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4 06:41:5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幼师学校毕业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促进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学生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展示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的教学成果,有效推动高校学前(幼儿)教育学科和专业建设以及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
二、主办单位
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幼儿教师教育委员会
三、协办单位
全国各高校学前(幼儿)教育学院(系)
四、活动时间
征稿截止时间:2013年6月10日
评选揭晓时间:2013年7月30日前
五、评审委员(排名不分先后)
周兢(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华爱华(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霍力岩(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顾荣芳(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刘晓东(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秦金亮(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刘云艳(西南大学学前教育系)、刘明远(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郑健成(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周世华(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系)。
六、活动组织
1.评选范围:全国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2013年应届毕业生独立或合作撰写的毕业论文。
2.论文分组:分设大专生、本科生、研究生(含硕士生、博士生)三个组。
3.论文推荐:大专、本科生参评毕业论文由所在院校(系)集体推荐。推荐数量:大专生控制在本院校(系)当年毕业生总数的15%以内,本科生控制在20%以内。每篇参评论文均应附上两位具有高级职称指导教师或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的评语。研究生推荐名额不限,由导师推荐并写出评语。所有参评论文均一式一份并附上作者本人学生证复印件,于2013年6月10日前(以当地邮戳为准)寄至杭州市文三路求智巷3号《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编辑室(邮编310012)。参评者同时登录《幼儿教育》杂志官方网站“幼儿教育网http://”,根据网站指示注册并上传参评论文的电子文档。
七、评选和奖励
1.特邀全国各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学科带头人组成论文评选委员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分组评选,按一定比例评出各组优秀论文。
2.由主办单位颁发获奖证书。
3.获奖结果将在2013年9月《幼儿教育·教育科学》杂志及其官方网站“幼儿教育网http://”上公布,部分优秀论文将选登在《幼儿教育·教育科学》上。
4.获奖作者编入“中国幼教招聘网http://高级人才库”向全国各用人单位重点推荐。
八、重要说明
促进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学生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展示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的教学成果,有效推动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二、主办单位
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幼儿教师教育委员会
三、协办单位
全国各高校学前(幼儿)教育学院(系)
四、活动时间
征稿截止时间:2012年6月10日
评选揭晓时间:2012年6月30日前
五、活动组织
1.评选范围:全国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2012年应届毕业生独立或合作撰写的毕业论文。
2.论文分组:分设大专生、本科生、研究生(含硕士生、博士生)三个组。
3.论文推荐:大专、本科生参评毕业论文由所在院校(系)集体推荐。推荐数量:大专生控制在本院校(系)当年毕业生总数的15%以内,本科生控制在20%以内。每篇参评论文均应附上两位具有高级职称指导教师或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的评语。研究生推荐名额不限,由导师推荐并写出评语。所有参评论文均一式两份并附上作者本人学生证复印件,于2012年6月10日前(以当地邮戳为准)寄至杭州市文三路求智巷3号《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编辑室(邮编310012)。参评论文同时以电子文档方式发送至,请在主题栏标明“优秀毕业论文评选”字样。
六、评选和奖励
1.将特邀全国各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学科带头人组成论文评选委员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分组评选,按一定比例评出各组优秀论文。
2.由主办单位颁发获奖证书。
3.获奖结果将在2012年9月《幼儿教育·教育科学》杂志及其官方网站“幼儿教育网省略”上公布,部分优秀论文将选登在《幼儿教育·教育科学》上。
4.获奖作者编入“中国幼教招聘网省略高级人才库”向全国各用人单位重点推荐。
七、重要说明
优秀论文报告会由华东师大化学系副主任王清江老师主持。教务处领导陈灵犀代表学校向与会代表表示欢迎,感谢兄弟院校多年来对华东师大的关心和支持并祝交流会圆满成功。化学系主任何品刚教授简要介绍化学系历史和现状。1951年由沪江、大同、光华、同济、大夏、圣约翰等六校教师组成。现有教职工113人;其中中科院院士2名、教授34名,博士生导师36名。一级学科博士点十几个。各类科研项目120多项、每年科研经费2000余万元。在CA杂志上收集论文一百几十篇,除实验楼外,另有上海市绿色化学重点实验室,教师培训中心、中学生科普实验站等几十部分。2年后集中迁往闵行校区。目前因正值建设阶段、所以接待工作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希望与会代表谅解。
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教育委员会主任范杰教授代表与会的化学化工学会负责人和各校师生感谢东道主华东师大校系领导和老师们为会议提供的周到安排。同时介绍了上海市市长韩正同志今年1月下旬视察化工企业时对本市化学工业提出跨市发展,辐射全国;加大研发力度,实施创新技术;一伴化规划,整合资源,做大做强等要求。为广大化学工作者展示了上海市21世纪化学工业继续发展的宏伟蓝图,倍受鼓舞。我们要用化学在追求美好生活,促进高新技术发展中所作出的贡献,消除人们对化学的误解,吸引更多的年青人投身化学专业学习,应对未来能源、资源不足的挑战、环境污染加剧和温室效应增大带来负面影响作出努力和贡献。
交流会上20位同学的精彩报告和师生间热烈融洽的互动式讨论,为会议营造了极为和谐的氛围。
优秀论文涉及有关催化反应的机理探讨、多种纳米材料的合成、食品安全中监测方法研究、抗癌药物的活性研究、皮肤抗衰老的机理、环境水体中重金属的检测方法和仪器的开发等与高新技术和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多个领域。
经过评委讨论,有10位同学获得壹等奖。他们是:刘嘉、黎朝、陆颖音、李永玺、戴逸婧、丁支、王荔祖、马丽君、张若男和王欢。
有十位获得二等奖,他们是:徐阳、刘媛媛、徐慧婷、应佚伦、、张蕾、沈明月、虞珊、蒋迪发和徐浩。
会议在颁发获奖证书、获奖者与华东师大和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部分负责老师合影后圆满结束。
1 当前高等学校学前教育教学现状分析
1. 1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偏重理论
当前传统的高校教育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形式多样丰富多彩,设置了各种的专业选修课、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等门类齐全种类繁多。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主要以理论教学和知识传授为主,除了毕业前的四周教育实习很少有参与和接触到学前教育教学一线的机会,学生在理论方面往往是纸上谈兵,说起来都能头头是道,真正到了教学一线,面临众多复杂的情况和真实的教学环境,往往一脸茫然不知所措,多数学生显现出高分低能入职后面临适应学前教师角色困难的尴尬境地,主要原因是在校学习时重理论轻实践。
1. 2 学前教育专业课教学中教育元素挖掘不充分
高校学前教育的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往往忽视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感受和知识的技能迁移,学生在学习中掌握了大量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和文艺、舞蹈等艺术功底,忽视了艺术技巧和技能在学前教育教学中的实际应用能力。出现了众多现实的教育情景就是,学生具有扎实的美术功底,却不能根据幼儿园实际情况和学前儿童特点设计出符合教学情景的美术作品和课程; 还有多数学生具有扎实的舞蹈功底,却不能很好地组织好像样的幼儿舞蹈课堂和儿童演出作品。
1. 3 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教学实习趋于形式化
高校教育实习和见习往往安排在学生快要毕业的最后一个学期,实习时间相对都很短,或者学校跟实习学校合作很少,实习往往流于形式,个别实习领队老师缺乏组织经验,有的实习学校怕实习教师影响学校教学成绩,很少给实习生实践教学的机会。在临近毕业时安排教育实习,学生往往还要面临完成毕业论文和就业求职应聘等多重压力,既要实习还要查找资料完成毕业论文应对毕业论文答辩,还要四处求职参加各种应聘会,让学生显得力不从心对教育实习也难免有应付的成分,从而影响了教育实习质量。
2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改进措施
2. 1 切实改善教学条件完善学生实践教学环境
建设和完善高校内的学前教育实训教室和校外实训教学基地和相关的教学配套设施。首先需要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组成元素进行深入了解和调查,结合学生个性发展和教学实际需求,制定相关的技能培养目标,在开设艺术理课程教室的基础上增加与幼儿看护技能实训室、教育活动模拟实训室等形成合理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实践有机结合,功能优势互补的完备教学环境,为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教学提供物质保障。
2. 2 在教学实践中充分挖掘教学实践能力
在实践教学中掌握坚实的学前教育理论和丰富的实践教学技能,用理论指导实践。合理整合教育理论专业课程,充实学生的幼教科研能力,把学生培养成有内涵的实用性教育人才。以培养学生个性化需求为基准,改变单一化的教学课程,拓展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特长及实用技能,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充分结合课堂和课外学习成果,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满足学生的多样化诉求,促进教学实践的改革和发展。
2. 3 改进教育实习缩短教师角色适应时间
教师角色适差缺乏与家长沟通和组织孩子活动的能力应往往是毕业生面临的一大难题,更快的角色适应为毕业学生尽快就业和融入教学提供了优势。这就要求学校在教学实习安排上下功夫,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深入教学一线和参与到实际教学环境中,让学生亲身体会和让幼儿园长及一线教师分享教学经验。高校要有自己的附属幼儿园或者教育实习基地,让学生作为助手在经常参与到幼儿教学一线的各个教学环节,在幼儿园组织大型活动( 如元旦活动、六一儿童节活动、竞赛、表演等) 组织学生观摩或作者为助手协助组织,学生在实践中感知越多获得实践经验越多,对缩短角色时应有很大帮助。
3 高校学前教育完善培养模式教学建议
3. 1 高校学前教育教学要根据幼儿园实际需求培养
目前高校学前教育教学往往根据教育方针和教育政策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然后就一直沿用下去,很难做重大改革和变化。对一线幼儿园的教学动态和学前教育用人方向很少去做调查,高校学前教育教学和幼儿园教学改革和培养机制明显滞后,学生毕业后还要经过岗前培训和学习才能适应新的教学环境。这就要求高校学前教育要多深入了解学前教育一线教师的教学,及时了解和把握最新教育动态,掌握好国内外学前教育的风向标,积极参与幼儿教学改革,根据幼儿园的需求来及时调整、更新和改革高校的教学内容。
3. 2 高校学前教育教学要根据用人单位需求培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方向不仅仅是幼儿园。更多的幼儿特长培训机构、亲子乐园、母婴生活馆、学前教育商业培训、大众媒体幼儿专栏、幼儿出版机构等都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供就业机会和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打破了过去传统的专门为幼儿园培养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式,变被动培养为根据用人单位和人才市场需求主动改进培养方案,为学前教育培养方式开拓了新的方向。就要求在专业课设置和选修课内容增加相应技能的内容,或者根据用人单位需要开设相关课程。
3. 3 高校学前教育教学要根据学生需求来培养
学前教育专业的不同学生对毕业后的就业需求和培养需求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希望毕业后考取研究生继续学习深造获得更多更好的理论学习机会。还有一部分学生希望毕业后就直接就业; 有的希望从事对科学、语言、健康等对艺术要求低的教学工作;有的愿意到幼儿园从事音乐、美术等方面的专门教学工作。就要求在学习完基础课程后进行分班制教学根据学生毕业的需要分班管理,或者设立选修课制度,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毕业后的需求进行选修,修满学分即可毕业,满足了不同就业需求的学生都能学到自己需要的知识和技能。__
为客观公正地开展评选活动,本届评选活动特邀华东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华女子学院、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青岛幼儿师范学校等院校的部分学科带头人组成专家评审组评选,现将结果予以公布(获奖证书随即寄出)。
第三届(2009年)评选活动将自2008年12月起开始征稿,截稿日期为2009年5月30日。第三届评选结果将于2009年6月31日前揭晓。
期待大家一如既往的热情参与和大力支持。
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幼儿教师教育委员会
幼儿教育杂志社
研究生组:
优秀论文一等奖:
周 英(华东师范大学)中班幼儿依恋内部工作模式对其
同伴冲突情境中表现的影响研究
王兰枝(内蒙古师范大学)回归生活课程理念下的幼儿园
园本课程开发研究――以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幼
儿园园本课程研究为例
优秀论文二等奖:
广西师范大学
吴慧源 多元文化背景下广西幼儿园艺术教育课程研究
谭 峰 亲子教育机构中教师对家长的指导策略现状研
究――以桂林市A中心为例
赵俊婷 儿歌的教育观研究――基于广西幼儿园课程文
本的分析
辽宁师范大学
翁晓鸣 3岁儿童气质发展特点与自主性相关研究
内蒙古师范大学
鲍艳辉 促进幼儿主体性发展的教师支持性教学策略的
研究
华南师范大学
黄美贤 幼儿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情况及相关
因素研究
本科生组:
优秀论文一等奖:
梅 莉(中华女子学院)早期阅读活动中教师有效阅读指
导策略的研究
杨 云(中华女子学院)中日关于大班幼儿同伴冲突与教
师应对策略的比较研究――日本九州女子大学附
属幼儿园与中国恩儿园的比较研究
章佳颖 (华东师范大学)关于综合主题背景下幼儿园音乐
教育现状的调查
王丽飞 (内蒙古师范大学) 劳动合同法在呼和浩特市公
立幼儿园的实施情况调查研究
陈 丽(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 视觉支架式教
学提升自闭症幼儿语言能力研究
马芝(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儿童阅读障碍
的ERP研究综述
苏 姬(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行为异常幼儿 的个案观察与分析
骆晓笑(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幼儿教师专业
成长动力研究――以L老师为个案的叙事研究
优秀论文二等奖:
中华女子学院
刘 欢 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开展现状的调查
周惠文 4~6岁儿童对生长和死亡现象认知的研究
刘小娟 公开课对教师专业成长影响的研究
淮北煤炭师范大学
王颖莉 脚手架理论在幼儿数学教育中的运用
首都师范大学
刘晓川 幼儿园教师常规教育观念的研究
吕小烨 不同时期父母教养观念比较研究
张 艳 北京市幼儿教师游戏观的调查
张 菁 关于幼儿园教师对继续教育的期望与现状的对比研究
王雪艳 不同情境下大班幼儿合作行为特点研究
西南大学
张璐琳 蒙台梭利教学法本土化的困境研究
刘淑美 学前专业本科男生专业学习的困惑及对策初探
――基于某大学学前专业本科某年级三位男生
的个案研究
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
董钰萍 流动儿童受教育的家庭支持系统结构分析
何一南1987-2007我国学前教育领域研究的状况与分
析――基于四种核心期刊的研究
叶 静 幼儿园新手――专家型教师备课比较研究
汪 静 流动人口家庭的儿童虐待调查
卢美君 平阳县幼儿教师生存状态的调查与分析
鼓励奖:
李 娜 刘陈岑 田 甜(中华女子学院)
刘晓娟 赵雪华(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郝芳超 徐 菲 王新洁 张莹雪(首都师范大学)
宋 坤 索长清 王宏霞(内蒙古师范大学)
李梦怡 吴小平(西南大学)
胡 莹 张佳誉 徐丽芳 张 婧 袁慧兰 李慧慧
金晓乐 张放放 张燕飞(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
专科生组:
优秀论文一等奖:
安徽合肥幼儿师范学校
张梦 新入园幼儿分离焦虑的成因及对策
周 洁 关于幼儿观看动画片的现状之调查报告
唐守翠 如今的男幼师在哪漂泊――合肥男幼师的生存
现状与分析
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
吴 晓 幼儿园中男女幼儿舞蹈学习的差异研究
姜美玉 中班幼儿的分享行为的研究
阮巧丹 大班幼儿学习习惯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连丽芳 初探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性别差异
陈青南 大班调皮儿童的社会影响因素分析及对
策研究
杨 飘 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现状调查研究
周 虹 5-6岁独生子女独立性的研究与思考
郑婷婷 中班幼儿生活自主性学习的观察与分析
河南郑州幼儿师范学校
张秋平 浅谈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及运用
青岛幼儿师范学校
方珊珊 中班幼儿游戏合作性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
宋佳萌 关于青岛市某幼儿园一日食谱中营养成分的初
步分析
广西幼儿师范学校
韦 微 当前城市幼儿存在的主要膳食问题研究及其对策
李汪明 开启选择性语言障碍孩子的心灵
优秀论文二等奖:
合肥幼儿师范学校
李亚男 关于大班幼儿独立性的调查
吴桂香 幼儿园活动室墙饰初探
赵 方 关于教师对幼儿奖励方式的初步调查
锁孝雯 关于同伴交往中“被忽视”幼儿的现状及成因的调查报告
刘冉冉 关于合肥市幼儿园大班教学“小学化”倾向的调查分析
廖韫玉 蚌埠地区城乡大班幼儿任务意识发展差异性的调查
苏晓妹 有关幼儿入园准备工作的调查研究
余 彤 孩子在幼儿园安全吗――幼儿园接送和门卫制度的完善及实施
郑州幼儿师范学校
范小颜 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乔 莹 谈幼儿数学活动区的开展与指导
未克青 “否定”式教育对幼儿成长的影响研究
谢 丹 幼儿攻击的成因及矫正
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
罗晓丹 中班某幼儿攻击的矫正研究
严圆圆 实习幼儿园小中大班区域活动的探索
林 丹 新老师管理幼儿园过渡环节的策略初探
施冬婷 新老师对小班表演区调控组织的基本指导与策略
林 红 幼儿喜欢什么样的老师――来自于对大班幼儿的调查
陈真真 小班幼儿新入园分离焦虑成因及策略研究
林 燕 小班幼儿社会与家庭环境的相关调查研究
高丽丽 小班幼儿的告状原因及应对策略
王佳秀 浅谈台实幼大二班语言区的创设
青岛幼儿师范学校
秦续姣 浅谈新教师如何提高教育策略与机智
邵 分析小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
刘 楠 大班幼儿在园遵守集体规则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的调查
广西幼儿师范学校
张悦涵 异性玩具对幼儿性格发展影响的研究
罗合亮 解开孩子“对着干”的心锁
韦柳媛 幼儿与同伴冲突的原因探析
卢 巧 城市家庭环境对幼儿与同伴交往的影响
文 雯 幼儿语言过早成熟刍议
石富莲 教师吓唬幼儿的现象分析
施 慧 谈谈幼儿园师源性心理伤害
赵 露 谈谈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鼓励奖:
黄丽倩 王 璐 张 咪 李伟伟 张婷婷 韩 萍
陈 辉 许媛媛 尤亚平 韩兰兰(安徽合肥幼儿师范学校)
万 雪 王罗敏 刘 欢 付 慧 牛 圆 张晓玲
曲 佳 董 旭 姚 笑 刘翠莲祝 琛(青岛幼儿师范学校)
罗雪梅 周瑜征 陈 芳 汤媛媛 郑自新 郭慧兰
张 云 刘安娜 张 瑛 张 利 陈 娟 严 媛
陈丹凤(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
(日本大阪综合保育大学,大阪;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北京 100048)
[摘 要] 针对当前日本教师缺乏“实践指导能力”的现状,以培养保育员、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为主的大阪综合保育大学致力于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其教育课程主要分为以培养具有丰富人性的教育者为目的的“基础科目”和以培养实践指导能力为目的的“学科科目”两大类。一至四年级的系统实习指导体制是其教育课程编制的轴心,其中最具特色的是每个学生“与孩子共度1700个小时的体验实习计划”与由专职教师每周指导实习学生一次、学生每周必须提交“体验实习日志”用于交流讨论的专题研讨会。同时学校还为每位学生建立了“个人学习档案卡”,根据学生的资质能力提供在校的学习指导以及毕业后的择业帮助。
[
关键词 ] 实践指导能力;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教育课程
日本长期以来在教师培养课程中多注重理论,缺少与实践的融合,造成教师“实践指导能力”弱的弊端。大学毕业被录用的新任保育员和教师,在保育教育现场存在着诸多问题,尤其是缺乏应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010年9月公开发表的题为《重新评估提高教师资质对策》的研究报告显示,新毕业就职的保育员和教师往往无法很好地解决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对学校校长的问卷调查也显示,在回答“是否必须提高教师的资质能力”时,认为新任教师能力“不足”或“非常不足”的综合评分为62.1%,其中与“实践指导能力”相关的不足事项高达50%以上,如认为教师“指导儿童/学生的能力”不足者占58.7%;认为教师“班级组织能力”不足者占58.6%;认为教师“学习指导/授课能力”不足者占54.8%;认为教师“解释教材的能力”不足者占53.7%;认为教师“理解孩子的能力”不足者占51.6%。为解决上述问题,日本文部科学省提出新目标,要求2010年所有的学校在教育教学中使用信息通讯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在师资力量培养方面则提出要从根本上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提高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
20世纪80年代,日本把“实践指导能力”作为改革教师培养的
关键词 。1987年教育职员培养审议会的报告《有关提高教师资质能力的对策》就指出:对教师而言,应该深刻理解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感,对人的成长、发展规律,对幼儿、儿童和学生的教育要充满热爱,同时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良好的品行教养以及与本职工作相适应的能力。这种资质能力的培养要通过录取、培训、在职研修等各个阶段来完成。为提高教师综合能力制定的各项对策也应综合考虑,使之能够贯穿于各个培训阶段的始终。
为提高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大阪综合保育大学提出了具体的应对举措。对志愿选择教师职业的学生,除了重视作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互作用的重要场所”的教育实习外,还通过选修课、课外各项活动(福祉体验、义工体验、大自然体验)等,提供更多机会鼓励学生与孩子接触,了解观察孩子。为此,大阪综合保育大学与地方教育委员会、中小学校联合协作,保证志愿从事教师职业的学生每周可去实习一天,以此作为学校的辅助课程。中国的教师教育同样存在着教师“实践指导能力”弱的问题,大阪综合保育大学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一、大阪综合保育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
大阪综合保育大学创办于2006年4月,是以培养保育员、幼稚园教师以及小学教师为目标的四年制专门大学。该大学在注重保育员、幼稚园教师以及小学教师必须具备的基础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语言交流能力的同时,还注重与保育教育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在“保育所、幼稚园和小学携手合作”(保幼小一体化)的呼声下,大阪综合保育大学设置了可以同时获取保育员、幼师以及小学教师三种资格的课程。
大阪综合保育大学自创办以来发展顺利,根据2012年度的数据,学生由创办时的80名定员增加到现在的110名定员;能够取得的资格证除原来的保育员资格和幼稚园教师资格外,又增加了小学教师资格。该校根据障碍者权利条约的理念,构建了障碍儿童与健康儿童共同学习的“全纳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体系。针对近年来患LD(学习障碍)、ADHD(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症)等障碍的儿童增多的趋势,考虑到担当特殊教育的老师明显不够,该校还设立了一种为特殊支援学校服务的教师资格证。当然,对当今的日本大学来说,课程安排是有“上限制”(CAP制)的。为确保学生有充足的学习时间,该校规定了一个学年选修课程数量的上限,因此也不是全部的学生都能获取这四种资格证。但大阪综合保育大学还同时享受“上限制”的例外规定,即该校可根据学生一、二年级的成绩,为其提供获取四种资格证的可能性。例如,对没能取得特殊支援学校教师资格证的学生,只要认识到“全纳教育”的重要性,就可以得到奖励,获得与特殊支援教育相关的学分。
大阪综合保育大学是培养从事婴幼儿/儿童教育的人才的专门大学,原则上要求学生必须获得保育员、幼师或小学教师中任意一种国家资格证作为毕业条件。在此基础上,尽可能鼓励学生获取多种资格证。在日本取得教师资格证书的必要条件,是在大学或者文部省指定的培养机构修完规定的课程,获得相应学分,完成毕业论文,答辩通过后,即可向大学所在的都道府县教育委员会提出申请,由都道府县教育委员会审批同意后颁发教师资格证书。
大阪综合保育大学要求毕业生必须修满124个学分以上,其中基础科目24个学分,学科科目100个学分。取得保育员资格的必须修满87个学分以上,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证需修满64个学分以上,取得小学教师资格证需修满79个学分以上。学生取得规定的学分后,可向大阪府教育委员会提出获取教师资格证的申请,由大阪府教育委员会审批决定授予教师资格证。
二、大阪综合保育大学的课程设置
大阪综合保育大学的教育课程主要分为以培养具有丰富人性的教育者为目的的“基础科目”和以培养实践指导能力为目的的“学科科目”两大类。下面根据2012年度该大学的教育课程、儿童保育学部与儿童保育学科课程选修科目表对照讨论。
(一)以培养具有丰富人性的教育者为目的的基础科目
基础科目是学生的必修课,共设14个科目,24个学分(见表1)。通过学习教育学概论、社会学、日本国宪法、儿童文学、信息处理、专题研究讨论等课程,培养学生具有宽广丰富的常识与教养,提高学生的对话交流能力(其中包括外语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同时,还特别设有哲学科目,但不是纯哲学,而是作为实践哲学的伦理学、人间论。设置这些科目的目的是要把学生作为“人的教育者”来培养。
(二)以培养实践指导能力为目的的学科科目
学科科目设置主要分为保育系科目、幼儿园/小学相关科目、实习相关科目和特别研究科目四种。
1.保育系科目。
保育系科目是在保育所以及一些保育设施开设的实习课目,从大学二年级的下学期开始。一年级的课程和二年级的前期课程多以《保育原理》《保育内容(健康、人际关系、环境、语言、综合表现、造型表现)》《表现技术(音乐、基础造型、儿童体育)》《幼儿保健》《幼儿饮食和营养》等为主,还设有与实习相关的科目。在四年级开设《家庭支援论》和《保育内容总论(I.Ⅱ)》,这样可以使学生以更加综合的视角来全面审视在课堂或实习中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包括理论)。
2.幼儿园川、学相关科目。
与幼儿园/小学相关的科目,幼儿园及小学的教育实习都是从三年级开始的。有关各科实习的指导方法以及教育方法的研究,重点设置在二、三年级。学校对四年级的学生开设《保育指导法I - II》,作为实习后的指导;对2010年入学的学生,开设作为获取教师资格证的必修课《教职实践专题研究讨论》。在此专题研讨会上,学生要回顾实习生活,查找自己成为一名教师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还有哪些知识和技能需要弥补,通过对自身的反思,为拓展未来提供机会。当然,在幼儿园/小学的相关科目中,还设置了其他课程,如为培养学生对教育职业的热爱与自豪感、一体感的科目《保育者论》《教育者论》;为培养学生深入理解幼儿/儿童成长发展能力的科目《保育心理学》《幼儿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为培养学生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能力的科目《学校咨询》(I.II);为培养学生具备所需的知识、技能以及态度的科目《保育指导法》《学生升学或就业的指导》等。
3.实习相关科目。
大阪综合保育大学设置的实习相关科目,以培养具有高度专业化知识的保育员、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和特殊支援学校教师为目标,十分重视课程的设置。学校从一年级至四年级的系统实习指导体制是教育课程编制的轴心。作为获取保育员、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和特殊支援学校教师资格的必备实习条件,分别设有二年级(与保育相关设施/保育所)保育实习和三年级(与保育相关设施/保育所)保育实习两种。教育实习安排在三、四年级(幼儿园或小学)。特殊支援学校的教育实习将于四年级实施。
4.特别研究科目。
特别研究科目是与实习相关科目有着紧密联系的项目。一年级设有“综合基础专题研究讨论”,二年级设有“综合专题研究讨论”,三年级设有“毕业论文I”,四年级设有“毕业论文Ⅱ”。这些都是由专职教师以讨论课的形式进行的小班授课,通过理论与实践的互动来达到两者的融合。同时,它还为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研究各种学习方法、培养不断钻研求索的学习态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三年级期末举行“毕业论文中期发表会”,四年级期末举行“毕业会”,学生发表各自一年来的研究成果,将此作为总结性的学习成绩。
三、大阪综合保育大学的特色教育课程
如上所述,实习相关科目是大阪综合保育大学的特色,一年级至四年级的系统实习指导体制是其教育课程编制的轴心。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孩子们的实际状态,大阪综合保育大学编制了理论与实践能够融合的教育课程。学生在四年的学习过程中往返于现场实习和学校理论学习之间,使理论与实践能够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此学校实施了被称为“与孩子共度1700个小时的体验实习计划”,同时为每位学生建立了“个人学习档案卡”。
(一)与孩子共度1700个小时的体验实习计划
大阪综合保育大学特色实习课程,是在一年级设置的《保育实践学习I》、二年级设置的《保育实践学习II》,并且每周组织一次相应年级的学生到保育所、幼儿园、小学,进行“现场实践实习”。该大学还将另一种“保育/教育实习”置于重要地位——职前体验,就是为学生毕业后选择保育员、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或特殊支援学校教师等职业进行的择业前培训。学校与附近都道府县的教育委员会(大阪市、京都市、堺市、池田市、门真市、寝屋川市等)以及私立保育所或幼儿园签订协议,积极指导学生选择在被指定的保育所、幼稚园或小学进行“体验实践学习”。学校还负责与相关的公立和私立机关、保育相关设施的接受部门,确认条件、委托接受、掌握实习活动状况,应对解决体验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与“职业生活支援室”和相关授课(包含讨论科目)的单位共同合作,将职前体验培训纳入到学校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总的来说,大阪综合保育大学的“体验实习”具有以下特点:自一年级起就安排学生去体验实习;体验实习固定时间,每周一次;在一年时间里,每周去同一场所实习;通过一年的体验实习,学生可以看到孩子的成长,学会组织现场教学活动,熟悉相应的工作流程;学校对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的体验实习,进行学分评定;每一学年有8位担当体验实习的教员,负责体验指导和实习体会的交流。
从一年级就开始的保育/现场教学的体验( Practice),是与各科理论课程的学习紧紧地结合在一起的,通过理论与实践的互动达到融合两者的目的。体验实习计划被称为“与孩子共度1700个小时计划”。1700个小时包括获取毕业资格所需的740个小时以及一年级至四年级的学生每周用时一天,总共960个小时(见表2)。需要指出的是,近年来三、四年级的学生主动参加体验实习的时间在逐渐减少。这部分学生多采取在保育所、教育现场等做义工的方式,获取相应的学分和工作体验。
大阪综合保育大学为保障体验实习取得更好的效果,作为相关的授课科目,在一年级设置《保育实践学习I》《综合基础专题研究讨论》;在二年级设置《保育实践学习Ⅱ》《综合专题研究讨论》等课程。这些课程都是由专职教师以讨论课的形式进行的小班教学(大概人数为14~15名),学生每周必须提交“体验实习日志”(日志以填写表格的形式提交,详细记载参加次数、学籍号码、实习生姓名;详细日期、当日天气、实习单位名、详细时间段;观察对象儿童、指导者/实习生的活动;考察与反省;指导担任者的指导意见等)。通过这样的总结和交流,加强学生对孩子、保育、教育的共同理解,从而使个人的体验能与他人共同分享。同时,通过体验实习,还能使学生对保育员、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的职务有基本的理解。主持研究讨论会的老师要对学生提交的“体验实习日志”给予点评和修改,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在下周的研究讨论会上反馈给学生,同时进行讲评,其评价基准为5分制,它将作为学生学分评定的依据之一。
(二)个人学习档案卡
大阪综合保育大学充分发挥小规模学校的特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为每位学生定制了“个人学习档案卡”,内容包括学生的高中毕业校、毕业年份、合格人试种别、毕业后的去向、体验实习场所(单位)、实习单位的评价、希望取得的资格证的种类以及就职内定去向等。通过这张“个人学习档案卡”,学校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梦想与目标,还可根据学生的资质能力,提供在校的学习指导以及毕业后的择业帮助。学生通过体验实习和保育教育实习,与孩子面对面的相处,了解孩子成长和发展的过程,可以把握孩子的身心发展状况,理解不同孩子的要求,培养与孩子同喜同悲的情感,为每个孩子提供适合他们的学习指导和生活帮助。
四、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教师培养模式的特征
建立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教师培养模式是大势所趋。虽然大阪综合保育大学的教师培养改革刚刚起步,还在探索阶段,但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上述讨论我们不难看出,该校在课程设置方面,除理论课程学习外,体验实践的学习始终贯穿于四年的大学教育中。这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互动,有助于达到融合两者的目的。
大阪综合保育大学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教师培养模式主要有以下四个显著特征:其一,其课程设置可以让学生同时获取保育员、幼师以及小学教师三种资格,同时学校尽可能鼓励学生获取多种资格证;其二,体验实践的学习始终贯穿于四年的大学教育中。从一年级第一学期开始至四年级持续每周一次的体验实习和保育教育实习,为学生直接接触孩子提供了充足的机会;其三,为每位学生定制“个人学习档案卡”。从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开始,根据学生的资质能力,提供在校的学习指导以及毕业后的择业帮助;其四,设置与体验实习相关的专题讨论课程。该课程由专职教师以讨论课的形式进行小班教学。在体验实习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及时在研究讨论会上,与教师、同学一起讨论、分享、交流,解决问题,提高“实践指导能力”。
[关键词]信息素质;信息能力;学前教育
[作者简介]于首先,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图书馆馆员;方小珍,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图书馆馆员。浙江杭州310012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6)11―0210―03
在信息时代,信息素质如同阅读、写字、计算一样,正成为信息社会的一项基本能力,是信息社会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基础。信息素质的培养逐渐成为世界各国教育界关注的重大课题,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作为高等教育的一分子,必须紧跟信息时代的步伐,顺应学前教育专业的新理念,加强学生信息素质教育,培养适应信息时展的创新型人才。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信息素质现状分析
1.信息需求能力。它是对信息的认识、兴趣、动机和需求,是人主观意识上对信息的感知程度。只有养成良好的信息意识,才能产生强烈的信息需求,产生内在动力,促使自己去搜索并利用信息资源,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信息需求能力体现了其解决问题和创新的欲望,是信息素质的前提和基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专业信息需求有着非常明显的阶段性、突击性和被动性。一般表现在:科研及各专业课老师布置了科研类作业,这时大部分学生会到图书馆查找有关资料,甚至也有个别学生直接把同学查到的资料复印一份了事,根本就不愿意独立来完成一个科研作业。杭州幼儿师范学院每学期都会安排学生用几周时间去幼儿园见习、实习,平时积累不多的学生就会出现一个相关资料信息需求的小,忙着寻找、借阅一些组织班级一日活动的各科教案、各类游戏、故事、手工制作等。还有考试前的两周、准备毕业论文阶段以及毕业生离校前(突击收集资料以备日后工作之需)都是学生信息需求的集中时间。而大部分的课余时间都用来上网聊天、看电视、翻阅一些消遣书籍。说明学生还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稳定的、主动的信息需求欲望,这样学生很难具备相应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信息检索能力。它体现学生的信息检索技能以及对信息源的熟悉程度。查找信息的能力是信息素质教育必做的基本功课,包括文献信息检索、数据信息检索、网络信息检索等,是衡量学生信息素质的主要指标。部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专业信息源(专业图书、报纸、期刊、光盘、政府行业标准、会议文献、学位论文、工具书、数据库、网络信息资源等)的特点、分布情况还不够熟悉,同时对相关信息资源的检索方法和途径缺乏较系统的了解,不能很好地选择检索词和检索方式,这就影响其对相关资源信息的查准率和查全率,从而影响其对所要了解和研究的专题学科发展水平的准确度和全面程度。有的学生英语基础欠佳,也就意味着学生不能面对西文数字资源和网络上的主流语言――英语,这就局限了信息检索的范围,不利于快速了解国外学前教育发展的最新动态和理念。
3.信息组织、分析、评价和创新能力。这是一种能批判性地分析信息、鉴别信息,从检索到的大量的信息中分析和提取有价值的、真实的、可行的信息,剔除无价值的、虚假的信息的能力。应将收集到的众多的信息资源组织起来为己所用,并且把掌握到的信息运用到学习和实践中去,使信息产生最大的价值和效益。据我们观察,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学生在分析利用学前教育专业信息方面还有待提高,大部分同学在查到相关信息资源后,不加组织和分析就照搬照抄,如:参考书上的教学案例,在没有认真分析其可行性的情况下,全盘拿来用于幼儿园实习带班活动,这样不结合地域和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很可能会弄巧成拙。大多数学生渴望学习课题查询和科研论文写作方面的知识及信息,但由于较缺乏系统地检索信息资源的能力,更主要的问题是对检索到的专业信息资料缺乏归纳、整合、创新的能力。除了毕业论文,只有10%的同学有过撰写论文的经历并且有所创新。当然,在幼儿园见习和实习结束后,我们的每个学生都要求写实习心得,如果学生能把实践的心得和前辈们总结的学前教育信息和理念加以融合,这样就能逐步提高自己的信息创新能力。
4.信息控制能力和信息道德素养。就是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能力,包括信息的组织与表达,信息的存储与传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需掌握最基本的计算机技术、信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具体如:了解计算机硬件知识;能够运用常用的办公软件;熟悉常用的网络服务功能;了解学前教育数据库的基础知识;掌握信息采集、传输工具(数码相机、打印机)的使用方法;还要会简单的卡通、动漫制作,因为这是小朋友最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学习,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学生基本掌握了计算机的信息处理技能。信息道德素质包括尊重知识产权,遵守信息法律,尊重个人信息隐私,不制造虚假信息和垃圾信息,不散布计算机病毒。幼师学生作为幼儿园小朋友的启蒙教师,更应该具有信息道德素养,言传身教,自觉维护网络安全与健康。
二、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状况的剖析
1.对信息素质教育内涵理解的偏差。自从1974年美国信息协会主席提出信息素质教育这一概念以来,其内涵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出现了很多定义,然而其基本内涵是一致的,即具备信息素质的人应该有很强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需求、信息检索、信息组织、信息评价及对信息有效的利用和创新)以及规范化信息道德素养的人。概念的核心应该在信息组织、信息评价和有效的利用创新。也就是说,信息素质教育的重点是为了利用信息,进而达到增加知识和创新的目的。而我们大多数学对信息素质教育的理解只局限于如何查找文献信息,也就是文献检索课的范围。这从源头上就局限了信息能力的提高。
2.机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缺乏主动性。教师一般都是照本宣科,学生的作业也只是教师根据各科专业的特点,自己拟定题目,要学生查找相关的内容,因而学生对检索结果缺乏感悟,学生不能带着自己的问题去查找所需的信息,缺乏获取信息的欲望和主动性,更谈不上让他们把检索到的内容进行整合和创新了。
3.教学目标较低。科研课的目的通常是为学生搞毕业设计、撰写毕业论必要的准备,没有把信息素质培养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先决条件来设定教学目的。掌握检索方法是比较容易的事情,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意识和文献组织、评价、利用和创新等方面的素质,才是我们教学的真正目的。
4.信息素质教育应该在全方位展开。需要教学管理部门、教学部门、教学辅助部门的相互配合,需要教学管理人员、图书馆工作人员、电教工作人员、教师和学生的相互协作。而且应对相关教职人
员进行信息素质培训,因为教职人员的信息素质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成效,培训应从实际出发,本着急用先学、普及提高的原则进行。同时还应建立一种激励机制,对学生的创造性实践和科研创新给予奖励,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建立贯穿学生学业始终的信息素质教育模式
信息素质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是随着学生的信息意识能力的增强和专业知识面的拓展而逐步提高的,它不是靠单一的文献检索课就能完成,而是要各专业课老师和相关教辅人员一起配合才能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所以,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必须贯穿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始终,可分布在以下三个阶段:
1.入学初期如何利用图书馆的教育是信息素质教育的基础。由于各教学点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程度不同,因而新生的基本信息素质存在很大的差异。对新生进行利用图书馆教育是缩小这一差距的有效途径,也是信息素质教育的基础和起点。入学教育由教务办统一安排时间,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由图书馆老师讲授,内容包括图书基本分类法,图书馆的规章制度,借阅书刊的流程,图书馆的资源分布及其功能,如何检索图书馆的信息资料,中文期刊网的使用等,介绍学前教育专业数据库及其利用。通过培训学生对图书馆的专业信息源及如何利用有了初步的了解后,还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逐步熟练掌握这些技巧。另外,图书馆的培训不能仅限于开学这一时段,而应随着学生专业课的进程以及在利用图书馆中出现的一些共性问题,不定期地开展针对性的讲座、培训等活动。在讲授的内容上应该增加信息意识、创新意识、自学意识和终生学习的观念。
2.学期中间的文献检索课与专业课程相结合是提高学生专业科研能力的必要条件。也是信息素质教育的中间环节。学生经过一年公共基础课程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知识体系,掌握了基本的学习技能。学生要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在这个时间段还要及时地安排文献检索课。文献检索课是结合专业课程来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内容包括课题分析与研究,论文资料的搜集,检索工具的选择及确定检索范围等。在检索中用到的关键词检索就必须要求学生熟悉学前教育专业术语,这就要求科研老师在讲述检索策略时要把专业知识结合在一起,做一些专业的专题检索范例。总之,检索与搜集资料一定要有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上的储备,其中包括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和对图书馆资源的认知及用现代化的检索手段搜集资料的技能。
【关键词】幼儿教师;科研瓶颈;对策
大家对于幼儿教师这一职业定义不断产生新的变化,从早期的保姆、阿姨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中指出幼儿教师需要努力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与十年前不同,现在教育对幼师的教学水平与教师素养有所改变。它要求幼儿教师不仅会组织班级工作,还要会组织儿童学习与游戏活动,更要成为“研究型教师”。这对幼儿教师未来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幼儿教师要想更好地完成保教工作,更加了解幼儿,也需要开展课题研究。出于外在压力,以及内在需求,幼儿教师对教育科研的需求出现前所未有的高涨。另外幼儿园之间竞争与评估升级也对科研课题提出了具体要求。由此幼儿教师及幼儿园均具有积极开展各种教育研究的内在需求与外在要求。
一、幼儿教师的科研困境
1、看似“繁荣”
早在1996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就明确指出幼儿教师要参加业务学习和幼儿教育研究活动。另外幼儿教师职称评审对于教师科研能力要求提高,各幼儿园及幼儿教师科研积极性得到激发。在各省市地区开展的调查发现,城市及部分县地区幼儿园已经开始教育科学研究,但于俭(2008)认为(上海市教科所普教研究所课题组,2004),幼儿园科研“繁荣景象”背后的实质乃是过程的虚化。部分幼儿园教育科研将其当作“形象工程”来做,科研标题大而空,不能结合幼儿园实际情况和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幼儿园为应付上级检查,部分教师仅仅为评职称,在短时间内赶写论文或结题报告成果。
2、畏难情绪
2007年两位研究者对湖南省270名幼儿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研究,研究发现被调查者中超过70%的幼儿教师觉得做教育科研难度非常大。详细访谈其原因后发现,大约四分之三的幼儿教师认为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比较弱,只有极少数觉得没有难度或认为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非常好。另外除了幼儿教师,许多园长也表示对教育科研感到困惑,有园长谈到,不懂科研工作到底应从何入手,由此形成了畏难情绪,导致科研工作开展困难。陈知君研究者在探究幼儿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畏难情绪成因中发现,教师整体素质水平、学历水平偏低,对待科研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和认识上的误区。因此,了解具体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对策,才能更好地帮助幼儿教师从科研中自我提升专业知识、专业态度、专业能力,清晰职业规划,对幼儿教育事业充满信心。
3、高校与幼儿园合作模式存在不足
一方面幼儿教师科研能力不足,不知如何开展科研;另一方面,高校学前教育研究者也需要深入到幼儿园教学活动中。许多地区幼儿园通过与高校教育研究工作者合作的形式来开展教育科学研究。高校教师理论基础扎实并且具有开展科研的经验,幼儿教师了解幼儿身心现状及幼儿园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本来期望该研究模式对教育科研发展有良好促进作用,却在实践过程中因幼儿教师角色被边缘化而大打折扣。据调查在已有研究中,幼儿教师仅仅是在教育研究工作者的指挥下扮演一个提供资料和帮助收集数据的角色,而并没有真正参与到研究中,无法展现其对教育现象进行思考和反思。综上,幼儿教师有开展科研的愿望及需求,但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下面在研究前人调查的基础上给出可行以及符合现实情况的解决措施。
二、突破幼儿教师科研瓶颈的应对策略
1、深化高校培养改革
目前针对幼儿教师的学历要求提高,从原来的幼儿教师普遍学历要求高职生、大专生,到现在学前教育本科生毕业人数的增加,高校针对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开展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这可能与学前教育专业在教学大纲的制定时对教育科学研究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也与该专业学生修读时对相关课程的重视不够有关。据了解,陕西某高校采取校地园一体化的培养新方式,让学生有更多地实践机会,开设相关课程,要求本科学生大三学年组织学生撰写学年论文,大四学年撰写毕业论文等帮助学生提高科研能力。另外,从学前教育类学校长期发展角度来看,应提高准幼儿教师的质量。一是可以通过吸引优秀学生报考幼儿师范院校。二是调整设计合理的专业培养方案与教学大纲。三是不将幼儿教师教学能力的高要求作为培养的唯一标准,着眼于未来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从而培养复合型的新时代幼儿教师。
2、深入开展“国培”
“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是教育部、财政部于2010年开始实施的旨在提高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为广大农村教师创造了宝贵的培训机会,目的在提升农村教师的能力素质。目前在各省市均有开展,但课程结构主要围绕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以及解决教师在教学中的困难,缺少科研工作的相关指导课程。目前园中的幼儿教师大多未学习过科研方法,不了解论文撰写的一般规范。正是因为以上这些因素,导致他们在开展调查及解决问题时受到局限。根据已有研究,幼儿教师因硬件环境不具备数据资源库,难以接触到专业期刊杂志,所以查阅文献资料的途径有限。另外在软实力方面,幼儿教师对文献法、调查法以及观察法更熟悉,而对统计分析法和实验法较陌生。但在实际科研中,全面掌握各种科研方法是做好教育科研的重要条件。针对在幼儿园工作的教师,研究者通过问卷调查获知。面对教育科研动机问题的解释,大约四分之三的幼儿教师做科研出于外在动机,主要为了应对工作考核评职称。仅有十分之一的教师开展科研是为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另外20%的幼师希望提升专业水平,促进自我发展而进行科研。说明相当一部分幼师科研动机不够端正。所以也应在国培项目中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科研素养,良好的科研素养能够让教师更加关注幼儿教学活动,也能够启发教师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完善相关政策
教育部门应加大对学前教育专业的投入。幼儿教师做科研,离不开各级各类教育研究中心及部门的大力支持。幼儿教师需要更易接触学前教育专业期刊,网络电子资源等,方便更多的一线幼儿教师拥有参与科研的硬件环境。另外不对幼儿教师参与教育科研设置过高的门槛,科研成果的评价标准也需要进行修改,不与高校科研要求一致,提高他们参与教育科研的热情。同时呼吁教育部门相关领导应重视和正确看待幼儿教师教育科研和教学的关系,结合幼儿教师平时工作强度大,科研缺乏时间保障的实际,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可以考虑由教育行政部门采取教育科研奖励机制。
【参考文献】
[1]刘敏.当前园本教研中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10(2).
[2]于俭.幼儿园教育科研的现状与基本对策[J].当代学前教育,2008(1).
[3]张晓辉,张传燧.幼儿教师教育科研素养状况及发展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