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22 01:22:4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纺织业发展战略,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江西纺织业 可持续发展 策略
0 引言
“十五”期间,江西纺织工业紧紧抓住加入WTO的历史机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各项指标均超额完成预定目标,在中部地区所处位置全国前移。实施“品牌战略”和“集群战略”是江西纺织业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选择,是实现江西纺织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1 江西纺织业发展概况
“十五”期间,江西纺织工业紧紧抓住加入WTO的历史机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各项指标均超额完成预定目标,在中部地区所处位置全国前移。
1.1 经济总量成倍增长
2005年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52亿元,比“九五”末增长2.1倍,年均增长25.39%;实现销售收入196.6亿元,比“九五”末增长2.62倍,年均增长29.34%。纱、服装、化学纤维等主要产品产量分别为20.44万吨、5.63亿件和18.07万吨,分别比“九五”末增长62.6%、525.56%和155.23%。各大指标均全面提前完成“十五”计划。
1.2 结构调整成效明显
一是资本结构明显改善。非国有比重从“九五”末的33%提高到“十五”末的80%;二是产品结构明显改善。牛仔、弹力、高档提花和异型纤维等十大系列面料、差别化涤纶长丝、植物染料印染夏布及夏布床上用品、32S-80S色纺纱、绿冬功能性蚕丝无纺絮片等一批新产品的面市使得纺织产品档次有较大提升,“鸭鸭”、“回圆”、“深傲”等十多个服装品牌的崛起整体提高了服装产品档次,医药用布等产业用纺织品也已经有了好的起步;三是行业结构明显改善。在产业集聚效应的带动下,针织和服装两个后道产业发展速度大大加快,全行业从多年来的由棉纺、化纤等原料行业支撑转变为目前总量由服装、棉纺、针织、化纤等前后道四大子行业共同支撑,效益则主要靠服装、针织、棉纺三大子行业支撑的新局面,服装行业销售收入所占比重从“九五”末的10.7%提高到“十五”末的33.7%,针织行业从“九五”末的6.7%提高到“十五”末的16.23%,棉纺行业从“九五”末的41.99%下降到“十五”末的26.82%,化纤行业从“九五”末的25.28%下降到“十五”末的14.72%。行业结构的优化整体上扩大了产业的发展空间。
1.3 产业集聚效应凸显
“十五”期间,南昌市青山湖区的针织服装、九江共青城的羽绒服装、赣南南康的西服西裤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为行业发展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截至“十五”末,南昌市青山湖区及其周边地区聚集的针织服装企业约500家,规模以上企业达93,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39亿元,目前已经形成了从针织布、印染后整理到针织服装加工的比较完整的产业链,产品90%以上出口,2005年针织服装产量达3.11亿件,占全省针织服装产量的71%,使得江西的针织服装产量跃居全国同行业第六位。九江共青城及其周边德安县聚集了七、八十户羽绒服装生产企业及江西欣宁制衣等近20户引资企业,2005年销售收入约24.5亿元,主要生产羽绒服装及加工出口服装,并产生了“鸭鸭”、“回圆”、“深傲”等十多个羽绒服装品牌。赣州南康聚集了363户的西服西裤加工企业,年服装生产能力2.98亿件,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约15亿元,并带动了服装布料、辅料市场、运输及服装培训等行业的发展。
1.4 运行质量大幅提高
“十五”初期,适逢我国加入WTO,我省纺织行业同全国同行业一样步入发展的良好时期,2002年开始逐步减亏,至2003年扭转了长达八年的亏损,步入高速发展阶段,2004年、2005年产销增幅均稳居中部地区同行业首位、全国同行业前三位,其中从2004年6月起曾连续7个月稳居全国同行业首位。在产销总量高速增长的同时,全行业经济效益节节攀升,2005年全行业实现利税总额8.76亿元,比“九五”末增长3.98倍,年均增长37.86%。447户规模以上企业中盈利企业为368户,占82.3%。“十五”期间,九大子行业中服装、针织、棉纺和丝绢纺织等4个行业效益增长2倍以上,特别是服装行业尤为引人注目,效益比“九五”末增长11.21倍,从“九五”期间的行业“短腿”一跃而成我省纺织行业中运行质量最好的子行业,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全行业的发展空间。
2 江西纺织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技术创新能力薄弱,品牌缺少
一是由于企业资金普遍紧缺,绝大部分企业都未能按规定提足技术创新资金,自我投资能力严重不足;二是技术创新的收益和风险没有与科技人员、企业管理者挂钩,缺乏技术创新的压力;三是人才流失严重,专业技术人员和企业管理人才匮乏,纺织科研开发和成果的推广应用缓慢。截止2005年,全省纺织行业尚没有国家级技术中心,省级技术中心也只有4户,规模以上企业新产品产值率不到10%,服装大部分以贴牌生产为主。
2.2 产品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不相适
纺织产品结构与买方市场条件下的需求结构错位,形成产品“滞销”与“短缺”并存的市场格局。表现为“五多五少”:大路货多,名牌少;低挡多,中高档少;粗加工多,精加上工少;普通加上多,深度加上少;衣着用品多,装饰、产业用品少。纺织品三大应用领域的比重与需求结构不适应,在各应用领域内产品结构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装饰用纺织品在系列化、功能化等方面与市场要求有不小差距,产业用纺织品在数量、品种、档次及生产工艺等方面难以满足经济不断发展的需求。
3 江西纺织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总结江西省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经验,认为从“品牌战略”和“集群战略”两方面来夯实内功是江西纺织业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选择,是实现江西纺织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3.1 品牌战略 随着中国加入WTO,我国的纺织业要在国际竞争中保持强势地位,从根本上讲要依靠以产品的质量、品牌和技术创新为核心的综合竞争力。我国纺织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纺织业的发展要突出自主创新对行业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地位,强调自主品牌对纺织工业提高附加值的贡献率。发展提升自主品牌竞争力,加强企业的创新力,通过科技贡献率和品牌贡献率将会为全行业争得非常大的增长空间。
3.1.1 江西纺织业品牌发展现状 江西省多年来致力于打造纺织服装产业基地,先后建设了九江共青城、赣州南康市、南昌青山湖区三大基地,产业集群效应凸现,区域品牌逐年增多。全省2005年新增近30个纺织服装品牌,品牌总数达到近60个,服装、棉纺、麻纺、化纤、纺机配件等行业均有分布,其中服装行业约占70%。“鸭鸭”的知名度带动同产于共青城的“回圆”、“深傲”、“雪斯来”等一批江西省著名商标的品牌成长起来。近年来涌现了“龙”牌涤纶长丝、“白鹿”牌粘胶短纤、“远东”牌纯涤纶线、“宝棠”牌苎麻纱、“江舫”牌棉纺细支高密织物、牛仔布、“井竹”、“斗牛”、“朗祺”等省产品牌。品牌意识的加强正在逐步带动江西纺织经济的发展。
但从总体来看,江西纺织服装企业现状是产品主要以低价竞争市场,而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少,品牌占的比例少而又少。在江西纺织服装出口中自有品牌的占有率不到1%,绝大多数的纺织出口企业大都是采用来料加工方式。品牌的缺失制约了江西纺织业的进一步发展。
3.1.2 品牌战略对提升企业纺织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未来的市场竞争,将是企业与企业之间核心竞争力的竞争。一个拥有并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才能在今天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应对市场竞争国际化的今天,唯一的法则就是培育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品牌战略与核心竞争力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市场竞争已经由产品竞争上升到品牌竞争,品牌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品牌可以使企业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打造强势品牌既是一个企业形象与企业产品重新塑造的过程,也是一个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向外界释放与推广的过程,实施品牌战略对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3.2 集群战略 江西省应该继续围绕“九江共青城羽绒服装”、“南康市西服西裤”、“南昌青山湖区针织服装”三大产业基地建设来开展工作,积极发挥纺织产业集群效应,从而带动全省纺织行业的发展进步。坚持走“名牌产品”与“区域品牌”共同发展的道路。鼓励服装企业及产业集聚地共创品牌。在名牌产品的打造中立足于现有基础,一是继续保持中国名牌产品“鸭鸭”牌羽绒服装在国际国内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二是要利用“鸭鸭”的知名度带动同产于共青城的“回圆”、“深傲”、“雪斯来”等一批江西省著名商标的品牌成长起来;三是对近年来涌现的“龙”牌涤纶长丝、“白鹿”牌粘胶短纤、“远东”牌纯涤纶线、“宝棠”牌苎麻纱、“江舫”牌棉纺细支高密织物、牛仔布、“井竹”、“斗牛”、“朗祺”等省产服装品牌,鼓励品牌所属企业继续加大投入,从质量、管理、市场等各个方面维护并提升品牌的形象;四是鼓励共青羽绒服装、南康西服西裤、青山湖区针织服装等三大服装产业集聚地集中打造我省“纺织服装区域品牌”。
参考文献
[1]解读“十一五”发展纲要[J].纺织指导.2006.(8).2-6.
[2]陆娟.现代企业品牌发展战略[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38—42.
纺织工业是一个传统的行业,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纺织业获得了快速的发展,纺织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都有了巨大的改进。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与人们生活的联系越来越广泛和深入,虽然电子商务在我国起步比较晚,但是,其发展速度是相当惊人的,近年来,选择网上购物的人数迅猛增长,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纺织业作为一个传统的产业,其推进电子商务的步伐显得有些迟缓,这无疑会阻碍我国纺织企业未来的发展。因此,为了跟上时展的潮流,纺织企业有必要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根据电子商务的要求对企业的管理进行改革。
1.纺织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现状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市场竞争加剧,纺织企业生存压力将会越来越大。纺织行业作为一个传统的产业,拥有比较长的历史,这种情况一方面使得纺织企业在技术和管理方面具有比较丰富经验,但是,另一方面也使得其历史包袱比新兴产业更加沉重,改革所面临的阻力也就更大,所需要的力度也强。在电子商务的应用方面,就可以明显地看到这一点。当前,在电子商务方兴未艾之时,多数的纺织企业都看好电子商务,因此也有利用互联网平台的意愿,而且目前一些较大的企业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官方网站,并且通过官方网站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涉及到了电子商务[1]。但是,从总体上说,我国纺织企业在电子商务的应用方面还相当薄弱。
2.我国纺织企业电子商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纺织企业对电子商务的作用认识不足。纺织作为传统行业,受到传统观念和体制机制的影响和制约更为严重。从总体上说,我国纺织企业在电子商务的利用上还比较落后,许多工作多年来一直难以有效开展,存在组织结构不完善,制度建设滞后等诸多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企业管理层在认识上还存在问题。我国纺织企业大多规模较小,其信息化建设十分薄弱,企业领导往往也没有很高的学历,尤其缺少专业的管理知识和互联网知识,因此,信息化意识不强,难以意识到电子商务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对电子商务工作不够重视。
工作人员素质有待提高。近年来,电子商务虽然发展迅猛,但是对于我国多数企业,尤其是传统企业来说,还是一个新兴的事物。电子商务作为互联网发展的产物,从技术到观念都是一个突破,这就要求企业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素质。但是,目前纺织企业在这方面表现得不太理想。我国纺织企业中中小企业比较多,他们大多以家族制为主,具有较大的排外性,这种封闭性的管理方式,导致企业人才比较缺乏,管理观念也会相对落后。
纺织企业基础设施落后。电子商务要求企业拥有基本的网络基础设施和计算机设备,但是,我国纺织企业在这方面的建设十分缺乏,由于管理者信息化意识不强,并不重视相关方面的建设,投资也非常少,因此,企业计算机设备较少,而且都比较陈旧,网络基础设施远远达不到发展电子商务的要求。
管理制度建设落后。当前,虽然一些较大的纺织企业已经建立了官方网站,但是,企业管理者对电子商务的理解还很狭隘,有的认为电子商务就是建立网站,就是在网上查找供货信息等,而没有从企业管理方面来认识电子商务,导致纺织企业与电子商务相配套的管理制度建设严重不足,阻碍了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
资金投入不足。目前,我国纺织企业面临的市场压力很大,资金本身就不是十分充裕,而发展电子商务首先需要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这就需要较大一笔投资。网站建设所需要的投资就更多了,而且网站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的维护更新,这都需要资金。而且电子商务也需要做广告,网络宣传必不可少,其所需要的投资量也是相当大的[2]。另外,与电子商务密不可分的是物流,物流成本也不可小觑。综合考虑这些,电子商务建设需要大量的投资,要求企业具有较强的实力。但是,我国纺织企业中中小企业占多数,他们的资本称不上雄厚,因此对于电子商务投资拥有诸多顾虑。
3.纺织企业提高电子商务水平的管理策略分析
目前,我国电子商务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可以预见的是电子商务必将成为一种重要的商务形式,对人们的生活以及企业的管理方式带来巨大的变革。当前,我国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日趋完善,互联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这一切都表明电子商务的发展环境会越来越好。在这种大背景下,纺织企业应该认真研究自身的特点,根据行业情况和自身实际,制定电子商务发展战略,从而跟上时展的步伐,使传统的行业焕发生机。当然要想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从企业管理方面入手,创新管理方式,为企业发展电子商务提供良好的企业环境。
提高企业对电子商务的认识。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提高企业管理者对电子商务的认识是提高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水平的关键。首先,纺织企业管理者要突破传统管理观念的束缚,突破家族制的局限性,开拓眼界。具体来说,企业领导者应该主动去了解电子商务,搞清楚电子商务的内涵,以及电子商务发展状况、国内外应用情况、未来的发展走向、需要那些基础设施建设、当前比较成熟的操作方式是怎样的等等,不断地学习电子商务的知识。当前,一个成功的范例就是阿里巴巴,它的经营策略和管理理念对于纺织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具有诸多借鉴价值。值得强调的是,纺织企业尤其需要学习阿里巴巴的营销思维,积累信息、与客户交流等方面的经验,然后根据自身的特点发展电子商务。
做好电子商务发展战略策划。现代企业管理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发展战略的策划,通过发展战略策划可以明确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确定管理中需要重视的因素,战略策划必须具有前瞻性,要充分分析当前市场状况,准确预测未来走向,从而确保企业发展走在正确的道路上[3]。当前,电子商务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因此我国纺织企业也应该重视电子商务的发展。从企业发展战略策划来说,纺织企业应该将电子商务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发展方向,在未来一个时期纺织企业应该加强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研究新的营销策略,把自己的产品通过网络平台推介给顾客,使顾客认可和购买。
加强管理体系建设。电子商务并不是像一些人认为的那样,仅仅是进行网站建设、信息等,它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牵涉的方面比较多,因此需要相应的管理制度设计,为推进电子商务提供制度保障。企业管理有高层管理、中层管理和基层管理,高层主要是进行战略管理,中层主要是对业务过程的管理,基层管理就是对企业生产、销售、财务等具体事务进行管理。电子商务是以信息化为基础的,因此信息流管理至关重要,根据国外先进管理经验,主要策略有快速反映、即时服务、企业资源计划、有效客户反映等,这些都是值得纺织企业学习和借鉴的,通过引进先进的管理策略,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实现企业管理规范化和高效化,从而为企业发展电子商务提供准确的信息。
提高信息管理部门在企业中的地位。纺织企业发展电子商务需要实现企业信息化,这就要求企业进行信息管理,因此信息管理部门就显得十分重要,目前我国纺织企业中信息管理部门建设工作十分缺乏,许多中小型纺织企业根本没有专门的信息管理部门,而较大的纺织企业虽然有信息管理部门,但是地位较低,其工作得不到重视,而且相关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也不高,从而导致信息管理工作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所以,纺织企业要想发展电子商务还需要加强信息管理部门的建设,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使信息管理部门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电子商务离不开信息化建设,高效的信息管理体系是开展电子商务的必要前提。纺织业是一个传统的产业,同时也是充满活力的产业,信息技术也是一个具有强大渗透力的技术,在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化浪潮下,纺织业要想走向全球化,也必须推进信息化建设。因此在纺织企业资金分配中,应该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资比重,大力推动企业信息化水平,通过电子商务与国际接轨,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扩大市场资源。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电子商务以网络化和信息化为基础,在技术上首先需要进行网络建设和信息系统建设,这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才能完成。而且除了专业技术之外,建设人员还需要拥有较强的组织能力、丰富的管理经验、良好的沟通能力、把握企业实际需求的能力。另外,还需要具有营销思维,营销思维在电子商务中具有十分重要地位。如何将产品介绍给消费者、让消费者认可和购买,让产品和服务适应消费者现代生活的需求,对于纺织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纺织企业缺少这样的人才,所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纺织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当务之急。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日益走进人们的视野,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企业的管理方式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在这场变革当中,纺织业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产业,既面临着重大挑战,同时也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当前,我国纺织企业在发展电子商务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以及电子商务发展的趋势,认真研究对策,转变企业管理方式,最终通过电子商务的应用推动产业升级。
(作者单位:北京光华纺织集团有限公司)
关键词:纺织服装产业;一带一路;政策;机遇
一、引言
“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当前我国的重要发展战略,其沿线共涉及65个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约占全球的29%,在经济贸易、投资等方面具有巨大潜力。2015年3月28日,历时两年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并包括了合作重点、合作机制等具体方案,“一带一路”自此进入全面实施阶段。5月份《国务院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中将轻纺等行业列为重点对外投资合作行业,并显著提高对外投资的便利性。今年1月份《国务院关于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做好境外合作重点国家和重点行业布局,引导轻工、纺织等产业开展境外合作。9月工信部了《纺织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指出要利用好“一带一路”机遇加快产业布局与结构调整。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新疆政府也了多份促进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文件,主要有《关于促进纺织服装产业集聚发展的意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纺织服装产业专项补贴资金管理办法》等等。可见,“一带一路”相关政策对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不容忽视。
二、我国纺织服装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显见地,我国纺织服装产业近四年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基本平稳;利润总额不断增加,运行质量较为稳定;固定投资持续增加,且增长率较高,说明我国纺织服装产业运行基本平稳。但同时也可以看出,这些指标虽然一直保持增长趋势,增速却放缓;特别是出口额2015年首次出现负增长,且纺织服装出口额下降水平较高,说明我国纺织服装产业面临较大的发展压力。
随着近几年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产能过剩、制造业向东南亚国家转移以及全球纺织产业与贸易出现新格局等形势的发展,我国纺织服装业优势越来越不明显。《纺织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中指出,“十二五”以来,纺织工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诸多困扰发展和需要持续关注的问题,主要包括:产业创新能力弱;产业成本不断增加,国际竞争力下降;缺乏中高端产品,部分存在产能过剩;品牌建设不足。可见,目前我国纺织服装业从外部环境到自身结构都在发生深刻变化。
三、“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纺织服装业发展机遇
在纺织服装产业面临诸多新的挑战的同时,“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给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带来了诸多机遇。
1.生产成本降低
“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国家,GDP水平普遍不高,人工、土地等要素水平较低,例如2014年,越南人均国民收入只有1980美元,仅是中国的四分之一。可见在这些国家建立生产基地,无论是劳动力成本,还是水电房地产价格都会使产品生产成本降低。另外,国家与地方制定的促进“一带一路”建设的相关政策,也使得产业各项成本降低,如新疆实施的各项补贴政策。
2.缓解过剩产能
我国纺织服装产业产量大,尤其是纺织机械工业,随着海外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过剩的纺织服装产能将转移至沿线国家。资料显示,2015年纺织机械对印度、孟加拉、巴基斯坦出口分别增长16.35%、13.88%、17.48%,远高于整体1.87%的负增长率。
3.贸易投资环境改善,物流效率增加
首先,《愿景与行动》中明确提出了要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并设立了丝路基金与亚投行等为产能合作提供资金支撑,可见对沿线国家的贸易投资效率会增加。其次,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会极大提高我国与其它国家的交通联系程度,使得物流效率增加。最后,《关于新形势下做好境外中资企业商(协)会工作的通知》等政策创造了沿线国家的良好安全环境,提供了安全保障。
4.加快产业转移,优化产业布局
借助“一带一路”战略,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将加快产业布局步伐,进行跨区域布局甚至是跨国布局。一是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优势将进一步促进产业向西转移。资料显示:2016年上半年,东部地区投资增长较去年放缓7.3%,中部地区17.2%的放缓程度则更大,相反地,新疆投资增长达1.3倍,西部地区投资增长率达31.4%,其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二是明确表示要引导轻工、纺织等产业开展境外合作;支持传统优势产业到劳动力和能源资源丰富的国家建立生产基地,这意味着我国纺织服装产业跨国布局的步伐将不断加快。资料显示,2015年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增长率为6.1%,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增长率为18.2%,是其3倍。
5.加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在“一带一路”战略下,政府与行业鼓励企业“走出去“,利用海外投资与并购对全球各种优质资源如原料、设计、品牌、市场渠道等进行产业链的垂直延伸,从而提高整个产业的附加值。同时,利用加工制造等劳动密集型生产部分向西部、国外转移腾出来的国内空间与资源,东部地区重点发展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如技术研发、品牌建设等,并且鼓励发展生产业,如检验检测认证、节能环保服务等。可见借助“一带一路“战略,纺织服装产业的结构转型升级步伐也将加快。
6.促进出口市场多元化
“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虽然大多是新兴经济体,GDP水平不高,但将其结合后整体来看,却是不容忽视的市场。65个国家人口总量44亿,GDP总量21万亿美元,分别占世界的63%、29%,而贸易总量只占全球的四分之一,可见这些国家市场潜力大,纺织服装产业的出口市场将会更加多元化。
我国纺织服装出口近年增长放缓,2015年对四大出口市场的欧盟、日本出口分别下降9.4%、11.7%。根据表2可知,2015年1-10月在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下降,仅对16个国家出口实现增长,而其中不仅有11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增幅也大;从洲际来看,仅对三个洲国家实现了增长,而其中就包括非洲与中东两个“一带一路“沿线区域。显见的,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对“一带一路“新兴国家呈现较好的态势,对这些地区出口仍能保持增长。
四、结论
我国的纺织服装产业目前虽然面临着较大的发展压力,但从总体看,其发展机遇大于挑战,这主要得益于我国“一带一路”等战略政策的提出。利用好这些机遇,积极把握需求增长与消费升级的趋势,纺织服装产业未来将保持中高速发展,并加快向中高端迈进。
参考文献:
[1]秦玉才,周谷平.“一带一路”读本[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年10月.
[2]张倩.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三个利好[N].中国纺织报,2014.11.3.
[3]桩子.自保与突破:中国服装企业大胆“走出去“[J].中国纤检,2015.12.
[4]王天凯.抓住“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大力推进纺织业国际布局[J].中国纺织,2015.
【关键词】纺织业 制造业
一、传统制造业及纺织业的发展特点
我国的传统制造业通常具有以下特点:大多依靠的是传统工艺、技术水平不高、劳动效率不高、劳动强度较大等,且大多属于劳动力密集和资金密集型产业。伴随着科技社会的日新月异,与新兴制造业的先天优势不同,传统制造业更像以为经历过沧海桑田的中年人,面临着“中年危机”,其自身特点为转型带来了很大的制约。
从行业发展上看,作为传统制造业的纺织业具备以下特点:根植于地方社会网络,受政策风向影响较大;制作工艺传统型居多,技术要求较低;产业链自上而下,劳动密集型环节较多;产品类别相对单一,容易进行模仿生产;加工工序相对简单,新增附加值较低。因此,纺织业相对于新兴产业而言,转型很难一蹴而就。
二、纺织企业转型案例
我们通过两个实际案例来探讨浙江省纺织业的转型之路。这两家企业处于纺织业产业链的不同环节,因而面临的问题和困境也略有差异。
(一)案例一:上游企业的转型方式――技术优化与完善管理并行,为转型发展打通路径
企业A主营染色和印花业务,属于中间产品加工行业,企业规模中等,且近几年营业额也在稳步上升。对于这样一家发展情况还算不错的加工企业而言,也同样经历过一段十分艰难的转型历程。2011年企业计划构建新厂房到2014年厂房建成,共投资了近2亿元,这其中半数来自银行贷款,企业偿债压力陡然增加,财务费用支出显著上升。建设新厂房的同时,企业投入资金对加工设备进行了升级改造,这带来了两方面的好处:一方面,淘汰能效低的设备,提升了加工产品的品质;另一方面,设备的升级也对工人的劳动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替代,单位劳动生产率得到了大幅提升。此外,企业积极完善管理体制,实现由内转型,通过对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增强员工关怀、加大员工激励力度等手段,大幅提升了员工劳动生产率,企业迈出了转型发展的第一步。
作为加工制造领域的中小企业,过大的转型举措会给企业带来现金流问题,资金链是企业的根基,企业很难承受住资金链断裂的后果。因此,对于处于上游制造行业的企业而言,转型需要考虑到企业自身规模和承受风险的实际能力,循序渐进的进行。
(二)案例二:下游企业的转型方式――充分利用外部技术与渠道资源,提高产品附加价值
企业B主营西服制作业务,属于纺织业下游的服装制造行业,产品主要销往海外市场,欧美市场是其主要阵地。近两年,这家企业发展状况不容乐观,企业销售额呈下降趋势。而销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东南亚国家服装行业的兴起带来的市场挤占以及欧盟、南美地区局势不稳定。经过对企业内外发展环境的全面考虑后,该企业确定了未来的转型方向――走高端定制的高附加值路线。企业已经和高校及软件公司合力研发了一套个性化西装定制系统,西装的订制流程已实现全自动化,提升了服装定制的便捷性。同时,在营销渠道上,企业聘请了国外专业的营销人员和顶级设计师,并创新利益激励机制,通过利润分享的模式进行合作,为企业拓展国外市场。
对于这一类偏下游的制造业企业而言,转型不仅仅意味着着企业需明确自身定位,还需对未来市场的发展动向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而高端定制是中高档服装未来发展的大趋势。同时,针对企业自身在设计、营销上的瓶颈,积极引入外部专业机构和人才,通过利润分享等多种模式开展合作,整体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三、产业集群发展新思路
通过这两家企业转型路径探讨,我们发现,找到发展方向比转型本身更为重要,这对于传统纺织业产业集群同样适用。据国外学者统计,一个产业集群从出现到成熟平均时间为10年左右。产业集群的出现,虽有地理环境、资源禀赋长期形成的自然因素,但更重要的是政府提供间接的公共服务,引导、规范了产业集群发展。这些要素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产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树立明确的目标和方向,不断趋于成熟。
此后,产业集群的发展就更倾向于实现产业升级。Humphrey和Schmitz将全球价值链治理理论与集群四层次升级模式结合起来,分析以不同方式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地方产业集群的升级前景,提出了对应于四种不同治理类型的价值链,集群的嵌入方式也有四种:市场嵌入、网络嵌入、准层级嵌入和层级嵌入。在Humphrey和Schmitz看来,除准层级嵌入这一方式适合发展中国家之外,其他三种均不适合。什么是准层级嵌入方式呢?简单来说就是将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地位进行区分,大企业占主导地位,中小企业成为大企业的附属物,服务于大企业并受管制于大企业;大企业统筹生产商品的全部过程,嵌入到全球价值链中去。
国内,这种产业升级方式正日渐兴起。从近些年企业并购浪潮中就能看出,集群内部大企业的地位在不断提升,主要市场占比和核心技术也都不断汇集于大企业。但这种升级方式也存在着难以回避的桎梏――难以实F集群的功能升级,即所谓的价值链环节锁定。而现阶段,打破这种锁定的手段就是向高附加值产品的不断迈进。
四、主要政策建议
尽管近年来我国纺织产业的科技进步显著,并带动了产业创新发展,但总体上看,自主创新能力仍相对薄弱,在体现产业向高端、绿色发展的纤维材料,高品质及高技术纺织品创新设计与开发,先进纺织加工技术,生态染整技术,高端纺织装备以及应用电子、信息、自动化技术改造提升纺织产业等方面仍有待加快发展。
目前,我国纺织产业发展正处在由“大”向“大而强”转型的攻坚阶段,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华大学校长俞建勇说:“纺织产业实现转型升级,由‘大’转向‘大而强’,并在部分领域引领世界,是今后5年 -15年我国纺织产业发展必须面对的课题,而持续的科技创新将成为纺织产业新一轮发展的核心。”
立项初衷
为对未来5年-15年我国纺织产业科技创新进行战略布局谋划,以支撑我国纺织产业由大转向大而强,中国工程院作为为国家提供战略咨询的学术机构于2012年底设立“我国纺织产业科技创新发展战略(2016-2030)”重点咨询研究项目,并于2013年启动项目研究。
“我国纺织产业科技创新发展战略(2016-2030)”项目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士成向《科学家》记者说:“我们在两年前针对建设纺织强国这个目标,结合国家‘十三五’的发展规划,制定了一个中长期的研究计划。从科技创新的角度对纺织产业进行战略性研究,创新驱动发展也是本项目的亮点所在。”
“我国纺织产业科技创新发展战略(2016-2030)”重点咨询研究项目组由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材料工程学部13名院士和东华大学、天津工业大学、江南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北京服装学院、苏州大学、武汉纺织大学、西安工程大学、上海大学、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中国纺织设计院等高校及研究单位、企业等130余名教授、专家组成。项目包括8个子课题组、1个顾问组和1个综合组。8个子课题组的研究领域分别为纤维新材料技术、先进纺织加工技术、生态染整技术、现代服装产业技术、产业用纺织品技术、高端纺织装备技术、纺织信息化技术、纺织产业经贸与管理运营技术。
据蒋士成院士介绍,最终确定项目的依托方为东华大学,是因其在国内纺织行业特色高校中占有一定优势,东华大学学科相对健全,纤维材料、纺织加工、染整、纺织机械、服装、纺织信息化以及纺织经贸管理等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
研究历程
“该项目的研究更是为了向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等部门在纺织行业管理方面提供桥梁,为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以及所属的各个专业委员会等提供‘十三五’纺织产业科技创新布局的参考资料。”蒋士成院士说:“通过这个课题研究,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对国际、国内纺织产业的科技状况进行了梳理。两年多来,课题组查阅了370多篇文献资料;对纺织企业高层技术人员开展了科技创新情况问卷调查;分4次深入浙江、山东、福建、江苏、上海等36家纺织企业及纺织集聚区进行现场考察、座谈咨询、调研代表性企业发展概况、技术创新,制约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瓶颈等。对比分析差距,特别是在科技创新方面,我们将来的战略重点应该放在哪些地方,把科技创新路线都进行了梳理。”
蒋士成院士介绍道:“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项目组通过中国工程科技论坛等高层平台,了研究项目的初步成果,同时也听取了各方意见,不断地完善相关研究结果。”
如蒋士成院士所说,2014年5月17日,由中国工程院主办的第180场中国工程科技论坛对项目研究内容进行研讨。在那次活动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华大学副校长俞建勇就结合 “我国纺织产业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2016-2030)”初步成果,从我国纺织产业发展地位、我国纺织产业科技现状与问题、纺织产业主要领域科技发展趋势、纺织产业科技创新战略需求、面向2020年和2030年我国纺织产业科技创新发展战略定位与目标、发展重点、重大专项建议、政策措施建议等八个方面,作大会主题报告《我国纺织产业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
成果
2015年该项目最终形成了一份约30万字的研究报告,并在5月16日举办了成果会,从七个角度公布了研究成果。
关键词:仿制药;跨国制药企业;经营策略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5-0005-02
2012年9月13日海正药业与辉瑞公司宣布其合资的海正辉瑞制药有限公司成立,立刻吸引了全国医药界的目光。据悉海正辉瑞公司将主要从事国内品牌仿制药和过期专利药的生产和销售,这是辉瑞第一次在中国涉足仿制药领域,实际上最近几年,除了罗氏等极少数公司外,大部分跨国制药企业都加大对仿制药业务的投入。就在海正辉瑞成立的前一天,默沙东和先声成立了先声默沙东公司,主要针对国内仿制药业务;2009年上半年,默沙东成立了一个生物仿制制剂业务部,负责生物仿制药的开发、生产和销售;2010 年,雅培公司宣布以 37.2 亿美元收购印度制药商 Piramal Healthcare Ltd。的旗下仿制药部门 Healthcare Solutions。从以专利药为中心到现在逐步涉足仿制药业务,预示了许多跨国制药企业药品发展战略的转变。(注:本文所指的跨国制药企业是指以创新药为主的跨国大型药企)
1跨国制药企业进军仿制药的动因
1.1“重磅炸弹”专利到期,研发乏力
根据IMS的数据显示,从2011年至2015年,全球将有价值770亿美元的药品专利过期。其中最畅销20种处方药中有18种赫然在列,其全球销售额累计高达1420亿美元。另外权威市场调研机构Datamonitor指出,在仿制药大量上市后的6个月时间里,价格通常会降到专利药的20%左右,而专利药的销售额会下降70%。例如:根据辉瑞近期公布的2012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第二季度,立普妥在美国的销售额锐减 79%,从上年同期的 14 亿美元降至 2.96 亿美元;在全球的销售额下降 53%,至 12.2 亿美元。这种药品专利到期导致销售额和利润大幅下降的现象即“专利悬崖”。“专利悬崖”的后果之一是创新型公司收入减少,相应会减少创新药品的研发投入,此外制药企业的新药研发项目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最近几年经济发展不景气,医药企业普遍通过减少研发投入来削减成本。例如,今年辉瑞关闭了其全球最大的研发中心之一的英国桑威奇研发中心,并削减研发投入15亿美元。加上新药研发是一个充满变数的过程,一种新药的研发失败会使几十亿美金,十几年心血付诸东流,有研究表明,只有不到 1/3 的药物收回了前期研发成本,因此任何制药企业在如今不景气的经济形势下需要承担更大的研发风险。因此对于大型制药公司而言,除了通过补充后续专利等手段尽量延长其品牌药的专利期外,拥抱仿制药市场将成为延长产品生命周期的重要方法。
1.2仿制药市场潜力大,对原研药造成冲击
2012 年 1 月 1 日至 2016 年 12 月 30 日 5 年间,全球将有 631 个专利药到期。仅2013 年到期的药品化合物数目就将达 27 种,全球非专利药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 350 亿美元,因此将会给仿制药带来一个巨大的发展空间。根据IMS的数据显示(见图1):2007至2011年仿制药的市场销售额在逐年上升,2011年全球仿制药销售额超过1300亿美元,仿制药增长11%是全球药品增长4%的2倍多。
仿制药也在侵占原研药的市场份额,根据2010年《福布斯》杂志列出的“美国最畅销的 15 种药”榜单中,只有辉瑞的立普妥是品牌药,其余14种都是仿制药。另据IMS公开数据显示:2011 年美国国内仿制药占处方总量的 80%,占药品总销售额3200亿美元的 27%。曾经的畅销品牌药物逐渐走向消亡似乎成为一种趋势。
1.3各国政府支持仿制药的发展
由于各国的医疗支出费用高居不下,政府和医疗机构一方面通过宣传鼓励使用仿制药取代品牌药,另一方面通过立法,修法,政府补贴,专利诉讼,强制品牌药降价等等手段鼓励仿制药的发展。例如,美国Hatch-Waxman 法案即美国的 《药品价格竞争与专利期补偿法》规定:对第一个以第Ⅳ声明为基础向FDA 提出简化新药申请的企业,批准后可被授予 180 天市场独占权。在市场独占期间内,该公司能够收回费用,并在市场被其他仿制药充斥之前确立其地位。此项条款对于仿制药行业有巨大的激励作用,由于价格竞争的因素,是否获得 180 天市场独占期对收益可以产生五到十倍的区别。另外2010年出台的美国医改法案中要求制药商对医疗补助患者提高补贴,同时鼓励仿制药,尤其是生物仿制药的发展。此法案的出台将对制药企业的药品发展战略产生极大影响,并进一步促进美国乃至世界仿制药的发展。
2跨国制药企业仿制药经营策略
为了应对专利药到期,众多仿制药企一哄而上的局面,“让别人仿制不如自己仿制”逐渐成为很多跨国公司的战略思路。同时为了在巨大的仿制药市场中分一杯羹。各大跨国制药企业纷纷通过调整公司架构,调整药品开发战略和经营模式等手段进入到仿制药领域。
2.1并购仿制药企,成立自己的仿制药部门
进军仿制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把仿制药企业纳入自己的麾下,直接壮大自己的仿制药业务。2008年,日本第一三共支付40多亿美元购买印度兰伯西实验室的控股股权。在2009年,赛诺菲去年先后收购了瑞士的Helvepharm AG、墨西哥的 Laboratorios Kendrick SA 公司和巴西的 Medley SA 三家仿制药企业,还追加投资 20 亿美元控制捷克仿制药企业Zentiva NV 公司,并在同年 7 月控股了一家印度疫苗公司 Shantha Biotechnic。2010年2月,雅培花费62亿美元收购比利时的Solvay药业,面向新兴市场销售仿制药;2011年3月辉瑞以36亿美元收购美国King制药,原因之一也是看中了其主要的仿制药业务。而诺华拥有的山德士仿制药子公司多年来通过并购和业务扩张,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第二大的仿制药公司。此外,辉瑞、默沙东也成立了自己的仿制药业务部门,专门负责公司的仿制药业务,把仿制药作为公司重要的战略布局。
2.2与仿制药企业进行战略合作,授权品牌仿制药
跨国公司一方面加大并购仿制药企,亲自涉足仿制药业务,另一方面,由于新兴市场高市场潜力与低生产成本的特点,除了收购仿制药企外,跨国企业与仿制药企进行战略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开发仿制药市场,并分担市场风险。除了上述的辉瑞海正合作成立海正辉瑞公司,面向国内国际市场销售仿制药外,2010年辉瑞还与印度 Strides Arcolab 公司,Aurobindo 公司和 Claris公司三家公司签署合作伙伴协议,进行仿制药的生产,销售合作。印度公司利用辉瑞公司在世界上强大的营销能力和品牌优势,向海外主要是美国市场销售其仿制药。辉瑞公司可以利用印度公司低成本、高质量生产的优势,扩大其仿制药产品链目录,同时利用印度公司在本地的销售网络扩大市场,给公司带来快速的销售增长和可观的利润,加大其在仿制药市场的话语权。
另外,针对到期的品牌药,跨国制药企业通过授权仿制药企业销售其品牌仿制药( Branded Generics),也叫授权仿制药(Authorized Generics,Ags)。业内分析人士表示,在一些新兴市场,由于对劣质药品感到担忧,消费者愿意为知名厂家生产的仿制药支付更高的价格。这些药品的包装上印有当地或国外生产厂家的名称,这被视作为产品真实性和质量控制的标志。如:葛兰素史克在2009年与印度仿制药企业瑞迪博士(Dr.Reddy’s)签署协议,瑞迪公司生产的产品将接受 GSK 的质量控制检查,并最终打上GSK 的标示销售。通过与仿制药企业合作经营品牌仿制药,使大型制药公司可以充分利用其有的商业分销体系和营销技能,来销售高于定价的仿制药,避免了与普通仿制药企业的低价竞争,又可以通过授权在第一时间抢占品牌药到期后仿制药的市场份额。
3对跨国制药企业发展仿制药的思考
3.1如何应对仿制药企业的低价冲击
虽然各大跨国制药企业都在纷纷建立自己的仿制药业务,但仿制药的销售最终还是要拼价格,而这不是大型制药企业所擅长的。过去几年里,凭借相对于原研药企业超强的价格优势,仿制药企业的业务成长非常快,其利润和销售业绩都要优于这些跨国大药企。例如世界最大的仿制药企业,以色列的梯瓦制药凭借其丰富的产品链和极强的价格优势,占据了北美和欧洲 15%~20%的仿制药市场份额。目前梯瓦公司市值500亿美元,已超过了礼来公司。梯瓦公司等仿制药公司的日益壮大,必然对这些以创新药为主的跨国制药企业在仿制药领域的竞争带来很大压力。
3.2把握在生物仿制药上的优势
生物仿制药(biosimilars)是指在原研生物制剂保护期过后,参考现有的生物制剂按照市场授权法规,需要单独申请许可的一类生物药品制剂,如:如糖蛋白、重组单抗、大分子多亚基重组酶和PEG修饰蛋白等。现有的生物制剂专利很大部分即将到期,越来越多的原研生物药将被仿制。据统计,2011-2015年,全球有30个品牌生物制剂将失去专利保护,市场销售额达510亿美元;2015年,生物仿制药的全球市场规模将增至37亿美元,因此生物仿制药的市场潜力非常大。另外生物仿制药与化学仿制药不同,仿制厂商在生产流程上的微小差别都会影响生物仿制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由于生物仿制药的特殊性,各国在生物仿制药的审批上要求很高。2010年4月,WHO 了生物仿制药指南,用于指导各成员国的生物仿制药评估。该指南的一般原则是:化学仿制药的申请步骤并不适用于研发、评估和审批生物仿制药;生物仿制药需通过可比性研究显示在质量、非临床、临床有效性和临床安全性方面和原研生物制剂的相似性。跨国制药企业可以充分利用生物仿制药区别于化学仿制药的几大特点:开发时间长,进入壁垒高,审批严格,风险大。充分发挥自己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抵御风险的能力,完善的营销网络,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雄厚的资金支持,更快地抢占生物仿制药的市场份额。
参考文献
[1]丁萍.仿制 PK 原研上演“无间道”[N].医药经济报,2010-1-22.
[2]孔洁珉,袁跃.春天里,像辉瑞那样做药[J].首席财务官,2012,(3):36-40.
[3]张俊祥,李振兴.药物开发策略:关注仿制药及其高端产品 关注仿制药及其高端产品[J].创新科技,2010,(7):28-29.
[4]赵曦.原研药与仿制药的较量—美国Hatch-Waxman法案简介[J].中国发明与专利,2009,(10):80-81.
[5]王迪.品牌仿制药的魅力[N].医药经济报,2010-2-26.
一、造成企业财务战略执行力欠缺的主要原因
1.企业财务战略以及战略执行本身存在的问题
企业财务战略财务以及战略执行过程本身存在的问题是企业战略执行力欠缺的主要根本原因。企业财务战略以及战略执行本身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企业财务规划与业务规划之间不够统一协调,很多企业在制定企业财务战略规划的时候没有对企业业务发展规划进行充分的考虑,财务战略规划与企业发展实际业务之间相脱节,在实际业务开展过程中就会导致财务战略无法有效实施。其次,是企业内部在财务战略方面没有达成一定的共识,财务战略的合力不够,企业组织内部的摩擦会随着战略执行过程逐渐加剧,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另外,企业财务战略没有进行精细化分解,财务战略目标不够细致,无法将战略职责和工作内容分配到个人,执行过程无法有效开展。最后,企业没有建立起有效的财务战略信息控制系统,无法对企业财务战略实施提供可靠地保障也是企业财务战略执行力欠缺的主要问题。
2.企业发展影响因素对财务战略执行的影响
企业内部发展因素与外部因素与企业制定的财务战略不匹配是导致企业战略执行力低下的主要原因。首先,企业财务战略的制定与当前的理财环境不够统一,财务战略的制定没有充分考虑到外部因素和环境的影响,战略制定的层面比较狭窄,很多工作无法有效展开。其次,企业财务战略制定没有与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进行有机协调,财务战略的执行必然需要一定的执行组织和机构,但是很多企业在这些方面做好相应的工作,导致财政战略执行力低下。另外,企业财务战略与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管理规章制度、人力资源管理规划等之间的不匹配等都是导致企业财务战略执行力缺乏的重要原因。
二、提升企业财务战略执行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1.构建企业财务与业务规划的一体化
为了确保企业财务战略执行的力度和效果,必须将企业财务战略规划与企业业务发展战略规划进行协调统一,建立财务业务一体化的规划流程,将企业财务预算规划与企业业务发展经营活动结合起来,通过企业业务经营计划相关指标和步骤对企业财务战略进行规划和计划,从某个程度上来说,企业业务规划是财务战略规划和执行的基础,因此这是决定企业财务战略执行力提升的关键。
2.强化企业财务战略执行共识
企业要做好相关的沟通交流工作,要在企业内部,就企业财务战略执行的相关问题达成一定的共识。具体的说,就是要在企业内部对共识的范围、共识的内容进行确定,明确是哪一些人要对财务战略执行的哪一些方面达成共识,要在企业组织结构内部、组织结构之间等各个方面达成相应的共识,消除不同层级的员工在企业财务战略执行上的认知偏差,统一认识,共同提升战略执行效果。
3.对企业财务战略目标进行精细化分解
对企业财务战略目标进行精细化分解是提升企业财务战略执行的重要方法,在企业财务战略目标分解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要将企业财务战略目标分解为短期内的计划目标,这些短期计划目标的设定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是也不能过高,避免影响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其次,财务战略目标的分解不应当只是针对财务管理部门,而是要在整个企业内部进行目标分解,要让多个部门参与到财务战略目标的实施过程中,共同协作、合作努力。最后,财务战略目标的分解要落实到个人,尽量将目标进行精细化处理,这样能够保证财务战略目标执行的效率,明确相应的权责。
4.完善财务战略执行的信息化控制体系
根据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为了提升企业财务战略执行的效率和效果,需要对财务战略执行信息化控制体系建设进行完善。要通过财务信息控制系统对财务战略执行的进程和效果进行实时的掌握和评估,并且运用信息化控制系统和体系对企业员工的执行力进行评估,强化员工的行为控制能力,将员工的职业发展、绩效考核等与战略目标执行进行有机结合,采用鼓励手段,优化企业财务战略执行。
5.做好企业战略执行与外部环境的匹配
与外部环境进行匹配最主要的就是要对外部理财环境进行分析,包括科技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环境以及国际经济发展环境等等要素,要对企业所处的现状进行分你,关注理财环境变化,实时更新和调整企业财务战略执行策略和方法。
6.强化企业财务战略规划与内部环境要素的协调
首先,就是要调整组织结构,做好企业财务战略规划与组织结构发展之间的相互匹配,对企业财务管理机构和结构进行创新,使之与现代企业财务战略规划相适应,优化企业财务战略执行的监督管理机制。其次,要做好企业财务战略规划与企业文化建设之间的结合工作,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财务战略的执行力度。另外,要完善企业相关管理制度和规章建设,做好人才机制工作,为企业财务战略规划的执行奠定良好的制度保障,并且积极引进和培养战略财务管理人才,提高企业财务战略执行的水平和质量。
【关键词】纺织印染业;产业调整;发展对策
一、概述
浙江是近代服装业发祥地,该地区的纺织服装生产加工企业近4000家,年服装生产能力近15亿件(套),占全国服装生产总数14%左右。尤其是2005年1月1日之后,欧美等发达国家取消对我国纺织品配额限制,从而直接导致我国纺织品出口量呈井喷式发展。然而中国大量进口纺织品使欧美国内纺织印染和服装企业遭受到重大冲击,各国企业协会和劳动工会强烈抗议大量进口中国纺织品。从而导致欧美国家决定对我国类纺织品加征惩罚性关税,单方面自动启动特保程序,直接导致相当一部份浙江纺织企业产量和效益锐减,使其又一次面临非常严峻的形势。
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对该地区纺织印染行业在新环境下如何充分利用环境优势,审时度势,规避风险,适应国际市场形势发展要求,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和抗风险能力等问题的研究,都有比较切实的意义。
二、浙江纺织印染业的发展策略
(一)产业结构调整,凸现区域优势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浙江纺织印染业已在形成了一批以服装企业为依托的纺织印染工业基地,区域经济优势明显。但是,整个服装企业产业结构趋同化严重,地点特征比较模糊,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来提高产业水平,急需重新调整产业结构来满足生产需求。布局结构调整以资源共享、结构优化为主,重点发展纺织印染工业基地,充分发挥重点实力雄厚、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较高企业的优势。
浙江纺织印染业的产业结构调整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全面提高印染业技术水平,二是合理安排纺织业内的各种比例关系,从而改变技术和设备的落后面貌,提高企业生产能力。
(二)规模结构调整,增强自身实力
企业规模结构调整的方向应是:大中小型企业并存,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从而加强行业组织的引导作用,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三)产品结构调整,提升产品档次
通过加强技术改造,改善企业组织结构,从而提供技术和组织保证,增强自身设计能力;尽量增强和名优产品的联合,增加名优产品的供给能力,从而形成综合经济优势和规模经济优势,打开国际市场,推动企业向前快速发展。同时尽量延深产品的加工深度,提高最终产品生产的比重;提高加工的精度,加快产品升级换代,努力发展中高档产品的比重;合理和节约使用原材料;提高产品的知识、技术集约度,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纺织品。
(四)提高产品质量和环保标准,提升品牌形象
获得绿色认证来给浙江印染企业带来新的优势。首先是价格,带有绿色标签的纺织印染产品虽然价格比非绿色同类产品高出20%-30%,但销售畅通,因此,获得认证的印染企业可以适当提高价格,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从而获取更大利润。走生态、绿色印染之路的企业,率先采用欧盟标准或国际标准,将成为纺织印染业最终的赢家。
发展环保纤维原料,采用生产过程无污染的纤维——彩色棉纤维和甲壳素纤维生产纺织品和服装;开发可回收再利用的纤维;开发降解的纤维;开发无毒功能性保健纺织品;开发过滤空气及污水的过滤性纺织品。同时在工厂“三废”排放中把好环保关。积极使用治理污染用的新技术设备,有效做好空气净化和排出企业前的印染废水净化工作,使产品具有绿色性质。
(五)善内部管理体系,注重人才培养
注重人才队伍的建设,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环境。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关键在人才。树立科技兴企、人才强企的战略思想,充分认识人才,特别是高水平、高素质人才在管理、科技创新中的重大作用。人才是经济发展中具有高增值性和唯一具能动性的资源。企业“以人为本”,不仅科技创新靠人才,引进技术与设备要充分发挥效益也要靠人才。
(六)积极走出去,加强贸易合作
1、进一步开发美国纺织品市场。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进口国,我国是世界上纺织品生产出口大国。我国在纺织品生产出口方面有很强的比较优势。扩大纺织品生产出口对带动我国相关产业的发展和提高就业水平十分重要。就我国目前纺织品产能和竞争优势而言,对美纺织品出口还有很大潜力,在美纺织品市场中的份额还可进一步提高。
2、加强与加勒比地区和北美自由贸易区国家的合作,充分利用其输美纺织品无设限要求的优势,为我纺织品对美出口开辟新的途径。
3、寻求与美纺织印染业的合作,利用低生产成本、规模生产和纺织业产业齐全等优势,吸引美纺织业内人士到投资设厂或与合资合作经营。这一方面可利用美方较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我国纺织印染产业水平,另一方面又可为我国在输美纺织品配额取消后扩大对美出口。
4、根据中美纺织品协议和多种纤维协议规定做好出口疏导工作,同时也要对美国在进口我有关纺织品设限问题上积极进行交涉,尽量减少纺织品出口的障碍。充分运用WTO规则应对各种限制措施。运用“国民待遇”与“最惠国待遇”原则,对抗不合理的绿色壁垒、技术壁垒;运用反倾销规则对抗美国反倾销的不适之处;运用关于实施保障措施的条件限制规定对抗美国的保障措施。
5、面对当前贸易摩擦不断的国际市场环境,纺织印染企业采取’走出去’的形式,在境外开设工厂,实行原产地多元化,已成为一种有效的模式。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采取“走出去”的方式,改变原产地,就成为能够规避贸易风险,扩大生产和出口的有效形式。进一步可以分散出口经营风险,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国际市场,加快结构调整,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实现出口目标多样化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措施,在中国印染企业国际化发展的过程中,到海外设点、设厂,把印染产品的销售和生产直接转移到海外,发挥优势,占领更多的海外市场。
参考文献:
[1] 干春晖.合作策略的产业组织分析 [J].上海管理科学, 2009(2)
[2]吴晓玲.纺织服装企业绿色竞争力 [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
[3]中国纺织网Http://.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