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09 11:28:3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幼儿园实习生个人总结,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万事开头难,刚进园实习初期,让我感到了很大的困难。毫无工作经验的我,面对新工作,面对性格各异的孩子,我觉得毫无头绪。不知道到底该从哪里入手,看着指导老师(班主任)轻轻松松的带着宝宝们开展各种活动,做着一个个游戏。看着孩子们一张纸兴奋,热情高涨的小脸,我深深地被感染着。我努力地去学习,尝试独立带孩子。经过几次失败的打击之后,我的紧张心理才逐渐退去。在实习过程中,让我懂得了面对不同的幼儿要用不同的方法,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而作为他们的老师,要想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不用心去发现他,捕捉他们的闪光点是不行的。每个孩子都有他的可爱之处及不足之处,要想帮助他们改正缺点,不仅要关心照顾幼儿,还要与幼儿家长沟通交流。在实习期间,我学着,试着与家长打交道,与他们交流幼儿在园及在家表现。这些,都是饿哦在幼儿园夫人实习过程中所获得的最宝贵的东西。
在xx幼儿园的每个教师里都有幼儿一日,一周活动的生活常规时间表。在实习期间,由于xx幼儿园缺少配班老师,我都是在做配班老师的工作。但我严格按照时间表,配合所在班主班老师认真做好一日常规工作。
首先,保教工作。
在保育工作中,使我第一次亲密接触了幼儿的方方面面。我虚心请教保育员,积极配合保育阿姨的工作。户外活动,我提醒幼儿注意安全,不追逐打闹。进餐时,帮助保育员为幼儿盛菜盛饭,提醒幼儿安静进餐,不挑食。睡觉时为年龄小还不能自理·的幼儿脱衣物,给幼儿盖好被子,小声告诉他们安静入睡,不能说话。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照顾好每个幼儿的生活。让孩子在幼儿园喜欢幼儿园充满爱心与童趣的气氛,在游戏中不断增长知识。
其次,教育工作。
面对上课,作为实现老师。心里真的有些恐慌,生怕自己讲不好影响幼儿对知识的掌握及对上课的兴趣。我从熟悉教材开始,因为只有一个月的时间,指导老师给我布置了七八节可得内容。我从教案到教具,一步一步的去准备,直到得到直到老师的认可,我才走上了“讲台”。但当面对幼儿上课时,还是那么的手足无措、由于对幼儿的不了解太少,对他们提出的问题难以回答,又没有整顿好课堂纪律。第一次正式上课没有成功。不过又一次的讲课中,我总结经验教训,就比第一次进步很多。随后慢慢的进入了老师的较色。
再次,家长工作。
作为教师,每天都要与家长打交道。家长工作也是幼儿教育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我们要虚心听取家长的合理化得的建议,同时对于家长的无理要求,妥善处理,友善的拒绝。幼儿在园表现要告知家长,取得家长信任。
经过这一月的实习,虽然时间很短,但我已深知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实属不易。不但要具有深厚的教学经验,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幼儿教师不仅要有耐心、爱心、细心、更要有责任心。
总之,教师是一个崇高而神圣的职业,通过实习我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社会的不断进步,使幼儿园对幼教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使我知道,必须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在幼教之路上创造属于我的精彩人生。
幼师见结(二)
时光飞逝,转眼间,我在贝斯特六个月的实习生活马上就要结束了,在这六个月的时间里让我对幼儿园有了近一步的了解,让我对幼师这个职业有了新的看法,在这六个月里,我不仅从老师们身上看到了为人师表散发出的耀眼光芒,也看到了做为一名幼儿教师背后的喜怒哀乐,在学校时总会以为当一位幼儿老师肯定很好玩,很轻松,但来到这里后我改变了这个想法,每次上完一堂课我都有深的感触,每一天过后想要当好一名好的幼师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在这段时间里我收获了甚多,心中萌生了许多感触。
想想刚来到贝斯特时是在新园搞宣传与环境创设,那段时间里的一分一秒都过的都很充实,上午去派单洗楼,下午搞环创卫生,晚上我还需要和家长电话沟通,这里的一点一滴不仅见证了一个幼儿园的成长,更加见证了我们从一个学生成长为一名幼儿教师师所付出的心血与汗水。我想我永远不会忘记开园那天入园四十六个孩子,全园所有人脸上灿烂的笑容以及内心无法掩盖的喜悦,开园前一个月的酸甜苦辣都化做了乌有,这四十六个孩子身上散发这一种无形的力量,成为了我们日后奋斗的动力。正式开园以后我并没有带课,而是做起了前台咨询接待老师,每天我接触更多的人是家长,做的更多的事是沟通,这项工作让我对幼儿园更加的了解,对幼儿的各个年龄段化分更加的清晰,对应对各样的家长的意见或建议更加的自如,我很感谢能有机会胜任这项工作,当我熟悉了这份工作后,我决定下班级去熟悉带班老师这项工作,就这样我来到了苗一班,首先是让我熟悉幼儿园的环境、班级的大概情况,了解班级基本情况,跟幼儿接触、沟通,建立良好关系的同时,对各个幼儿习性特点有了初步了解。另外,在主班教师的帮助下,熟悉班级授课方式、教学计划后,听课然后正式授课。
六个多月的实习生活,让我知道幼儿园也是一个集体一个团队,不仅需要园长和带班老师的配合,更需要保健医咨询老师的配合,后勤和财会更是缺一不可。做代班老师时我更深刻地了解和掌握了中班这一年龄阶段的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在保教工作方面与大班、小班幼儿的区别;同时也认识到了作为一个幼儿教师,除了做好幼儿的教育工作外,如何做好与保育员、其他教师及家长的合作、协调工作也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以前我比较注重于对有关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常常忽略了对幼儿生活常规的关注。这次在幼儿园实习第一次完整地观察了幼儿园一日的生活,发现其实训练幼儿的生活常规,培养他们的行为习惯及自理能力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一门值得重视的学问。我在下班级初期的时候,看到小朋友椅子放得不整齐,我就会帮他们放好;他们告诉我饭菜吃不完,我就叫他们不要再吃了;他们要上厕所,不管当时在做什么活动,我都以为应该让他们去上厕所;他们不会自己脱衣服的时候,我会主动帮他们脱,他们哭的时候就是顺着他们来等等。我以为我是在帮助他们,可事实却并非如此。经过主班老师提示后,我才认识到我的行为的后果就是他们永远都不能学会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的行为的出发点是关爱幼儿,但结果却是溺爱他们。所以经过反省我觉得幼儿教师心中应有一把尺,这把尺其实就是教师坚守的原则,这些原则的出发点和终点都应是发展和提高幼儿的能力。在上课方面,我觉得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只是一些空洞的理论,它与实际的幼教工作还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在看完前辈们的教学后,我感受到幼儿园教学其实是一个很灵活的过程,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才能让孩子愉快、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首先幼师对孩子要充满爱心,自己要有耐心,老师自己要有特长,要学会观察孩子的表现,发现他们的优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时间久了,慢慢习惯了,就要开始给他们上课,让他们要学习东西,我也像其他老师一样学会备课,我也不断学习老师的备课经验。这次实习令我感受颇多的是新人就是新人。无论从教学水平上或是对幼儿教育方式方法上都和其他有经验的老师有差距,这一点在平时的纪律上可以看出来。与此同时我时刻对自己的教学方面进行不断的反思,不断的改进,经过了自己的不断努力和改进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
在实习的过程中,让我懂得了要因材施教,面对不同的幼儿要用不同的方法,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差异,有自己独立的内心世界,作为他们老师,要想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不用心去了解去发现捕捉他们的闪光点是不行的,每个孩子都有他的可爱之处以及不足之处,不仅要关心和照顾幼儿,还要帮助他们改正不足,这需要与家长经常交流幼儿在园以及在家的各种表现,需要家长与老师的共同配合,共同努力。
在贝斯特幼儿园的每个教室都有幼儿一日生活常规时间表及主班配班老师的工作分工,在实习期间我严格按照时间表,配合所在班老师认真做好一日生活常规工作。
幼教本来就是一门需要具有爱心与耐心的专业。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一个个天真的孩子,我们更应该用母亲般的心去呵护他们。每天早,午,晚检认真对待。户外活动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天热时,提醒幼儿减衣服。喝水时,提醒幼儿不拥挤,不说话,以免被水呛到。吃饭时,安静进餐,不挑食。洗手时用肥皂,消毒杀菌。睡觉时,要盖好被子,以免受凉。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照顾好每一个幼儿,帮助幼儿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他们生活自理能力,让孩子在幼儿园感受到家的温暖,让每个幼儿真正的喜欢上老师,喜欢上幼儿园,让他们在充满爱心与童趣的氛围里,在玩耍中找到真正乐趣、不断的增长知识,快乐的成长起来。
短暂的实习生活结束了,六个月里经历的每一天,都已在我心中烙下了永久的印记,我们都在随着时间的流走一点一点的成长起来,而曾经的纯真也随着风雨的磨灭转变得成熟。。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这六个月的实习生活我得到了很多,为我以后的幼师之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会为之而奋斗,努力,拼搏!倾注满腔热血,只为桃李芬芳。
幼师见结(三)
经历了几个月的实习生活,让我初尝了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的酸甜苦辣。回顾和我的学生们一起走过的日子,不禁想起自己的幼儿时代,也深感如今的学生比我们过去多了一份顽皮,一份灵活,一份大胆。学生的能力一代比一代强,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要想在学生中树立起好老师的形象,还需要走一段不寻常的摸索之路。在实习期间,我的主要任务是班主任工作和课程教学工作。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和策划者,也是学校管理的中间力量和骨干分子,对良好班风和校风的形成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一个班主任又怎样使自己的工作上台阶、上水平、上档次呢?实习期间担任班主任工作,我有这样一个认识,班主任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实质上是一个与学生实行心理沟通的过程,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的内心世界,做到有的放矢,方法得当,才能达到教师对学生的成长提供帮助指导、学生对教师的工作给予配合支持的目的,从而收到好的教育效果。下面谈谈自己切合学生心理实际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的一些尝试以及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实习班级工作中的一点体会。
一、作好计划,繁而不乱
班主任工作繁重异常,这是众所周知的。因此,在开展班主任繁重的工作之前,应先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详尽的工作计划。古语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二、了解学生,交流沟通
作为一个班主任,一定要了解班上每一位幼儿,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我作为一个实习班主任,对学生的基本情况不了解,于是我利用见习的前三天,通过找原班主任了解情况,开班干部会议,找学生个别谈话,悉心观察等方式,来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学生的主体思想,学习现状,学习成绩,优秀学生和后进生。同时,还通过批改周记、作文,中下午有空找学生聊天,晚自习随堂自修或备课,深入班级,广泛接触学生,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沟通。通过以上方法,我逐步了解了班内每一个学生,为做好班级辅助管理工作做好了准备。
三、做好自己,为人师表
老师的外在行为表现,对学生具有一种榜样和示范的作用,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初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及综合素质还不成熟,思维不稳定,情感脆弱,对身边发生的事情很感兴趣,有自己一定的看法,但缺乏一定的判断能力。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无论是在穿着打扮方面,还是在言行方面,无论是在教学能力方面,还是在个人修养方面都以一名正式老师、班主任的身份要求自己,在班中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与支持。只有尊重自己、为人师表的老师,才能从学生那里得到爱戴与尊重,在班中建立起学生对自己的威信,这是班主任工作的基础。
四、尊重学生,贵在坦诚
在管理班级上,应把学生当作一个平等的主体来对待,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彼此无高低、尊卑之分。老师在建立威信的基础上,应该与他们平等、友好的相处,建立起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出现问题时,不要采用强制手段,高压政策来解决问题,而要通过讲事实、摆道理,使学生心悦诚服是为教育学生而惩罚学生,换句话说,惩罚是手段,教育才是目的。
五、钻研教学,发展自己
[关键词]师范生;师范教育;教育实习
[中图分类号]G6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10)12-0116-02
教育实习是师范生在实习地教师的指导下,将已获得的专业知识、教育科学知识和技能运用于教育教学活动,以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培养和锻炼教育教学工作能力,提高职业素养的综合性教育实践活动,是师范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是教师职前教育的必要阶段和基本形式,是培养合格师资的重要保证。教师教育不同于其他形式的教育,就在于它的目标是培养未来的中小学及幼儿教师,学生要胜任未来教师这一职业,除了掌握相关的知识之外,还应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而教学能力的形成,则需要在教育实习这一重要的实践环节中去磨练。
一、教育实习的重要意义
(一)教育实习是检验师范生综合素质的过程
教育实习对师范生而言,是教育观念、学科知识、教学技能、表达能力、组织能力、交际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过程,又是对这些素质水平的检查考核过程。师范生通过几年的在校学习已经掌握了系统的教育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并获得了从事中小学及幼儿教育工作的基本技能技巧,但只有通过教育实习,才能评判她们是否真正具有了独立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因此,教育实习对师范生了解中小学及幼儿园教育、巩固专业思想以及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
(二)教育实习是检验师范院校教育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对学校而言,教育实习是检验师范院校教育教学效果的最有效的手段。通过教育实习所反馈的信息,能够使学校不断总结经验,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育质量,为社会输送合格的教育人才。同时,教育实习是师范生向社会推介自己的重要途径。随着毕业生分配制度从计划改为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师范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在就业竞争中,用人单位对师范生教育教学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非师范院校毕业生也加入了教师人才市场竞争,这对师范院校毕业生的择业是一种最直接的考验。面对教师人才市场的挑战与竞争,师范毕业生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职业优势――教育教学能力,必然归结为加强与改进教育实习,教育实习的目的,也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因此,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必须通过深入实际的教育实习,才能培养其教学能力,在即将面对的教师人才竞争中处于明显的优势地位。
二、教育实习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实习在时间安排上不够合理
国内大多数师范院校采取一次性毕业前的突击性实习,这种安排不利于师范生角色的转化、身份的过渡。目前,国内大多数师范院校的教育实习时间规定仍沿用早在1980年教育部颁布的相关规定,高师教育实习的最短时间为本科8周,专科6周。在指导实习的过程中,很多实习生都抱怨:实习刚刚开始却很快结束了。实习生在实习期间除去动员、准备和总结工作,真正进行实习工作的时间所剩无几。学生往往感觉到刚熟悉环境,进入教师角色,摸到教学门道,实习就结束了。
(二)教育实习指导工作形式化倾向较为严重
作为师范院校的实习指导教师,他们不仅要指导实习生的思想工作,还应在实习生具体的教学实习、班主任工作以及教育调查研究方面都给予具体的意见和要求。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相当一部分师范院校的实习指导教师本身对中小学的教育规律不熟悉、教学内容和方法不了解,加之指导教师本身工作和教学任务较重等原因,不少指导教师不能全程到实习学校指导实习生。同时,部分指导教师对教育实习的指导目标不太明确,虽然学校有相关的实习指导要求,但指导教师对实习指导工作仍缺乏明确地认识和把握,从而导致指导教师在实习指导工作中产生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这两方面的原因致使教育实习的指导工作名存实亡、流于形式,教师的指导功能和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和体现。
(三)教育实习后的总结效果不明显
由于实习生在实习结束后马上要毕业离校,因此,教育实习的总结工作做得不够彻底。在多数情况下是在实习结束后,实习生把《实习生手册》、实习报告上交教务处,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没有机会去纠正和讲评,学生只能自己慢慢领悟。虽然学校组织的座谈会能够让实习生及指导教师都能有所启发,但实习生面临马上毕业,没有时间在学校对自身在实习中发现的问题取长补短。因此,教育实习后的总结无论对学校还是学生个人都不能产生明显的效果。
三、教育实习的改进建议
(一)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实习方式增加实习时间
我国师范生主要采取的是短期集中教育实习的方式,这种实习的一大弊端是实习时间太短。针对这一问题,许多国家在研究、探索、尝试的基础上,各有不同的做法,总体思路是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把教育实习的时间分割贯穿于整个学习阶段。这种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实习方式增加了学生接触中小学及幼儿园的机会,有利于他们在集中实习前就了解中小学及幼儿园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接触多了,带回的问题就越多,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引导作用,激发了学生深入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为集中实习做好了准备,相当于延长了教育实习时间。
(二)加强教育实习指导教师的队伍建设
教师的有效指导是实现教育实习目的的关键环节。师范院校应设有专门教育实习指导与研究机构,选拔教育学科基础理论扎实、基本知识全面、教学经验丰富和责任感强的教师担任教育实习指导工作。对指导实习的教师进行培训,使其明确责任、尽职尽责。同时,指导教师在指导教育实习的同时,应注意收集中小学及幼儿园教育一线的教改信息,做一些教育专题调查,为师范院校教育教学提供反馈信息。
(三)重视实结的实效性
全面有效地进行实结,是学校实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结应从学校和学生两方面进行总结。从学校角度看,要全面详细地了解实习情况,及时总结实习过程中的实现目标,提出实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改进意见,促使教育实习的实施和管理向科学化、规范化、有效化的方向发展。从学生角度看,可由指导教师组织学生分班分组进行讨论总结,对各班总结会上的突出问题记录、整理,并在全体实习生总结会上由学校选派的教师做统一解答。
综上所述,教育实习作为培养合格教师的重要实践活动,是师范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和做好的工作。在思想理论方面,应不断更新观念,加大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做到理论研究与创新与时俱进;在实践方面,要对外进一步拓展教育实习的社会功能价值观,切实开发社会实践资源,拓展实习渠道,发挥社会力量对教育实习的支持、协助和促进作用。对内强化课程改革,着力于师范生素质能力提高,进一步优化教育实习管理体制和组织指导模式,确保教育实习质量稳步提升。但是改革教育实习的方法,解决教育实习中存在的问题,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师范学校只有高度重视教育实习,不断深化改革,才能面临严峻的挑战,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社会输送合格的教师。
[参考文献]
[1]郑东辉,施莉. 国外教育实习发展概况及启示[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5).
[2]曾广清.关于高师教育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理论与实践,2002,(2).
关键词:新课程下;职前教师;教学实习;方法改革
一、职前教师教育实习改革是时展的必然
1.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称纲要)明确规定:“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纲要》特别强调对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对中小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对职前教师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需要,高师教学改革要与基础教育改革对接,加强对职前教师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改革教育教学实习方法,这是时展的需要。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教师[2011]6号)指出:要加强师范生职业基本技能训练,加强教育见习,提供更多观摩名师讲课的机会;师范生到中小学和幼儿园教育实践不少于一个学期;支持建立一批教师教育创新试验区,建设长期稳定的中小学和幼儿园教育实习基地;高校和中小学选派工作责任心强、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师范生学习指导教师;大力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这些对职前教师教育实习改革提出的具体的要求,有力地推动了职前教师教育实习改革的步伐。
2.教育实习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环节
国家教育部制订的高师教学计划明确规定,高师课程由专业基础课、专业教育理论课、公共必修课和教育实践课组成。教育部将教师教育实习列入高师教学计划,把教育教学实习环节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突出了教育实习环节的重要地位。
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专业理论和专业基础知识是不能胜任教学工作的,还必须要有较好的教育教学技能,而这种教学技能来自于教学实践。教师有了丰富的专业理论和基础知识,同时又教学得法,才能获得好的教学效果,这个“法”,就是教学技能技巧,或者说是教学实践能力。
3.教师的教学技能,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培养
教师的教学技能包括教师的备课、上课、评课、说课、板书等方面,教师要想提高教学技能,需要不断开展教学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有些人从理论上讲的头头是道,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就不一定得心应手,有的人满腹经纶,由于教学不得“法”而无法道出。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需要长期的训练,需要不断地进行教学实践,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和总结,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技能。
二、现行教师教育实习方法存在的主要弊端
作者作为高师院校教学论教师,长期从事师范专业历史教学论教学和指导学生开展教学实习工作。在带队实习中,就教育实习方法改革问题与学生进行了多次座谈与交流。实习结束后,又要求每个实习生写一份对教育实习改革的意见或建议。同时对广西区内其他几所高师院校师范生实习情况作了一些调查。调查发现,目前,职前教师教育实习存在诸多弊端。
1.实习时间较短,学生得不到应有的锻炼
现行高师教育实习一般为8周。如果以8周时间计算,有两周在学校进行试讲,6周到中学实习。一般情况下是秋季学期9月中旬到中学,第一周为见习,接着4周上课,最后一周总结,学生真正上课时间不足4周,因为期间有中秋节、国庆节放假。在中学、小学科(如“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等)一般每周安排2节课。而实习生一般又是两个人上一个班,这样一来,平均每人上课只有4节。大学科(如数、语、外)实习生最多上课8-10节。结果,轰轰烈烈的教学实习,学生只能上几节课,根本达不到目的。有学生在总结中说,教育实习还没有进入角色就结束了。
2.学生师范技能缺失,专业基础不扎实
在带队指导学生实习中,我们发现有部分实习生基础知识不扎实,教学技能较差,课堂上重教不重法。少数实习生在教学中背教案,课堂上错误百出,语无伦次,教学内容颠三倒四,粉笔字不像字,板书不规范。实习生上完课后,中学任课教师不得不“再加工”,搞得中学课任教师和实习学生都很尴尬。
3.指导教师对实习生的指导不到位
(1)带队教师指导不到位。目前,师范院校有些专业在调派教育实习指导教师时,不加选择地调派,什么人都可以调派,不管是他学什么专业,有没有指导能力,只要是没有课上,一律派去带队实习,有的专业甚至派非教学人员带队。这些教师充其量是个队长而绝非指导教师,不能给实习生在教学中任何指导。有些教师虽然也是科班出生,但是由于自己的教学和科研任务重,对教学实习工作并不热心,当了带队教师,到了实习学校,对学生的教学实习很少过问,使教学实习质量无法保证。
(2)中学学科指导教师指导不到位。中学教师承担着对实习生教学实习工作的指导任务,对实习生教学实习质量的高低起着很大的作用。在实践过程中,中学指导教师对实习生的指导很不到位。主要表现在:部分指导教师对实习生听课次数不足,有的指导教师对实习生每人只听一节课,听过后点评也过于简单,三言两语就了事。未能给实习生以具体详尽的思路和方法指导。因为中学教师指导实习生是没有报酬的,只是尽一种义务而已,所以这种义务可尽多尽少,这样必然导致指导不到位。
4.教学实习组织形式单一
目前,师范院校教育教学实习组织形式主要有几种:第一,小组集中实习,几十个人一个小组到一所中学,由学校负责联系实习学校,选派一个老师带队,这是几十年一贯制的教学实习组织形式。第二,个人实习,由学生个人联系实习学校,实习生在学校教学计划统一要求下到一所中学开展实习。第三,顶岗实习,是指中学某专业教师脱产学习、参加培训,或是请假等原因,造成教师不足,由实习生来顶替原教师上课,这是教育教学实习方法改革的一个新创举。但是这种组织形式必竟是僧多粥少,不能满足实习生的需要。所以,师范院校教育教学实习组织形式还需要不断开拓与创新,采用多种组织形式同时进行。
5.实习成绩评价缺乏科学性
新课程强调改革现有的教学评价制度,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
现行教学实习中的成绩评价;基本上是根据教育实习三个任务的完成情况来决定学生的实习成绩。课堂教学实习占50%、班主任工作占30%、教育调查占20%,最后构成学生的实成绩。学生获得的成绩水分很多,很难说明实习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因为教学实习成绩评定,基本是由指导教师在听完一两节课后给的分数,况且一般打分都比较高,绝大部分实习生的分数都在85分以上,有的甚至达到98、99分。班主任工作成绩是由原班主任凭主观印象打的分,每个实习生都在90分以上,有的打100分。教育调查成绩是由带队教师打的分数,虽然说不是每个实习生打90分,但是所给分数也不足以衡量一个学生的水平。
基于目前教育教学实习中存在的主要弊端,我们认为,很有必要进行改革,摸索一条教育实习方法改革的新路子,也是为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幼师女生;教育责任感;培养
一、教育责任感的含义
教育责任感是教师对履行教育义务的行为结果所应负的道义上的责任的认识。也就是说,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自觉地意识到社会对教师提出的各种道德要求的合理性,因而能把遵循教师道德要求看作是自己的内在道德需要,是对社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教师教育责任感的强弱直接制约着他的尽职程度,而教师能否尽职,直接关系到能否培养出合格的学生。在教育实践中,教师的教育责任感有着重要的作用。教育责任感是从教师的义务中引申出来的,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教师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及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这是国家、社会对教师的总体要求。为了完成这一使命,教师必须遵守宪法、法律、职业道德并且要为人师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保质保量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2对学生的责任。教师必须根据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经常对学生进行有关的法制教育,教师还必须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抵制和防止有害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各种不良现象。通过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使他们成为知法、懂法和守法的公民。教师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和思想品德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科学文化技术教育,使学生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之才。教师必须努力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关心爱护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
3教师对自己的责任。作为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自觉地改造主观世界,用健康、积极、向上的思想去影响学生,用渊博的知识和娴熟的教学去传道、授业、解惑。
教育责任感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各有侧重,又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缺一不可。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是教育责任感的灵魂,对学生的责任和对自己的责任,是教育责任感的基石。教育责任感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是每一位教师在道德方面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二、影响幼师生教育责任感的因素
1在道德观方面,幼师女生表现出道德观念与道德行为的失衡。不可否认,绝大多数女生能认识到品德修养是做人之本。但在现实生活中,多数女生常常表现出对社会公德不以为然。比如:有些同学自视清高,要求别人尊重自己,但见到老师却连招呼都不打,公共汽车上遇到老人不主动让座,视而不见。不少女生爱惜个人物品,但对社会公物却不爱惜,教室、琴房长明灯现象比比皆是,课桌、讲台随手涂鸦。
2在人生观方面,幼师女生表现出理想与现实的反差。幼师女生中许多人是带着轻松、易学的念头,父母、亲友的期望及自我陶醉来到校园的,她们是按一种属于艺术学习的思维定势来塑造自我的,认为自己一定能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然而同时的,女生们绝大多数表现为成才欲望较强,奋斗精神较弱。部分女生由于学习专业技能课的自身素质较弱(比如舞蹈课、琴法课、视唱及乐理等),一进校便表现出不知所措的烦燥,甚至畏学。她们渴望成就一番事业,但往往又缺乏坚韧不拔的意志。盼望有所作为,却又疏于基本功训练。理想和现实的反差对她们今后所从事的工作、事业构成严重威胁。
3在价值观方面。幼师女生表现出功利化和实用化。从调查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女生是怀抱“找出路”、“跳农门”、“落根大城市”等一系列复杂心态来学校的。城镇籍女生来幼师是为了能够在大城市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农村籍报考幼师则希望跳出农门,走出自己家乡的那个小村庄。更为夸张的是有些女生读幼师是为了有一个好名声,以便能找有钱人来嫁。虽然这些女生入学动机各异,但她们几乎都表现为更注重个人成才目标的实现。她们渴望成才,但又往往单凭个人兴趣爱好和自我价值取向进行“自我设计”,把成才目标建立在狭隘的个人利益基础上。
4独立意识增强,但意识和能力失衡。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女生们要求能够独立。她们对于《中师生行为规范守则》的条例以及学校学工处制定的文明细则不以为然。因此,大部分时间用来上网交网友、写信交笔友现象在许多女生中流行开来。她们一方面自我意识增强,另一方面法纪观念却相应淡薄了。她们的自我意识增强,但在真正的现实面前,却又显得手足无措。由于缺乏明辨是非能力,有不少女生因此耽误了学业,更有甚者严重违犯中师生行为条例,受到批评处分。女生独立意识增强,法纪观念淡薄,于是对学校的规章制度有抵触情绪。这种意识与能力的不平衡使大多数女生常常处于矛盾冲突状态,并时常伴有挫折感。
5学校教育方面。首先,学校忽视了对学生的正面教育。学生教育责任感的形成和发展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必须通过学校教育才能实现。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忽视精神文明建设,以致思想道德建设严重滞后,因此,怎样有针对性地、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人生理想、人生价值、社会责任意识等方面的教育,我们的研究不够,实施乏力,成效不显著。即使像爱国主义这样严肃的教育,我们往往过多地停留在展示祖国大好河山、悠久历史文化等对祖国自豪感的培养上,难以把对祖国的自豪感升华为“振兴中华”的强烈社会责任感,并能从中引发出他们对祖国的强烈责任。正因为如此,学生们建立起来的责任意识,一方面缺乏社会价值,缺乏正确的责任动机:另一方面经不起不良社会环境和社会舆论的干扰,不能自觉地、持久地去实践自己的责任。其次,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校德育过程形式化,重灌输,轻实践:重知识体系,管理条条框框繁杂,对学生限制太死,“一刀切”现象突出,学生个性压抑,形成了“两面”人格、知行脱节。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严格的管理制度当然是必要的,但在管理中要尊重并逐步地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否则,学生觉得自己总是处于管理者的对立面,容易产生逆反情绪,也妨碍了他们对自己的社会地位的确认。因此,幼师学校必须改革学生管理方法,探索有利于培养幼师生教育责任感的教育模式。最后,学校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教育责任感培养的实践活动。教育见习和实习是学生学习他人经验和将所学的知识综合运用于教育实践的过程,是幼师学校的必修课,是培养高素质教师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同时,教育见习和实习是幼师学校培养学生教育责任感最重要的实践活动。因为教育实习和见习是师范生在校期间最早也是直接体验教师角色的开始,对师范生从事教育事业有着重要的启蒙作用,师范生通过面对面地与学生接触,与社会接触,第一次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教师角色的重要性,从而体验到什么是教育责任感。而从目前情况看教育见习和实习一直是师范教育中的薄弱环节。这主要表现在教育实习的时间短,有些学校为了省钱、省事而将教育见习和实习合并在一起,安排在临近毕业前。这样就使学生对教材的熟悉、教法的了解、教师工作的尝试集中在一起。这种安排,一方面,对实习生来说,由于时间有限,临近毕业也无法弥补在实习中所发现的自己知识、能力方面的不足之处;另一方面,对实习学校来说,由于迫于教学计划的压力,而实习生平时技能训练太少,唯恐实习会影响教学质量而不愿接受实习生。再加上由于实习经费和指导教师的匾乏,有些学校采用了“分散实习”、“模拟实习”等形式,这无疑对参加这些形式实习的同学缺少全面指导和严格的管理,从而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幼师生教育责任感的培养
怎样解决学校教育责任感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责任感教育的实效?笔者认为,我们必须改革传统的责任感教育模式,创建一种新的适合当前需要的有效模式,从而提高责任感教育的效果。
1从学生需要的实际出发,多层次化地进行学校德育教育。以往在德育目标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目的和目标不分。用目的代替目标,只有高度,没有梯度,这就像哭人家上楼而不纳人家梯子。学校的责任感教育工作要改变统一目标教育带来的“假、大、空”现象,就必须从学生的思想、道德、伦理等方面的实际出发:将一元化的道德教育目标分成若干个层次,即对各年龄阶段和教育阶段确定不同层次的具体目标和教育的起点,依次选择相应的具体内容、方法和途径,再把各阶段各层次的德育目标和措施整体地衔接起来,逐步提高,才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我们进行学校道德教育的改革,重要的任务就是从学生实际出发,将总体目标具体化,即为学生发展的每一个年龄阶段、每一级发展水平拟出道德教育的具体目标。由于每个学生家庭所处的社会地位、经济文化状况、所受教育不同以及个人主观因索的差异,在思想发展和对自己的要求上也必然呈现出多种情况,不能强求一律。因此对道德教育目标层次化,不仅要把最高目标分解为各个年龄阶段的目标,而且要针对各年级学生发展的不同要求,制定出各年级德育的具体目标。这种有针对性的教育,才能促进个体成员充分的发展。
2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人的价值观念,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其形成和发展受三方面因素的制约,即社会结构和社会运作模式、人们已有的价值观念以及政府提倡的主流价值观念。而社会结构和社会运作模式则起着根本性的决定作用。当前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社会转型时期,对价值观念的规范、标准、体系及思维方式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对当前的幼师生来说,她们的人生志向趋于务实,注重实效,关注自我,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商品意识,这是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价值标准的。此外,由于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会对学生的价值观念造成冲击,对诸如金钱至上、吃喝玩乐、损人利己、空虚无聊等不良习俗,我们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加以克服。同时,必须摒弃一切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陈腐观念,以使之具有更加务实的人格,从而成为一个文明人进入社会。幼师生现代人格特征的形成,与社会的大力倡导也是密不可分的。社会倡导的主流道德起着导引、催化、灌输的作用,尤其是在现代社会里,通过大众传媒、社会倡导的主流价值的影响作用更大。因此,社会和学校必须加强正面教育,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为幼师生正确的价值观念的形成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3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重点发展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注重发展学生的道德认知力是当代西方学校的德育重点和经验。柯尔伯格的认知发展理论引起了西方学校德育的改革,其中心思想即是注重道德认知能力的发展。西方道德教育实践证明,强调发展学生道德判断力后,学校的道德教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改变了背记知识、注重说教和-成人化的传统道德教育方式,学生学习的知识得到了很好的消化和吸收,并有能力对复杂的新的社会问题做出重大判断,表现出对重大道德问题的理解和较高的行动自主性。可以说,强调能力发展是当代学校道德教育的重心之一,能较好地提高学生道德水平。幼师学校道德教育改革也应彻底改造旧德育只注重背记道德知识,满足于一贯行为训练的方法,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把它作为德育对策的重点,看成是学生适应多元化社会和促进自律、自主的重要指针。其中,尤其应注意提高教师对培养道德判断力的认识,注重教育技能技巧、大胆吸收讨论法及问题教学法来改进课堂教学。柯尔伯格的研究表明,讨论法可以有效地促进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通过引导激发学生对道德问题的思考,掌握基本的分析方法和推理程序,积极参加社区服务等道德实践,这对于培养学生独立的、理性的道德判断力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当然,提供给学生讨论的道德问题必须是与现实生活和学校生活有关的道德两难问题,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作为道德教育过程的主体,直接地、民主地参与讨论,进行创造性思维,避免脱离实践而拘囿于各种无意义的道德两难问题的讨论中。
[关键词]幼师女生;教育责任感;培养
一、教育责任感的含义
教育责任感是教师对履行教育义务的行为结果所应负的道义上的责任的认识。也就是说,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自觉地意识到社会对教师提出的各种道德要求的合理性,因而能把遵循教师道德要求看作是自己的内在道德需要,是对社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教师教育责任感的强弱直接制约着他的尽职程度,而教师能否尽职,直接关系到能否培养出合格的学生。在教育实践中,教师的教育责任感有着重要的作用。教育责任感是从教师的义务中引申出来的,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教师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及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这是国家、社会对教师的总体要求。为了完成这一使命,教师必须遵守宪法、法律、职业道德并且要为人师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范文),保质保量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对学生的责任。教师必须根据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经常对学生进行有关的法制教育,教师还必须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抵制和防止有害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各种不良现象。通过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使他们成为知法、懂法和守法的公民。教师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和思想品德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科学文化技术教育,使学生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之才。教师必须努力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关心爱护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
3教师对自己的责任。作为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自觉地改造主观世界,用健康、积极、向上的思想去影响学生,用渊博的知识和娴熟的教学去传道、授业、解惑。
教育责任感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各有侧重,又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缺一不可。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是教育责任感的灵魂,对学生的责任和对自己的责任,是教育责任感的基石。教育责任感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是每一位教师在道德方面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二、影响幼师生教育责任感的因素
在道德观方面,幼师女生表现出道德观念与道德行为的失衡。不可否认,绝大多数女生能认识到品德修养是做人之本。但在现实生活中,多数女生常常表现出对社会公德不以为然。比如:有些同学自视清高,要求别人尊重自己,但见到老师却连招呼都不打,公共汽车上遇到老人不主动让座,视而不见。不少女生爱惜个人物品,但对社会公物却不爱惜,教室、琴房长明灯现象比比皆是,课桌、讲台随手涂鸦。
在人生观方面,幼师女生表现出理想与现实的反差。幼师女生中许多人是带着轻松、易学的念头,父母、亲友的期望及自我陶醉来到校园的,她们是按一种属于艺术学习的思维定势来塑造自我的,认为自己一定能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然而同时的,女生们绝大多数表现为成才欲望较强,奋斗精神较弱。部分女生由于学习专业技能课的自身素质较弱(比如舞蹈课、琴法课、视唱及乐理等),一进校便表现出不知所措的烦燥,甚至畏学。她们渴望成就一番事业,但往往又缺乏坚韧不拔的意志。盼望有所作为,却又疏于基本功训练。理想和现实的反差对她们今后所从事的工作、事业构成严重威胁。
3在价值观方面。幼师女生表现出功利化和实用化。从调查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女生是怀抱“找出路”、“跳农门”、“落根大城市”等一系列复杂心态来学校的。城镇籍女生来幼师是为了能够在大城市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农村籍报考幼师则希望跳出农门,走出自己家乡的那个小村庄。更为夸张的是有些女生读幼师是为了有一个好名声,以便能找有钱人来嫁。虽然这些女生入学动机各异,但她们几乎都表现为更注重个人成才目标的实现。她们渴望成才,但又往往单凭个人兴趣爱好和自我价值取向进行“自我设计”,把成才目标建立在狭隘的个人利益基础上。
4独立意识增强,但意识和能力失衡。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女生们要求能够独立。她们对于《中师生行为规范守则》的条例以及学校学工处制定的文明细则不以为然。因此,大部分时间用来上网交网友、写信交笔友现象在许多女生中流行开来。她们一方面自我意识增强,另一方面法纪观念却相应淡薄了。她们的自我意识增强,但在真正的现实面前,却又显得手足无措。由于缺乏明辨是非能力,有不少女生因此耽误了学业,更有甚者严重违犯中师生行为条例,受到批评处分。女生独立意识增强,法纪观念淡薄,于是对学校的规章制度(范文)有抵触情绪。这种意识与能力的不平衡使大多数女生常常处于矛盾冲突状态,并时常伴有挫折感。
5学校教育方面。首先,学校忽视了对学生的正面教育。学生教育责任感的形成和发展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必须通过学校教育才能实现。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忽视精神文明建设,以致思想道德建设严重滞后,因此,怎样有针对性地、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人生理想、人生价值、社会责任意识等方面的教育,我们的研究不够,实施乏力,成效不显著。即使像爱国主义这样严肃的教育,我们往往过多地停留在展示祖国大好河山、悠久历史文化等对祖国自豪感的培养上,难以把对祖国的自豪感升华为“振兴中华”的强烈社会责任感,并能从中引发出他们对祖国的强烈责任。正因为如此,学生们建立起来的责任意识,一方面缺乏社会价值,缺乏正确的责任动机:另一方面经不起不良社会环境和社会舆论的干扰,不能自觉地、持久地去实践自己的责任。其次,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校德育过程形式化,重灌输,轻实践:重知识体系,管理条条框框繁杂,对学生限制太死,“一刀切”现象突出,学生个性压抑,形成了“两面”人格、知行脱节。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严格的管理制度(范文)当然是必要的,但在管理中要尊重并逐步地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否则,学生觉得自己总是处于管理者的对立面,容易产生逆反情绪,也妨碍了他们对自己的社会地位的确认。因此,幼师学校必须改革学生管理方法,探索有利于培养幼师生教育责任感的教育模式。最后,学校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教育责任感培养的实践活动。教育见习和实习是学生学习他人经验和将所学的知识综合运用于教育实践的过程,是幼师学校的必修课,是培养高素质教师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同时,教育见习和实习是幼师学校培养学生教育责任感最重要的实践活动。因为教育实习和见习是师范生在校期间最早也是直接体验教师角色的开始,对师范生从事教育事业有着重要的启蒙作用,师范生通过面对面地与学生接触,与社会接触,第一次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教师角色的重要性,从而体验到什么是教育责任感。而从目前情况看教育见习和实习一直是师范教育中的薄弱环节。这主要表现在教育实习的时间短,有些学校为了省钱、省事而将教育见习和实习合并在一起,安排在临近毕业前。这样就使学生对教材的熟悉、教法的了解、教师工作的尝试集中在一起。这种安排,一方面,对实习生来说,由于时间有限,临近毕业也无法弥补在实习中所发现的自己知识、能力方面的不足之处;另一方面,对实习学校来说,由于迫于教学计划的压力,而实习生平时技能训练太少,唯恐实习会影响教学质量而不愿接受实习生。再加上由于实习经费和指导教师的匾乏,有些学校采用了“分散实习”、“模拟实习”等形式,这无疑对参加这些形式实习的同学缺少全面指导和严格的管理,从而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幼师生教育责任感的培养
怎样解决学校教育责任感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责任感教育的实效?笔者认为,我们必须改革传统的责任感教育模式,创建一种新的适合当前需要的有效模式,从而提高责任感教育的效果。
从学生需要的实际出发,多层次化地进行学校德育教育。以往在德育目标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目的和目标不分。用目的代替目标,只有高度,没有梯度,这就像哭人家上楼而不纳人家梯子。学校的责任感教育工作要改变统一目标教育带来的“假、大、空”现象,就必须从学生的思想、道德、伦理等方面的实际出发:将一元化的道德教育目标分成若干个层次,即对各年龄阶段和教育阶段确定不同层次的具体目标和教育的起点,依次选择相应的具体内容、方法和途径,再把各阶段各层次的德育目标和措施整体地衔接起来,逐步提高,才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我们进行学校道德教育的改革,重要的任务就是从学生实际出发,将总体目标具体化,即为学生发展的每一个年龄阶段、每一级发展水平拟出道德教育的具体目标。由于每个学生家庭所处的社会地位、经济文化状况、所受教育不同以及个人主观因索的差异,在思想发展和对自己的要求上也必然呈现出多种情况,不能强求一律。因此对道德教育目标层次化,不仅要把最高目标分解为各个年龄阶段的目标,而且要针对各年级学生发展的不同要求,制定出各年级德育的具体目标。这种有针对性的教育,才能促进个体成员充分的发展。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人的价值观念,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其形成和发展受三方面因素的制约,即社会结构和社会运作模式、人们已有的价值观念以及政府提倡的主流价值观念。而社会结构和社会运作模式则起着根本性的决定作用。当前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社会转型时期,对价值观念的规范、标准、体系及思维方式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对当前的幼师生来说,她们的人生志向趋于务实,注重实效,关注自我,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商品意识,这是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价值标准的。此外,由于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会对学生的价值观念造成冲击,对诸如金钱至上、吃喝玩乐、损人利己、空虚无聊等不良习俗,我们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加以克服。同时,必须摒弃一切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陈腐观念,以使之具有更加务实的人格,从而成为一个文明人进入社会。幼师生现代人格特征的形成,与社会的大力倡导也是密不可分的。社会倡导的主流道德起着导引、催化、灌输的作用,尤其是在现代社会里,通过大众传媒、社会倡导的主流价值的影响作用更大。因此,社会和学校必须加强正面教育,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为幼师生正确的价值观念的形成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3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重点发展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注重发展学生的道德认知力是当代西方学校的德育重点和经验。柯尔伯格的认知发展理论引起了西方学校德育的改革,其中心思想即是注重道德认知能力的发展。西方道德教育实践证明,强调发展学生道德判断力后,学校的道德教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改变了背记知识、注重说教和-成人化的传统道德教育方式,学生学习的知识得到了很好的消化和吸收,并有能力对复杂的新的社会问题做出重大判断,表现出对重大道德问题的理解和较高的行动自主性。可以说,强调能力发展是当代学校道德教育的重心之一,能较好地提高学生道德水平。幼师学校道德教育改革也应彻底改造旧德育只注重背记道德知识,满足于一贯行为训练的方法,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把它作为德育对策的重点,看成是学生适应多元化社会和促进自律、自主的重要指针。其中,尤其应注意提高教师对培养道德判断力的认识,注重教育技能技巧、大胆吸收讨论法及问题教学法来改进课堂教学。柯尔伯格的研究表明,讨论法可以有效地促进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通过引导激发学生对道德问题的思考,掌握基本的分析方法和推理程序,积极参加社区服务等道德实践,这对于培养学生独立的、理性的道德判断力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当然,提供给学生讨论的道德问题必须是与现实生活和学校生活有关的道德两难问题,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作为道德教育过程的主体,直接地、民主地参与讨论,进行创造性思维,避免脱离实践而拘囿于各种无意义的道德两难问题的讨论中。
1对学生的责任。教师必须根据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经常对学生进行有关的法制教育,教师还必须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抵制和防止有害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各种不良现象。通过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使他们成为知法、懂法和守法的公民。教师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和思想品德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科学文化技术教育,使学生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之才。教师必须努力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关心爱护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
2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教师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及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这是国家、社会对教师的总体要求。为了完成这一使命,教师必须遵守宪法、法律、职业道德并且要为人师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保质保量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3教师对自己的责任。作为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自觉地改造主观世界,用健康、积极、向上的思想去影响学生,用渊博的知识和娴熟的教学去传道、授业、解惑。
教育责任感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各有侧重,又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缺一不可。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是教育责任感的灵魂,对学生的责任和对自己的责任,是教育责任感的基石。教育责任感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是每一位教师在道德方面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二、影响幼师生教育责任感的因素
1在道德观方面,幼师女生表现出道德观念与道德行为的失衡。不可否认,绝大多数女生能认识到品德修养是做人之本。但在现实生活中,多数女生常常表现出对社会公德不以为然。比如:有些同学自视清高,要求别人尊重自己,但见到老师却连招呼都不打,公共汽车上遇到老人不主动让座,视而不见。不少女生爱惜个人物品,但对社会公物却不爱惜,教室、琴房长明灯现象比比皆是,课桌、讲台随手涂鸦。
2在人生观方面,幼师女生表现出理想与现实的反差。幼师女生中许多人是带着轻松、易学的念头,父母、亲友的期望及自我陶醉来到校园的,她们是按一种属于艺术学习的思维定势来塑造自我的,认为自己一定能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然而同时的,女生们绝大多数表现为成才欲望较强,奋斗精神较弱。部分女生由于学习专业技能课的自身素质较弱(比如舞蹈课、琴法课、视唱及乐理等),一进校便表现出不知所措的烦燥,甚至畏学。她们渴望成就一番事业,但往往又缺乏坚韧不拔的意志。盼望有所作为,却又疏于基本功训练。理想和现实的反差对她们今后所从事的工作、事业构成严重威胁。
3在价值观方面。幼师女生表现出功利化和实用化。从调查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女生是怀抱“找出路”、“跳农门”、“落根大城市”等一系列复杂心态来学校的。城镇籍女生来幼师是为了能够在大城市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农村籍报考幼师则希望跳出农门,走出自己家乡的那个小村庄。更为夸张的是有些女生读幼师是为了有一个好名声,以便能找有钱人来嫁。虽然这些女生入学动机各异,但她们几乎都表现为更注重个人成才目标的实现。她们渴望成才,但又往往单凭个人兴趣爱好和自我价值取向进行“自我设计”,把成才目标建立在狭隘的个人利益基础上。
4独立意识增强,但意识和能力失衡。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女生们要求能够独立。她们对于《中师生行为规范守则》的条例以及学校学工处制定的文明细则不以为然。因此,大部分时间用来上网交网友、写信交笔友现象在许多女生中流行开来。她们一方面自我意识增强,另一方面法纪观念却相应淡薄了。她们的自我意识增强,但在真正的现实面前,却又显得手足无措。由于缺乏明辨是非能力,有不少女生因此耽误了学业,更有甚者严重违犯中师生行为条例,受到批评处分。女生独立意识增强,法纪观念淡薄,于是对学校的规章制度有抵触情绪。这种意识与能力的不平衡使大多数女生常常处于矛盾冲突状态,并时常伴有挫折感。
5学校教育方面。首先,学校忽视了对学生的正面教育。学生教育责任感的形成和发展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必须通过学校教育才能实现。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忽视精神文明建设,以致思想道德建设严重滞后,因此,怎样有针对性地、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人生理想、人生价值、社会责任意识等方面的教育,我们的研究不够,实施乏力,成效不显著。即使像爱国主义这样严肃的教育,我们往往过多地停留在展示祖国大好河山、悠久历史文化等对祖国自豪感的培养上,难以把对祖国的自豪感升华为“振兴中华”的强烈社会责任感,并能从中引发出他们对祖国的强烈责任。正因为如此,学生们建立起来的责任意识,一方面缺乏社会价值,缺乏正确的责任动机:另一方面经不起不良社会环境和社会舆论的干扰,不能自觉地、持久地去实践自己的责任。其次,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校德育过程形式化,重灌输,轻实践:重知识体系,管理条条框框繁杂,对学生限制太死,“一刀切”现象突出,学生个性压抑,形成了“两面”人格、知行脱节。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严格的管理制度当然是必要的,但在管理中要尊重并逐步地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否则,学生觉得自己总是处于管理者的对立面,容易产生逆反情绪,也妨碍了他们对自己的社会地位的确认。因此,幼师学校必须改革学生管理方法,探索有利于培养幼师生教育责任感的教育模式。最后,学校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教育责任感培养的实践活动。教育见习和实习是学生学习他人经验和将所学的知识综合运用于教育实践的过程,是幼师学校的必修课,是培养高素质教师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同时,教育见习和实习是幼师学校培养学生教育责任感最重要的实践活动。因为教育实习和见习是师范生在校期间最早也是直接体验教师角色的开始,对师范生从事教育事业有着重要的启蒙作用,师范生通过面对面地与学生接触,与社会接触,第一次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教师角色的重要性,从而体验到什么是教育责任感。而从目前情况看教育见习和实习一直是师范教育中的薄弱环节。这主要表现在教育实习的时间短,有些学校为了省钱、省事而将教育见习和实习合并在一起,安排在临近毕业前。这样就使学生对教材的熟悉、教法的了解、教师工作的尝试集中在一起。这种安排,一方面,对实习生来说,由于时间有限,临近毕业也无法弥补在实习中所发现的自己知识、能力方面的不足之处;另一方面,对实习学校来说,由于迫于教学计划的压力,而实习生平时技能训练太少,唯恐实习会影响教学质量而不愿接受实习生。再加上由于实习经费和指导教师的匾乏,有些学校采用了“分散实习”、“模拟实习”等形式,这无疑对参加这些形式实习的同学缺少全面指导和严格的管理,从而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幼师生教育责任感的培养
怎样解决学校教育责任感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责任感教育的实效?笔者认为,我们必须改革传统的责任感教育模式,创建一种新的适合当前需要的有效模式,从而提高责任感教育的效果。
1从学生需要的实际出发,多层次化地进行学校德育教育。以往在德育目标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目的和目标不分。用目的代替目标,只有高度,没有梯度,这就像哭人家上楼而不纳人家梯子。学校的责任感教育工作要改变统一目标教育带来的“假、大、空”现象,就必须从学生的思想、道德、伦理等方面的实际出发:将一元化的道德教育目标分成若干个层次,即对各年龄阶段和教育阶段确定不同层次的具体目标和教育的起点,依次选择相应的具体内容、方法和途径,再把各阶段各层次的德育目标和措施整体地衔接起来,逐步提高,才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我们进行学校道德教育的改革,重要的任务就是从学生实际出发,将总体目标具体化,即为学生发展的每一个年龄阶段、每一级发展水平拟出道德教育的具体目标。由于每个学生家庭所处的社会地位、经济文化状况、所受教育不同以及个人主观因索的差异,在思想发展和对自己的要求上也必然呈现出多种情况,不能强求一律。因此对道德教育目标层次化,不仅要把最高目标分解为各个年龄阶段的目标,而且要针对各年级学生发展的不同要求,制定出各年级德育的具体目标。这种有针对性的教育,才能促进个体成员充分的发展。
2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人的价值观念,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其形成和发展受三方面因素的制约,即社会结构和社会运作模式、人们已有的价值观念以及政府提倡的主流价值观念。而社会结构和社会运作模式则起着根本性的决定作用。当前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社会转型时期,对价值观念的规范、标准、体系及思维方式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对当前的幼师生来说,她们的人生志向趋于务实,注重实效,关注自我,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商品意识,这是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价值标准的。此外,由于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会对学生的价值观念造成冲击,对诸如金钱至上、吃喝玩乐、损人利己、空虚无聊等不良习俗,我们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加以克服。同时,必须摒弃一切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陈腐观念,以使之具有更加务实的人格,从而成为一个文明人进入社会。幼师生现代人格特征的形成,与社会的大力倡导也是密不可分的。社会倡导的主流道德起着导引、催化、灌输的作用,尤其是在现代社会里,通过大众传媒、社会倡导的主流价值的影响作用更大。因此,社会和学校必须加强正面教育,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为幼师生正确的价值观念的形成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3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重点发展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注重发展学生的道德认知力是当代西方学校的德育重点和经验。柯尔伯格的认知发展理论引起了西方学校德育的改革,其中心思想即是注重道德认知能力的发展。西方道德教育实践证明,强调发展学生道德判断力后,学校的道德教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改变了背记知识、注重说教和-成人化的传统道德教育方式,学生学习的知识得到了很好的消化和吸收,并有能力对复杂的新的社会问题做出重大判断,表现出对重大道德问题的理解和较高的行动自主性。可以说,强调能力发展是当代学校道德教育的重心之一,能较好地提高学生道德水平。幼师学校道德教育改革也应彻底改造旧德育只注重背记道德知识,满足于一贯行为训练的方法,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把它作为德育对策的重点,看成是学生适应多元化社会和促进自律、自主的重要指针。其中,尤其应注意提高教师对培养道德判断力的认识,注重教育技能技巧、大胆吸收讨论法及问题教学法来改进课堂教学。柯尔伯格的研究表明,讨论法可以有效地促进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通过引导激发学生对道德问题的思考,掌握基本的分析方法和推理程序,积极参加社区服务等道德实践,这对于培养学生独立的、理性的道德判断力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当然,提供给学生讨论的道德问题必须是与现实生活和学校生活有关的道德两难问题,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作为道德教育过程的主体,直接地、民主地参与讨论,进行创造性思维,避免脱离实践而拘囿于各种无意义的道德两难问题的讨论中。
4从幼儿园实践的需要。促进幼师生教育责任感的形成。一个人的责任感是认识过程、意志行为过程和情感过程的统一,这个统一的基础,就是社会实践。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产生和深化对自己应承担责任的认识,才能形成履行责任的行为和提高履行责任行为的意志水平,才能用自己的智慧、劳动、汗水获取对履行责任的亲身体验和感受。因此,要培养幼师生的教育责任感,必须注重学生的社会实践。比如教育实习和见习是学生学习他人经验和将所学的知识综合运用于教育实践的过程,也是幼师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有利时机,通过实习、见习,让幼师生了解当地基础教育状况,亲身体验到小朋友对学习的渴望,亲眼目睹幼儿园教育师资严重短缺的现状,才会真正感到自己肩上担子的沉重,感到一个未来教师所肩负的责任和历史使命。实践证明,社会实践活动对幼师生教育责任感的形成具有明显的激发和强化作用,是一种活生生的现实教育。为充分发挥教育见习和实习应有的作用,作为幼师学校,首先,应对教育见习和实习的目的和意义有正确的认识,对教育见习和实习提出明确的要求,并制定严格的制度和教育实习成绩考核标准,充分调动幼师生参加教育见习和实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努力搞好教育见习和实习。其次,加大教育实践改革的力度,改变教育见习和实习是对学生进行的“初步训练”的观念,合理地安排好教育见习和实习,有必要适当延长教育见习和实习的时间,将教育见习和实习过程延展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把教育实践作为训练过程,以确保真正提高幼师生的从师素质,而不是流于形式。最后,增加教育实践的经费投入,加强教育见习和实习的基地建设,保证教育见习和实习的顺利进行。
总之,幼师生的教育责任感不可能自发地形成,我们要研究分析新形势下幼师生教育责任感存在的问题,查找影响幼师生教育责任感培养的因素,研究幼师生教育责任感培养的方法,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反复实践,不断总结,构建新形势下幼师生教育责任感培养的新方法,为21世纪我国幼儿教育夯实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