教育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多分析教材,多进行专题讨论,扎扎实实开展课题研究,为教师业务水平展示提供服务平台。

组织了“青蓝工程”青年教师“拜师”活动,师徒双方签订了《涿州市第三中学“青蓝工程”师徒责任书》。学校领导对新老教师提出了要求,明确了方向,指导教师对青年教师给予了希望,承担了责任,青年教师也表达了自己的决心。此项活动打开了学校听课、求教的虚心学习的局面。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