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初中生地理知识总结8篇

时间:2022-11-18 11:24:5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初中生地理知识总结,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初中生地理知识总结

篇1

一、初中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1、创新提问,利用感性材料,引导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形成

首先在地理教学中提问很重要,提问的方式和方法要新颖,因为初中生对创新的新奇的事情才会感兴趣,这样才会引导学生主动的去想,亚里斯多德曾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学生有了疑问他们才会进一步去思考问题。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一方面引导学生“于疑难处质疑”“于无疑处质疑”“于核心处质疑”,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从而激活他们的地理思维。如我在导入樱花之国日本时,我借用朱自清的几句话慢慢的导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桃花、梨花、樱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这样通过春天引出樱花,一说到樱花的美丽和绚烂学生们就很兴奋和激动,从而导出樱花之国日本。另一方面,我努力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创设问题,如在讲亚洲的河流时,我先问亚洲的地形怎么样?地势怎么样?降水怎么样?然后再过渡到河流的特征?这样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其次,在地理教学中要善于利用感性材料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的地理思维能力。感性认识是思维的起点,思维就是对形象直观的感性材料进行加工整理,上升到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理性思考。初中生的抽象能力有限,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教学中充分的利用形象思维的材料,把一些地理事物和现象通过直观的形式给以展示,教师要进行必要的点拨和讲解,引发学生思考、探究,必要时进行适当的暗示。

如在讲海陆变迁时我首先叫学生读书上的材料喜马拉雅山的变迁归纳中心思想,学生就会很快的归纳出地球表面的形态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然后再叫学生思考原因?在讲解地球的自传运动时,为了更形象更直观的看出昼夜的交替,我准备教具地球仪、手电筒,叫两个学生上讲台进行表演,并叫下面的学生思考昼夜交替的原因?这样就充分的激发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2、通过地图,重视笔记,培养学生地理思维的习惯

地图被称为是地理的眼睛,在初中阶段让学生读各种各样的图,可以充分开发、活化学生大脑的潜力,为学生开拓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地理思维在理想的时空范围内自由的驰骋。如学生在读亚热带季风气候柱状图时,首先叫学生分析气温在冬季和夏季的不同特点,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会很快的归纳出冬季气温低夏季高,再看降水的特点,学生也会归纳出夏季多雨冬季少雨,这样通过图学生就很快的掌握了这种气候的气候特点,也为阅读其他的气候类型积累经验和方法。有一句话说的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充分的说明笔记是地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针对初中学生自觉性较差,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时刻提醒学生做笔记。

3、强调动手,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探究性

地理教学如果只凭教师的语言和书上的文字,从一个问题到另一个问题,就不能激起学生对知识深层次的兴趣。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难以深化,达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的目的。如在讲气温和降水时,我们叫学生拿温度计进行测试,讲中国地理时,可以叫学生动手画中国地图,在画的过程中思考各省的形状像什么?这样既活跃思维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课外活动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扩大视野、陶冶情操、激励创新的有效阵地。它为地理思维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智力营养和情绪环境,学生在这种活动中不受教材范围、教师倾向的束缚,独立自主的发展,在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的活动中区观察课内教学所部曾看出的道理,去领悟课内教学所未涉及的奥秘。

4、加强讨论灵活思考,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整合性

在地理课堂中积极组织鼓励学生讨论地理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灵感,如在讲到西亚时就可以叫学生分组讨论中东地区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原因是什么?这样学生就会根据我们课本上所学习的知识以及平时所了解的知识进行整合回答,这样就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多角度的思考同一问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5、重基础、研方法,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系统化

新课程中学生对地理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是培养学生思维的关键,在教学中力争搞清重点,突破难点并将抽象概括的思维内容转化为形象直观的表述,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首要条件,教师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如在讲解美国时分析它农业发达的原因老师就可以教给学生分析方法,从自然环境(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和人文环境(市场、交通、科技、劳动者素质等)分析,这样学生就能够举一反三,不仅能够分析美国也会分析其他国家,这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作用。

二、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地理学习的思维能力

1、把地理形象思维作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切入点

地理教学中的地理形象思维是通过典型的地理现象,反映和把握地理事物本质的思维活动。地理形象思维不仅是思维过程中的一个闪念、一颗火花,而且是可以经常地存在于教与学的过程中。在教学中,进行地理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对于全面开发学生大脑(特别是右脑)、全面培养学生学习地理、认识地理并在实践中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地理形象内容从形式上看可以分为三类:一是通过实物、模型、幻灯照片、声像资料等表现具体可观的地理形象;二是通过教师生动丰富的语言,描绘出具体的地理情境;三是通过简洁的线条符号和地理示意图形附加少量的说明文字表达一定的地理知识内容的形象化图示。它们都为教学中构成地理形象思维的丰富材料。

2、利用感性材料,强化语言表达,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感性认识是思维的起点,思维就是对形象、直观的感性材料进行加工整理,上升到对事物的本质及规律的理性思考。初中生的时空抽象能力有限,教师必须从初中学生实际出发,教学中充分运用形象思维的丰富材料,把一些地理事物或现象通过直观的形式予以展示,教师进行必要的点拨、讲解,引发学生思考、探究,必要时进行适当的暗示或提醒,同时要求学生对这些感性材料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强化表达能力。例如:在“黄河水系”

的教学中,幻灯片上黄河下游的流域面积明显地比中、上游缩小,这种一反常态的现象可以作为让学生从直观的视觉中进一步训练其抽象思维能力的一种素材。我们都知道黄河因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大量的泥沙在下游地平水缓的华北平原沉积,使河床抬高而成为“地上河”,高出地面的河床再也不可能接纳支流入黄河干道(水往低处流的道理人尽皆知,但这一点仅从流域的平面图中是不可能直接观察到的,学生必须通过抽象思维才能得出的结论)。而在讲解黄河中游特点时,教师事实上已把原因告知了学生,因而,这一要求对初中生而言并不太难。

3、联系生活实际,活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在水产业和野生动物及自然保护区等章节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死记硬背去掌握水产品的种类及分布、自然保护区的分布及所保护的珍稀动物,出现张冠李戴、移花接木的现象在所难免,甚至比比皆是,但教学中如能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结合,则效果就大不相同。例如:利用温州地处东海之滨的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的优越性,让学生凭自己的生活经历讲出所吃过、见过或了解的鱼类,再把这些鱼类按生活在淡水或海洋进行分类,这就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如,把野生动物的分布情况与国内的旅游景点有机地结合起来,许多学生原本对珍稀野生动物本身并不感兴趣,但因为平时的一次旅游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念念不忘,利用这种潜意识去识记野生动物或自然保护区就成了他对以往旅游的美好回忆。效果自然也不同凡响。人类学、心理学、生理学、逻辑学的新发现证实:人类具有巨大的潜能。人类储存在脑内的潜能惊人,平常只运用到潜能资源的10%。美国着名心理学家乔瑟夫?摩苏博士说:“人的潜意识好比一座‘冰山’,浮出水面一小部分是意识,而潜意识隐藏在水下大部分。……人只要适当地加以运用,记忆就变得十分轻松。”

实践证明,教学中注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越贴近,其学习的兴趣和识记的效果就越好,期间的思维活动也越活跃。

4、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诚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引发学习热情,可以从邮票、旅游、动物世界等多种角度进行切入,以充分激发、活跃学生的思维和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体,但一切形式总是为内容服务的。地理教学本身旨在通过这些载体,让学生学会思考,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将看似繁杂、互不相关的地理事物与现象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揭示出来,这需要学生具有一定逻辑思维能力。例如:长江大堤上的“万寿塔”塔基为何要“建”在九米多深的地下?你知道原因何在?从中可以揭示哪些相关的地理知识?

粗粗一看,万寿塔与地理知识能有什么关系,至多因为塔身太重而江堤地质不硬陷入地下的吧!如果没有仔细思考,这一结论很迎合常人心理,但事实上,众所周知,塔基原本是在高出河面数米的江堤上,因年代久远,长江受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并超过塔基,为了保护塔身免受江水浸蚀而在四周筑土叠砖,年复一年,四周越来越高,塔基便“越陷越深了”。那么这个原因本身又是怎样形成的?这就可以联系到长江上、中、下游的水文特点植被情况:长江上游多穿行高山深峡之中,水流湍急,落差大,植被情况相对较好,即便有泥沙入河,也因流速快而不能沉积。中下游河道流经平原地区,地势低平,使流速减缓,必然使泥沙沉积,抬高河床。通过“万寿塔”塔基低于地面这一普通现象,引发学生进行地理方面的逻辑思考,从而达到深化教学的目的。

三、如何培养学生地理的空间思维能力

1.

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加强初中生的空间思维能力的训练

随着科学技术的逐渐发展,教学手段也在不断进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把很多抽象难以理解的地理景象直观地表现出来,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和地理景象。在初中生的地理教学课程中使用计算机多媒体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现地理图片和视频影像。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模式可以为学生展现地球的公转以及自转的影响,并结合地球上的昼夜变化,为学生展现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这种影响的教学模式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并大大地提升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快捷有效。

2.

在地理教学中利用相关的教具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在进行初中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使用教具,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晦涩的地理知识。教具可以使得所学习的相关地理知识被充分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实现更加形象的表达,帮助学生建立陌生的地理概念,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想象的能力。一般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教具包含地图,教学挂图以及部分的示意图和模型等等。课堂上使用的挂图可以使得学生把虚拟的空间更加实体化,从而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空间想象能力。而在图片教具和模型的帮助下,学生可以更加清楚地认识地理事物,并丰富地理知识和能力。学生可以通过对地球仪的观察而分析地球的运动状态以及地轴的作用等等,同时在地球仪的帮助下学生也可以加强对经纬度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分析地球的四季变化和昼夜变更。

3.

篇2

关键词:情景教学;求知探索;科学探究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指出:“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针对这一时期的学生特点,如何引导他们主动、积极地进行地理能力的培养以及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是初中地理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情景教学是教师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为学生创设出一系列生动、活泼、贴近生活的具体场景和氛围,为知识的学习打下现实基础,让学生可以在相关的场景和氛围中活学活用知识内容,从而实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式。在情景教学中,通过创设生动形象的情景,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自发地融入情景之中,从而活跃思维、提高主动性,在具体场景下实现所学知识的传递和交流,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可以说情景教学对激发学生学习初中地理知识具有很好的

效果。

一、情景教学符合初中生求知探索的规律

情景教学符合初中时期学生求知探索的规律,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符合初中生阶段的心理特质。陈莎莎在《谈浅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一文中认为:“初中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爱幻想,思维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征,情境教学可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情景教学可以很好地缓解学生在课堂上的焦虑情绪,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能力,通过结合具体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能力等因素创设出来的情景,可以有效地带动学生情绪,

消除学生的焦虑情绪,使学生踊跃参与到课堂中来。二是符合初中生的注意力特质。情景教学就是抓住学生学习知识的规律,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用新颖而富有启发性的情景创设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将抽象繁琐的课程内容转变为直观、具体、生动的情景来阻止学生注意力的分散,拉近学生与知识之间的距离,调动他们的主观参与意愿,从而达到愿意学、喜欢学的效果。三是符合初中生的理解能力。孔凡成在《情境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中表示:“情境教学可充分调动学生的有意识心理活动,充分挖掘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积极的、有创造性的学习,使整个身心得到和谐发展。”

二、情景教学对学生地理知识兴趣激发的作用

情景教学对学生地理知识兴趣的激发具有三方面的作用:一是有利于学生将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情景教学可以让学生“看得到、摸得着”,通过充分感受具体场景,调动他们身体的各个感官进行地理知识的吸收学习。有学者认为教师为学生创设具体情景,其实就是为学生提供一个特定的知识环境。这样做犹如在学生和知识获取之间构建起一座桥梁,让学生在丰富的具体环境中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让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把课文内容和情景连接起来,从而提供教学质量。二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兴趣。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教学不应该只是记忆的生硬组合,它本身还具有很强的现实感。祝辉表示:“情景教学就是注重为学生营建出现实感。”通过为学生创设丰富、生动、形象的情景,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形态主动学习,而非被动填鸭式的死记硬背,让他们真正意义上感兴趣、有热情、愿参与,进行情景中的互动会话,从而鼓励他们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活学活用知识。这样课堂氛围就热烈,学生纷纷互动讨论交流,很容易就记住了相关的知识点。三是有利于刺激学生的情感,从而活跃课堂氛围。美国心理学家林格伦说:“没有感情上的变化,就没有认识上的变化。”情景教学可以让学生和教师之间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让学生从心里认可教师,进而认识到课堂学习的重要性。

三、课堂中运用情景教学是激发学生科学探究兴趣的有效途径

1.注重发挥情景教学中的联系性

情景教学引入课堂首先要遵循的就是联系性原则,就是将所学内容有机地融入情景创设之中,从而完成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在创设情景的过程中,除了要让场景生动有趣外,尤其要注重知识内容的传递,让学生将场景中的知识内容与自己的思维形成联系。王丽丽认为:“情景教学从联系中可以让抽象的知识简单化、直观化。”而这种联系性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促进他们自主探究。比如,在教授地图知识时,我会为学生创设一个具体场景:一个外国人到中国如果通过地图找到自己的目的地,让学生帮助外国友人通过地图比例尺的相关知识找到目的地,这可以让学生联系日常生活和地理知识加以运用,很容易就带动起课堂气氛。

2.注重发挥情景教学的规律性

有规律可循才会让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由于初中生已经对周边的自然和社会情景有一定的了解,这时候为他们创设情景就要尽可能地真实和亲切,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将感性认知升华到理性认识。通过对学生具体生活习惯的掌握,让他们在具有生活气息的情景中,自觉自发地调动内在思维能力,将所学知识有机地融入场景之中加以运用,可以让教学化繁为简,确保教学内容的连贯性。比如在教授天气知识方面,我会在课堂模拟一次“我是小小气象播报员”的活动,让学生在具体场景下了解天气变化的规律,同时让他们自己动手制作天气预报,这样可以深化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3.注重发挥情景教学的趣味性

在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中,过分重注灌输的力量,而忽视了作为学生个体的存在,只是简单的“我教你学”,这样粗线条的教学模式必然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并且直接导致初中地理教学质量低

下。为此,情景教学要充分发挥它的趣味性,让学生转变机械学习知识内容的观念,让他们的学习过程从被动转为主动。在具体的情景教学过程中,可以加入适当的辅助器材,比如,多媒体、图片、动画等手段来增加情景教学内容的趣味。比如,在教授印度知识时,我会先让学生观看印度相关的纪录片,然后再以旅行社为场景,让学生成为导游,而我则作为一名游客,向他们询问印度的人文地理知识,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学生可以马上学以致用并且兴趣盎然。

4.注重发挥情景教学的本位性

新时期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做了很好的强调,在课堂之中教师只是引导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要参与对象。所以,情景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本位作用。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创设的场景之中,组织和引导学生自由地发挥想象能力。当然,在情景创设的前期,也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其中,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场景,然后进行课堂情景的安排和设定,真正意义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

用,才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参与感。比如,在教授亚洲的知识时,我会让几个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扮演亚洲临近的大洲大洋,然后以亚洲为中心,准确地报出各自的方位,学生亲自参与之后,学习热情更加高涨。

5.注重发挥情景教学的发展性

每个学生都是具有创造性和可塑性的个体,所以情景教学在引入课堂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发展性。情景教学的创设需要教师结合具体的课本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来加以设计和完善,在每次

情景教学之后,教师应该积极做好总结经验、提出问题、改进方法,从而为学生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努力让学生在教学中获取知识储备和情感释放,从而进一步夯实情景教学课堂的基础。比如,在情景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主地交流和朋友应该如何相处、和老师家长如何相处等情感话题,在促进他们知识增长的同时,也培育他们形成良好的情感机制,为今后健康发展打好基础。

初中是学生地理知识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时期。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是初中地理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

要课题,需要我们进行长期的实践和探索。虽然初中地理教学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但毋庸置疑的是,情景教学是一种激发初中生地理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全建强.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真实性[J].国外外语教学,2006(01).

[2]陈莎莎.谈浅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J].广西教育,2003(13).

[3]李静纯.重在经历和体验[J].中小学地理教学:初中篇,2005(02).

[4]孔凡成.情境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J].教育评论,2005(01).

篇3

图像既是地理学表达地理事物的重要方式,也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可以视为地理知识的“骨架”。“以图导学”即教师借助各类图像更加直观、具体地展现某个地区的地形等地理信息。图像能够提升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的水平,并培养学生一定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空间感。

二、“以图导学”教学模式的应用价值

初中地理应用“以图导学”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改善传统上单一的教学模式、枯燥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提升地理教学的作用和价值。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以图导学”教学模式能够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单一的教学氛围、更加突出学生在地理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快速吸引初中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对地理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进入地理教学活动中。同时,“以图导学”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记忆能力,改变传统地理教学模式中学生“死记硬背”的知识记忆方式,对于学生地理知识的学习和初中地理教学活动深入、持续的开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地理是一门具有丰富信息和空间感要求较高的学科,在初中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仅要指导学生学习地理知识,调动课堂教学氛围和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还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性格特点和认知能力,“以图导学”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扩展学生的地理视野。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填图、析图等“以图导学”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地理知识,并借助思考和回忆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一定的地理思维和空间感,真正满足新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理念对初中地理教学的具体要求。

三、初中地理“以图导学”教学方法教师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以图导学”教学模式,可以通过“以图导课”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通过“填图游戏”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概念与读图析图能力、可以通过提升学生的地理思考能力开

展地理教学活动。

(一)以图导课

导出学生的地理学习热情初中生正处在学习和成长的重要时刻,枯燥的教学环境会使初中生对于地理学习产生一定的消极情绪,这种消极情绪会直接影响初中生的地理学习热情与日常地理教学活动中的学习态度,所以,必须创新和改革初中地理教学中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以图导课”模式能够丰富初中地理教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地理学习热情,使初中地理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营造活跃、轻松的教学环境。例如,指导学生学习“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这篇内容时,教师首先可以借助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播放南方和北方的相关图片,使学生借助图像直观地理解和对比南方、北方在气候条件、地形等方面的诸多差异。其次,教师可以提出“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同探索一下,为什么南方和北方会出现这些差异呢?”等导语正式切入教学活动。再次,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结合南方、北方种植物种的图片提问,“同学们,为什么北方地区多种植玉米和小麦?”等问题,既能够调动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结合图片进行思考,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地理思考能力。最后,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黑龙江“冰雪大世界”的图片和海南的温日阳光图片,提示学生对比图片并回答诸如“为什么在同样的时间,哈尔滨漫天雪飘、严寒刺骨,而海口却和风细雨、温润如春?”等等这样结合实际生活的开放性问题;这些问题与初中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进而提升初中地理教学的效果。

(二)填图游戏

导出学生的地理空间概念初中生比较喜欢具有趣味性和竞技性特点的游戏活动,因此,教师可以借助这一性格特点组织初中地理教学活动,可以结合初中生的实际认知能力和初中地理教学内容设计“填图游戏”,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又能够使学生感受初中地理知识的学习乐趣,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空间概念和地理思维。例如,指导学生学习“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这篇内容时,教师可以在学生完成内容学习之后,借助台湾省地图完成“城市名称填空游戏”,要求学生将“高雄”、“台北”等城市名称正确填入地图中。答题可以采取抢答的方式,最快抢答并答对的学生得一分,得分最高的学生获胜,教师可以给予获胜学生赞扬或者增加课堂表现分数等鼓励,以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和竞技性。另外,教师可以借助台湾省地图提问,教师随意指出一个城市的位置,要求学生说出该地区的地形特点与气候特点。地图可以提升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深度掌握能力和灵活记忆能力,改变以往传统地理教学中“死记硬背”的记忆模式。

(三)读图析图

提高学生的地理思考能力初中地理教材中配有很多的地理图片和地理插图,用以辅助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和培养地理思维。在初中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像或者插图,将这些图片与学生的知识学习相结合,通过有效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地图,进而得出更多的结论、获得更多的学习经验,为提升学生的地理思考能力和深入学习地理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真正告别“纸上谈兵”。例如,指导学生学习“土地资源”这篇内容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图片,感受山林地区、平原地区和草原牧区的城市分布与土地利用情况,其次提出“不同土地在自然环境下的利用方式有什么不同?”等问题,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和思考,进而得出山林可以种植林地、平原可以耕地的结论。再次,教师需要灵活借助课文中的图像辅助地理教学活动。最后,教师提出“假设你是土地专家,你会怎样设计我们城市中的城市用地呢?”等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

四、总结

篇4

关键词:中学地理;自主教学;探索

初中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但是由于初中生知识结构的限制,要求教师必须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组织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自主教学的有效运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1]。本文重点探讨地理教学中自主教学的运用策略。

一、开展多种活动

1.通过地理实验培养动手能力

初中地理教学要能够结合社会及生活环境,以课本内容为基础,进行相应的实验教学,让学生通过地理实验提高动手操作的学习能力。初中地理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的主营地作用,帮助学生在自主选择的情况下,围绕重难点进行研究性、开放性的教学。尤其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实验获取知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应指导学生在进行地理实验之前做好各种准备。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着重训练学生运用地理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地理实验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另外,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要不断激活储备的地理知识,有效利用已培训过的科学研究方法及实验技能获取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模M旅游培养探究能力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自主拟定旅游路线,并自发结组拟定考察任务,这种自主旅游的模拟符合初中生的能力发展水平,能有效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帮助学生提高组织能力、参与探究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促使学生在模拟旅游的过程中,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3.通过课外活动激发参与意识

针对初中生的特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地理小报的制作评选、地理课外兴趣小组、地理知识竞赛等活动进行地理知识的补充学习。如学生可以通过地理小报的制作,搜索课本上没有提及而自己又非常感兴趣的地理知识和内容,通过这样的参与强化学生自主意识。在地理知识竞赛活动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自主拟定一些辩题,自由结队,并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搜索相关资料,提高学生整理资料、语言表达及知识归纳总结的能力。

4.通过小组合作深化自学能力

初中学生已具备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师可以视具体情况进行小组自主合作学习的教学。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出示相关问题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在小组合作学习的不同环节,教师应不断跟进,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提高地理学习以及地理实践的能力;帮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会交流以及分享信息和创意成果,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团队合作意识[2]。

二、促进个性发展

1.采用多样教学方法

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样化地理教学,通过不同的自主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不断与学生互动来加深其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增强学好地理的信心。在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参与教师组织的各种活动时,应鼓励学生大胆探索、积极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促进个性发展。

2.引导倾听、评价及反思

教师应通过各种教学环节教学生学会倾听、评价以及反思,不断提升其自主学习以及自主发展的能力。学生只有真正具有了自主学习能力,并能自主反思及探讨,才能提高地理学习能力。

总之,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遵循 “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教学原则,让学生在参与合作、互动探究中大胆动手、动口,才能主动探究新知、主动参与合作、乐于互动探究[3],有效提高学生的地理自学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浩.初中地理教学中自主教学的运用[J].新课程学习,2012(07):51.

篇5

关键词:初中地理;思维能力;兴趣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就地理学科而言,地理思维即地理事物、现象之间和人地之间有规律的联系和关系在人脑中概括的反映,具有综合性、区域性和广阔性的特点。在地理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以往的照本宣科,对教学方法、教学观念进行全面改革,引导学生深入地把握各种地理事物、现象之间的内部联系,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更加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此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以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动力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学生对认知对象浓厚的学习兴趣基础之上。试想,如果学生对地理学科不感兴趣,又如何能展开独立的思考与积极的思维呢?这样自然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思维的培养。为此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必须要重视学生对学科学习情感的激发与培养,要让兴趣成为学生思维的动力。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现代信息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地理学科教学中,改变了传统的黑板加粉笔加教材的枯燥式、封闭式、灌输式教学,改变了以往枯燥无味、呆板沉闷的教学氛围,还能还原地理学科教学的生动与活泼,让地理教学富有生命的活力,这对于初中生来说更具吸引力与感染力,自然可以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学生以最佳的学习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到认知活动中来,使得学生的个性得以展现,潜能得以释放,这样才能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迈出成功的第一步。如在学习“板块的运动”这一内容时,我们就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模拟功能来向学生直观而动态地展现高山的隆起和裂谷的形成过程,这样的教学就不再是机械的讲解,而是在动态的演示下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一知识点。

二、以问题来激活学生的思维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问题是智慧的开端,是打开学生创新之门的钥匙,自然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核心所在。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讲解为中心,只是将知识原封不动地传授给学生,学生失去了思考的独立性与思维的积极性,这样自然难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讲究提问艺术,在恰当的时机提出最有价值的问题,以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培养思维。如在学习“中东丰富的石油”关于石油枯竭后的发展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来设计如下问题:“中东地区有着丰富的石油资源,带来了当地经济的飞速发展,因而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地区之一。但是许多国家却在积极地发展其他行业,如旅游业、农业等,这是为什么呢?”这样的问题更有针对性与指向性,可以引导初中生结合所学知识展开深入的分析,进而让学生认识到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终究会有用完的一天,当石油资源枯竭后依旧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样的教学不再是教师机械的讲解,而是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主线所展开的主动探究与积极思维,这样学生自然就可以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并能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

三、以感性材料引导思维形成

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感性材料正是思维的起点,没有一定的感性材料为基础,思维就会失去存在与发展的根基。学生的思维正是建立在对形象直观的感性材料分析加工的基础之上。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感性材料,以引导学生的思维形成。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角度来审视教材,在教材与生活之间找到最佳的结合点,以打破以往教材与教室的限制,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而直观的感性材料,以引导学生展开深入而独立的思考,让学生在思考与思维中深入事物的本质,进而上升为理性认知,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以地图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

地图在地理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说地图是地理的眼睛,没有地图的地理教学注定是失败的。加强地图教学,以地图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让学生真正地学会地理学习,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地理知识的获取与巩固,更加利于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如在学习亚热带季风气候时,我们可以结合亚热带季风气候柱状图来展开教学,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就可以总结出气温在冬季和夏季的不同特点,此时教师再加以必要的启发与诱导,进而使学生通过思考与思维总结出冬季气温低夏季气温高,冬季少雨夏季多雨。这样学生就不再是机械地记忆书本知识,而是能够通过地图将这些知识点存储起来,这样自然就可以让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气候特点;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与绘图能力,帮助学生积累更为直接的地理学习经验,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地理思维习惯,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总之,在地理教学中改革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体参与、快乐学习、主动探究,以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能,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这是新课改下地理教学的必然趋势。我们不能再沿用旧模式、旧观点、旧方法,而是要以新课改为指导性思维,将先进的教学思想与教学理念运用于教学实践中,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开放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究,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学习。

参考文献:

[1]张新社.初中地理教学中多种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33).

[2]杨柏成.试论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2013(5).

篇6

关键词:初中地理;思维能力;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2-0048-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22.029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就地理学科而言,地理思维即地理事物、现象之间和人地之间有规律的联系和关系在人脑中概括的反映,具有综合性、区域性和广阔性的特点。在地理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以往的照本宣科,对教学方法、教学观念进行全面改革,引导学生深入地把握各种地理事物、现象之间的内部联系,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更加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此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以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动力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学生对认知对象浓厚的学习兴趣基础之上。试想,如果学生对地理学科不感兴趣,又如何能展开独立的思考与积极的思维呢?这样自然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思维的培养。为此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必须要重视学生对学科学习情感的激发与培养,要让兴趣成为学生思维的动力。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现代信息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地理学科教学中,改变了传统的黑板加粉笔加教材的枯燥式、封闭式、灌输式教学,改变了以往枯燥无味、呆板沉闷的教学氛围,还能还原地理学科教学的生动与活泼,让地理教学富有生命的活力,这对于初中生来说更具吸引力与感染力,自然可以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学生以最佳的学习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到认知活动中来,使得学生的个性得以展现,潜能得以释放,这样才能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迈出成功的第一步。

如在学习“板块的运动”这一内容时,我们就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模拟功能来向学生直观而动态地展现高山的隆起和裂谷的形成过程,这样的教学就不再是机械的讲解,而是在动态的演示下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一知识点。

二、以问题来激活学生的思维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问题是智慧的开端,是打开学生创新之门的钥匙,自然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核心所在。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讲解为中心,只是将知识原封不动地传授给学生,学生失去了思考的独立性与思维的积极性,这样自然难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讲究提问艺术,在恰当的时机提出最有价值的问题,以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培养思维。如在学习“中东丰富的石油”关于石油枯竭后的发展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来设计如下问题:“中东地区有着丰富的石油资源,带来了当地经济的飞速发展,因而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地区之一。但是许多国家却在积极地发展其他行业,如旅游业、农业等,这是为什么呢?”这样的问题更有针对性与指向性,可以引导初中生结合所学知识展开深入的分析,进而让学生认识到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终究会有用完的一天,当石油资源枯竭后依旧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样的教学不再是教师机械的讲解,而是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主线所展开的主动探究与积极思维,这样学生自然就可以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并能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

三、以感性材料引导思维形成

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感性材料正是思维的起点,没有一定的感性材料为基础,思维就会失去存在与发展的根基。学生的思维正是建立在对形象直观的感性材料分析加工的基础之上。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感性材料,以引导学生的思维形成。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角度来审视教材,在教材与生活之间找到最佳的结合点,以打破以往教材与教室的限制,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而直观的感性材料,以引导学生展开深入而独立的思考,让学生在思考与思维中深入事物的本质,进而上升为理性认知,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以地图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

地图在地理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说地图是地理的眼睛,没有地图的地理教学注定是失败的。加强地图教学,以地图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让学生真正地学会地理学习,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地理知识的获取与巩固,更加利于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如在学习亚热带季风气候时,我们可以结合亚热带季风气候柱状图来展开教学,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就可以总结出气温在冬季和夏季的不同特点,此时教师再加以必要的启发与诱导,进而使学生通过思考与思维总结出冬季气温低夏季气温高,冬季少雨夏季多雨。这样学生就不再是机械地记忆书本知识,而是能够通过地图将这些知识点存储起来,这样自然就可以让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气候特点;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与绘图能力,帮助学生积累更为直接的地理学习经验,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地理思维习惯,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在地理教学中改革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体参与、快乐学习、主动探究,以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能,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这是新课改下地理教学的必然趋势。我们不能再沿用旧模式、旧观点、旧方法,而是要以新课改为指导性思维,将先进的教学思想与教学理念运用于教学实践中,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开放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究,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学习。

参考文献:

[1] 张新社.初中地理教学中多种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33).

篇7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初中生地理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040128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确实如此,如果学生缺乏相应的学习兴趣,那么他(她)则很难在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在对新课程标准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最主要的理念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一名初中地理教师,多年来我一直致力于研究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我的趣味教学策略也获得了较好的效果。下面,我简要谈谈自己的具体做法。

一、运用角色扮演策略激发初中生地理学习兴趣

所谓的角色扮演策略,主要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学生围绕某一地理学习主题进行角色扮演,进而加深对于相关地理知识的理解的一种教学方法。运用角色扮演策略可以有效激发初中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例如,执教《多民族的大家庭》一课的时候,我要求学生们分别扮演不同民族的学生,然后对于本民族的民俗和风情进行简要介绍。角色扮演任务布置下去之后,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资料,了解不同民族的民俗和风情。第二天上课的时候,学生们的课堂表现均非常积极,他们饶有情趣地介绍了各个民族的民俗和风情。有的学生还自带了一些图片,给大家进行介绍,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和欢呼。在这个过程当中,不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表现的机会,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

角色扮演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对于激发学生们的地理学习兴趣确实是一种有效手段。但是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角色扮演的过程当中教师需要对具体的过程进行严格的把控,以防教学秩序失控,影响正常教学的开展,否则对于激发初中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是非常不利的。

二、运用课堂辩论策略激发初中生地理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必须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时时做到以生为本,而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辩论正是以生为本教学宗旨的重要体现。在课堂辩论的过程当中学生们可以各抒己见,可以尽情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这对于他们学习兴趣的激发无疑也是非常有利的。

例如,执教《水资源》一课的时候,我在课堂教学当中设计了这样一个辩论题目――在我国的南方缺水吗?这个辩论题目的抛出立刻引起了学生们的激烈辩论。在课堂中马上就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在我的有效引导之下,学生们积极发言。在此次课堂辩论的过程当中学生们了解了我国的南方也缺水等现实情况。又如,执教《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一课的时候,我在课堂教学当中设计了这样一个辩论题目――我国算得上是地大物博吗?学生们通过激烈的辩论再加上师生的共同总结,最终树立了正确的自然观。

上述教学中,我通过辩论题目的设计和学生们的激烈辩论有效激发了学生们的课堂学习兴趣。希望这种做法可以给更多的一线地理教师以启示,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课堂辩论来激发学生们的地理学习兴趣。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辩论题目的设计要经过精心的思考,一定要有辩论的价值以及辩论的空间,否则也很难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

三、运用合作探究策略激发初中生地理学习兴趣

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相关研究表明:运用合作探究模式对于激发初中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是非常有利的。学生们在合作学习的过程当中可以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在集体的学习氛围中有效体验到地理学习的快乐。

例如,执教《地形和地势》一课的时候,我设计了这样一个主题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我国地势特征对环境有何影响?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进行探究,我把学生分为四个合作学习小组,各个小组分别从气候、河流、水能、交通等四个方面展开探究。合作探究结束之后,我要求各个小组的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呈现出自己小组的合作学习成果,供大家进行讨论。从合作学习的呈现来看,各个小组基本都可以有效分析出地势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在这个过程当中,课堂中的学习氛围一直是和谐快乐的,由此也可以看出这种教学策略对于学生们的地理学习兴趣激发是非常有帮助的。

篇8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国家教育部也推行了一系列政策,规定了初中学生在校时间以及完成家庭作业最大时长。所以,现在教育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不仅要提高自身专业水平、打造高效课堂,还要培养学生学习初中地理的兴趣。

【关键词】

初中地理;学习兴趣;培养

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教学的推进,对现在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教育部不仅提出了素质教育的重大调整,还规定了初中生在校时间和完成家庭作业的最大时长。这就不仅要求教师要提高自身专业水平、打造高效课堂,而且要求各学科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有限时间内完成教学目标,践行素质教育。地理学科也是如此,对初中地理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理老师经受着更大的考验。虽然如此,只要我们初中地理教师化压力为动力,努力钻研业务,想方设法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就能有效解决以上问题。

一、培养学生初中地理学习兴趣的意义

由于地理学科在中考中分数比例较小,长期以来被定义为“副科”,老师和学生都不能产生足够的重视。教师讲授囫囵吞枣,学生学习起来应付考试,都忽略了学习兴趣的培养,这就造成了学习效率不高。所以,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首先解决的就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地理学习兴趣能影响学生学习态度,学生学习的态度将会由“要我学”向“我要学”发生质的飞跃。由于学习态度发生转变,学习效率也会发生很大的提高,学习成绩提高后,学生的自信心就会提升,就会影响学生一生的成长。

二、培养学生初中地理学习兴趣的策略

(一)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为培养学习兴趣奠定基础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学习教师所授学科的前提基础。地理教师诙谐的讲课语言、幽默的的风格和专业的专业学术水平都是影响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因素,有条不紊的有层次的安排课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所得和收获,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的实行不同的奖励制度,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热情,在课堂上杜绝讽刺和谩骂。多与学生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动态,了解其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多积聚正能量,让学生爱上自己的课,爱学习地理。

(二)提高初中地理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地理知识应用于生活,所以老师做好充分的课堂准备资料,例如图片、图形、生活片段、音乐等辅的教学工具,设计一些有趣的问题,激活学生思维,创造快乐的学习氛围。

(三)合理利用现代教学辅助设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地理学科一直未受到家长甚至学生的重视,当做一门只要结业及格就可以的学科,很少有学生觉得地理学科重要,对今后的自我可持续发展有用,学生自己对地理学科没有兴趣觉得缺乏趣味性,单调的课堂,无彩的地理课本内容,枯燥又不好罗列记忆,运用一些辅助教学设备至关重要,一是可以解决学生的审美疲劳,调动课堂气氛,二是可以制造问题,让学生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得出本堂课最终的解决方案,把部分主动权放给学生,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和学习兴趣。

(四)传授地理知识学习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师者,传道解惑也”老师不只是简单的教书,而是传授学生学习方法、处事的道理和主动学习。科学的有效的学习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拥有成就感和获得肯定感。传授一些记忆方法,例如联系记忆法、图形记忆法、口诀记忆法、对比法,谐音法等。教会学生在日常中生活中发现地理知识,联系课本内容,活学活用,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学会归纳贯穿和总结,逐步培养学生对地理的探索欲望和求知欲。

总之,兴趣是成功的先导,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兴趣都需要两者共同的努力,教师适当合理的运用辅助教学工作,把源于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应用于生活,教会学生发现问题,发现生活中的地理知识,运用老师教的方法融会贯通。教师在原有教学经验积累的基础上,要不断的更新知识、拓宽知识面,不断的创造丰富的课堂效果,塑造良好自身的人格魅力,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动力,供给学生渴望知识的源泉,多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两者一起探究性的学习,减轻学生在学习地理上的负担,从根本上改变、改革。

作者:于静文 田钊 单位:淄博市桓台县邢家中学 淄博市桓台县城南学校

参考文献

[1]朱勇成.地理教学中如何假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新课程学习(综合).2010(12)

[2]杨发香.浅谈中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6)

[3]周敦宝.初中学生地理学习兴趣之初探[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10)

[4]余婷.浅谈在地理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J].青年文学家.2010(15)

[5]祝海霞.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2)

[6]周宇.中学地理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点见解[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04)

[7]于志强.地理兴趣的培养与地理教学[J].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2009(02)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