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土木工程经济论文8篇

时间:2022-05-21 21:09:5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土木工程经济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土木工程经济论文

篇1

摘要:当今时代,全球进入到经济的全球化,进入到知识经济的年代,世界上各个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包括我们经济速度发展较快的发展中国家提出来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我国土木工程也同样存在信息化建设问题。随着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以青藏铁路、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西部大开发和国家能源交通原材料基础设施项目,以北京奥运工程为代表的各大中城市的基础设施项目,还有量大面广的城乡住宅建设项目正处在建设之中,再加上我国已加入WT0,进入宽领域、多层次、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实施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的大战略,土木工程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这重要的发展机遇中肩负重任,必须把握住大课题,即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建设,实现更高层次的技术创新和素质提升。

土木工程的信息化是用计算机、通信、自动控制等信息汇集处理高新技术对传统土木工程技术手段及施工方式进行改造与提升,促进土木工程技术及施工手段不断完善,使其更加科学、合理,有效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实现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将引起土木工程企业管理方式的深刻革命,必然推动企业团队的重组及施工流程的优化,促使企业管理理念和手段的革新;土木工程的信息化是土木工程市场发展的高级阶段,必定融入现代物流业、电子商务业和信息产业,从而实现土木工程的高效益、高效率。

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建设须致力建设三大系统。

一、建立土木工程设计、施工的技术和控制信息系统

信息技术是计算机、通信、控制及信息处理等技术的集成。应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设备,现代建筑师可以充分直观地展示新时代的设计理念和建筑美学,可以尽情地表达大胆的创意和神奇的构思,超越时间和空间,塑造并优化创作成果,使其创作成果达到传统创作方式无法比拟的新境界。例如以模型为对象的三维协同设计模型,采用了模块化的模型设计技术,使得设计方法从平面设计走向模型设计,由于模型设计采用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从而实现了共享的集成化工作模式,设计人员(多专业)在同一个模型上工作,减少了不必要的条件传递和确认,信息资源得到了充分共享。这些信息资源将贯穿于工程项目管理的全过程(设计、采购和施工),图形由计算机系统自动产生,使得设计人员可以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优化设计方案上,设计过程更为直观形象。而以可视化技术为基础的智能化设计环境,在三维模型设计技术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可视化技术以及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技术,以专家库、知识库为支撑,研究新的设计管理和设计模式,构造一个更易于操作、具备智能化的设计环境。目前许多工业项目的模型设计过程已初步应用了可视化技术,比如,实体建模,使设计过程更为直观有效,并易于修改;可视化的设计校审,使校审更为形象,并可与设计深度交叉;可视化的进度审核,将设计的三维模型与项目进度资源数据库相连,从项目进度资源数据库抽取信息来可视化地展现和分析项目管理的各种状态。

在施工中推广应用自动化控制技术,可有效地完成用传统控制方式难以实现的高难度施工项目。例如高层建筑的垂直度的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预拌混凝土的上料自动控制;采用同步提升技术进行大型构件和设备的整体吊装和安装控制、整体模具的爬升和大型脚手架的提升控制;大型桥梁悬索受力的控制;幕墙的生产和加工控制;高温高压的焊接质量控制;建筑物的爆破、整体搬迁、以及沉降观测和数据采集,大型工业设施的三维空间管线布局的计算机模拟等等。信息化技术将全面革新设计技术和施工技术,其应用领域将越来越广,应用程度将越来越深,建筑工业化水平将越来越高。

二、建立土木工程标准、行业管理、工程管理、企业管理的信息系统

信息技术是一项各行业普遍适用的高新技术,必须与行业技术有机结合方能发挥作用。为使信息技术在土木工程施工中规范、有序、健康、高效地向前推进,须准确高效地制定土木工程技术应用标准和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及时修编标准,便于检索查询和管理有关标准,随时随地选用标准和对标准的执行进行检查验收,从而有效地推进标准化管理。

土木工程行业涉及的门类很多,例如土木工程、房屋工程、设备管线安装业、装饰装修业,以及相关的房地产业、勘察设计业、设备半成品、钢结构加工业等,包含的企业众多,构成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行业信息集合,其信息量非常大。没有一个规范有效的行业管理体系和高效的运作机制,将难以保证这个行业的各项工作健康、有序、高效地发展。传统的管理方式及信息处理手段难以实现这一目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高效的行业管理、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管理方面的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方便有效地对行业的有关情况

进行统计分析,制定合理的产业发展政策、产业技术政策、产业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提供了全新的条件与可能。目前,信息技术的应用已使得全球产业信息的获得非常便利,可非常方便地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同时研讨,掌握人类最新管理成果,使得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密切关联的土木工程业的管理提供了前瞻性、战略性和更为科学的依据,使建筑行业管理上一个新的水平。

信息技术给实体的数字化、时间的缩短、空间的缩小,对实体本质的把握更为科学,工程项目的单件性、时代性、环境性、多要素性决定了项目信息的大规模性、变动性、多门类性,信息技术使工程成为数字工程。而数字工程的建立,使工程管理进入新阶段,包括项目融资拓宽渠道、项目策划优选优化、项目设计电脑化,项目施工管理中运筹学在工期控制上的应用,多因素分析在质量控制上的应用,动态进行投资分析等。信息化使工程管理档案化、数字化、动态化,为工程的策划和融资、设计、施工、运行和维修等全过程的管理提供便利的条件、全新方法和手段。

信息技术实现更宽范围的人力资源管理,更准确的会计管理、成本管理、融资管理、投资管理,更优化的决策管理、计划管理,更高效的项目施工管理。信息技术也使建筑师、结构工程师、监理工程师以及项目经理的信息更为丰富,为新产生的团队合作关系甚至跨国的伙伴关系提供了前提。高技术的办公环境,促进新技术的采用和人力管理理念的创新,对更有效地提高生产率提供了可能,也促进了企业文化的升级。关于工程项目管理,正如山西太原化学工业设计院于万里同志的文章《从国外工程项目管理软件看国外工程项目管理》所言:工程项目的管理是一个多目标、既分别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多工序、多复杂又庞大的系统工程。一个大型复杂的工程项目的管理实际上就是利用能够控制的资源(人力、机具、材料、资金、工期)在一定的条件下对一个既定目标(进度、质量、费用)进行科学的计划和以更多的定量数据做深入动态分析,对于工程实施有效地调整控制,以尽可能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工程项目的管理必须依靠整套先进的管理理念,这种管理在国外的工程项目管理软件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些软件的基本功能主要有:

1.项目计划的编制。

在工程项目的招投标阶段以及中标授标之后的合同条件都要求承包商编制切实可行的“细化的施工进度计划”,对工程进行详细的剖析。软件对一个工程项目的所有任务做出精确的时间安排,同时还对完成任务所需要的原材料、劳动力、设计和投资进行分析和比较,在千头万绪的任务中找出关键要紧的任务(关键线路)以及对任务做出合理的工期、人力与物力、机具等资源的安排。

2.项目跟踪过程。

软件对于工程进度能够进行动态管理和控制,它要求项目各级管理人员根据所制定的计划和目标,要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对影响项目进展的内外部因素随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及时、连续、系统的纪录和报告并输入计算机,也就是真实、实时地反映工程进度,分析工程进度数据,及时反映工程项目的变化。

3.项目的分析、控制与优化。

由于管理软件实现了广义的网络技术,项目管理者根据跟踪提供的信息,对比原计划(或既定目标),找出偏差,分析原因,研究纠偏对策,实施纠偏措施。软件不但考虑时间问题还根据资源和费用进行分析求得一个时间短、资源耗费少、费用低的计划方案,并通过软件进行网络计划的优化,也就是利用时差不断改善网络计划的最初方案使之获得最佳工期、最低费用和对资源的最有效利用。软件有对工程数据与作业活动的强大过滤功能,将现行计划执行情况与目标计划进行数据库比较,然后再将滞后于目标计划的所有工作活动过滤出来,进行单独的追赶或特别跟踪。对于发现工期滞后的工作项目及时地采取补救措施,制定相应的追赶计划。对于现行超前于目标计划的工作可有意识地放慢部分超前工程项目的施工速度来降低工程成本或使总体计划更趋于合理。

三、建立土木工程基于互联网的方案优选、施工招投标、材料设备采购、人才招聘的企业商务贸易信息系统

互联网正在逐步深入土木工程,既在提供信息服务方面发挥越来越大、越来越广泛的作用,同时又为设计方案、施工组织方案、技术措施方案、种种合作方案有效进行比较,高效进行优化,将大大提高企业的决策能力和水平。

通过电子邮件、互联网传递,使建筑项目和承建商、材料供应商的信息沟通有效克服招投标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状态,同时增强透明度,推进公开化,网上招投标相当规模业务的开展将会更加规范市场行为,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本,使招投标的竞争在更广范围更高的层次上进行。

电子商务对建筑材料、机械设备、机具的采购显得更为宽范围、广领域,甚至会进入货物及其流通的细微部分,使需求方对货物的质量、价格、生产方式、供货方式、市场信誉有更深入的了解和透彻的把握。网上交易为提高效率、降低交易成果、监督交易全过程提供了可能,同时还为买卖双方的合作经营伙伴关系起主导作用。对不正当竞争行为、诚信失缺行为进行有力遏制,促进市场健康发展。

人才上网,网上各专业专家组在网上会诊技术难关和质量难题,对土木工程人力资源开发提供巨大的力量。也可以说,现代建筑企业更加依赖网上技术研发,依赖网上人才库,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使企业做大做强。

利用项目管理信息平台、电子邮件、视频会议系统三种体系,为项目提供了一种先进的现代化信息传递和交换手段,使项目信息共享更及时、更灵活、更广泛,并具备了实施异地交互讨论的环境,参与项目的人员在世界范围内的任何地方都可以方便的查看项目管理信息,总部管理人员也可以同时访问其他地方项目管理信息,随时了解项目总体情况,通过这个数据库把公司本部、公司分部、施工现场、分包商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创造了一个异地协同工作的环境,并可实施异地指挥和控制。

篇2

首先我们来看亚当・斯密经济自由主义的哲学基础。亚当・斯密的两部著作《道德情操论》和《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不仅奠定了其在经济伦理和经济思想史学界的权威地位,而且也表明了亚当・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的论述是从人性自由的角度出发。探究到人性这个问题,我们不得不提到休谟的自由主义人性论,休谟认为一切科学都是在某种程度上是“依靠人的科学”,各门具体学科只是研究人性的一个方面。经济学研究当然是人性的“自私”和“贪婪”的。人类的欲望是进行活动的前提,人类的多样欲望得不到满足,就产生了交换的需要,人类的欲望的无穷与自然界资源供给的有限造成了私人占有制度的产生,休谟认为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和私有制都是人类追求自然本性的结果。人们追求私利只有不损害他人的或公共的利益,法律就没有必要对其活动加以限制。斯密正是接受了休谟的这样的观点。坎南认为斯密在大学的讲义中大量引用休谟的经济论文。杜格尔特・斯图尔特是亚当・斯密的好朋友,他在《亚当・斯密的生平和著作》一书中称斯密是一个人性论者,“在进入牛津大学以后,他似乎就全力以赴的进行人类本性的研究”。在他的著作中经常从人性的角度对经济活动进行分析,如论述分工时就是从人的自然倾向出发,得出人们的交易活动是从人类的最一般的自然本性出发延伸而来的结果,交换起源于人类需要的多样性,人们无法通过单个人的劳动产品来获得自己的需要,这就产生了物物交换和互通有无,是人类的自利性发展的结果。“我们每天所需要的食料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师或烙面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斯密还用人性来解释经济活动的运行机制,得出人类的自利动机和公益相协调的结论。在他的另一本书《道德情操论》中认为:每个人都是他自身利益的最好判断者,因此他应该有选择自己行动方式的自由,假如他不受干涉的话,他不仅能使他自己获得想要的东西,而且能使整个社会的利益得到增加。支配人类行为的感情可以互相沟通且互为基础,如自爱和同情是相伴而生的,由此产生的行为导致结果必然是在满足自身利益的同时也使他人的利益得到维护。依据这个论点,亚当・斯密提出著名的“看不见的手”理论,既每个人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时候都“受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要达到的目的。。。。。。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这段原话是:“每个人都在力图应用他的资本来使其产品达到最大价值。一般来说,他并不企图增加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所增加的公共福利为多少。他所追求的是他个人的安乐,仅仅是他个人的利益,在这样做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促进另一个目标,而这一种目标决不是他所追求的东西。由于追求他自己的利益,他经常促进了社会的利益。其效果要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效益时所得到的效果为大。”正是这句话所引申出来的理论,成为经济学界引经据典的根据。成为经济学历史上最伟大的发现。

斯密的“手”理论可以分为“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看不见的手”指的是市场机制,“看得见的手”指的是财政手段。下面我们来分析他们产生的历史背景。当时是处于封建社会末期,资本主义萌芽已广泛存在,重商主义成为封建政府的理论基石。为了扫清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把资本从封建社会的缚束下解放出来,于是提出“看不见的手”理论等经济自由主义思想。

斯密认为增加一个国家的财富有必须做到以下三点:第一,要加强分工,分工可以提高效率;第二,要增加资本的数量,资本是从事生产的前提;第三,要改善资本的用途。

对于分工而言,他是人类的自利性发展的必然结果。一个人经营一门专业所获得的收益总比他经营几门专业获得的收益要大,把自己的生产的产品与他人的产品进行交换也使他人的收益获得更大。分工的程度取决于市场发展的规模和深度,政府无需对此干涉和控制;增加资本的数量,在斯密看来是节约的结果。一个人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状况,其自己必须时刻注意节俭。斯密认为每个人都有浪费的倾向,但最后还是节俭占了上风。因此,追求资本的增加也是个人自利倾向发展的结果,国家也无需对此干涉;对于第三项,改善资本的用途而言,斯密认为:“个人都不断地努力为自己所能支配地资本找到最有利地用途。固然他所考虑的不是社会的利益,而是他自身的利益,但他对自身利益的研究自然会或毋宁说必然会引导他选择最有利于社会的用途。”同时斯密认为,只有个人才能知道资本用于哪一方面才最为有利,这无需国家和政府进行干涉,如果政府进行控制的话,可能会对社会是有危险的。综上所述,斯密认为,要使一个国家的财富增长,最好的经济政策便是给私人经济活动以完全的自由。

“看不见的手”发挥作用必须在“自然秩序”的环境中,所谓“自然秩序”即指完全竞争的市场体系的环境中。在这样的条件下,生产要素才可以自由流动,“一切都听其自然,各个人都能自己选择自己认为适当的职业,并能随时自由改业。”在“自然秩序”的条件下,经济主体才会在“看不见的手”的引导下,在追求自己利益的同时也使整个社会和他人的利益得到改善。“看不见的手”能够使社会资源的配置合理,即如斯密所说:“私人利益的打算,是决定资本用途的唯一动机,投在农业上呢,投在工业上呢,投在批发商业上呢,或投在零售商业上呢?那要看什么用途的利润最大。”“个人的利害关系与,自然会使他们把资本投在通常最有利于社会的用途,但若由于他们把过多资本用在此等用途,那么这些用途利润的降低,和其他用途利润的提高,将会立即使他们改变这种错误的分配。用不着法律干涉,个人的利害关系和,自然会引导人们把社会的资本,尽可能按照最适合社会利益关系的比例。分配到国内一切不同用途。”可见,市场机制的作用在于利用人们的趋利性,引导人们把社会资源分配到效率最高的地方。

下面我们来分析斯密提出的“看的见的手”-财政政策,在凯恩斯看来,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应以财政政策为主,货币政策为辅。所以,凯恩斯说:“我现在有点怀疑,仅仅用货币政策操纵利率到底有多大成就。・・・・・・故我希望国家多负起直接投资之责。理由是:各种资本品之边际效率,在市场估计办法之下,・・・・・・可以变动甚大,而利率可能变动范围太狭,恐怕不能完全抵消前者之变动。”而这一点是否与斯密的财政政策相近,尚属于我个人观点。财政政策可以从支出和税收两个方面来考察,先来看斯密的财政支出理论,他认为政府支出应该在一些基础设施和公共工程以及私人财力达不到的领域。他说:“通航水道.运河以及供给城市自来水的各种必要工事,很明显的,不仅有很大很普遍的效用,同时,其所需巨大费用,亦常非个人财力所及。”“维持良好通道及交通机关,无疑是有利于社会全体,所以,其费用由社会的一般收入开支,并无不当。”“凡有利于全社会的各种设施或土木工程,如不能全有那些最直接受到收益的人维持,或不是全由他们维持,那么,在大多数场合下,不足之数,就不能不由全社会一般的贡献弥补。”从上面的这些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斯密的经济思想中不全是政府对经济的自由放纵。另外,斯密有关财政支出的论述是有关教育支出,他说:“一国的教育设施及宗教设施,分明是对社会有益的,其费用由社会一般收入开支并无不当。”在教育的环节上,他更强调对普通人民的教育,“在文明的商业社会,普通人民的教育,恐怕比有身份有财产者的教育,更需要国家的注意・・・・・・因此,国家只有以极少的费用,就几乎能够便利全体人民,鼓励全体人民,强制全体人民使获得这最基本的教育。”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