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面试工作思路8篇

时间:2023-01-26 01:57:2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面试工作思路,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面试工作思路

篇1

1.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根据国家精神,2010年吉林省根据需要调整了阳光工程指导小组成员单位,其成员单位有:省农委、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住建厅、省畜牧局和省妇联。各项目县及时调整和充实阳光工程指导小组,加强管理人员力量,并有3人以上主抓阳光工程工作。

各部门要站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高度上,提高对阳光工程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2010]11号)明确的部门职责分工做好相关工作。2010年全省阳光工程组织实施部门的主要职责如下:省级农业部门(阳光办)对培训任务下达、组织全省培训任务完成、业务政策指导和年度项目县培训任务完成及绩效考核评估负责;项目县农业部门对培训任务完成、培训基地认定质量、项目监管验收负责;培训基地对培训的教学质量、培训时间、培训人员的真实性负责;住建、畜牧、妇联对本部门承担任务的完成和真实性负责;省级财政部门及时下达项目县专项补助资金,并加强专项补助资金的监管;项目县市财政部门对培训专项资金和工作经费使用监管负责。建立职责明确、分级负责的阳光工程管理机制,一级对一级负责,逐级落实责任。

2.规范运作,保证质量

为规范项目运行,确保培训质量,让农民得到实惠,拟做好以下工作。

2.1规范基地认定工作 根据阳光工程新的培训任务和工作目标、当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人才需求以及农业农民教育培训机构分布情况,重新组织开展基地认定工作。在基地认定工作中,根据阳光工程培训基地认定办法,结合阳光工程面临的新形势和新的培训内容,在培训机构自主申报的基础上,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组织专家组评审的方式,全省共认定阳光工程培训基地286个,为保质保量完成全省阳光工程培训任务奠定了基础。

2.2规范培训管理 为规范阳光工程培训工作,2010年要完善培训规范、教学计划、专兼职教师队伍、教材、班级管理、考试考核制度和档案管理等七个方面的规范和制度,确保培训落到实处,提高培训质量。

3.创新思路,强化监管

监管工作是阳光工程工作的重中之重,直接关系到阳光工程的培训质量。2010年全省阳光工程的监管工作,在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公示制度、“三堂课”制度、信息报送制度、台账登记制度、检查验收制度等五项制度的基础上,注重加强日常监管。为做好这方面工作,省阳光办增设了监督科,旨在进一步加强项目日常监管工作。一方面建立网上监管系统,掌握全省培训动态,实施日常监管。一方面组织人员随机到基地进行抽查,发现问题解决及时。改变以往阳光工程以中期、年末集中检查为主的做法,而是实行平时抽查,日常监管和年末重点检查相结合,避免出现“平时不管,检查傻眼”的情况。

4.强化管理培训,提高管理水平

今年国家对阳光工程培训内容、项目监管、检查验收等进行了新的调整。为确保国家政策落实到位,保证阳光工程的规范管理和实施质量。省阳光办将对各项目县阳光办负责人、信息员、培训基地负责人、档案管理和项目财务人员进行培训,切实提高政策水平和管理能力。

5.加强宣传,培树典型

各地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挖掘当地在阳光工程实施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个人和优秀学员,有组织、有计划地加以宣传,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和带动作用。要丰富宣传形式,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信息短信平台等媒体,通过张贴挂图、发放宣传资料、拍摄专题片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工作,提高宣传效果和针对性。

6.加强调查研究工作

篇2

[关键词]企业工会;工作新局面;开创思路;实践举措

1 在实践中创新理念和方式

1.1 理念的创新

首先,在新形势的发展下,企业应该要求干部增强忧患意识,积极发挥工会的作用,研究工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解决。帮助领导出谋划策,思考切实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要站在企业的角度审视问题,给工会工作提供更有利的条件和保障。

其次,在工会的工作中,企业要树立职工的创新意识,提高职工的服务水平和能力,具体工作中要敢于承担风险,敢于提出新观点和新思路,跟随时代的步伐,用新的眼光看待企业发展和工会工作。以一种全新的理念作为企业发展方向的指导,牢固树立全新意识,打破传统的陈旧观念,突破经验的束缚,将上级传达的意见、方针和政策与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相结合,将政策与新观念灵活运用并结合,形成全新统一的指导方针,并在日常工作中树立新观念,运用新方法解决问题,从而促进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2 活动方式的创新

首先,以企业的发展为目标,突出企业的特点,并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各种新型竞赛活动,将工会的工作落实到位,而不是口头传达而已。坚持发展速度与发展效益的和谐统一,坚持竞赛活动与企业的需求的和谐统一,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如举行“比一比,看一看”的劳动竞赛,推动企业工作的高效开展,创新“技术工作室”等竞赛,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让职工在竞争的环境中不断进步。

其次,利用内部权力监控办公系统、微博平台和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的优势,降低工会的工作成本,提高工会的工作效率。如开展“我爱我家”的活动,让职工深刻认识到企业和自身的密切P系,用活动的力量来积聚人心和人力,树立“大家”意识,让职工清楚的认识到只有企业发展好,职工的发展才会更好。进而培养企业职工的职业道德修养和责任感,提高企业职工的大局意识,努力构建和谐企业,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2 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

在开创工会工作新局面的过程中,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不仅在物质上确保职工的合法权益,并且要在精神上表现为职工、爱职工的人文关怀。

首先,要做到真正的尊重职工、理解职工和关心职工,对职工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要积极主动的给予帮助,增强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从而达到增强企业的凝聚力的目的。

其次,实行民主管理,让职工的合法权益能够得到保障。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职工的共同努力,企业应该在工作中发挥职工的主体意识,依靠职工的力量推动企业的良性和可持续发展。而且企业的领导需要树立正确的权力意识,自觉主动的接受企业职工的监督,让企业的管理公开透明。企业要以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为发展重点,建立健全企业的职工权力协调体系,处理好企业内部的各方利益,建立完善的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将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运用到企业的发展中来,确保员工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为员工和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再次,加强对职工的培训和教育,对于企业的组长以上的管理层,定期做好培训工作,发挥好班组在企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能力,从而让职工更好的为企业服务,让企业为职工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平台。通过开展活动,如“学习型组织”,给职工争做企业的工作先锋和工作标兵的机会,这种比赛和活动的形式,能够培养员工的创新意识、竞争意识,提高员工的综合能力,推动员工的全面发展。

3 提高工会干部的整体素质

新形势下的工会工作随着时代的发展面临着许多新要求、新情况和新变化,因此工会的干部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传承传统,努力创新,打造工会干部新形象,开创工会工作新局面,具体要做到以下四点:

第一,努力增强自身的学习能力。这是当今竞争社会中的一项必不可少的能力,加强自身学习,努力研究企业工作的新方法和新思路,在探索中完善自我,塑造完整的人格,从而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工会应该将学习作为一种基本需求,不仅提高自己的知识能力,还要从实践中增强动手能力,学会运用自身的知识解决相关的问题,用理论指导实践。

第二,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时代在改变,工会也应该改变自己原有的传统模式,培养自己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提高自己的发散思维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全方位、多角度地审视问题并解决问题。

第三,加强自身与群众的联系。工会应该建立良好的群众基础,增强服务意识,维护好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加强对群众的宣传和教育,并培养自己处理群众突发事件的能力。

第四,从实践调查研究中提升自己。工会干部不仅在理论上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在实践中更应该不断发展,深入基层,了解一线的企业职工的工作情况,掌握企业职工的信息,从工作细节中培养自身的观察力和对形势的把控力,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

4 总结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企业的工会工作面临者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只有立足实践,不断创新,积极进取,充分凸显企业职工的积极作用,提高工会的领导和示范作用,才能够开创工会工作的新局面,塑造一支为群体服务,对工作尽责,给企业添彩的高素质队伍。

参考文献:

[1] 王建军.创新务实开创企业工会工作新局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26).

[2] 吕小钢.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国有企业工会工作新局面[J].中国科技投资,2016(21).

篇3

(2006.07.03)

近年来,全旗招商引资工作在旗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具体工作中,总结了一些经验,但也存在着不足和问题。为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纠正出现的问题,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今后一段时期,全旗牢固树立“抓招商就是抓发展、抓项目就是抓经济”的理念,切实转变招商方式,“突出优势去招商,锁定目标招大商,重赏之下争招商”;创新思路,具体体现科学发展观在招商引资工作中的指导作用。

一、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在指导思想上全面树立科学发展观,不断拓宽领域,扩大规模,提高质量和水平;坚持“五个统筹”,努力扩大经济总量;积极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不断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招商引资工作。既要看到引进资金的总量,又要看到引进项目的水平、带来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既要看到引进项目对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又要看到这种发展是否符合全旗的长远利益,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二、创新思维,实事求是做好科学发展观在招商引资工作中的落实

1、坚持规划招商理念,做好项目的策划和选择工作。在策划项目或审查引进项目时候,要从目前的实际情况出发,紧紧依靠当地资源,依托周边资源,在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充分利用现有产业基础,发展特色产业上作文章。在研究、策划、设计项目上先声夺人,胜人一筹,体现水平。引进项目要符合全旗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国家产业政策、国家宏观调控要求、有关专业法规和产业合理布局的要求;同时要满足环境容量、水资源、土地资源等约束条件的要求。

2、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积极吸纳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特别鼓励外资企业将研发中心和先进制造环节转移我旗,加强产业配套,延长产业链。推动全旗骨干企业与外资企业开展高水平合作,加快技术消化吸收,不断提高企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支持外资企业投资劳动密集型产业,扩大人员就业。鼓励外资企业投资发展现代农牧业、环保产业,引导外资企业发展高水平的现代服务业。

3、引进项目的布局要体现市域经济一体化,旗域经济特色化发展的要求。策划和引进的能源重化工项目要统筹考虑,使之在基地内合理布局,充分体现产业集群和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在引进农牧产业化项目时,要考虑围绕我旗资源优势,充分利用临策铁路开工、天然气勘探、市旗共建重化工园区等有利时机,紧紧盯住产业带动性强、资金实力雄厚、规模大、名气大、财政贡献率高的国内外大中型企业,寻求合作机会,争取项目落地。

4、对于拟引进的企业,要直接参与或指导有关单位和企业事前做好调查研究。通过各种渠道详细了解该企业的实力、信用、技术水平、清洁生产、资源消耗等方面的情况,为旗领导最后决策提供依据。

5、引进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做好协调服务工作。前移服务“窗口”,积极协助入旗企业办理项目的备案、核准、注册等项手续。同时协助入旗企业依法获得土地和水资源使用、地矿资源勘探、资源开采、环保、卫生、安全生产、质量等方面的相应资格和许可。

6、建立项目跟踪检查机制,及时掌握项目实施情况。对拟引进的各类资源配置等深加工项目,要定期检查项目实施进度,加强监督管理;同时建立项目集中调度制度,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及时掌握项目实施情况,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经确认引资项目适时进行通报。

7、不断优化投资软环境,积极为企业经营和扩张发展创造条件。认真执行《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规定》、《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等项优惠政策规定,加强经济环境执法检查,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不再随意实行不利于公平竞争、影响长远发展和根本利益的优惠政策。杜绝不计成本的招商引资。同时防止企业弄虚作假骗取有关优惠政策的问题。

三、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

1、各有关单位招商引资任务予以区别对待,不搞强行摊派。继续鼓励全社会参与招商引资,认真贯彻执行已制定出台的奖励政策;不再向乡镇下达招商引资任务,积极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镇外出招商引资。

篇4

一、2009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培训工作

1、积极主动与局机关各处室、事业单位(含协会)和州市旅游培训机构沟通联系,于1月10日完成了《2009年*省旅游教育培训工作实施方案及计划》的拟定工作;根据年初制定的培训工作方案和实施计划,认真落实既定培训班的相关筹备工作并组织具体实施。不断强化培训的各项制度建设,努力提高培训、考务工作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和服务质量,培养优质的旅游从业人员队伍。

2、根据《2009年*省旅游教育培训工作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在行管处的配合指导下,认真完成了《20*年度*省国际旅行社导游人员及中级导游员年检培训工作通知》文件的拟定及下发工作(云旅人教[2009]12号)。同时认真组织落实了培训班的各项前期筹备工作(课程设置、教师选聘、场地落实、教材选购及材料准备、费用收交等工作)。此次年检培训全省共分6期举办,于2月23日-4月3日开展;其中,昆明点2期,版纳、大理、丽江、迪庆点各一期,共有1702名国际社导游人员参加了年检培训。

3、根据各类培训班的需要,认真做好培训班培训教材的选购、入库、销售工作,并将书籍的销售收入及时交局财务。上半年,共购进各类书籍5000多套(其中2009年导游考试系列教材3000套),到6月5日止,共售出2500多套,目前还在继续与各州、市旅游局办理导游资格考试用书的相关销售工作;

4、认真做好2009年导游考试报名的各项准备工作(信息宣传,表格制作,教材、大纲订购),确保全省报名工作顺畅。为此,中心于4月29日和5月4日在《春城晚报》刊登了导游考试的相关信息,从6月1日起,正式组织开展了全省2009年导游资格考试报名工作。8月上旬-9月组织开展培训;

5、为加大全省旅游教育培训的宣传和交流力度,拓展旅游教育培训信息量,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完成了第一季度《*省旅游教育培训简讯》的编撰、发放工作;二季度简讯正在办理中;

(二)考务工作

6、在国家旅游局导考办和省导考委的指导下,圆满完成了20*年度*省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考生成绩的上报审定、成绩公布和考生分数查询等具体工作。并根据国家旅游局导考办的相关要求,于3月底认真完成了全省合格考生导游资格证书的制作发放工作(全省共有8380名考生参加考试,合格人员达1794人,合格率为21.4%);

7、根据《20*年*省旅游教育培训工作实施方案及工作计划》安排,于3月份组织完成了20*年*省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系列教材及习题集的再版和订购工作,并组织有关专家、教授认真修编了《2009年导游考试大纲》及《考务相关规则》;

8、根据国家旅游局通知精神和要求,在局导考办的指导下,于4月30日完成了《2009年*省全国中级导游员等级考试》、《2009年*省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工作实施意见》的拟定和下发工作。导游资格考试报名时间:为6月1日-7月31日;考试时间:为11月7日,口试为11月9日-25日;

(四)其他工作

9、根据局党组的安排,积极参加“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科学发展观是加快推进*旅游“二次创业”的思想准绳和工作准则。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全体工作人员认真学习,结合业务实际,查找存在的问题,并撰写个人总结,相互交流学习。通过本次活动,全体工作人员进一步领会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坚定了加快推进*旅游“二次创业”的信心和决心,全体干部职工在思想认识上有了新的提高。

10、为进一步提高我省导游考试考务工作管理水平和做好相关培训工作,在袁副局长的委派下,由局人教处、省旅游培训中心、昆明市旅游培训中心等4位同志于3月25日至27日赴四川省旅游局就导游考试相关考务工作等事宜进行了考察学习。

(五)日常工作

11、处理日常电话咨询5500多个,接待现场咨询2800多人次;

12、圆满完成了培训中心的2009年事业单位法人年检、劳动保障执法年检、社会保险、《机构代码证》等四项年检工作;

13、完成了局、处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二、2009年下半年工作要点

培训中心将在局党组和局领导的正确领导下,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人才培养计划,围绕省旅游局2009年的中心工作,加大推进我省旅游“二次创业”的旅游人才培训相关精神,坚定不移地实施旅游人才兴旅战略,以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从业人员队伍为目标,以推进旅游教育培训改革发展、创新教育培训的机制体制为突破口,以导游考试考前培训、国际旅行社导游年检、领队年检培训,旅行社、旅游饭店经理等各种培训为抓手,进一步充实和提高培训质量,创新培训手段,加大对旅游重点人才、短缺人才的培训力度。同时,继续全面提升我省旅游行政管理人员和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及科学管理水平,为我省旅游产业的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提供人力和人才保障。在局相关处室和局属相关事业单位的支持配合下,认真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培训、考务工作

1、在局导考委的指导下,切实抓好2009年我省导游资格考试的报名、培训和笔试、面试等各项具体考务工作。具体安排是:6月1日-7月31日开展报名工作;8月中旬-9月底举办新考人员培训班;11月7日笔试;11月9日-25日举行面试;

2、在局导考办的指导下,认真做好2009年*省全国中级导游员等级考试的报名、培训、考试等具体工作;导游等级考试为8月3日-8月28日。导游等级考试为12月5日;

3、认真做好各类培训班教材、资料的征订和选购工作。重点做好全省2009年*省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系列教材和习题集、考试大纲销售工作。

4、在有关处室的配合下,组织开展好已定培训班的各项工作,如7-10月份拟举办的“导游资格考试考前授课教师及面试考官培训班”、“新考导游人员考前培训班”、“加试语种导游考前培训”、“中级导游等级考试前培训”、“出境旅游领队年检培训、新考领队资格考前培训”等等培训班;

5、认真做好二、三、四季度的《旅游教育培训简讯》工作,扩大我省旅游教育培训宣传和交流工作;

6、配合人教处完成2009年全省28家非学历旅游培训单位资质复核工作;

(二)其他工作

7、根据《*省旅游局关于实施行政问责制办法等四项制度有关工作的意见》要求,中心将继续全面贯彻实施四项制度,结合自身的职能职责,对制定实施四项制度的方案进行科学分解职能,在明确中心各自岗位职责的基础上,把四项制度的内容具体化,切实履行好中心的各项工作职责,提高工作效率,树立中心良好形象。

8、加强与省外的交流学习,创新工作思路,不断拓宽教育培训工作思路。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组织全省旅游教育培训相关人员到省外旅游教育培训工作做得较好的省市、地区考察学习其先进经验,进一步推动我省整体教育培训的质量。同时,促进全省各州市旅游培训中心的交流与合作。

9、加强与机关各处室,各州、市旅游培训中心的沟通和协调,及早制定2010年旅游教育培训工作实施方案和计划;

篇5

一、2009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培训工作

1、积极主动与局机关各处室、事业单位(含协会)和州市旅游培训机构沟通联系,于1月10日完成了《2009年××省旅游教育培训工作实施方案及计划》的拟定工作;根据年初制定的培训工作方案和实施计划,认真落实既定培训班的相关筹备工作并组织具体实施。不断强化培训的各项制度建设,努力提高培训、考务工作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和服务质量,培养优质的旅游从业人员队伍。

2、根据《2009年××省旅游教育培训工作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在行管处的配合指导下,认真完成了《2008年度××省国际旅行社导游人员及中级导游员年检培训工作通知》文件的拟定及下发工作(云旅人教[2009]12号)。同时认真组织落实了培训班的各项前期筹备工作(课程设置、教师选聘、场地落实、教材选购及材料准备、费用收交等工作)。此次年检培训全省共分6期举办,于2月23日-4月3日开展;其中,昆明点2期,版纳、大理、丽江、迪庆点各一期,共有1702名国际社导游人员参加了年检培训。

3、根据各类培训班的需要,认真做好培训班培训教材的选购、入库、销售工作,并将书籍的销售收入及时交局财务。上半年,共购进各类书籍5000多套(其中2009年导游考试系列教材3000套),到6月5日止,共售出2500多套,目前还在继续与各州、市旅游局办理导游资格考试用书的相关销售工作;

4、认真做好2009年导游考试报名的各项准备工作(信息宣传,表格制作,教材、大纲订购),确保全省报名工作顺畅。为此,中心于4月29日和5月4日在《春城晚报》刊登了导游考试的相关信息,从6月1日起,正式组织开展了全省2009年导游资格考试报名工作。8月上旬-9月组织开展培训;

5、为加大全省旅游教育培训的宣传和交流力度,拓展旅游教育培训信息量,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完成了第一季度《××省旅游教育培训简讯》的编撰、发放工作;二季度简讯正在办理中;

(二)考务工作

6、在国家旅游局导考办和省导考委的指导下,圆满完成了2008年度××省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考生成绩的上报审定、成绩公布和考生分数查询等具体工作。并根据国家旅游局导考办的相关要求,于3月底认真完成了全省合格考生导游资格证书的制作发放工作(全省共有8380名考生参加考试,合格人员达1794人,合格率为21.4%);

7、根据《2008年××省旅游教育培训工作实施方案及工作计划》安排,于3月份组织完成了2008年××省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系列教材及习题集的再版和订购工作,并组织有关专家、教授认真修编了《2009年导游考试大纲》及《考务相关规则》;

8、根据国家旅游局通知精神和要求,在局导考办的指导下,于4月30日完成了《2009年××省全国中级导游员等级考试》、《2009年××省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工作实施意见》的拟定和下发工作。导游资格考试报名时间:为6月1日-7月31日;考试时间:为11月7日,口试为11月9日-25日;

(四)其他工作

9、根据局党组的安排,积极参加“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科学发展观是加快推进××旅游“二次创业”的思想准绳和工作准则。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全体工作人员认真学习,结合业务实际,查找存在的问题,并撰写个人总结,相互交流学习。通过本次活动,全体工作人员进一步领会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坚定了加快推进××旅游“二次创业”的信心和决心,全体干部职工在思想认识上有了新的提高。

10、为进一步提高我省导游考试考务工作管理水平和做好相关培训工作,在袁副局长的委派下,由局人教处、省旅游培训中心、昆明市旅游培训中心等4位同志于3月25日至27日赴四川省旅游局就导游考试相关考务工作等事宜进行了考察学习。

(五)日常工作

11、处理日常电话咨询5500多个,接待现场咨询2800多人次;

12、圆满完成了培训中心的2009年事业单位法人年检、劳动保障执法年检、社会保险、《机构代码证》等四项年检工作;

13、完成了局、处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二、2009年下半年工作要点

培训中心将在局党组和局领导的正确领导下,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人才培养计划,围绕省旅游局2009年的中心工作,加大推进我省旅游“二次创业”的旅游人才培训相关精神,坚定不移地实施旅游人才兴旅战略,以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从业人员队伍为目标,以推进旅游教育培训改革发展、创新教育培训的机制体制为突破口,以导游考试考前培训、国际旅行社导游年检、领队年检培训,旅行社、旅游饭店经理等各种培训为抓手,进一步充实和提高培训质量,创新培训手段,加大对旅游重点人才、短缺人才的培训力度。同时,继续全面提升我省旅游行政管理人员和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及科学管理水平,为我省旅游产业的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提供人力和人才保障。在局相关处室和局属相关事业单位的支持配合下,认真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培训、考务工作

1、在局导考委的指导下,切实抓好2009年我省导游资格考试的报名、培训和笔试、面试等各项具体考务工作。具体安排是:6月1日-7月31日开展报名工作;8月中旬-9月底举办新考人员培训班;11月7日笔试;11月9日-25日举行面试;

2、在局导考办的指导下,认真做好2009年××省全国中级导游员等级考试的报名、培训、考试等具体工作;导游等级考试为8月3日-8月28日。导游等级考试为12月5日;

3、认真做好各类培训班教材、资料的征订和选购工作。重点做好全省2009年××省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系列教材和习题集、考试大纲销售工作。

4、在有关处室的配合下,组织开展好已定培训班的各项工作,如7-10月份拟举办的“导游资格考试考前授课教师及面试考官培训班”、“新考导游人员考前培训班”、“加试语种导游考前培训”、“中级导游等级考试前培训”、“出境旅游领队年检培训、新考领队资格考前培训”等等培训班;

5、认真做好二、三、四季度的《旅游教育培训简讯》工作,扩大我省旅游教育培训宣传和交流工作;

6、配合人教处完成2009年全省28家非学历旅游培训单位资质复核工作;

(二)其他工作

7、根据《××省旅游局关于实施行政问责制办法等四项制度有关工作的意见》要求,中心将继续全面贯彻实施四项制度,结合自身的职能职责,对制定实施四项制度的方案进行科学分解职能,在明确中心各自岗位职责的基础上,把四项制度的内容具体化,切实履行好中心的各项工作职责,提高工作效率,树立中心良好形象。

8、加强与省外的交流学习,创新工作思路,不断拓宽教育培训工作思路。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组织全省旅游教育培训相关人员到省外旅游教育培训工作做得较好的省市、地区考察学习其先进经验,进一步推动我省整体教育培训的质量。同时,促进全省各州市旅游培训中心的交流与合作。

9、加强与机关各处室,各州、市旅游培训中心的沟通和协调,及早制定2010年旅游教育培训工作实施方案和计划;

篇6

一、2009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培训工作

1、积极主动与局机关各处室、事业单位(含协会)和州市旅游培训机构沟通联系,于1月10日完成了《2009年××省旅游教育培训工作实施方案及计划》的拟定工作;根据年初制定的培训工作方案和实施计划,认真落实既定培训班的相关筹备工作并组织具体实施。不断强化培训的各项制度建设,努力提高培训、考务工作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和服务质量,培养优质的旅游从业人员队伍。

2、根据《2009年××省旅游教育培训工作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在行管处的配合指导下,认真完成了《2008年度××省国际旅行社导游人员及中级导游员年检培训工作通知》文件的拟定及下发工作(云旅人教[2009]12号)。同时认真组织落实了培训班的各项前期筹备工作(课程设置、教师选聘、场地落实、教材选购及材料准备、费用收交等工作)。此次年检培训全省共分6期举办,于2月23日-4月3日开展;其中,昆明点2期,版纳、大理、丽江、迪庆点各一期,共有1702名国际社导游人员参加了年检培训。

3、根据各类培训班的需要,认真做好培训班培训教材的选购、入库、销售工作,并将书籍的销售收入及时交局财务。上半年,共购进各类书籍5000多套(其中2009年导游考试系列教材3000套),到6月5日止,共售出2500多套,目前还在继续与各州、市旅游局办理导游资格考试用书的相关销售工作;

4、认真做好2009年导游考试报名的各项准备工作(信息宣传,表格制作,教材、大纲订购),确保全省报名工作顺畅。为此,中心于4月29日和5月4日在《春城晚报》刊登了导游考试的相关信息,从6月1日起,正式组织开展了全省2009年导游资格考试报名工作。8月上旬-9月组织开展培训;

5、为加大全省旅游教育培训的宣传和交流力度,拓展旅游教育培训信息量,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完成了第一季度《××省旅游教育培训简讯》的编撰、发放工作;二季度简讯正在办理中;

(二)考务工作

6、在国家旅游局导考办和省导考委的指导下,圆满完成了2008年度××省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考生成绩的上报审定、成绩公布和考生分数查询等具体工作。并根据国家旅游局导考办的相关要求,于3月底认真完成了全省合格考生导游资格证书的制作发放工作(全省共有8380名考生参加考试,合格人员达1794人,合格率为21.4%);

7、根据《2008年××省旅游教育培训工作实施方案及工作计划》安排,于3月份组织完成了2008年××省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系列教材及习题集的再版和订购工作,并组织有关专家、教授认真修编了《2009年导游考试大纲》及《考务相关规则》;

8、根据国家旅游局通知精神和要求,在局导考办的指导下,于4月30日完成了《2009年××省全国中级导游员等级考试》、《2009年××省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工作实施意见》的拟定和下发工作。导游资格考试报名时间:为6月1日-7月31日;考试时间:为11月7日,口试为11月9日-25日;

(四)其他工作

9、根据局党组的安排,积极参加“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科学发展观是加快推进××旅游“二次创业”的思想准绳和工作准则。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全体工作人员认真学习,结合业务实际,查找存在的问题,并撰写个人总结,相互交流学习。通过本次活动,全体工作人员进一步领会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坚定了加快推进××旅游“二次创业”的信心和决心,全体干部职工在思想认识上有了新的提高。

10、为进一步提高我省导游考试考务工作管理水平和做好相关培训工作,在袁副局长的委派下,由局人教处、省旅游培训中心、昆明市旅游培训中心等4位同志于3月25日至27日赴四川省旅游局就导游考试相关考务工作等事宜进行了考察学习。

(五)日常工作

11、处理日常电话咨询5500多个,接待现场咨询2800多人次;

12、圆满完成了培训中心的2009年事业单位法人年检、劳动保障执法年检、社会保险、《机构代码证》等四项年检工作;

13、完成了局、处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二、2009年下半年工作要点

培训中心将在局党组和局领导的正确领导下,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人才培养计划,围绕省旅游局2009年的中心工作,加大推进我省旅游“二次创业”的旅游人才培训相关精神,坚定不移地实施旅游人才兴旅战略,以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从业人员队伍为目标,以推进旅游教育培训改革发展、创新教育培训的机制体制为突破口,以导游考试考前培训、国际旅行社导游年检、领队年检培训,旅行社、旅游饭店经理等各种培训为抓手,进一步充实和提高培训质量,创新培训手段,加大对旅游重点人才、短缺人才的培训力度。同时,继续全面提升我省旅游行政管理人员和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及科学管理水平,为我省旅游产业的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提供人力和人才保障。在局相关处室和局属相关事业单位的支持配合下,认真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培训、考务工作

1、在局导考委的指导下,切实抓好2009年我省导游资格考试的报名、培训和笔试、面试等各项具体考务工作。具体安排是:6月1日-7月31日开展报名工作;8月中旬-9月底举办新考人员培训班;11月7日笔试;11月9日-25日举行面试;

2、在局导考办的指导下,认真做好2009年××省全国中级导游员等级考试的报名、培训、考试等具体工作;导游等级考试为8月3日-8月28日。导游等级考试为12月5日;

3、认真做好各类培训班教材、资料的征订和选购工作。重点做好全省2009年××省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系列教材和习题集、考试大纲销售工作。

4、在有关处室的配合下,组织开展好已定培训班的各项工作,如7-10月份拟举办的“导游资格考试考前授课教师及面试考官培训班”、“新考导游人员考前培训班”、“加试语种导游考前培训”、“中级导游等级考试前培训”、“出境旅游领队年检培训、新考领队资格考前培训”等等培训班;

5、认真做好二、三、四季度的《旅游教育培训简讯》工作,扩大我省旅游教育培训宣传和交流工作;

6、配合人教处完成2009年全省28家非学历旅游培训单位资质复核工作;

(二)其他工作

7、根据《××省旅游局关于实施行政问责制办法等四项制度有关工作的意见》要求,中心将继续全面贯彻实施四项制度,结合自身的职能职责,对制定实施四项制度的方案进行科学分解职能,在明确中心各自岗位职责的基础上,把四项制度的内容具体化,切实履行好中心的各项工作职责,提高工作效率,树立中心良好形象。

8、加强与省外的交流学习,创新工作思路,不断拓宽教育培训工作思路。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组织全省旅游教育培训相关人员到省外旅游教育培训工作做得较好的省市、地区考察学习其先进经验,进一步推动我省整体教育培训的质量。同时,促进全省各州市旅游培训中心的交流与合作。

9、加强与机关各处室,各州、市旅游培训中心的沟通和协调,及早制定2010年旅游教育培训工作实施方案和计划;

篇7

一、进一步加强高层次人才工作

1、进一步完善20__年下半年__市重点高层次人才申报工作。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洪发〔20__〕30号)规定,为做好我市20__年下半年__市重点高层次人才申报工作,20__年年初,经近一个月的申报,共收到我市各类企事业单位38家,申报总人数为156人,其中事业单位12家、企业单位26家。经初审,共有29家单位121人初审通过,其中事业单位11家58人、企业单位18家63人。

2、继续做好20__年__市引进重点高层次人才计划的申报工作。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洪发〔20__〕30号)文件精神,为我市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引进提供必要的支持,做好我市20__年引进重点高层次人才计划的申报工作,我中心积极组织人员主动深入企、事业单位,宣传政策,调动企业申报引进重点高层次人才的积极性。现共收到我市各类企事业单位101家,申报总岗位数为325个,申报总人数为525人,其中事业单位22家,79个岗位,引进数量102人;企业单位79家,246个岗位,引进数量423人,为20__年的重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打下了基础。

3、按时按质完成省引才办组织的20__年引进优秀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岗位需求的征集工作。

按照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文件要求,关于面向国内外统一招聘高层次人才的要求,20__年2月我中心认真组织岗位征集工作,共征集到53家企事业单位的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其中国内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申报单位共有40家(其中同时申报国外人才引进单位有19家),需求岗位117个(其中同时申报国外需求岗位8个),招聘人数137人。国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申报单位共有32家(同时申报国内人才引进计划的单位19家),需求岗位61个(其中同时申报国内需求岗位8个),招聘人数82人。合计申报单位53家,申报岗位178个,需求人数219人。

4、完成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的面试工作。

按照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文件要求,关于面向国内统一招聘高层次人才的要求,我中心协助企业对已经确定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进行面试,向11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发放面试通知,完成了10家企业11位海外高层次人才的面试工作。

二、人才培训工作初见成效

1、了解调查我市“211”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需求。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洪发〔20__〕30号)文件精神,20__年2月对我市“211”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需求进行摸底调查,我中心积极组织人员主动深入企业调查摸底,共发放培训需求表99份,并将需求表回收并整理统计。

2、成功举办首届__企业家论坛。

20__年5月26-27日,我中心成功举办了企业家论坛,为“211”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工程奠定了基础。此次论坛以分为专题报告会、企业家演讲、企业家座谈的形式展开。专题报告会邀请到了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理事长、学术委员会主席光教授、台湾交通大学精英管理所邓东滨教授来昌,作了金融危机下的企业发展专题报告会,市委副书记雷武江、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杨人平等市四套班子成员以及部分副县级党政领导干部近900人,企业家近200人参加了报告会。最后,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余欣荣出席了__企业家座谈会,会上泰豪集团董事长黄代放等五名知名企业家进行主题演讲和即兴发言,并余书记进行了交流沟通。此次活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并得到了领导充分肯定和企业的好评。

3、制定 “211”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工程工作计划。

为做好“211”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工程,我中心与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光华管理学院等建立了合作关系,在下半年以统一培训的方式,在北大光华管理学院举办一期《__市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能力提升班》、浙江大学举办一期《金融危机环境下企业发展高级研修班》、开办清华大学高级 工商管理emba(__)课程研修班,将培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80人次。

三、全面展开人力资源市场化服务工作

1、进一步加大人才派遣规模。

自20__年年初以来,在经济受金融风暴的影响和人力资源市场需求发生变化的情况下,__人才公司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企业需求为着重点,在去年的基础上,将全面推进人才派遣业务的开展.,

2、进一步加强人才派遣后续服务工作。

在去年的基础上,为了能给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为确保派遣人员的各项利益,我们完善了派遣人员的综合管理和服务体系,主动将政策及时准确地传递给企业、派遣人员;细化了派遣后续服务流程,规范了派遣员工管理;及时更新了派遣人员相关资料;四是上下连动,团结一心,为派遣人员解决纠纷,受到了企业及派遣人员的好评。

20__年下半年的工作思路

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下,科学分析、把握形势,是保证我们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做好工作的根本前提;是保证我们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宏观政策调整,采取积极应对措施的根本途径。深刻分析当前的形势,准确把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特征,努力做好人才服务工作。

一、全面开展“211”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工程

在征求人选意见和个人申报计划以及全年的培训计划基础上,培训工作以统一组织为主,个人自主选择培训项目为辅的方式全面开展。下半年我们将举办北大光华管理学院举办一期《__市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能力提升班》、浙江大学举办一期《金融危机环境下企业发展高级研修班》、开办清华大学高级工商管理emba(__)课程研修班。

二、大力拓展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

当前,虽然存在国际市场需求收缩,就业压力加大的困难,但是这又有利于我们以低成本吸引国际高端人才、技术和智力,我们将申报了20__年省市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企业,并做好引进申报工作,将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工作落到实处,为确保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

篇8

关键词: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干部分类任用;考核测评

中图分类号:D2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5194(2012)03-0084-07

随着我国公共部门人事制度改革的逐步推进,竞争上岗已成为各级政府干部任免的重要方式之一,对选拔和任用优秀适岗的人上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崭新的干部选拔任用方式,竞争上岗在实践中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也有诸多经验值得总结推广。我们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领导干部竞争上岗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的对象为:A卷(由H市市级单位组织人事部门、各区县委组织部、各区县部分单位组织人事部门填写)204份,B卷(由H市市级单位领导班子和各区县部分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填写)770份,c卷(由H市部分市级单位正处及以下干部、区级单位正科及以下干部填写)2031份。其中,参加过竞争上岗,并被任用的有680人;参加过竞争上岗,但未被任用的432人;没有参加过竞争上岗的897人;缺失22人。

一、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工作概况

1.竞争上岗工作稳步推进。2006年以来,H市市直机关各部门、各区县、乡镇街道办都开展了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工作。从组织人事部门韵调查统计数据来看,局级、处级、科级领导干部竞争上岗频次分别为O.05、2.14、4.04,依次递增。这表明科级领导干部通过竞争上岗形式任用已经较为普遍,竞争上岗工作在稳步地推进。

从对领导班子成员的调查统计结果可知,44.6%的班子成员参加过竞争上岗,其中参加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并被任用的人数占总人数的32.9%,参加领导干部竞争上岗但未被任用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1%。对一般干部的调查结果为:33.8%的一般干部参加过竞争上岗,并被任用;21.5%的一般干部参加过竞争上岗工作,但没有被任用。两项合计,55.3%的一般干部参加过竞争上岗的工作。可见,竞争上岗工作在H市开展得已较为普遍。

2.竞争上岗任用数量较大。从对组织人事部门的调查结果来看,科级、处级、局级通过竞争上岗任用的领导干部数量分别为53.90、11.73、0.08。可以看出,科级干部通过竞争上岗的绝对数量较大,竞争上岗工作在科级领导干部任用中已经较为普遍。

3.竞争上岗人员胜任重任。从对组织人事部门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63.7%的人认为通过竞争上岗的所有人均能胜任岗位工作,30.4%的人认为通过竞争上岗的绝大多数人都能胜任岗位工作。这说明,通过竞争上岗选拔的干部基本能够胜任工作重任。

就“竞争上岗上来的干部在多大程度上能胜任工作?”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组织人事部门63%的人认为,通过竞争上岗的领导干部,95%以上能胜任工作,19.9%的人认为通过竞争上岗的领导干部90%胜任工作,11.O%的人认为通过竞争上岗的领导干部80%胜任工作;领导班子成员中31.8%的人认为通过竞争上岗上来的干部95%以上能胜任工作,比例为最高,其次为90%以上胜任(占24%),80%以上胜任(占21.5%)。综上,可以认为,通过竞争上岗的人基本上能够胜任岗位工作,履行岗位职责。

4.参与竞争上岗意愿强烈。竞争上岗工作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大家的积极参与,只有大家积极参与到竞争上岗的工作中来,才能促进竞争上岗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从对一般干部的调查统计结果来看,52.6%的人表示“非常愿意”参加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参与意愿较为强烈。

5.能够较好促进干部工作学习。就“通过参加或参与竞争上岗,对您的工作学习是否有促进?”对一般干部进行调查,从统计结果来看,有45.7%的被调查对象认为,竞争上岗对他们的学习工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37.8%的被调查对象认为,竞争上岗对他们的学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两项占比83.5%。可见,竞争上岗工作的开展,同时也促进了参与者的工作和学习,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6.竞争上岗受到较高关注。就“您经常关注通过竞争上岗选拔上来的领导干部吗?”对一般干部进行的调查统计结果为:52.1%的人比较关注竞争上岗选拔上来的领导干部,25.4%的人非常关注竞争上岗选拔上来的领导干部。两项数据合计,77.5%的一般干部都关注通过竞争上岗选拔上来的领导干部。

7.可以测试干部真实水平。竞争上岗是通过各种测试,依据测试结果来选拔领导干部,能否测试出被测试人员的真实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就“您认为竞争上岗一般来说能测试出干部的真实水平吗?”对一般干部进行了调查,从统计结果来看,45.1%的一般干部认为,竞争上岗“基本能”测试出干部的真实水平,31.3%的一般干部认为竞争上岗测试“大部分能”测出干部的真实水平。两项合计76.7%。因此,可以认为竞争上岗可以测试和检验干部的真实水平。

二、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工作成绩

1.总体满意度较高。竞争上岗是组织人事改革的重要举措,这项工作的开展在领导干部任用上开创了新的渠道。从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来看,组织人事部门对竞争上岗工作的总体评价满意度非常高,满意度为90分的人数占被调查总人数的41.4%,而满意度80分以上的人数则达到被调查总人数的90.1%。从这个结果来看,H市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工作是非常成功的,对领导班子成员的调查结果也可得出同样的结论。

2.多方位积极影响。竞争上岗工作涉及面广,对本单位、参与竞争上岗的干部、外部单位以及社会风气各个方面都将产生影响。就“竞争上岗工作对于本单位、本地区的积极影响主要在于?”对组织人事部门、领导班子成员和一般干部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竞争上岗工作的开展对H市产生了多方面的积极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影响是树立了正确的用人导向,拓宽了选人用人渠道;其次是激活了干部队伍、调动了广大干部的积极性;再次是形成了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良好氛围。在组织人事部门中,有73.1%的干部认为,竞争上岗工作树立了正确的用人导向,拓宽了选人用人渠道,有61.3%的干部认为,竞争上岗工作激活了干部队伍、调动了广大干部的积极性,有45.6%的干部认为,竞争上岗工作形成了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良好氛围。同一问题,对领导班子成员和一般干部的调查结论也与之一致。

3.凸现了干部优点。通过竞争上岗任用的领导干部有其自身的优点与优势。就“通过竞争上岗上来的领导干部的优点是?”对组织人事部门进行调查,从统计结果来看,年富力强、知识层次高、进取心强为通过竞争上岗选拔任用的领导干部的主要优势。这与对领导班子成员的调查结论一致。

4.强化了竞争意识。竞争上岗重在“竞”,通过竞争上岗工作的开展,在党政机关和公务人员中渗透竞争意识,使公务人员具有危机感,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就“总体来看,竞争上岗工作主要有哪些成效?”对组织人事部门进行调查,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44.7%的调查对象认为,竞争上岗工作有利于强化竞争意识,打破论资排辈,形成有利于能者上的局面。

5.突破了选人范围。扩大和突破选人范围,有利于选到更加合适的人。我国人事制度改革一直在探索如何突破选人范围,不拘一格降人才,不拘泥于个人的身份、民族、党派等,很多地方政府都在鼓励从“三新”组织中选拔优秀的人才到党政机关任职。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组织人事部门46.9%的调查对象认为,竞争上岗工作在选人范围上有突破,避免了少数领导在少数人中选人。

6.彰显了公平公正。公平、公正、公开是选拔和任用干部最基本的原则,只有真正切实贯彻“三公”原则,我国的人事制度改革才能真正推向深入。竞争上岗工作一般都有严格的程序和步骤,有利于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组织人事部门44.1%的调查对象认为,竞争上岗工作有利于建立公平竞争机制,做到程序公开透明。

7.组织与群众认可。任何一项工作是否成功,应得到组织认可,也应获得群众的认同。竞争上岗工作,作为一项组织人事工作,更应重视和强调群众的认可。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组织人事部门44.1%的调查对象认为,竞争上岗工作体现了组织认可和群众满意的有机结合。

8.综合多手段选人。竞争上岗在不同的阶段运用了多种评价手段进行测评,使选人更具科学性。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46.8%的领导班子成员认为,竞争上岗工作的主要成效是综合使用多种测评手段,在选人的方法上有突破。组织人事部门和一般干部也得出了类似评价。

三、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工作问题

1.任职条件不合理。任职条件涉及选什么人、用什么人的问题,是影响干部选拔工作成败的重要因素。就“目前竞争上岗工作中较普遍的问题是?”对组织人事部门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28.3%的人认为任职条件和资格设置不合理,与职位需求不符。这说明任职条件设置不合理是当前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工作中存在的重要问题。领导班子成员与一般干部的评价也与之相似。

2.民主测评走过场。民主测评是确保领导干部具有群众基础和选好干部的重要环节。当前干部选拔过程中,民主测评形式化的问题较为严重。就此问题进行的调查显示,组织人事部门、领导班子成员和一般干部各有20%以上的人认为民主测评、组织考察走过场,未能全面听取群众意见。

3.工作方案不完善。科学的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工作方案是确保竞争上岗工作顺利开展的基本条件。从统计结果可以知道,有9.8%的组织人事部门调查对象认为工作方案不够完善、科学。此项评价,在一般干部和领导班子成员那里,占比都超过了16%。

4.笔试面试不科学。笔试面试难以做到科学合理,是目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从统计结果来看,领导班子成员认为竞争上岗工作中最普遍的问题是笔试面试不够科学,不能体现实际能力和水平,占比65.7%,组织人事部门的此项评价占比73.4%,一般干部的此项评价占比53.9%。

5.工作阅历不丰富。就“竞争上岗上来的领导干部的主要的问题是?”对组织人事部门、领导班子成员和一般干部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把握全局能力偏弱、缺乏必要的层级锻炼、缺乏基层工作经历三个问题比较突出。从三类调查对象对此问题回答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上述三项占比最高,都超过了20%。我们认为部分竞争上岗任用的领导干部,由于缺乏基层的工作经历和缺少层级的锻炼,总体把握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显得不足。

6.负面影响较明显。因为竞争上岗涉及面广,程序复杂,难免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就“竞争上岗工作给本单位、本地区干部队伍带来哪些负面影响?”对组织人事部门进行调查,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竞争上岗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集中在:经验丰富的老同志不占优势,存在不满情绪;默默无闻的“老实人”不占优势,埋没人才;使少数人不安心工作,成为考试专业户。这三项占比分别为55.1%、54%、40.9%。领导班子成员、一般干部的评价与之一致。

7.难考察德的表现。从调查统计可以了解到,46.51%的一般干部认为当前竞争上岗工作最难考察参与者的素质是德。这也是访谈对象反映最多的问题。

四、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工作对策与建议

为推进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我们认为应从以下策略人手:

1.完善竞争上岗的组织领导系统

竞争上岗是一种重要的选拔任用干部的方式,也是未来干部选拔任用的发展方向。竞争上岗工作涉及广大干部的切身利益,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任务重、影响大。我们认为,有必要建立和完善竞争上岗工作的组织领导系统,统一领导和指挥竞争上岗工作,改变各部门、各级政府自行开展竞争上岗工作的较为混乱的局面,以形成分工合理、运转协调、程序透明、纪律严明、管理到位的竞争上岗工作运行机制,这是有效实施竞争上岗工作必不可少的组织保障。竞争上岗工作的组织领导系统如图1所示:

在上述组织领导系统中,竞争上岗工作领导小组为非实体机构,可在省、直辖市设立;竞争上岗工作办公室为临时机构,在竞争上岗工作领导小组指导下,负责单位竞争上岗的具体工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组织部领导下主要负责政策的制定、解释、咨询,相关工作的布置、指导、协调,供需信息的,跨部门、单位的竞聘的审批等。一般来说,各单位开展竞争上岗工作,应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备案;竞争上岗的监督工作由纪检监察部门实行全过程监督。

2.形成科学的分类选人用人机制

当前我国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方式,有的适用于选任方式,有的适用于考任方式,有的适用于委任方式,因此在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方式上,既不能简单笼统地采用一种方式,也不能错误地使用选拔任用方式。否则,既不民主也不科学,更谈不上公信度。

竞争上岗符合市场经济的竞争原则和平等性原则,是创造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充满活力的用人环境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选拔任用干部的方向和应长期坚持的一种重要形式,但不是唯一的形式,也不能取代其他任用干部的方式。依据调研与访谈,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干部、单位部门领导干部和正职领导等适合选任方式;初任人员、专业技术干部和监督类干部等适合考任方式;机关内部中基层干部、副职领导和执行类干部等适合竞争性任用方式,这类干部传统上主要是以委任的方式任命的(具体的干部分类任用方式如表l所示)。

3.规范竞争上岗工作程序与要求

严格的程序可以确保竞争上岗工作公正透明。从工作实践来看,竞争上岗工作一般包括以下程序和步骤:制订方案、公布职位、公开报名、资格审查、命题笔试、面试答辩、民主测评、组织考察、决定任命。竞争上岗工作各个程序和步骤的工作内容和基本要求应统一规范、明确规定并向全社会公开。

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对竞争上岗工作的程序步骤和各步骤的具体要求一般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但是从实践来看,还需要进一步规范完善竞争上岗工作的关键步骤及其工作要求,从而确保竞争上岗工作公平公正地开展,以选出德才兼备的人才。

如图2所示,我们认为,从工作程序来说,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科学设定岗位条件,明确规定竞岗比例,合理确定分数权重,严格把控面试环节,扩大民主测评范围,灵活设置考察比例,加强任用干部的后续培训工作,而在整个竞争上岗工作中都应重视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其中关于干部的考核测评是竞争上岗极为关键的工作。我们下面来对这些工作进行逐一论述。

4.做实竞争上岗的前期准备工作

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方案制定、撰写职位说明书、确定竞争上岗的职位、明确参加竞岗人数的比例等。

①确定竞争上岗职位。从工作实践来看,竞争上岗有全额竞争上岗和缺额竞争上岗两种。根据访谈和调研,我们认为一个部门或单位尽可能不要实行全额竞争上岗,而应该实行部分职位竞争上岗。这部分职位,既可以是目前人员空缺的职位,也可以是虽然不缺位但根据制度规定或实际情况必须实施竞争上岗的职位,特别是那些重要部门、重要岗位或上级或群众有要求必须实行定期竞争上岗的职位。每次竞争职位一般应控制在单位全部中层职位数的1/3左右,最多不宜超过1/2。否则处理不好会影响工作,也可能导致每个职位参与竞争的人数减少。同时,单位或有关领导要敢于并舍得拿出一个部门或单位好的或相对比较好的职位让大家竞争。

关于竞争上岗的范围,目前,一般局限于单位内部行政编制的国家公务员。对于一些难觅优秀人才或者特别专业的岗位,经过相应的报批程序后,可以实行开放性竞争,打破内部壁垒,欢迎其他机关干部或基层单位乃至企事业单位符合基本条件的人员参与竞岗。

②科学设定岗位条件。竞争上岗的目标岗位条件设定是竞争上岗工作的起始环节,也是决定竞争上岗工作成败的重要一环。因此,应全面调查研究岗位的条件,包括对人员学历、专业、工作经历、性格等方面的要求,从而制定科学的职位说明书。

就“您认为竞争上岗工作中最关键的环节是?”对组织人事部门和领导班子成员进行调查,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认为条件设定是竞争上岗中最关键的环节的人最多,超过32%,其他依次为面试、组织考察、笔试、民主测评、报名、资格审查、任职,因而完善竞争上岗工作理应从最关键的环节人手。竞争上岗的岗位条件设置必须恰当,要保证每一个岗位都拥有足够多的参与者。条件要求过高,会在客观上造成对更多参与竞争者权利的“剥夺”,有的甚至给人以“量体裁衣”之感;而条件要求稍低,则会为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创造条件,有利于形成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的局面。依据实践和访谈结果,我们认为在确定竞争上岗报名资格条件时,应坚持条件要求宜粗不宜细、宜低不宜高的原则,尽量不要人为地设置一些资格条件方面的“障碍”,以免将竞争上岗变成“资格竞争”,导致苛刻的条件把一些优秀干部拒之于竞争上岗的门外。

③明确规定竞岗比例。参加竞争的人数与岗位数的比例是确保选到合适人选的重要条件,也是竞争上岗工作的基本要求,否则不能体现竞争之“竞”。就此问题对组织人事部门、领导班子成员和一般干部进行了调查,从对组织人事部门的统计数据来看,只有6.6%的人认为参加竞争的人数与岗位数的比例应低于3:1,有49.2%的人认为此比例应为3:1,有29%的人认为此比例应为5:1,有15.3%的人认为此比例应高于5:1。据此,我们认为,参加竞争的人数与岗位数的合适比例不宜低于3:1。此问题,对领导班子成员、一般干部的调查结果与上述结论是基本一致的。这一比例在制订方案和公布职位的时候应明确标明,如果低于这一比例的岗位应取消竞争上岗。

5.构建科学合理的考核测评机制

竞争上岗作为一项不断探索和改革的选人用人制度,还有诸多制度安排和机制需要完善。从问卷调查和访谈来看,大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如何科学地考核评价一个人是否适合某岗位,是竞争上岗工作的一个关键点。就“竞争上岗工作最需要完善哪些制度或机制?”对组织人事部门、领导班子成员和一般干部进行调查,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三类调查对象均一致认为完善考评机制,保证客观评价是最需要完善的制度。

我们认为考核测评工作主要通过考试、面试、民主测评和组织考察等程序来完成,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考核测评机制,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①精心组织笔试工作。考试是竞争上岗工作的关键、核心环节,持续时间长,操作难度大,它的科学化水平直接关系着竞争上岗的公正性和准确性。考试工作主要涉及命题与阅卷工作,而考试一般采取闭卷形式,在此不论述考试的具体组织工作。我们强调整个考试工作应在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下进行。

首先,要严把命题关,紧紧围绕选拔岗位的基本任职要求,从领导干部基本素质和领导干部工作水平、实际工作能力、专业管理知识诸方面,根据岗位和笔试特点,科学设计考试内容,增强命题的科学性。我们倾向于考试命题工作交由专业的第三方机构来进行。为了降低成本,我们认为可以建立局级、处级、科级等不同等级的竞争上岗试题库,试题库可不断更新,以供一个省市竞争上岗之用。在各单位开展竞争上岗工作时,再增加符合实际的试题。

其次,要抓牢阅卷关。尤其是阅卷人员,要充分考虑各类人员在全部阅卷人员中的比重,既要保证阅卷人员有水平,更要保证阅卷人员有代表性,从而增强评判的公正性。关于阅卷工作,我们倾向于采用国家公务员考试的阅卷方式,两人对同一份试卷独立评阅,然后加权平均确定最后分数。

②严格把关面试环节。面试被组织人事部门和领导班子成员认为是竞争上岗工作第二关键的环节。就“您认为在竞争上岗中哪个环节最能体现个人的素质能力?”对一般干部进行调查,51.6%的调查对象认为在竞争上岗中面试环节最能体现个人的素质能力。因此,在最能体现个人素质能力的面试环节,必须严格把关,严密组织,选拔出真正优秀的人才。此项工作,对做好竞争上岗工作的意义非同寻常。

面试工作主要包括面试方式、面试试题、考官组成及评分等工作。从调研和访谈来看,我们认为面试采用以下方式较为科学,即当天参加面试的所有人抽签确定面试顺序,多名考官面试,综合评价。几套面试题抽签回答,在一道政治题、一道业务题之外,可增加一题,即面试者先介绍自己的简历、竞争优势以及竞争上岗后的工作思路和打算。

关于面试试题,从实践来看,一般包括政治题、业务题和辨证思考题,关于具体的命题工作,我们认为和笔试试题一样,可以考虑建立面试题库,交由第三方机构来做。

根据调研和访谈,我们认为面试考官设置7名比较合适,本部门不超过两名,其他考官由部门外的领导和专家构成,可逐步试行考官资格制。评分可采用公开亮分和去掉最高、最低分,最后计算平均分的办法。

③合理确定分数权重。合理地确定笔试、面试、民主测评各自所应占的分数权重不仅是确定考察人选的关键因素,也是确保选对人的先决条件。就“笔试、面试、民主测评各自所应占的分数比重应谚是多少?”对组织人事部门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笔试、面试、民主测评各自所应占的分数比重(均值)分别为33.69%、35.28%、30.80%。同一问题,对领导班子成员和一般干部的调查结果与之基本一致。据此,我们认为,笔试、面试、民主测评各自比仞应为30%、40%、30%。

④扩大民主测评范围。俗话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扩大民主测评范围,可以考察干部的群众基础,可以考察干部德的方面的素质,确保选到正确的人。就“参加民主测评的人数多少比较合适?”对组织人事部门、领导班子成员和一般干部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三类答卷都认为参加民主测评的人数占单位总人数的百分比应该增大,说明大家普遍认为参加民主测评的人数宜多不宜少,甚至认为应让单位的所有成员参与。从对领导班子成员的调查结果来看,47.4%领导班子成员认为参加民主测评的人数应为单位总人数的80%,比例最高。我们认为,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参加民主测评的人数为单位总人数的80%左右比较适宜。出于强化监督工作的需要,甚至可以再适当扩大民主测评的范围。

⑤灵活设置考察比例。考察人选是进入选拔视野,比较适合岗位的人员。这一比例的确定应慎重,大了增加工作量,小了可能漏选优秀人才或者选不到合适的人。就“考察人数与岗位数的合适比例是多少?”对组织人事部门进行调查,从结果统计来看,9.9%的调查对象认为考察人数与岗位数比例应为1:1,47.8%的调查对象认为此比例应为2:1,38.5%的调查对象认为此比例应为3:1,只有3.8%的调查对象认为此比例应高于3:1。据此,可以说考察人数与岗位数的合适比例不宜低于2:1,也不应高于3:1,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定为2:1或者3:1。就该问题对领导班子成员和一般干部的调查结果与上述结论是一致的。

组织人员对考察对象的德、能、勤、绩进行全面考察。在考察中要把重点放在工作实绩上,因为实绩是一个人德才的集中体现,是一个人素质能力的综合反映,具有客观性、可比性。所以要注意把实绩作为一个重要因素,加以量化计人综合评价的结果中,使考察有更可靠的客观基础。通过上述各个环节的综合考核,最后对优秀的人选,有关部门按规定程序办理任职手续。

6.推行考试成绩与资格有效期制

竞争上岗工作的运行时间和成本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这是访谈中干部们普遍反映的一个问题。我们认为,可以实行考试成绩有效期制,即某一位考生参加某一类某一级别职位竞争上岗考试取得的成绩,在某一段时间区间内有效。为了避免因考试难易度不一而引起的不公平,也可以将考试成绩有效期改为进入最终考察者作为符合任职资格有效,即任职资格有效期,只要列入考察对象,也就具备任职资格,在一定时间区间内有效,即可以在下一次同类同级别职位选人用人中直接进入考察阶段,不需要再次参加笔试、面试,可以降低选人用人成本。

7.试行面试考官资格等级认证制

竞争上岗面试的考官除需要具有政治道德素质与业务素质外,其综合素质、测评技术以及评判水平同样非常重要。因此,可试行竞争上岗面试考官资格等级认证制度,从领导干部、组织人事干部和专家学者中挑选一定数量的人员,经过专门培训与考试,发放考官资格证书,逐步建立一支掌握面试原理与技术的专、兼职面试考官队伍,面试考官须持证上岗,这一考官队伍可以和公开选拔的考官队伍共用。

8.健全竞争上岗的监督制约机制

竞争上岗工作,有较多的程序和步骤,只有在每一个环节施以有效的监督,才能确保竞争上岗工作公平公正、健康有序地开展。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组织人事部门、领导班子成员和一般干部均一致认为完善监督机制,保证公正透明是除完善考评机制外第二重要的制度。由于竞争上岗工作,涉及人员多,程序和环节多,工作中稍有不慎,就会加大选拔工作不公正的因素,甚至会使整个选拔工作毁于一旦。因此,必须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使竞争上岗工作自始至终都处于监督之下。

在强化社会、部门内部与纪检部门监督的同时,可以尝试引进公证监督。为了增强面试或答辩的公正性,使面试或答辩结果得到社会认可,可以尝试引进社会公证机构参与,或者尝试“面试直播”。

在竞争上岗中应重视群众参与监督,一是预选对象可以由群众推荐产生,二是民主测评吸收群众参与,三是考察预选对象时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制约作用,可克服长官意志、主观印象、个人好恶对竞争上岗的影响,提高选人用人的准确性。同时,也有效地防止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竞争上岗中的人事争议,当事人可向本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申诉或控告。上级主管部门应予以重视,查实情况,作出恰当处理。群众也有权向本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检举揭发各种违反竞争上岗规则的人和事,有关部门应坚决保护检举揭发者。

9.加强竞争上岗干部的培训工作

竞争上岗工作是一个完整的过程,通过竞争上岗选拔任用了干部,竞争上岗工作并没有就此结束。加强竞争上岗任用干部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一步,这也是干部适应岗位和发展的需要。就“通过竞争上岗上来的领导干部,应加强以下哪些方面的学习或能力培养?”对组织人事部门进行了调查,62.9%的调查对象认为,通过竞争上岗上来的领导干部应加强组织管理能力的培养,其他依次为创新能力、决策能力、沟通能力、危机管理能力、现场指挥能力、专业知识。因此,对竞争上岗来的领导干部应加强组织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决策能力、危机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培训。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