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体能锻炼8篇

时间:2022-05-04 13:57:3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体能锻炼,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体能锻炼

篇1

1、小、中、大班幼儿各按其年龄段目标在掌握走、跑、跳跃、投掷、平衡、踢、钻、爬、攀登等基本活动技能过程中,尝试运用不同体育活动器械及辅助材料,能在不同的气候条件及场地条件或空间里进行身体基本活动练习,具有成功感和自信心。

2、提高幼儿平衡、协调、速度、灵敏、柔韧、力量等身体机能,帮助幼儿灵活运用各类体育器械进行锻炼,在掌握进行身体素质练习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探索活动.。

3、器械的不同玩法,满足幼儿身体活动、娱乐、表现、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及不同方式方法,不同合作伙伴等多种需要,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以及敢于挑战、敢于尝试,敢于创新,不怕失败等精神。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关键词: 体能锻炼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健康发展

中图分类号:B82-05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问题的提出:

1、《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健康放在工作首位。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的基础,是以学前儿童健康为目标,对幼儿进行健康领域里有计划、有组织的实施教育活动。健康教育领域包涵面比较广,我园专门针对通过体能锻炼这一形式进行研究。丰富多彩的体能锻炼活动,是让孩子在愉悦的活动中,促进幼儿身心和谐的健康发展, 促进幼儿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高。有效地落实纲要的目标是当前我们开展本课题研究活动的愿望。

2、幼儿健康包括个体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者发展是有机结合。在幼儿期实施“幼儿健康教育”是以实现幼儿身心健康为目标,为提高幼儿对健康的认识水平,改善幼儿的态度,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所实施的教育。

3、健康的身体是有赖于良好的锻炼习惯的养成。由于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水平的不断提高,无形中使得幼儿锻炼的空间、时间受到很大的影响。在幼儿体质普遍加强的今天,幼儿发展状况不容乐观,幼儿缺乏锻炼人数在增加,越来越多的娇嫩、肥胖症有增多趋势,参加活动中遇到一些麻烦、困难就退缩不前、失去信心的情况还很多。开展本课题对改善当前问题尤其重要。

二、实验方法与过程:

(一)主要是结合幼儿的一日生活游戏、教学等活动进行的自然实验。

采用的实验方法:1、自然实验法2、测验法3、观察法与个案法4、问卷调查法

(二)实验对象

本课题于2003年2月开始——2004年6月止,在本园随机选取叁个中班120名幼儿,分别为实验一班和实验二班、对照班,每班40名幼儿,进行了一年半的实验跟踪。对照班幼儿不参加本课题组织的体育活动,按幼儿园教学活动计划进行体育活动,定期参加项目测试,实验组幼儿按本课题组制定计划组织体育活动。

(三)、研究过程:

1、分阶段进行前、后测试:

观察、测定实验组和对照组幼儿的基本动作,主要包括走步、跑步、投掷、爬、立定跳远、平衡、钻,记录运动成绩。进行家长问卷调查。进行幼儿生长发育指标测试及来园患病记录。

2、实验过程。

遵守《规程》《纲要》精神要求,在教育实施过程中:保证幼儿每天二小时的户外活动,每周认真组织幼儿开展丰富多彩的晨间体育锻炼活动,开展各种类型的体育教学、游戏活动;教师创设各种各样的体育器械,并开展创造性的体育活动。在教育研究工作中:教师做好幼儿个案记录、月研究工作小结、课题论文、月教学展示活动。对幼儿进行定期的测试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为开展活动提供依据。对幼儿常规活动从以下几方面进行:A、加强晨间锻炼活动,从培养幼儿兴趣入手。B、积极开展丰富多彩体育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基本动作发展。C 充分利用各种材料开展体能锻炼,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

三、实验结果数据分析

(一)、生长发育数据分析

1、2003年至2004年幼儿身高体重测查情况变化如表一、二、三、四所示。

表一 03年幼儿身高均值统计结果 表二 03年幼儿体重均值统计结果

表三 04年幼儿身高均值统计结果 表四 04年幼儿体重均值统计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2003、2004年幼儿的身高与体重P值〉0.05,表明这些项目的有差异但不显著,实验班幼儿在生长发育上优于对照班。

2、肥胖症幼儿情况分析:测试中发现对照班40名幼儿中有五位幼儿是属于肥胖症,而两个实验班80名幼儿中只有一位幼儿是属于肥胖症。

3、幼儿血色素测查情况表明:实验班幼儿原血色素11克以下的有9人,锻炼后下降为2人,其合格率为78%。对照班幼儿原血色素11克以下的有4人,锻炼后下降为2人,其合格率为50%。说明体育锻炼对幼儿的营养均衡摄入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在幼儿体育锻炼活动中,适宜的幼儿体能锻炼,没有造成实验班的幼儿生长发育不良影响。反而,能促进幼儿身体机能的质量变化,有效地达到了目的。

(二)、幼儿对疾病抵抗能力分析.

表五幼儿疾病统计表

分析2003年9月至2004年5月幼儿易患疾病情况见表五所示: a、对照班幼儿月平均患病人数比率高。 b、对照班幼儿月平均患病天数多。由此可见,通过锻炼,实验班幼儿身体状况比较好,提高了幼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幼儿对疾病的抵抗力。

(三)、幼儿基本运动能力分析

前测数据分析

幼儿经过一年体能锻炼后,其基本运动能力得到了发展。对实验班与对照班两组幼儿运动能力在各个项目上差异的T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如表六所示:

表六两组在各运动能力测试项目差异的T检验结果

2003年10月

注:*表示该组的检验是在总体方差非齐性的条件下进行的。

实验结果表明:①、跑、立定跳、摸高、垂吊、跳绳、拍球、攀爬七项的P值在0.01水平上非常显著。从平均数上看,实验班这七项优于对照班。②、投掷、顶物平衡、攀爬各项P值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顶物平衡走从平均数上看,对照班的平均数是6.22、实验班平均数是7.01,此项对照班优于实验班。其余两项实验班优于对照班。③、单脚站立项目的P值在0.05水平面上差异不显著。

2、后测数据分析

经过一年半的幼儿体能锻炼,对照班与实验班测试结果见表七:

表七两组在各运动能力测试项目差异的T检验结果 2004年6月

注:*表示该组的检验是在总体方差非齐性的条件下进行的。

实验结果表明:所有的基本运动项目的P值在0.01水平上均为非常显著性变化。而且,所有项目的平均数表明:均为实验班优于对照班。

3、前后数据相减所得结果分析

经过大班一年来开展体育锻炼后,将两次结果相减在各项目上进行差异性T检验如表八所示

表八前、后测试相减结果在各项目上差异的T检验

注:*表示该组的检验是在总体方差非齐性的条件下进行的。

实验结果进一步表明:①、平衡、单脚站立两组项目的P值在0.01上差异极其显著。 单脚站立项目从平均数上看,实验班比对照班强。平衡项目是从前测的实验班的弱势转为后测的强势,说明变化非常显著。 ②、跳绳项目的P值在0.05上差异显著,实验班优于对照班。 ③、其余各项中,两个班之间的有差异,且实验班优于对照班。

(四)、家长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幼儿参加体育锻炼一年多来,家长对此项活动的认识与参与意识等方面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家长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如下:(由表九可见)

1、家长从认识态度上加深了对幼儿参加体育锻炼活动的认同。

通过幼儿体能锻炼提高了实验班家长对此的认同。a、有86.25%家长认为:幼儿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增强。b、有68.75%的家长发现了体能锻炼对孩子有所帮助。家长认识态度与观念的转变是保障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

2、家长认为幼儿经过锻炼促进了幼儿能力的变化。

家长在幼儿自身的发展变化上,看到了参与活动有利于促进其能力的发展。由表九可知实验班家长对幼儿能力的变化看法。a、在活动中幼儿合作能力得到发展。b、运动中自我保护能力得到提高。c、在活动中幼儿的承受挫折和做事的毅力得到增强。

3、幼儿的行为意志品质有所变化。

表九

从实验班幼儿与对照班的幼儿对比可见,实验班的幼儿在参与活动中意志品质和行为能力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数据表明实验班幼儿:a、增强了幼儿自信心。b、激发了幼儿的求知欲。c、锻炼幼儿勇敢、大胆的参与体育活动。

4、促进了幼儿开朗向上的性格变化。

加强幼儿体育锻炼有利于幼儿的性格向活泼开朗的方向发展是两班家长共同的认为。

5、幼儿身体状况得到改善。

参与体育锻炼有利于幼儿的身体状况调整。以下几项可见,实验班幼儿的身体状况得到改善:a、实验班幼儿睡眠状况比较好。b、实验班幼儿犯病人数在减少。c、实验班幼儿运动后体力恢复比较快。

6、家长自身行为变化上看。由表十可知:

表十

通过开展幼儿体育锻炼活动,促进了家长配合幼儿锻炼的自主性。a、孩子在家户外锻炼1小时以上,与一年前相比上升了72.12%的家庭。没时间让孩子到户外活动的家庭由41.86%下降为0。b、03、04年对比发现实验班幼儿在户外活动1小时以上的人多于对照班幼儿。

综上所述, 经常性的开展体育锻炼,能够促进幼儿的合作能力、承受挫折、克服困难的毅力发展,能够加强自我保护能力、独立生活能力锻炼。同时也能促进幼儿求知欲、自信心、情感的发展。增强幼儿抵抗疾病的能力,促进幼儿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高。增强了家长对幼儿参加体育锻炼的认识,并在行为上发生转变。

四、结果与讨论:

一年半以来,将幼儿体质健康的目标物化为丰富多彩的体育锻炼活动,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入手,积极地开展晨间体能锻炼、体育教学、体育游戏、区域性体育活动。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从培养“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探索“幼儿基本动作发展与体育活动方式”研究入手。尝试从体育环境的创设以及体育活动的科学化、游戏化出发,运用适宜幼儿发展的各种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来激发幼儿参与锻炼并协调其基本运动能力,促进幼儿体质健康是行之有效得,并值得推广。

(一)、幼儿体育锻炼全面促进了幼儿健全人格的发展。

1、全面、科学、合理的组织实施体育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利用各种体育器材和教师根据游戏需要自制的器材进行游戏,让幼儿在室内外锻炼中,调节身体各部位和动作,从而,达到比较和谐而统一的综合性能力培养,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在体育锻炼中,幼儿的内脏器官等生理功能得到锻炼和改善,增强了幼儿体质,完善和提高机能;发展了幼儿的基本动作,形成正确姿势;幼儿身体素质得到发展;提高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抵抗疾病的能力。

2、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培养幼儿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如,情景性探索体育游戏——过悬崖峭壁,在活动中,幼儿要重新认识自我,要用敏锐观察力和思维能力进行分析判断,运用语言表达方式与同伴合作,发挥智慧、坚强勇敢的克服困难渡过险境。体能锻炼是在生动愉快的活动进行,它丰富幼儿的知识和经验,促进各种能力的发展,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同时,积极引导幼儿参与体育活动锻炼的好习惯,增强对意外事故的防范。

3、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与个性,增进幼儿心理健康。在体育活动中大部分的活动项目是小组或集体合作进行的,幼儿在活动中与人际交往会产生各种社会,从而发展了幼儿的责任心、同情心、自制力、合作意识等社会性品质,幼儿的非智力因素,包括:情感、意志、兴趣、行为习惯也都得到同步发展。从而,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幼儿所获得的这一些都将使得他们受益终生。

(二)、促进了体育活动科学化和游戏化、自主性发展

教师在研究活动中,根据健康领域教育目标,遵循幼儿教育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克服了以往片面性理解体育教育目标,不能全面的发展幼儿能力;教学活动内容和形式单一,活动过程的设计缺乏科学性、趣味性,从而造成幼儿对参与体育活动兴趣不浓或运动不到位;存在着动作质量要求过高或过低,运动动作的经验贫乏,动作创新设计能力差等弊端。设计出了适合幼儿发展的体育活动教案、游戏方案,通过循序渐进、动静交替地实施,合理安排适宜的运动量、有针对性地指导动作发展,让幼儿在活动中自主探索,充分地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同时,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幼儿自制了大量的体育运动器械,创设了有利于幼儿主动探索乐意参与的体育游戏活动,扩展了幼儿体育锻炼活动内涵,从而为促进幼儿机体锻炼和运动能力的提高,以及智力和良好个性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促进了教师在幼儿体育活动科学化和游戏化中自主性。

(三)、深入贯彻执行《纲要》精神,体能锻炼研究为幼儿发展、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服务。

促进教师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与观念去研究自己的教育行为。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把理论与行为的转化变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道路。针对健康领域教育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教学反思、调整,进行了大量的教育案例和幼儿个案观察、分析研究,教师们学会了在研究中了解幼儿,在幼儿发展中提升教育质量。让家长看到孩子的变化并积极主动参与到其中,实现全民健身的教育思想理念,培养家长从我做起,树立起与幼儿园共同协手教育孩子成为己任的观念。家庭、社会、幼儿园互育是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发展的前提。幼儿体能锻炼研究促进了幼儿园园本化的教育研究水平提高。同时也已成为了幼儿园内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参考文献:

篇3

1-1腹式呼吸

瑜伽的基本呼吸方式,对人体的内脏机能有着按摩调节以及强化新陈代谢的效果。该动作要求锻炼者将双手放在小腹前,然后缓缓地做深呼吸运动。通过脚下平衡板所感应到的人体重心变化来进行效果评价。

1-2三日月式

三日月式能够让腹部肌肉得到充分的伸展放松,消化器官也能够恢复良好的状态。该动作要求锻炼者将双手从侧面举过头顶合十,然后分别向左右两侧弯曲身体,通过脚下平衡板所感应的人体重心变化来进行效果评价。

1-3英雄式

英雄式能够活动腰部骨骼,对于这个部位的骨骼娇正以压腰部疼痛患者有明显的效果。该动作要求锻炼者将双手平举与肩同宽,然后一只脚位于平衡板上呈弓字步形态,通过―只脚下平衡板所感应的人体重心变化来进行效果评价。

1-4金鸡独立式

金鸡独立式能够强化锻炼者的韧带神经,该动作要求锻炼者首先将只腿抬起到另一只的膝盖以上,然后将双手合十。从胸部缓缓举过头顶.通过只脚下平衡板所感应的人体重心变化来进行效果评价。

1-5太阳礼拜式

太阳礼拜式能够强化锻炼者的大腿韧带,让长期坐立工作的人大腿部分的肌肉能够得到放松。该动作要求锻炼者缓缓将上半身向前俯下,然后两个手掌分别放在双脚面上,呈太阳朝拜状,通过脚下平衡板所感应的人体重心变化来进行效果评价。

1-6抱膝式

抱膝式能够让锻炼者大腿和腰部相接的部分得到锻炼,让腿部活动更为灵活。该动作要求锻炼者先将腿向前抬至与腰平行,然后双手抱住膝盖稍稍往后仰,通过一只脚下平衡板所感应的人体重心偏移来进行效果评价。

1-7伸展飞翔式

伸展飞翔式能够让锻炼者的背部肌肉得到拉伸,同时脚尖的平衡力得到强化也能起到改善自律神经的作用。该动作要求锻炼者首先踮起脚尖,靠脚尖的力量支撑上半身,然后双手向后伸展,通过脚下平衡板所感应的人体重心变化来进行效果评价。

1-8腰臀伸缩式

腰臀伸缩式能够锻炼大腿到腹部的肌肉,让锻炼者大腿以上的肌肉得到完全的伸展。该动作要求锻炼者将双手向前举至与肩平行,然后有节奏地向下蹲,通过脚下平衡板所感应的人体重心强度运行轨迹来进行效果评价。

1-9三角交叉式

三角交叉式能够让内脏机能恢复活力,在强化下半身的同时锻炼到腰部的灵活性。该动作要求锻炼者首先将双手双脚张开呈五角星状,然后一只手交叉摸向对角的脚尖,通过一只脚下平衡板所感应的人体重心强度运行轨迹来进行效果评价。

1-10犬伏式

犬伏式能够让背部肌肉得到放松,同时带动并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该动作要求锻炼者双手双脚呈直角支撑在地面上,然后依靠腰部和背部的力量将身体向上挺,直至四肢伸直,通过双手在平衡板所感应的人体重心变化来进行效果评价。

1-11起舞式

起舞式能够活化背部肌肉以及改善脊椎的灵活度,对于矫正轻微驼背有很大帮助。该动作要求锻炼者首先将一只腿向后伸,然后前后展开双臂以保持身体平衡,同时后面一只手拉住向后伸的只脚,通过一只脚下平衡板所感应的人体重心变化来进行效果评价。

1-12科夫拉式

科夫拉式也叫俯卧起身式,它能够让背部变得放松,增强上半身的柔韧性。该动作要求锻炼者以俯卧状平躺在瑜伽毯上,并慢慢的依靠双手的力量将上半身支撑起来,下半身不能离开瑜伽毯,该锻炼不依靠平衡板进行。

1-13桥式

桥式就是让锻炼者做出一个桥梁形态的样子,它能够很好地锻炼到背部靠近颈椎的肌肉。该动作要求锻炼者平躺在瑜伽毯上面,并将双脚弯曲,然后以双脚和肩膀为支点,将身体向上挺直到成为桥梁状,该锻炼不依靠平衡板进行。

1-14单叉式

单叉式能够强化腰部的弯曲度,对于活化骨骼有很大的帮助。该动作要求锻炼者将双手张开平躺在瑜伽毯上,然后一只手按住相应腿的膝盖向另侧交叉直到膝盖贴地,而上半身尽量保持不转动,该锻炼不依靠平衡板进行。

篇4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堂;体能锻炼;有效性

一、制订合理的锻炼目标

体能锻炼的教学目标在制订时既要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又要符合小学生的认知需求,教师应充分考虑小学生的体能发展需求,从整体上帮助学生构建运动框架,形成科学的训练意识,发挥最大的课堂教学效益。同时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必须注意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能训练,避免枯燥乏味的教学,给学生造成过大压力。

每个学生体能水平不同,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也存在差距。教师在制订体能锻炼目标时,必须充分考虑小学生身体状况和体育技能基础,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案;根据总体教学目标,明确每个课时要解决的练习内容,制订具体的、层次化的课时目标,然后根据目标的设定,采用更合理有效的教学手段。

二、师生配合,互动学习

在小学体育课堂体能训练中,教师应主动参与,与学生进行互动学习,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而且教师正确的示范动作也能帮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最多的知识,减轻其对新知识的抵触心理。同时教师帮助与保护动作的到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安全隐患,提升学生体育练习的勇气和效果,从而高效达成课堂教学目标。

小学生正处于渴望得到认可与赞赏的年龄,教师的亲身参与必定会激发学生的热情,带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因为教师的参与本身对学生来说就是一种无形的激励与认可。因此,教师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一定要亲身参与,投入学生的训练当中,用实际行动鼓励学生。

三、合理选择锻炼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易受新奇事物吸引的年龄。根据调查显示,80%的小学生最喜欢的课程是体育课,但是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不足,容易受新鲜事物的刺激,对于体育课堂上的跑步、跳远等活动缺乏兴趣,即对体育的内容和形式喜新厌旧。因此,教师必须合理选择教学内容,组织新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参与体能锻炼的热情,避免枯燥乏味地开展趣味性教学。

体能锻炼的内容选择必须符合教学目标,不能随意选择练习项目,要根据小学生的发展需要开展针对性练习。通过积极探索、深入挖掘,找寻最高效的练习设计方式,有效提升体育课堂锻炼效率。

体能锻炼可以采取游戏的方式,但游戏设计必须具备实效性,不能单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而组织游戏,要做到游戏设计从属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游戏中循序渐进地接近教学目标。虽然体能锻炼的方式千变万化,但其根本目的是帮助增强小学生体能,并奠定终身体育的基础,相比于枯燥乏味的锻炼方式,教师通过组织游戏,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体能锻炼的参与度。

四、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体系

在进行体能训练时,体育教师应首先更新教学观念,脱离传统教学的囹圄,主动培养自身的创新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线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及创造性精神,转变教学重点,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能锻炼中来。

顾名思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体系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放在主要位置,让学生占据主体地位,遵循学生的意愿开展教学活动。在以往的旧式教学体系中老师处于主体地位,学生一直于被支配地位,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打击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很难获得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也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为了达到良好的体能锻炼效果,发挥体能锻炼的最大效用,体育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培养创造型人才,引导学生自发进行体能锻炼。

为提高小学体育课堂体能锻炼的有效性,教师必须培养敏锐的课堂观察力,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整体表现,更要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加以正确引导,帮助学生走出体育学习的误区,奠定终身体育的基础。体育教育工作者只有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更新教学观念,才能真正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帮助学生得到真正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体育教学;身体锻炼;体能发展;教学策略

在2000年开始的体育新课改中提出了“身体健康”的新概念,体育课程名称也从“体育”改为了“体育与健康”。这是在过去的体育课程要求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和进行身体锻炼的目标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更高的身体发展要求。

长久以来,人们常常解不开的一个困惑是:“练了体育身体并不见得好,不练体育的身体也不见得差。”其实质应该是在质疑体育学科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其实体育也是一门科学,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正确引导和教学是至关重要的,而健康与体能的含义也非常宽泛,其中也受到遗传、生活等方面的影响。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发展体能和进行身体锻炼也要有针对性地工作,既不能泛泛而谈,也不能无视锻炼的意义。因此需要特定的教学策略。

那么,什么是体育教学策略呢?《体育教学策略的概念、结果及其模型》中指出:体育教学策略是为了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根据所预想的教学环境和条件设计体育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以及根据实际发生的教学情境调整教学过程和方法的思想和方略。这个概念表名,第一,教学策略不同于教师教案,而是设计教学方法的思想和方略;第二,教学策略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调控性。

解决了这个问题,接下来就随笔者一起,探讨初中体育教学关于身体锻炼与体能发展的教学策略。

1.宏观策略:为什么教和教什么

1.1要将“体育与健康”理解为“体育为健康”

不能将“体育与健康”课变成讲授健康知识的理论课,也不能把健康教育的知识传授当做了促进学生健康的途径,而忽略体育课中的技能传授和身体活动性。更不能将其理解为“本次体育新课程改革是健康与技术之争”。

笔者认为,首先应该把“体育与健康的关系”在心中理解为是“体育为健康”,也就是说体育要为学生现在和将来的身心健康服务,体育课教学是个手段和载体,而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体育实践能力的形成是目的。也就是说,体育的身体活动性应该在“身心健康”的大目标下统一起来。而实现这个统一的第一标志就是要在体育课教学中积极地锻炼身体,使体育课程能够成为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做出实实在在的效果,让“体育好”和“身体好”在体育教学效果上得到最大的统一。

1.2教学中应着重体现“身体锻炼”和“保健养护”两个方面

身体锻炼,顾名思义就是指通过体育锻炼来实现学生身体结构和机能的改善,这也就是传统体育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也就是体育课中的身体活动和技能学习;而“保健养护”则是指通过卫生保健的方法来保养学生的身体,这主要通过体育课的保健意识和保健能力的培养来实现,这也是对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师所提出的新的要求。

2.中观策略:教多少和教会多少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不得不仔细的研读和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同时还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初中阶段的“身体健康”目标下,主要实现:1、掌握保健知识与方法;2、发展体能和运动素质。

笔者看来,“掌握保健知识与方法”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有关保健方面的知识尤其是保健原理,从理性上建立对身体健康自我保护和养护的认识基础,有着既着眼现在又兼顾未来的重要意义。它能够提高学生对身体和健康的认识,使学生掌握有关身体健康的知识和科学健身方法,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坚持锻炼,增强体能,促进身体健康;养成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当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不同需求,选择个人喜爱的方法参加体育活动,挖掘运动潜能,提高运动欣赏能力,形成积极的生活方式等等。实是“授人以渔”的工作。应当成为初中体育教学中的重点内容。

而“发展体能和运动素质”应当成为初中体育教学中另一个重点教学内容。笔者查阅资料发现:各国,各名族,各类书籍对“体能”均有着不同的定义和评价标准,但是无论何种解释,无论怎样定义,体能和运动素质都被认为是构成人体的身体能力和身体健康的要素,而体育教学中又具备发展体能的功能。而且,“发展体能和运动素质”一直是传统体育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例如:跑、跳、投掷等等,均是为了继续发展学生的力量、速度、爆发力、弹跳力等等。所以,在新课改下的初中体育教学中,更是不能将其舍弃,而应与科学合理的运动方式相结合,使体育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3.微观策略:用什么教和怎么教

这一方面的内容,其实是体育教师教师技能和素养的综合体现。根据学校条件和设施的不同,会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安排。在此笔者主要谈谈多年教学中积累的经验。

3.1教学中应该树立“健康”和“体育”是浑然一体的理念

在未来体育与健康的课程中“体育传承”和“健康促进”不能称为两张皮,应该是浑然一体的。这就要求体育课要时时刻刻地想着为学生的健康服务,体育课教学要从单纯的“运动技能传授”变成“通过运动技术为主题的学习为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服务”的课程。

例如:在学习体操时,如果我们只是为了教会学生一些体操动作,那么我们的教学评价也只是学会了多少动作,动作做得怎么样;但是如果我们瞄准为学生的身心健康而学习体操,那么这时的体操教学就会产生变化,它将从“竞技场上的体操”变成“体育锻炼中的体操”“老年人甚至是残疾人都能做的体操”;教学目的从“教会学生不会的动作”变成“既教会学生不会的动作,又教会学生不知道的锻炼方法”。于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随之产生变化,教师就必须告诉学生哪些体操动作可以进行哪些肌肉的锻炼,哪些素质的锻炼应该采用怎样的运动负荷,进行怎样的间歇和休息,甚至连应该补充怎样的营养也要教。这样,体育教学就与传统教学发生了重大变化。又例如,我们在过去球类教学中,更多的是为了教会学生打球,而新的健康体育教学中,我们就必须让学生体验到各种球类项目的乐趣,让学生喜欢这些运动并能理性地去认识这些项目,这样他们才能把这些运动变成他们未来生活的一部分,这样才能为学生的终生健康服务。

3.2“发展体能和运动素质”的教学需要有“现在”和“未来”两个时间概念和两方面的工作

这个问题实际就是以发展的眼光开展“发展体能和运动素质”的教学。

“现在”策略说白了就是科学合理的安排每节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和程序。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和“教学”相结合。课的节奏流畅,形成技术教学、领会思考、技术练习、素质锻炼、战术比赛、休息调整几个主要课堂环节交替有序,相得益彰。最好的教学应该是:教学中有练习,休息中有思考,练习中有锻炼,比赛中有练习;课的运动也要负荷符合学生的身体状况。

“未来”策略则立足长远,为不断发展体能和运动素质服务。笔者在此总结出一下两个方面:1、通过体育的教学告诉学生他们将来的体能和运动素质将会发生哪些变化,这些变化是如何导致的,是他们在未来的时空里可以对自己的身体的变化和将要发生的变化进行理解和加以预测。2、要告诉学生应对未来重新学习和重新获得新信息的源泉,如告诉学生有哪些体育设施、健身设施、保健设施甚至医疗设施和康复设施是可以利用的等等。

【参考文献】

[1]张建文. 体育教学策略的概念、结构及其类型. 体育教育,2004(2)

[2]毛振明. 体育教学论.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篇6

关键词:体育教学;身体锻炼;体能发展;教学策略

长久以来,人们常常解不开的一个困惑是:“练了体育身体并不见得好,不练体育的身体也不见得差。”其实质应该是在质疑体育学科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其实体育也是一门科学,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正确引导和教学是至关重要的,而健康与体能的含义也非常宽泛,其中也受到遗传、生活等方面的影响。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发展体能和进行身体锻炼也要有针对性地工作,既不能泛泛而谈,也不能无视锻炼的意义。因此需要特定的教学策略。

那么,什么是体育教学策略呢?《体育教学策略的概念、结果及其模型》中指出:体育教学策略是为了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根据所预想的教学环境和条件设计体育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以及根据实际发生的教学情境调整教学过程和方法的思想和方略。这个概念表名,第一,教学策略不同于教师教案,而是设计教学方法的思想和方略;第二,教学策略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调控性。

一、要将“体育与健康”理解为“体育为健康”

不能将“体育与健康”课变成讲授健康知识的理论课,也不能把健康教育的知识传授当做了促进学生健康的途径,而忽略体育课中的技能传授和身体活动性。更不能将其理解为“本次体育新课程改革是健康与技术之争”。

笔者认为,首先应该把“体育与健康的关系”在心中理解为是“体育为健康”,也就是说体育要为学生现在和将来的身心健康服务,体育课教学是个手段和载体,而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体育实践能力的形成是目的。也就是说,体育的身体活动性应该在“身心健康”的大目标下统一起来。而实现这个统一的第一标志就是要在体育课教学中积极地锻炼身体,使体育课程能够成为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做出实实在在的效果,让“体育好”和“身体好”在体育教学效果上得到最大的统一。

二、教学中应着重体现“身体锻炼”和“保健养护”两个方面

身体锻炼,顾名思义就是指通过体育锻炼来实现学生身体结构和机能的改善,这也就是传统体育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也就是体育课中的身体活动和技能学习;而“保健养护”则是指通过卫生保健的方法来保养学生的身体,这主要通过体育课的保健意识和保健能力的培养来实现,这也是对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师所提出的新的要求。

三、要解决这个问题,就不得不仔细的研读和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同时还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初中阶段的“身体健康”目标下,主要实现:1、掌握保健知识与方法;2、发展体能和运动素质。

“掌握保健知识与方法”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有关保健方面的知识尤其是保健原理,从理性上建立对身体健康自我保护和养护的认识基础,有着既着眼现在又兼顾未来的重要意义。它能够提高学生对身体和健康的认识,使学生掌握有关身体健康的知识和科学健身方法,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坚持锻炼,增强体能,促进身体健康;养成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当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不同需求,选择个人喜爱的方法参加体育活动,挖掘运动潜能,提高运动欣赏能力,形成积极的生活方式等等。实是“授人以渔”的工作。应当成为初中体育教学中的重点内容。

而“发展体能和运动素质”应当成为初中体育教学中另一个重点教学内容。笔者查阅资料发现:各国,各名族,各类书籍对“体能”均有着不同的定义和评价标准,但是无论何种解释,无论怎样定义,体能和运动素质都被认为是构成人体的身体能力和身体健康的要素,而体育教学中又具备发展体能的功能。而且,“发展体能和运动素质”一直是传统体育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例如:跑、跳、投掷等等,均是为了继续发展学生的力量、速度、爆发力、弹跳力等等。所以,在新课改下的初中体育教学中,更是不能将其舍弃,而应与科学合理的运动方式相结合,使体育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这一方面的内容,其实是体育教师教师技能和素养的综合体现。根据学校条件和设施的不同,会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安排。在此笔者主要谈谈多年教学中积累的经验。

四、教学中应该树立“健康”和“体育”是浑然一体的理念

在未来体育与健康的课程中“体育传承”和“健康促进”不能称为两张皮,应该是浑然一体的。这就要求体育课要时时刻刻地想着为学生的健康服务,体育课教学要从单纯的“运动技能传授”变成“通过运动技术为主题的学习为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服务”的课程。

例如,我们在过去球类教学中,更多的是为了教会学生打球,而新的健康体育教学中,我们就必须让学生体验到各种球类项目的乐趣,让学生喜欢这些运动并能理性地去认识这些项目,这样他们才能把这些运动变成他们未来生活的一部分,这样才能为学生的终生健康服务。

五、“发展体能和运动素质”的教学需要有“现在”和“未来”两个时间概念和两方面的工作

这个问题实际就是以发展的眼光开展“发展体能和运动素质”的教学。

篇7

【关键词】高校篮球 运动员 体能锻炼

1 我国高校篮球运动员体能锻炼现状

1.1 缺少专业的教练,没有引起相关部门重视

我国目前的篮球锻炼,把重心放在了对技战术的锻炼上而忽视了对体能的提高。其主要表现是:一、在我国的篮球教练院校,开设有600到700不等的篮球专项技能培养课时,但是在这么多的课时中,一般只会安排2个课时来进行体能锻炼的教育,有的学习甚至就没有开设这样的课程。从教练员培养上就不重视体能的提高,是我国篮球锻炼中存在的主要现象,同时也是影响我国篮球能力提高的关键所在。二、在我国高校的篮球队中,不用说那些水平比较差的球队,就是那些能力比较强的球队也很少有专业的体能锻炼教练。提高运动员体能的责任一般会落在主教练的身上。而主教练一般还要负责战术分析和锻炼,以及对运动员生活作息的管理,这么多工作集中在主教练一个人身上,很多时候会让主教练感觉分身乏术,心有余而力不足。也有教练认为体能锻炼只要在场上多跑动就可以了,无需专门进行。这些都导致我国大学生篮球中普遍存在体能不支的情况,限制我国篮球能力的提高。

1.2 锻炼方式缺少科学性,强度有所欠缺

我国篮球锻炼过程中,普遍没有科学的方法和适当的强度。在体能锻炼的过程中,主要以杠铃作为锻炼工具和跑步作为锻炼形式。锻炼的标准是运动员锻炼出满身的汗水,上气不接下气。运动员玩杠铃次数越多越好,跑步跑的越快越好。锻炼没有一定的时间安排。这种简单、粗暴的锻炼方式没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简单的身体锻炼还可以,但是对专业运动员的体能锻炼是远远达不到要求的。此外,我国很多的高校篮球队伍,没有一定的经济来源,运动员的营养不能满足身体的要求,这些都影响运动员体能的提升。

2 我国高校篮球运动员体能锻炼变革与创新

2.1 体能锻炼观念的更新

2.1.1 体能锻炼与技战术锻炼同等重要

篮球锻炼是一项能力和技巧相结合的运动。运动员具备强健的体魄和超强的体能可以更加适合篮球竞争的激烈性,可以应付来回的跑动和篮球的争抢。要想保证在篮球运动中有一个好的成绩,就必须体力和技巧兼备,才能真正实现流畅的攻守转换,完成上篮得分。要明白体力和技巧之间的关系:体力是完成上篮的保证,技巧是完成上篮的途径。这两个方面缺一不可。

2.1.2 体能锻炼途径多样化

锻炼出高体能的主要目的还是在于实战,在于比赛中有足够的体力保证上篮得分,夺取比赛的胜利。因此,我们要注意体能锻炼的多样化。现在主要采用的体能锻炼观念是在技战术锻炼课中开始进行适当的体能锻炼、在技战术锻炼的基础部分也展开一些体能锻炼和技战术锻炼结束之后加入适当的体能锻炼。其目的是保证锻炼强度接近实际比赛。也就是在模拟比赛中展开体能锻炼。此外还通过一些其他样式的方法进行体能锻炼,改变单一跑步锻炼形式。

2.2 对体能锻炼进行规划

在对运动员进行体能锻炼的时候,要有短期的目标和长期的发展规划。对运动员的体能锻炼进行规划,其主要标准是运动员的体能现状和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要根据不同运动员的不同身体情况进行安排,一定要符合他们的身体发展规律。规划一定要保证运动员的身体健康同时还能有一定的体能提高。要把锻炼的目标细化在这些锻炼的过程和步骤中,要让那个锻炼计划体现锻炼要达到的要求。同时,锻炼计划要分成不同的阶段,让运动员在锻炼一段时间之后,有一个休息和调整;但是不同的阶段之间又要保证一定的联系性,确保锻炼计划是完整的,对运动员的锻炼是一个整体的系统。

2.3 体能锻炼方法的变革

2.3.1 力量锻炼的规则和方式

力量锻炼可以增加运动员在竞争中的能力,减少他们在对抗时候的伤害。肌肉和韧带部位力量的增强,可以让关节的活动面积增加,降低运动员受伤的可能。运动员要保证每周有四天时间进行力量锻炼,包括蹲跳和上举动作,这样可以增加运动员腿部和上肢的力量;对于背部和腹部,也可以使用一些器具进行锻炼。在进行比赛的时候,要适当减小力量训练的强度,但是要保证不能间断。

2.3.2 速度素质锻炼的规则和与方式

速度是衡量一个运动员能力的重要方面。在篮球比赛中,具有速度的人更加容易取胜。篮球运动员的速度不单是跑的快那么简单,而是要求运动员可以急速变向、具备急速滑步和后退的能力,尤其是在攻防转换的时候,这种能力的作用表现的更加明显。速度锻炼的主要形式是快跑、冲刺跑、中速跑,以及跑楼梯或者是在运动场地做无氧练习等。

2.4 构建体能锻炼测评系统

篇8

关键词:体育锻炼;方法;健康

学生静坐在教室、实验室,低头弯腰学习,长期处于这种姿势,又不参加身体锻炼,往往会引起各种疾病。如供血不足,神经衰弱,胸腔狭窄,肌肉软弱无力,心脏疾病,便秘等。因此,中学生要经常参加身体锻炼,才能使精力充沛。自我身体锻炼的主要特点在于有计划性和目的性,制定出短期与长期的自我锻炼计划。同时,既要用规划去约束主体行为,又要在实践中调整和充实锻炼计划,这是自我身体锻炼有效性的根本保证。但是,由于有些中学生缺乏体育运动知识,违背了科学锻炼方法,进行锻炼时,要因人、因时、因地,根据自己的年龄、性别、工作与学习特点,自身的健康状况,安排锻炼的时间和进度,充分考虑到季节、地区、自然环境等因素对锻炼效果的影响,运动量、运动强度也要由小到大,并在锻炼过程中逐渐积累经验,掌握好适宜的运动量,以期达到自我身体锻炼的最佳效果。不顾人体的生理特点,一味地追求大运动量,不按人体各器官不同的最佳发育期选择有针对性的运动项目进行锻炼;不注意全面发展的锻炼,扰乱体力和脑力劳动的生物规律,运动没有规律;不注意运动环境和运动卫生;心血来潮,不能善始善终的突发性锻炼等等这些都是有碍健康的锻炼方法,应及时纠正和避免,因为身体锻炼是增进青少年身体发育和增强体质,如果锻炼方法不当,违背了人体发展规律,就会适得其反。

中学生身体锻炼的目的和需要是复杂多样的,有时是为了情感宣泄,有时是为了健身,有时是为了从紧张和精神压力中解脱出来,有时是为了提高运动技能和技巧,有时是为了病后康复或生长发育,有时是为了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总之在选择身体锻炼的手段、方法时,要考虑到自身的特殊需要,做到则其所用。例如:为了娱乐可选择游戏性体育活动;为了宣泄情绪,可刺激性强的运动项目;为了克服心理应急和消除神经情绪紧张,则可选择游泳、日光浴等运动方式。在此,介绍几种锻炼方法:

有氧锻炼法。是指锻炼者在锻炼过程中没有负氧的情况下进行身体锻炼的方法。这种锻炼方法运动负荷适中,可以有效地提高心血管和呼吸机能,促进新陈代谢,并能减少脂肪的积累。如长跑、竞走、游泳、骑自行车、耐力体操及节律操、徒步旅行等。

娱乐消遣法。是指为了寻求生理上的放松,欢度余暇而进行的锻炼方法。这种锻炼方法没,运动强度不大,令人轻松愉快,具有消除疲劳的特殊功能。这些活动有利于体质较弱者来选择,终身坚持活动能够促进集体的发展,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如散步、旅游、郊游、踏青、登山、日光浴等。

保健养生法。如气功、导引等都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在健身强体上流传至今,深受广大锻炼者的喜爱。这种锻炼方法讲究内外统一,神形兼顾,要求身体的外部活动与内在气血运行一致,使身体与卫生保健结合,达到健身祛病,延年益寿的目的。

按照一定的原则和实际,要科学的锻炼:早操人们习惯认为早晨是锻炼身体的大好时光。现在的有关研究资料表明“早晨锻炼并非良辰”。首先,早晨的空气并不新鲜。加上早晨空气扰动小,致使烟尘杂质不易扩散到高空和周围去,造成近地面层空气加重。其次,从生理学角度讲专家们对人体生物钟运转的节律特征进行研究表明:早晨是肝脏中含糖量最低时期,若在这段时间进行体育锻炼,运动的能源糖,将主要靠脂肪分解供给。脂肪作为能源物质进入血液后,由于机体不能有效地利用其中的游离脂肪酸,因而导致血液游离脂肪酸浓度显著增高。有关学者曾对心脏病史的病人调查发现:清晨不仅是心脏病发作的高峰时间,也是猝死最多的时刻,发病率占61.3%。比下午1点钟左右要高三倍。这主要是因为早晨血液粘稠,容易形成血栓,进行较强烈的运动,也容易造成碰、撞、扭伤等。对中学生来说,每天早晨起床后坚持10-15分钟负荷比较小的运动,仍是极其有效的,可以消除一夜睡眠后人体组织的“淤滞”现象,使整个有机体承受能力得到增强,焕发一天学习的情绪,提高学习效率。如进行广播操、健美操、慢跑、打太极拳与练武术等都是很好的锻炼项目。

下午课外活动时间的锻炼。根据人体生物钟节律,最佳时间是下午5点钟和接近黄昏的时间。此时,绝大多数人体力、动作的灵活性、协调性、准确性以及适应能力均处于最佳状态。而且,人体内的糖分也增至最高峰,进行各种健身运动时,不会产生能源代谢紊乱和器官机能运转超负荷的现象。研究表明人的体温在黄昏时最高。

睡前的身体活动。睡前锻炼也收效甚佳。这是因为,睡前身体活动的作用,能在睡眠全过程中得到维持,尤其是做一些加深呼吸的运动,如活动膈肌或扩胸动脉。这种运动能使人体整个系统充氧,处于较好充氧状态的人,不仅睡眠好,而且对解除白天疲劳的速度也会大大加快,使身体得以很好的恢复。特别是对失眠的人,睡前锻炼可治愈失眠症,很有必要。睡前活动给身体带来的热量排放不仅能调节全身的代谢,而且运动后的良性疲劳会通过一夜的睡眠得到恢复。特别是睡前锻炼后洗个淋浴,将使你非常舒服地进入梦乡,这对有神经衰弱的患者无疑是最好的入睡良方。锻炼项目如散步、做操、仰卧起坐、引体向上、立定跳远、俯卧撑等。

把握好运动的强度更有利于自身的锻炼。下面介绍用测量脉搏的方法控制运动强度。每分钟脉搏在160次的锻炼强度大约为80%;每分钟脉搏在140次的锻炼强度大约为70%;每分钟脉搏在120次的锻炼强度大约为60%;每分钟脉搏在110次的锻炼强度大约为50%;研究证明,锻炼强度小于50%的没有明显的锻炼效果,大于80%的属于运动训练的强度。对于一般人来讲,身体锻炼时脉搏控制在(110-160)次/分之间为宜。每个人应根据自身的实际,选择对自己较合适的运动活动和时间。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