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23 10:51:3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铁路会计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当前的现代铁路企业管理中,会计核算一般是针对以货币为主,对各种企业的和事业单位逐步加强生产经营活动和预算执行的过程,通过系统的记录和定期编制相应的会计报表,从而能够形成一系列的财务和成本指标体系,切实按照相应的考核目标或者是计划完成的情况,可以为经营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和资料。确保社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为能够更好地规范相应企业的会计核算,我国已经制定出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规范会计核算。但是,在具体铁路企业来说,由于铁路企业自身的特殊性,这样就决定了铁路企业自身的会计核算与其他行业之间的不同。这些都是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分段结算
在铁路企业来说,铁路企业的生产周期一般是比较长的,并且,很有可能会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支付大量的资金,为此,铁路施工企业在进行相关的会计核算时,必须要采用月结或者是分段结算,而对于跨年的施工工程,铁路企业的必须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和工程的完工进度进行评估,能够分别计算和确认各个年度工程款项和施工费用,这样就可以方便计算各年的经营成果。
(2)每项工程成本的计算
在一些受到产品多样性和施工生产单位条件的限制,铁路企业必须要在进行计算工程的成本时,一定要能够严格按照承包的每项工程分别归集施工生产的费用,并对每一个工程的建设成本进行合理规划,并能够对计算附属工业产品的成本和机械施工,切实采取相应的分级管理和分级核算,这样就在施工生产中具有很大的流动性,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工程的流动性特点,这就必须要在铁路企业管理中切实采取分级管理和分级核算,才能使得会计核算和施工生产进行有机结合,与此同时,我们必须要对施工工具和材料物资等进行管理和核算,这样就能够清晰地反映保管和使用的具体情况,尽量避免会计核算和施工生产产生脱节的现象。
2铁路企业高度集中的财务核算体系建立
(1)实施分级核算机制
在当前的铁路企业的财务核算体系中,我们可以实行一个分级核算的机制,从本质上看,分级核算是能够在铁路企业范围内进行分层核算的方法,更为通俗地来说,就是要能够将铁路企业作为一个科学完整的经济核算单位,在内部可以实施内部核算,之后就可以根据上级单位向下级单位派发相应的任务,上级单位切实根据下级单位的生产经营情况做出详细分析,按照一定的内部清算分配方法和规定,在对于下级单位中,上级单位必须要时刻了解其资金的去向,按照一定的内部清算方法和规定,切实制定一系列的生产、技术以及财务计划等方面,之后就可以按照各自的经济业务记账,严格审查核算单位的运营资金,按时完成相应的工作量。
(2)铁路企业收入核算的特殊性
在当前的铁路企业内部管理中,我们都知道,铁路客运、货运收入等方面都是具有一定的效益,或者是在银行存款专户专款存储上,逐一上缴到铁道部门,之后便可通过“铁路运输结算”的科目核算来进行的,而且,在铁路运输企业的主营方向一般是财务收入,能够按照按时发送核算制,逐步清算办法和合同结算的方法,而这些内容都是用于补偿铁路运输企业的成本支出。并且,在铁路基础站定期核算线路的维修费和材料费等方面,都是必须要进行相应的核算,只有通过费用的实际发生数和费用计划指标进行相应的对比,从而可以计算出铁路的清算收入,这是当前会计核算的主要方式之一,在另外一方面,铁路企业可以将每月和基础站点通过财务网络逐级向上级进行报告,或者是可以每个月季向铁路局进行报告,从而可以将基础单位的各种经营状况汇总到铁路部门中去,之后才能进行会计的核算。
(3)铁路企业资金的特殊性
一般来说,铁路企业的资金来源大部分是靠国家财政部门直接负责的,但是,铁路企业在投资管理机制上有基本建设和运营的核算体系,基本投资一般是有铁道部门进行统一负责,基建项目完成之后,所形成的资产要可以作为国家投资,才能进一步增加资本金额,为了能够更好地完后铁路企业的无偿调入和调出的资产进行核算,在一些基建项目移交资产上,就是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企业连续性和分级管理的特点,设置一些实在性资本和上级拨付的科目核算。
3不断完善会计核算的基本工作
在铁路企业的会计机构设置上,以及会计人员的素质和轮岗制度的要求上,会计人员一定要进行岗位责任制的建立和分工,一些会计核算上的一般规定就是要包括及时办理相应的会计手续事项,为了能进一步完善铁路企业的会计核算办法,这就必须要从加强财务会计核算的专业观念上进行着手,切实提升财务会计队伍的业务素质和能力,第一,这就必须要严格财会人员的准入制度,在所有的财会人员必须要持有一定的从业资格证书,严格要求财务主管人员必须要具备中级以上的专业技术职称,适时引入竞争上岗机制,才能更好地促进财会队伍的建设,会计人员不能兼职出纳员,出纳员不能身兼多职。在另外一方面,在财务机构设置上,在财务机构内部建立定期轮岗制度,这样就能够有效地防止会计舞弊,还能够切实提供人员的专业水平,不断提高铁路企业的会计人员的理论知识,做好财务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
4不断建立健全铁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在铁路企业的内部控制方面,就必须要严格组织相应的机构设置一系列的职务分工,才能进行合理和有效地控制,逐步细化会计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度,严格制定一系列的会计工作岗位职责和标准,制定科学合理的会计工作岗位轮换办法和考核办法,只有这样,才能更加稳步地推动我国铁路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与此同时,我们要建立账务处理程序制度,才能更好地实现内部的财务管理的透明化,建立了内部稽核制度,例如,管钱和管账两者之间进行分离,使得两者成为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逐步建立一种全新的财产清查制度,严格规定固定资产,存货和各种财产物资清查时间,同时,我们还应该要建立财务审批制度,进一步明确审批人员的职责和权限,从而更好地加强地建立健全铁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5结语
1.会计环境日趋复杂
随着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快速推进,铁路建设工程规模越来越大,管理涉及的工序种类也越来越多,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铁路工程中的会计风险问题越来越严重。在实际施工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引发会计风险。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很多细节都没有做到位,人员管理也有待加强。
2.项目建设的成本意识较低
铁路工程建设需要充裕的资金保障。如何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工程成本,这是所有工程建设单位一直探讨的问题,要是某一方面出现问题,就会对整个铁路工程的建设产生影响。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来说,较多的铁路建设单位负责人成本识不强,对各方面的规划也不太合理,这样必然导致资金的浪费,从而引发会计问题。在正式施工之前,铁路项目负责人并没有进行明确的规划,以致各项问题频发,很多工程才开始一点点就变成了废弃工程,由此引发的问题越加严重。综合各类问题来看,很多铁路工程的项目负责人都有一个通病,工程的成本意识较低,在工程的施工过程总是无形中增加工程的成本,从而使得预算远远超出计划,进一步增加了成本控制的难度。这也是会计风险的一种表现形式。
3.会计管理缺乏规范性
财务管理人才是整个项目资金中的重要组成人员。管理人才自身工作能否做到位,直接关系到项目资金的有效利用。在整个铁力工程的建设中,经常性会出现项目资金被转移、掏空、挪用等现象,这些问题的后面必然隐藏着违法的事情,这些违规的操作使得项目资金不能得到最大化地利用,而且使得会计风险问题越来越突出。种种类似的现象,大多都是财务管理人员管理不到位引发的后果,这对工程的正常施工会产生十分严重的影响。而且还有一点需要注意,铁路工程的建设中,经常性会出现项目预算超支的情况,而且超出的资金不止一点点,财务管理人员对这点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否则只会进一步加快会计风险的出现。
4.会计人员自身的素质较低
会计工作人员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工作成果。在实际工作中,铁路工程中的很多会计工作人员都是经过特定的分配来的,这些人可能之前都没有接触过这一类的会计工作,初次上岗就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对整个项目的核算都不是很熟悉,可能会采用之前的工作经验来处理这方面的工作,等到工作结束之后才发现,工程项目的核算及分类还是存在一定差别的,这样一来,就直接影响了整个工程项目的管理。
二、会计风险问题的分析
会计风险是在进行资金管理的过程由于各方面处理不当而引发的问题,会对铁路工程带来不可避免的损失风险。会计风险会因为问题严重性的不同,产生的会计风险的影响也会不同。如果由会计风险问题带来的损失较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时候,此时对会计人员的惩罚可以只是口头警告,或者不给予任何的惩罚。但是一旦带来的危害很大,已经严重影响了铁路工程的正常建设,此时就必须对会计人员施予一定的惩罚或者提讼,这要根据问题的严重性来决定。当然,整个铁路工程是一项巨大的工程项目,在整个管理过程中不出现问题真的是很难做到,但是尽可能将风险降到最低,却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对会计风险进行适当的管控十分重要。综合了解了引发会计风险的基本问题之后,再采取相应的措施这样更能凸显出措施的有用性。首先,采取管控措施,有利于为铁路工程创造一个更加稳定、和谐的工作环境。会计风险问题得到了解决,在整个铁路工程内部都会有一个较好的工作环境,从而推动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对会计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有利于降低工程风险,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对风险进行管控的过程,必然要考虑到铁路中的各个环节,这样在考虑的过程中可以综合了解工程的整体情况,这样在开展措施的时候也更具有针对性。此外,开展会计风险的管理和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保障工程资金的正常运转,确保资金的安全。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为企业争取更大利益的重要措施。
三、加强会计风险管控的具体措施
1.加强建设项目责任
成本管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加强对工程进度的总体评估,对工程价款结算收入、工程成本、税金、利润等指标进行科学测算,合理确定工程项目经理部及其负责人的经济责任指标,指导工程项目经理部的成本管理和成本核算工作。通过制订本建设工程具体的核算办法和措施,规范运作,实现成本责任目标逐级、逐岗分解到人、到位,对责任成本核算工作实行动态和制度化管理,动态掌握在建项目成本状况,全面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水平。
2.健全完善财务内控制度
严格按照《会计法》、《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和《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的相关规定,完善建设项目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将一切经济行为都要纳入到制度的范围内;加强建设项目内部管理与控制,严格会计流程,规范内部各项经济活动,约束会计人员行为,追究相关会计人员负责,保护建设项目各项资产安全与完整,防范各种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以促进和提高管理水平及盈利水平。
3.加强建设项目预算管理
根据建设项目的区域特点、建设周期、工程规模等因素,确定科学合理的预算体系。坚持先算后干,边干边算的原则,将建设计划目标、业绩考核目标和年度预算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在建设项目施工中,合理使用项目所在地工程定额,科学确定内部承包单价和分包单价,规范建设项目经济行为。
4.加强会计信息化建设提高
认识,创造条件,投入必要的财力和人力,从硬件配备和人员学习培训着手,加强会计信息化建设,将信息技术嵌入会计活动的各个环节和整个流程,减少会计人员的随意性。其软件及生成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采用补充登记法,实现留用痕迹的修改。会计凭证、会计帐簿和财务报告中的签字,除编制人员可以直接生成外,其他人员不得直接生成,必需由本人签字或盖章,减少和消除认为操纵因素,有效防范会计风险。
5.提升铁路工程会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提升会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是降低会计风险的重要措施之一。会计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可以直接在工作中体现出来,从而间接地影响了工程的正常施工。会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越低,会计风险发生的概率就越大。因而必须采取具体措施,逐步提升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首先,我们可以从职业道德和思想教育这两方面着手,在企业内部实行一些具体改革,不断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教育,从而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职业自律,这也是目前企业十分看重的一点。此外,在铁路工程内部可以设定一些具体的奖惩制度,做到赏罚分明,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这对于会计工作的展开绝对是利大于弊。有了明确的激励机制,无形中成为了会计工作人员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的标杆,从而有效地降低了会计风险的发生概率。
四、结语
(一)会计电算化本身软件带来的风险
铁路是我国主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在进行铁路电算化软件研发的时候,由于研发人员的技术水平或者研发人员的工作失误等都会对于会计电算化的实行带来风险。另外,会计软件是在不断更新升级中,因此在我们对于软件进行更新升级的时候,由于不注意保密等就会增加会计在软件更新升级过程中对于铁路会计机密泄露的风险,这不利于铁路企业的健康长远发展。电子计算机网络具有开放性、共享性的特点,因此在我们会计工作的时候仍然存在着黑客、病毒等带来的风险。
(二)系统软件在维护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为了确保会计工作的正常运行,我们需要对于会计电算化的软件进行定期的维护,因此在维护的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的使我们的会计电子计算机接触到外来人员,这样就增加了外来人员窃取会计机密的可能性。另外我们为了不断地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效率,我们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软件使用的过程中,只有不断地对于软件进行调试,使之不断地适应铁路企业的发展状况,因此随着软件的不断升级,我们在进行软件调试的过程中就有可能将铁路会计的工作机密泄露,这样就增加了铁路会计电算化的风险。
(三)在业务操作中存在的风险
目前作为国营的铁路企业在管理模式上还不细化,财务科的系统密码我们往往是在财务科内部进行公开的,另外会计电算化工作模式使得电子计算机上铁路企业的会计资料非常的系统、完整,因此在当今竞争非常激烈的情况下,商业间谍的存在对于铁路企业的发展是非常的具有威胁性,增加了铁路企业会计电算化的风险。
二、铁路会计电算化风险控制策略
(一)加强软件研发的管理
我们在进行会计软件研发的时候就应该根据铁路企业的发展情况进行研发,这样就有助于铁路企业规避在软件等方面的风险。另外铁路企业在研发会计软件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研发的会计软件是否稳定成熟,这对于数据的保密有着重要的作用。当我们研发了一款新的会计软件之后我们不应该立刻应用到铁路会计工作中,而是需要铁路会计部门对其进行审核、调试等完成之后在进行使用这样就可以进一步的规避由于软件的调试等所带来的风险。最后在软件使用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采用公司专门的人员对于会计部门的电子计算机以及会计软件进行维护,进行更新升级,这有助于规避会计电算化带来的风险,促进铁路会计部门工作的顺利展开。
(二)增强风险意识,健全管理制度
传统的会计工作方式使我们非常容易忽视会计电算化工作的保密性,因此在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不断地举行会计电算化的讲座,增强会计工作人员的保密意识,这样就有助于促进会计工作的顺利展开。我们可以不断地加强企业专业管理人才的引进,这有助于铁路企业采用最先进的管理理念,从而促进铁路企业的管理更加的细化,促进铁路企业会计工作的责任到人,促进铁路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顺利进行。另外,我们在控制铁路会计电算化风险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地健全铁路企业的规章制度,这有助于铁路企业用制度保证会计电算化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
(三)规范会计电算化的操作流程
为了规避会计电算化的风险,铁路会计在工作的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操作,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我们在进行会计软件使用的过程中失误操作或者重复操作导致的会计电算化风险,这样就形成了第二道铁路会计电算化风险控制墙。另外对于会电算化的操作进行严格的管理,员工之间进行分化职责,对于不同的员工采用不同的密码,这样员工只能接触到自己工作的一部分内容,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会计电算化带来的风险。
(四)加强对于会计电算化的监督
监督机制是铁路企业防患于未然的一种措施。因此为了控制铁路会计电算化带来的风险,我们有必要在铁路企业内部加强对于会计电算化的监督。管理人员不仅可以积极的发动员工进行监督,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例如,安装摄像头,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铁路会计工作的实时监控,这不仅仅有助于铁路会计部门内部的安全,也有助于铁路会计电算化的管理,从而推进铁路企业的健康长远发展。
三、结束语
一、谢霖简介
谢霖,1885年11月30日出生于江苏武进县罗墅湾,幼时师从其父,学习中式会计理论,初步掌握了中式簿记;少时目睹清政府丧权辱国以及国内经济备受资本主义国家剥削的现状,遂抱着“母实业而父教育”的宗旨,1905年东渡日本。
谢霖1909年7月(明治四十二年七月)至1911年7月(明治四十四年七月)在日本明治大学攻读商科,学习的科目为经济政策,国际司法,铁道,银行,保险,海上保险,商法,总成绩为535分,平均为76.4分。留日期间系统学习西式会计理论,使得谢霖在以后的会计实践中能以此理论为指导,以实干为基础,在神州大地上培养出杰出的会计人才。
图为谢霖在明治大学成绩原簿:
二、谢霖对中国会计教育的贡献:
(一)参与会计实践,积累教育经验
建立中国第一个新式银行会计制度。清末民初,中国发展进入黄金时期,民资企业如雨后出笋般相继浮现,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日益扩充,经营范围、业务不断增加,旧式簿记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改革势在必行。在此形势下,谢霖率先在中、交行施行会计改革试点,他以西方借贷复式记账为蓝本,结合中国银行的特点,直接运用日文直译来的“借”“贷”为记账符号,建立中国第一个新式银行会计制度,把老式的“上收下付”式垂直型大写数字的银行账户,改造成为以“借贷”为平行的记账方位,以阿拉伯数字为标准,以传票为记账依据的“现金式借贷分录法”。接着为了适应银行会计改革的需要,将全国中、交总行及各分行会计人员分批调至北京正则会计补习学校,他自行编制教材,亲自讲授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培养了大批的新式会计人才;最后总结银行改革经验,加之系统化、规范化,著成《实用银行会计》一书,传播会计理论。谢霖复式记账法在中、交行的改革试点,引发了工商界企业的热情追捧,纷纷效仿,复式记账法自此在中国扎根。
拟定《会计师暂行章程》。“一战”期间,中国进入短暂春天,官僚民族资本快速发展,公司商行纷纷组建,随之带来了大量的经济纠纷亟待解决,而此时中国尚缺乏会计师制度,加之不平等条约的束缚,一旦涉及经济纠纷案件,无论纠纷双方是国人与外国人的,还是国人与国人的,皆由在中国开业的外国公共会计师仲裁,“国人之含冤不白者,不可胜数”(2)。谢霖为维护民族尊严,国家经济利益,毅然于1918年6月呈请北洋政府农商部与财政部,要求订立国人的会计师制度。当时的北洋政府赞同谢霖“有利商民”(3)的呈请并同时要求其拟定会计师条例,他不仅拟定《会计师暂行章程》十条,还做了详细解释,并将批文底稿上交北洋政府,后北洋政府于同年9月7日正式颁布执行。随即颁发中国第一号会计师证书给谢霖,以资嘉奖。谢霖草拟的《会计师暂行章程》是国人自拟的第一部会计师章程,为其后的会计师章程提供了必要的借鉴,为其后会计制度类书籍的编著提供了必要条件。
设立正则会计师事务所,开创了我国注册会计师事业之先河。谢霖从日本学成归来,移植到国内的新式复式记账,是有别与我国传统的旧式簿记的一种新的理论和方法,他借助科学会计原理,对社会各个领域的经济活动,按其特点,设计不同的会计制度,进行系统的记录、计算、分析、核查,此法更准确、方便、科学,因而受到我国运用社会化大生产方式生产的新兴工商业主的欢迎,为适应社会需要,1918年末至1919年初,谢霖组织秦开、杨曾询等人在北京创办了我国第一个会计师事务所--正则会计师事务所,紧接着又在天津开办分所,后考虑到事务所发展的需要,1930年又将总部迁至上海,1937年因抗战爆发不得已迁往四川成都,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正则”的分支机构遍布大江南北,在执行会计师业务的同时,事务所下附设正则会计补习学校,宣传西方复式簿记方法和理论。
设计中式铁路会计制度。1934年山西修建同蒲铁路,谢霖受山西政府的邀请,代为拟定铁路会计制度。经过一年多的走访调研,结合所学,谢霖成功制定出第一部适合中国铁路的会计制度,改变了以往由哪国修建铁路便采用哪国会计制度的惯例,得到了国内铁路会计专家的高度赞赏。中式铁路会计制度丰富了中国铁道会计理论,填补了中国铁路会计的空白,为《铁道会计》著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建立私立光华大学成都分校。1937年“八?一三”后,谢霖受命创办光华大学成都分部,得到四川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与协助,在城都西郊草堂寺正式建立私立光华大学成都分校,主持校务。通过其努力,该校发展成为了全国有影响、有成就的多层次、多学科的综合性高等学府。后因学生闹,掩护进步学生,被迫辞去校长职务,但仍不忘教育宗旨,依旧职教各大院校,同时在成都和重庆事务所下附设正则会计补习学校,培养中国会计人才。
担任教授,讲授会计课程。谢霖常说:“会计学在中国还很年青,需要不断充实和发展,需要培育更多的会计人才和金融专家。”(4)为把会计教育贯彻实处,担任明德大学、北京大学、上海商学院、光华大学及成都分校、复旦大学、四川大学、成华大学、川康农工学院、四川会计专科学校的教授,主要讲授《银行会计》、《商法》课程,传播会计理论,教育会计人才。
(二)撰写会计类著作、论文
谢霖一生著述颇多,独著及与他人合著的教材、会计制度达30多部,独撰及与他人合撰的会计论文、公文达30多篇。这些为中国会计理论的传播,会计事业的发展,会计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可靠的理论基础。此处重点介绍其处女作,即中国学者撰写的第二部介绍借贷记账法的著作――《银行簿记学》。该书1907年在日本东京印刷刊行,以日本学者森川镒太郎所著《银行簿记学》为蓝本,又参考了米田喜作所著的《簿记学讲义》,借鉴在日所学之簿记理论及方法,结合学习心得与体会,以国人所便于接受的习惯与方式著成,既能便于推行新式银行会计学,也能促进中国实业之发展。该书引进主次分明的新式银行账簿组织,改善了中国旧式金融机构的账簿组织形式。新式账簿的设置全面反映银行业务的全过程,有利于对银钱的控制,便于加强对银行业务的管理;运用传票归类整理账目的功能,对我国实业界广泛使用“传票”奠定了基础;运用西式会计科目的设置及方法,成为了中式簿记改良的依据。引进的“借”“贷”记账符号及借方、贷方的明确含义,传播了借贷记账法。
三、分析谢霖在会计教育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的原因
(一)谢霖幼时师从其父,学习中式簿记,使得其对会计有了朦胧的了解,更为重要的是诱发了他对会计的兴趣。留日期间,修习西方会计理论与方法,在与中式会计相互比较的过程中,编著会计书籍,宣传西方复试记账。古语有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谢霖能在会计教育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离不开此前学习的不断积累。
(二)清末民初,中国发展进入黄金时期,民族资本企业如雨后出笋般相继浮现,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日益扩充,经营范围、业务不断增加,中式簿记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改革势在必行。此时谢霖学成归国,带回了中国急需的西式会计复式记账法,运用自身所学,结合中国国情,应时制宜的进行改革,一举取得成功。此后贯彻“母实业而父教育”的宗旨,参与会计实践,不断提会计水平,创办会计师事务所,承办会计事务,努力把所学会计理论贯彻到中国实业界;重视会计教育,兴办会计学校,担任会计教授,编订会计教材,培养大批中国会计人才。正应了那句话,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
纺织、铁路、钢铁业对成本会计的应用管理会计的起源可追溯到19世纪早期企业管理层对内部计量的运用。当时的纺织厂、兵工厂等企业为了衡量内部生产过程的效率,在市场交易信息之外,开始对企业内部特定管理信息提出要求。1855年,新英格兰的利曼(Lyman)纺织厂以复式簿记为基础,首创了一套成本会计制度,它所提供的成本会计论文信息,能反映产品成本、工厂布置变化影响和对原棉收发的控制情况。19世纪中期,铁路业的出现和迅速成长为成本会计的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由于铁路公司在当时规模最大、组织最为复杂且营业跨越广阔的地理区域,这必然对成本会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颖的会计管理技术方法开始得以发展,这对于以后帮助企业进入更有效的成本规划和控制,具有很大的推进作用。铁路公司代表性的成本会计方法,主要包括记录和汇总现金交易,编制汇总成本财务报告,进行营业统计等。19世纪80年代起,铁路公司的成本会计方法被更大规模的销售企业、钢铁公司等所采用并加以发展。销售企业按部门和地理区域统计关于销售周转的明细情况,并编报类似于后来收入中心所用的业绩报告。而钢铁公司对协调、控制所需的统计数据进行了发展,将铁路业早已采用的会计凭单制度(Voucher system of accounting)加以引进,并将成本报表作为控制工具,如卡耐基(Andrew Carnegie)钢铁公司将成本报表用于业绩评价、质量检查、副产品决策、销售定价等方面。但这时的成本控制还只集中于直接人工和材料,很少注意到间接制造费和资本成本(如折旧和利息费用等)。
科学管理运动创造的契机科学管理运动为成本会计实务及技术方法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契机。泰罗(Frederick Taylor)等工程师进行了工作分析和时间、动作研究,建立起特定单位产出所需的人工和材料的科学标准,开创了将间接制造费分配给产品成本的实务。并形成了费用预算、标准成本法和差异分析为主的,具有科学管理特性的会计管理技术方法。另一方面,学术界展开了对成本会计概念及其应用的深入研究。举其要者,成本帐户被放进企业复式记账会计体系(Garcke & fells,1887);损益两平图被用来描述成本随产出的变化;将所有间接制造费按直接人工成本进行分配的实务受到质疑(Church,1908);针对间接制造费的性质及其在管理决策上的考虑,“不同目的,不同成本”的观念出现,可避免和不可避免间接制造费、沉入成本、增量或差别成本等成本概念的形成;“机会成本”这一名词从经济学中引入进来;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相关期间进行区分,成本性态估计的时间序列和横截面统计分析的可能性及其相对于判断分析的优劣性得到认识等等,成本会计信息独立于财务会计系统的重要性受到强调(Clark,1923)。
二、管理会计主要技术方法的应用分析
管理会计是以现代管理科学和会计学为基础,以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为目的,运用科学的方法,通过对企业经营活动过程的预测决策、规划与控制以及评价与考核,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信息的一种管理方法。和财务会计相比,管理会计侧重于为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服务,在学科研究中现代数学方法、数理统计、运筹学等被广泛应用,实际工作中许多方面不受公认会计原则的制约,对不同问题可以选择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分析处理。管理会计工作实践中,应用的技术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成本性态分析法
成本性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成本总额与特定业务量之间的依存关系,业务量是经营工作量的统称。将成本表述为产量的函数,分析它们的依存关系:产量增加了,成本是否增加?增加到什么程度?长量减少了,成本是否会减少?减少到什么程度?在成本性态分类的基础上,按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将全部成本最终区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大类,并建立相应的成本函数模型就是成本性态分析。成本性态分析是管理会计的一项最基本的工作,为应用变动成本法,开展本量利分析,进行预测决策分析、实行全面预算、标准成本法的操作和落实责任会计奠定基础。
成本会计作为管理会计的前身,是工业化的产物。由于工业革命在生产方式上开始从工场手工业向使用机器的工厂制度过渡,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同时要求筹集大量资金用在昂贵的生产设备上,使折旧费用大幅度增长,加上生产的品种日趋多样化,使间接费用的分配、吸收成为成本计算面临的一大难题。与此同时,竞争的压力又要求分产品提供较正确的成本数据,以实现成本计算与利润计算的直接联系。这在客观上要求成本计算的技术方法能够解决折旧费用的计算和产品间接费用的分配问题。在其起始阶段,这种计算是在帐外进行的;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实践,又由帐外计算转入帐内计算,使成本的形成、积累与结转,纳入复式簿记的框架,从而标志着成本会计的正式诞生。成本会计向纵深发展,是从原始的实际成本计算发展到成本计算与成本控制(管理)相结合,具体表现为本世纪初期,配合泰罗制在实践中的广泛实施,“标准成本”、“差异分析”和“预算控制”这些同泰罗的科学管理方法直接联系的技术方法开始引进、应用到会计体系中来,形成独特的标准成本系统。它把严密的事先计算引进到会计体系中来,实行事先计算、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相结合,为会计直接有效地服务于企业管理开创了一条新路。这是十分可贵的。
1.控制生产成本,所有成本都可区分为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两类,变动成本一般是受消耗定额执行情况的影响,因而控制和降低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主要应从控制和降低单位产品消耗量入手,如提高劳动生产率、改进工艺设计、提高材料综合利用率等。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往往同时受产量和费用发生额的影响,所以控制和降低固定成本应从控制并降低其支出绝对额和提高业务量入手,即固定成本要降低,主要靠经济合理地利用企业生产能力,增大产量等办法。
2.确定责任成本。在生产过程中除了对成本加以控制外,还必须事前制订出合理的责任成本,明确各责任中心任务,采取有效途径来实本文由收集整理现成本降低的目标,这是责任会计的要求。责任成本即每个成本中心的各项可控成本之和,各种成本中既有固定成本,又有变动成本,一般来说,一个成本中心的变动成本大多是可控成本,而固定成本已成定局,是各个使用部门所不能改变的,属于不可控成本。
成本性态分析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1.分析方法本身的局限性,定性分析法时,直接分析法需要大量原始资料,分析工作量大;技术测定法适用于投入产出管理比较稳定的新企业,而且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费用。定量分析法中高低点发也只适用于成本变动趋势比较稳定的企业,回归分析法利用微分极值原理,计算精确但工作量大,如果办公自动化条件不够,则成本性态分析的应用范围受到限制。2.假设前提的局限性,一方面,“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完全线性关系”的假定不可能完全切合实际,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都能只存在于一定相关范围之内。另一方面,成本形态具有相对性、暂时性和可转化性,使得成本性态分析只能用于短期分析,而不能用于企业的长期分析。3.会计人员素质低与管理者意识不强,直接影响到成本划分的正确与否,最终影响到成本的控制管理。
(二)、本量利分析
建立在成本性态分析基础之上的本量利分析,是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三者依存关系分析的总称,它以数量化的会计模型和图形来解释固定成本、变动成本、销售量、销售单价、利润等变量之间的规律性联系。其核心部分是确定“盈亏临界点”,并围绕着它,从动态上分析各有关因素变动对企业盈亏消长的规律性联系,对企业预测、决策有重要意义。
本量利分析在实际工作中有广泛的应用:1.计算企业的保本点,其计算公式:保本点销售量=固定成本/(单位产品的销售价格-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保本点是一个重要的数量指标,因为保本是获利的基础,任何企业要想预测利润,从而确定目标利润,首先要测算保本点,超过此点再扩大销售量,才能获利。2.确定目标利润,计算公式:目标利润=(销售单价×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3.对利润预测进行敏感分析,目标利润确定之后,要根据企业的生产能力和市场预测情况,计算销售单价、销售量、固定成本总额和单位变动成本等有关因素变动对利润的影响程度,以便企业及时采取对策,是生产经营处于良好的运转之中。
本量利分析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主要是很多模型是基于一定的假设前提的,包括成本已经区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即成本性态分析已经完成;成本函数表现为线性关系,即y=a+bx;产销平衡以及产品品种结构不变;产品成本按照变动成本法计算,即产品成本只包括变动生产成本等。而现实中,企业生存在一个充满竞争的环境中,单个企业不能左右市场,企业生产上不存在完全的线性关系,上述模型测算的目标缺乏灵活性,在实际的经营过程中还要不断进行调整,给营销管理带来困难;另外这些模型测算的目标一般是短期的,容易造成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相脱节。所以实际中这种分析方法的测算结果,应该作为决策的参考。
(三)、投资决策分析
长期投资决策的特点是占用资金庞大;对企业影响持续时间长;资金收回速度慢;投资风险大,直接影响企业未来的长期效益与发展,因此长期投资决策必须搞好投资的可行性研究和项目评估,分析其经济、技术和财务的可行性。在长期投资中更要考虑两个重要因素:资金时间价值和现金流量。资金在不同的时点上,其价值是不同的,由于不同时间的资金价值不同,在进行价值大小对比时,必须将不同时间的资金折算到同一时间才能比较大小。现金流量是投资项目在其计算期内因资本循环而发生的现金流入量和现金流出量。它可以序时动态地反映投资的流向和回收之间的关系,结合资金时间价值对投资效果进行评价。
相关热搜:财务会计 财务会计管理
在企业经营发展的过程中,财务会计工作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促进了企业的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财务会计工作的相关制度与措施已经不能够满足现有的工作需求,所以需要对现有的财务会计工作进行改革,使其适应时代的发展,更好的为企业的发展服务。文章对于财务会计改革中的主要措施进行了分析,为改革提供了借鉴。
1.尽快完善我国会计法律体系
1.1明确《会计法》内容及范围
虽然我国在1985年制定了《会计法》,并在以后几年里进行了修改,但它的地位和作用还不十分明确。今后改革的方向应是,确定其作为母法的地位,使之真正成为统驭其他会计法规的根本大法。《会计法》应只对会计的指导思想、任务、会计人员任职资格、会计机构、会计工作规则、政府对会计的管理等方面进行原则性的规定。也就是说,《会计法》只对会计工作的社会属性进行规范,而不包括会计核算的具体规范。
1.2基本会计准则
作为非行为规范的理论说明和指导思想,基本准则应只对会计假设、会计原则、会计要素和会计报告作原则性的规定。今后基本准则的理论部分应进一步拓宽充实,提高理论的深度,对其内容阐述则强调概念要准,界限要清,关系要明。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对现行的历史成本原则、资产确认、计量原则及一些基本会计理论产生巨大的冲击,本着既要满足现实所需,又能照顾今后发展的原则,对原有内容进行删改、修订;同时制订一些超前性的基本准则,这对于进一步制订具体会计准则以及完善会计法规体系都十分必要。
1.3具体会计准则
作为在基本准则指导下,对会计行为所作的具体规定,具体准则应强调可操作性。我国现有具体会计准则存在着一些问题,不利于它的推广执行。解决这种问题的唯一途径是,深人到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具有代表性的企业中去,了解它们的业务特点,加以归纳总结,同时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一套既体现中国特色又可与世界接轨的具体会计准则。目前可以选择一些有条件的企业作为具体准则的试点,其他企业处理会计实务时仍然适用相应类型的行业会计制度。但这只是过渡时期的办法,最终发展必然是以具体会计准则取代行业会计制度。
2.规范财务报告披露的内容
在企业的发展中,需要制定出财务报告,对企业的财务运转状况进行详细的整理记录,然后将这些信息对外界披露,使信息使用者可以及时的了解企业的运转状况,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隹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财务报告的披露形式没有变化,而信息使用着对信息的需求却发生了变化,因此,财务报告的表现形式需要及时的进行调整,为信息使用者提供一个良好的信息环境。
2.1将信息技术、人力资源、衍生金融工具纳人财务会计确认的范围,在资产的负债表将反映出来,而在现阶段,财务会计的管理工作主要是针对以前来进行的。上面提到的三个项目在目前的状况看来,在资产反映上不易以货币计量的方式将其进行完善,它们所表现出来的价值主要是针对未来的,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它们所产生的经济价值是巨大的,但是这种收益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又有着不确定性的因素存在,这样就导致了在以前的工作模式下无法对其进行体现。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这些项目在企业中所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为了对企业内部真实的财务状况进行如实的反映,我们应该将这种工作方式在资产负债表中进行如实的反映。
2.2在现阶段对于财务报表所呈现出来的形式,是在附注中进行加示信息,这种表现形式非常的不方便,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于信息所要加注的内容将会越来越多,在附注中将会越来越麻烦,不利于信息使用者的査阅。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获取有了新的需求,信息使用者主要是通过对财务报表的查阅,对企业的财务状况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从而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而在财务报表中所呈现的内容都是企业在过去一段时间发生的内容,不具有前瞻性,对于信息使用者来讲,没有实际的应匍价值。这就需要财务报告更新表现形式,信息的提供要更加的具有前瞻性,对于企业的未来做出科学的发展预测,有利于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2.3增加中期报告和分部报告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信息的更新速度比较快,由此企业就要适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及时的调整自己的经营发展模式。企业的财务报告一般都是一年编制一次,但是由于市场变化较快,信息使用者对于企业的发展状况需要及时的了解,所以企业可以再以季度或者半年为期编制财务报表,可以将企业的财务信息以及运转状况及时的向外界宣布。而在年底制定的综合报表中,对于企业的运转状况反映的不够全面,在其中隐藏的一些问题无法真实的体现出来,所以需要制定一份分部报表,对企业中各个部门的运转状况进行详细的分析,有助于发现问题,及时的调整,促进企业的发展。
3.强化信息处理手段
3.1在信息如此发达的时代,企业中的会计工作也应该利用信息化的优势,加强会计工作的改革,实行会计电算化,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因为人为操作产生的失误。进行电算化改革需要企业内部的改革力度,企业领导要意识到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加快技术变革的步伐。同时国家的相关部门也要制定出相应的法律措施和行业规范,引导企业进行会计电算化。
3.2要想在信息处理手段上进行强化,还应该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素质提升,这体现在对会计人员进行专业知识方面的强化训练和个人素质的提升,因为会计人员是会计工作的直接执行者,会计人员的素质决定了会计工作的效率,所以一定要对其进行强化训练。
3.3完善财务软件的功能财务软件是进行财务工作的基础工具,财务软件的技术含量高低对于财务工作的处理效率有直接的影响,所以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需要对财务软件进行更新。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创新,由此需要对财务软件进行更新,以适应时代的进步。在对财务软件的更新方面,不仅要在财务核算方面有所提高,同时还应该将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纳人其中,充分的发挥财务工作的功能,促进企业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企业内部的努力,对财务软件的重视度,同时还需要政府以及相关的财务部门的支持,提高软件的使用质量,不断完善其功能。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