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30 22:57:4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航空制造技术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2年9月20—21日,Altair 2012 HyperWorks技术大会在上海锦江汤臣洲际大酒店成功举行.本次大会以“仿真驱动创新,智能引领决策”为主题,共汇聚来自汽车、航空航天、铁道、重型机械、船舶、电子、建筑等多个行业的400多位嘉宾参会.大会征集到近200篇论文,经过论文评委会评审,最终收录165篇高质量的技术论文,内容涵盖前后处理平台HyperMesh&HyperView,求解器技术RADIOSS,AcuSolve和MotionSolve等,优化技术OptiStruct与HyperStudy,以及制造工艺技术、工业设计和二次开发等,其中,16篇论文被评为优秀论文.
大会由Altair市场总监钱纯女士主持,Altair大中国区总经理戚国焕先生致开幕词.Altair全球CEO James Scapa作开场主题报告,对与会嘉宾长期以来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同时带来Altair最新的发展情况及愿景.值得一提的是,James Scapa先生与大家分享了一个特大喜讯:Altair荣获被誉为软件行业的奥斯卡奖“Computer Software AMA/Stevie Awards”奖.本次大会作为Altair全球HyperWorks技术大会的重要一站,得到Altair高层的高度重视和鼎力支持:来自Altair总部的多体动力学技术专家Rajiv Rampalli,HyperWorks软件开发副总裁周明博士,RADIOSS求解器技术专家Lionel Zhang Suo,Altair波音优化技术中心专家Justin Reilly,企业解决方案高级总监Doron Helfman,全球汽车和重型机械行业技术总监Tony Norton,全球航空航天行业技术总监Robert Yancey以及全球高校业务总监Matthias Goelke等多位技术专家和业务总监,带来Altair最新的技术和行业应用情况.
本次大会还特别邀请上汽集团技术中心汤晓东副总工程师和瑞典Volvo汽车技术中心Harald Hasselblad博士分别作题为“RADIOSS在上汽自主品牌轿车研发中的应用”和“优化技术在Volvo汽车研发前期阶段中的应用”的主题演讲.
作为Altair主要产品线的按需云计算技术PBS Works和商业分析技术HiQube也在本次大会上重点亮相——Altair分别为其设立技术主题专场,吸引不少相关技术人员参加.
除精彩的主题演讲外,在多个技术专场和行业专场中,来自上汽技术中心、泛亚汽车、上海大众汽车、东风汽车、奇瑞汽车、奥拓立夫、佛吉亚、陕西重汽、安徽合力、南车青岛四方机车、青岛四方庞巴迪、西飞技术中心、中航直升机研究所、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中国船舰研究中心、三星电子和南平铝业等企业以及华南理工大学、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等院校的代表也作了丰富多彩的演讲,展示HyperWorks在他们实际产品研发和科研工作中的应用成果.
在航空航天关键CAE技术专题研讨中,Altair展示其在鸟撞分析、水上迫降仿真分析、舱门系统结构优化与仿真等技术的强大功能和实际应用成果,以及其在航空航天领域值得信赖的强大解决方案.
同时,Altair战略合作伙伴HP,Cradle 软件和Magna等公司也分别到会展示其解决方案,特别是HP在现场展示的一体机使参会嘉宾赞叹不已.此外,大会还得到多家行业媒体的关注,并对Altair高层领导进行专题采访.
作为本次技术大会的互动环节,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HyperMesh&HyperView应用技巧与高级实例》一书首次亮相,赢得参会嘉宾的高度关注,在抢答赠书环节,全场激情四起,场面颇为壮观.
征稿范围
《航空科学技术》主要刊登飞行器、航空动力、机载设备、先进制造、新材料、新工艺、试验与测试、科技管理等领域的综述和研究论文。凡是与航空相关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成果均欢迎来搞。
投稿要求
1.遵守国家保密规定和《著作权法》有关规定,来稿时请提供科技论文/科技信息外投不审查证明,如发生侵权或泄密问题,责任由作者承担。2.投稿邮箱:.cn;联系电话:010-84936341。
3.稿件处理时间一般为一个月,如超出一个月未处理完毕,作者可打电话咨询责任编辑。
4.本刊所有在处理稿件不得同时投往其他刊物,如编辑部发现有一稿多投现象,则该稿件直接按退稿处理;本刊严禁一稿两发,如经发现,则取消该稿在本刊的发表资格。
5.来稿无论录用与否一律不退稿,请谅解。
写作要求
1.稿件要求论点明确、内容充实、数据可靠、条理清楚、文字简洁。
2.来搞应含中/英文标题、中/英文摘要(说明研究目的、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和最终结论,重点是方法创新和成果结论。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对应,一般用主动语态。描述作者的工作时,用过去时,但对于研究目的和结论,则用现在时)、中/英文关键词(5~8个)。
3.引言应说明课题的背景,引述该领域的国内外同行已经取得的进展,以说明本文的选题意义和创新点所在。内容不应与摘要和结论雷同。最好不要插图列表。
4.量和单位的表述应符合国家规定。量符号及下标,应在第一次使用时给出定义。变量用白斜体表示,矩阵、向量用粗斜体表示。采用国际标准单位,不使用磅(bf)、英尺(ft)等英制单位。单位符号均采用正体。
5.图、表应提供中/英文图题、标题;图标的设计请考虑《航空科学技术》双栏排版的特点,一般不超过8cm宽。
6.参考文献应遵循“最新、关键、必要和亲自阅读过”的原则,在正文中顺次引述;数量以不少于10篇为宜,未公开发表的资料一般不宜引用。文献著录要准确,著录格式如下:专著:[序号]编著者.书名[M].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期刊论文:[序号]作者.题目[J].刊名,年,卷(期):页码.学位论文:[序号]作者.题目[D].地点:单位,年.论文集中析出的文献:[序号]作者.题目[C]//文集主要责任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科技报告:[序号]作者.题名[R].报告题名及编号,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国际、国家标准,行业规范:[序号]标准起草者.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专利:[序号]设计人.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P].公告日期.电子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EB/OL].(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其他未定义文献类型:[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中文参考文献必须同时翻译成英文。
1征文范围
1.1CAE当前研究热点与未来发展趋势
(1)计算流体力学、结构力学、材料力学、仿生力学、爆破力学等新进展;(2)新材料与新工艺、生物材料、微纳米、复合材料的CAE应用技术;(3)高性能计算与CAE;(4)智能化CAD/CAE集成;(5)多学科、多尺度CAE仿真技术;(6)可靠性分析与CAE工程稳健设计;(7)非线性有限元进展及应用;(8)有限元网格自动生成技术.
1.2CAE专项技术应用探讨
(1)产品结构强度分析、疲劳寿命分析、振动及噪声仿真分析、碰撞仿真;(2)机构动力学、多体动力学与控制仿真技术;(3)跌落以及冲击、多物理场耦合分析;(4)结构轻量化设计与拓扑优化技术;(5)先进材料/结构一体化设计技术.
1.3CAE的平台技术与应用
(1)虚拟产品开发平台;(2)分布式仿真平台技术与协同仿真;(3)产品研发仿真流程和数据管理平台建设;(4)企业级仿真和多学科联合仿真.
1.4CAE技术的行业应用与解决方案
(1)CAE在航空、航天、兵器、船舶工业中的应用;(2)CAE在海洋工程、核工业及特种行业的应用;(3)CAE在汽车制造、铁道机车行业中的应用;(4)CAE在装备制造及通用机械工业中的应用;(5)CAE在电子、材料、土木工程、生物科技中的应用;(6)CAE技术在国家重大工程与装备中的应用.
1.5CAE技术的人才培养
(1)社会对仿真分析工程师的需求及要求;(2)高校CAE课程的设置及人才培养模式;(3)社会科技中介及培训机构的CAE人才培训项目开发.
2征文要求
(1)围绕主题内容、充实、数据准确、文字通顺,字数在5000字以内,未在正式刊物发表;(2) 会议收录论文,不收取任何费用,仅供业内人士交流参考;(3)文章的格式编写要求请访问.cn或;(4)论文结束页后另附论文全部作者详细信息,包括作者职称、学历、职务及主要专业方向,联系方式,并标明按上述5个专题论文应属的类别;(5)论文请务必在7月10日之前发送到()邮箱里.
3论文评审
组委会将组织专家组对征集的论文进行严格评审,根据评审结果向论文作者发出录取通知和参会通知,并选出优秀论文颁发获奖证书和奖品,优秀论文将推荐给专业刊物正式发表.
4联系方式
一、评估对象和方法
2012年度韩国技术水平评估以韩国第三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2013-2017年)中列出的120项国家战略技术为对象,比较韩国与美国、欧盟、日本和中国的技术水平和技术差距。“技术水平”是指视最高技术水平为100%时各国达到的水平,“技术差距”是指最高技术拥有国和特定国家达到最高技术水平所需的时间之差。
此次评估以产、学、研各界推荐的2000余名专家,通过德尔菲法分阶段(基础研究、应用开发)、分主体(产、学、研)进行技术水平评估,同时还采取文献分析和专利分析方法评估了论文和专利占有率及影响力指数。评估的120项国家战略技术涉及十大领域,具体包括:电子、信息与通信(18项),医疗(17项),生物(12项),机械、制造与加工(7项)、能源、资源与极限技术(21项),环境、地球与海洋(11项),宇宙与航空(5项)、纳米与材料(5项),建设与交通(16项),灾难、灾害与安全(8项)。
二、整体评估结果
韩国技术水平评估结果表明,2012年韩国120项国家战略技术的整体水平相当于最高技术所有国美国的77.8%,这比2010年以95项技术为对象开展评估所得的技术水平增长了1.3%。在美国、欧盟、日本、韩国、中国五个国家和地区中,韩国排名第四,美国(100%)、欧盟(94.5%)、日本(93.4%)和中国(67%)分别位列第一、第二、第三和第五。
在十大领域中,韩国技术水平最高的是电子、信息与通信领域和机械、制造与加工领域;最低的是宇宙与航空领域,低于中国,位列第五。如果将120项国家战略技术根据技术水平高低划分为最高(100%)、领先(80-100%)、追赶(60-80%)、后发(40-60%)和落后(0-40%)五个级别,韩国没有进入最高级别的技术,36项属于领先级,83项属于追赶级,1项为后发级。美国拥有97项最高级技术,日本拥有14项,欧盟拥有10项,中国拥有1项。
根据评估结果,韩国120项国家战略技术整体落后最高技术国美国4.7年,欧盟3.3年,日本3.1年。与2010年评估结果相比,韩国与美国、欧盟、日本的技术差距在缩小,同时中国与韩国的技术差距也在缩小,由落后2.5年减为1.9年。
在相关方面,根据爱思唯尔学术论文数据库,2002-2011年间的论文平均占有率排名为:欧盟(23.5%)、美国(19.2%)、中国(16.9%)、日本(6.8%)、韩国(3.5%)。十年间,韩国论文占有率增长缓慢,仅由2002年的2.3%上升到2011年的3.9%。而中国论文占有率急剧上升,由2002年的7.1%上升到2011年的20.1%。论文影响力指数排名依次为:美国(1.47)、欧盟(1.16)、日本(0.86)、韩国(0.73)、中国(0.35)。其中,在机械、制造与加工领域和能源、资源与极限技术领域,韩国接近五个国家的平均影响力水平。
在相关专利申请(美国专利局数据库)方面,2002-2011年间的专利平均占有率排名为:美国(47.3%)、欧盟(16.6%)、日本(13.2%)、韩国(8.5%)、中国(1.4%)。其中,韩国在电子、信息与通信领域的专利占有率由2002年的9.7%上升为2011的21.3%,在机械、制造与加工领域的专利占有率由2002年的5.2%上升为2011年的20.9%。专利影响力指数排名为:美国(1.29)、日本(0.64)、欧盟(0.55)、韩国(0.49)、中国(0.34)。
在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方面,韩国相当于最高技术所有国美国水平的75.5%,这一数据比韩国技术水平(77.8%)略低。韩国技术水平高的领域基础设施水平比较高,技术水平低的领域基础设施水平也相对比较低。
三、十大重点领域评估结果
美国在十大技术领域中的技术水平排名第一。韩国除宇宙与航空领域排名第五位外,在其他9大领域均排名第四,其中在电子、信息与通信领域和机械、制造与加工领域的技术水平最高。韩国在宇宙与航空领域与最高技术所有国的技术差距最大,相差10.4年;电子、信息与通信领域差距最小,仅相差2.9年。
在电子、信息与通信领域,韩国战略技术水平相当于美国的82.2%,技术差距2.9年,属于领先级。其中,超精密显示器工艺及装备技术的技术水平较高,为最高技术所有国日本的92.5%,技术差距1.1年;新概念计算机技术的技术水平较低,为最高技术所有国美国的72.6%,技术差距4.3年。另外,感官工程学设计技术与最高技术所有国美国的技术差距最大,为落后5年,技术水平为美国的77.3%。
在医疗领域,韩国战略技术水平相当于美国的77.6%,技术差距4.1年,属于追赶级。其中,网络远程诊疗技术水平相对较高,为最高技术所有国美国的88.6%,技术差距2.1年;再生医疗技术水平相对较低,为美国的67.7%,技术差距4.2年。特别是定制型新药开发技术与美国技术差距较大,落后6.5年,技术水平为美国的70.8%。
在生物领域,韩国战略技术水平相当于美国的77.3%,技术差距5年,属于追赶级。其中,干细胞分化、培养技术水平相对较高,为美国的85.8%,技术差距2.8年;生命系统分析技术水平相对较低,为69%,技术差距6.8年。
在机械、制造与加工领域,韩国战略技术水平相当于美国的82.2%,技术差距3.8年,属于领先级。其中,高附加值船舶技术水平相对较高,为最高技术所有国德国的86.9%,技术差距3.1年;服务机器人技术水平相对较低,为最高技术所有国美国的77.9%,技术差距4.6年。尖端武器开发技术与最高技术所有国美国的技术差距最大,为7.9年,但技术水平为美国的82.2%。
在能源、资源与极限技术领域,韩国战略技术水平相当于美国的77.4%,技术差距4.8年,属于追赶级。其中,智能电网技术水平相对较高,为美国的91.9%,技术差距1.2年;资源勘探技术水平相对较低,为美国的62%,技术差距8年。此外,核聚变技术与最高技术所有国美国的技术差距相对较大,落后8.7年,技术水平为美国的72.2%。
在宇宙与航空领域,韩国战略技术水平相当于美国的66.8%,技术差距10.4年,属于追赶级。其中,智能无人飞行器技术水平相对较高,为美国的78.7%,技术差距5.5年;宇宙监视系统技术水平相对较低,为美国的52.1%,技术差距15年。
在环境、地球与海洋领域,韩国战略技术水平相当于美国的77.2%,技术差距5.4年,属于追赶级。其中,韩国的有用废弃资源再利用技术水平相对较高,为最高技术所有国日本的84.1%,技术差距4.2年;自然生态保护及恢复技术水平相对较低,为最高技术所有国美国的66%,技术差距8.8年。
在纳米与材料领域,韩国战略技术水平相当于最高技术所有国美国的76.7%,技术差距4.5年,属于追赶级。其中,尖端材料技术水平相对较高,为最高技术所有国美国的80.1%,技术差距3.8年;多尺度金属材料技术水平相对较低,为美国的74%,技术差距5.2年。
在建设与交通领域,韩国战略技术水平相当于最高技术所有国美国的79%,技术差距4.7年,属于追赶级。其中,国土信息建设及应用技术水平相对较高,为美国的84.9%,技术差距4.1年;极寒空间开发技术水平相对较低,为美国的62.7%,技术差距9.1年。
在灾难、灾害与安全领域,韩国战略技术水平相当于最高技术所有国美国的72%,技术差距为6.3年,属于追赶级。其中,灾难信息通信系统技术水平相对较高,为美国的77.3%,技术差距4.2年;社会复合型灾难预测及应对技术水平相对较低,为美国的66.7%,技术差距5.5年。基础设施功能维护及修复技术与最高技术所有国美国的技术差距最大,落后7.9年。
四、中韩技术水平和差距对比
根据此次韩国的技术水平评估,中国在五个对比对象中排名第五,相当于最高技术所有国美国的67%。在选择的120项战略技术中,中国拥有最高级技术1项,领先级技术1项,追赶级技术98项,后发技术20项。中国整体技术水平落后最高技术所有国美国6.6年,落后欧盟5.2年,落后日本5年,落后韩国1.9年。但与2010年评估结果相比,中国与美日欧韩的技术差距有所减少,与韩国的技术差距由落后2.5年减为1.9年。
在120项国家战略技术中,韩国拥有领先中国3-7年的技术29项,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与通信,生物,建设与交通,环境、地球与海洋等领域;领先中国1-3年的技术有68项;领先中国不超过1年的技术有9项;核聚变技术与中国的技术水平持平;韩国有13项技术落后于中国,集中在宇宙与航空,能源、资源与极限技术等领域,分别为宇宙火箭开发技术、宇宙监测系统技术、宇宙飞行器开发及运管技术、未来型有人飞机技术、中医药效能及机理探明技术、资源勘探技术、尖端武器开发技术、资源开发处理技术、智能无人机技术、高效煤炭气-液化发电技术、下一代加速器技术、生命系统分析技术、地热技术。
关键词:航空航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30-0145-02
引言
航空航天代表了科技和工业发展的最前沿,是促进国家科技发展、满足经济建设、增强国防安全和加快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加强航空航天类高校教育,培养一批具有高素质、创新能力的航空航天类专业人才是服务我国战略发展的必然需求。航空航天类本科人才是高层次航空航天类人才的基础,培养适应国际竞争的航空航天类本科人才,是我国航空航天科技发展的关键。当前,以美、俄为代表的航空航天大国都建设了自己特色的航空航天专业院系,开展了多年的教学实践,具有丰富的经验。论文旨在通过材料的梳理,了解国外航空航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对国际一流大学航空航天类专业设置、课程安排、学生培养特点等方面进行研究,从中总结经验,为国内航空航天类专业教学教改提供参考。
一、国外著名航空航天院系
(一)美国著名航空航天院系
美国是世界上航空航天类研究最发达、人才培养最成功的国家,其人才培养主要依赖其国内的大学。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
麻省理工学院航空航天类教学与科研由航空航天系负责,下设三个部门,分别是信息部、航空系统部、飞行器技术部。信息部分主要研究航天系统有关的信息获取、处理、传输技术,如卫星通信、高空侦察、空中通信、集成防御系统等,负责教授导航、制导、控制、通信、网络、实时软硬件系统等课程。航空系统部门主要研究航空航天高复杂性系统的设计、制造、操作方法,教授最优化方法、故障诊断、系统容错等课程,建有人机实验室、空间系统实验室、国际空运中心、操控台研究中心、复杂系统研究实验室等。飞行器技术部门负责计算方法、流体力学、推进技术、材料科学、结构技术等的研究和教学,建有宇航计算设计实验室、空气涡轮实验室、宇航微小结构协会、空间推进实验室、先进材料和结构技术实验室等。
斯坦福大学航空航天系隶属于工学院,承担航空专业的教学科研任务。该系的研究领域包括空气弹性变形及流体仿真、飞行器设计与控制、应用航空动力学、空气声学计算、流体动力学计算、动态系统计算、机器人控制、复杂材料与结构、湍流模拟、推进、高超声速流体、导航、控制系统辨识与优化、卫星工程、湍流与燃烧等。
(二)俄罗斯著名航空航天院系
俄罗斯也是航空航天强国,开设航空航天专业的主要学院有莫斯科国立航空学院、西伯利亚国立航空航天大学。莫斯科国立航空学院建于1930年,拥有12个学院,56个系,128个实验室,3个设计局,几个计算机中心,一个实验工厂,一套运动航空训练设施,一个莫斯科附近的飞机场,两个科研机构(应用力学和电气力学,低温研究)。该学院通常以数字编号代替学院名称,从一院到十二院分别为航空工程院、发动机院、控制系统院、信息与电力院、无线电电子学院、经济与管理院、航空航天院、机器人与智能系统院、应用数学和物理院、应用力学院、人文科学院、预科院。西伯利亚国立航空航天大学拥有空间研究及高技术学院和航天技术学院,设置了飞机制造系、航空发动机与能源装备系、飞行器管理系统系、航空导弹技术系、飞行器无线电技术系统系。
(三)欧洲著名航空航天院系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在其工学院设置了航空系,主要负责飞机设计制造方面的研究与人才培养,包括航空动力学与航空结构学两个研究方向。航空动力学方向包含流体基础、航空飞行器设计、控制、生物医学、环境与工业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航空结构学方向包括计算力学、冲击与损伤、复合材料等方面的研究。
法国国家高等航天航空学院已经有90多年的历史,它位于欧洲航天业发展的中心地带,致力于培养顶尖的技术工程师,在研制协和式客机的工程师当中,有许多就是从法国高等航天航空学院毕业的。学院下设5个系和一个研究中心,分别是空气动力学、能源、推进系、结构与材料力学系、光电子与信号系、语言文化艺术系、航空宇航中心。
二、国外著名航空航天院系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一)学位与专业设置
国外著名航空航天院系多数是本科四年,研究生二年,英国有本科3年,研究生1年。俄罗斯不同,如莫斯科国立航空学院预科1年、本科4年、硕士2年、博士3年。在学位设置上,各个院校有所不同,归纳起来,主要有工学学士、航空航天工程学士、航空工学学士、航空航天工学学士、航空工程理科硕士、航空航天工程学士、航空与宇航工程学士、航空学理科硕士、航空与航天学理科硕士、机械与航天工程理科硕士。
(二)国外著名航空航天院系课程体系
麻省理工学院(MIT)航空与航天专业是美国同领域中最有名的专业,其人才培养理念和课程设置世界闻名。MIT航空与航天系设有两个本科专业方向:航空与航天科学工程专业和航空与航天信息科学工程专业,两个方向的课程设置都建立在航空航天基础(核心)课程上,下面分别以A和B代指这两个专业。课程主要包括全校统一要求课程和系课程构成。全校统一要求课程包括基础科学课程(6门)、人文、艺术、社会科学课程(8门)、科学与技术限选课程(2门)、实验课程(1门);系课程包括系核心必修课程、专业课程、试验与进展课程,其中系核心必修课程包括一体化工程I、II、III、IV,计算机和工程问题求解引论,自动控制原理、动力学、随机系统分析、微分方程;专业课程中专业A包括空气动力学、结构力学、推进系统引论、航天工程中的计算方法,专业B包括航天系统的评估与控制、数字系统实验室介绍、实时系统与软件、交互系统工程、人为因素工程、自主决策原理;试验与进展课程包括飞行器工程、空间系统工程、试验项目I、试验项目II、飞行器进展、空间系统进展I、空间系统进展II。
(三)学时学分要求
1.学分组成。课程学分组成考虑教学环节,如MIT飞行动力学课程,总学分12分,构成包括课堂3分、实验1分、预习和复习8分。另外还有无学分课程,课程必修但无学分,如普林斯顿没有学分制、强调上课门数,斯坦福大学基础课程要求5门航空航天基础课程,专业课程4选3。英国大学一般不设立学分制,所有学生都按部就班完成规定课程的学习。
2.学分要求。美国大部分学校有明确的毕业学分数要求。如MIT航空航天工程系根据培养计划设课程学分,又分成4类,分别是核心课(core)108、专业领域课(professio-
nal area)48、实验和综合应用(experiment and Capstone)30、非限制性选修课(unrestrictived elective)48,总学分大于234学分。但是在学分数量并不统一,差异很悬殊,如密歇根128学分、MIT大于234学分、宾州州立132学分。航空航天专业必修课比例很高,有的高达90%以上,如斯坦福、佐治亚理工、普渡。另外还有只要求课程而不要求学分的,如普林斯顿毕业要求共36门课。
3.学时要求。有些大学要求学时达到一定数量,如悉尼大学本科至少192学时,研究生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至少144学时。斯坦福大学研究生基础课程设置门数要求,其他按学时要求,数学(6个学时)、技术选修(12学时)、人文社科类选修(45学时)。
三、国外著名航空航天院系专业培养特色
归纳起来,国外著名航空航天院系在专业培养上具有如下特色。一是国外著名大学航空航天专业设置宽、窄各有特色。美英等专业设置以宽口径、大类培养为主,基本不针对特定航空航天器划分专业,学生专业方向只是体现在个别课程的选择上。俄罗斯、乌克兰等的专业划分细而精,如莫斯科国立航空学院几乎整个大学的院系专业就代表了航空航天器的各个不同部分,专业面向具体而明确。二是国外著名大学航空航天专业课程体系具有少而精且多样化特色。美英等课程每学期课程数量相对较少,但课业工作量不少。学生毕业所需学时学分也不少。美英等航空航天专业的课程必修多、选修少,完全学分制的作用并不明显,反映了航空航天专业的特殊性。课程学习课内外并重,还有较多实践环节、交流讨论、项目设计等。课程的环节丰富多样(如剑桥)。教授授课。三是注重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在通识教育上,在课程设置中有重视科技写作、科研道德规范、表达与交流、团队协作、人文素质培养和工程师就业指导。在专业教育上,强化多样化实践环节、注重专题课程和生产实习。四是注重综合素质和个性化培养。例如南安普敦大学设置有工程管理与相关法律的必修与选修课程,让学生学习在工程实践中如何领导团队、进行项目管理与风险评估、做出决策以及熟悉与之相关的法律知识。还会从工业部门请来客座教师来协助授课,并安排有相应的实践环节。针对个性化培养需求,在课程设置上具有较大的选择基数。
四、总结
航空航天类本科人才是高层次航空航天类人才的基础,是航空航天类研究生人才的后备军。论文主要对国际一流大学航空航天类专业学位与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学时学分要求点等方面进行了梳理,总结了人才培养特色,为国内航空航天类专业建设和教学教改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田正雨,李桦.麻省理工学院航空航天类本科生课程体系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0(1).
[2]MIT航空航天系战略计划[Z].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教所译.1991.
参加此次峰会的客户有来自政府、教育、医疗、国内金融、制造、互联网、电信、能源等行业的信息化专家及IT主管。戴尔通过行业分论坛以及现场演示向客户展示了戴尔在这些领域最新的解决方案,并与CIO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沟通。CIO们还现场体验了戴尔云计算、虚拟集成系统以及智能数据管理等解决方案。峰会上,戴尔展示了完善的制造业解决方案,如供应链管理学院研修课程、Dell Dragon电子商务解决方案、戴尔产品及利润分析解决方案等;在金融行业,移动信息平台、银行柜员终端解决方案,商业智能,村镇银行核心系统一体化解决方案等帮助金融企业适应高速发展的新时代;也展示了在教育行业的互联校园解决方案、虚拟化实验室及教育云等新一代教育信息化架构;戴尔是全球医疗IT解决方案主要提供商, 其移动临床计算解决方案可以显著提高临床医生的效率,将推动中国医疗行业的发展。同时带来了从XPS13超级本、Latitude系列商用笔记本到Latitude ST平板电脑等的最佳移动体验,以及包括第12代服务器、Compellent存储、WYSE ThinkClient等戴尔新一代企业级产品及解决方案。
峰会上,针对教育信息化建设和管理人才技术培训及试点合作,戴尔与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签订了合作备忘录,希望通过双方的合作更好地践行教育部“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的信息化应用要求,为中国教育用户创造更丰富的信息技术应用体验。戴尔与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签署戴尔虚拟集成系统(VIS)联合实验室项目备忘录,帮助教育行业客户率先使用戴尔VIS解决方案和“互联校园”教育信息化技术; 同日, 戴尔为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设计并搭建的虚实共存且动静结合的云时代数据中心在北京大学正式落成。戴尔还与中国东方航空双方就长期发展签署了合作备忘。戴尔已经参与东航的虚拟化、呼叫中心、联合办公以及东航ERP e—HR系统的管理咨询和开发咨询工作,双方致力于把航空服务和客户需求紧密结合,打造出新一代完善的航空信息技术解决方案。
“非常高兴能够与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中国东方航空公司和北京大学以及其它行业机构建立长远的合作关系。这些合作加深了戴尔在中国的实践,也聚集了业界最优秀的专家,进一步体现了戴尔服务中国客户的决心与承诺。IT和业务不断融合,客户期望我们提供端到端的IT解决方案,为企业提升运营效率。客户的心声就是我们的行动。希望通过此次客户峰会以及深入的交流,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客户在信息化方面的需求,帮助客户实现业务目标。”戴尔全球副总裁,中国区大型企业及公共事业部总经理容永康先生表示。
扎根科研,为航空筑梦
据明万历十九年《武陟志》记载:“武陟县,周武王牧野之师,兴兹土,故名。”1977年,蒋建军出生于河南武陟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然而,贫穷落后的乡村却没有消磨掉他对知识的渴望。从乡村小学到县重点高中,再到本科、硕士、博士,蒋建军一步步向着更高的阶梯迈进。
1996年,蒋建军考入了西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因为表现优异,大学毕业后蒋建军得以留校工作。“2000年毕业之后,我开始担任学生辅导员的工作,后来发现自己还是比较喜欢搞研究,所以就继续读研究生了。”蒋建军说道。2002年,他被保送到西工大航空宇航制造工程硕士专业。细心的人也许会发现,蒋建军的本科所学专业是土木工程,但两年之后报考的硕士方向却是航空宇航制造工程。“我们国家的航空是在2000年前后开始蓬勃发展,建筑技术要比航空技术成熟一些,从国家战略需求来讲的话,航空技术更需要研究型人才,所以我就选择航空领域了。”蒋建军淡淡地说道。尽管他说得简单,但读研初期,他不仅要克服管理和研究之间身份转换的困难,更重要的是还要面临专业方面零基础带来的挑战,其间所要付出的努力即使不言也足以想见。
航空是技术密集型的产业,涉及制造、材料、管理、控制等众多高新技术领域,在军事和经济上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代表一个国家的技术能力和水平。在系统研究了航空制造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之后,蒋建军将研究重点集中在先进复合材料的应用和制造工艺上。“一代材料、一代飞机,材料的变革推动了飞机制造技术的变革,在轻质高强材料蓬勃发展的今天,高性能复合材料的应用必须得到重视,尤其是结构性复合材料的深度应用,势必会推动航空飞行器的结构轻量化。”蒋建军说得轻松,但从冷工艺转向热工艺,从金属成形转向高分子成形,从金属塑性转向树脂流变固化,其中需要攻克的技术难关和付出的艰辛恐怕只有他自己体会最深刻。
从立志攻克结构性复合材料制造机理以来,蒋建军系统地学习了高分子流变控制理论、热变形分析与控制理论、微结构流控及控制理论、界面分析与改性理论等,系统提出了考虑压剪综合作用下的纤维结构形变控制模型、双尺度竞流关系下的树脂流动分析模型、非匀质结构热变形控制模型、多场耦合作用下的流变控制模型等,从西工大基础研究基金、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航空基金、航天基金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蒋建军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地攀岩着结构型复材液态成型技术的科学研究高峰。
“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在国家留学基金委的全额资助下,我到美国的俄亥俄州立大学访学,俄亥俄州是美国的航空基地,拥有美国国家的航空博物馆和美国国家复合材料研究中心,系统地分析了美国复合材料在军民机上的应用情况后发现,国外的结构型复合材料可以做到军机重量比超过60%,民机也可以达到50%了。而到目前为止,我国航空飞机的复合用料用量很难突破10%,目前在研的新型飞机如C919仍在向20%的重量比努力,这仍是个不小的差距,需要航空人付出更大的努力。更何况汽车、船舶、风力发电、建筑等民用领域对结构型复合材料的需求也在不断地提升。”蒋建军说道。他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担当在简单的谈话中一览无余,对专业的热爱和执着的追求也尽在言表。
结构性复材的应用是推进航空复材深度应用的根本。但由于结构复材的纤维结构集成度高、构型复杂、体积含量大、厚度大,同时较高的模腔压力和树脂冲刷效应会加剧纤维中架构宏微观变形,使得树脂在纤维架构中的渗流行为复杂,缺陷控制困难,制成品不合格率居高不下(超过30%),成为了制约复材构件深度应用的瓶颈。“先进树脂基的复合材料成型的一些具体特点跟传统的金属不一样,每一道环节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在这个过程中对工艺、性能方面的控制及树脂和纤维结合的机理等都有很多问题需要攻关。”蒋建军说道。
“执着、坚韧、热情和自信”是谈话中蒋建军传递给记者的最直观感觉,科研的艰辛和连日的加班在他看来是那样的轻松和惬意,“也许这就是信念的力量吧,兴趣使然、无怨无悔”。说这话的时候,青年学者的学术成就感自然流露出来。选择研究结构性复合材料制造机理以来,从零基础到20余篇高水平学术论文,8篇高影响因子的SCI文章,8项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基础研究项目,见证了他的付出和努力。
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为地方经济做出贡献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蒋建军在钻研自身业务的同时,承担了陕西省“十五”“十一五”和“十二五”制造业信息化科技示范工作,作为陕西省制造业信息化办公室副主任以及制造业信息化专家组秘书,为陕西省成为全国制造业信息化科技示范的先进省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梅花香自苦寒来。多年来辛勤的付出终换来回报:2008年和2009年两度获陕西省国防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0年陕西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2年被评为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2012年获得航空科学基金优秀项目奖……这些奖项和荣誉不仅是对蒋建军工作的肯定,也是鞭策他不断进步的阶梯。
以人为本,为学生筑梦
“作为高校的教师来讲,我觉得研究和教学应该是两不误的。研究方面要不断深入、不断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国家分担,同时还要联合我们服务的行业和企业进行重大技术攻关。”蒋建军说道,“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人才培养,这是我们高校教师的重要职责,甚至是高于科学研究的。”
2012年起,蒋建军担任了西工大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的负责人。“认识到先进复合材料对飞机制造工艺的变革作用后,我组织了飞制专业的教师对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重点补充了先进复合材料制造技术方面的内容,并亲自负责先进复合材料制造课程体系的建设工作。”蒋建军谈到。从选教材到编讲义,从制定培养大纲到课程教案,从课内教学到课外实践,从授课模式到授课效果,他系统研究,事必躬亲,一点一点突破,一点一点建设。在他的努力下,先进复合材料制造技术已经成为了专业课之一,初步拥有了自己的实验教学环境、自主教材、实践教学基地。“不能让飞制专业的学生不了解飞机制造的重要工艺――复合材料制造”,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他的责任心和担当可见一斑。
作为航空宇航制造工程学科的研究生导师,系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是他终极目标。“培养研究生,最重要的一点是提升他们的整体素质,包括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协作能力、表达能力、为人处世等,塑造人格方面的品质也是导师不可推卸的责任,这样才能为我们国家培养出真正的人才。”蒋建军说道。在他看来,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研究环境非常重要,同时还要树立一个非常好的研究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再用严谨的研究手段去践行,研究过程不断提示和修正,并以学生为主,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宽松的环境是因为,作为学生来讲他们的创造力是无限的,但如果束缚他们的思想的话,创造力肯定会打折扣。老师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引导,比如对大方向的引导,再跟他们讨论,而不是提出让他们执行,我们很多研究成果就是这样出来的。”谈到学生的话题时,蒋建军的语气中流露出一丝自豪。“很多具体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实验方案都是我们的学生自己研究出来的,我还是觉得很欣慰的。”他说道。
工业机器人论文参考文献:
[1]任志刚.工业机器人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J].装备制造技术,2015(3):166-168.
[2]田涛,邓双城,杨朝岚.工业机器人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新技术新工艺,2015(3):92-94.
[3]陈韶辉.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31):81.
[4]黄兴,何文杰,符远翔.工业机器人精密减速器综述[J].机床与液压,2015,13(43):1-6.
[5]韩鹏,刘建龙,冯强.工业机器人关节减速机脂的研制及应用[J].石油商技,2015(6):25-29.收稿日期:2016-07-15。
工业机器人论文参考文献:
[1]陈佩云.我国工业机器人现状与发展[J].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13:1-6.
[2]李瑞峰.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化发展战略[J].航空制造技术,2010(09):32-38.
[3]郭永涛,唐洪涛.职业院校工业机器人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科学中国人,2015.
[4]陈小艳,沈洁.高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N].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4.
[5]刘彩琴.职业教育工学结合课程开发与实施[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6]牛祥永.高职“工业机器人安装与调试”课程开发和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4,3:86-90.
[7]杨薇,叶晖,胡威.仿真教学应用在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必要性[J].科技视界,2014,32:18.
工业机器人论文参考文献:
[1]梁一新,刘凯.促进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化的战略思考[J].现代产业经济,2013:28-33
[2]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5》
[3]陈韶飞.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
[4]朱步楼.新一轮产业与技术革命的特征、挑战及其对策.江苏科技信息,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