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施工技术研究论文8篇

时间:2023-02-03 22:11:0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施工技术研究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施工技术研究论文

篇1

关键词:路基挖方;开挖方法;注意事项

1路基挖方施工特点

路基挖方又称为路堑是路基工程施工中的一个重点。尤其在山岭重丘地区修建高等级公路,挖方路基常常是控制工程进度的关键。公路建成通车后,挖方段又是养路部门养护的重点。由于挖方路堑是由天然地层构成的,天然地层在生成和演变的长期过程中,一般具有复杂的地质结构。处于地壳表层的挖方路堑边坡施工中受到自然和人为因素包括水文、水文地质、地面水、气候、地貌、设计与施工方案等的影响,比路堤边坡更容易发生变形破坏。

路基出现的病害大多发生在路堑挖方地段上,诸如滑坡、崩坍、落石、路基翻浆等。路基大断面的开挖施工,破坏了原有的山体平衡,以及地下、地表水体的平衡,如果施工方案选择不合理,边坡太陡,弃方堆弃太近,草坡栽种、护面铺砌及挡土墙施工不及时,排水不良等都会引起路堑边坡失稳、滑坡,严重时甚至影响整个工程进度,这是挖方路基施工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施工人员应从设计审查、施工方案选择、现场地质水文调查多方面把关,切实搞好挖方路基施工。

2路基挖方施工前准备工作

2.1测量放样。施工恢复定线测量及施工放样是施工准备阶段的主要技术工作,承包单位根据设计图纸、监理工程师书面提供的各导线点坐标及水准点标高进行复测,闭合后将复测资料交监理工程师审核。承包人应根据监理工程师批准的定线数据进行施工放线。按规范中规定,路基施工前,应根据设计图、施工工艺和有关规定恢复的路线中线桩、钉出路基用地界桩、路堑坡顶、边沟、取土坑、护坡道、弃土堆等的具置桩。道路中线桩直线部分每20m一个,每100m设一个永久性固定桩,曲线的起点、终点、圆缓点、缓圆点都应设置固定桩。在中线桩施测后,进行横断面测量,然后根据路基横断面图及实测标高进行边桩放线。在挖方断面的坡顶点位置上,钉挖断面的边桩,一般在距边桩一定距离的外方,设栓(护)桩,以备边桩丢失后及时恢复。

2.2施工前的复查和试验。路基施工前,施工人员应对路基工程范围的地质水文情况进行详细调查,通过取样试验确定其性质和范围,并了解附近既有建筑物对特殊土的处理方法。对有岩石的地段要掌握岩层风化、龟裂程度,岩层的层理、节理、片理状态,对于易崩塌地带的断层和地质变化区段的情况尤应给予特别的重视。

土工试验取样一般按设计文件提供的资料每一种土类取样不少于三组;也有按桩号取样进行土工常规或试验的。并按照《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033-95)规定,挖方、借土场用做填料的土应该进行的试验项目,其试验方法按《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办理。

2.3开挖前路堑的排水设施。由于水是造成路堑各种病害的主要原因,所以不论采取何种开挖方法,均应保证开挖过程中及竣工后的有效排水。

(1)在路堑开挖前做好截水沟,分层开挖时应修建临时排水沟。(2)临时排水设施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相结合,流水不得排于农田、耕地,污染自然水源,也不得引起淤积和冲刷。(3)路堑施工时应注意经常维修排水沟道,保证流水畅通。渗水性土质或急流冲刷地段的排水沟应予以加固,防渗防冲。水文地质不良地段,必须严格搞好堑顶排水。(4)引走一切可能影响边坡稳定的地面水和地下水,在路堑的线路方向上保持一定的纵向坡度(单向或双向)以利排水。

3路堑的开挖

土方地段的挖方路基施上标高,考虑因压实而产生的下沉量,下沉量的数值由试验室确定。路基顶面以下80cm的压实度,要达到95%,严格按JTJ051-93《公路土工试验规程》重型击实法进行检验。不符合要求时,采取压实或其它措施进行处理,并报监理上程师批准。

3.1开挖原则。(1)按设计坡比分层开挖,每层开挖深度应根据机械修整边坡的便利程度确定。(2)软土天然层开挖应考虑弃土外运问题,保证开挖现场的便道畅通,合理组织现场交通,并结合本单位的运输设备吨位考虑。(3)石方爆破作业以小型及松动爆破为主,严禁过量爆破。对坡面2m范围内采用光面爆破和预裂爆破技术。(4)路堑开挖应采用"横向分层、纵向分段、两端同步、阶梯掘进"的方式有序进行。(5)注重开挖现场文明施工,保证施工有序,安全生产,文明施工。

3.2路堑的开挖方法。土方路堑开挖根据路堑深度和纵向长度,开挖方式可以分为横挖法、纵挖法及混合式开挖法三种。

(1)横挖法。对路堑整个横断面的宽度和深度从一端或两端逐渐向前开挖的方式称为横挖法或一层横向全宽挖掘法,适用于开挖深度小且较短的路堑。多层横向全宽挖掘法适用于开挖深而短的路堑,土方工程数量较大时,各层应纵向拉开,做到多层、多方向出土,可安排较多的劳动力和施工机械,以加快施工进度。每层挖掘深度根据工作方便和施工安全而定,人力横挖法施工时,一般1.5~2.0m;机械横挖法施工时,每层台阶深度可加大到3m~4m。横挖法适用于机械化施工,以推土机堆土配合装载机和自卸车运土较为有利,边坡修整和施工排水沟由人力与平地机修刮完成。(2)纵挖法。分层纵挖法:沿路堑全宽以深度不大的纵向分层挖掘前进的作业方式称为分层纵挖法,本法适用于较长的路堑开挖。施工中当路堑的长度较短(不超过100m),开挖深度不大于3m,地面较陡时,宜采用推土机作业,其适当运距为20~70m,最远不宜大于100m,当地面横坡较平缓时,表面宜横向铲土,下层的土宜纵向推运:当路堑横向宽度较大时,宜采用两台或多台推土机横向联合作业;当路堑前傍陡峻山坡时,宜采用斜铲堆土。通道纵挖法:沿路堑纵向挖掘一通道,然后将通道向两侧拓宽,上层通道拓宽至路堑边坡后,再开挖下层通道,按此方向直至开挖到挖方路基顶面标高,这是一种快速施工的有效方法,通道可作为机械通行、运输土方车辆的道路,便于土方挖掘和外运的流水作业。分段纵挖法:沿路堑纵向选择一个或几个适宜处,将较薄一侧路堑横向挖穿,将路堑在纵方向上按桩号分成两段或数段,各段再纵向开挖。本办法适用于路堑过长,弃土运距过远的傍山路堑,或一侧的堑壁不厚的路堑开挖,同时还应满足其中间段有经批准的弃土场、土方调配计划有多余的挖方废弃的条件。(3)混合式开挖法。即将横挖法与通道纵挖法混合使用,适用于路堑纵向长度和挖深都很大时,先将路堑纵向挖通后,然后沿横向坡面挖掘,以增加开挖坡面。每一个坡面应设一个机械施工班组进行作业。

3.3开挖过程注意事项。(1)做好堑顶截排水,并随时注意检查。临时排水设施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相结合。(2)开挖过程中,派专人仔细调查开挖坡面稳定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加固处理,同时做好地下设备的调查和勘察工作。(3)加强测量控制,边坡随开挖随成型,保持边坡平顺。(4)雨季开挖土路堑时,分层进行开挖,每层底面设大于1%的纵坡,挖方边坡沿边坡预留30cm厚,待雨后再整修到设计边坡线,开挖路堑在距基顶面30cm时停止开挖,待雨季后再挖到设计标高。(5)冬季施工时,开工未挖完的土质路堑、基坑时,将开挖面表层翻松30~40cm,耙平作为保温层防冻;已开挖完的,表层预覆松土或草袋上覆松土,待继续施工时再清除。土方开挖完毕,立即施工上部结构,防止基底冻结;如有工艺间歇,按冬季防护办法处理。(6)土方开挖时,对地下管线、缆线、文物古迹和其他构造物做好妥善保护。在居民区附近开挖土方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居民及施工人员的安全,并为附近居民的生活提供有效的临时便道或便桥。(7)土方地段的路床顶面标高,考虑因压实而产生的下沉量,其值由实验确定。路床顶面以下30cm的压实度不小于95%。(8)对有石方爆破的路基挖方施工,应设立警戒线,安全标牌齐全,并设专业人员监督管理,以保证生产和生活安全。

参考文献

[1]邓学均.路基路面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篇2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技术

1探究并剖析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技术

在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基础施工技术的应用情况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这是因为基础工程承担着重要的荷载作用,再加上水电工程施工建设结构和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等,这些都会对建设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工程在建设中,一旦出现技术不达标或者是不按照相关建设要求进行,极易导致整个水利水电工程出现严重的质量缺陷和不安全事故等。这种情况下,必须要通过加强基础施工技术来确保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质量,重视施工技术和工艺,才能避免该项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风险事故,确保建设质量。水利水电工程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之一,为经济和储备能源资源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我国能源分布不均匀、地区性能源缺陷等局限性,所以确保该项工程施工技术并做好施工建设的质量控制十分关键。就基础施工技术而言,通过提升自身施工质量来保证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质量。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及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资料,总结并归纳出几点有关基础施工技术,具体表现在:①锚固技术。锚固技术作为基础施工建设的常用技术之一,该技术的作用是: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结构的整体性能。由于我国大部分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在复杂的地理环境下,如山区等,锚固技术的应用能够减少施工过程中的人力、物力和材料等,保证施工工程稳定性、可靠性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工程的建设效率,此外,这种技术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对周围自然环境对工程建设带来的不利影响。②水泥土加固技术。该技术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地基处理技术,在应用过程,通过控制拌合来保证施工质量。但要注意在拌合过程中要确保水和水泥的强度,只有重视这两大因素,才能帮助施工单位来提升工程建设的质量。工程界将水泥土加固技术应用到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中,其目的是:保证整个工程的地基承载能力,提高其稳定性。所以施工技术人员要控制好水泥灌浆的深度(50cm左右)、土壤质量等因素,确保施工质量符合建设标准,避免出现质量缺陷及其他不良影响。③预应力管桩技术。该技术主要采用锤击灌入或者是静力压入等方法,将桩送入地基持力层的一种常用地基处理方式,将其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施工中,能够帮助施工单位进行质量检验。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时,则需要及时制定解决策略,确保预应力管桩技术的整体质量符合建设标准。除此之外,基础施工还包含软土处理技术,该技术应用时,一般采用重锤夯实法、排水固结法、挖出置换法等方法,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软土地基进行处理,最终确保基础工程的整体性能满足其承载力的要求。

2控制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技术的对策

针对上述基础施工技术及其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情况,为了进一步规范基础施工技术,保证基础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建设质量,发挥该项技术的稳定性、牢固性等作用,笔者阐述了上述锚固技术、预应力管桩技术、水泥土技术等,并结合实践经验,从实际情况出发,提出几点有关控制水利水电基础施工技术的对策和建议,希望这些建议能够进一步提高施工技术的应用质量,更好的满足工程项目建设的要求,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2.1完善机制,加强施工管理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行业标准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以此来加强基础施工的管理。另外,在施工建设中,还需要结合施工现状,及相关数据,及时排查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及安全隐患,制定有效的解决对策,进一步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质量。

2.2创新技术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各行各业提供了诸多技术保障。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施工建设过程中,使用的设备要以先进的技术进行定期检修,并且要不断改进设备的使用性能,这就提出了创新技术的理念。所以施工建设单位要定期对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升他们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技术操作水平,同时要求他们要熟练掌握各个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新材料的使用情况,从而进一步提升基础施工的建设效率。

2.3提倡使用GPS定位系统

GPS定位系统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施工中,能够大大提高该项目的建设效率和质量,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工程投资。GPS定位系统主要利用卫星的连接,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施工进行信息搜集,并与地面定位技术进行对比,以此来为施工提供技术保障,精确相关测量等。总之,将GPS定位系统应用到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施工中,对于促进整个工程项目的技术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3结语

综上,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设的质量直接影响该项工程的使用情况及使用年限,同样也是关系着人们生产生活,所以,要通过加强基础施工技术来保障整个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设质量。文中在研究基础施工技术过程中,分别从:锚固技术、水泥土加固技术、软土地基基础及预应力管桩技术方面进行探究并剖析,促使其为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保证整个工程顺利进行。尽管如此,但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质量缺陷、技术不到位等问题,诸多因素限制了施工进度,所以,在后期施工应用中,需要技术人员注意施工质量控制要点,不断总结施工经验,从实践工作情况出发,更好的把握基础施工的各个环节,从而推动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步伐。

作者:李莎 单位:广东省水利水电建设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张海学,吴昌新,周凤扬,等.真空预压软基处理技术在江苏省沿海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J].治淮,2013(10):104-106.

篇3

关键词:建筑基坑支护施工安全性

0引言

建筑物基坑支护与施工技术是一门从实践中发展的技术。以前高层建筑物较少,一般建筑基坑大部分可采用放坡开挖或少量的钢板桩支护,基坑深度一般在5m以内。因此,基坑侧壁放坡或支护方法较简单,工程事故较少。

近几年来,高层建筑的迅速兴起,促进了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发展。但是,现在的城市建筑间距很小,有的基坑边缘距已有建筑仅数十米、甚至几米,给基础工程施工带来很大的难度。另外,原来的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理论、设计原则、运算公式、施工工艺等,已不符合深基坑开挖与支护结构的实际情况,导致一些基坑工程出现事故,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深基坑支护的安全问题工程技术人员应予以高度重视。

1深基坑支护存在的问题

1.1支护结构设计中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选择不当深基坑支护结构所承担的土压力大小直接影响其安全度,但由于地质情况多变且十分复杂,要精确地计算土压力目前还十分困难,关于土体物理参数的选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尤其是在深基坑开挖后,含水率、内摩擦角和粘聚力三个参数是可变值,很难准确计算出支护结构的实际受力。

在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中,如果对地基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取值不准,将对设计的结果产生很大影响。土力学试验数据表明:内磨擦角值相差5,其产生的主动土压力不同;原土体的内凝聚力与开挖后土体的内凝聚力,则差别更大。施工工艺和支护结构形式不同,对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的选择也有很大影响。

1.2基坑土体的取样具有不完全性在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之前,必须对地基土层进行取样分析,以取得土体比较合理的物理力学指标,为减少勘探的工作量和降低工程造价,不可能钻孔过多。因此,所取得的土样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和不完全性。但是,地质构造是极其复杂、多变的、取得的土样不可能全面反映土层的真实性。因此,支护结构的设计也就不一定完全符合实际的地质情况。

1.3基坑开挖存在的空间效应考虑不周深基坑开挖中大量的实测资料表明:基坑周边向基坑内发生的水平位移是中间大两边小。深基坑边坡的失稳,常常以长边的居中位置发生,这是以深基坑开挖是一个空间问题。传统的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是按平面应变问题处理的。对一些细长条基坑来讲,这种平面应变假设是比较符合实际的,而对近似方形或长方形深基坑则差别比较大。所以,在未进行空间问题处理前而按平面应变假设设计时,支护结构要适当进行调整,以适应开挖空间效应的要求。

1.4支护结构设计汁算与实际受力不符目前,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计算仍基于极限平衡理论,但支护结构的实际受力并不那么简单。工程实践证明,有的支护结构按极限平衡理论设计计算的安全系数,从理论上讲是绝对安全的,但有时却发生破坏;有的支护结构安全系数虽然比较小,甚至达不到规范的要求,但在实际工程中却满足要求。

极限平衡理论是深基坑支护结构的一种静态设计,而实际上开挖后的土体是一种动态平衡状态,也是一个土体逐渐松弛的过程,随着时间的增长,土体强度逐渐下降,并产生一定的变形。所以,在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2基坑支护施工的安全技术

保证基坑支护结构安全工作,除必须有合理的设计外,还需施工的密切配合,严格按设计要求精心施工。任何超挖都使得支护结构超载工作,必然导致严重后果,因此,施工前应严密组织,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2.1基坑土方开挖应在降水排水施工完成且运转正常达到预期要求后方可进行。基坑周围地面应采取防水、排水措施,避免地表水渗入基坑周围土体和流入坑内。坑内应设置排水沟和集水井,及时抽除积水。

2.2基坑开挖应连续施工,尽量减少无支护暴露时间,开挖必须遵循“自上而下,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利用锚杆做支护结构时,应按设计要求,及时进行锚杆施工,而且必须待锚杆张拉锁定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开挖。

2.3坑边不宜堆放土方和建筑材料,如不可避免时,一般应距基坑上部边缘不小于2m,弃土堆高不超过1.5m,并且不超设计荷载值。在垂直的坑壁边距离还应适当增大。软土地区不宜在坑边堆置弃土。当重型机构在坑边作业时,应设置专门的平台或深基础等。同时,应限制或隔离坑顶周围振动荷载的作用。

2.4基坑挖土时,要做好挖土机械、车辆的通道布置,安排好挖土顺序等,不得在挖土过程中碰撞围护结构。并做好机械上下基坑坡道部位的支护。

2.5采用机械开挖时,为保证基坑土体的原状结构,应预留150~300mm原土层,由人工挖掘修整。基坑开挖完毕后,应及时清底验槽并铺设垫层,以防止暴晒和雨水浸刷破坏原状结构。如果基底超挖,应用素混凝土回填或夯实回填,使基底土承载性能达到设计要求。

2.6基坑周边设围护栏杆和安全标志,严禁从坑顶扔抛物体。坑内应设安全出口便于人员撤离。所有机械行驶、停放要平稳,坡道应牢固可靠,必要时进行加固。

2.7配合机构作业的清底、平整场地、修坡等施工人员,应在机械回转半径以外工作:当必须在回转半径以内工作时,应停止机械回转并制动好后方可作业。

2.8土方机械严禁在离电缆1m距离以内作业。机械运行中,严禁接触转动部位和进行检修:在修理工作装置时,应使其降到最底位置,并应在悬空部位垫上垫土。

2.9挖掘机正铲作业时。其最大开挖高度和深度不超过机械本身性能的规定。反铲作业时,履带距工作面边缘距离应大于1.5m。

3深基坑支护设计中的注意事项

篇4

下面通过举出一些常用数学公式的编辑来介绍编辑公式的方法:

要想用Word97编辑数学公式,在安装Word97时要选“自定义安装”中Office工具里的公式编辑器MicrosoftEquation30,若选“典型安装”,则需要在安装后从控制面板中选“添加/删除程序”再把公式编辑器添加上去。在Word文档中用鼠标单击“插入”菜单,选择“对象”选项,在“新建”标签中选中“MicrosoftEquation30”就可以调出公式编辑器,同时屏幕上出现两个虚框,分别称为公式编辑框和输入框,如图(1)。

输入框中闪动的光标处等待输入公式中的各种符号。输入时,输入框随着输入公式长短而发生变化,整个数学表达式都被放置在公式编辑框中。公式窗口浮动在文本中,其中囊括了几乎所有数学符号,例如:关系符号、运算符号、修饰符号、逻辑符号、各种集合符号以及希腊字母(大小写)等。一些常用的数学公式模板,如图(2)。

1)按上面所述方法调出公式编辑器。

2)单击围栏模板,选其中的符号如图(3)。

3)在输入框中输入x,然后单击上下标模板,选其中的符号如图(4)。

4)在输入框内输入下标1。

5)输入+号。

6)重复步骤3)。

7)在输入框内输入下标2,再输入+号。

8)单击希腊字母模板,选其中的λ。

9)重复步骤3)。

10)最后输入=0。

第一行输入完成后,按回车键自动进入第二行输入状态。同时图(3)所示的符号自动拉长,用来适应方程组的需要。用这样的方法可以输入和编辑任意阶线性方程组。

例2:矩阵(行列式)

利用矩阵模板,可编辑m×n阶矩阵和n阶行列式,编辑步骤如下:

2)单击围栏模板,选其中的符号如图(5)或图(6)(编辑矩阵选图(5)编辑行列式选图(6))。

3)单击矩阵模板,选其中的符号如图(7),这是编辑框中出现16个输入框。(编辑5行5列以上的矩阵或行列式,选其中的符号如图(8),这是屏幕弹出一个矩阵对话框,自选其中的行列数,可编辑任意阶矩阵(或行列式))。

4)在第一个输入框中输入-1。

5)按TAB键将光标移动到下一个输入框,再输入0。

6)重复步骤5)可以完成矩阵的输入。

注:其中分数1/2的输入方法如下:单击公式和根式模板,选其中的符号如图(9),在输入框中分别输入1和2即可。

2)单击上下标模板中的符号如图(10),在上面的输入框中输入lim。

3)用鼠标单击下面的输入框,将光标移动到这个输入框中,输入x。

4)单击公式编辑器中的箭头模板,选择。

5)单击公式编辑器中的其他符号模板选择其中的∞。

6)单击已输入完的部分,使光标回到原位如图(11)。

7)输入后面的式子(略)。

2)单击求和模板,选择其中的符号如图(12),这时编辑框中出现三个输入框。

3)单击下面的输入框,使光标移到这个输入框中,输入n=1。

4)单击上面的输入框,使光标移到这个输入框中,输入∞。

5)单击右面的输入框,使光标移到这个输入框中,单击公式编辑器中的分式根式模板,选择其中的分式和根式符号,输入级数中的分式和根式。

篇5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员工流失

人力资源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首要资源,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谁拥有了高素质的人力资源,谁充分发挥了人力资源的作用,谁就能把握经济发展的主动权,从而在全球竞争中占据优势,然而,企业员工的流动是不可避免的热门话题。近年来,在高新企业中,核心员工流失现象严重,如何吸引和留住核心员工目前是关系企业发展的问题。

1.企业所需人才的流失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影响。高新技术企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它提供的是高新技术为核心的产品服务组合,其主要生产者是人,员工是高新技术的提供者,会对企业的市场和经济效益产生极大影响。高新技术企业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人才的竞争,那些富有管理经验的管理者、技能出众的员工就成了各大企业竞相挖脚的对象;如果关键的技术人员流失,可能会导致生产无法正常进行,产品质量难以把握,研发工作停滞不前,核心技术被盗取,产品被仿制等等。如果销售人员流失,往往会导致与他们相关联的市场以及大批老客户的流失,销售人员的流失将使企业的生产、销售的连续性、稳定性遭到破坏。如果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流失,不仅会削落企业的管理能力,还会使企业的内部情况及商业秘密外泄。

2.流出企业的巨大成本损失。高新技术企业从招聘到培训员工所付出的人力资本投资将随着员工的跳槽而流出本企业并注入到其他企业中,对他们而言是巨大的成本损失。美国学者古斯塔·福逊估计,贝尔公司每年更替一人次,花费的成本损失1000美元;而对企业、学术团体、咨询组织研究显示,该成本按职位不同从月薪至年薪的1倍~1.5倍不等。美国管理学会(AMA)的报告显示,替换一名员工的成本至少相当于其全年薪酬的30%;对于技能紧缺的岗位,此项成本相当于员工全年薪酬的1.5倍甚至更高。

3.员工的流失会极大地影响士气。一部分员工的流失对其他在岗人员的情绪及工作态度产生不利的影响。这是因为一部分员工的流失则可能会刺激更大范围的人员流失,而且向其他员工提示还有其他的选择机会存在。特别是当人们看到流失的员工得到了更好的发展机遇或因流出而获得更多的收益时,留在岗位上的人员就会人心思动,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也许从前从未考虑过要寻找新的工作的员工也会开始或准备开始寻找新的工作。

二、高新技术企业员工流失的对策

1.创建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形成企业的凝聚力。企业文化一旦建立起来,其价值和意义就会超越企业,也超越员工心理。企业的灵魂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精髓是对企业做事准则的一种认同。高新技术企业由于其人员年青、讲求团队合作而倾向于平等、公开、人性化的工作风格和宽松、舒适的工作环境。等级隔阂是人与人之间关系难以融洽的一大原因,应尽可能地消除由此产生的影响。

作为企业文化的建筑师,高层管理人员承担着企业文化建设最重要也最直接的工作。企业管理者尤其是高层管理者,先把自己塑造为企业文化的典范,首先自己先认同并传播公司的文化,这是才能带动全体员工塑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形成企业凝聚力。

2.提供适合员工的发展空间,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知识型员工这一特殊群体来讲,专业技术是他们的职业生命,有挑战性的工作内容和发展空间是吸引他们服务于企业、保留在企业的关键因素,也就是我们说的除了劳动合同的契约之外,员工和企业签订的心灵契约——员工为企业付出时间、精力和忠诚,企业给员工提供成长和发展的机会、辅导和认可等,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根据对IT工程师工作满意度和工作动机的调查研究(BrownMelvinaMarianne;2002)发现以下因素对参与者提高工作满意度和动机是重要的:(1)高人际互动愉快的工作环境;(2)能提供自主性、挑战性、反馈成长机会和证明他们技能的工作;(3)提供持续培训和教育。

3.构建并完善薪酬体系,稳步提高员工的待遇。员工薪酬体系(主要是货币性收入),可以分为直接薪酬和间接薪酬两部分。其中直接薪酬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激励性薪酬和各种延期支付性质的薪酬;间接报酬是指企业为人才提供的与工作绩效关系不大的收入,包括各种常规福利、保险以及津贴等福利性质的收入。企业为员工提供的薪酬,一方面要受政府有关政策法规的制约,另一方面还受到市场竞争的影响。所以说企业支付给每位员工的薪酬应该是企业和个人双方都相对满意的。

4.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时解决员工关心的问题。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每一步增效,离不开心系企业的员工,而要使企业对员工产生向心力和凝聚力,作为企业领导,首先要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使之视企业为家,对企业产生依存感。但过去那种仅仅靠开会、下发文件的思想政治工作形式己经不适应当前新的发展形势了。当前,作为企业领导者,要体现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关心职工切身利益。员工所产生的思想问题,大多与自身的利益有关,企业领导者要把关系员工的切身利益这一热点也是难点问题作为一项政治工作来抓,开展深入的思想政治教育。二是注重方式创新。企业领导者要带头改革传统式的思想政治工作,开会要有针对性,有意识地把关系职工切身利益、企业利益的相关内容融于会议内容中,更加实际地体现思想政治工作对实际工作的指导运用;要有计划、合理地、分层次地组织各种形式的政治理论学习。三是要增强自身的政治思想素质。企业领导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应当做到要以身作则,用自身的影响力、带动力、形象力使员工产生共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高新技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更加坚定这一信念,做到廉洁自律。另外,还应注意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业务素质,这样才能做到因事而异、因人而异,才能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得更有实效。

参考文献:

篇6

当前我国潜在保险需求巨大,特别是随着我国和谐社会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推进,经济快速发展,人们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不断升级、风险和保险意识不断增强,再加上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凸现,以市场为导向的社会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保险需求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就保费收入而言,2005年我国GDP世界排名第4位,但保费收入排名仅第11位,还不及GDP规模和人口数量都小于我国的韩国。就保险深度而言,世界平均为8%,我国为2.7%,世界排名第42位。就保险密度而言,世界平均为512美元,我国为47美元,世界排名第72位。我国的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不仅落后于发达国家,而且落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最近有研究预测,未来5年我国保险业会保持年均16.2%的增长速度。我国保险市场的巨大潜力为中外保险公司所普遍看好,巨大的潜在保险需求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

与巨大的潜在保险需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保险业的供给能力较弱,无法满足保险市场上的巨大需求,呈现出供给约束型特征。其突出表现是保险业资产规模较小,偿付能力不足。截至2005年底,我国保险公司总资产才达到1.53万亿元,占金融业总资产的比例仅为3.8%,而发达国家的这一比例一般在20%左右,甚至更高。就偿付能力状况而言,多家公司都存在着程度不一的偿付能力问题,甚至有的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已经触到了被接管的底线。有研究显示,如果将偿付能力充足率选定在100%,到2010年底,我国人身保险供给能力缺口约为33亿元。如果将偿付能力充足率选定在120%,供给能力缺口预测值约为235亿元;选定在150%,供给能力缺口约为540亿元。巨大的供给能力缺口大大限制了保险需求的实现。此外,我国保险业的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也较弱,不能有效推动和引导潜在保险需求向现实保险需求的转化。近年来,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居高不下,而且呈现出快速增加趋势,2005年末高达147054亿元,年增加额达到近1.6万亿元,这与4928亿元的总保费收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大量的居民储蓄存款中以预防养老、教育、防病、失业等不确定事件发生的预防性储蓄居多,而这与保险所应发挥的保障功能是类似的。大量的居民储蓄存款难以转化为对保险的需求,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们对保险不信任、保险服务质量低、保险产品创新能力缺乏等保险供给方面因素制约。

2我国保险市场供给约束的具体表现

2.1保险产品不能适应市场需求

当前保险产品开发上存在的问题不在于数量和品种的多少,而在于不能适应和满足保险需求,保险产品供给结构问题较为突出。据统计,目前正在市场上运行的险种有400多种,但真正具有生命力、适销对路的险种并不多。如中年人对保险需求最为强烈,而很多产品恰恰越过了这个年龄段;大多数产品只适合高薪阶层,而没有关注中等收入阶层,而且针对团体的保险多,针对个人的险种少;寿险产品抵御通货膨胀的能力差,产险市场提供的险种十分有限;综合各种风险责任的综合型险种多,消费者急需的单纯的医疗保险、老年护理保险等过于单一。各保险公司险种雷同,个别险种“克隆”现象严重。这样,一方面是某些保险产品的过度开发和供给,另一方面又有大量保险需求得不到满足,保险公司忙于出售开发的产品,而不是针对市场需求开发能售出的产品,保险产品供给结构问题突出,严重影响了保险需求的实现。

2.2保险服务质量较低

保险商品具有无形性,而且是以消费者现在的货币支出换取未来一定时期内一旦发生保险事故由保险人进行赔偿或给付的服务性承诺,这种承诺具有非及时性。保险服务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对保险的信任度,而且一些人和企业之所以购买保险,就是为了享受保险公司专业的风险管理服务及其效率,因而,服务是保险业的生命,服务质量的高低对保险需求有着重要影响。

目前我国保险公司的服务质量较低,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服务意识,更多是从自身利益出发,没有意识到服务对于保险这一无形商品的重要性;二是保险公司管理不规范,公司治理结构还不完善,没有将维护保单持有人的利益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三是保险服务的手段和方式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消费者难以从保险公司享受到高效、专业的风险管理及其延伸服务。此外,保险业务手续繁杂,消费者获取相应的信息以及保险索赔较为困难等都是保险服务质量低的表现,较低的保险服务质量制约了保险需求的增加。

2.3保险定价机制不灵活,价格与保险责任之间缺乏明确的对应关系

保险定价机制上存在问题,价格缺乏与保险公司所承担的风险的对应关系,甚至有些险种仍然是实行严格的费率监管体制,保险费率难以适应不同风险和经营成本的变化而及时调整,这就导致保险费率与保险责任相比存在畸高畸低的现象,如一些险种赔付率长期仅为30%以下,个别险种甚至多年来不到10%;而另一些险种却严重亏损,难以为继。价格是影响保险需求的重要因素,而定价的不合理无疑阻碍了潜在保险需求向现实保险需求的转化。

2.4保险销售过程中问题较多

目前我国保险消费过程中的误导行为较为严重,营销员整体素质较差,行业形象受到影响。据调查显示,在我国保险业飞速发展的背后,一些涉及到大众的分散性业务,如个人寿险、机动车辆险、家财险等方面,由于宣传不到位或宣传不当,甚至是误导等原因引起的投诉纠纷正呈上升趋势,行业整体信誉也面临考验。一些保险公司在保险销售过程中,过分注重保险功能和好处的宣传,甚至产生误导行为,目的是怎样把保险产品推销出去,从而忽视了保险消费者的真正需求。其根源在于保险公司缺乏真正的市场意识,只从自身的市场规模和保费收入而不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存在着“营销近视”。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人们在风险处理方式上对“保险”的选择。

3提高保险供给能力,实现保险供求的良性互动

3.1以消费者需求为着眼点,加强产品创新,调整销售策略

“市场需求胜过十所大学”。保险公司应该加强对消费者市场需求的调查研究,明确目标市场,并开发相应的产品来满足目标市场的需求。只有着眼于需求的销售策略,才能真正抓住消费者的心理,才能形成“有效供给”。结合我国目前我国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诸多不确定性事件所导致的人们大量安全保障的需要,保险产品创新应该以保障型产品为核心,真正满足人们的安全保障需要,从而解决保险产品供给结构失衡的问题。

同时,也要加强对保险销售过程的管理和引导,提高保险营销人员的素质,真正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介绍保险理财知识,使客户能够根据自己的保障需求和经济能力,选择最适合自己保障需要的保险商品和适量的保险金额。同时,也要详尽介绍客户所购买的保险商品的基本功能、属性特点及其对消费者的保障作用,认真讲解保险责任和免责条款,使消费者明确自己有了什么保障,能得到什么服务,买保险后自己有什么权利和义务。只有这样,保险业才能真正赢得人们的信心,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供给约束的问题。

3.2增加保险业资本总量,提高保险承保能力

保险业资本总量的大小对于保险供给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一般而言,由于保险业相对于其他行业存在着更为严格的监管,特别是偿付能力监管对保险公司的资本充足性十分重视,因而,相对于其他行业而言,保险业的供给能力更容易受到其资本的限制。我国保险业目前巨大的供给能力缺口主要是由于资本不足造成的。因而,增加保险业的资本就显得尤为必要。可以采取上市、增资扩股和发行次级债等方式募集资本。除此之外,增加我国保险市场供给主体数量也是一个重要的方式。目前我国保险市场集中度较高,不仅限制了有限的保险供给资源的合理流动,也限制了保险创新能力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对保险供给能力有着较大的负面影响。增加保险市场主体不仅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还可以将巨大的社会资本引入保险业,不断充实、提高保险业的承保能力。

3.3不断提高保险服务水平,激发和引导保险需求

首先,是要调整服务策略,真正将消费者的需要放在第一位。如对消费者进行市场细分,实行客户分级管理制度,根据不同层级客户的特点和需要实行有针对性的差异化服务策略。再如,根据为消费者提供方便化、广泛的原则,在营销渠道上加强与相关交通部门以及银行、邮政等部门的合作,在最大程度上方便消费者;在营销方式上,除在公司成立集咨询、投保、核保、理赔、出纳等服务为一体的客户服务中心,为全体客户提供专业化、系统化、高效率的“一站式”服务外,还应当积极发展网上保险、电话保险等消费者易于接受的新型营销方式,提高自动化服务水平和效率;在理赔服务上,应顺应消费者的需求,简化理赔手续,加快理赔速度等。

其次,提高保险服务的技术水平是提高保险服务质量的核心。一是要强化保险公司在防灾防损、保险理财等风险管理领域的专业化和技术优势,不断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经验,为客户提供全面的、优质的风险管理和理财服务,营造专业化、可信赖的形象。二是要提高保险精算技术水平,在细分保险责任、降低经营成本的基础上,着重解决保险费率畸高畸低的现象,使之与承担的风险责任对应成比例。三是要提高保险服务的信息化技术水平,促进保险服务的规范化和便利化。

3.4进行保险制度创新,促进有效保险供给的增加

制度创新可以为保险供给能力的增加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首先要加强保险信息披露制度建设,营造公平的保险消费环境。保险业属于信息不对称较为严重的一个行业,特别是普通消费者与专业化的保险公司相比处于明显的信息劣势。这就要求加强保险信息披露制度建设,特别是保险监管机关要从保护保险消费者利益出发,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来规范保险公司的信息披露,不仅要披露有关保险产品和定价的信息,还要披露公司的财务状况和偿付能力信息;不仅要扩大信息披露的内容和范围,还要扩大信息披露的公布渠道。此外,还要注重对保险投诉的监管,将保险企业置于广泛的社会监督之下。

同时,也要加强保险评级制度建设,通过保险评级机构的信息披露功能,将普通客户难以理解的财务信息等复杂指标转化为易于理解、一目了然的指标,不仅有利于保险公司在高透明度下高效稳健经营,而且可使保险消费者及时了解各家保险公司的有关情况,在进行综合比较分析之后,做出理性选择。保险评级机构还能为监管机构提供资料和政策建议,为其客户提供保险咨询和顾问服务,起着信息传递的媒介作用。

此外,还要建立健全保险法律法规,为保险需求和消费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目前,我国的保险法律法规还不健全,还不能为人们的保险消费提供完善的纠纷解决机制和法律保障,还不能提供人们放心消费、甚至敢于超前消费的完善的法律环境。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保险需求。因而,应该加大以《保险法》为核心的系列保险法律法规建设,并适应新的法律的颁布实施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修订原有规章的同时制定新的规章,充分发挥完善的法律环境对保险需求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魏华林.中国保险需求到底有多大[N].中国保险报,2005-04-08

2蔡秋杰.美国保险供求互动关系的一般特征及其启示[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05(2)

3何培香.我国居民保险消费市场探析[J].消费经济,2000(2)

4陈耀光.从保险纠纷看保险的消费引导[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1)

篇7

【摘要】如何在施工过程中提高混凝土的性能一直是建设工程领域的热点问题,其中混凝土二次振捣施工工艺便是一种简单高效的方法。本文介绍混凝土二次振捣的施工方法,并对二次振捣的机理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混凝土二次振捣混凝土强度初凝时间

一、引言

在各种只在提高混凝土性能的施工措施中,二次振捣对提高混凝土的强度,节约水泥用量,改善混凝土的抗渗性、耐久性以及裂缝控制都有积极的意义。混凝土的二次振捣在一些水泥制品厂的应用实践证明,混凝土二次振捣工艺不仅应用较为简便,而且对于提高混凝土质量、降低工程成本等都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二、混凝土二次振捣

混凝土的二次振捣,其实是指在混凝土浇筑后的适当时间,重新对混凝土进行振捣。

混凝土的二次振捣有很多优点,不仅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或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节约水泥的用量,而且可以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提高防渗性,消除混凝土由于沉陷产生的裂纹和细缝。据有关实验表明,二次振捣,可使钢筋握裹力增加1/3,28d强度增加10%~15%,在保持强度不变的前提下节约水泥用量15%左右。

三、混凝土二次振捣方法

1.选择正确的二次振捣时间是关键

混凝土二次振捣能否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是确定合理的振捣时间。如果距离初次振捣时间间隔过短,则效果不明显;如果时间间隔过长,特别是在混凝土初凝后,超出了重塑时间范围,则会破坏混凝土结构,影响混凝土质量。大量实践表明,混凝土的二次振捣时间应在混凝土初凝前1~4h左右进行较佳,尤其是在混凝土初凝前1h进行效果最理想。

在确定混凝土初凝时间时,考虑到一般施工工地不可能配备混凝土贯入阻力仪,可以要求试验室在测定混凝土凝结时间时,同时测定混凝土的坍落度,以坍落度值间接判定混凝土初凝时间。

2.根据不同的结构选择不同的振捣方法

(1)对于T、I型预制梁,可在腹板位置间距20cm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翼板则使用附着式(平面)振捣器振捣。

(2)对厚度不超过20cm的预制平板,用附着式振捣器振捣,厚度超过20cm的可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

(3)浇筑与柱和墙连成整体的梁和板时,应在柱和墙浇筑完毕后停歇lh,使其获得初步沉实,再继续浇筑。二次振捣在柱和墙的顶部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在梁和板的部位分别用插入式和附着式振捣器振捣。

3.二次振捣的注意事项

(1)气温:混凝土的凝结时间与气温变化密切相关,气温升高则凝结变快,二次振捣的时间就应提前,反之就要推后。另外,还应注意昼夜温差,对振捣时间适时调整。

(2)水泥品种:掺有混合材料的水泥一般较纯熟料水泥凝结时间长,例如矿渣酸盐水泥较普通硅酸盐水泥凝结时间长。

(3)混凝土强度等级:在其它条件相同的前提下,强度等级高的混凝土凝结时间短。

(4)坍落度:一般情况,凝结时间随坍落度增加而有一定的延长。但是在高温季节,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受坍落度的影响很小。

(5)水灰比:二次振捣对小水灰比的混凝土增强效果好,对水灰比大的混凝土增强效果较差。四、混凝土二次振捣的机理分析

1.二次振捣对混凝土拌和物密实度以及整体均匀性的提高

混凝土在振捣作用下会趋于液化,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在振捣成型及其随后的静停过程中,很少能实现相对稳定的状态,粗骨料在自重作用下仍有下沉,水分和气泡上升,这种物理现象会一直持续到混凝土失去塑性(初凝之前止),其结果会造成粗细颗粒上下分布不均匀的现象。粗大颗粒在混凝土凝结前的下沉,就使得下部的密实度大于上部。所以混凝土的下部强度总是大于上部。而且随着外分层的发展,还会出现内分层,即粗骨料周围区域密实度发展不均匀。外分层与内分层的共同特点都是在骨料的下部形成充水区,充水区中也含有一部分气体,随着水分蒸发后,就会成为空穴,降低混凝土的强度。间隔一定时间进行的二次振捣,可以使本来已经接近凝结的混凝土经振捣液化,重新恢复塑性,将由于内分层被封闭在粗骨料下部的水囊内的水和气泡释放出来,进而使得这个充水区被水泥浆体所填塞。来源于/

2.二次振捣能加速水泥颗粒的水化

混凝土拌和时,水泥颗粒表面的矿物成份就会立即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相应的水化产物,水化产物很快溶解于水,水泥颗粒又暴露出新的表面再与水反应生成水化产物,这个过程反复进行,就使得水泥颗粒被层层剥落,直至颗粒完全与水发生反应,水化就结束了。但是,在整个水化期间的水化速度不是均匀的。开始阶段水化速度快,水化产物的生成速度要大于其溶解扩散速度,这样很快就会使水泥颗粒周围的溶液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状态,进而析出以水化硅酸钙凝胶为主的半渗透膜层,包裹在水泥颗粒的表面,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外部水分向内的渗透以及内部水分向外的扩散,减缓了水泥的水化速度。而且膜层内部水分引起的水化反应使膜层向内增厚,经由膜层向外扩散的水化物聚集于膜层外侧又使膜层向外增厚,这时水化反应就更慢了。此时若给以二次振捣,就可以人为加速膜层破裂,使得外部低浓度的溶液能够再次进入,与尚未水化的水泥核接触,加速水化反应的速度,直到新生成的凝胶体重新修补破裂的膜层为止。

3.二次振捣能加强水泥石同粗骨料以及钢筋间的界面强度

由于自重引起的下沉,使得其下部形成充水区,同时一部分水分也会沿着粗骨料的侧面向上运动,使得粗骨料的侧面出现水分上迁的通道,这些通道的存在严重降低了混凝土中浆体与粗骨料同的界面强度,同时,由于混凝土中水分和气泡的上升,水泥浆体与钢筋之间也会出现微小间隙或是薄水膜,造成钢筋抗拔力的下降。如果在水泥凝结前给以二次振捣,就会使得粗骨料和钢筋周围的水膜和微孔被粘稠的浆体所填充,随着粗骨料和钢筋周围水泥颗粒浓度的增加,水泥水化生成的水化硅酸钙凝胶的数量也会增多,水化硅酸钙凝胶的比表面积很大,表面能很高,大大加强了界面强度。

五、结语

二次振捣施工工艺虽然有很多的优点,但是二次振捣法牵涉到的施工因素也很多,特别是二次振捣时间的确定,如果处理不当,造成振捣时间太迟,在水泥浆体硬化后振捣,会造成无法愈合的裂缝产生,导致混凝土的水泥石结构破坏,所以采用这种方法时必须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认真试验,慎重实施。

参考文献:

篇8

人工神经网络(AartificialNeuralNetwork,下简称ANN)是模拟生物神经元的结构而提出的一种信息处理方法。早在1943年,已由心理学家WarrenS.Mcculloch和数学家WalthH.Pitts提出神经元数学模型,后被冷落了一段时间,80年代又迅猛兴起[1]。ANN之所以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是由于它具有本质的非线形特征、并行处理能力、强鲁棒性以及自组织自学习的能力。其中研究得最为成熟的是误差的反传模型算法(BP算法,BackPropagation),它的网络结构及算法直观、简单,在工业领域中应用较多。

经训练的ANN适用于利用分析振动数据对机器进行监控和故障检测,预测某些部件的疲劳寿命[2]。非线形神经网络补偿和鲁棒控制综合方法的应用(其鲁棒控制利用了变结构控制或滑动模控制),在实时工业控制执行程序中较为有效[3]。人工神经网络(ANN)和模糊逻辑(FuzzyLogic)的综合,实现了电动机故障检测的启发式推理。对非线形问题,可通过ANN的BP算法学习正常运行例子调整内部权值来准确求解[4]。

因此,对于电力系统这个存在着大量非线性的复杂大系统来讲,ANN理论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具有很大的潜力,目前已涉及到如暂态,动稳分析,负荷预报,机组最优组合,警报处理与故障诊断,配电网线损计算,发电规划,经济运行及电力系统控制等方面[5]。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ANN)理论的保护原理。

1、人工神经网络理论概述

BP算法是一种监控学习技巧,它通过比较输出单元的真实输出和希望值之间的差别,调整网络路径的权值,以使下一次在相同的输入下,网络的输出接近于希望值。

在神经网络投运前,就应用大量的数据,包括正常运行的、不正常运行的,作为其训练内容,以一定的输入和期望的输出通过BP算法去不断修改网络的权值。在投运后,还可根据现场的特定情况进行现场学习,以扩充ANN内存知识量。从算法原理看,并行处理能力和非线是BP算法的一大优点。

2、神经网络型继电保护

神经网络理论的保护装置,可判别更复杂的模式,其因果关系是更复杂的、非线性的、模糊的、动态的和非平稳随机的。它是神经网络(ANN)与专家系统(ES)融为一体的神经网络专家系统,其中,ANN是数值的、联想的、自组织的、仿生的方式,ES是认知的和启发式的。

文献[1]认为全波数据窗建立的神经网络在准确性方面优于利用半波数据窗建立的神经网络,因此保护应选用全波数据窗。

ANN保护装置出厂后,还可以在投运单位如网调、省调实验室内进行学习,学习内容针对该省的保护的特别要求进行(如反措)。到现场,还可根据该站的干扰情况进行反误动、反拒动学习,特别是一些常出现波形间断的变电站内的高频保护。

3、结论

本文基于现代控制技术提出了人工神经网络理论的保护构想。神经网络软件的反应速度比纯数字计算软件快几十倍以上,这样,在相同的动作时间下,可以大大提高保护运算次数,以实现在时间上即次数上提高冗余度。超级秘书网

一套完整的ANN保护是需要有很多输入量的,如果对某套保护来说,区内、区外故障时其输入信号几乎相同,则很难以此作为训练样本训练保护,而每套保护都增多输入量,必然会使保护、二次接线复杂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也许是解决该问题的一个较好方法,各套保护通过总线联网,交换信息,充分利用ANN的并行处理功能,每套保护均对其它线路信息进行加工,以此综合得出动作判据。每套保护可把每次录得的数据文件,加上对其动作正确性与否的判断,作为本身的训练内容,因为即使有时人工分析也不能区分哪些数据特征能使保护不正确动作,特别是高频模拟量。

神经网络的硬件芯片现在仍很昂贵,但技术成熟时,应利用硬件实现现在的软件功能。另外,神经网络的并行处理和信息分布存储机制还不十分清楚,如何选择的网络结构还没有充分的理论依据。所有这些都有待于对神经网络基本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以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创造出更适合于实际应用的新型网络及学习算法[5]。

参考文献

1、陈炳华。采用模式识别(智能型)的保护装置的设想。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第五届全国继电保护学术会议,[会址不详],1993

2、RobertE.Uhrig.ApplicationofArtificialNeuralNetworksinIndustrialTechnology.IEEETrans,1994,10(3)。(1):371~377

3、LeeTH,WangQC,TanWK.AFrameworkforRobustNeuralNetwork-BasedControlofNonlinearServomechannisms.IEEETrans,1993,3(2)。(3):190~197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