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环境影响评价8篇

时间:2022-11-09 10:26:4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环境影响评价,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环境影响评价

篇1

【关键词】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持续发展,城市作为人们经济和社会活动的中心,是资源与环境矛盾最突出的空间。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蓝图和城市管理的基本依据,我国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一种战略性环境评价,应着眼于环境问题的全局性和根本性,它并不是要取代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而是只解决那些在规划层次上应处理和能处理的与环境有关的问题,对城市总体规划在决策阶段进行补充和完善。

1 城市规划中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1.1 城市规划的内涵

城市规划是城市为实现一定目标而预先安排行动步骤并不断付诸实现的过程,是城市发展建设的指导性文件,是城市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传统的城市规划多注意城市地区的实体特征。现代城市规划则试图研究各种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对土地使用模式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并制订能反映这种连续相互作用的规划。它涉及了城市性质、城市规模、城市发展方向、城市发展战略、建设土地、时序与其他环境资源的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而这些内容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环境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开展城市规划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将环境问题跟规划问题进行综合分析。

1.2 环境影响评价定义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拟建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后果)进行的系统性识别、预测和评估。环境影响评价的根本目的是鼓励在规划和决策中考虑环境因素,最终达到更具环境相容性的人类活动。

1.3 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

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在对城市规划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调查的基础上,依据有关的环境保护法规,通过对规划方案的环境影响分析,识别出主要的环境影响因子,分析、预测与评估规划实施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提出减轻或预防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必要时提出规划调整建议,保证规划方案实施与环境有效保护和区域的协调发展。进而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2 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因素

城市规划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主要受一些因素的影响: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例如山脉、流域走向等;大型的人工构筑物,例如:高速公路、重要的铁路、现行的行政区域等。所以,进行环境评价时应考虑以下的环境因素:(1)城市土地分类和土地利用;(2)规划区的温室效应、生物多样性等;(3)规划区的能源消耗率、利用率与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和其环境容量;(4)规划区的绿化率;(5)规划区域的空气质量,包括NOx、SO2、CO2、CO、O3、颗粒物等;(6)区域地下水与地表水的资源量与质量;(7)固体废物;(8)噪声与振动;(9)环境景观与气候等。城市规划产生的环境影响具有长期性、复杂性、不确定性和累积性等特点,一定要从整体的生态系统角度出发,从国家、区域、国际发展的角度考虑对环境问题进行解决。

3 城市规划环评的评价原则

3.1 战略性原则

城市规划进行环境评价时,要注重城市建设进程中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还要从战略高度评价城市规划实施时内部各功能布局的合理性,并从总量控制的角度提出规划中的可行项目和限制项目,污染物排放控制总量和削减方案。

3.2 坚持保护和建设并重原则

通过对城市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确保城市空气、水、声环境与生态保护和生态环境、城市基础设施等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实施,让整个城市规划的环境保护与城市建设相协调。

3.3 可持续发展原则

城市规划的目的就是要保持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评价城市规划是时候对环境的影响,城市的经济建设、社会环境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相协调一致,使城市建设实现环境、经济的同步与协调发展。

3.4 综合性原则

城市规划中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广,涉及的环境要素复杂,加之被规划的开发活动多种多样,因此分析工作必须采用综合的方法,从整体上评价规划实施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4 城市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研究

环境是一个复杂系统,它受人类活动多种途径的影响,从而决定了环境影响评价具有多样性、交叉性。城市规划环评的评价因子主要包括;城市布局、城市规模、基础设施、土地利用方式与产业发展等,而城市功能用地的布局和规模是上述影响因素的核心内容。不合理的用地布局能够明显地造成湿地破坏、水土流失、城市热岛效应、生物多样性破坏、地质灾害等生态环境问题,同时,对文物保护、水源涵养能力等产生影响。

与传统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相比,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除了借鉴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之外,包括叠置法、列表法、矩阵法、统计模型法等。一些经过改进的传统方法以及新方法的引入大大加强了环评的可行性。按照评价所处的阶段不同,规划环评方法又可分为:环境影响预测方法和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如系统学中的系统流程图、灰色系统分析法、系统动力学法;引入资源价值核算的费用效益分析和投入产出分析法;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法、GIS技术的应用等。此外,逼近理想状态法、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物流分析、生态合理性评价、绿色化程度评价等在规划环评中的尝试。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方法应多样化,宜采用微观与宏观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以此满足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需要。

5 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

5.1 城市总体布局和产业结构

城市布局与产业结构的环评包括以下内容:城市居住用地规划的生态适宜性评价;道路交通规划评价;城市居住、工业和交通用地的布局评价;城市公共设施的合理性评价;城市产业布局规划评价。

5.2 城市用地

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应对城市用地做出以下评价:对规划区域潜在的地质灾害、地下矿藏、地震等做出土地质量综合评价,城市用地的适用性的评价;评价城市总体规划中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交通用地、工业用地、生态敏感区、绿地等划分的合理性;评价城市用地规模,尽量较少的占用可耕种土地;城市用地的综合生态分析与评价。

5.3 资源环境承载力

资源承载力主要是指城市及所在区域的水资源、土地资源、能源等对城市发展的支撑能力。重点分析区域资源的开发现状和开发潜力,合理确定城市的发展规模与空间布局。

5.4 绿化程度

城市规划应从较高层次分析规划是否遵循循环经济理念,是否贯彻“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原则。对城市规划中基础设施的绿化程度进行评价,用循环经济的理念分析城市总体规划的合理性,以免城市发展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

5.5 生态合理性

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应对规划实施前后城市生态系统的变化进行评价,主要从生物多样性、水土流失、土地占用、人口密度、景观等方面分析城市规划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重点分析土地开发顺序、利用方式与其利用程度的合理性。

6 结语

我国的城市建设步伐正在加快,城市规划已成为指导城市发展的主要手段,而战略环境评价是保障城市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有效措施,运用环境影响评价理论对城市规划进行可行性研究,对城市规划所引发的环境问题进行解决,从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城市。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研究;探讨

一、概述

环境影响评价,就是指对拟议中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后果)进行的系统性识别、预测和评估,并提出减少这些影响的对策措施。环境影响评价的根本目的是鼓励在规划和决策中考虑环境因素,最终达到更具环境相容性的人类活动。

二、分类

一是环境质量评价:根据国家和地方制定的环境质量标准,用调查、监测和分析的方法,对区域环境质量进行定量判断,并说明其与人体健康、生态系统的相关关系,环境质量评价分类:环境质量评价根据不同时间域,可分为环境质量回顾评价、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和环境质量预测评价,在空间域上,又可分为局地环境质量评价、区域环境质量评价和全球环境质量评价等,建设项目环境质量评价主要为环境质量现状评价;二是环境影响后评估:在开发建设活动实施后,对环境的实际影响程度进行系统调查和评估,检查对减少环境影响的落实程度和实施效果,验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正确可靠性,并判断提出的环保措施的有效性,对一些评价时尚未认识到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以达到改进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和管理水平,并采取补救措施,达到消除不利影响的作用。

三、作用

在传统的经济发展中,往往考虑眼前的经济效益,而没有或很少考虑环境效益,有时甚至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其结果就不可避免地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进而导致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尖锐对立,而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助于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同时,环境影响评价也为制定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环境影响评价,掌握区域的环境特征和环境容量,在此基础上制定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才能符合客观规律并切实可行,资源和环境才能不被严重破坏和污染;最后,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可以获得应将建设项目的污染和破坏限制在什么范围和程度才能符合环境标准要求的信息和资料,并在项目设计中体现,这就使建设项目的环保措施和设施建立在较科学可靠的基础上,同时也为环境管理提供了依据。

四、存在问题

1.时间滞后。往往由于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质量现状、污染等背景资料欠缺,需要做大量的调查、收集和测试工作,就得花费较长时间。

2.指导作用不强。由于工程建设进度快,在环境影响评价中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得不到落实,使环境影响评价失去了指导作用。

3.功能分区不明显。由于许多地方城市功能分区不明确或没有功能分区,合理布局问题得不到落实。

4.质量难保证。由于一些项目的评价质量不高,常常带来不应有的纠纷或损失,使提高评价质量成为改进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关键环节。

5.公众参与遭忽视。让公众参与是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途径,但目前这一问题尚未引起各地的充分重视。

五、主要工作内容

1.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质量评价是根据我国对环境制定的相关的规章制度,使用先调查再监测最后对结果进行分析的方法对所监测区域的环境进行质量分析并作出定量判断,并根据环境质量评价说明环境的质量跟我们的身体健康状况以及生态系统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

2.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3.环境影响后评价: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结束以后就要进行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具体来说,就是在建设项目实施以后,对此项目对当地环境所造成的实际影响进行评估,并做出调节,并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减少项目对环境污染的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和效果做出检查,同时根据检查结果来判断所给出的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性,并对需要提高和改善的地方进行完善,来达到环境保护工作的目的。

六、改良对策

1.严把环保审批关,防止新的污染和生态破坏

环保部门要严把建设项目环保审批关,加强综合服务、协调,建立相关部门联动机制,实行联合把关,对于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保法律法规、选址布局不合理、不能实现稳定达标排放及严重破坏生态的项目,一律不得批准建设,还要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分类管理名录、分级审批的规定,严禁越权审批、降低建设项目评价等级审批,从源头上强化环保审批管理。

2.严查违反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法律法规的违法行为

环保部门要切实履行环境监督管理职能,加大违法查处力度,对未批先建或擅自投产的建设项目,要责令其立即停止建设或生产,限期补办环保手续;而对拒不停建或停产的,要依法予以行政处罚,并追究企业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3.广泛开展环境法制宣传教育

提高全体公民,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环境意识,法制观念,提高他们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自觉性。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我国实行已有近二十年的历史,但公众和部分领导对这项制度还缺乏了解,究其原因,同我们的宣传工作做得不够有着很大的关系,所以我们要把每年“六五”期间的短期突击宣传和平时利用各种新闻媒介的广泛持久宣传结合起来,把平时利用新闻媒介的广泛持久宣传和抓住典型违法事例进行新闻曝光的重点突出宣传结合起来。

4.明确权限职责,制定相应法规

由各级政府牵头进一步明确各职能部门在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中的职责权限,必要时制定相应的法规,改变在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中环保部门孤军奋战的局面,使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

5.加大审查和审批力度,确保项目符合产业政策

循环经济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模式之一,加快循环经济的构建是支撑和改变现有产业结构促进企业发展的当务之需。

6.要加强环评队伍建设

提高环评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政策水平,提高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编写质量。

7.要把环境影响评价纳入“总量控制”的轨道

运用功能区划的成果,抓住环境容量这个核心。通过分析项目建成投产后可能产生的污染量和保持项目所在区域功能不变,目标不减的条件下项目的最大允许排污量,提出相应的污染物消减量,并以此为依据来确定污染治理措施,分析其经济技术可行性,这不仅克服了环绕影响评价与区域环保目标相脱节的状况,增强环境影响评价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而且也有利于提高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写质量,同时也有利于优化项目选址。

8.要加强监督管理,严格执法程序

对于没有严格按规定执行环评制度的建设项目敢于顶住压力,顶住人情面子,真抓实管,发现一处,查处一处,决不心慈手软,树立环评制度的法律权威。

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保护工作在当前社会中的地位也随之提高了,在本文中,笔者结合多年的环境保护工作的经验,对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意义、作用以及内容等都做了简要的介绍,并提出了如何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相关措施,希望能对同行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牛帅康.中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比较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

篇3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

引 言

在建设项目进行规划实施以后,对环境可能造成一定的影响,而环境影响评价(EIA)就是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并进行评估,然后根据这些数据信息对预防环境问题以及降低建设项目对环境造成影响提出解决这些环境问题的措施,简单来说,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就是减小人类在生产活动中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为环境的管理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以及解决措施,而为了更好地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就必须加强对环境科研的重视。

一、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主要问题

1、对项目违法的状况处理的不到位,处罚的力度也相对较轻。例如对项目建设的约束力较轻。环境影响评价法中明文规定:项目在未经审核之前不允许动工,如果违反此项规定,相关部门应及时给予处罚,并勒令其停止施工,立即补办相关的手续,但这一点在实际的工程施工中很难应用到位。很多时候在出现这种状况时,仅仅需要交罚款就可以解决,这也就导致了建设单位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认识不到位,不予以重视。这种对利益过于重视的观念也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可忽视的问题。

2、跟踪评价的工作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其职责并不明确,实施的过程中也很难落实。这一制度不能及时有效的落实,就会导致相关法律的职责无法得到更好的履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也就无法得到更好的落实,这将直接对环境产生影响。

3、公众参与意识相对较低

由于我国居民对环保的认识不到位,导致环保工作很难落实到实处。对环保的意识也比较薄弱,所以对民众的调查无法反映出公众的意愿。有一部分民众对有可能损害自身利益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不愿意参与,即使参加了也是过于形式化,持敷衍的态度,这样就会导致很多不达标的项目直接过关,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要求的公众参与工作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此外也是由于民众文化水平的限制,对相关的建筑项目缺少一定的了解,或者只是对地段不满意等等原因就对该项目进行全盘的否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建设项目的审批。

4、环境影响评价市场管理混乱

有一部分环境影响评价机构为了经济利益,将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与业务交给个人或者中介,从中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环境影响评价的市场秩序。直接的造成了环境影响评价机构之间的竞争不正当性,出现恶劣的趋势,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质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环保工作的社会形象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对策

1、加强评价准备阶段的摸底工作

所谓摸底,实际上就是在正式开展评价之前,要求进行一个初步研究,以便判断建设项目施加给周围环境的最重要影响或最严重地区的方位和程度,据此确定评价工作的重点、范围和对决策过程有制约作用的关健因素。摸底工作做得越好,评价就会越快速、省钱和有效,而我国评价准备阶段的摸底工作迄今仍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虽然有关文件对此也做了相应的规定,但一般都是双方一经接触就立即签订评价合同,紧接着就时实际工作进行开展。因此,难免顾此失彼,甚至舍本逐末,既浪费了时间,又增加了费用。当然,摸底的工作量有时也相当大,在签仃合同之前进行这一部分工作,必须有相应的文件或法律来保护评价单位的正当权益。

2、对回顾性评价予以充分考虑

作为一项管理措施,在建设项目完成之后一年左右对其进行一次比较全面的监测和检查,不仅可以判断项目的环境影响是否符合环境标准,进而改进工程的环保措施和管理手段,而且,通过把监列结果同预测结果相比较,还可改善将来评价类似项目时的水平和质蚤。不言而喻,回顾性评价的意义是很大的。但是,即使在发达国家,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的这一重要环节也往往被普遥忽视,原因是任何拟议项目或计划的经费预算中都未包括这一内容。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及其投资预算具有更强烈的指令性和计划性。因此,在制定评价取费标准时,要充分考虑回顾性评价的工作童,要把这部分费用列入投资棍算中。环保部门要把这一工作作为环境影响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纳入管理程序,使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善始善终。

3、提高环评影响评价文件质量

(1)继续深化环评机构改革。以事业单位改革为契机,深入持久地推进环评业务与环保系统所属的科研院所脱离,逐步解决环科院变成“环评院”、监测站变成“环评站”的问题。环评业务必须由真正独立的环评中介服务机构、独立的市场主体来承担。要严格禁止环保部门在环评机构参股分利,更不允许环保部门以各种明示、暗示方式,推荐、介绍、指定环评机构,索取、收受各种名目的“回报”。

(2)切实加强环评机构管理。严格淘汰机制,对弄虚作假、环评质量低劣的,要坚决予以淘汰,对分析指标不完整、评价方法不科学、措施建议不可行、环评结论不明确的,要依法降低环评机构的资质等级。

(3)加强对环保审批人员的监管。要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法》中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相关的审批工作制度,加强监管,强化监督,对环保审批机构工作人员,,,违法批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环境保护部要做好与监察机关、司法机关的信息互通,形成合力,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追究违法违规部门和人员的行政、刑事责任。

4、强化公众参与的实际效果

(1)落实公众参与相关法律法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不仅明确了公众参与环评的权利,而且规定了参与环评的具体范围、程序、方式和期限,有利于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有利于调动各相关利益方参与的积极性。

(2)切实发挥政府相关部门的作用。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在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工作中,要切实发挥主导作用,真正起到管理和监督作用,要主持制定公众参与的相关实施细则,通过有效措施,来真正提高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的透明度和真实性,及时了解公众参与工作情况,并及时针对公众提出的各类问题,进行正确的引导、疏通和解决。

(3)完善公众参与方式和内容。建设单位在选择征求意见的对象时,应当综合考虑地域、职业、专业知识背景等因素,合理选择相关个人和组织;建设单位或其委托的环评机构应公开环评报告书简本,便于公众了解信息。在环评开始阶段,建设单位应当公告项目名称及概要等信息;在环评进行阶段,建设单位应当公告可能造成环境影响的范围、程度以及主要预防措施等内容;在环评审批阶段,环保部门应当公告已受理的环评文件简要信息与审批结果;为保证公众参与的有效性,明确要求建设单位应当在报审的环评报告书中附上对公众意见采纳或者不采纳的说明。

(4)建立健全社会监管机制,充分发挥各级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新闻舆论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的作用,形成全民参与、全防全控的环保监督格局。

篇4

【关键词】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关系研究

引言

目前,人类环境危机日益加剧,由于工业排污,工业发展所导致环境污染问题也愈变棘手。这都需要环境监测部门在此方面严格把关。不仅是提出合理有效治理方案,也为后续工程提出准确、真实的环境影响评价。帮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减少环境污染,降低恶化范围,或是采取相应绿色措施,提高环境质量。

1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

1.1环境监测国内近几年豆腐渣工程事件频频发生,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来自于工程前环境质量检测不准确,使得工程建好后稳定性差、漏洞多。为居民生活工作带来严重影响,也降低了我国工程监察部的公信度。国务院工程厅在2015年8月提出海陆统筹,天地一体的生态环境监测方案,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生态等检测手段,对空气、土壤、水质、液固废进行长期监测与精确分析,确定环境污染程度及可能演化趋势作出科学鉴定与预测。为我国环境保护工程与工程建设、监测工程提供可靠参照数据与标准[1]。1.2环境影响评价相对于环境监测复杂庞大的科学系统,环境影响评价则是对环境监测数据的具体应用。通过数据分析工程可行性,以及建好后会带来哪些环境影响,并提出改良建议。过去工程建造中,只依据工程利益需要考虑周边环境资源利用,而现在环境评价除了考虑对自然环境影响外,还需考虑周边城市乡村建设,野生动物保护,自然、人文遗迹保护等。从多个角度对项目建设进行评价,确保施工过程顺利进行。

2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关系

2.1总述(1)环境监测是环境评价影响的基础。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仅前期需要环境数据来分析工程可行性,预测环境影响;在项目发展同时,也要时时进行环境监测,从另一个角度检查项目实施合法性,确保其每一步建设都为以后工程长期发展服务;在工程完成后,环境监测部门会采集工程环境影响数据,与之前预测数据进行比较,找出数据差异影响原因,帮助工程完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保证工程质量[2]。(2)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监测应用成果。除了上述提到,环境影响评价参考监测数据,来制定工程建设方案外,还同时对监测数据准确性进行检验。如果监测数据不合理或不全面,就会被直观反映到工程建设上。不同工程也会对一些数据有特殊检测要求如提升检测波频次,设置多位点监测,这反过来都拓展了环境监测深度与广度,也更新了监测数据,提高了环境监测部门的应用率[3]。总之,环境监测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前提条件,环境影响评价是成果运用,二者在具体项目中相辅相成,互相配合。2.2具体运用以我国一些大型石油化工工业建设为例,由于原油、天然气属于能源问题,在建设过程中不仅在资源开采中会用到当地环境监测数据;其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工业污染,对于当地土质、水质及周边居民生活都会产生影响,这都需要环境监测部门提供可靠数据,帮助环境影响评价做出正确预测与决定。油气从地底开采、运输加工会用到大量化工仪器设备,这些设备是主要污染排放源。接下来,将从被污染物角度说明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关系[4]。2.2.1土壤环境石油在开采中,不仅会使地表土地剥离,破坏植被覆盖,还会造成化学污染。开采时,原油在地底会产生迁移活动,破坏土壤有机质含量,使其不能为植物提供适当养分,而造成周边土地沙漠化严重。而环境监测部门需要对土地有机碳含量、碳氮比、汞、砷微量元素含量等指标进行检测,环境影响评价通过这些数据计算土壤含水率、容重、pH值,从而改善原油开采过程如利用注水法开采,减少化工污染。由于土壤污染会对周边农业产生影响,故要求监测部门在重金属监测时温度精度误差不超过±0.4℃[5]。2.2.2水环境据调查,每滴石油都会产生0.25m2的油膜,这些油膜阻碍了水与大气间物质交换,减少了溶解氧含量,影响水体自我洁净机制,并且会对水中微生物产生影响,造成大范围水体污染。监测部门需要扩大监测点设置监测网,对沿程管线进行监测检测地下水中硫化物、溶解氧量、铵离子含量、及一些重金属。而环境影响评价则计算水体挥发酚含量,管道泄露情况等,增添设施,减少污染。如在井口周围设置挡油机械,以及数字化井控装置;或是对落地油,采油污水进行严格过滤处理,回收油品加工成低级石油产品,利用注水井将污水回注,重复利用可回收资源,节能环保,减少污染。2.2.3大气环境由于原油在加工过程会进行脱硫工艺、加氢工艺,这些都产生大量工业废气、工业粉尘,这些气体中硫化物、碳化物不仅会造成温室效应,还会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环境影响评价部门可直接依据监测部门的空气颗粒含量、氮氧化物含量等改善化工工艺。如利用催化脱硫发进行脱硫加工,将硫离子回收再利用,或是利用生物降解办法,促进降低气体颗粒含量,优化处理有机废气[6]。当然在监测部门对于大型化工类工程要进行持续监测,不断为评价部门提供监测数据,帮助其不断优化生产工艺,在提高工业产量同时加强环保意识,保护生态环境。

3环境监测实施中存在问题与建议

只有准确可靠的环境监测数据才能保证环境影响评价的有效性,但我国环境监测在数据采集方面仍有不足之处。我国虽然提出了监测方案,但并没有具体统一的监测法律,如及规定环境保护部门进行水质检查,又规定了水力部门进行水质检查,这样不但造成了数据重复,还造成劳力浪费。国家应以《环境保护法》作为参照基准,从气象、海洋、土地等不同分类统一设立监察机构,并配合相应管理制度,为相关部门设置管理权限,避免工作重复,方便统一管理。并且完善《环境监测管理办法》,使一些偏远地区也能够提供当地环境数据,尽快完善我国环境监测数据信息库,并缩减更新年份,确保信息数据精准有效。方便环境影响评价部门能通过综合数据进行全面分析,减少工程带来的环境污染,提高其可持续发展性质。

4总结

随着现代化工业进程,项目建立、工程实施都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其中环境影响,就是一条重要影响指标,工程建设不仅要带动经济发展,还应在环境保护方面做好先锋。通过在工程前期、工程中期、竣工以后进行环境监测,分析环境数据,做好环境影响评价。才能改善施工不足,优化工程设计,加大可回收资源再利用范围,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工程长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冠杰.重金属污染条件下基层环境监管体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2]陈斌,陈传忠,赵岑,高锋亮,刘丽,白煜.关于环境监测社会化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环境监测,2015,01:1~5.

[3]高旭永.关于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关系的探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09:107.

[4]李金宁,赵国萍.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关系探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10:88.

[5]马丽巍.论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关系[J].环境与生活,2014,20:99.

篇5

[关键词] 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监测 影响分析

1.环境监测的简介

环境监测是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

环境监测包括对污染物分析测试的化学监测(包括物理化学方法);对物理(或能量)因子热、声、光、电磁辐射、振动及放射性等强度、能量和状态测试的物理监测;对生物由于环境质量变化所发出的各种反应和信息,如受害症状、生长发育、形态变化等测试的生物监测;对群落、种落的迁移变化进行监测的生态监测等。

从信息技术角度看,环境监测是环境信息的捕获、传递、解析、综合的过程。只有在对监测信息、综合的基础上,才能全面、客观、准确的揭示监测数据的内涵,对环境质量及其变化做出正确的评价。

环境监测就是以环境为对象、运用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技术手段,对其中的污染物及其相关组份进行定性、定量和系统的综合分析,以探索研究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是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环节,贯穿环境影响评价的整个过程。

2.环境监测的目的

环境监测的目的是准确、及时、全面的反应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具体可归纳为:(1)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2)根据污染特点、分布情况和环境条件,追踪寻找污染源、提供污染变化趋势,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3)收集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4)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定环境法规、标准。

3.环境监测的作用

环境监测分析有两大特征:一是以统计学为基础,互相渗透,又互相结合的白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组成。二是为社会服务,有效的环境监测分析数据是环境监测的主要产品,各类环境监测数据充分反映了大气环境、水环境、噪声环境以及各类生态环境的各类环境容量,背景浓度,为各类环境规划、环境质量和环境评价提供了基础数据,为环境质量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是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和制度。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时期,各种环境因素是否满足环境建设项目要求,则必须由环境质量结果来表明,环境评价体系中环境要素是否可以满足建设项目必须由环境监测结果来支撑,因此环境监测在环境评价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4.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

环境影响评价是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为环境保护而兴起的一门学科,主要是对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分析,预测和评价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并进行跟踪改变的各项目措施和方法。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分为3个层次:

4.1 现状环境影响评价。对环境评价单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首先必须委托监测部门对项目拟建地进行环境本底监测,在环境本底值未超标的情况下再对具体项目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并制定监测计划。待项目已经建设后稳定运行一段时间,产生的各类污染物达标排放,对周围环境已经形成稳定系统,根据各类污染物监测结果来评价该建设项目建设后对该地域环境是否产生影响,是否是环境可接受范围内。

4.2 环境预测与评价。根据地区发展规划对拟建立的项目进行环境影响分析,预测该项目建设后产生的各类污染物对外环境产生的影响,并做出评价。

4.3 跟踪评价。主要是指大型建设项目和环评规划,在建设过程中或者建设后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跟踪评价,当项目出现了与预定的结果差异较大时必须改进的一种评价制度,跟踪评价是现阶段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5.环境监测在环境评价体系中的影响与分析

环境监测与环境评价都是中国环境保护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均为实现环境保护目的而设立的两项目制度,二者关系如下:

5.1 环境监测是环境评价的基础,当每一个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首先要对该项目建设地环境要素分析,项目拟建地是否具有环境容量主要指大气环境、水环境、噪声环境以及生态等要素的环境容量;当项目建设后是否带来新的环境影响和变化;项目拟建设地是否具有环境承载力。为了说明这一系列问题必须有环境现状监测数据来表明,该地域的环境质量具有可行性,大气环境中污染物浓度小于区域质量标准,水环境质量满足功能区要求,噪声现状达到功能区要求。只有具有准确的环境监测基础数据,才能表明该地域具有环境容量,方可建设。

5.2 环境监测在环境评价中的监督功能 对环境评价体系有多种方法对环境评价进行监督,但环境监测是一种最基本的监督方法之一。项目建设后,对环境的影响结果是否具有环境可行性,是否可以满足区域环境区划要求,就必须有科学的数据来证明,可靠的科学数据来源于环境监测数据,项目建成后大气环境是改善还是恶化、水环境是好转还是逆转、噪声环境是否改变区域环境、生态环境是否产生时问和空间变更,这都要由环境监测数据来表达、证明。

5.3 环境监测贯穿于整个环境评价体系中 项目方委托环境评价后,评价单位必须先委托对项目拟建地进行环境本底监测,对本底监测数据评价,在环境本底可行的情况下进行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同时叠加环境本底后具有环境可行性。在项目建成后并试运行3个月后对项目进行验收,也是对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最主要的环境要素预测评价和监督,建成后对环境影响是否超越了预测结果,必须进行环境监测。通过对废气污染源达标排放、厂区下风向污染物监测、环境大气敏感区监测,说明大气环境未改变环境现状;产生的废水达标排放,不改变原有水环境功能;噪声环境达标等由环境监测数据来支持。在项目运行一段时间后,进行回顾性评价时还需要监测数据来说明建设项目建成后未改变环境现状,具有环境可行性。环境影响评价中的评价初期、建设期、运行期及后评价期,均由环境监测数据来支撑结果,因此,环境监测贯穿于整个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之中。

6.小结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环境监测贯穿于整个环境评价中,是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基础,同时也具有较强的监督功能,只有认识到环境监测的重要性,切实做好环境保护这一主题,才能真正体现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奚旦立,孙裕生,刘秀英编,环境监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篇6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监测

环境影响评价是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和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环境监测,主要是从保护环境出发,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以及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实施环境监测计划,以监控环境污染、防止环境质量下降、保障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时期,各种环境因素是否满足环境建设项目要求,则必须由环境质量结果来表明,环境评价体系中环境要素是否可以满足建设项目必须由环境监测结果来支撑,因此环境监测在环境评价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一、环境监测分析

环境监测机构,是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专业技术工作部门,负责为环境管理和环境监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而环境管理与环境监察工作必须依靠环境监测,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正确处理好环境监测、环境管理和环境监察的关系,对推动环境保护工作更加有效地向科学化、法制化迈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环境监测,主要是从保护环境出发,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以及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实施环境监测计划,以监控环境污染、防止环境质量下降,保障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环境监测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是以环境为对象、运用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技术手段,对其中的污染物及其相关组份进行定性、定量和系统的综合分析,以探索研究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环境监测分析有两大特征:一是以统计学为基础,互相渗透,又互相结合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组成。二是为社会服务,有效的环境监测分析数据是环境监测的主要产品,各类环境监测数据充分反映了大气环境、水环境、噪声环境以及各类生态环境的各类环境容量,背景浓度,为各类环境规划、环境质量和环境评价提供了基础数据,为环境质量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环境影响评价分析

环境影响评价是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为环境保护而兴起的一门学科,主要是对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分析,预测和评价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并进行跟踪改变的各项目措施和方法。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分为3个层次:

1.现状环境影响评价

本项目已经建设后稳定运行一段时间,产生的各类污染物达标排放,

对周围环境已经形成稳定系统,根据各类污染物监测结果来评价该建设项目建设后对该地域环境是否产生影响,是否是环境可接受范围内。

2.环境预测与评价

根据地区发展规划对拟建立的项目进行环境影响分析,预测该项目建设后产生的各类污染物对外环境产生的影响,并作出评价。

3.跟踪评价

主要是指大型建设项目和环规划,在建设过程中或者建设后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跟踪评价,当项目出现了与预定的结果差异较大时必须改进的一种评价制度,跟踪评价是现阶段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

环境监测本身就是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其在监测过程中,由于受到人为或者自然因素的影响会导致监测数据存在一定的偏差,监测不全面等现象,这就使得环境监测的数据不能反映监测地的实际环境情况。由于受到监测经费,时间等方面的限制也导致了监测单位不能够严格按照监测程序进行,对环境监测工作进行了压缩或重点监测其余忽略等情况,也造成了环境监测数据存在很大的不真实性。另外,在对生态环境进行环境监测时,存在方法,技术及数据表等方面的不足,致使环境监测工作在这方面处于空白或监测工作无实际意义,对生态环境的监测多数都是流于形式。以上这些问题的出现都将会导致在对环境影响进行评价时造成评价报告的质量的不真实。

四、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地位和作用

要对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必须以环境监测为基础,环境监测是对环境进行影响评价最重要的一个步骤,其贯彻到整个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中。环境影响评价必须以环境监测部门对对项目的建设地进行环境的本底监测,如果环境本底监测没有超过标准规定然后在对项目进行具体的环境监测和环境影响评价,对监测项目进行具体的规划;当项目建设完成运行一段时间后环境监测单位应再次对其进行项目竣工监测,保证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环境保护措施能够得以实施。由此可以看出在对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中需要来自环境初期,项目建设起,试运行期,适用期的每个阶段的环境监测数据作为评价的依据。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监测的主要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环境监测是是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工作,要想对环境影响正确的评价必须对项目计划所在地进行环境状况的调查,进行相应的环境监测,才能得到真实准确的环境监测数据,环境影响才能依靠这些数据进行评价。

二是对污染物的状况,分布,环境条件进行相应分析,找出其污染源,预测其污染变化的趋势,对这些进行环境监测,测得的数据将是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依据。依据环境监测取得的数据,结合同步观测的气象水文等资料为在建项目地区常规监测点的优化布局和项目环境监测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

三是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中对建设项目的环境监测计划是项目建设环境保护措施的重要组成成分,被作为环境执法管理部门的一个重要依据。环境监测计划的实施能够有效预防和及时的发现企业造成的环境污染事件,对其提供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四是对在建的项目进行环境监测,可以监测周边环境能否满足环境管理的目标要求,还可以对在建项目进行环境影响的评价报告,这项工作也是对环境监测单位技术水平的一个考核。

五是其环境监测结果也可以为以后相同项目的建设提供一个有用的参考。

环境监测与环境评价都是中国环境保护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均为实现环境保护目的而设立的两项目制度。环境评价是以环境监测为基础,当每一个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首先要对该项目建设地环境要素分析,项目拟建地是否具有环境容量(主要指大气环境、水环境、噪声环境以及生态等要素的环境容量);当项目建设后是否带来新的环境影响和变化;项目拟建设地是否具有环境可载力。为了说明这一系列问题必须有环境现状监测数据来表明,该地域的环境质量具有可行性,大气环境中污染物浓度小于区域质量标准,水环境质量满足功能区要求,噪声现状达到功能区要求。只有具有准确的环境监测基础数据,才能表明该地域具有环境容量,方可建设。

五、小结

环境监测贯穿于项目的立项审批、项目的建设期、运行期及后评价期等全过程,是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基础,同时也具有较强的监督功能。切实做好环境监测工作,方能使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真实体现其价值,实现对环境问题的源头控制。

参考文献

[1]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J].环境科学文摘,2008,-21.

[2]王定华.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的策略[J].民营科技,2009(11).

篇7

管理范围。工程施工期环境保护管理由建设单位负责,并与施工承包商共同承担,工程运行期环境保护由管理单位承担。为保证本工程环境保护措施得到落实,在西安市环保局的指导与监督下,建设单位应成立环境保护办公室,设专职工作人员1名,具体负责和落实从工程施工开始至竣工验收期间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包括环境监测、竣工验收等各环节的监督管理,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和培训。

环境监测。按照《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等有关技术标准要求执行。施工过程中,做好污水集中区水质监测工作;水源地工程建成运行后应做好水质监测工作,施工生产区和施工生活区排污口。监测项目:pH、悬浮物、五日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石油类、粪大肠菌群等共计6项。地表水监测断面水样采集,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TJ/T91-2002)执行,计划采样监测频率每年6次。

(来源:文章屋网 )

篇8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监测 环境保护

一、引言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区域规划、建设项目、开发建设活动和国家政策实施后有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进行科学有效的预测评估和合理分析,并提出有效缓解和预防不良环境影响的重要措施,是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种有效的手段。环境监测是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和手段,是整个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核心,指的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进行测定和分析,确定环境污染程度的变化趋势。在环境影响评价的整个阶段,都少不了环境监测在其中贯穿的重要作用。在环境监测决定环境影响评价质量高低的同时,环境影响评价的质量又影响着环境的规划和管理工作的准确性,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共同对环境问题进行检测和评价。

二、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

1.环境影响评价是为建设项目制定可行的环境保护对策、 实行科学管理的依据

环境影响评价能够提出针对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共同保护发展对对策,同时能够收集资料,找出建设项目的污染和破坏的限制范围标准,在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共同开展的同时,设计合理的项目计划,为经济建设采取科学可靠的环保措施。

2.环境影响评价为制定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提供有力科学依据

就目前来看,我国仍有很多城市和地区缺乏经济有效的环境综合分析评价系统,在环境保护工作开展的时候盲目性很大,不能做到科学、合理地对环境质量进行检测和治理污染,使得环境检测和保护工作不能正常发展,出现很多资源严重破坏、环境严重污染的现象。通过科学有效的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对一个地区的环境容量和特征进行掌控,并制定符合客观规律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环境监测保护规划。

3.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对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改革

环境影响评价在我国的法律中已经得到了基本的体现,是当代环境法中的一项基本法律制度。环境问题涉及到广大民众的生活,它的决策具有民主化要求,是政府职能部门和民众共同关注的焦点。同时对实现科学综合决策提供了基础作用,控制监管着经济建设的环境影响和社会公众的生活质量。在工业经济时代,多数市场为追求经济效益,往往忽略对环境的污染,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最终导致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建立,有助于改善这一情况,实现环境与经济共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三、环境监测的含义及其重要地位

环境影响评价就是通过必要有效的技术监测方法对违反环境法律和管理制度的所有行为进行检测,作为环境执法的重要科学依据。环境监测分为多个环节组成,其获得的数据具有精密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在所有环节都做好的前提下才能做好环境质量的信息检测工作,同时对监测信息进行综合的分析,来获取信息中所含的环境质量情况,为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工作做出贡献。

四、环境监测的目的及意义

作为环境科学发展的重要因素,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环境监测是判断环境是否被污染或者污染程度大小的重要手段,由于我们所处的环境中存在各种各样的物质,污染物也多种多样,且污染物之间可能具有拮抗作用,因此仅仅对单一的污染物分析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进行环境监测来获取环境中的数据,通过分析对比,对环境质量作出合理确定的评价,从而能够更好地研究解决措施。环境监测的整个过程分为现场调查、样品采集、样品保存、样品处理、分析测试、数据处理和综合评价等多个连续过程,只有保证其中所有环节都准确无误,才能保障最后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精密性。在实现良好准确的环境监测的同时,对环境信息进行合理评价、综合分析,掌握环境中污染物的数量和变化规律,制定有效的环境保护和预防目标,实现环境的综合治理以及总量控制。

五、环境监测在环境评价体系中的影响及其分析

1.环境监测贯穿于整个环境评价体系中

环境评价在收到项目委托时,首先要通过监测部门对项目所在区域的整体数据进行检测和评价,若环境本底合理,才能开展项目的环境影响测评工作。最终经过验收阶段进行最后的环境监测。项目运行一段时间后还有一个回顾性评价,这所有的一切都需要环境监测穿插其中,是不可或缺的。

2.环境监测是环境评价的基础

环境影响评价的首要任务是环境监测,在对一个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首要的是了解这个项目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区域内的环境容量,并作出正确的判断,了解各方面的环境信息,通过监测数据分析其具体的环境承载力,最终决定该建设项目是否可行。

3.环境监测在环境评价中的监督功能

环境监测是对环境影响评价的监督中最普遍的一个手段之一,通过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研究和对环境监测中最薄弱环节的掌握,来保证环境监测的质量工作,最终对环境影响评价实施监督作用。

六、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措施

1.保证现状监测操作的规范化以确保监测结果可靠准确

开展现状调查并同现有资料相结合来获取现状调查的信息,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料和环境现状的同时,要考虑时间、地域、背景等多个条件的差异,在实地检测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免不规范操作的出现,从而取得科学、准确的环境现状信息。之后,通过合理确定监测因子、对有关监测数据严格统计分析等步骤进行研究得科学的、具有说服力的结论,最后在结论的基础上加强环境监督管理,制定解决方案。

2.完善技术导则与评价方法以增强评价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就目前来说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导则和预测方法等都存在一些不足,需要采取科学的评价技术规范和有效的预测方法,以满足其可操作性。同时要完善环境影响评价的标准体系和技术法规,制定和修补易于操作执行的技术标准,将各类环境预测评价的公式进行统一,以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准确性。此外,要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的信息化建设,跟上当代的信息化水平,借鉴西方国家的先进管理经验,实现环评工作的信息化、数字化和资源共享。

3.提高广大群众的参与有效性

公众参与是一项双向交流活动,是环境影响评价人员与公众之间进行的双向交流,目的是使环境影响评价能够深入人心,提高公众的参与环保意识。其次应该注重参与者的代表性,无论是农村还是城镇地区都要有一定的代表,尤其要提高农村地区的公众参与力度,其方法可以是通过默写环境协会等民间组织进行征询民众意见或问卷调查的方式来获取民众的意见。

七、结束语

正确处理好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关系对环境保护工作来说至关重要,是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前提。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对环境保护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切实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和环境监测工作并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才能不断促进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真正实现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

参考文献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