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28 06:18:0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心律失常,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发生心律失常时有哪些不舒服的感觉
常见的不适有:发作性心悸、心慌、咽喉部突发堵塞感、胸闷、严重时伴有头昏、黑朦、昏厥。亦有出现失语,偏瘫等脑梗塞的情况。
心律失常有哪几种类型
快速异位心律失常,缓慢阻滞型心律失常和快一慢交替型心律失常。
什么情况下会发生心律失常
各种心脏疾病:在没有先天性心脏病及风湿性心脏病的人群,尤其45岁以上者以冠心病为多见,45岁以下者以病毒性心肌炎为多见。引起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烟酒史、有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妇女绝经期前后(围绝经期)。亦可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或仅仅是精神、神经内分泌因素。绝不是有早搏就是冠心病或心肌炎,切勿紧张。需作必要检查后才能正确做出评估。
哪些因素会诱发并加重心律失常呢
高度紧张、劳累、情绪过度波动;各种严重的细菌、病毒感染;外伤尤其是脑外伤;过饱饮食、吸烟、饮烈性酒、浓茶、咖啡;妊娠、分娩;大量出血(消化道、呼吸道、外伤性);剧烈运动;剧烈呕吐、腹泻致电解质紊乱;以及某些药物,如阿托品类能使心跳加快,其他如强心药、利尿剂、减肥药、各类治疗风湿骨病的“药酒”(乌头碱)、脂肪乳剂、个别抗生素,乃至抗心律失常药物本身亦可致心律失常。
如何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1、定期进行体检、建立系统的健康档案对中老年更为重要;
2、一旦出现心悸、心慌、胸闷、胸前区不适、头晕等感觉立即就医,进行必要的检查;常规12导联心电图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记录(Holter记录),这可以反映您24小时内生活、工作及症状发作与心律、心率的相关关系。Holter记录能告知您的最快、最慢及平均心跳次数,有无早搏、传导阻滞或心动过速;是什么类型?发生在什么时候?持续多久?是否有心肌缺血发生。在作HoIter记录时,您完全可以做平时做的一切工作,并适当增加一些活动量,看看是否会有早博等发生。医师将依此作出诊断,指导治疗。如果提示有心肌缺血的改变,可作心脏彩超、运动平板试验,潘生丁心肌显像(ECT)等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有头昏、眩晕者尚需进行颈椎、脑血流图、头颅CT、耳科等方面检查,以排除颈椎病、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美尼尔氏综合征(内耳前庭功能紊乱)。必要时作甲状腺功能测定、柯萨奇病毒中和抗体等测定,以明确病因;
3、要积极治疗原有的心脏病,避免或去除各种诱因;
4、增强体质、劳逸结合、适量的活动;
5、一旦发现有心律失常,必须在医师指导下进行治疗,切忌随便乱服药,或随便增减药物的剂量;
现在让我们从医学角度给心律失常下一个定义。我们知道正常心脏的激动起源于窦房结(正常起搏点),经结间束、房室交界组织、房室束、左右束支及浦倾野纤维和心室肌几个不同部位,最终使全心肌激动。窦房结的激动,不仅能以一定的频率规则地按上述顺序传导,而且激动在各个部位传导的时间都有一定的限度。若窦房结的激动不能按正常频率规律地发生,或激动的起源不在窦房结,而是在窦房结以外的其它传导组织所形成迅“异位起搏点”,或是传导不依正常顺序进行,都可以使心脏活动的频率和节律发生紊乱,我们就称为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第一种为窦性心律失常,正常人从窦房结产生的冲动频率为:60~100次,分,当频率小于60次份,称为窦性心动过缓;大于100次份,则称为窦性心动过速,当冲动不规则时称为窦性心律不齐,若冲动的产生有短暂或较长时间的停止,则为窦性停搏;第二种为异位性心律不齐,当窦房结的起搏功能受抑制,或其周围组织发生传导障碍,或窦房结以下的位兴奋点自律性增高,引起过早搏动(期前收缩)或心动过速,称为异位性心律失常。第三种就是传导阻滞,即心脏冲动传导的顺序或时间发生变化,病理性传导阻滞,是由于心脏某一部分对冲动不能正常传导,或传导时间延长,传导阻滞可发生在心房内、房室外交界区、束支内、窦房结周围或其与心房之间。
心律失常是怎样发生的呢?
正常心脏在疲劳、喝浓茶、烟酒刺激、情绪激动及冷饮等情况下可以偶见心律失常。器质性心脏病是引发心律失常的一个重要因素,至于所引发的心律失常的种类多少、严重程度如何,常与心脏病的性质及其病情轻重有关。
严重的器质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发生率相对较高,常表现出严重的恶性心律失常;病情较轻的心脏病,心律失常发生率则较低,常表现为良性心律失常。比如患有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肺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后遗症,以及可以引起一过性心律失常的风湿性心肌炎、白喉及流感等急性感染及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等。严重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调,如严重高血压、低血钙,可使心肌收缩力减弱,产生室内传导阻滞而导致心脏骤停。严重低血钾可引起室性心律失常而导致心室颤动。严重酸中毒可直接抑制心肌而使收缩无力,并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降低,导致心脏骤停。另外,一些代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可引起心动过速或心房纤维性颤动。
此外,药物作用也有可能引发心律失常,如洋地黄、奎尼丁、锑剂、氯化喹啉、灭虫宁、安眠药中毒等均可引起严重心律失常。
除了上面提到的一些因素,心律失还常常容易发生于老年人,因为老年人具有特殊的内外部因素。给心律失常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引起老年人心律失常最常见的内部因素是冠心病、高血压病、心肌病、心力衰竭等,这些病变几乎占了老年人心律失常原因的三分之二;外部因素主要是老年人的急慢性肺部疾病如肺气肿、精神焦虑、过度兴奋与悲伤、全身感染和中毒、贫血、电解质紊乱、呕吐以及体液平衡失调等。虽然这些因素在青年人也可见,但在老年人中出现的频率高得多。
此外,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心肌纤维的老化、变性,窦房结冲动功能低下等生理性变化,也造成容易发生心律失常的情况。
心率失常如何治疗?
临床上抗心律失常治疗目的首先是要维持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血液循环状态,因为一个正常的心脏,有很好的代偿和调节能力,当心率增快到180次/分,或心率减慢至35次/分时,甚至30次,分时,都仍然能维持足够的心排血量,维持正常血液循环状态,使血压保持在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围。
其次要减轻或消除症状,包括心悸、胸闷、心前区不适、无力等,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第三就是预防猝死,心源性猝死是临床上常见的死亡形式,在心脏病人中,发生猝死率最高的当属冠心病了,占心源性猝死率的80%。据统计,美国每年有30~60万人发生心源性猝死,占全部心脏病死亡人数的40%~50%。
心率失常与猝死
恶性心律失常是引发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动态心电图监测表明,发生心室颤动或心脏停搏之前常出现心脏自律性或传导性异常。由这些改变而致的心律失常,往往是心脏猝死的先兆,故称为危险性心律失常,亦即恶性心律失常。
我们一定要注意对其早期识别,一经发现就必须及时而恰当地紧急处理,以挽救病人的生命。
我们把非预料中的天然死亡称为猝死。有些平素看起来很健康的人,以及一些尽管有明确的心脏病史,但临床上没有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电解质紊乱、酸中毒、心律失常等合并症的患者,突然发生心脏停止跳动、呼吸停止,随即出现意识丧失等临床表现经抢救或来不及抢救而死亡者,均为猝死。
一些心脏病专家主张发病后1小时内死亡作为猝死的标准。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以发病6小时内死亡为计算标准。发生猝死患者最多的原因是心律失常,其中以室性心动过速、室颤及传导阻滞引起猝死的发生率最高。
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有哪些,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呢?
抗心律失常药物研究进展较快,临床药品门类较多,但是市场上具有卓越业绩的新品甚少。医学上按照Vaughanwinims法把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分为钠通道阻滞剂、B受体阻滞剂、钾通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四大类,临床应用的药物已近40个品种。
比如奎尼丁作为这一类药物中的标准制剂,自1918年开始用于临床,是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较早的还有普鲁卡因胺、利多卡因等,由于副作用的影响,目前用量渐少。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普罗帕酮、氟卡尼、恩卡尼相继应用。
20世纪最后几年,抗心律失常药物中新添了几个品种,其中: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药物吡美诺1995年在日本上市,相隔四年后,日本三井株式会社开发的尼非卡兰获准上市。新型钾通道阻滞剂“伊布利特”、“多非利特”、“司美利特”也是近年开发的产品。
从我国抗心律失常药物结构看,应用成熟的药品与国外差距较小,治疗室上性、室性心动过速用药中普罗帕酮、索他洛尔和胺碘酮均具有较高的普及率,控制房颤和房扑心室率的药物维拉帕米、地尔硫卓也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新型钾通道阻滞剂已受到业内的普遍关注。
近年来,我国还曾大量筛选抗心律失常中药,先后发现数百种中药单体和复合物有抗心律失常作用,如苦参碱、小檗碱、小檗胺、粉防己碱、黄杨碱、青蒿素、心律齐、心泰平等。
心律失常的分类
心律失常有很多分类,简单地可以分为起源异常和传导异常两大类。
起源异常 是指心脏正常起源点(窦房结)之外,有其他潜在起源点。打个比方,正常情况下一个班级由班长有规律喊口令大家一起做操,这就是窦性节律(正常节律)。但如果其他同学在班长喊口令之前,抢先喊了口令,大家又响应这个口令行动起来,这个就是早搏。早搏一旦发生后,即使正常口令来了,因为操都做过了,就无人响应了,直到班长(窦房结)下次发口令,才恢复正常。这种异常起源点如果位于心房内就形成房早,位于心室内则形成室早,连续两个早搏就是成对房早、室早,连续三个以上早搏连续发生就形成房速、室速。
另一大类常见异位起源搏动是扑动、颤动,有规律的大折返激动为扑动、无规则激动为颤动,根据发生部位分为房扑、房颤,室扑、室颤。
传导异常 是指窦房结发出冲动下传时候发生阻滞或异常传导,前者按阻滞部位分为窦房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后者主要是指预激综合征,即在房室结外,还有一个异常通道可以预先激动心脏。这里注意,有患者看到阻滞二字就担心是否有血管阻塞了,这是误解,血管阻塞是指动脉硬化导致心脏血管腔狭窄,而传导阻滞是指心脏传导系统发生电活动传递缓慢现象,就好比,血管阻塞是家里水管出问题,传导阻滞则是电线老化了。
如何查出心律失常
如果心律失常发生时心电图正好记录到,明确诊断没有问题,但心律失常不会一直发生,阵发性居多,因此单纯依靠时长十几秒的心电图检查远远不够,而24小时心电图(Holter)、长程Holter、心电监测能大幅度提高心律失常检出率,必要时还可以做电生理检查,可诱发出心律失常。其次,为鉴别心律失常病因,心脏超声、冠脉CT、冠脉造影、心脏磁共振检查、运动平板试验等检查也是必须的。
心律失常要治疗吗
对于各种心律失常,我们建议持谨慎应对态度,既不要夸大其危害,也不要不管不理。应该说,绝大部分心律失常都不会影响或者只是轻微影响心脏泵血功能,不会造成严重后果,可以一般对症治疗甚至不治疗。对于少部分心律失常,出现各种不适症状、影响泵血功能,需要仔细甄别评估,甚至做电生理检查,不可掉以轻心!
心 律失常对心脏病人危害最大
各种心律失常对冠心病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心脏血液供应不足而引发的一种疾病,心率轻度增快也能使心肌供血不足,如果心室率增快至140次/分,持续不到20分钟,就会诱发心绞痛或导致急性心功能不全。心率过慢时同样使冠状动脉的血流减少,加重冠心病,当然各种早搏造成的心跳不规律也能加重冠心病。如果是心肌梗塞病人出现了严重的室性早搏,还会有生命危险。
心肌炎后遗症患者容易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如早搏、心动过速、传导阻滞等,心肌炎多发于青少年,缠绵难愈的各种心律失常对他们的心脏功能有一定的影响,一定要积极治疗。
心衰容易合并房颤,一旦心衰患者合并有房颤,特别是快速房颤,就会增加心衰患者的死亡风险。老年房颤患者在心房内容易形成血栓,而房颤又容易使血栓脱落,脱落的血栓随血管运行到脑部,容易引起脑梗塞,与没有房颤的老年患者相比,房颤患者发生脑梗塞的机会增加6倍。
严重的心律失常可导致猝死。这种猝死绝大多数属于心源性猝死,主要是心肌炎、心肌病、冠心病等,以冠心病的猝死率为最高,约占总猝死病人的70%~90%。近年来研究证明,直接引起猝死的原因是原发性室颤。
心 律失常可影响身体的许多方面
心律失常还对脑、肾、胃肠道等脏器的血液供应产生明显的影响,但这种影响主要取决于心律失常本身的严重度,所以出现的症状也不一样。
快速性心律失常容易出现善恐易惊,坐卧不安,失眠多梦,夜睡易惊醒,受惊吓即心慌不止,严重者影响工作;有的耳鸣、头晕,有的大汗淋漓,还有的消化功能差,恶心呕吐等。
缓慢性心律失常多出现胸闷气短、头晕目眩、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健忘、口唇指甲发紫、面色苍白、四肢发冷。
浙江金华郑天明:
一个正常人心脏的跳动都是基本规律的,你摸摸自己的脉搏就能证实这一点。不过人一天中的心跳速率不会一成不变,一般白天心跳快些,夜间慢些,运动时心跳会加速,而休息时则会减缓。但大多数人的心跳不会突然变快变慢、停停跳跳。如果心跳的规律性消失或反常,则为“心律不齐”,医学上叫“心律失常”。心律失常的种类非常多,对健康的影响可大可小。轻的对心脏射血没什么影响,如一些早搏,偶尔短暂的心跳加速等,病人往往没什么不适,也不用吃药,临床上称为“良性心律失常”;重者却可以极大影响心脏射血功能,甚至造成心跳骤停,猝死等严重情况,如室颤,室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等,临床上称为“恶性心律失常”,是需要立即救治的;还有一类心律失常虽然一般情况下没有什么不良影响,但如果遇到服药不当、心脏病发作、全身状态差的时候就可能使心脏射血减少,如某些种类的房颤和预激综合征、不完全性传导阻滞等,这一类心律失常被称为“潜在恶性心律失常”。发生心律失常的人很多,但绝大多数属于良性的,你的情况就属于这类,因此不用担心。不过,随着年龄的增大或其他疾病的发生发展,在某些条件下,如感冒发烧时,你的心律不齐如果严重了或持续时间过长引起心慌、胸闷、头昏等供血不足的表现,最好还是及时去看医生,因为三类心律失常有时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我是一个女大学生,今年才20岁,去年考上大学,学习比较紧张。近来老觉得心慌,尤其是中午休息后突然醒来心慌心跳得厉害,需要躺一会才能好转,请问这是怎么回事?需不需要吃药呢?
北京海淀张燕燕:
临床上我们经常看到一些青年学子因学业紧张,功课负担重不能注意劳逸结合,尤其是考试前晚上开夜车,甚至靠抽烟喝咖啡提神,还有些青少年喜欢在计算机上玩游戏聊天,一上机就瞪着屏幕几小时,夜里网上神游,白天蒙头大睡,最后损坏了眼睛,还经常容易疲劳,感冒,患上胃溃疡,心律失常,高血压等病。你的情况就很像是因紧张造成的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可能因此出现了阵发性窦性心动过速。须知人的心脏跳动快慢是受植物神经支配调节的,这种神经有两种:一种叫交感神经,负责让心脏兴奋起来,跳动的速率加快,收缩力量增强;另一种叫迷走神经,负责使心跳减慢,安静下来以降低耗氧量。睡眠时一般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强,但一旦醒来交感神经开始兴奋,就会压过迷走神经,两者的交接是很默契的。这就像是个很棒的驾驶员,你坐在他的车上,他加速十分平稳,你感到挺舒服。但是如果我们没有规律的生活,使头脑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即使是没有觉察的紧张状态,那么久而久之,负责调节这种状态的植物神经就会疲劳起来。首先表现在两种神经相互交接的时候不顺畅,就像驾驶员累了,打瞌睡了,发现紧张情况只好拼命踩刹车一样,坐在车上就会感到不舒服。你现在就处在这种状态,心慌是心率快慢转化时的一时失常现象。虽然属于心律失常的范畴,但最好的办法不是吃药,而是立即恢复健康的生活方式,注意劳逸结合,如别开夜车,早晚散步或参加体育锻炼30分钟,静坐时间超过1小时要起来活动10~15分钟,戒烟,不喝刺激性饮料等,只要打断神经紧张的恶性循环一段时间后,你心慌的毛病自然会好的。
我今年50多岁了,身体一直不错。但近来感到心率比较慢,过去每分钟可以跳70多次,现在只有60多次,有时仅仅有50多次。我想知道我的这种心率减慢是不是有什么问题?会不会产生不良后果?要不要到医院检查一下?
河南新乡梁福钰:
应该说人的年纪大了,各种脏器功能,尤其是大脑神经功能都要有所减退,不如年轻力壮的时候,这是很正常的。你的心脏也是如此,它已经不停顿地工作50多年了,难免会闹点小毛病。老年人心脏常常表现出来的一种问题就是交感神经不容易很快兴奋起来,那迷走神经的兴奋性就相对增强了,这样心率常常会随之减慢,所以很多老年人都会出现窦性心动过缓这种心律失常,往往一天中心率经常只有60多次/分,睡眠时更慢,甚至只有三四十次。但这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因为一方面活动时心率还会快起来,另一方面老年人代谢慢,机体不易出现缺血表现。只是年纪大了,从床上、椅子上、马桶上起来时注意不要太快,以免因突然的变化诱发一过性低血压脑缺血,摔倒而发生意外;也不要在短时间内剧烈活动或从事力所不及的负重工作,使心脏一时兴奋不起来导致头晕、心慌、晕厥等缺血表现。但是,需要老年人警惕的是一种叫“退行性变”的心脏疾患,指心脏的传导系统尤其是窦房结组织被没有功能的脂肪细胞或纤维组织所替代,这样心脏正常的自发性跳动功能就会受到影响。一般这种情况发展缓慢,根本不令人担心,但个别人因疾病使这种“退行性变”迅速发展或窦房结组织遭侵害,造成持续性心率低于60次/分,并伴有缺血症状,致使患者经常晕厥危及生命,此时就要赶快安装心脏起搏器。这种病临床上叫做“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是以缓慢心率为主要表现的一类心律失常。
你的情况单凭心率有时在每分钟五六十次是不能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如果不放心,你可以数数自己的脉搏,如果白天在60次/分以上,没有不适症状就不用担心;若心率低于60次/分,则可试行做做蹲起运动,看看心率能不能达到90次/分,如能达到也不能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若运动后心率仍只有70余次/分,可以到医院请医生检查,做个动态心电图或阿托品试验看看。不过如果没有显著的缺血表现,患上该病也不要过于紧张,只要定期随访就可以了。
我从几年前开始出现频繁的窦性早搏,多次到医院就诊,先后吃过慢心律、心律平等药,情况有所好转,但停药一段时间后仍时不时再次发作,现在服用乙胺碘呋酮这个药。目前,早搏已基本消失,请问我能不能停药?如再次发作应该怎样用药才对?
陕西渭南迟平:
早搏是一种很常见的心律失常。一般身体健康者偶尔出现或早搏起源于窦房结以上部位对病人心脏功能影响不大,不用治疗。但如果频繁大量出现或属于窦性早搏,尤其是两个、三个连续出现就会让病人觉得不舒服,甚至造成缺血等恶果,这是需要服点药的。不过抗心律失常的药物种类实在很多,每个病人因体质差异反应不同,用的不好不仅起不到治疗作用有时还会加重病情,所以我们不希望病人自行决定,最好到医院由专门的心血管专科医生决定,你的情况也不例外。这里有几条原则请你注意:1、很多早搏的产生可能是心脏或身体其他部分出现毛病引起的继发现象,所以不要头痛医头。你的早搏反复发生,就更需要检查一下,即使一时未发现问题也不能排除潜在病变,应定期复查。2、抗心律失常药物一般不主张长期使用,如果控制得好应考虑停药。但停药时千万要耐心,病情确实稳定了才能停,可以先减量,服2~3周后再逐步减,直至停用。然而你的情况似乎容易反复,最好不要急于停药。3、注意一下每次早搏出现有无诱因,如劳累,生气等应尽量避免。4、如再发作控制的难度就会上升,原来有效的药物或剂量可能不一定能控制得住,如何使用,要不要加量加药,一定要通过医生才能决定。5、不要随意更换医生或频繁换药,也不要自行加减停用某一药物,这样对治疗不利。6、你目前服用的乙胺碘呋酮应定期检查甲状腺和眼睛,防止发生副反应。
我有个正上小学的儿子,每年冬天总要发1~2次烧。几天前医生检查说他心率偏快,安静时每分钟达到八九十次,问我以往是否得过心肌炎。我很着急,请专家告诉我,我儿子的心率快是不是心肌炎?需不需要治疗?
湖北黄石胡韶萍:
关键词:抗心律失常药;致心律失常作用
对抗心律失常药物(英简AAD)的应用,选择治疗量、亚治疗量治疗时,导致原有心律失常加重,或是引起新的心律失常,就是AAD 致心律失常作用[1]。AAD致心律失常作用是导致患者死亡率升高的关键因素,已经证实不管是传统AAD还是新型的AAD,均可出现至心律失常作用,该现象的发生率与检测方法、药物药理特性有所联系。通过动态心电图,或是心电生理检查措施检测发生AAD致心律失常的概率约为10.0%或20.0%,不同种类的发生率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
1发生机制
不同类型的抗心律药物引起的致心律失常作用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1.1 Ⅰ类AAD致心律失常作用机制 I类AAD药物属于钠离子通道的阻滞剂,根据药物与钠离子通道结合、解离动力学之间的不同可分成I a、I b、I c三种亚类,每一种亚类对减缓心肌细胞动作电位0相上升速率(即为Vmax)、增加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长(即为APD)所产生的作用各有不同,但是最重要的药理机制是减缓传导速度。
临床中由于I类AAD所造成的心律失常类型一般为不休止性室性心动过速(英简VT)、心房扑动(英简AFL)1:1传导,可能伴有室内差异性传导,也可能不伴有室内差异性传导。以上心律失常的发生通常与I类AAD 降低心肌传导速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VT 出现的主要机制是室内折返环的产生。折返环头部的心肌组织出现极化,同时向前传导;但是折返环尾部的心肌组织需要不断复极,摆脱有效的不应期,这样才可以确保折返环头部与尾部之间存在可激动间隙,以便折返可以持续、若是激动传导速度变快,折返环头部很可能进入还在有效应期尾部的心肌组织,进而终止折返,导致VT 也被终止。因为I类AAD 能够降低心肌传导的速度,应用该类药物后VT频率与药物应用前相比有所减小,但是折返环头部与尾部之间的可激动间隙逐渐增大,致使头部激动无法进入尾部心肌组织的有效不应期,所以VT很难被终止,产生不休止性VT,进一步加重了心肌缺血、心力衰竭症状。与此同时,I类AAD对心肌细胞膜还具有一定的麻醉效应,以至于心肌细胞的膜反应性、膜电位有所减少,相反兴奋阈值有所增高,造成失夺获。
尽管I a、I b、Ic三种亚类的AAD都需要通过对钠离子通道进行阻滞而发挥药效,但是所导致的心律失常的程度具有较大差异。理想的AAD 是患者处于正常心率时,对例子通道所产生的阻滞作用较小,但是当患者心率过快,或者心肌缺血时,对例子通道的阻滞作用较明显。I b类药物,例如美西律、利多卡因,在临床治疗中由这两种药物导致的心律失常并不多见。但是I c类药物,例如普罗帕酮、氟卡胺等,当患者心率过快时,可发挥较强的通道阻滞作用,而且在患者正常心率时,也会保持一定的通道阻滞作用,所以这类AAD 存在比较多的致心律失常作用,以上AFL 1∶1传导、不休止性VT一般是由I c亚类AAD所导致的。奎尼丁、普罗帕酮等药物应用后,患者所产生的依赖性介于二者之间,所造成的致心律失常作用也介于二者之间,同时与血药浓度也具有紧密联系。
1.2 III类AAD 致心律失常作用的药理机制 III类AAD属于钾离子通道阻滞剂,根据对钾离子通道作用的选择性不同可分成选择性快激活延迟整流钾离子通道(英简Ikr)阻滞剂与非选择性钾离子通道阻滞剂。III类AAD 导致的经典心律失常属于尖端扭转性VT(英简Tdq),以往普遍认为与增加QT时间有所联系,但现阶段研究发现III类AAD所导致的Tdp深层机制与心室复极异质性有一定关系,因为心肌细胞膜离子通道具有多样性,并且分布不均一,作为选择性Ikr 阻滞剂能够加重不同层次,或是不同部位的心肌细胞复极之间的差异性,很容易形成折返。
III类AAD所导致心律失常作用之间差异,所产生Tdp 的发生率也不同。这种差异可能与III类AAD作用在不同钾离子通道类型有所联系。D-索他洛尔、多非利特、伊布利特均属Ikr 选择性阻滞剂,在阻断Ikr后,因心内膜层心肌、心外膜层心肌仍然有Ikr成分,所以复极还应该继续进行,但M层心肌因为缺少Ikr,所以当Ikr被选择性阻滞后,所需复极时间相比心内膜、心外膜层心肌有增加,致使三层心肌的有效不应期出现易化折返、离散度变大,导致Tdp 发生率增高。同时存在Iks、Ikr阻滞作用的III类AAD,因同时对Iks、Ikr进行阻滞,让三层心肌的APD可以均匀延长,且不会加大三层心肌有效不应期的离散度,所以Tdp 的发生率降低。最新发现AVE 0118药物问世,其是一种钾离子通道Ikur阻滞剂,具有心房特异性,此药物能在窦性心律时,延长心房肌动作电位的时间,对心室肌电位没有任何影响。与传统III类AAD药物相比致心律失常的作用小,但此药物在慢性心房颤动时,心房肌的作用电位时间不显著,这可能是慢性房颤期间,Ikur存在一定抗药性,所以在临床中的应用处于试验初期阶段,其产生的不良反应、安全性还无法进行系统性评估。
1.3Ⅱ、Ⅳ类AAD 的致心律失常作用 II类与IV类AAD 所引起的心律失常作用比较类似。II类AAD属于肾上腺素β受体阻滞剂,包括美托洛尔、普萘洛尔等,一般通过减少心肌自律性,降低窦性心律,延缓房室或心房的传导,增加房室结功能不应期,通常作为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常规用药。IV类AAD 属于钙离子通道阻滞剂,例如维拉帕米,降低钙离子内流,增加房室结的有效不应期,减少传导。II类、IV类AAD均存在负性变传导性、负性变时性的作用,因此可以导致房室传导阻滞、窦房阻滞以及窦性停搏,甚至在严重情况下还会造成心脏停搏。
2诊断标准
AAD至心律失常作用能够通过临床监测、心脏电生理检查、运动试验激发、Holter等措施得到。其中,临床监测与Holter检测具有简单易行、可靠性高的特点。
Naccrelli等研究人员在综合以往经验的基础上,指出AAD致心律失常作用的临床诊断标准,现阶段仍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临床应用AAD期间,①产生药物治疗前不存在的心律失常,例如累及希浦系统、房室结、窦房结以及慢性心律失常等;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室上性早搏;室颤、尖端扭转性室速;持续性多形室速、持续性单形性室速;非持续性室速;室性早搏。②Holter监测发现心律失常频率升高,药物应用前室早为1~50/h;药物治疗后增加了10倍。药物治疗前室早为51~100/h;药物治疗后增加了5倍。药物治疗前室早为101~300/h;药物治疗后增加了4倍。药物治疗前室早超过300/h;药物治疗后增加了3倍。非持续性室速:药物治疗后平均频率增加了10倍/h。③没有休止性室速。
AAD治疗开始或增加剂量后而猝死。对导致心律失常的原因进行分析可以得出72h超过月宣布的心肌梗塞采用全新的AAD技术进行治疗需要在大于30d的前提下使用新药剂。这时候的会出现电解质紊乱或急性心肌缺血,同时需要终止抗心律失常治疗。在采用AAD导致出现的心律失常情况,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质量,不能够仅凭借标准进行治疗,同时还要考虑到心律失常自身变异的可能性。在药物的选择上要明确种类、剂量等基本情况,明确是否会诱发心律失常。针对心律失常的用药情况要进行认真的对比,明确心律失常发作频率、性质等方面的变化情况。针对临床表现对心律失常进行慎重评价,这是采取对心律失常进行诊断的重要方面。
3预防与治疗
心律失常十分常见且可引起严重后果,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的心律失常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则引起猝死。目前在治疗心律失常的用药上我们出现了“双难”窘境:治疗室性早搏用药疗效欠佳,阵发性房颤缺乏长期有效药物,对于缓慢性心律失常只能以肾上腺素、β受体兴奋剂、抗胆碱能药物等对症处理为主,但这些药物副作用多,不能长期服用;再者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因其费用昂贵,且为有创治疗,许多患者难于接受。多数抗心律失常西药有致心律失常,损害心功能副作用,甚至增加死亡率。β受体阻滞剂虽能降低死亡率,但负性肌力作用,可引起缓慢性心律失常。胺碘酮疗效确切但存在严重心外脏器毒副作用,限制长期服用。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到,一直以来我们缺乏系统研究、公认有效的抗心律失常中成药。亟需理论创新、疗效确切、用药安全的抗心律失常新药。
近年来,运用络病学理论探讨心脑血管病的防治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络病理论认为,心律失常的主要病理机制是气阴两虚、络虚不荣、络脉瘀阻,络虚不荣与心脏传导系统和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具有内在相关性。在络病理论指导下,以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清心安神为代表的参松养心胶囊,用于治疗心律失常取得了很好疗效。
我们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对照研究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的疗效与安全性。结果显示,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室性早搏的显效率与总有效率都非常高,并且未发现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根据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新药研究统计专家谷春华报道,参松养心胶囊不仅对冠心病室性早搏和中医证候有明显疗效 ,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活动亦有明显改善作用。
参松养心胶囊主要由人参、麦冬、山茱萸、丹参、酸枣仁、甘松、赤芍、土鳖虫、黄连、五味子、龙骨、桑寄生等12味药组成。全方以补虚为本,以养心气,通血脉,使心之气血充沛、阴平阳秘、脉络通利,以恢复正常的心律。本方配伍的奥妙在于补、通、清、敛四法合用,补而不滞,通而不泻,敛而不涩,清而不寒。方中人参、麦冬、五味子益气养阴,山茱萸、酸枣仁养心阴、益肝血,桑寄生补胸中大气,三药共补络中气血,以治其本;丹参、赤芍、虫、甘松活血通络,畅通脉络,配伍龙骨重镇安神,黄连清心安神,以治其标。充分发挥其在抗心律失常方面的整体协调作用。
心律失常的
症状有哪些
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症状轻重不一,轻者可无任何不适,如轻度的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偶发的房性期前收缩、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甚小,故无明显的临床表现,偶于查体时被发现。严重的心律失常如病窦综合征、快速心房颤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等,可引起心悸、胸闷、头晕、低血压、出汗,心前区压迫感或疼痛,也可能感到恶心、呕吐、尿频,严重者甚至昏倒,晕厥、阿-斯综合征,甚至猝死。危及患者生命。
心律失常的
治疗方法有哪些
心律失常的治疗包括病因治疗、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1.病因治疗
病因治疗包括纠正心脏病理改变、调整异常病理生理功能(如冠脉动脉狭窄、心功能不全等),以及去除导致心律失常发作的其它诱因(如电解质失调、药物不良副作用等)。
2.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缓慢心律失常一般选用增强心肌自律性和(或)加速传导的药物,如拟交感神经药(异丙肾上腺素等)、迷走神经抑制药物(阿托品)。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则选用减慢传导和延长不应期的药物,如迷走神经兴奋剂(洋地黄制剂)、拟交感神经药间接兴奋迷走神经(甲氧明、苯福林)或抗心律失常药物。
3.非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心律失常包括机械方法兴奋迷走神经、心脏起搏器、电复律、电除颤、电消融,射频消融和冷冻或激光以及外科手术治疗。反射性兴奋迷走神经的方法有压迫眼球、按摩颈动脉窦、捏鼻用力呼气和摒住气等。
心脏起搏器多用于治疗严重缓慢的心律失常,以低能量电流按预定频率有规律地刺激心房或心室,维持心脏活动频率和节律。
直流电复律和电除颤分别用于终止异位性快速心律失常发作和心室颤动,用高压直流电短暂经胸壁作用或直接作用于心脏,使正常和异常起搏点同时除极,恢复窦房结的最高起搏点。为了保证安全,利用患者心电图上的R波触发放电,避免易惹期除极发生心室颤动的可能,称为同步直流电复律,适用于心房扑动、心房颤动、室性和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转复。治疗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时则用非同步直流电除颤。电除颤和电复律疗效迅速、可靠而安全,是快速终止上述快速心律失常的主要治疗方法,但并无预防发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