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4 08:18:1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气象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气象短信服务从2001年初期出现以来,让人们可以对气象信息随时了解,方便人们出行,也对农业以及一些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帮助。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智能手机的出现,给气象短信服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在这个时期气象短信服务营销因子必须有所改变,才能够使其在这个信息时代之中继续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服务。
1服务质量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各种服务的质量要求有了很大的提高。对于气象短信服务来说,想要在这个时代之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要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高的服务质量。比如说提高气象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有效性。由于智能手机让大家随时上网,大家自己在网上就可以随时对气象方面的信息进行了解,了解到的信息不单单都是真实的,而且还是实时的,所以对于气象短信服务只有提高服务质量,提高精细化服务水平,才能够使其在智能手机的冲击之下继续占有一定的市场。
2服务费用由于智能手机的出现,大家可以随时上网,而现在各大运营商也都推出了各种各样的上网套餐,对大家来说,通过智能手机上网是非常合算的一件事情。而大家在使用气象短信服务的时候,是要额外缴费的,虽然每个月仅仅是几元钱,而对于一些使用智能手机上网的人来说,要是使用上网功能来进行气象查询的话,每个月也仅仅只要一定的上网费就可以完成,有的虽然每个月上网费用比较多,不过其不单单通过上网来了解气象信息,还可以上网了解其他信息等等,换句话说,即使大家不了解气象信息,上网费用也是要花费的。如果气象短信服务的费用依然延续过去的费用的话,在现代信息竞争时代中面临举步维艰。
3服务用语人们都希望可以得到好的服务,也都希望听到或者看到的服务用语贴心,这样的服务才能够让大家满意。利用智能手机的上网功能来了解气象信息,非常的方便,及时。而且有些平台中在进行气象信息提醒的时候会用很多网络语言,让大家感觉到有意思,同时用语也非常的规范,因此其更加受到人们的青睐。所以对于气象短信服务来说,在保证气象信息的真实准确的同时,在服务用语方面,要保证礼貌用语,同时也可以利用一些网络流行语言,这样可以拉近与客户的距离,让大家对这样的服务更满意。在服务用语方面,其还包括在进行营销的过程中与消费者进行电话沟通的用语,要保证在进行营销的过程中让消费者体会到亲切的感受,不能打扰到消费者休息,同时,还要保证礼貌用语。这样才会达到营销的目的。
二、新形势下智能手机对气象短信服务营销因子影响的建议
在新形势下智能手机对气象短信服务营销因子的影响十分巨大,甚至让气象短信服务接近一种濒临灭亡的边缘了,根据当前的形势以及人们的需求,对改进新形势下气象短信服务营销因子提出了如下建议。
1提高服务质量现在人们对各种服务最大的一个要求就是质量,对于气象短信服务来说,其质量要求也就是气象信息的准确性,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所以气象短信服务必须要保证为客户所提供的气象信息是真实的,这样才能够吸引更多人来进行气象短信定制。所有的气象短信信息,都必须提供的是权威性的气象台的信息,保证让用户可以在第一时间就了解到最真实的气象信息。对一些特殊的灾害性天气预警,要提前,这是除了每天为用户发送气象信息的以外的服务,一旦天气有突然变化,或者是有冰雹、暴风雨等灾害性天气的时候,要提前进行预警信息的,让用户能够提前对灾害性天气进行准备,这样用户满意,也会与其他人进行气象短信服务的宣传,这样也会吸引到更多人来开通气象短信服务。这是最有效的营销方式之一。
2降低服务价格由于智能手机的冲击,气象短信服务不得不降低价格,因为智能手机了解气象信息可以说是免费,不论是智能手机的自带功能,还是利用智能手机上网来了解气象信息,大家可以说都不需要费用。因为大家使用智能手机就都会上网,自然也就可以通过网络来随时了解到气象信息了,这样大家是不需要任何的费用。气象短信服务的价格看似比较低,而实际上与智能手机相比,大家使用的费用还是比较高的,这样的话,就不利于大家选择气象短信服务。所以要降低服务价格,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来使服务的价格进一步的降低,这样才能够让更多人继续选择气象短信服务。同时在进行营销方面,也要让用户了解到气象短信服务与智能手机的服务或者是其上网了解气象信息的服务方面的优势,将价格方面的优势以及这样的价格大家将会享受到什么样的服务等等让大家了解清楚,这样也将会有助于用户选择气象短信服务。
3改变服务用语对于气象短信服务来说,服务用语主要是两方面,一方面是气象短信的用语,一方面是在进行营销的过程中与客户进行电话沟通的用语。在气象短信用语方面,必须要保证用语的准确性,虽然现在没有对气象用语的专门规定,不过要保证在短信中所应用的气象用语可以让消费者一看就懂,可以对气象信息有一个准确了解,防止短信方式发送的气象信息让消费者阅读以后对气象信息有错误的认识。同时,为了满足当前消费者的需求,在进行气象短信发送的时候,可以有一些贴心的小提示,让消费者可以感受到温暖。还可以利用一些当前的网络等流行语言,让气象短信服务也与时俱进。一方面是对营销过程中与客户的电话沟通用语,要保证用语的礼貌性。有的时候,由于我们在拨打电话进行营销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客户,有的态度会很好,有的态度会非常差,甚至有的时候由于我们打扰到了对方,还会有破口大骂的顾客出现,对于这样的顾客,大家也要进行礼貌服务。对于有抱怨的客户要解释清楚自己的目的;对于破口大骂的客户,要提示其使用礼貌用语。在进行营销的时候,也要注意拨打电话的时间,最好是在周末的时候拨打客户电话,时间要尽量避开客户休息时间,不宜过早,也不宜过晚,同时还要将中午客户午休的时间也空出来。这样不会打扰到客户,在电话沟通之中,大家要做到不论是客户态度怎么样,都要保证礼貌。
增加多种实用气象指数针对社会公众分布在各行各业,需求不一的情况,进一步提高信息内容的实用性、指导性,为人们的生活安排提供更多更好的建议,可增加洗车指数、出行指数、健康指数、雨伞指数、旅游指数、道路交通指数等气象短信信息服务。
三、总结
信息化是创新档案工作服务内容的必然需求。传统的气象科技档案工作服务就是提供纸质档案信息。我国在推行电子公务之后,出现了大量电子文件,档案馆当前的信息资源既包括纸质文件,也包括电子文件。例如,观测资料原来只有酸雨、日射、高空、地面、农气,现在有了雷达、卫星云图、大气成分、土壤水分、沙尘暴、生态、农业的气象监测,既增加了信息的种类,也增加的信息的数量。目前,保存的主要气象科技档案就是大量的电子信息,气象科技档案工作服务的内容包括纸质和电子档案、历史和现行文件。通过实践建立信息化的气象科技档案,应用信息技术整合和开发这些气象科技档案信息资源,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气象科技档案信息产品给社会,对社会中不同的气象科技档案信息需求进行满足。
二、加强建设信息化科技档案信息
首先,要突破传统的档案观念,认识到建设信息化气象科技档案的重要性,积极的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以及网络技术提供气象科技信息服务给社会。这不仅是社会对气象部门提出的要求,也是其自身发展的需求。其次,相关职能部门要提早制定气象科技档案信息化的建设规划,确定其信息化建设的方向、目标以及要求,并且增加投入与其信息化建设规划中。接着,气象科技档案充分利用网络为社会服务。建立并完善局域网中气象科技档案网页,进而更好的宣传其工作以及更好的进行气象科技档案信息服务。后期持续对网络内容进行丰富,为社会提供更加全面的查询和利用服务。最后,气象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重新整合和定位其管理的业务流程、管理模式等,就需要档案和计算机专业人员应用信息化观念、技术、设备以及方法完成工作。可是当前在气象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缺乏既懂计算机技术,又掌握现代档案管理基本知识,还能熟练应用网络、熟练应用档案管理软件的人才,而这些人才可以存储、编辑、检索、利用气象科技档案。明确气象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标。首先是实现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气象科技档案信息,接着是实现接收、传递储存、提供利用气象科技档案信息一体化,然后实现高度共享气象科技档案信息。也就是可以通过网络查阅档案馆开放的档案,超越了时间、空间、文件数量的限制,还也可以更具不用用户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实施气象档案信息化建设,还需要数字化原有馆藏的传统载体的档案,也就是扫描、加工以及处理馆藏的传统载体档案,进而实现其数字化,此项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以及财力资源。此时,一定要及时的归档正在形成的电子文件,避免将来也要对正在形成的档案资源数字化。如果没有做好这样工作,不仅不能专注精力数字化原有的馆藏资源,还忽视了正在形成的电子文件,这是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双重浪费。随着不断增强的电子文件功能和不断膨胀的数量,如果缺乏相同的纸质文件归档,就可能导致档案的断档。所以可以明确一个时间,以此为开始,不仅归档纸质气象科技档案文件,也归档电子气象科技档案文件,所以要实现整体的信息化建设。而档案管理人员也要积极参与其归档工作,切实提出可行的气象科技档案管理和归档意见。虽然当前产生了大量的电子文件,可是纸质文件更具法律和凭证作用,所以在归档的时候既包括电子文件,也包括纸质文件。气象科技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气象科技档案工作的标准化程度。为了提供更好的服务给用户,需要应用统一的数据格式和元数据标准。当前,气象科技档案信息包括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只有统一标准,制作规范,才能有效的储存、管理和使用气象科技档案信息资源。此外,当前都是电子政务,需要依照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接受、归档和管理电子公文以及文档。当前,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为了促使新旧设备以及系统之间可以兼容,长期的保存数字资源,也需要依照严格的标准信息化建设气象科技档案。
三、结语
1.1系统设计的目标和原则
基于WorldWind的交通气象信息共享系统开发目标:利用最新的技术研发手段,融合交通气象共享数据与地理信息数据,构建具有气象行业特色、适合交通气象服务应用的专业GIS系统,以满通气象服务对三维地理信息的业务需求,从而最终提高交通气象灾害预警的科学辅助决策能力。该系统的开发必须坚持先进性、通用性、可扩展性、模块化和节约化相结合的原则,WorldWind是一个可以修改源代码的开放平台,其开发的灵活性远远高于其它任何一款商业三维GIS平台。系统开发摆脱了商业GIS平台软件的束缚,这正是笔者选择此平台开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拥有完全的主动权,有利于开发者最大限度地满足自身行业服务的需求。
1.2系统体系架构
交通气象信息共享系统体系结构由数据层、服务层、应用层和客户层4个部分组成。基于WWJ的交通气象信息共享系统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数据层是交通气象信息共享系统的数据基础,它为系统提供最基本的数据服务,系统数据包括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交通气象共享产品数据和WW数据。其中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主要有基于WMS地图、Shape文件等数据,其存储方式与传统的二维GIS系统相似;交通气象共享产品数据有高速公路沿线气象站监测信息、雷达信息、气象卫星信息、台风信息、气象灾害预警预报信息等其它相关数据,它是最关键的核心数据;WW数据主要包括有Landsat7全球范围30~120m分辨率的卫星影像,SRTM的全球重点城市精细影像数据,BingImagey微软的高清晰影像地图,OpenStreetMap开源地图,全球的行政区界、地名及标注数据。WW的数据是按照金字塔模型来对高程数据和影像数据进行切片处理的,通过服务器访问接口建立了高分辨率的三维地形[11],利用开源地图服务软件包GeoServer搭建了基于WMS的地图服务,综合运用Java技术实现了交通气象数据服务和WW数据的集成应用。服务层是建立在数据层之上,从数据层中获取需要的数据并提交给应用层进行处理,系统运用地图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根据WWJ提供的组件开发接口以及对交通气象信息共享数据的规约,实现了交通气象信息共享数据与系统的无缝融合。应用层由地图服务、图层管理、数据展示、数据查询、气象要素道路反演分析和预报文档服务六大功能模块组成。客户层就是为用户提供了一个人机交互的功能,本文采用WW的客户浏览器作为三维GIS的客户层,实现了数据集成和三维展示等功能。
1.3系统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设计是系统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数据库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性能。GIS设计得再完美,如果数据响应表现乏力,也是一个不成功的应用。由于气象数据结构具有显著的时间特征,所以常用的空间数据模型难以胜任气象信息的处理应用。因此,在实际开发过程中,为了实现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交通气象共享数据和WW数据的无缝融合,我们研究了一种适用于建立气象信息数据库的时空数据模型。交通气象信息共享系统的数据访问机制如图2所示。交通气象信息共享产品数据种类繁多,实际应用的方式多样,为了能适应数据的变化,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在数据库设计上采用元数据驱动模式,产品数据均纳入元数据管理范畴,应用组件通过访问元数据来控制对具体数据库的访问,屏蔽应用组件对气象业务数据,尤其是文件型数据的直接访问。交通气象信息数据库总体设计如图3所示。
2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
2.1WorldWindJavaSDK组件开发
WorldWind是一款虚拟地球的开源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由NASA(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联合出品[12]。它是唯一真正开放资源的3D引擎,它的全部代码都是可获得的,允许无限制的用户化定制。海量的数据集成和超强的功能设计使得它成为一个十分理想的二次开发工具,用户可以充分、深入地使用这些数据和功能开发自己需要的功能。WorldWind有基于.NET语言和Java语言的2种开发包,基于Java语言的SDK(WWJSDK)既能支持本地运行也能支持网络运行,且具有强大的跨平台特性,目前是NASA官方仍在更新的重要版本,因此本文采用WWJSDK作为交通气象信息共享系统的二次开发组件。图4为基于WWJSDK的系统开发组件架构。WWJSDK主要由模型、视图、事件监听及数据等组成[13],模型由球体、图层等组成,视图是在模型的基础上用来控制用户视角,系统是通过视图控制器来实现与应用程序的交互,事件监听是指对用户界面操作事件进行监听和处理。WWJ的GIS组件群是实现系统GIS功能的核心,交通气象服务系统需要的是在GIS组件之上的交通气象数据集成、封装与展示。本文利用WWJSDK以类文件形式构建了一系列交通气象系统服务组件,完成交通气象数据的存取和应用模型的展示等功能,同时还为系统扩展提供了接口。
2.2数据缓存机制
WorldWind使用多分辨率分层技术为用户提供了海量的影像和DEM数据服务,当用户缩放到不同区域时逐渐加载更多的细节。根据系统分层分块的结构,通过瓦片金字塔对海量数据进行划分,并以一定的形式缓存在本地目录。当用户浏览某一区域时,系统首先会从本地缓存中提取该区域的数据,如果文件存在就直接加载渲染;若本地缓存不存在,就从服务器下载需要此区域的数据再进行渲染。自构建的WMS服务器获取数据系统也是按此数据缓存机制处理。系统在访问交通气象服务数据时也建立了相应的缓存机制。交通气象服务数据的缓存有两级,一级在服务器端,一级在客户端。当用户访问某类服务数据时,系统首先会自动搜索客户端查看要查询的数据缓存是否存在,若存在就直接解析加载,不存在则通过网络访问远程应用服务器;如果服务器本地端存在此时次数据的缓存则由Http协议传输给客户端后加载,不存在就需要通过数据库访问得到要查询的数据后再返还给用户处理,同时将数据写入缓存区。该数据缓存机制具有以下几个优点:①大大提高了访问效率和服务性能;②减轻了应用服务器端的负担;③使在无网络环境下的脱机访问成为可能。虽然这种缓存机制在较短时间片下访问能发挥优势,但针对某些需要不断更新的交通气象服务数据来说可能会存在数据更新不及时的问题,因此系统也提供了直接从服务器数据库获取数据的机制,但访问效率受到一定的影响。至于采用哪种数据访问机制由用户根据实际情况去选择。
2.3气象要素道路反演算法
相对于空间分布而言,交通气象服务的用户更关注气象信息的沿线分布状况,这就要求气象观测与预报信息均需反演到道路干线上,反演的定义请参见文献[14]。本文算法最终目的是采用不同的颜色来反演交通道路沿线气象要素的等级划分,从而表明该段道路所受的天气现象影响。拼图是绝大部分交通气象产品需要涉及的内容,传统意义上的拼图是指图与图之间的拼接,本文制作的拼图是基于站点的数据与数据拼接后将其反演到道路上的产品。本文拼图所用的算法的基本原理如下:首先获取所有高速公路沿线交通气象站观测或预报信息,同时读取出高速公路地图上的每一个信息点并搜索到该点最近的2个沿线附近测点数据,利用反距离权重法计算出该点的插入值,然后根据计算出的数值按要素等级划分重新构建出一个新的地图数据,最终根据等级用相对应的颜色在系统中展示出来,图5为气象要素拼图反演算法的流程。算法实现的具体步骤如下:步骤1根据发送来的请求参数内容,取出相对应区域的高速公路矢量地图的所有线段组经纬度数据并分别存贮到各自的数组队列中,针对每组线段的点建立气象要素等级数组,数组初始值赋为缺省。步骤2取出区域内所有站点资料并初始化到数组队列。步骤3以高速公路上的点为中心、10km为搜索半径查找离圆心最近两站点的数据,利用反距离权重法计算出该点的数据根据等级划分赋值。步骤4根据线段点不同的等级值记录拼图的线段组。(1)如果当前点是高速公路一组线段的开始点则构建一个新的队列,并将此点的经纬度信息放进队列中去;(2)取下一个点的等级数据,如果和上一个点的等级值相同且不是线段最后一个点,则将此点插入到当前队列,如果不等就将此队列记录存贮下来,然后再重新构建一个队列把当前点放进队列中循环本操作,直到当前点是线段最后一个点结束;(3)重复(1)、(2)直至高速公路所有线段组遍历完;步骤5按一定格式要求输出所有构建的拼图线段组;步骤6根据输出等级用相对应的颜色在系统中绘出这些线段组;
2.4利用SketchUp建立三维模型
在传统二维中,地理对象一般由点、线、面三类要素组成。针对更为复杂的结构体,基本都是通过这三类要素组合表达出来。在交通气象业务系统中,为了实现三维效果的场景,需要建立相应的三维模型,选择适合系统要求的三维数据模型-KMZ格式。本文采用三维建模工具SketchUP创建系统中需要的三维模型,模型创建后使用图片处理技术作一些渲染修饰后存成WWJ能处理的KMZ格式。系统三维模型的构建为用户提供了更直观、更形象、更真实的环境场景。下面给出3种SketchUP建模方法:①几何建模法,就是利用SktechUP的扩展工具构建出实物的粗糙框架,最后使用纹理图片进行渲染实现真实模拟;②纹理映射法,纹理映射技术能增强模型的逼真度,简化模型的复杂度,对程序渲染的实时性起到关键作用;③坐标系法,选择正确坐标系,导入其它一些二维矢量数据进行直接建模,能提高建模速度。图6是高速公路桥梁模型和影像图的叠加效果,其中桥梁模型由SketchUP工具制作,高分辨的卫星影像来自微软的bing地图服务。
3应用实例
本文设计的基于WorldWind数字地球模型的系统在华东区域交通气象信息共享业务示范性项目中得到了具体应用。该业务平台实现了地球三维浏览、定位飞行、图层控制、气象信息实时预警及预报产品动画显示等功能。通过交通气象自定义地图服务,将道路反演生成的XML数据以GIS图层的方式组织,在此基础上集成交通气象站信息,完成了实时监测预警、数值预报以及卫星云图的三维模拟等气象应用。通过数字地球组件和交通气象服务中间件仿真建模,为交通、气象等相关部门提供高速公路实时监测、预警、预报、服务等形象化的气象信息,给用户提供了人机交互的便利和数据基础。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如图7所示。图8是华东区域高速公路交通气象信息共享系统中的沿线气象监测站信息预警展示,图中的圆圈代表分布在华东区域高速沿线的交通气象监测站,圆圈颜色为绿色表示此站点的能见度观测数据大于1000m,浅蓝色表示500~1000m,蓝色为200~500m,黄色为50~200m,红色为小于50m,并且在站站之间的道路也用以上颜色进行反演绘制,用户移动鼠标至站点点击圆圈时系统会浏览到该站的所有监测信息。系统采用线程方式实现每分钟对不同气象要素的实时预警监测,当检测到监测要素低于设定阈值时,图8右下角会出现一个预警图标,图标右上方动态显示出小于阈值的站点个数。点击图标系统弹出小于阈值站点的详细信息的对话框,选择某个站后数字地球自动飞行到当前站点的位置,并以红色光圈进行闪烁预警。实践表明该系统具有较好的响应速度和三维表现能力,能够满足用户进行交通气象实时监测预警、营运决策和交通事故灾害评估的要求。
4结束语
1.1农民缺乏气象科学知识
就目前而言,三农气象宣传教育缺位,气象主管单位因管理、人力、财力关系没有将气象科学知识及时添加到农民培训内容中,也缺乏相关深入农村的气象宣传教育工作,导致农民欠缺气象科学知识,懂得气象科学知识的人严重欠缺。此外,农村中文化素质较高的人通常会选择外出打工或经商,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人也选择迁居到大城市中,因此,无法在气象服务信息中提出更多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指导意见,严重降低了气象信息在农村中发挥的作用。
1.2农业气象服务针对性弱
农业气象服务针对性弱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绝大部分气象单位只单纯提供粮食生产服务,但没更深入地提供经济作物、环境保护、资源利用、林业、畜牧业和农副产品行业等项目的服务;各级气象部门对当地农业生产情况不了解,导致在为地方政府和农民提供气象服务时,未能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和措施,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农民关注的焦点是天气预报,尤其是农业年景预报、农事关键期,以及各种气象灾害事件的天气预报;农业气象未能提供一个能够推广良好技术及某一地区的农业种植布局的专业指导。
1.3气象服务信息获取渠道不通畅
现代农民主要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短信、网络等方式获得气象服务信息,但我国目前的农村经济水平还较低,无法完全普及网络、有线电视,造成农民获取气象服务信息的渠道不通畅,且气象信息的及时性也无法保障。这样导致了农民未能获取及时性的气象信息,一旦遇到突发性、危害性大的气象灾害,气象信息不能及时传输到每个农户,给农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2三农气象服务存在问题的改善对策
2.1强化气象工作为农民服务的意识
由于气象与农业、农村、农民联系紧密,虽无法为三农直接创造出丰富的物质财富,但气象在生产中却是十分重要的生产要素。为提高三农气象服务工作质量,就要强化气象工作者“以人为本、为民服务”意识,开发适用于农村使用的气象产品。因此,气象部门要观测农业气象、重大病虫害气象、生态气象、大气成分等情况,为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研究提供有效的监测数据。此外,还要积极更多符合“三农”气象服务需求种、养业各个环节的气象保障预报服务、新品种引种的气候论证、特色农业发展的农业气候区划、农业气象灾害预警等产品。
2.2拓宽气象信息渠道
气象信息传输不顺畅,会对农业、农村、农民带来不可估计的损失。为拓宽气象信息渠道,当地广播电视部门应积极建立重要灾害天气信息绿色通道,保证气象信息可在第一时间传达到农村,及时指导农业生产及防御和减轻农村气象灾害的影响。同时,强化各种气象灾害预报预警方式的宣传和教育,通过广播、电视、简报、电话和手机短信等让农民快速获取气象信息,且让农民可以清楚掌握最基本的气象信息传输技能,更好地利用气象服务,帮助其在遇到气象灾害事件时可立即做出相关应急措施。
2.3强化灾害性天气的预报和预警
由于气象服务工作质量会对现代农业经济造成直接影响,因此,要充分利用气象服务中的基础性、预测性和警示性功效,大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相关气象单位部门要积极建设综合气象观测系统,确保在小范围内为农业经济提供准确性高的气象预警和监测服务,利用天气雷达、自动气象雨量站、闪电定位仪等多样化的现代气象探测方法对灾害性天气进行准确的预报,促进农业经济不断发展,有效规避灾害性天气带来的风险,保障农户经济效益。
2.4加强气象服务的针对性
相关气象部门应有针对性地提供相关气象服务,与农户进行积极的沟通交流,了解农民的心理状态,充分了解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难题,细心、耐心解答农民对气象服务的不解和疑惑。通过气象资料收集和普及,更有针对性和高效率地为农民提供更多优质的气象服务。对于某些让农民因气象情况造成的经济损失担心与焦虑,气象部门应当指导农民获得灾害天气的预警和预防技巧,及时做好相应防护措施,避免经济损失。
3结束语
1.1休闲农业基本概况休闲农业是指利用田园景观、结合农林渔牧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发展观光、休闲、旅游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其特色主要在于满足人们对农村自然环境和农村人文活动环境的向往。休闲农业以与大自然密切相连的农业为基点,以乡村休闲为最大的卖点在国内得到迅猛发展,先后形成了农家乐、休闲农场、民俗度假村和休闲农业生态园等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模式和类型。截止至2012年底,我国共有8.5万个村开展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活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主体达到170万家,其中农家乐150万家;从业人员2800万,占全国农村劳动力的6.9%;年接待游客8亿人次,实现营业收入超过2400亿元[3]。同时,“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城乡居民收入的提高、消费方式的转变、新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都为休闲农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1.2休闲农业面临的气象灾害休闲农业是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传统农业和休闲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生态产业。农业生产在种类、品种和布局上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高投入、高产出的果树、花卉、茶叶、反季蔬菜、水产养殖等特色农产品占据主要地位,通过人工规划布置,与田园风光相结合,营造一种回归自然乡村的氛围。但这种人工农业生态系统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严重不足,大风、暴雨、冰雹、雷电、强降温、大雪、连续高温以及连续阴雨寡照等气象灾害都可能造成经济损失。大风天气会使农作物叶片机械擦伤、苗木倒伏、树枝折断、落花落果而影响产量。暴雨天气会致使田块受淹,影响作物生长和品质。冰雹和大雪都会破坏大棚的外膜,甚至造成大棚坍塌,对棚内农畜产品带来严重损失。2013年4月山西阳泉出现暴雪天气全市塌损温室104个,大棚41个,露地蔬菜受冻面积50亩,涉及14个乡镇20个基地,直接经济损失500余万元。连续的阴雨寡照常常造成种子霉烂、发芽,病虫害的滋生蔓延,导致作物减产。夏季热雷雨能导致鱼塘残渣加速分解,水中还原物和浮游生物增加,耗氧量大,造成水中缺氧,使鱼类感染疾病,甚至死亡。水温在25-35℃、久晴不雨时,草鱼出血病流行。强雷暴天气还会使大面积钢架大棚以及户外务农人员遭受雷击事故。全国雷电灾害统计报告显示,全国每年都有多起农民田间务农遭雷击身亡事件。由此可见尽管很多农园采用了温室、大棚、人工气候室等现代化农业设施,通过环境调控为动植物生长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和空气等环境条件,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对自然环境的依赖。但仍然受到自然气候条件(如光、温、水)的约束[5,6],气象灾害更对休闲农业具有直接破坏的影响,多发的灾害天气还会影响农园的经营。
2、休闲农业气象服务需求分析
2.1、高效准确的灾害性天气预报和预防措施天气变化时刻影响着农业生产,农园依据每日常规天气预报合理安排农事,但突发性天气事件往往给农业生产带来不便。准确率高、传递速度快、预报提前量长的重大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天气预报服务效果显著。调研中无锡江阴一位农庄老板谈到去年10月收到气象与农业部门联合的大风天气预警短信后,及时对园内葡萄架和果树进行加固和防护,避免了数十万元损失。同年8月西安灞桥区村民几年来苦心经营的150亩葡萄园遭受大风破坏,预计损失达300万元。如果农园都能提前了解到各类灾害性天气的预报和预警,就能及时采取措施减少损失。同时由于广大务农人员对气象灾害了解甚少,及时获悉气象灾害的研究成果和预防措施,更能提升休闲农业防灾减灾能力。
2.2、微气候的监测和研究农业微气候监测是指对温度、光照、湿度、风向、风速、气压等气象要素进行连续不间断观测,通过研究分析,准确定量各类动植物优质生长的生态条件和气候指标。准确的气候测报改变了过去天气预报区域性大,生产活动较为被动的状态,使得种养殖过程中施肥、杀虫、喂饲料、清洁等工作时效性更强,生产效率得到广泛提高。同时在人工环境(温室、大棚、人工气候室等)中开展微气候监测可以掌握气象要素随外界环境变化的规律,一些现代化农园通过科技手段调节室内的微气候指标,可以控制农产品的生长指标,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2.3、精细化的专项气象服务休闲农业具有投入大、效益高、与气候紧密依存的特点。各类特色农产品的发育、开花、成熟等关键期,以及运输、储存、销售需要更精细化的气象服务。在常规天气预报的基础上,通过专业加工、衍生,开发出针对休闲农业产品特点的多要素预报,以及重点环节的农情气象业务,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同时结合休闲农业自然景观和休闲旅游的特点,开发有针对性的旅游气象服务,更能适应休闲农业的发展。
2.4、气候资源开发和利用气候资源是为农业生产提供物质与能量的可再生资源,其光、热、水等要素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业生产类型、生产率和农业生产潜力。科学分析和评估一个地区的农业气候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对高效利用农业气候资源,合理布局产业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休闲农业通过改变产业结构,引进新型农产品和特色水产养殖来满足市场需求,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这些特色农产品的种植大多未作气候可行性论证,气象部门也无法主动介入引种的科学论证[8],导致当地的气候资源不能充分利用,产业结构不能因地制宜,损失难以避免。
2.5休闲农业气象防灾减灾服务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休闲农业受制于极端天气事件和病虫害的威胁日趋严重,需要更加完善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服务体系。休闲农园从业人员普遍对气象知识缺乏,希望气象部门加强气象科普宣传,增强涉农人员对气候资源、农业气象、灾害防御等实用技术的应用能力。同时近年来新增的各类农业保险为休闲农业避免和减少了种养殖风险,气象部门应参与理赔气象指标的制定,及时为受灾农园提供理赔鉴定服务,减小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
3、休闲农业气象服务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气候灾害制约着休闲农业的发展。休闲农业对气象服务的需求不断提升,以期能更好的利用气候资源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中国气象局和各地气象部门为适应休闲农业的发展需要,不断加强相关技术应用研究,更新气象服务手段,部分地区还建立起了休闲农业气象预报系统,增强了休闲农业气象服务能力,进一步开展创新性研究并丰富业务服务工作手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不断完善休闲农业气象服务系统。各地气象部门逐步建立农业气候资源数据库,并对当地气候资源特征和气象灾害分布和发生频率进行了详细分析[5],构建了特色农产品的周年服务方案和指标集,使得休闲农园布局和农产品选择更加科学。全面拓展多媒体传播渠道,运用LED电子屏、气象预警短信、气象大喇叭等设施,开展为农服务直通车,及时传递气象信息,取得了良好的效益。二、开展休闲农业专项气象服务。在常规天气预报的基础上,增设了多种气象指数预报,开发了集预报模型库和数据查询为一体的天气预报系统。建立了休闲农业气象信息服务系统,及时向相关从业人员提供短期和中长期气候预测和气象灾害应对措施。开展了休闲农业微气候监测和研究,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气象保障。三、加强农业气象科研与合作。各地气象部门与高校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并加强与农业生产部门合作[9],共建科技示范基地,开展各类特色农产品气象灾害防御指标、病虫害防治指标、危害等级预报的研究,建立信息共享、联合会商机制,发挥气象科技对休闲农业的推动作用。尽管气象部门在休闲农业气象服务工作中取得了很多成绩,但仍不能满足国内休闲农业迅猛发展要求,还存在诸多的不足和差距。具体表现在:一、气象服务技术能力不足。气象预报信息内容单一,服务产品针对性不强,精细化程度不够,科技含量不高[10],不能有效运用到一些特色农产品的生产管理中。传统预报模式的滞后性和中长期预报的准确性不能满足迅速发展的休闲农业对气象信息时效性的要求。目前大多数休闲农园还不具备气候自动监测系统,各地气象部门缺乏休闲农业气候监测网络和远程服务管理。基层气象部门设施落后,各类气象科研成果难以在休闲农业气象服务中展开应用。二、农业气象复合型人才缺乏。多年来,我国农业气象队伍整体发展缓慢,知识层次高和知识面广的农业气象人才较少[7],一线气象服务人员普遍对特色农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生理特性和病虫害防治了解甚少,对环境因子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机制、作物生长模拟等研究不够深入,面对气象灾害和病虫害无法做出科学的生产指导,限制了气象服务的水平和实效性。三、休闲农业气象服务机制尚不完善。休闲农业主体是企业,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专项气象服务是休闲农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休闲农业迅速发展的趋势下,气象部门与涉农企业合作方式、服务机制等还有待完善,气象为农服务任重而道远。
4、休闲农业气象服务发展方向
4.1转变理念,建立气象服务新思路。气象服务领域从传统种植农业向休闲农业、特色农业、工厂农业等现代农业转变,甚至包括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增收等“三农”各个方面。服务产品从对大宗作物服务产品转变到开发针对特色农产品的个性化服务产品。服务内容从粗放化服务转变到精细化,从间断转变到全程,涵盖农产品的关键生长期以及存储、销售和运输等各个环节。在目前农业气象服务的基础上,针对休闲农业的需求,建立一套全面、高效、专业的休闲农业气象服务体系。
4.2加强休闲农业气象服务科技支撑长期内外协作开展农业气象的研究和试验,在深入研究气象因子与作物关系的基础上,形成特色动植物不同生育期与环境关系的指标体系。加强GIS等现代信息技术和动态农业气象模型的应用,使农业气象服务由定性为主转变为以定量为主。同时开发专业化、精细化、可视化、动态化的气象服务产品,运用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建立智能化气象服务平台。各地气象部门还要积极推进业务与科研的结合,强化科研成果转化,助力休闲农业发展。
4.3加强气候资源区划和宏观规划。发展以气候资料、遥感反演、GIS多种小网格空间插值模型为基础,应用先进区划技术、方法与指标体系,制定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针对各地气候特点,开展休闲农业气候可行性论证。同时结合各地资源环境和市场供求做好区域规划,因地制宜,适度发展,合理搭配农产品品种类型,优化资源配置和合理布局产业,充分利用地域气候资源,降低休闲农业生产的风险。
新一代雷达系统具备监测、预警和服务一体的能力,大大增强了对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和防灾减灾能力。各观测设备和防御设备需要在一定的网络环境中运行,我市气象网络有内部局域网和外网,卫星网等。内部局域网采用网状拓扑结构,且与福建省气象信息中心及宁德市气象局通信专线、雷达接收系统、降雨指挥中心、internet互联网等之间相互连接的复杂网络体系。任何一个部位的网络系统遭到破坏,有可能导致整个观测系统的瘫痪,对气象业务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找出气象信息网络可能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安全之策显得十分重要。
2气象信息网络存在的问题
2.1信息网络安全意识较差
目前,气象部门的大部门工作人员存在着重使用、轻管理的网络认知态度,网内各设备的使用操作者认为气象网络是专网,有专门的管理人员,不会有安全问题发生,就养成了随意上网的习惯,增加了网络隐患;虽然有相应的网络安全信息管理制度,但相关人员自身的网络安全意识较差,对网络安全方面没有注重强调,要求较低,使基层操作人员疏于安全防护,增加了气象信息网络被病毒感染的几率,造成信息数据被破坏、丢失,甚至使整个网络瘫痪。
2.2共享信息交流频繁,各部门协调机制滞后
现代化综合气象业务体制的建立,构成地基、空基和天基一体化的集约平台发展模式,气象部门与多个部门之间建立了数据交换共享的联动机制,使气象信息网络的使用度更加频繁,不同单位之间的网络信息频繁流通的同时,增加了网络安全隐患。各相关单位只重视自己内部网络运行状况,无法查看到其他互通部门的网络安全隐患,导致网络故障发生时,不能相互协助解决,有可能影响到其他交互网络的安全。期间数据信息在使用、传输等过程中可能发生被外人读取、假冒、恶意修改等多种风险,容易发生数据信息丢失、泄密的严重问题,使气象信息的可靠性大大降低。
2.3缺少网络故障应急方案
科技的进步,增加了网络被攻击的手段,气象网络系统其他电脑的接入和较多的连接点,都给攻击者以可趁之机,使用逻辑炸弹、网络病毒、失能武器等多种入侵方法,侵入网络系统内部,对网络系统进行肆意掌控。虽然有自动网络安全管理系统,但其主动防御技术与网络攻击手段相比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再加上网络故障的不确定性和网络管理人员技术能力较低等不利因素,导致很难制定全面的网络故障应急预案,在较短的时间内任其破坏网络系统,导致气象信息被非法窃取、破译、拦截等,破坏了气象信息的完整性。
3加强气象信息网络建设的安全策略
3.1加强网络技术防护
网络技术防护是利用相关访问控制、防火墙等技术,保护气象网络范围内的各种行为操作。利用访问控制可以对入网访问、网络权限、信息目录等进行控制,确保内部资源不被非法使用和访问;防火墙是气象网络最基本、有效的安全措施之一,防火墙处于网络使用群体与外界通道之间,对所有internet的来访信息进行检查,拒绝不明危险信息来源,提高内部网络运行质量;入侵检测技术可以对气象信息网络中的各个节点进行入侵检测、监视和分析,对监测到可疑地址进行自动切断,并发出警报,实现网络管理的动态监管;网络密码技术包括单钥匙密码体制、数字签名等多种密码钥匙管理方法,为信息安全提供可靠的保证,直接防止人为入侵,增加了气象信息的实用性和完整性。
3.2加强网络安全管理
随着数字多媒体技术、高容量硬盘存储技术、视音频智能识别技术的成熟,以语音和图像识别为基础的广播电视监播系统已成为广播电视监播的发展方向。传统广播电视监播系统主要是人工监播和硬盘录像,存在监播成本高,效率低等特点。为了对天气预报节目及广告进行监播,掌握各档节目播出的时间,分析统计各广告播出情况,更好地服务广大广告客户,福建省气象影视中心紧随新技术的发展,建立了适应气象影视经营发展的智能监播系统。
二、气象影视节目监播的重要性
气象影视事业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在全国的省、地甚至县的各级气象部门得到普遍的开展。各地大多建立了相应的气象影视制作和经营部门,小仅进行天气预报节目的制作,还开展了气象影视广告的经营,俨然成为一个个小电视台。
福建省气象影视中心自开展气象影视节目制作以来,便伴随着气象影视广告的市场开发和经营,并且在1991年特别成立了福建省新气象广告公司专门负责广告的经营。目前,广告公司承担了福建电视台八个频道、十八档节目、二十四个播出时次的“天气预报”节目广告的市场经营开发,涉及对数十家广告企业与客户的服务。
为了及时了解气象节目的播出情况,满足客户对广告播出情况的监督,必须对各个频道节目的播出时间和播出内容进行监播和采集。一方而,经过对采集到的节目视频的分析,确定各档节目播出时间的准时性,及时向各电视频道反馈节目播出时间的偏差并协商纠正。同时,审查各广告播出的编排和播出情况,及时向客户提供广告播出视频和监播报告。另一方而,通过保存节目和广告播出的完整视频及播出资料,以备与电视台及广告客户出现争议时提供必要的依据。多年实践证明,进行气象影视节目播出的监播是气象影视经营顺利发展的重要保障。
三、福建气象影视监播系统的发展
福建省气象影视中心使用的节目监播系统已经历了三代的技术模式。第一代是二十世纪初购置的多通道硬盘录像机。该系统采用全时段录制、全人工检索的技术模式。全时段录制需占用大量的硬盘空间,硬盘存储录制视频的时间跨度少,无法进行长时间的检索查询。同时,存在检索工作繁琐,费时费力、效率低下,设备故障频出,并们-.们小能客观记录监播结果等诸多缺陷。但是,基于当时的技术发展和资金投入能力,系统还是较好地应付了对节目和广告的监播需要,并为中心以后的节目监播技术发展积累了经验。
(二)引进了网络硬盘录像机进行节目录制和广告监播。该系统可采用全时段录制和定时录制的方式。使用定时录制方式可大大减少硬盘占用空间,增加节目视频的录制和保存长度,方便节目和广告的检索和查询。但是,采用定时录制也会出现因电视台节目播出时间临时调整而录制小上的现象。虽然该系统也提供网络检索功能,可无需在硬盘录像机上进行操作即可进行检索,但功能较为简单,仅提供一般的检索、查看、下载功能,无法进行有效数据统计分析。
(二)随着图像处理技术与模式识别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电视内容,依靠u而特征(人体特征和物体特征)来进行u而识别的技术得以实现。系统能在高速CPU技术的支持下,对视频u而的关键部分进行建模,并与原有模板库进行比对,从而精确识别电视的内容。
利用集监看、视音频/TS流收录于一身的多格式网络监测收录系统,依靠专业开发的收录软件及网络传输技术,实现了对RF/ASI接u,cuss接u,sDI接u,aEs接u和IP网络中点到多点的高效数据传送,有效节约网络带宽,降低网络负载,大大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智能高效的系统设计可降低设备的造价,提高系统的工作效率和使用成本,可适应气象影视制作和播出的实际需求。经过充分的调研和分析,结介气象影视节目和广告监播的要求,通过与设备提供商的紧密介作,制定了气象影视智能监播系统的解决方案。
四、气象影视节目监播的基本要求
(一)根据福建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在多个频道播出的实际情况,系统必须能够同时对多个电视频道的节目和广告进行同步监测和采集;
(二)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广告形式多样,包括平播广告、城市开窗广告、侧屏广告、角标广告等形式。除平播广告外,其它的广告形式都没有广告配音,也小是全屏广告(开窗或侧屏)。监播系统必须对小同形式的目标广告进行u而自动识别。
(三)监播系统记录的内容需要包括:播出节目和广告的名称、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前节目、后节目、前广告、后广告、本组广告的数量,本条广告在本组所处的序号等。对目标节目和广告进行自动检索和列表统计、打印。系统支持节目和广告样本的跨频道、跨媒体识别,节目和广告样本能够适介于所有的广播电视频道。
(四)系统采用文件方式对视音频数据进行处理,能够自接对兼容的数据文件进行处理,充分保证了系统的可靠性,确保数据小会丢失。
(五)系统提供标准接日的播放插件,视频文件可以使用微软MediaPlayer接进行播放。并且提供转码工具,转换成DVD、VCD、WMV、RM等多种视频格式。
(六)支持多终端网络管理。在使用部门建立广告播出管理平台,实现广告播出的网络传输和交播手续的无纸化,及广告播出管理的互动和监督。
(七)系统可建立气象节目和广告政策的网络平台,方便广告客户的监看,实现自动提供播出广告的长度、时间、频次,以作为落实广告播出介同的依据。
五、监播系统的技术方案
主要技术特点
1.整个系统满足最多16路模拟电视信号24小时稳定运行实现监测录制,实现MPEG2\H.264压缩录制(压缩码流从SOOKb/ps一SMb/ps可调);
2.支持对信号的区域识别比对,通过文件的方式实现对实时信号的比对,当信号出现时即时录制。实现视频的预录制功能,可在5秒一60秒之间人工设置预录制时间;
3.采用FIFO(先进先出)原则管理系统存储,整个系统完全满足对所有频道的全时录制,录制视音频信号有1个月以上的存储量,并可根据需要扩充存储硬盘阵列,增加录制视音频信号的存储时间;
4.可实时叠加自定义的LOGO,时间,标志,频道信息等资料;
5.实现对录制素材的剪辑,介成,检索,统计,查询,浏览,回放等功能;
6.提供流媒体的接u,可在每个客户端实现TS流的整流录制和单PS流、单TS流录制功能。
7.系统具有可扩展性,系统的输入日可任意增加,可扩充至CVBS\HDSDI\SDSDI\ASI\AES等接u,只需要增力ii编转码模块即可,系统具有扩展和在线升级能力。
六、结语
气象影视节目监播系统的建设是完善气象影视服务的基础性工程。新一代天气预报节目智能监播系统根据模板库建立的节目片头和广告样本实现智能监播,对各个频道视频流进行比对,将需要的节目和广告视频录制下来,减少了硬盘占用空间,增加节目的存储时间长度。同时,通过网络连接可在各个客户端实现查询检索转码下载,打印统计分析报告等功能。经过统计媒介广告播出情况,对广告的客户类型、产品类别进行统计分析,有效挖掘潜在广告投放客户行业。
全球经济迅速发展,为农业气象保险行业的成长提供温床,但是随着工业化的加剧,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了严重污染,气象灾害频发,农业气象保险的发展受到牵连。我国是农业大国,又是人口大国,气象对农业保险业的影响显然易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模式的开启,市场化经营要求我们应对风险的手段要更加灵活,不仅限于要防范,还要承担着世界先进产品给我们带来的冲击和压力。农业保险机制不健全,应对风险滞后的现象普遍存在,以及人们对农业保险服务认识的不足,导致我国的农业保险行业发展态势低迷。诸多问题给农业保险服务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2农业保险气象服务的实施意义
2.1增加利益减少损失
为了获取更大的商业利益,保险公司自觉地探索经营农业保险的路子。现阶段,天气预测技术日益成熟,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气候受到大气污染的影响,但是保险公司的风险成本大幅度降低,这预示着气象保险行业有一个光明的前景,这也会促使更多保险公司的产生,进而行业进入优胜劣汰的阶段,形成良性发展。不难推断在不久的将来,保险公司创造出的财富是不可限量的。对于收入相对单一的农户来说,国家补贴和买入气象保险的双重保障,能缓冲意外风险的破坏,避免遭遇重创性的损失。
2.2促进气象行业的技术更新
随着科技高速发展,新的气象监测技术层出不叠。各国也为获取更加准确的气象信息,进一步加大对气象规律的研究力度。监测机构对气象变化的高度要求和广大民众对气象信息的依赖性,以及激烈的科技竞争等因素都促进气象监测技术的飞进。越来越凸显的气象规律为科研事业理清了思路,专业的研究队伍发挥自身优势进行对气象变化做出更加精细的分析,推进着农业气象保险服务的发展进程。
2.3提高我国国际地位
当今社会的竞争莫过于人才的竞争。农业气象保险是一项科技含量高的产业,聚集了众多的高素质人才,这令气象研究群体备受关注。气象学涉及到多项科研方向,发展空间广阔,只有行业的快速发展才能吸引更多的专业人士投入到行业建设中来。中国正处于现代科技的起飞阶段,缺少大量人才,若借着这个行业发展的机会,吸引各方学者的加入,由此形成人才效应,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产生的影响将是不可估量的。
3农业保险气象服务的实施策略
推行保护政策。面对农业保险服务行业的不稳定,中国政府要建立健全气象监管体制,对气象走势做出准确预报,加强对工业污染的监管力度,发展绿色工业,减少环境污染给气象工作带来的危害,出台一系列慰民政策,规范保险交易市场。提高大众对气象投保工作的认知程度。利用媒体加强气象保险的宣传,普及农业气象保险常识,讲解农业保险的益处,增强民众自愿参保的信心,为农业保险大范围的推广制造舆论基础。提高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农民文化的缺乏导致对政府的相关政策理解不到位,延迟了落实进程,从而给民众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此外,科学的气象知识使农民应对灾害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在日常生活中规划风险,进而促进其对农业保险的接纳。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