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团课发言稿8篇

时间:2023-02-02 14:44:4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团课发言稿,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团课发言稿

篇1

百余年前,经济学家熊彼特开创性地论证了创新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此后,创新一直被认为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促进组织发展的力量源泉,当今企业面临着日益频繁的技术更迭和复杂的竞争环境,创新的决定性地位也愈加突显,特别是在资源比较匮乏、人口众多的省份,要实现区域崛起和振兴,靠简单的规模扩张很难找到出路,科技创新才是转变发展方式的最根本途径,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以河南省为例,科技创新一直是事关河南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也是一个较为薄弱的环节,首当其冲便是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在21世纪的今天,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各项资源的简单组合,它涉及人与人之间、人与资源之间的复杂协调,分工协作对于创新成果具有重要作用,高科技企业更是普遍采取研发团队的方式实现创新。团队创新已成为科技创新的一种更为有效的形式,因为它适应了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整体性和综合性的客观要求。那么,什么因素影响着研发团队的创新绩效呢?West(1996)提出了一个有用的研究框架,认为团队输入变量和团队过程变量都会影响团队创新,相比较而言,团队过程变量对团队创新的整体水平产生更大的影响,这里的团队过程变量包括了目标明晰和目标承诺、成员参与、任务导向、创新支持,在这些要素的基础上,Anderson和West(1998)发展出了完整的团队创新氛围的概念与量表,并认为团队创新氛围是团队创新的有效预测指标,Hülsheger等人(2009)的一项元分析也印证了这一点,这项研究认为包括创新支持、远景目标、任务导向在内的团队过程变量超越了团队输入变量(如多样性、规模),展现出与创新更强的相关性,而这些要素恰恰是创新氛围的反映,这些证据带给管理实践者和理论者的思考就是:培育团队创新氛围对于创新而言非常重要,那么,什么因素有助于这种氛围的形成呢?这要从理解团队创新氛围本身说起。

二、 团队创新氛围的基本问题

1. 团队创新氛围的内涵。雾霾时代引发了人们对环境的普遍关注,雾霾是人们对物理环境的共同感觉,类似的,群体中的个体对工作环境也会有共同感知,这构成了他们的心理环境,这个心理环境就是氛围,氛围一词萌芽于心理学家勒温,他认为个体行为是个体与其心理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这里的心理环境隐含着对氛围最本质的解读,此后尽管学者们对氛围的界定众说纷纭,但氛围的含义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它强调个体对环境的认知,这一点得到了研究者的共识。根据氛围的内涵是否聚焦于特定战略结果,可将氛围分为总体氛围和特定氛围,学术界对氛围的界定经历了从总体氛围到特定氛围的变迁,创新氛围就是一种特定氛围,它直接指向创新结果。与此同时,它又有层次之分,即个体(心理)层次、群体(团队)层次和组织层次。群体或组织氛围体现的是成员对工作环境的共享知觉,但鉴于组织毕竟规模庞大且充满了多样性,想要在多部门的多层级的整个组织中形成共享氛围,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Anderson和West(1998)建议从群体、团队或子单元这样更为微观的层次上对共享性进行考察,与他们的定义保持一致,本文研究的团队创新氛围就是团队成员对影响其创新能力发挥的工作环境的一种共同的社会知觉。

在具体测量这一构念时,以Amabile等人的创造力工作环境评估量表(KEYS),Anderson和West的团队创新氛围量表(TCI)使用最为频繁,KEYS量表能够全面反映员工个体感知到的工作环境支持创造力的程度,而TCI量表则是文献中出现的唯一能清楚测量团队创新氛围的工具。TCI量表将团队创新氛围划分为五个维度:愿景目标、参与安全感、创新支持、任务导向和互动频率。愿景目标指团队制定了有价值的高阶目标,能够激励团队成员;参与安全感指团队鼓励成员积极地参与到团队互动中来,反对对信任和支持的破坏;创新支持指对创新行为提供实际支持;任务导向指团队看重与愿景目标相关的任务绩效,通过评估、修正、控制系统和严格评价来实现;互动频率指团队成员应保持经常的沟通。在进行统计分析时,通常是获取个体层次的数据,然后求平均值,这个值就代表了团队创新氛围的水平,现实中,我们期望这个值越高越好,大部分研究认为的团队创新氛围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就是团队创新氛围的水平所产生的影响,因此,培育团队创新氛围的可能思路之一就是发掘影响氛围水平的因素。

2. 团队创新氛围的影响因素。关于团队创新氛围的前因与结果,国内外已存在相当多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国内的研究集中于对团队创新氛围作用机制的研究,比如团队创新氛围是如何影响创新行为或创新绩效的,相比较而言,对于前因变量和形成机制的研究比较薄弱。有些观点将前因变量划分为个体和团队两个方面,其中所讨论的个体方面因素主要是对个体心理创新氛围产生的影响,而非是对团队创新氛围产生的影响,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是,对个体心理产生的影响能否延伸到团队层次呢?除此之外,前因变量方面的研究主要涉及团队方面的变量,如团队异质性、团队类型与冲突类型、团队任务特征、领导类型,而且在进行跨层次分析的时候,通常采用团队和个体层次的跨层次研究,比如研究团队层次变量通过团队创新氛围对个体层次变量的影响。可以看出,现有研究对团队创新氛围前因的探求和分析主要是在团队层次展开的,然而从管理实践的角度去理解,员工感知到的影响其创新能力发挥的工作环境往往是组织管理政策的结果,也就是说组织层次的因素(比如HRM系统)更有可能是团队创新氛围的前因,如果我们能解释这个问题,就能从管理实践入手指导创新氛围的培育,但是目前从这一视角展开的研究还未得到充分的关注。

三、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一个未被充分重视的领域

战略HRM理论始终强调一点:HRM活动影响着组织绩效,但其作用机制至今没有得到有效地论证,成为“黑箱”难题,研究者不仅在探求有效的中介变量,也在关注除传统组织绩效之外的结果变量,比如创新。HRM活动对组织创新的重要性已达成共识,一项纵向研究表明:广泛的培训、精心和广泛的入职引导、高度的团队工作、恰当的绩效考核都会带来高水平的创新绩效,这些结论与团队创新氛围的研究不谋而合,既然HRM实践和团队创新氛围都能够影响创新绩效,那么它们之间的作用路径是否有交叉呢?如果能够通过战略HRM的顶层设计来提升愿景目标、参与安全感、创新支持、任务导向和互动频率的水平,那么团队创新氛围的培育问题也就迎刃而解。而HRM实践正是特定氛围开发的基础。

已有研究倾向于分析单个HRM活动对创新的作用,但战略HRM越来越倾向于将HRM活动做为一个系统来审视。做为系统的HRM不仅要实现各个活动之间的协调(即横向匹配),也要实现与公司战略的对接(即纵向匹配),不仅如此,越来越多的研究将HRM看做是一个囊括了多个层次的系统,比如Arthur和Boyles(2007)将HRM系统划分为五个层次:原则层、政策层、程序层、实践层和氛围层。氛围层是这个系统的较低层,代表的就是员工对上述几个层次意义的共享认知,经过层层传递,HRM的原则最终能够被员工所理解。Posthuma等人(2013)将HRM系统划分为四个层次:原则层、政策层、实践层、能力层,比如当高科技公司的HRM原则是“我们重视创造力”时,那么就会推行有利于工作环境创新性的政策,继而采取诸如长期雇佣、以知识和创新为基础的激励薪酬、弹性工作时间等实践,最后能够产生富于创造力的团队。既然如此,通过HRM活动来培育团队创新氛围的思路就是将团队创新氛围融入HRM系统,由于团队创新氛围本身是针对特定的战略结果(即创新),因此最为简单直接的思路就是HRM的原则也同样针对创新这一特定的战略结果。基于已有文献和理论推导,本文提出了一个多层次的HRM系统作用于团队创新氛围的框架(如图1所示)。

四、 理论依据和框架解释

1. 关于分层。现有关于HRM对创新氛围影响的研究大多没有进行分层,比如仅从HRM实践层进行的分析,但如果将HRM看做一个系统来研究的话,那么系统就会存在结构和层次,加之氛围本身就有层次之分,因此运用多层次框架进行分析是合理的,本文的分析从组织、群体、个体三个层次展开。

HRM的原则、政策和程序属于组织层,原则是驱动组织获得成功的信念、价值观和规范,政策是组织进行HRM要达成的目标,程序是组织当中正式的HRM活动的集合,这三者一般被认为是位于组织层次的,也经常使用组织领导者做为被试。由于本文关注的是创新这一特定战略结果,因此,HRM系统从源头上就要与创新的战略目标相匹配,而为简化起见,不再把战略放置到本文的框架中,但这并不表示它不重要。HRM实践属于群体层,因为它主要指管理人员实施的以及员工经历的HRM程序,而当这些活动得以实施的时候,通常是发生在组织单元、部门、团队这样的群体中,员工也是在组织单元中对HRM程序有所体验的,因此将实践置于这一层。

至于氛围,将会在个体和群体两个层次出现。首先,这里的氛围专指创新氛围,HRM系统应具有一脉相承的特征,创新导向的HRM原则经过管理人员的操作预期产生有利于创新能力发挥的工作环境,也就是创新氛围。其次,团队创新氛围是一个群体层次的集成变量,因此必须把它置于与个体层次的互动关系中去理解。心理创新氛围从个体角度解读其周围环境,此时研究者关注的是个体认知及其对工作创新的影响;团队创新氛围遵从的是共享认知法,此时研究者关注的是群体成员对周围环境的共享认知。心理氛围与团队氛围在本质上是兼容的、同构的,团队氛围根源于心理氛围,它是成员同质化认知的涌现,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因此创新氛围会在两个层次上出现。

2. 关于研发团队和人力资源管理程序。团队创新氛围对于研发团队而言非常重要,本文正是以高科技企业的研发团队为对象进行论证的。研发活动直接指向创新这一特定结果,但研发团队又有基础研究团队和技术开发团队之分,前者强调创造新知识,不确定性和风险性较高,后者主要涉及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或是在新的环境中应用已有知识,总之,研发团队需要具备探索新知识和利用已有知识的双元能力,既然如此,HRM程序的设计应该从这两个方面展开。

有利于探索能力的HRM程序。探索能力包括搜寻、变异、冒险、试验、柔性等内涵,这种能力的培育通常需要让员工多接触组织外部以及参与组织内部的知识交换,可能的HRM活动有:与顾客和供应商的联络、组织间借调、组织内的岗位轮换、与现有工作并非直接相关的员工发展培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起知识和经验等。与外部团体的联络可以促使员工质疑固有的认知模式并锻炼他们在变化的环境中捕捉机会的能力,组织间的借调促使员工了解其它组织所面临的挑战,从而有利于知识转移;组织内的岗位轮换和非工作相关的技能培训使员工了解工作的上下游环节和其它部门的流程,接触新知识和新技术,这些都有利于新想法的产生。

有利于利用能力的HRM程序。利用能力包括提炼、选择、生产、效率、执行等内涵,是对已有知识的应用,HRM程序应该有利于员工具备高效工作所要求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能够为员工的行为评价、认可和奖励提供指导和支持。可能的HRM活动有:入职引导、绩效评价、培训、团队工作等。精心设计的入职引导使员工掌握目标、流程、规范以及明确绩效差距,促进员工通过创新来缩小绩效差距;绩效评价中的反馈也能够使员工明确绩效差距,从而激发员工的创新行为,基于学习和成长的绩效评价有可能帮助员工获得运用机会的信心;高度规划的培训保证员工掌握有效工作的必备技能,有利于员工能力的发展;团队这种组织形式比其它的结构安排更加有利于创新,团队工作使个体能够分享经验丰富者的知识,鼓励那些缺乏经验的成员通过观察、提问、接收反馈来实现最优绩效,还能够利用多样化的知识和技能。

3. 从上到下和从下到上。分层模型讲求各层次关系的辨析。在图1这个框架中,从上到下的机理是容易被理解的,它体现了HRM系统的纵贯性,一项实证研究表明了有效的招聘和选拔、团队工作、广泛的培训、跨职能的培训、绩效反馈等HRM实践都能正向影响包括创新支持在内的心理氛围。但是往往被文献忽略的一点是,从HRM实践到群体氛围的形成,还必须经由心理氛围的聚合,即从下到上的过程。这意味着考察团队创新氛围的形成,必须回归到个体心理层次,能不能进行统计上的聚合还要看成员之间是否形成了共享知觉,在具体测量时通常收集的是个体层次的数据,然后根据三个指标――组内一致性、组内相关(1)和组内相关(2)――来对共享性进行判断的。如果从团队成员是否对创新氛围形成了一致看法的角度来看的话,那么团队创新氛围实际上指的就是团队创新氛围的强度,通常用标准差和组内相关来测量,它代表了团队成员对氛围认知的差异性或离散性,我们希望这个差异越小越好。那么如何提升团队创新氛围的强度呢?相关研究指出团队成员的社会互动(如合作解决问题的次数)以及团队领导的信息传递行为都与团队创新氛围的强度显著相关,这提示管理实践者和研究者考察相应的HRM程序。除此之外,团队创新氛围一旦形成,也会自上而下影响心理创新氛围,它们之间的影响是相互的,个体对工作环境的感知也受到了情境和社会的影响。

五、 总结

篇2

大家好!

首先感谢你们一年来对我的支持和鼓励,在此我想向在座的各位表示最真挚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

xxxx年,对于中国的证券市场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融资融券终登场,a股市场告别20年单边市;借新股发行重启东风,券商涌动ipo上市潮;“一参一控”大限将至,券商股权转让忙;佣金战打到小城市,监管层新规剑指无序竞争;投行收入暴增难敌佣金跳水,上市券商全年业绩普降10%;pe乱相惹众怒,监管层在行动;15年姻缘到头,大摩与中金“分手”;东方证券首吃“螃蟹”,券商资产管理公司破题;广发起大早赶晚集,借壳上市三年终成正果;国泰君安曲线上市,子公司抢先登陆h股等一系列事件的发生,都告诉我们:未来的证券市场肯定是大有可为的。

回顾我的,有拼搏的斗志,有挫折的艰辛,有收获的喜悦,有改进的困惑,但始终不渝的是我一直秉承“客户满意第一,公司形象至上”的原则,认认真真地完成每一项工作。作为客户经理,我主要的工作对象是广大的巩义股民,能够与客户良好、有效地沟通至关重要,我始终如一的严格要求自己,严格按照公司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来进行实际操作。在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同事的支持帮助下,全年新增客户资产418万,以上业绩的取得,离不开以下几点方法。

一、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一年来,我能够认真学习金融法律法规,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各种学习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素质和业务技能。同时,作为一名新的客户经理,十分注重加强与其他同仁的沟通与交流,学习借鉴他们工作中的经验和心得,以最快速度、最高效率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营销能力。同时,我十分注重心理素质的提高,能理智地对待挫折和失败,培养自己交际能力,性格上热情开朗,语言上风趣幽默,业务操作上谨慎负责。

二、兢兢业业,践行公司经营理念

作为公司普通的一员,我时刻告诫自己代表着公司形象,要求自己每天都要以良好的形象,积极的心态投入到紧张、充实的工作中。同时,努力践行公司“以诚信求生存、以创新谋发展”的经营理念,坦诚对待客户,客观面对股市。针对人们保守的消费理财观念,我始终坚持用真诚的交流赢得客户对我以及公司的信任,取得了良好的口碑。

三、开拓市场,寻找新的增长点

只有不断开发优质客户,扩展业务,才能提高效益。我多次采取调查问卷、电话回访等形式,深入豫联等我市知名企业,了解这些员工的投资意愿和理财观念,宣传公司的金融产品和便利条件,动员他们转变传统的、单一的思维模式,学会运用多种投资渠道,获取更多的实际回报,从而实现资本的高效运转、保值增值。

xxxx年是我国“xx规划”的开局之年,全球经济回暖的势头也日益强劲,后金融危机时代亦渐行渐远,中国经济的全面复苏更是大势所趋。因此,xxxx对我们证券行业来说,也是充满机遇的一年,为了创造更好的业绩,我将从以下几点入手:

篇3

按照厂党委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安排,我深入到包保单位浮选车间走访、座谈、征求意见,对包保单位干部党员的思想状况、影响科学发展的问题,以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等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就如何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讨论,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取得成效

科学发展观既是洗煤生产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也是解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项工作发展过程中,解决新矛盾和新问题的基本原则。浮选车间作为xx选煤厂主体车间,生产任务繁重,如何提高车间员工的操作技能、维修技能、各方面技术水平,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作用,以促进车间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实现企业的又快又好发展,是当前必须认真思索和实践的重要课题。如何学习实践好科学发展观,是否真正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非常关键。通过调研各单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总体情况。

一是统一了思想,凝聚了人心。通过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该车间党员在广大员工群众中间广泛宣传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促使车间员工的思想更加统一,行动更加自觉,大家都紧密围绕“打造品牌企业、构建和谐厂区”的企业总体发展思路上,想生产之所想,急生产之所急,踏踏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车间的各种体制机制显得更加完善,车间的生产工作显得更加顺利,车间发展更加和谐。

二是激发了活力,鼓足了干劲。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使车间广大党员加深了对发展是硬道理的认识,全面提高了党员队伍的思想觉悟、整体素质,让他们牢固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鼓足了干劲,每一位党员都积极开动脑筋,开拓思维,大胆创新,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与车间的具体工作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达到提高素质、服务群众、促进工作的根本目的,推动了车间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是转变了工作作风,促进了科学发展。通过扎实深入地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转变了车间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强化了为企业、为集体服务的意识和服务本领,大家都以扎实有效的工作实绩,将自己所学所思在实践中运用、在实践中检验、在实践中升华,从自身做起,认真履行职责,努力做好服务,有效推进了车间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存在影响科学发展的问题和矛盾

科学发展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而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和核心因素,人才的匮乏将直接制约一个企业的发展。目前,对于我们xx选煤厂来说,人才的缺乏导致滞碍企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已是我厂存在的事实。相对而言,浮选车间的各方面人才相对紧缺,已不适应打造现代化生产车间的目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浮选车间目前共有岗位工人64人,其中高级技工仅有5人,不足车间工人总数的8%,工人技师和高级操作人员明显不足,其中工艺、设备方面专业技术人才严重匮乏,不利于车间的科学发展。

二是车间设备维修方面人才显得后继无人。车间现有生产设备65台套,维修人员仅4人。现在实行的是设备包机制,如果车间再多出一套生产设备的话,都难以找到合适的人选包保维修,何况今年xx选煤厂将进行全重介改造,入洗量要增加,设备增多,车间的设备维修方面人才更显得后继无人,不适应打造现代化生产车间的要求。

三是随着xx选煤厂生产能力的提升,在近几年内,在扩大生产规模的情况下,对各方面人才的需求量加大,相对而言,浮选车间所需要的各种维修、操作方面的技术人才也会增多,但是,目前xx选煤厂的人才储备状况已显得青黄不接,已一定程度地阻碍了企业的加快发展。

四是该车间现有的各种维修、操作人员技术技能不高且人员少,没有技术含量较高的青年员工作为车间各类技术人才的阶梯队伍,不适应车间生产工作的科学发展。

五是今年xx选煤厂全重介系统改造后,浮选细泥量增加,过滤饼水分将会增加,过滤机处理能力将会不足;由于细泥含量高,浮选机稀释水量不足;同时,采用原矿底流泵直接给浮选机入料,造成浮选机入料量不稳,上述原因均不利于洗煤生产的科学发展。

三、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的对策建议。

要打造现代化生产车间,关键在于培养、引进人才。人才是企业竞争的焦点,得人才者得天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因此,人才的选拔、培养与开发,是打造现代化生产车间的前提。

1、充分提供一个学习与交流的平台。应建立一个与先进选煤厂学习交流的平台,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一是要让车间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多到龙煤集团先进选煤厂进行参观学习,让他们与技术尖子进行充分交流,多看、多学、多汲取先进企业的先进技术;二是要有针对性地请各类技术专家定期对他们进行有效地授课培训,以达到提高他们专业技术水平的目的,为车间打造现代化生产车间做好铺垫。

2、建立一个良好的培训长效机制。新形势下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教育培训是最直接、最经济、最实用的获取“人才”方式。员工的培训工作应采取分层次、分阶段进行,以专业技能培训与适应性培训相结合,重点辅导与自学相结合,厂培训与车间培训并举的多层措施对车间各类岗位进行有针对性地培训,提高各类岗位员工素质。

3、建立一个有效地考核机制。定期对各类专业技术、技能人员进行考核,以考核的成绩纳入他们的绩效考核中,与收入直接挂勾,促使他们树立“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理念,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类技术人员的学习积极性,以求达到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促进企业的科学发展。

4、加快吸收各种人才,做好人才的储备工作。厂应加大对大中专毕业生的吸取力度,同时,加大在岗大中专毕业生的培养力度,让xx选煤厂的人才储备呈现出一个阶梯型的框架,使人才的储备状况逐渐形成各类专业人才齐全、知识结构合理、年龄结构优化、学术造诣深厚的技术人才梯队,以满足企业持续发展的需要。

篇4

一、影响集团公司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对策

际华轻工集团组建以来,整体发展速度较快,整体质量也较好,截止2008年底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7亿元,规模迅速做大,“十一五”末“百亿际华”的发展目标提前两年实现。目前,上市准备工作进展顺利,即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这样的辉煌业绩取得,主要是集团管理层针对原军需企业的发展实际,遵循企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转变思想观念、重组整合、改革改制、市场经营、市场开拓、深化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等各个层面坚持“两个解放”,加强学习创新,实践科学发展的结果。可以说,轻工的发展业绩印证了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因此,从科学发展观关于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对当前轻工集团的整体发展状况进行审视,查找存在影响和制约轻工进一步发展的因素、问题,无论从科学发展观实践活动本身,还是轻工自身的科学发展看都显得尤为重要。我通过理论的学习和对目前轻工发展、经济形势等综合思考,感到在今后可能影响和制约轻工集团今后发展的因素主要集中在以下四方面:

1、企业创新能力不平衡将可能成为影响整体快速发展的瓶颈。主要表现在军需生产企业产品在自主研发、自有知识产权、产品科技含量、附加值等综合实力上较之国外企业还较弱,因为历史原因和各企业的资金状况,在上述方面的投入、效果、实际能力还不够平衡。如果一个粗放式管理的低水平劳动密集型产业或企业,在创新能力上跟不上市场形势的需要,势必在快速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减缓甚至停滞,如果还不能及时突破,就有可能出现倒退,这是企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从目前看,轻工企业创新能力有所增强,但按照轻工整体发展规划的速度,以及当前面临的危机蔓延,对市场影响不断加深的严峻形势,创新能力较弱且不平衡的状况对企业发展速度和抵御风险能力的影响与制约可能会日益显现。

2、对事业部的整体管理和协调须进一步加强。刘三省董事长在年度工作会议讲话中提出了要进一步加强事业部管理的要求,这是符合集团整体发展状况和组织结构形式运作规律的。轻工集团2008年实施组织结构改革,组建事业部,符合落实组织扁平化的现代企业管理趋势,是一种应变灵活、运作有效的机制。但由于各事业部组建时间较短,无论从集团总部管理的层面,还是各事业部自身运作的层面都需要一个完善的过程。事业部制“集中决策,分散经营”的组织形式特点发挥还不很明显,随着当前应对危机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客观要求,由集权制向分权制的转化过渡以及事业部的规范管理、按职能定位运作的过程尚需进一步加快。

3、个别事业部的定位尚不能满足作为利润中心的需要。理论上说,事业部必须满足三个基础条件:相对独立的市场、利益和自。集团公司据此从战略和组织角度将事业部定位为利润中心,组建成立事业部,这是符合企业管理规律和事业部制要求的。但以物业物流事业部为例,虽然以专业化区分的原则对物业资产进行了统筹监管,但事业部自身尚未赋予上述三个基础条件,同时,作为利润中心的定位,从自身负责的成员企业物业经营指导、监督等职能来看,本身不具备作为利润中心所拥有的生产经营决策权,既不对成本承担责任,也无法对收入和利润承担责任。因此,就物业经营而言,很难实施资源的整合和集中经营监管。目前,物业物流事业部只完成了组织形式的再造,从事业部作为利润中心的属性要求看,尚未实现管理制度的再造。导致集团公司整体物业资源依旧处在辅业地位、业态层次、附加值和资产效益大多偏低状况没有根本改观。无论从理论还是实际效果看,物业物流事业部当前的职能定位,实质上是无法起到缩短决策与信息源管理距离的事业部制组织管理目的的,局限和制约了利润中心的作用发挥。

4、集团内部巨大的资源优势尚未完全发挥。集团公司所属事业部按照行业、产品划分,是遵循企业管理规律的表现,也符合轻工所属企业的实际。但在具体的管理上,难免会存在事业部制组织结构自身带来的缺陷,如出于相对独立的自身利益,容易影响整体资源的整合和事业部间的协作,甚至一些内部协作容易被经济关系所代替等。从目前集团企业整体状况看,我认为还存在很大的资源整合和挖掘的潜力。例一:集团各生产企业都有销售渠道,每条销售渠道、销售市场的开发、建立和维护都需要人力、财力的投入,但销售品种却相对单一,大多是本厂产品,对于发挥轻工整体的产品优势作用及其有限。如果进一步加强各事业部、乃至各生产企业的销售资源整合,将各企业现有的销售资源集中起来,统一营销规划,不仅销售本厂产品,同时销售本行业、甚至其他事业部的产品,这样的好处有五点:一是降低了集团公司整体市场开发的成本;二是强化了轻工统一的品牌,扩大了市场影响力,实质性地推进了品牌战略;三是各生产企业可以避免内部竞争,降低竞争成本;四是各事业部协作将更为密切,实现整体利益的一体化。五是有利于提高集团公司对整体市场的管控和营销决策,可以从大战略的高度对国内、甚至国际市场实施规模较大的统一的市场开发规划,促进实施全球“三个最强最大”的战略目标。例二:以集团内部的物流资源为例,从目前掌握的行业物流情况看,截止2008年,全国纺织企业平均每销售100元,支出物流费用6.86元;纺织服装等批发行业企业物流费用率为6.29%。据此,可以想象集团内部仅职业装和纺织印染板块的物流市场是巨大的。物业物流事业部作为集团内部企业,如果能充分利用集团内部物流资源,将既有利于做大规模,也有利于降低整体物流成本。例三:集团内部企业同行业较多,如果能够实施统一采购,也将有利于生产成本的降低。在当前整体经济形势严峻的条件下,正是实行进一步实行深层次整合与结构的调整的有利时机,以整体优势抵御风险,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潜力,更好地促进平稳较快发展。

针对上述四个方面存在的影响和制约轻工发展的主要因素,我建议可以考虑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整体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加大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力度。集团公司要继续从整体长远发展、科学发展的战略高度进一步重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2008年集团公司的科技大会和人才建设“十一五”规划的调整,都有力促进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但针对整体不平衡的状况,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专业的指导,采取考核的方式,推进下属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的过程。同时,对现有产品结构、市场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要按照刘三省董事长提出的从订单源头优化,学会“挑着吃、食”,向附加值高、毛利率高的产品结构转变。要通过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真正确保企业发展的全面协调可持续。

2、加强事业部的全面管理和协调。按照刘三省董事长讲话精神要求,处理好集权与分权的关系,遵循事业部制管理规律与规则,完善分级管理、分级核算、自负盈亏的管理模式,发挥事业部作用,调动事业部的积极性,促进内部企业的专业化生产和企业间的协作,充分发挥事业部制在应对风险危机时的应变灵活的组织特点,将事业部制组织机构管理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3、按照利润中心的要求促进事业部建设。建议对职能尚不能满足利润中心定位要求的事业部进行必要的职能调整和补充,按照对利润中心组织划分、目标责任、责任实施及报告、资金审计、责任考评五个方面完善事业部职能。这样做,既有利于集团公司对事业部的全过程动态管控,也有利于事业部作为利润中心职能作用的发挥。

4、对进一步整合内部资源进行评估和规划。建议对集团内部资源进行一次专题调研和较全面的评估,进一步摸清资源总量,并形成资源开发的规划及实施方案,必要时发挥行政资源优势,推进对整体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促进轻工规模做大,降低成本,提升效益,实现整体资源的优化组合。

二、物业物流事业部“市场年”活动的具体措施

根据集团公司开展“市场年”活动和刘三省董事长关于

“市场年”活动的具体指示精神,结合“两个解放”和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要求,针对当前事业部实际工作,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抓好市场拓展工作。

1、按照当前职能要求,对事业部成员企业开展物业市场调研工作。要从事业部指导、监管、服务和参谋职能角度,对所属成员企业物业进行实地调研,重点突出重大的改造和开发项目。要通过调研,摸清各企业物业资源情况,为集团公司决策提供第一手素材。该项工作拟于三季度前完成。

2、做好物流公司为主的重大物业项目开发论证和改造投资立项

要坚持以提升业态档次、提升附加值为目标,以符合商业地产市场需求趋势和地方经济、行业发展趋势为原则,重点针对物流公司本部长江路地块的开发、××职业装市场的改造利用和××西院土地置换等物业开发项目进行论证,并分步实施。公司本部要结合市政改造,加快对苏州河沿岸破墙开店工作,一季度完成立项,二季度完成设计、报批手续,三季度完工,四季度进入招商并投入使用;公司本部长江路地块开发、××职业装市场的改造要年内完成论证和初步规划方案的制订;××分公司“西院”的土地置换要针对地产价格行情变化,准确把握时机,适时推进。

3、加强对成员企业在建重大项目的监管和指导

在2008年对各成员单位物业项目初步清理的基础上,针对重大的在建物业项目要进一步加强跟踪监管和指导服务工作。如3511厂的1.3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商业裙房和3513鞋业公司1万平方米的××首府项目等重大在建物业项目。要及时掌握建设和后期招商情况,做好资产建档、信息反馈和市场指导、行政服务等工作。

4、全面推行物流代采购,做大物流规模

在去年物流公司本部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推广,今年在全物流公司范围内全面推行实施代采购业务。2009年,确保物流公司物流代采购业务实现收入7000万元,力争达到1亿元,提前实现

“十一五”达到中级物流企业目标。

5、推进“两个联合”,加快物流合作模式的运作探索

以物流公司××分公司为重点,在三方企业合作成立物流实体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好物流业务,按照“与地方物流企业联合,做大自己规模”的开发策略,加快在物流业务运作管理方面的探索,年内要争取形成较为成熟的运作和管理模式,为物流公司在联合做大方面探索和积累进一步推广的经验。

6、发挥物流公司贸易优势,进一步做大事业部规模

经营贸易是物流公司的主业优势,从1-3月份看,物流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3亿元,利润总额233.5万元,分别同比增长114.9%和26.76%。因此,事业部要进一步发挥物流公司的经营贸易优势,进一步加强与地方优势纺织企业的联合,扩大纺织原材料、纺织成品面料、纺织辅料和纺织化工原材料等定点贸易规模,密切关注金融危机对国内实体企业的影响,加强对定点对象的考察,及时全面地掌握生产企业资金运行、生产、销售状况,及时调整优化定点贸易合作对象,合理控制铺垫资金规模,力争最高资金回报。定点贸易开展好的公司本部和武汉分公司要确保其销售额占总销售收入比重保持在70%以上。××、××分公司要学习借鉴定点贸易经验,正式开展好定点贸易项目,力争2009年定点贸易收入占本单位主营业务收入的30%—50%,促进公司整体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7、抓好定向销售,扩大专营专卖市场

物流公司本部在抓好××市劳教局床上用品指定供应业务的同时,加强营销,争取劳教局计划外配套物资采购订单,力争在取得已有指定供应商资格基础上,进一步扩大3个以上营销品种。以物流公司本部、××、信阳分公司三家单位为重点,推进民政物资的定向销售,积极参与采购招投标,争取民政救灾储备业务。物流公司本部与××分公司年内要开发1-2个民政物资经营品种;公司本部要向民防物资拓展,6月底前,要完成民防市场的开发调研工作,形成初步的市场开拓方案,年内完成相关配套物资的开发;信阳分公司要在上年度基础上力争再拓展1—2家民政物资销售地区,在保持占河南省民政市场10%销售份额的基础上,力争再提高3-5个百分点。

篇5

高校科研团队是指高校以科研梯队、学术研究中心、课题组等为代表的教师科研群体组织,目前,高校科研团队在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已成为高校科研工作顺利进行的主要载体,它要求其成员具备相辅相成的知识结构、工作技能,每一位成员都以团队为中心,在科研活动中为不断实现团队的目标而同心协力、锐意进取。高校科研团队呈现年轻化的特点,青年教师和硕博学生成员是人员构成主体。本文所研究的科研团队新进人才主要指青年教师。近年来,高校科研团队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团队中新进人才的作用也逐步体现出来。以某高校为例,十二五期间,新引进教师占学校教师总数的20%,来校后分别加入了各相关科研团队,为科研团队注入了新鲜血液,成为科研团队的重要力量,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占学校高水平学术论文总数的20%,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占学校国家级科研项目总数的45%,但在作用发挥过程中,也存在诸如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契合度不够、团队资源共享不足、人际交往与沟通不畅、考核监督与激励制度不健全等影响因素。新进人才如何在科研团队中更好的发挥作用,既有利于个人成长又有利于团队发展,已经成为科研团队建设与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二、 影响高校科研团队发展中新进人才作用发挥的因素和存在的问题

(一) 团队成员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契合度不够

由于在人才招聘过程中,应聘人员与高校科研团队之间没有较全面的互相认识和了解,或者出于对项目所需的整体考虑等原因,有些新加入团队人员专业方向与团队研究方向有所差别,目标不太契合,这样就会出现新成员融入团队比较困难,导致新成员科研进展不顺利、科研方向迷茫等问题的发生。

(二)团队资源共享不足

团队缺乏分享机制、团队成员不愿主动分享经验和成果等因素都会造成新加入团队人员对科研团队以往的阶段性科研成果缺乏了解,不能得到这些科研成果的前因后果及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使得新成员对于团队的科学研究难以深入进行,不利于新成员科研水平的提高和对团队的准确认知。

(三)团队人际交往与沟通不畅

高校教师工作时间弹性较大,一般不要求坐班,有些教师甚至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科研团队成员之间会出现平时不常见面、缺少沟通和交流等情况,如果团队不经常创造成员交往和交流的机会,新加入团队成员就不能较快的与团队其他成员有效融合,不利于团队成员更好的学术交流。

(四)团队考核监督与激励制度不健全

团队的考核监督与激励制度包含激励方式是否多样化、是否符合团队成员的个人需求、能否促进团队成员科研工作效率提高、能否监管团队的科研进度等方面,如果这项措施不健全,就不容易调动团队成员的工作积极性,缺乏对团队工作的监督,不利于团队凝聚力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

三、高校科研团队发展中新进人才更好发挥作用的对策措施

(一)实现团队成员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的契合

团队成员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的契合可以使成员在科研过程中积极性得到提高,从而提高团队整体的科研效率。首先,成员在加入科研团队前,应和团队管理者做好沟通,明确个人发展方向与团队研究方向是否一致或是否可以协调,加入团队后,应根据团队整体目标来调整个人研究目标,使二者尽可能的契合。其次,科研团队的管理者应和新加入人员做科研发展和个人发展的沟通,使团队成员明确了解到团队目标在各个时间节点的达成情况以及个人被分配到的任务对于自身科研素质或个人发展的有效帮助,增强成员对团队目标的信心和支持度,使其自觉地将自身发展与团队目标相契合。第三,团队科研目标的制定和课题申请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团队成员个人层面的意见,在保持主方向不变的前提下包容成员的发展意向,努力让成员在个体层面实现自身价值。[1]

(二)搭建知识共享平台传承团队优秀成果

搭建知识共享平台可以增强团队成员之间的互动,在知识共享上更加积极主动,不仅能够推动团队整体的科研进展,而且能够提高新加入人员对团队实力的深入认识和信心。首先,在高校科研团队内部,建立相应的知识共享平台,比如设置服务器来共享研究和学习资料,对团队成员的科研信息进行归类整理,形成资料库,及时进行信息的与更新,团队成员也可以根据内容进行互动交流,定期召开讨论会为团队成员提供学术沟通的机会等等。通过这些措施,一方面可以使团队成员间共享知识和经验,提高成员的科研水平,完成对新加入人员的培训,另一方面还可以培养团队浓厚的学术氛围,提高团队整体学术水平。其次,建立科研团队外部成果共享平台,比如对团队高质量非保密的研究成果进行宣传,积极推进科研成果转化或合作研究,举办相关的研讨会等等。在这样的外部成果共享平台上,团队的成果可以得到认可,团队的学术声誉和影响力得到提升,团队成员的科研能力和业内知名度也得到提高,从而达成团队与个体的共同发展,增强了团队成员的向心力。

(三)建设优秀团队文化加强团队成员沟通

在高校科研团队建设中,要重点打造一种积极专业、活力高效的团队文化,形成团队成员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新加入人员融入团队,更好的进行学术交流。首先,建立和谐的人文氛围和成员关系。团队管理者应从自身做起,提倡专业的学术能力和积极的态度,减少负面情绪,提倡团队成员间的平等关系和活跃的团队氛围,激发成员的创造力,团队成员之间也应该彼此尊重,尽量避免出现误解和矛盾。其次,建立合理的管理理念和制度。团队管理者应根据高校科研团队的特性,从团队成员的个人层面出发,建立宽松的人性化的管理理念,在全体成员共识的基础上制定严密可操作的管理制度,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推进和落实。第三,加强团队的沟通和人际交往。团队管理者与团队成员以及团队成员之间有效沟通,可以提高团队效率,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有助于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团队管理者应经常组织团队活动,为团队成员相互了解和交流创造条件,团队成员也应有意识的加强与各职位群体成员的交流,促进彼此的默契程度,提高合作水平。

篇6

关键词:高校;科研团队;新进人才;作用

一、 高校科研团队发展中新进人才的作用

高校科研团队是指高校以科研梯队、学术研究中心、课题组等为代表的教师科研群体组织,目前,高校科研团队在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已成为高校科研工作顺利进行的主要载体,它要求其成员具备相辅相成的知识结构、工作技能,每一位成员都以团队为中心,在科研活动中为不断实现团队的目标而同心协力、锐意进取。高校科研团队呈现年轻化的特点,青年教师和硕博学生成员是人员构成主体。本文所研究的科研团队新进人才主要指青年教师。近年来,高校科研团队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团队中新进人才的作用也逐步体现出来。以某高校为例,十二五期间,新引进教师占学校教师总数的20%,来校后分别加入了各相关科研团队,为科研团队注入了新鲜血液,成为科研团队的重要力量,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占学校高水平学术论文总数的20%,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占学校国家级科研项目总数的45%,但在作用发挥过程中,也存在诸如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契合度不够、团队资源共享不足、人际交往与沟通不畅、考核监督与激励制度不健全等影响因素。新进人才如何在科研团队中更好的发挥作用,既有利于个人成长又有利于团队发展,已经成为科研团队建设与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二、 影响高校科研团队发展中新进人才作用发挥的因素和存在的问题

(一) 团队成员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契合度不够

由于在人才招聘过程中,应聘人员与高校科研团队之间没有较全面的互相认识和了解,或者出于对项目所需的整体考虑等原因,有些新加入团队人员专业方向与团队研究方向有所差别,目标不太契合,这样就会出现新成员融入团队比较困难,导致新成员科研进展不顺利、科研方向迷茫等问题的发生。

(二)团队资源共享不足

团队缺乏分享机制、团队成员不愿主动分享经验和成果等因素都会造成新加入团队人员对科研团队以往的阶段性科研成果缺乏了解,不能得到这些科研成果的前因后果及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使得新成员对于团队的科学研究难以深入进行,不利于新成员科研水平的提高和对团队的准确认知。

(三)团队人际交往与沟通不畅

高校教师工作时间弹性较大,一般不要求坐班,有些教师甚至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科研团队成员之间会出现平时不常见面、缺少沟通和交流等情况,如果团队不经常创造成员交往和交流的机会,新加入团队成员就不能较快的与团队其他成员有效融合,不利于团队成员更好的学术交流。

(四)团队考核监督与激励制度不健全

团队的考核监督与激励制度包含激励方式是否多样化、是否符合团队成员的个人需求、能否促进团队成员科研工作效率提高、能否监管团队的科研进度等方面,如果这项措施不健全,就不容易调动团队成员的工作积极性,缺乏对团队工作的监督,不利于团队凝聚力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

三、高校科研团队发展中新进人才更好发挥作用的对策措施

(一)实现团队成员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的契合

团队成员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的契合可以使成员在科研过程中积极性得到提高,从而提高团队整体的科研效率。首先,成员在加入科研团队前,应和团队管理者做好沟通,明确个人发展方向与团队研究方向是否一致或是否可以协调,加入团队后,应根据团队整体目标来调整个人研究目标,使二者尽可能的契合。其次,科研团队的管理者应和新加入人员做科研发展和个人发展的沟通,使团队成员明确了解到团队目标在各个时间节点的达成情况以及个人被分配到的任务对于自身科研素质或个人发展的有效帮助,增强成员对团队目标的信心和支持度,使其自觉地将自身发展与团队目标相契合。第三,团队科研目标的制定和课题申请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团队成员个人层面的意见,在保持主方向不变的前提下包容成员的发展意向,努力让成员在个体层面实现自身价值。[1]

(二)搭建知识共享平台传承团队优秀成果

搭建知识共享平台可以增强团队成员之间的互动,在知识共享上更加积极主动,不仅能够推动团队整体的科研进展,而且能够提高新加入人员对团队实力的深入认识和信心。首先,在高校科研团队内部,建立相应的知识共享平台,比如设置服务器来共享研究和学习资料,对团队成员的科研信息进行归类整理,形成资料库,及时进行信息的与更新,团队成员也可以根据内容进行互动交流,定期召开讨论会为团队成员提供学术沟通的机会等等。通过这些措施,一方面可以使团队成员间共享知识和经验,提高成员的科研水平,完成对新加入人员的培训,另一方面还可以培养团队浓厚的学术氛围,提高团队整体学术水平。其次,建立科研团队外部成果共享平台,比如对团队高质量非保密的研究成果进行宣传,积极推进科研成果转化或合作研究,举办相关的研讨会等等。在这样的外部成果共享平台上,团队的成果可以得到认可,团队的学术声誉和影响力得到提升,团队成员的科研能力和业内知名度也得到提高,从而达成团队与个体的共同发展,增强了团队成员的向心力。

(三)建设优秀团队文化加强团队成员沟通

在高校科研团队建设中,要重点打造一种积极专业、活力高效的团队文化,形成团队成员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新加入人员融入团队,更好的进行学术交流。首先,建立和谐的人文氛围和成员关系。团队管理者应从自身做起,提倡专业的学术能力和积极的态度,减少负面情绪,提倡团队成员间的平等关系和活跃的团队氛围,激发成员的创造力,团队成员之间也应该彼此尊重,尽量避免出现误解和矛盾。其次,建立合理的管理理念和制度。团队管理者应根据高校科研团队的特性,从团队成员的个人层面出发,建立宽松的人性化的管理理念,在全体成员共识的基础上制定严密可操作的管理制度,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推进和落实。第三,加强团队的沟通和人际交往。团队管理者与团队成员以及团队成员之间有效沟通,可以提高团队效率,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有助于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团队管理者应经常组织团队活动,为团队成员相互了解和交流创造条件,团队成员也应有意识的加强与各职位群体成员的交流,促进彼此的默契程度,提高合作水平。

(四)建立团队内部科学的考核监督与激励制度

科学的激励可以极大调动团队成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升团队的凝聚力,高校科研团队应制定多样而有效的激励方式,并尽快让新进入成员有所了解。首先,团队层面应充分使用各种激励方式,并注重团队成员个人层面的不同需求。激励方式包括物质激励、心理激励、授权激励、目标趋近激励等,团队成员职称、年龄等有所不同,在不同阶段对各种需求的要求也不同,团队管理者就要根据团队成员的不同需求,进行不同的激励,以达到有效的激励效果。其次,团队可以将各种考核监督与奖励办法整理成文,使团队成员都能了解团队相关章程和科研纪律,并以此为行动指南,做到有的放矢,根据要求来制定研究计划,同时也能够避免在工作中犯无谓的错误。[2]

[参考文献]

[1]杨恒哲.高校科研团队凝聚力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第45页.

篇7

众所周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而实践工作如果没有了学习做支撑,就好象是无水之鱼。国家如此,共青团建设同样如此。

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我们搞好一切工作所必须掌握的强大理论武器。新的形势下,我们共青团的建设也迫切的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切实的理论依据,要花时间、下功夫认真学习、掌握要领,深入研读、吃透精神,要对科学发展观产生的时代背景、理论根基、实践特征及其精神实质、科学内涵、根本要求进行深入系统的学习。通过学习,进一步开阔我们共青团员的理论视野和知识视野,不断提高我们应对新形势下共青团在新时代建设中即将遭遇的新问题的能力。

所谓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实践、学用结合是目的。实践是学习的归属,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如果我们把学习了掌握好的东西束之高阁,那还不如不要浪费时间去学。这就要求我们要把所学到的所掌握了的科学发展观这一重要理论武器运用在日常工作的伟大实践中去,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对于我们车站,团的建设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之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需要看到的是,新形势下新的问题不断涌现,团的建设与发展任重道远。共青团要服务于车站安全和发展,必须要带领和教育我站广大团员青工:

一、爱岗敬业,开拓进取,为重庆西站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要发扬恪尽职守、勇挑重担、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奋力攻关、勇攀高峰、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实事求是、探索求知、崇尚真理的科学精神;迎难而上、顽强拼搏、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立足本职,脚踏实地,潜心钻研,埋头苦干。始终把车站安全,自身安全放在首位,在切实遵守规章制度的前提下,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在平凡的本职岗位上作出自己的贡献。

二、遵章守纪,加强安全教育,为车站的安全捆牢安全带。只有安全着,才能幸福着,只有安全着,企业才能长远发展。安全,是企业的天,是企业生命及灵魂所在,只有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唱响“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这一主题,才能真正将安全工作落到实处。我们团员青工作为重庆西站重要一员,有责任有义务为了车站安全奉献自己的努力。且安全工作关系到我们每一个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快乐,就如那句话讲的一样:“我不伤害自己,我不伤害别人,我不被别人伤害”。有了安全,就能够拥有一切。

篇8

关键词:民办高校;转型发展;团队建设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9-0033-02

2014年6月23日,教育部等部门印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下文简称“规划”)中明确提出“引导一批高校向应用技术类转型”,鼓励地方民办本科院校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这一规划为地方民办本科院校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民办本科高校能否顺应形势需要适时转型发展,将会极大地影响其生存和发展。从定义上来看,应用技术型高校是指职业教育系列中从事本科及研究生学历层次教育的高等院校,不同于学术研究型人才培养的本科院校,是对我国职业教育系列的完善。很多民办本科高校在建立之初,虽然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对专业实施了应用型课程的教改,但如何适应学校转型发展的需要,打造有利于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教学团队,促进专业快速、稳步转型,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一、民办高校转型中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性

1.适应转型中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的需要。民办高校在转型中定位不同于传统的研究型、学术型的公办本科高校,要立足于地方经济发展,发挥自身的优势,将职业技术教育与本科学历教育相融合,培养既具有理论基础又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实用型、复合型人才。“规划”中指出“到2020年,大中型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比例达到80%以上”,可见转型后的民办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将是校企合作。要实现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目标,从培养方案的制定、实验室、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到课程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进等方面,都需要依靠在校教师和企业人员的共同协作。因此,如何适应这种根本性要求的改变,构建以在校教师和企业从业人员共同参与的教学团队迫在眉睫。

2.适应各专业知识综合性发展趋势的需要。随着国内国外经济、科技等方面的日新月异,各专业知识的综合性应用特性越来越明显,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越来越密切。这种综合化趋势使得各专业教师无论是在教学内容上还是在专业应用性研究方面,都离不开与其他学科教师的紧密合作。因此,组建以专业知识综合性应用为核心的跨学科、跨院系、跨专业的多元化教学团队,是适应专业发展的必要途径。

3.锻炼和培养高水平实践教师队伍。民办高校中由于对实践教学缺乏重视和激励机制,很难产生实践型的“教学大师”以及合作进行实践教学研究的氛围,而高水平的实践教学正是民办高校转型的重要条件。通过组建实践型教学团队,重点将热心实践教学的中青年教师作为带头人进行培养,或以他们为核心,组成实践教学带头人、教学骨干和教学新秀等构成的教学团队,联合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在这个过程中,既可以培养实践教学团队带头人,又可以形成高水平的实践教学队伍,带动整个学校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民办高校教学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团队大多仍以传统的学术科研为建设目标,成员中缺乏可以开展高水平实践教学的教师,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不符。一方面因为我国民办高校发展时间不长,在建设符合自身特点的教学团队方面更是经验不足,大部分教学团队模仿重点本科高校教学团队的建设模式,由教授牵头,带领某一专业的青年教师做科研,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以此来推动理论教学水平的提高,对于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基本没有帮助。另一方面,民办高校在办学过程中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实践型教师工资待遇方面往往不如从事理论教学的教师,甚至会因为要花较多的精力在开展实践教学上,影响职称的评定,因此教师也不愿在实践教学上下功夫,无法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团队建设效果较差。

2.民办高校的教学团队虽然具备了教学团队的基本表征,但却缺乏教学团队运作的内涵,合作开展教学改革的基础较差。对于民办高校普通教学团队而言,能得到的资源投入非常有限,导致教材建设、青年教师培养、校际之间的交流合作等难以开展;加上学校扩招之后教学基础设施紧张,教学团队通常没有固定的活动场地和设备。大家上完课就各自回家,教学团队成员都“单兵作战”,缺乏协作的意识和经验交流,教学改革更多的只能是“个体化”模式,得不到来自团队其他教师经验和智慧的支持,更缺乏跨学科、跨院系、跨专业教学改革方面的尝试,使教学团队建设活动难以深入,流于形式。

3.团队规模和结构不合理。教学团队只有拥有一支规模适中、结构合理的成员队伍,才能达到团队内部的有效沟通和信息整合,便于团队管理和成员知识技能的互补,取得团队发展的最大合力。但在民办高校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对团队规模、年龄、学历、专业等方面的差异性要求考虑不足,有的高校认为团队成员优秀的人越多越好,把整个学院或整个教研室的专业教师都拉入教学团队,没有考虑到教学团队合理的团队规模和专业方面的互补性;有的民办高校教学团队为了提高教学团队申报过程中的成功率,往往会以学术影响大、知名度高的专家为核心或牵头进行申报,对其年龄方面的考虑较少,影响了教学团队建设的效果和质量。

三、民办高校转型中教学团队的建设措施

1.结合学校转型发展,明确教学团队建设目标。要建设适应民办高校转型发展的教学团队,首先要明确教学团队建设目标,有了明确的目标,团队建设就成功了一半。我们依据应用技术型大学人才培养的定位,将教学团队的建设目标确定为,以专业教学为基础,培养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优化教学内容、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强化专业应用性为重点而协同配合知识技能互补的个体所组成的群体。围绕这个建设目标,民办高校转型中可将教学团队分为偏理论型的教学团队、偏实践型的教学团队等不同类型,既各有侧重,又可以相互支持和促进。一方面继续提高原有的理论教学水平;另一方面抓紧提升实践教学水平,为社会培养高水平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2.发展“校企结合模式”的教学团队。民办高校在转型中既要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在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上又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因此打造“校企结合的模式”的教学团队,是适应学校转型的有效途径。一方面建立专任教师到相关行业和领域学习交流、接受培训的长效机制,选派教学团队成员到企业挂职锻炼、调研、参与项目研究开发,让教师了解生产流程,熟悉岗位技能,在实际工作中提高实践能力,进而改变教师队伍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另一方面聘请企业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和专家等参加学校教学团队的建设,加强企业与校内教师间的经验交流,共同指导学生的实习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这种校企结合的教学团队建设模式,可以实现团队成员间的知识互补,为民办高校注入了新的办学理念和师资管理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学校成功转型。

3.建设具有“应用性”特色的教学团队。民办高校在“校企结合模式”教学团队建设的基础上,组织校内外教师共同加强对实践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研究,突出团队“应用性”的特征。教学团队可围绕专业实践课,调整教学内容,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同时,团队针对实践教学的特点,开展对实践课教学方法的研究。由于实践性教学以动手操作练习为主要教学方式,其方法主要包括示范模仿法、案例教学法、计算机辅助教学法、仿真培训等,所以教师要更注重对学生在学习方法上的传授,重视技能操作,师生之间形成“双向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4.组建跨专业、跨学科的多元化教学团队。在教学团队成员选择方面,民办高校可以根据团队建设重点,邀请不同学科、专业背景的教师加入,突破学科间的壁垒,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共同设计一些综合性的实验、实训课程,给学生提供更开阔的视野。要实现高质量的多元化教学团队,并且团队内部达到有效地交流、协商,成员数量不宜过多,人数在10人左右,而且要求团队成员不仅具备宽阔的视野和坚实的专业基础,同时要对其他成员的专业领域有一定的了解。多元化的教学团队可以给学生带来不同的思维方式,适应专业综合化发展的趋势,展现知识“融合”的魅力。民办{校可以以转型发展为契机,加强原有教学团队的优化整合,组建多元化的教学团队,积极营造内外开放的学术生态环境。

5.加大教学团队建设投入。首先,要为教学团队建设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作保障,为开展教学改革、交流和研究等给予条件支持,适当增加对实践教学仪器、教材、实验室等教学基本条件的投入,增加对教学团队运行所需的经费支持力度。其次,教学团队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不仅要有赖于学校各行政部门的协同配合,而且有赖于不同院系、不同学科专业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因此,需要高校在教师资源和教学资源选择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使教学团队能够吸收到合适的教师成员,实现成员结构和教学资源最优化。

参考文献:

[1]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实践与政策研究报告[R].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研究中心,2013.

[2]李璐.融合之惑如何破解[N].中国教育报,2014-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