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9 00:57:1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教案设计,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知识目标
理解光的全反射现象,掌握发生全反射的条件。理解临界角的物理意义,会根据公式确定光从介质射入真空(空气)时的临界角。
2.能力目标
能判断是否发生全反射,并能解决有关问题,能运用全反射知识分析和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了解光的全反射在光导纤维中的应用。
3.德育目标
通过对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对自然界中发生的一些现象有更深刻的认识,学会用科学知识来解释自然现象。了解我国光纤技术的进展,以及光导纤维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培养爱国主义热情和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理解全反射现象和临界角的意义。
2.教学难点
能利用全反射规律去解决实际问题。
3.教学方法
启发探究式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与内容〗
1.由实验引入新课课题
演示I:将光亮铁球出示给学生看,在阳光下很刺眼,将光亮铁球夹在试管夹上,放在点燃蜡烛上熏黑,将试管夹和铁球置于烛焰的内焰进行熏制,一定要全部熏黑,再让学生观察。然后将熏黑的铁球浸没在盛有清水的烧杯中,现象出现了,放入水中的铁球变得比在阳光下更亮,呈现了银白色。好奇的学生误以为是水泡掉了铁球上的黑色物,我就用夹子把铁球从水中取出,让学生看到铁球还是黑色,我再次将铁球放入水中,出现的现象和前面一样,铁球仍然是银白色,学生又好奇,又疑惑不解,这时我说:要想把这个问题弄明白,通过我们今天对这节课的学习,你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让学生带着疑问来学习新的知识――全反射现象。通过这样的引入,学生学习的兴趣很高,引入的效果很好。
接着,我介绍了本节课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点,引导学生有意注意。
复习提问:折射率的概念。
由提问介绍光疏和光密介质,并强调两点注意的问题。
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
不同折射率的介质相比较,我们把折射率较小的介质称为光疏介质,折射率较大的介质称为光密介质。
(1)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是相对的。
(2)介质的疏密与介质的密度的区别:
不能认为光密介质的密度一定大于光疏介质的密度。
例如:酒精的折射率是1.36,水的折射率是1.33。
酒精对水来说是光密介质,但酒精的密度比水小。
2.引导学生分析光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分析得出全反射现象,并通过实验给出全反射概念。
师生一起分析:当一束光从光密介质射向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入射角逐渐增大时,折射角会随之增大,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角度时,折射角会先增大到接近90º,当入射角再增大,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演示II:将半圆柱透镜的半圆一侧靠近激光光源一侧,使直平面垂直光源与圆柱透镜中心的连线,打开激光器的开关,一束激光垂直于半圆柱透镜的直平面入射,让学生观察光从半圆柱透镜射出时的光线的偏折情况。此时入射角为0º,折射角亦为0º,即沿直线透出,当入射角增大一些时,此时,会有微弱的反射光线和较强的折射光线,同时可观察到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折射角大于入射角,随着入射角的逐渐增大,反射光线就越来越强,而折射光线越来越弱,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使折射角达到90º时,折射光线完全消失,只剩下反射光线,这种现象就叫做全反射现象。
光由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反射光线越来越强,折射光线越来越弱,当折射角增大到90º时,折射光线完全消失,只剩下反射光线,这种现象叫做全反射。
3.给出临界角的概念,并让学生推出光由介质n进入真空时的临界角公式。
临界角:折射角等于90°时的入射角叫做临界角,用符号C表示。
4.由学生总结出全反射的条件
(1)光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
(2)入射角等于或大于临界角。
5.全反射现象的解释及全反射的应用
(1)对课前小实验的解释。
(2)光导纤维
1870年,英国科学家丁达尔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让一股水流从玻璃器的侧壁细口自由流出,以一束细光束沿水平方向从开口处的正对面射入中。丁达尔发现,细水流不是穿出这股水流射向空气,而是顺从地沿着水弯弯曲曲地传播。
演示实验说明:
1)定义:是利用全反射规律而使光沿着弯曲途径传播的光学元件。
2)原理:全反射的原理。
3)原料:直径只有几微米到一百微米的特制玻璃丝。
4)结构:由内芯和外套两层组成。
5)解释:内芯的折射率比外套大光传播时在内芯和外套的界面上发生全反射。
6.资 料
(1)世界上第一条光缆是1997年由美国MCI公司实现的,1998年中国就做出来了。
(2)中国的光纤之父是赵梓森院士。
(3)中国的光通信是与世界差距最小的领域之一,也是最有希望的一个领域。
(4)中国最大的优势是具有全球最大的光通信市场。
7.例 题
在水中的鱼看来,水面上和岸上的所有景物,都出现在顶角约97.6°的倒立圆锥里,为什么?
8.课堂练习
(1)光由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
A、入射角大于折射角。
B、光线一定要发生偏折。
C、光线由光疏介质进入光密介质,光的速度要减少。
D、光线由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 质,入射角大于折射角。
(2)关于全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发生全反射时仍有折射光线,只是折射光线非常弱。
B、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一定会发生全反射。
C、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能不发生全反射。
D、光从光疏介质射向光密介质时,可能发生全反射。
(3)光线从折射率为 的介质中射向空气,如果入射角60°,下列各图光路中可能的是(C)。
(4)某种介质对空气的临界角是45°,则光线从空气进入该介质时,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速度之比为(A)。
A、 ∶1B、1∶ C、1∶1D、2∶1
9.课堂小结
(1)全反射现象是非常重要的光学现象之一,产生全反射现象的条件是:
1)光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
2)入射角等于或大于临界角
这两个条件都是必要条件,两个条件都满足就组成了发生全反射的充要条件。
(2)全反射的应用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在解释时要注意满足注意临界角的概念的条件。
《口技》的作者以成功的文学实践妥善地突破了以文记声的局限,通过想象和联想,化声为形,以文记形,把听觉形象转化为可感、可触、可即的视觉形象,把作用于听众两耳的声音,改变成作用于读者的双目,形成文学价值较高的书面语言。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 初一语文《口技》教案设计,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初一语文《口技》教案设计一
授课内容:
一、教学目标:
1.学生从口技表演中感受和领悟中国民间艺术的精深奇妙。
2.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理解课文大意。
3.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背诵全文。
4.掌握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及其表达作用。
二、教学设想:
1.重点:积累文言词语,背诵全文。
2.难点:学习文章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技法。
三、设计思路:
(1)以“表演激趣——整体感知——合作探究——迁移拓展”的教学模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教师注重提倡学生之间互相质疑问难和培养学生互相切磋的团结合作精神,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2)“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教学应以读为基础,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培养语感,在读中悟,在读中感,以此为切人口,理解文意,从而提高自己的感知能力,提高自主学习古文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普通的嘴,竞能将如此众多的乐器模拟得惟妙惟肖,可真是令人叹为“听”止。我们把这种艺术叫做口技,它是中国传统曲艺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具有悠久的历史。三百多年前,清代作家林嗣环也描绘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他笔下那位艺人和洛桑相比,又是如何呢?他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怎样的声音世界呢?
二、诵读课文
1.初读
(1) 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嗣( ) 顷( ) 倾( ) 呓( ) 絮( )
叱( ) 鼻句 ( ) 间( ) 许许( ) 曳( )
几( ) 哗( )
犬吠( )
2.课内朗读。
自读:学生放声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把握断句。
听读:教师范读?
(学生接触文言文的量不多,通过反复的读、形式多样的读,培养朗读文言文的语感。)
3.注意下列词语的翻译。
善:擅长 会: 适逢,正赶上 施:设置 安放
少顷:一会儿 但:只 闻:听见
坐:通假字,同“座”,座位 欠:打呵欠
伸:伸懒腰 既而:不久 乳:喂奶
毕:全 绝:极点,最
意:心情 舒:伸展,放松
中间:中间夹杂 曳:拉
虽:即使 名:说出 奋:卷起
股:大腿 几:几乎,差点儿 走:逃跑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齐读,理解的字、句,疏通文意
(1)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客人的心情,稍微放松了,身子渐渐坐正了。)
?(2)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凡是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
(3)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即使一个人有百只手,一手有百个指头,也不能明确指出哪一种声音来:即使一个人有百张嘴,嘴上有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
2.思考:口技艺人表演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由哪些语言来判断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教师点拔,帮助学生找出标志时间推移的副词及不同阶段场景的内容,帮助学生讨论归纳。)
时间副词:少顷,既而,是时,一时,未几,忽,俄而,忽然。
故事情节:
梦中惊醒 _____ 渐入梦乡 ______ 火场百象。
四、合作探究,研究欣赏
合作讨论探究以下内容:?
文章中的这位口技艺人使用了哪些道具呢?
明确: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课文中的口技艺人模仿了哪些声音?观众反应如何?
明确:犬吠?欠伸?呓语?儿啼?妇呜?夫叱?絮絮,齁声、妇拍儿渐止、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咳嗽,大呼、齐哭、百千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力拉崩倒、火爆声、风声、求救声、抢夺声、泼水声?等。
观众反应:伸颈、侧目、微笑、默叹意少舒、稍稍正坐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表演精彩
初一语文《口技》教案设计二
教学目标
1.积累一些常用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翻译全文。
2.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
3.感受和领会中国古代民间艺术的精妙神奇。 二次备课 教学重点
让学生从生动形象的口技表演中领会中国古代民间艺术的精深奇妙。 教学难点
1.细腻生动的描写,清晰明了的思路。
2.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有机结合。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准备
批改或抽查预习案。 《口技》预学案
一、预学目标:
1、能通过注释和查阅工具书尝试翻译课文,并积累常用文言实词、虚词。
2、能条理清晰地复述三个场景。
二、预学提示
口技,属杂技的一种,是我国很早就在民间流行的一种由演员运用口腔发声来摹拟各种声响的技艺。由于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的后边,俗称“隔壁戏”。这篇课文记述的就是一场在围幕中表演的绝妙口技。
三、预学作业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少顷( ) 犬吠( ) 呓语( ) 意少舒 ( )
曳( )屋许许( )声 几欲先走( ) 夫齁声起( )
无敢哗者( ) 叱大儿声( ) 中间力拉( )
解释加点词(此类活用)?。?
妇抚儿乳 善口技者 不能名其一处 会宾客大宴
妇手拍儿声 无不伸颈,侧目
解释加粗字在文中的意思
会宾客大宴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当是时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宾客意少舒 稍稍正坐 ?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虽人有百手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两股战战
4、辨析下列表示时间的词语,将它们分别填在横线上。
少顷、既而、是时、一时、未几、忽、俄而、忽然
表示突然发生:
表示同时发生:
表示相继发生:
表示在特定的时间内发生:
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
5、课文真正写口技表演是哪几个段?写了几个场景?请分别复述这几个场景。
教学设计
一、分享
(一)导入新课
关于口技:它是杂技的一种。演员运用口腔发声技巧来模仿各种声音。它能同时发出各种音响,这种技艺,清代属“百戏”之一种,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的后边,俗称“隔壁戏”。现代口技表演,演员不必隐身,改为借助扩音器发出各种声响,并且可以借助于动作、手势。
(二)作者简介
林嗣环,字铁崖,明末清初福建晋江人,清顺治六年中进士,晚年住杭州,著有《铁崖文集》、《秋声集》。《口技》一文选自《虞初新志》。《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编写的一部笔记小说,以铺写故事记叙人物为中心。全书20卷,所收多为明末清初访拟传奇故事之作,形式近于搜奇志异,并加评语,实际上是一部短篇小说集。
(三)读准下列加粗的字,听读课文
少顷( ) 犬吠( ) 呓语( ) 意少舒 ( ) 曳( )屋许许( )声 几欲先走( ) 夫齁声起( )
无敢哗者( ) 叱大儿声( ) 中间力拉( )
(四)学生翻译课文,教师纠错,注意下列词语的翻译。
善:擅长 厅事:大厅、客厅
施:设置 安放 少顷:一会儿
但:只 闻:听见
坐:通假字,同“座”,座位
欠:打呵欠 伸:伸懒腰
既而:不久 乳:喂奶
毕:全 绝:极点,最
意:心情 舒:伸展,放松
中间:中间夹杂 曳:拉
虽:即使 名:说出 奋:卷起
股:大腿 几:几乎,差点儿 走:逃跑
二、拓展
(一)理清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写表演前的准备和会场情况。
第二部分(2—4)写表演过程
一家人梦中惊醒(由睡到醒)
中间的三个场景 : 一家人渐入梦乡(由醒又睡)
初一语文《口技》教案设计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一、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掌握积累课文中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的词以及通假字的现象。
三、掌握表示时间的词
能力目标:养成诵读文言文的好习惯,学会在诵读中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积累课文中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的词以及通假字的现象。
教学方法
朗读法
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山东省济宁市有一个小伙叫刘大成,2010年2月16日在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年度总决赛上,凭借自己的文艺特长一炮打红,被评为2010年度星光大道总冠军,刘大成迅速红遍大江南北。
我们同学知道他的文艺特长是什么吗?
口技。它是一种运用口腔发声技巧,来模拟各种声音的传统民间艺术。现在我们可以通过电视看到他精彩的表演。其实,口技在古代就已广为流传,但古代没有录象、录音设备,不能记录当时表演的实况,古代艺人精彩的口技表演就只有通过文字记载流传下来。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场用文字形式记载的口技表演,这就是清代作家林嗣环写的《口技》。
二、走进作者,了解作品
1、作者:林嗣环,字铁崖,明末清初福建晋江人,清顺治六年中进士,著有《铁崖文集》、《秋声集》。
2、出处:《口技》一文选自《虞初新志》。《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编写的一部笔记小说。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教师出示易读错的词。
少顷(shǎo) ?呓语(yì)?
?叱(chì)
中间(jiàn)
曳(yè)屋
?许(hǔ)许声? ?几(jī)欲 ?犬吠(fèi)
齁声(hōu)
意少舒(shǎo)
2、学生放声自读,体会语气节奏。
3、下面请同学们归纳整理文言词汇中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的现象。
可以小组合作。第一组找古今异义的词,第二组找一词多义的词,第三组找词类活用的词,第四组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1) 古今异义词:
会宾客大宴?(会古义:适逢,正赶上?今义:会议?)
但闻?(但古义:只今义:转折连词,但是)?
稍稍正坐(稍稍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两股战战(股 古义:大腿 今义:屁股)
几欲先走(走 古义:跑 今义:行走)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中间 古义:其中夹杂 今义:方位词)
(2)一词多义:
①绝:A、以为妙绝(副词,极,非常?)
B、群响毕绝(动词,断绝,消失)?
②妙:A、众妙毕备(名词,妙处)
B、以为妙绝(形容词,奇妙)?
③坐:A、众宾团坐(动词,坐下)
B、满坐寂然(同“座”,名词,座位)?
(3) 词类活用:
妇抚儿乳 (?乳:喂奶,名词活用作动词?)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目:看,名词活用作动词?)
不能名其一处(?名:说出,名词活用作动词?)
(4)、通假字:满坐寂然、满坐宾客坐:通“座”,座位。?
同学们找的很对也很全,希望我们同学们课后再对你没找的文言现象进行归纳整理。
4、接下来再?请同学们找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并归纳概括。
表示突然发生的:忽 忽然
表示同时发生的:一时
表示相继发生的:继而
表示在特定时间内发生的:是时
表示很短时间内发生:少顷、俄而、未几。
5、?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内容 。
本文记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通过描写口技表演者摹拟深夜一家四口梦中醒来、继又入睡和火起、救火的情景所发出的精彩声响,以及宾客沉浸其中、如痴如醉甚至以假为真的反应,生动地再现了口技表演者高超的表演技艺,读来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令人深切感受到口技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准确理解课文,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1、.学习本文层次清楚、首尾照应、言简意赅的记叙方法。
2、体会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3、.揣摩语言,赏析文中对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艺的生动描述。
关键词:新课标;英语教学;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顾名思义是教师对教学材料的深刻剖析。所以,教材分析在整篇教案中的地位毋庸置疑。其内容应该包括:本单元或本课的中心话题以及该话题涵盖的相关子话题;本课内容在本单元中的地位如何;本单元主要文章的内容概括、语言特点、文章类型等;本单元对于授课对象(学生)的积极作用。教材分析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于教师而言,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梳理教学内容,明确每节课教学内容的意义,为后面的教学步骤设计以及教学过程的实施打下基础。同时,深刻详细的教材分析还有利于教师对于实际授课内容进行合理改编,使之成为最适合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教学材料[1]。
二、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实际上就是教师对于实际授课对象的分析和情况掌握。主要内容应该包括:学生的年级、年龄段等基本信息;学生现阶段的英语能力分析(包括听、说、读、写、词汇、语法等方面);本课对于提升学生原有基础水平的意义或价值。学情分析的主要目的是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兴趣、成绩等方面的了解来制定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模式和方法,从而进一步实施教学过程。教师在掌握了学生的基本情况之后,对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所做出的教学设计会更具有针对性,学生也会更加清楚地了解英语语言学习目标,从而调节自身更加适应新课标背景下的英语课堂。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教师在设计课程中,根据新课标的理念,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达到的某些方面的标准,主要包括:语言知识目标;语言技能目标;学习策略目标;文化意识目标;情感态度目标五大类。其中,语言知识目标和语言技能目标是任何课型中都需要涵盖到的两大基本目标。新课标虽然要求学生英语课堂要实现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但是也不能忽视英语语言本身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培养。只是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指定更加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教学设计,在教学形式上贯彻落实新课标要求的英语语言教学理念。对于其余三个目标,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课堂需要来选择加入自己的教案设计当中。其中,学习策略目标是教师根据本节课需要学生掌握的学习策略还指定的学习目标,它包括英语语言认知策略;监控策略;交际策略;资源整理策略。文化意识目标是新课标中要求英语课堂需要渗透的主要内容。教师通过讲授本节课涉及到的文化意识背景知识,培养学生对于西方文化的兴趣,进而更好地理解英语这门语言学科。情感态度目标是学生主观对于学习的态度或情感。教师可以利用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这一目标,激励促进学生努力学习,积极完成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的设定,有利于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清楚地明白每一步活动应该涉及到的意义。准确的教学目标是教师在备课时的中心指导方针,以防教师在整理教学内容或是补充教学信息的时候偏离轨道,达不到预期的教学呈现效果[2]。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其实是教师在教学目标设定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及现有的认知水平提出的学生可能遇到的重点以及难点问题。教师在明确了教学重难点后,会在教学设计中有所侧重,对于这一部分知识采取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法。同时,学生在接受过程中也会有所重视,对于该部分的知识多加理解和操练,最终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以及知识掌握水平。教学重难点的设定有利于帮助教师确立教学重心,是整个教学内容更具条理性和层次性。无论是对于应试教育还是对于素质教育,良好的掌握教学重难点都能促进学生有目的、有侧重地完成教学目标,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教师设定的教学内容。
五、教学方法
根据新课标的教育理念,英语教师在实际英语课堂中要注重教学方法的融合使用。并且注重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而不仅仅侧重于学生英语语言输入技能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时,多多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找到最有效的课堂教学实施方法,从而达到新课标要求的学生在英语课堂中实现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要求。目前英语课堂中,主要运用的教学方法包括:交际法;任务型教学法;内容依托式教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式教学法;情景式教学法;整体语言教学法等。其中,任务型教学法和交际法是现阶段英语课堂比较盛行的教学方法。任务型教学法强调学生通过完成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任务来实现学习过程,其优势在于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课堂教学更加高效。交际教学法强调语言的功能在于交际运用,教师通过设计课堂活动是学生发生交际行为。使得学生产生信息差(information…gap),这样的交际活动设计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六、教学用具
英语课堂中,教师不仅要凭借口头语言或肢体语言进行教学内容的传递,同时还要根据不同的课型使用多样的教学用具来辅助教学。教学用具使用的恰当与否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本节课内容安排的学习兴趣。生动、有趣的教学用具能够充分辅助教师对于整体英语课堂的把控,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习教师所设定的教学内容。现代课堂中主要的教学用具有: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投影、视频音频等[3]。
七、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可以说是这个教案设计中的重中之重,环节紧凑、设计新颖的教学步骤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英语语言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最好的知识学习效果。现代英语课堂中,教学步骤主要依据的模式有“PWP”教学模式;“3P”教学模式;五步教学法;五指教学法等等。根据这些实用性较强的教学方法可以纵向串联出教学实施步骤。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英语课堂教学步骤中要增强学生互动,互动形式多种多样,不能仅停留于师生之间的互动,也要适当鼓励学生内部之间的有效互动交流[4]。运用交际法和自主学习法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充分体会英语语言的应用方法。所以,在进行教学步骤横向设计的时候,要加入学生的活动内容,活动形式、活动设计意图以及活动时间。这些细节性信息的补充可以使教案设计更加完整,突显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使得教师在课前准备更加充分,课堂实施效果也更加良好。
八、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这一部分,在教师平时撰写教案是往往被忽略,但其实板书设计的作用不可小视。整齐新颖的板书设计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能够使得整节课的只是内容根据条理性。在撰写教案时,如果提前将板书设计这一部分做好,可以避免教师在课堂中进行冗杂的知识点罗列,学生看的一头雾水,影响学生完成整节课的学习目标。九、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在实际操作教学过程后,对于一节课的整体评价和反思。其目的在于总结上课经验,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反馈来反复推敲和修改教学内容设计,使之不断完善,最终成为一节使学生多方面受益的精品课程。综上所述,教师应该遵循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学习新型的课堂设计与教学方法,在课堂呈现之前,充分设计教案内容,牢牢把握以上九大基本步骤,争取让每节课都达到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琳,程晓堂,张连仲.英语教学研究与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8-80.
[2]陈柏华,陈冬梅.英语教育与学业评价[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12-14.
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
2.知道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
3.知道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的构造及其使用方法。
重点与难点
了解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
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常用单位间的相互换算。
教具 教师演示用具:铁锤1把,大铁钉1个,托盘天平1台、砝码1盒。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讲解法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在课本第一、二章中,我们学习了力学中长度的测量、简单的运动的初步知识,从第七章质量和密度至第十四章功,研究的都是物理学中力学的内容。今天就学习质量这个物理量。
(板书:一、质量)
二、讲新课
1.质量
(1)通过对实物的观察,引入质量的概念。
请学生观察讲台、课桌。提问:①它们是由什么东西组成的?②讲台和课桌哪个的木材多?
教师出示铁锤和铁钉让学生观察,使学生知道铁锤和铁钉都是由铁组成,但铁锤含有的铁比铁钉含的铁多。
讲解:讲台、课桌、铁锤、铁钉物理学中称为物体,组成这些物体的木材、铁叫“物质”。由上面的观察看出:讲台、课桌含有木材的多少不同;铁锤、铁钉含铁的多少也不同。物理学中用“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板书:1.概念 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让学生通过观察,知道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
出示:①一个牙膏皮。提问:(a)将它卷起来,形状变了,它的质量变不变?(b)将它从南京带到北京,位置变了,它的质量变不变?②装有冰块的带盖玻璃杯。提问:容器内的冰全部熔化成水,状态变了,它的质量变不变?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只要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不变,它的质量就不变,可见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而改变。
(板书:物体的质量不随它的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
2.质量的单位
(1)复习小学学过的重量的单位
提问:小学数学在表示物体重量时,常用哪些单位?
学生回答,教师讲解: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为了方便,还有比千克大的单位吨,比千克小的单位克、毫克。
(板书:2.单位:吨,千克、克、毫克)
出示:1分米3的纯水。介绍它的质量是1千克。
请学生看课本图7-l“国际千克原器”。
(2)学生练习一些质量单位的换算
提问:质量的单位由大到小怎样换算?
(板书:1吨=103千克、1千克=103克、1克=103毫克)
请学生观察课本表格“一些物体的质量”。
读出“大头针的质量、苹果的质量、鲸的质量”。
教师示范,学生完成课本本节后的练习(1)、(2)。
(板书:大头针的质量=8.0×10-5千克=8.0×10-5×103克=8.0×10-2克=80毫克。)
请四位学生上黑板每人完成该练习的一个问题。
3.质量的测量--天平
(1)介绍常用测质量的器具
讲解:日常生活中买粮、买菜,称出的都是货物的质量。请学生看课本图7-2“常见的测质量的器具”。
提问:谁能说出每种工具的主要优点?
台秤、案秤使用方便;杆秤携带方便;电子秤能自动显示质量的价格。
出示: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介绍学校实验室与工厂化验室常用天平称质量。
(2)托盘天平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讲解:由于托盘天平使用较简便,先学习托盘天平的用法。
(a)托盘天平的构造
让学生将讲台上的托盘天平与课本图7-3对照,认识托盘天平主要部件的名称。
请一位学生上讲台利用托盘天平的实物说明托盘天平各主要部件的名称。
(板书:托盘天平的构造:底座、横梁、托盘、平衡螺母、指针、分度盘、游码、标尺)
(b)天平标尺的零刻线、最大秤量值、最小刻度值
讲解:使用有刻度的工具,要先观察:①零刻线在哪里?②量程多大?③最小刻度值多大?
让学生观察课桌上的托盘天平,然后汇报上述三个问题的结果。
学生汇报,教师指出:由于标尺上零刻线在左边,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线处时,是游码的左边与“0”对齐,因此游码读数时以左边的线为准;天平的量程即最大秤量值就是这台天平配套砝码盒内砝码的总数加游码最大的读数所表示的质量;最小刻度值就是标尺上每小格表示的质量数。
(C)托盘天平的调节
讲解:托盘天平是较精密的称质量工具,使用前要先调节,先把游码放在零刻线处,再调节横梁平衡。
(板书:托盘天平的调节)
①由常见跷跷板的道理知道,指针偏左,右边平衡螺母向右调;指针偏右,右边平衡螺母向左调;
②在调节横梁平衡时,如指针在分度盘中央左右摆动的格数相等,横梁也平衡;
③天平调好后,左右天平盘不能互换。
(d)天平的使用
让全班阅读课本天平的使用方法部分。
提问:如何用调好的托盘天平或物理天平称一个铁块的质量?
(板书:天平的使用)
师生讨论后归纳:用调好的天平称物体质量的方法:
铁块放左盘,砝码放右盘;
向天平盘加砝码要由大到小逐步替换;
铁块质量等于砝码和游码的质量数相加;
测量结束后,砝码放回砝码盒,游码移回零刻线。
(3)介绍物理天平
(a)物理天平的构造
讲解:实验室也常用物理天平称质量。引导学生看课本图7-4,对照讲台上物理天平的实物,说出物理天平各主要部件的名称。
(板书:物理天平的构造)
(b)物理天平的调节
教师边讲边演示:物理天平使用前要先调节底板上的底脚螺钉,让重垂线的小锤尖端跟底板上小锥体的尖端正对,使底板水平;然后再调节横梁上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C)物理天平的使用
讲解:观察物理天平的零刻线,最大秤量值,最小刻度值及用调好的物理天平称质量方法与托盘天平相同。
(4)天平的使用注意事项
引导学生看课本天平使用要注意的事项。
1.把握主题,理清文章结构。
2.品味语言,体会作者情感。
3.学会对事物的细致观察和入神描写。
【教学重点】
1.把握主题,理清文章结构。
2.品味语言,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
通过梳理写作线索,正确理解和把握文章主题。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见过山吗?你们了解它吗?它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
看来同学们对山颇有一番感触,的确,大山有丰富的内容、深邃的意境、广博的哲理,它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一部丰厚的卷册,一个神奇的书库。让人读不完,想不尽,看不透。今天就让我们随着张腾蛟先生一起去感受他眼中的山。
2.快速默读课文,划出生字词
迤逦 真髓 岩 石隙 蜿蜒 静谧 啁啁啾啾 追撵
3.整体把握文章,分析文章结构
描写对象:山 岩 山林 山与人
内容特点:
(山)形态:苍茫、清幽;神韵:豪放、深沉;颜色:青、绿;气度:和谐、静谧
(岩)形态:容颜、风貌;神态:威武、温顺;状态:生活、历史;神韵:寂寞、气度
(山林)林木:茂密、青翠;嫩芽:成长、茁壮、回到泥土;根须:钻出石隙,成长新生命;树枝:采摘阳光,营养、健壮;爬藤:枯树借藤立,却展笑颜;小径:伸向山巅,脚步践踏;山野:虫叫鸟鸣;昆虫发动战争,嫩芽追撵冬天
(山与人):山还包含有峰、谷等,怎样读也读不完
寓意:
(山)山的博大、宽广胸怀
(岩)岩石悠久的历史、沉稳的品格、坚定的毅力、宽大的气度
(山林)秀丽的外表、活跃的氛围、充满灵性的环境
(山与人)人生如山峦。应学习它的坚忍不拔、开拓进取、直面人生、顽强拼搏等品质
4.分析讨论
像这样借对山的具体描写来表达对人生的感悟的写法,叫做虚实结合。此外,这篇美文中还运用了许多写作方法,你能找到吗?
首尾呼应:“群群的山峦如部部丰厚的卷册”“山是一部丰厚的卷册”
修辞手法:比喻――茂密的林木,在山中凝聚起了片片的青翠,形成了这些丰厚卷册中的美丽的篇章,我就这样静静地读着它们。
拟人――第4、5、6、7、8、9自然段
5.小练笔
作者在文中提出了问题:那些挺耸的峰呢?还有那些深幽的谷呢?你能不能帮他解决问题?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简单写一写。
如,苍松立在山峰上,对着日出的地方伸出强健的臂膀,拥抱朝阳,亲吻朝霞。
课时
1
设计者
崔莹
章节
前言
年级
一
学科
数学
课题
数数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数数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体会数数的有序性,学会数数的方法,并体会数与物的一一对应,培养初步的数感。
2.在教师的引导下,感受与同伴交流和自主探究的快乐,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掌握初步的合作、探究的发放。
3.通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
难点
重点:学会数数的方法
难点:体会数与物一一对应的体会
教材
分析
教材以儿童画“海底世界”为素材——描绘出在神秘的深蓝色海底中,生存着巨大的鲸鱼、美丽的鱼群、可爱的水母,还有遨游海底的潜水员……。充满幻想、富有童趣的画面给人以震惊感,吸引学生主动的数物。在数物的过程中,展现各方面的经验,交流方法、表现个性,产生对数学的乐趣。
学情
分析
入学前,多数学生初步具有了数数的经验和技能,知道一些简单的数数方法。
教学
策略
启发式教学策略
教学
资源
课本、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
媒体
多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常
规
积
累
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你们知道吗,大海中有很多的生物,今天我们就到精彩的海底世界看一看。
学生回答
调动起学生积极性
探索
新知
1、投影出示海底世界图,观察情景图,师生共同数数。
(1)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先独立观察图中有什么?
(2)同位相互说一说在这个神奇的世界,你看到了什么?
(3)谁想谈一谈你看到了什么?
这么多的海洋生物,到底有多少个呢?想不想知道?(想)那我们来数一数,好不好?
2、自由数一数,同桌两人交流。
你最喜欢海底世界里的哪种动物?数一数有几只?
留心学生是怎样数的,了解学生数数的基础。
3、指导学生有顺序的观察。
“刚才同学们数的很好,但是有的学生数的不全。我们按一定的顺序来数一数。”
(1)从左往右:花纹鱼有11条,水母有6只,海豚有5只,龙虾有9只,蓝鲸有
1只,海马有10只,海蟹有
4只。
(2)从上到下:水母有5只,蓝鲸有1只,花纹鱼有11只。
(3)按数量从少到多:1只蓝鲸,2条红尾鱼,3个潜水员。
4、以海马为例,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数的?
一个一个地数:1、2、3、4、5、6、7、8、9、10
2个2个地数:2、4、6、8、10
5个5个地数:5、10
学生汇报:蓝鲸、海豚,海马(关注学生的听课习惯,让其他学生说出不同的事物,即不要重复前者的问题。同时,一个学生在回答时,提醒其他学生给予最大关注及评价)。
找几名学生到黑板上指着挂图数出自己喜欢的动物的数量跟同位互相说一说,你数的是什么?怎样数的?数了多少?(及时评价做得好的学生)。
采用同桌交流,共享资源,从而也让孩子多交流。
重在引导孩子数的顺序。
‘
数数是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书写,这样既条理又不会落下。
引导回顾
总结梳理
师:同学们,在这节数学课上你们都学到了什么?
生1:我学会了数数。
生2:我学会了有顺序地数数。
。。。。。。
师:大家觉得数学课好玩吗?
生(众):好玩!
让学生自己说一说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学生展示给大家,引导展示语言“我展示,我倾听”
拓展延伸
有这么多的同学喜欢数数,那么现请同学们数数我们的教室里的东西?
谁来说说你数的是什么?有多少个?你是怎样数的。
初步感受数学就在身边,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作业设置
数一数你有几只铅笔,几本书?
板书设计
鱼
〇
1
海龟
〇〇
2
潜水员
螃蟹
海豚
水母
海星
海葵
龙虾
海马
条纹鱼
小红鱼
教学反思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64页-66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角。
2.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到角是有大有小的,能够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3.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的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方法,直观感知角的大小。
[教学准备]
小棒、尺、纸片若干、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
2.生按要求搭图形。
3.揭示课题:认识角。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一)认识角
1.认识实物角
(1)从情境图中寻找角。
①指导学生观察情境图。
②你能在哪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
(2)从身边寻找角。
师:你能从教室里找到角吗?
2.认识图形角
(1)出示第2幅图。
①让学生说一下这些图形有角吗?
②把角画下来。
(2)把三角板中一个角画在黑板上。
3.了解角的各部分名称
(1)摸角谈感受。
(2)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
(3)任意找一个角,并指出它的顶点和边。
4.试一试
用两根小棒搭出一个角,并指出它的顶点和两条边。
5.做—个角
能指出它的顶点和两条边。
(二)感知角的大小
1.师示范将角变大变小
生观察,并说出其中的变化。
2.学生操作活动角,感受角的大小
3.出示钟面图(通过观察能直观比较大小的)
师:你能看出上面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吗?
4.再次比较角的大小(比较接近的)
师:这两个角谁大谁小,你有办法比较吗?
三、巩固练习,检查应用
1.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你能指出角的顶点和边吗?
2.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3.下面的图形各是几边形,各有几个角?
4.数一数
四、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小朋友们学得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
五、我来研究
知识目标
常识性了解照度的概念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照度对视力影响的介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是选学内容,我们知道照明与人类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现实生活别是学校、家庭学习环境照度达不到标准,危害学生眼睛健康,为了提起人们对此关注,为保护视力,国家规定了照度标准,以保证日常生活工作的最好条件.因此照度作为常识介绍还是有其必要性的.
教材通过把光源设置在不同位置,观察桌面的明暗程度给出照度的概念和单位,然后介绍了自然界中典型情况下的照度和国家规定标准中的学校用房的平均照度.最后通过实验照度与光源距离、与光照面的倾斜程度的关系.
教法建议
1)通过实验观察与测量加强学生对照度的感性认识.
2)让学生通过实际测量教室各位置的照度,判断是否达到国家标准.从而使学生增强“标准”意识.
3)照度与光源距离、与光照面的倾斜程度的关系,最好让学生通过实验自己归纳得出.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照度与光源距离、与光照面的倾斜程度的关系
教具:照度计、点光源、每个同学带一个手电筒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在暗室中进行学生实验:用手电筒垂直照射桌面,改变与桌面的距离,观察桌面明亮程度的变化,引入照度的概念.
二、新课教学
1.照度的概念
给出照度的概念后,介绍自然界中典型情况下的照度,以及国家规定的照度卫生标准.
让学生感知照度:给出国家规定的教室桌面的照度标准,通过改变教室内灯的个数,来达到桌面的规定照度标准,若教室灯的亮度不够,可采用手电筒辅助照明.
2.影响照度的因素
提出问题:照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猜想:学生可能猜测出很多方面,如与光源有关等,正确的给与肯定.属于本节课实验探究活动范围的不予判断.
设计实验:
实验探究:
限定条件:同一光源
研究内容:1)照度与光源距离的关系
2)照度与光照面倾斜程度的关系
学生交流分析得出结论:
对同一个光源来说,光源离光照面越远,光照面上的照度越小;光源离光照面越近,光照面上的照度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