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18 11:55:1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国培化学研修总结,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致天下之治在人才,成天下之才在教化,行教化之业在教师。”2014年是渝北区实施教师教育“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年,校长班、中层干部班、骨干教师班,上海、北京、重庆,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基地培训、影子培训,“国培”“市培”“区培”“校培”整体联动,形成了教师教育的合力,揭开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新篇章。渝北教师教育“456”行动模式已经逐渐彰显魅力。
一、基于“四个关键词”的教师培训实效性探索
提及“教师专业成长”,我们看到了这样的现实:广大教师基于“繁忙、辛苦、没时间、职业倦怠”等各项理由,各级各类的“培训”已经成了教师心中的“额外负担”。费时费力费钱的“被成长”培训,使教师的专业成长处于“被提升”状态。随着新课改的日益推进,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教师培训只有走入了教师心里,培训的价值才能凸显。有效的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动课改实验顺利实施的一个关键因素。什么样的教师培训才能真正给教师带来收获呢?关于这一话题,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四个“关键词”:即 “为什么培训”“培训什么” “如何培训”“效果如何”。
(一)多维理解“为什么培训”:做好培训需求分析
培训部门要从追问“为什么培训”入手,明确培训需求,把握培训目的和意图,结合区域内教师教育现状,制定合理有效的培训目标。我们需要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来思考。一是宏观层面的教育改革需求分析。任何一个教师培训都要关注项目的“社会价值”,体现其在“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 中发挥什么作用,也就是教师培训项目设计要关注最新的课程改革进程。其次是中观层面的组织需求分析。在中观层面上,以“问题为导向”,结合区域内学校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培训着眼于“要解决什么问题”“能解决什么问题”和“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最后是微观层面的学员需求分析。也就是“培训谁”,就需要对“谁”背后蕴含的意义进行分析,即对学员个体培训需求开展深度分析,只有这样才可使培训主题更加明确。
2014年,我们为全区教师专业成长需求进行“把脉”,区教委成立11个调研小组,先后深入全区108所学校(单位),召集教师代表、管理人员代表、后勤服务人员代表、学生家长代表、学生代表五个方面人员,通过召开座谈会或个别谈话、发放问卷,就我区师德师风建设和教师培训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渝北区教师专业成长“五大工程”。
(二)深度分析 “培训什么”:聚焦培训目标和内容
“培训什么”旨在回答“用什么内容培训,要达到什么目标”。培训课程和培训目标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如果说培训需求是培训的现实起点,培训目标是培训的预期终点,那么,培训课程就是起点和终点的连接线路。“基于需求---设计课程---开发资源”是渝北区区级培训课程开发的基本模式。针对一线教师的需求,在课程的准备、实施以及完成的全过程中,我们采用严格的项目、课程申报审议制度。2014年,我们着眼于“深化课改、德育为先、能力为本”的目标,着力于“研训融合、有效练兵、城乡互动、提尖培优、全员发展”的策略,采取“分层、分类、分岗、分科”的形式,开展了5个大项30个小项的教师培训,共培训干部和教师6668人次。2015年我区的培训项目先由进修校培训部向组织部申报,然后由各项目承担单位写出详尽的培训方案并组织实施。课程设置注重多维目标,兼顾知识、技能和情意三大领域。有以专家讲座、案例分析等更新学员理念的“知识课程”;有以参与式分组研讨、学校实践性考察、培训简报、培训心得(作业)等注重实践的“活动课程”;也有以开班和结业仪式、班级活动文化等影响学员的“情意课程”。每个项目由“专家讲座、案例分析、学校实践与培训作业”四个基本单元构成,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研修兴趣。
(三)积极探究“如何培训”:着力“走进教育现场”的实践性操作
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当前一致公认的方向是“研修合一”――既注重对课堂操作的研究、设计、打磨、操作,更讲究教师自身文化素养的积淀、增值、涵养、提升。当前的培训我们主要采用菜单式、联动式、案例式、探究式、参与式、情景式、讨论式等多种方式,通过开放式开班和结业仪式、专家讲座、小组讨论、案例(课例)研究、学校现场观察(近距离感受学校文化、听课、听学校介绍)、组织辩论会、问题解决式活动、虚拟研修论坛、基地学校影子研修等多种途径让学员“走进教育现场”,不仅增加了学员的研修路径,而且拓宽了学员的研修视野。
在“走进教育现场”的具体教师研修实践中,我们让参训者与名师、名校长以及专家的对话、交流、探究、提炼、引领等,提炼研修主题。如我们在“走进北京小学”的校长研修班中,通过与参训学员、培训者以及研修基地学校协商、沟通、调研,确立了这样的研修主题:从名校崛起看校长的作为与使命、现代校长领导力提升的新动向、农村薄弱学校如何实现华丽转身等。
我们希望通过“走进名校”、“基地学校影子研修”等让研修者领略名校文化,学习成功经验,创新办学思路;关注名师、名校长成长历程,解剖名师、名校长成功因素,促进教育家办学;探索名校质量提升和品牌建设的基本方法,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构建学校合作发展共同体,共享优质资源,形成学校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对话教育理论专家,发掘名校、名师、名校长成长与成功的教育规律和理论基础,共同探讨,互动交流,拓展研究视野,提升理论素养。
我区选择了上海“竹园小学、龚路小学”两所学校为培训基地学校,外派校长、教师参加影子培训,还在区内确定了“渝北中学、实验小学、空港新城小学、长安锦绣实验小学、渝北幼儿园”等5所学校为影子培训基地学校,不仅承担区内城乡校长、教师的影子培训任务,还承担了西南大学的影子培训项目。2014年5月,四川广安市21名教育家型校长、教师在渝北区基地学校参加“影子培训”,加强与外界的交流与对话,开阔视野。我区空港新城小学校长参加上海竹园小学影子培训后,把所有的校级领导都带去学习、实践,并以田荣俊校长团队为主持,以空港新城小学为主场,举办了全区的班主任培训班。还通过培训与北京小学吉春亚老师结缘,邀请吉老师到校举办专题讲座、现场授课及指导教师课堂实践,不仅引领本校教师发展,还通过与名校、名师的互动,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全区教师的专业成长。
(四)密切关注“培训效果如何”:全程监测和控制培训质量
“培训效果如何”,我们主要关注三个方面:首先,关注学员在培训现场的学习反应,了解学员对培训项目的满意度。其次,关注学员经过培训后掌握了哪些知识和技能及其掌握程度。再次,关注学员学习成果在工作中的运用。我们相信,在实现了“研”和“修”的“双翼并举”“双剑合璧”后,学员们必能积聚起“无招胜有招”的底气和功力。
二、基于“五大工程”的教师专业成长加速度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2014年度区教师进修学校用于教师培训经费共计395万元,农村中小学按生均公用经费的5%共计853.81万元用于教师培训。我们认为,仅仅有经费保障还不够,关键是要启动教师自身的动力系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加速度。于是,我们将培训重心下移到基层学校和参训教师,狠抓“五个工程”,切实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实效性。“五大工程”即以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为主的“龙头工程”、以骨干教师培训培养为主的“提尖工程”、以全员培训为指向的“主体工程”、以优秀教师主题研训为主的“特色工程”、以国培市培为主的“示范工程”。从设计上看,“五大工程”既有“点”的提升,又要有“面”的拓展;既面向全体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又重视高端人才的精心培养;形成了“点面结合,分层次、分阶段推进”的中小学教师发展新格局。
(一)以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为主的“龙头工程”
我区在北京市、上海市等发达地区的优质名校,以及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著名高校建立了干部、教师培训基地8个。为提升进修校教研员队伍素质,我们加大了对教研员选培和送培的力度。2014年先后选送了15位中小学教研员赴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等高校培训提高。选送了4名小学校长赴上海参加了“影子培训”,选送了50名中小学中层干部赴北师大参加管理能力提高培训,选送了50名中小学校长赴华东师大参与高级研修培训,组织了40名小学校级干部参加了由第二师范学院承办的任职资格及能力提升培训,组织了67名小学德育干部参加由长江师院承办的德育干部培训,组织了97名幼儿园园长参加重庆市第二师范学院承办的能力提高培训,在暑假完成了311名中小学校长(书记)管理能力提高培训任务,组织了120名校级干部开展了中小学继续教育管理干部培训,参与组织了校园安全管理人员专题培训284人。
(二)以骨干教师培训培养为主的“提尖工程”
2014年完成了528名区级骨干教师培训对象培训结业工作,评选区级骨干教师300名;开展了第二届名师工作室79名骨干教师研修工作;选送了14名干部、教师到区级影子学校参与培训学习;开展了“未来教育家”、学科带头人、学科名师培养对象的推选工作。
(三)以全员培训为指向的“主体工程”
截止2014年底,除高中语文、数学、化学学科外,其它各层次各学科均已完成全员培训任务。2014年完成80学时教师全员培训的有三个学科,高初中英语、初中政治和化学,共计培训教师425人。完成313名新聘教师上岗培训。完成教师资格认定工作之《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培训,818名学员参加了培训。2014年下期,我区精心制定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方案,落实培训时间,分解培训任务,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巧安排。第一期培训于2015年1月27日正式启动,全区1359人参加该项培训。
(四)以优秀教师主题研训为主的“特色工程”
本年度,委托市外高校、全国继教网及培训基地培训的项目有7项:选送了小学语文、数学优秀教师各50名赴北京师大和华东师大参加培训,选送了375名音、体、美、科学学科教师参加由市内高校承办的紧缺学科教师能力提升培训,组织104名民办园教师参加了保教能力提高培训(由二师承办)。区内培训有两项:组织了1748名学科教师参加了2014年暑期主题教研培训,组织了101名中小学班主任开展能力提升培训。
(五)以国培市培为主的“示范工程”
2014年国培、市培人数多,任务重,难度大,对基层学校的教学工作有一定影响。在选送工作中,我们耐心地做好基层学校领导的工作,提高他们对教师培训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尽力克服困难,解决工学矛盾,努力完成送培任务。全年共计选送国培教师149名,国培示范性培训教师118名,市培教师221名,共有141名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分别参加“国培计划”、“教育部――中国电信中小学校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项目”、“英特尔、微软、乐高和中国移动”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培训。
三、基于“六个名师工作室”的教师研修共同体建设
(一)启动“未来教育家”培养计划
渝北区教委下发了《重庆市渝北区“未来教育家”培养工程实施方案》,开展了20名未来教育家、30名学科带头人、70名教学名师培训对象的选拔工作,力争打造一批能够引领全区教育发展与改革,并能在全市产生一定影响的专家型校长和教师。
(二)以名师工作室为载体打造“卓越教师”
我区以名师工作室为载体,构建卓越教师专业成长“四结构”模式:一是普教学科共同体、职教综合共同体、区域科研共同体构成的组织形态结构;二是课例共同体、课题共同体、课程共同构成的研修内容结构;三是目标导向机制、制度促进机制、资源保障机制构成的运行机制结构;四是个体研修的自喻文化、同伴合作的互喻文化、专家引领的前喻文化构成的研修文化结构。同时,一些城区学校也建立了校级名师工作室,引领各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形成“点线面”式的发展路线,带动渝北区全体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三)两届名师工作室成果丰硕
一、让“送教下乡”的实施方案与“校本研修”制度对接
在“国培计划(2016)”汨罗市“送教下乡”培训实施方案的制定过程中,汨罗市教育局和汨罗市教师发展中心通过训前调研,发现了少数学校重教学、轻教研,个别校长不能带头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校本研修成了年轻教师的事,成了教研组长的专利,成了有职称评聘需求的教师群体的事,部分学校的教研活动流于表面形式,完全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督导等实际问题。据此,汨罗市教师发展中心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反复讨论“送教下乡”培训的最佳切入点,将制度建设与“送教下乡”培训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汨罗市教育局的领导下,建立健全了“送教下乡”培训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对校本研修的目的要求、组织分工、责任分工、监督评估等作出详细的规定,形成教师教育股、教师发展中心、基础教育管理与研究中心、教育技术中心,培训专家团队、乡村学校的上下联动工作机制。汨罗市教师发展中心成为了上下联系、多层面沟通的桥梁与纽带。在县级层面,一是突出了教育局的领导职责;二是突出了教师发展中心的学术职责。在基层学校的实践层面,我们首先要求各送培学校制定切实可行的校本研修制度;其次是将基地学校和送培学校的校长确立为校本研修的第一任人;最后是建立校本研修激励约束机制,在“送教下乡”培训实施方案中,对各送培学校的校本研修情况进行考核评价,使研修制度建设成为了培训实施的有力保障。
二、让“送教下乡”的领导意识与“校本研修”思维对接
为进一步提高全市各级各类学校负责人对“送教下乡”培训的认识和管理水平,汨罗市教育局分管队伍建设的副局长牵头,教师股组织召开了有全市各乡镇联校校长和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以及“送教下乡”培训基地学校校长参加的专题会议,明确了“送教下乡”培训与“校本研修”对接的工作思路、工作责任,并要求基地学校拿出切实可行的承办实施方案,基地学校与送培学校均制定符合校情的“校本研修”对接措施,并在实施过程中对基地学校的场地准备、接待服务、后勤保障工作、各送培学校的“校本研修”落实情况进行督查。
三、让“送教下乡”的基地学校与“校本研修”平台对接
校本研修的基本场所是教师所在学校,以建立学习型组织为交流平台。校本研修的宗旨与根本目的是“基于学校”,校本研修的起点与根基是“为了学校”,校本研修的活动状态与主体是“在学校中”。在汨罗市“送教下乡”培训五大项目的九个班级中,都不同形式地组织基地学校的教师,积极参加“示范教学”和“研课磨课”的学习活动。他们以学校为校本研修的基地,从学校出发,在学校中,以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导向,坚持以校为本,在“示范教学”阶段,各个基地学校的教师都参加了听评课活动,在“研课磨课”阶段,许多学校组织教师参加了研磨活动,并当即收集整理文字材料形成了完整的校本研修活动记录;汨罗市长乐镇中心小学、汨罗市罗城学校、汨罗市汨罗镇中心小学等送培学校都发动教师投身课堂教学打磨活动,做到了以学定培,以研促训,以评促改,使校本研修有主题、有内容、有实效。学员李瑛告诉我们,本学期汨罗市白塘乡中心小学积极构建了校本教研制度,采用单周大教研,双周小教研的形式针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研讨,在大教研中主要针对学校大层面的教学问题探索,小教研则以年级组为单位,由备课组长组织老师进行集体备课、听课磨课、教学问题探索等,加强了教研组团队建设、课堂诊断、课后反思等多方面的研究,这样集中加分散的形式,贴合了教师们的教学实际,通过“送教下乡”培训搭建的平台,学员们的教学水平获得了更加长足的发展。
四、让“送教下乡”的专家团队与“校本研修”角色对接
校本研修的三条基本途径是: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汨罗市2016年的“送教下乡”活动,在培训者团队成员的聘任上,以域外培训专家团队为引领,以本地培训专家团队为支撑,初中数学、小学语文、中小学音乐、初中班主任、幼儿园教师五个培训项目所聘请的本土培训者,都来自基层教学一线,都是近几年本市的名师,有些甚至是连续几届名师,可以说是骨干中的骨干、名师中的名师,他们不仅仅课上得好,培训、微讲座样样都行,对教材、对学情、对校情、对校本研修、对学员需求都了如指掌、烂熟于心。而且,榜样就在身边,可学、可亲、可敬,在“送教下乡”培训中他们是学科专家,在学校中,他们又是通过“校本研修”成长起来的教学骨干,由他们来组建专家团队,实际上也是一个教研组长,既是引领的专家,又是互助的同伴,所以,他们的送教才最有针对性、实效性,最受一线教师的欢迎。
五、让“送教下乡”的阶段活动与“校本研修”模式对接
在“送教下乡”培训中,我们坚持按需施训、立足乡村的原则,强调前瞻性与实效性相结合,阶段性与持续性相结合,专业引领,能力转换,实践指导与自主发展相结合等实践性特征。针对乡村教师教学与教研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按照问题诊断―通识研修―示范教学―研课磨课―成果展示―总体提升,共六个模块的课程设计方式进行培训。例如:为落实“研课磨课”环节,积极贯彻汨罗市“送教下乡”培训的 “三以原则”:课堂研磨,以学定教;培训实施,以研促训;人人展示,以评促改。培训者按片区分小组进行校本指导,要求“个个参与、人人展示”,使每一个学员都得到了锻炼与提升。
校本研修的基本过程可以概括为“问题-设计-实践-反思”四个环节,与“送教下乡”培训的模式殊途同归,极其吻合,按照理论指导实践,反思总结后再实践,再提高的研修过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不求短期行为,但求持续发展,着力帮助农村教师营造终身学习、校本发展的良好环境,引领农村教师结成专业发展的跨校联盟和常态的教学教研共同体。
六、让“送教下乡”的培训课程与“校本研修”资源对接
汨罗市的“送教下乡”培训项目以需求为导向、以问题为驱动、以案例为载体,设计和实施好一系列着眼于乡村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培训活动,以实践课程为主体,省级专家引领和一线骨干教师示范,全体学员参与,开展研课磨课、学术沙龙、岗位实践、校本论坛为主要方式的培训,并把师德修养、心理健康教育、个人才艺展示、信息技术等课程都编排在培训过程中。
教师培训的教W资源是师资资源和课程资源在培训活动中的动态表现,通过培训者的有效选择和使用,使得师资资源和课程资源从“静态”变为“动态”。首先,教学资源由培训者与学员共同建构,在研修过程中重视课堂互动和师生对话,帮助学员建立新旧经验的联系。许多学员在培训期间感受到了“学习情境”与“工作情景”的联结体验,这种培训方式,可以从“仿真”状态有效迁移到“真实”状态,体现出培训的有效性。其次,教学资源体现学员之间共建共享。“送教下乡”培训项目班级为学员建立了“学习共同体”,学员的课例、课件、心得体会都可以在班级QQ群和学习小组共享,这些认识和经验的分享,闪烁着教育教学领域的思想火花,其智慧在班级交流和应用中得到升华。最后,示范教学与研课磨课是教师培训的重要阶段,在这两个核心环节中,我们选取加工了许多有代表性的资源。
七、让“送教下乡”的学员发展与“校本研修”成果对接
从知识的复杂性来看,教师培训要建立在对学员认知独特性的认识基础上,为学员提供获得知识的多种不同途径和机会,汨罗市的“送教下乡”培训活动拓宽了学员的研修视野,要求学员在学习过程中完成“五个一”:一节汇报课;一次校本教研活动;一份研课磨课记录;一次微创新教研论文;一堂微课视频。在“送教下乡”培训的五大项目九个班级的600名学员中,通过说课、微课展示、小组赛课等多种形式,累计完成研磨课560节次,评选优质课75节、精品课40节,组织专家讲座21次,生成“微案例、微故事、微视频”等资料436份,形成了培训理论、案例、游戏、故事、文本、PPT课件等学习成果,使学员的专业成长和事业发展,与学校的的校本研修成果对接起来,汨罗市将这些资源打包或者刻制光盘,免费下发到各个中小学、幼儿园,为它们提供了校本研修的第一手资料,最终实现了帮助乡村教师,帮助乡村孩子的目的。
在2016年省、地、市级教学竞赛中,汨罗市第二中学熊立红老师参加湖南省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以第1名获化学课一等奖。汨罗教师参加岳阳市“金鹗杯”教学竞赛,有6个学科获一等奖,居岳阳市前列。汨罗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学竞赛中,获奖选手80%是参加了“送教下乡”培训的学员,充分证明了我们的示范教学与研课磨课是卓有成效的。
2016年12月3日,我们组织600名参训教师,齐聚在汨罗市电影院,参加了“总结提升”的培训,湖南省教育厅国培办黄佑生主任亲临现场指导工作,由五个项目的部分参培学员作为代表,以各自独特的视角,分班级、分科目,采取文艺节目、朗颂、师生同台讲故事、PPT课件展示、视频汇报等方式,全方位、多视角地展示了各班的学习成果,特别是初中班主任培训项目班级,通过对“乡村特色班级自主管理模式、家校沟通策略”等问题的研究,使参培老师在“班会课如何上?班级活动如何组织?”等方面,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在总结提升的环节中,汨罗市红花乡露水坡中学的李美英老师和班上的学生同台讲述教育故事,就很好地诠释了教学相长的内涵,整个活动受到了省国培办黄佑生主任、汨罗市教育局领导、学科首席专家和全体学员的高度评价。
八、让“送教下乡”的财力保障与“校本研修”经费对接
汨罗市本级财政,严格按照教师工资总额的1.5%拨付教师培训经费,学校按不低于公用经费的8%列支培训经费。同时,本地教师培训经费与“国培计划”专项经费,均归口管理、统筹安排、专款专用。在经费监管上,汨罗市教育局牵头建立了专项经费跟踪审核制度,做到了年初有预算规划,年中有督查指标,年终有考核奖惩,为教师培训工作提供了切实保障。2016年我们争取财政专项资金400余万元,在汨罗市教师发展中心兴建了一栋培训楼,竣工后投入使用。投资4300万元建设好了全市中小学的“三通两平台”(班班通)工程,大力提升了课堂教学的信息化水平,使乡村学校的校本研修驶入了互联网时代。
2020年我校承担了“国培计划”—中小学“一对一”精准帮扶培训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得到了高教社的大力支持和悉心指导,也得到了各基层中学的通力协作,项目进展顺利。现就我校项目实施工作总结如下:
一、项目实施的基本情况
2020年我们承担的中小学“一对一”精准帮扶培训项目参培学员60人,参培率100%;在全体管理人员的精心管理下下,辅导老师兢兢业业,学员们学习积极性高,培训过程严谨、轻松、愉快,活动形式多种多样,达到了培训的真正目的,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在培训期间,我们聘请了一批知名教授、优秀教研员和教学一线骨干教师组成的“三结合”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为学员带来了一场场学术盛宴;开展了学员交流研讨、示范课、说课评课、教学观摩、教学研讨等教学活动;培训活动安排合理、内容丰富、效果良好。经过历时一个月的集中培训与校本研修混合式学习,全体学员为国培交上了圆满的答卷,明晰了专业发展路径和方法,涌现出了一批研修成果和优秀课例,切实提升了课堂教学能力,并初步形成了以问题为导向聚焦主题开展以同课异构、异课同构、一人多轮等多形式的校本研修常态化机制。
二、项目实施的主要做法
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提高站位
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充分发挥领导力。为确保我县“国培计划”项目顺利完成,成立了以县教育局分管领导为组长的“国培计划”项目实施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进修学校,具体负责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为顺利推进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进修学校、接培学校、基地学校的校长全程参与了集中送教活动,特别是中学的三位主管校长,全程参与导师团每次送教前的交流研讨会、送教后的总结分析会,给了大家极大的信心和鼓舞。可以说领导的重视程度体现了项目的重要程度,也是本次国培项目成效显著的重要原因。
为加强管理,使项目取得实效,分别出台了项目的《实施方案》,对培训原则、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和组织领导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并明确要求:葫芦、冯家寨、大平台三个学校必须把“国培计划”纳入常规工作,列入教育局对学校的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参培教师返校研修过程中必须在所在乡镇进行推广使用,真正起到骨干示范作用;凡培训未合格的教师,一律不得参与各类评先评优。从而在制度和组织上为培训工作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领导的重视程度体现了项目的重要程度,也是本次国培项目成效显著的重要原因。
(二)优化团队,保证质量
这次国培送教下乡培训,我们组建了项目指导及实施团队,形成了指导团队、专家团队、和后勤保障团队三支力量。
管理指导团队包括局乡校(校长)三级行政管理团队和班主任、协作组三级班级管理团队,这支力量主要起到了行政推动和组织管理作用。
专家团队由外聘专家、一线名师、优秀教研员和我校专职培训教师三方面构成:我们按照“围绕需求定课程,围绕课程选专家”的原则来选聘专家名师,选聘的6位高校专家教授都是由主办单位推荐,我们选聘3名中小学名师和优秀教研员是通过当地的名师资源库,结合其现任教情况选聘。
后勤保障团队也是由县乡校(后勤校长或主任)三级构成,这支力量主要是为学员提供安全舒适的学习生活保障。
培训团队各自任务具体,职责明确,相互协作,优势互补,保证了项目实施各环节行动路径清晰,组织分工具体,方法措施得当,目标落实到位。
(三)加强防控严格排查
一是高度重视疫情防控。明确专人负责,把学校联防联控的工作要求细化到每一个培训环节、落实到每一位学员,坚决防止疫情向校园输入扩散。培训期间一律佩戴口罩。二是每天对校内区域进行消毒处理,对报告厅、办公室、厕所等公共场所逐一清洁打扫,并实施消毒防疫。三是对进入校园的所有人员,一律进行实名登记,接受体温检测和出示健康码。
(四)健全制度,规范运作
为把本次国培项目做优做实,使我县承担的送教下乡培训能够按照培训指南要求,不走形不变样,我们按照项目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主要包括有:《学员手册》、《学员守则》、《班委会工作条例》、《优秀学员评选条件》、《学员请销假制度》、《学员学习考核办法》。为了细化管理,学校还制定了《培训方案》、《培训管理细则》。班主任组织学员不定期召开座谈会,了解学员的意见和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及内容及后勤服务保障。做到精心管理,规范实施,过程落实,不走过场。活动过程中,要求每位学员认真学习,按时活动,积极完成交办任务,班主任定时或不定时地对学员进行考核,确保了学员出勤质量。学校严格执行管理制度,责任落实到人。在培训过程中,在管理上没有出现问题,与管理制度健全和管理人员执行到位有很大的关系。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全方位保证了项目能够有规可依,按规实施。
(五)精心谋划,务求实效;
1、科学遴选项目接培学校和参训教师
接培学校的选择:依据“如何上好一堂课”研修主题,我们几次开会研究接培学校,以求项目效果最大化。我们广宗有8个乡镇12个中心小学,南北狭长,乡镇中学有大有小。基于便于学员管理、便于学员集中、学校基础设施好、地理位置好、发展水平好便于协作研修这几方面,结合学校实训条件、教师教学能力等情况统筹考虑。
参训学员遴选:在送教乡镇辖区内,主是是基于三方面考虑:青年教师积极性高、培训需求相近、助力提升空间大。故而选择了葫芦、冯家寨、大平台三个中学的数理化学科教师参训。
2. 训中抓重点,学以致用。
在培训期间,还指派专人担任培训班班主任,对学员到勤、学习参与、作业完成情况进行量化管理。我们安排管理员和坊主就坊员在线上学习情况进行指导、对坊员所做的作业进行批阅,定期对坊员在线学习情况进行通报,及时通知“后进”坊员及时在线学习,使每位坊员的成绩都达到90分以上。线上学习,是坊员研修的一项重要内容。研修网平台为坊员提供了优质的课程,如何让坊员按时完成课程学习任务,取得线上学习效果,县进修学校管理层面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除了在“微信QQ群”及时发成绩通报外,还汇总坊员所在学校的集体成绩,全县通报。
在整个培训期间,专家团队从教学整体设计、课堂教学设计以及信息化教学三个方面为学员进行培训。培训课程包括职业教育政策文件解读、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现有课程结构分析、教学设计与评价、说课的程序与技巧、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信息化教学设计、微课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PPT的制作与美化等内容。在培训过程中,根据接培学校的需求,在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同时,还对学员进行指导,从课程结构设计、幻灯片、说课稿、录制说课视频等多方面对参训教师的公开课进行了完善指导。专家团队还采用讲授、示范与实战演练相结合的方式,拓展学员们的思路,通过举办小型说课会,为教师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实实在在帮助受训老师们解决如何“上好一堂课”和“建好一门课”的问题。
3. 及时督导,扩大效果。教师培训是一种高度专业化的活动,它不仅需要先进的培训理念、高水平专业化的培训团队、科学完善的培训方案,同时还需要严密的管理监督保障。在本次培训中,为达到培训效果的最优化,我们在培训的管理监督方面也采取了比较得力的措施。具体表现在:一是主管校长负责制和学科管理员制,每个学科为一个小组,都推选一名管理员。全面负责本小组学员的学习、生活及沟通联系工作。二是严格考勤,精细化管理,保证了培训的质量。此次培训严格考勤制度,原则上不允许替换、请假等事宜,各基地学校根据学员跟岗阶段的考勤及其表现给予评价反馈,这种约束机制保障了良好的出勤率,没有出现无故缺席的现象,将培训工作扎扎实实落到实处,避免流于形式。三是积极引领各位学员成为培训的主体,开展交流研讨、经验介绍、成果展示等多种方式,充分发挥参训学员的聪明才智、集思广益,同生共长。培训在管理员的组织带领下,以学科小组为单位,通过研讨、小组活动、微信群主题讨论等多种形式,组织学员就本次培训过程中的收获与感想、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教师成长体系等多方面的热点问题充分讨论、互动交流、发言研讨。
项目特色:
突出创新,彰显特色
特色一:实行“切块打包”责任制。
“切块打包”是参训学员指以学校为单位进行管理,而讨论时按学科进行分组,由各学校主管教师培训的副校长负全责。从参训学员的通知、召集、报到签到、领取资料到乘车、听课、上报材料,主管校长全程管理。有效地保证了签到率、听课率和按时上报资料,保证了工作效率和培训效果。每一次活动,都要求活动基地有方案,有督查,所有细节均有主管校长负责落实。
特色二:局领导全程参与,调动积极性
主持人在活动中有序而灵动地组织、串联、协调活动的各个环节,胸有成竹地驾驭活动的进程,与其他授课专家教师配合,机动灵活地处置授课中的各种情况,可以有效地保证学员参训期间学习的高效、保证与授课专家的沟通畅通。我们特意选派县教育局师教股股长祝海兴同志全程担任集中培训主持人工作,负责组织课堂纪律、简介专家、穿插引导和组织答疑。
三个学科,各有一名学科带头人出任管理员,主持分组讨论活动,帮助学员养成在课堂中的有效提问、互动交流、注重实效的培训学习习惯并跟踪培训全程,课间组织一些热身活动,处理协调临时事件。以学科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交流,各小组分别提交作品进行评价。制定可执行的方案,组员之间及时交流沟通,解决问题。集中分学科教研。在对教学设计深入研讨的基础上,由各学校教师代表登台献课,大家观课议课,再进行反思,对已有教学方案,从教法、学法、课堂评价等方面做了修改,在课堂实施方面做了优化调整,最终在大家集思广益基础上,形成更加完善的教学设计。多次的展示、汇报、小组讨论等,让老师们在培训过程中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增强了的团队意识,有助于老师们去培养自己的学生。这保证了培训中的每个环节实施到位,从而催生出了培训的实效。实践证明,这样做学员积极发言,课堂效果好。
三、关于今后培训的设想、意见、建议
(1) 科学规划,精心设计
在今后的培训中,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反思本次培训的不足之处,尤其要重视学员的反馈意见,查缺补漏。在培训方案设计上充分考虑培训设计方案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做到理论和实践结合,确保培训质量。
(2)及时部署,通畅运行
本次培训项目管理团队及基地学校通力合作,以一种高度的热情和奉献精神圆满的完成此次培训任务,肯定态度的同时也要注意任务的调配。今后的培训提早进行任务的安排部署,减小对基地学校工作强度分散,保证培训的顺畅进行。
关键词:教师教育 研修一体 教师专业发展
开发利用好教师资源是教育改革发展的第一要务。我们践行“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和“用最强的师资支撑最大的民生”理念,坚持以教师发展为根本,实施“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农村、共同发展”策略,以校本全员培训为基础、师德师风建设为核心、教改科研为先导、“导师制”培训为龙头、名师骨干培训为重点、登记制度为保障,加大统筹力度,加强培训工作,教师教育取得了明显成效,为推进教育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师资队伍和教育质量保障。
一、研修一体,整体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我院担负着全区83所中小学的教学指导和质量监控工作,履行着研究、指导、培训、评价、服务等职能,是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的参谋、智囊和助手。强有力的专业引领和专业指导,并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我院的生命线。培训好教师,提高他们的专业发展水平,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我院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检验我院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为此,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切实加强教师培训提高工作,让全区中小学每一位教师都优秀起来,让优秀的教师更优秀。
一是完善指导服务功能。
在创建教师进修学院的基础上,完善与直辖市文化区地位相匹配的“小实体、多功能、大服务”功能,切实加强中小学干部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教育教学科研指导、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教育信息资料和现代信息技术远程教育等五个中心建设,增强学院持续健康的发展能力。
二是提高专业服务水平。
坚持开展教职工论坛、“两课”活动、教研展示等活动,采取学习培训、上挂锻炼、下校交流(或蹲点)等措施,搭建高端培训、课题研究、学术交流等平台,切实加强教科研人员能力建设,提高综合素质,增强核心竞争力,助推专家型教科研人员的成长。
三是整合科培研德力量。
进一步整合教研、科研、培训等力量,优化部门职能和工作规范,强化每个教科研人员“科、培、研、德”四位一体的职责意识,勇于担当,鼓励创新,促使每个教科研人员集培训、教研、科研于一体,承担各类教师培训任务,真正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合作者、指导者和促进者。
四是加强“四化”建设。
立足课堂教学,着眼教师专业发展,推进教研方式变革,按照“教研专题化、科研培训化、培训课程化、研修一体化”工作思路,建立健全研修一体化的科学管理运行机制,形成教师教育“一盘棋”工作的活力。
五是提高课堂教学胜任力。
坚持开展职初教师、农村教师、边远薄弱学校教师等培训和学科优质课大赛,以赛促培,赛训结合,使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胜任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在重庆市首届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基本功大赛决赛中,我区8名选手获得了7个全能一等奖,在24个单项奖中获17个一等奖。在重庆市首届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中,我区6名选手全部夺得一等奖的第一名。在重庆市教委直属小学与主城部分示范小学教师技能大赛中,我区教师获5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
六是加强教师研修平台建设。
开展网络教研,建立教师教育专家资源库,构筑教师研修共同体,助推教师发展。同时,总结推广“校本教研与教学优质化”研究成果,深化校本教研,开展教育部规划课题“区域性推进义务教育内涵式均衡发展的实践研究”的研究实验工作,指导各中小学加强教师校本培训,立足本土催生教师发展。
五年来,全区5000多名城乡中小学教师100%参加了继续教育,合格率保持100%,教师队伍综合素质不断提升。
“中小学教师STM体系研究”(选拔、培训、管理)课题成果获市政府首届优秀教育成果一等奖。
二、突出骨干,全力打造教师队伍领军人才
中小学教师高端培训是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培养一支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教育家队伍,增强核心竞争力,推动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导师制”和“名师班”培训是我区充分发挥科教文化区优势,聚集利用高等院校和有关科研院所优势资源,开展中小学教师高端培训,培养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教育家等基础教育高端人才的一项新的教师研修模式,是我区坚持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有效途径。
目前,“导师制”和“名师班”培训已先后聘请148名在全市乃至全国有较大影响的专家教授,为我区中小学培训了423名优秀骨干教师。第五届“导师制”99名学员和第三届“名师班”20名学员的培训工作持续扎实推进。“导师制”和“名师班”培训在探索起步的基础上提档升级、深化发展,突出了三个重点,做到了四个结合,实现了三大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突出了三个重点。
从培训对象看,重点加强对优秀骨干教师的培养培训,带动整个队伍专业发展水平的提升;从区域类型看,重点加强对农村学校教师的培养培训,促进城乡教师队伍建设水平均衡发展;从价值目标看,重点培养培训学科带头人和名师,着力追求教育家办学。
二是做到了四个结合。
一是专家教授、优秀教研员和学员有机结合。从重庆市教科院和西南大学、第三军医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教育学院等聘请的专家教授,从我院聘请的各学科优秀教研员,与从全区各中小学选的优秀骨干教师,组成相应的学科组,拧成一股绳。按学科教学特点要求,导师、学员和联络员根据学员实际,量身制定学员培训发展计划,从理论水平提升、教学技能提高、科研能力增强、成果业绩展示、示范作用发挥等方面,导师对学员开展结对培训,提供“全程服务”。二是教育行政部门、教科研部门和各中小学有机结合。区教委、区教师进修学院、学员送培学校、导师、学员各自承担相应的职责任务,形成互动共向合力机制。三是学员发展的现实基础、最近发展区和发展愿景有机结合。从学员自身实际出发,找到最近发展区,精心设计培训内容,科学确定学员发展愿景目标,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培训,高规格要求,高质量展示,引导每位学员立足现实发展的起点,着眼长远可能发展的目标,追求专业发展的快乐和生命的幸福,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差异发展,形成自己鲜明的个性和风格。四是先进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和精品课堂教学、项目驱动、科研引领、成果展示等实践操作有机结合。
三是实现了三大创新。
作为一种新生的教师培训方式,“导师制”和“名师班”培训一是创新了教师研修模式,把“学、研、修”融为一体,提高了骨干教师内涵素养与综合实践能力;二是创新了教师培训制度,坚持定期开办,加强考核激励,对学员培训后的持续发展和作用发挥等及时跟踪,完善后续跟进培训;三创新了联络员制度,较好地解决了培训主体之间的桥梁问题,保证了培训的顺利进行。
四是取得了显著成效。
“导师制”和“名师班”培训新机制的建立,让所有教师都有了不断提高、梯次提高的机会,提升了教师争当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和教育家的积极性,使一大批优秀教育人才脱颖而出,形成了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教育家等为龙头的优秀教师群体。目前,全区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2名,全国模范教师4名,全国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5名,全国先进集体2个,重庆市优秀教师群体1个,重庆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名,重庆市学科带头人1名,重庆市名师4名,重庆市特级教师20名,重庆市教育终生贡献奖2名,重庆市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22名,重庆市骨干校长8名,市级骨干教师154名,中学研究员级教师11名。
三、辐射示范,着力促进城乡教师均衡发展
作为重庆市首批教师进修学院和中小学教师教育市级培训基地,我院积极承担国家级和市级有关教师教育工作,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为缩小城乡学校师资水平和教育质量差距、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和提供教育公平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是顺利完成市级培训项目任务。
我院先后承担重庆市小学数学培训、农村小学信息技术、初中英语骨干教师、香港田家炳基金会援教涪陵英语教师等培训项目,为全市培训学科教研员和优秀教师397人。
二是扎实开展“国培计划”工作。
“国培计划”实施以来,我院与四川外语学院合作,组织全市各区县59名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完成了“国培计划”重庆市初中英语教学能手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了农村英语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我院 组织区内9所中学和28名优秀骨干教师,承担了重庆师范大学“国培计划”初中语文、地理和化学置换脱产项目38个区县142名学员的影子跟岗培训工作,呈现出“培训层次高、培训规模大、培训模式新、培训资源优、培训定位准、培训监管严、培训实效显”等特点,得到教育部“国培计划”项目办和市教委的充分肯定。
三是真心真情开展对口援教工作。
我院组织教科研人员先后对国家级贫困县奉节、城口、武隆、涪陵、秀山、酉阳等送教17次,听课308节,评课275节,上示范课47节,开展专题讲座86场,问卷调查5650份,受培教师达22500多人次;同时,还组织区内市、区级优秀骨干教师48人次送教12次,上示范课105节,听课280节,交流研讨86次,受培教师达8000多人次。
四是不断扩大对外交流影响。
本文以参加“国培计划(2011)——高中数学骨干教师集中培训与校本研修一体化项目”的73个校本研修团队为研究对象,运用内容分析法、视频案例分析法、统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6个优秀校本研修团队和67个其他校本研修团队共803名高中数学骨干教师在教师实践性知识与教学实践行为改进两个维度上的差异进行了研究,并总结出了优秀校本研修团队的三个特征,为进一步开展远程校本研修培育优秀团队提供了一定的实证研究基础。
【关键词】 校本研修;远程校本研修;估秀校本研修团队特征
【中图分类号】 G4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2)12—0055—05
一、问题引入
当前我国教育发展和改革进入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历史新时期。教师是教育改革发展的第一资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发展改革的重要保障措施,将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作为国家教育发展的战略性任务”[1]。教师培训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构成。教育部从2009年就实施了“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计划(国培计划)”,把教师培训推入到了快速发展时期[2]。
校本研修作为一种以学校为本、以教师为本、以解决问题为主要目标的研修方式[3],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和青睐。然而,目前对校本研修中的团队建设及如何提升校本研修团队绩效等方面的研究尚少。笔者以远程校本研修助学者的身份参加了由首都师范大学王陆教授团队主持的“国培计划(2011)——高中数学骨干教师集中培训与校本研修一体化项目”,该项目是2010年教育部师范教育司为了更好地探索教师培训的有效模式而开展的“集中培训与远程校本一体化研修”的试点示范项目。研修项目首先集中培训了100名“种子教师”,然后运用远程方式指导“种子教师”带动1000名周边教师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从而拓展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范围,提高教师培训的效益。从项目的阶段性绩效评估结果来看,涌现出了一批优秀校本研修团队。本研究聚焦于优秀校本研修团队和其它校本研修团队在实践性知识和教学行为改进两个维度的差异分析,总结出了优秀校本研修团队的若干个特征,从而为进一步开展远程校本研修培育出更多的优秀团队提供了一定的实证研究基础。
二、文献综述
(一)混合式校本研修的基本概念
格林汉姆(Graham)认为,混合式学习是“一种将面授教学与基于技术媒介的教学相互结合而构成的学习环境”[4]。而麦森和莱恩尼(Mason& Rennie)则认为“混合式学习是技术、场所、教学方法的多方面融合”,而不仅仅是教学组织形式的结合[5]。李克东教授等认为混合学习(Blended Learning)是人们对数字化学习(E-Learning)进行反思后,出现在教育领域尤其是教育技术领域中较为流行的一个术语,其主要思想是把面对面(Face to Face)教学和在线(Online)学习两种学习模式有机地整合,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一种教学方式[6]。
所谓校本(School Based),包含三方面的含义: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7]。根据校本发展的理念,校本研修包含校本培训和校本研究两方面含义,其中校本研究是校本培训的拓 展[8]。校本研修主要是指立足于本校工作实际,根据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需要,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和锻炼,提高教师的专业修养,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种新型的教师继续教育形式[9]。从概念分析来看,校本研修首先要以教师的工作环境为基本场所;立足本校校情,以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研修内容;以研修教师为主体;以提高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促进教师教学行为改进为直接目标,并构建成专家、学校领导、研修教师共同参与的学习型组织;以最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据目标的教师教育形式。它是一种集学习、教学和科研三位为一体的学校及教师行为;是一种基于教师教育教学实践,来自于教师、服务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活动;是一种对教育教学经验理论提升的过程[10]。此外,校本研修需要特别关注教师的三个方面的内在需求,即要符合教师的职业特点、认知特征和满足教师的情感需求[11]。
本文提出的混合式校本研修模式是将混合学习(Blended Learning)的相关理论和实践应用于校本研修的一种新型研修模式,充分发挥和利用了网络学习和传统学习的优势,将两者进行有机的结合。混合式校本研修在形式上是在线研修与面对面研修的混 合[12],其目的是采取丰富多样的信息传递方式以适应不同的学习需求,从而最大化地提高校本研修的效果,拓展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范围,提高教师培训的效益,帮助教师实现其专业发展。
五、研究结论
(一)优秀校本研修团队的特点
1. 教育信念是优秀校本研修团队建设的核心
上述数据分析显示出:优秀校本研修团队与其它校本研修团队相比,在团队教育信念知识这一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陈向明教授认为,教师的教育信念具体表现为教师对教育目的,学生所应接受的教育,“好”的教育以及如何实施和评价“好”的教育,教师职业等问题的认识和理解[17]。教师的教育信念是教师坚守教育事业并不断为之奋斗的根本动力,在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中占有最中心的地位[18],对教师专业发展起统帅、引领和定位的作用。教师专业发展之路上如果缺乏教育信念的支撑,就如同广袤的大地上没有了指路标,就会使教师迷失专业发展的方向,丧失专业发展的主体性,只会成为一个以教师职业为谋生手段的教书匠,而不会从一个研究者的视角出发把教育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去奋斗。
2. 自我知识是优秀校本研修团队建设的保障
帕尔默(Palm,erRJ.)指出:“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identity)与自身完整(integrity)”[19]。上述数据分析也显示出:优秀校本研修团队与其它校本研修团队相比,在自我知识这一维度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教师的自我知识,包括自我概念、自我评估、自我教学效能感、对自我调节的认识等[20]。自我知识是当前的教师群体中最为缺乏的,但它又是保证教师理解其本身工作特性的关键因素,并且是支持教师进行更高层次反思的必要因素。自我知识是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基础,对于教师的教学实践和专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只有实现对自我的认识,才能更好地处理自身发展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并且才能把自身的发展当作自己认识的对象和自觉实践的对象;教师只有实现自我认识,其自身的成长与发展才能更具有计划性和目的性;教师只有实现自我认识,才能成为自己完整意义上的发展主体,才能有自我发展的意识,才能实现自我的专业发展[21]。
3. 反思是优秀校本研修团队实现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教学实践经验是教师实践性知识最重要的来源。但是,当经验受习惯和常规支配的时候,就常常成为理性和思考的相对面[22]。所以,教师必须经常对教学实践经验进行深入反思,用审视的目光观察分析自己的教学实践行为,并通过反思指导新的教学实践。
上述数据分析显示出:优秀校本研修团队与其它校本研修团队相比,在反思知识这一维度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教师的批判反思知识,主要表现在教师日常“有心”的行动中,其实是教师与自我的一种内部对话,反思有助于教师将理智的思考转化成为教师自身的实践性知识,反思的过程实质就是教师专业成长与专业发展的过程。所谓“反思”就是深思熟虑的思考。教师的反思是一种实践取向的反思,表现为“对实践反思,在实践中反思,为实践而反思”[23]。众多的研究表明,教师反思是改变教师实践的重要成分,教师反思被看作是教师协调他们的信念与实践之间矛盾的关键[24][25]。
(二)培育优秀校本研修团队的建议
校本研修团队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主导情境。建立一支优秀的校本研修团队,也是学校教师专业管理的目标追求和必然选择。首先,团队教师应确立共同的专业发展愿景,设定相同的目标,以教师个人愿景为基础,以学校发展愿景为导向,树立使全体团队成员都愿意为之奋斗的理想追求。共同愿景建立之后,团队成员在团结、和谐、相互信任的氛围下开展专业学习,使团队成员的智慧力量实现最大化。同时,不能忽视教师的个体性和创造性,在协作中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个性特点,扩大教师的创造空间。此外,研修团队还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使用反思工具进行强化、巩固、改进和修正,并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的研修形式促进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持续增长,最终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除了以上因素外,培养优秀的团队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激发自身能量、创造激情、组建亲密无间的团队、合理的付出、尊重成员的个性等[26]。由于本文以教师实践性知识为主要影响因素,所以对上述几点不再赘述,但在培育优秀校本研修团队时却不容忽视。
一、内涵与模式
教师工作坊这里指一种混合式的教师研修模式,在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借助于网络研修平台,发挥学科专家和名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带动区域性骨干教师开展常态化的全员培训。本质上是由学科专家、培训者和骨干教师组成的异质化的学习共同体。名称上借鉴了传统手工作坊的意蕴,强调教师缄默性的教育智慧的凝练与分享。操作上它将短期集中培训、网络研修与在岗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有助于实现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和自我反思提升。通过工作坊,可以开展相关主题的网络课程研修和基于问题解决的网络校本研修,还可以进行网络空间教学等活动。
教师工作坊的主体是研修的教师群体,由培训者和学员共同组成。对于工作坊的培训者,教育部有关文件中统称为“主持人”,由高校专家、优秀教研员(培训者)和骨干教师组成“三人行”核心团队。湖南省在实施过程中为了加强分工与合作,将“主持人”细分为“学科专家”“坊主”和“坊主助手”三种角色。每个教师工作坊“学科专家”“坊主”各一人,“坊主助手”根据研修活动开展的需要可设多人。研修学员几十、上百甚至数千人不等,统称为“坊员”。工作坊成员登录网络研修平台,事先会被分配到预设的研修社区,赋予相应的角色,并自动拥有该网络平台的实名制“个人空间”。
教师工作坊一般基于单一的学科或领域开展研修,有些综合性的工作坊也是可以跨学科、跨领域的。工作坊研修模式突破了单一远程培训、集中面授或自主研修的局限性,将几者有机融合在一起,让传统的教师培训模式产生了结构性的变化。这种新型的混合式培训模式,要力争做到以下“六个结合”:
(1)集中面授与网络研修相结合。教育部示范性教师工作坊集中面授时间一般为15天左右(可以分段进行),地方性的教师工作坊集中面授时间数天不等。集中面授时要求理论讲授、案例学习和实践操作相结合,以提升“主持人”工作坊的主持能力。面授过程中,举办方要注意观测学员的学习态度、服务意识、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能力,遴选并确定坊主,组建主持团队。网络研修以任务驱动为主线,将线上与线下研修相结合,重在专家引领、主题研修、反思实践、交流研讨和成果展示。网络研修要充分发挥“教师工作坊”课程学习、交流研讨和“个人空间”优质教育资源在线生成、推送分享功能,实现两者的优势互补。
(2)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相结合。建坊以后,主要由工作坊“主持人”组织学员在线上进行课程学习、活动参与、研讨交流等。推动学员及时将所学内容应用于实践,巩固学习效果,实现学用结合。工作坊研修项目实施机构采用名师巡讲、主题论坛和现场交流等方式,定期组织学员开展线下集中研修活动。
(3)主题研修与自主选学相结合。工作坊研修项目实施机构应配合工作坊主持人,根据学员需求设定研修主题,优化研修内容,明确研修任务。将必修与选修相结合,提供丰富适用的课程资源,供学员选学,实现按需施训。
(4)专家引领与团队协作相结合。通过培训机构专家团队和工作坊主持人的规划设计、教学指导、组织协调和诊断评估等,引领研修持续高效开展。建立坊内学习小组,实现分层研修;建立学员相互指导和帮扶机制,满足学员个性化学习需求;建立坊间有效联结机制,实现协作研修。
(5)问题解决与案例研讨相结合。研修项目实施机构根据成人学习的特点,探索利用测评工具进行诊断分析,帮助学员发现问题。针对重难点问题,依托典型案例,专家引领学员进行分析研讨,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和路径。
(6)行动研究与成果评价相结合。通过专家指导,基于学科大主题,设立行动研究小课题,采取小组合作或个体研究方式,将研究与实践相结合,驱动学员深度学习,形成系列研修成果。建立研修成果学员互评机制,将数量评价与质量评价相结合,激励学员分享研修成果,生成遴选高质量成果。
二、目标与任务
教师工作坊实行坊主负责制,坊主可由高校学科专家、优秀教研员或一线名师担任。坊主在学科专家的指导和助手的协助下,共同引领一定数量的区域骨干教师进行工作坊研修,打造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师学习共同体,探索建立骨干教师常态化培训模式。具体实现三大研修任务:
1. 培训工作坊主持人,分级组建教师工作坊
通过集中培训培养各学科(领域)“种子”教师,担任省级和县级教师工作坊主持人,分级组建省级和县级教师工作坊。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省级教师培训机构负责组建省级教师工作坊。采取工作坊研修方式,培养信息技术水平较高的项目县专职培训者和教研员成为工作坊主持人,并不断提升其培训能力。主要包括团队打造与引领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出主题并引领研修的能力、突出的教育教学示范能力、工作坊线上和线下活动的组织设计与实施能力、评价能力、现场诊断与指导能力、资源汇聚与整合能力、教学研究能力等。
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负责分学科(领域)组建县级教师工作坊。依托工作坊主持人,利用县域教师网络研修社区,遴选具备网络学习条件的乡村教师进行工作坊研修,不断提升乡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主要包括教材分析与使用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学方法与教学技能、学生学习方式与方法、教学评价、基于课堂教学的小课题研究等。
2. 发挥主持人引领作用,生成分享优质教育资源
工作坊研修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工作坊主持人在本区域学科教学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其从优秀迈向卓越。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主持人持续发挥影响力的工作机制,为乡村教师的可持续专业发展提供保障。
通过实施教师工作坊研修项目,为各地生成一批优质培训课程资源及服务于乡村教师一线教学需要的实用教学资源。将教师工作坊与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对接,加强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遴选汇聚、智能推送和交流分享。
3. 整合教育信息化项目,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通过推行教师工作坊研修,有机整合全省中小学教师“能力提升工程”“优质空间课堂”“网络名师工作室”、教师信息化教学“示范性空间”等项目,提升全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变革教育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规程与要求
教师工作坊研修应是有组织的活动。教育部印发的《“国培计划”――教师工作坊研修实施指南》对“种子”教师的遴选、培训提出了明确要求,对工作坊研修项目的实施流程提出了指导意见。为了保障湖南省“名师工作坊”和其他“教师工作坊”研修实效,便于相同学科(领域)实时交流分享,有助于研修成果的提炼汇聚,对研修平台、开坊流程以及工作坊主持人提出了相应要求。
1. 统一研修平台
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工作坊研修统一依托“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发展网”(http://
)进行。通过“个人空间―教师工作坊―研修社区”一体化网络研修体系,开展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教师工作坊研修。“研修社区”和“教师工作坊”具备成员管理、计划、课程学习、资源推送、活动组织、成果汇聚、监测评价、行为记录与信息反馈等功能。
2. 规范开坊流程
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发展网规范了各类教师工作坊研修项目开坊的基本流程:报到确认分班开坊申请提交坊管理成员设置班级管理成员通过开坊审核。每个环节的具体要求,在平台上均有公告说明。
3. 明确坊主责任
择优遴选高校学科专家、优秀教研员(专职培训者)和一线名优教师担任教师工作坊主持人,需符合以下条件:①教学(教研/科研)工作业绩优异,在全国或本省范围内具有一定影响力;②具有丰富培训经验,承担过省级以上教师培训任务;③能够为人师表,引领帮助其他教师成长的愿望强烈,团队合作能力和凝聚力强;④省级特级教师、“未来教育家”或“青年精英教师”培养对象,其他省级名师候选人或入选“国培计划”专家库的一线教师、教研员和高校专家优先。
教师工作坊主持人的专业水平、敬业精神和履职情况,直接影响到工作坊的研修效果。工作坊主持人肩负着组织管理、专业指导、监督评价、成果提升等四大方面的职责。①组织管理方面,主要是引导学员登录,通知公告,管理学员行为,学情统计反馈等;②专业指导方面,负责制订研修计划,组织研修活动,提供研修资源,诊断关键问题等;③监督评价方面,点评学员作业,推荐优质资源,推荐优秀日志,监督研修进程等;④成果提升方面,主要是策划特色活动,总结研修经验,汇聚优秀成果,生成培训课程资源等。
在明确教师工作坊坊主(主持人)基本条件和主要职责的基础上,还应分别对学科指导专家、坊主助手的工作条件与职责提出相应要求。同时,对工作坊坊员的研修活动提出合适的、可操作的考评标准。
四、课程与资源
丰富、优质而实用的课程资源是吸引教师长久留在研修平台的关键因素,因此,预设的适应教师专业发展的课程与动态生成的优质教育资源显得同等重要。教育部相关文件对教师工作坊研修项目的课程设计与资源提供分类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教师工作坊每次研修活动都要先确定一个主题,即教学中有待解决的某一具体问题,然后围绕这一主题,全员准备,各自阐发自己的理解认识,形成争鸣与碰撞,做到有理论思考、有实例研讨、有反思总结。研修主题涉及六大领域,即师德素养、信息技术应用、教学方法与技能、教学评价、教学研究、工作坊研修指导等。
研修课程由教师培训机构按照教育部的有关要求,根据研修项目的目标任务和学员实际需求,围绕一个或若干研修主题,分阶段设计系列课程模块。每个模块应包括学习目标、专题内容、典型案例、研修活动、研修方式和成果要求等。研修课程应标明必修与选修,明确线上与线下研修的学时任务。
由于工作坊研修倡导混合式研修,不同的研修阶段(或环节),培训要求以及课程资源的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面授阶段侧重工作坊主持能力,包括工作坊研修规划和指导能力、线上及线下研修活动设计与组织能力、线上协作研修工具使用能力、课程资源设计与整合能力、研修效果评价能力等。网络研修阶段重在为坊主设定切合的研修内容,帮助其在指导学员的同时,总结自身教学经验,凝练教育思想,塑造教学风格,提升专项能力。
教师工作坊主持人培训的课程内容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具体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组织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能力、教学研究能力等。二是提升培训能力,具体包括培训教学能力、教师工作坊主持能力、校本研修规划与指导能力、区域性教师培训设计与组织能力、网络研修指导能力等。
承担教师工作坊研修项目的培训机构须提供高质量资源,满足学员必修课程的学习需要。资源应针对教育教学重难点问题,聚焦学员的共性需求。教育部有关文件指出要参照MOOCs方式建设优质教育资源,进行碎片化加工,原则上每段课程不超过15分钟,能够通过即时问题测评和作业互评监控学员学习过程。“示范性项目”本类资源不少于线上学时的四分之一。资源应聚焦课堂教学前沿问题、核心问题、焦点问题,有效整合典型案例。“示范性项目”本类资源不少于线上学时的2倍。
教师工作坊推崇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每个成员既是原创教育资源的建设者,又是优质教育资源的享用者。主持人在培训机构的支持下,结合研修主题,通过自主开发与推荐使用相结合的方式,提供针对性的研修资源,包括课堂教学实录、专题讲座、典型案例、微课程等。每位学员围绕研修主题,在学习小组帮助下,开发不少于2学时的生成性资源,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录、微课程和研修日志等。
五、组织与保障
教师工作坊研修虽然已经推行两年,但还是新生事物,要确保常态化、有效地开展,必须加强组织管理和监督考评,建立并完善一系列激励机制和长效机制。
1. 加强组织管理
建议实施分级管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培训机构、教师工作坊主持人各司其职。“国培计划”示范性教师工作坊研修项目由教育部负责总体规划和统筹管理,安排专项经费支持线上研修。省级项目办负责项目组织实施的具体管理和协调工作,组织专家进行方案评审,建立项目监测与管理平台,进行信息收集与,提供研修支持服务,开展过程监测和绩效评估等。
省教育厅要将工作坊研修纳入全省项目规划,为学员线下研修提供经费支持,做好学员选派管理、工作坊研修监管和绩效评价等。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为本地学员学习提供必要的支持,将研修学分计入教师培训学分。
培训机构负责集中面授与网络研修组织实施工作。组建研修专家团队,做好平台支持与服务,提供课程资源;会同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做好学员学习管理与评价;按要求做好项目总结评优等工作。
工作坊主持人负责主持工作坊研修活动,做好整体规划、研修指导、活动组织、资源提供和学员评价等工作。高校学科专家提供研修专题的理论指导,发挥教师专业发展的专家引领作用。坊主助手协助工作坊主持人组织学员进行日常研修,协助做好学员评价工作等。
2. 加强考评监督
“国培计划”教师工作坊研修项目由教育部负责绩效考核工作,省教育厅和省级教师培训机构加强项目管理,按照相关标准给予经费支持,加强对培训机构组织实施的指导工作。
省教育厅会同培训机构做好省级教师工作坊研修的过程监控和绩效考核工作,并根据工作和学习成效及时对工作坊主持人和学员进行动态调整。
培训机构负责教师工作坊、工作坊主持人和研修教师的考核评价工作。考核要坚持实效性和创新性相结合的原则,参照教育部颁发的相关标准,利用大数据做好监测工作,综合评价各工作坊及相关主体的行为,将相关结果定期反馈项目办及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在研修社区显要位置公布优秀名单,优秀成果,并向学员“个人空间”推送。
建立长效协作机制,在省教育厅规划指导下,建议由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负责省级中小学教师工作坊研修项目的统筹管理;具体负责名师工作坊研修项目的组织实施;协同各教师培训院校(机构)组织实施工作坊研修环节;指导县级教师工作坊研修项目的开展。
建立监督反馈机制,教师工作坊研修项目组织实施机构安排专人在线全程跟踪,及时了解并反馈项目实施进展情况,定期召开学情分析会议,以研修简报、周报、月报等形式上报省教育厅。
3. 完善激励机制
(1)减轻工作坊主持人的日常工作量。担任“国培计划”示范性工作坊或省级名师工作坊研修项目的主持人,经县市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认定,建议在正常工作量的基础上,另外计算一定的标准工作量,或者按照此标准减轻日常工作量。
(2)为工作坊研修提供经费保障。工作坊研修经费应按照教师网络研修经费标准予以保障,目前,湖南省是按照3元/人学时的标准用于平台运行费、资源费、辅导费、管理费等。其中辅导费应不低于1元/人学时,用作坊主、专家和坊主助手的劳务费。建议对教师工作坊研修项目组织评估,评为优秀等级的省级名师工作坊、教育部示范性工作坊,由省教育厅给予一定的奖补经费。评为优秀等级的县市级教师工作坊,县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可以酌情奖补。
(3)工作坊研修要为研修教师认定学时(学分)。教师参加工作坊研修,经考核合格,应根据研修方案为研修教师认定研修学时学分。此外,培训机构根据学员提供资源的数量、“种子”教师和学员对资源的认可度,在教师工作坊研修项目规定的学时基础上,可酌情奖励一定学时(学分)。
更新教师教育观念,以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全体班主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班主任培训的针对性,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1班主任培训计划5篇,供大家参考。
班主任培训计划1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市教育局--年工作要点和--省教师教育改革发展方案,进一步解放思想,提升理念,创新机制,强化管理,结合我区教育局具体要求和实际,“办实事、求实效”,扎扎实实地开展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积极推进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和英语语言能力的培训,扎实搞好班主任培训和骨干教师培训,加快推进名师队伍建设,努力实现优质教育资源互联共享,推进我区干部队伍职业化发展和教师队伍专业化成长的进程,为实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总体目标做出积极的贡献。
主要任务概括为三个方面:一个目标,两条主线,三个侧重点。
一个目标:以促进--教育教学的长足发展为目标。
两条主线:以干训、师训为两条主线。
三个侧重点:
(一)、加强交流与合作,开拓培训新思路
积极参加--省教师教育学会活动,努力争取承接区域外培训任务,挖掘潜能,发挥“省级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作用,扩大对外影响与交流,拓宽眼界和视角。
(二)、课题引领,提高教师教育水准
积极承担国家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有效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市级课题(以“活动”为中心,主体参与,提高校长培训的实效性),建立学习共同体,以校本培训为主线,丰富内涵,加强引领与管理,通过一系列课题研究与实践活动,促进区域内的交流与合作,有效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化整体发展。
(三)、继续发挥远程教育优势,创办培训特色。
充分利用目前我区开辟的“空中英才”远程教育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关于新课程学科远程教育》两大资源,结合本校实际,开展校本培训研究,创办校本培训特色,实现校本培训制度化、系列化、专题化。
(一)、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区域发展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全国教育系统干部培训“十一五”规划》的要求,积极推进教育系统“学习共同体、学习型班子、学习型校长”的建设,引导领导干部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努力形成勤奋学习,勇于创新,求真务实的风气,--年在全区教育系统开展争创“学习共同体、学习型班子、学习型校长”活动。各学区、班子、校长,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确定--年相应的研修专题,根据专题确定必修书目及选修书目,采取集体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围绕中心议题相互交流,共同提高,达到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区域教育的提高与发展。
(二)、强化实战培训,提高新教师岗位适应能力
1、对新教师的培训突出实战性特点,在分专题对新教师进行职前集中理论培训的基础上,设置新、老教师分别执教同一内容的课堂教学,由新教师与带教老师共同听课、共同点评,人人参与、多维互动,面对新教师在管理、教学中的疑难与缺憾反复研究、咀嚼,继续设置课堂,经过多次反复性训练,强化了对新教师上课、听课、现场评课能力的提高。
为了提高理论层次,培养教科研意识和教科研能力,要求每位新教师联系实际,确定研修专题,并根据专题选读书目,每两月在培训中心借阅一本教育书籍,按培训计划要求进行读书并写出读书笔记和读书心得与反思。
2、做好试用期培训的考核验收工作
新教师试用期培训考核验收工作由人事科、教师培训中心、教研室、教师任职学校联合进行,由培训中心组织实施。并将考核情况组织各负责部门分别填入《试用期培训综合考查表》,报人事科审核。考核合格者,成绩作为新教师转正定级的依据,并折算成学分,记入《继续教育证书》。
3、在总结--年新教师培训的基础上,做好新编《济南市新任教师读本》与我区教育教学实际的结合与研究,进一步提高--年新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规范性。
(三)、借势发展,丰富和引领校本培训
为继续贯彻落实《--省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实施方案》,有效推进《方案》中第三阶段关于“联系教育教学实际,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进程,研究出台并组织实施《--区教育局中小学校本培训评估标准》,引领各中小学在认真总结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目前我区开辟的“空中英才”远程教育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关于新课程学科远程教育》两大丰富资源开展校本培训。并组织落实下列具体事宜:
1、分批分期到远程会员学校督促、检查远程教育落实情况,召开参训教师座谈会,了解各会员点远程教育落实情况。
2、组织好中小学骨干教师异地培训,充分利用外部优质资源,拓宽视野,激活思维,提升培训质量。
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辐射作用,组织好座谈与交流的汇报活动。
3、组织上海专家春季和暑期两次来济南的面授带教活动,并强化专家和参训教师的互动、交流。
4、组织好视频知识复习、考试和反馈等工作。
目的:以考促学、抓好落实、调研反馈,使远程培训更加切合我区实际。
5、组织、落实全区英语教师tkt英语学习和外教来济对英语学科带头人面授活动(培训内容:教学要素、授课技能和专业知识)。
发挥英语学科带头人作用,落实全区英语教师tkt英语远程学习,带动全区英语教师专业提升和业务发展。
6、做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关于新课程学科远程教育》春季、暑期、寒假三次培训的组织与管理。
研修课程包括小学及初中数学、语文、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等8个学科的学科研修课程。每个学科分6个学习专题,每个专题学习时间为12学时。研修方式采用网上集中研修和分散学习相结合的“4+2”模式。通过远程研修,进一步加深中小学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帮助广大教师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改进教学实践。
7、深入开展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第三阶段的培训,即:教育科学研究阶段。
各中小学要在前段学习反思和实践创新的基础上,联系教师队伍实际,开展教育教学科研方法的培训,学习科研的基本方法,增强教育科研的意识。结合当前教育教学特别是当前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确定研究课题,深化教育教学研究,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和水平。组织参加年底全市统一组织的考核。考核包括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核两部分。理论考试以教育科研方法的基本知识为主;实践考核由教师结合自己承担或参与的研究课题,提交不少于3000字的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和本人教育教学特色的科研论文或阶段性研究成果。
总之,--年教育局、培训中心要在提供资源、加大组织、引领的基础上,强化对校本培训的管理、督导和评估检查力度。通过检查评估,使更多的学校跻身于教师校本培训省级示范学校的行列,推动全区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工作的深入扎实开展。
(四)组织落实班主任岗位培训,促进班主任队伍建设
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和《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计划》的要求,总结我区“首届青年骨干班主任培训班”的经验,结合我区实际,组织落实班主任岗位培训,促进班主任队伍建设。培训主要内容:班主任工作基本规范、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班级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班级管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相关教育法规等。培训时间不少于30学时。今后凡担任班主任的教师,均需接受专题培训,对未参加过班主任培训的教师,近年内要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补修,近早实现人人持证上岗。
在全员培训的基础上,市区教育局将选拔优秀班主任进行重点培训,努力打造一支在区、市、省甚至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骨干队伍。
(五)、注重统筹规划,壮大名师后备队伍建设
以市名师工程为引领,以校本培训和远程教育为主要培训形式,加强我区名师建设工程,把这项工作作为调整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加强教育人才梯队化建设的根本环节。
1、组织市名师人选参加高级研修或挂职培训学习。
--年是我市实施“名师建设工程”的第二年,也是开展培养培训的实质性阶段。针对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今年开始,陆续组织名师人选到高校或教育发达地区参加高级研修或挂职学习培训。通过研修学习,提高理论素养,提升教育理念;激发成长动机,消除职业倦怠;反思教学实践,重新定位专业角色;创新教育思路,突破专业发展的“高原期”,促进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新的提升和发展。
2、以“济南名师网”、“市名师电视专栏”、“名师工作室”建设为契机,推动我区“市名师人选”的成长。
3、采取激励政策关心鼓励名师培养人选。
各校每年给予人选10至15天学术假期,让他们相对集中精力和时间,总结反思自己教学工作,梳理积累的教育案例与资料,撰写有推广价值的经验与体会。
4、加强人才梯队培养,壮大--名师队伍
为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壮大名师后备队伍,让每位教师学有方向,赶有目标,形成教师队伍的塔式结构,实现教师队伍的分层递进,梯队攀升。为此,我区今年启动“--教师人才梯队培养工程”(《方案》另祥)。评选产生我区骨干教师人选、学科带头人人选、--名师人选,并从--名师中输送市名师人选。培养周期3年,经过3年的考核正式命名,同时享有相应待遇。对人选提供相应的成长平台,而且每学年对人选考核一次,通过考核形成人选动态管理。经过3年的努力,形成--人才梯队,壮大--名师队伍。
(六)、探索农村培训有效模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在对农村教师教学情况进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今后要加强对农村教师培训的研究,充分发挥教师培训中心的业务统筹和服务支持职能,探索农村培训的有效模式,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城乡结合、资源共享,利用济南市名师人选优质资源,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结合我区农村教师实际,组织农村复合型骨干教师培训,提高农村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以适应不断增长的农村地区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班主任培训计划2一、工作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县进修校关于教师培训工作的文件精神为指导,立足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着眼于提高教师综合
素质与专业水平,服务于课程改革,培养终身学习和创新潜力的新型教师队伍,着力构建学习型的教师组织。
二、工作目标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爱岗敬业精神;
2。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升教育科研潜力;
3。强化教师专业知识及理论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4。加强教育技术潜力培训,提升教育现代化实施水平,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
5。深入贯彻落实县进修校师培工作精神,加快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全面提升。
三、主要工作
(一)着眼实际,注重培训的针对性。
1。强化师德建设,树立师德窗口形象。学校将坚持以学校博客、校讯通、教育简讯、《汶川教育》为媒介与视点,继
续挖掘和培养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先进与典型,透过开展政治学习和“师德演讲”、“我的教育故事征集”、“师德征
文评选”、“教育故事选编”等活动,推进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强化教师自身修养,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加快我
校师德窗口形象建设。
2。特色建设,引领教师专业知识自主提升。以“书香校园”文化建设为源头,透过校园图书馆、教育博客等信息平台
,继续深入开展师生经典诵读工程,以此促进教师走向书香型、知识型、智慧型的专业发展之路,以丰富的知识积淀
开启教育的智慧,提升教育科研潜力,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本学期,学校将有目标的培养和发展学科骨干教师。与此
同时不断提升教师学历水平,以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3。支教帮扶,促进教师专业性成长。借助资中学校支教帮扶优势,组织帮扶学校学科骨干教师举行“教学送培下乡活
动”、“高效课堂活动研讨”、“名师教育思想交流”等,在名师专家的引领下开辟专业发展之路,并有计划的选拔
优秀青年教师3――5名与帮扶学校骨干教师、名师结对帮扶,以点带面,辐射引领。
4。加速信息教育技术应用水平的提升。充分发挥学校信息技术人才的示范辐射作用,透过开展“信息技术操作潜力培
训”、“教育技术应用潜力培训”、“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电子白板应用技能培训”等全员培训活动,不
断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潜力。
(二)丰富形式,搞活培训,注重培训的实效性。
1。立足校本,面向全员。构建骨干引领――同伴互助――自主反思的校本研训运行机制,透过教务处、教研组、课题
组等校本性研训组织,面向全体教师开展“传帮带”培训活动,以“教育理论学习”、“课例研讨”、“案例诊断”
、“教学沙龙”、“专题培训讲座”等形式拓宽不一样层次教师的教育视野,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保证全体教师同等享
有学习提高的机会,以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
2。搭建平台,拓宽渠道。一是外输送培,开放教育思想。学校将用心组织教师参加县进修校安排的各种培训工程;二
是外聘内训,开阔教育视野。学校以支教工程为契机,用心建设与支援学校的和谐关系,组织学科骨干教师到资中县
-镇中心校、新桥镇中心学校进行培训学习;三是骨干辐射,经验共享。学校在多措并举,重力打造学科骨干教师
队伍的基础上,将多角度多层次的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透过开设示范课、外出学习汇报课、教育思想汇报
交流等形式,分享经验,共同成长;四是整合利用身边的优质网络资源,为教师培训带给公共服务平台,务实开展培训。
3。以赛代训,赛训结合。以县教学工作要求和有关教师培训文件精神为指导,用心开展教师教学技能评比活动打牢教
师专业成长的基石。
四、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教学副校长为副组长的教师培训领导小组,教务主任、及教研组长为领导小组成员,负责教
师培训的管理工作,具体培训由教务处负责。
2。统筹培训,带给保障。
学校将全面统筹协调培训工作,在培训时光和培训经费上带给保障,确保教师培训经费的持续增长,为教师培训带给
稳定可靠的经费来源,确保教师培训工作顺利开展。
3。加强管理,严格考核。所有培训由教务处实行管理,统一规划和实施。学校将把过程管理和教师培训考核状况与教
师绩效考核、职务评聘、岗位设置、评先表彰等挂钩,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努力培养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
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振兴漩口地方教育。
4。强化学习,服务培训。为了做好培训、服务、管理工作,培训领导小组成员要加强自身建设,强化学习,开拓视野
,积累经验,以满足培训工作的需要;教务处要统一规划好各类培训,做到目标明确、思路清晰、要求具体,整合资
源,创造性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时光
项目资料
一、二月
1。总结201x年师培工作,清理装订相关文件资料,整理归档。
2。布置假期教师课标和业务学习资料。
三月
1。收集假期教师课标学习记录。
2。制定201x年我校教师师培工作计划。
3.组织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宣传培训工作会。
3。做好“关于教育部教师普通话运用状况调研”活动的调查迎检工作。
4。各教研组进行“晒课”研讨会。
5。布置开展语言文字工作。
四月
1。开展电子白板使用培训工作。
2。到资中新桥、-中心校进行教学、管理交流学习。
3。配合县进修校做好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的后备人才库建设工作。
4。做好小学科学教师实验操作技能比赛工作。
5.各教研组开展高效课堂研讨培训工作。
6。完成“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晒课”、“优课”上传工作。
五月
1。组织我校学科、骨干教师进行教学巡回交流,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2。组织幼儿园教师开展县级培训。
3。完成“国培计划”、省州各项培训活动的人员选派工作,加强培训过程管理,开展好校本再培训。
4。。开展学校读书活动。
5、组织开展小学识字教学研讨培训工作。
六月
1。配合县进修组织的管理者外出培训学习活动,转变观念,提升管理潜力,提高管理水平。
2。继续开展好“国培计划”、省州级培训工作,加强培训的过程管理
3。开展校本研修活动。
4。做好期末检测工作,对师培进行总结,安排好下半年工作目标任务。
七月
1。选派教师参加“国培计划”、省州级培训工作。
2。布置暑假教师自学课程标准及师德师风建设
八月
1。组织完成暑期国培、省、州级教师培训工作。
九月
1。开展学校继续教育学时登记、教师成长记录工作。
2。完成开学检查视导工作,加强监管,指导学校校本培训。
3。开展教师教育技术潜力提升工作,组织以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资源整合的校本培训活动。
4。组织教务主任、教研组长参加县进修校举行培训活动,提升组织与管理潜力。
5。开展我校语言文字宣传月活动。
十月
1。各教研组组织开展高效课堂研讨培训工作。
2。选派我校骨干教师参加县进修校组织外出学习培训。
3。继续开展好国培、省州级的各项培训工作。
4.开展语文作文教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研讨培训会。
5。选派部分教师到广东--小学进行跟岗培训学习。
十一月
1。组织德育主任、班主任参加县进修校举行培训工作。
2。指导督促各校校本培训、语言文字工作以及读书活动的开展状况
3。参加县进修校组织开展“校(园)长研讨会”活动。
4。继续开展好我校教师有关国培、省、州、县级的各项培训工作。
5。开展我校语言文字相关活动。
十二月
1.对我校学科、骨干教师进行考核。
2。继续开展好国培、省州级的各项培训工作
3。总结今年教师培训工作,完成数据上报。
4。完成本年度师培工作资料收集,整理归档。
班主任培训计划3一、指导思想
通过培训,促使班主任更新观念,提高个人的思想素质、理论修养、教育能力,科学地把握班主任工作规律,更好地适应学生自身成长和发展的需要,使学校德育工作能够真正激发学生的理想、情操,指引学生对真理、对生活的追求和创造,进一步提高全校班主任队伍的素质和班主任工作的水平,提升学校品位。
二、明确班主任校本培训的目标
1.帮助班主任了解班主任常规工作及基本要求,探究班主任工作的一般规律,提高班主任工作的自觉性。
2.通过学习优秀班主任的经验和方法,能够积极主动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提高班主任工作的创造性。
3.积极探索,学会协调各方面工作。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与任课教师密切配合,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提高班主任工作的艺术性。
4.培养班主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案例分析和经验的能力,提高班主任工作的科研性。
三、培训内容
1.专业理论:
教育法律法规类:《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班主任工作条例》等。
教育法律法规类:《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班主任工作条例》等。
德育管理方法类:《班主任工作新理念》《班级管理方法与创新》等。
2.专业素养:
班主任的专业素质修炼
班主任的能力训练
班主任的组织领导艺术
班主任的关系协调能力
班主任的工作方法与技巧
3.专业能力:
班集体的建设、组织能力,班级日常管理工作能力,班队活动的设计、组织能力,主题班会的创意、设计组织能力,后进生的教育帮扶转化能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学生个案的观察教育分析能力,课题开发与研究能力,偶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与家长联系的方法和技巧等。
四、培训途径与方法
实行班主任全员培训,分层培训的方法,采用学习反思、实践训练、导师引领、专题研讨、课题提升的“五步”(循序和互相交叉、互相渗透)培训模式。
五、培训措施
1.建立班主任专业化培训领导小组,强化对培训工作的管理与指导
组 长:王--
副组长:高--、滕--
成 员:顾建平、李芳、张建良、倪牡丹
2.健全班主任专业培训激励机制,实行培训考核制。
根据要求对培训任务完成情况、班主任工作进步情况,与当年度的班主任工作考核挂钩,与校优秀班主任评比挂钩。班主任专业水平提高快、工作实绩明显的,优先推荐优秀班主任的评选。
班主任培训计划4时光飞逝,转眼间又是崭新的一个学期。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到,特意制定了以下的工作计划。
一、现状分析
本教研组现有教师9名,以中青年为主,
小学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在教学上用心肯干,努力上进,且大部分都是班主任,是学校的中坚力量,透过对于一些课题的研究,老师已经能够熟练掌握农远资源的使用,但还是存在必须的问题的,所以致使教学水平停留在原地不动,有待提高,为此本期教研重点,学习语文新课标,利用新建网络观摩探讨优秀教师和名家的课堂视频,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指导青年教师进行课堂备课和教学。
二、主要工作:
1、根据学校要求,着手进行课题申报和研究,初步拟定为“电子备课”方面的资料。
2、做好教学开放周组织宣传工作。
3、做好观看名师教学录像的工作。
三、具体工作安排:
三月份:
1、完成教研组计划的制定。
2、召开第一次教研组例会,明确学期工作重点,明确备课、作业批改的要求。
3、开学初常规教学检查(单元计划,进度表)。
四月份:
1、组织观看名师教学的实况录像。
要求有记录(算听课一节),有评价反思。
2、组织参加电教8项和小语会教学论文,设计的评比活动。
3、备课笔记和作业检查。
五月份:
1、期中测试状况的分析。
2、作文和写字比赛。
3、举行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六月份:
1、让骨干教师介绍语文学科复习经验,拟定复习计划。
2、对电子备课状况进行反思和总结。
班主任培训计划5一、培训目的
班级是学校工作的基本细胞,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指导者。而班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育质量。一个好的班主任,就是一个好班级。因此,提高班主任的素质,提高班主任工作的质量,是学校工作的重点,而班主任培训是提高班主任素质的一个主要途径。
二、培训措施
1、加强制度建设。
本学年我们将在制度建设方面重点做好六方面的工作:①班主任选聘制。我们将进行班主任竞争上岗制,择优聘任,以确保班主任队伍的素质。②见习班主任制,对于新教师将安排经验丰富的班主任与其结对子,在老教师的传、帮、带中让他们得到培养的锻炼。③班主任工作例会制。④班主任工作综合考核制。⑤行政挂钩制。
2、加强理论学习。
本学年将重点学习这些内容:①有关的德育文件。②有关的理论书籍。主要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如何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等。③《班主任》、《德育》等有关的杂志。
3、引导专业化发展。
教导处将收集整理有关班级管理、班风建设、偶发事件处理等方面的有关具体案例,加以编辑,印发给每位老师,引导学习先进的做法,探讨科学的育人方法。
3、加强科研探究。
在加强班主任理论学习的同时,我们还将要求他们积极进行教科研实践探索和研究,围绕德育课题“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德育工作的关系”,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总结规律,创出特色,从而更好地解决在班级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还将在期末举行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及论文评比,以教科研为先导,科研兴教,使学校的班主任工作和德育工作充满生命力,也更富有时代特色。
三、主要活动安排
1、班主任例会。
(每周的星期二上午7:30)
2、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
(每学期的期末)
3、班主任工作论文、德育论文评比。
4、文明班级、优秀班主任评比。
1 目前江苏高中生物教育现状
(1) 生源减少:生源减少是全国普遍的趋势,江苏近年来生源减少的速率相对较快,高中每年毕业的学生从4年前的50多万人减少为2012年的约40万人。每年平均递减约5%。
(2) 高考体制导致的生物选修生人数减少:由于江苏高考采用了语文、数学和外语三门高考科目计入总分,加两门选修科目的等级测试,其中物理是理科学生必选科目,生物和化学是理科学生的选修科目,学生普遍对生物课程不重视,2012年高考中选修生物的学生不足10万人。
生源的减少和高考体制导致江苏近年来科学课程教育水平和基础教育对科学课程的重视程度降到了历史最低点。高中生物教师队伍相对于教育需求过于庞大,各地区生物教师招聘人数急剧下降;选修人数下降及省“五严”禁令导致生物课程总课时数下降,教师处于“吃不饱”的状态,部分地区的调查显示教师平均周课时数仅为9.6课时/周。解决师资队伍过剩的问题是今后相当长时间内社会必须关注的话题。今年教师节,各大媒体同时报道了教师资格不能终身制的消息,这实际上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息: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队伍现状与课程改革的不对称日益严重,精简教师队伍、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化程度是推进新课程改革、提升教育质量的必然之选。
2 高中生物教师普遍的专业成长需求
(1) 在对参加2012江苏省培的高中生物骨干教师的调查中发现,90%的教师具有本科学历,10%为硕士研究生以上,这个比例在目前的教育体系要求下显得略低了一些。教师本身接受的教育、从事过的科学研究工作会对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巨大影响,同时新课程提高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对教师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这也是目前各地招考中普遍对参考人员提出“硕士以上学历、或(和)本科211以上高校”这些苛刻条件的原因之一。这些苛刻的条件虽然不尽合理,但它传递出了基础教育需要更高学科素养的教师的信息,客观上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起到了推动作用。
(2) 在教师需要哪些培训内容的调查中发现,40%的教师选择了教学实践技能的培训,对学科知识(10%)和教育理论(不足5%)的要求普遍较低(见图1),这不能不说是目前教师队伍中普遍存在的认识上的问题。在访谈中我们发现,作为基础教育的主管领导(主体是校长)们其实都非常重视教师本身的学科素养和教育理论储备,他们普遍认为学科素养是教学富有成效的基础和关键,而且学科素养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育理论则对教学实践产生指导意义,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对于教育技能校长们常常只强调符合某个基本要求即可,这是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很快增长和发展的东西。教育主管领导们的认识固然不完全正确,但这是基于实践经验的认知,有相当的合理的成分。这实际上应该对培训者和被培训者都产生积极的影响。
(3) 在对培训效果的评价预期调查中,超过40%的教师选择了“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选项,这说明教师实际上对学习有正确的预期,他们大都能意识到学习的主体参与和对解决问题过程的体验对学习的积极意义,这些恰恰应该成为他们在教学环节中充分注意的问题(注意教学过程的组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注重过程性学习而非结论性学习等)。
(4) 从以往的培训和教学实践过程来看,教师本身的素养急需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 专业技能亟待提升。例如:徒手切片、腊叶标本制作、校园植物的辨认、昆虫标本制作这些基本技能,大部分教师反映自身的掌握是有欠缺的;复杂的基因的扩增、电泳技术、微生物发酵技术等教师掌握的程度就更差了。而这些都是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或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对学生提出的要求。2011年江苏生物高考考了PCR技术中的引物设计原理,包括一些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在内的约90%的高中生物教师都不能正确地回答,这反映了目前高中生物教师在专业技能方面与课程的要求仍有差距,亟待提升。
② 概念不清,概念传递的方法不正确。前科学概念不仅存在于学生,而且存在于不少教师身上,这就导致了教师传递概念会采用不科学的方法。例如,某教师在生态系统结构讲到食物链时,把食物链简单地总结为“吃”和“被吃”的关系,导致学生在判断过程中将“蘑菇”误认为“生产者”,因为“蘑菇”是可以被吃的植物;另一位教师在讲到为什么采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时的解释是“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是为了给血红蛋白腾出更大的空间”,直接导致学生对现代进化理论的矛盾认知,这也是学生出现诸如“细胞分化导致基因选择性表达”和“冬季植物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升高是为了抵御冻害”的因果颠倒的错误概念的原因。当然,现在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先看书、再答题”的阅读式教学方式也是概念传递与教学低效的重要原因之一。
③ 对先进的教育理念认识不到位。对课程的一知半解是导致课堂低效的又一重要原因。在江苏省培结束后对学员的调查中发现,学员反应收获最大的除了教学观摩的实践活动,就是先进教育理念的传递(见图2)。这说明教师们在参训前对很多教育理念的理解是似是而非的,经过专家引领,互动研讨,大家收获很多,明白了对教育原理、方法、理念的误读是导致今天生物课堂教学流于形式,“新瓶装旧酒”的重要原因。现在的课堂教学,尤其是公开课、汇报课、展示课等,表面上看教学过程轰轰烈烈,实际上收效甚微,学生习得的东西很少。课堂教学象演戏,多数环节都是预先排练好的,演完散场,学生除了哈哈一笑,其实什么也留不下来。教育理念的提升,有助于广大生物教师更好地理解生物课程理念,更好地践行生物新课程,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
3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措施
(1) 各级教师培训:以本次江苏省高中生物教师培训为例。2012年以前,市级以下高中生物教师培训由各市、县教研室组织,但去年的培训反馈情况很不乐观,主要的症结是:缺少先进教育理念、理论和方法的引领;缺乏新的教育思想和方法的碰撞;缺少高水平培训师资(基本都是当地中学教师培训当地中学教师,参训教师反应收获小、效果差)。所以2012年省教育厅师资处下决心开展异地培训,委托高校进行培训。江苏全省有7所大学(南京师大、江苏大学、苏州大学、江南大学、南通大学、扬州大学和江苏师大)参与了培训,参训学员基本都是异地培训。培训中强调实践环节,省教育厅明确要求一定要有40%的时间为跟岗培训,注重了培训的实效性。目前省教育厅根据国家培训项目的要求,参考国培课程标准,组织了相关高校分别牵头制定江苏省省培课程标准,希望在国培的基础上做得更有针对性和更强调实践性。除了省培外,还有国培示范项目、国培项目和中西部国培计划等。
(2) 教师资格认证考试:目前国家已经在几个省、市、自治区开始试点教师资格认证考试。考试由国家组织统一命题,参加试点的省市组织现有在职教师参加考试,认证周期为5年,这实际上是为教师队伍专业化做准备工作,也是教师队伍重新洗牌的信号。教师资格认证考试今后将每年组织两次考试,逐步推进到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