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25 22:11:1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行政管理研究生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反垄断 市场竞争 支配地位 豁免权
一、电信联通垄断案的起因及电信行业垄断属性分析
(一)电信联通垄断案的起因
国家发改委启动对中国电信和联通反垄断调查程序的原因是部分企业机构针对2010年下半年“断网事件”的举报。此次断网事件的原因是中国电信要求其各分公司对高宽带和专线接入进行清理,除骨干核心正常互联互通点外的任何网络节点,清理所有其他运营商和互联单位等“穿透流量”接入。由于中国电信和联通一直以来就有“南联通,北电信”之说,控制着全国大半部分的互联网接入骨干网,电信的措施导致铁通等运营商遭受重创,大量用户断网或者网速异常缓慢。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仅广东铁通就爆发了37477个用户投诉事件,28210个用户退网,这就是电信联通反垄断案的“断网事件”。简单来说,此案的起因主要是价格挤压问题而导致国家发改委在接到举报后对中国电信和联通进行反垄断调查。对于是否构成利用支配地位进行价格挤压这一垄断行为,主要由四个关键点,将在下文详细分析。
二、电信行业的垄断属性分析
垄断分为自然垄断、经济垄断和行政垄断。所谓的自然垄断,现代经济学理论倾向于用成本弱增性原理来解释,是指当一个企业能以低于两个或者更多的企业的成本为整个市场提供一种产品或者劳务时,这个行业就是自然垄断。
也就是说,当一个产品或者服务交给一个社会主体经营时,它所产生的社会效益比交给多家企业经营会更高,其对社会来说,总成本也会更低。而行政性垄断指的是行政主体出于利益驱动,滥用行政权力,阻碍、限制或者扭曲市场竞争。
对于我国的电信行业来说,由于其产业的特殊性质,因而明显具有自然垄断的性质。然而,我国的电信行业并不仅仅是单一的自然垄断特性。中国的电信行业既有具有网络性经营的自然垄断特点,更为重要的是,其还有行政性垄断的特点。现今,我国的国有企业包括电信行业的现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行政因素造成的,妨碍市场竞争和提高效益的不是自然和经济垄断,而是行政垄断,尤其是行业和部门垄断,电信宽带行业亦是如此。我国《反垄断法》最需要反对的是行政性垄断。中国电信和联通被调查的消息公布后,官媒展开了所谓的“神仙战”。
可想而知,电信和联通宽带行业的背后,是各部门利益之间的较量。
此次国家发改委反垄断局启动的对这两家公司的反垄断调查,固然值得称道,但是在具体的行政执法层面,更值得关注的是,当下我国是否已拥有一个独立的、能够圆满完成此次反垄断调查的执法机构。反垄断执法机构是将反垄断法规定的有关程序具体落实的实施机关,执法体系设计的合理与否,关系到《反垄断法》的价值实现。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从此案分析我国的反垄断执法体制状况,我国反垄断执法体系的不足和缺陷值得我们重视。同时,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是否具有豁免权,是否构成垄断,关键在于这两家公司在电信业宽带接入市场上是否具有市场支配地位,并且利用这种支配地位实施了《反垄断法》规定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此次反垄断案的意义重大,涉及电信业、消费者、甚至国有企业,其对《反垄断法》影响也相当重大。因此,本文将从我国反垄断执法体制和电信联通两公司是否构成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导致垄断这两个主要方面进行分析。
三、垄断行为的认定(主要讨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
(一)电信行业是否具有“豁免权”问题
反垄断豁免制度,又称反垄断的适用除外制度,是指国家为了保障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在反垄断法及相关法规中规定某些垄断行为不适用垄断法的法律制度。反垄断豁免制度的设置是为了维护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公共利益,其给该制度适用的领域带来很大的利益,该制度当然有其价值之所在。但是,反垄断豁免制度其实就是对某些行业、个人和行为的垄断合法化,,垄断本身就存在着危害。所以豁免制度的使用,应当慎重。对于豁免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在第七条做了如下规定:
国有经济占控制地位的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行业以及依法实行专营专卖的行业,国家对其经营者的合法经营活动予以保护,并对经营者的经营行为及其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依法实施监管和调控,维护消费者利益,促进技术进步。
前款规定行业的经营者应当依法经营,诚实守信,严格自律,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不得利用其控制地位或者专营专卖地位损害消费者利益。
对于这一条,有人认为这是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行业国有企业的特殊保护一定程度上是在排除《反垄断法》对这些企业的规制。央企因为其特殊的身份享受着特权,反垄断调查的大刀不可能看向他们。然而,电信和反垄断案的出现,表明《反垄断法》同样适用于国有大型企业。在《反垄断法》面前,所有企业一律平等,《反垄断法》是不分对象,不分所有制形式的。
笔者认为,我国《反垄断法》第七条并不是对特殊行业的豁免,而是由于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在经历有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期,市场程度发育不够,难以形成规模效应,难以应对国际上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同行冲击,为了避免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遭受重创,国家对其加以保护。当该行业在我国市场完全成熟之时,国家对其进行监管。笔者承认这是一种特殊保护,但是从来没有把国有企业垄断排除在它的管辖之外,反垄断执法机构有权对国有企业的垄断行为进行调查。当然,在某些领域,政府可以实施准入限制和价格控制,但当这些国有企业有典型的垄断行为的时候,《反垄断法》依然要约束这些国有企业,对其进行调查和处罚。所以,电信和联通等大型国有企业并不是一定享有“豁免权”的。
四、关于此案进程和影响的研究
(一)电信联通反垄断案进程
在国家发改委公布其正在对中国电信和联通展开反垄断调查之后,引起极大地关注。各大媒体和网民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观点不一,被称为“神仙战”。迫于社会的压力,中国电信和联通承认在互连互通以及价格上确实存在的不合理行为,价格管理不到位、价格差异较大。同时承诺整改,在“十二五”期间将大幅提升光纤接入普及率和宽带接入速率,争取在五年内公众用户上网单位带宽价格下降35%左右,并立即着手实施。与此同时,电信和联通已经向国家发改委提交了要求中止反垄断调查的申请。至于是否中止反垄断调查,国家发改委称将视中国电信和联通的承诺是否得到具体落实情况而定。对于此案的最新进展,笔者也将持续关注。
(二)电信联通反垄断案的影响
对于此次反垄断调查,少部分人――比如广电方面――仍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认为发改委的调查实质意义不大,它更多的只是在协调超级国企之间的利益。
但笔者个人认为,央企首度遭遇反垄断调查,不管是“业界的福音”,还是部门利益争夺的“闹剧”,其意义都非常重大。
首先,对于电信宽带行业而言,可以促进电信业竞争监管机制的完善,解决电信业宽带接入市场各种问题的核心症结所在。同时可加快宽带接入的互联互通,实现对“出租宽带业务”几个体系的调整和统一,减少内部无谓的区域之间的竞争,使优质的互联网资源实现更好的价值体现。与此同时,可以打我国“三网融合”的僵局。
其次,消费者作为市场最不可或缺的主体之一,也是此次案件的受益者。我国《反垄断法》明确规定了维护消费者利益是其任务之所在。在消费者利益保护受到普遍关注的今天,反垄断执行机构在对反垄断政策法律的理解方面,也应以消费者利益的最大化作为最主要目标。根据电信和联通所做出的整改承诺,在“十二五”期间,网速会得到大幅度提高,上网资费标准也会降低,让消费者真正能从这次反垄断行动中受益。
最后,国家发改委的调查有利于改善但前中国部分行业的市场环境。虽然现在并不知道调查结果,但是对一些处于垄断行业的企业应该会有警示作用,给国内一些垄断行业或企业敲响了‘警钟’,国家是可以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市场公平和消费者权益的,进一步促使国企检视经营和竞争策略。同时再次表明,大型国企、中央企业的行为涉嫌产生排除和限制竞争、损害消费者福祉的后果,并未取得豁免权。对于《反垄断法》自身而言,也是其重要的价值。中国目前的垄断企业大都为国有企业,反垄断首次将矛头指向国企,表达了中国政府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只需的决心。
对电信和联通的反垄断调查并不只是电信和联通这两家企业自身的利益,因为现在两大电信业的巨头涉嫌价格垄断,它引起的问题已经超过了互联网上网价格的范畴,它实际上涉及一个更加广泛的方面:究竟什么才是垄断,究竟怎么样才能做到反垄断。此次中国电信和联通的反垄断调查,让人们看到了政府在反垄断、维护市场公平竞争所展示出来的巨大决心和不懈努力。
注释:
穿透流量:简单说就是其他运营商不以自己的名义与电信和联通交易,而是通过向第三方购买便宜的流量,然后用来发展自己的固网业务。
参考文献:
[1]班晓箐.我国电信业的反垄断的法律规制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研究生论文,2011,(7).
[2]周吟吟.我国反垄断执法体系论析[J].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1,(4).
[3]周晶竹,屈健,张贺明.中美反垄断执法机构设置比较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2,(01).
[4]赵小平.关于完善反垄断执法体系的建议[J].行政管理改革,2010,(9).
[5]张宇,王丽娜.我国反垄断执法体系的缺陷和重构[J].黑龙江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 (12).
[6]张仪.电信联通垄断案 打破三网融合僵局[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法学社会科学版),2005,(4).
[7]王慧.浅析《反垄断法》中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及其规制[J].法制与社会,2011,(12)
[8]王月娇.论反垄断豁免制度[J].法制与社会,2011.05.
[9]王俊林,贺卓群.电信和联通遭遇反垄断调查适用反垄断法的关键点.[J].经济与管理,2011,(12).
[10]李治国. 欧美价格挤压实践对中国电信、中国联通涉嫌垄断案的借鉴.北大法律信息网.2012.01.
[11]阮赞林.论反垄断法的消费者利益的保护[J].中南大学报,2011.(1).
[12]李浩.对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反垄断调查的两大意义.广东:互联网周刊,2011,11.
[13]王晓骅.欧盟电信反垄断法及对我国的启示.工作研究与建议,2011,(2).
[14]张学华.我国电信业监管研究[D]. 河北大学学研究生论文.2011,(5).
[15]戴.中国电信服务业反垄断的法律问题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论文,2008.6.
[16]张益纬.浅谈我国电信业反垄断法律制度[J].法制天地,2011,(11).
关键词:业务流程再造模型;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9.2;G6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5.05.030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我国高校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也日益扩大,由表1可以看出,1994年全国高校硕士研究生录取人数为4.2万人,而到了2014年全国高校硕士研究生录取人数已达80.2万人,在短短20年时间里,录取人数就增加了将近20倍。面对着这样大规模硕士研究生扩生扩张的情况,提高高校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已经成为了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业务流程再造理论是企业界主要的管理理论之一,由于它能够对现有业务流程进行改造和优化,并且能够让流程产出产品增值的特点,目前正在被各大企业所广泛应用。满足顾客的需求、实现流程增值是业务流程再造理论的核心思想。高校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也追求管理效率,寄希望用最小的成本来培养出更优秀、更多的人才,将业务流程再造理论引入到高校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中,是对现有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和补充,为现有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一、业务流程再造概念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流程再造目标
(一)业务流程再造(BPR)的概念
Hammer博士(美国管理大师)于1990年在国际著名期刊《哈佛商业评论》中发表了《再造:不是自动化,而是重新开始》的文章,该文首先提出了业务流程再造(BPR)的概念,此后有大量的学者从事相关研究。从目前来看,虽然已经有很多学者对业务流程再造(BPR)的定义进行了概况,但总的来说,业务流程再造(BPR)是指基于企业的发展规划、发展战略以及顾客需求出发,利用信息技术等手段,以企业流程为中心来重新再造、重新设计、重新思考企业的业务流程及组织结构,以便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的发展速度、产品质量、顾客满意度、经营生产成本、柔度等性能指标。业务流程再造(BPR)可分为信息技术应用、组织结构改革、人事管理改革和管理系统改革四个层面。
(二)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流程再造的目标
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流程是一种能够有效联系部门、任务、人员、岗位等多种因素协同作业的组织形式,这种组织形式或是水平,亦或者是横向。业务流程再造(BPR)在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中应用的目标在于用灵活的流程来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降低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成本。学生能力是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主要体现内容,可以基于用人单位的满意度、学校自身的满意度、学生个人的满意度三者来予以衡量,以便能够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的硕士研究生。
二、西方发达国家高校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模式的类型及其启示
西方发达国家高校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将业务流程再造模型引入到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中,远远早于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四种主要的质量管理模式。
一是学术管理主导模式,以日本、德国、意大利为代表。其主要决策机构是由众多教授组成的评议会,评议会对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很多事务都有审议决策权,不仅是教学管理,还包括重大的行政事项,而校长是评议会的主席,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对评议会的决议进行执行,但有权对评议会作出的违背法律的决议进行否决,行政系统与教授评议会相互渗透、适当分离,起主导作用的是学术管理。
二是学术管理系统(以教授评议会为代表)和行政管理系统(以校长为首)协调运行的模式,以美国为代表。但学校的关于研究生教学事务一直都是由教授评议会来控制,学术机构和行政机构互不干涉、相互独立,若遇到需要协商解决的事务则通过定期召开相关会议来协调。
三是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相互制衡的模式,以英国为代表。其也是行政管理系统与教授行会适度影响的模式,教授行会主要负责对于各系部和院系研究生教育事务的管理,权力集中在基层单位,为一个纯粹由教授组成的管理机构,拥有制订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政策的全部权力,而行政权力机构是以理事会为代表,主要职责是批准教师聘任、维修设备、制订计划、筹措经费等。理事会与教授行会既互相影响、相互渗透,又保持相互独立。
四是行政管理主导模式,以法国为代表。校长在法国高校的管理职权较大,主持生活委员会、科学委员会、校务委员会三个机构的工作,校长的行为和决定基本不会受到教授的制约。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法国高校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起主导作用的是行政管理系统,但是学术管理系统在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重大事项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建议权,它们可以就学校的研究生培养经费分配原则、培养成果、培养方向、研究生教育管理政策等向校务委员会提出建议,并且行政管理系统与学术管理系统各司其职、分工明确。
以上四种管理模式是国外高校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主要模式,其共同点可以归纳为:第一,为了将行政管理和学术管理的作用有效发挥出来,高等学校内部都实行委员会负责制与个人负责制相结合的体制;第二,高等学校内部都存在着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的二元结构,以及维持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运行的两个系统;第三,为了减少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二者之间的冲突,高等学校都对行政管理机构和学术管理机构的协调互补极为重视,这三点可供我国高校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机制创新所借鉴。
三、我国高校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中业务流程再造模型的构建
本文以业务流程再造理论为导向,结合我国研究生教育的特点,构建了我国高校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业务流程再造模型,如图1所示。
(一) 环境因素
高校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业务流程再造离不开综合评估各种环境要素。众所周知,目前的国际环境具有竞争、开放的特点,为了能够进一步增强硕士研究生适应国际竞争的能力,迫切需要进一步提高其教育质量管理。因此,高校所制定的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战略务必要与外部环境相协调,将那些符合环境发展的环节加入到流程再造过程中;与此同时,还应该将那些多余的、无关的、落后的步骤去除。
(二)内部管理体系改革
高校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就是要大力加强内部管理体系改革,这也是业务流程再造中的首要任务。第一,与企业管理相比,高校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也追求管理效率,希望能够用最小的成本来培养出更优秀、更多的人才。而以业务流程再造理论为导向,则需要重新审视现有管理体系整个过程的合理性,而这就离不开内部管理体系改革。第二,内部管理体系的改革是离不开质量考评指标的合理设置,质量考评指标应该要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综合性,而不只是简单地描述,高校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考评原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分别是以旅游者价值为动态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具体申述如下:
1.动态性原则。高校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管K理水平的提高绝不是短期内即可完成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它不是只在某一个时间点上体现出来,而是更多地注重未来的发展能力和市场表现。值得注意的是,高校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考评指标应该要将研究生教育的动态变化性予以反映出来,要基于相应的发展情况来合理删除或者添加响应的考评指标。只有这样,才能够让质量考评具有现实意义和参考意义。
2.可操作性原则。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水平是高校教学水平的主要体现形式之一,为了便于评价,务必要用可测量的指标或者有形的指标(显性指标)来测量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水平,再选用可靠、科学的评价方法,以便让整个评价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可操作性。与此同时,要最大限度地结合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且指标涵义务必要保持清晰,在评价过程中要尽量多采用定量指标,实在不能采用定量指标时才采用定性指标。为了确保能够公正、公平地进行评价,考评指标在设计时务必要听取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的意见,且要努力明确各项考评指标的等级标准、考评方法、考评内容。
3.全面性原则。质量考评指标务必要体现出全面性的特点,要能够将预期目标完整地、全面地体现,所以,要对高校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内涵予以全面认识,并对各个相关的影响因素予以准确把握,只有这样,才能够便于制定出全面、完备的质量考评指标体系。
4.可行性原则。首先,可行性原则是指质量考评指标要有较强的可测性,能够通过实地测量、观察来获得每一条指标所规定的内容,以便能够进一步得到明确的结论。其次,可行性原则还指质量考评指标要有较强的可比性,由于高校硕士研究生教育是在多个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有着各自不同的影响因素和质量目标,若全面采用同一套指标体系评价,就必然会缺乏可比性。
(三)人力资源的保证
在高校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中,业务流程再造模型的人力资源主要是指研究生导师、研究生教育管理人员以及研究生课程授课教师。
第一,研究生导师在高校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中往往会起到关键性作用,因此,研究生导师要积极更新观念,加强自身修养,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要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要努力成为硕士研究生科学精神培育的催化剂。
第二,为了确保高校硕士研究生教育能够实现稳定、可持续发展,可以选拔一些年轻有为、学术能力强的年轻教师充实研究生导师队伍,给整个研究生导师队伍增加活力。
第三,要进一步加强研究生教育管理人员的管理和培训,以便能够实现高校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创新管理、服务管理、科学管理。
第四,创新激励机制、教学激励机制与学术资源分配、岗位聘任、职称晋升等息息相关,也会对研究生课程授课教师在研究生课程教学上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发挥着极为重要的导向作用。如果要切实提高高校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就必须要重视研究生课程教学工作,扩大教学业绩考核结果在奖金分配、职称评定、岗位聘任等方面的作用,将教师教学的热情充分调动起来。高校务必要让研究生课程教学变得“硬”起来,“实”起来,要充分认识到“质”与“量”的关系,不能仅仅只对教师要求教学工作量,更重要的是要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实施科研与教学等效评价,形成争上讲台、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
(四)管理组织结构的改革
一是建立质量评审小组。组建高素质、专业化的质量评审小组对于提高高校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是极为重要的,质量评审小组成员主要包括研究生教育管理人员及相应的专家学者,所选出的研究生教育管理人员应该要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组织能力;而所选出的专家学者应该要有较强的专业素质,以便能够对研究生教育质量予以合理的评审,二者相互结合,实现行政管理和学术管理的相互结合。
二是设置质量监控岗位。高校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设置相应的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岗位,这些岗位由学校资深的专家和教授来承担,他们可随机抽取参与答辩的研究生论文,可随机听取研究生的意见,可随机监控各系部、各学院的研究生办学质量等等,这样一来,能够更好地提高高校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
(五)信息技术的支持平台
众所周知,管理思想的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推动,即便是业务流程再造理论(BPR)也是在信息技术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因此,信息技术在研究生教育流程再造中也会发挥出极为重要的作用。从目前来看,通常有三种方式来利用信息技术来进行流程再造,如图2所示。第一种方式为作业程序利用共享数据库来进行简化;第二种方式为利用信息技术来增进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第三种方式是综合以上两种方式。
图2信息技术运用方式与流程再造
笔者认为,第三种方式较为适合于高校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流程,高校应该要建立起全方位服务系统(如教学资源管理系统、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等)来对研究生教育活动、教育资源、教育环境等进行全面的网络化、数字化。与此同时,高校还应该对决策支持系统进行深度开发,建立起能够动态分析的数据库,以便能够为高校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提供准确的决策支持。这样一来,既能够增进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又能够简化流程,还能够为高校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高提供良好的支持平台。
总之,目前我国高等院校要想提高硕士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就必须深化教学与管理改革,可以借鉴业务流程再造理论并以之为指导来完善管理,以便能最大限度地集中有限的教育资源促进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近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录比统计[DB/OL].(20140424)[20140725].中国教育在线,http:///nnews_6152/20140424/t20140424_1103649.shtml.
[2]陈玉琨,沈玉顺.关于高等教育质量本质的探析[M]//胡祖莹.高等教育评价与质量保证:来自五大洲的最新经验和发现.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22.
[3]WEBER L. If You Believe You are Good,Try Institutional Evaluator[M]//AMARAI. A,ROVIOJOHANSSON A,ROSA M J,WESTERHEIJDEN D. Essays on Supportive Peer Review. New York: NOVA Science Publishcr, 2012:253262.
[4]DEEM R. New Managerialism and Higher Education: the Management of Performances and Cultures in Universities in the United Kingdom[J].International Studies in Sociology of Education, 2008,8(1):1770.
[5]FULTON O. Higher Education Governance in the UK: Change and Continuity[M]//AMARAI.A,JONES U, KARSETH. Governing Higher Education: National Perspectives on institutional Governance. Kordrccht: Kluwcr, 2012:187211.
[6]吴丽丽.流程再造(BPR)理论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6,16(3):171178.
[7]Braxton J M, Luckcyw,Holland P. Institutionalizing a broader view of scholarship through Boyer's four domains[J]. ASHEERIC Higher Education Report, 2002,29(2):130135.
[8]Boyer E L. Scholarship Reconsidered: Priorities of the Professoriate [R]. New Jersey: The Carnegie Found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Teaching,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0.
[9]Shulman L S. From Minsk to Pinsk: Why a scholarship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J]. The Journal of Scholarship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2000,21(1):4852.
[10]Pate1 F. Exploring a new model and approach to the scholarship of teaching: the scholarship teaching academy[J/OL]. The Canadian Journal of the Scholarship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2010,1(1):130136.
[11]Kreber C. Scholarship of teaching: A comparison of conceptions held by experts and regular academic staff[J]. Higher Education, 2003,46: 93121.
[12]BRAUN D. New Managerialism and the Governance of Universities in 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M]//BRAUN D. MERRIEN F X. Towards a New Model of Governance for Universities? A Comparative View. LondonPhiladelphia: Jessica Kingslcy, 2009:239261.
[13]Boyer Professoriate E. I. Scholarship Reconsidered; Priorities of the Princeton, N. J[J].Carnegie Found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Teaching,1990,45(11):1524.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教学秘书;管理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研究生招生数量的不断扩增以及研究生管理工作的质量逐渐下降,二级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的工作问题也越来越多。[1]研究生管理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如何使研究生教学秘书在管理工作中挣脱传统的思想管理模式,开展更加有序的研究生教学管理工作,使研究生教学管理工作更加科学、有效,目前已经成为每一个基层管理人员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研究生教学秘书的工作职责
在研究生工作中,从事最基础的管理及服务的人员即为研究生教学秘书,他们是高校研究生教学管理链顺利进行的基础,是研究生教学管理各项工作的具体实行者,因此,研究生教学秘书是研究生管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岗位。[2]通常,高校二级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主要的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生专业课的设置与管理
研究生教学秘书主要是协助领导对日常教学进行管理,协助学科领导及分管主管对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制定与落实。每学期开学初,依据校级研究生培养计划,对任课教师的教学任务进行落实,对本院研究生专业课课程表进行编排,对教学任务及开课计划进行下达与上报,同时对教学管理中需要处理的各种问题进行协调与解决。
每学期快结束时,提醒任课教师出考试试题,安排学科考试,完成考试后,通知教师对研究生成绩进行录入,同时上交成绩单及试卷进行归档管理。
2.研究生论文管理
协助领导及学科主任对研究生的论文开题、中期考核及答辩等工作进行安排与整理,并对较为复杂繁琐的研究生毕业与学位授予资格进行审核。此外,还要对所有研究生的相关资料进行填写、统计、分类及归档等。
3.研究生招生及档案的管理
通常,研究生教学秘书都会参与研究生的招生宣传、复试及面试的安排,同时还要参与研究生学籍管理及研究生培养环节的审核。此外,对于研究生成绩、试卷及教学文件的整理、归档等工作也都离不开研究生教学秘书。
二、研究生教学秘书的工作特点
由于研究生管理工作较为繁琐,研究生教学秘书的工作进而也较为复杂,其工作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3]
1.对象广
学生与教师是研究生教学秘书工作的主要对象。根据我国社会目前的发展需要,高校对于研究生培养的方案也进行了相应调整,但其主体方向变化不大,相应任课教师的变化也不大。因此,研究生秘书不仅要对学生及教师进行教学服务,同时还要与相关职能部门打交道,只有及时、有效、融洽地与这些部门进行沟通,才能够起到上传下达、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才能够确保院系各项教学计划顺利进行,确保教学培养方案能够顺利落实。[4]
2.内容多
研究生教学管理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服务工作,其中常规性的管理工作包括招生工作、学籍管理、教务管理、成绩管理、教学档案管理等,这些工作的连续性较强,所有方面的管理都需要教学秘书的参与,且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教学秘书进行较为大量的工作。
3.责任大
每个学期的各个时段,研究生教学秘书都要严格按照教学计划进行工作,因此,在教学时间段安排方面,教学秘书的工作是存在一定规律的。对于研究生教学秘书的工作,多数人都认为是一些常务性的事务,毫无“含金量”技术可言,只要做到早准备、早计划,就能够确保教学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但教学秘书的工作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是比较复杂和繁琐的。而且无论教学秘书工作是常规性的还是偶然性的,对于一些问题的解决稍有疏忽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进度,甚至影响学生就业及以后人生。[5]
三、如何有效开展研究生教学秘书工作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要做一个合格、优秀的研究生教学秘书充满了困难与挑战。本研究认为,要想提高研究生管理水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加大对研究生教学秘书工作的重视
很多人认为,教学秘书的工作不是教学工作的主要部分,只不过是管管成绩、排排课而已。然而,该工作并非如此,一名优秀的研究生教学秘书,不但要有秘书、管理方面的知识,同时还要对相关专业的内容较为熟悉。通常来说,考生首先联系到的是教学秘书,教学秘书只有对相关专业熟悉才能更好地对专业进行介绍,增加那些喜欢本专业的考生信心。而且,熟悉相关专业还有利于与学生的日常沟通。研究生教学秘书不仅要管理招生、教务、学籍、考务等工作,还要管理研究生日常学习生活,如材料提交时间、证件注册、各类活动的申请等,如果教学秘书不熟悉这些专业,那么,他们极有可能无法与学生沟通。
2.强化自觉服务的意识
研究生教学秘书不仅仅是一个管理者,同时还是一个服务者。教学秘书应充分认识自己的价值充分了解自己的工作性质,积极主动地服务于教师和学生,及时向师生传达学校的方针政策,对本院教师与研究生的意见及构想及时反映给学校,做好学校与师生之间的桥梁。
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服务,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服务,为上级部门的管理服务是研究生教学秘书的工作重心。[6]因此,面对研究生这个较为特殊的群体,教学秘书应当切实地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并解决问题,做到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主。
对于上级部门,应多请示、汇报,及时了解研究生整体情况,多收集、整理、分析信息,协助上级领导解决实际问题。
3.强化与研究生导师之间的联系
高校研究生接触最为频繁,关系最为密切的是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都离不开导师的指导。研究生学业论文的质量,各种能力的培养都是研究生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这些都与导师密不可分。因此,在研究生教学管理工作中,就要求院系教学管理秘书充分与研究生导师和学生进行沟通,通过导师对研究生的情况进行及时了解,适当提取导师对研究生教学管理工作的意见,并及时反馈导师提出来的问题。
4.加强信息平台在研究生教秘工作中的应用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社会,传统行政管理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发展需要,高校研究生教秘的日常工作不可避免地会参与到信息化的各种进程中。通过各种类型的信息管理平台、系统控制平台摆脱传统工作方式,使工作更加高效、便捷。这就要求高校在研究生教秘管理的信息化方面要统一各种信息平台,通过身份认证,能够授权使用各种具体应用,使孤立的信息体成为一个整体,实现信息的开放和共享。
四、结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研究生教育的不断发展及研究生教育管理的不断变化,对于研究生管理和教育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研究生教学秘书不但要有较高的责任心、服务意识、心理素质及管理水平,还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对当今现代化管理手段能熟练地使用。
为提高研究生教育管理的效率,研究生教学秘书必须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新的管理知识、专业知识及信息化技术等,并且切实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及政治素质,探索出更好的管理模式,为研究生的教育管理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赵 娜,徐 媛,濮 昱.浅议如何做好高校研究生教学秘书[J].中国电力教育,2008(23).
[2]尹 典.高校教学秘书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3,06(04):39―41.
[3]杨新艳.浅谈高等院校教学秘书的角色定位与素质要求[J].轻工科技,2013,11(12):125―126.
[4]梁小娟.浅议二级院系研究生教学秘书工作的复杂性及相应对策[J]. 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0,9(10):19―20.
[5]乔 畅.浅谈教学秘书工作的几点体会[J].科教文汇(上旬刊), 2012,06(12):7―9.
关键词:城市规划;房地产开发;非协调发展
1.我国城市规划与房地产开发的非协调发展
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分析,房地产开发犹如一把“双刃剑”, 房地产在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由于与城市规划侧重点不同(表1),直接导致了与城市规划之间的非协调发展,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这种现象日益突出,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主要表现为“圈地运动”持续不断、城市空置化现象日益突出、过度开发和“破坏性”的建设有增无减、城市规划明显滞后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开发建设缺少关注等问题。
表1:城市规划与房地产开发侧重点比较
思考问题 城市规划 房地产开发
(1)从发展战略上 宏观分析城市发展方向条件 微观考虑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2)从发展时间上 长远和远景的效果 兼顾近期 注重近期的效果
(3)从发展空间上 城市整体的空间结构组织和各项用地功能的配置 多从局部考虑项目的区位选择
(4)从发展效益上 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相互统一,降低社会边际成本 开发项目,开发宗地或企业的经济效益
(5)从信息反馈角度 听取广大市民的反馈意见、需要 搜集市场信息,适应市场需要
1.1“圈地运动”持续不断
进入21世纪,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新背景下“圈地运动”又悄然抬头,只不过形式发生了变化。常见的形式有:①建设新城、新区,扩大城市用地规模。②建设大学城、科技园区。③以生态农业为名,大搞旅游度假设施。虽然2004年初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加大对全国各类开发区清理整顿力度,采取了清理开发区等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大规模占地的势头受到抑制但是在短时间内很难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1.2城市空置化现象日益突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规模发生了很大变化,城市面积都有了极大的扩张。但也出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在城市的中心还存在着一定数量的未完全开发的土地,即城市空置化问题,例如北京商业地产空置率增高呈郊区化趋势,而且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这一问题日益突出。
1.3过度开发和“破坏性”的建设有增无减
所谓“破坏性”的建设指房地产开发项目对周围的环境、历史文化乃至整个城市的景观特色产生的负面影响。其主要表现在:(1)在开发和建设过程中无视自然规律,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2)城市景观遭到严重破坏。(3)忽视了城市空间综合利用的价值。
2.城市规划与房地产开发非协调发展的主要原因分析
上述的种种现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房地产的快速发展的冲击使城市规划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两者的非协调发展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1)规划实施与管理体制问题;(2)规划编制内容落后、编制体系不完善。
2.1 城市规划实施与管理体制问题
城市规划是自上而下的政府行为,其权威性和执行力度应得到保证。然而由于管理水平不高,政出多门、职能交叉,且监管措施不力,导致效率不高,城市规划调控能力不强,房地产开发与城市规划经常背道而驰。主要表现在:
(1)规划行政管理条块分割、缺乏协调。在我国,计划部门、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土地管理部门等在城市土地配置和利用管理中承担着不同的职能。由于各部门之间的条块分割、责权脱节严重,这样势必影响整体效益的发挥。
(2)规划法制建设不完善,规划实施管理中非法违规现象普遍。《城市规划法》作为我国城市建设领域的第一部国家的法律,它的颁布与实施为其后一系列相关法规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但目前的规划法制建设还存在着“重实体,轻程序”、“重行政性规定,轻技术性规范”、“重项目建设管理规定,轻地区开发管理规定”的现象,相当一部分用以调控、综合、协调和规范市场行为的法规性文件需要补充。
(3)规划管理缺乏宏观层面政策,管理职能目标单一。
从城市规划开发管理方式看,规划管理比较重视对单个具体建设项目的审批,忽视了从区域和城市发展的整体角度研究问题。
(4)城市规划管理思想滞后,缺乏战略性主动引导机制。城市规划管理的内容集中与城市用地和建设项目的规划审批工作上,管理的出发点是对现状的控制。管理只注重控制,缺乏主动引导机制,缺乏对建设项目的预先引导,没有形成相应的规划引导机制和政策体系。
2.2城市规划编制体系不完善、面临挑战
主要表现在:(1)规划编制内容综合性不够,缺乏经济分析。由于房地产开发具有明显的对经济利益的投机性,因此,城市规划编制的内容综合性不够、可操作性差,缺乏经济分析和规划编制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势必削弱其对房地产开发的调控能力。
(2)城市规划编制的动态性和可操作性差。目前,城市规划的编制仍较多的偏重于物质建设规划,注重于确定规划期的人口和用地规模;对于房地产开发所需的城市土地利用基本上仍沿用功能分区的原则,注重于静态的“最终蓝图”;对城市总体规划要求面面俱到,编制和审批的时间过长,可操作的时效性差;而控制性详细规划,往往又不能从全局上把握城市土地开发利用过程中房地产开发用地的规模和强度。
(3)城市规划对房地产开发商的利益考虑较少。开发商对开发计划的安排都要完全参考城市规划来进行制定和实施。但是,目前在很多城市的规划编制过程中,真正参与城市建设的房地产开发商却很少有机会参与对城市规划有关项目的研究制定,自身利益得不到一定的体现,加之规划中所提出的更多的一系列的限制条件,无疑也会增加开发的成本和难度。
3.城市规划与房地产开发协调发展应采取的措施
由于城市规划于房地产业发展相辅相成的关系,只有制定符合市场经济规划的城市规划才能有效控制房地产发展。同时,由于房地产开发具有短期行为和突发性等特点,也给现有城市规划体制带来很大冲击,要求城市规划在新形势下作必要的调整。
3.1增强规划的权威性
城乡规划一旦确定,就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切实维护规划的科学性、连续性、严肃性、操作性,不能唯开发商利是图。
3.2城市规划应加强对房地产开发的管理
(1)必须增强规划的超前意识。城市规划超前不仅能使房地产开发商有一定的时间准备按照规划进行开发建设,而且能影响房地产开发的投资方向、策略,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2)必须增强全民法制意识。各城市应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以市场经济为前提,以《城乡规划法》为依据,制定实施细则、规划管理技术规范等地方法规,使城市规划的法律效力对房地产开发的全过程起到重要的宏观制约作用。
(3)必须增强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能意识。许多城市的实践证明,新形势下规划管理权必须高度集中,不宜下放。通过强有力的执行、调控和整合,协调各方利益,真正做到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个别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
3.3做好控制性详细规划
通过各项控制指标来控制过度开发,它一般规定8-9项控制指标(用地界线、建筑性质、容积率、建筑高度、出入口等)来控制划定地块的用地性质、开发强度和建筑形态。为了吸引投资,让投资者在选址方面有更大的自由度,同时又符合规划要求,控制性详规的各项控制指标应有一定的弹性和灵活性,甚至可以使用奖励容积率等手段。
参考文献:
[1] 冯长春,杨志威.城市规划与房地产开发.社会主义中国的土地与住房市场化国际会议.见: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arketization of Land and Housing in Socialist China 论文.香港:浸合大学,1997.
[2] 王家庭,城市规划与房地产开发非协调发展的实证分析与路径分析.中国房地产金融,2005(8):5~9.
[3] 潇琦,遭遇成长烦恼-2008北京商业地产面临四大问题.观察,2008(2):18-20.
关键词:体育社团;学生;学校;管理
近些年来高校体育社团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并且在高校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当中承担起了重要的角色,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当前体育社团仍旧存在着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解决将直接的决定着体育社团能够更好的在大学生的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一、当前我国高校体育社团管理问题分析
(一)体育社团管理理念滞后。
虽然当前我国高校在体育社团管理方面的局面已经被充分的打开了,但是存在的问题仍是行政管理为主的老旧管理理念,这就非常容易导致出现过多的隐性干预,最终导致体育社团自主管理跟不上。
(二)体育社团监督管理缺位。
高校的体育社团本身就属于学生自发组织的,那么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社团必然会在管理经验上有所匮乏,所以这时候对其的监督管理就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当前很多的高校并没有针对体育社团开展监督管理工作,存在着严重的管理缺位现象。
(三)社团管理保障机制不健全。
在社团管理当中管理制度是高效管理的保障,虽然当前很多的体育社团都制定出了一系列的制度,但是这些制度在可操作性上并不强。另外社团管理还涉及到财务管理,体育社团的财务管理主要是为了保证经费的合理使用,纵观当前的高校体育社团经费最大的问题就是配合和整合性较差,没有细化、具体的、可操作性的经费管理制度,也尚未与相应的管理与信息化建设接轨。
(四)相应人员管理的机制尚不完善。
在体育社团当前涉及到的人员管理对象主要有社团成员及指导教师,对这些人的人员规划、配置、激励、考核等能够更好的发挥出社团的潜力和能动性,使得整个社团目标更好的达成,但是从当前高校体育社团管理不难看出其在该方面的管理中缺乏系统的规划,相应的机制建设的也不够完善,在人员培养方面严重的不足,针对社员的管理较为困难,针对指导教师的管理没有可行的激励措施。
二、导致当前高校体育社团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高校对体育社团的重视程度不够。
例如体育社团活动是需要一定的场地和设施的,但是当前很多的高校并未给体育社团专门的活动设施及场地,所以体育社团在开展活动的时候都必须向学校进行场地和设施的申请,而且在时间安排上体育社团也是需要在没有教学活动的情况下进行的,这些对于社团的影响及发展都起着严重的阻碍作用。之所以产生这类问题笔者认为主要是高校的相应部分对其管理的不够重视,既无法在其经费及场地管理、制度管理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也无法在相应的指导教师管理方面给予政策和支持。
(二)社团管理人员能力不足。
社团管理人员的能力直接决定着整个社团的管理及发展,当前我国高校大部分社团管理都是由学生处、校团委来负责的,并且采取的是任命的方式,这种方式非常容易会导致出现负责人服务意识差、很难获得社员认可及支持等问题的出现,那么最终导致的就是体育社团凝聚力不足,社团管理混乱的现象。
(三)相应的管理制度整体性规划不够。
体育社团的健康发展与管理及制度的规范不可分割,当前我国高校的体育社团管理仍旧笼罩在行政化的管理阴影之下,这样的管理方式与自发组织的群众性组织性质的体育社团是相违背的,管理制度整体性规划不足从外部来看导致了社团的管理和监督问题,内部来看社团成员组织、管理及分工混y,表现为社团成员退社、活动盲目性、积极性不高。另外很多体育社团都陷入到了短期的规划而无长期规划的困局当中,这些都会导致体育社团在总体规划上欠缺,社团成员活动参与性不足等问题的出现。
三、加强高校体育社团管理的具体对策
对于一个组织的发展来说管理是保障,科学化的管理能够促进社团的培训机制、考核机制、制度机制、活动及各种资源的有效配置、组织及整合管理。那么要想有效的解决当前我国高校体育社团管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笔者认为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持续性的进行改善,那么具体的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努力。
1.高校的相应部门应该加强对体育社团重视程度:首先作为高校来说应该在经费支持上有所侧重,保证体育社团能够有足够的经费及开展相应的活动,对于那些经费相对较为充足的社团可以利用经费支持去提升活动的层次,从而吸纳更多的社团成员;其次,高校在体育社团活动的设施及场地需求方面还应该给予一定的支持,以减少社团在场地及设施方面的费用;第三高校还应该对指导教师方面给予合理的配置,给予指导教师一定的奖励,从而使得教师能够更积极的参与到社团管理当中来。
2.对社团管理机制不断健全和完善:体育社团管理机制应该具有整体性、教育性、政策性及可操作性,那么首先我们可以考虑对学生培养机制进行完善,在社团中针对骨干社团成员开展有效的培养工作,一方面对骨干学生的管理能力进行培养,另外一方面还应该发挥出骨干学生在社团当中的号召及凝聚的作用。其次还应该建立起体育社团激励机制,在该激励机制当中包括两个部分,分别是政策激励及竞争激励两种,前者是针对管理者管理活动的一种正向激励政策,后者是针对管理人员竞争上岗的激励;在激励当中要注重社团成员在整个评价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从而实现学生教育与管理行为的内化双重作用。第三,加强体育社团党建管理,实际上在我国的高校体育社团党建工作还在尝试阶段,甚至有的还处于空白状态,那么我们可以将党的建设教育渗透到活动当中,从而去有效的激发社团成员的兴趣及积极性,保证党建工作实效性。
3.加强体育社团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高校体育社团中的人力资源管理中首要任务应该对体育社团指导教师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及开发工作,建立科学化的人员考核及评价体系,做好指导教师在精神及物质双重的激励。其次注重指导教师的职业化培养工作,一方面在指导教师的分工上要细化,另外一方面在学术性的咨询、管理等方面加强人力资源的配置。
4.注重以服务为导向的体育社团发展方向的定位:社团管理的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得学生可以在社团当中在思想方面得到更大的发展,那么高校的体育社团定位则应该注重以服务作为导向来发展,将为学生服务作为其工作的归宿,从社团成员实际需求出发,加强学生的管理参与,另外高校体育社团还应该加强自身的管理功能,最大限度的服务好学生的工作,并做到管理、教育及服务的整合。
5.注重社团品牌活动的打造:品牌效应能够吸引更多的学生入社,那么作为体育社团来说应该结合学校的情况、该校学生的实际需求等,打造出具有特色的社团活动,从而促进社团的更好发展和进步,当然一个具有了品牌效应和特色的社团活动是可以一届届传承下去的,使得高校的体育社团更具生命力。
总结:
我国的体育社团管理最近几年发展的较好,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旧存在着管理理念滞后、管理保障机制不健全、监督管理缺位、人员管理的机制尚不完善等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高校对体育社团的重视程度不够、社团管理人员能力不足、相应的管理制度整体性规划不够导致的,实际上做好高校体育社团管理工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从制度上、从培养上、从重视程度上等各个方面来进行。
参考文献:
关键词: 高等院校 旅游管理 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高等院校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有计划地组织学生以获取感性知识、进行技能训练、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各种教学形式的统称。作为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必须以社会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为依据,强调应用性,突出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现行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都普遍存在一些问题。针对实践教学相对薄弱的现状,必须采取措施,强化实践教学,改进实践教学的效果,提高高等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旅游管理实践教学的形式及特征
(一)旅游管理实践教学的形式。
旅游管理实践教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根据实施的场所分为课堂实践教学、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三部分。
课堂是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的重要场所。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堂训练,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其实践环节包括案例教学、模拟训练等。校内实训主要是利用校内的实训基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例如模拟前厅和客房、酒吧、西餐烹调操作示范室、模拟餐厅实训室等。校内实训基地具有小型灵活、仿真训练的特点,主要用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积累实践经验。校外实习给学生创造了全面实战的锻炼机会,为缩短学生从学校到社会的适应期打下良好基础。一般包括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社会实践、社会调研等实践教学环节。
(二)旅游管理实践教学的特征。
1.职业教育特征
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的学生不仅在职业素质方面,而且在智能结构、技术应用能力等方面,都应满足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专业业务规格本身就体现了职业岗位的工作要求,它具有鲜明的职业教育特征。
2.社会实践特征
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直接贴近社会需求,最快适应社会经济、技术发展变化的需求。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必须反映企业生产和管理实际、旅游管理专业的模拟项目实训和模拟案例实训,都应来自企业的真实运作。企业也是学生实习、实践的重要场所。
3.校企共建特征
校企共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是建设实践教学体系的最佳模式和有效途径。校企共建就是建立校企之间紧密的联系,把企业的专家请来帮助规划、设计实践教学的硬件与“软件”,这样的实践教学才能使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符合企业的现实需求。
二、旅游管理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力量与实践教学要求存在差距。
师资是旅游高等教育的根本保证,师资队伍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实践教学的效果。目前各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虽然数量不少,但大多是研究生毕业后就直接进入旅游院校任教的,缺乏行业工作经历或业务背景,理论水平较高而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相对较弱,因而在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技能操作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少数来自旅游行业的教师虽有丰富的从业经验和专业技能,但理论基础不够扎实,教学手段和方法也不够科学,从近期来看教师整体素质与高校实践教学要求相脱节的问题还将持续。
(二)校内实训设施不完善。
尽管各旅游院校一般都有模拟实训室,但仍不能完全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一些学校的模拟实训室布局不规范,仿真程度小,设备不齐全且更新速度慢,导致部分相应的实训项目无法进行,很难达到令人满意的实训效果。近年来随着旅游管理专业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将更难得到模拟实训机会。
(三)校外实习效果欠佳。
一是很多院校的校外实习流于形式。近年来许多高校都会组织在校学生进行一次所谓的集体实习,但实际就是去某个景点旅游搞一些活动等,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几乎毫无帮助。二是实习学生多,有条件而又愿意接收高校学生进行系统、规范实习的正规单位及岗位有限,很多学生得不到很好的实践机会。三是实习基地不固定。由于受各方面条件的制约,许多学校的实习基地不够规范,而且由于学校与实习基地间的合作不够稳定,就很难保证给予学生实习所需的指导和锻炼的机会。
三、旅游管理实践教学改革手段
(一)明确培养目标,优化实践课程。
首先要制定一份系统科学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计划。结合企业的人才需求和岗位实际,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和实施措施。整合实践课程体系,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循序渐进地安排实践教学环节。同时,实践课程的安排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课程内容应及时调整,增加些能提高学生综合技能的内容及教材中没有而现实生产中大量应用的内容,删减一些陈旧不实用的内容,避免教学内容与现实脱节。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育质量的关键是师资,师资培养是实践教学的基础性工程。各旅游院校应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措施,建设一支专业配套、结构优化、理论与实践并重、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多元化、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一是要把好“进人”关。高等院校在招聘新的旅游专业教师时,不仅要关注学历,而且要强调实践能力与经验。在进人来源上,除了要从各大高校招聘应届毕业生外,还要从酒店、旅行社等旅游行业引进经验丰富的企业人员。二是要加强培训。要积极创造机会让专业教师到行业挂职学习。教师可以利用实习带队的机会了解企业的运作,也可以直接兼职,深入企业相关部门参与实践管理,提高专业技能。三是要优化外聘教师队伍。学校可以从酒店、旅行社及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中层管理人员担任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也可邀请旅游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旅游专家到学校开讲座。
(三)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校内实训基地通过采用先进的实验设备、科学的教学模拟软件、先进的技术手段,建立与旅游企业相近的仿真职业环境。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需要学校密切与行业、企业和有关部门的联系,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就业基地,强化旅游见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了解企业内部的生产方式和工作流程,从而获得最直接的感受。
(四)实现过程与结果并重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实践教学考核的内容和标准体现了对实习生的具体要求,一般主要由学生日常行为考核、学生思想品德考核、学生基础理论考核、学生职业技能考核、学生毕业实习考核等内容组成。从对学生的考核内容来规范学生的学习和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考核方式以过程与结果并重为原则,通过自我考评与他人考评相结合得出考评成绩,逐步提高学生自我分析、自我调节、自我评价的能力,以提高(自身)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魏凤云.职业能力导向的高等旅游英语教学改革探索[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09.
[2]吴巧红.从供需错位看旅游院校人才培养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旅游学刊,2005,(S1).
[3]卢爱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饭店就业观的塑造[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