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液压传动课程设计8篇

时间:2022-06-14 21:48:2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液压传动课程设计,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液压传动课程设计

篇1

关键词:“液压传动原理及组成”;课堂教学;教学设计

一、导入环节,巧引新课

课堂导入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首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兴趣的有效方式。课堂导入方法主要有类比导入、实验导入等,结合本节内容特点,笔者采用实验导入法。

实验:四名学生分为两组,一组学生做如下实验,一名学生站在液压叉车上,另一名学生用一只手不断摆动起升手柄,结果这名学生很快被轻松举起;另一组的两名学生则尝试用一只手去抱起另一名学生,结果非常吃力。

问题:同样是一只手工作,区别为什么如此之大呢?

实验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顺利引出新课。

二、动静结合,导出概念

1.图片引导,感知含义

采用机床和工程机械图片投影的方法介绍液压传动的实际应用。采用这种方法不仅增强了直观性,而且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使其对液压传动的含义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2.动画演示,形成概念

用视频介绍液压传动应用的工作过程,并提出油液在机器中起什么作用和哪些机器用到了液压传动两个问题。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而为后续播放动画作铺垫,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3.顺势总结,强化概念

在学生回答完问题之后,教师在问题答案的基础上引出液压传动的概念,并进行归纳总结,从正反两个方面使学生对概念进行深入理解。

三、师生互动,剖析原理

1.教师演示,感知原理

(1)千斤顶是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液压设备,也是学生最熟悉的,故采用播放其工作过程的动画引导学生感知原理,且动画为学生的学习增强了直观性,降低了学习难度。提问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播放动画,让学生观察液压千斤顶的工作的三个过程,并思考以下三个问题:①油液是如何进入大活塞缸的?②油液是如何进入小活塞缸的?如何进行配流的?③帕斯卡定律在此是如何应用的?一连串的问题层层递进,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类比、分析,掌握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同时培养了自身的协作意识。

2.理实结合,深化原理

选取学生比较熟悉的针管吸水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使其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学生通过操作、观察,理解液压传动原理,达到了探究学习的目的。

3.深入追问,点出实质

通过提出“液压油是被吸入的还是被大气压压入的?”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辩论,最终由教师点评,使其对原理的理解更加清晰。

四、善用探究,巩固知识

1.学生探究,理解知识

(1)明确任务。能通过操作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动画及工作原理图,将液压元件分为动力、执行、控制、辅助四部分(以学习卡的形式实施)。(2)探究实施。教师带领学生到液压实验台前对所有的液压元件进行熟悉和认知,然后分组并要求各组学生把各个元件的职能符号绘制出来,然后对其进行分类,与液压传动系统的四部分一一对应。学生如遇到问题要及时与教师沟通,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探究任务。这样不仅使学生学到了理论知识,而且与实际进行了紧密结合,可谓学以致用,为学生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任务与要求的提出为学生的学习指明了方向。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类比理解液压系统的组成,提高了探究能力。分组探究让学生在合作、讨论、交流的过程中相互学习,提高了自身的综合能力。教师的巡回指导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也照顾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实现了分层次教学。

2.辨析讨论,巩固知识

(1)学生通过抽签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分享和展示。本组学生自评,其他组学生互评,形成了浓厚的提问、追问和反问的教学氛围,强化了所学知识。(2)教师应从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即要有量化评价,也要有口头表扬,以鼓励学生,增强其信心。相互讨论、启发能使知识进一步得到巩固,教师可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参考文献:

[1]徐美刚,李雪平.工程机械液压传动[M].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2008.

篇2

选用的教材为煤炭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矿山机械》教材。本节课的内容选自教材的第二章第一节,主要学习液压传动工作原理、液压系统组成。因为液压技术在工程机械设备领域应用广泛,因此,只有掌握液压传动的基本知识,才能分析生产实际液压设备的工作原理,进而更好地进行液压设备的使用、维护和维修工作。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1.知识水平

学生已经掌握了机械原理、流体力学的基本知识,掌握了液压实训设备的基本操作技能,学习了安全操作规程及实训室7S管理制度。

2.心理特点

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缺乏兴趣,愿意动手操作;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有参与课堂的热情。

三、职业岗位能力分析

液压设备维修工岗位职责要求:液压系统基本组成及液压系统工作原理,能阅读液压系统原理图,能处理常见的故障。

四、教学目标

1.专业技能目标

能够看懂一些常用的液压元件图形符号,能够根据系统工作循环和动作要求及图纸读懂液压系统原理图。

2.知识目标

了解液压元件的作用及图形符号的意义;掌握液压传动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能阅读液压系统原理图。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熟悉液压设备的工作环境,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表达沟通能力,加强团队协作,形成岗位意识。

4.教学重难点

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

5.教学策略

液压系统的基本组成借助教具、flas、图片等多种表现形式,把抽象的内容生活化具体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通过自己观察、对比、分析、总结,掌握换向阀的工作原理。采用逆向讲授,正向梳理、归纳、提升、总结一般液压系的组成。教学难点液压传动工作原理采用逆向讲授,正向梳理方法,结合初中物理学所讲的连通器模型,揭示液压传动系统最基本的工作原理。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着学生听得懂、学得会、记得住为原则,采用PBL教学模式,从终端问题开始,向上形成逆向问题链,并逐一解决。

六、教学方法

1.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

以问题为学习的起点:以问题为主轴架构,问题来源于专业领域遇到的真实问题。以学习为中心:学生背负学习责任,侧重小组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教师的任务是指导学习技巧,课程单元结束时进行小组评价,教师总结。

2.分组教学法

将学生分为4个小组,在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过程中取长补短,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增进感情交流。理实一体教学,即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七、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1. 教学地点

液压实训室(理实一体化)。

2.教学资源准备

液压实训设备(液压泵站、手动三位四通换向阀、油管、液压缸)4套,换向阀教具1个,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学习任务书、拓展阅读资料。

八、教学过程

1.导课

本次的主题:液压体系的构成与特色。主题的描绘:液压体系一般是经过于液体压力来推进液压缸的活塞运动来完结预订的价值。本主题是:要经过于“液压体系示例”作为学生直观出现液体压力是怎么样发生的、进行传递的以及如何进行操控的。与此同时,讲述中也阐明了其主要特色。

2.授课

液压体系构成及特色,液压传动体系的构成及图形的符号。

3.逻辑关系

液压体系,完成运动,压力操控,方向操控,速度控,杂质滤网。

4.事件

轿车揉捏作废机

5.轿车作废体系定论

(1)液压体系是由动力设备、操控调节设备、履行设备、辅佐设备所构成。

(2)液压体系是以有压力的液压油作为介质转换和传递能量的设备。

(3)典型元件:泵、阀、缸、滤网等。

6.运动状况

篇3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evaluation of quality of mechanical curriculum design with method of effective value analysis applied to the course of hydraulic transmission design practice, to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course design, the initial formation of the analysis evaluation system of RMS design quality of hydraulic transmission course, receive better teaching effect.

关键词: 液压传动;课程设计;评价

Key words: hydraulic transmission;curriculum design;evaluation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5-0305-02

0 引言

液压传动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主干课程《液压传动》的一个实践教学环节。通过课程设计,可以提高学生独立选用和设计液压技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提高液压传动的使用设计水平及技术创新能力[1]。制订一个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不仅可以公正、真实评定学生的成绩,而且对促进和提高液压传动课程设计的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液压传动》课程设计实践教学中实施了有效值分析评价法评价体系,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 建立液压传动课程设计质量评价体系

1.1 建立液压传动课程设计评价目标系统 依据机械类课程设计质量的有效值分析法评价体系[2],针对液压传动课程设计实际情况,建立评价目标系统。

总目标:Z-液压传动课程设计质量;

第一级分目标:Z1-说明书质量,Z2-图纸质量,Z3-答辩质量,Z4-平时成绩,Z15-袋;

第二级分目标:

Z11-完整性,Z12-页数,Z13-内容,Z14-规范化;

Z21-正确合理性,Z22-规范;

Z31-自述,Z32-回答问题正确率;

Z41-出勤率,Z42-答疑,Z43-进度;

第三级分目标:

Z111-封面,Z112-目录, Z113-致谢,Z114- 参考文献;

Z131-计算正确,Z132-内容完整, Z133- 步骤完整;

Z221-图幅,Z222-布图 ,Z223-标准件与规定画法,Z224-标题栏;

Z311-清晰程度,Z312-完整性。

第四级分目标:

Z1141- 格式,Z1142- 数量,Z1143- 符合实际。

1.2 分配评价目标的加权系数

第一级分目标加权系数分配:

g1=0.30,g2=0.20,g3=0.25,g4=0.20,g5=0.05;

第二级分目标加权系数分配:

g11=0.30,g12=0.20,g13=0.30,g14=0.20;

g21=0.70,g22=0.30;

g31=0.35,g32=0.65;

g41=0.50,g42=0.30,g43=0.20。

第三级分目标加权系数分配:

g111=0.20,g112=0.30,g113=0.20,g114=0.30;

g131=0.40,g132=0.30,g133=0.30;

g221=0.10,g222=0.20,g223=0.40,g224=0.30;

g311=0.55,g312=0.45。

第四级分目标加权系数分配:

g1141=0.30,g1142=0.40,g1143=0.30;

分配完各个目标的加权系数之后,再计算出各级分目标相对总目标的加权系数,将最末一级分目标的加权系数列于表1。

1.3 特性量的分数评定 由目标树可知要对23个最后一级的评价目标按10分制进行分数评定。这是与实践结合最为关键环节,对评价目标,应根据不同课程的课程设计、不同专业课程设计要求的不同及不同的对象详细制订出符合实际、能确保课程设计达到一定水平的特性量,同时又尽可能地量化,使评价更加客观。

1.4 修改完善评价制度 在原有的课程设计评价制度基础之上,根据上述的评价目标、特性量的分数赋值的规定,修改完善评价制度,以满足学生在课程设计进行过程中有目标可循,指导教师在评价时有据可依。其中主要进行了以下几点修改和完善:①修订了液压课程设计指导书;②签到表包括日期、签名和签到时间;③答辩题目分成5组,每组3道题,学生自己任选一组题。并结合设计图纸随机问两个问题。

2 评定学生课程设计成绩

运用已建立的液压传动课程设计质量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课程设计进行评价。如学生1的液压传动课程设计的评价见表2。

由表2计算出学生1的总价值。将各个评价目标的加权价值代入式(10.2)[3]计算得GWg1=■Wgi1=8.681

本次课程设计为每一组5名学生,按照上述方法把其他4名学生(j=2,3,4,5)的总价值全部计算出来。它们分别是:GWg2=8.276、GWg2=7.826、GWg2=7.776、GWg2=6.237。

然后按着成绩构成的百分比要求,从整个学生的总价值中由高到低地评定出成绩分别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

3 结束语

运用机械类课程设计质量有效值分析法评价体系来评价液压传动课程设计质量,不仅可以做到更加科学、公正、全面地评定学生的课程设计成绩,而且能够促使师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课程设计中,从而全面提升课程设计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利平.液压传动设计指南[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篇4

【关键词】液压传动 教学方法 教学研究

Brief analysis of the teaching method of the fluid drive

Li Jian

【Abstract】The fluid drive has a character that its project practice quality is very strong. Fac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that the theory teaching time is shortened and the new product and new technology keep coming forth, to discuss how to combine the course character and the self cultivation goal of the school to study out a set of effective methods of teaching has become one very significative thing. According to years’ experience of teaching the fluid drive, the writer has made an expatiation from the method of teaching, the improvement of the experiment teaching as well as the course design, hoping to offer a few commonplace remarks by way of introduction so that others may come up with valuable opinions.

【Keywords】Fluid drive Methods of teaching Teaching research

自从帕斯卡提出静压传递原理以来,液压技术已经发展了三百多年。二战期间,由于武器工业的发展,大大促进了液压技术的发展。到了现在,随着制造业和材料科学的发展,以及其它行业对大功率应用场合的迫切需要,更是极大地刺激和带动了液压行业的长足发展,再加上计算机控制技术,更是如虎添翼。可以说,液压行业的前景十分看好。随着市场对从事液压和气动技术方面的人才需求日益增加,培养具有液压与气动技术理论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的机械类人才尤为迫切。下面就液压传动的教学谈一谈笔者的一些看法。

1.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课程初期就要激发学生们的兴趣。通过数字统计和实例来反复强调《液压传动》这门课程的重要性。比如说,在机械工业中,目前机床传动系统有85%采用液压传动与控制,在工程机械中普遍采用了液压传动,如汽车起重机、平地机、压路机、挖掘机、轮胎装载机、履带推土机、自行式铲运机等;如车、磨、铣、刨、拉、及组合车床等;在农业机械中,目前已用于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在汽车工业中,液压制动、消防云梯等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轻纺工业中,诸如注塑机、橡胶硫化机、造纸机、印刷机、纺织机械等;在冶金工业中,如电炉控制系统、轧钢机的控制系统、手炉装料、转炉控制、高炉控制等;在船舶工业中,如全液压挖泥船、打捞船、采油平台、翼船、气垫船及船舶辅机等;在国防工业中,陆、海、空三军的很多武器装备都采用了液压传动与控制,如坦克、飞机、火炮、导弹和火箭等。总之,一切工程领域,凡是有机械设备的场合,均可采用液压技术,使用领域和设备越来越宽、越来越多。(以上的这些均通过大屏课件演示给同学们看一些相关图片和视频。)还有,要以切身经历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给他们介绍一些在外企从事液压相关工作的技术人员的待遇和工资标准,说明从事液压工作的工人薪资大幅度超过了一般机械技术人员,这对学生也是个激励。

2.用多媒体课件手段辅助理解。液压元件和液压基本回路这两部分内容知识的衔接性很强,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了强调重点、突破难点,这两部分内容的教学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在这两部分的多媒体教学课中储存了大量的液压元件的图形符号、影片、动画,运用仿真软件可以设计绘制各种液压基本回路,并对回路进行仿真测试和元件描述。在教学中,在讲授液压元件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利用幻灯片和动画结合的办法。如讲解液压控制阀内容时,先通过幻灯片讲解这些阀的结构、工作原理,然后再通过动画将阀体的动作过程演示出来,突破了教学过程的难点,为学生的学习进程扫清了障碍。现代设备的液压系统,不论其如何复杂,总是由一些基本回路组成,掌握基本回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应用情况,对于液压系统的分析和设计十分重要。在讲授液压基本回路这部分内容时,可利用仿真软件提供的液压图形符号绘制各种基本回路,通过启动仿真测试软件检查油路连接是否正确,是否达到预期的设计功能,还可以通过调整系统参数,进行元件描述。在讲解每种基本回路后,布置一些回路设计习题,让学生自己设计,并进行仿真测试。通过多媒体教学和运用仿真测试软件,增强了学生对液压元件和回路部分课堂教学的感性认识,突破了难点,加强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3.在实践中让学生掌握液压传动的特点。在实际中,大家都知道液压千斤顶,教学中利用这一具体实例,通过分析让学生明白,千斤顶的液压机构与齿轮传动一样,也能降低速度、放大力。在此基础上引入液压传动系统,使学生们对液压传动有个理性认识,然后再让学生理解它的工作原理,这样学生自然就会想到:靠液体的压力来传递动力,靠液体的流动来传递运动,然后通过投影演示以及结构示意图的模型来形象地展现这一系统。这样从理论上使学生理解这一系统的本质是实现能量的转换,即机械能――液体压力能――机械能,再从实践中使学生深刻认识这一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并掌握液压传动的特点。

4.开展专题讲座教学。对于比例控制技术,液压伺服系统等新技术,可以利用课外时间以开设专题讲座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做占用时间少,信息量大,对教学目标的实现起到了补充作用,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另外,教师也可以通过开展课外专题讲座的方式介绍自己所从事的科研项目中所涉及的与液压和气动技术有关的内容,对有兴趣和有能力的同学,可以把项目分解,让学生能涉足有关的技术研究,以锻炼学生对新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科研能力。[2]

5.帮助学生分析四个基本功能的组成。通过学习,学生掌握了机械传动是由原动部分、传动部分和工作部分组成。[3]经对比发现,液压传动系统是由动力部分、执行部分、控制部分和辅助部分四个基本功能部分组成。向学生介绍组成四部分主要液压元件的结构、功能、特点,再分别说明这四个组成部分的功能及应用。在教学过程中,用下面的系统图来介绍这一问题,让学生一目了然,能够较容易地把四个部分理解掌握。

6.结束语。随着中国经济和科技的迅猛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有了方向性的转变,对专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职教育有了更严格的要求。在《液压》这门学科当中,需要

培养更优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需要他们主动发现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并亲手解决问题,侧重实践要与理论结合的动手能力。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本着全方面育人的宗旨与学生保持积极的互动,在以强调实践的教学过程中和学生互相协调,善用形式,不拘于形式。

参考文献

1 李芝.液压传动[M].机械工业出版社.1992

2 黄忠东.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能力结构探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6(2)

篇5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动手能力

1.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特点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转型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对人才的质量要求不断提升,对人才需求的层次和规格呈多样化的趋势。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应用性高等教育就是随着这种转变应运而生的一种新的教育类型,且贯穿于高等教育的各个层次,丰富了高等教育体系的内涵。应用型本科与一般普通本科相比具有鲜明的技术应用型特征。在培养规格上,应用型本科培养的不是学科型、学术型、研究型人才,而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在培养模式上,应用型本科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涉及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以应用能力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体系,重视学生的应用能力的培养。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为社会培养所需要的工程应用型人才服务的。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工程教育必须面向企业,根据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特色,不断探索和创新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模式,与时俱进,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

2.机械类专业的液压实践教学的探索

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课程设置中,《液压与气压传动》是机电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含课内实验与课程设计。由于该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因此实践教学极具重要性。通过实践,让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强化技能培养,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如下方面的内容:

2.1 教学观念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兴趣,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成才。让学生在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有机统一中,学有所长,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2.2 教学形式

液压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学形式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让学生成为实验活动的主体,以教师指导为主的实验形式转向以辅导、监控、考核的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2.3 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内容的安排尽量注意理论与实际应用的紧密结合,力求达到通过实验活动,促使学生进行专业知识与相关知识的整合,将零散的知识转变为相互贯通的系统的知识;同时引导学生将学过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的能力与素质,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2.3.1 课内实验

液压课内实验,是学生借助于仪器设备和液压元件,通过装拆、搭接、使用以获得直接经验、培养技能、技巧的一种教学形式。实验的目的在于验证、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创新潜能、培养创新能力、强化综合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现代科技手段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液压实验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层次:

(1)基础性实验:这类实验主要是认知性或演示性实验,用于学生对该实验所涉及专业知识的全面理解,实验的目的就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让学生了解液压传动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搭建一个液压传动系统的全过程。

(2)综合性实验:这类实验主要是验证性或模拟性实验,用于对理论教学中的重要结论进行验证,利用实验教学环境重现与真实系统工作活动过程相近的氛围。根据理论教学的要求,完成实验操作,解决系统故障。让学生通过实验提高学习兴趣,明确学习方向和自己的不足,增强学习的动力。

(3)创新性与设计性实验:这类实验项目一般来自教师的科研课题或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科研设想在实验室中进行开发和研究,是实践教学的高级层次,实验的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与综合技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2.3.2 课程设计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设计内容为设计中等复杂程度液压设备的液压传动装置,确定液压传动方案,正确合理地选用液压元件,熟练地运用液压基本回路、组合成满足基本性能要求的液压系统。

这种实践教学的目的是巩固和深化已学知识,掌握液压系统设计计算的一般方法和步骤。通过课程设计,熟悉、运用有关的标准、设计手册和产品样本等技术资料,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课程设计,对学生在计算、制图、运用设计资料以及经验估算、考虑技术决策、CAD制图等方面的基本技能进行一次训练,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的能力。

2.4 教学方法

实践教学应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被动操作到主动设计或模拟再到创新性的综合运用,逐渐加深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和综合程度,使其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和教学规律。改革“灌输式”和过分偏重讲授的教学方法,实施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发挥团队的作用与形成学习型组织,同时利用生产实际中的案例进行教学活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5 教学手段

实现传统手段与现代化手段相结合,手工手段与信息技术手段相结合,模拟仿真手段与实际操作手段相结合,形成一套丰富多彩、相互补充、相互完善的教学方法体系。

开发设计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实现液压元件及液压回路的电脑动画演示,提高教学效果。利用案例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通过演示及模拟等现场教学,让学生切身体验工作环境,了解液压技术在生产上的应用。

2.6 考核方法

建立多元化的实验考核办法,对不同的实验类型可采用不同的考核方法,同时也可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采取不同的实验考核形式。

具体考核采用过程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方法,即结合课程特点与教学要求,建立以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基础,以综合运用能力为重点,以学习态度为参照的综合考评体系,注重考评方式的多样化和考评指标的规范化,以保持对学生学习成绩和教师教学效果检验的客观公正性。

基础性实验和专业特色的综合性实验主要从考勤、实验过程检查和实验报告三个方面综合考核并确定成绩。

创新性与设计性实验一般单独考试和记分,采用对申请优秀的实验小组以现场展示、提问、学生作简单答辩的方法考核后再确定最终成绩。

2.7 管理方式

随着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转换,实践教学的管理方式从以教师管理为主转向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在创新设计类实验中,实验内容策划、组织与实施应由学生来完成。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协调、监督、控制与评估等工作可由教师配合学生来实现。

3.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及案例

实践能力主要是指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的能力。在学校,大学生通过实践性教学环节——实验、实习、设计(论文)、科研等活动,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实验、验证,将理论知识回到实践中去检验,对所学的理论进行综合、运用、转化、创新,逐步培养起实践能力。实验课是其中很重要的实践环节之一,其主要作用与形式如下:

3.1 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基础性实验

基础性实验主要是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液压传动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如:液压元件拆装实验中,让学生明确液压元件是液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液压元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液压系统的正常工作,通过对液压元件的拆装,加深对元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及性能特点的了解。并能对液压元件的加工及装配工艺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拆装过程中,学生选用适当的工具和材料,对液压元件进行拆解,观察及了解各零件的作用,了解液压元件的名称、型号和主要技术性能参数及其工作原理,再按一定的步骤装配还原液压元件。以此,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工程意识。

3.2 想象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综合性实验

综合性实验主要是通过观察现象,验证、巩固和补充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对液压传动系统中常见的元件的内部结构、工作原理、适用场合等有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具备正确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并能自行组装液压基本回路,为今后在工程实际中设计性能优良的液压传动系统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类液压实验可在实验室进行可视、仿真操作及实体回路实验,验证液压元件与回路的性能,直观了解液压元件的内部结构、工作过程、控制原理及液流状态。

通过综合性实验,促使学生进行专业知识与相关知识的整合,将零散的知识转变为相互贯通的系统的知识;同时引导学生将学过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的能力与素质,学习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途径。

3.3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系统设计

本实践教学环节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工作要求,通过分析、计算及查阅相关资料,能够合理设计一个较完整的液压回路,绘制出液压原理图,再根据原理图选择合适的液压元件,并进行校验,以实现系统功能。

通过液压系统设计,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液压元件的作用、液压系统基本结构及系统工作原理,以此加强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及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使更多优秀学生脱颖而出。

4.结束语

近年来,在《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的实践教学中,以学生系统掌握常用实验方法为基础,建立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承、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根据国家教委提倡的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思想,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成才的教育。校内有上千名本科生参与了液压实践教学,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荣沂等.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探讨.

篇6

关键词:机械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机电液复合人才培养;教学改革;探究式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TH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6-0194-03

成人高等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国高等教育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也是发展终身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主要形式有:函授教育、夜大学、自学考试、学历文凭考试等学历教育,以及大学后继续教育[1]。当今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已经被社会认可,但是现行教育体制重学历教育、轻技能培训,造成技术工人严重短缺[2]。而我国机械行业的高级技术工正面临着严重的人才缺口。随着我国工程技术的发展,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在大型工程机械方面,更需要很多机电液的复合型人才,需要机械类学生具有一定的综合应用机电液一体化相关技术的能力。

为了顺应社会发展、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成人高等教育机械专业机电液复合人才培养教学研究与实践》课题,针对机械专业机电液综合能力培养,对课程内容进行了研究和整合,在机电液课程设计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进行探索和实践。

一、现有成人高等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主要存在的弊端是传统的成人教育,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等长期摹仿普通高等教育用的一种设计,甚至把成人高等教育变成“它缩型”的普通高等教育。目前,机械类成人高等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轻视实践、脱离实际,知识结构体系不够完善、实践训练不足,实践教育过窄、功利导向过重、共性制约过强,从而导致成教毕业生的就业市场不乐观。成人高等教育的出路在于明确定位、加强改革、提高水平[3]。

课题教改的思路是成人高等教育应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适应社会需要为培养目标,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技术应用能力(机、电、液综合能力)为培养主线。

二、教学内容修订、机电液课程群整合

机械类专业的学生,工作的对象是机械设备,现代机械设备已不是一个单纯的机械产品,而是机电液一体化的集成产品,机电液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对机械制造模式及机械产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4,5]。因此,在机械类专业教学改革中,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制定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培养满足机械需求的高等机械工程类人才。

人才培养方案包括为实现教育目标所必须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等基本内容。第一步,广泛调研,了解社会对机械工程人才综合素质与知识结构能力的需求;第二步,确定机械类专业人才在机电液综合能力方面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架构机械类专业学生机电液综合能力培养的理论教学体系。

(一)教学改革方法及创新点

专业建设包括课程整合、实验、实习、机电液综合课程设计等内容。教学改革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图1所示。

(二)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我校机械专业成人高等教育,课程设置模式沿用传统的学科课程的组织模式,其特点是:分学科设置课程,根据社会发展需要,一般五年一次修订人才培养计划和培养目标,重点是整合并建设课程群,使课程体系具有科学性、特色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①夯实基础,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包括机械制图、机械零件、计算机绘图、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公差配合、工程力学、机械制造工艺等;②反映专业特色,专业必修课程主要有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液压与气动、微机原理、数控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机电传动控制、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③宽口径,如机制方向选修课包括计算机辅助制造、数控编程与MasterCAM、精密制造和特种加工;机电方向、数控方向选修课有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特种加工、数控编程与MasterCAM。这可以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增强学生的适应性和创造性。④实践性环节,基本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训练课程有机械制图测绘、C语言课程设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机电液综合课程设计、电工电子认识实习、金工实习、生产实习。⑤专业综合能力培养有毕业设计、创新大赛、科技小组、社会实践等。这充分考虑了课程的实用性。

三、探究式教学法

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成为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探究式教学法(Inquiry Teaching),又称发现法、研究法,是指学生在学习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6]。教师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组织不同程度的探究活动。

目前,我校成人教育机械专业有本科及专升本。为了加强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适应大工程背景的工学结合的要求,学校在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

四、机电液课程设计中探究式教学法的实施

我们把机械类专业的课程设计,即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两周)、液压传动课程设计(一周)整合成机电液综合课程设计(三周)。整合成机电液综合课程设计的特点是它是机电液课程的综合复习,三者有机结合、融会贯通。在具体设计探究活动的过程时,由于课程设计时间的限制,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探究内容与探究难度,要站在整体和全局的高度进行设计,逐级推进,系统安排,选择合适的内容让学生能完整地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机电液的综合应用能力。

教师布置任务:设计一小型混泥土输送泵车或混泥土搅拌机;具体要求:根据功率大小,设计机电液传动系统;同学们确定设计方案。

课题小组一般4~5人为一组。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后决定学习的重点内容,老师起指导作用,直到完成课题,解决问题。重点是强化实践环节,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第一步,学生接受任务后进行讨论,查资料,确定设计方案,涉及的内容有机电传动、液压传动、传感器的应用、电路设计、数据采集与处理、计算机智能系统设计、机械结构设计等。第二步,学生分析项目任务后,开始查阅资料并复印部分论文,涉及的内容有机电传动、液压传动原理、传感器、产品样本等。引用别人的成果、学习别人所做的选择,这个过程能使学生开阔眼界,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第三步,确定方案。方案确定需要教师和全课题组同学的参与、讨论、定夺。同学们先根据自己的设计任务谈谈对该任务的理解、已做的准备工作和将要实施的设计方案,如采用机电传动系统或液压传动系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后,确定设计方案并说明采用方案的理由,并将此方案展现给大家进行评判。这是同学们广泛听取和采纳别人意见的过程,这个过程确实使学生感到收获很大。

五、结论

1.机械专业成人高等教育,课程设计是实践性环节的主干课程;课程设计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按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课程设计,使学生在校内外的学习和实习过程中都与工作知识紧密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2.教师通过探究式教学与其他教学方式的结合,使教学具有时效性。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全程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能力都得到了加强,也使教师与学生成为实施工学结合课程的共同体。

参考文献:

[1]袁森.成人高等函授教学改革探索――我校电力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实践的探讨[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1,(4).

[2]蔡卡宁.拓展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J].中国成人教育,2006,(4).

[3]韩建海,尚振东,赵书尚,胡东方.成人高等教育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3).

[4]万卉,胡国明,巫世晶.机电液一体化技术课程体系教学改革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3).

[5]王会斌.成人教育的定位和使命[J].中国成人教育,2006,(9):13-14.

篇7

【关键词】 教学方法;液压传动及设备;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0-02

现在的制造业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自动化、机械化程度很高,社会各行各业所需要的技术人才越来越多,而现行社会反而就业压力大,企业招不到所需人才,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社会现象,也是社会矛盾,从而也说明我们的职业教育在培养人才方面存在很多方面的问题,就业的供需矛盾,对学生的培育矛盾,学生的自身矛盾都凸显出来了。作为一名从事职业教育的工作者,我觉得要抛开一切客观原因,努力钻研,克服困难,积极为自己的教学创造机会,打造教学平台。这就是我的教学工作想法。所以我借助我所教的一门《液压技术》课程进行教学方法的探讨。液压技术课程是机械专业中的一门较为重要的职业技术课,这一门课对于实践性的要求是很大的,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以及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液压技术已经逐渐的发展成包括控制、检测、传动等技术在内的一门较为完整的自动化技术。该课程已经成为纺织、农业、汽车、工程与矿山以及国防产品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一门技术。很可能成为独立专业来开设,所以又能让很多的学生来独立选择学习和就业,我觉得也是一个方向。但是这一门课程内容比较繁杂,而且理论知识比较抽象,所需的知识面广,这就使得这门课程教学较为难,学生不容易接受,这就是我所要探讨的教学理念和认真思考的教学方法。下面就从几个方面来谈谈我的教学思路。

一、学情分析:根据我校的招生模式,宽进严出的招生机制,学生大部分来自初中生,学生的文化知识薄弱,应用知识功底很差,空间想象能力不强;而我们的教材使用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液压技术》教材;作为四年制高技的机电类和数控类班级学生来讲在专业知识的入门上要对学生现有情况进行摸底调查,了解具体的学生情况,必须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适当降低入门的授课难度。但是,在一开始就要严格要求,特别是基本概念掌握和延伸,要精讲精练,通过课上精讲、课后巩固练习、检验测试等方式确保学生熟练掌握。

二、规范教学计划,突出专业类型:根据学生的学情状况,学生的专业层次严格制定教学计划。首先在确定降低课程难度的前提下,虽然两个专业同属于机械机电制造类,有共性,但他们的职业发展方向不同,所以我们要对教材内容进行严谨的讨论分析,数控类和机电类的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各自应该掌握哪些内容,着重点在哪方面,而且要结合学生以后的岗位工作和就业方向来考虑,所以我们要对教材内容进行细化,然后量化。切不要把不同的专业班级做出了同一个教学计划,这样是违背了我们的教学规律。例如:数控类的学生针对本课程的内容学习应该从液压元件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入手,能够拆卸组装液压元件,能够维护或维修液压传动装备,能够检测和排除液压传动简单故障等问题。而机电类的学生根据自身的专业导向是以电子电学为主,机械为辅,他们学习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方向应该从液压系统的控制装备入手学习,如电液伺服应用,电液比例控制装置的应用,PLC程控自动化装置的应用;能解决电控部分的数据处理,能应用液压系统软件处理,传感技术等问题。这样解决了不同专业学习同一门课程的教学计划的制定。

三、专业师资力量培养、教学设备的建设:作为《液压技术》这么课程课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结合性较强的专业技术课,课堂上讲述了大量液压元件及相关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和特点。要求提供的设备多,能给同学们拆装、连接的液压设备,设备的添置由简单液压设备到自动化程度较高的设备渐进,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

对专业课程教师来说,我们的老师专业比较单一,对于液压技术这个专业领域发展很迅速,程控化、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我们的现有专业知识还远远不够。作为教师也是要不断地充电,我们必要时一定要下企业去学习新的液压装备,同时我们也能用好自己现有的资源,电类、机械类的专业教师可以互相学习和探讨,试想在这门课程改革初级阶段,把液压课做成实践课,由两个老师来完成教学任务。应该教学效果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样有利于学生学,也有利于专业老师授课之间的互补。

四、教学方法改革:这是本文探讨的核心话题。我们要改观学生学习没兴趣,老师教的没激情。怎么做------

1、打破常规的传统教学一言堂式,彻底颠覆以书本教学还之书本的教学魔咒。再也不能趴在书本上学点概念、公式、原理啦。我们要立足学以致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就是现在所提倡的产教结合,同时建立液压试验台,通过联系企业做简单生产和教学液压实验来完成教学任务。

2、教学目标的确定、分解以及支撑

确定教学目标,实际也就是指通过对液压传动课程的教学,使得所有学生明白应当具有什么样的技能,或者说应当学会哪些知识,应当学会怎么解决问题的方略;教学目标的支撑其实就是指需要确定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是什么;而教学目标的分解也就是为了教学方便以及容易实现教学目标,可以将教学的内容分成为几个模块,每一个模块的相应教学都应当实现一定的阶段性目标。具体的实现步骤:将培养能力作为目标主线,以加强知识学习当成目标的主干,也就是首先实现知识目标必须学习的基本内容,其次,确定“辅干”,也就是除了需要支撑知识目标之外,达到能力目标尚需具有相应的常识和技能。因此,根据上面所阐述的原则并依据教学所决定的目的,《液压传动》课程基本上可以分为六个教学模块,如表1所示。

表1 教学模块

模块 教学方法

1、液压设备及其功能 参观并在师傅指导下操作(突出职校学习模式)

2、液压出爱的系统图 多媒体课堂教学(提升感性认识)

3、液压系统的组成 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4、液压传动系统的设计计算 课堂教学(典型实例分析)

5、设备使用与维护 企业和实验平台教学(产教结合)

6、课程设计 综合训练(突出课程教学效果)

3、课程改革方案实施

《液压传动》课程方案实施必须按模块依次实践:

第一个教学模块应当安排在生产的现场进行。主要教学内容:选取生产企业中比较常用的液压机械设备作为贯穿课程始终的案例,如图1所示。以便让学生对液压设备的组成有有所了解,现场感受一下传动系统的巨大功能,因而能够使学生对其产生一种好奇感,激发学生们学习《液压传动》课程的兴趣;与此同时,通过让学生们去现场调试液压设备,让其感到这些设备的使用其实并不很难,因而提高其学习的信心。经过这一个教学模块的学习,使学生们找到了学习的目标,而且带着目的性的学习进入到第二个模块。第二个教学模块需要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学习。主要教学内容:选定该课程涉及到一些液压系统原理图;如图2所示。目的在于通过多媒体技术形象地向学生展现液压系统的基本原理;灵活地对液压系统进行组合和拆分,也就是把一个完整的液压系统进行分解,将其分解为几个液压基本回路,以便能够更形象的分析其工作特性与回路的功能,形象地描述某些液压元件的工作原理与内部结构特点;此外,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大容量优点对各种液压元件的表征符号以及国家标准的相关规定进行详细的阐述。在这个教学模块学习过后,使学生真正学会怎么样利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对液压传动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

第三个教学模块的学习应当在实验室完成,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实物和原理图的对比,了解不同液压元件的属性;通过实际的拆分过程,去熟悉一些比较重要液压元件(特别是那些出现故障的频率非常高的元件)的内部结构、基本原理以及拆装方法。通过第三个教学模块的学习,使学生真正掌握液压传动系统可以实现那些巨大的功能的原因。与此同时,也使学生真正知道为什么液压系统有时会出现故障,以及哪些液压元件出现故障的概率比较大。第四个教学模块的学习在普通教室进行即可,主要目的在于能够对学生进行训练与设计;以便可以对其进行分类指导。通过这一个教学模块的学习,使学生真正知道选择标准液压元件的具体方法。第五个教学模块的学习应当在实验室和工厂进行,同时对学生的能力进行相应的检测,检测的方法主要是人为的设置的一些比较常见的故障,如可以有目的性的减少液压系统中的液压设备,或者认为的设置一些液压设备故障,当然也可以是工厂中机器出现的一些随机故障。第六教学模块的学习可以安排一周到两周的时间,通过这一教学模块的学习,使学生真正具有接受综合性训练的机会,真正提高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能力

4、结束语

这次的探讨教学改革,只是结合了本人的教学想法,事实求是的针对了本学校的办学模式和学生层次情况,谈了我的一些观点,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敬请同仁们批评指正,但我还是觉得要想真正培养出与社会的需求相适应,能造就出适合生产建设、技能、服务与管理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我们只有也只能通过适当的课程教学改革。这才是我们职业教育工作者的追求。

参考文献

[1]《液压与气动传动》陈奎生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

[2]《液压与气动传动》章宏甲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年5月

篇8

根据山西师范大学的“3.5+0.5”的培养模式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师在掌握机械基础教学大纲的前提下,明确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结合学生认知特点和生产实际,精选教材。教材选用魏兵主编的“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机械基础》。该课程教学计划安排51课时,课时少,内容广,必须对教材内容进行优化。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原则。精讲基础知识和基本设计方法,强化公式应用,弱化公式推导。工程力学主要讲解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机械零件基本变形形式和强度计算,熟悉构件的受力分析和计算方法;互换性与技术测量重点讲授极限与配合,紧密联系实际;工程材料主要讲解工程材料的种类、牌号、性能和应用,以金属材料和塑料为主,结合食品行业的发展,增加食品行业当前采用的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机械设计部分包括常用机构、连接、机械传动、轴系,这部分内容和后续课程及生产实际联系密切,工程应用多,属于课程的核心内容,机械传动中的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突出基础知识和设计方法,强化设计方法和公式应用;机械加工基础以毛坯的制造工艺和切削加工方法为主要内容;液压与气压传动重点是液压传动的原理、组成和特点,常用液压元件的功用及常用的液压回路。介于课程学时少,结合课程的特点,部分教学内容采用自学加辅导或讲座的方式,引导学生多途径学习。

2多种教学方法结合

机械基础课程实践性强,传统的理论教学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互动,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不利于学生的学习。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对于工程力学基础、工程材料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等采用讲授式教学法。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和学生的良好互动,避免注入式教学。机械设计中的常用机构、机械传动、轴系难度大和实际联系密切,采用讨论式教学。理论知识讲解前,选择和生产实际常见的议题,在学生充分讨论后,教师再讲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避免了“教师教、学生被动学”的单一教学模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采用典型案例教学法,如以齿轮轴为典型案例,通过材料的选择、结构设计、强度校核、公差与配合的选择、机械加工工艺制定等环节,可以把工程力学、工程材料、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机械设计、机械加工的相关知识联系在一起,架起了课程的桥梁,知识结构相互衔接,课程体系更加完善。

3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机械基础课程的研究内容比较抽象,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学习时因缺乏空间想象力和工程设计而产生厌学情绪[4]。课程学时少,内容多,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方法,通过运用多种媒体,提高课堂效率,有效提高教学效果。讲解平面连杆机构、机械传动、金属切削机床、轮系、液压系统原理时,由于学生没有实际生产经历,缺乏相应的想象能力,采用动画技术,生动形象,让零部件运动起来,使抽象理论直观化;讲解连接、轴系、切削加工方法、液压元件时,采用实物、幻灯片、图片展示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增加学生感性认识,拉近书本知识和生产实际的距离,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4增加综合设计实验教学内容

课程的实验课时为4学时,传统的实验为认知实验,实验设备是机械基础陈列柜和模型,以演示讲解为主,时间多集中安排在课程中期。改革后,开放实验室,学生自主实验,不占实验课时,时间安排每个模块的理论课讲授之前,学生递交实验报告。通过认知实验使学生建立机械零配件的结构、机械加工、液压传动系统的感性认识,对机械基础知识有一个初步了解。增加综合设计实验内容[5]。①轴系结构设计实验。轴系结构是回转机械的重要组成部分,轴系结构的性能决定机械的性能和寿命。轴系结构设计实践性强,涉及内容多,灵活性大,是课程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拆卸、结构分析、装配、调整、结构设计的全过程,学生掌握轴系设计的步骤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②机械传动方案的创新组合设计、分析实验。传动方案的设计是创新设计的主要内容,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选择传动类型、自行设计传动方案,根据设计方案自行组装,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开设综合设计实验,在创新实验的环节中,学生通过方案构思和改进、实验操作和观察,达到培养创新意识、创新设计能力[6]。

5增加具有食品工程教育特色的实践教学环节

增加工程训练,训练时间安排在理论课开课后第6周。工程的本质是一种社会实践,在科学的基础上增加工程训练的内容。学生知识面窄、面向工程实际不足,没有足够的工程训练,现代工程设计思想、方法和综合应用多方面的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工程训练中,学生学习金属加工工艺知识,自己动手操作各种设备,使用多种量器具,增强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欲望,培养创新能力。增加课程设计,时间安排在理论课结束后进行。课程设计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及独立思考的能力。课程设计时间1周,工作量大、时间紧。采用接近工程实际的题目:一级减速器设计或小型食品加工机械等。每个学生的任务书各不相同,设计方案和设计思路完全由学生组织设计,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学生基本具备机械传动系统的设计计算、材料的选择、会查阅资料,能够正确使用国家标准,绘制工程图的能力。通过课程设计巩固所学知识,掌握机械方面的设计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6考核方式

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实行教学全过程多次考核和考查,提高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例[7]。理论考核采用闭卷考试,成绩占课程成绩的70%;实验考核成绩占课程成绩的30%。细化实验考核内容,从实验准备、实验过程、实验效果、实验报告多方面考核,注重实验过程和创新能力的考核;工程训练、课程设计单独考核。

7结论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