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记叙文教案8篇

时间:2023-01-20 03:15:4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记叙文教案,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记叙文教案

篇1

(一)档案工作者整体知识结构老化

目前的档案工作者大多是年龄大、体弱多病的,他们所具有的教育程度也不高,档案专业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虽然大多档案工作人员熟练的掌握纸质档案管理和手工操作,但对计算机管理档案及信息化管理相对陌生,这样就对的档案工作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二)领导对档案工作重视不够

有些学校领导认为档案管理工作就是“保存资料”,没有很强的技术性和专业性,对档案工作认识不足,因此,在人员配备和经费投入方面重视不够。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档案的管理方式已由过去传统档案管理方式逐步向信息化管理过渡,工作的重点也由档案的收集与整理变为编研、利用和创新。这就对档案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政治觉悟要高、责任心强而且要具有创新意识,要具备运用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只有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档案工作,认识其对各项工作的依据作用和参考价值,才能把综合素质较高的人安排到档案工作岗位上,更好地完成档案管理工作。

(三)档案工作人员流动性大

档案部门与其他部门相比,工作辛苦、待遇差、地位低,这成了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为此,必须对档案工作给予更多的投人,改善其工作环境及办公条件;一视同仁地对待档案工作人员,提高他们的工作地位和福利待遇,激发起他们的工作热情,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档案信息化建设当中。

二、高校档案工作者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档案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运用科学的管理原则和方法,对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检索、统计、利用、编研等业务环节全过程进行管理。为保证档案工作能够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仅凭对档案工作的热情和细致的工作作风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科学的管理档案。所以对档案工作者的要求也应该从以传统的机要、保密角方面的政治素质为重点转向以培养业务素质为重点。目前,我国高校从事档案工作人员主要是具有普通学历且非档案专业的人员,由于多数人没有接受过档案学知识的系统学习和专业培训,较难从事档案分类、鉴定、编研和制度修订等学术性较强的工作。随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推进,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将逐步应用于档案工作的各个方面,这就要求档案工作者不仅有丰富的档案专业知识和较强的业务能力,还要有档案数字化能力和电子档案鉴定能力等;不但会传统纸质文件的归档,还要具备电子文件的归档管理能力。因此,加强高校档案工作者的继续教育尤为重要。

三、加强高校档案工作者继续教育的建议

(一)继续教育的主要对象

有计划地组织培训、进修,加大在职档案管理人员岗位培训力度,增强管理人员辨别、处理文档信息的能力。目前,档案队伍中有许多年龄偏大、学历偏低、专业知识偏少、不会使用现代化管理设备的档案工作者,档案主管部门要尽可能地为档案工作者多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全面提高现有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及工作水平。

(二)继续教育的形式与内容

继续教育可采取授课、参观、交流、自学等多种形式,激发培训者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变被动参加为主动参加,授课内容上要专业理论和工作技能相结合,选择贴近生活实际的、能学以致用的,使尽可能多的档案工作者都能参加,让大家通过参加继续教育获取知识。

(三)建立内部培训体系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特点决定了要想做好高校档案工作,建设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档案工作队伍至关重要。兼职档案工作人员属于档案工作基层的工作者,因此加强对兼职档案员的培训,提高兼职档案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是做好高校档案工作的关键。加强对兼职档案员的继续教育,仅仅依赖档案主管部门组织的培训是远远不够的,还是要建立学校内部的培训体系,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举办培训;兼职档案员到档案馆实地学习;专职人员深入到各职能部门或二级学院业务指导,解决兼职档案员的具体问题,指导归档方法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切实提高工作水平。

篇2

结构内容

课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l-2段):介绍名、号、生卒年、评价、籍贯及家庭情况。

第二部分(3-5段):一生出游情况。第一层(3段):少时兴趣及受母亲鼓励立志出游。第二层(4段):母亲去世前出游情况。第三层(5段):母亲去世后出游情况。

第三部分(6-7段):游记成书经过及其文学、科学价值。第一层(6段):详细介绍游记来之不易及成书经过。第二层(7段):概述《徐霞客游记》的文学价值和科学价值。

精炼生动的语言

课文语言精炼生动,如第6段描写徐霞客在游览中所遇的艰险:“登危崖,历绝壁,涉洪流,探洞穴,冒狂风暴雨,行丛林绝径,有时真正是出生入死,更常常要忍饥耐寒”,动词“登”、“‘历”、“涉”、“探”等准确精当,而三字句,五字句和散句的交叉连用使语言灵动而有变化,又使整段话有了内在的节奏韵律,使读者在朗读中能更好地体会到徐霞客遇到的重重困难及其大无畏的探险精神。

列举实例突出真实性的写法

统观全文,准确生动的语言和记叙、描写、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共同构成了本文的写作特点。为了突出传记作品的真实性和史料价值,作者采用了以具体时间为序和列举实例的方法。例如第5段运用实例来说明他旅行时“忽南忽北,一来一去,何止万里”的气魄。第7段又用实例来说明《徐霞客游记》一书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这些实例,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具体地了解徐霞客和《徐霞客游记》,而且最大限度地增强了文章的可信度。

引导学生朗读品味的教学建议

本文虽为传记,但语言生动形象,极富感彩,并且使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建议从朗读入手,让学生充分体会本文的这一特点。

篇3

关键词:尚德教育;遵循本心;深度研课;顺乎自然;尊重质疑

尚德教育是“遵循本心,顺乎自然”的教育理念。这种理念追求,意味着教师应该遵循本心追求教育,开展顺乎自然的教育规律教学。这种理念追求,还意味着学生遵循本心地开展学习,顺乎自然地在学校发展自己的个性品质。因此在教学中要了解学生的天性、思维的能力等进行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时根据学生的天性、思维能力充分尊重学生,从而让学生在顺乎自然的状态下学有所得。

一、教师遵循本心教学必须深度研课

遵循本心的教学,应该是指课堂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式的运用都要符合课程标准的方向性,契合学生的特点,使学生的天性得到充分尊重,把学生带入语文学习的殿堂。

每个孩子内心都希望自己的文章被人欣赏,那么怎样让文章吸引人,变得生动,是学生希望实现的,也是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应该教会学生的。我在教授“细节描出精彩”这堂记叙文写作指导课时,这样设计教学目标:“充分认识记叙文中描写的基本方法,增强描写意识,学习运用细节描写的基本方法,提升记叙文的档次,变空泛为具体,把细节写详细。”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自然地接受老师指导的写作方法,我思考什么样的导入能吸引学生,运用哪些合理的材料帮助学生领会写作生动的方法。于是我在设计教案时,用一些生活中看似平常却感人的画面吸引学生,并提问“怎样把这些动人的画面变成生动的文字”,明确什么是细节描写。接着以“背影”这幅图片为例,从朱自清的文字描述中体会运用动作、外貌、神态等多方面描写,感受文字记叙的生动精彩和透过文字传达的情感内涵。

再次,针对学生平时写作时记叙的内容出示例文《爷爷老了》:

麦子晒干了。爷爷让我进屋写作业,他一个人收拾。爷爷装满了一袋麦子,竟没有提起来。他生气了。第二次,他把它举到了齐腰高度,滑了下去。他骂骂咧咧。

我下楼,和他一起把一包麦子放到他肩上。我说:“爷爷,你还行啊!”

爷爷甩开膀子,颤悠悠地走向屋子……

面对例文,我首先让学生总结例文的主要内容,然后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层层追问的环节,提问学生:“我们可以用怎样的方法把文段写得更生动?”“我们可以在哪些关键词处层层追问?”这样的环节设计必然激起学生强烈的思维。在理清学生提问后又让学生补写追问,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这部分设计有师生的互动和学生的补写练笔,教师既遵循本心的教学又顺乎自然,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思维活动。

教师在教学中指导材料的合理选择、教学过程的合理设计、教案的深度研摩会让课堂构建更鲜明地体现“尚德”的教育理念,也提升了学生对作文课的兴趣,进而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二、遵循学生本心,尊重学生质疑

“尚德”课堂的理念,还意味着学生遵循本心地开展学习,顺乎自然地在学校发展自己的个性品质。“遵循本心、顺乎自然”在语文课堂中就是要让学生尽情学生享受语文带来的情趣和理趣;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尊重学生主动成长的个性,尊重学生的质疑。

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在状态转入活跃状态。“细节描出精彩”这堂作文指导课,在第二个环节“层层追问”中,例文《爷爷老了》激起了学生强烈、活跃的思考,纷纷提出在哪些关键词处可以提问补充、扩展文字使文段写得更生动细腻。在此过程中有两个学生提出了在我预设课程时根本未考虑到的问题并提出了各自的质疑。

生1:我是怎么和爷爷一起把一包麦子放到肩上的?

生2:老师,我觉得张××同学的这个追问不恰当。例文题目叫《爷爷老了》,根据题目文章记叙时要突出“爷爷老的形象,但内心不服老的心态”,而“我怎么提的”就成了写我而不是爷爷,而且感觉爷爷确实老了。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他说得有道理吗?

生:有道理。

师:老师也赞同你的观点!给你点个赞!老师也觉得这个追问就不必要了,追问时我们要注意突出一个“老”字。

生3:爷爷为什么要让我回屋写作业?

生4:老师,我觉得这个追问和张××刚才的追问有一样的毛病,好像与“爷爷老了”没关系,也就不需要追问了。

生3:我为什么会想到,因为爷爷让我去做作业,我必定看不到爷爷扛不起麦子,所以应该是听到麦子掉地上所发出的重重的声音,我才会下楼。

师:你发现了一个问题,“爷爷让我进屋写作业”从细处考虑的话,我后面的内容都看不见。并且你的追问也没有从“老”的角度去思考。老师的建议是把“爷爷让我进屋写作业”这句话删了更好。你觉得呢?

生3:可以删了。

生5:老师,我们的追问要体现中心、为中心服务。

师:非常精彩!这是我们追问时特别要关注的。

在学生质疑的过程中,他们的思维是极其活跃的,他们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在质疑中学生又很自然而主动地掌握了学习的要点。

“尚德课堂”最重要的学习力提升元素是“教师”,最重要的学习力发展元素是“学生”,最重要的学习力价值元素是“顺乎”。“遵循本心、顺乎自然”的“尚德课堂”追求在教学设计时本着深度研课,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质疑,这样才能让学生遵循本心地开展学习,顺乎自然地在语文课堂上发展自己的个性品质,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实现文德与人德相通。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继续教育;公安发展;实战教学;改革 

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国家高效平稳的发展离不开公安队伍的有力保障。公安队伍的建设无论是在现在还是在未来都至关重要,公安队伍建设的核心是公安人员的建设,也就是人民警察个人素质的建设。公安继续教育是建设一支优秀的警察队伍的重要手段之一。公安继续教育工作的时代特点有哪些,公安继续教育模式存在哪些问题,其发展趋势是什么,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公安继续教育的时代特点 

 

公安院校是公安队伍继续教育的主阵地。警察这个职业是政治要求高、社会性强、科技含量大的职业,这就决定了警察这个职业的继续教育,不能仅限于知识的传授,而应是以素质教育为基础,全方位育人。毫无疑问,公安继续教育应该对培养对象传授警察专业知识,训练警察专业技能,培养警务实战能力,但这是远远不够的。警察是国家的执法者,又是管理者,国家赋予警察极大的权力,人民群众对警察有很高的期望值,这就要求警察的政治理论素质、社会基本道德素质都要高于一般人。因此,公安院校的继续教育应特别重视全面育人、持续育人,尤其要加强政治理论素质、社会基本道德素质以及健康心理和完善人格的培养塑造,既强调文化素质、警务素质、身体素质,又强调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以及人文素质、心理素质;既强调专业能力,又强调人品修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既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和社会责任感,又具有良好的警德、警风、警纪和必备的理论基础、专业能力及发展潜能、与现代警务机制的建立和实施相匹配的适应公安岗位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1. 公安继续教育对公安教育全面继承的特点。公安继续教育基本上依托于各地公安院校,因此,公安继续教育无论从教育的形式还是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都要全面地继承公安教育。 

 

2. 公安继续教育与时俱进的特点。由于犯罪手段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犯罪手法越来越先进,公安人员素质也要迅速地提高。因此,公安继续教育的内容必须跟上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公安继续教育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 

 

3. 公安继续教育不受重视的特点。公安继续教育一直是我国公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多年来各院校倾向于重视全日制学历教育,继续教育一直处于一个弱势地位。为提高公安队伍的学历层次,近年来又从大学生中招录公安干警,加剧了公安继续教育地位的下滑。因此,公安继续教育在各院校都存在不受重视的特点。 

 

二、公安继续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 

 

公安继续教育虽然有二三十年的历史,但认真回顾反思,却发现其并没有形成具有公安本质特色的独立形态。概括起来,存在如下问题: 

 

1. 在课程设置上,理论课多,实验、实训课少。公安继续教育在教学形态上基本上是从理论到理论,从课堂到课堂,真正的训练与实战能力培养很少;通常理论课的学时要占到60%以上;实训、实验课不到40%,警务技能课所占比例更小。教学安排上没有体现公安工作的需要,没有体现公安工作的特点。 

 

2. 在课程体系上,照搬学历教育,没有形成自己的体系。公安继续教育基本上脱胎于公安学历教育,许多课程都是简单的照抄照搬,如政治理论、法律、心理、照相、计算机等。这些课程照搬照套,不做任何的调整,直接形成所谓公共基础课。公共基础课与根据公安工作需要添加的一些专业课,共同形成了和公安学历教育基本一致的课程体系,没有真正体现公安教育继续教育的需要。 

 

3. 教学内容陈旧,跟不上时代的变化。由于公安继续教育对公安学历教育简单照抄照搬,结果学历教育脱离实战、脱离实际的问题同样被移植过来。教学内容的变化跟不上时代的变化,跟不上公安工作的变化,公安继续教育没有突出体现时代特点。 

 

4. 教学方式主要是封闭式的自我运作。公安继续

教育形态的运作节律,基本上是公安学历教育的模式,教学上基本没有实战部门的参与,与不断发展的公安实战警务情况基本脱节,造成了教育不能契合公安工作的节奏,培养出来的学员还需要在参与公安实战中重新学习。 

因此,克服上述弊端,构建符合公安工作时代要求、适应公安实战要求的公安继续教育新形态势在必行。 

 

三、公安继续教育的发展趋势 

 

公安继续教育培养的学员基本都是在岗的人民警察,他们担负着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大职责,经受着公安实战的严峻考验,面对着各种复杂情况的实际工作。他们为更好地完成国家赋予的责任和义务,希望通过公安继续教育更新知识结构,强化警务技能。公安继续教育为适应这种需求,必将向不间断教育、终生教育的大方向发展。具体来讲,有以下四个发展趋势:

1. 实行主体性教学,学习、训练积极性被充分调动。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获取知识的人就是主体。现代教学不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应是教师培养学员主动学习的能力和主动进取的意识。只有这样,培养出的公安人才才能适应公安工作的需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主体性教学,培养学员的主体意识,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是将来公安继续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而能不能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教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 实行教训一体化,教学更贴近实战。传统的理论教学与实战相分开进行的做法,将被教训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所取代。为了实现培养目标,在教学方案的设计上将体现教训一体化的原则。教师在每堂课的设计中,将抛弃传统的“满堂灌”、“纯理论”的教学形式,为学员留出适当的训练时间,让学员对教师说讲的知识进行处理、消化和演练,以实现理论知识向实战能力的转化。具体的教学训练的方式应该是灵活多样的,可以根据不同的课程采用实践操作、分组讨论、双方辩论等训练方式。 

为了与教学方案设计上的变化相适应,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也将体现贴近实战的原则。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要多样化,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内,要尽可能创造一切条件,请来自一线的有丰富经验的实战教官参与。通过请实战教官的方式,使课堂教学更贴近实战,而且更易激发学员的学习积极性。 

 

3. 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更加贴近实战。根据课程内容不同,我们将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技能、操作类型的课程,如现场保护、现场勘察、盘查战术、派出所工作、查缉等,将运用模拟实践教学法、现场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训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现场、真实情景,实行体验式教学,让学员练习基本技能,通过切身的感受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在涉及具体事件的防范和处置的课程,如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处置、灾害事故的处置与防范、活动的防范与处置等,将采用讨论法来实现教学的目的。根据认知规律,教师在教学中按照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次序,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引导学员思考、讨论,得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切实提高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涉及综合性课程,如犯罪认定、案件查处等将采用实例教学法。教师可以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选出具有代表性、普遍性的典型案例,让学员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讨论,作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价。实例教学法具有启发性、实践性强的特点,既能开发学员的思维能力、提高学员判断能力和决策能力,又能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 

 

4. 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具有警察特色的实训力度将加强。由于国家赋予警察有效打击犯罪、保持社会安定和调谐治安秩序的责任,公安工作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这就决定了公安继续教育培养公安人才,必须采取教学、实践、再教学、再实践的多次反复而螺旋上升的途径。因此,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加强具有警察特色的实训力度,实行教训、战训一体化,是继续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同时充分利用高素质的学员管理干部队伍,通过与学员同吃同住,朝夕相处,以榜样和示范作用有形或无形地影响每一位学员,将对学员的素质教育融入日常的每一个生活环节中。 

 

参考文献: 

[1]刘浩涌,学历教育与培训并重的公安院校教育训练模式思考[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10,(增刊). 

篇5

关键词:继续教育;公安发展;实战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4―010―02

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国家高效平稳的发展离不开公安队伍的有力保障。公安队伍的建设无论是在现在还是在未来都至关重要,公安队伍建设的核心是公安人员的建设,也就是人民警察个人素质的建设。公安继续教育是建设一支优秀的警察队伍的重要手段之一。公安继续教育工作的时代特点有哪些,公安继续教育模式存在哪些问题,其发展趋势是什么,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公安继续教育的时代特点

公安院校是公安队伍继续教育的主阵地。警察这个职业是政治要求高、社会性强、科技含量大的职业,这就决定了警察这个职业的继续教育,不能仅限于知识的传授,而应是以素质教育为基础,全方位育人。毫无疑问,公安继续教育应该对培养对象传授警察专业知识,训练警察专业技能,培养警务实战能力,但这是远远不够的。警察是国家的执法者,又是管理者,国家赋予警察极大的权力,人民群众对警察有很高的期望值,这就要求警察的政治理论素质、社会基本道德素质都要高于一般人。因此,公安院校的继续教育应特别重视全面育人、持续育人,尤其要加强政治理论素质、社会基本道德素质以及健康心理和完善人格的培养塑造,既强调文化素质、警务素质、身体素质,又强调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以及人文素质、心理素质;既强调专业能力,又强调人品修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既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和社会责任感,又具有良好的警德、警风、警纪和必备的理论基础、专业能力及发展潜能、与现代警务机制的建立和实施相匹配的适应公安岗位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1. 公安继续教育对公安教育全面继承的特点。公安继续教育基本上依托于各地公安院校,因此,公安继续教育无论从教育的形式还是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都要全面地继承公安教育。

2. 公安继续教育与时俱进的特点。由于犯罪手段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犯罪手法越来越先进,公安人员素质也要迅速地提高。因此,公安继续教育的内容必须跟上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公安继续教育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

3. 公安继续教育不受重视的特点。公安继续教育一直是我国公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多年来各院校倾向于重视全日制学历教育,继续教育一直处于一个弱势地位。为提高公安队伍的学历层次,近年来又从大学生中招录公安干警,加剧了公安继续教育地位的下滑。因此,公安继续教育在各院校都存在不受重视的特点。

二、公安继续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

公安继续教育虽然有二三十年的历史,但认真回顾反思,却发现其并没有形成具有公安本质特色的独立形态。概括起来,存在如下问题:

1. 在课程设置上,理论课多,实验、实训课少。公安继续教育在教学形态上基本上是从理论到理论,从课堂到课堂,真正的训练与实战能力培养很少;通常理论课的学时要占到60%以上;实训、实验课不到40%,警务技能课所占比例更小。教学安排上没有体现公安工作的需要,没有体现公安工作的特点。

2. 在课程体系上,照搬学历教育,没有形成自己的体系。公安继续教育基本上脱胎于公安学历教育,许多课程都是简单的照抄照搬,如政治理论、法律、心理、照相、计算机等。这些课程照搬照套,不做任何的调整,直接形成所谓公共基础课。公共基础课与根据公安工作需要添加的一些专业课,共同形成了和公安学历教育基本一致的课程体系,没有真正体现公安教育继续教育的需要。

3. 教学内容陈旧,跟不上时代的变化。由于公安继续教育对公安学历教育简单照抄照搬,结果学历教育脱离实战、脱离实际的问题同样被移植过来。教学内容的变化跟不上时代的变化,跟不上公安工作的变化,公安继续教育没有突出体现时代特点。

4. 教学方式主要是封闭式的自我运作。公安继续教育形态的运作节律,基本上是公安学历教育的模式,教学上基本没有实战部门的参与,与不断发展的公安实战警务情况基本脱节,造成了教育不能契合公安工作的节奏,培养出来的学员还需要在参与公安实战中重新学习。

因此,克服上述弊端,构建符合公安工作时代要求、适应公安实战要求的公安继续教育新形态势在必行。

三、公安继续教育的发展趋势

公安继续教育培养的学员基本都是在岗的人民警察,他们担负着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大职责,经受着公安实战的严峻考验,面对着各种复杂情况的实际工作。他们为更好地完成国家赋予的责任和义务,希望通过公安继续教育更新知识结构,强化警务技能。公安继续教育为适应这种需求,必将向不间断教育、终生教育的大方向发展。具体来讲,有以下四个发展趋势:

1. 实行主体性教学,学习、训练积极性被充分调动。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获取知识的人就是主体。现代教学不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应是教师培养学员主动学习的能力和主动进取的意识。只有这样,培养出的公安人才才能适应公安工作的需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主体性教学,培养学员的主体意识,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是将来公安继续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而能不能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教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 实行教训一体化,教学更贴近实战。传统的理论教学与实战相分开进行的做法,将被教训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所取代。为了实现培养目标,在教学方案的设计上将体现教训一体化的原则。教师在每堂课的设计中,将抛弃传统的“满堂灌”、“纯理论”的教学形式,为学员留出适当的训练时间,让学员对教师说讲的知识进行处理、消化和演练,以实现理论知识向实战能力的转化。具体的教学训练的方式应该是灵活多样的,可以根据不同的课程采用实践操作、分组讨论、双方辩论等训练方式。

为了与教学方案设计上的变化相适应,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也将体现贴近实战的原则。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要多样化,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内,要尽可能创造一切条件,请来自一线的有丰富经验的实战教官参与。通过请实战教官的方式,使课堂教学更贴近实战,而且更易激发学员的学习积极性。

3. 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更加贴近实战。根据课程内容不同,我们将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技能、操作类型的课程,如现场保护、现场勘察、盘查战术、派出所工作、查缉等,将运用模拟实践教学法、现场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训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现场、真实情景,实行体验式教学,让学员练习基本技能,通过切身的感受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在涉及具体事件的防范和处置的课程,如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处置、灾害事故的处置与防范、活动的防范与处置等,将采用讨论法来实现教学的目的。根据认知规律,教师在教学中按照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次序,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引导学员思考、讨论,得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切实提高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涉及综合性课程,如犯罪认定、案件查处等将采用实例教学法。教师可以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选出具有代表性、普遍性的典型案例,让学员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讨论,作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价。实例教学法具有启发性、实践性强的特点,既能开发学员的思维能力、提高学员判断能力和决策能力,又能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

4. 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具有警察特色的实训力度将加强。由于国家赋予警察有效打击犯罪、保持社会安定和调谐治安秩序的责任,公安工作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这就决定了公安继续教育培养公安人才,必须采取教学、实践、再教学、再实践的多次反复而螺旋上升的途径。因此,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加强具有警察特色的实训力度,实行教训、战训一体化,是继续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同时充分利用高素质的学员管理干部队伍,通过与学员同吃同住,朝夕相处,以榜样和示范作用有形或无形地影响每一位学员,将对学员的素质教育融入日常的每一个生活环节中。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档案;岗前教育;继续教育

档案岗前教育(又称档案岗前培训,或档案上岗培训)和继续教育同属档案职业教育的范畴,在档案职业教育中常常被混用。有必要对档案岗前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基本问题进行澄清与界定。

1概念

1.1档案岗前教育的概念。

什么是岗前教育?目前国内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各行各业有着相似但不相同的说法。企业界认为:“岗前教育是指被企业招聘的人员入职企业后,由企业对入职员工如何发展自己职业生涯而进行的企业文化和基本技术、技能的培训和训练。”[1]会计行业认为:“岗前教育是指在取得上岗资格证书前的学习和考试中所进行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取得各等级会计职称前的会计教育和考试中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2]司法行业认为:“律师岗前教育是指,经过国家司法考试取得法律职业资格的人,在申请做执业律师时,必须经过的律师职业培训。”[3]归纳起来,可以将岗前教育定义为特定职业或职业岗位履行职位职能必备的技能培训。解决的既包括这个职业或岗位是什么的问题,也包括在这个职业或岗位怎么做的问题。据此,将档案岗前教育简要地定义为:档案岗前教育是指档案行业从业者从事档案工作或从事特定档案岗位所必备的技能教育。

1.2档案继续教育的概念。

什么是继续教育?目前国内同样没有统一的定义,有着许多相似但不相同的说法。比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职业技术教育术语》中的定义:“继续教育是指已经脱离了正规教育、已经进入社会参加工作和负有成人责任的人所接受的各种各样的教育。”[4]还有:“我国现阶段的继续教育是指面向接受学校教育之后的所有社会成员(特别是成人)的教育活动。”[5]“继续教育是指终身学习或职业培训,是对已接受高等学历教育或已获得一定专业技术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知识技能的补充、更新、拓展和提高,是完善其知识结构、提高其创造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的教育活动。”[6]继续教育界的人们则将继续教育划分为学历继续教育和非学历继续教育两部分,“其中学历继续教育功能是指利用国家开放大学及其分部、地方学院的教学资源,对特定学习者实施和开展开放性学历继续教育,使之更新专业知识、提升学历层次、提高职业本领的功能;非学历继续教育功能是指利用国家开放大学及其分部、地方学院的教学资源和有关资源,对特定学员实施和开展理论培训、专业培训、职业培训等,使之提高理论水平、更新专业知识、增强职业本领的功能”。[7]基于上述观点,可以将档案继续教育简单地定义为:档案继续教育是指已经脱离了正规教育、已经进入社会参加档案工作和负有成人责任的人所接受的各种各样的教育。

2特征

2.1档案岗前教育的特征

2.1.1整体适应性与个体对应性。整体适应性是指市县基层新入职档案工作者岗前教育工作要适应所在地区社会、经济、科技及文化对档案事业发展的需求,同时也要适应所在单位档案工作发展的需要,提高基层档案工作者任职履职质量。个体对应性是指市县基层新入职档案工作者岗前教育要对应基层档案工作者个体需求。对非档案专业背景的新入职基层档案工作者进行档案通识教育,再对档案专业背景的新入职基层档案工作者进行由共性档案理论向个性化的实际档案工作规范与技能教育,还有对应不同具体工作岗位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优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化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

2.1.2需求的确定性与实施的不确定性。需求的确定性是指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新入职基层档案工作者需要进行培训。这种培训需求是确定的,或者说是基层档案工作岗位的长期刚性需求。实施的不确定性是指每年需要培训的人数、涉及专业背景、学历层次、工作年限等却是不固定的,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市县基层新入职档案工作者的培训组织管理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制定有关政策和规划,特别是需要各个单位,特别是政府各部门的重视、配合,也需要所有基层档案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和密切配合。

2.1.3应急性与重置性。关于应急性,市县基层新入职档案工作者教育所需要考虑的工作内容是全方位的,其涉及因素是多方面的,所采取的实际措施和管理方法是多形式、多途径的。而且基层档案工作者岗前教育的过程是按照职业发展的过程要求逐步展开的。因此,无论是规划的总体目标、具体要求、方法步骤,还是实施规划的计划方案、政策导向、运行措施都要做到全面、系统、科学。但受基层档案工作年度周期的要求,基层档案工作者流动性大、更替频繁和岗前教育实施的不确定性等诸多因素影响,市县基层新入职档案工作者岗前教育难以达到上述整体性要求,更多的是满足基层新入职档案工作者上岗前的应急低限要求。关于重置性,一是受基层新入职档案工作者专业背景的影响,非档案专业背景的人员,需要从原专业思维与语境切换到档案专业思维与语境,需要对既有的思维和语境进行重置。二是来自档案专业的新入职人员虽然较非档案专业新入职人员具备一些档案专业知识,但这些知识多是共性知识,与具体档案工作实际千差万别。这也要求来自档案专业的新入职人员思维和语境进行重置,从共性的理论模式,切换到具体的实践模式。

2.2档案继续教育的特征。

翁克山认为:“继续教育的特征是:学习内容具有实用性、学习者具有自主性、学习模式具有多样性、学习时空具有灵活性、学习周期具有长期性甚至终身性。”[8]继续教育的上述特征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同样适用于基层新入职档案工作者的继续教育。

3内涵

3.1档案岗前教育的内涵。

在档案岗前教育定义“档案岗前教育是指档案行业从业者从事档案工作或从事特定档案岗位所必备的技能教育”中,其内涵有三点:一是职业或职业岗位需要,二是履行职位职能的必备技能,三是培训。

3.2档案继续教育的内涵。

继续教育的内涵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继续教育的内涵是指为拓展知识和能力而继续实施的一种教育活动。[9]广义继续教育的内涵是指“已经脱离正规教育,已参加工作和负有成人责任的人所接受的各种各样的教育”。[10]我们将广义的档案继续教育的内涵理解为档案从业人员正规学历教育后所接受的所有的教育,即第一学历毕业后所接受过的全部教育。而将狭义的档案继续教育的内涵理解为档案从业人员入职档案岗位后为提高档案专业技能与能力所进行的档案专业教育。

4任务

4.1档案岗前教育的任务。

档案岗前教育的任务是依据档案专业岗位需要,完成对新入职基层档案工作者履行档案职位或职能的必备专业技能的培训。

4.2档案继续教育的任务。

档案继续教育的任务与档案岗前教育的任务有所不同。前面提到,档案岗前教育的任务是依据档案专业岗位需要,完成对新入职基层档案工作者履行档案职位或职能的必备专业技能的培训。而档案继续教育的任务是依据档案专业人员岗位变动的需要,完成对既有基层档案工作者履行更高层次档案职位或中高级职能的更高专业技能的培训。

5目标

5.1档案岗前教育的目标。

档案岗前教育的目标是解决的既包括这个职业或岗位是什么的问题,也包括在这个职业或岗位怎么做的问题。

5.2档案继续教育的目标。

档案岗前教育的目标是完成新手的“低配”,档案继续教育的目标则是完成熟手的“标配”,再升级到老手的“高配”。

6适用范围

6.1档案岗前教育的适用范围。

档案岗前教育的适用范围是一切新入职(包括从其他岗位调入)的基层档案工作者。

篇7

一、教师要有广泛的综合素质,人人争做“多面手”

大家都有这样的一个共识,语文教师好做,但优秀的语文教师难当。要真正上好语文课,更是件不容易的事。因此语文教师除了要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广泛涉猎教育学、心理学、历史学、政治学,同时还要时刻关注社会热点,洞察人生。一名教师的知识如果储备不足,教学中必定捉襟见肘;反之。如果教师具备了比较扎实的知识功底,具有学者的风范。语文教师必须立志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研究水平。同时,语文教师还应该是个多面手。这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学生的需求。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群生动活泼、充满朝气,有个性、有爱好的中学生,他们也希望自己的语文教师不仅是课堂上的传授者,更应该是生活中的知音和益友。另一方面,语文教师多一项爱好,你就会多一方面的知识,多一些与学生交流的话题,多一种吸引学生的途径,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二、教师要讲究课堂教学艺术,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听语文名家上课,这简直就是种艺术享受,更何况是学生,都能默契配合,积极参与。究其原因,除了他们都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在备课上下足功夫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他们很讲究课堂教学艺术。如导课、穿插、提问、点拨、评价等,丝丝入扣,使学生真正融入到了课堂气氛中,人人动手动脑,积极参与,潜移默化地积累到了知识。试想,这样的教师上语文课,学生怎会不喜欢?

教无定法,常教常新。语文教师就应不拘泥于一种教法。试想,散文教学与记叙文教学一致,说明文与议论文教学又同出一辙,这样的教学怎能引发学生的兴趣?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必须根据授课内容(有时包括授课对象)的不同而灵活设计教法,形成多种学生能主动参与的教学模式,真正实现寓教于乐。

三、教师要做学生的导航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跨越时空的对话应当是放飞心情,感悟生命的历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关于文本的对话应当是平等、互动的过程。师生对话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作为平等对话中的“首席”,既要引领学生走入文本,又不能以绝对真理的拥有者自居,教师只是一个话题的提供者,主持人。

篇8

《Android应用程序设计》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课程[3],该课程教学目标与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密切相关,但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主要表现以下方面。

1.1核心知识点模糊

2010年之后,很多高校开始开设Android相关课程,对其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核心知识点还处于探索阶段,教学方法仍处在研究和实践阶段,导致教师在对核心知识点的选择各有不同。

1.2学生基础薄弱

《Android应用程序设计》课程要求学生掌握Java知识、数据库应用和计算机网络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对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很多学生学习该课程存在一定的难度。

1.3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Android应用程序设计》的课程讲授仍采用理论授课为主、上机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缺乏与实际应用结合;部分教师虽然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案例教学,但这些案例往往是对特定知识点的练习,与实际项目开发相差很大,学生毕业后遇到项目开发时不能正确科学分析具体问题;课后作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的编程能力,但这些题目往往针对某个特定的知识点,导致很多学生作业完成得很好,但实践能力得不到提升[3-4]。

1.4考核方式不科学

目前大多数高校采用类似表1所示的课程考核标准;其中期末考试占70%,其他占30%。这种考核方式主要考核理论学习,与《Android应用程序设计》强调实际动手能力的教学目标不一致,往往导致学生的笔头能力强而实践能力薄弱,因此,这种考核方式不能科学地反映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合作和交流沟通等综合素质。针对上述问题,结合黄河科技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确定《Android应用程序设计》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移动互联网产品的设计、开发、测试、维护等能力,因此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案例教学法达到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目的。

2案例教学在《Android应用程序设计》中的应用

20世纪初,哈佛大学创造了“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对实际应用的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使学生进入特定情境之中,然后通过学生对事件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究活动,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3-5]。

2.1案例的设计

教师在选择典型案例时,应考虑以下4个因素:①案例的选择应该覆盖若干个核心知识点;②案例的选择应该贴近实际生活且生动有趣;②确定案例的规模要适当;④确定案例的难度要适中;表2显示了《Android应用程序设计》核心知识点与典型案例的对应关系。教师对学生采用案例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例如针对当前很多大学生都非常喜欢在手机应用商店下载自己喜好的APP,教师可以以这个兴趣为话题,引导学生开发简易音乐播放器为切入点,教会学生了解软件开发的流程以及在开发过程中应当注意过程控制。

2.2案例的实施

Android应用程序的开发环境需要在PC机搭建,搭建步骤:第一步,安装Java的运行环境;第二步安装Eclipse集成开发环境;第三步安装SDK套件,配置SDK的安装路径;第四步创建Android模拟器(AndroidVirtualMachine),可以模拟仿真不同型号的Android智能手机。

2.3案例的讨论

开展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具有独立分析问题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团队协作和沟通协调能力等职业素质,丰富学生的实际移动互联APP开发经验[7]。教师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要求学生掌握Android应用程序开发过程和方法;②采用启发式教学,恰当地引进教学案例;③学期开始就安排学生自由组队,每4~6人组成一个项目团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个Android应用程序的开发。教师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相关知识点,通过开发科学计算器,满足学生的成就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对Android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2.4案例的考核结合《Android应用程序设计》的课程特点,该课程主要考核学生基本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课程考核采用如表3所示考核标准。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