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水墨艺术论文8篇

时间:2022-11-30 17:33:2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水墨艺术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水墨艺术论文

篇1

海报是公共场所最为常见的张贴之一,它通过色彩、文字、图形的有机结合来进行信息传达,从而给人们带来欣赏美的。海报可以分为社会公共海报、商业海报和艺术招贴三类。海报在现代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社会公共海报有利于传播正能量,宣传环保意识等,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商业海报有利于某一特定产品的推广与销售,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升企业形象,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海报设计,充分发挥海报的作用和影响力,为人类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二、探析海报设计的表现与水墨艺术特性

1.传统水墨艺术的显著特征

传统水墨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它集中体现了人们的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哲学观、审美观。水墨艺术采用黑白两种基本色彩,巧妙地概括了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体现了人们视觉和心理上对于纯粹精神的追求与向往。传统水墨画通过书法、印章、提款、笔墨肌理等元素呈现和传达海报创作者丰富的情感,从而激起观赏者的情感共鸣。

2.水墨艺术对海报设计的意义海报设计同时具有绘画与设计的特征,是纯粹艺术与应用设计的交叉点。因而,平面海报设计既具有强烈的象征性,也具有信息传达性,是一种

充满民族文化底蕴和精神的一种特殊视觉设计。水墨艺术对平面海报设计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绘画技法

水墨艺术通过抑扬顿挫的绘画技法,呈现水墨作品的意趣和情态,是创作者主观情感和修养的集中表现。现代平面海报设计成功借鉴了水墨艺术的表现技法,通过线条的长短、粗细、曲直、刚柔给观赏者带来各不相同的心理感受。同时,水墨艺术触笔的随意性和不规则性与商业海报的规范、严谨相结合,给观赏者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层次变化

传统水墨画擅长通过层次变化表现空间关系,来表达创作者悠远而豁达的情怀与意境。水墨艺术非常强调墨色变化。如:焦、浓、淡、雅、清。不同的深浅变化呈现出各不相同的明暗关系,从而将水墨艺术的意境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这种明暗调子就是现代平面海报设计的立体空间,处理好各种空间关系,能够大大提高海报的吸引力。

(3)虚实处理

水墨艺术家非常重视对画面空白处的处理,能够娴熟地应用“计白当黑、以一当十、虚实相生”等处理技巧,通过简单寥寥几笔将丰富的意境呈现给观赏者。这种处理技法的绝妙之处在于用极其少的要素传递极为丰富的信息。现代许多杰出的平面设计大师都成功借鉴这一简约设计理念,充分利用画面的空白空间传递信息,提高设计作品的独特性和影响力。

三、海报设计中水墨艺术的有效融入

1.水墨艺术的理解与运用

海报的设计与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国水墨艺术的独特构图、意境表达、色彩搭配、笔墨处理技法等无一不是现代海报设计值得借鉴的重要元素。著名平面设计大师勒棣强是把水墨画成功融入现代海报设计的杰出代表。他热衷于研究与探索水墨艺术与平面设计的切合点,主张把我国传统水墨艺术的笔墨情趣、深远意境有机融入现代化设计语音当中。同时,他还强调通过简单的构图传达丰富的信息与情感。这种巧妙的有机融合并不是简单的“1+1=2”,而是立足于对我国悠久文化历史和人文情怀的理解与感受,从人文精神出发,充分利用黑与白、明与暗、实与虚等元素的相互交融与汇合,让观众能够切身感受到艺术精神与心灵浸润的美妙。他的文化性公益海报代表作《水墨的年代》《爱护自然元素》《元素记时海报系列》等都饱含着浓浓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韵味。他的《自在》系列招贴,娴熟地融入了中国传统水墨画技法,成功应用了肌理处理效果,同时散发出浓郁的传统文化时代意蕴和现代美感,不愧为水墨艺术成功效融入现代海报设计的成功典范。

2.传承与创新水墨艺术

近年来,本土化设计凭借特有的亲切感、民族自豪感受到国人的青睐。水墨艺术是我国传统艺术的瑰宝,应当予以继承并发扬广大。这里所说的继承并不是简单的模仿和复古,而是在大量吸取水墨艺术的思想理念的基础之上,将新形式、新面貌赋予水墨艺术。现代平面海报必须扩大借鉴力度,吸取水墨艺术之精华,创造出新的平面海报形式。目前,我国房地产海报设计在传承与创新水墨艺术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此类海报设计多以弘扬我国民族文化为侧重点,突出表现我国传统水墨艺术所特有的情趣、自然、写意、随意特征。与此同时,设计师根据不同楼盘的具体情况,将水墨艺术与插画、现代摄影等元素巧妙融入海报设计中。这种独特的设计形式既能展示该楼盘独特的人文环境,也能达到预期商业目的。比如“御汤墅”楼盘的海报设计就是非常成功的案例。“中国人居智慧”“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该楼盘的最大卖点和设计理念。因此,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将传统水墨画巧妙融入海报设计,通过素雅的水墨视觉呈现出“天人合一”的传统价值观,中国人居建筑智慧跃然于纸上,大大增强了观赏者对该楼盘的亲切感和归属感。

3.设计意识与国际接轨

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和沟通日益密切,这就要求设计要能够同时兼顾世界各国人民的不同审美情趣,努力挖掘出世界共同的设计表述语言。比如著名设计师陈放的代表作《胜利》,通过残缺的手来烘托胜利的悲剧,整个设计充满了残缺的独特意境,充分展现了胜利背后那无数次的失败、艰辛与痛苦。同时,该设计还恰如其分地应用了“反色”,通过残缺部分给观赏者带来视觉和心理上的冲击与停顿,让人们通过想象力进行视觉补充,有效突出了虚空和残缺部分,给人们全新的视觉体验的同时,唤起人们强烈的心理共鸣。因此,该作品一经问世便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国的目光并获得一致好评。

四、结语

篇2

(一)水墨——传统的魅力

水墨画是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绘画艺术门类,它在历代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个派系的特色风格以及表现技法。仅用水与墨,两者调和出不同的浓度并以纸绢为媒介所绘制的画种,利用宣纸的吸水与渗化特性,形成超凡脱俗、飘渺空灵、唯美淡雅的意境,看似简单的笔触,其实蕴含着浓厚的水墨精神。在色彩、构图、笔墨肌理等表现技法方面,注重气韵、意境、强调虚实相生的关系,是一个系统的思想集成最终的表现。所以传统水墨有着视觉造型艺术的表现深度,蕴涵了中国人文精神发展最深刻的文化根源。这种意象效果能使受众产生丰富的遐想,与西方传统画种有着完全不同的笔墨意韵。

(二)水墨艺术与校园招贴画的碰撞

招贴画是展示于公众场所的告示,即海报。在校园中随处可见,充斥在校园的各个角落。由于校园生活日渐丰富,社团活动、学术讲座、校园官方信息等,通过招贴画渠道向学生们传递资讯。招贴画是视觉传达艺术,具有号召力以及艺术气息。在这个时代,随着大量水墨元素被设计师应用在各个领域中,受着外界资讯滋养的校园文化,也渐渐跟随视觉潮流的步伐前进。可以说,校园招贴画成为一种新兴的校园文化。

(三)招贴设计中融合水墨元素的可能性

水墨艺术与招贴画是两个不同的艺术门类,前者是绘画种类,是感性的艺术,画家通过描绘景物表达主观思想所形成的艺术意境,每一个受众因为自身的经历与文化背景的不同,与之产生的共鸣与感受都有很大的差异,并且深沉其中细细品味才会领略个中奥秘。就如盏一杯铁观音,饮之唇齿留香,滋味醇厚,回味无穷,品画与品茶都是讲究一个心境,都需要细味品嚼。后者是属于平面设计范畴,是视觉传达艺术,以宣传为目的,要求画面吸引眼球、明确易懂,需要设计者对受众群体的理性分析,通过严谨、直观的手段设计画面。因此,两者的直观性是完全不同的。

1.水墨画是一种平面艺术,借助具有民族特色的笔墨纸砚,从构图、色块面积、用墨深浅浓淡等方面体现空间,这些元素与招贴设计元素相符,两种存在共通点。

2.在招贴设计中是强调点、线、面这种构成关系。水墨技法中的中峰为线、侧峰为面、露峰为点,这种点、线、面更有苍劲生辣的笔趣。

3.招贴画的构图,有主有次,互相呼应、藏露隐现、简繁适中等构图规律,要符合主题,也要取得整体的和谐统一。这与水墨画的深浅层次、虚实过渡,符合平面设计的构图方式。

4.水墨技法讲求运笔速度与技巧,勾、皱、点、泼等综合交错或单独运用。积墨技法可以通过控制面积而成为平面构成的主体;淡墨技法有很好的渲染效果,层层渍点,笔墨意象,使画面得到升华,这些技法值得在海报设计中借鉴运用。

5.通过控制墨色的浓、淡、破、泼、渍、焦、宿来营造空间层次,看似简单的色彩游戏,却蕴含着万物和谐统一的意义。若这意义能够运用到实际设计中,是一种新突破。

二、水墨精神展现在校园招贴画的效果

(一)简约之美——以简胜繁

招贴设计和绘画形式之一的水墨画都是需要利用图形要素来进行表达的,简洁便是一个很重要的共通点。水墨画所描绘的对象造型简约概括,但寓意却满溢于画纸,以精简的笔墨传达丰富的信息,与招贴设计主张去繁就简的理念相吻合。水墨画塑造形象上对校园招贴设计有可利用之处,另一方面,其蕴涵的民族文化艺术特色能够满足招贴设计审美的特殊需要。主题为学校简介的招贴若采用简洁而明快的水墨画作为表达方式,一方面能表现学校历史悠久,同时更体现了艺术涵养包裹着的文化气息,达到艺术熏陶的作用。因此,将其特有的艺术语言化做平面元素,是在设计简洁的表现上加以情感,增加了招贴设计的感染力。

(二)空间之美——追求气韵的审美标准

水墨技法在营造空间方面有着突出的技巧,利用墨色浓淡,线条粗细,墨色的变化、晕染,宣纸的渗透、融合,都会使色彩明度呈现出不同的变化,灵活生动的线条加上抑扬顿挫的笔法,空间虚实有致,造就了生动的画面效果,使水墨在静态的平面上形成动态的视觉感受,从而产生变化万千的灵动图像。水墨精神还追求平衡调和的气韵,统一而又不失变化、有意象而又不失意境的韵律,能带给整体画面以生动灵活的节奏感。若校园招贴设计作品运用空间留白来突出主题,这样的虚实效果会让作品画面更为简洁,层次感更强烈,给人以别样的清新。

(三)意境之美——无声胜有声

水墨画虚实相生,笔墨色彩微妙丰富,似有若无,形散而神不散。意境的营造,常见使用留白以及虚拟的手法,白是画纸的白,这部分不着任何笔墨,看似虚无,实则有着丰富的内容,它表示一切没有表现出来的物象。以纹代水、以月代夜,无水却如鱼在水中游的意境,带来虚是无限的,它能引领受众进入无尽的遐想空间。水墨表形更表意,是外在形式与内在气韵的完美结合。虚实空白若处理得当,不仅能使画面中的各个元素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主题突出、给画面以均衡感,使画面散发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想象空间,更能富于作品以韵味。

(四)水墨精髓——超视角表象的文化精神

由于校园招贴设计艺术是为了满足校园生活、文化和娱乐的需要,以实现传播信息为目的,而水墨艺术的美感却仅表达作者当时的意念。在不同主题的招贴设计中,这种融合比例会存在某种倾向,比如公益类、学术类招贴画,文化内涵层面更浓重突出。而另一类供广告促销、宣传的,商业价值层面相对加强,审美价值层面就相对减弱。因此,在设计招贴画时会受许多因素影响,如科学知识、经济利益、生活欲求等。水墨元素笔法生动,柔如曼妙仙子轻盈飞舞的身姿,刚如习武之人,抬手踢腿苍劲有力。运用在舞蹈主题的招贴中时,笔触的力道刚柔并进,赋予静态元素以生命的律动。水墨画有着浓郁的中国民族文化内涵,把水墨画融进设计,具有升华作用,使得招贴设计在传达信息的同时,也渗透着强烈的民族色彩。

三、水墨元素融进校园招贴设计的意义

水墨画应用招贴设计不仅是对设计手法的创新,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推广和传承,是在西方创新思维中添加民族色彩,形成独具民族特色设计的新潮流。相对西方喜好丰富的着色习惯来说,水墨画仅仅黑白,可能会显得太过于单调,当然也可以适量添加颜色。中国文人从古到今一直追求自由和开放的思想,在几千年里一直在不断地去繁取简。就像中国的诗词歌赋等,都是从烦琐不断向着简化精练发展改变。一个时期对外来文化艺术的盲目跟随,再到反思,人们才逐渐认识到传统艺术的不可代替性。水墨艺术走进校园,与招贴设计相结合,使得民族文化传播又多了一条新路径。

四、结论

篇3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水墨画出现在网络中。如何方便地检索和分类水墨画成为近年来科学研究的热点。中国画不同于西方的艺术,其形成借助于中国的毛笔,墨汁,水和色彩。由于中国画主要是以线为造型之基础,而西方画强调用光表现物体神态活现,这就使中西绘画在造型手段上有明显之分别[1-2]。所以一些已有的针对西方画的研究不能直接用于水墨画的分析中。近年来,一些文献对中国画进行了研究。高众等[3]通过提取颜色和纹理特征,区分国画和非国画,并将国画进一步分类为工笔、写意、勾勒、设色四种表现形式。Jiang等[4-5]以颜色直方图、颜色连续向量、纹理特征、边缘尺寸直方图等作为低级图像特征,用C4.5决策树的方法来区分国画和非国画,并采用ESH和AC相结合的方法,运用SVM将国画进一步分类为工笔和写意。但是,由于水墨画不用色或少用色,故以上基于颜色特征提取的分类算法,不适合针对水墨画的研究。吕鹏[6]学习水墨作品各个局部的技法风格特征,并将这种特征赋予另外一幅画,体现出被赋予的“艺术风格特征”。而本文注重研究水墨画的整体艺术风格分类,故该方法也不适用。本文提出一种利用计算机分类检索技术,通过图像处理的手段提取水墨画的艺术风格特征的算法,以智能地识别和分类画家水墨画的艺术风格。

2水墨画艺术风格分析

无论是西方油画还是中国画的艺术珍品,都蕴藏着艺术家独特个性的构图理念或者典型笔画的创作风格。在西方艺术画中,许多印象派大师都是根据典型的一笔或几个笔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例如,梵高运用其独特的点彩画法来表现与世界之间的一种极度痛苦但又非常真实的关系。再比如,法国新印象派画家修拉用小圆点和纯点进行点彩的方法进行绘画,形成了其代表性的笔触风格[1]。同样地,许多中国艺术家也都具有其标志性的独特笔触特征。郑板桥和刘旦宅虽然同画竹子,但其艺术风格迥异。刘旦宅画竹,融工笔、线描、泼墨为一体,古朴脱俗。郑板桥绘墨竹的风格,忽浓忽淡,干湿并用。画瘦叶、小叶多用中锋,肥叶则多用侧锋[1]。因此针对水墨画自身特点的艺术风格分析在图像分类的研究中尤为重要。对书画作者来说,每个人由于执笔方式、书画习惯、运笔的迟速轻重、笔锋的转折变化以及墨色的浓淡干湿等各不相同,都会形成其独特的笔墨性格和形态。

3水墨画整体艺术风格特征提取及分析

3.1基于灰度直方图的整体风格分析

近年来,基于颜色的艺术作品检索和分类被广泛研究。但考虑到以下因素,本章只采用像素的亮度信息,作为图像分类的基础。(1)由于大多数水墨画不用色或少用色,强调“墨即是色”,突出水墨互渗所造成的丰富的表现效果,以体现自然的意趣,故颜色在水墨画分类研究中不是一个必要因素。(2)即使水墨画中会用到颜色,也只是有限几种颜色,无法充分提供画家的风格特征。(3)由于水墨画历史悠久,创作时间早,放置时间长久会使颜色发生扭曲。(4)排除颜色因素,而只采用灰度直方图进行分类,便于观测该算法的运行效果。综上,为剔除颜色的影响,首先对输入的水墨画进行灰度变换的预处理。水墨画的风格特征主要表现在笔墨技法、形象、字体、构图等方面,它与特定的书画方式、工具材料、思想文化等有关。对书画作者来说,每个人由于执笔方式、书画习惯、运笔的迟速轻重、笔锋的转折变化以及墨色的浓淡干湿等各不相同,都会形成其独特的笔墨性格和形态。水墨画非常讲究空白的布置和物体的“气势”,既用焦点透视法,也用散点透视法;既有严守真实的画面空间和布白,也有打破真实按构图需要而平列的空间和布白。这些留白的特点和独特的“气势”都是通过整幅画卷的笔墨分布情况来具体体现出来的[1,7]。因此,研究水墨画的笔墨力度分布特征可以很好地捕捉和分析不同画家的整体水墨画艺术风格。中国画家主要依靠不同的线条力度,或者以轻重缓急笔触所表现出的层次丰富的布局,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不同的外观和情感。笔触的力度、宽度、分布密度等信息能够用来辨别艺术风格,比如一件艺术作品的笔触是否细腻、粗犷或是整齐划一。因此,在判别艺术家风格时笔触信息起着决定性作用,不同艺术家用墨方式的不同决定了他们的笔触力度等信息千差万别。受到图像处理技术相关文献的启发[8-12],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提取简单的灰度直方图代表整体的特征。发现灰度直方图能有效描述笔画力度分布信息、空白的布置和物体的“气势”,在中国画的自动分类方面有很好的应用潜力,图1显示不同艺术家整体风格有明显差异。徐悲鸿和刘旦宅在灰度级230~250附近出现明显的波峰值,验证了他们的构图风格中习惯使用大块的留白。另外,徐悲鸿作画最具代表性的特点是其擅用手画曲线的技术在马的头、颈、腹部、腿、蹄用厚重浓密的笔触进行勾勒,力透纸背。这一点与图1中灰度级为10附近徐悲鸿的曲线中有明显的小波峰相吻合,印证了徐悲鸿擅用着墨力度大、粗线条的笔触用墨汁勾勒出精确的轮廓。相比之下,黄公望作画基本不留白,如图2(c)所示,黄公望用墨呈现出一种精细分散的均匀分布态势,这恰恰与他的用墨风格相吻合。黄公望作画喜好用平滑的线条,大范围的泼墨,书法的风格写意,岩石形状竖直、平行,水面纹理细腻。综上分析,直方图能够很好地反映出不同艺术家艺术风格的差异。基于以上的实验分析,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灰度直方图的水墨画整体风格特征提取的方法。此算法从整体的着墨力度、笔画分布、画面布局信息来描述一幅水墨画的整体特征,并依据此特征进行不同艺术家间的分类。具体算法如下:令{R1R2RiRT}表示在图像亮度标度范围[0,255]内的T个灰度级,水墨画整体特征提取如下:Himage={C1C2CT}W′H(1)Ci是灰度级为Ri亮度标度范围内的图像中的像素数,W′H代表图像尺寸。T控制直方图灰度级个数,即整体特征提取的维数,由实验本文取T=60得到较好的特征便于分类。

3.2BP神经网络训练

神经网络是为了逼近期望的决策函数。Hornik等[13]已经证明,三层网络在隐层中使用S型传输函数,在输出层中使用线性传输函数,就几乎可以以任意精度逼近任何感兴趣的函数,只要隐层中有足够的单元可以使用。由此,本文选择三层网络的BP神经网络模型。下面确定每一层的神经元节点数。首先考虑输出层输出的数据,风格学习系统的输出数据个数为1,即输出某个画家标签。由于输出数据个数与输出层个数相等,故本文得到输出层的神经节点数为1。在实际应用时,综合考虑计算速度、误差等因素后,以精度要求作为网络性能评估指标,确定一个合理的网络节点数[14-15]。实验中,隐含层节点数按以下公式计算。pk=pm+pn+c(2)上式中,pk为隐含层节点数,pm为输入数据个数,pn为输出层节点数,c为常数,通常c=1210。为了计算隐层节点数,需要先确定输入数据的个数。输入数据(即特征提取器抽取的特征参数集合)的个数pm=60,pn=1,可以通过公式(2)得出pk=7816。利用BP神经网络对国画艺术风格研究通过两个阶段实现:(1)根据选择的具有代表性的水墨画训练集样本数据,对BP网络进行训练。(2)将训练好的BP网络作为艺术风格分类器对测试集中的水墨画进行艺术风格分类。

4实验结果及分析

为了评估本文提出的算法,建立了水墨画数据库,其数据全部采集自天津美术学院,并从数据库中随机选取5位画家每人40幅进行分类实验,从元朝至现代时期包括徐悲鸿,吴昌硕,黄公望,郑板桥,刘旦宅五位艺术家。其中对每一个画家,其所有水墨画被分成对等的两部分,分别作为训练数据和测试数据,从而保证实际的测试中,输入的水墨画是分类器没有学习过的。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构建神经网络过程中,增加隐层节点数可以减少训练误差,但超过13以后测试误差产生波动,即泛化能力发生变化。根据经验,综合比较各个神经网络的训练误差和测试误差,决定隐层节点数选用13。下面专门考察隐层节点数为13的神经网络本文采用查准率和查全率来评价算法的执行结果。为给出较全面的实验结果,除了利用BP神经网络(ANN),本文还对其他两种常用的机器学习方法包括决策树(C4.5)和支持向量机(SVM)进行测试和对比实验,如表1所示。由表1分析可知,基于直方图提取出的整体技法风格特征描述符能够有效地识别和分类中国画。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此实验中基于ANN方法所取得的查准率0.766和查全率0.74,均优于其他两种被比较的分类器。另一方面,为了验证算法的通用性,实验数据意加入了一些艺术家画同种类事物的水墨画作品,如图2(b)和图2(c)所示,分别为刘旦宅和黄公望的山水画,虽然作品内容相近,但两位画家由于不同的用笔技法体现出不同的风格特征。如图3所示,基于直方图的特征提取算法能够很好地描述出两位画家的不同作画风格。黄公望的山水画皴点多而墨不费,设色重而笔不没,这与图3中灰度级150附近黄公望的曲线出现明显波峰值相吻合。而刘旦宅在灰度级30和240附近出现波峰值,印证了他融工笔、线描、泼墨为一体的作画风格。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对不同画家内容相似的作品也具有很好的识别能力,验证了算法的通用性。

5结论

篇4

论文关键词:刘秉忠,《干荷叶》

 

刘秉忠(1216——1274),初名侃,字仲晦,邢州(今河北邢台市)人。少时为僧,改名子聪,号藏春散人。蒙古王朝灭金后,刘出任邢台节度府令史,不久归隐武安山。后随名僧海云禅师一同晋见忽必烈,很受器重,遂留在忽必烈身边,赐名秉忠。他参与设计草定国家典章制度,为元朝开国名臣,谥文正。诗文词曲兼擅,有《藏春集》6卷传世。

刘流传至今的小令有十二首,即【南吕·干荷叶】八首,【双调·蟾宫曲】四首。元人散曲不入本集,故此十二首小令首见于《阳春白雪》后集卷一和前集卷二。《蟾宫曲》的真伪问题后人并无异议,但对于《干荷叶》中的第五至第八首是否为刘所作尚有争议。由于刘秉忠早年有出家为僧的经历,且为元代大臣,故后人对小令的风格、写作时间等提出怀疑。

这八首【干荷叶】最早见于元人杨朝英的《阳春白雪》,标明为“刘太保”所作,且《阳春白雪》是公认的较为可靠的本子。

对于第三首和第六、七、八首,持否定态度者认为这几首小令风格多市井俚俗之气,恐与刘的经历、人格不符。

【南吕·干荷叶】

其三“根摧折,柄欹斜,翠减清香谢。恁时节,万丝绝。红鸳白鹭不能遮,憔悴损干荷叶。”

其六“脚而尖文学艺术论文文学艺术论文,手儿纤,云鬓梳儿露半边。脸儿甜,话儿粘,更宜烦恼更宜欢,直恁风流倩。”

其七“夜来个,醉如酡,不记花前过。醒来呵,二更过。春衫惹定茨蘼科,绊倒花抓破。”

其八“干荷叶,水上浮,渐渐浮将去。跟将你去,随将去。你问当家中有媳妇?问着不言语。”

李昌集《中国古代散曲史》中认为其三和其八两首“始词性质极明,有可能就是当时流传的民谣理歌,至多为秉忠所录而已”,其六和其七“市井气与秉忠人格大相径庭,刘秉忠十七岁出家,入世祖潜邸直至拜官前,一直以僧人身份侍问左右,恐不会有如此之作”[①]。查洪徳也认为“第六至第八首,其所写内容与秉忠人格做派不合,其语言风格也与秉忠语言大异其趣”。[②] 关于这一点,尹红霞《论刘秉忠的学术与文学》[③]中的解释较为中肯:刘乘忠的两首诗,《佳人》“佩兰袭袭生风韵,怀玉温温辟雪寒。别后佳人渺和许,倚楼空咏碧云端”,及《春日效宫体》二首,其二:“婀娜腰肢窈窕娘,云鬓十八斗新妆。曾怜歌舞留香阁,乍学笙萧入洞房。”均有俚歌性质或市井之气。且诗歌既有效仿宫体之作,散曲就亦有可能效仿民间俚曲之作论文范文。另外,关于他的僧人身份,并不能说明他就泯灭了世俗情感,他的诗词已流露了他的丰富情感。又卢冀野的《曲雅》中论曲绝句云:“我意独怜刘太保,藏春二字见平生”,也说明了刘并非心如死灰。

这八首小令前四首显然是一个整体,描画了荷叶在深秋由柄折、根摧、到最终倒枝柯的过程,传达出一种萧疏寂寞的情怀和繁华易逝的人生喟叹。是作为一位参与过大元帝国设计、并且有过归隐经历的政治家,在更高层次所表露的对人生世事的鸟瞰。对于谢真元,聂心蓉所认为的将前四首和第八首看做一个整体,写女子“色衰失宠”(前四首)和“表现了一个求爱女孩子复杂微妙的心理”(第八首)[④],笔者认为不必拘泥于“干荷叶”在元人习语中是“失偶”之意,而将前四首简单地看作女子失宠的哀叹,并忽略了小令中体现的萧疏寂寞之气和传达的繁华易逝之情。且前四首看不出任何民歌气息,是纯粹的文人格调,并非谢和聂所说的“是文人对善用比兴之法的民歌的学习和模仿”、“语言风格上亦带有鲜明的民歌色彩”[⑤]。后三首的确体现了鲜明的民间俚歌风格,且运用了许多民间口语,但将它们看做“依调填辞”为宜,描写了女子风流娇俏的形象和市井俚俗之气。另《阳春白雪》中八首小令的编排顺序也说明了前四首和最后一首不是一个整体,故而不能用同样的眼光去看待它们。

关于争议最大的《干荷叶》第五首“南高峰,北高峰,惨淡烟霞洞。宋高宗,一场空。吴山依旧酒旗风,两度江南梦。”现在可见的最早对其提出怀疑是杨慎,《词品》中说“此借腔别咏,后世词例也。然其曲凄恻感慨,千古之寡和也。或云非秉忠作。秉忠助元凶宋,惟恐不早文学艺术论文文学艺术论文,而复为吊借之辞,其俗所谓斧子斫了手摩挲之类也。”杨是从作品表现的情感来推测的,而非来自版本的证据。现今学者认为非刘所作,原因也多是“此曲是凭吊已灭亡之南宋王朝的,其时秉忠已死”[⑥]。

然而把此曲看作凭吊南宋王朝,是因为将“两度江南梦”理解为南宋的灭亡。历史上在江南(杭州)建都的王朝只有五代的吴越和南宋,所以就顺理成章地理解为悼宋之作。实质上恐怕不能将文学创作完全与历史作对应。试看《藏春词》中的一首《木兰花慢》:

到闲人闲处,更何必,问穷通。但遣兴哦诗,洗心观易,散步携笻。浮云不堪攀慕,看长空澹澹没孤鸿。今古渔樵话里,江山水墨图中。千年事业一朝空,晓闻钟。得史笔标名,云台画像,多少成功。归来富春山下,笑狂奴何事傲三公。尘事休随夜雨,扁舟好待秋风。

这首词为刘所作无疑,但词中“千年事业一朝空”句,恐怕更容易理解为南宋的覆灭,但事实上这只是文人表达世事如过眼云烟的惯用方式而已。由此看来,在未有新的发现之前,依照《阳春白雪》将《干荷叶》八首小令归于刘秉忠名下是较为稳妥的做法。

[①] 李昌集《中国古代散曲史》华东师大出版社1993年版,第481页

[②] 查洪徳《刘秉忠文学文献留存情况之考察》,《文献》2005年10月第四期

[③] 河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④] 谢真元 聂心蓉,《论刘秉忠及其散曲,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第四期

[⑤] 谢真元 聂心蓉,《论刘秉忠及其散曲,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第四期

[⑥] 查洪徳,《刘秉忠文学文献留存情况之考察》,《文献》2005年10月第四期

篇5

论文关键词:中国当代水彩画的取向

 

(一)文化本土化、道路民族化

1.立足本土文化

古语云“只有本土的才是世界的”,因为以小观大,世界文明是由各具特色的本土文明组成的;但还应该懂得“只有世界的才是本土的”,因为以大观小,没有跨文明的全球意识,就不能筛选、优化、提升本土文明。所以当今的本土文明应该是“全球背景的新‘再本土’”。[1]艺术本土化要建立在了解世界的跨文化的全球意识之上结合积累在个体身上的文化心理和审美心理创造出来。

笔墨当随时代,中国水彩当从世界的角度来表现中国文化精神。他绝对不是水彩相貌的“中国画”,而是独有中国气派的、开放的、贯通中西当代文化的产物。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古典文化中讲变化,在变化中求创造。要把主导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与主导当代中国的现实价值观和理想有机结合起来。

2.体现民族性特征

民族性在《辞海》中是这样解释的:“民族性,指作家,艺术家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本民族的独特的艺术思维方式、艺术形式、艺术手法来反映现实生活,表现本民族特有的思想感情,使文化作品具有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

中国当代水彩画只有具备了民族性,才能从世界性范围内的水彩行列中获得一席地位。水彩画无论走到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都要强调民族文化的发扬、发挥语言特色的。水彩的魅力在于它既有象油画一样的色彩表现力又具备中国水墨画的自然韵味。这是任何画种都无法取代的。

(二)语言创新化、风格多样化

风格越是独特,艺术观点也就越是显得明确。水彩画的语言包含了情感的交融、松动的用笔、把主观的意念融入到客观的思想中。各种不同薄厚的水彩纸所产生的变幻的效果有所不同,带有创新性的水彩作品使水彩画语言带来生动美,节奏美文学艺术论文,流动美。画面中诸多因素都要综合起来应用,有造型、气韵、力度和情感等。应去尝试新的材料、符号语汇,充分关注色彩、材质、造型自身的表现性和直观性。梵高就是利用他的艺术天赋,运用轻快的色彩语言,抒发着灵魂最深处的伤痛感情,由此引起共鸣震撼人心。他自己曾经表明“‘画画不是画物体的原状……而是根据画家对事物的感受来画论文提纲格式。’又说:‘是的’,‘不真实’但比死板的事实更加真实。”

(三)观念更新化、题材变革化

重复自己不经意,否定自己不容易。观念更新化的水彩绝不是中国画式的水彩,是构成,是取舍,是绘画的型与型的关系。要画出别人所没有见过和超越大众的普通视觉和手法。观念更新化的水彩是表现基本的显著的特征,比实物所表现的更完全更清楚。[2]中国当代水彩破茧而出需要观念的变化来进行推动。现代艺术是革新美学,当代艺术是革新思想观念。只有各式不同形态的风格能体现不同的思想观念带来的不同社会反映。水彩的题材选择十分广泛,最至关重要的乃是功力和眼力不够。像王肇民老先生说过:“我认为创作有三个起码的标准:(1)在内容上有自己独到的见解;(2)在形式上有时代气息和自己的风格;(3)画得比现实更高、更美、更有社会意义。[3]

(四)理论体系化、思维时代化

1.理论体系化

当任何一种艺术门类的实践从自然地状态逐渐走向自觉的状态时,就到了立论的时候了,这就必须要有相应支持的理论作为支撑,历史上很多文艺高峰期总是有正确先进的理论为之做奠基。

“宗白华看来,作为审美对象的‘美’,其所具有的客观存在特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主观动机或目的为转移的;审美活动的主体绝不可能仅只在自己心里去寻找这个‘美’的对象‘事实’,因为‘如果没有客观存在着美,人们做梦也不想研究美学,国家也不能提倡美育,设立美术馆。”,[4]艺术家所持有的美的感受和美的取向不单来自于本身主观意识,也来自于理论的支撑和导航,当代水彩画之所以没有一个完善的体系,停滞不前,理论体系不够健全是重要原因。

2.思维时代化

一位具有时代思维的艺术家,除了要有深刻而真实的个性体验以及独特的艺术语言外,也必定能通过某种过人的艺术敏感捕捉到个人与时代,传统与变化,主体语言和个性表达之间的深刻而微妙的关系。杜威认为“思维,作为人类特有的一种认识世界与反映世界的能力,它是人类在长期劳动实践中获得的。从艺术形成学角度来看文学艺术论文,劳动既创造了人类,也创造了艺术。”[5]

结论

小境界只能娱人耳目,大境界能够震撼心灵。虽然中国水彩画起步较晚,但是中国独有的得天独厚的民族文化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灵感和空间。需要我们去粗取精,西画中用,站在时代语境下,发挥我们长处和创造潜能,创造出符合时代性、地域性、民族性多元化的艺术佳作。

[1] 翟墨著,《融创时代·当代艺术手记》,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第1页。

[2]《艺术的历程》贡布里希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2月版,第7页[3]王肇民著,《画语拾零》,湖南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年,第6页

[4] 葛路、克地《中国艺术神韵》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8

[5] 戴维.杜威《当代艺术家水彩画材料与技法》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IPg

篇6

关键词 现代社会 学生 自身素质 艺术素养 自身培养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1 现代社会对学生自身素质要求

当今的艺术世界是一个充满挑战、矛盾、抗争和变革的世界。处于这个历史时空的中国传统绘画教育,也正以多元的价值追求和空前的形态变化策应着汹涌澎湃的文化冲突、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和起伏跌宕的艺术思潮。千百年来,中国传统绘画教育在时代的文化大潮和中华民族后代的学习与成长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的发展与生存关系到我们传统文化的繁荣与兴盛;继承与创新,所以,无论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教育者,还是学者,都必须担负起这个传统文化体系的研究工作和教育改革,以便使中国传统绘画教育的当代性具有更为正确的理性分析。

审视20世纪以来的中国传统绘画教育,其生存的境遇几经沉浮,在近代内外交困的中国政治现状中,传统的中国绘画艺术深受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随之而来的状况则是废除传统,质疑教育。于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教育开始模仿西式教育而进行素描、色彩等西方艺术教育模式,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根本被义无反顾地抛弃了,这一状况的改变也殃及了文化教育的方方面面,其影响是可想而知的。然而,在艺术上有着真知灼见的进步艺术家们并没有为之而消沉,他们主张“以15世纪以前的中国画”为体,“取欧画写形之精,以补我国之短”这一理论来继续着中国画教育的“新文化美术”之路。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以传统水墨为载体的中国画教育,开始以抵制既有的被神圣化了的创造方法为标志的“85美术思潮”为教学主体思想。

面对现代社会对学生自身素质的要求,高校艺术教育致力于解决现当代文化思潮多元发展下的传统文化弘扬发展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明高校艺术生对于自身艺术素养的培养的重要性和发扬传统文化艺术的特殊使命和意义,为提高国民的文化艺术素养,廓清艺术发展思路作一份贡献。

2 学生艺术素养自身的培养

传统绘画思想是学生艺术素养培养的必由之路。中国传统文化在21世纪有非常大的潜力,鞭辟入里,博大精深。老师既要把正确的观念灌输给学生,又要保持教学的稳定性和把握一定的依据性,让学生学有所长和学有所依,从而增加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怎么看待传统,也是艺术教学中要明确的问题。艺术的发展只有根植在传统文化的土壤里才能得到创新和发展,所以传统并不会束缚学生的创造,反而会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这样才能让学生具有健康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成为符合时代需要的人才。

基于现代社会对学生自身素质的要求,对教师培养好学生的使命要求有所提高,特别是对学生艺术素养自身的培养,这就需要老师在传统艺术教学中对学生艺术素质及基本技能培养进行精心设计,其具体参照表1。从举措一览表中可见,评价内容从评价项目、评价方法两方面来展开。其中,评价项目包括多读书、广闻见、有胸襟、勤习苦四项;评价方法包括静态分析、形成性评价、动态分析、终结性评价四种。静态评价的评价内容包括如下,艺术论文写作水平(多读书:即通过多读书提高艺术论文写作水平),艺术批评与审美、艺术作品鉴赏水平(广闻见:即通过多读多看多听所思考来提高艺术批评水平与审美、艺术作品鉴赏能力),道家哲学思想与现代艺术创作的融合(有胸襟:即找出传统文化及现代艺术的互补之处来加以融合),作业数量及艺术作品质量的通过率(勤习苦:即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艺术作品质量),即在特定时空现实状态下的评价为静态评价;同时,更重要的是动态评价,即对被评价者的过去与现在进行比较,注意学生的发展,动态评价的评价内容包括如下,文化知识、理论水平(多读书:即通过多读书提高艺术文化水平),分析及解决艺术问题方面(广闻见:即通过多看多听增强分析及解决艺术问题的能力),艺术认知力度及创作力度(有胸襟:即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来加大艺术认知力度及创作力度),专业技能水平(勤习苦:即通过勤奋苦练促进专业技能的增长)。

形成性评价指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教与学而提供频繁信息反馈而进行的评价。①它所包括的评价内容有,所学生需读的书有:古今论画之书(如各种画论等书籍)、金石碑帖、古人诗歌、笔记小说四部分;开阔学生的见闻:文人之神悟(意境)、作家之绳墨(规矩)、习俗之移人(群众需要)、师传之墨守、气质之褊弊、家法之渊源、物理之探究(造化与事物之规律)、地壤之区分(所居地区山川之不同);加大学生的胸襟:不贪浮华、轻视图财、心无俗忧、自拟先哲(以前贤为榜样);培养学生的品德;朝夕染翰(早晚练习作画)、多观名迹、着意临摹、到处写生、力祛褊弊(努力除去褊狭陈旧的成见)。

总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是一门课程或一个学期结束后,为判断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或评定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而对教学结果作出的综合总结和成绩评定。②在终结性评价中,主要体现鉴定功能,以课程目标为参考。③它所包括的评价内容有:增加学生的勤习苦练:考察学生素质、学养、格调、文化、境界的综合,实现量的积累;考察学生吸收、继承、体悟、理解、分析的艺术学习态度之综合能力;考察学生人格魅力、执着精神、谦虚为学的思想品德及行为操守;考察学生学习兴趣、眼界、技能及创新的个人发展能力。

通过以上举措一览表可见:传统艺术教育对学生艺术素质及基本技能培养符合现代社会赋予高等艺术学生的时代新要求。在艺术形式百花齐放的现当代社会,各种艺术思潮层出不穷,学生学习艺术传统必然会很好地廓清艺术发展的思路,同时更好地对不同的艺术形式进行正确的鉴赏,从而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

艺术理论教学有利于学生综合艺术素质的培养。学生在艺术技能的学习中重视传统文化及绘画理论的学习,能很好地将实践技能与理论相结合,更好地指导实践,同时也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水平和艺术修养。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