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29 13:37:0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建筑工程实践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1监理市场的不规范
当前的监理业务中还存在着诸多不规范的地方,例如监理业务的转包、监理证照的挂靠行为以及系统内搞同体监理等。这就使得整个监理市场的规范性以及开放性受到严重的影响。很多主管部门利用监理权力,对下属监理企业进行蓄意的保护。
1.2监理工作的不到位
社会的快速发展,是影响到监理工作高质量运作的重要因素。从90年代以来,我国建筑项目的急剧增长,我国现有的监理人员基本素质水平和数量都不能够更好的满足工程发展的实际需要。很多单位出现监理证的挂靠行为。这就使工程建设过程中,监理工作的实施出现不倒位的情况。
1.3监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偏低
监理人员的素质状况也会阻碍监理工作的实施,通过对各大企业的调查了解到。目前很多企业中大多数工作人员都是涉及到工程设计、以及施工管理等技术方面的人员。而单位的监理人员也大多数是从这类技术人员中经过短期的培训就上岗作业的。实际情况是这些人员当中,不少人员对经济管理以及法律方面的知识都有待加强,这就导致监理人员的基本素质偏低。
2建筑工程监理的重要作用
建筑工程的监理工作涉及到整个工程项目的很多环节,是一项系统化控制的操作方式,其主要作用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2.1保证建设的合法规范运行
建筑工程的施工往往会牵涉到多方的利益,而监督部门往往都是通过合同的形式对工程的相关事项进行有效的规范,这样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通过监理部门的规范控制,不仅有利于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同时也是可以极大程度上的保证工程能够在施工周期较长的情况下合法规范运行。
2.2施工质量控制
施工质量的控制是工程监理的最主要职责之一,它是项目评价工程质量的基础参照之一。施工质量的控制主要可以包含全局控制、方案的审查、协调各部门关系、以及工程验收四个方面。通常情况下,建筑工程的质量在施工过程中都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而监理工程师的行为也会直接决定建设工程的使用功能以及价值的实现。例如对监理工程师对进场原材料的检验、对现场施工工艺的监控工作,都会对整个工程的质量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2.3工程进度控制
建筑工程的进度与施工单位的成本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它也设计到工程时间计划控制以及现场施工管理等多个方面。监理工作可以从工程的设计、项目的招标以及施工和竣工等多个不同阶段进行综合控制。可以有效的剪短投入时间。其次,监理过程中,工程信息的管理也能够对基础信息进行更加及时、准确的把握,提高工作效率。
2.4建筑工程监理能够有效的控制成本
成本的控制,一直以来都是各企业单位所要控制的重点工作,而在保证质量与进度的同时,通过一系列的监理工作,能够有效的实现对工程费用的控制,通过监理部门对每一项成本的统计核算,制定出合理的采购以及投资方案,避免造成更多的材料或者人力资源的投入,不仅可以提高工程效率,同时也是节约了成本。其次,对各项清单的认真审核,也可以减少工程中的附加费用。
3建筑工程监理的控制措施
3.1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作为监理工程师,必须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要有充足的学习能力以及扎实的监理工作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在施工过程中遇到情况能够做出合理到位的判断与处理。其次,思想道德的培训加强也尤为重要,通过相关内容的培训,使相关人员避免出现违背法律法规的行为。在市场竞争过程中适用合理的竞争手段,这也关系到人员自身的修养。
3.2建立科学合理的监理体系
不同企业和单位的内部结构都会有所不同,企业管理部门应该针对自身的条件,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监理体系。保证每项工作都能够全面的进行监管到位。同时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以及条例,保证监理工作贯穿到整个工程的建设过程中。监管人员也应该积极配合,严厉执行。
3.3树立正确的工作原则
为了让建筑设备工程更好运行和发挥作用,首先就应该把握施工技术要点,做好设备安装。但在日常工作中,一些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较低,责任心不强,导致设备安装存在问题与不足,制约建筑设备工程更好运行和发展作用。今后应该转变这种情况,把握施工技术要点,促进建筑设备工程质量提高,也为建筑工程施工效率提高创造便利。
1.1施工准备工作。为促进设备安装顺利完成,首先应该做好准备工作,建筑设备采购之前,采购员应该严格按照图纸要求进行,对永久性使用的设备,严格按照规定制定采购计划,报相关部门审批,然后按照要求采购。收货时按照要求对设备进行验收,检查设备是否满足施工规范要求,材料是否合格,零配件是否满足要求,采购的设备是否存在问题,具备合格证和质量保证书。如果是成套大型设备,更应该做好设备验收工作,在有监理工程师和业主在场的情况下,经检查无误之后进行验收,确保设备质量,为接下来进行安装和设备运行创造良好条件。
1.2设备安装技术。安装时要把握每个技术要点,保证安装施工质量提高。重视对设备的位置度、严密性和强度进行严格控制,最好进行设备耐压试验,有效保障设备质量。遵循设计规范要求和技术标准安装设备,把握每个技术要点,避免设备安装时出现故障,促进设备安装质量提高。重视对地脚螺栓安装质量控制,由于其安装工艺复杂,难度较大,质量控制比较困难,并且容易出现倾斜现象,可能导致较大的误差,如果质量控制不到位,容易使得设备出现整体故障,影响其正常运行和工作。另外,设备摩擦容易使轴承产生大量热量,导致该问题出现的原因是油太少,油洁净度不够,轴承间的缝隙调整不当等。为预防这些问题出现,首先就要合理调整轴承间的缝隙,做好工作,确保油质量,避免设备出现过热现象,确保建筑设备安装工程质量。
1.3试运转技术。建筑设备安装完成之后,要进行试运转,在空载、满载、正常状态下运转,做好相关数据记录工作,掌握设备运行情况。试运转时应该做好设备各项性能和数据指标的记录工作,对设备性能进行全面分析,对存在的缺陷及时改进和完善。这样一来,就能实现对设备性能的有效保障,为建筑施工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1.4提高施工人员技术。注重对技术水平高,基础知识扎实的技术人员引进工作,重视提高建筑设备工程施工技术人员专业素质,使他们更好适应各项工作需要。加强对他们的管理和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素质,能熟练的操作建筑设备,促进工程建设效益提高。
2.建筑设备工程施工管理
除了把握施工技术要点,确保建筑设备工程更好运行和发挥作用之外,还应该加强施工管理,提高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推动建筑设备工程施工效率提高。
2.1材料管理。采购建筑设备各项材料之前,对供应商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做好对各项设备的采购工作,确保材料质量合格,为更好开展工作奠定基础。同时还要对材料进行检验,有效保障材料质量合格,为建筑设备安装和施工顺利进行奠定基础,促进工程建设质量提高。
2.2质量管理。设备工程施工之前,要提高工程质量控制水平,做好图纸设计工作,对各项设备安装进行科学合理安排,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做好技术交底工作,明确施工任务和要求,促进建筑设备工程施工顺利进行。重视施工现场巡视工作,做好各项设备处理工作,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采取有效的措施处理和应对,保障工程质量提高。
2.3现场管理。施工单位要配备工作人员,做好对施工现场的巡视,完善现场检查,加强对施工机械和设备、施工人员的检查,确保设备正常作用发挥。重视设备日常维护工作,及时添加油,促进设备使用性能最佳发挥。对设备存在的缺陷也要及时处理和应对,避免施工现场因设备质量不合格而出现质量事故,提高建筑设备施工效率。
2.4安全管理。完善施工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明确施工人员管理责任,推动安全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进程。完善现场安全巡视工作,及时排除存在的安全隐患,将安全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推动建筑施工顺利进行。建立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机制,及时处理和应对突发事件,尽量降低安全事故带来的损失。
2.5试验检测。及时对各项设备进行试验检测,全面掌握设备综合性能,对存在故障的设备立即采取措施处理,从而确保设备质量和性能提高,使其更好运行和发挥作用,促进建筑设备工程运行效率提高,更好发挥相应的作用。
3.结束语
1.1绿色施工的概念
建设部2007年颁布的《绿色施工导则》对绿色施工的定义是: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和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实际上,绿色施工不仅包括对工地现场实施全封闭、没有噪声、没有扬尘、绿化工地等内容,还包括使用降耗环保型的施工设备和技术,保护生态和周围环境,节约水、电及材料等资源和能源。
1.2绿色施工与传统施工的区别
绿色施工与传统施工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的是绿色施工是按照科学发展的理念对传统施工进行创新和提升,但绿色施工与传统施工又有着很大的区别。安全、质量、工期和成本是传统施工的控制目标,而绿色施工还把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作为主控目标,绿色施工强调保护环境和高效利用资源,强调国家和地方的可持续发展,是达到对自然坏境和人类社会影响最小、资源得到高效利用和保护的一种施工模式。而传统施工当经济利益与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发生矛盾时,总是以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为代价。显然,传统的施工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1.3绿色施工发展现状
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既消耗着大量的自然资源,又增加环境负荷。据统计,建造各类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消耗了人类从自然界获取50%以上的原材料,建筑带来的空气、光和电磁等污染均占环境总污染的34%,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是建筑工程产生的,故落实实施建筑业的节能减排已经成为国家的中心任务,绿色施工也成为工程界研究的热点问题。2006年6月实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主要针对规划设计阶段,没有对施工环节提出严格要求。2007年建设部的《绿色施工导则》提出施工环节中的“四节一环保”,仅是对实施绿色施工提出建议和提供指导,并没有要求强制执行。当前,我国建筑企业数量很多,但质量参差不齐。一些大型施工企业在施工中,已利用现场沉淀水来清洗道路,采用绿色环保的建材及周转性材料,利用太阳能照明等一些有效措施,以达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目的,但规模小,技术不够成熟。我国真正能达到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施工评价标准的建筑数量很少。据调查真正获得建设部颁发的绿色建筑标识的工程比例不足1%。我国绿色施工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要大力推进任务还很艰巨,推进过程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
2绿色施工推进中存在的问题
2.1施工成本问题
施工方的首要目标是用最低的成本、最短的工期完成项目,推进绿色施工一般都会增加施工成本,因此绿色施工与施工承包方在短期目标的价值取向上明显不一致,这将导致绿色施工难以推进。
2.2行政监督管理缺失,激励机制不健全
我国还没有系统科学的制度对绿色施工给以促进、评价和管理,即目前政府、建设方、施工方没有形成目标明确、责任清晰、考核便捷的促使绿色施工落实到位的政策、法规体系,有些建筑企业虽有绿色施工的想法,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在成本控制的压力下只能望而却步。
2.3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难以满足绿色施工的要求
绿色施工是世界各国大力推行的一种以节约资源、降低消耗和减少污染为宗旨的清洁生产方式。但当前我国建筑行业对绿色施工技术的系统研究不够深入,采用的还是针对安全、质量和工期这三大目标的传统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缺乏综合“四节一环保”的绿色施工工艺标准及量化指标,针对建筑工程的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安装和装饰工程等环节的绿色施工技术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2.4工业化施工水平不高
工业化是实现绿色施工的重要途径。工业化建筑是目前国际住宅建筑行业发展的主流,住宅工业化建设效率是传统住宅建设的3~4倍,同时更可以大大缩短工程建设周期,减少污染,降低噪声,保证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持续有效地推行。中国绿色工业化建筑还不到2000×104m2,而未来5年内中国还将面临45×108m2的新增住宅,故建筑工业化在我国实际应用的程度很低,这也阻碍了我国绿色施工推进的步伐。
3建筑工程绿色施工发展对策分析
3.1建立科学的绿色施工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
科学系统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是推动绿色施工及其技术发展的关键。建筑从业人员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对绿色施工重要性的认识还不足,因此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建立强制推进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法律法规的制定应以绿色项目为基础,通过实施绿色项目、绿色建筑、ISO14000认证标准等措施来综合考虑。绿色项目可多考虑一些非强制性措施和指标,应考虑一定的优惠政策给各利益相关方,同时根据实施情况可将部分非强制性指标转为强制性指标。而绿色施工应以强制性指标为主鼓励性指标为辅。
3.2制定形式多样的激励政策
利用调节税收等经济手段,解决绿色施工经济。如绿色施工达标的企业,对因采取绿色施工措施而增加的费用可以采取降低税收比例加以补偿,对不达标的企业可以提高税收比例,增加其对社会环境负责任的成本。在美国、德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凡是新建或改建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物,效果达到规定标准,企业一般都会从政府取得更多的建设项目、奖励和减免税收等优惠条件。提高绿色施工的含金量,增强企业实施绿色施工的主观能动性。目前建筑业各类奖项的评比内容涉及绿色施工的只有很少一部分,如“鲁班奖”“詹天佑奖”和一些地方性的奖项,其中并不涉及绿色施工,可见不重视绿色施工并不一定会降低企业的竞争力和声誉,只有把这些重要奖项的评比内容和绿色施工有机结合,才能达到好的实施效果,如把基础施工阶段地下水资源保护措施、建筑垃圾再利用等评定要求,融入到这些涉及社会影响和企业形象的奖项评比中,才能在政策制度方面保障我国绿色施工的推广。
3.3提高参建各方绿色施工的意识和行为
绿色施工思想需要工程建设各方的执行和推广。如果建设方在项目决策阶段没有绿色施工意识,甚至认为实施绿色施工会导致建设成本增加,这些都是施工单位的事情,那就会导致规划、设计和施工等参与项目各方的效仿,这样后果将会很严重。因此首先需要建设单位的鼎力支持和资金投入,建设单位在工程项目开发立项时就贯彻绿色施工思想,在工程设计和施工招标文件中就提出绿色施工的具体要求,设计和施工单位拿出相应的设计和施工方案,绿色施工就会成为项目的主要控制目标,这样绿色施工才有原动力。同时绿色施工组织管理体系应把建设、设计和施工等参建各方都纳入进来,再加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绿色施工方案定会得到有效实施,参建各方绿色施工的意识和行为才能逐步提高。
3.4加强绿色施工技术及配套理论的创新研究
要推进绿色施工必须加强绿色施工技术及配套理论的创新研究。对环保和节能关注不够的传统施工技术和设备,要依据绿色施工理念进行改造,同时开展绿色施工技术的创新研究,特别是绿色环保建材、资源再生利用和绿色施工机具等单项生态关键技术还有待深入探究。同时我国绿色施工方面的规范规程和评价指标体系中,大多是指导性的,有明确数据的定量指标较少,所以应加强这方面的量化研究,对能定量计算的应尽量给出定量评价指标。
4结语
甲方管理施工进程时应细分各方管理责权,只有权责清晰才能在管理中做到有的放矢,传统的大爷式管理已经成为施工管理的一大陋习,最理想的项目管理模式应该是工程质量符合甚至超出工程使用需求,工期充分控制在规定时间内,满足双方的经济效益,才能真正形成合力。甲方应派代表采用随机抽查法检查乙方是否按图施工,如施工存在问题,则应立即通知乙方返工,由乙方造成的返工应由乙方负全责,但需注意交涉期间应通过监理方进行。其次,严格检查乙方建设过程中是否有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的行为,如发现乙方用劣质建材,则应立即使其停工整改,视情节严重性或降低乙方等级,或吊销乙方资质证书。因乙方施工问题而导致的施工质量不达标情况应按照规定勒令乙方进行修改,如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还应由乙方赔偿,构成刑事犯罪的应依法追求其责任,提高甲方的监管力度,使乙方按照规定要求从事生产工作。
2协调监理单位各项技术和甲方整体规划
明确监理单位职权,甲方应授权监理方开展监理工作,赋予监理委托范围内的各项建材使用与建设质量检验权利、建设进度监管权利、工程款结算符合的确认权利与否决权利等。权利交接后甲方应密切关注监理方的工作情况,比如工程质量检查是否严格,甲方应采取抽查实测方式检验监理方的工作,如检验结果不达标应勒令监理方督促乙方更换相关建材,或依《建筑法》条款追求其刑事责任。甲方应组织监理方定期召开监理例会,由设计、施工和建筑三方代表出席会议,商榷、研究工程造价、质量和进度等问题,监理方应担负记录职责并将会议内容收录在案。监理方不仅应提出涉及甲乙双方利益的问题,同时也要协调甲乙双方利益,以期尽早解决问题。
3着力提高甲方自身水平,促使其管理效率最优化
甲方在投资、质量和进度方面的管理应从以下环节入手:(1)着力提升甲方人员的管理能力,组织甲方人员学习专业知识,提高甲方工程师的管理能力。(2)深入研究合同细则,降低工程造价。工程合同管理应从合同谈判的初始阶段开始,直至保修日结束为止,强化实施阶段的管理力度,合同执行过程中应密切关注合同的履行成效,以便于日后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这关系到甲方能否掌控主导地位。同时应像管理人员灌输合同管理概念,一切控制、管理程序都应按照合同的约定条款进行。(3)强化内外协调性,各个参建单位好比水,甲方则是一口大碗,如何做到水放于碗中使各方利益均平稳是管理的关键之处,也是难点所在,要想做到一碗水端平,就应管理好甲方人员,挖掘管理者的潜在资源,使甲方真正成为畅通、高效的信息集成中心,使各方信息的传递能够准确、通畅,使各方的工作能够得到其他部分的配合,并最终形成合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4)落实项目责任制,甲方不应像守财奴一样凡是涉及到利益的事情就亲力亲为,这样不仅不利于工程管理,也会消耗甲方的精力,使各方围绕甲方的指令疲于奔命,笔者认为,甲方在管理过程中应充分下放给各方权利,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使各方将自身的技术优势发挥到极致,提高各方的工作热情。(5)大力弘扬爱岗敬业精神,提升员工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强化甲方员工的综合素质,在开展各项工作时,人力资源始终处于最主要地位,任何优秀的措施与机制都需要人力操作才能完成和实现,尤其是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机防手段永远无法满足管理需求,此时就愈加突显人防的重要性。甲方员工必须有崇高的思想品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爱岗敬业精神,以良好的精神面貌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如此才能保证管理的实效性和可靠性,从而协调甲乙双方的对立关系,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和经济效益。
4结束语
建筑工程造价的因素主要包括施工、市场、政策、人员等四个方面的因素。
(一)施工施工因素是影响
建筑工程造价最为直接和最显而易见的因素。建筑工程施工的组织和设计策略是基于建筑工程设计图而制定的,因此要确保施工质量,首先要确保建筑工程设计图和现场施工的实际情况相符,这一要求是保证工程质量和进行高质量施工的基本前提,工程施工设计和施工现场情况高度相符,则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节约施工中因工程设计不足或设计缺陷问题导致的后期设计调整和修改设计图等额外消耗的时间、工程量和费用等,同时也有益于合理控制建筑工程施工对建筑工程造价的影响,从而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和价值水平。
(二)市场市场是影响
建筑工程造价的不确定因素,其主要影响通过施工人员、材料、机械、工艺等市场价格的变化影响建筑工程造价,建筑市场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会对建筑工程造价造成不确定影响,因此在进行建筑工程造价前必须合理分析建筑工程市场中人员、材料、机械、工艺等的市场价格走向,以期尽可能合理的预估未来时间段内建筑市场的变化情况,从而更加合理的进行建筑工程造价,为建筑工程的实践施工提供合理的造价评估,发挥出建筑工程造价对建筑工程建设的真实有效价值。
(三)政策政策对建筑工程造价的影响极为重要
在规模和影响力较大的建筑工程中,及时准确的关注相关行政部门出台的政策,不仅能够有效规避行政政策对建筑工程造成的负面影响,还可能借助行政政策中有利部分为建筑工程提供方便,为建筑工程建设中增添助力和减少阻力,从而节约了建筑工程中相关公关费用的消耗。具体在建筑造价实践中要根据相关政策严格管理设备台班费用、人工费用和定额单价等问题,从而有利于规避行政政策对建筑工程实践造成不良影响;而合理争取相关行政政策给予建筑工程提供的优惠条件或扶持措施,则可以帮助建筑工程降低开支,提高工程项目的社会价值,有利于建筑工程整体价值的高效实现。
(四)人员建筑工程造价中人员因素的影响直接而重要
人员因素的影响会涉及到建筑工程建设的方方面面而不单独存在某一个环节。人员因素涵盖的范围主要包括设计人员、造价人员、施工人员、监理人员、管理人员等相关人员在建筑工程实践中的活动,而相关辅助人员在建筑工程建设实践中的表现也会对建筑工程实践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无论是关键环节的在职人员还是普通环节的辅助人员,他们的职业表现都会对建筑工程造价准确性造成影响。因此建筑工程造价过程中要合理兼顾建筑工程中相关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和技术素养,要尽可能做到和工程实践中人员配置情况相符,避免造价和实践不符,提高建筑工程造价的实践价值。
二、建筑工程造价降低的措施探析
(一)进行限额设计
在建筑工程造价中进行限额设计,有利于高效降低降低建筑工程造价,有效避免建筑工程造价中出现脱离建筑工程实践问题。建筑工程限额设计的基本概念是立足获批总概算对建筑工程总体设计做合理有效的控制,简言之,就是在进行建筑工程总体设计时进行限额控制。进行建筑工程限额设计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其立足于建筑工程总投资额度之上,对建筑工程的设计环节进行限额管理,不仅有效的控制了设计中出现的浪费和不合理现象,同时也有利于确保建筑工程总设计的有效完成,避免单一设计环节占用过多设计费用问题。总体而言,在建筑工程设计中开展限额设计,有利于借助建筑工程本身有限的人、财、物资源高效实现建筑工程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二)设计优化合理有效降低建筑工程造价
有利于确保建筑工程质量,提升建筑工程整体价值。合理的建筑工程造价必须建立在细致周密的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之上,并对建筑工程设计方案进行科学论证,制定目标明确的方案优化策略,对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中不合理不科学的设计部分进行优化调整。在具体操作中,基于建筑工程造价优化目标,对建筑工程设计中存在的过高费用和过度强调优质工艺等问题进行合理剖析并做出方案优化处理,以期在建筑工程设计优化中做到质量和价值相符,将一切不立足工程实践的问题清除干净,从而有效降低建筑工程造价。
(三)强化控制建筑施工环节
1.实行成本责任制
在建筑施工环节实行成本责任制,具体实践中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领导责任管理团队,通过将建筑施工的成本责任分解,把建筑施工成本控制问题具体到相关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监理人员等身上,立足不同岗位不同工种所在施工环节占据的施工成本设计成本,强化成本核算,并对施工实践和成本责任进行合理分析论证,判定责任人工作效果。而在成本责任制实行过程中,因为成本控制目标和责任明确,工作人员往往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完成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目标,从而切实现降低建筑工程造价的目标。
2.成本差异化考核
建筑工程施工实践中施工成本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预算成本、实际成本和标准成本之间通常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差异可能归属于有利差异,也可能归属不良差异,因此在实践中进行成本考核,必须根据建筑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及时有效的反馈相关信息,进行差异化成本考核,从而避免资源的浪费、不合理成本考核问题出现和影响相关责任人的工作积极性问题,实现建筑工程造价的合理控制,并可能在保证建筑施工质量的基础上实现建筑工程造价的降低。
3.进行标准成本施工
建筑工程产品价格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取费、材料结算、预算单价和预算定额等规定,为了降低建筑工程造价成本,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要尽可能科学的编制建筑施工方案,并对施工方案做进一步优化处理。建筑工程施工方案编制中,必须合理兼顾施工预算、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和现有施工条件等,而后立足施工方案合理划定建筑工程施工的标准成本。
三、结束语
高层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保证依赖于高品质的原材料。受原材料市场信息的限制,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建筑物施工材料都是施工单位自行购买,施工单位在购买原材料的过程中,由于自身对原材料的认识水平有限或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在采购原材料的过程中会出现购买劣质原材料的现象,劣质原材料用于高层建筑物的施工会造成建筑物出现崩裂或坍塌的隐患,严重影响建筑物的质量和人们的生命安全。
2建筑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2.1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材焊缝的检测检测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材焊缝的质量,是从源头上杜绝危害建筑物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问题的有效措施。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现阶段我国用于检测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材焊缝质量问题的技术有激光检测技术和红外热像检测技术,下文针对这两种技术做出具体的介绍。(1)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材焊缝的激光检测使用激光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钢材的焊缝与焊接检测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的仪器设备为线激光器和CCD相机。线激光器主要用于向钢筋混凝土结构发射激光束,CCD相机主要用于接收激光束反馈的质量信息。这两种设备的联合使用,可以将激光检测的整个过程有理有力的反映出来,能较好地说明钢结构的检测质量。在实际的焊接焊缝检测过程中,将激光束固定于不等厚度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上方二十厘米左右,使激光束与钢筋混凝土面板呈六十度夹角,而后将CCD相机以同样的方法固定在能接收到激光反馈信息的位置。待二者的相对位置固定完毕后,将激光束在等待检测的钢板焊缝部位来回慢速移动,使钢板的质量信息通过CCD相机的作用充分地反映给检测人员。技术人员根据该钢板的成像反应,判断钢板焊接的质量。通常情况下,焊缝截面直线拟合值为0.9,钢材截面直线拟合值高于或等于0.9时,钢材焊接质量有保证,若钢材截面直线的拟合值低于0.9,则钢材焊接的质量有待进行一步完善。(2)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材焊缝的红外热像技术检测红外热像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无损伤的钢材焊缝检测技术,该技术能适应不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检测,且检测的可靠性较高。红外热像检测仪以超声波作为热激励源,通过携带能量的超声脉冲对钢结构进行照射,超声波对钢结构进行穿透的过程中,由于受钢材焊缝质量的影响,超声波会与钢结构分子产生摩擦,质地均匀的钢结构焊缝处利于超声波的通行,其产生的摩擦力小,质地非均匀的钢结构不利于超声波的通行,其产生的摩擦力大。摩擦力大的区域会在红外热像检测仪上形成颜色较暗的区域,该区域代表的位置即为焊缝质量不合格的位置。经过激光检测和红外热像技术检测后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其质量比检测前有较大的保证。在运用这两种技术进行检测的过程中,一旦发现质量不过关的钢材焊缝,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改进,避免钢筋混泥土结构投入使用后造成更大的安全问题。
2.2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原材料质量保证高层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的原材料的质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改进:第一,检测水泥的各项指标。用于高层建筑物施工的水泥必须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有具体的生产单位和生产日期以及水泥成分说明。水泥成分不达标或是超过了使用日期,都会影响建筑物墙体或地基的质量,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因此,对不达标的水泥应不予使用;第二,在选择墙体或地基填充材料的过程中,应选择质地坚硬且大小适中的粗砂料。质地坚硬的填充材料具有耐磨性和耐腐蚀性,不会因为建筑物日积月累的使用而出现崩裂或垮塌的情况,大小适中且形状规则的填充材料有使建筑物美观的效果。第三,在验收阶段应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应标准对建筑物各项环节的质量情况作出测试。对进入工地的水泥和钢筋进行验收时要查看水泥和钢筋的质量证明书,认真填写验收报告单,验收任务应具体到责任人,若验收过程中出现问题,视情节的轻重作出相应的惩罚。
3结束语
1.我国土木工程建立质量不高,主要体现在监理面窄,在监测土木工程建筑施工质量时,考虑的内容不全面。而我国在进行土木工程质量检测的过程中,主要是对验工计价和施工质量两方面进行监理。有的工程师由于能力不高,专业知识水平较低,且对于土木工程建筑施工质量的检测缺乏经验,对一些必要的规则也缺乏了解,往往造成了工程质量出现许多漏洞的现象产生,不仅对建筑日后的使用安全构成了威胁,还会给建筑单位和有关投资企业带来消极地社会效益。
2.土木工程建筑施工质量的责任制落实不明确土木工程建筑施工质量的责任制不仅和施工单位的施工管理工作有关,和项目开发时的设计质量也是密切相关的。比如,有些施工单位的建筑设计变更包死,设计做出了调整和变更,但施工单位经营管理却无法控制,就造成了施工单位偷工减料的现象发生。这也是为什么有些施工单位会用“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亏损的原因。因此,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过程中,应该明确各个部门的责任,从而确保土木工程建筑施工质量监测的工作能够更加顺利地开展。三、土木工程建筑管理的主要内容和措施
二、土木工程建筑的管理内容
1.施工质量管理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管理工作的重心就是定期对施工建筑进行质量监督和管理。施工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发展效益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在进行工程建筑施工前,一定要做好施工建筑的设计工作,详细的设计方案不仅是确保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的有力保证之一,也是影响工程投资和施工成本的原因之一。为跟上现代化发展的脚步,土木工程建筑的施工应及时接受现代先进的思想和理念,按照相关的制度,严格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对土木工程建筑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的措施和实时的监测。
2.施工进度管理土木工程建筑的施工进度不仅影响着施工成本和施工质量,对企业的效益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对建筑的施工进度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必要的进度管理。此外,施工进度的保证在施工承包合同范围中,是施工单位和建筑企业必须要密切注意的。根据施工承包合同给出的施工时间和进度要求施工单位应对土木工程项目做出详细的施工计划,通过将项目细分为各个阶段,从而更加精确地估算出施工单位的工程进度。同时,在日常的施工管理工作中,也要适可加强对施工进度的管理力度,以便施工单位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及时做出相应地调整。
3.项目风险管理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管理工作中的风险管理主要是通过一些安全设施和防护措施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事故的发生,确保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完善的安全设施和先进的风险处置技术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施工事故的发生,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在风险管理方面,投入资金务必要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为其能够提供相对安全的操作环境,不能因为节省成本,就减少在风险管理方面的投资。因此,土木工程建筑施工当中,对项目进行风险控制和监督都变得十分重要。
三、解决施工管理问题的有效措施
1.完善有关土木工程建筑的法律制度我国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是管理制度的不规范以及法律制度的不完善造成的。因此,建筑市场在进行项目施工时,要根据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贯彻我国的法律法规,从而逐步规范对土木工程建筑的管理。需要注意的是,制定的法律法规不仅需要满足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形势,还应确保土木工程项目的施工标准能够与国际专业施工规范相接轨,确保我国的建筑市场能够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提升管理土木工程建筑工作人员的素质国内外许多施工实例都表明了,施工人员的素质高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整个项目的施工质量。因此,我国需要重视对这方面人才的培养,全面提升施工人员的素质。同时,我国也可向国外经验丰富的专家学习,通过学术的交流及研讨,不断扩充我国土木工程建筑的专业知识。严格的考核制度以及先进的施工管理理念和方法都是提高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砌块质量是我国现阶段砌体工程中重要的影响因素,施工过程中若使用强度不符合技术要求的次砖砌墙,很容易让整个砌体产生不同程度的裂缝,更有甚者还会出现建筑墙体倒塌的现象,本文通过对一些加气砼砌块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其主要的质量问题如下表格所示:通过对上述表格的具体分析,砌体工程中出现的较多的质量问题就是墙面裂缝,其次就是砌体的平整度,只有对墙面施工的相关技术做好控制,保证平整度,才能让砌块的质量有所保证,不出现影响居住环境的质量问题。1、影响砌块质量的原因分析:砌体工程的砌体受力性能的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保证所选的砖块的强度要满足实际工程的设计理念。若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使用了强度较低的砖块,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整个砖体的实际承载力,从而无法满足施工方案的设计要求。在砌体施工之前,一定要保证砖块的湿度达到实际要求,否则很难确保实际施工质量。根据工程勘察实验结果来分析,保证砖块的含水率能有效提高砌体与砖块之间的粘结力和抗剪强度。让砂浆的强度能够实现正常增长。综合我国的各个阶段的砌体工程的实际案例,不难发现施工过程中使用干砖所砌筑的墙体抗剪强度比湿砖所砌的墙强度低于41.5%。2、实际预防措施:为了保证砌体工程的顺利施工,所有砖块需要经过实际检测,等到检测结果合格之后才能砌墙。加大对施工原材料的检测力度,保证不让任何存在质量问题的砖块进入施工现场,对于已经进入施工现场的砖块进行二次检查,若发现施工过程中使用到次砖,一定拆除相关砌体,在施工过程中保证砖浇水水工程的跟进力度,对相关岗位设立专业的工作人员,从而提高施工工程的浇砖水平。
二、砌筑砂浆质量的具体分析
砂浆作为砌体工程的主要施工原料,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施工工程的进展,砌筑砂浆由于和易性能较差,所以,保水性并不明显,砌体施工过程中的挤浆和铺摊环节很难进展,影响到砖与砂浆之间的粘结力。对砌体施工的抗压、抗剪和抗拉产生影响。1、原因分析:在砌体施工过程中,砌筑砂浆出现质量问题,其主要原因大多数由于施工原材料的不合格,或者是由于进行材料搅拌过程中没能合理有效地控制砂浆的实际配比。所有的水泥质量对于砂浆的性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不少施工单位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之下,使用了稳定性差、储存过程中由于受潮而结块的水泥,这就可能会导致砂浆的强度无法达到施工的技术要求;若在施工过程中无法控制砂浆的含泥量,搅拌过程中使用较多的泥土,可能会导致砂浆的收缩性变大、粘性变大、耐久性和强度变差;在进行砂浆拌制时,施工单位往往不会仔细称量材料,这就会影响到整个砌体工程的砂浆配比。从我国近几年的建筑事故来看,因为砌筑砂浆强度达不到相关要求是引起相关事故的主要原因。2、避免砌筑砂浆出现质量问题的措施:砌体工程砂浆之所以出现质量问题,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做好前期的预防措施。在工程施工之前,首先要做好相关的抽样测试,保证质量合格后再进行下一个阶段的施工。禁止在同一个砌体工程中混合使用不同品种的水泥,因为不同的水泥成分不一样,将其混合使用很容易因为其性质不同而降低整个砌体的强度,导致工程事故的出现;保证砂浆中的含泥量满足实际工程要求,并控制不同物质之间的配比。为了能够改善砂浆的保水性以及和易性,要适当掺入石灰膏当做施工材料的塑化剂,但是,要保证塑化剂不出现受冻、脱水硬化以及污染等质量问题。施工过程中使用的砂浆要达到随拌随用的要求,不使用未经处理或者隔日的砂浆;按照具体的施工规定以及随机抽样的结果来确定施工过程中所用到的砂浆强度;进行砂浆搅拌时,最好使用机械作为搅拌工具,保证搅拌时间满足实际的规范要求,首先加入水、砂子以及石灰膏,使用机器搅拌的方式以及砂子搓动等方式。等到石灰分散之后,再投入全部水泥和砂子。
三、砌体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
1、砌筑方案出现错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砖柱所使用的大都是包心砌法,砖块之间很少有错缝搭接,大多数垂直缝都为通缝的形式,而通缝本身具有不能传递剪力的缺陷,从而让砖柱无法演变成统一的整体结构。若砖柱本身承受的偏心荷载过大,可能会出现部分拉伸或者压缩,包心柱在外力的作用之下会出现破坏,若在施工过程中使用的组砌方式出现错误,导致砖块之间不能进行衔接,会影响到实际的传递剪力作用。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管理人员不能清晰准确地认识到砌体质量对整个工程的重要性,管理工作做得不够完善、没有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工作人员不熟悉机械操作的流程以及他们的实际砌砖技术不完善等因素都会导致上面问题的出现。
2、灰缝砂浆饱满度不合格:建筑砌体之间的砂浆饱满度不合格可能会导致砌体的抗剪强度和抗拉强度下降,荷载作用下的建筑砌体容易产生裂缝,影响到施工工程的强度,其饱满度不符合实际施工要求,也会影响到建筑物的隔热、隔温以及保温性能,也会让雨水更加容易透过裂缝渗入到建筑墙体内部,从而影响到整个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施工过程中受到水泥砂浆和易性的影响,可能会导致进行墙体砌筑的挤浆施工步骤存在一定的难度,操作者在使用瓦刀或者大铲对砂浆进行铺刮时,可能会让砂浆出现不饱满以及滴灰出现空穴的问题,从而影响到砂浆底层与砖块之间的粘结力度。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还可能因为铺灰这一施工步骤所耗费的时间过长,而让底砖吸走砂浆中的水分,导致砂浆不能与砖层实现粘结。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不科学也可能导致砌砖过程的挤浆不充足,让整个砌体出现瞎缝或者空头缝的质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