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集中学习材料8篇

时间:2022-12-27 02:36:0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集中学习材料,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集中学习材料

篇1

通过视频收看集团两会直播,特别是董事长现场传达、解读、辅导集团两会精神,使我对集团两会精神有了新的认识、新的理解。关键就是要认真贯彻落实,将两会提出的“规划图”“路线图”转化为我们的“作战图”“施工图”, 把“时间表”变成“计程表”,让蓝图成为现实。

一、及时传达学习,锁定目标再出发。充分发挥党工团妇组织优势,多形式传达学习集团两会精神, 紧紧职代会提出的工作要点、指导思想、四大举措,就“磷化集团重组一年来的工作怎么看”“ 贵州磷化集团的优势怎么看、下步工作怎么干? 既要当好指挥员、战斗员,更要当好宣传员、监督员,把两会确定的目标、任务、措施、政策、精神宣贯到位、讲解清楚,做到班班明白、人人皆知。

二、压紧压实责任,层层分解任务、传递压力。

党群工作部要认真对照领会精神、对照磷化集团2020年党建重点任务,以新要求、新标准、新期待来认清责任,强化责任。聚焦公司三届四次职代会精神,全面推进“三升三降”工程、全面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推进安全环保治理体系建设、全面加强组织保障体系建设对标先进、抓好落实。

三、强化作风建设,狠抓工作落实。要进一步严肃工作、组织纪律。严格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落实“十项禁令”, 要对照指标和任务进行再细化、再部署、再落实,主动对标对表,带头发挥好作风建设的风向标作用,在作风建设中走在前、当表率、做示范。

篇2

教学片段:

教师走进课堂,略带神秘地做了个安静的手势,对学生说:“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听一听他的脚步声,你能猜出他是谁吗?”

(虽然是公开课,可还是有学生马上侧过身子窃窃私语,有些学生已经迫不及待地去摸课前准备好的小闹钟。“闹钟”、“钟表”的声音虽然轻微但清晰可闻。)

课件里传来了钟表的“滴答”声后,马上响起不约而同的声音:“闹钟”“钟表”……

师:是啊!你们真聪明!钟表在我们生活中很常见。谁愿意来说说它有什么用处呢?

生1:钟表能告诉我们时间。

生2:我有一个小闹钟。早上闹钟响了,我就该起床了。

生3:“我也有一个,看,我的是凯蒂猫的……”

“我也有。”“我也有……”

(也许是刚才的问题没有满足大多数学生的表现欲。一石激起千层浪。不经意的你一言我一语打破了教师苦心经营的学习氛围,座位上的小头顿时攒动起来。一些顽皮的学生纷纷拿出放在抽屉里的小闹钟,情不自禁地说起了自己的闹钟,课堂教学有些失控……

原本“猜一猜”的活动能吸引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然而准备的学习材料提露了“天机”,对早已知道谜底的学生而言,这种神秘的情景已吸引不了他们的注意。不猜,学生也知道今天要上的是认识钟表。因而交流自己的小闹钟成了他们最想做的事情。由此我想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习材料的呈现如何才能做到科学而精心,以便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比较有实效。

一、 开门见山,让学习材料直接呈现

所谓开门见山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抓住学生知识的起点,从学生己有知识出发,直接把学习材料呈现给学生。

《可能性》教学片段:

由于学生对“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的意思有了大概了解,因而在教学中教师直接在黑板上写上三个词语。

(直接出示:“一定”、“可能”、“不可能”)

师:根据你的理解,你认为“一定”、“可能”、“不可能”是什么意思?

生1:“一定”就是“肯定”的意思;

生2:“一定”就是肯定喜欢;

生3:“一定”就是一点儿也不喜欢;

生4:“可能”就是都行。

生5:“也许”

生6:“或者”

生7:“大概”

生8:“不可能”就是没有

生9:“不喜欢”

生10:“绝对不行”

……

教师在教学中很好地抓住了学生的知识起点,运用这种单刀直入的方式组织教学,马上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了起来,学生在想:怎么上数学课会解释词语?学生运用了很多的词汇来表述自己对这三者的理解。这很容易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当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

二、 顺水推舟,让学习材料乘势而下

所谓顺水推舟就是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新授环节中自己出题作为探究的学习材料,在巩固环节中自己出题作为验证的学习材料,并根据这些学习材料顺着他们的思路深入下去展开教学。

《正反比例的意义》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你能从生活中寻找到成正反比例的例子吗?

一位学生看到老校长坐在后面听课,就编了这么一道题:老校长爱吸烟,一盒烟20支,吸掉1支,剩19支,吸掉2支剩18支……吸掉的烟越多,所剩的烟就越少,变化正好相反,所以吸掉烟的支数和所剩烟的支数成反比例。

(教师大为震惊,没想到编题会编到老校长头上。但冷静一想,觉得此题大有利用价值。)

师:那大家觉得这道题是不是成反比例?

生1:是的,抽得越多,剩的越少。吸掉烟的支数和所剩烟的支数成反比例。

生2:不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才叫做成反比例的量。

生3:这道题不是积不变,而是和不变,所以不成比例。

师:看来这道题确实不是反比例,那还是这个事,能不能编出一道成正比例关系的题呢?

(经过大家互相启发,终于有人编出来了。)

生:每支烟含尼古丁量一定,抽烟的支数和吸入的尼古丁量成正比例。

师:看来吸烟危害太大了,我们一起劝老校长戒烟好吗?

(教室里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老校长也情不自禁地鼓掌,并不断地点头。)

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编例子并以此作为学习材料,让学生探究这是不是反比例,没想到学生编出了老校长抽烟的例子,于是我顺着学生的思路继续追问,这是不是反比例,最后竟出来了每支烟含尼古丁量一定,抽烟的支数和吸入的尼古丁量成正比例。

三、 曲线迂回,让学习材料错进正出

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错误的学习材料,面对这些学习材料,如果采用回避或反复强调的方法,都不能达到防止错误的目的。教师要让学生通过曲线迂回的方法,引导他们比较、思辨。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明确错误产生的原因,知道改正的方法,体验知识的内在联系与区别,还可以帮助学生从对错误的反思中,提高思维的批判性。

《图形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

教师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小棒拼图形。学生很快就按要求操作起来,反馈时,绝大多数学生表示都已摆出了四种图形,少数学生有点疑惑。

生:我只剩4根小棒,拼不出一个圆来。

师:那大家一起来数一下你的圆有几条边。

生1:圆有8条边。

生2:圆有12条边。

生3:圆有20条边

师:圆到底有几条边呢?

(学生争论不休,这时我就拿出一个圆让学生来数数有几条边。)

生:老师,你拿出的这个圆,数不出有几条边。

师:那么书本上的圆能数出有几条边吗?

学生摇摇头。这时我让每个学生拿出圆片,动手摸一摸,学生就像发现了新大陆,纷纷举起手来。

生1:圆的一圈是弯弯的,我们拼出来的都有角。

生2:那是因为我们的小棒不够了,多一点就会像的。

没想到学生不经意的一个错误会引出如此丰富的内容,在亲身体验与探索中学生不但知道了圆的特征,并初步感受了极限的数学思想方法,同时使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探究能力得到培养与发展。

四、 动态生成,让学习材料意外生光

课堂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认识过程,而是师生共同经历的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课堂的活力来自学生动态的发展,教师必须紧紧抓住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因素,使之成为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催化剂。因此,教师呈现课堂学习材料也应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一个“可变的过程”。

《可能性》教学片段:

教学《可能性》时,创设了如下学习材料,提供给学生一个互动生成的空间。

师:(提供给学生一个盒子,黑白两种颜色的棋子。)盒子里有6颗棋子,可能怎么放?

(学生汇报,并完成下表。)

师:请你在这里选择一种,如果要拿一颗白棋子,用上“一定”、“可能”、“不可能”来说一说。

……

师:好,下面我们通过活动验证一下大家的想法。

小组合作验证并填表,要求:A、先数一数自己盒子中有白棋子与黑棋子的颗数;B、在盒子里拿1颗棋子,再放回去;C、组长做好记录,小组成员轮流拿,每人拿3次。

汇报,完成表格。

师:观察这张表格,哪种拿到白棋子的可能性最大?

生:第五种,白棋5颗,黑棋子1颗。

师:哪种可能性最小?

生:第一种,白棋子1颗,黑棋子5颗。

师:还有什么发现?

生1:白棋子与黑棋子一样时,拿的次数也可能一样。

生2:白棋子多的时候,拿到白棋的可能性大。

生3:黑棋子多的时候,拿到黑棋子的可能性大。

……

篇3

关键词:材料科学 专家系统 材料设计

专家系统是一种计算机程序系统,这种系统的原理是模拟人类专家解决领域问题的方法来解决领域问题,这种系统特别善于处理非线性关系,由于这种系统模拟专家的方法,因此专家系统特别善于处理需要大量专业知识和经验解决的专业问题。专家系统包括五个部分,包括接口、知识库、推理机以及数据库等,专家系统的工作方式就是运用系统中存储的知识进行推理,从而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处理专业问题。专家系统已经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包括材料科学领域,材料科学领域传统依靠实验进行研究的方法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时间,将专家系统应用到材料科学研究中,能够通过较少的实验得出研究结果,节约了大量资源。

一、材料科学中的专家系统发展概述

1.发展历程

20世纪80年代早期,科学家们开始研究应用于材料科学的专家系统,随后科学家们相继进行了许多研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80年代晚期,我国开始研究应用于材料科学领域的专家系统,在合金设计和无机材料设计方面做了许多研究。

纵观国内外的研究历史,虽然材料领域的专家系统的研究时间并不长,但是在短时间内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取得许多研究成果。20世纪90年代,材料科学领域的专家系统成为研究热点,近年来,专家系统已经应用到了材料科学的各个领域,为材料科学的发展起到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

2.应用领域

根据材料自身的性质对材料进行分类,可以将材料分为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等。根据材料的作用分类,可以将材料分为功能材料和结构材料。近10年来,材料科学领域的专家系统主要应用于金属材料中,而且大部分应用于作为结构材料用的金属材料中。这是因为金属材料具有易加工性和优良的机械性能,在各个行业中都得到了广泛了应用,这种需求促使应用于金属材料领域中的专家系统的快速发展;其次,由于资金的限制,许多组织在应用新技术时,一般希望通过最少的资源取得最多的研究成果,而人类对于金属材料的应用和研究使用时间比较长,对于金属材料的特点积累了许多的理论和经验,因此,在金属材料领域更可能开发出成功的专家系统。

3.应用类型

可以按照多种不同的方法对专家系统进行分类,根据构建方法进行分类,可以分为人工神经网络专家系统、基于Web的专家系统、基于框架的专家系统等;根据解决的问题,可以将专家系统分为监视、仿真以及诊断等11中。应用于材料领用的专家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设计和优选,这是因为材料科学发展的需求。当前研究先进材料不能像过去一样一味地追加在实验上的投入,急需设计制造该材料的制造工艺以及选择制备该材料的设备,通过设备和工艺指导材料的制备,研制出先进的材料;其次,由于在设计和优选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理论和经验,因此比较容易开发出设计和优选类的专家系统。

二、材料设计专家系统

材料设计专家系统是指应用积累的经验、知识、科学原理以及实验规律进行推理,得出满足要求的制造工艺的计算机程序系统。近年来,材料设计专家系统在合金材料设计、复合材料设计以及成型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应用材料设计专家系统对材料的制造工艺进行设计,能够让科技人员学习到更多的材料设计的知识,同时还能减少研制、开发消耗的时间和经费,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材料设计专家系统研究的时间最长,取得的数据最多,是研究的主流,但是材料设计专家系统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1.对材料的工艺、组分以及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不够明确,缺乏有助于建模的定量规则。

2.材料科学的一大发展方向是开发新材料,但是人们对于新材料不够了解,新材料的信息十分模糊和复杂,使得新材料的开发变得更加艰难。

三、人工神经网络材料专家系统

人工神经网络不需要任何先验函数的假设,也不需要预先给定公式的形式,直接从已有的实验数据出发,经过有限次迭代计算而得到一个反映实验数据内在规律的数学模型,而且还可利用经过训练的网络模型进行推理预测,特别适合于研究复杂非线性系统。在材料领域中,人工神经网络已用于材料选择、成分设计、智能加工与控制、工艺优化、相变规律的研究,特别是在材料性能、缺陷以及相变点等预测方面,应用更为突出。

四、材料科学中的专家系统发展趋势

目前,专家系统的开发和研究已进人稳步上升的阶段。展望未来,材料科学中的专家系统将会朝着实用化、商品化的方向发展。

功能强大是材料专家系统实用化和商品化的基础。伴随专家系统理论和技术的进步,尤其是在有效解决知识表示和获取、提高系统推理能力的前提下,集成多智能技术的混合系统,将克服单一技术不足的缺点,成为材料类专家系统的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的集成是材料专家系统实用化和商品化的保障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远程通讯、数据库、过程控制、并行计算等技术都会逐渐应用到材料各类专家系统中。

参考文献

[1] 黄国兴,李琳,李冰,陈玲,李坚斌. 人工神经网络在材料制备工业中的应用[J]. 材料导报. 2006(11) .

[2] 张运,武建军. 神经网络专家系统及其在材料领域中的应用[J]. 河北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7(04) .

篇4

根据教学资源情况对项目教学课题进行设计的方法即为项目教学法:①必要的教学内容:就是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将全部教学内容细分为不同的教学项目;②明确的项目主题:按照所需配置的资源确定项目要素,力求实际,确定具有可操作性的项目内容;

③有效的设计形式:若教学内容为理论性项目,则需要对前人所总

结出的经验、逻辑推理、定理定律用实验来验证,并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及相应的探索研究;若教学内容为应用性的项目,则需要通过社会调查、研究、书籍、网络等进行资料汇编以及多种形式的综合。在进行项目教学法时,既要对资源的价值进行重视,同时要对现有教学设备所具有的工具性作用进行充分发挥。项目教学法必须将课堂教学内容与研究性学习活动进行有效整合。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把学生组成项目团队,一边学习,一边实践,一边探索,由此达到教与学的目的。

二、会计基础的课程特点

会计基础课程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课程,除了就教材内容进

行学习之外,还应十分重视作业练习和模拟实验,以便巩固所学的内容,掌握从事会计工作的基本技能。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将课堂学习和实践学习结合起来,手工操作和电算化操作结合起来。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了解会计的基本理论,具备会计基本的职业能力,即能完成一个小型企业会计工作,并达到”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单项考证的基本要求。同时,本课程的教材为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会计基础》(实验版)。该教材的编写,打破了传统教材按知识体系的写法,以会计工作过程为主线,以手工活动为中心。这样的编排,有利于学生逐步完成各个教学项目,最终达到教学目标的学习

要求。

三、项目教学法在《会计基础——材料采购业务核算》中的有效尝试

1.创设职业背景

广州市美华制衣有限公司采购部王超将已签订的采购合同交业务员杨阳,要求他到供应商广州市东阳贸易有限公司按合同规

定购进1#面料。本次教学中,模拟公司组织“会计技能比赛”的方式。全班分组,分为业务员、仓管员、出纳员、会计员四个岗位的人员,比赛内容是“采购业务的核算”。教师充当主考官角色,给每组发放比赛相关材料(测试所需公司业务资料,增值税专用发票、支票、进账单、出仓单、记账凭证等),要求各组人员立刻填好参赛表,确定自己的角色及工作任务。

2.确定项目任务

教师给学生提出一个或几个项目任务,而后在学生中进行讨论,

最终对项目的目标和任务进行确定,在对学生已有经验较少的考虑的基础上对项目进行确定,选择的项目应当是学生感兴趣的,

同时不能将项目容量定得过于大,所定项目最好为短时间能完成的,避免使学生由于时间过长而产生畏难心理。

3.学生对项目进行分组讨论,明确项目任务,对项目计划进行制订

项目教学法常用的模式是分组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由组合,根据学生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做到好、中、差学生合理搭配,一般每组4~6人,指定一名学生为项目组长,由此来对学生团队精神和小组协作能力进行培养,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项目

指导书分发给每个小组,让小组按照项目要求指定相应的项目行

动计划,并对工作步骤及分工继续确定,更好地进行项目工作。

项目1:购进一种材料的业务核算:

采购业务是企业购买所需的各项材料及储备物资,以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转的经济事项。

子项目1:企业采购材料,各主要岗位应完成的任务。

企业进行材料采购,各岗位应共同配合。完成各自的工作任务。业务员:按与供应商签订的购货合同采购材料,取得购货发票时发票联和抵扣联交会计。仓库管理员:验收材料入库后,填制收料单,将记账联交会计。出纳:按合同规定进行货款结算,将结算单据交会计。会计:审核取得原始凭证后,编制记账凭证。

子项目2:取得单据,会计进行材料采购核算。

由于采取的发货方式、货款结算方式不同,会计取得单据进行会计核算会出现几种情况:①结算单据收到,货物已验收入库,取得的单据有购货发票(发票联和抵扣联)、运费发票、结算单据、收料单。②结算单据收到,货物未验收入库,取得的单据有购货发票(发票联和抵扣联)、运费发票、结算单据。

子项目3:企业应设置账户进行材料采购的会计核算。

会计人员取得并审核了材料采购的原始凭证后,应设置会计账户进行会计核算。账户有原材料、在途物资、应交税费、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应付账款。

子项目4:进行会计核算材料采购的入账金额。

材料采购的入账金额是按该材料的采购成本入账的,材料采

购成本是企业在采购材料物资过程中所发生的买价及其他各项采购费用。

项目2:购进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的业务核算。

子项目1:购进一种材料与购进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的业务处理的区别。

购进一种材料与购进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的业务处理除对材料采购费用处理上略有不同外,其他会计处理基本相同。①购进一种材料物资的采购成本计算。发生的采购费用可直接计入该种物资的采购成本。②购进几种材料物资发生共同采购费用的分配。对于发生的共同采购费用应以购进的材料物资的重量或买价作为分配标准,分配计入各材料物资的采购成本。

子项目2: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编制采购业务的记账凭证。

4.师生共同探究、合作,实施完成项目任务

学生在这一阶段中必须对小组分工以及小组成员工作中自身的价值明确,严格按照确定的工作步骤及程序进行工作,教师的指导在这一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必须向学生清楚解释项目实施步

骤,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提醒、指导,不仅能够避免学生由于接受力较差而对项目束手无策,同时可以避免走弯路,

从而保证项目的顺利完成。

5.展示项目成果,学生介绍交流

班内在任务完成以后举办项目成果展示会,对会计凭证、银行存款日记账、现金主要展示,将所有的项目成果摆放在一起,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检测和评估,而后让学生对项目成果进行经验交流,

并写出相应的小组工作总结,再采用演讲的形式进行总结汇报,

把本小组实施项目任务的基本情况进行汇报,由此反映出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共同参与以及积极研究的精神。

四、教学反思

1.在师生共同探究、合作、建构中,必须正确处理好学习者与教师的关系

在整个项目教学活动中,一定要师生共同探究、合作、构建,学生是整个活动的主角,而教师必须在后面给予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但不可让学生过多依赖,从而让学生发挥学习中的主动性、积极性。

2.教师必须是“双师型”的

教师必须具备”双师型”素质,方可在引入项目教学后能够胜任自身工作。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已经不单单是一个传统教学的中心人物,教师要让学生对课程产生兴趣,必须担当一名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以及促进者,采用自身的高素质和魅力来影响学生。

3.创设真实的教学场景

为了使项目教学法的效果得到进一步提高,使项目教学法的

实施更加方便,创设的教学项目以及场景必须具有真实性,学生可以与几个小组相互学习讨论,充当社会中的实际人物,与其他小组共同完成好每一笔经济业务,通过此方法,不仅能够增强学生信息资料的收集、分析、处理以及利用的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

职业学校专业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其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对学生参与项目的积极性进行激发,从而使学生进一步增强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真正成

为学习的主人。在采用该方法时,必须为学生营造一个互助、和谐、公平、宽松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轻松自然地投入到学习中,不怕出错,敢于发表自我见解。该方法对学生也提出了具体要求:共同学习、取长补短、彼此交换思想、彼此聆听,这样才能使团队合作精神得到有效培养。并且,学生在活动期间要相互监督、相互促进,使学生拥有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以及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这对

学生步入社会很有益处。采用该方法,培养了学生深入问题、主动参与、积极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有效抓重点、归纳总结的方法,这对于学生以后独立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是学生终生的财富。

参考文献:

[1]袁良荣.优化《基础会计》课程课堂教学模式[J].会计之友,2011.

[2]解媚霞.基础会计项目教学内容设计探讨[J].财会月刊,2011(12).

[3]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地方教材建设委员会.会计基础:实验版.广东科技出版社,2008(18).

篇5

关键词:材料成型与控制专业;材料分析方法;课堂教学;实践环节;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3-0112-02

一、引言

《材料分析方法》课程是材料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是跨金属学、物理学、力学、电学等多领域的交叉学科,涵盖各种材料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仪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授课内容广、深,挂科、补考学生的比例较高,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也在不断探索、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以期培养学生“敢问”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本文着重论述了在作者在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探索了相应的解决方法,这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帮助。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针对我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简称材控)专业学生及现有的教学模式,结合课堂学生反馈,该课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内容多。《材料分析方法》适用于金属、高分子、无机非金属等几乎所有材料专业,课程涵盖内容广,包括X射线衍射分析、电子显微分析、波普分析等多种分析技术。而现有的教学学时少,很多内容只能点到为止。再加上,我校材控专业涵盖铸、锻、焊三个方向。因此,讲授内容含不同方向的分析方法及设备,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多,多数处在迷茫状态,不明白掌握这么多分析方法的实际意义。

2.教学内容难、枯燥。《材料分析方法》是一门多领域的交叉学科,对授课内容的掌握是建立在先修课程《金属学与热处理》、《大学物理》、《高等数学》等的基础上,课程理论部分相对枯燥。如果学生在先修课程的学习中出现了较多的薄弱环节,那么在进行本门课程的理论学习时就会遇到困难或障碍。

3.教学方式老套。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采用多媒体和板书相结合,并安排一些实践环节。但这门课程涉及的设备多为大型贵重仪器,不可能让学生一一操作,多数院校是让学生分组观摩,但观摩课时较少,观摩内容常是几年不变。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课堂上仅有少数学生能够较好地完成理论部分学习,大部分学生则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课堂中,笔者也试图通过动画、视频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往往是播放视频、动画时学生比较积极,过后又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在实践课堂中发现,仅有少数学生会认真观察实验教师的操作,提出疑问,多数学生对这些经久不变的老套的实验内容不感兴趣。

4.理论与实践脱节。笔者对近5年来我校材控专业应届生的就业情况做了调查,发现包括继续深造的学生在内,毕业后从事专业对口工作的人数不超过10%,但从事与材料分析相关行业的学生可达45%,如医药行业、化妆品行业、纺织业、司法鉴定等。这些工作通常只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操作,并做一些简单的“看图说话”,对仪器的构造及原理则不需要深入掌握。而本门课程的传统教学却侧重课堂理论讲解,学时不足的观摩却使学生无法对仪器的操作流程及相应的分析有直观的认识和理解,也就无法独自完成相关的测试分析。这点在毕业设计环节中显露无疑。在与毕业后参加工作的学生的交谈中也可以得知,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有较大的区别,可谓看得再多不如动手去做一次。

三、改革方案

1.增加实践环节。《材料分析方法》课程的实践课时比例通常不超过15%,这种“多人一组”观摩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材料类专业的学生,要求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因此很有必要增加这门课的实践环节,鼓励学生设计一些简单的分析方案,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完成。而且既然学生毕业后从事相关行业用到的原理较少,那么在设计本门课程大纲时,可适当减少理论学习,增加学生与设备接触和操练的时间,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2.把实验室搬进课堂。实践教学是本课程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学方法显然要适合本课程、本专业甚至就业的特点。本校材控专业培养方案中,就强调注重学生的实践动手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由于实验室场地的限制,不大可能将课堂设立在实验室,但是可以反过来考虑将实验室搬进课堂教学,通过远程在线观摩或预先录制让学生了解实验过程。有条件的院校,也可在实验设备屋外设置观摩教室。许多高校教师需要做科研实验,通过观摩教室,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设备及操作流程。观摩后,就实验过程提问学生,让学生能够真正动脑思考。这可以有针对性地就铸、锻、焊不同方向的科研实例进行讲解,既可以让学生了解专业科研前沿,为完成毕业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又可以直观地了解仪器,掌握操作。

3.开发设备仪器模型。本课程涉及各种分析仪器设备的结构,这些高端大型设备不可能再次拆开,市场上也未出现相关仪器模型,因此只能采用PPT或者动画让学生了解设备内部构造。笔者前期做了相关调查,发现部分院校有一批报废的分析设备,如果能够将这些报废设备“废物利用”,将关键零部件带到课堂,或者开发出相关的教学模型,学生就可以像拆卸玩具一样了解设备内部构造,这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直观认识了解各种仪器设备的构造,有很大的帮助。

4.鼓励学生创新实践。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材料类学生都知道材料分析内容的重要性,也想好好学习这门技术。但由于课程内容枯燥,实践操作机会少,导致学生学习的动力不足。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锻炼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部分院校设立了科研实训项目。在前期,我们让有兴趣的学生通过项目申请,参加材料分析仪器的操作与分析培训,在实战操作中发现并解决问题,激发他们学习知识和解决问题的主动性,收到了良好的成效。另外,考虑到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在实践教学中可以适当地跳出教材,就当下社会关注的、与材料分析息息相关的话题进行剖析。比如,扫描电镜在化妆品行业的应用,以BB霜质检为例,借助扫描电镜及能谱仪可以检测出该BB霜中有效的防晒成分二氧化钛的含量,通过分析二氧化钛粒度大小来分析防晒的效果。在司法鉴定方面,扫描电镜与能谱相结合,可以对交通事故现场进行刮擦表面形貌和成分分析,为司法判决提供科学证据。这些专业课程之外的又是学生们感兴趣的实例,可以引起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掌握知识也更为牢固。

5.设立实验室开放日。实验室是教学实验的重要场所。实验室里的各种仪器设备是如此威严,又带着神秘面纱,让人无比的好奇。同时,由于高电压、辐射等的敏感性、神秘性,学生对设备具有一定的恐惧感,由此也会对这门课程产生排斥。在前期教学未正式进入课程学习前,我们将一部分学生带入实验室参观,并向他们简单讲解设备的功能,让学生可以零距离地接触仪器,而其他学生在正式课堂学习前没有进入实验室观摩。我们通过正式课堂学习及实践环节的观察对比发现,第一组学生在理论教学过程及实践环节的学习积极性较高,课堂上会主动提问,而第二组学生在理论学习环节则较为平淡,设备构造部分的很多内容不是很清楚。所以,实验室开放日的设置,对这门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可以消除学生对高电压、辐射的疑虑,使他们对这些仪器设备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四、结语

《材料分析方法》是一门多元化的交叉学科,具有很强的应用性。但由于课程理论内容比较枯燥,采用传统的课堂灌输的教学方式成效较差,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专业特色及社会需求,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及方式,开创适应性较强的教学新思维和新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鼓励学生创新,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海涛,荣守范,秦湘阁,等.《材料分析测试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与探讨[J].铸造设备与工艺,2015,(3):54-57.

[2]周玉.材料分析方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3]游晓燕,冯振.浅谈《工程材料及热加工基础》教学改革[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23):90-92.

[4]师瑞霞,陶文宏,杨中喜,等.调动学生主动性――现代材料测试技术理论教学改革探讨[J].才智,2014,(17):94.

[5]魏凤荣.科研与教学相结合是培养人才的根本途径[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1):179-181.

Reformation of Teaching for Material Analysis Method in Material Forming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DENG Li-ping,XIANG Hong-liang,JIANG Xing-ying,DENG Jiang-hua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Fuzhou University,Fuzhou,Fujian 350108,China)

篇6

【关键词】包装材料 微量元素 统计

近年来,国内外对包装材料的分析主要集中在二恶英、溶剂残留、有害生物、菌落数及装潢设计等的研究上,对于有害元素,特别是关于铅、汞、砷、镉、铬、硒、锑和钡等8种元素的研究。对有毒有害微量元素测定的方法主要有极谱法、光度法、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ICP-OES)、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原子荧光光谱法(AF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等[1]。原子吸收光谱法由其自身具有宽的动态线性范围、低的检出限、高的灵敏度、谱线简单、分析速度快、低检出限、多种元素同时测定、选择性好等优势,是目前公认测定痕量元素与同位素最强有力的分析技术。研究包装材料中的有害元素是当代包装行业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包装材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的健康,因此测定其中的有害元素是必要的。本实验以河北省张家口市所产瓦楞纸为研究对象,对瓦楞纸中微量元素Pb、Hg、Cd、Cr、Se、Ba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及SPSS 18.0统计学分析,为包装制品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试剂。瓦楞纸(河北张家口)、硝酸、高氯酸、六微量元素标准液、三重蒸馏水等,其余试剂均为国产或进口分析纯。

(2)仪器。日立180-80塞曼偏振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pHS-25型酸度计、凯氏烧瓶等。

(3)试验方法。采用日立180-80塞曼偏振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测定Pb、Hg、Cd、Cr、Se、Ba的标准工作曲线。准确量取瓦楞纸2.0ml于250ml凯氏烧瓶中,缓慢加入硝酸15ml、高氯酸3ml,于电炉上600℃加热硝化1h,直至溶液变得澄清透明后冷却,分别移入10ml容量瓶定容,在10ml容量瓶中吸取1ml溶液移到25ml容量瓶定容。其中,Pb、Hg、Cd、Cr用250倍比稀释测定,Se、Ba用10倍比稀释测定[2]。

2 结果与分析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对瓦楞纸中微量元素Pb、Hg、Cd、Cr、Se、Ba进行分析,其仪器条件及SPSS 18.0统计学分析测定结果见表1、表2所示。

3 讨论

SPSS 18.0统计学数据处理表明:瓦楞纸中Pb、Ba、Cd、Se元素含量最高,Hg含量次之,Cr含量最低,这与文献报道的包装材料中微量元素成分基本接近[3]。欧盟在94/62/EC明确规定塑料包装和包装材料中的镉、铬、铅和汞的量不超过100μg/g。欧洲玩具安全EN-71-3标准和美国玩具安全标准ASTM F963-2003规定了可触及玩具材料中铅、汞、砷、镉、铬、硒、锑、钡可溶有害元素的限量。

瓦楞纸作为一种常见包装材料具有成本低、质量轻、加工易、强度大、印刷适应性样优良、储存搬运方便等优点,80%以上的瓦楞纸均可通过回收再生,瓦楞纸可用作食品或者数码产品的包装,相对环保,使用较为广泛。通过本实验研究,为河北省包装工业的发展及瓦楞纸产品的综合开发提供了一定借鉴。

参考文献

[1]杨浩峰.瓦楞纸的开发利用及前景展望[J].食品加工,2010,4:40-44.

篇7

关键词 评测体系 素质教育 传统考核体系

已故科学泰斗钱学森,曾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在我国,教育的导向主要是记、背标准答案,学生缺乏独立思考、主动学习的精神,是现有教育体系在培养杰出人才时遇到的困境。究其根本,是因为国内传统教育并未将学生作为主体,充分发掘他们的潜力。为了解决类似问题,国内高校教学经过不断的改革探索,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从总的实际效果来看,并不令人乐观,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究其原因,是教育体系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考试与测评。

1 传统考核体系存在的不足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的规模不断扩大,原来的“精英化”大学教育现在变得“大众化”,而“素质教育”则被提得越来越频繁。大学教育囿于专业知识教育的定势,单向度、程式化教育状态依然严重,致使大学生难以形成“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尤其是现在国内高等教育中的考试体系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素质教育的发展。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考试作为大学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环,指挥着“教”与“学”。西方一些学者针对发达国家大学一年级的学生进行研究①发现,学生会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来应对不同的考试模式。因此为了能够培养出“金字塔”的创新型人才,必须对现有的课程考核体系进行相应的思考和调整。国内高校传统考核方式是采用期末闭卷考试的方式,该方式存在以下不足:

1.1 作弊现象严重

尽管各个高校很重视作为检验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工具和手段——“考试”,也颁布了各种条例,严惩敢于作弊的学生,但是,作弊现象在高校还是屡禁不止,且有越演越烈之势。作为“象牙塔”的高等学府,如今居然沦落到如此地步,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有研究表明,有考试作弊行为的学生比例高达90%。②③

1.2 学生死记硬背,知识运用能力差,与素质教育相违背

为了将学生培养成基础牢固的金字塔人才,国内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所学的专业课程一般都会比较多,一般有十几二十门(包括选修课程),相对基础课程,这些课程专业性更强,对于学生的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要求更高,但是在基础课程中,如物理、化学和高等数学等课程一般采用的闭卷考试考核内容除了部分是知识综合运用能力,更多的则是对定理和公式的记忆,那么寄希望于学生在这些专业课程能够很好地运用专业知识是不现实的。从而造成了考试前一到两周的时间内,学生开始“背多分”,最后的考试成绩分数高只能说明学生的记忆力好,很有可能学生考完后对于该门课程完全不理解,尤其是比较抽象性的课程,如“材料科学基础”、“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等理论性较强的课程,该现象尤其明显。

1.3 不能评价学生的真实水平和能力

对于很多课程如果仅仅采用卷面考试是很难评价学生对于课程的掌握程度。如“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希望理论学习后通过实验能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工具来模拟某些工程控制或者解释物理化学现象。如果仅仅考虑卷面成绩,是不可能正确评价学生对于该门课程的真实掌握程度和相关的能力。

2 考核体系不足的原因

2.1 教育体制的不连续性

众所周知,我国小学、初中、高中的教育是典型的“填鸭式”应试教育,考试成绩是主要且唯一的评价方式;但是到了大学,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一般老师主要的教学方式采用的是启发式教育模式,这样的转变对于已经习惯了十多年应试教育体系模式的学生是非常不适应的,自律性不够的学生就会作弊,分数高的学生也有可能“高分低能”。

2.2 国内高校现有考核体系的不足

国内高等院校的考核特点主要有:考试内容记忆性的比重较大;考试模式单一,一般都是闭卷考试;同时期末考试的成绩占最后总成绩的比重大。这种考核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实际上是鼓励学生“死读书”、“读死书”、片面追求卷面成绩而忽视实际能力的培养。不能评价学生在学习中的创新性是否得到培养,更没有办法刺激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平时成绩的主要依据一般是出勤率和平时作业。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足时,出勤率高也有可能是“人在教室,心在校外”,平时作业也可以抄袭得到,因此不能够真实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水平、知识掌握程度和综合素质。

3 解决办法

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考核体系应该摆脱传统考试的“笔试、闭卷”单一模式,转而向多元化、应用化的方向发展。

3.1 考试形式的多样化

目前考前一周学生开始复习,背书等现象十分普遍。但是素质教育应该是考核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不应将时间完全浪费在死记硬背上。学者吴建华④曾在考试中采用分段式的考试形式,即前30分钟闭卷,主要考核学生的基本知识,后90分钟为开卷考试,考核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实践证明,分段式考核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2 学生自主出题

刘素一⑤在考试改革中提出过让学生出题和答案。这种方式的好处是让学生主动学习,了解课程的重难点,同时对于整门课程的体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同时学生出题要考虑到题目的章节分布以及难度程度,对自己的题目进行解答实际上就是一个知识的归纳总结分析的过程。实际上提高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课程的思考

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课程,具有多元性、变化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等特点,作为一门从上个世纪70年展起来的学科,实际上是一门物理、化学、数学等多门科学的交叉学科,对于学生的理科基础要求较高,相对于其他课程而言,理论性较强,概念多且抽象,且该门课程理论更新程度快,这些对于学生掌握该门课程而言,增加了难度,造成了学生学习主动性不积极,上课也很难和教师形成互动。笔者在2004年至2008年教学期间采用传统的考核方式,学生到了期末不是“背多分”就是做“准备”,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根本就没办法提高。

新的考核方式改革势在必行,而新的考核方式应该兼顾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多的应该是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考核。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突出创新意识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既掌握知识,又能应用知识,达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笔者采用了以下的做法来提高教学质量:

4.1 成绩评定的多元化

不能仅仅依靠期末考试的成绩来评定学生的能力,应该增加平时成绩的权重。以笔者教授的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的课程为例,平时成绩占到30%,如有必要,还可以增加。平时成绩的依据有两个,一个是平时的阶段性小论文或者知识总结汇报;其次是实验成绩。平时的阶段性小论文或者知识汇报不仅仅要将所查阅的资料进行讲解,同时还要回答其他学生或者老师对其报告或者论文中的问题,根据汇报内容和回答情况来综合评定;实验成绩是在实验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要独立演示至少一个实验内容,保证其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这种平时成绩的分数评定要比平时作业和出勤率要更能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主观能动性。通过这种考核方式,学生感觉自身的动手能力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提高。

4.2 考题的应用化

期末考试的题目应该在知识运用能力上有所加强,而在基础知识和概念上比例应该相应调整。比如笔者在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课程考试中,知识运用能力的比例至少在30%以上,这样至少避免了学生“背多分”,死读书的现象,学生只有在真正掌握了相关知识和实践才能保证考试成绩,考试内容从抽象理论化向实际应用化转变。结果表明:考试成绩和学生的掌握程度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5 小结

篇8

前言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前提下,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目前视频资料已经成为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主要工具。视频资料的应用,使高校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很大提升,同时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得到了一定提升。鉴于视频资料在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性,英语老师在教学工作进行前先制定详细的课堂教学计划,积极利用视频资料进行课堂教学,对教学素材进行科学编制,以此在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基础上,积极推动高校教学工作的稳定发展。

一、英语教学中视频资料作用研究

1.研究方法

1.1本次研究目的

高校学生对英语视频资料的反响;依据学生考试成绩,并经过对比分析,以此得出,视频资料在英语学科教学中起到的主要作用[1]。

1.2调查方法

对我国四川省某高校2012级社会工作,企业管理这两个班的学生进行调查,样本人数为96人,其中男生24人,女生72人,在问卷调查中设置了九个选择题,其中有单选还有多选,题目内容主要涉及兴趣,作用,语速[2]等,在成绩分析中主要选取了两个对照班来进行成绩对比。

2.问卷调查结果

共发放试卷96份,有效卷96份,有效率可得到百分之一百,因此这次的调查结果具有很高可信度。由于英语阅读和翻译这些知识需要长期累积的,因此如果在短时间里进行视频教学授课,就会在教学效果上产生一定差距。在试卷分析中,老师发现,经常看英语视频的同学在单选题目中得到的分数要高于不看视频的学生,总分数也明显高于平时不看英语视频的学生。不看视频的学生气英语表达能力较弱,主要表现为不敢说话,怕出错,不自信,说出来的句子也存在多处错误。而经常看视频的学生在口语表达上表现的较为积极,沟通能力相对较好,尽管也会出现错误,但是和对照班的学生比起来,其自学能力,表达能力有明显优势,因此在英语口语表达中很少出错误,这些学生也可以使用英语流畅的表达自己真实思想。由以上分析调查得出,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为学生播放英语视频[3],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对单词的学习兴趣,这对培养学生的英语听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3.英语教学过程中视频资料应用的必要性

3.1视频资料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在以上调查过程中,老师发现,有百分之九十的学生都认为,视频资料对英语学科知识的学习非常重要,有百分之七十三的学生认为,由于视频资料具有的生动性和形象化,因此自己对英语学科知识内容很感兴趣。由此看来,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视频资料发挥出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主要以接近生活,信息量大,接近人等特点受到学生以及老师的青睐。视频资料对英语课堂教学效果起到决定性的影响,只要学生可以对英语学科产生兴趣,就可以大大提升学习效果。

3.2帮助学生掌握我国文化背景

在高校英语学习中不仅需要掌握词汇,语法,而且要尽可能多的了解所学内容的背景知识。在校学习期间是掌握英语以及英语文化的关键时期,掌握更多的英语文化对单词记忆,语法了解,听力,写作等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在问卷调查中也有百分之五十八的学生认为,观看视频可以帮助单词学习,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英语教学过程中视频资料应用措施研究

1.合理?x择视频资料

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听,说,写等综合能力,所以必须要选择合适的视频内容,同时要注意,选择的视频一定要与英语内容背景息息相关,具有一定适用性。比如我国四川省某高校老师在英语学科视频资料选择中主要以时事新闻,电影片段等为主,将英语内容从不同角度展示出来,以此帮助学生理解,同时有助于开阔视野,丰富英语学科知识,通过视频,让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得到双重享受,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英语词汇,语法等文化内容的理解。

2.将视频资料作为课堂教学主要途径

在网络视频不断增多的情况下,人们对英语视频资料存在误区,某些人员认为,视频资料是以娱乐为主要目的的片段。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老师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让学生提高对英语视频资料的重视,通过对视频资料进行合理利用,有效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在英文视频资料里,最主要的就是文字,因此老师不但要鼓励学生多听,多看英文图片[4],还要及时引导学生,给予学生帮组,让他们掌握视觉,音效,配乐等元素。比如某英语老师指导学生,让学生从角色行为,角色表情,影片环境等信息中更全面的掌握视频资料中有关人物是我动作,表情以及情感,根据语言线索,及时获取更多信息。教会学生通过不同人物表情,从而感受不同语调。观看视频资料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视频所传达出来的线索,快速理解英语资料含义。

3.控制视频资料播放次数

在问卷调查中,老师发现,百分之百的学生都认为,英语视频资料播放次数最好是三遍,次数过多也是一种浪费,但是只播放两遍或者一遍的话,学生无法理解视频资料中的生词,出现理解困难,学习障碍。因此要将视频资料播放次数控制在三遍,有效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