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大学生消防安全论文8篇

时间:2022-04-17 03:27:4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大学生消防安全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大学生消防安全论文

篇1

【关键词】学院;消防安全工作;问题;措施

一、学院消防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探究

(一)领导重视力度不足。从目前来看,尽管很多学院领导都很重视学院消防安全工作,但是多数情况下只是在思想上重视,没有落实到实际教育工作当中。举例来看,在面临消防隐患时,很多学院领导不愿意花费时间和金钱进行整改,这样一来会出现盲目乐观的状况,在发生灾害时很难把损失降到最低。

(二)师生消防安全意识不足。现在各个学院都会利用不同的方式开展消防教育,但是从总体的角度来看,学生和教师心理上存在侥幸心理,他们认为自己的生活不会发生火灾,在一定程度上缺乏防范意识。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学生和教师认为消防工作是和部门有关的事情,和自己无关。这些都会导致危害增加。

(三)缺乏健全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对于学院的消防工作来说,制度建设是前提,如果没有与时俱进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那么很难细化消防管理工作,在实际操作中也会出现纰漏,这样一来很难利用制度规范师生的行为,没有规定各自的职责和义务。

二、学院消防安全工作中存在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学院发展中的资金不足。近些年来,由于学院不断扩招,所以对资金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在资金分配上容易出现很多问题,在建设消防设施时,由于重视力度不足,加上资金缺乏所以会导致设施不健全问题出现,存在的安全隐患较多。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学生违章使用电器,这必然会导致火灾发生率提高。

(二)思想政治工作和消防安全宣传教育不到位。对于学院消防工作来说,必须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和消防安全有关的宣传教育工作,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但是从目前来看现在学院的工作开展不到位。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很多学生为了自身的利益忽视了公共消防安全,缺乏基本的消防安全意识,除此之外,由于很多学生缺乏和消防有关的基本技能,所以消防能力不足,容易酿成火灾。

(三)没有充分发挥群防群治的力量。要想从根本上维护校园和谐安全离不开学院保卫部门的作用,需要投入一些时间和精力开展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然而,很多学院的教师和学生认为只需要保卫部门开展消防工作即可。导致群防群治工作没有充分发挥作用。然而,如果单纯依靠学院保卫部门是不能提高工作效率的,到现在很多学院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来调动师生共同参与,导致学院消防安全工作出现问题较多。

三、发现学院消防安全工作的措施

(一)坚持走群众路线,层层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尽管消防安全工作离不开有关的部门的作用,但是要想建设良好的校园消防安全环境必须发挥群众的作用,在校园中形成强有力的后盾,利用责任书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义务,不断落实有关制度,发挥校园里每个人的作用。

(二)健全完善消防安全管理责任制,严格监督和考核。要想实现科学化的管理必须不断落实和消防有关的安全责任管理制度,规范好消防工作,在这一基础上提高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水平。事实上,只有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才可以保障工作高效开展。除此之外,必须努力发挥学生和教师的作用,通过国家有关消防法律解决实际问题,遵循与时俱进原则,进一步发展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三)建立消防安全工作例会制度,端正态度,提高管理水平。通过和消防工作有关的例会制度建设可以提高师生和部门的认识,树立消防安全意识,提高全体人员的责任感,在举行例会时,通过校里领导的主持来加强重视力度,通过各个部门合作保障消防安全工作发展。另外,在例会上各个部门要真实汇报消防安全工作状况,指出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推动基层更好地开展调查研究隐患激发基层的关注程度,使消防隐患真正更多地解决在源头解决在萌芽状态,端正了消防安全工作的态度。另外,在分析和消防安全有关的问题时要进行集体探讨,利用合理的方法手段进行思考,规划好未来一段时间的消防安全工作,提高消防管理工作质量的同时,提高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效率。

四、结语

对于学院治安综合管理来说,学院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只有充分重视学院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才可以保障校园正常生活和教学秩序,这是和师生生命财产密切相关的管理活动,需要学校各个领导和各个师生共同参与,加强教育和宣传力度,保障基础设施到位,发展成良好的校园消防氛围。文章通过和自身工作经验相结合探究了学院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措施,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胥来昌,席辉,刘海中.上海“11.15”火灾对学院消防工作的几点警示[C].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保卫学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A].五邑大学,2010.

篇2

1.1消防警力资源严重不足

据统计,我国现阶段从事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人员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不到万分之零点九,而发达国家这一比例均在万分之十以上,多数发展中国家也都在万分之三至五以上左右,我们现有消防警力不足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发展中国家的五分之一。尤其是基层从事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警力资源严重不足,笔者所在的县级消防监督机构,一般只有3名消防监督员,除了日常对消防安全重点位的监督抽查工作以外,还要担负建设工程的审核验收、火灾事故调查、消防宣传教育和根据需要进行的其他消防监督检查等任务,长期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难以积极、主动、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1.2从事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干部整体业务素质还有待加强

当前各地从事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干部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公安消防部队基层消防战斗单位的指挥员;二是地方院校的毕业生。第一部分在当前阶段相对占大多数,他们一般是战士出身,考学提干后先在中队任职,受消防部队是现役体制的制约,达到一定年限和级别后直接到防火工作,起点较低、业务不熟。第二部分人员随着近年来消防部队接收地方院校大学生干部数量的逐渐增多,所在比例逐年增大。地方院校毕业的大学生干部虽然素质文化较高,但消防专业知识较少,且从事基层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经验欠缺,发展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从事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干部整体业务素质偏低,很难适应当前日益繁重的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需要。

1.3消防技术人才缺乏

消防工作是一门边缘学科,涉及物理、化学、生物、电力、建筑、治理等各个方面的知识,需要各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但是,目前全国培养消防专业人才的院校大多是本科学历教育,,难以培养和造就消防工作需要的更高层面的专业技术型人才。

2.加强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应对措施

2.1加强消防科技建设

这是消防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消防工作发展的持续动力。一是进一步加强基础硬件建设。配备“九机”和“三仪”,即:配备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电话机、电视机、放像机、照相机、摄像机和可燃气体测量仪、检漏仪、火灾自动报警灭火系统检测仪器等设施,同时还应配有必要的交通、通讯设备,进一步提高消防机构办公条件和工作效率;二是加强消防信息科技手段的研发和应用;三是大力发展高科技消防检查仪器和检测手段。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如消防安全检查设备、电气消防安全检测设备等,尽快改变目前消防监督检查只凭目测、手量等方式进行消防检查的落后局面;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及时准确地发现火险隐患和火灾预防中的问题,使消防工作水平实现质的飞跃。在选择高科技技术手段及设备时,一定要注意根据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需要,选择适用性强的设备和技术手段,不可一味追求科技含量和档次,否则就会产生一种新的浪费。

2.2加强消防监督管理机制改革,以进一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是要狠抓自我改革,加强消防监督执法规范化建设,建立高效、快捷的专业消防队伍;二是要狠抓社会单位治理改革,加强单位规范化自我治理体系建设;三是要狠抓公安派出所三级消防监督治理机制建设,强化派出所消防监管职能。

2.3坚持“以人为本”,加强消防监督队伍素质建设

一是要大力加强在职干部的素质培训。要建立消防监督员定期专项业务集中培训制度,分别在各总队、支队进行培训,或者在全国现有的消防院校开设消防监督及执法的短期培训班进行业务轮训,或通过高科技手段实现消防监督培训的远程教学,进一步提高消防监督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同时还要积极鼓励干部自学,其自学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二是要加强专业技术干部队伍培训、考核、聘任。要定期组织专业技术干部培训,提高其业务技能;三是要大力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引入非消防体系的专业人才有助于消防监督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使监督工作与被监督工作更为有效地结合。要不断引进消防部队急需法律、信息、计算机、工民建、化学等方面的人才,经培训后将其放在他们所专长的一部分消防监督工作岗位上,发挥其带头作用,推动消防事业发展。论文参考。四是要培养高学历、专业化的技术人才。我国目前的消防教育体制存在着高学历教育比例偏低,办学力量过于分散等问题。要加快发展消防教育事业,设置高学历消防教育专业,培养高素质的消防技术干部,以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消防工作的新要求。

篇3

【关键词】陕西高校、大学生、安全风险教育

安全问题是目前发生在我国高校的常见重要问题,实施安全风险教育对于在校学生尤其重要。国内研究者对此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但是基本上都是从安全风险教育的定义、内容、国家政策、学校对策等宏观方面入手来研究,大部分也是分析已有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并研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很少有研究者从高校学生实际掌握的安全意识、安全技能、教育途径和教育现状这些微观实际的层面进行研究。从安全风险教育的内容来说,李晓明“论高校学生的安全风险教育”的观点认为应该包括:自我保护能力的教育、心理安全风险教育、网络安全和道德教育、消防安全风险教育、交通安全风险教育、规章制度教育。杨绪霞,薛刚认为,高等安全风险教育包括国家安全风险教育、人身财产安全防范教育、网络安全风险教育、消防安全风险教育、交通安全风险教育和心理安全风险教育。二者都将安全风险教育的内容划分的更细更全面。本文认为这两种观点比较有代表性。总的说来,高校安全风险教育定义和内容的研究本质是一致的,只是侧重点不同,这些研究主要认为高校安全风险教育是针对在校大学生,为了确保在校大学生生活环境、心理环境等方面安全而运用一些教育方法和途径来实现的教育措施。建议主要针对安全风险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的提出。

研究对象和方法

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以西安石油大学学生为主体,同时还包括西安交通大学、西安文理学院、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工业大学、西安美术学院五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

2.调查方法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和走访有关专家的基础上对问卷进行认真设计调查问卷。

2.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大量有关文献资料,在西安石油大学图书馆、资料室、阅读与本课题相关的书籍,通过计算机检索查阅中国期刊网(CNKI)全文数据库相关的论文,并对所查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参阅了国内外有关社区及社区体育的著作与论文,为全面、系统地研究陕西省高校开展安全风险教育提供了丰富而详实的资料。

2.2问卷调查法

调查在西安石油大学内主要是采用宿舍为单位的整群抽样,在其他高校采取随机抽样。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0+150=200份,有效问卷190份,样本中男女比例相当,

2.3数理统计法。

运用计算机Excel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相应的统计处理

结果分析

1.消防安全意识现状

45%的大学生在学生宿舍使用过大功率电器,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得出,主要集中在热水壶、电饭锅、吹风机三大常用电器;60%的大学生不会使用消防栓或灭火器等消防器材;32%的大学生很少或不留意公寓楼、教学楼的安全通道以及“安全出口”等安全标志;25%的学生不完全知道所在公寓楼、教学楼的安全通道,如表1-1所示。高校发生火灾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学生在宿舍使用大功率电器。大学生一般4~8个人一个宿舍,在这样使用大功率电器而又缺乏消防安全常识,不留意安全通道具置的情况下,万一发生火灾,会造成很大的人员伤亡。

2.财产安全意识现状

25%的大学生离开寝室(如去其他宿舍)而寝室无人时,会有意识的锁上宿舍门;40%的学生发生过至少一次校园失窃事件;50%的大学生曾经在离开座位时把手机等贵重物品放在桌上,如表1-2所示。大学生上当受骗的主要原因是社会阅历浅,以及自身财产意识淡薄;以至于诈骗事件在高校时有发生。不法分子利用大学生实现单纯、富有同情心对其进行诈骗。还有个别学生被骗到非法传销组织,进而发生了学生骗学生、学生骗亲朋好友的连锁现象。说明大学生还需进一步了解安全常识,吸取教训、积累经验。

3.人身安全意识现状

30%的大学生不了解遇到自然灾害时的逃生方法;45%的大学生有可能会和陌生异性单独见面;60%的大学生表示在遇到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时肯定会选择报警;50%单独外出时,通常会告知家人或朋友您的行踪;60%的学生认为晚归宿舍会有危险,但是有人陪同的话,安全感会更多一些,如表1-3所示。说明大学生对自身安全不能采取完全可行的应急措施。

4 卫生安全意识现状

65%的同学在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肯定会服从学校安排,说明学校在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时还需对学生进一步做说服教育工作;40%的同学在购买食品时肯定会注意生产日期;50%的同学基本上不关注国家的食品安全问题,如表1-4所示。

通过指导学生社会调查环节进行实地调查时亦发现还有一部分学生反映学校食堂管理存在问题,部分人会随便吃路边摊,个体商贩有些饮食卫生难以达标,容易引起食物中毒,这都应当引起学校有关部门的重视。

5 交通安全意识现状

65%的大学生经常搭乘摩托车或“黑”出租等无经营执照车辆,尤其是西安石油大学的学生们,由于要往返两个校区,要经常使用各种交通工具,在享受交通便利的时候,应该时时小心,保护自己。40%的大学生认为交通安全主要依靠行人的自觉性,30%大学生看见别人闯红灯,也就“随大流”了,如表1-5所示。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存在这样的侥幸思想:法不治众。希望大学生们进一步做好模范带头作用,减少城市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6.高校开展安全防卫课程现状分析

开设安全风险教育方面课程的学校50%;开设了自卫防身课程的学校50%;发生过歹徒抢劫等暴力事件的学校占50%,参加过类似安全防卫演练的学校占83%;被调研的所有高校对开设自卫防身课程必要性的认识都比较明确,达到100%,如表1-6所示。这说明了陕西高校对安全风险教育的认识是有的,但行动是相当的薄弱,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结论与对策

陕西高校大学生的总体安全风险教育现状令人堪忧。在对安全意识的调查中,当代大学生除了日常生活安全意识及防范能力较强之外,在消防安全治安安全及交通安全方面的意识都较薄弱知识方面的欠缺是导致安全意识薄弱的重要因素之一,大学生存在的侥幸心理是降低安全意识的另一重要因素。长期以来,安全风险教育和自卫防身课程在陕西省高校还属于起步阶段。安全风险教育在大学生课堂上并没有得到重视。以往只是由家长或学校老师在口头上嘱咐式的安全提醒,或认为真正遭遇灾难或天灾的机遇很少。因此,导致安全风险教育在高校教育中显得比较薄弱。所以近几年陕西高校的安全问题频频发生,有些直接影响高校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和陕西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学教育作为终身体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在学生步入社会之前,还是有必要为大学生补上这重要一课。

对策和建议:

1.普及知识,分析案例,增强安全意识

增强大学生安全意识,必须首先普及安全知识。以各高校应以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与法律为依据,以全面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以大学生在校期间及步入社会面临的安全问题为主要内容,以涉及大学生安全问题的典型案例,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安全防范知识方面的教育。[9]同时应注重安全风险教育的形式,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制作案例短片,贯穿到教学中,使安全知识在有声有色动静结合的教学氛围展开,这样会吸引学生兴趣,达到良好的安全风险教育效果。

2.参与教学实践,提高防范技能

如果将安全风险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一门基础必修课程,将安全逃生课作为必修课纳入学分制,安全逃生课以防灾预警和人身防卫为主要内容,采用案例教学与实践演练相结合的方式,并把在突发事件中如何自救作为该课程学习的重点,提高学生的安全素质这种引导学生安全需求,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

3.形成安全风险教育训练体系

安全风险教育训练体系应该是以自卫防身理论与实践为基础,以防范对象为前提,以科学的态度、严谨的作风和大胆创新的精神,集水上、火灾、野外、中毒、酗酒等的遇险求生急救,事先犯罪预防,临场脱身,解脱、摔法、擒拿、跆拳道、空手道、合气道、散打、拳击等格斗技术为一体,融入特有的自卫防身思想和学术体系,使其成为既适合遇险救生、日常自卫,事先犯罪预防等,又适合于休生养性、强身健体的多元化体系。

4.在高校广泛开展安全风险教育课程

安全风险教育与自卫防身将时刻提醒学生对生命的护卫。不仅要求学生学会如何防范暴力犯罪及对付犯罪,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能应用他们所学的技能于他们一生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以保证他们生命、财产及家庭的安全。实践证明,安全风险教育、自卫防身课程紧跟了科技高速发展的快节奏时代,紧跟当前加强安全风险教育、打造平安校园的形势,迎合了大学生身心需求。[7]凭着安全是最大的效益理念,在高校开展安全风险教育、自卫防身课程教学改革是有效的、可行的,并具有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雷福民,权德庆.体育统计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2010,02

[2]张锐.安全风险教育与自卫防身[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03:27-38

[3]郭凤安.大学生安全风险教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2010,06:15-17

[4]罗进强,朱建国,理阳阳.大学生安全风险教育[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05:12-15

[5]王东敏,张锐.大学体育教育基础之上的安全风险教育实证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第30卷,第2期,2013,3:249~251

[6]杨得志.高校安全风险教育的问题及改进策略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08,07:05-06

[7]周水平,万江文,郭安平等.大学生安全风险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第9卷,第4期,2010,12:148-149

[8]王能武.高校安全风险教育研究[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8,03:77-79

[9]宋江浩.当前高校学生安全风险教育所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南华工商学院考试周刊,2007,34:76-77

篇4

【关键词】 消防工程;应用型本科;教学体系;培养方案;改革

【中图分类号】TU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型教育转变为大众型教育,高等教育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的机遇,同时面临着更加严酷的激烈竞争和挑战[1]。目前,社会对大学生能力素质的要求日益提高,这使得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在社会需求变化下,应用型人才已向专科层次向本科甚至更高层次延伸。因此,正确认识应用型本科教育与传统本科教育之间的差异,研究探索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消防工程专业定位

新世纪应用型人才标准不仅仅取决于技能和知识的数量,更取决于知识的创新能力。而传统的本科教育模式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不够。作为以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为主的西南林业大学消防工程专业,在专业建设的过去9年里,一直积极探索符合国情和校情的教学体系改革的新思路,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从未停止相关的研究和实践。

1.1“教育需要”的分析

20世纪初,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约翰・杜威(Dewey)提出了“教育需要”的概念。他指出,“教育需要”的焦点是学习者,而不是有关学科的教育规划。通过“需要分析”所分辨出来的需要,应该是专业发展活动,即可以让有关专业人员得到满足的需要[2]。对应用型本科人才进行“需要分析”,除了考虑到学习者的需要之外,还要考虑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要。西南林业大学消防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修订前进行的“教育需要”调研中,主要考虑学习者和用人单位的需要。通过利用本科毕业设计和相关教研项目的支持,对历届毕业生就业方向、工作胜任情况、知识技术运用情况进行跟踪反馈;针对相关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能力评价、岗位适应情况和欠缺技能等方面进行回访;并邀请相关行业一线工作专家对培养方案进行研讨,最终确定了以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为主的专业定位。

1.2培养目标

应用型本科与传统本科之间在培养目标上存在明显的区别。传统本科培养的是基础知识宽厚、综合素质较高,并具有良好自学能力的精英型人才。目的是为更高层次教育提供生源的任务,其培养是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但其岗位针对性不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以适当拓宽专业面和知识面,加强基础理论知识和适当的专业技能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工作能力。即培养具有一定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高综合素质,有较强实践能力和适应性,具备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现场工程师[3]。这种创新能力和解决工程实际中的问题能力是区别于应用型专科人才最大的特征。

依据西南林业大学校情,我校消防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上主要着重体现为“应用型”,而非传统“学术型”或“研究型”。为此,我校消防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知识扎实,掌握火灾科学基本理论、消防政策法规和消防安全技术与方法,能在公安消防部队、武警森林部队和企事业单位从事消防技术及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评价、检测、监察、教育和培训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2 培养方案改革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教育教学改革是高等学校永恒的主题。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重要指导和依据,凝聚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对人才培养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校消防工程专业自2003年以来逐步明确专业定位,着眼于培养“用人单位能用、好用;学习者自身可持续发展”的人才。经历了2006年和2012年两次培养方案的修订,突出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过程。

2.1培养方案基本框架

培养方案由“三大教学体系”构成: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课外教学体系。消防工程专业总学分定为170学分,其中理论教学环节134.5学分,实践性教学环节27.5学分,课外教学8学分。培养方案的整体框架见图1。

2.2培养方案制定思路

(1)以大安全类专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背景,以森林消防、城镇消防两条主线为基础,采用“模块化”课程设置框架。消防工程专业一级学科为安全工程,这决定了消防工程理论基础是以安全科学,因此《安全系统工程》作为该专业的学科基础必修课程。

(2)以“两条主线(森林消防、城镇消防)+三大模块(基础理论知识、火灾预防、火灾扑救及善后处理)”为骨架构建培养方案。结合我校校情,林业属我校优势学科,如何结合“林业”概念贯穿到消防工程专业中,建立有西部特色的应用型本科专业是在两次培养方案修订中一直专注的问题。为此,结合“教育需要”和专业特色并举,构建了森林消防和城镇消防两条专业发展主线,并将森林消防、城镇消防共性的理论部分从学科角度加以概括,如《消防燃烧学》和《林火原理》两门课程。

(3)以为地方企业和公安消防部门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为总体目标,设置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为满足地方公安消防部门、铁路消防部门和消防工程公司等对消防专业人才的需求,通过在培养方案修订前的历届毕业生跟踪反馈,增加了专业核心课程中城镇消防的比重,由2003版教学计划的50%提高到2012版教学计划的75%。

(4)增加选修课数量、种类和层次,以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需要。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以适当拓宽专业面和知识面,实行宽口径,重实践。从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多数学生就业时选择与消防相关的工作,但将近三成的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大学生村官或进一步深造。为满足这些学生的“教育需要”,培养方案中增加了选修课数量、种类和层次。如公共选修课面向全校进行,旨在扩展学生视野;专业选修课程可以根据拟就业方向进行选择。

3 实践教学环节改革

实践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创新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消防工程专业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工科专业,其实践性教学环节内容较多,主要包括课程实验、课程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等环节。通过各种实践教学活动,学生将课堂学习中所获得的理论知识进行转化和拓展,这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技能,发展学生的创造才能和组织才能,为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1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课程实验方面。在实验教学工程中,学生仅依据实验指导书上的实验步骤与方法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无法深入的理解实验的内涵[4]。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缺乏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报告存在缺乏对结果深入分析等问题。

(2)课程实习(设计)方面。由于各门课程之间相互独立,每个课程设实习(设计)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满足本课程的学习目的,没有从全局性、系统性进行考虑。实习基地比较缺乏,企业从经济方面、安全方面考虑,不愿接受在校学生来企业实习。多数实习单位没有同学校建立单位之间的联系,更多的是靠教师个人联系,这使得这种合作关系不够紧密。

(3)毕业设计(论文)方面。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相对陈旧,涉及的实际问题较少,缺乏学生综合解决问题能力训练。期间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求职,使得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视程度、精力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3.2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探索

(1)改革实验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逐步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比重,降低验证性实验项目比重。我校2012版消防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充分发挥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和第二课堂活动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作用,不断整合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主要以减少验证性实验,增设综合性研究性实验为主。如《建筑材料》实验课程不再以某一实验方法为教学手段,而是以综合判定材料性能指标为手段,既依据相应国家标准,又在创造性上开拓检测材料性能指标的新方法;在第二课堂活动中组织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如在过去办学9年中,消防工程专业获得6项大学生创新基金的资助。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2)整合与优化课程实习(设计)内容,变课程实习(设计)为综合实习(设计)。根据课程的特点及课程之间的关联程度,整合课程实习(设计)内容,以专业为主线,打破原有课程的界限,注重多学科、多课程知识交叉和集成。如可以将“防排烟工程”课程实习(设计)和“消防给水工程”课程实习(设计)相结合,“火灾自动报警与联动控制”课程实习(设计)和“消防技术装备”课程实习(设计)相结合。这种结合可以改变单科课程实习(设计)各自为政的现状,用系统的观点来认识课程实习(设计)。

(3)探索企业参与实践教学的新模式,构建“产学研结合,校企结合”的办学机制。为了使学生能深入了解毕业后的工作,学校积极加强了与社会单位的广泛联系,构建“产学研结合,校企结合”的办学机制[5]。利用我校在技术、人才、科技成果方面的优势,主动地为地方各级政府和企业开展各类应用型课题研究、技术咨询、培训等。在与政府和企业开展技术服务的同时,学校也依托合作单位建立了实践教学平台,如最近五年,西南林业大学先后与云南省消防协会、云南森林自然中心、楚雄紫溪山自然保护区、云南华铄消防培训学校、云南泰康消防化工集团等单位签署了消防工程专业共建协议。

(4)改革毕业设计(论文)方式。鉴于应用型本人人才与传统型本科人才的区别,我校将毕业论文(设计)提交形式分为工程设计方案、科学研究论文、制作的实物三种类型。学生不再专注于论文,而是更多的转向创造性的设计和动手能力的制作上,是的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大大提高。

(5)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鼓励“双师型”人才。教师是实践教学的组织者与指导者,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是搞好实践教学的重要保证[6]。我校在2012年实施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鼓励专业教师向“双师型”转化,并在制度上和经费上给予了保证。目前,我校消防工程专业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占比42.8%,确保了各项实践教学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4 结束语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重要指导和依据,凝聚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对人才培养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在西南林业大学2012版消防工程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修订组一致认识到消防工程专业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是适应时展要求,通过培养方案中“三大体系”和“两条主线”贯穿到教学的全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合格的“应用型”消防工程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

致谢:

本论文得到了西南林业大学消防工程教研室同仁和西南林业大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研究中心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参考文献

[1]韩霜,宋晓明.对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19):3182-3183

[2]洪林,王爱军.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9):5-8

[3]陈芳,马天柱.试论应用型本科教育[J].教育学论坛,2011(14):236-237

[4]刘金龙,李长花,王青,安静波.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探索[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1):93-96

篇5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参与;高校学生公寓;防火安全管理

高校学生公寓是大学生休息、学习、生活和课外活动的综合性场所,在校期间,大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时间是在宿舍里度过的。同时学生公寓是高校人群最为密集的场所之一,一旦发生火灾,特别是在夜间,就将对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后果不堪设想。近些年来,大学生公寓起火事件屡见不鲜,已引起高校和社会的普遍重视。本文将试从高校学生公寓火灾的严峻现实与原因谈起,对大学生参与高校学生公寓防火安全管理的途径进行研究,以期能为高校学生公寓防火安全管理提供理论参照。当然学生参与高校学生公寓消防安全管理并不是消除高校学生公寓火灾事故的唯一办法,要消除这一安全隐患,需要高校和学生共同努力。

一、高校学生公寓火灾的严峻现实与原因

1.高校学生公寓火灾的严峻现实

先看下列几组数据和案例:2011年1月4日,武汉语言文化职院14栋4楼发生火灾,消防人员及时疏散被困师生,未造成人员伤亡。2010年11月19日上午,江汉大学张湾学生公寓发生火灾,所幸大火被及时扑灭,无人员伤亡。“2009年3月16日上午,中央美院位于南湖公园内的学生宿舍发生大火,两层楼的学生简易宿舍起火,40分钟后,大火被消防员扑灭。2008年11月14日,上海商学院中山西路校区女生宿舍发生火灾,4名女生慌不择路从6楼阳台跳下逃生,当场死亡。2008年12月7日,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女生宿舍801房间突然失火;同日下午南京江宁大学城的金陵科技学院一间男生宿舍又发生火灾;2003年2月19日,武汉大学测绘校区学生公寓4号楼发生火灾,着火面积达450平方米左右,30多间寝室均遭火灾,直接经济损失约10万元;2002年11月7日,浙江万里学院一女生宿舍发生火警,扑救及时,未造成损失;2001年12月17日,四川大学一研究生宿舍发生火灾,寝室内所有物品全部焚毁;据网上不完全统计:自2000年以来,全国高校共发生火灾3700余起,48人死亡,79人受伤。”

2.高校学生公寓起火的原因分析

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学生生活条件逐渐改善,电脑、电视、饮水机、充电器等电器进入公寓。学生学习生活用品不断增多,可燃物也随着增多,学生违反宿舍安全管理规定的现象屡见不鲜,不安全隐患增多,引发火灾的可能性也在增大。高校虽然进行安全教育,但有些学校仅是流于形式,在实际操作中,雷声大雨点小,学生也并没有把其当一回事,照样在宿舍里违章用电,有的甚至与管理员玩猫捉老鼠的游戏,根本没有树立起灾难意识和做好防范灾难的准备。

(1)大学生在公寓内违章用电。大学生在公寓内使用劣质电器和大功率电器。包括劣质应急灯、充电器、电吹风、电热杯、电水壶、热得快、电褥子等器具。绝大多数大学生没有经济收入,同时又缺乏社会经验,贪图便宜购买劣质电器在宿舍使用,还有的在宿舍使用大功率电器,有时几人同时使用,使电线超负荷,很容易造成短路引起火情。

“热得快”的使用在各校区学生公寓是普遍现象,但屡禁不止。相当一部分学生并不把消防安全当回事,存在侥幸心理,总以为火烧不到自己头上,不愿到开水房打水,为了图方便,就在宿舍使用“热得快”。虽然学生公寓安装了超负荷断电装置,但学生使用大功率电器断电后,未及时拔下插头,待下次送电后,可能会引起火灾事故。

大学生在公寓内私拉乱接电线。一些学生为图方便,忽视用电安全,私拉乱接电线,情况严重。例如:在床上使用床头灯、电褥子,把正在充电的手机放在被子上,离开宿舍后忘记切断宿舍电源,在宿舍熄灯后从楼道灯或安全出口处私接电线为宿舍照明,这些都很容易引起发热短路,从而引起火灾。

(2)大学生在公寓内乱抽烟。男同学中有许多人抽烟,有的抽完后不掐灭烟头,随手扔掉。烟头的内部温度高达几百度,一旦未熄灭,随意扔掉,落在易燃物上,就很容易引发火灾。据统计,许多高校均有因香烟未熄灭从窗口或阳台扔出掉在楼下晒的被子上而引发火情的事故发生。

(3)高校基础设施落后。大多高校有着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建校初期大部分高校校址都选在城郊结合部,其供水管网系统等基础设施是按照当时办学规模、发展规划及国民经济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来设计和建设的,电力配备落后,电力设施老化严重,无法承受现在用电器增多和学生人数增多的使用压力。老式建筑多,火灾隐患相对就会多一些。

从高校学生公寓发生火灾的原因中可以看到,高校学生公寓起火大部分是由学生违规用电和抽烟造成的,学生是造成高校学生公寓火灾的主要原因。

二、大学生参与高校学生公寓防火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1.高校学生公寓起火大部分是学生造成的

从高校学生公寓发生火灾的原因中可以看到,高校学生公寓起火大部分是由学生违规用电和抽烟造成的,学生是造成高校学生公寓火灾的主要原因。因此让起火者主动参与到防火安全管理中,维护切身利益,这样不但能增强学生的防火安全意识和责任心,还能逐渐消减学生对被管理的抵触心理,维护其主人翁感。让学生参与到管理中来,高校学生公寓防火安全管理工作将会更高质高效。这是让学生参与高校学生公寓防火安全管理的一个主要现实原因。

2.高校学生公寓防火安全管理中学生缺位

从全国高校学生公寓管理的现状来看,大学生公寓的管理模式主要有两种:以学校为主体的管理和以社会为主体的管理。“学校为主体的公寓管理模式是学生公寓由学校学生工作部门和后勤服务部门共同管理。其分工形式是:学生工作部门负责学生行为教育、思想政治工作和组织工作,以及学生宿舍的内部卫生检查和评比。后勤服务部门负责公寓的物业、安全、水电管理和其他服务工作。学校管理模式,到目前为止,仍是普遍采用的很成功的管理模式。社会管理模式主要由投资者负责管理,也有极少数由学校投资建设的学生公寓经过招、投标形式委托社会进行物业管理。其分工形式是:社会企业全面负责学生公寓的物业、安全以及其他所有配套服务;学校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管理工作。学校对物业管理和服务提出具体的要求,并以协议形式确定下来,同时学校委派学生工作等部门负责学生的组织工作、管理队伍建设和思想品德教育,并对社会企业的物业管理和服务进行检查、评估、监督。从目前看,效果不尽如人意,物业管理和服务多数达不到学校的要求,结果是学校利益、学生利益与社会管理企业的利益经常发生冲撞而产生矛盾,使管理、服务、质量、效益都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防火安全管理则是高校学生公寓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管理内容之一。

在以学校为主体的公寓管理模式中,由后勤服务部门负责公寓的物业、安全和水电管理等其他服务工作;在社会管理模式下,则由社会企业全面负责学生公寓的物业、安全以及其他所有配套服务。可以看出在这两种管理模式的主导下,高校学生公寓防火安全管理中没有学生的正式参与。管理的客体没有参与到管理中,这显然不符合“以人为本”和“善治”的管理理念,在管理一个人数众多的学生之家时,不但需要一个由专职工作人员组成的规范高校学生公寓防火安全管理系统,也需要管理的客体——大学生的积极有效参与,否则将不利于高校学生公寓防火安全管理。

其次,学生是公寓的居住者,对公寓的熟悉程度不亚于任何一个公寓管理者,他们最清楚公寓潜在的火灾安全隐患,能够及时向上级管理部门传达防火信息,从这个角度考虑,高校学生公寓防火安全管理中学生缺位则是管理资源的浪费。仅用传统的以学校为主体单一的上传下达的直线式垂直化公寓管理模式是不明智的,也是对学生安全的一种不负责。

3.大学生是高校学生公寓火灾的主要受害者

高等教育扩招后,每个班级一个教室的大学生活一去不复返了,而图书馆自习室的容量相对有限,因此宿舍就成为学生日常生活中消费时间最长、互动交际最集中的一个主要区域。从某种程度上讲,宿舍实际上是学生课堂的延续。学生呆在宿舍里的时间一般要长于课堂的时间。宿舍不仅是学生生活和休息的场所,也是他们获取思想交流的渠道和娱乐的天地。

因此,高校学生公寓是一个特殊的场所,是学生的“家”,是大学生休息、学习、生活和课外活动的综合性场所,是大学生离开父母外出求学的一个主要居住场所。这里一旦发生火灾,学生的生命财产将会受到威胁,失去“家”,学生是精神和物质上的直接最大受害者。若让学生参与到高校学生公寓防火安全管理中来,学生则具有被管理者和管理者的双重身份,这样既能做到全面掌握情况,代表和维护居住学生的合法权益,加强与公寓防火安全管理部门的协调和沟通,共同做好学生公寓的日常防火安全管理,又能依靠他们严格落实公寓防火安全管理制度,引导其他学生安全用电,并约束其违规用电行为,培养其自律意识和主人翁精神,提高学生公寓防火安全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大学生参与高校学生公寓防火安全管理的途径

1.建立公开竞聘学生防火安全管理员制度

每一个学生宿舍都设一名防火安全管理助手,他(她)是宿舍楼层长的助手,学生管理员的召集人。每个楼层二名防火安全管理员,其职责是:对自己所在层的学生防火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召集每两周一次的全层防火安全管理助手会议,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全层学生防火安全活动,这种活动的内容由管理员自己决定,内容越丰富越好,可以是关于防火的一些知识教育,也可以让大家在一起尽情自炊,让大家在一起安全的使用大功率电器,丰富大家的用电生活;督促这一层的学生遵守学校和宿舍的防火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受理本层学生提出的各种防火安全管理意见和问题。上述楼层学生管理员除了完成各自分管的工作,都还要参加前台值班及宿舍楼内外的防火安全巡逻。这些学生管理员的选拔一般都采用公开招聘的方法,先自愿报名,再进行面试,选拔对象是大学二年级以上的学生,获得岗位者任期一年,且不得连任,这样做是为了给更多学生锻炼的机会和行之有效的普及落实高校防火安全管理教育。

2.学生民主参与管理,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桥梁纽带作用

学生公寓是大家共同的家园,维护家园安全,人人有责。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高校学生公寓防火安全管理,认识和了解公寓防火安全管理工作,参与到宿舍防火安全管理中来,起到参谋、助手和监督的作用,自选有责任心的值得大家信赖的学生干部管理。

学生公寓的学生干部要在民主选举中产生,作为公寓的学生干部一定要有责任心。他(她)既是学生的带头人,又是管理工作的好助手,是老师和学生的纽带和桥梁。学生干部生活在学生中,能直接地从学生中了解动向,获得代表学生心声的良好意见,反映同学的呼声和要求。同时,参与管理可使他们在正确认识如何管理别人的同时,懂得如何管理自己,自觉维护宿舍利益,自我成长。

3.建立宿舍管理制

建设一支好的学生宿舍管理自律队伍是学生参与高校学生公寓防火安全管理的重要途径。宿舍管理制就是以单个宿舍为单位,在宿舍长的带领下,在不违反学校作息制度和用电规章制度的前提下,根据宿舍具体作息情况制定本宿舍安全用电规章制度,权责具体到个人,每位室员相互协作、互相监督,本着对本宿舍成员生命财产负责的态度做好本宿舍的安全防火工作。使安全用电成为每个宿舍每天都要落实的工作之一。

采用这样的管理模式可以将很大的管理模块,缩小成以宿舍为单位的小模块,以便减轻管理负担,强化宿舍及其宿舍长的管理作用。

4.成立学生自管会

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是管理的关键,学生既是学校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高校应积极发动学生参与“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学生公寓管理活动,成立学生自管会。学生是有责任能力的行为主体,能够对自己负责。学生自管会是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锻炼、自我教育,承担部分治安、消防安全等管理的群众性自治组织,这是一个由一群有责任心、有毅力、喜欢自我挑战锻炼的学生组成的年轻有活力团队。

学生的自治管理历来是最值得肯定的一种形式,他们所代表的是绝大多数学生的意志,工作中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它可以克服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相互对立的现象,大大激发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和自我控制作用。高校的主体是学生,充分发挥学生自管会在学生防火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可以加强对学生的纪律约束,加强学生的自觉能力。可以在每幢公寓楼组建一支任务明确、素质较高的学生消防安全小组。学生安全员在经过培训的基础上,应担负起发现、制止、处理和报告火情隐患及扑灭初起火险的任务。这是一支学生公寓消防安全的重要力量。它能使广大学生从主观意识上实现“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在行动上能逐步规范自身的行为,自觉抵制各种不良倾向。学生自管将会是学生公寓防火的重要力量。

篇6

关键词 档案管理 档案利用 档案管理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一、 概述

档案信息的定义是传统的国家机构(也可以在社会组织)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各种经过鉴定有价值的文件信息与历史一记录,还包括在电子政务环境中产生的各种数字化、电子化的具有保存意义的信息。比如政府部门颁布的一些政策法规或者统计类文件等等。丰富的档案信息,如果仅仅是简单的罗列,那么对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帮助甚微。必须经过一定的系统分析和统计挖掘才能真正对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与决策支持的作用。所以档案信息在管理方面应该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地反映政府的基本职能,同时通过分析加工来实现与社会服务职能的有效的结合。总的来说,档案资源的管理应该有如下几点的基本要求:

(l)提供对存储在不同地点的数据库中的数据和信息查询、调阅等基本的功能;

(2)决策支持的作用。一旦领导在决策的时候需要提供信息与情报的支持,应该能够很快的得到系统中全面的、有效的信息数据;

(3)数据挖掘的功能。如何从存储在数据库中的海量数据资源进行有效提取来及时满足需求是在档案信息管理的时候应该重点考虑的;

(4)对不同格式的数据,如半结构化的、结构化的、非结构化的信息数据都要能提供各种访问操作的功能;

(5)能够满足档案信息资源有效充分地共享交流的需求。

二、 档案管理系统

档案管理系统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将分布于不同档案机构的信息资源进行集中、处理、加工,确保数字档案信息的长久保存和获取,并向社会广大用户提供便捷、高效的在线服务,最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一种有序的动态信息空间。

档案管理系统是现代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是新型文件和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必然结果。与传统档案馆相比,档案管理系统具有信息多媒体化、管理计算机化、信息传输网络化和存贮多载体化等一系列特点。数字技术的应用完善并发展了档案馆的职能,妥善解决了各种档案原件保护与利用的矛盾,使珍贵的档案原件能够保存得更加长久;数字档案检索系统方便、快捷,不仅极大地满足了利用要求,而且利用者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局限,随时、随地实现档案的异地查找。利用网络的交互方式,档案管理系统能够向利用者提供更加专业、更具特色的档案咨询服务,改变了档案馆信息“孤岛”的形象,改善了档案服务的落后面貌。

三、 档案利用

档案利用工作是档案工作的核心环节,也是档案搜集、整理、保管、鉴定工作的价值实现过程,没有档案的利用也就无所谓档案和档案工作的价值实现。对档案利用工作进行分析,能够反映档案基础工作各个环节的情况,同时也能反映下一步利用者的利用方向。

从编史修志、学术研究、工作查考、个人待遇、其他几个方面进行档案利用分析。

编史修志是档案利用的重头戏,利用人次多,利用档案、资料数量也多,但在档案利用中的百分比有下降的趋势,并不是编史修志的数量在减少,而是其他利用档案的数量在增加。近年来的趋势是以组织、单位编史的逐渐减少,而个人编史、个人文集和续写家谱、家人传记的却在不断增加,档案的进一步的开放,更加促进平民化的档案利用。

学术研究近年来单位个数和人次上在不断提高,其主力是各研究机构学者、各大学教师、博士、硕士、大学生等。撰写毕业论文的学生占到学术研究的85%,而硕士生以上又占撰写毕业论文的85%。本科生查阅亦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利用高峰多集中在每年的1月和7-8月的寒暑假期间,以利用命历史档案、资料居多。

编史修志和学术研究都是利用档案数量、人次较多的。有时一两个利用单位,就可使一种档案的利用数量猛增。如2003年新闻出版局编《新闻出版史》,使得革命历史、旧政权资料使用量超出近几年平均量的3倍。在利用人次上,学术研究通常是一人多次,而编史修志是两人或多人多次,其共同特点是使用档案、资料数量大,查到率高(查到率高并不是所需材料都是齐全完整的,而是所需材料面宽,跨度大,大部分利用者总会或

健全乡镇基层基础组织 推进社会消防安全管理创新

――快速发展中的社会消防安全管理机制研究

蔡明栋

摘 要 当前,我国大量发展中的城乡结合部区域消防安全隐患十分突出。建立健全乡镇消防工作站,全面构建网格化社会火灾防控体系,将火灾隐患整改、宣传教育培训职责延伸到乡镇、社区(村)两级,从而为解决发展中的城乡结合部区域消防安全隐患十分突出的问题,探索出了一条卓有成效的消防社会化管理之路。

关键词 乡镇基层 基础组织 消防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6 文献标识码:A

当前我国大量的发展中的城乡结合部区域消防安全隐患十分突出。北京市通州区就是典型的发展中的城乡结合部区域之一。在通州区工商部门注册的五万余家企业中,大部分都是中小型、低端粗放型企业,经济扩张期特殊的经济结构导致大量“三合一”“多合一”违章建筑、群租房的存在,加之通州区国际新城建设的稳步推进,大面积拆迁、大量拔地而起的新建工程,这些都给北京市通州区的消防安全带来了十分突出的隐患问题。为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贯彻落实刘金国副部长提出的“调动一切力量深入推进清剿火患战役”的指示精神,北京市通州区公安消防支队结合国际新城建设实际,以“创新工作机制、防控关口前移”为工作理念,建立乡镇消防工作站,全面构建网格化社会火灾防控体系,将火灾隐患整改、宣传教育培训职责延伸到乡镇、社区(村)两级,从而为解决发展中的城乡结合部区域消防安全隐患十分突出的问题,探索出了一条卓有成效的消防社会化管理之路。

一、破解难题,推陈出新,推动政府超常运作

北京市通州区面积907平方公里,人口129.9万人(其中流动人口约60万),距市中心15公里。作为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区域,在工商部门注册的五万余家企业中,大部分都是中小型、低端粗放型企业,经济扩张期特殊的经济结构导致大量“三合一”、“多合一”违章建筑、群租房的存在,加之北京市通州区国际新城建设的稳步推进,大面积拆迁、大量拔地而起的新建工程,也带来了十分突出的消防安全问题:一是各级政府盲目追求经济增长,大量引资,造成许多低端产业落户,对社会单位的消防安全监管缺失;二是社会单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对消防设施的投入较少,消防安全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三是单位员工、城乡居民、社会群众、外来务工人员消防知识匮乏、消防安全意识淡薄、自防自救能力欠缺。北京市通州区公安消防支队13名防火监督执法人员要担负15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的防火监督检查及各种勤务、宣传、培训任务,警力严重不足,对于政府消防安全工作人员、公安派出所民警、义务消防队、村安全员等消防辅助人员也难以实现经常的、系统的、深入的培训指导,未建立社会化消防大格局、网格化防控体系,导致监督检查不到位,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性问题。

北京市通州区公安消防支队党委不等不靠、审慎研判,充分发挥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作用,大力推进消防社会管理创新,提出了将执法警力下沉到基层一线,建立“乡镇消防工作站”和“乡镇消防站”的构想并及时向区政府汇报,获得了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区政府超常运作,多次召开协调会,对消防工作站制度的可行性进行专题研讨,制定并下发了《关于成立乡镇消防工作站及消防站的通知》(通政办发[2011]48号),对人员构成、人员管理和职能作用做出了硬性规定,在乡镇政府层面搭建支撑基层基础工作的平台;各乡镇充分认识到设立消防工作站对于加强消防监督执法、改善地区消防安全环境的重要作用,在办公地点、执法车辆、人员待遇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通州区区委区政府也对此项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要求各乡镇要充分认识设立乡镇消防工作站的重要作用,发挥消防工作站效能,全面提高消防安全工作管理水平,全镇统筹,条入块、块统条、条块结合,真正把消防监督工作落到基层,确保不发生重大火灾事故。

二、健全组织,明确责任,健全制度落实保障

通州区公安消防支队在综合考虑乡镇规模、人员数量、火灾形势的基础上,按照网格化社会火灾防控体系,在马驹桥、台湖、宋庄、永顺、梨园、县、永乐店7个乡镇设立了消防工作站,在张家湾镇成立乡镇消防站。消防工作站由2名消防支队监督员、1名派出所消防专职民警及2至5名乡镇工作人员组成;消防站由3名消防支队干部、4名士兵、2名派出所专职民警、2至5名乡镇工作人员及所在乡镇专职消防队队员组成;通州区公安消防支队派驻干部和通州区公安分局各个派出所民警每周至少四天在消防工作站开展工作。消防工作站在消防支队、属地乡镇政府和防火安全委员会的共同指导下,围绕属地乡镇中心任务和工作实际开展消防工作,解决基层“千条线穿一根针”的问题,即线跟着针走:一是全面掌握辖区情况,进行网格划分,完善业务基础工作和消防业务档案,并在此基础上定期组织召开会议,分析本地区消防安全形势,提出消防工作建议,为属地政府决策当好参谋;二是结合辖区消防工作实际,开展消防监督检查、火灾隐患排查整治、消防宣传教育培训及属地政府部署的其他消防工作,做到一线执法、一线防范、一线宣传,全面提升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的“四个能力”;三是负责对本级公安派出所、社区民警、政府专职消防队及村安全员的培训指导。乡镇消防站还将乡镇义务消防队纳入管辖范围,把灭火工作与防火工作集于一体,整体运行,做到第一时间有力施救、有效控制火灾形势,确保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为保证消防工作站制度得到有效落实,通州区公安消防支队制定并下发了《北京市通州区各街道办事处乡镇消防工作站管理规范》,对消防工作站组织建设、办公设施、工作制度、工作职责、业务培训等进行了规范;建立健全乡镇消防安全工作会议和消防工作站联席会议制度,乡镇消防安全工作会议每周一次,由消防支队派驻干部联系辖区政府主管领导组织,根据本时期消防工作的整体安排及辖区消防工作安排部署相关工作,消防工作站工作联席会每季度召开一次,由区防火安全委员组织,主要听取各乡镇(街道)消防工作站工作开展情况,分析研究本地区突出火灾隐患整改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协调解决消防工作中的难点问题,总结经验、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研究表彰、奖励消防安全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等等;为工作站配发了现场执法记录仪,要求消防工作站人员对执法工作情况进行全程录音录像,从而保障了对其工作时间、工作内容、执法质量进行全面的跟踪记录和监督管理,并借助派出所办公平台,实现火灾隐患的及时录入和处理;积极协调区政府和属地乡镇,做好办公场所、办公设备、执法车辆、饮食住宿的配置和辅助人员的配备工作,并在执法车辆上装载GPS设备,对车辆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

三、整合资源,密切协同,确保良好效果

消防工作站制度调动一切力量,整合各方资源,加强部门联动,推动了各级消防工作责任的落实,提高了社会消防管理的效能:一是作为连接消防支队与乡镇政府的纽带,密切了双方的沟通交流和协同配合,将消防工作切实融入到属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之中 ;二是实现了消防监督检查的前移,使消防监督从原来的面延伸到线、点,从整个乡镇延伸到村、大队;三是实现火灾原因调查的前移,火灾发生后属地监督员可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开展调查取证工作,改变因到达现场时间过长造成对现场情况的不清和取证难的问题;四是实现施工现场消防管理的前移,通过与施工现场投资方、施工方、监理方的合作,以及辖区属地监管改变因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少,监管不到位的问题;五是实现公共聚集场所开业前消防安全检查的前移,从被动的检查改变为从设计、施工、竣工、验收、开业整个过程的监管,杜绝因施工过程中的缺欠导致永久性影响消防安全问题的出现;六是实现了对政府职能部门、公安派出所民警、乡镇专职义务消防队、村安全员“面对面”的经常性培训指导,提高了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工作能力和参与热情,使公安派出所按照“一警双职”的消防三级管理模式开展消防工作,最大限度的发挥乡镇派出所民警的组织优势和基层群防群治组织的作用,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篇7

【关键词】大学生 安全素质 应用型本科院校

随着21世纪的到来,世界已经进入全球化、多元化和现代化,人类社会面临着诸多新问题、新形势。高校校园安全的不稳定因素受际国内环境影响与日俱增,大学生所处的生活、学习环境更加复杂多变;随着高校的不断改革与发展,校园生活的社会化程度也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和思想动态也被社会的诸多因素深深影响着;当今高校周边环境和校园治安问题越来越复杂,大学生的安全意识薄弱,校园安全事故屡见不鲜,使得大学生安全问题尤为突出。在上世纪90年代,部分大学就已经提出了应用型本科在高校中的定位,以适应时展和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近年来由高等专科学校升格的本科院校的大学生具有年龄较小、学识和认知水平较低、基本素质不高等特点,这些大学生将来进入社会都是服务地方经济生产一线的人员,这无疑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质量,特别是高安全素质的培养提出了内在的需求和高标准的要求。

一、调查对象和内容的确定

(一)调查对象的确定。针对大连3所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并结合自身实际岗位工作,对大学生安全技能的材料进行了梳理。从年级层次上看,调查对象的比率分别为,大一中职本和高职本学生占55.56%,大二中职本和高职本学生占44.44%;从性别上看,参加问卷调查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中男生715人,女生265人,占调查人数的比率分别为72.96% 和27.04%。这些数据符合调查研究的要求,具有代表性和科学性。

(二)调查内容的确定。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法完成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安全素质的调查。问卷总体设计把握三个维度,即大学生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这三个方面。问卷具体问答题目设计包括如下:消防安全、心理健康安全、法制安全、学习安全、饮食安全、财产安全、交通安全、社会交往安全、网络信息安全9个方面的安全问题。

二、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

通过表一可以看出,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安全素质的980份有效问卷中,选择“完全符合”或“完全正确”和“基本符合”或“基本正确”的比率分别为47.44%和28.97%,选择“一般符合”或“一般正确”的比率为17.14%,选择“基本不符合”或“基本不正确”和“完全不符合”或“完全不正确”的比率分别为5.37%和1.11%。分别看三个维度,大学生安全意识方面选择“完全符合”和“基本符合”比率和为76.50%;大学生安全知识方面选择“完全正确”率仅为56.58%;大学生安全技能方面选择“完全符合”和“基本符合”比率和为76.84%。

如表二所示,在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安全意识9个专题结果进行分析后显示,在参加问卷调查的大学生中仅有42.78%选择“完全符合”,有35.52%选择“基本符合”,而有20.37%选择“一般符合”,3.33%选择“基本不符合”。根据笔者对所在学校近三年的案件统计,有78.63%的案件是盗窃案件,而在这些盗窃案件中有95.62%属于遗失案件。

问卷中所涉及的“安全知识”题目都是基本的安全常识,表三显示,“完全正确率”仅为56.58%。在回答“在遭遇求助却又不能确定对方情况真假时,不可以直接给钱,您认为”这个社会交往安全知识问题时,只有33.33%选择“完全正确”,而却有8.33%选择“基本不正确”,甚至有5.67%选择“完全不正确”。在回答“交通信号灯黄灯持续闪烁,车辆、行人应不准通行,但进入人行横道的行人和越过停止线的车辆是可以照常通行,您认为”这个交通安全知识问题时,选择“完全正确”的有40.00%,选择“基本正确”的有35.00%,选择“一般正确”的有11.33%,选择“基本不正确”的有12.00%,而选择“完全不正确”的有1.67%。

在本次调查问卷中关于大学生安全技能9个专题问答中,如表五所示,有42.59%和34.25%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分别选择“完全符合”和“基本符合”,16.85%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选择“一般符合”,而选择“基本不符合”和“完全不符合”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分别为5.38%和0.93%。

三、结果分析

结合调查结果和日常工作了解情况对上述数据说明和分析如下:

1.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安全素质,无论是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已经基本形成。但不是很高,基本达到“及格”水平,这样的大学生安全素质水平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也很难达到培养高安全素质人才的目标。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安全素质在大学生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方面基本可以,也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但大学生安全知识不容乐观。

2.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在安全意识上不够强,只能看到表面性的现实危害,对不易发现的潜在安全隐患认识不足。同时,大学生的安全意识与现实行为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从表面上看,大学生似乎具有某方面的安全意识,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常常存在与“所知”不相称,甚至相背离的“行为”。

3.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对安全知识掌握的很不理想,不少同学缺少必要的安全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发生安全事故,甚至酿成悲剧的情况屡见不鲜。无论是从整体大学生安全知识现状来看,还是从各类大学生安全知识现状来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生安全知识严重缺乏。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生安全教育不能满足大学生对安全知识的掌握,学校现有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对大学生掌握安全知识未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4.统计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大学生具有一定的自救自护能力,但也不是很高。学生安全技能的性质是不同于大学生安全意识和大学生安全知识,前者是“应知”的,而后者是“应会”的。安全技能必须通过现实的操作和演练,并且一些技能必须通过较长时间的训练才可能形成。

参考文献:

[1]程诗敏.风险社会视域下大学生安全素质提升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4,29.

[2]刘里卿.大学生安全防范素质的现状和问题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4(1):137-138.

[3]陈新宇等.大学生安全素养的培育研究[J].科技创业,2014,9:121-125.

篇8

首先,班主任要做好“咨询导师”的角色,在学生需要的时候为他们提供各种资讯和帮助。在学校教育和生活中,班主任仅是引导者,学生才是主导者,他们需要在大学四年的时间里不断得到成长和历练。对于这种成长和历练,班主任前期能做的工作就是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资讯,创造条件让他们多一些历练。而在他们历练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班主任需要做的就是专业上给予他们帮助,精神上给予他们鼓舞,方向上给予他们指导,而最后的规划和成果则尽可能地让他们自己来定夺和把握。

其次,有所侧重,做好不同阶段的工作。对于班主任工作,我认为在不同的阶段要有不同的工作重点:第一阶段(第一学年)是学生建设、志向建设。经过第一阶段的积累,第二阶段(第二学年)的重点应放在开阔学生的专业视野上。班主任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观看、观摩专业团体演出等艺术类活动,以开阔其专业视野。同时,专业基础较好的学生在本阶段就可以找机会参加高级别的赛事和展演了。第三阶段(第三学年)是第二阶段的延续,班主任要专注于帮助学生提升专业素养。同时,准备考研的学生要启动考研科目的学习。第四阶段(第四学年),几个任务:考研、毕业晚会、毕业论文、找工作。因篇幅有限,现笔者就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工作做一详细论述。

针对刚入校的新生,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应放在两方面:第一,抓学风;第二,树理想。我们要用纪律去帮助学生提高自律性,让目标去引导学生提高自觉性。

大学生大多来自不同的省份,有不同的教育背景、不同的风俗习惯。这样的背景情况决定了他们对大学生活、对广州这座城市、对专业见识等方面都有着不同层面和角度的认识,而要让他们很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和学习,实现自身角色的转变则要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不能操之过急,只能慢慢引导。而在他们的过去经验与现在角色的转换过程中,存在缝隙最小的就是专业学习,因此短期内将他们最有效凝聚起来的办法就是抓学习。所以班主任要把这个阶段一切工作的重心和关键点都放在抓他们的专业学习上。

在第一学期初,我重点督促他们(舞蹈专业学生)练早功和晚功。很多学生进入大学之前是普通高中的艺术生,他们并没有练早功和晚功的习惯,而且他们的身体素质也跟不上大学专业学习的训练量。所以,通过练习早功和晚功,迅速地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是非常必要的。在为学生讲明白练习早功和晚功的重要性之后,我没有硬性要求所有的学生必须练功,而是鼓励几位原来是舞蹈专业学校毕业的学生带头练功,并给予了他们一些鼓励和指导,他们提高得非常快。看到这种情况,没有练功的学生开始着急了,也加入了练早功的行列。这是非常好的一个学习习惯养成和毅力的锻炼方法。我在学期末大力表扬了学生这种行为,并且鼓励学生坚持刻苦训练的精神,在假期自学一个舞蹈剧目。之后,第二学期初,我就组织学生进行了假期作业的展示。通过这次集中展示,学生对彼此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原来平时上课默默无闻的同学,竟然一个假期就可以把一个舞蹈剧目演绎得如此精彩,真是让大家刮目相看。学生学习的热情更高了!

通过两个学期的专业考试,教师对他们的成长赞许有加,而且他们也基本没有出现思想问题。由此可见,学风建设好了,这个班的基础算是打好了,相信接下来的学习中,一切都会顺畅、平稳。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