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11 02:21:0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魅力课堂,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亲近力 鉴赏力 创新力 诱导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Create Attractive Classroom
――Research on How to Make Chinese Learning Lively
LI Meiling
(Lengshuijiang Industrial School, Loudi, Hu'nan 417500)
AbstractWhen learning the language, should enable students to feel abundant charm, there are always new ideas in mind, there are always new he argued, so that language learning as a student's desire, language teachers should be fascinating, glamorous, students become the center of attraction with unlimited force, constantly looking for Smart flying language learning approach.
Key wordsappetency; appreciation; innovation; induction
职高学生对文化课普遍不重视,但是语文课是基础课中的基础,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指导思想,使中等职业教育语文课程为培养合格的应用技术人才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我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实际,运用各种方法,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寓教于乐,因材施教,让语文学习灵动起来。
如何让语文教学吸引学生,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自身的魅力让语文学习成为学生向往的殿堂。如果在学生心目中,语文老师既注重科学文化、科学思维方法、科学精神的学习和培养,又注重人文文化、审美趣味和方法、人文精神的积淀、熏陶和养成;既注重语言能力、思维能力训练的科学性、系统性、逻辑性,又注重语感、审美趣味、文化品味养成的情感性、模糊性、艺术性;把语文教育的活动与科学探究、审美鉴赏以及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那么老师就成了学生们的中心,会让自己的魅力感染每一个学生,从而对每一个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
1 让爱导航
爱,能改变一切。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和学生打成一片,让学生因为爱你而爱你所教的科目,让学生把语文学习当成一件幸福而快乐的事。那么,在课堂上,老师应该平视学生,把他们当成朋友,坦诚相待。上课风趣生动,旁征博引,和学生平等交流,学生更乐于接受。比如闷热的下午,帮学生赶跑瞌睡虫,方法就极为重要。给他们绘声绘色地讲讲笑话故事,再导入正题,效果倍增。另外语文教师在评价学生时,无论是评讲作文还是评价讨论结果,都要从学生心理出发,以鼓励为主,不要居高临下地俯视学生,让学生产生反感。还要主动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心态。学生因为基础比较差,表达能力与概括能力相对来讲比较薄弱,有时理解问题偏差比较大,老师要学会倾听,适时点拨,让学生自己达到豁然开朗的境界。在课堂讨论中,要及时发现学生思想的闪光点,只要他们能够自圆其说,就要肯定他们的观点,要通过赞赏他们的某一点而让他们信心大增,从而促使他们各种能力齐头并进。
2 让美芬芳
美的东西,大家都能感受,但是怎么深入挖掘,却需要一定的鉴赏力。而这里我们所说的鉴赏力是要我们在平常的地方看到不平凡,在精妙的地方看到奇绝,在枯燥的地方看到生动,在新颖的地方看到精深。
老师只有引领学生沉浸在美的氛围中,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才能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才能诗化教学语言,美化教学手段。如我们学习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写的是田园的美丽景色和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字面意思很浅显,看不出有什么新颖独特之处,但是我们深入挖掘就会发现诗的不同寻常之处。闻一多曾经评价孟浩然的诗是“淡到看不见诗”,清代陈德潜也说孟浩然的诗是“语淡而味不薄”,那么我们在品味这首诗时就要在平平谈谈中感受到诗中的深情。他用省净的语言,平平的叙述,几乎没有一个夸张的句子,没有一个使人兴奋的词语,写成了这样一首诗。可是诗味究竟表现在哪里呢?一个普通的农庄,一回鸡黍饭的普通款待,被表现得这样富有诗意。描写的是眼前景,使用的是口头语,描述的层次也是完全任其自然,笔笔都淡得很轻松,连律诗的形式似乎也变得自由和灵便了。让你只觉得这种淡淡的平易近人的风格,与他所描写的对象――朴实的农家田园和谐一致,表现了形式对内容的高度适应,恬淡亲切却又不是平浅枯燥。它是在平淡中蕴藏着深厚的情味。他把艺术美深深地融入整个诗作的血肉之中,显得自然天成。这种不炫奇猎异,不卖弄技巧,也不光靠一两个精心制作的句子去支撑门面,是艺术高超的表现。正是因为有真彩内映,所以出语洒落,浑然省净,使全诗从“淡抹”中显示了它的魅力,而不再需要“弄饰盛妆”了。通过老师的解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诗文之美。
3 让经典创新
课文中很多的经典文章已经形成了定论,但是我们在研读课文时,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让学生自己去发挥,去感觉,去领悟,给学生一个可以任意驰骋的空间,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学习的快乐与发现美的欣喜。语文教师在此时应该给学生充分的自由,不能因为自己的理解或教参而强行要求学生改变自己的看法,只要他们言之成理,就要给予高度的肯定。老师只有让学生对语文学习充满向往,才能真正让学生爱上语文。
4 让方法独特
我们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教师必须做出努力,让学习化作学生内在的动力和自觉的行动。一是让学生自己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程度,自己借助工具书解决就可以了。二是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比如板书,提倡学生自己提炼概括,这样既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可以训练学生把字写好,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三是让查资料学习一种习惯。现在的网络发达,图书馆也很方便,我们可以利用这些已有的条件,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寻找学习的乐趣。四是让学生主动寻找学习的乐趣。学生可以主动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老师在与学生共同探讨中进行补充修正,这样,既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具有主人翁意识,又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表达能力。我们在教学中,也应根据实际情况对课文进行讲解。改变“请君入瓮”式的教学理念,让学生从未主体的自主阅读和体验,改变“弄通弄透”的纯理性、纯科学化的指导思想,让学生感性混沌却真切而个性化的领悟。去除老师的经验性的结论,让学生鲜活灵动的创造性思维和丰富多彩的艺术想象力彰显。
在教会学生探究问题,用说和写的方式解决问题。课堂上的讨论既能活跃气氛,又能解决问题,还能在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水平。如在《药》的学习中,笔者组织学生们就以下问题进行了讨论,可以从与小说相关联的人、事、物、景等中,任意选择一个角度加以点评:(1)“买药”一节:结尾语句有着怎么样的含义?(2)“吃药”一节:小栓的几次咳嗽有何作用?(3)“议药”一节:为什么说阿义可怜?“疯了”一词出现几次?有什么特殊效果?(4)“上坟”一节:开头段的环境介绍有何目的?任务心里的微妙变化有哪些?如何理解?“乌鸦“的含义及作用何在?(5)就《药》的主体、主人公、艺术特点各抒己见。在这种“自我提升交互场”中,让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尽情展现。
总之,在语文学习中应该让学生感到学习语文的乐趣,认识到语文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真正明白语文学习的意义,在语文学习中能够得到新的领悟,得到知识的熏陶,得到文化的熏染,打造魅力课堂,让语文学习散发出强烈而持久的吸引力,以崭新的方式让语文学习空前的发挥和展示!
参考文献
[1]严华银. “情境教育”对语文教学现代性问题的启示.中学语文教学,2007.
关键词:语言艺术;启发性;时机;语言魅力
作为一名教师,其语言表达的能力将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教师教学的语言艺术的提高,对于一个教师来说,应该成为一种自觉地追求。我们是教师,话说好了就会让学生感到无比的舒适,从而产生美感,会大大地缩短教师与孩子们心灵的距离,会在课堂上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俗话说:“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只有深深被教师的人格魅力所打动,才会对其所教的科目产生浓厚的兴趣。而教师留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就是语言艺术。一个语言表达能力强的教师,他的话更易感染学生,学生也更容易进入他的课堂中。
记得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的语言生动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所以寓教于话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神奇,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所以说教师要用语言来启迪学生的智慧,塑造学生的心灵,就必须讲究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那么应该如何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呢?笔者主要采用下面的几点方法:
一、提高语言质量
课堂语言不精炼,水分多,浓度小,常会影响学生听课情绪甚至引起反感。程式化地处理课文,不同类型、体裁的课文一刀切,势必会塞给学生许多老话、套话,这些话多属于废话,听了使人烦躁不安。学生更喜欢那些新鲜活泼的教学语言。所以,如果教师的语言贫乏、词不达意、准确性不高、不必要的重复、讲话不流畅,以及语言针对性不强等等,都会影响表达效果。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对学习产生厌烦,积极性也会随之降低要使课堂语言少而精,首先要在课前把握不同课文的特点并加以精心设计教学语言。首先要设计好这节课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问题要集中,而且要突出重点,切忌主次不分,面面俱到,什么都有想解决,往往结果却是什么都解决不好。许多课堂实践都可以证明,教师讲授内容越复杂,学生则越抓不住重点;对讲授每一个问题,也尽可能对用语事先作一番准备,要使用的几个关键词语,应该经过推敲和筛选,提高它对阐释问题的命中率。处理课堂临时出现的疑难问题,教师的“即席”用语要能够“一语中的”,这样,对学生的刺激才强烈,才会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才有利于学生记忆的巩固。相反,如果教师拖泥带水地刻意追求“详尽”,常常会出现由于某些词语的干扰或者句子的修饰成分较繁琐而导致学生离开问题核心,出现事与愿违的现象,在这一点上,教师的课堂用语只能讲“三分话”。
二、从设问入手。从而达到语言艺术的启发性
教学语言的启发性是现代教学法所倡导和追求的目标之一。它的好处很多,例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活力,造就学生的进取精神,活跃课堂气氛等等。古语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从提问人手,设计有价值的思考题,促使学生积极动脑,这样才能使学生学得主动积极,课堂气氛才能活跃而且充满无限生机。有这样的一个比喻,它形象地说明了启发性的含义:如果把知识比作果实的话,那么“教师不把果实塞到学生的嘴里,也不把果实放在学生手里或伸手就能逮住的地方,而把它挂在学生跳起来才能够的着的位置,让学生自己费点神去摘取。”可见,适时适度而且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能力训练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三、把握语言的时机性
同样的问题解答,由于所用时间的不同,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为了争取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要精心考虑和选择自己讲话的最佳时机。学生不预习不讲;学生通过阅读能理解的问题不讲;学生不提出疑难不讲;不到学生反复思考、讨论而仍不得其解时不讲。最好是在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后,教师先启发、引导学生,使之自己解决。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在这方面有两句名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篇》)意思是说,不到学生想求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不到学生想说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一言以蔽之,讲解、解疑的最佳时机,一定要选择在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之后。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对方才能充分理解、牢固记忆。这就是教师课堂讲解的最佳时机。所以,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这个时机,让学生充分地去想、去思考,然后再启发他们。
一、让课堂充满魅力,教师个人要深研细雕。
1、功夫用在课外,充分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熟话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打造魅力课堂,功夫必须下在课外,充分备课。我们要求教师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仔细挖掘教材,把课标解读到位,实现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课堂的每一环节、每一分钟。备课中教师还要充分备学生,了解学情,预设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据此设计学生该自学教教材中的什么内容、训练培养学生什么能力,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课堂教学设计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时间和空间。
本学期初一年级实行学案制,任初一年级课的所有教师均写学案,以学案代教案,学案要体现“先学后教”的理念,要有层次性、实效性和梯度性。初二、初三年级的教案设计也要体现“先学后教”的理念,要重点体现学生的活动。教师要充分做好课前准备,提前做好学生要做的课堂练习题和当堂测试题。认真设计符合自己课堂实际的实用性强的课件,设计好导语、板书、作业。
总之通过备课写出科学合理的教案、学案,真正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实现备课的高效,进而促进课堂的高效。
2、精力用在课内,精心上课
课堂教学目标要明确,从实际出发进行课堂教学,注重知识的获取过程。注意联系两个实际:一是注重联系学生实际,二是联系生活实际。按照“预习布置、预习交流、汇报质疑、讲解点拨、巩固练习、反馈检测”六步进行课堂教学。
上课要做到“三减”: 一减课堂讲授时间,体现10+35的授课时间;二减重复课堂练习;三减课外作业量。
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表现,为学生创设舒展愉悦的学习氛围。要善于捕捉教育的机会,发掘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因素,让学生领悟教师言行中传递的真诚情感,并将教师的理解、期待、鼓励内化为努力学习的内驱力。在关爱每个学生的前提下注重在教学活动中呵护学生兴趣的萌芽。使课程和教学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帮助学生迈向成功的过程。
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让课堂充满生气,师生共同成长。坚持激励性、多元化评价,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优化课堂时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中有所提高。教师可根据不同课型安排教学过程,调整教学方法,保证在最佳时段内完成主要任务、解决关键问题,然后再通过精心设计的练习或讨论等,使教学过程一直向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向进行,保证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内均有所获。
叶圣陶先生说过:“假如学生能够‘领悟’了,能够‘研究’出来了,就无须教师的‘讲述’了。教师所‘讲述’的,只是学生想‘领悟’而‘领悟’不到,曾经‘研究’而‘研究’不出来的部分。这才显出‘讲述’的真正作用。”所以,我们要求教师该讲的要精当,不该讲的坚决不讲,要尽可能多给学生时间思考、交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由于我校班班都有大屏幕,我们要求教师,对教材上图文并茂的插图要多加揣摩,多利用,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接受更多的信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的构建。
3、教给学习方法,自主学习
受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现在提倡终身教育的理念,我们的教育并不是教给学生多少枯燥的知识,而是教给学生终生受益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学法指导,这样学生在科学有效的方法指导下进行的学习必然是有效的,也必将是高效的。我们绝大多数学生没有主动学习的精神,这靠我们去培养,我们要求教师既要研究适合自己学科、自己学生实际的有效的学法,将科学的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又要善于发现学生中好的做法,将学生中巧妙的学习方法推荐给学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合作意识,提高自学能力、合作能力,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使每个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改变原来等、靠的学习态度。只有学生自己有了强烈的学习欲望,自主学习了,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二、让课堂充满魅力,学校要营造氛围
1、集体充电,学习测试,提高理论水平
没有深厚的理论功底作支撑,很难上出学生满意的高效的课。学校要求教师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就将杜郎口等一些高效课堂理论打印下发,集中与分散学习集合,定时测试,促进教师掌握基本理论,为实践奠基。
2、课题带动,聚焦课堂,营造研修氛围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未教则空”,常规教学,是教研的最直接载体,我校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引入为突破口,从常规教学做起。为促进教师参与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学校根据县开展的“课堂教学效率年”活动以及杜郎口教学模式,确定学校的教研课题仍是“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每位教师根据本学科特点及教学困惑确立研修小课题,做到人人有课题,人人搞教研。形成大课题带动小课题,真正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必须把教和研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教研同步,互相带动。
通过“教学校长的引路课,市级骨干教师的示范课、教研组长的教研课、其他教师的汇报课、高效课堂展示课”这五课形式检验交流小课题研究情况,提升每位教师的课堂魅力。通过观课议课,大兴研究之风,坚持“培训方式教研化,教研工作主题化”的原则,坚持研训一体的发展思路,将教学、教研、校本研修全面整合,使教师在研究中成长,更好把握驾驭自己的课堂,构建高效课堂。
3、个人自修,同伴互助,打造学习团队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对学习过程中接触到的文化知识点有求知欲,学习注意力集中,通过感知、体验和实践等方式乐于参与并能与他人合作,实现任务目标,感受成功。
在我国,学生学习英语没有适宜的语言环境,缺少实际运用的机会。如何让呆板枯燥的语言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是很不容易的事情。2010年,我在加拿大苏安中心学习,这次经历在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英语学习环境方面给了我深刻的启迪。在英语母语国家的小学教学比较成功地使用了Drama的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和自我发展,用表演的形式进行语言的实践和锻炼。
一、什么是Drama
Drama可译为“戏剧”。一切带有戏剧色彩的活动都属Drama。英语教学与Drama 表演相结合,能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生动直观的语言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Drama的运用范围很广,它适用于所有年龄段以及所有能力层次的学生。Drama表演在帮助学生开发语言学习的意识,帮助教师了解把握学生语言学习上的需求,拓展学生的语言用途方面,不失为一种较好而又有效的策略。
二、Drama表演的作用
1.激发学习兴趣,促进英语教学
能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能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而Drama正是如此。记得在加拿大第一次上Lorna的课,她以游戏的形式让我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知道彼此的姓名,她以教drama课独有的魅力为我们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让我不由自主地对drama 课感兴趣。
2.拓宽文化视角,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英语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结合课文进行跨文化知识的介绍与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如学生通过5A Unit 4 Halloween的表演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学到了国外的历史文化。课文对话展现了西方过万圣节的情景。学生能够更直观、更生动、更具体的全面而深切地感受和了解东西文化的差异,进而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Drama表演的应用
Drama有丰富多彩的类型和方式,如:Games(游戏)、Role-playing(角色扮演)等。2010年我在加拿大参与的Drama教学中就亲身体验了Drama的魅力之处,虽然开始觉得那只是孩子的游戏,但渐渐的,我也从各种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1. 选择恰当的题材
必须选择学生们非常熟悉并且感兴趣的题材。在开展活动之前,教师应向学生提供英语中相关的知识、词汇和适合场合的恰当的表达法,让学生在剧情中掌握所学的英语知识。除了课本题材外,还要鼓励学生们自己编剧本。虽然对于小学生来说,编剧本有一定的难度,但我们可以鼓励他们对已学的课文进行适当的改编。
2.分组学习,相互合作
Drama表演的学习方式是一种合作式的学习。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意愿及水平,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小组的形成要考虑到小组成员的性别、能力、性格、智力等因素。在表演之前,要做好思想动员工作,引入竞赛机制,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争优的动机。每个小组设一名导演负责这个小组的人物分配、台词、剧本的编写。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不可能每一组都能参加,哪一组参加由抽签决定,或自愿申报。但要以次类推,以便能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参加活动,照顾到全体学生。
3.激励学生积极性,确立比赛评分标准
评分标准就是导向,要注意各方面的权重,进行量化打分,满分为10分。我们可以这样安排评分标准:
要求:(1)语言表达:语言纯正,发音标准,语调自然,能随着剧情和人物的感情而富有变化,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2)表演:表演得体,动作自然,能很好地表现角色的感情并能适应剧情的发展。(3)内容:内容充实,增删情节,难易适当,并符合剧情的发展。(4)参与:各小组积极自愿申报。
让学生知道了评分标准后,从每个小组选出一位学生担任评委,然后选出两位记分员负责算分,当场公布,选出优胜小组或个人最佳表演奖、创作奖等,并颁发一些小奖品,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表演的兴趣。
在我国,学生学习英语没有适宜的语言环境,缺少实际运用的机会。如何让呆板枯燥的语言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是很不容易的事情。2010年,我在加拿大苏安中心学习,这次经历在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英语学习环境方面给了我深刻的启迪。在英语母语国家的小学教学比较成功地使用了Drama的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和自我发展,用表演的形式进行语言的实践和锻炼。
一、什么是Drama
Drama可译为“戏剧”。一切带有戏剧色彩的活动都属Drama。英语教学与Drama 表演相结合,能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生动直观的语言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Drama的运用范围很广,它适用于所有年龄段以及所有能力层次的学生。Drama表演在帮助学生开发语言学习的意识,帮助教师了解把握学生语言学习上的需求,拓展学生的语言用途方面,不失为一种较好而又有效的策略。
二、Drama表演的作用
1.激发学习兴趣,促进英语教学
能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能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而Drama正是如此。记得在加拿大第一次上Lorna的课,她以游戏的形式让我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知道彼此的姓名,她以教drama课独有的魅力为我们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让我不由自主地对drama 课感兴趣。
2.拓宽文化视角,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英语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结合课文进行跨文化知识的介绍与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如学生通过5A Unit 4 Halloween的表演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学到了国外的历史文化。课文对话展现了西方过万圣节的情景。学生能够更直观、更生动、更具体的全面而深切地感受和了解东西文化的差异,进而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Drama表演的应用
Drama有丰富多彩的类型和方式,如:Games(游戏)、Role-playing(角色扮演)等。2010年我在加拿大参与的Drama教学中就亲身体验了Drama的魅力之处,虽然开始觉得那只是孩子的游戏,但渐渐的,我也从各种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1. 选择恰当的题材
必须选择学生们非常熟悉并且感兴趣的题材。在开展活动之前,教师应向学生提供英语中相关的知识、词汇和适合场合的恰当的表达法,让学生在剧情中掌握所学的英语知识。除了课本题材外,还要鼓励学生们自己编剧本。虽然对于小学生来说,编剧本有一定的难度,但我们可以鼓励他们对已学的课文进行适当的改编。
2.分组学习,相互合作
Drama表演的学习方式是一种合作式的学习。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意愿及水平,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小组的形成要考虑到小组成员的性别、能力、性格、智力等因素。在表演之前,要做好思想动员工作,引入竞赛机制,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争优的动机。每个小组设一名导演负责这个小组的人物分配、台词、剧本的编写。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不可能每一组都能参加,哪一组参加由抽签决定,或自愿申报。但要以次类推,以便能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参加活动,照顾到全体学生。
3.激励学生积极性,确立比赛评分标准
评分标准就是导向,要注意各方面的权重,进行量化打分,满分为10分。我们可以这样安排评分标准:
要求:(1)语言表达:语言纯正,发音标准,语调自然,能随着剧情和人物的感情而富有变化,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2)表演:表演得体,动作自然,能很好地表现角色的感情并能适应剧情的发展。(3)内容:内容充实,增删情节,难易适当,并符合剧情的发展。(4)参与:各小组积极自愿申报。
关键词:课堂举例;联系实际;举例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2-230-01
我们发现,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的“举例”缺少应有的风采。虽然也讲得抑扬顿挫,声情并茂,但由于学生已从课本上了解了这些实例,因此,就使得“举例”的效果大打折扣。所以,在科学教学中,加强对举例的研究,对于科学教学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一、举例要重视真实性,戒除空假。
中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和接触过很多的科学现象和过程,教学中所举例子都要有据可查,真实可靠,不可道听途说,信口开河,胡编乱造。
如有一教师在讲“食物链”这一概念时举了“草兔狐虎人”这一例子,并说明在这条食物链中人是最高营养级。单从对概念的解释来看,似乎也不会错。但实际上这个例子是不恰当的。首先,这条食物链不现实,虽然虎肉是可以吃的,可现在社会上有几个人吃过虎肉?更何况人要靠吃虎肉作为一个营养级生存下去更是不可能的事了。其次,我们都知道虎属于国家保护动物,如果有人要吃虎的话,那不是要违反了“野生动物保护法”吗?所以说教师在课堂教学举例时一定要符合真实性,应注意将科学知识准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尽量避免科学性错误。
二、举例要加强针对性,摒弃牵强。
教师在教学中举例切忌照本宣科,对书本上的例子照抄照搬,教材当中的例子确实都是权威专家们反复斟酌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但是因为他们生活的年代环境和经历与不同地区的现代中学生存在一定差异,致使书本当中的个别例子往往与目前学生的生活有较远的距离,甚至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教师在举例时,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成长环境、认知水平、接受和理解能力,有针对性的举例,才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举例要兼顾趣味性,杜绝庸俗。
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教师的举例要有智慧美和艺术美,才能使之趣味盎然,同时又必须突出思想性,不可单纯追求趣味。如果随心所欲,举例轻浮,失去严肃和庄重,甚至把课堂教学搞成了故事会、玩笑会,既违背了教学目的,也损害了教师形象,事与愿违。例如,讲“浮力”时,教材上举出的例子往往是船、木块能浮在水面上,浸没在水中的皮球。乒乓球能浮上来,缺乏趣味性。在教学中结合儿童吃胶襄药物,向学生介绍了浮力这一概念。通常人们吃药片时,往往是把药片放进嘴里喝一口水,然后再仰头咽下药片。3~7岁的儿童在吃带胶襄的药物(如阿莫西林胶襄)时,也是先把胶襄放进嘴里,喝一口水然后仰头咽胶襄。出乎意料地是,绝大部分儿童反映咽不下去,他们说胶襄向上“跑”。这说明胶襄在水中受到了一个向上的浮力。怎么办呢?有同学提出,把胶襄掰开,让儿童吃其中的药粉即可。但是,这是不对的,因为胶襄类的药物往往味道很苦,儿童拒绝服用,且直接服用又会对胃有很大的刺激性。最好的办法是,服用这类药物时,让儿童低头咽胶襄。道理在于:当儿童低头时,其喉咙在口腔中水的上方,此时胶襄在水中仍受到一个向上的浮力,当胶襄到达喉咙时,儿童稍一用力便可将胶襄服下。儿童非常乐意用此方法服用胶囊类药物。
一般来说,学生对浮力的感性认识是较为丰富的。但是,他们平常既没有对这些问题进行过仔细的观察,更没有进行过分析。在教学中,教师及时提出生动有趣的例子,就会迫使学生进行思考,这是“飞跃”的前提。
四、举例要注重灵活性,避免呆板。
课堂上的举例,纵可以说古道今,引经据典;横可以遍及中外,引文征理;大可以政治经济,人文地理,小可以成语典故,家校生活。但教师课堂举例要注重灵活性,才能启迪学生智慧,扩展学生思维,才能避免照本宣科、单调呆板、刻板枯燥、晦涩难懂。
例如:讲热水和冷水混合时,学生易忽视“质量未知”而误认为“冷水升高的温度等于热水降低的温度。”为此举实例:在0℃的池塘水中,滴一滴100℃的开水与池水混合,池水温度能升高50℃吗?学生一听恍然大悟。
五、举例要善用典型性,切记堆砌。
生活中的事例无穷,常常是一个科学知识有许多事例可举,但是在众多事例中要慎重选择具有典型性,说服力强的事例,并注意例子与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使之切题。教学中如果选例不当,典型性差,就不能准确说明问题本质,让人感到似是而非,就失去了举例的意义,还不如不举。
例如,用工人在泥塘里挖泥,脚要陷下去很深,而在泥地上铺一块大小适当的木板,工人站在木板上工作不会陷入泥里的事例,来说明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压强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又如,甲乙两队拔河比赛,甲队胜是因为甲队给乙队的力大于乙队给甲队的力。怎样澄清这一错误观点呢?讲解如下:
师:按常理,让一个健壮的大人和一个十多岁孩子进行相推游戏,谁会赢?
生:大人会赢。
师:如果让大人站在冰面上,小孩站在地面上相推,情况怎样?
生:(发出啊的一声)小孩会赢。
师:这是为什么呢?
生:冰面太光滑。
师:看来拔河比赛是不是谁的力气大谁就会赢?
生:不是。
师:对,拔河比赛比的是摩擦力的大小,其实,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甲队给乙队的力和乙队给甲队的力是相等的,对人受力分析可知,谁的最大静摩擦力大,谁就是赢的一方。
【关键词】信息技术 农村小学 语文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但改进了传统的语文教学手段,而且给语文教学改革增添了新的活力。只要教师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结合学生和教材精心设计,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他们的视野,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现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一点体会:
一、激发课堂的趣味性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欢乐和文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捷径之一。”兴趣是第一个老师,要让学生学好语文,首先必须要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强烈兴趣,让学生在情感上与作品同呼吸、共命运,从内心获得情感体验的乐趣,获得在创造、取得成功的快乐,扬起学习语文的兴趣风帆,在语文的海洋中自由翱翔。
由于我校属农村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文的内容是学生所不熟悉的,给学生的思维造成障碍。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逼真的再现画面,提供思维的各种感知材料,能让学生感到“情境即在眼前”,帮助学生对客观事物充分感知,头脑中留下清晰而鲜明的表象,丰富其感性认识,从而使学生兴趣盎然的。如我在教学《红树林》一课时,根据学生没有真正见过这海上奇观的实际,因此课上注重发挥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优势,精心创设教学情境。通过展示大量潮来时、潮退时红树林的图片,播放近看一株株红树盘根错节的录像,以逼真的画面使学生真切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作者细致的观察、细腻的描绘。这节课,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让语文课堂更有趣味。
二、增强语文教学的美感性
美感是一种思维方式。学生的审美能力包含着理解力、想象力、感受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美感能力是最重要的任务之一。美感能力能促进教学过程的深化与发展,促进学生整体思维素质的提高,从而有利于完善学生的人格培养。
从美育方法来审视语文教学,不难发现,一节有意义的教学课,应该体现教学的美感性,让学生不断地获得丰富的知识,学生常常处于“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中。随着想象力的发展,潜在的创造力得到较好地开发,进一步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直觉和悟性。如三年级上册《葡萄沟》中提到:“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撑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形象地描绘出葡萄枝叶的茂盛,用“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反映出葡萄颜色多、品种多、结得多。当我在讲授时,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出示相配的图片,使学生的视眼里展开了一幅生动、鲜艳的图画,所我提供的直观、生动的图片浮现在了学生的脑海里,让美感性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从而来影响其道德意识。
三、拓宽师生的知识面
语文学科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因为没有哪一个学科的学习不涉及语文,另一方面,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其实也同时在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来认识这个世界。比如,《松鼠》《小虾》等讲的是动物的世界;《植物妈妈》讲的是种子的传播;《朱飞回来了》讲的是环境的保护;《和氏献璧》《草船借箭》《田忌赛马》讲的是历史故事;《称象》《老铁牛》讲的是物理学。正因为语文学科本身在教学内容上的多样性、多元性的特点,加之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所以,语文学科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语文教学就可以借助各种信息媒介提供丰富的信息源,把课本的知识向课外延伸,拓宽语文教学的空间。比如《唱脸谱》一课,课文中只简单提到了蓝红黄黑、紫绿金银灰这九种颜色脸谱的代表人物,但是文中具体人物的有关故事以及脸谱颜色与人物性格的联系,所蕴藏的韵味,课文只字未提。教师在备课时通过信息网就可以查到大量的关于京剧的文字信息和图片信息,教学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你还知道哪些脸谱代表什么含义?你了解自己家乡的川剧吗?”我也为他们展示一些在网上查到的脸谱的画法、家乡戏的特点等图片资料,并通过文字资料向学生介绍勾画脸谱的艺术特点。就这样把课本知识向课外拓展延伸,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还拓宽了语文教学的空间。
叶胜治
《魅力课堂》这本书是赵希斌老师的着作,在这本书中,告诉我们教师教育的发展与完善离不开教育者的热情与爱、探索和实践。教育是爱的感化,是真心换真心的过程,它是由爱衍生的。教师的教育过程是一种以人格培育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的过程。
这本书中给我冲击力最强的是该书对教师教育魅力的现状调查,在学生心目中,人格魅力是教师教育魅力的首要条件,远远超过师爱、学识魅力和形象魅力。何谓人格魅力,用叶澜教授的话来说,就是真诚。“真诚是人格魅力的基础”。即使面对天真烂漫的小学生,也应该真诚对待。对待学生,不敷衍,坦坦荡荡,想尽一切办法去发展他们,让学生感受到你对他满满的真诚。赵老师对教育的长久不衰的热烈的情感,正是他的人格魅力所在。
另外,书中从国际环境、时代需要、教师使命三方面指出时代呼唤现代教师应具有教育魅力,从国内外的优秀教师的教育魅力谈到到中国自古到进的着名教育家们的教育魅力,让我们深深意识到,每一个优秀的教育者都有着自己的独特的教育魅力。教育魅力让教师从理论、行为、精神上引领学生求真、求知、求实,学生乐于接受具有教育魅力的教师的引导。
赵希斌老师还在本书的第八章为我们指明了道路:学习、实践、思考。
一、学习——教育魅力提升首部曲。因为学习,再学习,这是教育教学取得成功的必由之路。
二、实践——教育魅力提升二部曲。不少特级教师之所以具有巨大的教育魅力,都是因为他们立足于实践。正因为有着丰富的实践,他们的学术建树,才有鲜活的生命力。作为教师一定要把根牢牢地扎在教育实践的沃土中,正行正学,将实践的成果内化为对学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魅力。
三、思考——教育魅力提升三部曲。“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古代的教育家孔子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告诉我们学习和思考相结合的重要性。
魅力教师如何修炼呢?从“修炼”二字中,就可以看出其艰巨性,就好比孙悟空在八卦炉里炼就一双火眼金睛一样,是要历经诸多风雨,历尽无数煎熬的。无论是人格修炼、学识修炼、语言修炼,还是教学修炼,等等,都得日日行之,坚持不懈,虽九死亦不改其行;困难愈多,愈要坚持,读书愈久,其香自来。经过阅读,体会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注意自身形象
新世纪的教师形象应该富有时代的朝气。这种朝气,集中体现了当代教师应该更懂得美、追求美、体现美。讲究外在的美、仪表的美、风度美的教师对学生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深受学生的喜爱。外在美和内在美的和谐统一,是当代教师自我形象塑造应该追求的理想目标。
二、教师每天要反思一下自己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善于思考必定受益无穷。因为思考可以化解矛盾的症结,使僵化的思维方式疏通,变得清晰,构建新的思维和理念。凡成大器的人都养成了善于思考的习惯。可关键是平时该怎样做?这里的意见为我指明了方向:要持续不断、读思结合、以写促思、系统性。
三、教师语言要有亲和力
一名有魅力的教师,他能尊重学生,对学生有亲近感,能走进学生心灵。他能学会洞察孩子的变化,懂得呵护孩子的自信,懂得用不同的尺子来衡量孩子,会发现孩子的亮点,长处和不足。他能用宽容的心态去接纳孩子,去亲近孩子,以坦诚的胸怀去理解孩子。不会因为学生是“差生”而袖手旁观的,去批评他,指责他,而是会尊重每一个学生作为“人”的价值和尊严。尤其是能尊重那些过错的学生,有严重缺点的学生,尽管他也会批评,但至少不会体罚和污辱学生的,而是很婉转地让学生接受,以致于学生心服口服。
四、教师在教学中要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人们都说: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要有一个目标。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诚实和正直之中,他就学会了什么是真理和公正。如果学生生活在友爱之中,他就学会了这世界是生活的好地方。可见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功与失败,表扬学生还是批评学生,促进学生进步还是抑制学生发展,是我们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我又能给予学生怎样的环境呢?这不禁让我感觉到身上的责任重大。
五、教师要有丰富的学识
教书育人是一门艺术,教师的魅力在于睿智。一名充满魅力的教师,应该具有渊博的知识,所谓“学高为范”。作为教师要有一定的专业水准,需要不断地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掌握更多的文化资源,使自己的教育观念不断革新,理念不断提升,能适应新课标。
有魅力的教师应该是个科研型的老师,懂得发展自己,度能善于反思,因为反思需要底蕴,而阅读可以滋养底气,懂得终身学习,走在读书潮的前头,具有主动求知的愿望和意识,具有孜孜以求的精神和毅力,让书橱和头脑一天比一天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