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2 21:34:1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财务管理学年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财务管理与会计学比较分析
许多学者对财务与会计的概念不能正确界定,认为会计包含财务管理或者财务管理包含会计,因而在课程设置上许多都与会计学专业一致,忽视了财务管理专业的特色。虽然在对象方面,从总体上看,两者是一致的,都是企业的资金运动的方向和规模,但是财务管理的对象涉及到筹资、投资和盈利分配三个领域;而会计的对象则侧重于资金运动所产生的原始信息,涉及到整个资金运动的全过程。从定义上来看,美国会计学会在《基本会计理论公告》中将会计定义为“为信息利用者进行有根据的判断和决策而进行确认、计量和传递经济信息的过程”;我国的葛家澍、余绪缨等也将会计定义为“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对财务管理,荆新将其定义为“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哈佛商务院MBA教程《财务管理》将之定义为:是对公司经营过程中的财务活动进行预测、组织、协调、分析和控制的管理活动。公司经营过程中财务活动的核心是资金运动,表现为资金筹集和运用“。我们从会计和财务的英语含义也可判明两者之间的区别,会计(Accountant)在英语中暗含计算、数的含义(Count)和账、账户、算账、叙述的含义(Account),也即会计就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对经济活动进行记录、分类、汇总、报告的信息系统;而财务(Financial affairs)含有理财、金融、筹资等含义,因而它是对企业筹资、投资和收益分配等理财活动进行控制的综合性管理工作。在职能方面,会计的职能主要是对资金运动反映和控制;而财务管理的职能则主要是对资金运动的计划、控制和对财务关系的协调。在目标方面,财务管理的直接目标是在考虑风险和报酬两个重要因素的基础上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会计直接目标是”为投资者、债权人等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在经济决策中有用的财务会计信息“。在原则方面,财务管理的指导原则是《企业财务通则》;而会计的指导原则是《企业会计准则》。所有这些都表明,财务管理与会计有着本质的区别,是相互独立的。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委员会1997年联合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在工商管理学科下设有会计学与企业管理等二级学科,企业管理二级学科下设有财务管理方向与此相一致,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在工商管理类设有《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可见财务管理和会计学在学科方面均是两种性质不同的独立学科,应分别加以建设。
二、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我们对国内的几所重点院校进行了调研,从各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计划来看,其课程体系按层次构成基本上可分为四种类别:
(1)公共基础课。是高校各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主要包括政治、体育、外语、计算机基础、数学、军事训练、自然科学、人文素质等课,这些课程的设置旨在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2)专业基础课。主要有西方经济学、会计学、财政学、货币银行学、管理学、经济法、统计学、管理信息系统、市场营销、财务分析,设置这些课程的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专业课。是集中体现本专业特点的中心课程。通常又分为两种,一是专业必修课,有财务管理、国际财务管理、成本管理学、投资学、计算机财务管理;二是专业选修课,有专业英语、资产评估、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金融工程学、资本运营、税法。
(4)跨学科课。为扩展学生知识面而设的跨专业的课程。主要包括审计学、计算机会计、会计理论专题、国际金融、财会职业道德专题、环境会计专题、会计制度设计、租赁会计、管理会计、人力资源会计专题等课程。
从这些课程的设置可以看出,各校都非常重视财务管理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为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各校英语、计算机课程四年不断线;为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各校都不同程度地安排有实践性环节,如社会实践、课程设计、学年论文。按此种课程体系培养出来的学生,毫无疑问其专业基础理论扎实,有较强的适应现代科学日新月异变化的能力。然而,我们不难看出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深深刻着会计学专业的烙印,跨学科课程几乎都是会计学专业所应开设的,这不利于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个性发展。再则,同一领域的课程占到总学时的80%左右,课程设置如此单一,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必然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的建议
为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个性,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适应!%世纪需要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时代特征和创新精神的具备经济管理、法律、理财和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拥有较高的外语和计算机能力,能够在财务管理领域胜任专业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复合型专门管理人才,财务管理专业应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原则进行设置。
1.正确认识财务管理学科
财务管理是20世纪初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立的学科,它的发展是建立在会计学基础上的,因而与会计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学理论和电子计算机在该领域的广泛应用,使财务管理的科学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财务管理学科的发展也赋予了财务专家以新的责任。财务管理的活动几乎涉及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从资金的筹集到资金的合法使用及资金的分配,此外还包括企业设立、合并、改组、解散、破产的财务处理。如果继续坚持会计包含财务管理的观点,必然会阻碍会计学与财务管理的发展与完善,这在会计与财务管理的教学和财会工作中已体现出来了,正确认识财务管理与会计有助于加强财务管理专业的建设。
2.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和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严格按教育部关于“两课”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的意见要求执行,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积极推进“两课”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以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公共基础课程设置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保证学生在必修专业知识的同时,还需选修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类课程。计算机、英语课程四年坚持不断线。
3.拓宽专业,整体优化,增强毕业生的适应性
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适应性,在时间安排上,前两年半的主要课程及实践环节都统一与同一领域的其他专业有共同的专业基础课,按管理学科宽口径培养,以打好专业基础,同时又根据人才培养的方向不同设置一定数量的选修课程,后一年半分专业方向培养。专业基础课既包括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内容的课程,也包括相邻专业的基本知识内容的课程,专业课程则依据专业自身的特点及时加以调整,改变因人设课和因无人而不设课现象,增设较为前沿的课程,调整课程设置,构建紧密配合、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
4.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应加大实践性环节,设置财务管理大作业、专业认识实习、撰写学年论文、会计模拟实验等,将课题性实验、综合性课程设计和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实践在教学计划中予以落实,改革、充实实践环节的内容,加强实践教学,注重科学研究。
关键词:财务管理业市场定位课程体系
财务管理专业自1998年被教育部列为管理学下的二级学科以来,许多高校尤其是财经类大学,陆续开始招生,目前已经有几届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走向人才市场。经过几年的发展,财务管理专业虽然在学科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各高校在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差异。究其原因,主要是对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不清晰,进而导致教学计划、课程体系设置没有充分体现出财务管理的专业特色。因此,有必要进行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以便更好地满足社会对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
一、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市场定位
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归根到底取决于人才市场的需求。如果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被人才市场接受,那么这个专业的生存与发展就存在问题了。写作硕士论文那么,财务管理专业应该培养什么样的财务管理人才呢?在2000年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财务管理专业的指导性教学方案中提出,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具备财务管理及相关的管理、经济、法律、会计与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够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工商管理高级专门人才。
笔者认为,上述培养目标不够明确,过于抽象。结合目前人才市场对财经类大学生的需求,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可以定位为成为未来的工商企业的财务总监(CFO)、证券公司的财务分析师(CFA)以及金融部门的财务策划师(CFP),其中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CFO为主要目标。
财务总监、财务分析师与财务策划师需要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呢?虽然这三种职业服务于不同的单位和行业,但是都要求掌握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会计以及资本市场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熟悉国际财务管理惯例。也就是说,虽然这三种职业的实务工作有很大不同,但是知识结构却是基本相同的。以CFO的知识体系与业务技能来说,一位合格的CFO要有四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资本运作(投融资)、内部控制、纳税筹划与财务分析。这些知识和技能也是CFA与CFP所必备的。这四个方面的知识要分别与相关的课程一一对应,而技能则主要通过案例教学与开展财务管理竞赛等手段来培养。有了清晰的人才市场定位,在制定或修改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计划、选用教材等具体教学工作中,就可以有的放矢。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计划要根据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人才市场定位来安排专业课程体系,具体来说,应当根据CFO、CFA和CFP需要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来制定教学计划和安排专业课程体系。
二、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现状与课程体系建设
自从1999年高校开设财务管理专业以来,对于财务管理专业建设,不同的高校有不同的做法。财经类大学往往将财务管理专业设置在会计学院下面,这样财务管理专业就被打上会计学的烙印,课程设置以会计学系列课程为主,再加上高级财务管理等课程。综合类大学和理工类大学往往将财务管理专业设置在管理学院(或商学院)下面,与会计学专业并列,比如复旦大学设置财务金融系,招收财务管理专业学生。
培养模式和思路的不同具体体现在专业基础课与专业主干课的设置上。笔者通过对上海财经大学和复旦大学的对比来研究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上海财经大学的专业必修课包括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公司财务(上、下)、审计学、电算化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复旦大学财务金融系的专业必修课包括管理学导论、财务管理、营销管理、管理信息系统、运营管理、财务分析、财务会计、金融市场、金融计量分析、投资学、国际财务管理、创业投资。从这两所高校的专业课程设置来看,上海财经大学是在会计学的基础上培养财务管理人才,而复旦大学是在企业管理的基础上培养财务管理人才。笔者吸收这两所大学设置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经验,结合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人才市场定位,提出财经类大学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建议(详见下页表)。
在表中,笔者将必修课分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两类:专业基础课是所有一级管理类学科专业的学生都必修的,课程安排在大一和大二学年;专业主干课安排在大三和大四学年的上半年。写作医学论文将选修课也分为两类:一类是类别选修课,是专业主干课的延伸或补充,为达到限选的目的,给出不多的可选项供学生选修;另一类是专业选修课,有较多的可选项,供不同兴趣的学生选修。
三、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对于财务管理专业如何进行教学改革,不同的院校甚至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思路,存在较大争议。主要争议有:如何在教学计划中明确区分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专业、金融学专业的区别,体现财务管理专业的特色;财务管理课程与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的划分以及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国际视野;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否应该专门开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
1.如何体现财务管理专业的特色。财务包括公司理财或者财务管理、投资学、金融市场学三个部分。财务管理专业侧重于公司理财,金融专业侧重于投资学和金融市场学。对于财经类大学来说,由于财务管理专业往往设置在会计学院下面,因此要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CFO为人才培养的市场定位。在市场定位明确之后,还要设置比较灵活的教学计划,为不同兴趣的学生提供一份可选菜单。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主要围绕培养未来的CFO而设置,但是考虑到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专业、金融学专业相近,可在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中设置会计学专业、金融学专业的部分主干课程,比如中级和高级财务会计、投资学等课程,为一部分喜欢会计学或金融学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份可选菜单。总之,财务管理专业的特色一方面体现在人才培养的市场定位上,另一方面体现在教学计划和专业课程设置上。
2.财务管理课程与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的划分。不少院校借鉴会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设置经验,开设财务管理原理、中级财务管理和高级财务管理课程,目的是使学生的学习能够循序渐进。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是,财务管理原理课程与中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的划分很难泾渭分明,存在很多重复的部分。因此,笔者建议将财务管理原理和中级财务管理合并在一起,开设财务管理课程。另外,还要对财务管理课程与高级财务管理课程的内容进行划分。对这一问题的处理,可以将教学内容和教材使用结合起来考虑,首先制定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大纲,可以考虑以注册会计师考试用书财务成本管理课程中的财务管理内容为基础作为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
关于财务管理课程的教材使用,建议采用国际经典财务管理教材的译本。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又克服了学生的语言障碍,便于学生更多、更有效率地学习财务管理知识。国内翻译比较好的国际经典财务管理教材主要有两本:一本是吴世农、沈艺峰等人翻译的《公司理财》(StephenA.Ross等著);另一本是方曙红、范龙振等人翻译的《公司财务原理》(RichardA.Brealey等著)。由于这两本教材内容充实,足够一学年使用,所以可将其中与国内财务管理教材内容大致相同的部分,作为财务管理课程内容讲授,剩下的内容作为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讲授。在这两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一方面,鼓励英语基础好的同学对照英文原版教材学习(机械工业出版社同时出版了这两本书的英文版本),培养学生直接阅读英文文献的能力,提高专业英文水平;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可有意识地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一些财务案例进行分析,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如何培养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都很重要。但是由于财务管理专业建设时间比较短,缺少历史经验积累,教学实践环节比较薄弱,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点力不从心。写作留学生论文再者,不同的财务主体,其财务活动有很大不同,强调在学校里培养出较强的实践能力也不太现实。因此,在教学中还是着重利用案例教学以及财务管理知识竞赛等手段,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案例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结构性思维习惯。
4.是否需要单独开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针对现代大学教育中存在的“重术轻道”问题,财务管理专业教育毫无疑问应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为减少社会贪污舞弊、提高社会诚信做出自己的贡献,因此有教师建议开设财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这门课程。
笔者认为,职业道德教育应当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教师的言传身教至关重要。首先,任课教师兢兢业业的教学态度,让学生耳目一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都可对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准起到耳濡目染的作用。其次,在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这门课程中,可以对一些财务舞弊案例进行分析,加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观念。基于以上考虑和安排,笔者认为没有必要专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
主要参考文献
①刘淑莲.关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构建与实施的几个问题,会计研究,2005;12
②向德伟.关于财务管理专业学科体系和课程设置问题的探讨,会计研究,2003;3
【关键词】财务管理专业市场定位课程体系
财务管理专业自1998年被教育部列为管理学下的二级学科以来,许多高校尤其是财经类大学,陆续开始招生,目前已经有几届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走向人才市场。经过几年的发展,财务管理专业虽然在学科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各高校在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差异。究其原因,主要是对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不清晰,进而导致教学计划、课程体系设置没有充分体现出财务管理的专业特色。因此,有必要进行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以便更好地满足社会对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
一、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市场定位
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归根到底取决于人才市场的需求。如果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被人才市场接受,那么这个专业的生存与发展就存在问题了。写作硕士论文那么,财务管理专业应该培养什么样的财务管理人才呢?在2000年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财务管理专业的指导性教学方案中提出,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具备财务管理及相关的管理、经济、法律、会计与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够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工商管理高级专门人才。
笔者认为,上述培养目标不够明确,过于抽象。结合目前人才市场对财经类大学生的需求,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可以定位为成为未来的工商企业的财务总监(CFO)、证券公司的财务分析师(CFA)以及金融部门的财务策划师(CFP),其中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CFO为主要目标。
财务总监、财务分析师与财务策划师需要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呢?虽然这三种职业服务于不同的单位和行业,但是都要求掌握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会计以及资本市场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熟悉国际财务管理惯例。也就是说,虽然这三种职业的实务工作有很大不同,但是知识结构却是基本相同的。以CFO的知识体系与业务技能来说,一位合格的CFO要有四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资本运作(投融资)、内部控制、纳税筹划与财务分析。这些知识和技能也是CFA与CFP所必备的。这四个方面的知识要分别与相关的课程一一对应,而技能则主要通过案例教学与开展财务管理竞赛等手段来培养。有了清晰的人才市场定位,在制定或修改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计划、选用教材等具体教学工作中,就可以有的放矢。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计划要根据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人才市场定位来安排专业课程体系,具体来说,应当根据CFO、CFA和CFP需要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来制定教学计划和安排专业课程体系。
二、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现状与课程体系建设
自从1999年高校开设财务管理专业以来,对于财务管理专业建设,不同的高校有不同的做法。财经类大学往往将财务管理专业设置在会计学院下面,这样财务管理专业就被打上会计学的烙印,课程设置以会计学系列课程为主,再加上高级财务管理等课程。综合类大学和理工类大学往往将财务管理专业设置在管理学院(或商学院)下面,与会计学专业并列,比如复旦大学设置财务金融系,招收财务管理专业学生。
培养模式和思路的不同具体体现在专业基础课与专业主干课的设置上。笔者通过对上海财经大学和复旦大学的对比来研究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上海财经大学的专业必修课包括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公司财务(上、下)、审计学、电算化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复旦大学财务金融系的专业必修课包括管理学导论、财务管理、营销管理、管理信息系统、运营管理、财务分析、财务会计、金融市场、金融计量分析、投资学、国际财务管理、创业投资。从这两所高校的专业课程设置来看,上海财经大学是在会计学的基础上培养财务管理人才,而复旦大学是在企业管理的基础上培养财务管理人才。笔者吸收这两所大学设置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经验,结合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人才市场定位,提出财经类大学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建议(详见下页表)。
在表中,笔者将必修课分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两类:专业基础课是所有一级管理类学科专业的学生都必修的,课程安排在大一和大二学年;专业主干课安排在大三和大四学年的上半年。写作医学论文将选修课也分为两类:一类是类别选修课,是专业主干课的延伸或补充,为达到限选的目的,给出不多的可选项供学生选修;另一类是专业选修课,有较多的可选项,供不同兴趣的学生选修。
三、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对于财务管理专业如何进行教学改革,不同的院校甚至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思路,存在较大争议。主要争议有:如何在教学计划中明确区分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专业、金融学专业的区别,体现财务管理专业的特色;财务管理课程与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的划分以及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国际视野;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否应该专门开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
1.如何体现财务管理专业的特色。财务包括公司理财或者财务管理、投资学、金融市场学三个部分。财务管理专业侧重于公司理财,金融专业侧重于投资学和金融市场学。对于财经类大学来说,由于财务管理专业往往设置在会计学院下面,因此要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CFO为人才培养的市场定位。在市场定位明确之后,还要设置比较灵活的教学计划,为不同兴趣的学生提供一份可选菜单。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主要围绕培养未来的CFO而设置,但是考虑到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专业、金融学专业相近,可在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中设置会计学专业、金融学专业的部分主干课程,比如中级和高级财务会计、投资学等课程,为一部分喜欢会计学或金融学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份可选菜单。总之,财务管理专业的特色一方面体现在人才培养的市场定位上,另一方面体现在教学计划和专业课程设置上。
2.财务管理课程与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的划分。不少院校借鉴会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设置经验,开设财务管理原理、中级财务管理和高级财务管理课程,目的是使学生的学习能够循序渐进。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是,财务管理原理课程与中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的划分很难泾渭分明,存在很多重复的部分。因此,笔者建议将财务管理原理和中级财务管理合并在一起,开设财务管理课程。另外,还要对财务管理课程与高级财务管理课程的内容进行划分。对这一问题的处理,可以将教学内容和教材使用结合起来考虑,首先制定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大纲,可以考虑以注册会计师考试用书财务成本管理课程中的财务管理内容为基础作为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
关于财务管理课程的教材使用,建议采用国际经典财务管理教材的译本。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又克服了学生的语言障碍,便于学生更多、更有效率地学习财务管理知识。国内翻译比较好的国际经典财务管理教材主要有两本:一本是吴世农、沈艺峰等人翻译的《公司理财》(StephenA.Ross等著);另一本是方曙红、范龙振等人翻译的《公司财务原理》(RichardA.Brealey等著)。由于这两本教材内容充实,足够一学年使用,所以可将其中与国内财务管理教材内容大致相同的部分,作为财务管理课程内容讲授,剩下的内容作为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讲授。在这两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一方面,鼓励英语基础好的同学对照英文原版教材学习(机械工业出版社同时出版了这两本书的英文版本),培养学生直接阅读英文文献的能力,提高专业英文水平;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可有意识地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一些财务案例进行分析,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如何培养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都很重要。但是由于财务管理专业建设时间比较短,缺少历史经验积累,教学实践环节比较薄弱,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点力不从心。写作留学生论文再者,不同的财务主体,其财务活动有很大不同,强调在学校里培养出较强的实践能力也不太现实。因此,在教学中还是着重利用案例教学以及财务管理知识竞赛等手段,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案例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结构性思维习惯。
关键词:财务管理专业市场定位课程体系
财务管理专业自1998年被教育部列为管理学下的二级学科以来,许多高校尤其是财经类大学,陆续开始招生,目前已经有几届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走向人才市场。经过几年的发展,财务管理专业虽然在学科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各高校在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差异。究其原因,主要是对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不清晰,进而导致教学计划、课程体系设置没有充分体现出财务管理的专业特色。因此,有必要进行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以便更好地满足社会对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
一、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市场定位
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归根到底取决于人才市场的需求。如果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被人才市场接受,那么这个专业的生存与发展就存在问题了。硕士论文 那么,财务管理专业应该培养什么样的财务管理人才呢?在2000年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财务管理专业的指导性教学方案中提出,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具备财务管理及相关的管理、经济、法律、会计与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够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工商管理高级专门人才。
笔者认为,上述培养目标不够明确,过于抽象。结合目前人才市场对财经类大学生的需求,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可以定位为成为未来的工商企业的财务总监(CFO)、证券公司的财务分析师(CFA)以及金融部门的财务策划师(CFP),其中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CFO为主要目标。
财务总监、财务分析师与财务策划师需要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呢?虽然这三种职业服务于不同的单位和行业,但是都要求掌握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会计以及资本市场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熟悉国际财务管理惯例。也就是说,虽然这三种职业的实务工作有很大不同,但是知识结构却是基本相同的。以CFO的知识体系与业务技能来说,一位合格的CFO要有四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资本运作(投融资)、内部控制、纳税筹划与财务分析。这些知识和技能也是CFA与CFP所必备的。这四个方面的知识要分别与相关的课程一一对应,而技能则主要通过案例教学与开展财务管理竞赛等手段来培养。有了清晰的人才市场定位,在制定或修改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计划、选用教材等具体教学工作中,就可以有的放矢。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计划要根据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人才市场定位来安排专业课程体系,具体来说,应当根据CFO、CFA和CFP需要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来制定教学计划和安排专业课程体系。
二、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现状与课程体系建设
自从1999年高校开设财务管理专业以来,对于财务管理专业建设,不同的高校有不同的做法。财经类大学往往将财务管理专业设置在会计学院下面,这样财务管理专业就被打上会计学的烙印,课程设置以会计学系列课程为主,再加上高级财务管理等课程。综合类大学和理工类大学往往将财务管理专业设置在管理学院(或商学院)下面,与会计学专业并列,比如复旦大学设置财务金融系,招收财务管理专业学生。
培养模式和思路的不同具体体现在专业基础课与专业主干课的设置上。笔者通过对上海财经大学和复旦大学的对比来研究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上海财经大学的专业必修课包括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公司财务(上、下)、审计学、电算化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复旦大学财务金融系的专业必修课包括管理学导论、财务管理、营销管理、管理信息系统、运营管理、财务分析、财务会计、金融市场、金融计量分析、投资学、国际财务管理、创业投资。从这两所高校的专业课程设置来看,上海财经大学是在会计学的基础上培养财务管理人才,而复旦大学是在企业管理的基础上培养财务管理人才。笔者吸收这两所大学设置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经验,结合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人才市场定位,提出财经类大学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建议(详见下页表)。
在表中,笔者将必修课分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两类:专业基础课是所有一级管理类学科专业的学生都必修的,课程安排在大一和大二学年;专业主干课安排在大三和大四学年的上半年。医学论文 将选修课也分为两类:一类是类别选修课,是专业主干课的延伸或补充,为达到限选的目的,给出不多的可选项供学生选修;另一类是专业选修课,有较多的可选项,供不同兴趣的学生选修。
三、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对于财务管理专业如何进行教学改革,不同的院校甚至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思路,存在较大争议。主要争议有:如何在教学计划中明确区分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专业、金融学专业的区别,体现财务管理专业的特色;财务管理课程与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的划分以及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国际视野;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否应该专门开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
1.如何体现财务管理专业的特色。财务包括公司理财或者财务管理、投资学、金融市场学三个部分。财务管理专业侧重于公司理财,金融专业侧重于投资学和金融市场学。对于财经类大学来说,由于财务管理专业往往设置在会计学院下面,因此要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CFO为人才培养的市场定位。在市场定位明确之后,还要设置比较灵活的教学计划,为不同兴趣的学生提供一份可选菜单。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主要围绕培养未来的CFO而设置,但是考虑到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专业、金融学专业相近,可在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中设置会计学专业、金融学专业的部分主干课程,比如中级和高级财务会计、投资学等课程,为一部分喜欢会计学或金融学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份可选菜单。总之,财务管理专业的特色一方面体现在人才培养的市场定位上,另一方面体现在教学计划和专业课程设置上。
【关键词】坏账 账龄分析法 余额百分比法 赊销百分比法
去年的学年论文我的题目是《浅析应收账款》,当初的设想是希望可以让大学期间的学年论文写成由浅到深的过程,但是说到应收账款就必须提到其中很重要的坏账这一块。个人认为对坏账的论述也是对应收账款的深入,因此今年的论文就选了这样的一个题目作为去年学年论文的补充,希望通过本学期对专业知识的进一步学习,大四的毕业论文可以对这块内容做更深的探讨。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对外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时用赊销方式向购货或接受劳务的单位收取的款项。而账是指企业无法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极小的应收账款,由于发生坏账所产生的损失。为了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和提高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企业对应收账款要及时进行清理和计提坏账准备。企业可以自行确定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并且制定计提坏账准备的政策,明确范围,提取方法,还要报相关部门备案,一旦确定不能随意更改。
在确定坏账准备提取比例时,企业应当根据以往的经验,债务单位的实际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等相关信息予以合理的估计。除有确凿证据表明该项应收账款不能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如债务单位已撤销,破产,资不抵债,现金流量严重不足,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导致停产在短期内无法偿付债务等,以及3年以上的应收账款)下列情况不能全额计提坏账准备:(1)当年的应收款;(2)计划对应收账款进行重组;(3)与关联方发生的应收账款。
坏账准备的核算方法有直接转销法和备抵法,我国的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只能采用备抵法核算坏账损失。备抵法是按期估计坏账损失,形成坏帐准备,当某一应收款项全部或者部分被认定为坏账时,应根据其金额冲减坏账准备,同时转销相应的应收账款金额。采用这种方法:可以预计不能收回的应收账款作为坏账损失及时计入费用,避免企业虚增利润;在报表上列示应收账款净额,可以让报表使用者了解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可以消除虚列的应收账款,有利于加快企业的资金周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今年我国颁布了38条新会计准则(具体),但是新准则对这部分内容没有多大的影响,因此在在核算坏账损失时还是可以沿用以前的账龄分析法,余额百分比法,赊销百分比法。
首先,是账龄分析法它是依据应收账款拖欠时间的长短来分段估计坏账损失的一种方法。通过分析应收账款的账龄,对不同应收账款拖欠的期限分别确定坏账计提比例。拖欠时间短则计提比例可以适当低些,拖欠时间长则计提比例应该相对高一些,三年以上的则可全部计提。计提时,收到债务单位当期偿还的部分债务后,剩余的应收账款不应当改变其账龄,仍应按原账龄加上本期应增加的账龄确定;存在多比应收账款且各比应收账款账龄不同时,要逐笔确认,按先发生先收回的原则确定。另外,在清理应收账款时,对于应收账款余额较大的,可采用老账优于新账的原则确定还款对象,即先发生,先偿还。
其次,是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这是期末按应收账款余额一定比例计算的金额为本期坏账准备期末贷方余额的方法,这种方法也是较为常用的一种发法。
第三,是赊销百分比法,这种方法是按本期赊销金额的一定比例计算的金额为本期坏账准备计提数。它着眼于损益表的正确,其各年的坏账损失费用与当期的收入相配比。赊销百分比法的出发点是:坏账损失的产生与赊销业务直接相关,坏账损失估计数在赊销数的基础上乘以一定的比率来计算。这种方法与余额百分比有几分相似,不同的是赊销百分比法的基础是赊销净额,它反映的是一个时期的数字,以这个为基础计算出的坏账损失估计数也是时期数,即当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金额。赊销百分比法与余额百分比法相比的优点是不论各年实际发生的坏账如何,只要赊销业务收入波动不大,坏账损失就将保持平稳。这种方法计算比较简便,容易理解,但还是存在一定的缺陷。
还有的情况是本期发生的一笔赊销业务,该业务的款项在本期已经收回,但赊销百分比法仍在期末就其发生额计提一定的坏账准备金,这就显得不是那么科学了。
以上提到的是坏账准备的核算方法,通过研究这些也可以学习一些对应收账款坏账损失预防的方法:在如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各企业各种业务愈来愈频繁的发生,有业务的发生就会有赊销,有商品赊销就存在坏账风险。为将坏账风险降到最低使企业可以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财务危机即坏账发生时不至于引起企业生产经营和财务收支的困难,因此就要预先提取坏账准备,在坏账实际发生时,可以冲销已提的坏账准备从而避免财务危机。
应收账款作为流动资产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项目,它的数额大小直接影响企业资金周转进而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企业的相关部门应该努力配合分析应收账款尽早收回应收账款,减少坏账发生,将应收账款损失降到最低。而对于坏账的预防管理也可以利用管理应收账款的相关方法:一是对应收账款采取较好的收账政策。收账政策是指当客户违反信用条件,拖欠甚至拒付账款时企业所采取的收账策略与措施,在企业向客户提供商业信用时,要考虑客户是否会拖欠或拒付账款;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防止客户拖欠账款;一旦账款遭到拖欠甚至拒信,企业应采取怎样的对策。这要靠信用调查才能得以充分的落实。二是要根据市场行情和企业产品质量制定合理的信用条件。信用条件是指企业接受客户信用时所提出的付款要求,主要包括信用期限、折扣期限及现金折扣等。信用期限是指企业为客户规定的最长付款时间。不适当地延长信用期限,也会给企业带来不良后果,占用在应收账款上的资金相应增加,从而导致机会成本增加,因此在掌握各部门相关数据时严格限定欠款单位的偿还时间;现金折扣和折扣期限 。现在的很多企业(一般比较大型的企业)为了及时收回货款,减少坏账损失,会采用一定的优惠措施。即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前偿付货款的客户可按销售收入的一定比率享受折扣。但应着重考虑提供折扣后所得的收益与现金折扣成本的大小关系。只有当收益较大时才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李天民.管理会计学概论.立信会计出版社,1990.
[2]戴德明.财务会计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荆新,王化成.财务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4]娄尔行.基础会计.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5]李百兴.会计管理学基础.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
[6]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会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关键词】坏账 账龄分析法 余额百分比法 赊销百分比法
去年的学年论文我的题目是《浅析应收账款》,当初的设想是希望可以让大学期间的学年论文写成由浅到深的过程,但是说到应收账款就必须提到其中很重要的坏账这一块。个人认为对坏账的论述也是对应收账款的深入,因此今年的论文就选了这样的一个题目作为去年学年论文的补充,希望通过本学期对专业知识的进一步学习,大四的毕业论文可以对这块内容做更深的探讨。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对外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时用赊销方式向购货或接受劳务的单位收取的款项。而账是指企业无法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极小的应收账款,由于发生坏账所产生的损失。为了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和提高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企业对应收账款要及时进行清理和计提坏账准备。企业可以自行确定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并且制定计提坏账准备的政策,明确范围,提取方法,还要报相关部门备案,一旦确定不能随意更改。
在确定坏账准备提取比例时,企业应当根据以往的经验,债务单位的实际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等相关信息予以合理的估计。除有确凿证据表明该项应收账款不能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如债务单位已撤销,破产,资不抵债,现金流量严重不足,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导致停产在短期内无法偿付债务等,以及3年以上的应收账款)下列情况不能全额计提坏账准备:(1)当年的应收款;(2)计划对应收账款进行重组;(3)与关联方发生的应收账款。
坏账准备的核算方法有直接转销法和备抵法,我国的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只能采用备抵法核算坏账损失。备抵法是按期估计坏账损失,形成坏帐准备,当某一应收款项全部或者部分被认定为坏账时,应根据其金额冲减坏账准备,同时转销相应的应收账款金额。采用这种方法:可以预计不能收回的应收账款作为坏账损失及时计入费用,避免企业虚增利润;在报表上列示应收账款净额,可以让报表使用者了解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可以消除虚列的应收账款,有利于加快企业的资金周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今年我国颁布了38条新会计准则(具体),但是新准则对这部分内容没有多大的影响,因此在在核算坏账损失时还是可以沿用以前的账龄分析法,余额百分比法,赊销百分比法。
首先,是账龄分析法它是依据应收账款拖欠时间的长短来分段估计坏账损失的一种方法。通过分析应收账款的账龄,对不同应收账款拖欠的期限分别确定坏账计提比例。拖欠时间短则计提比例可以适当低些,拖欠时间长则计提比例应该相对高一些,三年以上的则可全部计提。计提时,收到债务单位当期偿还的部分债务后,剩余的应收账款不应当改变其账龄,仍应按原账龄加上本期应增加的账龄确定;存在多比应收账款且各比应收账款账龄不同时,要逐笔确认,按先发生先收回的原则确定。另外,在清理应收账款时,对于应收账款余额较大的,可采用老账优于新账的原则确定还款对象,即先发生,先偿还。
其次,是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这是期末按应收账款余额一定比例计算的金额为本期坏账准备期末贷方余额的方法,这种方法也是较为常用的一种发法。
第三,是赊销百分比法,这种方法是按本期赊销金额的一定比例计算的金额为本期坏账准备计提数。它着眼于损益表的正确,其各年的坏账损失费用与当期的收入相配比。赊销百分比法的出发点是:坏账损失的产生与赊销业务直接相关,坏账损失估计数在赊销数的基础上乘以一定的比率来计算。这种方法与余额百分比有几分相似,不同的是赊销百分比法的基础是赊销净额,它反映的是一个时期的数字,以这个为基础计算出的坏账损失估计数也是时期数,即当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金额。赊销百分比法与余额百分比法相比的优点是不论各年实际发生的坏账如何,只要赊销业务收入波动不大,坏账损失就将保持平稳。这种方法计算比较简便,容易理解,但还是存在一定的缺陷。
还有的情况是本期发生的一笔赊销业务,该业务的款项在本期已经收回,但赊销百分比法仍在期末就其发生额计提一定的坏账准备金,这就显得不是那么科学了。
以上提到的是坏账准备的核算方法,通过研究这些也可以学习一些对应收账款坏账损失预防的方法:在如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各企业各种业务愈来愈频繁的发生,有业务的发生就会有赊销,有商品赊销就存在坏账风险。为将坏账风险降到最低使企业可以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财务危机即坏账发生时不至于引起企业生产经营和财务收支的困难,因此就要预先提取坏账准备,在坏账实际发生时,可以冲销已提的坏账准备从而避免财务危机。
应收账款作为流动资产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项目,它的数额大小直接影响企业资金周转进而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企业的相关部门应该努力配合分析应收账款尽早收回应收账款,减少坏账发生,将应收账款损失降到最低。而对于坏账的预防管理也可以利用管理应收账款的相关方法:一是对应收账款采取较好的收账政策。收账政策是指当客户违反信用条件,拖欠甚至拒付账款时企业所采取的收账策略与措施,在企业向客户提供商业信用时,要考虑客户是否会拖欠或拒付账款;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防止客户拖欠账款;一旦账款遭到拖欠甚至拒信,企业应采取怎样的对策。这要靠信用调查才能得以充分的落实。二是要根据市场行情和企业产品质量制定合理的信用条件。信用条件是指企业接受客户信用时所提出的付款要求,主要包括信用期限、折扣期限及现金折扣等。信用期限是指企业为客户规定的最长付款时间。不适当地延长信用期限,也会给企业带来不良后果,占用在应收账款上的资金相应增加,从而导致机会成本增加,因此在掌握各部门相关数据时严格限定欠款单位的偿还时间;现金折扣和折扣期限 。现在的很多企业(一般比较大型的企业)为了及时收回货款,减少坏账损失,会采用一定的优惠措施。即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前偿付货款的客户可按销售收入的一定比率享受折扣。但应着重考虑提供折扣后所得的收益与现金折扣成本的大小关系。只有当收益较大时才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李天民.管理会计学概论.立信会计出版社,1990.
[2]戴德明.财务会计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荆新,王化成.财务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4]娄尔行.基础会计.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5]李百兴.会计管理学基础.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
[6]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会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7]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经济法.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关键词: 财务管理本科专业 实践教学 内容体系构建
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财务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一直存在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课程体系设计不合理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人才的培养。在这些问题中,最严重的就是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不合理。
一、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常见模式
目前,高校财务管理本科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的常见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点。
多媒体演示教学,就是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讲解财务管理的操作过程。这种方法一般与平常的课堂教学同步进行,这样能够较好地加深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的感性认识。
案例互动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提出相应的教学案例,然后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和推理,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这些案例一般具有综合性的特征,需要学生从多方面收集信息才能很好地提出解决方案,所以学生在完成老师任务的过程中,自身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得到较大的提升。
阶段练习作为一种常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一般安排在学习完某一个专题的财务管理知识之后进行。关于练习内容的设计,需要考虑财务管理相应专题的核心知识要点。通过阶段练习的进行,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财务管理相应专题的知识,培养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校内实验室模拟,是指在学校的实验室内,通过虚拟企业一个月份的财务基本资料,模拟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相关岗位职责,即进行企业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分析和财务考核等。由此可见,校内实验室模拟的重要环节就是虚拟企业财务资料的仿真性、虚拟企业财务资料内容的完整性和对学生校内实验室模拟结果的考核。进行校内实验室模拟,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进行财务管理的实战能力。
校外实习主要包括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两种常见的形式。每个学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分别安排在不同的学期进行。生产实习一般安排在第三学期或是第四学期进行,而毕业实习主要集中在第七学期或是第八学期。生产实习属于认知实习的范畴,实习的目的主要是使学生对企业财务管理流程等有一个直接的认知,为后面的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毕业实习属于毕业前的一次重要练兵,是对前面所学专业知识的一次大检阅,良好的毕业实习环节,能够为学生顺利地完成毕业论文和找到满意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论文撰写主要有专题论文、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等形式。通过撰写论文,学生能够培养查找资料的能力、跟踪专业理论前沿的能力和独立开展学术研究的能力。当然,本科阶段的学术研究属于层次较低的归纳性创新范畴。
社会调查,就是利用学校的各种假期或是校外实习的机会所进行的形式多样的专题调查。社会调查小组根据老师初始提出或是设定的主题,由学生一人,或是几个人联合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的结果撰写出相应的调查报告。
二、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南昌工程学院作为一所水利特色鲜明的二本院校,它设置的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主要致力于培养能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财务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得财务管理与分析的基本训练,具备经济管理类知识、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在人才培养中非常强调行业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有机结合,突出动手能力。所以,南昌工程学院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计划的设置过程中非常重视实践性教学内容体系的设计和安排。其主要特点如下:第一,实践课时比例在总课时中的比重超过35%,在专业必修课中必须设置相应的课内实验,如《中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会计学基础》等。第二,在财务管理专业下面设置三个专业方向模块,即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电力企业财务管理和机电企业财务管理。学生在大三的第一个学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专业方向模块。在设置的专业方向模块的特色课程中,学院聘请企业中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士进行专题授课,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第三,在大二结束的学期期末(第四学期末),学生被安排在校内的手工会计实验室进行会计综合专业实验,这个环节是对学生两年来所学会计和财务管理知识的一次实战检验,对学生专业知识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第四,在大三结束的暑假(第六学期末),学生将进行为期4个星期的财务管理模拟实习(生产实习)。第五,在本科的最后一个学期(第八学期),学生将进行6个星期的毕业实习和12个星期的毕业论文撰写和答辩。此外,从第二个学期开始,学院就会给每位同学都配备一名专业课教师担任导师,主要是对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提供帮助,如指导学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挑战杯比赛、创业计划大赛、研究生考试、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等。
南昌工程学院的财务管理本科专业教学计划的每个实践环节,都严格按照学校有关规定认真撰写和履行相应的任务书。下面以毕业实习为例进行阐述。
1.实习目的
(1)通过专业实习,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的基本流程,熟悉企业会计和财务管理的实务操作技能。(2)通过专业实习,使学生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加深,同时检查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检查学生毕业论文有关的各项准备工作的计划性和完善程度。
2.实习内容
(1)对实习单位目前所处的理财环境的分析,了解实习单位现有资金的来源渠道、方式、资本结构状况;掌握企业筹资决策的基本方法;(2)参与企业投资项目有关情况的预测及投资方案的决策;(3)熟悉企业如何进行各项流动资产的日常管理;(4)参与企业实行成本预测、计划、控制、分析与考核;(5)了解企业利润分配的方案;(6)熟悉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分析企业近几年来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的变化。(7)收集毕业论文资料。
3.成绩评定
(1)在实习中的总体表现,以实习单位的实习鉴定和实习指导教师的检查情况为考核核依据,占20分。(2)实习周记的写作情况。要求真实、全面、详细、讲解清楚、内容、丰富,占40分。(3)实习报告。要求按格式写作、内容全面、字数不少于4000字,占40分。(4)无实习周记和实习报告的学生,不予评定成绩,视为缺考处理。
参考文献:
[1]张英明,费会娟等.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调查与思考[J].财会通讯,2006,(7).
[2]嘉兴学院会计学院财务管理教研室.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专业实训”教学环节设计构想[J].嘉兴学院学报,2005,(10).
关键词:农村经济管理专业、“模块式”整体课程体系、“3+1”教学模式一、独立学院农村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
农村经济管理专业是农村管理、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积聚于一体的综合性较强的专业。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繁琐,涉及的问题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我国有少数公办一本学院与二本学院开设了农村经济管理专业,但其培养目标主要是定位于培养农村经济管理理论研究,不能解决农村实际问题;一部分高职高专近几年也进入农村经济管理方向人才的培养,其培养目标主要是解决农业生产技术问题,具有一定单向性,所以效果都不太明显;独立学院是由普通本科高校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的进行本科层次教育的高等教育机构,长期以来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自己的办学目标,所以适用于农村经济管理人才培养。
作为一名优秀的农村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必须具备以下知识与能力:
(1)能够领会国家相关的农村政策。农村经济管理者在开展经济管理过程中,会涉及许多国家相关的政策及法规,所以应全面掌握农村方面相关法律法规,如农村政策法规、农村环境保护、财政与金融(农村)等。
(2)具有一定的农业技术知识。作为一名合格的农村经济管理人才,除了应该掌握农村政策外,还应该能掌握农业种植技术、了解农作物特点等技术知识,能够及时解决一般的农业技术问题。做到上能写字做文章,下能指导种田插秧,提升农业的管理水平。
(3)必须具备经济管理知识。随着农村经济的大发展,多种经营业务的开展,优秀的农村经济管理人才还要能够掌握农村经济管理、财政与金融学、农业资源经济学、农村市场营销等相关知识,能充分开发利用本地资源,将本地资源产品加工推销,为农民增收创造机会,根本解决农民的生活水平。
(4)具有融资、财务管理等知识。农村经济管理人才,要能解决农村融资和财务管理问题,做到精打细算,开源节流,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村经济、壮大农村的建设。
所以,独立学院农村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是“懂经济,善管理,会技术”的应用能力为主线的全能型复合人才。
二、独立学院建立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与能力的培养
独立学院农村经济管理专业应以“懂经济,善管理,会技术”人才培养目标为宗旨来构建的“模块式”整体课程体系、“技能化”专业课程体系和“梯进型”实践课程体系:
(1)建立“模块式”整体课程体系。
农村经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可分为“三种类型、五大模块”, 即基本素质类、专业素质类和综合素质类。基本素质类由政治人文体育模块和基础知识及信息模块构成,主要课程有英语、计算机基础、农业信息、农业政策、就业和创业指导等课程。基本素质类课程设置是解决人才培养“共性”能力问题,即学生能够领会国家相关的农村政策和掌握农村方面相关法律法规能力,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准确把握日常人际交往中的交谈技巧等基本能力。专业素质类课程设置是解决人才培养中“个性” 能力问题,体现了专业特色,是针对学生未来就业方向而设置的,它由专业素质基础模块、专业素质技能模块和专业素质拓展模块构成,主要课程有农业经济学、农业管理学、土地资源管理、乡村社会学、植物生产技术、畜牧概论、水产概论、设施农业概论等课程组成,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解决农业产业中基本的技术问题;其中,专业素质拓展模块课程开设主要是根据农村对管理人员的要求,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而设置,主要课程统计学、农村财务管理、农村会计学基础、农村投资项目评估、农业推广学等课程。综合素质类课程是解决人才培养中“应用”能力问题,主要通过设置实践教学模块来实现,即校内专业实训类课程和校外课程实践环节。主要课程有“农村投资项目评估”、“ 农村会计学”仿真性模拟实训等,在寒暑假期间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与调查、建立“班村共建”农村、技能比赛等一系列社会活动。
农村经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要立足于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必须与农业产业发展、农村经济结构、农民技术需求相适应,培养全能复合应用型人才,才能够满足农村人才市场对多元素的要求,才能够解决农村经济、管理、决策、营销、融资等遇见的实际问题。
(2)设置 “技能化”的课程体系,建立科学的理论教学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设置“技能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要与农村生产经营、实际管理相结合,在体现“农”的专业特色基础上,课程设置的顺序、时间应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将专业理论课程和相对应的专业实验课程、实践课程一一对应,做到理论与实际结合,提高学生解决农业生产中技术性问题的能力和农村经济管理能力,进而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农村经济管理专业采用“3+1”教学模式:即三年课程教学和实训加一年社会综合实践,共设置45门课程,其中基本素质类课程15门、专业素质课程19门、课程实训课程5门、社会实践课程6门,具体课程设置如下:
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基本素质类课程:计算机基础、英语、数学、体育、农村政策、农村应用文写作、礼仪规范。第二学期基本素质类课程:网络技术、英语、数学、体育、农村信息、微观经济学;专业技能课程:植物生产技术。课程实训:植物生产技术实践。
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基本素质类课程:时事政治、农村法律法规;专业素质课程:乡村社会学、农业管理学、农业推广学;专业技能课程:设施农业概论;课程实训:设施农业实践。第二学期基本素质类课程:农村经济常识;专业素质基础课程:农村产品营销学、农村经济统计分析与应用、农村财政与金融;专业技能课程:农村会计学;课程实训:农村会计学全真模拟实训。
第三学年第一学期基本素质类课程:计量经济学;专业素质课程:土地资源管理、农村财务管理;专业技能课程:新农村规划与科学发展、农村干部领导艺术、水产概论;课程实训:农村财务管理。第二学期基本素质类课程:就业与创业指导;专业素质课程:农村投资项目评估、税法、电子商务;专业技能课程:农村经济纠纷处理、畜牧概论;课程实训:电子商务。
第四学年组织学生进行社会综合实践,其方法可采取专题调研和分析、农村市场调查与预测,并撰写毕业论文。
科学的设置“技能化”专业课程体系,才能培养出服务“三农” 经济管理人才,既能做一名农村生产技术人员,又能当好一名“村官”,解决农村一些现实问题。
(3) 突出“分层实践、逐层提升”的“梯次型”实验课程体系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关键问题的能力既是实践教学设置的目的,每学期对核心专业课和技能课应安排相应的实验、实训课程,形成“梯次型”实验课程体系。
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核心内容由以下三大模块组成:①基本技能训练模块:包括统计分析软件应用、财务分析软件应用和科学研究基础训练三方面内容;②专业技能训练模块:以建立实验、实训平台,进行仿真性模拟实习为核心内容演练,如投资项目分析模拟、现代企业经营决策仿真系统等内容;③综合能力训练模块:以大学生社会实践与调查、专业素质拓展训练、实践教学基地和实验室建设为主要内容。
大学生社会实践与调查可利用寒暑假期间组织学生进行“大学生寒暑假回乡公益活动”、“走进千村万户,回乡社会调查”、“中国农村社会经济调查”等系列调查活动。
三、独立学院农村经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应注重以下问题
1. 突出专业特色,解决好农村管理课程与经济类课程的平衡问题
农村经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必须注重农、经、管知识复合,以系统的观点科学处理好各课程之间的比例关系。根据农村经济管理现状,在增加农科类课程的门数的同时,使农业技术与管理各门课程与经济类各门课程学时比例合理,突出其专业特色,这样,才能提高和拓展农村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经济管理素质、知识与能力。在教学内容上,应从各门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入手,进行系列课程优化与整合。
2. 强化实验实践教学,建设校内外教学实习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