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1 05:40:5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大学管理学学习经验,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7-0169-02
2015年3月的两会上,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随着近年来,我国大学教育逐渐由“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教育”,大学毕业生人数成倍增加,毕业生就业问题日趋严峻。大学生自主创业成为缓解就业压力、缓和社会矛盾、帮助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自我理想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大学生作为创业活动最活跃的群体之一,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虽然他们在自主创业方面有热情、创意和优质资源,但盲目乐观和经验不足等硬伤也导致了当前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低、成功率低。作为大学生,尤其是经济管理类的大学生,其专业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创业的敏锐性更高,专业优势也更为明显。鼓励大学生创业,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入手,建立起一套结合经济管理类专业特色的创业教育体系,是适应市场对人才需要的一个重要手段和途径。
一、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分析
大学生创业群体主要由在校大学生和毕业生组成,他们具有高知识、高学历的特点,但是缺乏相对应的社会经验和职业体验,需要高校、政府以及社会的引导和帮助。尽管目前政府等相关部门及各高校针对大学生创业提供了诸多支持和优惠政策,但大学生创业人数较少,自主创业科技含量低,创业成功率偏低,其自主创业的现状仍令人担忧。
二、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
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兴起源于“挑战杯”创业大赛等活动的举办,较之发达国家,我们属于起步时间偏晚、发展速度较慢的国家。国外创业教育有着完善的体系和保障,建立起了相对适合本国国情的创业教育体系,创业教育的针对性也更强。相比之下,我国的高校创业教育还处于发展和完善的阶段,尚有很多不足需要不断探索和改进。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观念普及程度低
目前,有很多大学生观念陈旧,认为找不到工作的人才会去创业,大多数大学生将创业当作求职的“备胎”,认为创业是找不到工作的无奈之举。部分家长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态度不明确,持一种不反对、不支持、不鼓励的态度,对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期待不高、信心不足。大学生创业教育观念的普及和程度相对较低。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健全
我国目前的创业教育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没有形成健全的课程体系,配备的课程教材也五花八门。首先,很多高校并未在课程教学体系中明确设立系统化创业教育课程,仅仅以短期培训、客座报告等形式开展创业培训。其次,创业教育对于提升在校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业意识、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有着重要作用。目前,高校开展的创业教育活动主要基于“知识和理论的导向”,希望通过基础的创业理论知识传授对大学生进行简单的创业教育,实践性不强导致创业教育的效果甚微。对经济管理类的大学生而言,他们虽然掌握了相对较多的管理学专业知识,但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还很难实现,经管类的创业教育课程大多也以理论为主,缺乏和专业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三)大学生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师资力量担负着创业教育中的启蒙、组织、指导等多重作用,是创业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师资力量不仅影响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而且直接影响创业培训的最终效果。目前,大多数负责创业教育的教师都是兼职,如就业指导中心的教师、专业课教师、企业老板、政府部门的领导等。高校没有设立专门的部门、建立专业的队伍去负责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有些学校的创业教育由团委负责,有些由就业中心负责,往往是下设一个机构或者科室来负责学校的创业教育,工作人员精力有限;选择的一些负责创业教育的导师又缺乏创业经历,实践经验严重缺乏。
(四)大学生创业基地建设缓慢
近年来,为推动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顺利进行,各地政府和高校逐步建立了诸多创业孵化基地。例如各地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北京的“中关村”、武汉的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以及一些城市的高新技术开发区等,都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大学生创业的基地。但是高校扩招导致毕业生总量持续上涨,就业压力的增大使得大学生中选择自主创业人数越来越多,项目越来越广泛,大学生创业基地、创新园区的建设跟不上需求。
我国的大学对创业教育的重视还远远不够。大多数学校开设了创业教育这门课程,但往往作为选修课,没有统一的教材,从课程设置和师资的配备等都不太重视,对学生学习要求也相对较低。因此,很多学生也对这门课程不重视,疲于应付,学习效果不佳。
三、经济管理类大学生自主创业优势分析
我国的高校创业教育面临着很大的挑战,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经济管理类的大学生,由于其专业的特点,在自主创业的浪潮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经济管理类的大学生在我国的大学生中所占比例相对较高,研究经济管理类大学的创业教育体系对加强素质教育,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等问题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相对于其他专业,经济管理类的大学生有着明显的创业优势。
(一)具备经济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
经济管理类的大学生经过大学系统学习后,成功构建了以管理学原理、经济学原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财务会计、统计学、金融学等课程知识为依托的系统知识结构,因而在企业的运营程序、市场开拓、投融资管理、风险规避等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在自主创业的过程中,他们熟悉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有着专业的优势。
(二)有比较系统的创业观念
经济管理类的大学生由于专业性质的原因,对创业的兴趣较强,创业观念比较系统,比较善于把握市场机会,挖掘市场潜力。由于经济管理类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学生熟悉市场及公司的运作和管理,有比较系统的创业观念。
四、针对经管类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议
(一)注重大学生创业观念的培养
相对于其他专业,经济管理类的学生专业设置有利于大学生创业,但专门的创业实践机会较少,学生的自主创业信心不足。高校要结合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的学习,通过典型案例的学习、创业教育、实践课程等形式,提高大学生创业兴趣和信心,使其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念,让经济管理类大学生成为社会创业队伍的“先锋军”。
(二)优化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
高校的创业教育要结合专业特点,要从入学起逐步深入。经济管理类大学生目前创业的显著特征是以销售为主,通常都是非技术型的创业,技术含量低。经济管理类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创业应用知识的教育,通过共享教育资源、强化专业实践、成功模型分析等多种形式,切实提高大学生的综合应用和实践能力。高校的创业教育,要在现有的课程基础上积极开发创业类指导和具体实践类课程,大力完善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并将创业课程体系纳入到学生的学籍管理制度中来,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和创业意识。条件允许的话,可指派专业教师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团队,如经济管理专业的教师对可以更专业的指导学生进行市场化运作,积极改善创新创业的硬件条件,指导学生直接参与管理内容,如产品的开发、销售、管理,给学生搭建实践的平台,帮助大学生实现将创业意识、创业激情转化为创业举措、创业实效。
(三)提高创业教育师资力量
针对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大学生不做试验,创业导向和市场密切结合的特征,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要求以专业课的教师和企业家为主,针对有创业意愿的学生也可以配备专业的导师。学校应鼓励经管类专业课教师积极到企业挂职锻炼,以丰富实践经验。要强化校企合作,通过进入知名企业家、创业成功的优秀校友等作为创业培训的兼职教师,通过经验分享、提供实习机会的方式,强化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
(四)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第二课堂平台
高校的创业教育,大力弘扬“创新创业创优”三创精神,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构筑创业教育第二课堂平台。以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为中心,围绕创业课堂教育、创新实践活动、创业案例分享等,引导大学生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通过鼓励创业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针对经济管理类的学生,高校通过邀请相关专家讲座、创业指导课、新媒体宣传等形式帮助大学生树立创新创业意识、弘扬创新创业理念;也应结合专业特色开展相关活动如“金点子”模拟销售大赛、创业大赛等,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激情,逐步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同时,高校通过整合校内资源,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鼓励各专业开展以专业知识为核心竞争力的大学生校内创业实践平台,地方政府或学校提供政策支持和运营保障。
关键字:挑战杯 管理机制 竞赛
【中图分类号】G644
1.引言
“挑战杯”大学生系列竞赛为高等院校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所具有的重大战略意义和教育价值,已被高校广泛关注和普遍认同[1]。有效开展“挑战杯”大学生系列竞赛关系到学校、院系、教师、学生等多方面的工作,不是哪一个部门单独所能解决的,是一个涉及到学校各个部门、各级领导、广大教职员工和全体学生的系统工程。因此,高校内部建立以共青团为核心,以各院系分团委为基础,以领导、教师和学生为主体的,科学的、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竞赛鼓励机制是非常必要的,是培养优秀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重要保证[2]。这样的保障监控体系应由竞赛保障系统、竞赛管理组织系统、教师、学生评价与反馈系统和竞赛工作量监控反馈系统四个系统构成。
2.有效的管理机制
2.1 完善竞赛保障系统,规范竞赛管理
竞赛保障系统是指学校对竞赛提供全面、完善保障,包括对竞赛管理及组部门机制及制度上的保障,对指导教师评优、评职称及奖励的保障,以及对参赛学生荣誉、奖励保障等内容,同时建立竞赛评委专家库,专家包括校内教师及校外资深人士,为竞赛的指导工作提供保障。学校的保障系统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依据,建立严格、科学、规范的竞赛保障系统是做好比赛的前提,更是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基础。我校在长期的竞赛管理过程中,重视竞赛保障系统,研究制定了相关文件,在制度建设上,制定和实施了一整套比较完善的、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和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有效的调动了各院系、指导教师、参赛学生的积极性,使学校的竞赛运行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奖赏分明、措施到位、管理有序”,为学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提供了制度的保证。
2.2 健全管理组织系统,完善管理机制
高校内部建立以共青团为核心,以各院系分团委为基础,以领导、教师和学生为主体的,科学的、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竞赛管理组织系统是非常必要的。这一系统要通过“团委-各院系分团委-指导教师-参赛学生”这一四级管理模式来运行。自我校2003年参赛以来,根据竞赛过程中的情况,进一步强化和完善了校级组织管理机制,建立了院系分团委协助管理机构,首先能够发挥基层团学组织教师的优势,依托大学生科技活动骨干队伍,通过开展群众性的创新活动,扩大学生创新实践的参与面;通过监控学生思想变化,给予学生更多的引导,纠正一些错误的想法[3];通过组织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课外活动,为广大同学提供机会、搭建舞台,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2.3 完善竞赛评价与反馈系统,强化人才培养
竞赛评价与反馈系统工作的实施,一般是通过分团委、教师和学生评价来实现的。在备赛过程中,分团委以学生的主体,因材施教,根据项目内容及学生具体情况,加之教师和学生的评价与反馈,形成高效的合作团队,及时发现做实验、搞研究、做调研、开展具体工作中的问题,并通过反馈及时得以解决。在竞赛后,指导教师和学生,通过系统将备赛中的不足之处进行评价,并反馈到试验进度中,使得学生和教师在项目的深度和广度上开展累进及交叉研究,从而实现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2.4 完善竞赛监控系统,强化监控质量
在完善评价与反馈机制的同时,我校仍需要建立完善的竞赛监控系统。一是从专家库中选拔优秀专家组成独立的监控和考核机构,通过学生答辩、审查材料、与专业教师联合研究对策等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定期以总结会的形式召集学生进行培训,及时反馈检查信息,使竞赛保障监控系统形成闭合回路。二是对新接手的分团委书记进行有效的培训和指导,使其尽快步入角色,及时监控其存在的问题,在备赛过程中采取特殊的关注。
3.针对性的完善措施
3.1 在实施过程中,应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项目为核心的管理机制,倡导以本科学生为主体的创新创业实践改革,通过问卷调查、座谈、研讨等方式,收集归纳教师和学生反馈的意见,研究出竞赛管理中待解决问题,实现管理机制的有效运用[4]。通过建立专家库,遴选出熟悉和热爱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的教师参与并指导学生,带动广大的学生在本科阶段得到科学研究与发明创造的训练,改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不强、创业意识淡薄的现状,形成创新的氛围,建设创新文化,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2 突出监控特色,实现创新创业训练与项目研究、开发、实践的有机融合,实现创新创业项目与企业和公司的有效衔接,积极推进项目的成果转化、推荐参与项目研究的优秀毕业生,实现学生就业与企业吸纳优秀员工的双赢。
3.3 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需要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二级院系的大力支持、指导教师积极配合,全面实施管理机制团委和二级院系分团委是关键,形成以团委为总体协调,二级院系分团委逐项实施的管理体系,突出管理的独立性和集中性,强调创新创业人才的个性化发展,注重人文素质与团队精神培养,逐渐完善优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 马建荣,李凤.构建学科竞赛“四化”长效机制,提高学生实践创新创业能力.现代教育技术[J].2011.12.
[2] 金宏妍.共青团参与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增权模式[J].教育教学论坛.2012年10期.
[3] 韩鹏 陈克安等. 大学生科技创新科技活动组织与管理模式探索[J]. Proceedings of 2010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Training(Volume 6) 2010.
[4] 姜扬.高校大学生科研管理有效机制探析[J].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9,17(5).
基金项目:沈阳化工大学2013年教育教学研究基金C类项目;
作者简介:张健(1982-),男,辽宁人,沈阳化工大学团委干事,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组织与管理。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信息化路径
进入信息化社会后,物联网、大数据迅速发展,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时刻会产生数据,尤其是移动电子产品、社交网络的普及,让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发生了显著变化。大数据对于各行各业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对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也不例外,在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下,智慧校园已经建设完毕,针对大学生的日常学习、消费、成绩记录、档案等,均可使用大数据来记录、分析,在这一时代下,如何利用大数据来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成为高职院校与学生管理者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学生管理信息化的意义分析
1.提升管理工作效率。在传统学生管理工作中,一般是采用调查统计、发放表格、信息调取等方式,对于管理者而言,这是庞大的数字基数,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才能完成。但是,利用大数据等技术,让数据分析变得快捷、便利,借助人脸识别系统,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掌握学生各项信息,省去后续统计的麻烦,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满足了人本管理要求大数据时代下各类技术的应用,满足了学生管理工作中以人为本的要求。例如,在教育扶贫中,尽管传统扶贫方式可以帮助贫困学生解决困惑,但是公开的扶贫方式,会给其心理造成一定影响,而利用大数据分析、人工审核相结合的方式,避免了传统扶贫管理工作的尴尬,不仅管理工作更加科学,也具备了人性化特色。
2.实现学生信息的动态化。学生信息并非一成不变,在就学的三年中,时刻会处于变动中,在传统学生管理工作中,一般是在大一登记信息后,就很少更新。将学生各项信息录入系统后,可定期更新,帮助管理者掌握学生信息在各个阶段的变化,从而实现精准化的管理和扶持。
二、大数据时代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信息化路径
1.转变管理思维,提升工作认识。目前,在高职院校中,学生管理工作的占比并不多,管理者数量有限,面对复杂的工作形势显得力不从心,信息化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要充分发挥出大数据等技术的作用,首先,管理者要树立数据思维。对于管理者而言,要用全新的信息化思维来看待数据化时代的学生管理工作,认识到传统管理模式的局限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借助数据思维来找到适合的解决方案。同时,管理者要具备大数据预判力,在应用大数据过程中,不能盲目信任,也不能以此作为长期预判,要具备数据控制力。如,在针对学生的精准扶贫上,数据的采集、变化都要根据学生情况来及时改变,否则就很容易由于信息不更新而出现经验主义错误。对于高职院校而言,要将与学生相关的信息数据化,将其学习、生活、评价、实习、行为、心理健康等数据纳入到学生管理系统中,确保对各类数据都能够及时查询,发现其中的问题,为学生提供科学引导,管理系统的构建要以学生作为中心,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对人与资源、人与人之间进行深度融合、开发,让学生更好的接收。同时,提升教师队伍的大数据使用水平和意识,通过持续性的培训,让教师能够掌握教学资源、教学信息的搜集方式,通过大数据来调整教学模式,使教学内容、方法更加贴近学生需求,并引入高素质大数据人才,弥补学校技术人才缺乏的困境。另外,管理者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实践者,其数据管理能力对于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有直接影响。对此,高职院校要针对管理者开展专项培训,提升其数据素养,除了要提升管理者的数据采集、处理能力外,还要帮助管理者养成良好的数据使用习惯,让学生管理工作朝着前置预判、科学决策的方向发展。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管理者身份多元,既是知识的传递者,也是思想的领路人,学生职业规划的人生导师。在培训上,要涉及多项内容,让管理者能够利用大数据引导学生走出困境,更好地为学生发展而服务,帮助其科学制定学习计划与职业生涯。
2.建设管理平台,打造采集链条。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以及云计算推动了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体系的改革,为了满足管理要求,需要构建学生管理平台,将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各项核心业务纳入其中,包括智慧学习、心理预警、思想教育、综合考评、舆论引导、生涯规划等,构建统一的访问入口。平台的建设需要关注几个问题:首先,确保各类信息数据之间可以连通,促进信息的共享,避免重复建设;其次,各个业务数据应当是无缝流通的,以促进数据、信息的多元共享,提高数据利用率,挖掘数据背后的价值;再次,平台使用者要面向学生管理者、学校各级领导、学生、家长等,根据不同角色需求将业务功能放开,实现多个主体的联动;最后,以学生管理工作的业务需求着手,深度研发其他数据分析系统,强化信息挖掘,充分发挥出信息资源的作用与价值。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其数据来源包括传统学生工作的数据、校园基础系统数据、网络社会平台监控数据,在数据采集上,要将线上、线下结合,融合数据采集模式,进一步扩充采集渠道,构建完整的数据采集链。在具体工作上,需要针对性采集关键数据,包括学习数据、一卡通消费数据、社团活动、图书借阅、宿舍进出、网络社交、关注话题、生活困难等数据,作为一手管理数据。同时,有目的针对个别学生采集数据,通过网络测试、问卷调查等了解特殊群体的生活情况、学习状态、思想变化、心理状态,确保数据采集的全面性与代表性,充分利用好平台,对零散数据来梳理、清洗,将其转化为适合分析、利用的数据。
3.整合管理信息,优化管理决策。在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既要关注学生技能的养成,更要让学生学会做事、学会生活,而传统学生管理工作在这一方面稍有不足,对于学生信息的了解主要依靠入学输入的信息,信息获取方式静态,滞留时间长,一些潜在性的问题无法被及时发掘,对此,需要对各类管理信息整合,让学生在享受高质量学生管理服务的同时,能够树立良好的品德。在大数据的应用上,需要关注学生实际需求,以为学生提供便利,借助技术了解学生动态,高职大学生数量多、性格各具差异,在数据的整合、处理上要突出个性化。在数据整合环节,对各个子系统数据来汇总,清理出其中的错误、不完整数据,对可信赖数据来汇总、完善,根据数据应用范围将其纳入不同子系统中。在数据处理环节,充分发挥出数据挖掘技术的作用,了解学生行为、生活动态的联系,根据学生活动频率、男女消费差异、学生消费水平、消费偏好、阅读兴趣等分析出不同经营活动对学生造成的影响、食堂餐单调整后学生的满意度等,准确分析出学生的生活状态,设置预警阈值发现学生异常,予以及时有效地干预和处理。此外,还可以借助平台来跟踪学生的学习、心理、思想、就业规划等,并对学生就业后的发展数据来持续分析,了解其成长轨迹,弥补传统学生管理工作的问题。
4.完善管理机制,优化制度内容。在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下,大学生的自由度显著提升,学生与高职院校、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利益关系也变得复杂,针对大数据时代下的学生管理信息化方面,要构建完善的学生管理规章制度,规范主体联系,激发出学生的积极性,构建出平等、自由、和谐的校园。首先,将各个部门统一起来,科学分析学生管理工作的各项问题,对信息做出规范整理,针对信息化管理要求完善学生工作机构,明确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责,提升管理者责任意识。在制度内容上,要注意保护好学生隐私,确保学生隐私不受侵犯,强化个人隐私的保护力度,信息安全并非简单是技术层面的问题,与管理、制度息息相关,在搜集数据前,要做好宣传、说明工作,让学校知晓学校搜集了什么信息,数据分析结果的使用对象,减少学生的抵触情绪。另外,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和隐私权,在搜集数据信息时,不能违背学生意志。
5.避免过分依赖,发挥主观能动性。大数据时代下各类信息化技术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只能作为决策参考,不应让技术成为决策主宰。尽管各类技术为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便捷,但是也出现了另一种倾向,即过于依赖大数据,大数据可以提升数据分析准确性,但却无法做到百分百描述,人们选择、接受大数据,是因为大数据让管理活动变得便捷,提高了管理工作效率,如果过于依赖数据分析结果,那么必然会被大数据所支配,因此,管理者要注重自身意识的培育,发挥出自身在管理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另外,数据处理要关注个体差异,在得到分析结果后,要深入了解学生实际情况,为其提供针对性的建议和帮助。
收稿日期:2014-01-18
作者简介:胡勇军(1977-),男,湖北荆州人,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博士生,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赵文华(1966-),男,云南武定人,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高等教育学研究;上海,200240。
摘要:通过比较密西根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科研经费管理异同,可以看出:科研经费是两校收入的主要来源;两校科研经费来源的主要渠道是政府;密西根大学是全成本核算单位,科研经费的拨款充分考虑了学校承担科研项目的“间接成本”,同时具有明显的重“人”轻“物”的特征。上海交通大学是全额拨款单位,科研经费未充分考虑管理和人工成本,其预算具有重“物”轻“人”的特征,偏重科研设备的购置,忽视人员费的支出,且科研项目管理繁琐,预算调整刚性僵化。建议我国研究型大学增加科研间接费的拨付比例、适当提高人员费比重、适度下放项目管理权和提高预算调整自主权。
关键词:高校科研;科研经费;经费管理;密西根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610(2014)03-0036-08
近年来,大学尤其是研究型大学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地位日趋重要,一个重要表现是研究型大学获得的科研经费总额日益增大。如何加强科研经费的管理,不仅是美国等发达国家面临的一个重要命题,更是发展中的中国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美国密西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是美国历史上最悠久的大学之一,被誉为“公立常春藤”,素有“公立大学典范”之称,它还是美国重要的学术联盟美国大学联合会(Association of American Universities)的12个发起者之一。上海交通大学创建于1896年,是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大学之一,也是中国首批985高校之一,其综合实力位居中国高校前列。两校在公立大学、学科综合性和科技创新能力在各自国家的地位等三个方面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本文试图通过比较分析美国密西根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的异同,管中窥豹,来探讨中美两国研究型大学的科研经费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与不足,以期对我们加强此方面的改革提供借鉴。
一、密西根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科研经费规模和增长趋势
(一)两校科研经费规模
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NSF)统计,密西根大学连续三年从联邦政府获得研究经费位居全美大学前三位[1],反映了密西根大学极强的科研活跃度;近五年,密西根大学科研经费占该校年度总经费的比例一直占三分之一强[2],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其研究型大学的显著特征。与密西根大学类似,上海交通大学近五年获得的科研经费一直居中国高校前四位,占学校收入比重也接近三分之一[3] (见表1)。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两校科研在各自学校均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学校收入的主要来源,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其在本国高校中的实力和地位。
(二)两校科研经费增长趋势分析
近十年来,密西根大学科研经费获得稳步增长,由2003年度7?49亿美元增加至2012年度12?74亿美元,增长近一倍[8]3-4。相比较密西根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科研经费增长速度更为迅速,由2003年0?66亿美元增至2012年3?25亿美元,增加近五倍[3](如图1)。两校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密西根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科研经费逐年均在稳步增长,但上海交通大学增长更为迅速,这可能与中国政府近年来加大对科技投入有关;上海交通大学科研经费近年来尽管有很快增长,但换算成美元,与密西根大学仍有相当大的差距。通过图1可以看出,到2012年,上海交通大学科研经费仅是密西根大学的四分之一,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差距正在逐步缩小,由十年前的十多倍,逐步缩减到现在四倍之内,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我国研究型大学在追赶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在办学投入、基础设施等可比的硬指标上正在逐步缩小,但要真正赶上,仍然任重而道远。
二、密西根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科研经费来源结构
密西根大学作为美国科研经费名列前茅的公立大学,其经费来源绝大部分属于联邦政府拨款。以2008-2012年为例,密西根大学从联邦政府获得的科研经费始终占总科研经费的60%以上,而从企业(非联邦政府)等获得经费占总科研经费比例在10%以下,而且还有逐步降低的趋势[8]3。与密西根大学类似,上海交通大学从政府部门获得的科研经费占总科研经费的比例也很高,而且近年来比例进一步加大,从2009年开始,始终在60%以上[3];与密西根不同的是,上海交通大学横向科研经费(非政府支持)在总经费中的比例要明显高于密西根大学,这说明上海交通大学与企业合作开展科研比较活跃(见图2)。比较两校科研经费来源,我们可以看出,密西根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同作为本国顶尖公立大学,其科研经费的渠道最主要是政府,这充分说明公立大学的进步与发展与所在国家的支持密不可分,公立大学所开展的科学研究主要是在围绕本国重视和引导的方向进行。
密西根大学科研经费来源中,绝大部分是来自联邦政府部门。如表2所示,2008-2012年五年间,密西根大学获得联邦政府资助份额从大到小的依次是: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NSF)、国防部(Department of Defense,DOD)、能源部(Energy)等,特别突出的是,国立卫生研究院在联邦政府部门的资助的份额中占了绝对比例,近五年每年都占近70%,这一方面说明密西根大学在生命医学学科方面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也说明美国联邦政府对生命医学学科研究的重视。事实上,通过分析联邦政府对大学的科研资助的种类,生命医学长期以来都是联邦政府资助最大的类别[9]。密西根大学充分体现了美国大学医学院的增值效应。此外,密西根大学近五年还在国家科学基金会和国防部各获得占联邦政府经费10%左右的资助,从能源部获得约5%的资助,其他从航天航空局、交通部、教育部等其他部委共获得约5%的资助。
与密西根大学类比,2008-2012年,上海交通大学从政府获得科研资助主体依次是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教育部、国防部门和其他部委[10]。如表3所示,其中以科技部为最多,每年均占50%左右;其次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每年约占20%左右,而且近两年有增大的趋势;再次是教育部和国防部门约占15%,其他部委约占5%左右。比较两校科研经费结构,我们可以看出,两校获得政府机构资助金额并不是平均分布,均有一个政府部门经费占相当大比例,密西根大学在这一点上显得更为突出,这也说明两国在政府在对大学科研资助主体和资助领域方面的差异。
三、密西根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科研经费管理比较
(一)科研经费拨款体制比较
美国联邦政府是美国大学科研经费投入的最大主体,在拨款体制上,将大学作为全成本核算单位,不仅资助大学科研项目发生的实际费用,而且还支付大学因承担科研项目而导致的设施和管理成本,前者称之为“直接成本”,后者称之为“间接成本”。为从法律上明确科研经费成本分担机制,美国联邦行政管理和预算局(Office of Management and Budget,OMB)制定并的A-21通告(Circulars A-21),在其首章节“目的与范围”中规定,由大学与代表联邦政府的机构谈判确定大学的间接成本比率,这种比率为所有联邦机构所接受,也是适用于高校的所有联邦资助科研项目[11]。密西根大学每三年与美国卫生与人类服务部进行一次谈判,谈判确定的科研经费间接费比率,不但对所有联邦政府资助的项目都适用,对所有非联邦政府资助的项目同样适用,近五年,密西根大学间接费比率一直在55%左右[12],很好地补偿了学校因承担科研活动所发生的各类成本 。
相比较密西根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被政府认定为全额拨款单位,在科研经费预算中对学校的管理费和人员费加以严格限定,如表4所示,上海交通大学获得的国家自然基金委经费中收取的间接管理费占科研资助总金额的比例不超过5%,教育部不超过10%[13]。尽管2011年9月,财政部、科技部调整了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按照分段超额累退比例法计算并实行总额控制,将间接管理费提高到20%左右,但仍低于密西根大学的比率,而且仅是针对科技部的项目。有研究表明,由于我国高校办社会的现状及管理机构的庞大, 高校科研间接成本率远高于美英等高校[14]。由于间接费用比率过低,学校提取的科研管理经费远远不能补偿学校因科研项目所产生的水、电、房屋的支出和人工管理成本,导致学校陷入承担纵向科研项目越多财务负担越重的怪圈。此外,我国高校科研由于归口不同部门管理,其间接费比率的设定没有统一的标准,高校需要对不同部门的科研经费采取不同的换算比率,也无形中增加了管理成本。表4密西根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间接费比率比较(2012年)密西根大学主要资助机构间接费比率上海交通大学主要资助机构间接费比率国立卫生研究院55%科技部≤20%国家科学基金会5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5%能源部55%教育部≤10%国防部55%国防部门5%-13%非联邦资助55%横向项目≤15%
通过两校拨款体制我们不难看出:第一,中美两国对大学的认定性质不同。美国联邦政府将密西根大学作为全成本核算单位,对其因承担科研项目导致的各种成本给予了合理补偿;中国政府将上海交通大学作为全额拨款单位,在科研经费预算中未充分考虑学校承担科研项目的间接成本,导致学校承担纵向科研项目越多,学校财务负担越重。第二,中美两国对大学间接管理费确定方式不同。美国联邦政府对单个高校实施统一的间接管理费比率,其间接费比率是由密西根大学与联邦政府部门谈判确定,最终确定的比率对联邦政府所有科研项目适用;中国提供科研经费的各部委均有自己设定的科研经费间接费比率,比率的确定不会与某个高校单独商议,而是以科研项目“规定”的形式予以确认,而且对所有承担该类项目的高校适用,由于资助科研项目的政府部门众多,高校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统计不同政府部门的科研经费间接管理费。
(二)科研经费管理理念与政策比较
密西根大学的教师在从事科学基金项目时,是将“人”的作用放在第一位,将“物”的作用放在第二位。美国联邦政府各部门对大学的资助有几个显著特点,除了前文所述的对大学间接管理成本的充分补偿,另外在预算中人员经费没有硬性比例限制,根据美国联邦行政管理和预算局的A-21通告,密西根大学科研经费直接成本不但包括研究生学费,还包括了聘用人员、博士后和教师的工资,对于大学全职教师而言,要求其从科研项目中领取的劳务费加上其工资不能超过其12个月的工资总额[15]。密西根大学规定,教师在申请联邦政府项目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列支预算,教师可以从科研经费中支取工资,但是对教授科研提成封顶[16],这样教师不必热衷申报科研项目,大部分时间可以用来潜心科研和教学。这样的特点在科研经费预算上也能够体现出来,如表5所示,密西根大学科研与资助项目管理办公室网站提供了一个申请科研项目的预算模板[17],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约10万美元的科研项目,用于薪资和福利占总经费比例达到62?3%,设备费仅占2?8%,差旅费则更低,仅占1?3%,另外间接成本占了33%。
中国各部门制定的科研经费管理规定也有共同的特点,除了间接管理费比例过低,另外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对人员费支出范围进行限制,只允许支付研究生和外聘人员的劳务费, 在职研究人员的工资均不允许从科研经费列支;而且人员经费占项目经费的比例一般被控制在5%-15% 。由于人员费和间接管理费有严格限制,剩下绝大部分比例的科研经费只能用于购买设备和出差旅行。如表5所示,上海交通大学的科研人员申报一个60万人民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占总经费最大比例的科目是含有设备费和差旅费的研究经费,约占65%,而用于支付研究生、博士生培养的劳务费用仅占15%[18],说明中国的科研经费重“物”轻 “人”的特征。另一个引起各方关注的现象是,中国教师的工资结构是“基本工资+津贴+绩效工资”,基本工资相对较低,教师收入很大程度上靠绩效工资的增长来提高收入水平,对高校教师而言,争取更多的科研项目,就意味着能够增加自己更多的收入。在上海交通大学,因为国家没有统一的相关规定,教师申报科研项目的次数不受限制,横向科研项目还可以将部分科研经费作为科研绩效发放,学校对教师个人总收入也没有封顶限制,导致教师申报科研项目积极性很高。
比较两校科研经费使用范围,我们可知:第一,中美两国对科研经费与教师收入关联的政策不同。密西根大学教师实现年薪制,可以用科研收入来补足三个月收入,但教授科研提成收入封顶,教授可以保证足够的时间做科研、教书育人。在上海交通大学,科研经费不能用于补充在职教师个人收入,加之教师基本工资和津贴较低,导致教师把科研经费的绩效补充来作为收入重要来源,而且经费越多收入越多,对教师潜心科研和安心教学都产生一定影响。第二,中美两国对科研经费允许使用的范围不同。密西根大学的经费很大部分用来资助学生、博士后和专职科研人员,并补偿了教师的收入,科研经费的使用既出了成果又培养了创新人才;上海交通大学用于人员身上的科研经费非常有限,不能负担学生、博士后和专职科研人员的支出,不利于人才队伍的培养。
(三)科研项目管理比较
美国联邦政府对高校科研经费投入的主要分配方式是自由竞争。国家并没有设立一个统一的全国性的科研领导机构,而是将科研的管理权分散到联邦的各个职能部门[19]。密西根大学每年通过自由竞争的方式从联邦政府获得科研经费数额巨大,在全美高校居于前列,这一方面说明密西根大学的科研实力,另一方面也给密西根大学科研项目管理带来很大压力。目前密西根大学有一支人数众多的行政管理队伍和服务支撑性队伍。2012 年1 月1 日,密西根大学将其科研管理机构的名称由原来的“科研开发与管理处(the Division of Research Development and Administration )”改为“科研与资助项目管理办公室(the Office of Research and Sponsored Projects )”[20],更加突出科研管理机构的服务性质。密西根大学项目来源众多,但相对集中,通过分析密西根大学近年来的科研年报,我们可以看出,密西根大学每年从30多个政府部门获得科研经费资助,但国立卫生研究院、国家科学基金会和国防部三家占了联邦政府经费的近95%,而且管理环节相对简单,有统一的管理规章。美国联邦行政管理和预算局的A-21通告详细规定了大学在承担联邦政府资助的科研项目时应该遵从的会计准则,该机构颁布的A-100通告则对高等教育机构接受联邦政府资助做出了统一的管理要求。因此,密西根大学尽管承担了来源众多的科研项目,但是在管理上相对简单,而且美国联邦政府的科研项目结题,一般不开结题验收评审会或鉴定会,也没有专门针对经费的财务验收,而是要求项目承担者向资助方提交财务报告和项目绩效报告,以此作为项目完成的标志,项目执行过程中,提交报告的频率一般一季度一次,最少一年一次[21]。在项目预决算管理方面,美国联邦行政管理和预算局A-110通告专门有一章预算的调整与修订,对高校承担的联邦政府项目调整预算有严格规定,项目承担单位不能自行调整项目预算,必须事先得到项目资助单位同意方能进行,但美国联邦行政管理和预算局A-110通告只是针对一些重大调整事项,对一些过细的项目调整,没有特别明确的要求,项目执行者可以根据实际进行调整。
与美国类似,中国也没有一个统一全国性的科研领导机构,科研经费的分配也是采取自由竞争的形式,上海交通大学每年获得科研经费绝大多数是采取竞争性方式获取。在项目来源方面,提供科研项目的政府部门众多,较为分散,据统计,2012年上海交通大学纵向科研经费来源达40多种,即便是科研经费来源集中的科技部、自然科学基金委和教育部,其内部也细分了若干种项目类别。如科技部针对高校的项目,就包括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公益性行业专项、民口科技重大专项、国际科技合作、科技创新基地建设计划、创新人才推进等10余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包括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青年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创新群体、国际合作、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等10余类。在项目管理上,环节众多且不统一。据统计,上海交通大学纵向课题从指南建议到结题要填报8份以上报告,且不同口径课题的填报要求不同,使得一线教师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日常时间用于应付各种项目管理和项目检查。在预决算方面,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上海交通大学预算制度过于僵硬,条目规定过细、预算调整困难,另外,还普遍存在到款较晚的情况,部分项目验收后余额到款,验收前的决算要按全额做。
比较两校的项目管理,可以看出,第一,中美两国大学科研项目争取方式基本相同。密西根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获得的政府资助的科研项目,绝大部分均是通过自由竞争的形式获取;第二,中美两国科研项目来源种类有差别。在项目来源上,密西根大学来源种类多,但相对集中,上海交通大学经费来源多,但较为分散,教师要将更多的精力用于项目申报;第三,中美两国科研项目管理方式不一样。在管理环节上,密西根大学根据联邦政府统一的法规进行管理,环节相对简单;上海交通大学项目管理环节多且不统一,使得一线教师疲于用于应付各种项目管理和项目检查;第四,中美两国科研项目预算管理存在差别。在预算管理方面,密西根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根据各自国家的规定,均有严格的预算管理程序,但上海交通大学预算条目过细,调整困难,密西根大学有一定的自主权。
四、主要结论与启示
密西根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是美中两国具有重大影响的顶尖公立大学,两校在拨款体制、经费使用和项目管理等方面比较大的差别,虽然存在国情和发展阶段的差异,但密西根大学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的一些理念和举措,对我们有很多启示意义。
(一)增加对大学科研间接费拨付比例
美国研究型大学科研项目采用全成本核算机制,承认大学在承担国家科研项目中存在间接成本,我国研究型大学间接费比例过低,造成科研项目越多学校支付成本越高的怪圈,因此,建议根据大学承担的国家科研项目经费数,另外核拨一定比例科研间接费补贴,改善学校的科研成本的分摊机制。
(二)适当提高人员费比例
美国研究型大学在科研项目中,将人的作用放在第一位,因此,科研经费中大部分经费用于支付人才培养和人员薪资;我国研究型大学的科研项目重“物”不重“人”,科研经费大部分限定为设备费用,人员费支出比例低。建议在保证科研业务费的前提下,适当提高人员费比重,降低设备在科研经费中的比例,可将人员费用于支付研究生培养费、科研教师和专职科研人员聘用费。
(三)适度下放项目管理权
美国政府对研究型大学项目管理环节简单,对大学承担项目给予充分信任;我国研究型大学项目管理环节繁琐,科研人员很大精力用于对付项目检查和验收。因此建议简化科研项目的管理环节,将项目管理权下放给学校科研管理机构,减少不必要的管理环节。
(四)提高预算调整自主权
中美研究型大学对科研经费预算管理都很严格,但美国研究型大学在调整预算方面由一定自主权,中国研究型大学自主调整能力有限,因此建议研究制定符合创新活动规律的科研项目预决算制度,调整科研项目预算框架,预算条目不宜过细,采用更加灵活的预算调整机制,给予学校一定的调整自主权。
参考文献
[1]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Federally Financed Higher Education R&D Expenditures,ranked by FY 2012 R&D expenditures:FYs 2003–12 [EB/OL].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Survey .nsf.(s.d)[2014 -04 -14]. ncsesdata.nsf.gov/herd/2012/html/HERD2012_DST_22.html.
[2]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ual Reports on U?M Finance, Fiscal year 2008、2009、2010、2011、2012 [R]. U?M Business & Finance Division, 2008、2009、2010、2011、2012.
[3]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司.教育部直属高校基本情况统计资料汇编(2008-2012)[G]//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司.教育部直属高校基本情况统计资料.北京:[出版者不详],2008、2009、2010、2011、2012.
[4]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ual Reports on U?M Research & Scholarship, Fiscal year 2008[R]. U?M Office of Research, 2008.
[5]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ual Reports on U?M Research & Scholarship, Fiscal year 2009[R]. U?M Office of Research, 2009.
[6]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ual Reports on U?M Research & Scholarship, Fiscal year 2010[R]. U?M Office of Research, 2010.
[7]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ual Reports on U?M Research & Scholarship, Fiscal year 2011[R]. U?M Office of Research, 2011.
[8]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ual Reports on U?M Research & Scholarship, Fiscal year 2012[R]. U?M Office of Research, 2012.
[9]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Federally financed higher education R&D expenditures, by R&D field: FYs 2003–12[EB/OL].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Survey. nsf.(s.d.)[ 2013 ? 08 ? 16 ]. ncsesdata.nsf.gov/herd/2012/html/HERD2012_DST_11.html.
[10]上海交通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科研年报(2008-2012)[G]//上海交通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科研年报.上海:上海交通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2008、2009、2010、2011、2012.
[11]Office of Management and Budget(OMB) . Circular NO.A -21. Cost Principles fo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EB /OL].The Executive Office of the President, U./whitehouse.gov/omb/circulars_a021_2004/ .
[12]University of Michigan Finance. Indirect Costs[EB/OL].Sponsored Programs.umich.(s.d.)[ 2013-08-16 ]. finance.umich.edu/programs/indirectcosts .
[13]上海交通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科研管理文件汇编[G].上海:上海交通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2013:3-16.
[14]湛毅青.中国高校科研间接成本及其分摊方法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7:114-115.
[15]University of Michigan weblogic. University of Michigan’s A21 Policy [EB/OL]. umich.(s.d.)[2013- 08-16].sitemaker.umich.edu/kinresearchadmin/files/a21policy.pdf.
[16]University of Michigan ,The Office of Research and Sponsored Projects. Salaries in Sponsored Projects[EB/OL]. umich.(s.d.) [2013-08-16]. orsp.umich.edu/proposals/budgets/salaries.html.
[17]University of Michigan ,The Office of Research and Sponsored Projects.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oposal Writer’s Guide[EB/OL]. umich.(s.d.) [2013-08-16].orsp.umich.edu/proposals/pwg/pwgcomplete.html.
[1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经费管理办法[EB/OL].基金指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02-01-01) [ 2013-08-16 ]. nsfc.gov.cn/nsfc/cen/glbf/05/20051201_01.htm
[19]学白羽,李美珍.中美政府部门对高校科研经费的投入及管理方式比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4(12):54-59.
[20]李俊生.美国密西根大学服务型科研管理体系与策略[J].中国高等教育,2013(5):62-63.
一、密西根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科研经费规模和增长趋势
(一)两校科研经费规模
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NSF)统计,密西根大学连续三年从联邦政府获得研究经费位居全美大学前三位[1],反映了密西根大学极强的科研活跃度;近五年,密西根大学科研经费占该校年度总经费的比例一直占三分之一强[2],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其研究型大学的显著特征。与密西根大学类似,上海交通大学近五年获得的科研经费一直居中国高校前四位,占学校收入比重也接近三分之一[3] (见表1)。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两校科研在各自学校均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学校收入的主要来源,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其在本国高校中的实力和地位。表12008-2012密西根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科研经费整体情况比较年份学校密西根大学科研经费总额
(亿美元)经费在美国
大学名次占年度总经费
比例(%)上海交通大学[3]科研经费总额
(亿人民币)经费在中国
大学名次占年度总经费
比例(%)2008876[4]2-313%105642993%20091017[5]2-367%12404305%20101139[6]23381%16464355%20111237[7]43389%16544247%20121274[8]43390%20544290%注:密西根大学科研经费总额含联邦政府资助、非联邦政府资助以及密西根大学资助,上表中经费排名是其获得美国联邦政府资助的金额的排名,密西根大学年度总经费不含医学系统收入。
(二)两校科研经费增长趋势分析
近十年来,密西根大学科研经费获得稳步增长,由2003年度749亿美元增加至2012年度1274亿美元,增长近一倍[8]3-4。相比较密西根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科研经费增长速度更为迅速,由2003年066亿美元增至2012年325亿美元,增加近五倍[3](如图1)。两校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密西根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科研经费逐年均在稳步增长,但上海交通大学增长更为迅速,这可能与中国政府近年来加大对科技投入有关;上海交通大学科研经费近年来尽管有很快增长,但换算成美元,与密西根大学仍有相当大的差距。通过图1可以看出,到2012年,上海交通大学科研经费仅是密西根大学的四分之一,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差距正在逐步缩小,由十年前的十多倍,逐步缩减到现在四倍之内,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我国研究型大学在追赶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在办学投入、基础设施等可比的硬指标上正在逐步缩小,但要真正赶上,仍然任重而道远。
注:上海交通大学科研经费换算成美元是依据当年汇率中间价算出;单位:亿美元。
图12003-2012年密西根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科研经费增长趋势
胡勇军赵文华:中美研究型大学科研经费管理的比较研究
二、密西根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科研经费来源结构
密西根大学作为美国科研经费名列前茅的公立大学,其经费来源绝大部分属于联邦政府拨款。以2008-2012年为例,密西根大学从联邦政府获得的科研经费始终占总科研经费的60%以上,而从企业(非联邦政府)等获得经费占总科研经费比例在10%以下,而且还有逐步降低的趋势[8]3。与密西根大学类似,上海交通大学从政府部门获得的科研经费占总科研经费的比例也很高,而且近年来比例进一步加大,从2009年开始,始终在60%以上[3];与密西根不同的是,上海交通大学横向科研经费(非政府支持)在总经费中的比例要明显高于密西根大学,这说明上海交通大学与企业合作开展科研比较活跃(见图2)。比较两校科研经费来源,我们可以看出,密西根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同作为本国顶尖公立大学,其科研经费的渠道最主要是政府,这充分说明公立大学的进步与发展与所在国家的支持密不可分,公立大学所开展的科学研究主要是在围绕本国重视和引导的方向进行。
注:密西根大学将科研经费来源主要归为联邦政府、非联邦政府和学校资助三类;上海交通大学将科研经费来源主要归为纵向(政府支持)和横向(非政府支持)两类。为便于比较,本图仅将密西根大学联邦政府和非联邦政府经费分别与上海交通大学纵向和横向经费进行比较。
图22008-2012年密西根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科研经费来源
密西根大学科研经费来源中,绝大部分是来自联邦政府部门。如表2所示,2008-2012年五年间,密西根大学获得联邦政府资助份额从大到小的依次是: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NSF)、国防部(Department of Defense,DOD)、能源部(Energy)等,特别突出的是,国立卫生研究院在联邦政府部门的资助的份额中占了绝对比例,近五年每年都占近70%,这一方面说明密西根大学在生命医学学科方面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也说明美国联邦政府对生命医学学科研究的重视。事实上,通过分析联邦政府对大学的科研资助的种类,生命医学长期以来都是联邦政府资助最大的类别[9]。密西根大学充分体现了美国大学医学院的增值效应。此外,密西根大学近五年还在国家科学基金会和国防部各获得占联邦政府经费10%左右的资助,从能源部获得约5%的资助,其他从航天航空局 、交通部、教育部等其他部委共获得约5%的资助。
三、密西根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科研经费管理比较
(一)科研经费拨款体制比较
美国联邦政府是美国大学科研经费投入的最大主体,在拨款体制上,将大学作为全成本核算单位,不仅资助大学科研项目发生的实际费用,而且还支付大学因承担科研项目而导致的设施和管理成本,前者称之为“直接成本”,后者称之为“间接成本”。为从法律上明确科研经费成本分担机制,美国联邦行政管理和预算局(Office of Management and Budget,OMB)制定并的A-21通告(Circulars A-21),在其首章节“目的与范围”中规定,由大学与代表联邦政府的机构谈判确定大学的间接成本比率,这种比率为所有联邦机构所接受,也是适用于高校的所有联邦资助科研项目[11]。密西根大学每三年与美国卫生与人类服务部进行一次谈判,谈判确定的科研经费间接费比率,不但对所有联邦政府资助的项目都适用,对所有非联邦政府资助的项目同样适用,近五年,密西根大学间接费比率一直在55%左右[12],很好地补偿了学校因承担科研活动所发生的各类成本。
相比较密西根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被政府认定为全额拨款单位,在科研经费预算中对学校的管理费和人员费加以严格限定,如表4所示,上海交通大学获得的国家自然基金委经费中收取的间接管理费占科研资助总金额的比例不超过5%,教育部不超过10%[13]。尽管2011年9月,财政部、科技部调整了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按照分段超额累退比例法计算并实行总额控制,将间接管理费提高到20%左右,但仍低于密西根大学的比率,而且仅是针对科技部的项目。有研究表明,由于我国高校办社会的现状及管理机构的庞大, 高校科研间接成本率远高于美英等高校[14]。由于间接费用比率过低,学校提取的科研管理经费远远不能补偿学校因科研项目所产生的水、电、房屋的支出和人工管理成本,导致学校陷入承担纵向科研项目越多财务负担越重的怪圈。此外,我国高校科研由于归口不同部门管理,其间接费比率的设定没有统一的标准,高校需要对不同部门的科研经费采取不同的换算比率,也无形中增加了管理成本。表4密西根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间接费比率比较(2012年)密西根大学主要资助机构间接费比率上海交通大学主要资助机构间接费比率国立卫生研究院55%科技部≤20%国家科学基金会5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5%能源部55%教育部≤10%国防部55%国防部门5%-13%非联邦资助55%横向项目≤15%
通过两校拨款体制我们不难看出:第一,中美两国对大学的认定性质不同。美国联邦政府将密西根大学作为全成本核算单位,对其因承担科研项目导致的各种成本给予了合理补偿;中国政府将上海交通大学作为全额拨款单位,在科研经费预算中未充分考虑学校承担科研项目的间接成本,导致学校承担纵向科研项目越多,学校财务负担越重。第二,中美两国对大学间接管理费确定方式不同。美国联邦政府对单个高校实施统一的间接管理费比率,其间接费比率是由密西根大学与联邦政府部门谈判确定,最终确定的比率对联邦政府所有科研项目适用;中国提供科研经费的各部委均有自己设定的科研经费间接费比率,比率的确定不会与某个高校单独商议,而是以科研项目“规定”的形式予以确认,而且对所有承担该类项目的高校适用,由于资助科研项目的政府部门众多,高校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统计不同政府部门的科研经费间接管理费。
(二)科研经费管理理念与政策比较
密西根大学的教师在从事科学基金项目时,是将“人”的作用放在第一位,将“物”的作用放在第二位。美国联邦政府各部门对大学的资助有几个显著特点,除了前文所述的对大学间接管理成本的充分补偿,另外在预算中人员经费没有硬性比例限制,根据美国联邦行政管理和预算局的A-21通告,密西根大学科研经费直接成本不但包括研究生学费,还包括了聘用人员、博士后和教师的工资,对于大学全职教师而言,要求其从科研项目中领取的劳务费加上其工资不能超过其12个月的工资总额[15]。密西根大学规定,教师在申请联邦政府项目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列支预算,教师可以从科研经费中支取工资,但是对教授科研提成封顶[16],这样教师不必热衷申报科研项目,大部分时间可以用来潜心科研和教学。这样的特点在科研经费预算上也能够体现出来,如表5所示,密西根大学科研与资助项目管理办公室网站提供了一个申请科研项目的预算模板[17],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约10万美元的科研项目,用于薪资和福利占总经费比例达到623%,设备费仅占28%,差旅费则更低,仅占13%,另外间接成本占了33%。
中国各部门制定的科研经费管理规定也有共同的特点,除了间接管理费比例过低,另外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对人员费支出范围进行限制,只允许支付研究生和外聘人员的劳务费, 在职研究人员的工资均不允许从科研经费列支;而且人员经费占项目经费的比例一般被控制在5%-15% 。由于人员费和间接管理费有严格限制,剩下绝大部分比例的科研经费只能用于购买设备和出差旅行。如表5所示,上海交通大学的科研人员申报一个60万人民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占总经费最大比例的科目是含有设备费和差旅费的研究经费,约占65%,而用于支付研究生、博士生培养的劳务费用仅占15%[18],说明中国的科研经费重“物”轻 “人”的特征。另一个引起各方关注的现象是,中国教师的工资结构是“基本工资+津贴+绩效工资”,基本工资相对较低,教师收入很大程度上靠绩效工资的增长来提高收入水平,对高校教师而言,争取更多的科研项目,就意味着能够增加自己更多的收入。在上海交通大学,因为国家没有统一的相关规定,教师申报科研项目的次数不受限制,横向科研项目还可以将部分科研经费作为科研绩效发放,学校对教师个人总收入也没有封顶限制,导致教师申报科研项目积极性很高。表5密西根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科研项目适用范围比较密西根大学项 目预算(美元)所占比例上海交通大学项 目预 算(人民币)所占比例人员费(薪资与福利)
44,600
623%
人员费(劳务费,按最
高15%计算)90,000
15%
设备费2,00028%
设备费、差旅费等(研
究经费)390,00065%差旅费92513%其他成本(材料费等)
400
05%
其他成本(国际合作交
流费,按最高15%计算)90,000
15%
间接成本
23,651
330%
间接成本(管理费,按
最高5%计算)30,000
5%
总经费71,576600,000注:上海交通大学劳务费只能用于直接参加项目研究的研究生、博士后人员的劳务费用。不能用于加班补贴、劳务补助、临时聘用人员和固定人员的工资等。
比较两校科研经费使用范围,我们可知:第一,中美两国对科研经费与教师收入关联的政策不同。密西根大学教师实现年薪制,可以用科研收入来补足三个月收入,但教授科研提成收入封顶,教授可以保证足够的时间做科研、教书育人。在上海交通大学,科研经费不能用于补充在职教师个人收入,加之教师基本工资和津贴较低,导致教师把科研经费的绩效补充来作为收入重要来源,而且经费越多收入越多,对教师潜心科研和安心教学都产生一定影响。第二,中美两国对科研经费允许使用的范围不同。密西根大学的经费很大部分用来资助学生、博士后和专职科研人员,并补偿了教师的收入,科研经费的使用既出了成果又培养了创新人才;上海交通大学用于人员身上的科研经费非常有限,不能负担学生、博士后和专职科研人员的支出,不利于人才队伍的培养。
(三)科研项目管理比较
美国联邦政府对高校科研经费投入的主要分配方式是自由竞争。国家并没有设立一个统一的全国性的科研领导机构,而是将科研的管理权分散到联邦的各个职能部门[19]。密西根大学每年通过自由竞争的方式从联邦政府获得科研经费数额巨大,在全美高校居于前列,这一方面说明密西根大学的科研实力,另一方面也给密西根大学科研项目管理带来很大压力。目前密西根大学有一支人数众多的行政管理队伍和服务支撑性队伍。2012 年1 月1 日,密西根大学将其科研管理机构的名称由原来的“科研开发与管理处(the Division of Research Development and Administration )”改为“科研与资助项目管理办公室(the Office of Research and Sponsored Projects )”[20],更加突出科研管理机构的服务性质。密西根大学项目来源众多,但相对集中,通过分析密西根大学近年来的科研年报,我们可以看出,密西根大学每年从30多个政府部门获得科研经费资助,但国立卫生研究院、国家科学基金会和国防部三家占了联邦政府经费的近95%,而且管理环节相对简单,有统一的管理规章。美国联邦行政管理和预算局的A-21通告详细规定了大学在承担联邦政府资助的科研项目时应该遵从的会计准则,该机构颁布的A-100通告则对高等教育机构接受联邦政府资助做出了统一的管理要求。因此,密西根大学尽管承担了来源众多的科研项目,但是在管理上相对简单,而且美国联邦政府的科研项目结题,一般不开结题验收评审会或鉴定会,也没有专门针对经费的财务验收,而是要求项目承担者向资助方提交财务报告和项目绩效报告,以此作为项目完成的标志,项目执行过程中,提交报告的频率一般一季度一次,最少一年一次[21]。在项目预决算管理方面,美国联邦行政管理和预算局A-110通告专门有一章预算的调整与修订,对高校承担的联邦政府项目调整预算有严格规定,项目承担单位不能自行调整项目预算,必须事先得到项目资助单位同意方能进行,但美国联邦行政管理和预算局A-110通告只是针对一些重大调整事项,对一些过细的项目调整,没有特别明确的要求,项目执行者可以根据实际进行调整。
与美国类似,中国也没有一个统一全国性的科研领导机构,科研经费的分配也是采取自由竞争的形式,上海交通大学每年获得科研经费绝大多数是采取竞争性方式获取。在项目来源方面,提供科研项目的政府部门众多,较为分散,据统计,2012年上海交通大学纵向科研经费来源达40多种,即便是科研经费来源集中的科技部、自然科学基金委和教育部,其内部也细分了若干种项目类别。如科技部针对高校的项目,就包括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公益性行业专项、民口科技重大专项、国际科技合作、科技创新基地建设计划、创新人才推进等10余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包括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青年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创新群体、国际合作、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等10余类。在项目管理上,环节众多且不统一。据统计,上海交通大学纵向课题从指南建议到结题要填报8份以上报告,且不同口径课题的填报要求不同,使得一线教师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日常时间用于应付各种项目管理和项目检查。在预决算方面,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上海交通大学预算制度过于僵硬,条目规定过细、预算调整困难,另外,还普遍存在到款较晚的情况,部分项目验收后余额到款,验收前的决算要按全额做。
表6密西根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科研项目管理比较学校项目争取项目来源管理环节预决算管理密西根大学自由竞争种类多但相对集中环节简单、统一 预算调整严格,但有一定自主权上海交通大学自由竞争种类多但相对分散环节多且不统一 条目过细,调整预算困难
比较两校的项目管理,可以看出,第一,中美两国大学科研项目争取方式基本相同。密西根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获得的政府资助的科研项目,绝大部分均是通过自由竞争的形式获取;第二,中美两国科研项目来源种类有差别。在项目来源上,密西根大学来源种类多,但相对集中,上海交通大学经费来源多,但较为分散,教师要将更多的精力用于项目申报;第三,中美两国科研项目管理方式不一样。在管理环节上,密西根大学根据联邦政府统一的法规进行管理,环节相对简单;上海交通大学项目管理环节多且不统一,使得一线教师疲于用于应付各种项目管理和项目检查;第四,中美两国科研项目预算管理存在差别。在预算管理方面,密西根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根据各自国家的规定,均有严格的预算管理程序,但上海交通大学预算条目过细,调整困难,密西根大学有一定的自主权。
四、主要结论与启示
密西根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是美中两国具有重大影响的顶尖公立大学,两校在拨款 体制、经费使用和项目管理等方面比较大的差别,虽然存在国情和发展阶段的差异,但密西根大学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的一些理念和举措,对我们有很多启示意义。
(一)增加对大学科研间接费拨付比例
美国研究型大学科研项目采用全成本核算机制,承认大学在承担国家科研项目中存在间接成本,我国研究型大学间接费比例过低,造成科研项目越多学校支付成本越高的怪圈,因此,建议根据大学承担的国家科研项目经费数,另外核拨一定比例科研间接费补贴,改善学校的科研成本的分摊机制。
(二)适当提高人员费比例
美国研究型大学在科研项目中,将人的作用放在第一位,因此,科研经费中大部分经费用于支付人才培养和人员薪资;我国研究型大学的科研项目重“物”不重“人”,科研经费大部分限定为设备费用,人员费支出比例低。建议在保证科研业务费的前提下,适当提高人员费比重,降低设备在科研经费中的比例,可将人员费用于支付研究生培养费、科研教师和专职科研人员聘用费。
(三)适度下放项目管理权
美国政府对研究型大学项目管理环节简单,对大学承担项目给予充分信任;我国研究型大学项目管理环节繁琐,科研人员很大精力用于对付项目检查和验收。因此建议简化科研项目的管理环节,将项目管理权下放给学校科研管理机构,减少不必要的管理环节。
(四)提高预算调整自主权
中美研究型大学对科研经费预算管理都很严格,但美国研究型大学在调整预算方面由一定自主权,中国研究型大学自主调整能力有限,因此建议研究制定符合创新活动规律的科研项目预决算制度,调整科研项目预算框架,预算条目不宜过细,采用更加灵活的预算调整机制,给予学校一定的调整自主权。
参考文献
[1]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Federally Financed Higher Education R&D Expenditures,ranked by FY 2012 R&D expenditures:FYs 2003–12 [EB/OL].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Survey .nsf.(s.d)[2014 -04 -14]. ncsesdata.nsf.gov/herd/2012/html/HERD2012_DST_22.html.
[2]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ual Reports on UM Finance, Fiscal year 2008、2009、2010、2011、2012 [R]. UM Business & Finance Division, 2008、2009、2010、2011、2012.
[3]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司.教育部直属高校基本情况统计资料汇编(2008-2012)[G]//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司.教育部直属高校基本情况统计资料.北京:[出版者不详],2008、2009、2010、2011、2012.
[4]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ual Reports on UM Research & Scholarship, Fiscal year 2008[R]. UM Office of Research, 2008.
[5]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ual Reports on UM Research & Scholarship, Fiscal year 2009[R]. UM Office of Research, 2009.
[6]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ual Reports on UM Research & Scholarship, Fiscal year 2010[R]. UM Office of Research, 2010.
[7]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ual Reports on UM Research & Scholarship, Fiscal year 2011[R]. UM Office of Research, 2011.
[8]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ual Reports on UM Research & Scholarship, Fiscal year 2012[R]. UM Office of Research, 2012.
[9]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Federally financed higher education R&D expenditures, by R&D field: FYs 2003–12[EB/OL].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Survey. nsf.(s.d.)[ 2013 08 16 ]. ncsesdata.nsf.gov/herd/2012/html/HERD2012_DST_11.html.
[10]上海交通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科研年报(2008-2012)[G]//上海交通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科研年报.上海:上海交通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2008、2009、2010、2011、2012.
[11]Office of Management and Budget(OMB) . Circular NO.A -21. Cost Principles fo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EB /OL].The Executive Office of the President, U./whitehouse.gov/omb/circulars_a021_2004/ .
[12]University of Michigan Finance. Indirect Costs[EB/OL].Sponsored Programs.umich.(s.d.)[ 2013-08-16 ]. finance.umich.edu/programs/indirectcosts .
[13]上海交通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科研管理文件汇编[G].上海:上海交通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2013:3-16.
[14]湛毅青.中国高校科研间接成本及其分摊方法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7:114-115.
在知识性和控制性上的交互作用显著。第二,不同性别和城乡来源在心理一致感总分和意义感上存在交互作用。第三,大学生家庭环境和心理一致感相关显著。
【关键词】大学生;家庭环境;心理一致感
【中图分类号】G710
1引言
在过去多年的大学新生心理建档、新生心理访谈和日常的心理咨询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来源于他们的原生家庭,如来源于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氛围、家庭结构、父母的养育方式等,这些因素是影响学生生理、心理以及个性的发展和人格形成的重要部分。
心理一致感是个体内部的一种相对比较稳定的结构,是个体的总体心理倾向性,影响着个体对生活总体认识、判断和感知,其形成和一个人的经验有着密切联系,综合体现在个体应对内外环境应激、发掘自身资源以及对生活的总体感知1。心理一致感的研究基本证实个体在儿童青少年时期的发展最快,个体的成长环境,尤其是家庭环境对这一心理倾向必然有着深刻影响,而国内关于家庭环境和心理一致感的研究,基本上处于空白。研究家庭环境和心理一致感之间的关系,探求有益于大学生健康保持的影响因素,积极评估内外界环境的应激,提高大学生的心理一致感水平,从而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2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4省市9所高校的在校本科生,兼顾不同专业、性别、年级,随机整群抽取,共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问卷1148份,其中有效问卷1052份,问卷有效率为87.67%。
2.2研究工具
2.2.1个人基本情况调查表
大学生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调查包括年级、性别、城乡来源、是否独生和专业等基本情况。
2.2.2心理一致感问卷
本研究采用的是Antonovsky开发的13个项目的心理一致感问卷,其中4个测量意义性,5个测量可理解性,4个测量可控制性。
2.2.3家庭环境量表
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第三版(FES-CV-Ⅲ),共有90道是非题。此量表包含10个分量表,但由于独立性、情感表达和道德宗教观三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较差,因此在统计数据时,只使用了其余7个分量表,共63个题目。
2.3数据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使用Spss16.0进行处理,主要的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单因素和多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
3研究结果
3.1大学生家庭环境的特点
3.1.1不同性别、是否独生和城乡来源大学生家庭环境的差异
研究结果显示出,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家庭环境的矛盾性、知识性、娱乐性、组织性和控制性上有显著差异。来自城镇的大学生在娱乐性和控制性方面显著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在成功性方面低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性别和是否独生对娱乐性的交互作用显著,性别和城乡来源对知识性和控制互作用显著。
3.2大学生心理一致感的差异状况
3.2.1不同性别、是否独生和城乡来源大学生心理一致感的差异研究
研究显示出,性别对可理解感和心理一致感总分的主效应显著,男生的心理一致感水平高于女生,而且在可理解感维度上显著高于女生;性别和城乡来源对意义感和心理一致感总分存在交互作用。
3.3大学生家庭环境、心理一致感的关系
3.3.1大学生家庭环境、心理一致感的关系研究
将大学生的家庭环境的各因子与心理一致感的各因子及总分之间进行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出,家庭环境的亲密度、知识性、娱乐性、组织性和心理一致感总分及各维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矛盾性和心理一致感及各因子存在十分显著负相关。
3.4.2心理一致感对家庭环境的回归分析
由家庭环境和心理一致感的相关分析可知,家庭环境各维度中除了控制性维度外其余各维度与心理一致感呈显著相关,其中矛盾性与心理一致感呈显著负相关,其余因子与心理一致感呈显著正相关。现在以家庭环境中各维度为预测变量,心理一致感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家庭环境中的四个因子(亲密度、知识性、组织性、矛盾性)对心理一致感的预测力较好,能够解释心理一致感总变异的27.6%。
4讨论与分析
4.1不同性别、是否独生和城乡来源大学生家庭环境的差异分析
研究发现,除亲密度外,性别对家庭环境的其他因子的主效应显著。知识性、娱乐性在是否独生上主效应显著,城乡来源对成功性、娱乐性和控制性的主效应显著,性别和是否独生上交互作用显著,知识性和控制性在性别和城乡来源上交互作用显著。
4.2不同性别、是否独生和城乡来源的大学生心理一致感差异分析
研究发现,大学生心理一致感和可理解感水平在性别上主效应显著,性别和城乡来源在意义感和心理一致感总分上交互作用显著。可能由于男性和女性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生理、文化和社会因素的影响,被给予不同的养育方式和期望,男女两性的差异承载着更多的文化底蕴和社会机制2。男性在成长过程中所形成的个性品质大多包括性格倔强、理智的情感以及对竞争和刺激的偏爱,而女性则是比较温柔,情感丰富。3。
4.3大学生家庭环境、心理一致感的关系研究
对大学生家庭环境和心理一致感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家庭环境中矛盾性与心理一致感显著负相关,其余各维度除控制性因子外,成功性、知识性、亲密度、亲密度、组织性和心理一致感显著正相关,矛盾性与心理一致感存在显著负相关。
以前研究发现,家庭环境的亲密性和组织性对大学生的社会支持有正向预测作用4,个体在家庭中对亲密度和组织性的感受越多,对外界社会支持也会有越多的感受。本研究也认为,家庭环境融洽和谐的学生和父母以及家庭成员间有着更多的交流,同时感受到父母很多的关爱,使得在生活中感受更多积极面,父母注重家庭成员对知识和世界的探索和学习精神,感受到来自家庭和外界的支持越多,个体对周围世界的感受和理解更倾向于积极,心理一致感水平也就越高5。
5参考文献
1Antonovsky,A.Thesenseofcoherence.Anhistoricalandfutureperspective[J].IsraelJournalofMedicalScience,1996,32:170-178.
2方刚.性别心理[M],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5:24.
3朱丽亚・T伍德.著.性别化的人生―传播、性别与文化[M].徐俊、尚文鹏译.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118-125.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实验室管理;资源优化
随着时代的进步,计算机技术应用越来越普遍,受现代教育技术的影响,计算机技术也逐渐渗透到大学公共计算机课程教学以及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大学计算机课程是目前大学的必修课程之一,学校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能,大学计算机实验室则是高校学生进行计算机课程学习和展开科研场所的重要场所。有效的解决计算机实验室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将计算机更有效地服务于教学、服务于科研。
一、大学计算机实验室面临的困境
1.档案管理工作不到位
在大学中,实验室计算机实验室档案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关系到学校的各项资料录入保存,计算机档案管理的问题,因而,这是不容忽视的。但是,我国很多大学没有意识到计算机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实验室管理人员人手不够且流动性大,没有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档案交接不够及时造成档案材料的丢失不完整,档案工作无法规范化。另外管理手段比较落后,没有具体的档案管理制度和合格的文档规格加以约束,造成管理困难,以及不能符合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2.计算机病毒猖獗,存在安全隐患
大学专业较多,不同专业的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水平有着比较大的差别,很多学生对于计算机的程序软件没有进行合理的保护使用,或是不负责任的破坏计算机系统文件,导致系统无法正常运行,影响到正常的教学活动。不正当的操作方式加上使用人数多而杂,这就容易导致计算机系统染上各种病毒,病毒木马传播速度非常快,容易造成系统瘫痪,导致计算方法出现很大的漏洞,给维修管理和正常学习都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另外大学计算机实验室的设备必须在稳定的电压下进行运行,实验室电路比较复杂,一旦出现差错就会造成计算机安全隐患。此外还要加强计算机实验室的防盗工作,防止计算机硬件设备的丢失。
3.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人员能力不强
目前很多大学对于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要求不够明确,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方面有所欠缺。管理人数不足加上能力不强,面对计算机实验室涉及的各种技术问题,导致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大,管理解决难度大。因此必须重视管理人员的问题,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用科学方式对计算机实验室进行管理完善,促进高校计算机现代化建设。
二、对大学计算机实验室困境的解决方法
1.健全计算机实验室规章制度
规范计算机实验室的规章制度的前提是要对实验室计算机管理工作有着足够的重视,学校领导应高度重视实验室管理,大力支持实验室档案管理、设备管理、系统管理等工作的进行,加强适当的资金投入,明确各个管理人员的职责。同时应制定健全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制度就是规程,是对管理人员的思想行为进行的约束控制,形成组织的原则,防止工作出现混乱的状况。管理人员应自觉按照规章制度来办事,协调工作,使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工作变得有据可依,做到有秩序地进行管理,保证计算机实验室的顺利运行。
2.加强计算机实验室环境管理
计算机实验室的环境管理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外部环境,即保证计算机的供电电压稳定,防止跳闸现象的出现,保护计算机设备,防止出现灰尘因素造成的元件散热功能不佳,二是网络环境,即保护好计算机硬件软件不受侵害。对于外部环境,要做好卫生清洁工作和外部温度光照控制,每周至少要进行两次卫生清洁工作,同时防止室内环境温度过高,光照强烈的情况,及时对计算机设备进行散热。对于网络环境,除了要定时检查计算机的硬件软件是否有损害状况,还要不时对计算机进行检查,查看是否有病毒隐患,及时更新安全的软件设备,保护计算机实验室的安全。
3.提升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水平
大学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是衡量计算机实验室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加强计算机实验室的工作人员素质,要求他们具有一定的知道计算机操作、维修和保护能力。计算机系统庞大复杂,维修工程十分繁重,合理安排实验室员工的工作,充分利用时间,真正提高每一位计算机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加强维修调查能力,不断提高理论知识和技术水平,从而有效提高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
计算机实验室是关系到高校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其管理方式和能力直接影响到大学实验教学的质量,体现大学信息化管理的水平。对计算机实验室进行有效的管理,打造高性能、适应性强的高校计算机实验管理设备,不断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便捷、高速、灵活、优质的计算机服务,同时加强学校现代化建设,开发计算机设备的潜能,提高利用率,促进大学充分用好计算机设备资源。
参考文献:
[1]朱琳,周钧.高校计算机实验室资源优化与管理研究[J].前沿,2013(06).
[2]罗文春.大学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中的困境与对策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2012(28).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
一般来说,学生工作主要包括四大模块:其一,思想政治教育;其二,就业指导;其三,心理健康教育;其四,奖学金、助学金及助学贷款的评定等。本文就从这四个模块来分析大数据在学生工作中的应用方法,进而提出大数据时代下学生工作的精细化管理。
一、大数据应用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和大学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大学在管理和服务中汇聚了不同类型与层次的海量数据。而在大数据的工作模式下,这些数据不再以孤立、碎片及无序的形式存在,而是呈现出联系性、完整性及规律性的特点,并为大数据应用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大数据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个性化教学及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细化服务等方面。第一,实现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个性化教学。大数据的核心作用是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预测出事物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即预测性。学者刘辉[1]认为,大数据作为观察大学生思想行为的显微镜,能够客观记录学生的信息、精准分析学生的特征、科学预测学生的需要,有助于因材施教,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个性化。具体而言,学生工作者可根据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学习时的视频点击率、参与有关事件讨论的关注度,以及课堂教学互动时的活跃度等即时数据和关联数据发现学生思想行为的差异和学习兴趣的不同之处。此外,学生工作者可以利用可视化的多媒体技术将枯燥、乏味的数据转化成学生乐于接受的直观图表形式,进而揭示数据间的关联性和规律性,如标签云和时间流等可视化技术的使用。因此,利用大数据的分析方法对学生学习的数据进行处理,可以全面深刻地了解学生思想轨迹的变化、学习的兴趣及心理需求,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从而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个性化教学。第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细化服务。学生工作者不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指导者,更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引导者。学生工作者在工作中时常面临“一对多”的局面,如果按照传统的教育模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难以做到精准把握及服务效果的精确评估,亦会削弱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而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则可以有效避免由于教育对象的多元化而导致教育效率低下的弊端。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为每一个受教育者量身定制教育模式,即勾勒出一幅新型化的“数字剪影”,以细分学生群体、总结归纳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与规律,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服务日益精细化,管理日趋科学化,从而摆脱过去粗放型的管理模式。概言之,在大数据时代下,学生工作者更能有针对性地解决多元大学生群体的各种思想矛盾与问题,使大学生更加认可、理解、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教育的个性化与精准化[2]。
二、大数据应用于学生就业指导
利用大数据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一方面,学生工作者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帮助大学生寻找自己的职业兴趣点与特长,以制定出较为符合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社会需求的职业生涯规划。如现在在大学生中广泛流行的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就是建立在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另一方面,建立在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高等院校根据大学生职业规划的需求,在专业设置与课程选择上更具有灵活性,根据社会需求及时调整教学计划,进而使学生能够掌握适应未来工作与生活的知识技能。但是,大数据应用于学生就业指导时,有几点必须要重视。其一,要以大学生为本,防止出现变大数据手段为目的,本末倒置的情况。其二,由于大学生处于思想价值体系尚未完全成熟的阶段,其本身对于信息缺乏全面、客观、正确的认识,所以,学生工作者要学会筛选、鉴别从大学生处收集的信息,去伪存真,保证数据的准确度。其三,大数据的分析要紧密结合社会现实,防止与社会现实相脱离。以上三点,正是学者张家明[3]在《大数据背景下的大学生个性化就业指导》一文中所强调的:“大数据分析要防止三脱钩与大学生个性化就业指导的大数据分析要努力增强科学性。”
三、大数据应用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大数据在应用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利用大数据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精神需求,能够有效预防和缓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学生在学校里面的所有行为,包括学习、生活、消费、性格特点、思想动态、心理倾向及所表现出的原生家庭环境等都会以“事实数据”和“行为数据”的形式呈现出来,而大数据分析能够帮助学生工作者深入了解所管理的学生,并能筛选出特殊群体和心理问题易感群体,使其及时给予关怀与指导,从而针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另外,大数据可以有效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创新。如前所述,随着大学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校园网内存储着大量的学生信息,包括教务系统中的成绩信息、团学系统中的社团活动信息、图书馆系统中的图书借阅信息等。这些系统中所产生的大量信息,通过大数据的量化分析,可以挖掘出其蕴含的丰富的内涵,总结出规律性,摆脱碎片化,而成为一个整体。因此,学生工作者利用大数据的量化分析技术,可以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摆脱经验主义的束缚,提高精确度,从而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创新。反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创新,又会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二者是相互促进,辩证统一的。
四、大数据应用于学生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的评定
大数据应用于学生工作中的奖学金、助学金及助学贷款的评定时,可使其评定结果更加精准,提升学生工作的效率。以校园卡所记录的数据为例,通过对参评者在校园内消费时间、地点及金额的统计,既可以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又可以推测其在学校的消费水平。接着,学生工作者将这些信息与他们的家庭经济情况、生源地、家庭成员构成、性别、年龄等信息进行关联分析,可以进一步了解到他们在校内消费水平与上述因素是否具有某种关联性,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建立全体学生的常模参数。学者逄索[4]亦认为:“通过监测学生行为与常模的对比,可以及时诊断可能存在的隐患,用于发现学生突发生活困难或心理问题等意外情况的预警工作,进一步完善大学生资助认定工作和心理危机处理机制。”
五、结语
大数据能够通过不同的角度协助学生工作者解决高校学生工作中不断涌现的新难题,在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及奖助贷的评定等领域都有巨大的作用。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创新学生工作模式,可以实现高校学生工作的精细化管理,为学生工作提供相应的指导,从而提升学生工作效率。
作者:党立刚 王永伟 单位: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
参考文献:
[1]刘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用大数据的现实困境与诉求[J].思想理论教育,2015(9):60-65.
[2]刘辉.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微传播化[J].思想理论教育,2014(6):8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