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6 17:01:2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村扶贫工作汇报,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认真搞好竹坪铺村党支部换届工作
竹坪铺村由原竹坪铺村、苗溪村两个村合并而成。今年3月,竹坪铺村进行了党支部换届工作,选出了新一届村党支部班子,为该村扶贫工作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并村后共有党员74名。
二、认真做好贫困户走访慰问工作
一季度正是春节期间,为了让特困群众过上一个幸福吉祥的春节,原苗溪村拿出3000元对贫困群众进行了走访慰问,使困难群众感受到了党和国家的温暖。
三、认真做好结对帮扶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相关会议和文件精神,真抓实干,打赢打好科学治贫、精准扶贫、有效脱贫攻坚战。督促芷江镇政府及国土局干部职工认真做好入户走访工作。
竹坪铺村第一书记 龙平
2017年4月6日
竹坪铺村第二季度扶贫工作汇报
一、调查摸底,制定工作计划
一是对原竹坪铺村入户走访,了解民情、民意,进一步熟悉村情民情,全力解决贫困群众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找出贫困的根源。二是召开扶贫工作会和村两委成员座谈会,听取村两委对脱贫攻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制定切实可行的扶贫工作计划。
二、认真做好脱贫攻坚突出问题整改工作
一是开展贫困人口清理,对2014年以来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开展一次全面的清理,重点将“四类人员”和特定老人的贫困户退出建档立卡,此次共清理非贫困户57户153人。二是开展两率一度走访调查工作,将“一低于、两愁、三没保障”的贫困家庭通过识别,民主评议等程序纳入贫困户管理,共新增贫困户2户2人。四是做好贫困户人户不符新增减少工作。
三、认真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做好村级扶贫资料,包括全村贫困户“一户一档”资料,进一步完善“一户一档”,确保贫困户从进到出全过程记录。
四、认真做好防汛抗旱、地质灾害等工作
竹坪铺村第一书记 龙平
2017年7月6日
竹坪铺村第三季度扶贫工作汇报
一、配合村支两委做好日常工作
一是抓好当前党建工作,坚持“两学一做”常态化,以党建工作为抓手,促进扶贫攻坚工作;二是实施村组水泥硬化道路,继续完善竹坪铺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推动产业发展;三是加强安全生产、综治维稳工作。
二、认真做好贫困户走访及相关调查工作
继续做好贫困户走访工作,调查贫困户家庭外出务工、产业、安全饮水、贫困户在校学生等信息采集工作,以及档案的日常管理。
三、认真做好结对帮扶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相关会议和文件精神,真抓实干,打赢打好科学治贫、精准扶贫、有效脱贫攻坚战。继续督促结对帮扶干部认真做好入户走访、政策宣传等工作。
竹坪铺村第一书记 龙平
2017年10月10日
天星村隶属于紫阳县城关镇,位于县城以东的长滩沟流域,总面积8.8平方公里,有耕地2400亩、林地11663.4亩。全村有4个村民小组,常住农业人口496户1632人,共有劳动力939人,其中16岁以上在校学生48人。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72户466人,贫困劳动力279人,其中16岁以上在校学生17人。
村级组织班子健全。村支部5人,平均年龄48岁;村委会5人,平均年龄42岁;村监委会3人;村妇联会5人;团支部3人;全村共有党员60人。2017年,脱贫攻坚工作队入驻我村,共5人,同时,镇下派驻村第一书记1人。
天星村地理位置优越,村委会距离县城5公里,东南与楠木村相邻、西与西门河村相接、北与蒿坪镇接壤,依山傍水、环境优美。
我村基础设施基本健全。有避灾移民安置点一处;2019年新建村活动室280平米,新建村卫生室140平米;全村有通村组公路25公里,其中已实施的硬化公路15公里;全村有引水工程4处;有移动、联通通讯基站2座;民用变压器7台。
土地资源较好,有可开发利用的土地2000余亩。目前,村尚无规模性支柱产业,村民的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劳务输出和小规模的种养殖业,中长效产业发展起步较晚,小林果产业建设势头良好。
我村从2014年开始精准扶贫,当年村年末总人口419户1652人,当年纳入贫困系统130户306人,贫困发生率为1.85%。2018年及以前共脱贫45户148人。
2019年末农业户籍人口496户1632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72户466人,2019年脱贫116户294人,在册未脱贫11户24人,贫困发生率为1.47%。
我村自从开展脱贫攻坚、精准扶贫以来,村两委与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同心同力、精诚团结、精密配合,按照上级脱贫攻坚工作要求并结合天星实际积极开展工作,主要做了以下几件实事。
基础设施方面:一是发动全村村民开展了村组道路大修复、大整治活动,清理清扫通村水泥路9公里,拓宽改造村组泥土公路6.3公里,铺垫砂石路2公里,维护维修通组公路5公里,初步解决了村民出行和发展问题;2019年硬化公路6.246公里、修复通村水泥路8公里。二是积极争取电力部门的支持与帮助,实施了一组的电压增容和四组的线路改造,解决了村民用电不足的问题;三是与水利部门取得联系和沟通并积极配合,新建了一组、四组两处饮水工程,修复红旗、太白两处饮水工程,保证了村民用水问题;四是配合联通公司修建了通讯基站一个,使长滩沟网络信号不好的问题得到解决;五是为搞好村阵地建设,修建了村活动室280平米,活动场地600平米;六是新建村卫生室130平米;七是修建慈安便民桥一座;八是协调、组织实施了宽带网络到村入户工作。
稳定增收方面:我们始终把村民致富放在首位,把产业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振兴天星作为终极目标。重点做了两方面工作:一是配合相关培训机构,动员组织村民参加各种技能和产业技术培训200余人次,使村民能够掌握一些技能技术,为劳动力就业打下坚实基础,为产业发展创造技术条件。二是以山林经济为主导,以发展生态旅游观光农业为目标,充分利用地理及区域优势,根据不同的地理条件,大力发展优质脆红李、红心猕猴桃等小杂果和核桃、板栗共1500亩。同时,培育养猪、养羊、养牛、养鸡、养蜂大户共8户。
环境改善方面:在改善居住条件上,按照精准扶贫政策要求和上级指导,实施102户的十三五扶贫搬迁;实施了房屋改造32户。在改善生存环境上,一是全面开展了新民风建设,弘扬传统美德,树立文明新风,创造良好的和谐的健康向上的村风民风;二是不定期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整理脏乱差,从家庭到院落,从小组到全村,从个人卫生到公共卫生,全方位进行整理整治,使村民有了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和健康保障。
社会保障方面: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471户1599人,贫困户172户466人全部参合,实现了应保尽保。全村享受养老保险305人,贫困人口已享受养老保险114人,所有应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贫困人口全部都参加农村基础养老保险。全村义务教育年龄段儿童全部接受义务教育,全村无一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
集体经济运行方面:本村2017年6月成立天星村扶贫互助资金协会1个,互助资金50万元,吸纳会员93户(贫困户80户),成立以来累计发放75笔69.5万元,极大地推动了本村产业发展,增加了收入;2019年先后成立了天星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和天星富硒生态农业合作社,带动了120多个贫困户,保证了贫困户脱贫后收入有保障且可持续增收。
全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国户联营山场收入,XX电站和XX电站管理费及资源股股金分红,总计每年收入约4万元。全村外出务工人员500多人,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养殖和外出务工为主,年人平均收入达2680元。
从2009年我村列入扶贫重点村以来,村里修通了通组公路3.6公里,维修疏通水渠约5000米,建起了60立方米的软坑自来水蓄水池,创建了水坪“井冈蜜柚”示范园,通过招商引资建起了XX电站和XX电站。
二、工作计划
2015年是扶贫攻坚关键的一年,也是村级新班子成立后第一年,村“两委”班子根据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结合本村实际,制定了今年如下工作计划。
(一)全力配合镇美丽乡村工作组的工作,完成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任务。今年我村被列为美丽乡村工作重点村,为了美化我村村容村貌,也为了群众的切身利益,村“两委”班子决心全力做好配合工作,具体完成以下工作任务;
1、对全村公路两旁的裸房全面进行粉刷,做到亮丽美观。
2、对全村公路两旁的有碍景观的残墙断壁,牛栏厕所进行全面拆迁。
3、完成入户路硬化,方便群众出行。
4、搞好清洁工程,计划建立垃圾焚烧炉一个,家庭式垃圾池若干个,同时聘请专职保洁员,保持村容干净清洁。
5、做好改水改厕工作,保证村民饮水安全和环境卫生。
6、全力打造以下村为中心的美丽乡村精品点,改善村容村貌,并为村民提供较好的休闲场所。
(二)以扶贫攻坚为重点,抓好产业发展。今年全市开展扶贫攻坚工作,我们决心努力抓住发展机遇,充分利用好各项扶贫优惠政策,切实做好以下产业发展工作:
1、把塘下、凤形两组的火烧山场,开发种植高产茶叶,建设一个较大规模的茶园基地。
2、计划将水坪全面规划成“井冈蜜柚”果园基地,同时,将下坪山,燕仔窝旱土种上蜜柚,并成立“井冈蜜柚”开发合作社。
3、计划将XX,XX组火烧山场进行流转,成立农业综合开发园。
(三)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出发点,做好如下民生工程。
1、完成下村,凤形通组路硬化,全长约1.2公里。
2、搞好我村水利工程的疏通,维修工作,解决农民灌溉用水问题。
3、计划建立一个土坯房改造集中安置点,解决我村部分村民住房困难,争取十月份见成效。
4、着力解决水北片自来水问题,恢复软坑自来水,新建凤形自来水,切实解决群众饮水安全和饮水困难问题。
(四)根据镇党委、政府的部署安排,扎实完成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各项任务。
三、目前工作进展
通过全体村、组干部共同努力和群众的大力支持,我村目前各项工作进展正在稳步推进,具体汇报如下:
(一)美丽乡村工作:目前全村裸房粉刷已达90%,正在验收阶段。公路两旁残墙断壁,牛栏厕所多数已被拆迁。清洁工程已竣工,已建家庭式垃圾池近百个,焚烧炉一个,同时聘请了清洁专职保洁员,并已上岗作业。
(二)扶贫攻坚工作:全村86户贫困户都已落实干部帮扶。XX、XX组火烧山场流转工作基本结束,塘下、凤形组火烧山场流转工作正在进行。
(三)民生工程:已疏通水渠约5000米,解决了农田灌溉问题,软坑自来水恢复工程近期可竣工,土坯房改造集中安置点已开始征地,迁坟等前期工作。
(四)农业农村工作:目前我村农业农村工作完成情况较好,社会抚养费征收率先完成任务。新农保缴费进度较好,居全镇第二名。
四、存在的困难
目前我村工作虽然进展较好,但要全面完成今年的各项工作计划仍然存在许多困难,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
(一)缺资金。据初步预算通组公路缺口资金35万元。安全饮水工程缺口资金45万元。水利工程缺口资金24万元,美丽乡村工作中入户路硬化和精品点打造也还需大量资金,光靠五个点的150万元远远不够,加上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缺乏资金使我村许多工作举步维艰,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缺项目。无论产业发展和民生工程,目前我村都还有一些没有立项的项目,难以争取上级支持,诸如XX上渠,主渠道维修,由于地理位置原因,维修困难,还有新建凤形自来水工程都有待立项实施。
(三)缺技术。XX山地广阔,依山傍水,又通路路通电,本是发展的好地方,但由于缺乏技术。致使发展步伐缓慢,比如产业发展,缺乏高新农业技术、养殖技术和工业技术,这都是有待以后多方引进。
一、建档立卡人口识别与退出
建档立卡户312户1166人,2014年-2018年共退出225户871人,2014年退出32户111人,2015年退出38户139人,2016年退出15户50人,2017年退出60户238人,2018年退出80户333人,2019年退出76户266人,2020年预脱贫11户30人。目前,贫困发生率在1.27%。年度自然增加28名贫困人口,自然减少9名贫困人口。
二、帮扶情况
我村为县人社、团县委两个单位共同联系,派驻工作队4人,其中县人社2人,团县委2人。共有帮扶干部81人,其中后盾单位干部帮扶63人。
三、产业发展情况
本村主导产业为莓茶,种植面积1600余亩,合作社4个,入社贫困户266户。油茶自生林4200余亩、新栽林1520亩,劳务输出480余人,烤烟种植面积达到500亩。
四、住房安保情况
累计实施危房改造103户,易扶集中安置139户,分散自购8户,分散自建7户。
五、社会救助情况
兜底保障11户23人,低保保障72户181人,残疾人口60人,重残20人。分散供养13人,集中供养1人,大,重病51人。
六、基础设施改善概况
目前村“两完善”已达标,自14年以来,所有小组通组路已实现全部通达,农网改造全部完成,电费降至0.588元每度,人饮工程全部完成待验收,其余全部通水到户,新建利村民、兴产业机耕道12条。建设项目有上、下勺峰通组便民桥项目、七角至润雅道路加宽项目、刘家道路硬化项目。
七、资金使用概况
18年鼓励全村112户贫困户养殖黑猪263头,共享受黑猪奖补资金170950元;17年鼓励全村46户贫困户种植莓茶329.7亩,共享受莓茶奖补资金462000元;鼓励贫困户种植烤烟300余亩、新栽油茶500余亩;329人退出贫困人口享受产业奖补资金329000万元;全村贫困人口享受代缴新农合207360元、享受代缴特惠保34560元。兜底保障11户23人,2019年春季帮助申报全村263名贫困学子教育生活补助245750元,同时全年莓茶产业补贴资金850000元,安全饮水工程2400000元、户间道工程1300000元、七角组通组道路3000000元。
八、医、教情况
18年建卡户医疗救助总金额达到1732177元,平均报销比例达到87.78%;19年平均报销比例达到87.92%,慢病签约74人。建卡户无因贫辍学情况,目前,全村在读学生487人,建档立卡家庭学生255人。
一、基本情况
县域面积2867平方公里,18个乡镇,158个村委会,14个居委会,总人口约32万人。全县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490.617公里,其中县道259.184公里、乡道587.945公里,村道643.488公里。全县共有客运企业2家、客运车辆36台;公交企业1家,公交车辆24台;货运企业26家、货运车辆2136台;机动车维修企业62家,其中一类15家、二类20家;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学校1家。全县共有渡口10处,渡船10条。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实”字当头抓建设
夯实农村公路建设,以科学规划为引领,高标准建设农村公路主干道,先后实施青塘至西溪公路青塘至蛟潭段、三龙至湘湖公路(新平至王港段)、蛟潭至礼芳公路、浯溪口水利枢纽库周环湖公路、东流至朱溪、勒功至诰峰、经公桥至西溪、经公桥至莲花山、鹅湖至潘村等干线公路建设;实施好通自然村、窄路面拓宽、危桥改造等项目,不断完善乡村农村公路毛细血管,形成横通东西、纵贯南北、串联各景区、古村落和乡镇、对接城区和对外通道的“一环三纵四横多联”的县域农村公路交通网络,构建网络完善、结构合理、等级匹配、安全便捷、绿色环保、旅游和客运能力提升的内通外联交通格局。目前已开工的项目有20多项,建设总投资约7.5亿元。
2017年我县新改建农村公路107.4公里,目前已完工41公里,在建35.7公里,待开工30.7公里。危桥改造计划5座,现已全面启动前期手续工作当中。截止目前,全县县道三级公路比例达到90.6%,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覆盖率达到95.5%,基本上形成了县到乡有二级公路、乡到乡有三级公路、乡到村有四级公路连接。
(二)“严”字当头抓管理
进一步贯彻落实《公路法》、《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建立了“政府负责、部门执法、群众参与、综合治理”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完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构,县级公路管理站、交通质量监站和乡镇交管站机构齐全。组织公安、交警、交通运管、公路路政等部门24名执法人员集中办公,开展联合执法,严厉打击非法超限超载运输车辆,今年以来共出动执法车595辆次,执法人员2956人次,检测涉超车辆6722辆次,卸载货物5690.3吨,切割改装车辆95辆,处罚168辆,全县干线公路货运超载率由集中治超前的67%骤降至现在0.5%,货运车辆治超治限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结合城乡环境大整治活动,按照“整齐、整洁、整治”的要求,突出抓好农村公路、车站码头等重点部位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投入资金1526.6万元相继完成等乡镇道路环境整治项目,其中有省级贫困村中洲村和南溪村;开展美丽农村路建设,支持庄湾乡打造杨家庄童画村,不断为人民群众创造清洁优美的交通环境。
(三)“畅”字当头抓养护
为改变我县农村公路长期存在严重的“重建轻养”现象,我县出台《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办法》,统筹农村税费改革补助资金及其它资金218万元,落实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资金和相关的管理人员;按照“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原则,推行了分段承包和“三定一保”的养护模式,使得我县农村公路养护工作走向了日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发展。同时,为积极探索农村公路建管养运一体化新型管理模式,在全市率先建成了首个集农村客运、运政、路政、公路建设与养护“六位一体”的多功能的蛟潭农村公路综合服务站,随后又相继建成鹅湖和经公桥2个农村公路综合服务站,为全省首批通过验收的县市区。
随着近年来养护资金的投入和养护水平的不断提高,等级公路养护覆盖率、经常性养护率全面达到100%;全县县道优良中等路率达到93.3%,公路技术状况指数MQI值达到85.5,乡村道优良中等路率达到84.6%、技术状况指数MQI值达到83.9,各项指标军达到或超过创建标准。实施绿化美化工程,全县道宜林路段县道、乡道、村道绿化率分别达到98%、95%、90%。坚持把群众出行安全放在首位,深入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2016年至今完成农路安保工程标准化改造2条15公里,安保能力明显增强。
(四)“优”字当头抓运营
为强化农村客运安全,建立农村客运班线安全通行条件联合审核机制;进一步优化农村客运服务水平,惠及民生,积极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进程,制定以县城及周边为中心,县域东线至瑶里、西线至经公桥的县城乡公交发展规划,以形成“中心开花、东西两翼齐飞”的城乡公交网络。为此,我县先后开通了樟树坑至市火车站、寿安鸿兴经黄泥头至市火车站、鹅湖至瑶里、鹅湖至金竹山、县城至高墩庙、三龙经县城至市火车站、三龙经洪源至市西客站等7条公交线路,同时还开通了县城内外公交专线,极大的完善了县城周边公交服务网络,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影响。现我县正在进行县城(市区)至瑶里农村客运公交改造工作,力争年内完成。
(五)“准”字当头抓扶贫
抓好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一方面派驻工作队和驻村第一书记到三龙村帮扶,创新帮扶模式,入股企业分红,千方百计为贫困群众家庭增收;另一方面,全面推进通贫困村道路建设,实施通贫困村25户以上的自然村道路建设,今年共下达建设计划40公里,争取项目补助资金320万,危桥项目2座,争取项目补助资金170万元,安全防护工程争取省级补助资金12.45万元。
三、主要问题
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相比较,依然存在着基础不牢固、养护任务重且资金不足、安全设施少等制约我县“四好农村路”建设的主要问题。具体表现在:
建设方面: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头绪多,程序复杂,用时较长。公路用地权属存在多头管理的现象,公路用地和林地地域划定不明,给农村公路建设前期手续的办理增加了难度。公路建设资金缺乏,上级下拨的公路建设资金有限,地方需要配套资金数额较大。施工过程中,地方干扰大,拆迁补偿成本高。村村通公路大部分已超过使用年限,现在很多需要修缮重建,工程量大,资金落实困难。至今各乡镇、村仍有数目不小的村村通建设贷款无法归还,影响乡镇、村建设农村公路的积极性。路面宽度为3.5米的村通公路完善提质项目已经无法满足农村产业发展和老百姓的出行需求,安全隐患和各类矛盾日益凸显。窄路面加宽项目实施后,路面有新有旧,整体效果差。
管理方面:少数村镇对乡村路管理责任主体不明确,不能有效行使自己的监管职能。农村公路线长面广,现有的路政巡查人员和经费投入与农村公路执法巡查的需求不匹配,巡查力度和频度不够。治超“省道治理硬,县乡村道治理软”现象仍然存在,有些村思想麻痹,放任超限超载车辆通行,造成许多农村公路损毁严重。未经许可从事道路运输经营和超范围经营等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群众缺乏自觉性,公路边乱堆乱放、打场晒粮等侵占公路现象时有发生。
养护方面:当前执行的划拨公路养护补助标准已经过时,严重影响公路的养护成效。少数基层乡镇责任心不强,管护落实不到位。村道养护管理的责任主体不明确,乡村公路养护管理“缺位”现象仍普遍存在。养护人员的工作环境危险,工资标准低,养护队伍年龄结构老化,无法为其购买意外保险。应急资金缺乏,农村公路抢险抢修力不从心。受山区地理条件和建设投资的限制,一部分乡村公路坡陡弯急,安全警示标志标牌和防护栏杆等设施普遍不到位,安全性能差。
运营方面:我县地处山区,农村公路坡度大、弯道多,而且路面较窄,无法实现村通客车率100%,而且有些村通客车是在不符合条件下运营的。随着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和子女进城就读,以及农村私家车的增加,农村客运市场逐渐萎缩,很多客运班车入不敷出,有些甚至已经停运。农村客运班车主要是在县乡主道上运营,离县乡主道较远的村民需步行较长距离才能到达候车点,出行不便。农村物流业发展缓慢,整体水平有待提升。
四、意见建议
应当统筹规划、因地制宜,通过转变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式,推进我县“四好农村路”建设进一步提档升级,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一)突破瓶颈,进一步建设好农村公路。加强党委、政府对农村公路建设的领导,科学规划、依法实施,使“四好农村路”建设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农民安全便捷出行的要求相适应。进一步简政放权,简化农村公路建设审批程序。加大省市在农村公路投资中的比例,缓解县级财政压力。虽然国家出台PSL农村公路建设贷款政策,但至今一直无法真正落地,建议拓宽融资的思路、做法,逐步建立多渠道、多形式资金筹集机制。省市应适当提高每年农村公路建设指标,加快农村公路重建改造速度。土地政策适当向农村公路建设倾斜,以满足农村公路建设用地需求。与国土、林业等部门协商,明确公路用地权属问题。对于村村通遗留的欠账问题,可以采取免补结合的方式逐步解决,以提振镇村参与农村公路建设的积极性。完善提质划拨资金和窄路加宽划拨资金,建议两项工程资金整合使用,减少基层压力。
(二)依法治路,进一步管理好农村公路。按照依法治路总要求,明确农村公路管理的主体,逐步完善县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乡镇农村公路管理站和建制村村道管理议事机制。县交通部门除管好县道外,要协调各乡镇、村对农村公路划分界线,进一步明确管理职责。各乡镇要成立专职的巡查队伍,加强巡查检查力度,加大巡路频率,清除各种路障,打击超限超载,维护农村公路的安全畅通。探索建立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加强路政执法力度。每年组织开展一次乡村公路环境整治活动,彻底清理乱堆乱放现象,消除隐患。加强沿线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和爱路护路意识的教育培养。
(三)完善体系,进一步养护好农村公路。分级分段明确养护主体,层层落实主体责任。省市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逐年适当提高公路养护补助标准,县政府应将农村公路日常维护资金纳入财政预算,足额拨付配套资金。建立养护质量、数量与养护经费拨付相挂钩的工作机制。对于日常保洁、绿化等非专业项目,鼓励通过分段承包、定额包干等办法,吸收沿线群众参与。对于农村公路大中修等专业性工程,逐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交由专业化养护队伍承担。加大农村公路应急资金的投入,确保水毁、崩塌等道路能得到及时的修复。加强与保险部门的沟通协调,为公路养护人员购买意外保险。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村公路养护法律法规等内容的宣传教育工作。
一、驾车村基本情况
驾车村地处驾车乡中心地带,辖区面积30.03平方公里,东邻水塘村,南邻小水村,西邻迤石村,北邻大水村。共有17个村民小组及党支部,总户数1543户,常住人口4821人(其中农业人口1340户4030人),党员人数109人,流动人口546人,有常住少数民族10余户,少数民族人口94人,截止2019年底,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18户1123人,未脱贫户17户51人,贫困发生率:1.27%,低保户158户279人。因地处高寒山区,且干旱缺水,造成驾车贫困面积广,经过几年的努力,根据户六有(人均可支配收入预测达标、有安全稳定住房、适龄青少年就学有保障、基本医疗有保障、社会养老有保障、享受扶贫政策、资金、项目帮扶100%覆盖)村十条(贫困发生率达标、道路硬化到村达标、通电达标、通广播电视达标、通网络宽带达标、饮水保障达标、卫生室建设达标、公共活动场所达标、适龄儿童有学上达标、村集体经济达标)的达标情况,驾车村于2017年底已经光荣脱贫。辖区海拔2600米,年平均气温10.4℃,年降水量1480毫米,辖区耕地面积16296亩,人均耕地4.04亩,林地21918.55亩。农民收入主要以农业、畜牧、劳务输出为主。目前驻村工作队由扶贫“挂包帮”单位曲靖市统计局派出队长、队员各一名,富滇银行汇泽支行派出队员一名。
二、两不愁三保障
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农村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同时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7年3200元、2018年3500元、2019年3750元)、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1.不愁吃,自2017年底,驾车村整村出列以来,贫困人口与非贫困人未出现因吃不饱而返贫现象。
2.不愁穿:保证全年有换季换洗衣服。
3.义务教育有保障:积极开展教育扶贫相关政策,我村于2017年开始就实现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零辍学,也未出现因学返贫情况。
4.医疗有保障:我村自2017年至2020年实现贫困人口合作医疗及大病保险达100%参保,非贫困户参保率达95%以上。
5.住房有保障:2017年至2019年拆除重建123户,维修加固137户,易地搬迁63户216人,其中大蒿地安置点49户153人,冷风箐安置点14户63人。
2014年我村脱贫4户10人,2015年脱贫2户7人,2016年无脱贫人口,2017年脱贫251户961人,2018年脱贫17户57人,2019年脱贫17户35人,截止2019年底总脱贫户数为291户1072人,未脱贫户27户51人,2017年全村共有危房改造户170户(C级维修加固101户(根据房屋情况补助1.1万元或者1.5万元)、D级拆除重建69户)主要要针对C、D级危房户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户共63户,设两个异地搬迁安置点(大蒿地易地搬迁安置点和冷风箐易地搬迁安置点),其中大蒿地易地安置点49户153人,冷风箐易地安置点14户63人,易地安置点主要针对自然灾害地段贫困户实施,通过对泥石流滑坡地带的贫困户入户走访、认真分析、动员宣传,确定搬迁对象,政府积极筹措资金征收易地安置点建房用地,于2017年9月正式动工,2017年12月20日完全交付并实现入住,2018年21户(C级2户、D级19户);2019年69户(C级34户、D级35户)已全面完工。
三、社会保障工作
(一)脱贫兜底保障
我村按照上级文件精神要求,对全村贫困户(318户1123人)、低保户(158户279人)、残疾户、五保户(20户24人)、边缘户(36户128人)认真排查梳理,并通过村三委驻村工作队会议讨论研究,结合排查入户实际情况,上报兜底户12户22人。调整低保享受类别11人。
(二)社会保障政策
1.养老保险:驾车村大力宣传养老保险政策,对年满16周岁以上60周岁以下的人员动员积极参保,2019年共有1763人参保,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616人,覆盖率达到100%,现共有494人已经领取养老保险金待遇,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166人。
2.落实大病救助155人,覆盖率100%;落实建档立卡基本医保326户1153人,已覆盖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贫困户免交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费,1123人已100%参加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普通门诊一般诊疗费个人自付部分由基本医保全额报销,住院费用乡镇报销比例达到90—95%,县级达到80—85%,市级达到70%。
四、饮水安全
全村于2017年进行引水管网改造,2018年补短板新建水窖20个,对唐坡一、二组实施农村人畜饮水安全项目,2019年新建水窖75个,对打车箐小组、大坪子小河实施管引改造。对水源点水质定期检验,保证人畜饮水安全。
五、产业发展与规划
(一)产业发展
驾车村立足实际,发挥区域优势,积极发展特色种养业,围绕“一村一品”“一户一业”制定实施方案,与蔬菜及草莓种植基地联合,带动当地农民群众就地务工,2017年对油房、鱼塘小组贫困户发放仔猪或羔羊价值1500元,对唐坡一、二组贫困户发放合作88号原原种每户5袋,价值1000元,其他村民小组贫困户发放价值1000元的化肥,让贫困户通过种养殖业带动增收。对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采取按折股量化方式入股企业资金105.4万元 。其中入股驾车神云养殖场55.4万元,养殖母猪存栏500头,年出栏生猪11000头;入股驾车吉鑫养殖专业合作社入股50万元,养牛100余头,出栏80头。2017至今年底使全村贫困户户均增收160元,鼓励有务工条件的贫困户积极就近或外出务工达419人,带动贫困增收。
积极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合理使用农业生产投入品,制定相关种养殖技术规程,提高标准化种养水平,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2019年发放小杂粮种子(燕麦、荞麦)共计37.55吨,化肥44.5吨,对全村318户贫困户发放合作88号原原种111.3万粒,对陡石坎、中良子、岔河、小麦地种植核桃树600余亩。带动产业发展,促进农户增收。
(二)产业规划
我村计划在驾车村大坪子,鱼塘小组发展草莓基地,种植300余亩;带动贫困就业,增收脱贫。在岔河、陡石坎、中良子、小麦地、大蒿地发展种植冬季蔬菜、水果(冬桃)、花椒、300余亩,土地流转1000余亩。以吉鑫养殖专业合作社、神云养殖场为契机,重点发展肉牛、生猪、黑山羊、家禽养殖,根据区域优势,达到户均饲养母牛2头、母猪1头、基础母羊10只、家禽类50只以上。达到户均增收1万余元。种植马铃薯优良品种10000余亩,小杂粮种植4000余亩,蔬菜种植300余亩,花卉种植50余亩。农田种草1000余亩,带动贫困户增收。
六、人居环境提升与基础设施建设
(一)人居环境提升
1.清除村庄陈年垃圾。立即集中开展环境卫生大扫除、大清洁、大整治活动,彻底清除村庄陈年垃圾。
2.清除办公及住宿场所存量垃圾。我村立即组织人手彻底清除驾车村办公场所、宿舍住宿区的存量垃圾。
3.清除公共场所垃圾。我村集中清除公共场所(村委会、村民活动场所、学校、村卫生室、广场、公厕等)、主要交通要道、村内道路周边和沟渠、河道内的垃圾,坚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实现整治工作全面覆盖、不留死角。
4.划定“三堆”堆放区域。对各小组结合村落和农户院落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利用空院、空地,划定“三堆”堆放区域。集中规范堆放“三堆”。发动群众利用空心砖等方式集中规范堆放村庄内的“三堆”,改变了以往柴堆、草堆混乱,粪堆遍村的现象。
5.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一包”门前市容整洁,无乱设摊点、乱搭建、乱张贴、乱涂写、乱刻画、乱吊挂、乱堆放等行为;“二包”门前环境卫生整洁,无裸露垃圾、粪便、污水,无污迹,无渣土,无蚊蝇孳生地;“三包”门前责任区内的设施、设备和绿地整洁等。大力倡导“五净一规范”(院内净、卧室净、厨房净、厕所净、个人卫生净和院内摆放规范)的文明生活习惯。
6.2019年结合“百日攻坚工作”,新建垃圾池8个,有公共服务性岗位30人,其中护林员17人、护路员2人、扶贫信息员2名,治安巡逻员2人,保洁员7人。
7.驻村工作队以“爱心超市”为抓手,通过多方面评比,调动居民内生动力,提升人居环境。目前兑付积分2000余分,覆盖全村17个村民小组150余户贫困户。
(二)基础设施建设
1.2017年投入60万元实施陡石坎、中良子、岔河、小麦地、打车箐等小组道路维修及路边挡墙支砌;对大坪子小组、后街一、二组、油房、鱼塘小组、唐坡一、二组道路硬化,共计投资费用1925492.90元。
2.2018年实施亮化工程,前街一、二以及唐坡一、二组安装太阳能路灯共计100盏,共计投资30万元,对前街老街改造投入25万元。
3.2018年对双眼井党小组活动室1个以及相关设施,畜水池一个,共计投资5万元,对双眼井小组亮化安装太阳能路灯12盏,投入3.6万元。
4.2018年新建农村活动广场一个和相关配套设施投入25万元,新建驾车村办公用地,共计投资10万元。
5. 对后街至中良子、陡石坎、小麦地、岔河小组村组道路水毁路面维修及塌方挡墙修复。
七、2020脱贫决胜计划
(一)基础建设发展
1.目前已汇报曲靖市统计局申请协调扶贫资金61万元,驻村工作经费10万元,用于完成上述基础建设中对大坪子小组、后街一、二组、油房、鱼塘小组、唐坡一、二组道路硬化差额21万元,亮化工程差额40万元,以及我村村委会日常扶贫工作正常经费。
2.目前已汇报富滇银行曲靖分行、会泽支行协调扶贫资金3万元,用于人居环境改善工作,修建垃圾池10个。
3.计划提高驾车村委会党员活动室基础使用条件,完善目前活动室内多媒体设备,以配合视频会议,多人数会议使用。
(二)脱贫工作
1.驾车村于2017年出列,但目前仍然剩余27户51人。作为今年工作的重点,我村将逐步进一步核实排查,“一户一策”,将兜底户之外的15户29人在2020年6月30日前完成脱贫。
2.协调乡驻村扶贫队员、派驻扶贫队员、村三委,做好信息录入修整工作。
3.加强人居环境改善工作,使之进一步常态化,协调做好相关配套设施。
一、村基本情况:
万田畈村位于七里坪镇南面,是镇区非重点贫困村,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8个自然湾,总户数266户,总人口978人,其中农业人口978人,总劳动力465人,外出务工劳动力300人。版图面积约4500亩,拥有耕地面积1350亩,林地2000亩,水面积110亩。主导产业是种植花生、水稻。村民主要收来源是种植收入和外出打工收入,村共有党员36名,村书记1人,村副主任1人,计生专干1人。
二、精准扶贫基本情况:
扶贫开展以来,经过建档立卡和几次自然人口变更的动态调整后,现有贫困户66户156人,其中2014年已脱贫贫困户1户5人;2015年已脱贫贫困户8户23人;2016年已脱贫贫困户11户38人,2017年脱贫贫困户46户90人,其中包括一般贫困户26户89人,低保贫困20户47人,五保贫困户20户20人。
三、“五个一批”情况
“五个一批”情况按照相关要求落实到位,包括发展生产脱贫66户156人,占比100%;易地扶贫搬迁共19户20人,占比28.8%;生态补偿脱贫1户5人,占比1.5%;发展教育共20户77人,占比
30.3%;社会保障兜底57户128人,占比86.3%。
经过一系列申报验收,我村共有16贫困户享受危旧房改建,其中,2016年改建10户,2017年改建6户;共解决53户贫困户的饮水不安全问题,2016年已脱贫贫困户解决11户,2017年已脱贫贫困户共解决42户;市场主体参与精准扶贫决3个,共带动贫困户决26户;共有专业合作社5个, 46户贫困户入社,有11户贫困户进行自主创业;贫困户务工39人。
四、到村资金落实情况:
两年以来,我村基础设施新修便民小道2800米,投入资金10万元,安装路灯80 盏,投入资金11.5万元,新建文化广场及百姓大舞台1个,投入资金16元,户外宣传栏、宣传画58个,投入资金2.4万元,安装3套体育健身器材,投入资金3万元,党群服务中心进行了提档升级(改扩建/新建),投入资金25元,新修通村、通组道路路基2.8公里,投入资金8万元,垃圾治理投入资金4万元,新建公厕8个,投入资金8万元。
五、到户资金落实情况:
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我村20户享受低保救助,领取低保破救助金14.3万元,19户享受五保救助,领取五保救助金26.79万元,12户住房进行全拆全建,享受奖补资金30万元,4户住房进行部分改建,享受奖补资金4万元,为20户的学生提供教育资助,减少家庭就学支出,提供了7个公益性岗位,户年均增收5000元,25户享受金融扶贫政策,户贷款5万元加入杉宝生态农业及将军红册茶油市场
主体,累计分红18.3万元,55户参与光伏扶贫,年均分红3000元, 10 户自主发展产业养牛,1户自主发展产业养峰,奖补资金7.3万元。
六、抓精神脱贫激发内生动力
精准扶贫工作的核心和关键在于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驻扎在村、促带动、挖潜力、激活力,全力激发贫困群众的自主发展意识,促进精神脱贫,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营造“我脱贫,我光荣”的良好氛围。
扶贫扶智,补足精神之“钙。在全镇范围内全面开展脱贫宣传教育,通过召开“场子会、院子会、户主会”三会,全方位、全覆盖、多频次的活动,把中央、省、市、县各级好的扶贫政策宣传到全镇;全面开展扶贫“知识竞赛”和“讲脱贫故事”的活动。我村共累计开展讲脱贫故事3次,极大地调动贫困群众脱贫的热情和信心。
七、今后工作努力的方向:
1、抓党建引领、促精准脱贫。认真开展支部主题党日学习教育活动用党建+提升支部的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把新时代的责任扛在肩上,把精准扶贫放在心上,做脱贫攻坚的组织者、引领者。帮扶者建好管好用好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使群众生产离不开、生活离不开、感情离不开。完善“村两委”办公的工作制度和考勤制度,每天记好工作台账;大力发展年轻党员,加大后备干部培养力度;培养一批党员致富能手,推动党员带头致富、带领致富;每月坚持召开支部主题党日,加强党员干部的学习培训;坚持“”等基本制度,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
2、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引进在外能人回乡,在村七组合作建300亩养殖基地,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同时带动村民增收。
一、整合乡村旅游资源提升乡村旅游品质
(一)规划引领乡村旅游。坚持“规划引领、市场运作、综合配套、开放创新”发展原则,先后编制了《区都市农业和休闲旅游专项规划》和《区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同时,为指导乡村旅游扶贫,还编制完成了乡村,镇村、村和镇社区、街道村等5个贫困村(社区)的乡村旅游扶贫规划。
(二)创建乡村旅游品牌。截至2019年底,成功创建了1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个全国乡村旅游模范村,3个省优秀旅游乡镇和1个最佳旅游乡镇、6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1个2A级旅游村,全区省三星级以上农家乐35家,2个市级休闲旅游示范点。全区较为成熟的接待农家乐经营户有120余家。
(三)加大农旅产业融合。围绕旅游+农林,持续推进润家生态园、龙泉生态园、阳光雨露采摘园、戈雨生态园、龙云生态等一批特色农业产业园项目。镇余湾美食街已成为市知名的乡村旅游品牌,依托巨石山景区的小龙山社区也已逐渐形成了乡村旅游集聚区。2019年全区共举办旅游节庆节会活动25个,其中以农林资源为主体的节会节庆活动就占到了14个,如梨花节、郁金香花展、杨梅采摘节、葡萄节等,大大提升了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
(四)优化乡村旅游环境。完善全区旅游交通,新改建旅游道路15公里以上,美化亮化绿化乡村道路数十公里。对重要旅游点的停车场进行了改扩建。所有节点路口全部安装了旅游标识牌,重要乡村旅游点均制作安装了旅游标识牌、导览图和旅游景点分布图。结合美好乡村建设和“三线三边”环境整治,坚持因势利导,不搞大拆大建,最大程度保持田园特色和山水自然风貌;采取市场化机制和村民自治相结合,清除生活垃圾,消除卫生死角,绿化、亮化、美化村庄环境。
(五)积极推介乡村旅游。支持通过网络、微信、微博、手机APP等提高乡村旅游点在线营销能力,将乡村旅游点纳入全区旅游精品线路,组织媒体和旅行商赴贫困村开展踩线采风活动。支持和培育乡村旅游节庆活动,以周边城市游客为重点,推广乡村旅游线路,打造特色旅游品牌。设计制作了手绘地图、旅游宣传画册、旅游折页、全域旅游宣传片和旅游推介PPT,并多次在长三角主要城市以及全市全域推介、全域旅游新闻会以及区内招商引资活动中进行推介。2019年11月成功承办常州()全域旅游大型推介会,会上全面展示了乡村旅游产品。
二、巩固旅游扶贫成果有效助力脱贫攻坚
(一)完善设施抓提升。继续完善乡村和镇村两个省级旅游扶贫重点村的“八个一工程”建设工作。两村基础设施正在继续改造升级。对全区已建成的56个旅游厕所运行和百度定位情况进行检查。对2018年10个旅游厕所进行了公示和验收。2019年旅游厕所项目计划20个,按照选址不规范、功能不配套,特殊人群服务设施未设计、建设规模不达标等情况进行筛选,最后调整为8个旅游厕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