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舞蹈的教案8篇

时间:2023-01-25 08:08:1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舞蹈的教案,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舞蹈的教案

篇1

作者简介:余志敏,女,小学高级教师,湖北省潜江市实验小学,邮编:433100。

教材分析

《快乐的舞蹈》是湖南美术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二年级下册第9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舞蹈是学生常见并乐于参与的艺术活动,人们在舞蹈时身体随着音乐的节奏进行优美的运动。再加上舞蹈者的服饰、道具极具表现力,非常适合学生用绘画的形式来表现。本课旨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记断口感受,充分运用所掌握的形色知识和方法进行情感表现,充分宣泄他们的快乐情绪。教学中,要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此达到师生共同体验、表现和享受音乐之美、舞蹈之美、绘画之美的目的。

学情分析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天真活泼、思维活跃,对美术课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已有一定的造型表现能力,不过,由于年龄小,他们的注意力持续时间不长。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利用音乐的感染力、游戏的牵引力进行教学,融聆听、观察、模仿、游戏、舞蹈为一体,让学生为教师的设计所引领,在玩中乐,在乐中学。

教学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利用一段节奏自由、充满变化的乐曲,唤起学生舞动起来的愿望,在积极的情绪中明确学习的主题。之后,教师现场演示远古时期人们劳作而产生的节奏,带领孩子们一起模仿、律动,以此诠释舞蹈的起源。这种让学生全身心参与的方式,会加深他们对舞蹈起源的了解。本课的重难点,教师是以一组舞蹈人物的剪影和舞蹈视频,采用定身法游戏的形式,让学生直接参与、游戏、绘制,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予以揭示与突破的。学生继而在不停观察与教师逐步示范骨架图的过程中,水到渠成地掌握表现舞蹈者形象的方法。他们创造出丰富的形象之后,教师带领他们喻快地舞蹈,更是把课堂气氛推向,让学生得到绘画、音乐、舞蹈三重美的体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舞蹈的起源以及人物动态产生、舞蹈动作形成的原因;能用简洁的线条勾画出舞蹈者的优美姿态。

过程与方法:通过模仿、游戏、舞蹈等活动,积极、愉悦地参与体验,并观察分析舞蹈动作的规律,学习在骨架图的基础上逐步丰富舞蹈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感受舞蹈带来的快乐,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情怀。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舞蹈动作的形成是靠身体各部位和谐优美的运动产生的。

难点:大胆表现出各种优美生动的舞蹈动作。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舞姿剪影,示范用具,用于奖励的小音符、小魔棒等。

学生准备:油画棒、彩砂纸等。

教学过程

一、音乐欣赏,导入新课

教师:“在今天的美术课上,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好听的音乐,想请你们听一听,然后告诉我你们的感受。”

课件播放乐曲《春之声圆舞曲》,教师带领学生随着节奏做简单律动,然后请几名学生谈谈刚才的感受。

学生甲:“心情变得很好。”

学生乙:“有让人想要动起来的感觉。”

教师顺势赞扬并介绍:“你们的音乐感受力太强了!这是一首圆舞曲,音乐里明快的节奏、优美的旋律,让我们情不自禁地想要跳舞。告诉你们哦,我们今天的课题就是《快乐的舞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艺术是相通的.借助乐曲的感染力创设良好的艺术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教学环节的展开做铺垫。

二、初步感知,认识舞蹈

1师生互动,简单了解舞蹈的由来

教师设问:“你们一定都很喜欢跳舞,可是有谁知道远古时候的舞蹈是什么样子的?那个时候没有音乐,在劳动的过程中,人的手和脚总会活动。手,用以拍打。脚,用以踩踏。在重复的过程中,就产生了有规律的节奏。”

教师以手拍击,以脚踩踏,产生节奏-x XIXXIXX XI,看到学生都伸长脖子看着,于是,教师带领他们手脚并用,一起击打节奏。

在学生兴致高昂的时候,教师再示范:“伴以呼喊的动作,或者是打击用的小棍,最原始的舞蹈就出现了。”

【设计意图】教师的简单律动,让学生对舞蹈的起源有初步的了解。在师生共同的有节奏的踩踏、敲击中,在有趣的身体活动的同时,感受原始舞蹈的魅力。

2.教师播放课件,让学生认识有代表性的舞蹈

对这群兴致勃勃的孩子,教师继续提问:“到了现代,舞蹈的种类和风格可就越来越多了,你们都知道些什么舞?”

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拉丁舞、民族舞、霹雳舞

教师故作惊奇:“知道的还真不少呢!让我来考考你们,现代的舞蹈你们能认识哪些。” 教师播放课件,请学生辨识各种舞蹈的姿态特性—一芭蕾舞、千手观音、孔雀舞、踢踏舞、校园集体舞(图1至图5),等等。这些不同的舞蹈,孩子们都能通过观察图片叫出名称。

3.介绍两位画家,初步感知绘画中舞蹈的美

教师露出惊叹的神色说:“你们都很了不起啊,能分辨出这么多的舞蹈!老师还认识两位更了不起的人,他们能画出各种各样的舞蹈。”

播放课件,教师引导欣赏:“一位是法国画家德加。这是我们课本上的一幅他的作品—一《舞台上的舞女》(图6)。画家是从上往下看的,舞女的白色纱裙蓬蓬的,就像是一朵盛开的花。还有—位是我们中国的画家赵士英。他的眼睛就像一台照相机,能把正在舞蹈的人快速地捕捉下来。看,他用的是水墨画的方法。这位舞蹈者身子扭动成了美美的‘S’形(图7)。看这幅(图8),脖子、腰扭动的幅度真够大的。还有这幅(图9),跳跃的瞬间也给画下来了,太了不起了!”教师话锋一转,又故作不解:“有谁能猜猜,他是用什么方法把跳舞的动作快速地记下来的啊?”

学生丙:“他应该是先用照相机拍下来,然后再慢慢画的。”其余的学生则似乎生出些疑问的样子。

三、游戏引领,尝试表现

1.教师趣味示范,用骨架图3秒钟画出站立的人

教师不否定学生丙的回答,神气地说:“我知道一种方法,只需要3秒就能画个人,你们相信吗?”

学生们一个个都很不相信的样子。

教师示范立正姿态的骨架人:“看看呗! 1、2、3,我画好了。”

教师又自言自语:“可是,这是跳舞的人吗?不是?为什么?”

学生丁发言:“头、身子、腰、四肢,全都没有动。”

教师继续追问:“可是要怎么动呢?”

2.学生模仿表演,体验、感知舞蹈动作的形成

这时,教师拿出一叠舞蹈者的剪影,提出游戏要求:“老师这里的跳舞的小人,她1、2、3出场,你们就3、2、1模仿,咱们来学学。”(图10)

孩子们一起开心地根据教师出示的剪影人物的姿态调整着自己的动作,竟然能有很高的相似度!几轮模仿下来,教师提出问题:“现在你们知道了吗?要怎么样动才像是跳舞啊?”

学生戌:“脖子要扭动起来。”

学生己:“腰也要扭一扭。”

学生庚:“胳膊和腿不能亩着不动。”

教师恍然大悟一般:“哦!原来,要让咱们的头、身体、四肢全都和谐地动起来,才像是在舞蹈啊!”

【设计意图】学生在模仿舞蹈者剪影的有趣游戏中,自然生成:明白了原来优美的舞蹈动作的形成是靠身体各部位和谐的运动产生的,教学重点得以强化。

3.游戏“定身法…定住”视频,尝试用骨架图表现

教师说:“大家刚才模仿得特别快,为了奖励你们,我陪你们玩个游戏。我请来了一位舞蹈家为咱们表演(图11),大家在我的小魔棒的指挥下,只要说‘我是孙悟空——定!’,她就会被咱们给定住。”孩子们好奇起来。

教师在事先制作好的课件节点,佯装使用神奇的小魔棒,定格住了舞蹈视频。学生们满脸隙奇!

成功地汇集了全班学生的目光之后,教师开始示范骨架人。教师边画边说明:“看我用椭圆画她的头,身子用一条弯曲的线概括,还有舒展着的胳膊——这就画好了。”接下来,带领学生—起来玩“我是孙悟空——定!”的游戏,只不过,这个游戏变成了让学生练习用骨架画法表现被定格的舞蹈动态。他们边游戏边画画,竟然能画得十分认真,看来,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设计意图】好玩的游戏,辅以简单的动态线练习,既突破了本课的难点,顺利地解决了舞蹈动态的问题,也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乐于参与其中。

教师继续强调:“弯曲的线条能表现舞者舞蹈时身体各个部位的运动。”

四、深化认识,共同表现

1.在骨架图上画出完整的人物形象

教师课件展示各种舞蹈中的头饰、服饰、道具等,启发学生思维。

教师做了一个舞蹈的动作,接着说:“我特别喜欢这个动作,想要画一个这样子跳舞的人。”

教师拿出范画(图12),请学生观察:“看我先把它的动作大大地画下来——头顶着天,脚立着地。画完了,你们满意吗?”

看着这个单薄的骨架人,学生们都摇起了头,纷纷发表意见:“还要有五官、表情、漂亮的服饰。”

教师质疑:“舞蹈的人儿都是怎么装扮自己的呢?”

教师提议:“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去看看吧!”(图13至图20)

【设计意图】在前面动态线已勾画完成的情况下,借助一组图片,学生通过对舞蹈者的细致观察,对服饰、道具的回忆,师生一道充实并完善优美和谐的舞蹈者形象,让创作变得不再是件难事,学生自如地创作变得水到渠成。

教师示范演示,将一个骨架人物添画成完整的舞蹈人物。

教师茅塞顿开般地说:“我现在有了好主意,我先给她画上大大的眼睛、长睫毛、耳朵、鼻子,你们看,她的表情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要求学生模仿出喜悦的表情,学生们或微笑,或咧着嘴笑,那是他们认为的舞者的神情。教师继而示范,对底纸的颜色和画笔的颜色选择做出说明:“纸是黑色的,我就不能选黑色了,我得挑个跟它差别大的颜色。”

在学生不停地建议下,教师为骨架人添加脖子、胳膊、小褂、小腰、腿裤,然后是脚。

他们有了对舞者图片的观察,还会建议衣服上加些小吊坠,裤子上添加一些大花花。在他们七嘴八舌地“指挥”下,教师完成了范画,他们也都是…副成就感十足的样子。(图21至图25)

五、自主创作,教师巡视

教师适时提议:“怎么样,你们亲自动手画…个比老师画得还要漂亮的跳舞的人,好吗?”学生们一呼百应。

教师明确提出要求: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舞蹈动作,画在作业纸上,并将形象表现完整;2.构图要饱满;3注意画面上色彩的搭配。

学生开始作业(图26),教师巡回指导构图、用色,同时拍摄已完成的作品,准备在大屏幕上呈现展示。

六、交流评析,欣赏提高

教师将学生的画作收集上来,召集大家介绍自己作品、欣赏他人的作品并进行点评,同时分发小音符奖励。(图27至图38)学生们纷纷露出骄傲、自豪的神色。

教师感叹:“你们画了这么多美美的跳舞的娃娃,老师也想跳支舞了。让我们把桌子留在中间,牵起小手,围成个大圆圈,咱们跳个圆圈舞吧!”师生一道载歌载舞,课堂变得无比轻松、愉悦。

篇2

1.1学案教材的准备。学案与教案的编写完全不同,教案主要以教师为主,考虑传授什么样的知识、如何传授。而学案是以学生为主体,考虑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学生学习什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围绕自主学习过程而设计的方案,要想做好导学案,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1.1.1分析基础教材。在教师备课中,教材的分析工作十分重要,是进行教学设计编写教案与制定教学计划的前提,对教学任务的完成意义重大。教师在分析和处理教材的过程中,自身的业务素质与对教育理论的理解也在不断加强加深,更利于教学质量和实施导学案效果的提高。

1.1.2分析学情。分析学生自身学习方法、兴趣及成绩等方面的特点,包括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的设计与理念产。

1.1.3分析教学目标。美国一位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曾提出,认知,情感与动作技能三个领域的教育目标,将他的理论结合到我国实际的教学上来,新课程目标将分为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的教学目标,它展现了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充分理解这种三维教学目标对做好导学案十分必要。

1.1.4分析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指学生所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技能,是一门学科中的核心知识,难点则是指学生不易掌握的知识技能,教学难点与重点不一定是重叠的,也不全是各自独立的,而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不同,难点也不尽相同,在通常状况下,教师会着力于多数学生感到困难的内容。这里要注意重点的分散,让学生易于接受,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突破重点,对于教学难点,要认真分析学生之间的落差距离,搭建一个合适的平台。

1.2整体高中物理教材的准备。首先要知道高中物理教材的特点在于注重基础性,它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衔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同时让学生学习到物理学基础知识技能与科学的探究方法,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高中物理教学中导学案的应用策略

2.1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在高中物理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应用中,应重点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快速的引导学生进入有计划的、目标明确的学习状态中,同时还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教师还应充分利用导学案的教学模式来调动起学生们对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进一步的思考与探究,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及效率,从而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知与理解能力。

2.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导学案教学模式中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起到组织、引导与督促的作用,由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充分理解并掌握教师所讲解的内容及问题,实现少教多学的目的,通过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激起学生们强烈的求知欲。

2.3强化学生思考的引导。在我国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主要考虑学生已掌握与未掌握的知识,由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学生经过自己思考、讨论与交流过后仍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再由教师进行认真详细的讲解,同时要掌握好所讲问题的难易程度适中。学生经过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与学生在一起讨论、分析、交流并设计出一些相对应的问题,一步步引导着学生自己来进行分析与思考,最后寻得解决的措施,不但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扎实,在这一过程中,更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3.结束语

篇3

摘 要:高职舞蹈教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实用性课程。传统的舞蹈教学观念与灌输式教学方法不仅造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枯燥和单调感,也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案例教学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大大改善了教师“口传身授”效果。根据学科的目的和所学的舞蹈知识选择较为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案例,通过分析案例达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高职 舞蹈 教学 运用

高职舞蹈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急需型人才,传播大众文化艺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巨大发展和群众对精神文化的艺术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艺术欣赏水平也不断提高。高职艺术教育的发展相对于现实的艺术市场、大众需求来说,已明显出现滞后、脱节现象,而这些现象的产生与高职舞蹈传统的教学观念、灌输式教学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艺术学校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结合高职舞蹈的教学经验,笔者将案例教学法运用到舞蹈课堂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启发了学生的学习思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案例教学在高职舞蹈教学中的作用

1.案例是解决教学问题的源泉。通过案例的学习,可以促进教师分享别人成功的经验,积累反思素材,在实践中自觉调整教与学的行为,提高舞蹈课堂教学的效能。

2.案例是专业素质成长的阶梯。运用案例教学,可以在搜集案例、分析案例、交互式讨论、开放式探究和多角度解读的过程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3.案例是舞蹈教学理论的基础。一个典型案例能从某一方面反映舞蹈实践的真理,从众多的案例中,可以寻找到关键的、教师一人无法演绎的理论与技术环节,避免纯粹从理论到理论的偏差。

二、案例教学的实施

(一)课前准备

1.案例选择

案例选择是成功进行教学的前提,教师需要花大力气来收集相关材料,选择的案例需要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适合性:案例的运用是为了配合理论知识的讲解,改变理论教学的枯燥性。明确了案例使用的目的之后,教师就要紧紧围绕理论知识点来选择案例,切忌不要就例子而讲例子,案例教学是系统的、理论的,不是零散的、破碎的,所以要选择适合理论知识系统化教学和记忆的案例。

真实性:案例是关于某种具体情景的记录,是对真实发生的事件或情景的描述,它不能用抽象的、概念化的理论中得出的事实来替代。案例蕴含了舞蹈教学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问题性。案例的可贵在于它的真实性,案例教学是生命也源于案例的真实性。

典型性:教师要选择能反映问题的一般规律和特性,能够适应具体教学环节需要的案例。例如:讲授古典舞的种类与特点这个问题时,可以根据古典舞所体现的不同特点选取有代表性的案例。如:电影《十面埋伏》里的舞蹈。

时新性:高职舞蹈教学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教材老化问题。面对出版业日新月异的变化,教师在案例的选择上不能局限在教材上,要注意选择的多渠道,注意案例的时新性,否则这些案例的选择就是陈旧数据的叠加,无法给学生鲜活的信息。

全面性:在案例选择过程中,要顾及到教材以外的素材,如讲“舞剧”可让学生到社会中搜集、整理案例,使学生快速、高效地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还可以采用国外的案例,如:西班牙大型现代舞剧《卡门》等。

2.学生的课前准备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所搜集和整理的案例,而是要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案例的研究过程中来。课前应要求学生通过网络与媒体来搜集案例,并且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来分析并表演案例。

(二)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案例教学的主体,包括案例的课堂展示、讲解、评析和总结四部分。在舞蹈的课堂教学中,案例教学主要分为以下两种形式:一是与所讲舞蹈的特点与作用等方面的知识相配合的案例。这类案例要求精简而所演示的内容有很强的切合性;二是舞蹈教材以外的且学生喜闻乐见的,如春节联欢晚会的舞蹈、名家的舞蹈演出录像及东方卫视“舞林大会”等节目的案例。

课堂案例教学中,要注意把握好案例的难易程度,以利于学生在学习时能主动表达见解,积极思考问题,增加学生对课程的参与度。同时对于安全材料要进行组织与编排,使得案例教学能够围绕主题循序渐进,便于学生由浅入深地接受知识、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以舞蹈录像《千手观音》的案例讲解为例:

(1)案例的课堂展示。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张继刚的《千手观音》录像实况。教师对案例的介绍、说明要简明扼要,学生通过声像接受教师传递的有效信息,在案例的展示过程中要营造轻松、活跃的氛围,便于学生进行思考。

(2)案例的课堂讲解。学生对案例有了感性认识后,教师讲解:“以听节拍并按节拍准确执行动作是舞蹈的基本规则,而邰丽华和她的伙伴们是听不到节拍的,但她们编导和老师创造了聋人舞者舞蹈的独特规则——呼吸,来达到整齐划一的完美表演。在整个舞蹈动作的手语指挥中,手语老师一直都在跳着几乎和演员们一样的动作:伸手呼气,收手吸气。你会惊叹演员的动作整齐划一,惊叹手语老师和演员的步调统一。老师和演员们通过呼吸这一规则来达到动作的一致。我们能听到节拍,就应该表演得更加努力,更加成功。”

(3)案例的课堂讨论。课堂讨论要跳出个案分析的圈子而上升到与理论的结合或者共同规律的总结。可以针对《千手观音》中的音乐的协调,还可以分析舞台色彩与演员着装色彩的寓意等相关的问题进行讨论。

(4)案例的总结分析。结合课程讲授,教师对讲授的舞蹈知识进行归纳,学生对案例的作用环节进行总结,并在课后进一步练习,教师通过课后模仿与练习,可以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课后总结一般包括教师应用案例教学法的体验和感受,学生学习情况的反映情况,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案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在使用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考虑到高职舞蹈课的要求和特点,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对案例的介绍尽量使用多媒体,多媒体鲜活和生动的特点,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教学氛围。

二是教师在选择案例时,不应该只注重案例表面的新颖性,更应该注重案例在训练学生实践能力方面的作用,要使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正确认识舞蹈的特点,还要熟练掌握舞蹈演示的方法等,以提高学生的舞蹈水平。

篇4

一、结合导学案,完成知识讲解

基础知识是物理学习中一项必须掌握的知识,是物理理论的精华所在.如果没有物理基本的知识和概念,就无法准确、严谨地描述物质,推理科学知识,定量的物理知识就无从谈起.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进行概念的讲授特别重要,而导学案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物理知识.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概念,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对于抽象的物理概念,教师可以用类比的方法,降低学生理解抽象知识的难度.概念是在旧知识基础上建立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此外,教师可以根据物理知识所涉及的实验,演示实验,情景推理,全方面地讲解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物理概念进行提前预习,让学生在上课时容易进入学习概念的环境,跟上教师的思路.教师也可以在导学案中留下一定的空白,引导学生预习知识后产生一定的思考.在自学过程中,对于不懂的、疑惑的知识点做好标记,然后在课上或者n下利用一定时间和老师或者同学相互讨论问题,合作解决问题.通过各种互动,对生硬的知识做到深刻理解,避免对概念知识死记硬背、无法灵活地运用知识点.在设计导学案时,教师要注重导学案的趣味性,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教师还要把概念知识和现实生活相联系,注意导学案中预习知识的深浅程度,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二、运用导学案,探究物理教学

在运用导学案时,教师不仅要把物理概念单位的换算关系、物理量的定义、物理概念对应的物理现象等知识搞清楚,还要让学生对物理知识进行综合应用.物理实验探究是非常难的,对于学生的创造能力、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如果教师对于学生在实验时放的太开,导致教学时间的浪费,就会使学生无法完成学习目标.如果教师把时间把握得特别紧,就失去了探究物理知识的初衷,没有培养学生的能力,也浪费了时间.运用导学案,教师可以在探究活动之前引导学生对实验器材进行熟悉,使学生在探究时回想预习的各种器材,各种器材结构功能得到掌握,节约了找器材的大部分时间.在探究实验中,有些学生需要大量的时间对探究内容进行熟悉.这就是探究实验浪费时间的原因.运用导学案,能够让学生对实验有基本了解,对实验有基本思考.教师应该避免在导学案中提示太多,注意留给学生自学的空间,让学生的创造力不受限制.同时,学生对这次实验的目的、过程了如指掌,直奔主题,节约了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使学生体会到成就感,从而对物理实验探究产生兴趣,主动学习.教师还应该在导学案中对学生进行监督,督促学生整理记录实验数据,并据此得出物理规律.

三、立足导学案,开展复习教学

篇5

关键词:导学案;物理教学

导学案的实施主要分为课前预习、课堂探讨和课后拓展三个环节。导学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自学中不断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导学案能培养高中生在物理学习上的合作能力,在合作探究中体验合作的快乐;导学案的使用还能保证学生所掌握基础知识的牢固。导学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优化教学模式。

教师在导学案中的积极作用

第一,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导学案是由老师编写的。学生自学质量受教师导学案质量的影响。导学案充分体现教师的学习观、学生观和教师观,体现着教师对知识的科学理解。所以,教师要提高知识水平和业务水平,全面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保障优质导学案的编写。

第二,教师要精心备课。导学案备课的模式有整体备课、轮流备课、集体备课、课前备课、课后备课和整理成册。只有教师精心备课才能保证高质量的导学案,更有效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导学案要做到有条理性、有针对性,对不同的物理内容采用不同的导学案,提高物理教学的效率。

第三,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设置导学案,合理预设。如果导学案中的问题太难,学生就达不到目标;如果问题太简单,学生不需要努力就能顺利完成,这两种情况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都不利。所以,导学案问题的设置要在学生发展区内,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导学案在物理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发挥自学与知识导学的作用

教师在物理教学中使用导学案后,学生可以根据导学案设计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来进行重、难点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导学前置”的设计原则能帮助学生划定学习范围、制定学纲、充分l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要让学生学会温故知新,把上节内容和下节内容相联系、掌握好承前启后、类比法、控制变量法等物理方法,通过一些实验和定理来巩固知识。一方面,发挥导学案指导和帮助学生预习导学的作用。教师根据导学案指导学生自觉预习知识,培养学生自我研究的能力,让学生独立完成任务。此外,教师还要监督学生的预习工作,对学生所预习的内容进行检查,依据学生实际的预习情况来强调讲课的侧重点,以便更好地进行物理教学。另一方面,发挥导学案明确学习目标的作用。导学案能促进学生对学习目标的把握,能帮助学生把握学习的重点。导学案起到“课前预习”的作用,让学生依据导学案来阅读课文,做好“课前预习”的浏览工作,把文章的主要知识点浏览一遍,把浏览过程中遇到的疑惑记录下来,以便在听课时把握着重点。课前预习的内容不宜太难,内容要浅显易懂,紧扣课本大纲。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留在课堂上和老师一块解决。

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满堂灌”,学生很难完全听懂老师的讲课内容,教师的教学质量不高,效率低。当物理教学中使用了导学案以后,教师的教学效率大大提高,学生根据导学案的具体要求来认真完成各项任务。

第一,教师可整编一些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如课本上的例题,把重点的知识点、原理或概念用空白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填写,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还可以针对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区别和系统化。教师还要合理布置导学案的拓展延伸内容。依据由浅到深的层次排列,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变成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获得学习上的成就感。

第二,让学生主动学习,学会思考。导学案的使用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真正让学生做到以疑促思,思而生疑。如在学习“运动的描述”这一章节时,教师可先让学生亲身试验来更好地理解,设置不同的问题来分析。问题一:质点、参考物和坐标系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问题二:自己对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的理解;问题三:根据你在生活中的感受,你对加速度和速度的理解是什么?这样的问题设置可以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能力,使学生善于联系实际,勤于观察和比较。

第三,增加学生的学习交流和问题研讨。教师不能只关注对学生知识的讲授,还要注重学生小组合作的学习,加强学生之间的知识交流。交流展示是教学内容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主要有预习前准备内容的展示、小组合作成果的展示和自学效果的展示等。在小组讨论和学生预习中,要设计有价值、有探究性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维性,以便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问题的讨论不能太细,不能太多,设计的问题要体现一定的内在关联性和层次性,教会学生解决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方法。

第四,注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很多学生由于缺乏抽象思维能力导致物理成绩无法提高。在物理学科的学习中,不仅有很多的动手操作实验,还有很多的理论知识,这就要求教师注意学生抽象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抽象思维能力,加强抽象知识能力的培养。物理学习也离不开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可以帮助学生有效解决思维过程中的困惑。在民主和平等的教学氛围中,实现师生之间思维的碰撞,让学生在物理课上保持一个积极、充满活力的思维状态。

第五,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利用导学案能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引导学生相互探讨和进行探究式实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探究式实验是在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技能的前提下,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亲自动手、动脑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主动探索,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

结合以上对导学案的理解和应用,我们可以举一个鲜明的例子。在学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章节中第三小节功率内容时,可设引以下导学案。①本章节的学习目标:理解功率、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定义。②本章节的重点、难点:功率的慨念、功率的种类、物理意义和计算;瞬时功率的概念。③自主导学:人们在生活、生产、工作中,使用了大量的机械来做功,这和通过人力直接做功、畜力做功相比,有何优越性?请举例说明。④问题探究:功率的定义式与哪些物理量相似呢?单位W、S、J关系如何?与速度一时间图象做一下对比;瞬时功率和平均功率由P=W/t求出的是其中哪一种功率?这样的导学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知识梳理与总结反思

进行知识梳理主要是让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内容,注重知识间的联系,注重物理知识和生活之间的联系,还要不断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评价。导学案中“巩固练习”也是物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模块,它主要包括知识小结、学科方法归纳、完成任务小结和感想体会。导学案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能培养学生自测自评的意识进行实践性的练习,使物理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巩固。另外,还要注重反馈,查缺补漏。由于学生自身掌握知识情况不同,学习目标完成的情况也不同,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好“当堂反馈”统计,对个别知识欠缺的同学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让他们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完成学习目标。

导学案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加强了对学生的指导工作,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效率,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充分发挥导学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积极作用,科学、合理地设计导学案的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辛朋涛.生成与预设的关系:误解与澄清[J].上海教育科研,2010(5).

篇6

高中生物知识点多且零碎,导学案既能梳理知识点,又能有效整合知识,使学生在完成导学案及课堂学习时多次对知识进行巩固,还可以作为学生随堂笔记,成为复习材料。

导学案可设计为填空式、图形式、问题式、习题式、表格式等。以人教版必修1第2章第2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为例,分析各种导学案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一、填空式 【示例】“氨基酸”这一名词与氨基酸分子结构中主要的部分──氨基( )和羧基( )有对应关系,并且每种氨基酸都有一个 和一个 连接在 上。”

氨基酸结构通式是本节课的重难点,设置空格时,突出氨基酸结构通式的特点,让学生课前预习时填写,课前先有个印象,了解学习重点,从而为进一步思考它们与蛋白质的关系奠定了知识基础,在课堂学习中能够做到有的放矢。

填空式学案,主要针对的是课文中的概念等基础知识。这是整个学案一般应有的基础设计,主要用于落实课前预习。设计填空式时,应该把知识点(考点)关键词空出来,让学生填写,明确学习目标,了解这些知识点重点,迈出有效教学的第一步。

二、图形式

【示例】出示几种氨基酸的结构式,提问:下列几种氨基酸在结构上有哪些共同点?又有哪些差别之处?

高一学生没接触过有机化学,难以理解氨基酸结构通式。可引导学生对比观察几种氨基酸在结构上的异同点,总结出氨基酸结构通式的特点。

图形式学案具有直观的特点,有利于学生直接观察比较或分析,加强印象,促进理解。特别是容易混淆或抽象的知识点适合设计成图形式学案。设计问题时,可以要求学生指出各副图的异同,再导出结论。

三、问题式

【示例】1、如果用一人体来表示一氨基酸的结构通式,躯干表示C,头表示-H,双脚表示R基,左手表示氨基,右手表示羧基。用一个小组成员来表示多肽,如何展示?

2、按照上述方法体验一下,若产生二肽和四肽分别要脱去几分子水,二肽和四肽分别有几个肽键、氨基、羧基?

归纳:m个氨基酸脱水缩合成一条肽链会产生 分子水,形成 个肽键,每条肽链含有 个氨基, 个羧基。

若整个小组成员共同脱水缩合成一个含有两条或肽链的蛋白质,该过程分别要脱去几分子水?该蛋白质分别含有几个肽键、氨基、羧基?

归纳:m个氨基酸脱水缩合成n条肽链会产生 分子水,形成 个肽键,每条肽链含有 个氨基, 个羧基。

将氨基酸“实体化”,通过人体演示,具体形象地呈现形成二肽要脱去的分子水数,二肽含有的肽键、氨基、羧基数。以相同的方法设置层层递进的问题为学生搭建“思维阶梯”探究出有关的计算问题,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过程。

问题式学案,关键在于问题的思维梯度设计。从相对低级的基础知识,到相对高级的分析问题,再到高级的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问题的设计上要精心布局,循序渐进,步步为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思考、探索,在问题中掌握知识、锻炼能力。

四、习题式

(1)该化合物是由 个氨基酸分子失去 个分子的水而形成的,这种反应叫做 。在这个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 。该化合物称为 。

(2)图中表示R基的字母是 ,表示肽键的字母是 。该化合物由 种氨基酸组成。图中有个 氨基和 个羧基。

学习了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后,利用综合性习题,让学生在探索整理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一步巩固知识。设置空格时,重点放在刚学过的重难点知识,以及往届学生易错的知识点上。

习题式学案,有利于及时反馈学生学习的效果,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必要一环。与填空式学案课前预习功能不同的是,习题式学案是当堂练习,是学生知识掌握之后的训练。在设计习题式学案时,应该注重学生知识的重难点与缺漏点。这样,一个阶段(模块)下来,导学案便成为学生天然的“错题集”了,利于学生的复习。

五、表格式

【示例】

功能

举例

肌肉、头发等

_______、胃蛋白酶等绝大多数酶

运输作用

_______能运输氧气

生长激素、_______等激素

免疫作用

用表格引导学生填写蛋白质功能,结合生活实

际梳理每一项功能相对应的例子,通过总结蛋白质的功能,使学生认识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表格式学案,主要针对的是对比性、体系性比较强的知识点。引导学生独立地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纳,通过对比或体系化,知识更容易被区分与掌握。

篇7

关键词:高中物理;学习;训练;应用

“学案导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有很多优点,它体现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现以《机械能守恒定律》一节为例来说。

第一步,提出学习目标,结合新课程标准,紧扣教材,立足于自己所带的学生提出本节的学习目标:①知道什么是机械能,知道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②理解机械能守恒及其条件;③学会探究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操作,掌握相关仪器的使用方法。学习目标的提出很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新课标的要求,也为本节课的学习指明了方向。

第二步,学生自学,完成学案中的有关问题。我在本节设置的问题是:①回顾机械能的概念。②打桩机重锤在下落过程中,动能与势能怎样转化?下落的苹果呢?过山车呢?③课本中是如何研究打桩机重锤在下落过程中机械能的关系的?机械能守恒吗?条件是什么?④机械能守恒的表达式是什么?学生自学的同时,应进行适当辅导,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辅导学生些什么呢?我认为:第一,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机械能守恒有没有条件?能量之间是怎样转化的?引导学生去思考;第二,让学生把自己自学中遇到的问题做一标记,等教师讲解时认真听讲。这一环节学生在课前都应该完成,为课堂教学节省了时间,也是一节课成功的基础。

第三步,讨论交流。在自学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只需一带而过,如上面提到的问题①,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达成共识,如上面提到的问题③④。我在这节课上组织讨论:在只有重力和弹力做功的情况下,机械能守恒定律应该如何表述?你是怎样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只有重力做功”的?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进入教师设计的思维轨道,以达到最高的效率。

第四步,疑难讲解。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本节讲解(一)守恒条件:①只有重力(或弹簧的弹力)做功;②受其他外力,但其他外力不做功或做功的代数和为零。(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达式为:EK1+EP1=EK2+EP2或ΔE=0等,学生其实已经都把表达式推导出来了,学生在讨论的时候就已经解决了大部分问题,教师起到一个画龙点睛的作用。我认为在讲解过程中,语言要精练、内容要精确、讲解要有针对性,对学生要有启发性。

第五步,当堂训练。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设计了几个小练习:

1.下列运动物体,机械能守恒的有( )

A.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

B.物体沿竖直平面内的圆形轨道做匀速圆周运动

C.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下落

D.沿光滑面自由下滑的木块

2.如图1所示,小球从高处下落到竖直放置的轻弹簧上,在将弹簧压缩到最短的整个过程中,下列关于能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重力势能和动能之和总保持不变

B.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之和总保持不变

C.动能和弹性势能之和总保持不变

D.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和动能之和总保持不变

3.如图2所示,均匀铁链长为L,平放在距离地面高为2L的光滑水平面上,其长度的1/5悬垂于桌面下,从静止开始释放铁链,求铁链下端刚要着地时的速度。

从课堂反馈来看学生掌握得比较好,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达到了学习的目的。当然,学案后面还有针对的练习作业去为学生补缺。

第六步,课堂小结。先让学生自己小结,教师点评,总体回顾本节知识要点,便于学生归纳记忆并巩固所学知识。操作时可以根据课堂内容特点进行详略处理。这个环节可以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使学生系统掌握所学内容。

篇8

【关键词】学案导学 学案 教学模式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以学生学会学习为宗旨,以学案为依托,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创新性、发展性为目标,实现学生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学案导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不但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现分别介绍如下。

一、学案设计

在备课组集体备课的前提下,2人一组设计出学案。学案应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难点、学习内容、学法指导、达标训练等。

(一)学习目标要明确,让学生一目了然,知道本节课要探索的内容及主攻方向。

(二)学习内容的设计不是课本所学知识简单的罗列,而是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能力,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设计成不同层次的问题,编排出合理的知识体系。

(三)学法指导即学习方法,活动方式的指导及疑难问题的索引、提示等。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规律性的东西,逐步由“学会”变为“会学。”

(四)达标训练。为了使学到的知识及时得到巩固、消化和吸收,进而转化为能力,要精心设计有“阶梯性”、“层次性”的训练,发展各类学生的潜能,升华学生的理性认识。

二、“学案导学”模式操作及注意问题

学案导学过程是按照“五步走”的程序进行的。即示案自学,确定个体疑点;分组讨论,解决基本问题;确定组内疑点,点拨引导;全班解疑达标训练,强化巩固;反馈小结。

(一)示案自学,确定个体疑点。教师把学案发给学生,可运用导言、现代教学技术等手段创设适当情景,明确学习目标,学生以学案为依据,以学习目标和重难点为主攻方向,根据学法指导,主动查阅教材工具书,实验教师准备好的材料用具,让学生动手做,并观察实验结果,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学生自己实验发现问题,确定疑点,在随堂记录下来。

(二)分组讨论,解决基本问题。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个别疑点,教师继续巡回指导。讨论时,大家各抒己见,在交流评议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在尝试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讲道论理了,在小组取得一致意见的情况下,推选出一个代表将讨论的结果和疑难问题列出提纲。

(三)抽签展示,全体参与。经小组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全班集中解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真正起到主持人的作用。每一小组把未解决的问题由代表提出来,教师不要急于回答,而是让已解决此问题的小组做一次“老师”,面向全体同学讲解,教师适当补充点拨,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要迅速进行第二次备课,快速确定讲的内容,讲的起点,抓住问题要害,一语道破天机,使学生渴望解释的心理状态下,明晰事理,收到教与学的高效益。

(四)当堂达标,强化巩固知识。要限时完成达标训练题,让学生当众批改,以检查学生对学习目标的掌握程度,并及时反馈。

(五)反馈小结。根据教师课堂收集到的反馈情况,引导学生归纳概括,梳理知识,使知识系统化。通过对比、分析,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归纳学习方法,从“学会”到“会学”产生新的认识飞跃。

(六)注意事项。(1)开始讨论的问题要具体,要带有启发性和兴趣性,在学生逐步养成讨论习惯后,将问题的难度加大。(2)要打破学生顾虑,形成自由讨论的气氛。(3)在讨论中要不断启发学生。(4)要从鼓励学生出发,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大胆质疑,即向未知质疑,也可以向已知质疑。(5)在讨论结束以后,教师要比较全面的了解讨论情况,要及时对讨论的问题进行小结。(6)教师要有较高的课堂驾驭能力,对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及知识修养有较高的要求,以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

三、“学案导学”对教师的要求

“学案导学”对教师的要求很多,比如:

1.编写每一节导学案前教师要认真学习《教材》、《课标》、《考试说明》,以便提高收集整理参考资料中的信息能力,更好地备好学案,把握好学案的重难点。

2.导学案的编制要求一课一案,容量适中、结构合理、格式统一。

3.每个导学案都要经过三次生成。第一次是教师课前备课;第二次是在课中,经师生碰撞生成;第三次是教师课后要备“课后课”。通过课堂反思实现生成。

4.教师每堂课要真正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易混点、易错点、易漏点;“三不讲”即学生已经学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够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讲。

5.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握好以下三点。一是适时引导,帮助学生理清教学思路。二是适时追问,帮助学生把问题引向深入。三是进行必要的讲解和总结,使知识的体系更加完备。

6.必须采用10+25+5+5的课堂时间分配模式,教师在讲台上精讲和点播时间绝对不能超过10分钟等。

四、“学案导学”对学生的要求

比如,预习要求。一是要主动预习,即根据下发的导学案和教师提出的预习要求自主学习,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二是要充分预习,即预习时不能浮在表面,要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把握知识的内涵。三是不得脱离文本:一定要先精研教材,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后再做导学案。要求学生在完成导学案时首先必须限时、高效,通过自学解决导学案上的50%问题,再通过合作学习解决导学案上的70%问题,然后带着强烈的展示欲和求知欲进入课堂。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