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14 17:02:1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质量检验报告,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要出具一份高质量信息充足的检验报告,首先要有质量保证体系严格切实可行有效的规章制度、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以及相应的记录表格,应涉及到抽样、运输、贮存、检测、原始记录、出具报告整个过程,每一步都要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抽样时,抽样人员二人以上应自始至终都在样品现场,并且同时开具抽样单(包括:任务来源、抽样单位、产品名称、注册商标、规格型号、生产单位、地址、抽样地点、样品数量、样品等级、样品编号、执行标准、检验依据、生产日期、抽样基数、抽样方法、抽样时间、抽样人员各自签名、企业陪同人签名并对检毕样品处理进行约定如取回、报损、放弃及联系方式、封条编号)字迹工整、清晰,如有更改要加盖名章或手印,样品加贴双方人员签名封条;委托检验时,由委托单位提供样品,签订委托协议,对样品状态进行描述,由客户填写样品名称、注册商标、联系人、电话、邮编、传真规格型号、生产单位、地址、生产日期、样品数量、约定检验目的、检验依据及项目、检验费用、检验完成时间、报告领取方式、检毕样品处理、委托方保证声明、检验机构声明、样品编号、双方代表签名、检验室验收签名、一式三份一联业务存档、二联交检验室附存档报告后、三联交客户。样品运输、贮存过程中要保证不会受到污染、损坏、变质、丢失。
业务科室做好样品登记,检验样品备查样品分开,填写样品流转卡开具检验任务通知单,检验室领取检验样品,检验室主任向检验人员分配检验任务,检验人员检验时必须严格按标准进行检验,标准按类别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种,按性质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当国家标准和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发生冲突的时候,要按照上一级标准进行检验;若被检产品的材料变化和性能要求不属于上一级标准范围内时,可依据企业标准组织检验。
检验报告的原始数据一定要真实、准确、可靠、无误,使用仪器设备、标准物质、量具要在检定、校准周期内,化学试剂、标准溶液 要在保质期内,检验人员一定要经过培训、考核持证上岗,仪器设备、标准物质要进行期间核查,使用在培人员一定要进行监督,并做好记录。
原始数据记录包括样品编号、检验依据、检验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环境条件、使用仪器设备型号、标准溶液浓度、检验过程描述、使用大型仪器检验项目要有曲线谱图并给出方法和仪器的检出限、检验员签名、同时做好仪器设备使用记录以备出现异常情况核查、各步运算要根据测量精度确定有效数字的位数,严格执行法定计量单位。原始记录字面工整,如改动时要双杠改并盖检验员名章。例:“正确错误”,改动后文字或数据要填写在改动处上方。原始数据记录整理完毕检验员交审核员审核后,原始数据记录与抽样单或委托协议书、检验任务通知单装订一起,编制产品质量检验报告,要具有完整、准确和科学的概括性,字迹要清晰、工整,不得涂改,用字要规范,这样才能提供出科学公正的检测报告。
关键词:质量技术监督检测检验证书报告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F76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4)14-0035-02
质量检验是指借助于某种手段或方法来测定产品的一个或多个质量性能参数,然后把测定的结果同规定的产品质量标准进行比较,得出结论,以证书报告显示最终合格与不合格的判断。由此可见,检验证书报告在整个检验环节中是最终也是最主要的一个环节,对检验证书报告的探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研究检验证书报告的重要性
质量监督技术检验机构依据法律法规、采用科学的朔源手段、先进的方法和仪器设备、标准物质对测量设备和产品质量的各种参数进行测试,得出真实的数据,然后通过比较得出准确的结论,最终以证书报告为载体,客观、公正地评价被测对象。即就是向服务对象出具检验证书报告,该报告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最终“产品”,它的准确性及可靠性直接关系到服务对象的贴身利益、自身的形象、信誉和社会责任等因素。
2 加强检验证书报告的质量控制是检测工作的首要控制因素
检测检验机构的最终产品是证书报告,加强证书报告的规范性是检测检验机构的首要任务。检测检验机构以证书报告的形式对外表现其检测结果。被检测对象或者社会服务对象都是以了解证书报告的形式对检测数据进行评价,然后服务于服务对象。由此可见,检测检验机构如何质控证书报告的科学性、公正性、准确性、规范性是表达其职能的首要任务,只有保障证书报告的质量,才能准确体现检测机构的智能。从这个意义上说,提高质量监督技术机构检验证书报告的质量对树立的良好行业形象和声誉显得相当重要,她是检测检验机构的首要任务。
(1)质量技术监督检测检验证书报告的准确是衡量检验机构水平的标志。作为检测检验机构,有效地控制其内部程序文件和检测检验方法、检验检周期、环境条件、检测标准可行性及科学性、人员素质操作技能和理论水平、检测结果的数据处理,以及对这些过程的管理是否严密等诸因素是衡量检测检验机构水平的重要环节。其中任何环节出现差错都将影响检验证书报告的质量。因此,要提高检验证书报告质量就必须加强对整个机构的全面管理。由此可见,提高检测检验证书报告质量就等于全面提高整个技术机构的素质和管理水平,体现其职能。
(2)检测检验机构的证书报告是行政执法的重要依据。质量技术监督的行政执法职能,是建立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下,在进行产品质量评价时,必须借助于检测报告,而执法职能中所说的检测机构是指法律规定实权的检测检验机构。在实施具体违法行为时,需要以技术机构的检验证书报告作为主要依据的。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该检验证书报告质量低劣、数据不准、结论错误,就导致执法机关做出不够客观公正的裁定,具体的执法行为将会受到严重影响,从而影响企业的声誉和产品。
(3)检测报告准确与否,是检验工作效能的体现。质量技术监督机构对相关企业生产的产品实施监督,要需出具检验报告给被检企业,如果该检验报告的数据不正确,结论不够客观,企业将会使用检验报告中错误的数据信息,做出不够准确的判断和决策,影响整个企业的发展和产品质量。因此,作为质量技术监督检测检验机构来说,检验证书报告的质量是该机构的重中之重,提高检验证书报告的质量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3 质量技术监督检测检验证书报告质量的保证方法
检测检验报告的质量是质量技术监督技术机构全部工作的最终表达,我们要用系统的理论和方法来分析。质量技术监督检测检验工作计划、时间、记录、数据、报告、批准、核验、报告打印到正式报告的出具,设计到人员素质、设备情况、管理等每个环节,提高检验证书报告质量的手段必须全面、系统、有效。
(1)检验检测人员的管理。人员是质量技术监督技术机构进行各项活动的主体,无论抽样还是检验检测,都是由人来完成的,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检验检测工作的质量。对人员除了业务、技术方面的培训外,还应制定思想素质培训计划,严格思想道德、职业道德、法律法规和政策方面的教育,以提高人员的整体素质。
(2)系统考虑影响检验证书报告质量的各个因素。加强对检验检测的准确性、有效性的控制,实验的测量环境、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的管理都必须进行认真检查、核对核实。检验检测必须在符合规定的环境条件进行,必须按检验检测规程实施,相应的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保养必须处于正常状态,计量标准和检验方法的现行有效性。
(3)检测检验证书报告形成的全过程需要监管到位。首先,保证检验样品质量状态不发生变化,检测数据不丢失、不出差错;其次,保证环境条件、仪器设备符合要求;第三,检测人员操作符合规范,符合《质量管理手册》。
(4)检验人员在编制检验证书报告时,还应注意检验报告的规范性。检测原始数据必须真实、客观,数据处理必须准确无误,原始数据需要记录于规范的记录档案中。证书报告各信息需要全面,准确。原始记录中出现错误的修改,应使用国家标准规定的修改方法。计量单位的使用,应采用《法定计量单位》。
参考文献
[1]师邱毅.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及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年8月.
[2]李京东.食品分析与检验技术.化学工业出版,2011年6月.
接下来便是一边挑毛刺一边上验具,即验具(一小时一测的工序)上完后紧接着去挑毛刺,就这样干了有一个星期左右便开始正式接触全检,全检,上面已经介绍过它的工作内容,即对工件的外观进行检查并对毛刺飞边进行修磨处理。工作先从最简单的一个型号的产品入手,是一中支架,全检内容包括塞规检测,目视,验具。上来的第一步是把支架放入验具,验具用以检验盘槽的宽度(上不去验具的视为不合格);第二步塞规验具,塞规以螺纹孔为基准,塞规下不去的为不合格,实际生产中下去四分之三都可过(即放这个产品过去进入下一道工序);然后就是搓毛刺;看销孔壁是否薄(薄到小于2mm为不合格,当时的标准)。这一系列的步骤走完后便算是检完了一个工件。这样的检验一天要检800个,不包括加班。并记录于检验表格上。
刚开始检的有些慢,慢慢的熟练了就快了。一理通,百里融。一个型号的支架会验了之后做起其他型号的也就会快多了,工作也将越做越熟。
二、心得体会
实习工作让我学会许多,并懂得一定道理,虽然这个工作是枯燥的,但是在工作中我还是体会到了责任心,态度等比较抽象的词语。除了遵守一定的标准之外还要有一定的变通等。有关于说什么是好工作,我认为在工作过程中你时常感到快乐的工作,总能让你感到快乐与激情的工作就是好工作(或者说你发自内心的喜欢做一件事,而那件事刚好是一种工作,能做这样的工作是幸福的)。
在与人交往上也是,要坚守自己的道德,也要学会一定的变通。即使看不惯某些事,如果自己无法改变,那么坚持自我也是一种品德。
关键词:抽样 样品检验 检验数据处理 检验报告
食品检验报告的质量不仅能反映出检测机构的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而且还关系到一个产品乃至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由于食品组成结构复杂、品种繁多、检验的项目多、涉及的标准多,在当今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更加关注的形势下,食品检验人员必须严格遵守食品检验中的工作流程, 把检验差错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保证检验报告的精确性、公正性、可控性,从而保护企业、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要保证检验报告的质量,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控制:
一、抽样过程的控制
抽样是食品检验工作的第一道工序,也是关键工序,如果抽取的样品没有代表性,检验数据再准确,结论也不可能准确。因此,抽样工作直接影响到检验报告的准确度,应注意:
1、抽样前根据不同的产品,制定合理的抽样方案,明确抽样依据及方法、地点、数量、封存、运输方式,抽样人员至少2人,应亮明证件,填写抽样单,被抽样单位确认后,双方签字、盖章。
2、加强对抽样人员业务素质及道德品质教育,如对抽样方案进行认真培训,掌握要领。抽样时还要坚持原则,不弄虚作假。
3、食品抽样一般采取随机抽样的原则,但要在批产品中上、中、下几个位置取样,取样工具应清洁,不得引入任何有害物质。同时,为满足微生物检验,取样时要保持样品原有微生物状况和理化指标,保证样品不受污染,特别关注运输、贮存温度的要求。
4、抽样人员不得参与检验,做到抽检分离。
二、食品检验过程的控制
(一)指定有资格及能力的检验人员
1、经过培训合格,持证上岗。
2、熟悉检验流程:
收取样品登记编号下达检验计划领取样品样品制备二次编号(盲样) 样品前处理(按检验项目不同分别处理,微生物除外) 按项目分别进行试验(理化分析、仪器分析、微生物检验) 数据处理并提交原始记录汇总编制检验报告按规定审批、盖章发放检验报告
3、熟悉产品标准及标准中规定的检验方法,及时关注产品标准的更新,深入学习领会新方法、新技能。
4、检验必须做平行试验,同时做空白试验。必要时,通过测定回收率进行验证。
5、微生物检验时,应注意保持整个检验过程处于无菌状态。
(二) 样品制备是要保证样品均匀性
l、液体样品在检验前要混匀。如检测酱油、醋中可溶性无盐固形物以外的项目,需将样品振摇混匀,而检测可溶性无盐固形物时则应充分振摇后,用干滤纸过滤。
2、固体样品要粉碎、混匀。如检测大米、挂面的水分及茶叶的各项目都需要粉碎后取样。
3、其他要求,如冷冻饮品对混合型的产品在制备样品时要求取有代表性样品的主体部分;
保健食品中的胶囊要按要求取胶囊的内容物进行检验;啤酒在检验浊度时要除气但不过滤,而检测酒精度、原麦汁浓度、总酸等项目时,要除气过滤后测定。
微生物检验,一定要保证样品的完好性,按规定保存样品。如需冷藏或冷冻的样品,按温度要求贮存。防止样品污染,使检验结果偏离。
(三)使用有效的检测方法
1、使用食品标准中所规定的相应的检验方法,并随时更新,保证其有效性。
2、标准中有两种以上方法时,首选第一法(一般为仲裁法)。
(四)仪器设备要求
1、选择标准中必备的检验仪器设备,其精度和性能应满足检验标准规定的要求。如:乳与乳制品中三聚氰胺的检测,高效液相色谱仪就不能检验“婴幼儿奶粉”,因其最低定量限为
2、仪器设备必须按规定进行检定或校准,不得超周期使用。
3、仪器设备使用频繁时,应进行期间核查。
(五)标准物质和试剂的要求
1、选择相应的标准物质和试剂,其纯度和有效期必须满足规定要求。
2、标准物质要索取标物合格证书,有可追溯性。如果是进口标准物质,通过实验室比对进行验证。
3、按要求贮存标准物质和试剂,防止失效。
(六)环境要求
检验室环境指室内的温度、湿度、气压、空气中悬浮微粒含量及污染气体成分等。
其中有些参数影响仪器的性能,有些参数直接影响样品测定结果。例如:温度过低,使天平的变动性增大;湿度过大,使电子仪器和光学仪器的性能变差;空气中的微粒和污染成分对微生物检验影响很大。因此,天平室、标准溶液室温20℃左右宜,仪器室一般温度应在18℃一25℃为宜,微生物检验室为无菌室(一般为100级洁净)。
三、检验结果质量的控制
检验结果质量的好坏常以准确度来衡量。准确度是指测定值与真实值之间相符合的程度,通常以误差的大小来衡量。即,误差越小,准确度越高;误差越大,准确度越低。要提高检验结果的质量,必须考虑在检验工作中可能产生的各种误差,采取有效的措施,将这些误差减小到最小。减少系统误差常采取措施:空白试验;回收率测定;校正仪器;对照试验;比对试,其中对照试验或加标物测回收率是最有效的方法。增加测定次数可以减少偶然误差。在一般的食品分析测定中,测定次数为2次。如果没有意外误差发生,基本上可以得到比较准确的分析结果。如果有意外时,可将测定次数增加到6~10次,计算相对标准偏差RSD(%),判定精密度。因操作事故引起的“过失误差”,如读错刻度,溶液溅出,加错试剂等,在计算算术平均值时,此种数值应予弃去。实际工作中,应根据需要的准确度选择测量手段(仪器与方法)。
四、认真做好原始记录和正确出具检验报告
为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度,检验人员要认真做好原始记录和正确处理检验数据。原始记录内容包括:样品名称、规格、数量、检验项目、相应的检验设备名称及编号、相应的检验方法标准号、环境条件(温度、湿度、大气压)、样品状态描述、检验过程(称样量、标准溶液浓度、样品处理过程)、仪器谱图(包括仪器条件等)、计算公式、计算结果等,应描述与食品检测有关的一切信息、数据和现象,完整地描述检测操作的全过程,检验数据的处理应按GB 8170《数值修约规则》的规定进行。检验报告结果判定规则:检验项目全部符合产品标准要求时,判该产品为合格;检验结果有1项或l项以上不符合产品标准要求时,则判该产品为不合格。
总之,出具—份高质量的食品检验报告除做好以上几方面工作外,还需要有—个规范的制度为基础。针对检验报告所制定的制度,应涉压从抽样到报告出具整个过程,每个环节应制定相应的细节条款,使整个检测过程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同时,应严格按照法定资质出具检验报告,坚决杜绝超范围检验和出具虚假检验数据的行为。加强管理是确保制度得以有效执行的重要手段,在长效管理机制的基础上,加大对检验报告质量的考核力度,设立明确的考核指标,制定详细的考核方案,责任到人,奖罚分明,通过行之有效的管理,不断提升食品检验报告质量。
参考文献:
关键词:质量保障体系 国防科研 质量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10-172-02
1 高校国防科研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现状
随着世界新军事理念变革的推进和我国军事装备建设步伐的加快,多种高精尖武器系统的科研生产任务不断增加,教育部直属高校依靠在学科、人才、知识等方面的自身优势逐步承担了部分大型复杂武器系统或者分系统的预先研究、研制和小批量生产任务,为我国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高校通过近十年的“从军”经历,正确、客观的认识到了自身参与国防科研质量建设存在的优势和不足,逐步有针对性的进行了维护和纠偏,使得我国高等学校提升国防科研质量带来了明显的成效。
高校相比军工相关企业,在科技创新、高水平人才、科研平台、财务低风险等方面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特别是其学术自由的融洽氛围为高水平学术交流提供了各种便利,这些优势是企业所无法比拟的。然而,高校在参与国防科研的过程中也存在许多突出问题。2004 年,国家开始实施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准入制度。截至“十一五”末期,已有超过30多所教育部直属高校获得了GJB9001A-2001质量管理体系资质,教育部直属高校正逐步成为我国国防科研事业的重要力量。然而高校由于其普遍采用了松散的管理体制,因此在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方面目前还存在着诸多的困难。
2 高校国防科研质量保障体系建设难点
GJB9001B-2009标准主要针对企事业单位,高校的科研存在其特殊性,因此高校国防科研管理与GJB9001B-2009的结合存在着诸多不利因素。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与资源整合、组织机构设置、过程管理、人力因素、科研任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等方面。
2.1 资源整合难度大
大学具有多学科、综合性强的特点,资源覆盖面大,人员、设施、设备等广泛分布在其所属的各类二级机构,少数跨校联合的科研项目涉及到的学科和科研人员更加宽泛。因此在GJB9001B-2009标准范围内整合自身有效的资源优势,建立符合自身特色的质量保障体系成为高校普遍面临的问题。资源整合对于国防科研的质量保障体系来说是顶层设计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2.2 组织机构设置
高校的最高管理者往往由校长担任,分管科研工作的副校长作为管理者代表,从组织结构来说,往下是负责人、财、物的相关职能部门和二级院系,具体的项目组则分布在各院系。科研项目由项目负责人具体负责,职能部门和各二级院系更多承担的是服务职能,在管理方面与企业的科研生产有着明显不同,这些对于贯彻GJB9001相关标准来说存在诸多不适应的方面。
2.3 过程管理繁琐
高校科研管理着重于项目的立项、检查、经费管理和成果管理, 科研项目开发、研制过程是具体项目组负责的。项目成员的质量意识往往决定了整个项目过程中质量控制的程度。在这些阶段,高校的科研项目不同于企业生产的严密监管,高校层面的质量管理职能对于项目实施的整体过程明显缺少实时有效的监督。在“重申报,轻过程”的观念下,项目组的质量意识往往处于被动状态,导致了项目组忽略管理流程, 使得质量管理体系成为走形式。
2.4 人力因素复杂
高校在科研中体现出能者多劳的特点,高水平人才往往在教学和科研任务上较为繁重。国防科研具备保密要求高、任务节点紧、质量控制精细、过程的可追溯性等特点。因此调动优秀人才参与国防项目的积极性是高校面临的重要问题。高校在科研开发过程中的不可避免的有许多学生参与,使得科研团队具备了不确定性。
2.5 科研任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企业在科研生产中任务单一,而高校在多个科研方向上有着不同的任务,高校科研项目具有明显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例如科研项目就有应用研究、基础研究、原理样机研制等多种类型,这些方面对于贯彻质量管理体系来说任务相对更加繁重。
3 实例分析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自2008年起开始贯彻实施GJB9001A-2001标准以来,经过了四次外审,六次换版,并于2011年顺利过渡到GJB9001B-2009标准。体系运行初期,与其它兄弟高校初期建设时存在相同的情况,由于认识不足,较为生硬的照搬了GJB的管理方法,带来了许多管理职能和质量监督工作上的重叠和矛盾。涉及基础和应用研究类项目的程序文件没有很好的结合项目本身的管理特点,在科研方向的设置上不够精简,程序文件编制过于复杂。在机构设置上,照搬了企业的设置方式,存在着一些不够务实的方面,给质量管理带来了很多困难。针对这些问题,校领导高度重视,近年来学校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3.1 凝练方向,建立符合自身特色的管理办法
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初期没有考虑到科研方向的持续有效性,设置的方向偏多,经过逐步调整,精简了数量。并结合体系的调整对《质量手册》进行了多次修订,针对不同的科研方向逐渐修编了相应的程序文件,规范了人财物的配套办法,解决了管理头绪多、方向分散、资源整合困难的问题。
3.2 精简机构,合理规划职能
体系建设初期,为更好的做到群策群力,设置了国防科技管理委员会、综合办等机构,照搬了企业的一些机构设置方法,给后期的运行带来了麻烦,特别是在人财物相关机构的设置上存在职能方面的重叠。经过调整,去除了国防科技管理委员会、综合办,对于财务处和实验室设备处的职能进行了调整。学校结合实际,将部分财务管理职能落在具体项目组和项目管理办公室,将实验室设备处部分职能进行了调整,并及时修订了《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通过机构精简和职能的合理规划,解决了管理职能上的突出问题。
3.3 切实做好过程管理监督
过程管理包含了从领导层、职能部门、院系和具体项目组的所有涉及质量的过程,具有工作量大、涉及面广、内容复杂的特点,过程管理的重点是具体的职能部门和项目组。针对职能部门要做好职能过程和与质量过程相关工作的监视和测量,针对具体项目组要结合体系标准逐一把握好项目的关键节点和具体进程,质量管理办公室较好的与职能部门和具体项目组建立了交流沟通机制,更好的规范了过程管理有关的程序文件,使得体系更加符合学校预研和应用类项目的特点。通过这些措施,进一步完善了体系文件,多次得到了外审专家的好评。
3.4 健全规章制度,确立政策导向
规章制度是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基石,只有建立了规范而又健全的规章制度,才能更好的引导学校教职工做好质量工作。根据统计,我校在体系建设初期共有各类规章制度60余个,通过体系不断的运行,持续的纠正、预防和改进,累计更改和调整文件次数达到了80余次。通过健全制度,使得我校的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更加规范和符合自身特色。特别是项目组切实感受到了体系标准带来的好处,项目负责人从以前被动参与到目前主动贯彻质量体系标准,质量工作的意识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4 结语
高校国防科研的质量管理体系水平的提升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必须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运行,不断的发现问题,做到及时有效的调整和改进,以此来建立一个完善的科研质量保障体系,并进一步提高科研活动的有效性。
高校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工作中,除了要充分的理解和贯彻体系标准,还要切实的结合自身特色,通过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可以构建一支结构合理、高素质、具备开拓精神的科研管理团队,有助于保障国防科研成果质量,对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志生,刘维亭,孟庆敏.高校科研质量管理体系薄弱环节的分析与改进[J].科技管理研究,2007(12):135-136.
[2] 刘征,吕世峰,刘珩.高校在科研中引入质量管理体系的现状分析[J].科教文汇,2009(10):68.
我们课题研究小组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对我乡进行了调查走访,了解我乡以往空气质量状况。据上了年纪的老人讲,以前我乡森林多,村边田头到处是高大的树木,不像现在山头只有矮小的灌木林,难见高大的树木,清风送爽,天空瓦蓝瓦蓝的,不像现在天空时时是灰朦朦的,难得一见天空的湛蓝。虽然铜鼎的空气质量状况比较好,但与以前相比,要差很多了。
空气质量状况的好坏,关系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如果空气中含有过量的污染物,就会对人体造成极大的影响,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因此,我们课题研究小组分成四个小组,带着空气采样机对我乡多个地方进行了空气采样,在森林边、河水边、村落旁、闹市区、学校等地方进行了空气采样,通过空气采样机得出的具体数据,并把这些数据带回了实验室进行分析。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室内空气污染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据有关资料介绍,室内空气往往比室外空气污染更严重,而我们人类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因而,室内空气污染比室外空气污染对人体的影响更大,所以,我们在进行了室外空气采样之后,又对室内空气质量进行了检测。我们课题研究小组成员带着空气采样机、甲醛检测仪、苯检测仪等仪器对教室、寝室的空气进行了采样和检测,并把实验时局带回了实验室进行了综合分析。
经过我们课题研究小组的检测,我乡室外空气质量状况总体来说较好,空气污染指数小于50,达到了一级标准,但闹市区和村落的空气质量状况不容乐观,空气污染指数53,首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而我们生活学习的教室、寝室的空气质量,总体来说状况较好,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甲醛、苯、甲苯等含量很低,有的甚至不含有,居住条件好,只是物理指标欠佳,新风量低于标准值,寝室相对湿度较大。
空气质量状况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影响大自然的和谐发展,关注空气质量,保护空气的清洁,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针对我们发现的问题,我们的建议是:
1、发动广大群众,广泛植树造林,退耕还林,保持森林覆盖率,是提高空气质量的的重要措施。
2、工业废气经过处理达标后再排放,是治理空气污染的重要举措。
3、工业燃料、生活燃料尽量使用清洁能源,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4、在室内装修尽量使用无污染的装修材料以减少室内的化学污染,如甲醛、苯等的污染。
建立了以市级农产品质检中心为主,县(区)农产品质检中心(站)为辅的两级农产品质量监管和监测体系。
(一)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检测机构逐步完善。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在*年*月通过省计量和资质认证。中心内设办公室、绿色食品管理科、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科、化验检测科4个科室。现有职工23人,均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占65%以上,教授级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6人,初级职称6人。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员3人,主要对全市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进行监督管理。化验室面积700平方米,有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原子荧光光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各种仪器设备47台套,可以对蔬菜、大米等农产品中有机磷、有机氯和重金属等64个参数的检测。按照省农产品质量监管局要求,于年初已开展对全市农产品生产基地、大型批发市场、大型超市的蔬菜残留进行监测。有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车一辆,可以机动的对全市生产基地,市场中的蔬菜进行检测。
(二)县(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站)稳定发展。**县农产品质检站有职工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占50%以上,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2人,初级职称1人。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员1人。化验室面积200平方米,主要对**县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的蔬菜进行监测。**县农产品质检站没有设立。
二、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监测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监测体系不断完善,但从目前来看,许多与新形势下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也逐渐凸显,亟待我们去研究解决。
一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机构不够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队伍专业结构不够合理,农业畜牧等专业人员多,而分析化学、植保、化验检测等方面的人才少,这与当前强调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检测的新形势要求不适应。由于受经费不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农产品检测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落实不够到位,更新知识难,存在与工作实际需要相脱节的现象。农产品检测仪器设备更新慢,缺乏质谱仪等先进仪器设备,不能很好的对农药参数进行定性。
二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薄弱。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尚处于起步阶段,与环保、质检、工商、卫生等部门相比,缺乏独立专业执法机构,缺专业执法人员,缺执法装备,缺执法经费。造成农业行政执法能力低、水平低、权威低。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经费投入不足。建立有效运行机制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但目前市、县财政没有落实,配合不到位,致使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各项措施难以有效、及时落实。检测设备陈旧、条件简陋,没有办案经费,缺乏必要的交通工具和取证、检测设备,检测能力不强,不适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要求。要解决这些问题,每年需经费在120万元左右,而现在每年只有30万元,远远不能满足工作,造成很多工作内容无法实施。
三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细则不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涉及的部门很多,职责的界定不清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仍然不能形成日常性、常规性执法,严重制约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的有效实施,造成“出台前无法可依,出台后有法难依”。
三、完善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监测体系建设的思路和对策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监测体系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各部门的共同重视和大力支持,必须坚持循序渐进、稳定和协调发展的原则,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健全检测体系,切实开展好适应新形势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需要的社会化服务工作,真正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高效、优质服务。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检测体系建设总的思路是:通过几年的努力,初步建立以市级农产品质检中心为主导,县区农产品质检站为骨干,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大型市场速测点为补充的新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重点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增强全社会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法律意识,需要付出长期不懈的努力。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紧密结合法律贯彻实施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好解疑释难、宣传教育工作,使宣教活动常搞常新,切实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水平和监管行政执法能力。
(二)完善各项配套制度,确保法律有效实施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涉及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监管链条长、时间跨度大,需要一个完整、配套的法律法规体系作为支撑。要尽快出台已经起草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办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和《农业标准化管理办法》。要加快研究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实施细则,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行为有要求的,监督检查又必须实施的,行政处罚和法律罚则中有明确规定的.都应当有规范性的、操作性的规定,以便各方遵循、实施和对照检查,使法律进一步具体化,以确保各项规定具有可操作性。要通过加快立法,健全体系,使农产品质量安全各方面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创。
(三)要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
控制好农产品质量,建设一支稳定的农产品监管队伍至关重要。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行政管理、行政执法、检验检测、技术服务队伍建设中,通过引进、培训等多种途径,充实技术力量,做到编制、人员、经费等到位,并切实提高其权威性。要将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作为农业行政执法的重要内容,加强执法力量,完善手段,规范执法行为,加大执法力度。通过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实现数量与质量、安全与效益的有机统一和整体提升。
【关键词】教学质量保障 全面质量管理 监督 评估
随着大学招生扩招规模不断扩大,我国高等教育逐渐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同时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使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而另一方面,高等教育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教育资源紧张、质量下降,传统的教学质量管理受到挑战等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在借鉴英美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深入对我国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探讨如何构建并维护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顺畅高效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对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乃至高校整体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一、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内涵
“教学质量保障”是一种现代化高校管理方法。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可以分为外部和内部保障体系。该体系用了工商管理理念,属于全面质量管理范畴,致力于持续改进和提升教学质量。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高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内容,该系统以事先制定的质量标准体系和管理制度为基础,要求发动全体师生参与到其中,持续不断改进和优化教学计划,最大化教学效果。这几年来,教学质量保障理论得到了快速发展,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理论体系,各个学校结合自身具体情况,推出了各种具体模式,例如院校产学研模式、教学实践基地模式、学生自评模式、教学计划管理模式等。
二、英美大学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对我国高校的启示
1、美国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认证制度、政府的法律干预和市场竞争三者构成了影响和决定美国高等教育质量的要素。高等教育质量认证制度是美国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最大特色,它是一种以自我评估和同行评估为基础的质量保障机制,同时也是美国高校自我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外界环境通过认证制度来了解高等教育的质量,而高等教育系统自身也是通过认证制度来维持其最基本的质量标准。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美国高等教育质量认证制度的发展日益成熟。
2、英国大学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英国政府教育改革的市场取向与大学自治理念的有机结合,使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参与的特征。英国采取了三级两元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制度。“三级”是:高等学校自己负责其“课程质量控制”;高等教育质量委员会负责高等教育体系的“质量审计”;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负责教育结果的“质量评估”。“两元”是审计与评估分立,审计针对整个学校的办学效率,而对教育效果考虑较少;评估以学科为单位,重在质量而非效率。
英国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由院校的内部保障机构和外部质量保障机构组成的。内部质量保障的内容主要包括:(1)对学校机构的审核;(2)对学校所设置课程的审核;(3)对质量保障政策、程序和质量管理实践活动的审核;(4)对学生学习情况审核。教学质量外部保障首先是来自于政府的各种政策保证:英国高等学校学位授予权要经过皇家和议会法案的审批,或者经过教育部和就业部的特批。外部保障还来自于企业、职业团体以及新闻媒介的监督与评估。
3、英美高校对我国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启示
(1)强化高校全面质量管理与监控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基础在高等学校内部,在于“教育输入质量―教育过程质量―教育输出质量”这一全过程的质量保障。
教育输入质量包括生源的质量、教师的质量以及学校本身提供的物质条件。其中教师的重要作用尤为突出,他们的专业水平、研究能力以及教学水平都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教育过程质量指的是人才培养的目标、课程和专业设置的合理性以及教学管理的质量。教育输出质量包括学生毕业率以及就业状况,有时还包括学生就业后的社会反馈。大学生毕业后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的程度是衡量大学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实践证明,通过这个途径来保障教学质量是很有效的。
(2)发展多元质量保障主体
建立在政府宏观管理下高等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新体制是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目标。因此,我国应改变以往由政府大包大揽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形式,建立由学校、政府和社会三方共同组成的多元质量保障主体。
高校是高等教育质量内部保障的主体,对自身的教育和教学质量进行管理、控制和自我评价负有主要责任。高等学校质量保障应坚持“三全一多”的原则,即质量保障全面性、全员性、全过程性和管理方法的多样性。政府应通过监控和督导等职能对高校教学质量进行外部保障。
(3)评估专家组成的多元化
美英两国的评估机构中,评估人员分别来自于高校、业界和社会。这种广泛的人员构成也正反映出各方利益的均衡,同时也从另一方面保证了机构管理、运行的有效性。我国大学应该建立多元化的评估组,保证我国高校评估的公正与合理,同时大力促进大学面向市场自主办学,使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轨道上有效运行。
三、维护我国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策略
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正常运行,需要保障组织机构的相互协调与配合,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
1、加强院系级教学组织建设
高校中的学院(系)是教学活动的实体,承担着组织、执行和管理教学活动全过程的职责,是确保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坚实基础。院系级教学组织对教学活动的管理职责大致包括:根据教学计划和大纲的规定,有计划地组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加强各教学环节的管理;组建结构合理的高水平的专业教师队伍;加强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研室建设;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实践活动;建立有序的教学管理程序;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学管理队伍。目前的质量保障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主要还是依靠人员保障,他们的基本素质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教学质量保障的效果,可通过进修、培训和在实践中学习提高等方式加强教学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
2、完善教学质量保障工作组织系统
教学质量保障的系统性需要有一个相对完善高效的工作组织系统。这个工作系统的组织形式纵向是学校、院系、教研室三级组织机构,横向是师资管理的人事处、学生管理的学工处、设备管理的教材设备中心等部门。在此系统中,教务处协助主管教学校长行使学校教学质量保障的职权。在教学质量保障工作中,教务处是职能部门,对学校教学质量保障有组织、协调、督导的权力,是教学质量保障工作的枢纽中心。横向部门在教学质量控制中偏重于教学要素的基础建设,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主要通过信息的双向交流来联系,通过制度的相互约束来实现。纵向组织偏重于教学要素的运行管理,通过信息反馈与建设加强信息联系。
3、持续改进,适时更新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事物是在不断变化的,人们对过程结果的要求总在不断变化和提高,都会经历一个由不完善到完善、直至更新阶段的过程,这就需要不断创新的机制,即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是一个永恒的过程,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教学质量保障的目标、内容要素、工作途径和方法都要求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安心.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研究[M].甘肃教育出版社,1999.
[2]周兴国,李子华.高校教学管理机制研究[M].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
[3]陈文贵.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与构建[D].天津大学,2005.
[4]严欣平,张其敏,王光明.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