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04 14:44:3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智慧农业建设方案,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智慧城市 智慧园区 园区信息化需求
中图分类号:F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10(2013)-05-0056-03
1 引言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智慧城市建设开展得如火如荼,智慧城市所涵盖的领域遍及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是一项渐进的、分阶段逐步实施的庞大系统工程,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即可实现,需要在建设过程中不断地优化与完善。智慧园区是智慧城市的重要表现形态,其体系结构与发展模式是智慧城市在一个小区域范围内的缩影,既反映了智慧城市的主要体系模式与发展特征,又具有一定的不同于智慧城市发展模式的独特性。
2 智慧园区建设动态跟踪及需求分析
2.1 国内智慧园区建设动态跟踪
目前,国内智慧园区建设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发达城市,现在已经或者正在建设的智慧园区达到十多个,包括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北京中关村创新智慧园区、无锡软件园智慧园区、苏州工业园智慧园区和绍兴纺织智慧园区等,见表1。
2.2 智慧园区建设需求小结
纵观上述园区信息化建设,可以看出:作为承载产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产业园区朝现代园区、新城市中心方向发展,园区信息化需求也因此逐步扩展为类城市综合体的需求。产业园区根据业务类型、收入规模不同,在组成主体和信息化需求方面均存在差异。产业园区的参与主体包括园区管委会、园区企业、公共配套和商贸配套,可归纳为政务服务、产业提升、生活服务三大类需求,其中:园区管委会的信息化需求主要集中在以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为基础的电子政务、园区管理、公共服务、商务促进等,园区企业的信息化需求主要集中在以创新发展和产业链协同为目标的生产管理、采购管理、营销管理、综合管理等几大方面,园区居民的信息化需求主要集中在以提升幸福感知为目标的衣食住行等方面。从当前各类园区的发展来看,园区的经济类型是影响园区信息化需求的主要因素,园区信息化需求更多地集中在产业提升及政务服务上。
3 智慧园区发展目标及解决方案建议
3.1 智慧园区发展目标
智慧园区区别于数字园区的核心是通过更高效集约的方式,利用软件、服务、物联网技术来提高园区的管理水平、产业服务水平和居民生活服务水平。因此智慧园区的发展目标可概括为:网络泛在化、平台集约化、应用智慧化和运营社会化,进而助力实现提高政府办事效率、树立政府公众形象、促进园区产业升级、提升园区企业竞争力、提升园区居民幸福感知等五大目标。
3.2 智慧园区共性解决方案建议
从园区共性的信息化需求出发,不考虑建设周期长短,智慧园区的共性解决方案可概括为“1个门户、3大智慧应用、1个智慧基础”,具体如图1所示。园区内政务、交通、医疗、教育等应用应与园区外整个智慧城市的相关业务平台或者数据中心建立接口,不提倡自成体系,但可填充园区内的特色应用。
从细分功能模块看,面向园区管委会的应用可分为园区政务、园区管理、园区服务、园区商务等。以园区管理为例,基础设施管理、交通管理、安全管理、基础通信管理等属于园区管理中最为普遍的应用,属于首选模块,其他模块应该根据园区需求分步和有选择地实施。面向园区企业的应用可以分为产业应用和企业应用,从目前来看,园区的企业信息化需求更多聚焦在产业应用上,也就是特色行业应用上,根据园区的类型可以分为工业园区解决方案、物流园区解决方案、农业园区解决方案、文化园区解决方案、商务园区解决方案等。面向园区居民的应用可以分为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商业服务和安心服务四类,以公共服务为例,公共信息、园区交流互动、健康管理、预约就医等功能为常见功能。具体推荐功能如图2所示。
3.3 智慧园区特色应
用建议
4 结束语
智慧园区属于智慧城市的组成部分,是数字园区的升级,在当前形势下,需要循序渐进、有侧重、科学地开展智慧园区的建设。本文主要从智慧园区信息化需求分析和国内智慧园区建设现状入手,提出智慧园区建设共性和特色解决方案建议,供智慧园区建设实施参考。
2、南京。南京提出以智慧基础设施建设、智慧产业建设、智慧政府建设、智慧人文建设为突破口,全力建设“智慧南京”,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创新型经济,从根本上提高南京整体城市的综合竞争实力。
3、沈阳。沈阳是全国著名重工业基地,近年来致力于从老工业城市向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转型。为此,沈阳市政府与IBM合作,借助智慧城市的建设,创新运用绿色科技和智慧技术,以互联网和物联网的融合为基础,为沈阳市生态化建设提供一套完整的方法论,努力实现“生态沈阳”的战略目标。
4、武汉。完善软件与信息服务发展环境,加快信息服务业、服务外包、物联网、云计算等智慧产业发展,促进城市圈的综合协调与一体化建设,实现构建武汉两型社会的战略目标。
5、昆山。江苏昆山的高新技术产业发达,生产了全球 1/2 的笔记本电脑和 1/8的数码相机,它未来将继续大力发展物联网、电子信息、智能装备等智慧产业,支撑智慧城市建设。目前,昆山智慧城市建设重点包括智能交通、智慧医疗、服务型电子政务等方面,为城市运营和管理提供指导能力、管控能力。昆山通过实施城市控管指挥中心、政府并联审批、城市节能减碳等3大智慧城市软件解决方案,搞定城市管理的诸多现实问题。
6、宁波。全力以建设 6 大智慧产业基地为重点,它们分别为网络数据基地、软件研发推广产业基地、智慧装备和产品研发与制造基地、智慧服务业示范推广基地、智慧农业示范推广基地、智慧企业总部基地。
智慧校园“智慧”何在?我利用网络查阅了“智慧”一词的含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很显然,智慧是指人所拥有的一种创新创造的能力。我认为,“智慧校园”建设的意义和价值就是提升校园中人的智慧,实现人的智慧发展。通过进一步查阅资料和思考,我有了以下三点认识。
其一,人类正在由农业时代、工业时代迈入智慧时代。
江苏师范大学智慧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陈琳曾在文章中写道:“智慧时代是人类正在迈入的时代,信息时代是智慧时代的子集,智慧时代将是漫长的历史,如果将智慧时代比作多幕话剧,那么信息时代只是该话剧中的序幕。所以应该说,人类社会经历了农业时代、工业时代,现在正在步入智慧时代。”我认为该观点是有道理的,信息时代特别强调信息的作用,但信息不一定是知识,海量的信息经过筛选、重构、积淀等被转化为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知识动力,知识只有不断增长才能提升人类的智慧水平。
正如智慧时代刚刚拉开序幕一样,智慧校园也刚刚起步,将伴随着智慧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其二,运用智能化工具和软件是校园的“智慧”表现。
智慧的核心在于创新创造,智能化的工具和软件正是信息时代人类智慧发展的成果。当下,各类机器人不断涌现,联合国标准化组织采纳了美国机器人协会给机器人下的定义:“一种可编程和多功能的操作机;或是为了执行不同的任务而具有可用电脑改变和可编程动作的专门系统。”机器人的出现,为人类带来许多便利,并为各行各业提供了难以想象的高超服务。更让人惊喜的是,具有深度学习能力的机器人已经问世。深度学习技术是对人脑的一种模拟,用多层神经元构成的计算机神经网络,它可以搜集信息,并根据搜集到的信息产生相应的行为。深度学习还和增强学习相结合,正深刻地改变着机器人领域。轰动全球的“阿尔法狗”就是增强学习的产物,它依据跟棋手下棋或跟自己对弈的输赢情况,自主学习并摸索出更优的下棋策略。
所以说,我认为智慧校园建设中,应选择合适的智能化工具和软件让校园有“真正智慧”的表现。
其三,智慧校园应该为培养人的智慧发展创设优良生态。
根据教育生态学的理论,学校是一个微生态教育系统,要使学校焕发生命活力,获得可持续发展,就要以人的发展为主线,研究教师和学生的工作、学习、生活、成长的环境和状态,整合和协调学校内部各种资源、环境和关系,使之达到最优的状态。智慧校园是以面向师生个性化服务为理念,能全面感知物理环境,识别学习者个体特征和学习情境,提供无缝互通的网络通信,有效支持教学过程分析、评价和智能决策的开放教育教学环境和便利舒适的生活环境。正如IBM公司提出的Smarter Planet,即更透彻地感知、全方位地联通、高度的智能化。
[关键词]智慧城市;途径;方法
中图分类号:TU1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4)08-0182-02
我国已经结束了以乡村型社会为主体的时代,城镇化率已经从1978年的17.92%提升到2012年的52.57%,开始进入以城市型社会为主体的新的城市时代,中国城镇化已处于一个重要的战略转型期。因此,建设智慧城市已成为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智慧城市,作为信息化与城镇化融合发展的结晶,正成为当代城市发展的崭新模式,将推进信息消费带动战略的全面实施。
1.智慧城市的概念与内涵
1.1概念
智慧城市是以推进实体基础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相融合、构建城市智能基础设施为基础;以推进物联网、云计算、新一代移动通信、宽带接入、下一代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充分运用、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最大限度地开发、整合、融合、共享和利用各类城市信息资源为核心;以为居民、企业和社会提供及时、高效、智能的信息服务为手段;以全面提升城市规划发展能力、提高城市公共设施水平、增强城市公共服务能力、激发城市新兴业态活力、提升政府执政为民能力为宗旨。
1.2内涵
它本质上是传统的信息化包括电子政务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深化发展的结果,是信息化发展进入深水区后城市创新发展的新境界。智慧城市建设有利于促进城市基础设施更加智能、公共服务更加便捷、社会管理更加精细、生态环境更加宜居、产业体系更加优化,有利于形成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有利于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和水平,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2.智慧城市建设的内容
2.1智慧交通
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导致交通拥挤、交通事故救援、交通管理、环境污染、能源短缺等交通问题日益突显。智慧交通就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数据通信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卫星导航与定位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及交通工程等多项高新技术的集成及应用,使人、车、路密切配合达到和谐统一,发挥协同效应,极大地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保障交通安全、改善交通运输环境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2智慧市政管理
一个城市的基础设施和资源是城市运行的基本要素,如水、电、气、各种管线、道路、照明设施等。而市政管理就是对各种基础设施和资源进行引导、治理、经营和服务。而智慧市政管理,就是要利用信息技术,通过泛在的感知网络,通过城市网格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与数字城管系统,实现市政资源的共享与协同管理,提高市民生活品质,提升政府服务水平。
2.3智慧医疗
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成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智慧医疗系统的建立能够大大缓解这个问题。智慧医疗系统是基于现代网络技术和资源利用最优化兴起的医疗信息综合平台。它通过建立顾客端档案,实现顾客、医务人员、医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顾客可通过任一移动终端设备,随时随地查看自己的病例档案,查询医院的优势、优惠活动、专家资料、预约专家等。
3.加强智慧城市建设的途径
3.1做好战略部署
3.1.1做好顶层设计
将“智慧城市”建设上升到战略层面,结合未来城市的发展,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科学制定发展规划,着重解决总体架构、技术路线、资源整合等问题。
3.1.2明确发展目标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产业的转型升级为根本目的,以创新社会管理服务为主要任务,努力实现“人民幸福生活、城市科学管理、企业创新发展、社会和谐运行”的发展目标。
3.1.3加快工作推进
抓住智慧城市战略机遇期,加快推动“智慧天津”建设。在总体框架下,编制重点任务实施方案,落实责任分工,按照市级、区(县)、部门及行业三个层次组织开展,分类推进。
3.2明确发展重点
3.2.1推进无线与宽带,打造智慧基础
构建高速宽带泛在安全的新一代综合信息网络;加快宽带城市、无线城市建设;促进三网融合和信息共享,推动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推进政府云、公共云、行业云的数据中心建设,构建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
3.2.2鼓励创新与发展,引领智慧产业
打造以“六云”(云感知、云计算、云存储、云安全、云方案、云灾备)产业为代表的信息产业,以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智慧服务业,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智慧工业,以设施农业和精准农业为代表的智慧农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3.2.3聚焦民生与民需,推进智慧服务
以市民需求为中心整合公共服务。加快实施智能医疗、智能教育、智能家庭、智能社区、智能安防等一系列智慧应用,推进信息服务均等化。使城市服务更加及时便捷,将城市信息化发展成果惠及大众。
3.3创造发展环境
3.3.1创新体制机制
成立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和市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统筹全市智慧城市建设。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高效统一的协调推进机制,保障各项工作开展。
3.3.2完善政策法规
研究制定促进本市信息化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加快制定个人信息保护、信息资源共享与开发利用、工程项目建设、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标准规范,积极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3.3.3统筹资金投入
落实重点项目建设和运维资金保障,解决部门间的资金交叉和重复使用问题,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创新运营模式,吸引集聚民资、外资等社会资本参与智慧城市建设。
4.智慧城市建设的方法
4.1突出规划设计
强化系统谋划战略、规划、计划、方案等顶层设计工作是一个城市在创建智慧城市中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它将直接关系到建设起点、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和建设路径。应通过认真的调研分析城市信息化基础、建设智慧城市所具备的条件、存在的主要问题,综合考虑自身发展地位、地区优势制定发展战略、长期规划、年度计划、建设方案。
4.2突出资源整合
强化统筹协调一方面新技术创新应用引发部门间分工不断演进,造成资源和利益的重新配置;另一方面,信息技术为部门间协调配合、资源共享提供了可能和手段。绝大多数智慧城市应用项目都要不同部门密切合作,建设成果通常也是各部门共享共用,因而对部门间的分工合作,业务协同要求较高。智慧城市建设要按照“一体化、联动性”的要求,对项目进行分类分层次,强化统筹协调、条块结合,形成既鼓励区县错位发展形成特色,又确保资源充分整合、协调有序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良好局面。
4.3突出技术创新
强化智慧应用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和广泛应用是当前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力量,因此,在智慧城市建设起步阶段应将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应用放在突出的位置。要着力攻克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关键技术,加快科技创新与核心技术产业化,促进系统化智慧应用市场开发,以应用来带动智慧产业发展,推动信息技术应用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
5.结语
智慧城市的建设时城市化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在我国的城市发展中建设智慧城市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要切实提高信息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在建设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实行全流程管理,既要做到城市信息的保护,又要保证城市发展空间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郭慧鹏.智慧城市试点开启国家发展新动力[J].中国电信业,2013(04):68-70.
当大量的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以后,这些新城市居民首先面对的是传统观念与现代城市文明的冲击,文化发展和信息传播的不平衡不对称应该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信息化是实现城乡文化知识共享、信息传播对称,消除数字鸿沟的必要手段。“智慧城市”是我国城市发展和建设的重要理念,是城镇信息化的投资重点。
中国的智慧城市是我国的部分机构和企业结合我国正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的现状和需示而推出的一个更适合我国国情的城镇信息化建设理念。
智慧城市是由传统互联网与物联网组成的全新智能网络系统。其基础是“物联网”,核心技术是“云计算”,关键技术是“大数据”。智慧地球通过物联网的感应和控制技术,将地球上所有包含或关联人类信息的物体接入智能网络,增强物与物(M2M)、人与物的社会关系,大大增强人类的社会活动能力,增强每个人在网络中的社会属性,实现人与社会、人与物理世界的高度融合,打造出一种新的社会形态。以后的社会关系中不光有人与人的关系、还会包括物与物的关系。人与物之间的关系。智慧城市的核心思想就是要加强人与社会的全方位联系,丰富每个人的社会属性,改变社会形态,推动文明进程。
中国智慧城市的提出和发展,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国际环境,我们没有大规模地采用国外企业提供的技术框架和解决方案,而是坚持以“自主可控”作为发展这一技术和产业的前提。这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我们至少选择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智慧城市在中国能够得到几乎与世界同步的发展速度,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及时介入功不可没。早在2012年12月,住建部就下发了《国家智慧城市暂行管理办法》,对智慧城市的试点申报、评审办法、建设和评审的指标体系都作了较详细的说明,是智慧城市在中国的第一个规范类文件,对当时各地的城市规划和整个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各地相继开展了智慧城市规划和建设的调研活动,出台了一些地方性的发展规划和产业优惠政策,全国近100个城市申报成为首批智慧城市试点单位,中国智慧城市自此进入了大发展时代。
进入2013年,住建部公布了首批共90个试点城市名单,第二批共50个试点城市也在不久后公布,140个城市启动了智慧城市的建设工作。这给整个社会传达了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就要进入实质的启动阶段了,这给整个社会传达了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点燃了众多企业和机构的创业激情。
2013年4月,住建部出台了又一个重量级的指导文件《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指南》,对智慧城市的发展方向、总体规划、顶层设计、技术框架、平台标准、功能模块等做出了详细的说明和指导。这个指南的出台,使产业界和各地政府都得到了极大的鼓舞,产业界得到了明确的技术和市场发展方向指引,各地政府得到了制订各自智慧城市建设方案的标准和依据。很多软件和物联网企业纷纷把研发和市场的角度转向智慧城市,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企业和比较完整的解决方案。与此同时,各地政府也相继出台了若干加快发展智慧城市产业的实施细则,无锡、上海、深圳、广州、北京、成都、西安等城市建立了专门的智慧城市产业园区,根据我们了解到的情况:其中无锡、上海、成都还专门设置了智慧城市及物联网的研发园区和生产园区。“指南”的出台,标志着中国智慧城市进入了百花齐放的大繁荣时代。
由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制订的《促进我国智慧城市健康有序发展指导意见》标志着智慧城市已经得到了最高国家机关的高度重视,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必将引发一轮新的产业浪潮,加快整个产业的技术进步和市场发展,使整个信息产业界都得到一次飞跃式的发展。而信息产业的发展,必将在很大程度上带动经济和文化的再发展。
在整个智慧城市产业呈现出一派如火如荼的繁荣景象时,我们却要给这个产业浇点冷水,但浇水的目的不是为了熄火,只是为了降温。根据最近两年我们与一些从事物联网等相关于智慧城市企业的接触,了解到目前号称从事物联网、智慧城市产业的很多企业,实际上只是一些传统监控安防、电子信息等这类企业的重新包装而已。他们从事的业务和研发,仍然与以前的业务在实际内容上基本相同,往智慧城市或物联网方面包装显得比较牵强。很多企业的老板和高管对智慧城市和物联网的认识是片面的、不准确的。这些现象可能会导致将来企业的发展进入说一套做一套、挂羊头卖狗肉的恶性循环中,也有可能进一步影响政府的政策导向和投资决策。需要研究清楚目前产业界存在这些乱象的原因,重新认定智慧城市的定义和内涵。作者觉得:要研究这个问题,可以先从“智慧”这个词语本身开始。
应该非常佩服当初将“智慧”这个词用在信息化解决方案里的这位人物,他把一个文学词汇成功的用在了信息化这样的科学领域。他选择“智慧”这个暗示性强,准确性低的词汇,为后来的软件商和集成商们提供了大量的想象和创作的空间。
中国的企业都是极敏锐的,当智慧城市这一理念提出以后,面对巨大的市场机会,几乎所有企业都在一夜之间给各自的产品和解决方案都冠上了“智慧”之名,做物流管理软件的改名叫“智慧物流”、做工业控制的改名叫“智慧工控”、做医院管理软件的改名叫“智慧医疗”、做教育信息化的改名叫“智慧校园”,就连原本做门禁系统、监控设备这样的安防厂商也摇身一变,称自己也是搞“物联网”和智慧城市的了。
我们必须要明白:产品不是方案,单一产品和功能软件不能代表更不能代替解决方案。
那么,什么是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具有那些特征呢?
我国智慧城市的大致技术框架与美国提出的智慧地球是一致的,都是以“物联网”和“传统互联网”为基础、以“云计算”为核心,以“大数据”为关键技术的全新智能网络系统。与智慧地球不同的是,我国的智慧城市更加强调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技术的自主可控和标准统一。
信息化系统所提供的基本性能主要是计算力和存储力,我们从计算力和存储力的部署和管理的角度出发,总结出了智慧城市的三大特征。
计算任务向数据迁移是智慧城市的第一个重要特征。计算力是智慧城市的主要“智慧”来源,利用云计算的分布式计算技术,实现计算任务向数据终端的迁移,用以同时在大量的数据终端上发起计算任务。
要实现计算任务向数据终端的迁移,这就要求前端设备也需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性能,而这正是智慧城市的第二个重要特征。
利用云计算技术,将前端与后台的计算力和存储力进行抽象的动态整合,按需进行弹性分配,以达到最高的资源运行效率,这是智慧城市的第三个重要特征。
以上三个重要特征,都是由云计算作为智慧城市的核心技术所决定的。
日前有学者曾提出目前中国的智慧城市提法太早,城市的信息化基础薄弱,还不具备建设智慧城市的条件。对于这个问题,换一种思路想:智慧城市的建设本身就包括了信息化的基础建设,而不必纠结原始积累。
智慧城市真正缺的是一个国家级的技术标准,以及完整的统一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我国虽然明确了智慧城市要走自主可控的道路,但可能因为前两年作为智慧城市基础和核心的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一直处于高速发展期,本身就有大量的问题需要解决,其形态也一直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这就造成了高度依赖于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的智慧城市更加难以描述和定义,一个新事物如果连描述和定义都还成问题的时候,要对其制订技术标准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经过最近两三年的高速发展,可以看到,物联网的技术已经相对比较成熟和稳定,中国的一些物联网企业在传感技术和控制技术方面已经基本掌握了应用技术,虽然离全面掌握核心技术还有一段距离,但掌握应用技术至少能够让我们在与国外企业的竞争中不那么直接和被动。
在云计算方面,经过近两年的发展,产业界和学术界都在重新思考和调研她的技术形态和商业模式,目前云计算更多的被理解为一种新的网络架构方式和服务交付模式,云计算正逐步褪去那些被有意加上的功利光环,回到本来的样子。
当物联网和云计算的概念日渐清晰以后,应该尽快重新厘定智慧城市的技术概念和发展方向,迅速制订出国家级的技术标准,推动智慧城市技术和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的城镇化进程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关于智慧城市的信息安全系统的建立,前期确实受制于物联网和云计算的形态不确定、标准不统一的问题,一直没有实质的进展,加上绝大多数安全厂商都是从事基于传统互联网的业务,短时间内很难适应新的智能网络系统。传统安全厂商需要大量时间解决物联网和云计算环境下的安全系统架构问题。为了加速这个过程,应该由相应的政府机构来牵头制定智慧城市下的信息安全标准和相应的信息安全评估体系,用以指导和帮助智慧城市的信息安全体系的建立。
智慧城市从2009年开始得到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以后,各地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和经济条件分别选择了“全面推进”和“重点突破”两条不同的发展道路,其中选择了全面推进的城市有:深圳、南京、佛山等城市,他们分别提出了全面建设智慧城市的发展规划;选择了重点突破的城市有:南昌、重庆、沈阳等城市,他们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分别提出了面向教育、医疗、环保方面的渐进式发展规划。
根据近期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各地为了推进智慧城市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新的产业政策和激励措施。其中最为重要的信息是国务院于今年3月上旬印发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将智慧城市建设列为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由此,智慧城市终于有了一个国家级的纲领指导文件,得到了国家层面的认同和重视。各地相继出台了很多具体的政策和实施细则,全国的智慧城市产业再次进入了雨后春笋般的快速发展期。武汉、成都、广州等城市都相继推出新的产业政策和和各自设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
武汉提出了“113”总体架构,确定了一个打造中部地区“智慧之都”的发展目标;建设一套以物联网、传统互联网、云计算基础设施、地理空间基础设施为主的信息基础设施;构建应用、产业、运行三大核心体系。
成都推出了“三中心、两基地、六体系和一高地”的战略目标。即:建立成物联网应用中心、物联网研发中心和物联网信息安全中心,初步形成物联网成果孵化基地和产品制造基地(建设成都高新区物联网研发基地,双流县物联网制造基地),初步构建起物联网产业创新体系、应用推广体系、标准研制与验证体系、公共技术服务体系、信息安全基础体系和产业要素保障体系,打造以物联网企业为核心、产业基地为载体、产业联盟为支撑,立足西部、辐射和影响国内外市场的中国物联网产业高地。
广州市提出了建设“智慧广州”全面推进城市信息化的综合战略,重点是加强和完善: 电子政务、智慧社区、电子商务、智慧医疗、智慧教育、幸福广州、智慧交通、智慧乡村,共领域的投入和建设,目标明确地推进建设智慧广州的进程。
中国智慧城市的从整体的产业和技术层面来说,其发展水平其实与国外相比差距不大,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上。目前的主要面临的还是技术标准的统一问题和建立统一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问题。如果这两个问题尽快得到解决,并且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角度科学的宏观的做好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相信中国的智慧城市技术和产业必将得到全面的稳健发展,为国家城镇化战略的实施提供强大的推动力,为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自党的十提出“新四化(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以来,智慧城市似乎已经成为中国实现“新四化”的有效手段,越来越多的智慧城市试点也似乎见证着中国正在向智慧城市及“新四化”的方向发展。作为最先提出智慧城市理念的IBM,在“IBM论坛2014”同期举办了“中国智慧城市发展与合作论坛”(下文简称论坛)。论坛上,IBM首次联合IDC了名为《引领更具竞争力的智慧城市3.0时代——创新、和谐、中国梦》的白皮书(下文简称《白皮书》),并介绍了IBM对于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的洞察与见解,展望了以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移动和社交为代表的先进技术在智慧城市的应用趋势,并了智慧城市的七大解决方案。
然而,随着智慧城市在中国各地试点建设的展开和深入,厘清什么是智慧城市、如何建设智慧城市以及建设智慧城市的意义显得更为必要。智慧城市已经不只停留在文案、规划中,而是开始落地,出现在我们身边。
《白皮书》指出,中国智慧城市经历了以地理信息驱动和专业机构引领的1.0时代(数字城市),基于3G、无线网络和行业应用驱动的2.0时代(无线城市)。但是由于体制和技术的双重因素,它们形成了垂直化、条块化强,扁平化、融合化弱的特点。面对中国新型城镇化的需求,智慧城市正在走向以第三平台技术驱动、前端感知与数据采集、数据的智慧化整合为标志的3.0时代。同时,中国的新型城镇化面临着新产业、新模式、新环境、新服务、新生活(即产业升级、建设模式多元化、环境保护和合理利用、向服务型政府转型、市民生活水平提升)五大方面的迫切需求。
“伴随新兴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资源的稀少和需求的激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城市在迅速地变成交互关联的‘系统中的系统’组合,如此严峻的现实状况要求城市管理者不得不转变思维。有远见的城市管理者会借助新手段、新技术,如云计算、社交、移动和物联网等对城市进行管理。今天,在新技术的带动下,城市的管理者更需要驱动创新,加大投资,来实现整体的可持续发展。”IBM全球智慧城市总经理Michael Dixon表示。
Michael Dixon将智慧城市称为“系统中的系统”,正是因为城市中各个系统之间都存在着关联,很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要建设智慧城市,就要注重整体,然后再逐步细化推进。IBM大中华区智慧城市总经理郑军告诉记者,建设智慧城市要分为三步,首先,开展顶层设计;其次,紧密拥抱第三平台技术,并进行充分的感知和数据整合;再次,构筑可持续性发展的智慧城市的创新模式。
事实上,智慧城市除了顶层设计、统一规划和推进外,最终还要落脚于各个行业和领域。IBM在论坛上就了七大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涉及交通、医疗、能源、政府、水资、安全、楼宇和园区几大领域,以期助力城市实现新产业、新模式、新环境、新服务与新生活。这些解决方案绝非虚无缥缈,而是可以或者已经实实在在地得到应用。比如,舟山作为大规模的港口之一,就利用智慧港口的解决方案,进行海关及港口申报、路线管理、安全监控及行政检察与审批。它通过预测性建模,实现了航线的优化、船泊对接以及危险预警。
“创建智慧城镇是为全国两万多个小城镇找出路!”4月25日,广东顺德乐从镇创建“国家级智慧城镇试点示范”项目在京启动,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同意,乐从将携手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数字城市专业委员会、广东物联天下科技集团合力打造华南首个国家级智慧城镇试点示范区。从技术角度来说,智慧城镇是通过先进的物联网、遥感、全球定位、云计算、虚拟现实、异源异构数据集成等先进技术构造起的,在信息感知、智能分析、后期运营、信息互联、管理决策等方面更具智慧的城市。
小城镇责任重大
促进我国城镇体系中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缓解大城市压力,是未来的必然选择。我国城镇体系协调发展中的短腿在小城镇,而小城镇承担着巨大的社会功能,现在进城人口的50%要靠小城镇吸纳,将来在城镇化结束后农业人口25%~30%要靠小城镇转化,继续为现代农业、可持续农业服务。小城镇是国家民族稳定发展的基础。
小城镇发展面临的问题很大,而小城镇产业基础普遍薄弱,为农业建立的服务体系刚刚起步,没有足够的基础建设投资,随着大城市凝聚力越来越强,如何避免我国城镇化有可能走向“拉美化”,为我国两万个小城镇找出路就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乐从所面临的社会管理难题是我国很多中小城镇正在面临或即将面临的问题,作为全国制造业和商贸业之都,乐从家具、钢材、塑料三大专业市场享誉国内外,促进城市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乐从在镇一级率先探索运用物联网技术破解城市经济社会管理难题,谋划智慧城镇建设的举动早就引起了国家有关部委的关注。希望乐从通过创建智慧城镇创新社会管理模式,为国内中小城镇的转型升级找到可持续发展之路。
未来五年,住房和城市建设部将在华东、华南、华北、华中、西部分别开展“智慧城市(镇)”试点建设,智慧城镇建设将全面提速。
智慧城镇须“七有”
智慧城镇须具备七个条件:
一套比较完善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制度。充分考虑百姓意愿,把长远利益和短期利益相结合,落实在城市规划中。瑞士小城镇很美,当地政府严格审批所有建设项目,房屋建设必须先搭起框架,向社会“公示”,看是否影响景观、影响公共空间,得到大家认可方能动工建设。
因地制宜地建立一套可再生能源应用机制。可再生能源包括小水电、风力发电、太阳能、生物能源。比如秸秆压缩之后可提供燃料,像这种可再生能源在整个能源体系中占比20%,是我们的目标。小城镇周边有大量空余土地和自然资源,应尽可能从中获取可再生能源,而不能像大城市那样依赖商品能源。
建立一套能为新能源汽车应用的充电体系。如果像发展电动汽车一样发展电动农用车、电动三轮车、电动自行车,直接从再生电网这个“智能电网”上获得能源,那么,我国的能源压力会大大减轻,新能源汽车在我国起步的问题就迎刃而解。
建立一套与绿色农房建设相关的农用绿色建筑推广模式。我国地区推广太阳房,最强调的是结合当地技术,因地取材,这样的建筑可称为“乡土绿色建筑”,最有发展潜力。
依靠信息技术建立一个没有假货的超市。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管理手段可实现产品信息追溯,假货就很难有市场。
建立一套新的“三网合一”的快速信息传递系统。没有体制障碍的广大小城镇更便于应用“三网合一”,享受先快起来的网速。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小城镇开展饮水安全、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应用试验。在这个领域,小城镇同样没有体制障碍,同样可以大有作为。
“C模式”有望胜出
智慧城镇不能照搬西方模式,必须走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只有低碳、生态可持续才是中国城镇未来的发展道路,只有适合中国特色的“C 模式”(China 模式)才有望走在世界前列。
实践证明,要在世界胜出,“C模式”必须具备“高”、“实”两大特点。就智慧城镇而言,“高”就是站在城镇品质发展的制高点上,具备前瞻性思路,为城镇建设提供标准、提供技术和理论支持。“实”就是建立在问题导向基础上。创建智慧城镇必须有恒心,要有“功成不必在我任期”胸怀和眼光,通过若干年扎实细致的工作促进我国城镇管理全面提速。
我相信,我们不仅可以让住在小城镇的3亿人民先享受“智慧城镇”的好处,而且能给国家带来一个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同时又能走出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本文由本刊记者宋明霞采访整理)
相关悦读
小镇乐从的“智慧”之路
2月6日 2012年北京政府为民拟办35件重要实事正式对外公布,北京拟运用物联网技术对2 000部电梯试点建立安全运行实时监测系统,提高电梯安全保障水平。
2月7日 全球智慧社群论坛(ICF)公布“2012全球顶尖7大智慧城市”入选名单,台中市首次参选即入选,与美国德州奥斯汀、芬兰奥卢、加拿大魁北克、美国加州滨江、加拿大圣约翰、加拿大斯特拉特福等城市并列全球顶尖7大智慧城市之一。
2月14日 在召开的杨凌示范区数字杨凌、智慧农业总体规划(2012~2016年)汇报会上,杨凌示范区确定“十二五”期间以“数字杨凌、智慧农业”为战略,全面推进杨凌信息化事业发展,更好促进自身发展和国家使命履行。
2月14日 中国电信福建公司与三明市政府在三明举行合作签约仪式,全面启动“智慧三明-数字城管”项目建设。该平台将连接城市管理有关部门、服务单位,及时、准确收集市容环境、街面秩序、突发事件等各种城市管理事件信息,及时将问题派遣到相关职能单位进行处理,实现精准、高效、全时段和全方位的城市管理,有效提升城市管理信息化水平。
2月16日 国内首个物联网新技术体验中心――广东顺德物联网体验馆在广东顺德开馆。
2月21日 钦州市人民政府和中国电信广西公司签署了《智慧城市建设暨“十二五”信息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钦州将在“十二五”规划期内实施“智慧钦州”工程,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推进智慧政务、智慧民生、智慧产业三大工程,全面提升钦州市信息化应用水平,加速钦州市国民经济、民生工程和政务服务的智能化建设,进一步推进“数字钦州”发展,全力打造“智慧城市”。
2月21日 “智慧韶山”创建工作联席会议在故里韶山召开,全省县级智慧城市的创建工作由此拉开序幕。
2月22日 成都市云计算产业联盟在第十届中国软洽会期间成立。
2月26日 在保定举行的低碳交通与综合智能交通研讨会上,由国务院参事、国家部委和知名高校及企业的院士、教授等组成的首个“低碳综合智能交通专家组”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