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8 08:48:2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管理沟通作用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1对管理沟通工作缺乏应有的重视
由于我国发展起步较晚,改革开放时间较短,很多企业成立时间也较短,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很多企业在企业管理这一方面都将权利集中在高层领导层面,基础乃至中层员工根本没有相应的决策权利,甚至于他们没有基本的表达个人意见的权利与自由。尽管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高层领导往往能够决定企业的发展走势,但是人多力量大的道理还是正确的,毕竟高层领导不可能考虑清楚所有情况,在集思广益的情况下,员工的献智献策更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好地借鉴。但是现实中,很多企业管理者们,他们忽视基层员工的意见,公司内部没有较好的沟通平台与方式,不能在企业内部设置完善的管理沟通机制,导致内部消息传递不畅通,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与进步。
1.2缺乏有效的管理沟通方式
一个完善的沟通渠道对于信息传递以及内部沟通来说至关重要。很多中小企业,由于他们成立时间较短,很多都是在业务发展的前提下形成了如今的发展规模,他们很多都是只注重企业的业务发展,对于企业内部建设来说很少有重视,这就导致了企业管理者不注重企业内部管理沟通渠道的建设,仅仅依靠了企业业务发展而推动企业进步,这对于小企业的初期发展来说还可以,但是到了后期将会严重制约企业的长期发展。
1.3管理沟通机制不健全
在现阶段企业管理中,除了领导对管理沟通不重视以及缺乏有效的管理沟通渠道之外,还有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它便是企业内部的系统机制问题。企业内部系统机制不完善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具有很大的影响,管理者在进行企业管理时,很多都不重视系统机制的完善性,很多企业管理行为都会被人认为是缺少公平性,这种问题的存在很多都是由于企业内部系统机制的不完善性。
2企业管理沟通问题解决对策
2.1企业领导者需要提高沟通意识
针对企业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管理沟通问题,论文前文进行了相应的论述与分析,针对相应的问题,论文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并对相应的解决策略进行了分析与研究。首先而言,针对企业内部管理者不重视的问题,应该努力提高内部管理者自身的沟通意识,让领导认识到沟通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只有领导充分认识到了沟通的重要性,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内部管理沟通不到位的问题。
2.2改革并完善管理沟通机制
一个有效的内部沟通机制对于企业的健康发展与进步来说至关重要,现阶段管理学界所流行的沟通方式为双向沟通,这种沟通方式不仅仅是自上而下的信息传达与传递,更为重要的是自下而上的信息沟通与交流,这种新型的沟通方式对于企业内部的信息交流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企业管理者可以通过这种双向沟通机制充分了解到企业基层员工的意见与看法,对于内部存在的问题以及企业未来的发展能够有更加充分的认识,而基层员工可以通过这一沟通机制充分了解到企业高层管理者在各个方面的看法与意见,能够准确的执行管理者的决策,对于企业的进步与发展至关重要。
2.3通过多种管理沟通渠道促进企业内部信息交流
在现阶段,除了集团化公司注重渠道的重要性,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同样需要重视。虽然两者之间所说的渠道有所差别,前者所述的是渠道与营销渠道,后者所说的是企业内部的管理沟通渠道,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一个有效的管理沟通渠道能够让企业内部的信息更快速更准确的进行传达与传递,能够避免企业内部出现信息传递失效与失灵的情况。首先而言,由于渠道的多样性,因此在管理信息传递与管理沟通中需要使用多种渠道共同作用,这些渠道可以相互之间形成借鉴与弥补,一个消息能够通过多种渠道进行上下传达,在传达过程中了解不同渠道的信息传递准确性,另外还可以让员工自行选择可用的渠道。其次,企业可以设立相应的公众意见箱,通过匿名的方式收集员工的意见与看法。最后,企业内部可以构建一个较为完善的沟通奖励机制,对于那些敢于沟通、敢于表达正确观点的员工进行奖励,鼓励员工积极表达自身的观点与意见,为企业的发展共同献计献策。总而言之,只有在企业内部构建一个较为完善、合理的内部管理沟通平台与沟通渠道,才能保证企业内部声音的一致性,才能更好地保证企业员工执行领导决策。
3结语
论文关键词:绩效管理高校行政管理动态管理绩效问责绩效沟通持续改进
论文摘要:在高校行政管理中应用绩效管理,可有效提升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和管理水平。本文在分析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中绩效管理的应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高校行政管理绩效应用的对应措施。
1、我国高校行政管理实施绩效管理的战略意义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学校有三要素——行政管理、教育和研究。三要素中,行政管理是高校实现其教学、科研两大社会功能的基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发展面临着新的形势,国外先进办学理念及科学管理方法的逐渐来袭,为全面提升我国高校行政管理能力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准备。
对高校行政办公实施绩效管理,既是突破旧的管理模式,增加学校自身竞争力的需要,也是提高整个高校行政管理办公人员素质的重要途径,它最终可以促使和引导学校与教职员工的个人发展达到双赢的状态,提升高校的整体竞争实力,最终与国际接轨,实现靠近、比肩乃至超越国际名校的战略目标。
2、绩效管理在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及问题分析
2.1应用现状简析
高校行政人员的绩效管理是指为实现高校发展战略和目标,采用科学的方法,通过对行政人员的行为表现、工作态度和工作业绩,以及综合素质的全面监测、考核、分析和评价,充分调动行政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改善行政人员的行为,提高行政人员的素质,挖掘其潜力的活动过程。高校在发展战略既定的前提下,遵循目标管理原则来构建行政办公管理人员的绩效管理体系,这样更容易调节和带动全体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积极性,管理效率将会明显提高。
2.2应用问题分析
在我国高校普遍采用的目标管理法中,绩效管理在高校行政管理中的应用当前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综合体现在两端环节(岗位分析和绩效考核结果应用)忽略,中间两环节(绩效计划和绩效考核)实施不到位,这样绩效管理实施中,没有形成持续推进的循环,由于没有了“根本”,中间环节实施起来也就难免流于形式。实施中具体存在的问题包括:
2.2.1应用岗位职责不够清晰
绩效考核的依据是绩效标准的制定,而标准的设定依据是岗位分析,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中,实施过系统的岗位分析的院校为数不多。不做工作分析,那么岗位的职责就界定不清楚,绩效考核就没有一个科学的标准依据。
2.2.2对考核定位存在模糊与偏差
考核的定位,就是通过绩效考核解决什么问题。考核定位的模糊主要表现在考核缺乏明确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考核而进行考核。考核定位的偏差主要体现在片面看待考核的目标上,对考核目的定位过于狭窄。
2.2.3缺乏绩效反馈与沟通
现在大部分院校都在行政管理中实施了绩效管理,然而实际收效远远没有达到预期,大多数止于绩效考核阶段,并没有延伸到罪关键的应用阶段,更有甚者,某些高校行政管理中,对绩效考核结果采取保密状态或者选择性公开状态,这种信息的不对称严重地影响了被管理者的参与兴趣,对工作的改进与绩效的提高根本起不到积极作用。
2.2.4缺乏开放式的持续改进的战略思维
当前,绩效管理方法在我国高校行政管理实施应用中,往往将绩效管理的全过程视作一个“闭合环”,即将岗位设计、绩效制定、绩效考核、绩效考核结果运用这四大步骤作为一个完结项目,绩效管理缺乏整体的持续性和连续性。简单分析,绩效管理只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在高校行政管理中的应用如果仅仅将其视为一个阶段性的工作项目,则对于我们的高校行政管理工作而言,明显是舍本逐末。
3、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中绩效管理的应用举措
管理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绩效管理亦是如此;而绩效沟通作为绩效管理的核心内容,将高校行政管理的绩效管理持续改进;绩效问责作为对绩效管理整个项目的监督,更是提升整体提升了高校行政管理的整体水平。
3.1服务第一
在实施绩效管理的过程中,在岗位分析、制定绩效阶段,必须正本清源,将高校行政管理的服务职能摆在基本职能的首要位置,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服务理念。
行政管理既有管理的职能,又兼有服务的职能。服务是行政管理工作人员活动的根本和最终的目的。目前,部分高校行政人员自我定位失当,存在“官本位”思想,服务意识淡薄。
3.2动态绩效管理
动态管理是一种基于辩证思维的管理观和方法论,是最能挖掘组织潜力和应对外界挑战的新管理哲学。高校行政管理的动态管理是值得进一步认识的重要方面。动态管理为当今高校管理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新的视角。
首先,由于高校必然会受到校外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也对学校目标的制定与达成和各种管理都产生动态影响,因此,高校行政办公的绩效管理必须遵循动态管理原则。
其次,高校行政管理中目前存在的种种问题也只有在动态管理的框架内才能得以妥善解决。高校教师的绩效评价不仅要注重过去所取得的成绩,更要注重对现状和未来能力发挥态势的考察和分析,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高校教师教学和科研的积极性。
最后,动态绩效管理确定目标的合理性在于达到组织、个人与社会目标的统一。高校行政管理的理想境界应该是在宏观的动态把握下富有活力和生机的管理体制。
3.3绩效沟通
绩效沟通是绩效考核的核心。要使绩效管理取得理想的效果,绩效沟通犹为重要。
第一,重视绩效沟通、建立沟通制度。高校的行政管理层要明确绩效沟通在行政人员绩效管理中的核心地位,把绩效沟通作为提高行政人员工作绩效的一项重要的工作来做。
第二,建立开放式的绩效沟通网络。高校行政人员的绩效管理是一种信息量大,涉及面广,工作环节多,目标要求高的活动。为了提高管理绩效,有必要建立一个开放式的、全通道式的绩效沟通网络,使得被考核人员、制定战略的高层决策者、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直线行政部门、其它的行政部门之间实现全方位的沟通。
3.4绩效问责
高校问责制是指以绩效为核心,对高校权力进行监督以及对过失权力进行责任追究。高校问责不仅是高校稳定与发展的一项保障制度,也是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实现高校公共服务以及增强高校回应外界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美国,通过绩效评价对高校校长的管理水平进行评价,已经成为普遍存在的管理实践。当预期的绩效没有实现时,校长就有可能被董事会解雇。这是高校行政管理中的绩效问责的一个具体层面。而在我国,一方面,由于市场经济体制下多元高校利益主体地位的法律缺失,致使高校一方面以同体问责代替多元利益主体问责,另一方面内部问责又流于形式,甚至出现问责主体迁就问责对象的现象,从而偏离了高校问责制的航向,大大弱化了高校问责制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法人治校”理念下高校内部权力的错位与失衡,导致内部权力无序,直接影响学校绩效难以满足相关利益者对高等教育办学的公平、效益、质量的利益诉求。其结果是,法人的权责不对等,高校自治主体不明确,容易产生权力的泛化和责任的边缘化,最终难以落实高校问责。
我国高校行政管理要走出上述困境,必须健全、落实高校行政管理绩效问责制度。绩效问责结果不仅是对于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应担负各项任务的监督,而且对于维持现状和有过失的高校行政管理者应予以追究,从而提升高校行政管理组织和人员的整体业务水平。
3.5持续改进
由于当前绩效管理在我国高校行政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偏差,特别是绩效管理的非连续性问题多有发生,改善这一问题的具体措施就是改变原有的工作思路,用继续改进的原则来实施绩效管理。将绩效管理设计成一个动态的开放式的工作环,这样才能使得我国高校行政管理水平获得不断地提升,而不是阶段性提升。
4、结论
高校是教学与科研的前沿阵地,只有充分遵循高校行政管理的规律,实施绩效管理,科学合理实施岗位分析、绩效制定、绩效考核、绩效反馈四阶段管理,提高高校行政管理者的服务意识、业务水平和创新能力,以绩效沟通为绩效管理的核心,实施动态的、持续改进的绩效管理与绩效问责,才能使高校行政管理朝着健康、有序、持续提升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赫尔曼阿吉斯著:《绩效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
[2]陈中武著:《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出版;
[3]方振邦著:《战略性绩效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
[4]周亚越著:《行政问责制比较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8年出版;
[5]季诚钧著:《大学属性与结构的组织学分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出版;
[6]于中宁著:《现代管理新视野》,经济日报出版社,2006年出版;
[7]《重塑高校行政管理之思考》,《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第三期;
[8]《我国公立高校在行政化体制下的改革误区及其原因分析》,《高教探索》,2006年第一期;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学校有三要素——行政管理、教育和研究。三要素中,行政管理是高校实现其教学、科研两大社会功能的基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发展面临着新的形势,国外先进办学理念及科学管理方法的逐渐来袭,为全面提升我国高校行政管理能力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准备。
对高校行政办公实施绩效管理,既是突破旧的管理模式,增加学校自身竞争力的需要,也是提高整个高校行政管理办公人员素质的重要途径,它最终可以促使和引导学校与教职员工的个人发展达到双赢的状态,提升高校的整体竞争实力,最终与国际接轨,实现靠近、比肩乃至超越国际名校的战略目标。
2、绩效管理在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及问题分析
2.1应用现状简析
高校行政人员的绩效管理是指为实现高校发展战略和目标,采用科学的方法,通过对行政人员的行为表现、工作态度和工作业绩,以及综合素质的全面监测、考核、分析和评价,充分调动行政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改善行政人员的行为,提高行政人员的素质,挖掘其潜力的活动过程。高校在发展战略既定的前提下,遵循目标管理原则来构建行政办公管理人员的绩效管理体系,这样更容易调节和带动全体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积极性,管理效率将会明显提高。
2.2应用问题分析
在我国高校普遍采用的目标管理法中,绩效管理在高校行政管理中的应用当前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综合体现在两端环节(岗位分析和绩效考核结果应用)忽略,中间两环节(绩效计划和绩效考核)实施不到位,这样绩效管理实施中,没有形成持续推进的循环,由于没有了“根本”,中间环节实施起来也就难免流于形式。实施中具体存在的问题包括:
2.2.1应用岗位职责不够清晰
绩效考核的依据是绩效标准的制定,而标准的设定依据是岗位分析,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中,实施过系统的岗位分析的院校为数不多。不做工作分析,那么岗位的职责就界定不清楚,绩效考核就没有一个科学的标准依据。
2.2.2对考核定位存在模糊与偏差
考核的定位,就是通过绩效考核解决什么问题。考核定位的模糊主要表现在考核缺乏明确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考核而进行考核。考核定位的偏差主要体现在片面看待考核的目标上,对考核目的定位过于狭窄。
2.2.3缺乏绩效反馈与沟通
现在大部分院校都在行政管理中实施了绩效管理,然而实际收效远远没有达到预期,大多数止于绩效考核阶段,并没有延伸到罪关键的应用阶段,更有甚者,某些高校行政管理中,对绩效考核结果采取保密状态或者选择性公开状态,这种信息的不对称严重地影响了被管理者的参与兴趣,对工作的改进与绩效的提高根本起不到积极作用。
2.2.4缺乏开放式的持续改进的战略思维
当前,绩效管理方法在我国高校行政管理实施应用中,往往将绩效管理的全过程视作一个“闭合环”,即将岗位设计、绩效制定、绩效考核、绩效考核结果运用这四大步骤作为一个完结项目,绩效管理缺乏整体的持续性和连续性。简单分析,绩效管理只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在高校行政管理中的应用如果仅仅将其视为一个阶段性的工作项目,则对于我们的高校行政管理工作而言,明显是舍本逐末。
3、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中绩效管理的应用举措
管理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绩效管理亦是如此;而绩效沟通作为绩效管理的核心内容,将高校行政管理的绩效管理持续改进;绩效问责作为对绩效管理整个项目的监督,更是提升整体提升了高校行政管理的整体水平。
3.1服务第一
在实施绩效管理的过程中,在岗位分析、制定绩效阶段,必须正本清源,将高校行政管理的服务职能摆在基本职能的首要位置,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服务理念。
行政管理既有管理的职能,又兼有服务的职能。服务是行政管理工作人员活动的根本和最终的目的。目前,部分高校行政人员自我定位失当,存在“官本位”思想,服务意识淡薄。[来源:论文天下]
3.2动态绩效管理
动态管理是一种基于辩证思维的管理观和方法论,是最能挖掘组织潜力和应对外界挑战的新管理哲学。高校行政管理的动态管理是值得进一步认识的重要方面。动态管理为当今高校管理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新的视角。
首先,由于高校必然会受到校外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也对学校目标的制定与达成和各种管理都产生动态影响,因此,高校行政办公的绩效管理必须遵循动态管理原则。
其次,高校行政管理中目前存在的种种问题也只有在动态管理的框架内才能得以妥善解决。高校教师的绩效评价不仅要注重过去所取得的成绩,更要注重对现状和未来能力发挥态势的考察和分析,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高校教师教学和科研的积极性。
最后,动态绩效管理确定目标的合理性在于达到组织、个人与社会目标的统一。高校行政管理的理想境界应该是在宏观的动态把握下富有活力和生机的管理体制。
3.3绩效沟通
绩效沟通是绩效考核的核心。要使绩效管理取得理想的效果,绩效沟通犹为重要。
第一,重视绩效沟通、建立沟通制度。高校的行政管理层要明确绩效沟通在行政人员绩效管理中的核心地位,把绩效沟通作为提高行政人员工作绩效的一项重要的工作来做。
第二,建立开放式的绩效沟通网络。高校行政人员的绩效管理是一种信息量大,涉及面广,工作环节多,目标要求高的活动。为了提高管理绩效,有必要建立一个开放式的、全通道式的绩效沟通网络,使得被考核人员、制定战略的高层决策者、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直线行政部门、其它的行政部门之间实现全方位的沟通。
3.4绩效问责
高校问责制是指以绩效为核心,对高校权力进行监督以及对过失权力进行责任追究。高校问责不仅是高校稳定与发展的一项保障制度,也是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实现高校公共服务以及增强高校回应外界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美国,通过绩效评价对高校校长的管理水平进行评价,已经成为普遍存在的管理实践。当预期的绩效没有实现时,校长就有可能被董事会解雇。这是高校行政管理中的绩效问责的一个具体层面。而在我国,一方面,由于市场经济体制下多元高校利益主体地位的法律缺失,致使高校一方面以同体问责代替多元利益主体问责,另一方面内部问责又流于形式,甚至出现问责主体迁就问责对象的现象,从而偏离了高校问责制的航向,大大弱化了高校问责制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法人治校”理念下高校内部权力的错位与失衡,导致内部权力无序,直接影响学校绩效难以满足相关利益者对高等教育办学的公平、效益、质量的利益诉求。其结果是,法人的权责不对等,高校自治主体不明确,容易产生权力的泛化和责任的边缘化,最终难以落实高校问责。
我国高校行政管理要走出上述困境,必须健全、落实高校行政管理绩效问责制度。绩效问责结果不仅是对于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应担负各项任务的监督,而且对于维持现状和有过失的高校行政管理者应予以追究,从而提升高校行政管理组织和人员的整体业务水平。
3.5持续改进
由于当前绩效管理在我国高校行政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偏差,特别是绩效管理的非连续性问题多有发生,改善这一问题的具体措施就是改变原有的工作思路,用继续改进的原则来实施绩效管理。将绩效管理设计成一个动态的开放式的工作环,这样才能使得我国高校行政管理水平获得不断地提升,而不是阶段性提升。
4、结论
高校是教学与科研的前沿阵地,只有充分遵循高校行政管理的规律,实施绩效管理,科学合理实施岗位分析、绩效制定、绩效考核、绩效反馈四阶段管理,提高高校行政管理者的服务意识、业务水平和创新能力,以绩效沟通为绩效管理的核心,实施动态的、持续改进的绩效管理与绩效问责,才能使高校行政管理朝着健康、有序、持续提升的方向发展。
论文关键词:绩效管理高校行政管理动态管理绩效问责绩效沟通持续改进
论文摘要:在高校行政管理中应用绩效管理,可有效提升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和管理水平。本文在分析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中绩效管理的应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高校行政管理绩效应用的对应措施。
参考文献:
[1]赫尔曼阿吉斯著:《绩效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
[2]陈中武著:《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出版;
[3]方振邦著:《战略性绩效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
[4]周亚越著:《行政问责制比较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8年出版;
[5]季诚钧著:《大学属性与结构的组织学分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出版;
[6]于中宁著:《现代管理新视野》,经济日报出版社,2006年出版;
[7]《重塑高校行政管理之思考》,《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第三期;
[8]《我国公立高校在行政化体制下的改革误区及其原因分析》,《高教探索》,2006年第一期;
论文摘要 借鉴国际著名期刊的栏目设置方法,提出了高校学报栏目设置的建议。研究表明,高校学报不设栏目、栏目数量太少、栏目设置方法单一等问题依然严重。因此,高校学报应加强对栏目设置重要性的认识;积极设置专题性、特色强的栏目;开辟互动性栏目、评论性栏目和报道性栏目。
目前总的来看,高校学报的栏目设置简单、单调,严重影响了学报功能的发挥和质量的提升,深入研究栏目的优化设置有着重要意义。
1. 国际著名期刊的栏目设置情况及特点分析
纵观世界上著名的期刊,暂不说其内容质量,仅看其栏目设置的丰富多彩,就很值得我们学习研究了。本文仅以三家国际著名期刊的栏目设置为例进行简析。
美国的Science,主要栏目有:“报告(Reports)”、“研究文章(Research Articles)”、“技术评论(Technical Comments)”、“《科学》指南(Science's Compass)”、“来信(Letters)”、“政策论坛(Policy Forum)”、“科学与社会短文(Essays on Science and Society)”、“书评及其他(Books et al.)”、“研究评述(Perspectives)”、“综述(Review)”等。这些栏目不仅满足了作者和读者的广泛兴趣和要求,而且有很高的引用频次。
英国的Nature主要栏目有:“社论(Editorials)”、“研究集萃(Research Highlights)”、“争鸣(Opinion)”、“新闻(News)”、“新闻特写(News Features)”、“论文(Articles)”、“简报(Briefings)”、“新闻分析(News Ana lysis)”、
“通信(Correspondence)”、“评论(Commentary)”、“新闻观察(News and Views)”、“来信(Letters)”、“问答(Q & A)”等。
英国的The Lancet,主要栏目有:“社论(Editorial)”、“评论(Commentary)”、“论著(Original Articles)”、“研究动态(Preliminary Communication)”、“方法与设计(Methods and Devices)”、“短篇报道(Short Reports)”、“医学科学(Medical Science)”、“综述(Review Article)”、“假设(Hypothesis)”、“观点(Viewpoint)”、“临床服务(Clinical Practice)”、“医院服务(Hospital Practice)”、“公共卫生(Public Health)”、“新闻(News)”、“伦敦透视(London Perspective)”、“环游世界(Round the World)”、“医学与法律(Medical and Law)”、“今日英国(In England Now)”、“札记与新闻(Notes and News)”、“当代观察(Occasional Survey)”、“书讯(Book Shelf)”、“读者来信(Letter to the Editor)”。
这些刊物通过多样化的栏目设置来传达方方面面的信息,以满足读者的多层次需求,同时栏目的多样化带来体裁的多样化,作者可以将自己的思想通过恰当的体裁更完美清晰地表达。英国的《柳叶刀》杂志刊登了大量的读者来信,这个栏目的影响因子高达4.4,可见其影响力之大。
2. 高校学报栏目设置的建议
(1) 全力构建专题栏目
在通常以学科为依据设置栏目的情况下,也可以针对当前的一些热点问题开辟专栏。这样的热点问题或处于学科前沿,或密切结合生产实际,富有理论和实际意义,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以此为专题,更容易吸引同领域的高水平论文,形成局部优势。专题栏目既适用于总体水平较高的重点大学学报,又适合于具有某学科优势的普通高校学报。有些大学学报已经作了有益的尝试,如《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的“分布式能源”栏目。分布式能源是一种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主要形式,是新兴事物,该栏目的开设在社会上引起了良好的反响,受到了国家能源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该栏目已成为该刊发展的切入点和特色标志[1]。再如,《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的“烟草工程”、“园林工程”等特色栏目,这些栏目追踪报道了该校“葡萄引种及高校无公害配套栽培技术研究”等一系列国内领先的科研成果。这些成果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创造了很好的经济效益[2]。这些学报栏目划分的特点不是以学科为依据,而是以研究领域或方向作为依据,这样更容易结合实际发展需求,更容易跟踪学科发展前沿,也更能集中力量,从而更有优势,更有竞争力。
(2) 积极开设互动栏目
互动性栏目是开展学术交流,沟通作者、编者、读者的好形式,办好这个栏目,期刊的作用就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3]。常用的互动性栏目有:“编读往来”、“读者来信”、“大家谈”等。这些栏目能拉近读者与杂志的距离,形式活跃,能增强读者订阅的积极性。如有的刊物开辟了“编者·作者·读者”栏目,在这个栏目中介绍科技写作知识、编排规范,对提高作者队伍整体素质起到很好的作用。有的刊物通过开辟“读者来信”等栏目及时反馈读者的阅读感受和对刊物的意见,这样就形成了一条畅通的信息交流渠道。例如,可以开设“读者评选好文章”、“我来当主编”等栏目,激发读者的参与意识。网络版期刊在这方面就更有优势,可通过网上论坛、留言簿、电子信箱等实现互动。对于读者来信,也应该按照相关标准付稿酬。
(3) 高度重视评论性栏目
评论性栏目严格来讲,也是互动性栏目,但由于其在科学研究中的独特作用,因而一直被当做单独一项内容来研究。学术贵在争鸣,评论也是创造。前不久,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召开的创建一流大学研讨会上,与会者认为,创建一流大学过程中,大学文化和精神的缺失是我们中国大学面临的重要问题[4]。人文的包容与学术的批判是形成大学创新文化的前提,创新的背后隐含着批判的精神。高校学报应在此方面有所作为。国内外的一些著名期刊都有大量的评论性栏目,如“综述”、“述评”、“社论”、“评论”、“书评”等,这些栏目对加强学术导向、深入开展研究、及时纠正谬误、开辟新的研究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高校学报也应广泛开辟评论性栏目,约请专家写综述、述评,编辑部发表社论等等,这样可以有效活跃学术气氛。对于一些有争议的稿件,先不要一下子就打入“冷宫”,给他发表的一席之地。过后,也可以通过广泛的评论鉴别其真假、优劣,真理总会愈辩愈明,有创见的论文也许就在争论中产生。在评论过程中,切忌以权威压人,而要以理服人。
(4) 不能缺少报道性栏目
作为以高校名称冠名的高校学报,开辟报道性栏目,经常报道校内的重要学术活动、学术成果等信息一定会吸引读者的眼球,满足读者对本校的关注。特别是本校的校友、合作单位等可以从学报这个窗口了解更多学校的最新消息。报道性栏目有“学术动态”、“消息”、“人物专访”等。
Science杂志社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该杂志的报道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 第一部分由科技新闻记者撰稿。 杂志社设有科学新闻部,在华盛顿、东京、伦敦等地设有报道员,同时还有一些特约通讯记者从伦敦、巴黎、柏林、布鲁塞尔、莫斯科、东京和北京发回报道。此外,每年另有至少7位独立记者从世界各地投送新闻稿件。第二部分以自由投稿为主。主要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出类拔萃的科学家们所撰写的科学论文和研究简报。
目前有些高校学报也开设了报道性栏目,但大多是以补白的形式,内容不够丰富,连续性、整体性不强。国际著名杂志都有专职记者,但国内高校学报人员有限,因此有的主编提出了高校学报编辑应做记者型编辑,这也正是出于刊发报道性文章的考虑。报道性栏目的文章可以由编辑撰写,也可以由作者撰写,还可以聘任一些写作能力强的作者做兼职记者,专门搜集报道各部门、各学院的科技新闻。
科学研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科技成果有多种表达形式,读者更有多样的阅读需求。高校学报在栏目设置上应努力全方位满足这一需求,这样才能有更大的学术影响力,才能办成读者、作者都喜爱的“双爱”期刊[5]。
参考文献
[1] 王喜魁.立足学科优势 创办特色期刊[EB/OL].[20071008]. http:∥/newversion/Huixun/Detail.php Id=266.
[2] 熊楚才.精耕细作打造名刊[EB/OL].[20071008]. http:///newversion/Huixun/Detail.php Id=270.
[3] 方玉. 期刊栏目策划的互动意识. 科技与出版,2002(1):2628.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营销;沟通渠道
中国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 A
一、房地产企业营销沟通渠道现状调查及结果分析
笔者以重庆市部分房地产企业为样本点开展了一次关于房地产企业内部营销沟通渠道的调查,关于企业内部营销沟通渠道的调查结果如下:
1.被调查者所在公司各个部门的作业流程
目前大部分公司采用的开发作业流程是流水线式的或者没有具体的流程规划。流水线式的作业流程虽然符合整个房地产开发的程序,但是营销策划没有从一开始就贯穿进来,从而没有发挥营销应有的作用。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目前重庆房地产企业在营销理念上认识不准,房地产开发还缺乏规范的运作机制。
2.被调查者所在公司各部门之间的主要沟通渠道
沟通方式当然也会影响到沟通的效果。统计表明,大部分公司都有例会、例会会议纪要、电话沟通等方式。但不可忽视的是,有一定比例的公司以由合作单位代为转达的方式进行沟通的,这种间接的沟通方式既影响沟通的效果又影响沟通的效率。
3.被调查者所在公司各部门会议由谁确定?
会议是一种很重要的沟通方式,那么由谁来决定是否开会也很重要。由老板来决定是否开会、何时开会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并非所有的老板都对公司有一个客观和全面的了解,所以这种方式不一定能够产生好的效果。统计表明,还有较大比例的公司是经过各部门申请后,由总经办审阅后组织,这种方式的缺陷在于手续过于繁琐,一些急于马上解决的问题可能会因此而错过了时机。
4.被调查者所在公司例会制度的构成
从被调查公司的例会制度构成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公司都有管理层例会制度,而设置相关部门例会制度的公司则相对较少,因此各相关部门缺少相互沟通的必要条件。
统计表明,被调查公司在例会频率上有较大的差异,还有较大比例(20%)的公司例会不固定。这说明重庆的房地产企业在例会制度上还不太规范,还有待改进。
二、重庆房地产企业内部营销沟通渠道研究
笔者基于前期的调查研究的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提出如下营销沟通渠道模型(见图1)。
针对目前房地产企业内部营销沟通渠道的弊端,本模型充分重视了营销部门在信息收集和沟通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强了营销部门和其他各部门的双向沟通,以及营销部门与消费者的双向沟通。更为重要的是,这一模型是以消费者为导向的,它强调的是与潜在消费者沟通的本质意义上展开营销活动,并且实行由外而内的决策过程,即企业是基于消费者的需要而做出决策,而不是基于企业自身做出决策,然后让消费来接受。该模型有如下几个特色:
(1)相对于传统的房地产企业沟通而言,该沟通模型确立了营销部的中心地位,强调了营销沟通对企业决策部门的重要性。
(2)该模型也特别强调了营销部门与其他各部门如市场调研部、人事部、财务部等部门的沟通,将营销部门与其他部门的沟通作为企业决策的依据。营销部门可以通过其与人事部门的沟通,提出他们对营销人员的要求;通过与市场调研部的沟通,了解当前消费者最感兴趣的户型、房屋单价、总价,以及他们对小区配套及环境等方面的要求;通过与财务部的沟通,可以促使他们对营销活动策划的经费提供支持;通过与工程部的联系,促进他们加快工程进度,强化工程质量,以便按质按时交房;通过与成本控制部的沟通,制定出一个既能让消费者接受又可以让企业最大程度地赢利的房价;等等。
(3)在这一过程中,营销部不仅起到了项目信息收集的作用,还承担着项目信息处理和反馈工作,更在项目开发过程中起到了信息交流和协调的作用。
(4)要达到以上目的,离不开决策系统的支持,也即项目决策部门必须赋予营销部门足够的权利,同时,还需要公关部门的支持。当然,为了防止营销部门权力过大,企业也可以专门设置一个营销监测体系,对营销部门的活动进行监督和考核。
三、营销沟通渠道的功能
1.为房地产企业内部营销沟通建立体制保障
如前所述,目前大多数房地产企业内部营销沟通不善的原因在于内部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营销部门处于和其他部门平行的地位,而不是处于一个统领的地位,这种组织结构不利于营销部门有效地和其他部门实行沟通。作者通过研究这种新型的房地产企业内部营销沟通渠道研究,试图改变目前房地产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弊端,从组织结构上赋予营销部门以权力,那么营销部门在和非营销部门进行沟通便有了制度上的保障,可以改变营销部门名不符实的尴尬地位。
2.促进营销部门与非营销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
由于传统的营销管理系统使得营销部门和非营销部门之间有一定的独立性,虽然营销部门花费了较多的时间和金钱投入到消费者需求的调查和信息的采集上,并且是从一开始就介入了项目的运作(也即全过程营销),但由于营销部门和非营销部门的沟通障碍,无法把营销部门的良好构思和营销理念传达给非营销部门,从而无法真正发挥营销的作用。
3.实现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双向持久沟通
企业要发展壮大,必须要拥有一个相对稳定的顾客群。这需要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建立一种持久和双向的联系,不间断与消费者的互动交流,让消费者一直保持对企业的关注和兴趣,成为企业产品的潜在购买者。而这一模型能够将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通过营销部门传达给企业内其他部门,如设计部、工程部、财务部、销售部等等,让这些部门及时并且准确地掌握消费者的真正需求,并把这种需求体现在产品的设计、工程质量、资金支配以及销售策略等方面,不断地对产品进行改进,这样生产出来的房地产产品才会是适销对路的。
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檀文茹,郝杰编著.沟通和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徐小娟.论整合营销沟通及其在我国企业界的应用前景[J].硕士学位论文,1999,(8):65-68.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学校有三要素——行政管理、教育和研究。三要素中,行政管理是高校实现其教学、科研两大社会功能的基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发展面临着新的形势,国外先进办学理念及科学管理方法的逐渐来袭,为全面提升我国高校行政管理能力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准备。
对高校行政办公实施绩效管理,既是突破旧的管理模式,增加学校自身竞争力的需要,也是提高整个高校行政管理办公人员素质的重要途径,它最终可以促使和引导学校与教职员工的个人发展达到双赢的状态,提升高校的整体竞争实力,最终与国际接轨,实现靠近、比肩乃至超越国际名校的战略目标。
2、绩效管理在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及问题分析
2.1应用现状简析
高校行政人员的绩效管理是指为实现高校发展战略和目标,采用科学的方法,通过对行政人员的行为表现、工作态度和工作业绩,以及综合素质的全面监测、考核、分析和评价,充分调动行政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改善行政人员的行为,提高行政人员的素质,挖掘其潜力的活动过程。高校在发展战略既定的前提下,遵循目标管理原则来构建行政办公管理人员的绩效管理体系,这样更容易调节和带动全体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积极性,管理效率将会明显提高。
2.2应用问题分析
在我国高校普遍采用的目标管理法中,绩效管理在高校行政管理中的应用当前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综合体现在两端环节(岗位分析和绩效考核结果应用)忽略,中间两环节(绩效计划和绩效考核)实施不到位,这样绩效管理实施中,没有形成持续推进的循环,由于没有了“根本”,中间环节实施起来也就难免流于形式。实施中具体存在的问题包括:
2.2.1应用岗位职责不够清晰
绩效考核的依据是绩效标准的制定,而标准的设定依据是岗位分析,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中,实施过系统的岗位分析的院校为数不多。不做工作分析,那么岗位的职责就界定不清楚,绩效考核就没有一个科学的标准依据。
2.2.2对考核定位存在模糊与偏差
考核的定位,就是通过绩效考核解决什么问题。考核定位的模糊主要表现在考核缺乏明确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考核而进行考核。考核定位的偏差主要体现在片面看待考核的目标上,对考核目的定位过于狭窄。
2.2.3缺乏绩效反馈与沟通
现在大部分院校都在行政管理中实施了绩效管理,然而实际收效远远没有达到预期,大多数止于绩效考核阶段,并没有延伸到罪关键的应用阶段,更有甚者,某些高校行政管理中,对绩效考核结果采取保密状态或者选择性公开状态,这种信息的不对称严重地影响了被管理者的参与兴趣,对工作的改进与绩效的提高根本起不到积极作用。
2.2.4缺乏开放式的持续改进的战略思维
当前,绩效管理方法在我国高校行政管理实施应用中,往往将绩效管理的全过程视作一个“闭合环”,即将岗位设计、绩效制定、绩效考核、绩效考核结果运用这四大步骤作为一个完结项目,绩效管理缺乏整体的持续性和连续性。简单分析,绩效管理只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在高校行政管理中的应用如果仅仅将其视为一个阶段性的工作项目,则对于我们的高校行政管理工作而言,明显是舍本逐末。
3、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中绩效管理的应用举措
管理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绩效管理亦是如此;而绩效沟通作为绩效管理的核心内容,将高校行政管理的绩效管理持续改进;绩效问责作为对绩效管理整个项目的监督,更是提升整体提升了高校行政管理的整体水平。
3.1服务第一
在实施绩效管理的过程中,在岗位分析、制定绩效阶段,必须正本清源,将高校行政管理的服务职能摆在基本职能的首要位置,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服务理念。
行政管理既有管理的职能,又兼有服务的职能。服务是行政管理工作人员活动的根本和最终的目的。目前,部分高校行政人员自我定位失当,存在“官本位”思想,服务意识淡薄。
3.2动态绩效管理
动态管理是一种基于辩证思维的管理观和方法论,是最能挖掘组织潜力和应对外界挑战的新管理哲学。高校行政管理的动态管理是值得进一步认识的重要方面。动态管理为当今高校管理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新的视角。
首先,由于高校必然会受到校外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也对学校目标的制定与达成和各种管理都产生动态影响,因此,高校行政办公的绩效管理必须遵循动态管理原则。
其次,高校行政管理中目前存在的种种问题也只有在动态管理的框架内才能得以妥善解决。高校教师的绩效评价不仅要注重过去所取得的成绩,更要注重对现状和未来能力发挥态势的考察和分析,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高校教师教学和科研的积极性。
最后,动态绩效管理确定目标的合理性在于达到组织、个人与社会目标的统一。高校行政管理的理想境界应该是在宏观的动态把握下富有活力和生机的管理体制。
3.3绩效沟通
绩效沟通是绩效考核的核心。要使绩效管理取得理想的效果,绩效沟通犹为重要。
第一,重视绩效沟通、建立沟通制度。高校的行政管理层要明确绩效沟通在行政人员绩效管理中的核心地位,把绩效沟通作为提高行政人员工作绩效的一项重要的工作来做。
第二,建立开放式的绩效沟通网络。高校行政人员的绩效管理是一种信息量大,涉及面广,工作环节多,目标要求高的活动。为了提高管理绩效,有必要建立一个开放式的、全通道式的绩效沟通网络,使得被考核人员、制定战略的高层决策者、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直线行政部门、其它的行政部门之间实现全方位的沟通。
3.4绩效问责
高校问责制是指以绩效为核心,对高校权力进行监督以及对过失权力进行责任追究。高校问责不仅是高校稳定与发展的一项保障制度,也是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实现高校公共服务以及增强高校回应外界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美国,通过绩效评价对高校校长的管理水平进行评价,已经成为普遍存在的管理实践。当预期的绩效没有实现时,校长就有可能被董事会解雇。这是高校行政管理中的绩效问责的一个具体层面。而在我国,一方面,由于市场经济体制下多元高校利益主体地位的法律缺失,致使高校一方面以同体问责代替多元利益主体问责,另一方面内部问责又流于形式,甚至出现问责主体迁就问责对象的现象,从而偏离了高校问责制的航向,大大弱化了高校问责制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法人治校”理念下高校内部权力的错位与失衡,导致内部权力无序,直接影响学校绩效难以满足相关利益者对高等教育办学的公平、效益、质量的利益诉求。其结果是,法人的权责不对等,高校自治主体不明确,容易产生权力的泛化和责任的边缘化,最终难以落实高校问责。
我国高校行政管理要走出上述困境,必须健全、落实高校行政管理绩效问责制度。绩效问责结果不仅是对于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应担负各项任务的监督,而且对于维持现状和有过失的高校行政管理者应予以追究,从而提升高校行政管理组织和人员的整体业务水平。
3.5持续改进
由于当前绩效管理在我国高校行政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偏差,特别是绩效管理的非连续性问题多有发生,改善这一问题的具体措施就是改变原有的工作思路,用继续改进的原则来实施绩效管理。将绩效管理设计成一个动态的开放式的工作环,这样才能使得我国高校行政管理水平获得不断地提升,而不是阶段性提升。
4、结论
高校是教学与科研的前沿阵地,只有充分遵循高校行政管理的规律,实施绩效管理,科学合理实施岗位分析、绩效制定、绩效考核、绩效反馈四阶段管理,提高高校行政管理者的服务意识、业务水平和创新能力,以绩效沟通为绩效管理的核心,实施动态的、持续改进的绩效管理与绩效问责,才能使高校行政管理朝着健康、有序、持续提升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网络英语学习生态系统;计算机网络;情感交互
当计算机播放某多媒体程序的时候,编程人员可以他的思想及情感发出指令控制该程序的运行,而不是程序单方面执行下去,程序在接受到编程人员相应的指令后而相应的做出反应,这一过程及行为,我们称之为情感交互
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沟通一般是在双向交互的情况下实现的,比方说学校的一些具体的管理行为、教学行为及其它种种交往行为。而借助传统媒体实现的师生沟通大多数是章向交互的,是教师到学生的,学生的反馈行为一般并不通过传统媒体来实现。在这个主面,网络媒体的不同之处在于,借助它可以实现师生间的双向交互,甚至可以方便地实现学生与校园围墙以外世界的双向交流。
在当前的网络教学尝试中,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被忽视。学生与教师远远相离,客观上使师生之间的感情沟通比较困难,可是并不见有主动的工作去弥补这些缺陷。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很难与教师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很难产生对教师的喜欢、喜爱乃至不很过分的“崇拜”,无法指望得到这种感情对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更不用说在学生的人格成长方面,没有教师的行为作风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笔者认为,这就是教师对学生可以产生意义的第三个方面。这种对教师的行为“导航”和情感沟通对于促进学生学习的必要性的认识缺陷,在近期的网络教学试点工作中一直部分地存在着,直到2000年的长沙会议也没有看到任何转机。
在新的媒体群落条件下,教师除借助传统媒体向学生递送知识信息外,还增加了借助网络媒体与学生进一步沟通的机会。理论上,这些沟通作为通常面对面沟通的补充,也可以产生多方面的意义,比方说,可以指导学生的学习,也可以进一步沟通感情,增进师生之间的了解,使教师对学生产生更多人格等方面的影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夫子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个道,即有为人之道与为学之道的双重含义。在此作一个小结,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可以认为在三个层面上实现意义:其一,情感沟通;其二、管理沟通;其三、知识导航与传授沟通。
网络教学发展的最终制约瓶颈是教师的注意力资源。当前,一个不负责任的流行观念就是简单地将渠道的丰富与沟通的增进对等起来,甚至混淆为一个概念。产生的观点就是网络媒体可以几乎是无限制地扩大招生人数,提高教学效率。估我国,教育事业的相对落后使得我们急于寻找效率更高,受益面更大的教学模式。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但是经验告诉我们,指望借助某种先进媒体的作用使教育的质量和数量在一夜之间“赶超英美”是不现实的,无疑是式的天真幻想。决定教学规模及教育水平的最终制约瓶颈是教师的注意力资源,是教师的质量与数量,与之相对应的是社会的教育投入。
教师已经不能无视网络媒体的冲击,网络上源源不断的信息和源源不断的新理念迫使教师必须有所改变,在这个改变过程中,教育思想的改变也自然而然地发生了。这正是技术进步推动思想进步的一个生动例子。所幸的是,网络媒体并不仅仅是使教师陷入被动状态,它同样为教师准备了足够的自我发展空间,为教师的继续学习和提高业务水平提供了更充分的条件。网络媒体呼唤教师在新的教育思想指导下进行新的教学方法的尝试,比方说,教师不仅仅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更多地作为学习的导航者,也作为网络海洋中知识的导航者。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并不仅仅是刻板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将知识恰当有序地传授给学生。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更多地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即以引导为轴线,以知识传授为内容。就是说,教师的作用在教学活动方面也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作为知识的提供者和传授者,二是作为知识的导航者。这第二个部分的作用正是当前流行的教育思想所要强调的。
教师的另外一层管理意义是他在教学活动中同时在承担着具体学习过程中的“管理”任务。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就是一个客观的近在咫尺的行为约束,这个约束在规定着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干什么,不可以干什么;教师随时对良好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予以鼓励,随时对出现的异常现象进行分析判断,然后按照自己对教育思想及管理思想的理解予以处理。教师深入课堂的管理是整个学校管理活动的重要末梢,忽视这个末梢,管理活动将是不完善的和低效的,不能保证学习活动高效正常地进行。这种观念 在一般的教学理论中已经是老生常谈,但笔者注意到,在过去的有关网络教学的讨论中,这个问题谈得太少且经常被忽视。
总之,如上所述,教师资源所产生的意义中应该包括有管理意义上的部分,还必然有教学意义上的部分。教师在教学方面的作用也因网络的出现而受到冲击。新的媒介带来的新观念首先对一些教师的陈旧教育思想和教学习惯形成冲击,使教师对教学信息的垄断地位受到威胁,近使教师不得不重新思考,重新为自己定位,调整自己的教育思想使之与新的条件相适应;另一方面,新的媒体群落也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学习和提高的空间,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教学信息的表达手段,使他的教学活动更能丰富多彩、引人入胜,更易于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网络英语学习生态系统;计算机网络;英语学习焦虑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听、说、读、写等技能样样要求掌握。“说”往往要求在公共场合进行,如教室。即席用母语当众演讲都会让大多数人觉得紧张,用外语说无疑会更加紧张了。另外,对网络英语学习来说,英语学习的广度和深度都还不够。
焦虑是变态情绪之一,又称心理异常,一般认为焦虑是指个体由于预期不能达到目标或者不能克服障碍地威胁,使其自尊心受挫,或使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而形成的紧张不安、带有恐惧感的情绪状态。Oxford认为语言焦虑是学生因为要运用目的语而产生的害怕心理,是影响语言学习诸因素中的主要因素。1986年,Horwitz等对外语学习焦虑的定义是:一个与课堂学习有关的、在这门语言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显著的自我知觉、信念和情结(1991:25)。MacIntyre & Gardner(1994:284)对外语学习焦虑的定义是:与外语语境(包括听、说和学习)有着特殊关系的紧张和畏惧感觉。
管理资源是一个学校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成功的管理是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保证。经常出现因管理思路的变化而导致重大的变革。比方说,在我国的电视大学教育中,有效管理的实施和到位问题经常得到特别的关注,也经常因此诱发一些教学变革;正在试验中的注册视听生的变革等等,几乎每一次变革都与管理活动中出现的问题相关联。管理活动的实施由学校的专职管理人员和兼任管理职责的教师来完成。比方说,校长同时是教师,一般学科教师也可能兼任班主任等管理职责。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又是千差万别的个体,他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有着不尽相同的情绪表现。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存在不同程度英语学习焦虑。通过观察、访谈等手段,笔者了解到了一些典型患英语焦虑症的学生的情形,并尝试了一系列的应对策略,以下是笔者在工作实践中,主要从学生的角度归纳出的初中生英语学习过程中产生焦虑的原因及教师实施的应对策略。
基于网络的远程教学活动中同样包含管理活动、教学活动以及教学信息资源等地支持因素在内,对于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来说,其中任何环节都是不可缺少的。但是,由于条件的不同,这些支持因素的运转方式也不相同。在图2这样一个网络远程教学系统中,管理活动通常借助两个通道对学生发生作用:其一是通过网络通道,将管理信息发送给学生,也通过网络道来接受学生对管理信息的反馈;其二是管理中心通过遥控一个远在学生端的管理包来实施对学生的面对面的管理,这个管理包有进是借助一些派出或者在当地聘用的管理人员来实现,有时是借助其它方式传递煌管理文件下实现。而教师与学生之间交互,多是借助网络来实现,包括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即通过网络递送教学信息收集反馈信息等。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自主寻找学习信息,这些寻找活动也能得到教师的一些指导。
网络教学发展的最终制约瓶颈是教师的注意力资源。当前,一个不负责任的流行观念就是简单地将渠道的丰富与沟通的增进对等起来,甚至混淆为一个概念。产生的观点就是网络媒体可以几乎是无限制地扩大招生人数,提高教学效率。估我国,教育事业的相对落后使得我们急于寻找效率更高,受益面更大的教学模式。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但是经验告诉我们,指望借助某种先进媒体的作用使教育的质量和数量在一夜之间“赶超英美”是不现实的,无疑是式的天真幻想。决定教学规模及教育水平的最终制约瓶颈是教师的注意力资源,是教师的质量与数量,与之相对应的是社会的教育投入。
笔者发现部分学生,特别是英语上的学困生,他们的英语学习状况多数在小学时已经有点问题,进入中学或大学后,发现自己越学越吃力,成绩越来越差,担心自己再也学不好英语了,对英语惧怕,课上表现害怕、紧张,从不主动发言,焦虑心理非常严重。
有些学生看上去也很努力,学习成绩也不算差,但由于中考的压力,理想中的高级学校要求的考分比自己的目前成绩要高得多,他们总想短期内达到理想成绩,花在英语上的时间很多,连下课也手捧英语书,端坐于课桌,好像是“争分夺秒”,可是效果却不明显,考试成绩总是不够理想,情绪上处于明显的焦虑状态。
在说的方面,学生普遍感觉压力最大,焦虑感最强。有些学生英语课上不敢开口说英语,他们非常在乎别人对自己的印象和评价,害怕当着全班同学出错、丢脸、害怕教师、同学对自己作出负面评价。
在新的媒体群落条件下,教师除借助传统媒体向学生递送知识信息外,还增加了借助网络媒体与学生进一步沟通的机会。理论上,这些沟通作为通常面对面沟通的补充,也可以产生多方面的意义,比方说,可以指导学生的学习,也可以进一步沟通感情,增进师生之间的了解,使教师对学生产生更多人格等方面的影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夫子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个道,即有为人之道与为学之道的双重含义。在此作一个小结,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可以认为在三个层面上实现意义:其一,情感沟通;其二、管理沟通;其三、知识导航与传授沟通。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密切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仔细分析其原因,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降低学习焦虑感,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增强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