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全员培训研修总结8篇

时间:2022-09-09 02:03:1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全员培训研修总结,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全员培训研修总结

篇1

我们学校行政一班人,十分重视校本研修工作,特别是教师队伍建设,认为这是办好学校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我们定期研究校本研修工作,建立校本研修的保障机制。

1、提高认识——树立校本研修的理念。面对当前教育,通过学习,使我们认识到:校本研修是学校的一种健康向上的文化,是办好一所学校的综合研究活动。它是以学校为研修主阵地,以学校教师为研修主体,以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研修内容,以促进学生发展,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为研修目的,把教师培训、教育科研、教学研究、学校管理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等有机地融为一体的综合研究活动。它既是一种并于教师和教育教学的行动研究,也是一种制度建设,更是一种健康向上的学校文化。学校成立由专职副校长、教务处、教科室、教研组组成的校本研修组织机构,定期召开会议,明确职责,落实任务。对教师队伍建设制订长期发展的规划和近期工作计划,并积极组织实施。

2、创造条件——做到四落实

经费落实。学校制订了财务支出有关制度和校本研修有关奖励制度。学校对教师全员培训、教师学历培训、教研活动、教师外出取经等必要的经费支出给予保证。XX年年11.01万元,2010年15.35万元。

师资落实。校本研修师资在校内依靠如下人员:学校有高级教师7人,中学一级教师34人,余姚市教坛新秀3人。精心挑选好各学科教研组长、级段学科组长、级段骨干班主任等。在校外主要依靠市教师进修学校、市教研室、并与宁波东恩中学等单位挂钩,充实师训师资。

书籍落实。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为了教师学习的需要,学校订有34种教育期刊,19种报纸,并每年给每个教师人手订阅一份杂志和购买二本专著。学校还专门购置了一批教育专著书供教师借阅。

设备落实。学校有微机室、图书室、阅览室、校园网等设备齐全,网络畅通,运行环境良好。

3、开发资源——运行多渠道

上级资源 全员培训选用省、市组编的教师全员培训基本教材。07、10年学校开展的《新课程学科教学评价》、《教师语言表达》、《余姚市义务段教师学科专题培训指南》。

师资资源 校内以高级教师、学科教研组长、学科级段任课组长等为培训辅导员,效果较好。另外用外聘教师来充实培训师资队伍。

网络资源 能充分利用“浙江教师研修网”、“宁波教师教育网”、“教育在线”等网络资源,建立以学科为单位的区域性学习团队,定期开展学习和讨论。

资料积累 学校学科教研组长、学科教学年级组长等学校教学骨干教师,均建有学科教学数据库,内有新课标学习资料、备课资料、教学课件、试卷练习题库、教学经典案例等计算机信息资料,全校总存量达60多g,平均每位教师有1g多。

自编教材 积极开发教师教育校本课程,有自编校本研修教材。学校编有《教师政治理论学习读本》《班主任全员培训讲义》等,作为学校中教师政治业务培训教材。

外部引入 学校与余姚市教研室、余姚市教师进修学校(宁波教育学院余姚学院)、宁波东恩中学等机构和学校保持联系,促进校本研修的深入开展。开辟“梁中讲堂”邀请外单位的教育教学专家,分专题来校讲座。

二、制定计划制度,加强总结考核,对校本研修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

1、制定计划——启动校本研修工作

学校制有教师长期发展的规划和近期工作计划,不断提出阶段性实施意见和改进措施。学校每学年制定校本研修的工作计划,积极组织实施。对各项专题内容,又制定专项计划来开展各项工作。如2010年梁辉中学青年教师培养指导意见,2010学年梁辉中学青年教师“十个一”活动方案等。

2、及时总结——不断反思和改进

在阶段性计划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改进做法,完善制度,使校本研修工作不断取得实效。如每学年有师训工作计划和总结,每个专项内容又有计划和总结。XX年年、2010年的主要专题有《新课程学科教学评价》、《教师言语表达》等都有单项计划和总结。

3、形成制度——把校本研修工作制度化

在校本研修开展的过程中,我们把习惯的做法,行之有效的措施总结出来形成制度,使校本研修工作制度化。几年来我校形成的校本研修制度有:青年教师综合考评量表、教师师德考核互评表、梁辉中学年级组考核表、学生问卷调查表、教学质量评估及奖励办法、校级先进奖励办法、集体备课要求、梁辉中学教学工作常规、梁辉中学教职工教育教学工作考核评分细则、梁辉中学晋升一级教师量化评审方案等。

4、民主参与——调动每个教师的主动性

在青年教师培养工程中,每个青年教师都制定自我成长计划及年度教学业务学习和课题研究计划,确定自我奋斗目标,争取3-5年内成为教育教学的行家。

5、保证时间——使校本研修活动落到实处

学校隔周一次师德政治学习,三周一次教研组活动。每学期制定《教师政治理论学习计划》,三周一次教研组活动内容列入学校工作计划。按计划布置教师个人自学内容。读专著内容有:《名师—营造课堂氛围的经典细节》、《教师需要什么》、《强化爱与责任,彰显师德辉》等。保证平均每周1小时以上。

6、记录过程——使校本研修工作留有痕迹

校本研修的每次活动过程有记录,人员出勤有点录,必要时拍照留念,完成后有小结和报道。如教研组工作记录册、教师成长记录册都能按要求记好,“梁中讲堂”请专家来校为教师讲座、《教师言语表达》理论考试都能拍照存档。

「 1

7、加强考核——是开展校本研修的推动力

07、08学年教师全员培训《新课程学科教学评价》、《 教师语言表达》、《余姚市义务段教师学科专题培训》都按上级要求精心组织,抓住辅导、讲座、自学、作业、考试等培训环节,达到预期的培训目标,参训率100%。在班主任培训中,采用论坛评优、征文评奖等措施,推动了培训工用的扎实开展。

8、完善档案——反映校本研修工作的面貌和成绩

在教师培训方面,主要档案工作有:学分记入,培训工作资料等,能分类装订成册。每学年装订一次,内容有:整体师训工作档案、学分管理档案(包括学分粘贴到教师个人)、教师个人专业成长档案(一人一档)等。

教育科研、教学研究、学校管理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等方面,各线做好归档工作,以全面反映我校的校本研修工作的面貌和成绩。

三、落实内容,确定形式,认真实施校本研修工作

1、内容广泛丰富

全员培训内容 07、08学年主要有《新课程教学评价》、《教师语言表达》、《余姚市义务段教师学科专题培训》等。

自主培训内容 有“六个一”活动、《青年教师培养工程》、《构建和谐课堂,提高教学实效》。二年来,校本研修内容丰富,效果显著。

师德培训内容 根据上级要求每学期制定教师政治理论学习计划,寒暑假对教师的政治学习都作出安排。学校还编制校本教材《梁辉中学教师政治理论学习读本》(每学期一本),安排理论学习时间,扎实开展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和师德教育。

读教育专著活动 在教师中开展读教育专著活动,平时建立教师学习用书借阅制度,要求每个教师每学年读二本教育专著,同时开展读书心得写作和演讲活动,从而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基本理论水平。

新课标新课程内容 对新课程教学采取集体备课,级段任课组长引领,定期开展小组研讨,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现代信息技术内容 进行现代信息技术培训,由学科教研组长、学科级段备课组长带头,研究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建立学科课件教学库、试题练习库、备课资料库等计算机信息资料,全校总存量达60多g,平均每位教师有1g多。

教育科研内容 学校成立教科室,结合教学科研课题的开展,进行教育科研基本知识、方法培训。

2、形式多样活泼

案例研讨、写反思文章  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能运用案例进行研讨,写案例文章,教师撰写的教学案例文章,三年来在余姚市级以上获奖6人次。在班主任培训中开展班主任工作论坛活动;在青年教师培训中,于2010年4月举行了第二届青年教师教学主题论坛活动。,通过论坛形式开展交流活动,促进教学业务水平的提高。

校本研修与教研活动有机结合 三周一次教研组活动,采用集体备课、专题研讨、听课评课,请进来走出去,开展教学会诊等形式的培训活动,来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其中两年来,就派教师去东恩中学参加异校教研活动8次,计40余人次。每学期举行校内教研活动各学科7-8次、街道教研活动1-2次、余姚市级教研活动1-2次。教师参与面达100%。

“师徒结对”活动 实行导师制,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对分配来我校的新教师,学校都安排师徒结对。近几年校内师徒结对有:黄佳娜与吴伟龙、黄芬芳与方燕莉、王琪与徐一新等。校外结对教师有黄陆亚与鲁国权、陈雪梅与周建波、吴钏与江益新、龚文君与叶潮等;2010年余姚市第二届中小学学科骨干教师跨校带徒活动中又有五位教师结成对子(黄芬芳与邵利群、楼秋林与苏可儿、翁燕飞与邬代红、吴钏与江益新、黄佳娜与马颂行)。黄芬芳老师还与宁波东恩中学毛静娣老师结成对子。青年教师成长迅速,黄佳娜、黄芬芳老师荣获余姚市青年教师比武一等奖。

教育科研活动 课题《“自主规划,同伴互助"式青年教师成长模式的探索》在宁波市立项,目前正在实行中。此课题学校成立课题组,由学校教学骨干与10多位青年教师共同参与。

篇2

一、提高认识,充分认识研修的重要性

为做好暑期语数外教师全员培训工作,学校采取多项措施,加强研修管理。

1、抓研修前准备工作。为确保所有研修学员顺利进入研修状态,我校组织开好管理人员会、指导教师会、参训教师动员会,明确要求,同时要求网管人员在假期内熟悉操作规程、做好网络调试等,做实做细研修前准备工作。

2、注重过程管理。要求教师在研修过程中要做到两个“结合”:远程研修和校本培训相结合,研修培训和平时教学相结合。针对培训中可能出现的部分老师只重视关注度,忽视作业质量的现象,学校召开了指导教师会议,要求各学科明确研修目的,在推出精品作业上下工夫,确保教师有所学必有所得。

3、强化制度管理。建立完善三个制度:一是责任制度,校长亲自挂帅,副校长负责培训的全面工作,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是直接责任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二是考勤制度,要求考勤人员认真做好考勤记录,研修教师在培训过程中要按正常上班对待,不得迟到、早退、旷班;三是考评制度,学校制定了量化考核措施,对教师的培训进行监督和检查。

二、专家交流,给教师思想的洗礼

教师认真研修,热情高涨。每天早早来到计算机室,坐在电脑前看视频、做作业、发评论,该休息了还迟迟不肯离去。室内空气燥热,可是老师们不叫苦,不喊累,为期10天的研修无一人旷班、迟到早退,老师们都想抓住这次很好的提高充电机会,好好学习,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视频里专家们用自己严谨的治学态度,丰富的教学经验、高尚的师德修养、先进的理论水平为我校教师提供了一堂堂精彩的报告,对教师的职业道德、理论水平、教学实践给予了很大的改进和提高,老师们普遍认为每一次的专家报告对每一位培训的教师都是思想的洗礼、灵魂的撞击、理论的引领、水平的提高,他们的教学艺术、实践经验对我们教师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一线教师的现场讲课也给老师们很多的启迪,他们对事业的执着,对学生的热爱,对教育的满腔热忱,他们广博的知识,丰富的教育艺术,对教育教学细致地研究,给学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树立了榜样。

篇3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十”精神为指导,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宗旨,以师德教育、学科培训、岗位培训、名师研修、外出交流及提升教师能力为重点,以校本培训为基础,面向全体教师,整合利用教师教育培训资源,在改革创新自主发展的基础上,创新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全面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进一步提高我县教师的师德水平和综合素质,进一步健全和拓宽教师培养机制,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坚实业务基础的高素质、专业化、研究型、具有创新意识的新型教师队伍,为更好地推动推动教育实现更加优质、更具内涵、更为协调、更有品位、更大影响,办人民满意的“更好教育”提供师资保障。

二、工作思路

借“国培”之力,整合教育教研科研、研修工作室、校本研修、送教下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微课”网络研修与教师工作坊、中小学毕业班复习研讨、学科教师命题制卷、乡村教师能力提升、论文评选、课题立项、校长论坛、校点负责人,骨干教师、教学改革培训等工作,转变培训方式,多种形式开展培训,助教师业务能力提升、专业技术发展,学生成才、教师成功。

三、工作措施

1、分区域建立教研、科研、研修联组:推行区域研修,协同研修,集智研修,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教育教学管理中的问题为中心,以优秀工作室为龙头的“1+N引领培训、以骨干与学科带领人为首的“1+1”帮扶研修以及学校自选的同课异构、校际结对、网络讨论、实践反思、校园网站等。示范带动,以点带面,全员参与,创新形式,丰富内容,满足需求,捆绑考核,均衡发展,实现“共融、共荣、共赢”目标。

2、“送教下乡、各类教学赛课”纵深开展:全覆盖26个乡镇中心校推荐学校,10所一级预算单位中学、16所直属学校、部分优秀示范幼儿园等促进学校工作全面开展。采取“专题讲座、教学观摩、经验介绍、现场参观、岗位实践、互动交流、专家点评”等形式,通过“案例式、探究式、参与式、情景式、讨论式”等方式,强化教师培训质量和效益意识。

3、实行领导(教研员)联系学校(乡镇)制度:领导或教研员联系到具体学校、乡镇,具体到每个项目实行捆绑考核。强化“县-乡(镇)-校”三级教师培训,实施“人盯人”管理,对项目负责人和学习者进行“双向考核”,捆绑评估,提高培训质量。

篇4

一、指导思想明确, 在组织教师参加远程视频培训时,为参训教师提供了必要的降温、饮水等条件,并指定专人负责值班,对每天参训教师点名签到。本轮高中课程改革教师远程视频培训省培、国培共281人,培训合格率100%。

(二)加强常规培训

1.全员培训

我市有6千多名教师,每名教师每年接受不少于50学时的规范化培训。培训内容以人为本,贴近教师、贴近教学、讲求实效,注重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训形式上突出教师选择性,加强过程监控和结果管理。五年来全市教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教育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四川省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准则》、《四川省教师职业行为八不准》、《四川省规范教育收费工作八条规定》、《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有关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在加强和改进教师职业理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重视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广泛开展师德典型宣传,完善新教师岗前师德教育制度。积极鼓励全市广大教师参加“三新一德”自学考试,几年来全市参加“三新一德”自学考试共()人次。不断改进师德教育方式,增强师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市教师进修学校在全员培训中开设师德教育专题,促进教师职业道德水平不断提高,从而带动教师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

2.校长培

根据国家教育部的《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定》,一方面,按照上级安排选派中小学校(园)长参加上级培训,同时,开展我市小学和幼儿园校(园)长培训。抓了“任职资格培训”、“在职校长提高培训”和“骨干校长高级研修”等三种培训共()期。已经取得“任职资格培训合格证书”的中小学校长在每一个培训周期内必须接受不少于()学时的提高培训。

3.校本研修(加:我市校本研修的做法专家小组等)

校本研修是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方向,是新时期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模式,教师灵活性培训主要是通过学校校本研修实施的,我市要求教师每年接受不少于50学时的灵活性培训。校本研修是从本校教育教学实践和教师实际出发开展的教师培训,由于它植根于教育教学的第一线,因此更容易与教育教学和教师的实际相结合,使培训更具针对性、实效性,同时也有利于处理好工作与学习、培训的关系。在对实施课改总结的基础上,各校对课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梳理,凝聚广大教师的智慧,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形成课程改革的成果,全面开展校本研修,做到研修有计划、实施有记录,归档管理及时规范。

我市在全面实施校本研修的基础上,从2008年开始试点建立xx市级校本研修实验(示范)学校,经批准的县级校本研修实验学校可将校本研修学时计入规范化培训的足额学时。目前校本研修县级实验学校有()所;有()所学校被绵阳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办公室批准为开展纳入中学教师继续教育规范性登记的校本研修示范学校。

我市教师进修学校继续教育办公室按照《绵阳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研修管理实施办法》要求,进一步完善校本研修的各项管理。作好各学年度的县级校本研修实验学校的考核认定工作,不断把校本研修工作引向更规范、质量更高的层面。

4.网络培训(继教网研修网人事局公共科目培训)

根据国家、省、市教师网络联盟的形成,我市借助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的学习管理平台,积极实施和推进远程非学力培训。九八年以来,小学幼儿教师共有()人参加培训,合格率达()%;中学教师共有()人参加培训,合格率达()%;中小学校长共有()人参加培训,合格率达()%。全市校长及学校中层干部参加联合国儿基会2012年四川地震灾区爱生学校项目培训550人,合格率99

.3%。此外教师进修学校、电教站还根据新形势下教师培训的特点和规律,积极探索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学习与管理平台的建设,不断开发中小学教师网上学习资源,组织网络培训课程,开展网络备课、网上教研活动,大力探索视频案例的制作,为一线教师提供系统的视频案例,让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并相互交流,吸引中小学教师参加网上培训学习。

绵阳市人事局关于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网络培训2008年、2009年、2012年网络公需科目培训全员合格。

5.新教师培训(主要是教体局要求进修校实施)

篇5

一、 研修目标

针对我省当前乡村教师发展专家指导不够、骨干教师引领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依托“名、特、优”教师组建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打造教师学习共同体,推动乡村骨干教师成长,引领乡村教师全员发展。主要目标如下:

1. 在导师组的引领下,开展针对性强、形式丰富、符合学员实际发展需求的研修活动,为一定数量的乡村教师成长成为市级学科教学带头人、县级骨干教师奠定基础。

2. 发挥培育站学员基于岗位的引领作用,加强对全体教师的辐射,不断提升乡村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3. 进一步完善我省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机制。

二、 研修流程

各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将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建设工作纳入当地教师培训年度规划。各市、县(区)教师培训管理机构(如大市教师发展学院、县级教师发展中心等)要指导导师组科学制定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研修方案,遴选网络研修支持服务机构,提供功能完善的网络研修平台,按照“建站”“研修”“评价”的程序,实施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研修工作。

1. 建立培育站

(1) 确定培育站主题。各市、县根据各学科、学段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统筹做好各年的建站计划。对于教师人数较少的学科,可组建跨学科的培育站,也可依据地理位置相近原则进行协调,跨县区组建同一学科的培育站。

(2) 成立导师组。根据每个培育站的主题,成立导师组。每个培育站由3名导师构成导师组,其中1人为主持人。其中市级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导师组原则上由特级教师(或正高级教师)、大市学科教研员和高校(或省级科研机构)专家组成;县级培育站导师组原则上由特级教师(或正高级教师)、大市学科带头人和县级学科教研员组成。鼓励跨地区共享教育资源。导师的遴选实行自主申报,同级教师培训管理机构推荐,同级教育行政部门认可,上级教师培训管理机构审核。

(3) 选拔学员。所有学员均从乡村教师中推荐选拔。(根据《江苏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办法〔2015―2020年〕》,乡村教师包括县级人民政府驻地以外的乡镇、涉农街道和村庄学校的教师。)市级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的学员一般为县级中青年骨干教师,每个培育站25名学员;县级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的学员一般为校级中青年骨干教师,每个培育站30名学员。学员的遴选程序为自我申报、学校推荐、导师组同意、同级教师培训管理机构备案。

(4) 学员分组。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内可设立若干研修小组,选拔优秀学员担任组长,明确研修分工,建立研修小组间的合作竞争机制。

2. 开展研修活动

(1) 导师组业务能力提升

省、市教师培训管理机构组织开展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导师业务能力提升培训,主要包括培育站研修需求诊断分析、研修方案设计、研修课程资源开发、学员学习共同体构建、网络研修指导、线上线下研修活动设计、生成性研修资源开发、教师协同研修等。鼓励导师组创造性开展研修工作。

(2) 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研修

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研修采用集中研修与岗位研修相结合的模式,集中研修旨在确保研修针对性,岗位研修旨在确保指导个别性。在研修过程中,可以借助网络实现两种研修模式的有机融合。

集中研修是指导师组根据培育站学员的整体发展情况,结合乡村教师教育教学中的突出问题,预设研修主题,组织培育站全体学员进行主题鲜明的研修活动,可采用诊断示范、课例研修、专题研讨、考察交流、小型讲座、微课题研究、成果总结呈现等方式进行。集中研修重在现场诊断示范、经验分享以及研修成果的运用和展示。一年内集中研修时间不少于30天,暑假期间每月不少于2天,平时原则上每月不少于1天。

岗位研修是指研修活动要结合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学员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可以采取网上诊断、课例点评、问题解答、资料推送等方式,由培育站导师组对学员进行个别化指导。岗位研修主要以网络研修与学员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推动学员即学即用。鼓励学员将岗位研修渗透到校本研修活动中,深化学习内容,发挥引领作用,促进同伴共同发展。

(3) 教师培训管理机构保障研修

各市、县(市、区)要把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过程管理纳入年度常规工作。通过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和市级教师发展学院,建立本地教科研训一体化与网络研修支持服务的协同机制,为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提供平台支持、课程资源支持、工具支持与专家指导服务,确保研修工作高效开展。要放大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的引领作用和辐射作用,培育站的工作开展要结合区域教研,以产生骨干引领、全员提升的积极效果。

3. 年度评价考核

省、市和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做好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研修过程监管和绩效评估工作,建立制度,落实责任,不断改进方法,对培育站研修的关键环节、重点工作和实施绩效进行有效管理和考核。对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的评价以导师组的引领带动作用、学习共同体组建、研修活动开展、资源生成、学员学习成效等为重点,根据评价结果,对工作突出的导师组要给予奖励支持;对工作不力的培育站,取消其下一年度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申报资格。各市教育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本方案的要求制定本地区培育站考核细则。省教师培训中心将组织学员进行优质课堂教学比赛和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选活动。

网络研修支持服务机构要通过网络手段,有效纪录并反馈导师的指导活动和学员的研修行为与成效,为教育行政部门管理、考核、评价培育站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导师组要根据培育站的研修方案,完善内部管理机制,激励学员认真参与,乐于展示,积极分享。做好本培育站学员的管理、评价工作,通过小组评价和个体评价,对参与研修、支持同伴、完成任务、生成成果等进行有效评价,并发掘推荐优秀学习小组和优秀学员。对学习成效显著的学习小组和优秀学员,要给予专业发展的专门支持。

三、 职责分工

1.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

(1) 将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纳入省级教师培训规划,完善制度,建立机制。

(2) 专门拨付研修经费,保障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研修工作顺利进行所必须的经费支持。

(3) 做好对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研修工作的指导和监管工作,定期调研、交流、研究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运行情况。

(4) 发掘先进做法,总结典型经验,推广研究成果。

(5) 省教师培训中心负责全省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建设工作。

2. 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

(1) 将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纳入本地区教师培训规划,落实本地区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的规划和建设工作。

(2) 完善本地区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研修管理制度,建立激励、约束与保障机制。

(3) 加强市级教师发展学院和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建立区域教科研训一体化与网络支持服务的协同机制,提供满足培训需要的功能完善的网络研修平台,做好需要网络技术支撑的各项工作。

(4) 遴选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的主持人和指导教师,选拔学员,组建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

(5) 根据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的研修规划与职责分工,做好省教育厅下拨经费的管理,指导培育站合理、科学、有效地使用经费。

(6) 做好对本地区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的监管和评价,及时发掘好培育站、好学员、好成果,总结宣传推广先进做法、典型经验。

3. 培育站导师组

(1) 制定本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的研修方案。

(2) 组建站内学习小组,建立小组间的合作竞争机制。

(3) 组织集中研修,围绕主题开展研修活动,解决学员教育教学中的突出问题。

(4) 组织常态研修,对学员进行个性化指导。

(5) 指导本站学员形成研修成果,总结、提升、凝练优秀成果。

(6) 根据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做好本站学员的管理、评价工作。

(7) 及时发掘典型,做好典型经验、先进做法的总结宣传推广工作。

4. 培育站学员

(1) 根据培育站研修方案,制定个人研修计划。

(2) 认真参加集中研修,切实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突出问题。

(3) 积极参加常态研修,改进日常教育教学工作。

(4) 有效利用培育站,养成网络学习的研修习惯。

(5) 树立分享、交流、合作学习意识,有效融入学习共同体。

(6) 学以致用,完成研修实践任务,提交培训成果。

四、 经费使用

1. 省教育厅每年下拨大市级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研修经费10万元,下拨县级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7.5万元。

篇6

节——教师教育的重视程度空前提高。为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各类培训相继开展,“国培计划”、“省培计划”、骨干培训、全员培训、师德师风培训、学科能力培训、短期集中培训、远程网络培训……可以说研修形式多样、培训目标多元。所有培训课程无不体现了培训的灵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尤其是网络条件下的教师远程培训,因其精新优的课程、体验式的活动、跨时空的便捷、交互式的反馈,经过几年探索,产生了极好的培训效益,日益成为教师培训中的重头戏。在教师网络远程培训中,课程资源、网络平台、组织管理和在线辅导是做好网络培训的四大支撑系统。当我们在确定了课程资源及网络平台这些“学习硬件”之后,组织管理和在线辅导这些“软实力”便成为远程培训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借助于网络平台提供的辅导板块,辅导教师能否尽职尽责、会否出神入化,直接影响学员激情的调动、状态的激发、智慧的唤醒、才智的迸发。作为一名教师培训工作者,近年来我先后参与了“知行中国”班主任远程培训、“国培计划”学科教师能力提高远程培训、“携手助学”教育技术能力提高远程培训、林州市学科教师全员岗位远程培训等网络远程培训项目的辅导工作,也积累了一点经验体会,现分享给大家以期抛砖引玉。

一、辅导教师的角色定位

作为网络远程培训的辅导教师,做好辅导工作首先必须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

1.辅导教师应该是学习示范者。能够和培训学员同步(或适度超前)参与网络课程学习,只有主动参与课程学习,成为课程精通者,才能做好示范引领,为学员所追随。试想,一个对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目标及课程评估等都一知半解或者模糊不清者怎么能做好辅导工作呢?

2.辅导教师应该是课程引导者。这就要求辅导教师必须熟悉网络平台,具备较高的教育技术能力,能够深入浅出、简单明了地导引学员按照平台操作要领,适应网络学习环境,有序参与课程活动,按时完成课程要求。

3.辅导教师应该是激励唤醒者。在网络远程培训期间,时时处处给学员以积极的暗示、向上的鼓舞,点燃其研修激情、激发其发展勇气,做到不同阶段采取不同方式,不同类群采取不同策略,使每一位学员都能精神焕发、神采飞扬。

4.辅导教师应该是资源贡献者。在和学员同在共行的研修过程中,辅导教师还要积极践行课程理念,总结梳理生成性智慧,勇于展示分享。把自己的才智和感悟可视化地贡献出来,转化为课程资源,和广大学员一道成为课程建设者。

二、辅导教师的职能发挥

1.利用课程评论、班级沙龙营造一个共存共荣的学习共同体。网络培训以培训班级为单位组织,辅导教师要善于通过课程评论和班级沙龙经营好自己的网络班级,在课程留言评论和班级沙龙话题中,通过我的评论、你的足迹、他的留言,每一位参训者都能感受到彼此的研修状态和课程收获,辅导教师不仅要积极参与到课程评论和班级沙龙的讨论中去,更要善于利用这些板块,动员班级学员积极参与进来,在增加以评论数量为研修指数的同时,还要注重发帖的质量,力戒“灌水帖”和“流氓帖”,不断发现优秀评论和话题,通过“置顶”“设置精华帖”等方式,给学员提供参照、提供范例、提供热议话题,从而产生相互督促、相互激励的推动效果。通过互动交流、反复强化,逐渐使学员增强团队意识和奋进意识,在相互学习中彼此感染,不断汇聚积极向上的研修动力。

2.利用培训公告、班级简报让不同学情、不同位次者竞相追跑。由于网络远程研修跨越时空,不像集中面授培训那样便于掌控。一线教师要克服工学矛盾,按时有效地参与到网络远程研修中来,需要辅导教师与班级学员之间通过多条信息通道包括移动飞信、QQ群及网络班级等及时培训公告,提醒学员按课程要求上线研修和交流;辅导教师还要善于利用班级简报来营造昂扬向上的研修氛围,通过辅导教师寄语、学情通报、研修评星、优秀作业沙龙选登、学员心声、学员研修故事等栏目来丰富简报的感染性和导向性,力求图文并茂、生动形象,使不同学情、不同位次的学员都能够从赏心悦目的简报中获得启迪和力量,从而形成比学赶帮超的班级研修风气。

3.利用作业点评、成果分享给成长中的学员导航、播撒阳光。平台生成的各项研修数据、作业及评论的质量等反映了学员的研修状态和培训效果。作为辅导教师,一方面要认识到学员的学时、评论、作业等研修数据是学员积极参与研修的一项考核指标,另一方面要认识到质量乃是培训工作的生命线,避免陷入唯数据低质量的自欺欺人式的虚假表象中去。要通过作业点评、成果分享来引导学员深度学习,不断提高研修质量,努力让研修真正成为一种福利和收获、一种发现和成长。要善于发现学员作业中孕育的智慧和成果并加以赏识和肯定,不断发现优秀和亮点,使优秀和亮点得以壮大,从而使追求优秀成为研修时尚,成为努力方向。辅导教师对学员的研修作业和成果最好运用“2+2评价法”进行评价,既肯定优点又不掩饰缺点,做到客观公正。比如,有些学员的作业和成果网络引用较多,自己的感悟和创新较少,辅导教师点评中,既要指出学员的视野得以开阔、善于学习借鉴等可能存在的优点,更要指出作业的质量主要体现在自己的思考和创见上,引导学员写出自己的好作业。

4.利用培训总结、项目评优引发学员后续成长的持久动力。网络研修项目结束后,学员能否踏上专业成长的幸福之路,靠的是一种教育信念和情怀。但辅导教师在项目最后阶段的总结和评优对学员能否持续跟进发展至关重要。辅导教师要认真反思培训历程,总结成败得失,整理研修成果,做好项目评优,并最终整理成“研修成果汇集”(必要时可进行成果物化)发放至每位参训学员手中,使学员在守望这份感动和成果中,永葆青春活力和执著精神,步入持续发展之中。

篇7

XX年暑期普通高中新课程全员培训,通过远程研修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模式,在学科课程专家和指导教师引领下,以教师为主体开展学科教学案例分析和问题研讨,帮助广大教师整体把握、准确理解课程标准和有效实施高中新课程,促进我省高中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二、培训对象与条件

培训对象为全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师,以学校为单位集体组织报名,全员培训,原则上不得缺额。根据《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中“落实课程标准,按照国家规定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开展教学活动,不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的要求,对学校尚未开设的课程,也要选派教师参加培训。

高中学校要提供教师上网学习条件,教师要具有上网学习交流的能力,能够坚持全过程的远程学习。培训期间平均每天学习视频课程2学时,每天参与学校及区域组织的面对面研讨和在线交流研讨时间不少于4小时。

三、培训时间

全省高中教师按市地分两批培训。

第一批:7月13日—25日(淄博、烟台、东营、枣庄、潍坊、泰安、临沂、聊城)

7月13日,完成公共课程的学习,6学时;

7月14日—25日:完成各学科6个专题的研修。

第二批:7月27日—8月8日(济南、青岛、济宁、日照、威海、莱芜、滨州、菏泽、德州)

7月27日,完成公共课程的学习,6学时;

7月28日—8月8日:完成各学科6个专题的研修;

高中政治学科课程学习时间为10天,每天6学时,共计60学时。其他学科课程学习时间为12天,每门学科课程分为六个研修专题,每个专题2天,每天学习6小时(其中观看视频2小时,其余时间为教师面对面研讨、提交作业和参与网上研讨时间),共计72学时。

每个专题第一天学习通过高中新课程的视频案例分析,引导学员进入情景,直面问题和不同观点,各抒已见,互动交流,并以作业或讨论等形式,发表看法,分享智慧。第二天学习,通过视频讲课、专家文稿、相关文章、评论、课程简报,学员提交作业及互动交流,获得相关理论知识,提高教学能力。各学科研修进度以课程团队制定的课程表为准。

培训期间,研修平台24小时开放;集中培训结束后,所有参训教师仍可凭个人账号和密码登陆研修平台参与讨论。

四、培训方式

采取远程网络研修和校本培训相结合,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模式。充分发挥网络远程培训的优势,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学习、管理与互动研讨。充分发挥行政和学校管理优势,推动远程网络为平台的校本培训的深入开展。

——学员学习:包括学习视频课程、参与面对面研讨、参与在线研讨和专题讨论,按要求完成并提交作业,与指导教师及课程专家互动答疑;

——指导教师:组织、督促学员学习,进行学习指导,评判作业,点评学员观点,组织并引领学员进行研讨;

——专家团队:对指导教师进行指导,定期在线与学员进行交流,编辑课程简报,对典型问题进行集中互动答疑。

——网络平台系统:提供学习资源、交流平台,记录学员网上学习时间、作业完成情况、参与互动研讨点评情况、讨论记录和作业成绩等,并根据相关标准进行综合成绩评定。

五、培训工作流程

1、管理系统数据审核(6月1日—10日,各高中学校)

各高中学校利用已经注册的“山东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管理员账号和密码登陆管理系统,补充、修订、审核确认参加培训的教师名单及个人信息。

2、综合管理培训(6月9日,各市教育局)

各市教育局选派相关人员参加省项目办组织的集中培训,熟悉“山东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了解数据审核、报名、编班以及指导教师配置等工作要求与流程。

3、报名、编班和配置指导教师(6月11日—15日,各高中学校、各市教育局)

各高中学校利用“山东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填报参加培训的教师名单,本工作于6月10日—13日完成。各市教育局按照区域就近原则(以县区为单位,对于教师人数少的学科,各市可根据实际情况跨区域,或以市为单位组班),每学科、每100人左右编为一个学科虚拟班级;各市教育局根据相关标准(附件)选拔成立本市的指导教师团队,根据本市各学科班级数,为每个学科班配备指导教师1-2人。此项工作于6月14日—15日进行。

4、指导教师团队及技术人员培训(6月19日,省项目办及各市教育局)

6月19日,省项目办通过山东省教师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对各市指导教师及各级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各学校领取课程资源,并下发至参加培训的教师手中。

5、熟悉学习平台(6月21日—7月10日,各市教育局、各高中学校)

指导教师、各级技术人员熟悉学习平台,下载整理各类手册,对参训教师进行相关培训,检查各校培训场所、设备是否正常,为正式培训做好准备。

6、试点培训

6月21日—7月初,拟组织部分地区开展试点培训。试点培训方案另行通知。

7、培训实施(7月13日—8月8号):

(1)各学校根据统一要求,根据课程表的安排播放已经准备的课程资源,组织各学科教师观看;

(2)学校在区域教科研部门指导下组织本校学科教师开展面对面的互动研讨;

(3)各市指导教师在学科课程专家团队指导下对研讨内容和学员作业根据相关评价标准进行评价、点评和互动研讨。

对于培训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及账号密码错误等问题,由各校技术人员在本校依托“山东教师继续管理系统”予以解决。

六、考核评价

篇8

20**年暑期普通高中新课程全员培训,通过远程研修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模式,在学科课程专家和指导教师引领下,以教师为主体开展学科教学案例分析和问题研讨,帮助广大教师整体把握、准确理解课程标准和有效实施高中新课程,促进我省高中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二、培训对象与条件

培训对象为全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师,以学校为单位集体组织报名,全员培训,原则上不得缺额。根据《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中“落实课程标准,按照国家规定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开展教学活动,不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的要求,对学校尚未开设的课程,也要选派教师参加培训。

高中学校要提供教师上网学习条件,教师要具有上网学习交流的能力,能够坚持全过程的远程学习。培训期间平均每天学习视频课程2学时,每天参与学校及区域组织的面对面研讨和在线交流研讨时间不少于4小时。

三、培训时间

全省高中教师按市地分两批培训。

第一批:**月13日—25日(***)

**月13日,完成公共课程的学习,**学时;

**月14日—25日:完成各学科**个专题的研修。

第二批:**月2**日—8月8日(**)

**月2**日,完成公共课程的学习,**学时;

**月28日—8月8日:完成各学科**个专题的研修;

高中政治学科课程学习时间为10天,每天**学时,共计**0学时。其他学科课程学习时间为12天,每门学科课程分为六个研修专题,每个专题2天,每天学习**小时(其中观看视频2小时,其余时间为教师面对面研讨、提交作业和参与网上研讨时间),共计**2学时。

每个专题第一天学习通过高中新课程的视频案例分析,引导学员进入情景,直面问题和不同观点,各抒已见,互动交流,并以作业或讨论等形式,发表看法,分享智慧。第二天学习,通过视频讲课、专家文稿、相关文章、评论、课程简报,学员提交作业及互动交流,获得相关理论知识,提高教学能力。各学科研修进度以课程团队制定的课程表为准。

培训期间,研修平台24小时开放;集中培训结束后,所有参训教师仍可凭个人账号和密码登陆研修平台参与讨论。

四、培训方式

采取远程网络研修和校本培训相结合,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模式。充分发挥网络远程培训的优势,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学习、管理与互动研讨。充分发挥行政和学校管理优势,推动远程网络为平台的校本培训的深入开展。

——学员学习:包括学习视频课程、参与面对面研讨、参与在线研讨和专题讨论,按要求完成并提交作业,与指导教师及课程专家互动答疑;

——指导教师:组织、督促学员学习,进行学习指导,评判作业,点评学员观点,组织并引领学员进行研讨;

——专家团队:对指导教师进行指导,定期在线与学员进行交流,编辑课程简报,对典型问题进行集中互动答疑。

——网络平台系统:提供学习资源、交流平台,记录学员网上学习时间、作业完成情况、参与互动研讨点评情况、讨论记录和作业成绩等,并根据相关标准进行综合成绩评定。

五、培训工作流程

1、管理系统数据审核(**月1日—10日,各高中学校)

各高中学校利用已经注册的“山东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管理员账号和密码登陆管理系统,补充、修订、审核确认参加培训的教师名单及个人信息。

2、综合管理培训(**月9日,各市教育局)

各市教育局选派相关人员参加省项目办组织的集中培训,熟悉“山东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了解数据审核、报名、编班以及指导教师配置等工作要求与流程。

3、报名、编班和配置指导教师(**月11日—15日,各高中学校、各市教育局)

各高中学校利用“山东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填报参加培训的教师名单,本工作于**月10日—13日完成。各市教育局按照区域就近原则(以县区为单位,对于教师人数少的学科,各市可根据实际情况跨区域,或以市为单位组班),每学科、每100人左右编为一个学科虚拟班级;各市教育局根据相关标准(附件)选拔成立本市的指导教师团队,根据本市各学科班级数,为每个学科班配备指导教师1-2人。此项工作于**月14日—15日进行。

4、指导教师团队及技术人员培训(**月19日,省项目办及各市教育局)

**月19日,省项目办通过山东省教师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对各市指导教师及各级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各学校领取课程资源,并下发至参加培训的教师手中。

5、熟悉学习平台(**月21日—**月10日,各市教育局、各高中学校)

指导教师、各级技术人员熟悉学习平台,下载整理各类手册,对参训教师进行相关培训,检查各校培训场所、设备是否正常,为正式培训做好准备。

**、试点培训

**月21日—**月初,拟组织部分地区开展试点培训。试点培训方案另行通知。

**、培训实施(**月13日—8月8号):

(1)各学校根据统一要求,根据课程表的安排播放已经准备的课程资源,组织各学科教师观看;

(2)学校在区域教科研部门指导下组织本校学科教师开展面对面的互动研讨;

(3)各市指导教师在学科课程专家团队指导下对研讨内容和学员作业根据相关评价标准进行评价、点评和互动研讨。

对于培训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及账号密码错误等问题,由各校技术人员在本校依托“山东教师继续管理系统”予以解决。

六、考核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