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02 17:49:1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投资策划书,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创业投资策划与商业计划书的关系
创业投资策划就是投资策划人员通过对投资项目进行系统分析,对投资活动的整体战略进行运筹规划,从而对提出投资决策、实施投资决策、检验投资决策的全过程作预先的考虑和设想,以便充分运用自有资本,巧妙利用社会资本和国内外风险投资,在资本运动的时间、空间、结构三维关系中选择最佳结合点,以获得投资的满意与可靠的投资回报。
商业计划书是创业者为了实现未来增长战略所制定的详细计划,主要用于向风险投资商说明公司未来发展战略与实施计划,从而取得风险投资商支持的一份商业计划报告。同时也是展示自己已有战略和为投资者带来回报的能力及拥有资源实力的商业计划报告。将创业投资策划引入商业计划书,使商业计划书发生了质的飞跃,使商业计划书本身不仅具有客观评价的功能,而且又是主观创造的产物,从而增强了商业计划书的可行性、可靠性、可操作性。
二、如何制作有效的商业计划书
商业计划书不仅是一份设计好的、旨在说服持怀疑态度的人向新企业投资的文件,也是一份把自己的创意和愿景转变为现实企业的详细路线图。创业者撰写商业计划书,不仅是为说服别人给他们的新企业投资,也是为让自己能更清晰地理解进一步前进的最佳方式。
商业计划书的具体内容随强调的重点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尽管如此,商业计划书必须含有许多基本部分,以回答投资商在投资新企业之前应询问的关键问题。计划书各主要部分应以有序的方式排列。这些关键部分可能有许多排序方法,本文提供一个被许多商业计划书采用的顺序。
(一) 概要。商业计划书的这部分内容应该简明扼要,应对新企业的总体情况做出简短、清楚、具有说服力的概括。大体上,概要应该对如下主要问题给予简短回答:新产品或服务的创意是什么;它为什么具有吸引力以及对谁具有吸引力;谁是创业者;他们需要多少资金等。概要是商业计划书的重要部分,要让概要成为最打动投资商的部分。
(二)背景和产品介绍。在进行投资项目评估时,新企业的潜在投资者首先想知道的是与你的产品和企业以及你希望完成的目标等相关的背景信息。投资人最关心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新企业的产品、技术或服务能在多大程度上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因此,产品介绍是经营计划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通常产品介绍应包括以下内容:产品的概念、性能及特性;主要产品介绍;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产品的研发过程;开发新产品的计划和成本分析;产品的市场前景预测;产品的品牌和专利等。
(三)市场分析。有经验的投资者把具体和详细的有关市场的信息视为有效的商业计划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特别想知道创业者为识别产品市场已经做了什么,以及这些市场的规模有多大,市场正在成长还是在萎缩,新产品或服务在这些市场如何促销。这往往需要有关竞争产品的详细信息――竞争产品是否存在,如果存在,新产品如何做到确实优于竞争产品;有关竞争企业的详细信息――哪些企业是竞争企业,它们可能以何种方式对创业者的新产品做出反应;以及有关定价的信息――相对于竞争产品或服务,新产品或服务如何定价,以及为什么这个定价策略有意义。
(四) 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潜在投资者想要得到新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开发生产的相关信息:它们仍处于待开发阶段还是已被充分开发,正准备生产?如果正准备生产,那么预期成本以及制造产品或提供服务的时间表是什么?投资者想知道创业者是否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并在解决过程之中。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初创企业进展得越深入,对潜在投资者就越有吸引力。因为这不仅仅是因为公司的发展已经跨越了最初的开办阶段,而且表明公司的运营方式有效率并且合理。
(五) 管理团队。新企业中能干的、有经验的、上进心
强的高层管理人员对于企业的成功极其重要。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商业计划书的一个关键部分就是描述经营新企业的管理者。潜在投资者主要想知道,他们是否具备成功经营新企业所需要的经验、专业知识、技能和个性,以及管理团队是否具有互补的技术、能力和经验。更进一步,潜在投资者想确信团队成员是否已经发展起良好的工作关系,每个人都有清楚的角色和职责,并且成员间的沟通很顺畅。
(六)财务计划和预期。这部分应提供有关公司当前财务状况、公司如何使用从投资者那里获得的资金、公司如何管理其财务资源以达到主要目标等方面的规划蓝图。新企业拥有的资产和负债等方面的估价应被概括在预编资产负债表中,以表明未来不同时期的公司财务状况;预编损益表应该被准备好,以便说明基于损益的预期运营成果,并提供运营结果的合理规划;最后,现金流量表也应按未来一定年限来准备,它表明预期现金流入流出的数量和时间安排。财务部分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是盈亏平衡分析,它表明为补偿所有成本所需要的销售(和生产)水平。潜在投资者通常会非常仔细地审查盈亏平衡分析,因为创业者经常对他们的新企业如何快速实现盈利抱有过度乐观的看法,而盈亏平衡分析对抱有这种看法的创业者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现实检验。
(七) 收获与退出。无论投资的最后结局如何,风险投资者迟早都要退出你的公司。每一个风险投资者的既定目标都是要把原投资变为可周转的银行现金。因此,在你的计划书中必须明确指出风险投资的退身之路,如公司股票上市、股权转让或公司整体出售、回购(公司、个人或第三团体把风险投资商拥有的本公司权益买下或卖回)。
一、行业轮动策略
在国外,板块轮动一直作为一种投资策略被广泛应用于投资实践。板块轮动的最基本的特征是,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可以系统的预测到不同的经济板块(或行业)跑赢(或差于)市场。而且,运用板块轮动策略的投资者们相信这种相对的绩效,即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从一个板块转向另一个板块所带来的收益。
国外不少的研究文章发现,板块的表现并不一致,或者说提前(滞后)于经济周期阶段。Hou(2007)发现了板块的提前/滞后效应,原因是新信息经济的到来。Hong,Torous和Valkanov(2007),还有Eleswarapu和Tiwari(1996)的研究认为,和经济活动有着密切联系的板块,如零售,金属材料,服务业和石油板块,引领着市场长达两个月之久。Menzly和Ozbas(2004)证明,行业绩效的时机和该行业在生产消费供应链中的位置有着密切的联系,存在于上游和下游行业间的某种稳定的滞后关系。文章结论表明,基础材料板块是经济复苏阶段第一个启动的板块,随后是制造业。Stovall(1996)发现,处于消费末端的消费者相关的行业,如耐用消费品行业,是从衰退到复苏阶段的过程中最后启动的行业。Sassetti和Tani(2003)关于板块基金收益的研究表明,在经济周期中期,板块转换是个成功的策略。然而,他们同样发现,长期的投资者优于市场指数。相对而言,Tiwari和Vijh(2005)就质疑投资者将资金运用于板块间轮动的能力。他们研究是基于一个板块基金数据,从1972年到1999年的数据,结果显示,板块轮动的投资者缺乏选择板块与时点的能力,并且在修正风险与交易费用的情况下,投资者并不能获得超额收益。
当前,国内的文献研究多是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对研究投资者行为推动的板块轮动现象进行研究的。何诚颖(2001)认为我国的股票市场的板块轮动现象具有明显的投机性,并可分为个股投机、板块投机和大盘投机三类,然后文章运用现代资本市场理论和行为金融学理论对板块现象分析,引用Shiller(1989)一文中的两类投资者(噪音交易者和知情下注交易者)的假设对板块现象进行了研究分析,并认为板块现象是一种市场投机,而且其形成与中??股市投资者行为特征密切相关。陈梦根、曹凤岐(2005)一文从市场中不同证券之间的价格关系出发研究股票价格间的冲击传导机制,认为在中国这样的转轨经济新兴市场中,投资者受政策预期主导,决策与行为趋同,一定程度上强化了股价冲击传导的动态作用机制,整个市场显著的表现为板块联动、股价齐涨齐跌现象。文章实证研究表明,在上海证券市场中,不同的行业板块在股价冲击传导机制中的重要性不同,也即存在着板块轮动的特征,但是证券市场股价波动的市场性显著地超过了不同行业板块的独立性,不同行业间的组合投资策略的绩效并非最佳。还有少量的文献研究认为存在着其他一些因素如资金流动,庄家炒作等也可以对板块轮动现象做出一定的解释。
可以看出我国股市板块轮动现象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板块现象的描述和测量,以及对板块轮动现象进行解释,且目前这些解释还多是停留在定性理解层面,缺乏系统定量的研究。另一方面将板块轮动现象作为投资策略应用于投资实践的研究则相对较少。尽管板块可以多种形式进行分类,然而以行业属性划分板块是最为基础的,也是投资决策应用最广泛的板块概念。
二、动量策略
动量效应也称惯性效应,是指在过去一段时间收益率高的股票,在未来一段时间的收益率仍然会高于过去收益率较低的股票,即股票的表现情况有延续原来运动方向的趋势。反转效应也称反向效应,是指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收益率高的股票,会在以后的一段时间会表现较差;表现差的股票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其收益率会出现逆转趋势。
国外对于动量效应和反转效应的研究始于1985年,DeBondt和Thaler基于1926年至1982年美国证券市场上的股票交易数据,采用相等权重在赢家组合(也称为赢者组合,是指在一段时间内收益率高的股票)和输家组合(也称为输者组合,是指在一段时间内收益率较低的股票)上的方法,结果证实赢者组合的收益显著小于输者组合。然后,金融经济学者开始对动量效应和反转效应做出进一步探索,分别在不同的市场验证其存在与否。Chan(1988)研究发现股票在前期表现的好或者表现不好,这种表现在后期不能一直持续下去的,这与市场风险随时间的变化有密切联系。随着动量效应和反转效应的研究日益增多,其研究方法也趋于成熟。Jegadeesh和Titaman(1993)基于美国证券市场的股票交易数据对动量效应的存在性验证时所设计的动量策略被后来的研究者广为采用,这种经典方法也称为传统的动量策略。后来大量金融经济学家采用Jegadeesh和Titaman设计的策略,针对所研究市场的实际情况,对动量效应和反转效应进行存在性验证。Chang(1995)研究发现日本证券市场的股票价格具有短期的反转效应。Kaul和Conazd(1998)在研究美国证券交易所和纽约证券交易所1926年至1989年间的股票的动量效应和反转效应时,构造8种不同的投资时间期限,发现大约50%的投资策略组合具有显著性超额收益,在具有显著性收益的策略组合里面,动量策略和反转策略所占的比 例基本相等。Rouwenhorst(1998)在研究欧洲地区的证券市场时,选取了十二个国家的股票市场上的股票作为研究对象,发现股票收益在长期上没有明显的持续现象,而在中短期,股票市场的收益有持续现象;另外,在公司资产规模上做了对比,资产规模大或小的公司都具有动量效应,但是规模较小的公司的股票价格的动量效应在统计上表现更为显著。Schiereck(1999)在针对德国股票市场的日交易数据实证分析动量效应和反转效应,结果显示德国股票价格的动量效应表现在中期,反转效应则表现在短期和长期。Ahme和Nusrct(1999)在基于7个国家的股票市场股价的动量效应和反转效应,发现了股票价格在长期的表现均出现反转效应。Hamed和Ting(2000)以马来西亚的证券市场为研究对象,对股票的动量效应和反转效应做实证研究,研究得出马来西亚证券市场和日本的证券市场的反转效应的时间基本一致,表现在短期。
在国内,吴冲锋和朱战宇(2005)研究我国沪深股票市场股票价格行为时,考虑我国市场的卖空限制,在运用重叠抽样方法,在形成期考虑收益率和交易量对股票进行排序,建立动量策略模型,考察动量策略的盈利情况,研究发现我国A股市场不存在动量效应。郝静轩(2006)通过滞后期、加权收益计算等改进的动量策略,考察改进后的交易策略对赢家组合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在考虑交易成本的情况下,改进的动量策略对赢家组合的收益有明显的提升。东凯(2010)研究动量策略的改进方法中,通过设定月度市盈率作为阂值来调整投资组合的方法显示,改进的动量投资策略的收益表现好于大盘的表现。张荣武,何丽娟和聂慧丽(2013)就我国股市的实际情况,运用HS模型的基础上,将我国股市中的投资者分为套利惯性投资者、动量交易投资者以及消息观察者,从三者的对技术和基本面的不同的关注视角出发,分别研究他们的投资决策对A股价格的不同影响。经验证,套利惯性投资者的一系列行为决策会加剧股市的反转效应,套利惯性投资者和动量交易者的决策行为均可以引发股市的动量效应。王俊杰(2013)对动量交易策略的择时上做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动量策略交易时,在形成期之后,不直接购买,而是经过一定的滞后期再进入持有期,效果优于市场平均收益和传统动量策略方法。
综合国内外学者对动量效应和反转效应的研究,可以看出无论成熟发达的美证券市场,还是处于发展中的中国证券市场,大部分学者的研究支持证券市上存在动量效应和反转效应。就我国A股市场而言,对于动量效应和反转效的存在期的长短上程度上,由于采用的股票样本和研究时间区间不一样,国内者的研究结果存在差异的。
三、基本面策略
在传统资本市场理论中,价值投资并没显著的地位,当时的主流思想为有效市场假说,即市场能够完全准确的反映资产的价值,即投资者无法通过基本面分析、技术分析等手段得到超额收益。但随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有效市场并不真正存在,投资收益并不能完全由风险来解释;市场中股票的价格存在偏离内在价值的情况,通过研究价格的偏差波动,能够实现正的超额收益,从而驳斥了经典EMH假设。基于市场非有效性,BenjaminGraham提出了价值投资的理念,其在《证券分析》中将其定义为:“基于详尽的分析,对本金的安全和满意回报有保证的操作”,通俗而言就是通过基本面的分析,同时考量一定的安全边际的选择投资策略。
在价值投资理念逐渐普及并被接受之后,国外学者针对价值投资的有效性进行了一系列检验。Fama和French于1992年,针对1963年至1990年在NYSE,AMEX,NASDQ上市的股票,将其分别按B/M与E/P指标进行研究。其研究显示:随着B/M及E/P分组标记的组别增加,其月收益率有明显的递增现象,同时,这一现象无法用公司的beta值来解释,这也就说明价值型的股票确实能够较成长型股票带来超额收益。Lakonishok,Shleifer和Vishny(1994)根据1963年至1990年在NYSE与AMEX上市的股票,针对高B/M的公司?^低B/M公司平均收益更高的现象进行了进一步研究。他们发现不仅在根据B/M排名形成公司组合的投资策略存在明显的超额收益,同时在根据C/P、销售增长率和E/P排名形成公司组合的投资策略也存在明显的超额收益。Fama和French于1998年,针对包括美国、EAFE国家成熟市场以及16个新兴市场国家的股票市场再次进行了实证研究。他们根据B/M,C/P,E/P和D/P区分价值股和成长股,从而形成投资组合。在13个成熟市场以及16个新兴市场中,均发现价值组合相较于成长股组合有明显的超额收益。
国内学者也对利用估值指标进行的投资策略进行了检验。王孝德与彭燕(2002)针对中国股票市场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与国外成熟市场类似,价值投资策略在中国也能得到较高的超额收益。卢大印、林成栋、杨朝军(2006)根据股价、B/M、S/P以及E/P作为指标确定投资组合,发现价值型的投资组合确实有高于成长型股投资组合的收益率。林树、夏和平、张程(2011)基于B/M、C/P、E/P及GS,针对我国A股市场构造了投资组合,研究表明以单变量构成的组合中,大多价值型投资组合的收益率两年明显高于成长型投资组合;而以双变量构成的投资组合较单变量的显著性更高。即在中国股票市场,基于估值指标的投资策略仍然使用。
通过国内外众多学者的研究以及实证检验发现,价值投资在国内外的资本市场均能够产生正的投资收益,即根据公司的估值指标、财务指标均能有效的预测将来的公司收益,形成正投资回报的投资策略。
众所周知,立轴、中堂、屏条是传统书画的主要形制,但由于其尺幅较大又多为卷轴,不仅欣赏时需要张挂,而且保藏和携带多有不便,所以自唐代起就有人把数幅卷轴画切割后装潢成册,而至此之后,人们便将多张小幅的书画作品,每页外镶边框、前后添加副页、上下加之板面,组成了少则四开、八开,多则十六、二十四乃至一百开的便于保藏、携带、欣赏,还可满足文人雅赏后于册中再题跋赋诗以表达感怀文思的“册页”了。
册页独具非凡魅力
册页之所以历来就受到儒雅人士的喜爱,是与在中国数千年传统文化的笼罩下,文人士大夫的人格普遍具有双重性的渊源有关。尽管儒释道三家的经典思想影响着中国人看待世界、社会和人生的思维模式,但是古代文人的生命观实质上则为“外儒内道”,即在现实中入世和凡俗――看重名利和现实价值,在理想中却期盼出世和超俗――寻求和构建满足自身灵性享乐的精神家园,而其尚美的心灵和高品位的精神享受,往往寄托于绘画的美感和诗文的感怀。因此,册页所具备的这种将绘画、书法、诗词和题跋融于一炉并充满着诗情画意的独特形制,历来被文人雅士的法眼所喜也属必然。
册页除了在功能上与手卷类同(主要是供文人雅士私人交谊时案头赏玩之用)之外,还略胜手卷一筹的独特魅力在于:册页的画幅通常不足盈尺,而善作册页者通常要比一般画家在文化修养和艺术功力上高出一筹,其在构图时虽然仅仅截出大自然的一角半边,但匠心独运后仍然能够营造出使人有“咫尺千里”的宽阔空灵之感,即为欣赏者拓展出十分丰富的想象空间,实可谓“一花一叶大文章”了!
此外,册页在审美效果上更具丰富性,若是由不同的作者在同一本册页中创作,那彼此间就可能会各擅其长的竞相斗艳;如仅由一位作者独自创作,那他就不得不对每一开从题材内容、章法造型、设色和笔墨技巧等方面苦心经营以求不相雷同,从而达到便于连续性观赏的艺术效果。
再者,因为册页的常态为平压状,故即使不断地翻开合拢,也不会影响其装裱和保藏效果,而必要时还可将册页分散拆成单张镜片,用于补壁和装饰之需。
册页富含诗情画意
由于册页独具幅多且创作内容宽泛的特点,高明的书画家便可将其诸般才艺多番变化地施展于斯,其典雅的形式以及在审美效果上的丰富性,要远比独幅作品更加引人入胜。而此特性,从笔者收藏的一本为江苏省国画院著名全能型书画大家萧平先生独自创作,由八个分册组成(共88开,19*29cm/开)的“静赏斋珍藏爱莲居笺趣册”中可窥一斑。
在册中,萧先生于书画内蕴含的深邃意境、诗化的艺术语言、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和力透纸背的骨法用笔真可谓充满着诗情画意:“书法册”中,小楷挺劲工整,行书灵秀洒脱,带有行意之简帛隶书典雅飘逸,激情奔放之大草起卧争让,大气磅礴;“花鸟册”中,花鸟果蔬内容多样,写生写意手法多变,传达出作者对大千世界万物间和睦相处、生生不息的感怀之情;“人物册”中,无论是古典之湘夫人、济公活佛和钟馗,还是好莱坞明星梦露和赫本,个个无不神形兼备,栩栩如生;“山水册”中,画家将内心的情感和意趣,融入到春山访碑、夏池观荷、秋风扫叶、冬日雪峰四季诸景之中,让观者读之赏之,回味无穷;“鱼虫禽兽册”中,花丛间蜜蜂起舞,扁豆架上蝈蝈欢唱,浪花下游鱼追逐,清波上白鹅荡漾,田园里鸡群悠闲,密林中金丝猴在顾望;“画荷册”中,荷花于风、雨、暮、晨之际,或正倚俯仰,或动静离合,或艳丽洁雅的风姿和韵致皆出神入妙;“鸟雀册”中,小鸟小雀或活泼俏皮、或悠然自得、或相视互语、或怡然相偎,一派勃勃生机;“四君子册”中,于简括中见机巧和雅逸中富清新的春兰幽香、夏竹高洁、秋菊守贞、冬梅傲骨,寄寓着君子般高洁超逸的品性。
而在《奥黛丽・赫本》中,作者以蝇头小字率笔、率意和率情一气呵成所作的282字长跋,读后也会令人为其心灵感悟之细腻和文采意境之隽永而击节三叹了――“冬季的冷雨天,我翻阅一本关于奥黛丽・赫本的小画册。时光流去的种种,竟涌上心头。美好明媚的,与伤感惆怅的,纠缠在一起。人生一场戏,一杯酒,甜酸苦辣,难分难解。赫本,一位外美、内美,为无数老人、青年、甚至孩子,欣赏、喜爱、崇拜的女性。
我不惜费眼、费时、费神地描摹她的姿容,目的在传达我的此时感受与感想。摒弃丑恶,让美与善永存世间。她曾说:人生最重要的事,就是拥有信念,至少我曾努力想去拥有过。短短六十四年的一生,她经历过残酷的战争,拥有坎坷迷离的爱情故事,她是影坛的公主和时尚的女王。然而,她更是一位善良的充满仁爱之心的女性。书的前页写着如下的字句:“莲花开放的那天,我心魂飘荡,一段幽愁袭击,我从梦中惊起,南风里有一阵奇香的芳踪。啊!她即是玉立亭亭的莲花”。
册页历来倍受追宠
无论是古代或当代名家册页,一旦在艺术市场亮相,便会受到有识之士的竞相追宠。继2004年陆俨少“杜甫诗意百开册”以6930万元天价成交后,2006年“中贸圣佳”古代册页(42件)和2007年“翰海” 当代册页(39件)专场拍卖会的成交率均达到100%。其中,董诰《春景山水花卉》24开册页以1650万元和刘大为《鞍马集锦》十二开册页以184.8万元分别成为二场拍卖的最高价格。由此可见,名家书画册页无疑就如同书画投资领域具备价值投资的“绩优股”了。
然而册页的创作,不仅要求书画家技高一筹,而且其花费的精力也要比创作其他形制的书画作品大得多,从齐白石的润格“花卉条幅:2尺10元,3尺15元……册页:8寸内每页6元,1尺内8元……”中可见,册页的画幅与价格之比,要较其他形制书画高出150%以上;同时,册页的价位也远非同等大小单幅镜片价格的相加,而是随着页数增多,以级数形式呈现其价值的,上述陆俨少册页得以天价成交,其为多达“百开”的巨册即为明证。
[关键词]独资化;跨国公司;技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26-0020-03
随着中国投资环境的变化,跨国公司已经把我国作为首选的投资对象国之一。跨国公司在我国投资不断增加的同时,它们越来越多地选用直接设立独资企业或者并购原来中国国有企业达到投资或控股的目的,以求投资利益最大化。近年来,这种独资化的浪潮正愈演愈烈。独资化趋势的增强对中国企业的成长和经济发展都发挥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造成了技术溢出效应的减少,甚至产生了逆向技术扩散。
1 跨国公司投资独资化相关理论综述
1.1 交易成本理论
交易成本理论最早是由美国芝加哥大学法学院教授科斯(Coase)创立的。自科斯以后,威廉姆森(Williamson)对交易成本理论作了较系统的完善。他们认为,由于跨国公司内部在成本和相关的收益和管理成本之间也要形成一种平衡状态,这就要求跨国公司选择适当的进入模式。跨国公司进入模式的选择主要由母公司和子公司间交易的大小决定,通常情况下,母公司会选择交易成本最小的进入模式。不同的市场由于风险程度不同,企业采取的进入模式也不相同,因为不同的进入模式所涉及的外商对外资企业的控制程度不一样,外商所愿意投入的资源也不同,因此对风险的防范程度也不一样。当外商认为外部风险的成本小于企业内部协调的成本时,就会选择独资。
1.2 内部化理论
英国学者巴克利和卡森(Buckley & Casson,1976,1998)在交易成本理论的基础上,把市场交易内部化原理引入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中。其认为对外直接投资由于具有内部化优势,可以避免因许可合同而造成的技术优势丧失所带来的成本负担,减轻因贸易壁垒所带来的出口销售追加成本,实现跨国企业全球经营的利润最大化。因此,对外直接投资并建立独资企业是最有效的国际生产方式。当今随着我国投资环境日趋完善,投资风险降低,跨国公司为了加快技术更新换代和新产品的引进,渴望摆脱合资企业的束缚,特别是当中方的行为可能影响其整体发展战略时,追求企业的控制权就成为外方的必然选择。投资企业为了更好地发挥其“内部优势”,将增加投资力度,这就必然引起跨国公司的独资化。
2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独资化趋势及原因
2.1跨国公司在华独资化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商投资政策不断开放,跨国公司对中国市场的了解也逐渐深化,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将中国作为其投资目的地。随着对华直接投资不断增加,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的模式发生着转变。绝大多数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初期,出于对中国市场的生疏,往往采取和中国内地企业合资、合作的方式。但是随着中国市场的熟悉和中国加入WTO市场本身的成熟,跨国公司在改变着进入中国的途径,以往的合资途径逐渐让位于独资,大型跨国公司竞相进入中国市场,新建独资企业。1997年后,外商独资企业进入快速发展期,1998年首次在项目数量方面超过合资企业。2003年,我国新设立的外商独资企业23943家,占三资企业总数的65.59%;实际利用外资金额333.84亿美元,占总量的62.39%。2004年我国共批准外商直接投资企业43664个,其中,外商独资企业30708个,约占总数的70%。2007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独资金额达572.64亿美元,约占总数的75%(参见下图)。
总而言之,从20多年来跨国公司在华企业股权安排选择的变动趋势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其独资倾向日益明显。这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的股权安排选择发生了变化。新增独资企业已成为首选投资方式,在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商也越来越倾向选择多数股权;其次,越来越多的合资或合作企业在中国经营数年后,通过增资扩股,转变为母公司控股型合资企业甚至是独资企业。
2.2在华投资独资化原因
(1)独资有利于跨国公司保守其技术秘密,形成垄断优势。一方面,从跨国公司的角度出发,技术、管理经验等无形资产很容易扩散,如果与我国企业采取合作或合资形式,很容易使企业通过学习,掌握其核心技术或先进的管理经验,从而对自己形成竞争威胁,所以独资就成为跨国公司防止技术扩散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最好投资方式。另一方面,跨国公司在选择独资形式的同时,采取严格的专利保护措施,使跨国公司的技术垄断优势得以发挥,进而确立其在华企业的垄断地位。
(2)独资更有利于跨国公司全球化经营战略的实施。跨国公司的股权结构战略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投资环境及母公司经营战略转变而变化的。随着我国加入WTO,投资环境发生明显改善,跨国公司追求基于股权机构战略改进所带来的非生产性收益,成为跨国公司由合资、合作转向独资的根本动力。当各种壁垒逐步被取消,跨国公司就可以很方便地将其纳入全球生产、供应和研发体系,实现生产要素的国际交换和全球流动,其在我国生产的产品不仅满足本地需求,还面向全球市场。同时,其在国外其他地方的管理模式、先进技术、成功经验可以廉价地、直接地运用于中国建立的子公司。但是,如果采取合资或合作形式,我国企业作出的决策就有可能与跨国公司不符,甚至相冲突。因此,为了加快其在华经营的升级,并把它作为全球化经营战略的一个有机体,变合资、合作为独资或者掌握其控股权,从而掌握决策权。
3 跨国公司独资化对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独资化战略既增强了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增添了无限商机,同时也使中国企业面对更加严峻的挑战。
3.1 积极影响
(1)有利于先进技术的引进,增强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一方面,我国企业通过与跨国公司的直接关联活动获得新技术,从而使自身的生产率得以提高,同时使知识和技术在当地扩散,传递到其他企业而产生的间接影响,即技术溢出。Wang和Blomstrm(1992)通过一个博弈模型证实,技术溢出促进了当地企业的技术进步,缩小了技术差距,从而减少了跨国公司子公司的利润。许多跨国公司子公司为了维护其产品的“技术比较优势”,被迫引进或开发新技术,来恢复其市场份额和利润,结果又导致新一轮的溢出,这就是所谓的溢出正反馈。另一方面,我国企业因面临外国公司进入而带来的更为激烈的竞争,在外国企业的刺激下,通过本国供给者的训练,积极探索新的更具生产率的技术,使自身的技术水平提高。
(2)有利于我国企业人才素质的提高。跨国独资公司的进入,不仅带动了劳动就业,而且更重要的是促进了人员素质的提高。这是因为跨国公司母公司向东道国子公司进行技术转移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它不仅仅包括母公司向子公司提供机器设备、专有权、管理人员和技术专家,而且还包括对子公司所雇用的当地员工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外商独资企业员工本土化的程度都非常高,外资企业管理人员本土化能为我国培养一批具有先进管理理念和高水平经营管理技能方面的人才。而且这些人员的流动会带来技术和管理方面的流动,实现先进技术、管理经验的外溢。当这些员工后来被当地企业雇用或者自办企业时,可能把获得的技术、营销、管理知识扩散出去,提高我国企业其他人员的整体素质。
3.2 消极影响
(1)跨国公司对核心技术与非核心技术的垄断都进一步加强,减弱了外资对国内投资的带动作用。一方面,跨国公司往往将最新技术转移给它们的独资公司,还通过自有知识产权的保护,严格限制关键技术或核心技术的转让。随着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独资化趋势的增强,技术外溢效应的效果在明显的减少,“溢出”远远没有达到我们的预期目标,与此同时还出现了技术的逆向扩散问题。跨国公司到东道国投资的必要条件是拥有专有知识和技能的所有权优势,否则跨国公司将无法在与东道国企业竞争中取胜,因为当地企业往往具有市场环境、消费者行为以及商业经验等方面的知识优势。由于跨国公司的所有优势都与其技术优势直接相关,如何控制技术在企业内扩散,是跨国公司最为关心的问题。一般而言跨国公司不愿将先进技术转让给它们不能有效控制的合资企业。而独资化,以使跨国公司母公司把在华投资企业纳入总部主导的“产业内部分工体系”之中,从而可以大胆地投入尖端技术和先进设备,并采取统一的知识产权措施予以保护,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先进技术在中国的传播,减少了外商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从某种程度与我国“以市场换技术战略”相违背。
(2)独资企业降低了外资经济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削弱我国企业的科研力量。独资企业数量的增多,跨国公司以优越的条件吸引大量中方高科技人才,大大削弱了国内企业的科研力量,导致我国企业新技术免费向跨国公司扩散的“逆向技术扩散”问题,我国现有技术的丧失以及整体技术水平的降低,国内企业的管理和技术人才流失现象十分严重,已经影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独资企业日益增多,超过合资企业数目,独资企业吸纳最优秀人才和优秀人才数目也大幅增多,人才流动加快。虽然随着中国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的发展壮大,企业间出现人才回流现象,但是回流的数量仍旧远小于流出数量。另外,相对于跨国公司在其他东道国的海外子公司而言,在我国通过激烈竞争进入跨国公司的中国本土最优秀的人才在独资企业中也没有充分发挥其价值,从一定程度上造成人才浪费。由于独资企业技术先进,人员素质和劳动效率较高,独资化会相对减少吸收员工的数量。另外,由于员工进入独资企业就业的门槛较高,所以尽管独资企业的数目增多可以增加一定的绝对就业量,但是独资企业选拔人才的高要求和人力资本利用的高效率却降低了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
4 我国企业对跨国公司投资独资化应对策略
4.1 依靠技术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
实现以创立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培育才是企业在竞争中获胜的决定因素,是企业抢占未来商机、谋求更大发展的重要和决定性力量。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整体拥有的能为客户创造利益和价值的决定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能力,企业要加强核心竞争力建设,就要求企业集中资源、培养核心能力,大力发展主业。同时,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自身发展壮大的根本动力,面对外商直接投资独资化趋势下跨国公司对其技术的进一步保护,我国国内企业必须增强自身科研开发的力量,形成企业自有的产品和技术研发体系,创立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和服务,满足市场需求,形成具有自己知识产权的产品,最终确立在研究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主体地位。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激烈竞争中,我国企业只有依靠技术创新,不断培养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市场中确立优势、生存和发展,并且企业要改善用人机制,通过提高员工福利待遇、打造特色企业文化等方式留住和吸引人才。
4.2 积极合作,组建企业战略联盟,加强与跨国公司的合作
目前,我国有些行业内的企业太多,企业在低效率、低水平的状态下自相竞争,没有形成良好的产业链,很难产生真正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与跨国公司相抗衡。同时,跨国公司的独资化股权结构改造并非意味着它已不再需要国内的合作伙伴,而是说它们将按照自己的意志以更加自由灵活的方式来与我国的企业建立非束缚性的伙伴关系。因此,国内企业可以考虑通过实行协作、联盟等方式组建企业战略联盟,并对产业链中的企业进行整合,使各企业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核心优势,提高整体的竞争力,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现阶段国内企业应该充分利用外商独资企业推行本地化战略的机会,实行战略联盟,进行联合,加入到跨国公司的上游、下游产业链中,在与跨国公司的合作中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生产技。也可通过与外商合资,在不失企业自身实力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提升企业的技术实力,充分利用外商并购浪潮加速国有企业的改革,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3 企业要加强对重点行业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
外商对核心技术具有强烈的技术封锁动机,不是任何技术都可以引进来的,尤其是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而正是这些领域对整个国家产业发展具有关联性和带动性,甚至在国家安全上也具有战略性。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依靠我们的原始创新。我国企业必须大力投入自主研发,通过提高研究人员的素质而增强技术吸收能力,从而更好地利用外部技术资源。同时通过技术贸易以及限制外资只带机器设备等“硬”技术的手段引进先进或核心技术,加速实现我国技术创新能力飞跃,更快形成可持续的产业升级能力。
参考文献:
[1]祖强,曹慧.独资和控股: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倾向面面观[J].国际经济合作,2005(2):31-35.
[2]李维安,李宝权,跨国公司在华独资倾向成因分析:基于股权结构战略的视角[J].管理世界,2003(1):57-62.
[3]李文瑛.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独资化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6(4):4-5.
[4]余律.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独资化趋势动因分析[J].特区经济,2006(1):26-28.
[5]冯春丽,刘海云.跨国公司进入模式、技术转移及其政策启示[J].国际贸易问题,2005(4):74-77.
[6]廖晓雪,李效真.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独资化”倾向[J].经营与管理,2005(6).
[7]李向京.跨国公司独资化现象的三重原因分析[J].国际贸易,2006(8).
[关键词]独资化;跨国公司;技术创新
随着中国投资环境的变化,跨国公司已经把我国作为首选的投资对象国之一。跨国公司在我国投资不断增加的同时,它们越来越多地选用直接设立独资企业或者并购原来中国国有企业达到投资或控股的目的,以求投资利益最大化。近年来,这种独资化的浪潮正愈演愈烈。独资化趋势的增强对中国企业的成长和经济发展都发挥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造成了技术溢出效应的减少,甚至产生了逆向技术扩散。
1 跨国公司投资独资化相关理论综述
1.1 交易成本理论
交易成本理论最早是由美国芝加哥大学法学院教授科斯(Coase)创立的。自科斯以后,威廉姆森(Williamson)对交易成本理论作了较系统的完善。他们认为,由于跨国公司内部在成本和相关的收益和管理成本之间也要形成一种平衡状态,这就要求跨国公司选择适当的进入模式。跨国公司进入模式的选择主要由母公司和子公司间交易的大小决定,通常情况下,母公司会选择交易成本最小的进入模式。不同的市场由于风险程度不同,企业采取的进入模式也不相同,因为不同的进入模式所涉及的外商对外资企业的控制程度不一样,外商所愿意投入的资源也不同,因此对风险的防范程度也不一样。当外商认为外部风险的成本小于企业内部协调的成本时,就会选择独资。
1.2 内部化理论
英国学者巴克利和卡森(Buckley & Casson,1976,1998)在交易成本理论的基础上,把市场交易内部化原理引入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中。其认为对外直接投资由于具有内部化优势,可以避免因许可合同而造成的技术优势丧失所带来的成本负担,减轻因贸易壁垒所带来的出口销售追加成本,实现跨国企业全球经营的利润最大化。因此,对外直接投资并建立独资企业是最有效的国际生产方式。当今随着我国投资环境日趋完善,投资风险降低,跨国公司为了加快技术更新换代和新产品的引进,渴望摆脱合资企业的束缚,特别是当中方的行为可能影响其整体发展战略时,追求企业的控制权就成为外方的必然选择。投资企业为了更好地发挥其“内部优势”,将增加投资力度,这就必然引起跨国公司的独资化。
2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独资化趋势及原因
2.1跨国公司在华独资化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商投资政策不断开放,跨国公司对中国市场的了解也逐渐深化,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将中国作为其投资目的地。随着对华直接投资不断增加,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的模式发生着转变。绝大多数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初期,出于对中国市场的生疏,往往采取和中国内地企业合资、合作的方式。但是随着中国市场的熟悉和中国加入WTO市场本身的成熟,跨国公司在改变着进入中国的途径,以往的合资途径逐渐让位于独资,大型跨国公司竞相进入中国市场,新建独资企业。1997年后,外商独资企业进入快速发展期,1998年首次在项目数量方面超过合资企业。2003年,我国新设立的外商独资企业23943家,占三资企业总数的65.59%;实际利用外资金额333.84亿美元,占总量的62.39%。2004年我国共批准外商直接投资企业43664个,其中,外商独资企业30708个,约占总数的70%。2007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独资金额达572.64亿美元,约占总数的75%(参见下图)。
总而言之,从20多年来跨国公司在华企业股权安排选择的变动趋势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其独资倾向日益明显。这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的股权安排选择发生了变化。新增独资企业已成为首选投资方式,在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商也越来越倾向选择多数股权;其次,越来越多的合资或合作企业在中国经营数年后,通过增资扩股,转变为母公司控股型合资企业甚至是独资企业。
2.2在华投资独资化原因
(1)独资有利于跨国公司保守其技术秘密,形成垄断优势。一方面,从跨国公司的角度出发,技术、管理经验等无形资产很容易扩散,如果与我国企业采取合作或合资形式,很容易使企业通过学习,掌握其核心技术或先进的管理经验,从而对自己形成竞争威胁,所以独资就成为跨国公司防止技术扩散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最好投资方式。另一方面,跨国公司在选择独资形式的同时,采取严格的专利保护措施,使跨国公司的技术垄断优势得以发挥,进而确立其在华企业的垄断地位。
(2)独资更有利于跨国公司全球化经营战略的实施。跨国公司的股权结构战略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投资环境及母公司经营战略转变而变化的。随着我国加入WTO,投资环境发生明显改善,跨国公司追求基于股权机构战略改进所带来的非生产性收益,成为跨国公司由合资、合作转向独资的根本动力。当各种壁垒逐步被取消,跨国公司就可以很方便地将其纳入全球生产、供应和研发体系,实现生产要素的国际交换和全球流动,其在我国生产的产品不仅满足本地需求,还面向全球市场。同时,其在国外其他地方的管理模式、先进技术、成功经验可以廉价地、直接地运用于中国建立的子公司。但是,如果采取合资或合作形式,我国企业作出的决策就有可能与跨国公司不符,甚至相冲突。因此,为了加快其在华经营的升级,并把它作为全球化经营战略的一个有机体,变合资、合作为独资或者掌握其控股权,从而掌握决策权。
3 跨国公司独资化对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独资化战略既增强了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增添了无限商机,同时也使中国企业面对更加严峻的挑战。
3.1 积极影响
(1)有利于先进技术的引进,增强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一方面,我国企业通过与跨国公司的直接关联活动获得新技术,从而使自身的生产率得以提高,同时使知识和技术在当地扩散,传递到其他企业而产生的间接影响,即技术溢出。Wang和Blomstrm(1992)通过一个博弈模型证实,技术溢出促进了当地企业的技术进步,缩小了技术差距,从而减少了跨国公司子公司的利润。许多跨国公司子公司为了维护其产品的“技术比较优势”,被迫引进或开发新技术,来恢复其市场份额和利润,结果又导致新一轮的溢出,这就是所谓的溢出正反馈。另一方面,我国企业因面临外国公司进入而带来的更为激烈的竞争,在外国企业的刺激下,通过本国供给者的训练,积极探索新的更具生产率的技术,使自身的技术水平提高。
(2)有利于我国企业人才素质的提高。跨国独资公司的进入,不仅带动了劳动就业,而且更重要的是促进了人员素质的提高。这是因为跨国公司母公司向东道国子公司进行技术转移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它不仅仅包括母公司向子公司提供机器设备、专有权、管理人员和技术专家,而且还包括对子公司所雇用的当地员工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外商独资企业员工本土化的程度都非常高,外资企业管理人员本土化能为我国培养一批具有先进管理理念和高水平经营管理技能方面的人才。而且这些人员的流动会带来技术和管理方面的流动,实现先进技术、管理经验的外溢。当这些员工后来被当地企业雇用或者自办企业时,可能把获得的技术、营销、管理知识扩散出去,提高我国企业其他人员的整体素质。
3.2 消极影响
(1)跨国公司对核心技术与非核心技术的垄断都进一步加强,减弱了外资对国内投资的带动作用。一方面,跨国公司往往将最新技术转移给它们的独资公司,还通过自有知识产权的保护,严格限制关键技术或核心技术的转让。随着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独资化趋势的增强,技术外溢效应的效果在明显的减少,“溢出”远远没有达到我们的预期目标,与此同时还出现了技术的逆向扩散问题。跨国公司到东道国投资的必要条件是拥有专有知识和技能的所有权优势,否则跨国公司将无法在与东道国企业竞争中取胜,因为当地企业往往具有市场环境、消费者行为以及商业经验等方面的知识优势。由于跨国公司的所有优势都与其技术优势直接相关,如何控制技术在企业内扩散,是跨国公司最为关心的问题。一般而言跨国公司不愿将先进技术转让给它们不能有效控制的合资企业。而独资化,以使跨国公司母公司把在华投资企业纳入总部主导的“产业内部分工体系”之中,从而可以大胆地投入尖端技术和先进设备,并采取统一的知识产权措施予以保护,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先进技术在中国的传播,减少了外商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从某种程度与我国“以市场换技术战略”相违背。
转贴于
(2)独资企业降低了外资经济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削弱我国企业的科研力量。独资企业数量的增多,跨国公司以优越的条件吸引大量中方高科技人才,大大削弱了国内企业的科研力量,导致我国企业新技术免费向跨国公司扩散的“逆向技术扩散”问题,我国现有技术的丧失以及整体技术水平的降低,国内企业的管理和技术人才流失现象十分严重,已经影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独资企业日益增多,超过合资企业数目,独资企业吸纳最优秀人才和优秀人才数目也大幅增多,人才流动加快。虽然随着中国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的发展壮大,企业间出现人才回流现象,但是回流的数量仍旧远小于流出数量。另外,相对于跨国公司在其他东道国的海外子公司而言,在我国通过激烈竞争进入跨国公司的中国本土最优秀的人才在独资企业中也没有充分发挥其价值,从一定程度上造成人才浪费。由于独资企业技术先进,人员素质和劳动效率较高,独资化会相对减少吸收员工的数量。另外,由于员工进入独资企业就业的门槛较高,所以尽管独资企业的数目增多可以增加一定的绝对就业量,但是独资企业选拔人才的高要求和人力资本利用的高效率却降低了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
4 我国企业对跨国公司投资独资化应对策略
4.1 依靠技术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
实现以创立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培育才是企业在竞争中获胜的决定因素,是企业抢占未来商机、谋求更大发展的重要和决定性力量。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整体拥有的能为客户创造利益和价值的决定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能力,企业要加强核心竞争力建设,就要求企业集中资源、培养核心能力,大力发展主业。同时,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自身发展壮大的根本动力,面对外商直接投资独资化趋势下跨国公司对其技术的进一步保护,我国国内企业必须增强自身科研开发的力量,形成企业自有的产品和技术研发体系,创立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和服务,满足市场需求,形成具有自己知识产权的产品,最终确立在研究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主体地位。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激烈竞争中,我国企业只有依靠技术创新,不断培养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市场中确立优势、生存和发展,并且企业要改善用人机制,通过提高员工福利待遇、打造特色企业文化等方式留住和吸引人才。
4.2 积极合作,组建企业战略联盟,加强与跨国公司的合作
目前,我国有些行业内的企业太多,企业在低效率、低水平的状态下自相竞争,没有形成良好的产业链,很难产生真正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与跨国公司相抗衡。同时,跨国公司的独资化股权结构改造并非意味着它已不再需要国内的合作伙伴,而是说它们将按照自己的意志以更加自由灵活的方式来与我国的企业建立非束缚性的伙伴关系。因此,国内企业可以考虑通过实行协作、联盟等方式组建企业战略联盟,并对产业链中的企业进行整合,使各企业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核心优势,提高整体的竞争力,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现阶段国内企业应该充分利用外商独资企业推行本地化战略的机会,实行战略联盟,进行联合,加入到跨国公司的上游、下游产业链中,在与跨国公司的合作中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生产技。也可通过与外商合资,在不失企业自身实力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提升企业的技术实力,充分利用外商并购浪潮加速国有企业的改革,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3 企业要加强对重点行业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
外商对核心技术具有强烈的技术封锁动机,不是任何技术都可以引进来的,尤其是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而正是这些领域对整个国家产业发展具有关联性和带动性,甚至在国家安全上也具有战略性。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依靠我们的原始创新。我国企业必须大力投入自主研发,通过提高研究人员的素质而增强技术吸收能力,从而更好地利用外部技术资源。同时通过技术贸易以及限制外资只带机器设备等“硬”技术的手段引进先进或核心技术,加速实现我国技术创新能力飞跃,更快形成可持续的产业升级能力。
参考文献
[1]祖强,曹慧.独资和控股: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倾向面面观[J].国际经济合作,2005(2):31-35.
[2]李维安,李宝权,跨国公司在华独资倾向成因分析:基于股权结构战略的视角[J].管理世界,2003(1):57-62.
[3]李文瑛.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独资化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6(4):4-5.
[4]余律.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独资化趋势动因分析[J].特区经济,2006(1):26-28.
[5]冯春丽,刘海云.跨国公司进入模式、技术转移及其政策启示[J].国际贸易问题,2005(4):74-77.
关键词:政府投资;民间投资;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F224;F830.59
一、引言
2010年以来,在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国内结构调整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北京市经济也从高速增长向中速增长进行转变。从最能体现经济运行的GDP指标看,三季度增长率下滑至7.7%,比一季度下降0.2个百分点,接近政府调控底线;并且内生动力不足,从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看,投资增速虽然在下半年企稳,但总体呈下降趋势(2~9月,同比增长10.2%、12.1%、9.2%、7.3%、7.4%、7.8%、7.8%、8.2%);消费增长虽然在下半年止跌趋稳,但相比去年,增幅下降明显(3~9月,同比增长7.8%、11.9%、5.6%、7.4%、9.7%、7.1%、8.0%,比去年同期平均水平下降2.4个百分点);出口增速呈重心下移的态势(2~9月,出口同比增长11.90%、1.40%、9.90%、9.88%、2.90%、6.39%、7.50%、5.77%)。在此情况下,为确保社会稳定,需要出台一系列政策实现稳增长。从北京市经济特点看,消费对GDP贡献率最大,平均超过70%,但其主体是市民,刺激政策见效慢,作用不显著,投资就成为见效最快的手段。但当前我们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投资政策的制定就成为重中之重。本文从经济增长模型入手,考虑技术进步的因素,优化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利用历年统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得到北京经济增长的基本模型,并提出政策建议。
二、文献综述
国外对于政府投资、民间投资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比较少,主要集中在某一特定领域或行业,并且研究成果也不尽相同。如阿肖尔 (Aschauer;1994)以西方7国的数据为基础,认为政府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于民间投资[1];Khan等学者 (1990)以24个发展中国家为样本,发现民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拉动作用大于政府投资[2];Fisher和Turnovsky(1998)发现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产生挤入效应,能促进经济的增长[3]; Nader和Migue(1997)通过研究墨西哥的历史投资数据,发现私人投资和公共投资对经济增长都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但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具有挤出效应[4]。
国内对此的研究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通过定性的方法,从民间投资的特点出发,定性分析促使经济增长的作用,并提出政策建议,如田剑英 (2002)[5]、孟耀(2004)[6]、丁松林(2003)[7]等。二是利用历史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到政府投资、民间投资、经济增长间的关系模型,如梁毅华(2011)[8]、郭卫东(2011)[9]、陈真玲(2010)[10]、韩学广(2012)[11]等。三是建立经济增长模型,利用历史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相关因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如钞小静(2008)[12]、方俊智(2011)[13]等。
从结果看,钞小静 (2008)等学者认为,长期来看,政府投资对经济增长起负作用,民间投资对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短期来看,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都具有促进作用。陈真玲(2010)等学者认为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都将促进经济增长,但政府投资的效果小于民间投资。陈献(2009)[14]、曹建海(2006)[15]等认为政府投资的效果大于民间投资。
三、模型的建立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认为人口和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基本模型为:
其中Y为经济增长,Q为索洛余值,用以解释技术进步的作用,L为人口,I为资本。
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该理论一方面将技术进步看作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另一方面又假定技术进步是外生变量而排除在外,存在缺陷。20世纪80年代后,新增长理论逐渐发展,将不同因素从索洛余值中分离出来,并将其内生进经济增长模型,其中一部分学者强调发展研究是经济刺激的产物,也就是意识的发展研究所取得的知识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将其引入经济增长模型,基本模型为:
其中Y为经济增长,L为人口,I为资本,A为发展研究。
考虑到投资分为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则模型变形为:
其中Y为经济增长,L为人口,Ig为政府资本,Is为社会资本,A为发展研究。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是经济学中使用最广泛的生产函数,被用来描述投入和产出的关系。本文假定政府资本、民间资本、人口和发展研究的生产函数符合柯布-道格拉斯函数要求,表现形式为:
其中Yt为第t年的GDP, At为第t年的发展研究, Igt为第t年的政府投资,Ist为第t年的社会投资,Lt为第t年投入的劳动力, εt为第t年的随机误差项, Ct、τ、α、β、γ为待估参数,用以衡量发展研究、政府资本、社会资本和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对公式(1)两边取自然对数,即可得到经济增长与发展研究、政府资本、民间资本、人口等因素的优化模型:
四、数据分析
(一)数据选取与处理
本部分分以下几个方面。
1.原始数据选择(见表1)
现有北京市统计年鉴中,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按注册类型划分为国有、集体、股份制、港澳台商、外商、私营个体经济、其他经济共7类,没有按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进行划分。各学者通常用相关数据进行替代,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郭卫东(2011)、钞小静(2008)等用国有投资代替政府投资,其余集体、股份制等6类非国有投资代替民间投资;
(2)郭栋(2004)[16]等学者用国有投资代替政府投资,集体、私营个体、股份制投资代替民间投资,其余定义为外商投资;
(3)部分学者用国有投资和国有控股的混合经济代替政府投资,集体、私营个体、非国有控股经济、外商、港澳台商及其控股经济代替外商投资。
考虑到北京市为配合国务院的新36条,出台 《引进社会资本推动市政基础设施领域建设试点项目实施方案》,其本质针对的是社会资本,所以本文接受第一种划分方法,即用国有投资代替政府投资,其余集体、股份制等6类非国有投资代替民间投资。
技术进步难以用统计数据直接反映,有的学者利用科研投入数据反映发展研究,有的利用专利审批量或申请量反映,鉴于北京市统计年鉴中缺少该两项的长期历史数据,本文采用受高等教育的人数近似代替。
2.数据处理
在统计年鉴中,可得到GDP、政府投资、民间投资、就业人口和受教育人数,其中GDP、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为按当年实际价格计算的数值,考虑到价格因素,为增加可比性,需要处理。其中GDP数值按GDP平减指数折算为以1981年为基数的时间序列;由于固定资产价格指数从1990年开始编制,1990年以前指数借鉴商品零售价格指数[17],据此,将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折算为以1981年为基数的时间序列。
3.资本存量的处理
(1)基本公式
柯布-道格拉斯函数中投入因素为资本,而统计年鉴中为投资,无法直接利用,需要将投资额度转化为各年资本存量。目前测算物质资本存量最常用的方法是永续盘存法,基本公式为:
其中, Kt为第t年的资本存量, Kt-1为第t-1年的资本存量, It为t年的投资量, δt为资本折旧率。
(2)资本折旧率的确定
目前不同研究者采用了不同的折旧率,本文接受马栓友(2003)[18]等人的研究成果,设定综合折旧率为5%。
(3)基年资本存量的估算
根据国际常用方法,利用以下公式计算基年资本存量:
其中, I0为基年投资,α为样本期投资平均增长率,δ为平均折旧率。
由此计算得到基年政府资本和民间资本存量为:
(4)最终数据
最终的数据,如表2所示。
(二)模型检验
本部分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ADF单位根检验
进行回归分析时,所采用的时间序列必须是平稳的,否则有可能出现伪回归现象,影响分析结果。本文采用单位根检验,判断各时间序列是否为平稳序列。检验时,为便于得到平稳序列和消除异方差问题,分别对各个数据取自然对数,同时以AIC或SC最小为原则确定滞后阶数。利用Eview5.0软件进行计算,得到结果如表3所示。
从结果可以看出,各时间序列的水平值均大于临界值,不能拒绝有单位根的假设,序列不平稳;一阶差分均小于10%的临界值,拒绝了有单位根的假设,序列平稳,因此他们均是一阶平稳数据I(1)。
2.协整检验
根据协整原理,进行检验的序列,单整阶数必须相同,经检验证明选取的5个时间序列数据均为一阶平稳,可以进行协整分析。本文采用Johansen多变量系统极大似然估计法进行协整检验,其中滞后阶数按AIC和SC准则确定。检验结果见表4。
从检验结果看,在5%的检验水平上,迹统计或最大特征根的统计量均存在小于临界值的情况,说明变量间存在协整关系,即他们之间通过某种线性组合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线性组合为:
InGDP=0.0449+0.1644InGOV+0.4044InPOPU+0.4223InSOC+0.1416InEDU
为验证协整关系是否正确,将线性组合改写为:
θ=InGDP-0.0449-0.1644InGOV-0.4044InPOPU-0.4223InSOC-0.1416InEDU
对该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见表5),发现其水平数据为平稳序列,验证协整关系是正确的。
因此,长期来看,lnGDP、lnGOV、lnPOPU、lnSOC和lnEDU间具有长期的均衡关系:
InGDP=0.0449+0.1644InGOV+0.4044InPOPU+0.4223InSOC+0.1416InEDU
3.验证结果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北京市的历史数据分析表明,政府资本与民间资本对经济增长都具有促进作用,但政府资本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果要小于民间资本。
第二,由于资本与投资具有简单的线性关系,可认为政府投资、民间投资对经济的作用与政府资本和民间资本作用一致。
第三,除资本外,发展研究对经济也具有拉动作用。
五、政策建议
基于上述分析,对当前形势下北京市投资政策建议如下:
第一,充分肯定政府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政府投资是拉动经济最直接、见效最快的手段,可以避免经济大幅波动,确保充分就业,是保障市场经济体系正常运行的基础,同时也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具有导向作用。因此,在当前面临产能过剩的情况下,不能谈政府投资就色变,应充分肯定政府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第二,选择政府投资最适合的方向。政府投资应避免在现有经济结构上简单的增加产能,加剧当前的过剩程度,应该充分发挥“四两拨千金”和“筑巢引凤”的作用。一是加强交通、电信、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文明和生态文明水平,为民间投资提供良好的环境,降低投资和运营成本;二是强化重点功能区建设,提升承载水平,为“功能特色化、产业集群化”方向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提供条件;三是完善医院、学校、养老等民生设施,让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更契合百姓生活;四是以政府投资为主建立各种建设基金,广泛吸引民间投资投入城市建设,起到四两拨千金的作用。
第三,深刻认识民间投资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从分析看出,民间投资不但对经济发展起直接推动作用,效果强于政府投资,而且根据相关研究,民营经济的劳动生产率、资本回报率、吸纳就业数指标均高于国有经济,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率和抗冲击能力,能有效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利于改变原先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并且与国有投资相互配合,形成多元主体和适度竞争的格局,保障公共产品供给。因此,应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高度,充分认识民间投资的重要作用。
第四,创造条件扩大民间投资作用。利用一系列政策组合,解决民间投资“有钱难投”和“有钱不敢投”的问题。一是在国务院新36条基础上,制定鼓励和吸引民间投资的相关政策措施,将其固化为现有投资体制的有机组成部分,提高民间投资意愿与信心;二是实施广泛的行业准入,促进民间投资进入电信、铁路等垄断行业和基础产业,创造投资机会;三是制度创新,推动金融体系改革,扩大融资渠道,同时制定贷款担保、贴息、贷款优惠等政策,解决民间投资融资难问题;四是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水平,降低民间投资成本,同时灵活运用财政补贴、贷款贴息等方式,提高民间投资盈利水平。
第五,努力提高发展研究水平。从实证分析看,发展研究同样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并且是改变经济增长质量、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建议:一是增加科研投入,改变长期以来科研投入占GDP比重过低的局面;二是加强监管,提高科研投入的使用效率,避免虚支冒领、经费多用于会议差旅、设备重复购置等现象;三是加强政策引导,促进产学研衔接,加快科研向生产力的转变。
参考文献:
[1]Aschauer,D. The Investment Output Ratio in Growth Regression[J].Applied Economic Letters,1994(5):74-76.
[2]Khan,Mohsin S., Reinhart,Carmen M. Private Invest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World Development,1990(18): 19-27.
[3]Walter H. Fisher, Stephen J. Turnovsky,Public Investment, Congestion, and Private Capital Accumulation[J].The Economic Journal,1998(18):399–413.
[4]Nader Nazmi,Ramirez Miguel D.Public and Private Invest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in Mexico[J].Contemporary Economic Policy,1997(15):65-75.
[5]田剑英.拓展民间投资促进经济增长[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15):61-65.
[6]孟耀.我国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的发展演变[J].财经问题研究,2004(2):28-31.
[7]丁松林.我国民间投资问题研究[D].广西大学,2004.
[8]梁毅华,陈文静.政府投资与私人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基于深圳市数据实证[J].北方经济,2011(6):16-17.
[9]郭卫东,穆月英.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的相互影响分析—以山西为例[J].经济问题,2011(1):56-59.
[10]陈真玲.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
[11]韩学广.政府投资民间投资协同发展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2.
[12]钞小静,任保平.经济转型、民间投资成长与政府投资转向-投资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实证分析[J].经济科学,2008(2):5-15.
[13]方俊智,伏润民.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兼论云南省基础设施投资的最优规模[J].商情,2011(8):41-42.
[14]陈献.温州政府、民间、外商直接投资的效率及关系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9.
[15]曹建海,朱波,赵锦辉.公共投资、私人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一个向量误差修正模型[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5(26):1-7.
[16]郭栋.民间投资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4.
一、创业策划书
是创业者计划创立的业务的书面摘要.
它用以描述与拟创办企业相关的内外部环境条件和要素特点,为业务的发展提供指示图和衡量业务进展情况的标准.
通常创业策划是市场营销,财务,生产,人力资源等职能计划的综合.
写好创业策划书要思考的问题:
(一)关注产品
(二)敢于竞争
(三)了解市场
(四)表明行动的方针
(五)展示你的管理队伍
(六)出色的计划摘要
二、创业策划书的内容
一般来说,在创业策划书中应该包括创业的种类,资金规划及基金来源,资金总额的分配比例,阶段目标,财务预估,行销策略,可能风险评估,创业的动机,股东名册,预定员工人数,具体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十一个方面:
(一)封面
封面的设计要有审美观和艺术性,一个好的封面会使阅读者产生最初的好感,形成良好的第一印象.
(二)计划摘要
它是浓缩了的创业策划书的精华.
计划摘要涵盖了计划的要点,以求一目了然,以便读者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评审计划并作出判断.
计划摘要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公司介绍;
管理者及其组织;
主要产品和业务范围;
市场概貌;
营销策略;
销售计划;
生产管理计划;
财务计划;
资金需求状况等.
摘要要尽量简明,生动.特别要说明自身企业的不同之处以及企业获取成功的市场因素.
(三)企业介绍
这部分的目的不是描述整个计划,也不是提供另外一个概要,而是对你的公司作出介绍,因而重点是你的公司理念和如何制定公司的战略目标.
(四)行业分析
在行业分析中,应该正确评价所选行业的基本特点,竞争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内容.
关于行业分析的典型问题:
(1)该行业发展程度如何 现在的发展动态如何
(2)创新和技术进步在该行业扮演着一个怎样的角色
(3)该行业的总销售额有多少 总收入为多少 发展趋势怎样
(4)价格趋向如何
(5)经济发展对该行业的影响程度如何 政府是如何影响该行业的
(6)是什么因素决定着它的发展
(7)竞争的本质是什么 你将采取什么样的战略
(8)进入该行业的障碍是什么 你将如何克服 该行业典型的回报率有多少
(五)产品(服务)介绍
产品介绍应包括以下内容:产品的概念,性能及特性;主要产品介绍;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产品的研究和开发过程;发展新产品的计划和成本分析;产品的市场前景预测;产品的品牌和专利等.
在产品(服务)介绍部分,企业家要对产品(服务)做出详细的说明,说明要准确,也要通俗易懂,使不是专业人员的投资者也能明白.一般地,产品介绍都要附上产品原型,照片或其他介绍.
(六)人员及组织结构
在企业的生产活动中,存在着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管理,财务管理,作业管理,产品管理等等.而人力资源管理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因为社会发展到今天,人已经成为最宝贵的资源,这是由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决定的.企业要管理好这种资源,更是要遵循科学的原则和方法.
在创业策划书中,必须要对主要管理人员加以阐明,介绍他们所具有的能力,他们在本企业中的职务和责任,他们过去的详细经历及背景.此外,在这部分创业策划书中,还应对公司结构做一简要介绍,包括:公司的组织机构图;各部门的功能与责任;各部门的负责人及主要成员;公司的报酬体系;公司的股东名单,包括认股权,比例和特权;公司的董事会成员;各位董事的背景资料.
经验和过去的成功比学位更有说服力.如果你准备把一个特别重要的位置留给一个没有经验的人,你一定要给出充分的理由.
(七)市场预测
应包括以下内容:
1,需求进行预测;
2,市场预测市场现状综述;
3,竞争厂商概览;
4,目标顾客和目标市场;
5,本企业产品的市场地位等.
(八)营销策略
对市场错误的认识是企业经营失败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在创业策划书中,营销策略应包括以下内容:
(1)市场机构和营销渠道的选择;
(2)营销队伍和管理;
(3)促销计划和广告策略;
(4)价格决策.
(九)制造计划
创业策划书中的生产制造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
1,产品制造和技术设备现状;
2,新产品投产计划;
3,技术提升和设备更新的要求;
4,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计划.
(十)财务规划
财务规划一般要包括以下内容:
其中重点是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以及损益表的制备.
流动资金是企业的生命线,因此企业在初创或扩张时,对流动资金需要预先有周详的计划和进行过程中的严格控制;
损益表反映的是企业的盈利状况,它是企业在一段时间运作后的经营结果; 资产负债表则反映在某一时刻的企业状况,投资者可以用资产负债表中的数据得到的比率指标来衡量企业的经营状况以及可能的投资回报率.
(十一)风险与风险管理
(1)你的公司在市场,竞争和技术方面都有哪些基本的风险
(2)你准备怎样应付这些风险
(3)就你看来,你的公司还有一些什么样的附加机会
(4)在你的资本基础上如何进行扩展
(5)在最好和最坏情形下,你的五年计划表现如何
如果你的估计不那么准确,应该估计出你的误差范围到底有多大.如果可能的话,对你的关键性参数做最好和最坏的设定.
三、创业策划书的编写步骤
准备创业方案是一个展望项目的未来前景,细致探索其中的合理思路,确认实施项目所需的各种必要资源,再寻求所需支持的过程.
需要注意的是,并非任何创业方案都要完全包括上述大纲中的全部内容.创业内容不同,相互之间差异也就很大.第一阶段:经验学习
第二阶段:创业构思
第三阶段:市场调研
第四阶段:方案起草
创业方案全文
写好全文,加上封面,将整个创业要点抽出来写成提要,然后要按下面的顺序将全套创业方案排列起来:
(1)市场机遇与谋略;
(2)经营管理;
(3)经营团队;
(4)财务预算;
(5)其他与听众有直接关系的;信息和材料,如企业创始人,潜在投资人,甚至家庭成员和配偶.
第五阶段:最后修饰阶段
首先,根据你的报告,把最主要的东西做成一个1—2页的摘要,放在前面.其次,检查一下,千万不要有错别字之类的错误,否则别人对你是否做事严谨会怀疑的.最后,设计一个漂亮的封面,编写目录与页码,然后打印,装订成册.
第六阶段:检查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检查:
(1)你的创业策划书是否显示出你具有管理公司的经验.
(2)你的创业策划书是否显示了你有能力偿还借款.
但是如何才能写好一份广告策划书呢,这是困扰所有公司文员和秘书的难题。写对了也就好了,对公司的发展有重要的帮助,也能够到领导的夸奖和提拔;可是一旦定位错误,将公司的投资搞坏,那就万劫不复了,那离下岗走人就不远了。
其实写好广告策划书并不是很难:
广告策划在对其运作过程的每一部分作出分析和评估,并制定出相应的实施计划后,最后要形成一个纲领式的总结文件,我们通常称为广告策划书。广告策划书是根据广告策划结果而写的,是提供给广告主加以审核,认可的广告运动的策略性指导文件。
广告策划书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表格式的。这种形式的广告策划书上列有广告主现在的销售量或者销售金额、广告目标、广告诉求重点、广告时限、广告诉求对象、广告地区、广告内容、广告表现战略、广告媒体战略、其他促销策略等栏目。其中广告目标一栏又分为知名度、理解度、喜爱度、购买愿意度等小栏目。一般不把具体销售量或销售额作为广告目标。因为销售量或销售额只是广告结果测定的一个参考数值,它们还会受商品(劳务)的包装、价格、质量、服务等因素的影响。这种广告策划书比较简单,使用的面不是很广。另一种是以书面语言叙述的广告策划书,运用广泛。这种把广告策划意见撰写成书面形式的广告计划,因此又称广告计划书。人们通常所说的广告计划书和广告策划书实际是一回事,没有什么大的差别。
一份完整的广告策划书至少应包括如下内容:
1、前言;
2、市场分析;
3、广告战略或广告重点;
4、广告对象或广告诉求;
5、广告地区或诉求地区;
6、广告策略;
7、广告预算及分配;
8、广告效果预测。
1、前言部分,应简明概要地说明广告活动的时限、任务和目标,必要时还应说明广告主的营销战略。这是全部计划的搞要,它的目的是把广告计划的要点提出来,让企业最高层次的决策者或执行人员快速阅读和了解,使最高层次的决策者或执行人员对策划的某一部分有疑问时,能通过翻阅该部分迅速了解细节,这部分内容不宜太长,以数百字为佳,所以有的广告策划书称这部分为执行摘要。
2、市场分析部分,一般包括四方面的内容:
(1)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2)产品分析;
(3)市场分析;
(4)消费者研究;
撰写时应根据产品分析的结果,说明广告产品自身所具备的特点和优点。再根据市场分析的情况,把广告产品与市场中各种同类商品进行比较,并指出消费者的爱好和偏向。如果有可能,也可提出广告产品的改进或开发建议。有的广告策划书称这部分为情况分析,简短地叙述广告主及广告产品的历史,对产品、消费者和竞争者进行评估。
3、广告战略或广告重点部分,一般应根据产品定位和市场研究结果,阐明广告策略的重点,说明用什么方法使广告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建立深刻的印象 。用什么方法刺激消费者产生购买兴趣,用什么方法改变消费者的使用习惯,使消费者选购和使用广告产品。用什么方法扩大广告产品的销售对象范围 。用什么方法使消费者形成新的购买习惯。有的广告策划书在这部分内容中增设促销活动计划,写明促销活动的目的、策略和设想。也有把促销活动计划作为单独文件分别处理的。
4、广告对象或广告诉求部分,主要根据产品定位和市场研究来测算出广告对象有多少人、多少户。根据人口研究结果,列出有关人口的分析数据,概述潜在消费者的需求特征和心理特征、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等。
5、广告地区或诉求地区部分,应确定目标市场,并说明选择此特定分布地区的理由。
6、广告策略部分,要详细说明广告实施的具体细节。撰文者应把所涉及的媒体计划清晰、完整而又简短地设计出来,详细程度可根据媒体计划的复杂性而定。也可另行制定媒体策划书。一般至少应清楚地叙述所使用的媒体、使用该媒体的目的、媒体策略、媒体计划。如果选用多种媒体,则需对各类媒体的刊播及如何交叉配合加以说明。
7、广告预算及分配部分,要根据广告策略的内容,详细列出媒体选用情况及所需费用、每次刊播的价格,最好能制成表格,列出调研、设计、制作等费用。也有人将这部分内容列入广告预算书中专门介绍。
8、广告效果预测部分,主要说明经广告主认可,按照广告计划实施广告活动预计可达到的目标。这一目标应该和前言部分规定的目标任务相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