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24 23:05:1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商务文化,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商务语境的原则
经济全球化发展,商务语境体现了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和关联原则:
1.商务语境的话语效应与社会效应。20世纪80年代以来,“外贸热”,作为中国一个大众文化的“公共领域”逐步形成。我国商务语境的构建,具有广泛的基础,表现了我们对国际市场极大热情和信念,构成了我国大众对现代经济体系的强烈愿望。我们看到商务语境的广泛性、世俗性、社会性;商务语境在建立商务空间和文化策略上,在全球化进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哈贝马斯在构建其话语伦理学时,提出“理想的话语环境”概念。商务英语是一种交际行为,表现为一种交际策略的利用。一般交际是以非琐碎性质的演绎规则为基础进行的,语境控制是按照商务情景进行选择、调控,最终取得最优交际效果的过程。商务语境的控制包括了认知控制、商务控制、文化控制,他们在商务活动中的语境生成和调适表现为公司之间、商户之间、品牌文化之间的语境结构的有效设定与能动调适。跨文化商务关系,重在引导和促进商务通道中流动的信息产生语境传播效应,通过话语信息的语境转换,增加交流活动中的语境信息量,是实现商务信息协调配置和有效传通的重要途径。
2.坚持开放的现代商务情境建设。自上世纪80年代初至今,商务英语已经由单纯的商务英语实务而逐步拓宽到更为广阔的经济贸易领域。这就为英语认知语境建立了全球化商务的“文化语境”(Context of Culture)与“情景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前者指“说话者生活于其中的社会文化”,后者指“言语行为发生的具体情景”。在这里,商务语境被视为一个商务文化结构体,而不是交际场合中种种外在要素。固守语言内部的做法越来越多地受到质疑,“内外结合”的语境构建,也就是英语的语境构建凸现的巨大作用。
3.商务文化必须具有最大的社会包容性,无论在商务语境,还是商务活动,都可以容纳多元的,多种组织形式的,以及不同所有制的形态。 商务英语的产生和理解要求公司之间、商户之间、品牌文化之间的互动,即商务认知体验。仅仅依靠本文语境,上下文,或者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的互动是不足够完全传递信息的。商务语境的核心问题是语境的文化控制。因此,研究商务活动中的语境,包括认知语境、商务语境、文化控制三个范畴。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各种语言在文化发展中能有效担负各种交际功能是不争的事实,从古到今各国的友好往来就是明证,国际商务上演了跨国的、全球的、世界的文化策略,通过交流共享、相互融合,通过文化,建构公共场域、表达场域,语境创设,使世界重新审视中国商务的价值体系。
二、商务语境构建和取径
布朗和列文森的理论框架下,就商务英语写作的礼貌策略进行了研究。从词、时态、语态和句法等语言角度,分析了四种礼貌策略在商务英语写作中的语言手段和实现形式,分析的重点是使用最为频繁的积极礼貌策略和消极礼貌策略。
认知语境从言语行为的分类模式出发,把商务语境分类的语用功能和他的文化控制结合起来,比如,信函类分为合作类信函、和谐类信函、竞争类信函和冲突类信函,并探讨积极和消极礼貌策略在四类信函中的分布状况。四类信函的文化控制是有差异性的,积极地控制和消极控制对商务活动产生了很大的作用,近几年,随着商务文化广泛引起全球的响应,广泛的文化交流使商务语境创设具有了国际文化场域,实现了各国商务文化语境共建,这已经成为当代商务的主旋律。尽管人类肤色不同、语言不同、种族不同,但我们共同分享跨国的、全球的、世界的市场贸易空间。
继语言英国人类学家B.Malinowski在1923年提出语境和语境分类后,语境的研究和构建一直是现代化、国际化进程的新载体、新途径、新内涵。随着国际对话的升级、国际协作的深入、大众体系的完善,语境的研究走向体系构建的实际性阶段,尤其是商务作为一种文化仪式带来的语境对话、解释,更是提升了英语语境作为公共领域的文化控制。
国家教育部2001年颁发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而教育部在2004年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中指出:“大学英语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所以,我们把商务语境取径分为两种。第一种是策略行为,它以交际为目的。第二种是行为者是通过与别人共同分有对共同处境的理解的文化策略。
参考文献:
[1]林添湖:试论商务英语学科的发展[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 (04)
[2]罗明礼:商务英语写作语用特点探微[J].商场现代化,2007, (25)
[3]周燕:面文体中语言转述的认知语用分析[D].中国优秀博硕士论文数据库 (硕士),2005, (02)
关键词:跨文化贸易能力跨文化能力发展曲线跨文化能力培养教学方法本科
贸易全球化和自由化使跨国公司越来越多。新的国际贸易形式的出现,比如战略联盟和国际易货贸易,这意味着企业对具有跨文化管理能力的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跨文化管理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是20世纪末首先在在欧美等西方国家出现的。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企业跨国经营的日益深入,跨文化领域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了,美国和欧洲一些一流的商学院非常重视培训学生的跨文化能力。中国企业国际化程度总的来说相对较低,对这个课题的研究起步也比较晚,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跨文化能力对国际贸易的重大意义。
跨文化能力的内涵
在跨文化能力内涵的研究上,跨文化意识、跨文化商务技巧和国际管理能力已成为研究的核心。
跨文化意识
跨文化意识是指商务人员对文化差异的理解并做出适当反应的一种商务意识。换言之,反映国际贸易者本土文化的价值观的行为标准已不能满足跨国公司发展的需要了。国际化的企业运作中的各个环节,如:人力资源管理和激励机制、国际营销、交流决策,都需要较高跨文化意识。在文化研究的范畴内,很多研究者提倡将文化差异概念化,以使学习者认识到文化多样性对商务的影响,并为跨文化意识培养奠定基础。
GuyandMattock(1991)提出了地域、宗教和历史是影响文化的三个重要因素。BonvillianandNowlin(1994)则深入的解释了文化差异对个体行为方式的影响。他们指出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个体的交际行为、审美观念、时间观念和个人成就观会有所不同。Hofstede对文化差异的实证研究则在该领域最具影响力。他认为,生活在不同文化下的个体受到态度、价值观、文化差异的巨大影响。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个体从四个维度上互相区别:权力距离;不确定性规避;生活数量与生活质量和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Hoecklin(1994)提出文化意识不仅仅是在国际贸易中对文化差异的反映,良好地跨文化意识是跨文化贸易组织创造竞争优势的首要条件。
不同民族的文化是影响国际商务活动的重要因素,有时甚至起决定性影响。以上有关文化意识的文献回顾旨在为国际商务人才培养者提供一个框架,使他们能更好帮助学生深入、客观的了解和理解文化多样性。应当注意的是,仅仅了解文化差异是不够的。至少,跨文化意识必须转化为跨文化商务技巧才能为商务活动服务。
跨文化商务技巧
对国际商务人才所应具备的商务能力的研究,美国学者Bigelow在此领域的研究具有重大贡献。Bigelow(1994)提出跨文化商务环境下的商务能力应涵盖十个方面:对文化和组织的理解力、适应能力、建立关系能力、系统和多视角的思维能力、态度、敏感性、语言能力、文化影响下的决策能力、外交能力和跨文化能力。Lane与Distefano(1992)在回顾了有关全球国际商务战略管理和国际营销领域中急需解决的人力资源能力问题后,强调了国际商务管理人才必须具备的能力包括:发展和运用国际商务技巧的能力、管理变化和过渡的能力、在多元文化下进行管理的能力、在各组织结构中设计和运作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和在组织中学习与转移知识的能力。显然,良好的跨文化商务技巧能使商务贸易者有效的参与国际贸易事务。
在跨文化商务交际中,语言、文化、商务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中国,此方面的研究集中揭示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和培养方式。冯毅(2004)阐释了企业管理中的跨文化沟通。提出从认知层面、价值观层面、语言层面和非语言交际层面构建我国企业跨文化沟通体系的建议。周锰珍(2004)从言语行为、非言语行为、意识形态、价值标准、礼貌策略等方面分析了跨文化经济交际在商务话语系统中的表现、作用和影响,并提出了深入了解对方文化和遵循经济市场的共同规约等建议。
诚然,跨文化商务技巧的发展需要在商务环境中得到磨练,实践经验和大量的在职培训起着很大的作用。但是,高等教育在培养商务人才时,义不容辞要以培养学生跨文化商务技巧为核心。越来越被首肯的做法是通过跨国合作提供国际商务课程。让学生有机会参加多文化的小组活动,与来自不同文化的同学进行合作与交流。
跨文化管理能力
跨文化管理能力与跨文化商务技巧的不同之处在于后者强调综观全局的高级管理能力。一个跨国公司跨国投资经营时,他们往往需要融合三种文化:自己国家的文化、目标市场国家的文化、企业的文化。跨文化管理能力在国际化经营管理中非常重要(黄华,2004)。国际管理能力包括:具有国际视野的商务能力、在国际贸易管理中协调不同文化的能力和在国际贸易中有效管理人力资源的能力。合格跨国管理人才应具备:全球化的视野、对地方情况快速做出反应、协同学习、转变和适应、跨文化交际、合作与国外经验等素质(Adler和Bartholomew,1992)。
跨文化贸易能力的发展顺序
在国际商务课程中,有效跨文化素养发展途径要求其培养过程必须符合一定的能力发展顺序。Clackworthy(Laughton和Ottewill,2000)的跨文化能力发展曲线将跨文化能力发展分为六个阶段(见表1)。
发展的第一阶段被Clackworthy看成为“质疑”或“无知”阶段。他把受训者称为“本地专家”。也就是说,受训者具有较表层的文化差异的认识,而他们行事以本国文化为标准。在“觉察”阶段,学习者逐渐意识到跨文化差异的存在,同时他们也开始意识到自身的优势和弱点及存在跨文化技能差距。到了“理解”阶段,学习者开始深入的了解跨文化差异的内涵以及跨文化技能发展的性质和纬度。在“合成”阶段,学习者开始将本土文化和异国文化进行融合,这些“二元文化专家”开始掌握了以技能为基础的跨文化能力。接着学习者自然的过渡到了“选择”阶段,学习者又被称为综合者,能够自如的融合两种文化,并结合技能方法构建跨文化能力。到了最后的“能手”阶段,学习者能够利用跨文化能力管理国际贸易项目,达到了一个多元文化“领导者”应具有的能力水平要求。
高校国际商务课程是符合市场需要,并急需通过与国际接轨来加强建设的一门学科。对我国高校国际商务课程建设者来说,其挑战在于开发将跨文化能力发展曲线和技能发展有机的融合在一起的课程内容,,以使学生的跨文化能力逐步得到提升。在采取这种培训理念时,整个程序中的技能发展培训必须在多元文化的视角下进行。但是在课程整合与统一的现代国际商务教学下,方案的设计有一定的难度。在英国,大部分大学的商校开设的国际贸易专业的一些课程的教科书都已将跨文化教学内容独立成章,其他课程则将文化教育很好的融入各个章节中。在美国,不少商学院开设了“国际贸易文化”课程,如圣路易斯大学开设了“欧洲政治和文化环境”、“拉丁美洲政治和文化环境”、“亚太政治和文化环境”和“管理文化差异”等课程,以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跨文化商务能力。
跨文化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
深入到培养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具体教学策略,我们可以从人力资源培训项目中汲取经验。下文以Clackworthy的文化能力发展曲线为基础,结合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培养任务提出具体的教学建议。
从教学的模式来说,我们可将教学分为事实教学、分析教学、实践教学(见表2)。
事实教学
事实教学一般用于学生跨文化能力发展的初级阶段,学生此时往往会对异域文化存在疑问,开始觉察到文化差异的存在,容易会以固有的本国文化来对异域文化想当然。教师在教学中要恰当的介绍不同的文化,并简单介绍相关的文化理论(如:Hofsted的四维理论),使学生在了解大量的有关跨文化知识的同时建构初步的理论框架。具体的实施方法有讲课、提供相关书籍、播放录像、专题讲座等。
分析教学
分析教学是指以对比分析为手段,深入分析理解国际商务实践中成功和失败的案例。学生对不同的案例加以分析,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较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跨文化商务的技巧。在此阶段,基于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是最有效的。教育者也可以采取课堂语言训练、比较练习、多媒体交互学习等方法来进行教学。
实践教学
实践学习适用于跨文化能力发展的最后阶段。教师以发展学生多元文化能力为目标。教育学生利用已有的跨文化技能构建正确的文化观。初步参与并利用已有的跨文化能力进行商务实践。这一阶段是针对大三大四开始参加商务实践的学生设计的。教学以参于活动的方式为主。可以采用的教学活动方式有:跨国小组活动、文化训练自我诊断、角色扮演、国际工作经验、跨国商务谈判模拟等方法。这一阶段的关键是发展学生的文化元认知能力,在每一项活动前,让学生事先有一个明确的规划: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事后有反思:做了什么,成功否,学到什么,如何做的更好。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加快了其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跨文化素质是跨国界合作的必备素质。任何高校的人才培养都应服务于市场需要。忽略劳动力市场发展趋势的培养模式将导致学生面对挑战无所适从。以上对跨文化能力的内涵界定和发展顺序的分析,以及便于操作的具体教学建议供高校国际经济贸易课程设计者、教材编撰者、一线教育者参考。
参考文献:
1.曾宇平.国家经济与贸易人才独特素质及其培养对策.经济师,2003(11)
2.陈立新.跨文化管理对我国企业跨国经济活动的影响.商业时代,2004(12)
关键词:跨国公司 文化 跨文化交际 国际商务
一、基本概念
1.文化的定义
文化广义的解释是:文化不仅仅是语言、服装和饮食传统,文化可能是种族、民族或者国家,文化也可能是时代的分裂、社会经济等级、性倾向、有能力和无能、政治和、语言和性别。事实上,历史、艺术、宗教、风俗、经济和政治都是文化的一部分。
2.国际商务和文化之间的关系
国际商务是跨文化交流活动,引用爱德华的话来说文化就是交流。从某种程度说,没有一个人具有完全相同的交流背景。从这个角度来看,所有的交流都是跨文化的,国际商务就是跨文化交流活动。来自不同国家的商人,拥有他们自己国家的文化特色,或者他们企业文化的特色。因为国度不同、行为习惯和观念等的不同,冲突的发生就显得自然而然了。所以,文化和国际商务是紧密相连的,我们不能忽视文化在国际贸易中的影响力、文化影响合作者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只有了解合作国的传统文化,才能成功做成国际贸易。
二、国际商务中的文化冲突及解决之道
1.国际商务中的文化冲突
(1)谈判中的文化冲突。来自不同国度的商人有时会发现由于文化冲突而使自己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事实上,当不同文化的代表团坐在谈判桌上时,两国的文化就开始发生冲突,文化会影响谈判者的谈判风格、方式方法、谈判效率和目标,文化冲突可能导致交易的失败、机会的错失或利润的损失。因此,在国际商务中,谈判者要在谈判桌、通话及日常交往中保持一定的警觉。
(2)市场营销中的文化冲突。文化冲突发生在商务活动的方方面面,在商务活动的每个传统功能上有其影响力。尤其是在营销方面,客户的不同行为必须被考虑到产品策略和营销策略中。
(3)商业管理中的文化冲突。文化冲突往往容易发生在员工来自不同国家的国际公司的管理上。企业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文化的管理。因此,国际管理者必须使自己适应新的文化并学会处理任何时间可能发生的文化冲突。
(4)商业公共关系中的文化冲突。做生意的过程实际上是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门艺术,而国际商务尤其如此。一个善于处理公共关系的商人更可能成功。但是,当他处于陌生的文化中或当他处理涉及多种文化的公共关系时,必须对文化冲突非常谨慎。一个对文化冲突不了解的人很有可能无意识地触犯其他人。因此,一旦涉及到文化冲突,国际商人必须谨慎处理公共关系。例如,不同的文化对守时有不同的理解;国际商务难免要相互招待,所以餐桌礼仪非常重要的,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餐饮习俗,必须特别小心以避免尴尬。
2.国际商务中克服文化冲突的方法
文化冲突的积累可能引发意想不到的后果,甚至引发国与国之间的战争。所以,我们该做的就是如何正确处理它。
(1)不加判断地观察。观察就是一个人能看到的、听到的和追踪到的。判断是对所观察到的反应或感受。当一个人接触另一种文化的时候,他很容易做出错误的判断,因为他可能不是从本土文化而是从自己的文化视角来看待问题,往往会导致误判可能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因此,遇到此类情况,笔者建议首先进行观察而不是急于做出正确与否的判断,逐步适应对方的文化习惯,同时保持开明乐观可能使自己更能适应东道国的文化。
(2)培养跨文化意识。熟悉不同文化的一些基本代码。培养跨文化意识并不意味着你要放弃自己的文化信仰和价值观,但它意味着你必须正确判断自己的态度和行为。在现实生活中双方达成共识往往很不容易。因此如果你开始就有跨文化意识,那么双方达成共识就会变得容易了。
(3)尊重东道国文化。嘲讽东道国文化是没有必要的,分析形势是必要的。有几种方法可以做到这一点:一是充分利用之前对该文化的了解,二是咨询当地人,第三是寻找资源了解其原因和后果。
三、结论
一个国际商人必须适应东道国的商业文化。商业文化是由两个基本部分组成:文化特征、经济因素。前者决定社会的贸易方式(社会建设、营业时间、地点、商业价值、社会和企业的互动等等),后者决定市场的规模和潜力,这两个因素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
参考文献:
[1]许力生.跨文化交际英语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赵燕萍,李洁连.文化和传播[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翁凤翔.国际商务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关键词:文化差异;国际商务谈判;跨文化策略
国际商务谈判的特点之一是多国性、多民族性,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谈判人员在语言沟通、思维方式、决策过程和谈判风格等方面有着显著差异,正是这种文化上的差异从而导致谈判陷入僵局甚至失败。因此,在国际商务谈判中,除了掌握基本的谈判技巧外,了解文化差异对谈判活动可能造成的影响并做出充分的准备十分重要。
一、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
(一)文化差异对谈判组织的影响
1、文化差异对谈判班子选择的影响。文化是影响谈判班子组成的重要因素,不同国家在确定谈判人员的选择标准、数量、分工等方面有所不同。如美国是权力距离相对较小的国家,在选择谈判成员时往往比较注重口才、专业水平、推理能力,而与谈判者在公司的地位无关。而日本是权力距离较大的国家,在这里地位象征非常重要,所以所选择的谈判人员一般除了具备一定的社交能力外还拥有一定的地位和职务。因此,同日本人谈判时在选择谈判人员方面要遵循对等的原则,即所派谈判人员的身份和地位应该与对方谈判代表的身份和地位相当,否则,即被认为是对对方的不尊重。另外,日本妇女在社会中的地位较低,所以遇到正式谈判,一般不宜让妇女参加,否则他们会表示怀疑,甚至流露出不满。
美国谈判人员有着与生俱来的自信和优越感,因此他们在谈判人数的确定上充分体现了精干的原则,谈判班子较小,只有少数的几个人组成。而日本的谈判班子一般较大,以表示重视、便于职能分工。人数少,在日本人看来表示不够重视,缺乏谈判的诚意。而在美国人看来,人多表示能力不足,缺乏自信。律师在谈判中的作用也受到文化的影响。
美国人的法制观念根深蒂固,律师在谈判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凡遇商务谈判,特别是谈判地点在外国的,他们一定要带上自己的律师。而在日本谈判团里一般不包括律师,日本人觉得每走一步都要同律师商量的人是不值得信赖的,甚至认为带律师参加谈判,就是蓄意制造日后的法律纠纷,是不友好的行为。
2、文化差异对时间观念的影响。美国谈判人员重视效率,喜欢速战速决。因为美国经济发达,生活、工作节奏极快,造就了美国人信守时间,尊重谈判进度和期限的习惯,因此他们要求快速成交。在谈判中他们希望尽可能减少繁多的仪式尽快进入正题。日本人非常有耐心,一般不愿率先表明自己的意图,而是耐心等待、静观其变。在谈生意时,拖延战术是日本人常用的一个“武器”。他们会迫使对方渐渐失去耐心,一旦知道谈判对方有截止期限,他们会更加从容不迫地慢慢谈。
(二)文化差异对谈判方式的影响。一般来说,谈判有横向和纵向两种方式。横向谈判是采用横向铺开的方式,即首先列出要涉及的所有议题,然后对各项议题同时讨论,同时取得进展。纵向谈判则是确定所谈问题后,依次对各个议题进行讨论。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美国人是纵向谈判的代表,倾向于以具体条款开局,对美国人来讲,一次交易过程实际上就是针对一系列的具体条款而展开一系列的权衡和让步。而法国人是横向谈判的代表,倾向于以总条款开局,对法国人来讲,谈判就是先就总条款达成一些共识,从而指导和决定接下来的谈判过程。
(三)文化差异对沟通过程的影响
1、文化差异对语言沟通的影响。沟通方式因文化而异。有些地方人们多采用直接或简单的沟通方式,有些地方多采用间接或复杂的方式。美国人办事干脆利落,不兜圈子。正是因为美国人具有这种干脆的态度,与美国人谈判,表达意见要直接,“是”与“否”必须清楚。日本人非常讲面子,他们不愿对任何事情说“不”字。他们认为直接的拒绝会使对方难堪,甚至恼怒,是极大的无礼。所在在同日本商人谈判时,语气要尽量平和委婉,切忌妄下最后通牒。另外,不要把日本人礼节性的表示误认为是同意的表示。日本人在谈们中往往会不断地点头并说:“哈依!”这样子常常是告诉对方他们在注意听,并不是表示“同意”。
2、文化差异对非语言沟通的影响。文化差异对谈判过程的影响还表现在非语言的沟通中。谈判者在形体语言、动作语言的运用上有着巨大的差异,甚至同样的动作语言传递着截然相反的信息。例如,绝大多数国家都是点头表示赞成。但在印度等国一面摇头,一面面露微笑以示肯定。再如,拇指与食指合成一个圆圈,对美国人来说表示“OK”,而日本人看来代表“钱”,对突尼斯人来说是极端的挑衅行为。此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私人空间,当他人侵入私人空间时,我们会变得极端不安。但这一“私人空间”的范围却因文化而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强调个人主义的文化比强调集体主义的文化需要的个人空间大。如,阿拉伯人与他人交谈时喜欢站近些,他们之间的间距不到0.5m,而美国人之间比较舒适的距离要宽的多,将近1m。但对中国人来将通常是0.5~1m。
(四)文化差异对决策方式的影响。在谈判中知道对方谁具有做出评价的权力,决策是怎样做出来的是非常重要的。文化是影响决策方式的一个重要因素。决策方式总体上可以分为两种: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在美国,采取自上而下做出决策,谈判的主要负责人具有完成任务时决策的所有权力和精力,这样就可以尽快完成谈判。而在日本,强调共同参与和群体决策,所有成员协商一致,自下而上集体决策,所以日本人做出一项决策要花费很长的时间。
(五)文化差异对协议形式的影响。文化因素同样影响双方达成协议的形式。一般来讲,美国人倾向于一种非常细致的合同,要求它能解释所有可能情况发生后的结果,这是因为他们认为交易本身就是合同,谈判者应该能依据合同解释任何因素变化后应该怎样做,注重合同条款的严密性和完整性。而在日本和中国,则更倾向于一种总体化的合同,因为他们认为谈判本身是建立一种良好的关系,如果有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双方应依据相互的关系而不是合同来解决。因此,有时候如果美国人在谈判桌上追究太多的意外情况,其他国家的谈判者就会认为他是出于对双发合作关系的不信任。
(六)文化差异对人际关系的影响。西方社会的基础是以市场交换和市场竞争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市场经济,在这种社会中,人们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在这种社会中形成的人际关系主要是利益关系,遵循公事公办的规则,而人情关系则十分淡漠。生意归生意,朋友归朋友,公私分得很清楚。而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东方文化则更具有“人情味”,人际关系网的建立往往在谈判中发挥关键作用,人们之间不主要以利益交换为基础,更重视非经济性资源的人情关系,所谓“买卖不成仁义在”。如与日本人进行第一次洽谈,首先应进行拜访,让本公司地位较高的负责人拜访对方同等地位的负责人,以引起对方的重视,将有利于接下来的正式谈判。[]
二、跨文化谈判的对策
(一)与美国人谈判的应对技巧
1、美国人谈判的特征。美国人性格外露、热情奔放,他们认为双方互相忍让才能打开僵局,愿意在谈判中让步,使谈判顺利进行下去。美国人重视效率,尽量缩短谈判时间。在谈判过程中注重协商,他们喜欢一个事实接着一个事实、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地讨论,最后才完成整个协定。
2、与美国人谈判的应对技巧。同美国人谈判应当有热情、自信,创造良好的谈判气氛,赢得对方的好感。与美国人谈判时,应当注意美国人富有讨价还价的能力和对“一揽子”交易感兴趣的特点,积极运用对方力量去促成更大范围内的联合协作,全局平衡,一揽子成交。同时,与美国人谈判必须守时,办事必须高效。
美国人喜欢一切井然有序,不喜欢事先没有联系,以及与突然闯进来的“不速之客”去洽谈生意,美国商人或谈判代表总是注重预约晤谈。另外,同美国人谈判时,也要带上自己的律师,而且是称职的律师。签订合同时,一定要把合同条款仔细推敲,使其既符合中国法律,又不与美国法律相抵触。
(二)与日本人谈判的应对技巧
1、日本人谈判的特征。日本人讲话喜欢兜圈子,这常常使对方摸不着头脑。他们不愿过分言简意赅地表达思想,这种间接的交谈方式使他们保持了选择的灵活性。另外,日本人的情报意识非常强,谈判之前广泛地搜集情报,并以情报为依据做出决策。日本人的忍耐力很强,在谈判过程中擅长采用“蘑菇战术”和“车轮战术”。在拖延中想方设法了解对方的真实意图,你若急于求成,他就乘机抬价或压价,把对方弄得筋疲力尽、焦躁不安。
2、与日本人谈判的应对技巧。根据日本商人的特点,与其谈判时应注意双方谈判人员在授权上要平衡。因此,在与日方谈判时,必须搞清楚对手有多大的权力、能做出什么决定,然后再来挑选己方的谈判人员。与日方谈判时,我方人员的谈吐也应尽量婉转一点,要不动声色,彬彬有礼,表现出足够的耐心,因为急躁和没有耐心在日本人看来是软弱的表现。在等待的时间里,你也可以自己搞些调查,从别处尽量地多了解对方的情况。
如果是初次与日本公司打交道,一定要通过熟人介绍或通过中间人去办,切勿自己直接去找该公司,日本人对直截了当、硬性推销的做法会感到不自在。日本人不愿意和对方的年轻人会谈,所以选择谈判人员时要考虑年龄问题。另外,由于日本企业家奉行的大男子主义,因此代表团中最好不包括妇女。
与日方谈判不能只重视对方谈判班子中某个人,而要争取说服每个人。如果暂时未能全面达成一致意见,也不应急于催促,否则只能适得其反。许多日本人对律师总是抱怀疑的态度,因此只要可以不用律师做主要谈判人员,就不要带律师。
注意不要公开批评日本人,不要直截了当地拒绝日本人,而说你还得进一步考虑。如果你不得不否定某个建议,也要以明确、委婉而非威胁的态度来陈述理由。
总之,国际商务谈判与文化密不可分,文化差异导致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沟通的障碍。谈判中,我们不能以自己的文化背景为标准去理解和评价对方,而应以跨文化的视角审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积极地顺应和调适文化差异,从而实现跨文化谈判的成功。
参考文献:
【关键词】商务英语;商务文化
一、商务英语中的商务文化
1.语汇中的文化因素
在英、汉民族文化中,对应词在某些方面会引起共同联想,而在其他方面却引起不同联想。例如,英语smuggled goods和汉语“ 水货”在东西方文化中都表示“ 走私品”这个意义。但在汉民族文化中,“ 水货”还有其独特的文化意义,即“ 质量低劣并无保证的商品” ,甚至指“ 徒有其表而无真才实学之人” 。另外,在英汉商务语汇体系中,各有大量的文化语汇。在英语中有些词有文化意义,而汉语对应词却没什么文化涵义。例如,英语white elephant指“ 大而无用的东西” 、“ 废物” 。而汉语“ 白象”就没有英语中的文化意义,它往往象征珍贵而稀有的东西,并预示发财,因此,有些商品商店取名为“ 白象” 。
2.语用中的文化因素
文化差异在语用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商务英语作为专门用途英语,自然有着独特的商务语用文化。例如,在商务英语信函写作中,称呼语与结束语的选用是有讲究的。换言之,写信人要根据不同称呼选用恰当的结束语,如较正式的称呼语(Dear Mr./Mrs.Satterby)要与比较正规的结束语[Yours faithfully,(British usage); Sincerely yours,(American usage) ]相匹配。较亲密的称呼语(Dear John)要求使用较随便的结束语(Cordially,Best regards)。
3.语法系统中的文化因素
商务英语属正式书面语体。商务英语信函倾向于专业和半专业词汇的使用,如clean bill of lading (清洁提单)、forward (send)take the liberty of writing (write)等。另外,商务英语信函倾向于名词化短语、介词短语的使用,如our blanket is a perfect(combination) of(warmth),(softness) and easy (care) 这句中括号中的名词化短语和with reference to、upon receipt of 此类介词短语。最值得一提的是,商务英语倾向于复合句、长句的使用。
二、国际商务活动中常见的商务文化差异
1.时间概念不同。
在西方国家,人们普遍持单元时间观,认为做事要严格按明确的时间表进行。中国、中东国家以及拉美国家的文化则为多元的时间文化,认为时间是由点构成的,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同时做几件事情,只强调在最终期限内完成所有任务,并不看重阶段性的结果。许多人认为历史悠久的礼节有助于建立友善的关系,是商业洽谈的先决条件。工作时间不同。开展国际商务活动时还要注意不同国家地区有各自的工作时间,适当地避开当地重大的节假日。
2.商务价值观的差异。
作为不同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原则,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是商业文化差异的另一个重要分歧。通过对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个人主义取向程度的调查表明,美国社会中的个人主义取向占第一位。澳大利亚、英国、和加拿大分别占二、三、四位,而香港和台湾分别占三十二和三十六位。可见中英文化在个人主义一集体主义价值观方面相差甚远。东方文化属于典型的集体主义文化,英语文化属于典型的个人主义文化。这在商务谈判的过程中经常有明显体现。美国的谈判代表往往握有实权,可以在被授权的范围内作决定。个人敢于负责在美国被视为一种美德,是上进向上的表现。而中国或日本的谈判小组在谈判之前、谈判当中以及谈判之后通常都要一再交换意见以协调整个小组的行动,有时还需要请示上级,决策常常是集体协商的结果,要尽量避免擅做主张。
三、商务文化意识的培养
1.首先要学习英美国家的文化,包括它们的政治、经济、历史、教育体制、宗教习俗、风俗习惯等。作为高校的商务英语课程应该注重加强对学生商务文化意识的渗透。此外学校还应该开设一些有关西方文化、英美概况、企业管理、营销策略等方面的课程,在文化渗透的同时进行知识渗透。
2.其次是要掌握一些商务礼仪方面的知识。商务礼仪是通用知识,无论哪个国家,商务礼仪虽然具体的要求不同,但基本的常识是相通的。像是求职面试、工作着装、头衔称呼、业务联系、商务会议、公众演讲、商务旅行、协调与客户同事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都有很多共性。只有了解了这些共性,才能更好地了解不同国家商务文化的差异。
参考文献:
[1]陈建平.商务英语教学中商务文化意识培养[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1(4),47-49.
[2]何维湘.商务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J].吉林商业学院学报,2003( 2):15 - 16.
【关键词】商务英语教学;文化意识培养;商务文化冲突
商务英语教学,专业的范畴要求我们凌驾于英语技能之上的同时,要结合相对国际的商务专业知识,致力于培养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以及绝对扎实的商务专业知识,最终打造出专业的涉外人才。这也是我国当前社会不断发展进步,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外向型经济发展对我们人才的迫切需要和要求。
国际文化包括各国的经济环境、国家的政治取向,以及人文习俗。因为地域文化的不同,那么人们的消费观、价值观、经营习惯也都不可避免的产生很大差异。那么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商务文化冲突就不得不被我们所重视,我们在从事商务英语的相关工作时就一定要考虑到与我国不同的政治制度、法律体系以及物质环境。是否能跨越上述的总总条件产生的文化冲突,都是我们能否在商务活动中能否顺利进行的决定性因素。因而,我们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商务文化意识的培养,为学生将来走上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商务洽谈中产生的商务文化冲突
在国际商务活动中有很多常见的商务文化冲突,我们在教学中能给先给学生打好预防针,未雨绸缪也是至关重要的。以下列举几点:
首先,是在商务洽谈中产生的商务文化冲突。商务洽谈是我们在进行贸易活动中尤为重要的环节,通常也会对经贸活动顺利进行有着决定性的作用,那么,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我们要注意由于开篇提到的因各国的经济环境、国家的政治取向,以及人文习俗大差异,对谈判人造成的性格、行为举止、谈判方式、价值观方面的影响,也属于是一种文化冲突,通常就会造成谈判双方的理解尺度和标准不同。例如,我国的商务人士在同外商见面时,通常会递上一根烟,来表示我们的礼貌和友好,但是欧美国家反而认为敬烟是不礼貌的行为,因为他们的意识中是较为反对吸烟的。所以,商务人员在同国外的人员进行交流谈判过程中,适应异国的文化差异是不可或缺的必修课。能给掌握对方的文化背景、性格特点,更有助于我们在商务谈判中占有主动位置,最终先发制人。此处我同样以美国人为例,受美国历史、政治、经济地位的影响,美国人的个性通常是比较奔放和自信的,在商务洽谈中我们不难发现,他们通常精力比较充沛,较快的就将谈判内容引入实质性的阶段,直接有效率。与之较为相反的是日本人,同样受国家文化的影响,在谈判过程中喜欢兜圈子,他们的策略往往不会直接谈实质,而是选择迂回战术,在间接的谈判方式下,更有助于保持选择的灵活性,能够扰乱对方的思维,打乱对方的节奏。
了解各国的文化差异,掌握各国的经济环境、国家的政治取向,以及人文习俗,形成商务文化意识,才能让我们的商务英语人才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不断的创造出价值,才能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在社会的发展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经营管理中产生的商务文化差异
经营管理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较为常见,这是社会不断发展对跨国公司的影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行也越来越快,企业的文化发展也必然会有一定的转变。科学研究表明,同样的经营管理方式在不同的国家会产生不用的效果,换言之,一个国家里较为成功的经营管理企业亦或是成功的管理人才在另一个国家就未必能获得一样的成功,那么主导因素就是企业管理者对异国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的了解。在此,我们不难看出,企业的经营管理往往同文化有些密不可分的联系,经营管理方式通常都会受到文化的影响。例如,我国的很多企业中,职工的时间观念不强,经常在上班的时间点到后才匆匆赶到,不能很快的进入工作状态,早退更是屡见不鲜,这就强烈的表明他们的竞争意识缺乏,劳动纪律不够严谨。这样很难适应外方企业的要求,很容易造成同外方管理人员的矛盾。
三、如何提高学生商务文化意识的建议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商务英语教学对教育工作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在进行各项教学活动时,一定要考虑的更加全面,结合当前的社会实际情况,结合教学任务和教学现状,当前的商务英语教学中,学生的商务文化意识是务必要得以重视的。
1、教学指导思想
我们首先要明确,我们要培养的是能给在不同的商务环境、文化环境下,具有较强交际能力的涉外商务人才,注重文化冲突在涉外商务活动中的重要影响,能够将目的语文化意识培养至于教学的重要位置。
2、教学能力提升
教师是教学中的主导因素,因而教师自身意识与能力的提升是对学生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效果的重要影响核心。因而教师首先要具有较强的目的语商务文化意识,全面的了解英国的政治制度、法律体系、商务环境、管理理念、经营方式等一切相关的母语背景文化,以便更好的引导、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实际知识及能力。
3、教学大纲设计
教学大纲的设计就如同一个房子的框架,我们想构建出结实的房子那么构架必须要扎实牢固,因而,我们在做教学大纲设计的时候要能给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考虑,注重文化内容的课程,例如:商务文化、企业管理、营销策略、西方文化、英美法律及英美概况等。
4、课堂教学设计
我们在实际教学中除了要介绍目的语国家商务文化的课程之外,也应注重文化教学,提高学生的目的语文化意识。对于那些有一定文化内涵的词,除了讲解该词的语法用途外,还须强调该词的文化内涵及使用场合。此外,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景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到语言行为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差异。
5、多媒体技术教学
多媒体教学技术在现下的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商务英语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利用这种手段,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专项训练。
(1)案例分析:通过对反映商务文化冲突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解释,并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以了解外国文化与本国文化的差异。
(2)亲自体验:通过角色扮演或田野作业(fieldwork),营造一种文化气氛,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学会应对各种问题的能力,并能体会到异国文化的特点,提高对文化的敏感性。
(3)信息介绍:通过演讲、材料阅读、电影录像等方法对异国商务文化进行介绍,也可邀请外国专家作专题讲座或进行交流,以学习对方的文化习俗和各种交际技巧。
四、结束语
商务文化因素在国际商务活动中无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常常会因为文化障碍,最终导致文化冲突。因而,涉外商务人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过硬的外语运动能力,同时了解、熟悉异国的经济环境、国家的政治取向,以及人文习俗、法律体系、经营习惯以及商业价值观都是必不可少的,对提高商务文化意识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商务英语教学在结合商务专业知识与语言技能的同时,还应重视商务文化意识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天然著.国际营销[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13-12.
关键词:跨文化贸易能力跨文化能力发展曲线跨文化能力培养教学方法本科
贸易全球化和自由化使跨国公司越来越多。新的国际贸易形式的出现,比如战略联盟和国际易货贸易,这意味着企业对具有跨文化管理能力的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跨文化管理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是20世纪末首先在在欧美等西方国家出现的。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企业跨国经营的日益深入,跨文化领域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了,美国和欧洲一些一流的商学院非常重视培训学生的跨文化能力。中国企业国际化程度总的来说相对较低,对这个课题的研究起步也比较晚,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跨文化能力对国际贸易的重大意义。
跨文化能力的内涵
在跨文化能力内涵的研究上,跨文化意识、跨文化商务技巧和国际管理能力已成为研究的核心。
跨文化意识
跨文化意识是指商务人员对文化差异的理解并做出适当反应的一种商务意识。换言之,反映国际贸易者本土文化的价值观的行为标准已不能满足跨国公司发展的需要了。国际化的企业运作中的各个环节,如:人力资源管理和激励机制、国际营销、交流决策,都需要较高跨文化意识。在文化研究的范畴内,很多研究者提倡将文化差异概念化,以使学习者认识到文化多样性对商务的影响,并为跨文化意识培养奠定基础。
guyandmattock(1991)提出了地域、宗教和历史是影响文化的三个重要因素。bonvillianandnowlin(1994)则深入的解释了文化差异对个体行为方式的影响。他们指出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个体的交际行为、审美观念、时间观念和个人成就观会有所不同。hofstede对文化差异的实证研究则在该领域最具影响力。他认为,生活在不同文化下的个体受到态度、价值观、文化差异的巨大影响。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个体从四个维度上互相区别:权力距离;不确定性规避;生活数量与生活质量和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hoecklin(1994)提出文化意识不仅仅是在国际贸易中对文化差异的反映,良好地跨文化意识是跨文化贸易组织创造竞争优势的首要条件。
不同民族的文化是影响国际商务活动的重要因素,有时甚至起决定性影响。以上有关文化意识的文献回顾旨在为国际商务人才培养者提供一个框架,使他们能更好帮助学生深入、客观的了解和理解文化多样性。应当注意的是,仅仅了解文化差异是不够的。至少,跨文化意识必须转化为跨文化商务技巧才能为商务活动服务。
跨文化商务技巧
对国际商务人才所应具备的商务能力的研究,美国学者bigelow在此领域的研究具有重大贡献。bigelow(1994)提出跨文化商务环境下的商务能力应涵盖十个方面:对文化和组织的理解力、适应能力、建立关系能力、系统和多视角的思维能力、态度、敏感性、语言能力、文化影响下的决策能力、外交能力和跨文化能力。lane与distefano(1992)在回顾了有关全球国际商务战略管理和国际营销领域中急需解决的人力资源能力问题后,强调了国际商务管理人才必须具备的能力包括:发展和运用国际商务技巧的能力、管理变化和过渡的能力、在多元文化下进行管理的能力、在各组织结构中设计和运作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和在组织中学习与转移知识的能力。显然,良好的跨文化商务技巧能使商务贸易者有效的参与国际贸易事务。
在跨文化商务交际中,语言、文化、商务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中国,此方面的研究集中揭示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和培养方式。冯毅(2004)阐释了企业管理中的跨文化沟通。提出从认知层面、价值观层面、语言层面和非语言交际层面构建我国企业跨文化沟通体系的建议。周锰珍(2004)从言语行为、非言语行为、意识形态、价值标准、礼貌策略等方面分析了跨文化经济交际在商务话语系统中的表现、作用和影响,并提出了深入了解对方文化和遵循经济市场的共同规约等建议。
诚然,跨文化商务技巧的发展需要在商务环境中得到磨练,实践经验和大量的在职培训起着很大的作用。但是,高等教育在培养商务人才时,义不容辞要以培养学生跨文化商务技巧为核心。越来越被首肯的做法是通过跨国合作提供国际商务课程。让学生有机会参加多文化的小组活动,与来自不同文化的同学进行合作与交流。跨文化管理能力
跨文化管理能力与跨文化商务技巧的不同之处在于后者强调综观全局的高级管理能力。一个跨国公司跨国投资经营时,他们往往需要融合三种文化:自己国家的文化、目标市场国家的文化、企业的文化。跨文化管理能力在国际化经营管理中非常重要(黄华,2004)。国际管理能力包括:具有国际视野的商务能力、在国际贸易管理中协调不同文化的能力和在国际贸易中有效管理人力资源的能力。合格跨国管理人才应具备:全球化的视野、对地方情况快速做出反应、协同学习、转变和适应、跨文化交际、合作与国外经验等素质(adler和bartholomew,1992)。
跨文化贸易能力的发展顺序
在国际商务课程中,有效跨文化素养发展途径要求其培养过程必须符合一定的能力发展顺序。clackworthy(laughton和ottewill,2000)的跨文化能力发展曲线将跨文化能力发展分为六个阶段(见表1)。
发展的第一阶段被clackworthy看成为“质疑”或“无知”阶段。他把受训者称为“本地专家”。也就是说,受训者具有较表层的文化差异的认识,而他们行事以本国文化为标准。在“觉察”阶段,学习者逐渐意识到跨文化差异的存在,同时他们也开始意识到自身的优势和弱点及存在跨文化技能差距。到了“理解”阶段,学习者开始深入的了解跨文化差异的内涵以及跨文化技能发展的性质和纬度。在“合成”阶段,学习者开始将本土文化和异国文化进行融合,这些“二元文化专家”开始掌握了以技能为基础的跨文化能力。接着学习者自然的过渡到了“选择”阶段,学习者又被称为综合者,能够自如的融合两种文化,并结合技能方法构建跨文化能力。到了最后的“能手”阶段,学习者能够利用跨文化能力管理国际贸易项目,达到了一个多元文化“领导者”应具有的能力水平要求。
高校国际商务课程是符合市场需要,并急需通过与国际接轨来加强建设的一门学科。对我国高校国际商务课程建设者来说,其挑战在于开发将跨文化能力发展曲线和技能发展有机的融合在一起的课程内容,,以使学生的跨文化能力逐步得到提升。在采取这种培训理念时,整个程序中的技能发展培训必须在多元文化的视角下进行。但是在课程整合与统一的现代国际商务教学下,方案的设计有一定的难度。在英国,大部分大学的商校开设的国际贸易专业的一些课程的教科书都已将跨文化教学内容独立成章,其他课程则将文化教育很好的融入各个章节中。在美国,不少商学院开设了“国际贸易文化”课程,如圣路易斯大学开设了“欧洲政治和文化环境”、“拉丁美洲政治和文化环境”、“亚太政治和文化环境”和“管理文化差异”等课程,以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跨文化商务能力。
跨文化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
深入到培养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具体教学策略,我们可以从人力资源培训项目中汲取经验。下文以clackworthy的文化能力发展曲线为基础,结合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培养任务提出具体的教学建议。
从教学的模式来说,我们可将教学分为事实教学、分析教学、实践教学(见表2)。
事实教学
事实教学一般用于学生跨文化能力发展的初级阶段,学生此时往往会对异域文化存在疑问,开始觉察到文化差异的存在,容易会以固有的本国文化来对异域文化想当然。教师在教学中要恰当的介绍不同的文化,并简单介绍相关的文化理论(如:hofsted的四维理论),使学生在了解大量的有关跨文化知识的同时建构初步的理论框架。具体的实施方法有讲课、提供相关书籍、播放录像、专题讲座等。
分析教学
分析教学是指以对比分析为手段,深入分析理解国际商务实践中成功和失败的案例。学生对不同的案例加以分析,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较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跨文化商务的技巧。在此阶段,基于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是最有效的。教育者也可以采取课堂语言训练、比较练习、多媒体交互学习等方法来进行教学。
实践教学
实践学习适用于跨文化能力发展的最后阶段。教师以发展学生多元文化能力为目标。教育学生利用已有的跨文化技能构建正确的文化观。初步参与并利用已有的跨文化能力进行商务实践。这一阶段是针对大三大四开始参加商务实践的学生设计的。教学以参于活动的方式为主。可以采用的教学活动方式有:跨国小组活动、文化训练自我诊断、角色扮演、国际工作经验、跨国商务谈判模拟等方法。这一阶段的关键是发展学生的文化元认知能力,在每一项活动前,让学生事先有一个明确的规划: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事后有反思:做了什么,成功否,学到什么,如何做的更好。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加快了其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跨文化素质是跨国界合作的必备素质。任何高校的人才培养都应服务于市场需要。忽略劳动力市场发展趋势的培养模式将导致学生面对挑战无所适从。以上对跨文化能力的内涵界定和发展顺序的分析,以及便于操作的具体教学建议供高校国际经济贸易课程设计者、教材编撰者、一线教育者参考。
参考文献:
1.曾宇平.国家经济与贸易人才独特素质及其培养对策.经济师,2003(11)
2.陈立新.跨文化管理对我国企业跨国经济活动的影响.商业时代,2004(12)
关键词:经济 全球化 商务英语专业 学生 商务文化意识
中国分类号:F64 文献标识码:A
一、全球化大背景
2016年9月,G20金融峰会在中国杭州胜利召开,作为本届金融峰会的主席国,中国把主题确定为“构建创新(innovative)、活力(invigorated)、联动(interconnected)、包容(inclusive)的世界经济”,各成员国相聚杭州共商世界经济的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好写照。从G20金融峰会再到世界各国之间越来越为密切的经济合作表明:经济全球化,作为当今世界最为显著的变化之一,作为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趋势,已经席卷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在这一大背景之下,国家之间、地区之间被国际贸易和投资的纽带紧密联系在一起,彼此之间相互依存的经济关系可以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经济全球化在为跨国商务活动的开展和商务英语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预知的挑战。
二、商务英语与商务文化
(一)商务英语中的商务文化
什么是文化?如何定义文化?对于这一问题不同的语言学家有不同的答案。而如果从商务活动这一特定的角度看待文化,Pearce W.B.的观点:“文化是冻结了的人际交流,而交际是流动着的文化”为文化下了一个很好的定义。商务文化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商务文化指的是商务活动中所涉及到的语言文化因素。在商务英语中,商务文化涉及中外两方不同的文化,体现在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的商务传统风俗、商务礼仪等都存在差异。在此情况下,商务活动的实质就是在特定的文化和语言背景下所进行的跨文化交际活动。
(二)商务英语教学中商务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商务英语专业是在21世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这一新的时代背景条件之下应运而生的一种专门用途英语(ESP),并且得到了蓬勃发展。在商务英语教学中,有三个核心目标教学子体系,即商务背景知识(content-based)、商务背景中使用的语言(language in the business settings)和商务交际能力(business communication skills),这三个子系统中无一不渗透着英语语言与商务文化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文化深深植根于语言,文化使语言富有内涵,而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传播媒介。商务英语教学既要注重语言技能与商务知识的传授,又要进行有效的商务文化渗透,方能培养出符合教学目标的复合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
三、国际商务活动中常见的商务文化差异及表现
由于政治、经济、地域、宗教、历史等各种因素综合的影响,在国际商务活动中,各国商务文化存在明显的差异,主要集中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商务时间观存在差异
作为文化深层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时间观念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们的言行,美国文化人类学家Hall把不同文化的时间观念分为单元时间观和多元时间观。西方人大多为单元时间观念,他们的时间观通常就是金钱观,在他们看来时间就是金钱,因此西方人注重工作效率,习惯按照计划和安排进行商务活动;而中国,俄罗斯等国则更加偏向多元时间观念,即同时计划多件事情,主观性和灵活性比较强。
2.商务空间观存在差异
东西方商务文化的差异还体现在空间观念上,西方国家注重个人隐私的保护,具有很强的空间领域感和自我保护意识;而在东方国家,距离和空间对于商务活动来说并不会特别强调,很少商务活动者会意识到空间对于西方人来说也是一种不可侵犯的权利。在很多时候,我国商务人员为了和对方拉近关系的行为反而被误认为侵犯了对方的权利这样的案例屡见不鲜。
3.商务价值观存在差异
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有不同的价值观念取向,了解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商务价值观是开展正常商务活动的关键。我们不难发现,世界各国各民族的人在从事商业活动的时候,总是会带着他们各自的文化,并且按照其文化办事。例如我国为典型的集体主义国家,强调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企业利益服从国家利益,而西方国家商务人员具有很强的个人奋斗意识和竞争意识,他们更多的是看重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这一价值观的差异是引起文化冲突的重要因素之一。
4.语言与非语言交际方式的差异
人们的交流方式分为语言和非语言两种形式,由于各国文化的传承与积淀,各自形成了灿烂的语言文化。我国为高语境国家的,人们习惯用婉转、间接的方式来传递和理解信息;而在西方国家却恰恰相反,他们喜欢用直接、明确的文字来传达信息,也就是低语境的方式。这样一来,双方对同一信息的理解差异会十分巨大,甚至截然相反,这也就造成了商务文化冲突事件的发生。
5.人际交流方式的差异
国际商务活动中的人际交流差异主要为中西方礼仪风俗的差异和思维方式的差异,不同国家、地域的商务人员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使其具有各自民族特色的考虑问题和熟悉事物的方式,因此在打招呼、恭维、道谢、就餐礼仪和穿着等方方面面都有着不同的礼仪风俗。交流方式的不同也是各国商务文化存在差异的重要表现之一。
以上这些文化差异在国际商务活动中十分常见,能不能恰当的处理好这些差异是商务活动是否能够成功进行的关键,了解和学习这些商务文化对于商务英语学习者来说至关重要。
四、我国商务英语教学中商务文化意识培养现状
如今,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各高校的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日趋成熟,商务文化意识的培养也逐渐被大家认知和重视起来,但与时展的步伐相比,商务英语教学仍旧存在一段距离,众多高校的商务英语教学还处在一个探索阶段,仅仅是按照传统英语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或者是简单的“商务+英语”,换汤不换药,这对商务英语的发展来说是极其不利的。
五、加强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商务文化意识培养的建议
在比较中西方商务文化差异和分析了我国商务英语教学中商务文化意识培养现状之后,笔者认为加强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商务文化素养迫在眉睫,因此,给出如下建议:
(一)处理好商务语言与文化教学的关系
1. 明确教学指导思想,提高教育者的自身素质
高校教师作为传授商务文化知识的第一人,对学生商务文化意识的树立是至关重要的,也是最为直接的,因此高校的商务英语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明确教学指导思想,商务英语教学不能停留在普通英语的传统教学模式,需要强调商务文化语英语语言的有机结合。同时,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易素质,使自己具有较强的目的语商务文化意识,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树立商务文化意识。
2.强化商务文化导入环节
在课程设置方面,学校除了注重学生基本语言素质的培训,还应开设一些和商业文化相关课程,例如国际商务文化、国际商务礼仪、跨文化交际、企业管理、营销策略等,从而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商务文化意识导向,加强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商务文化意识的培养。
3.始终将学生作为主体部分
任何课堂的主体一定是学生,而不是老师,在商务英语教学课堂中,一定要打破“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和“一言堂”的沉闷局面,充分展现商务英语重在与人交际这一显著特性。商务英语的教学方法需要体现灵活性、趣味性和多样性。例如交替采用情景教学法(situational approach),任务教学法(task approach),认知法(congnitive approach)等交际教学法,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能够让学生开发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多渠道培养商务文化意识
1. 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渠道
及时性、信息量大、覆盖面广,这些是媒体渠道最大的特点,作为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阅读和浏览商务英语报刊如Economist、电视广播等大众媒体、商务网站应当作为课外的一项必修课,通过媒体渠道的视听接触,我们不仅能够了解最新的商务信息和商务动态,还能从中汲取更多的商务文化和商务习惯礼仪,可以极大地丰富我们的商务英语语言文化知识,对于加深商务文化的敏感性,培养健康的商务文化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2.开展跨文化训练活动
大学的教育不应该仅仅停留于课堂层面,还应该看到课堂外的实践教学,尤其是对于一个语言学习者来说,哑巴英语不是我们所追求的教学目标,因此,开展广泛而有效的跨文化训练活动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增强商务文化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校内,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可以积极举办和参加以商务英语为主题的演讲赛和辩论赛,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在校外,越来越多的大型国际会议和国际赛事活动为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体验和感知商务文化提供了更多机会。同时,专业实习是每一个大学生必修课程,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不仅可以在实习过程当中运用所学的商务文化知识,还能以更加直接的方式感受商务文化的存在,从而促进自身商务文化意识的树立与培养。
五、国际商务文化意识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世界已经悄然变成了一个“地球村”,人类社会需要经常跨越国家地域界限,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全方位的交流与合作。国与国之间人员、技术、资本、思想交流十分频繁,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文化界限正在日趋淡化,文化冲撞也将逐渐削弱,国际商务文化已经逐渐取代一国或者一地区的商业文化,国际大背景需要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逐步树立起国际文化意识,国际经济贸易交往的快速发展也有利于商务文化素质的修炼。
总而言之,对于每一个商务英语学习者来说,商务文化意识的培养都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树立起较强的商务文化意识,将其与基本语言能力相结合并积极参加国际商务活动之中,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跨国商务活动人员。而在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之中,商务文化的意识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董岩.经济全球化基本问题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3.
[2] 武彦君,赵欣.浅析商务英语教学中商务文化意识的培养[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9(05):105-108.
[3] 顾艳蕾. 论商务英语教学中商务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J].现代企业教育,2012(12):134
[4] 赵雅习.浅析商务英语教学中商务文化意识的培养[J].考试周刊,2008(12):77.
[5] 周超英.谈商务英语教学中商务文化意识的培养[J].新西部,2007(08):146- 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