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德班级管理育论文8篇

时间:2022-05-24 00:14:5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德班级管理育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德班级管理育论文

篇1

1.缺乏德育的班级管理目标

当前一些初中班级管理仍旧是以学生的智力教育为中心,班主任的工作重点以及教育目标主要体现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上,没有将德育全面纳入到具体的班级管理工作体系中,对学生的考核中对德育方面的考核内容也不够全面,这就导致初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存在很大的随意性,不利于学生德育素质的系统培养。

2.忽略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完善

有些教师在德育工作中没有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念,德育工作主要是集中在学生是否遵守课堂纪律、学习成绩是否理想以及班级活动是否积极参加等显性环节。而对初中生的心理状态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能通过有效的德育活动及时排遣和调节学生内心的不良情绪,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

3.忽略了德育方式与方法的改进

受传统班级管理模式和管理思想的影响,目前初中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和德育工作时,主要还是以“硬性管理“”强制性管理”方式为主,没有充分考虑到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和情感等因素,德育的方法过于单一,进而影响了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班主任提高德育工作艺术性和有效性的策略

1.班主任要做到“为人师表,言传身教”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产生相应的影响。德育活动的开展,必须注重班主任自身德育素质的提高,以良好的师德、深厚的理论、专业技能对学生进行德育,对学生多进行关心和爱护,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世界观。当学生对自己的工作方式和管理方法出现异议时,要真正能放低身段,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沟通与交流,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个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的德育形象去影响学生、引导学生。

2.情感激励,拓宽德育渠道善于结合

初中学生的兴趣偏好和情感特点,加强情感教育手段的合理应用,形成对学生情感发展的有效激励,这对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大有裨益。例如,为了有效培养班级学生的自信心,班主任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优势特征和“闪光点”,然后在丰富的班级活动中让学生的个性特质得以充分展示,对学生进行及时的鼓励和表扬。这时,往往会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变得更加积极,让学生产生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巨大动力。

3.刚柔相济,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

如果班主任一味采取强制性的硬性管理手段,往往很难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这就要求初中班主任要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多采取一些“柔性”管理手段,做到德育工作中的刚柔相济和艺术化处理,留给学生更多自我反思和主动进步的机会,激发出初中生的主体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这对学生充分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无疑能够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也更有助于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

4.活跃班级氛围,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协作意识

由于班主任个人精力有限,大多数德育项目都是集体开展的,这虽然存在一定的教育缺陷,但无疑也为初中生交际能力和协作意识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此,初中班主任要多活动,重视班级文化的建设,营造出良好的班级教育氛围。要不失时机地开展集体主义教育,使学生在平等、民主、活跃、和谐的课堂氛围下不断提高个人的德育素质,增强学生的团队认同感和集体荣誉感,形成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优秀班风,进而对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结束语

篇2

“和谐”在现代汉语中指配合得适当、匀称;在哲学中指一个系统与外部客观世界之间及其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1]。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假若师生关系能处于平等、互助、自信、融洽、理解的状态,那么它所营造的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它能促使教学相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只要把握得当,处理得当,就能在班级管理中使师生相互尊重、信任、依恋与交流。所以,和谐师生关系在班级管理环境中处于最重要的位置,并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是班级管理的必然。

2班级管理工作中和谐师生关系培育途径

2.1信任与尊重

信任、理解、互助与尊重是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信任学生,最重要的是相信学生具有可教育性。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一个孩子是毫无才能的庸碌之辈[2]。”为此,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只有建立这样的信念才能成为一种力量,才能在这种力量的帮助下发现学生的才智与禀赋,才能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并维护他们的尊严。对教师而言,在班级管理中宽容的、信任的、尊重的对待每一位学生,意味着教师教育思想的愈加成熟,具备了科学看待教育教学的能力,这样的师生关系,使二者之间的思想交流畅通无阻,师生关系自然和谐稳定长久密切。

2.2倾听与关爱

如今多数学生由于某种原因都存在着一些心理问题。如父母离异;父母异地;学习成绩不好;学生生活与家庭背景的差异等等,这些都造成学生在面对这些危机时会有一些不理智的行为,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讲,由于他们思想尚未成熟,因此教师更应该时刻倾听他们的心声,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虽然这些问题并不是一个人就能够解决奏效的,但作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就应该给予他们多的支持,多的分析,多的关爱,并积极引导,才能使他们能正确认识自己,从自己方面寻找不足,只有这样,学生在以后生活与学习过程中才不会自暴自弃,才能保持青春蓬勃的进去精神。

2.3期待与欣赏

教师对学生的期待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自信心,并以他们认为正确的成功渠道去努力,去完成教师给予的期望,并充分相信他们能够实现目标。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实验证明:在教育条件、师资水平和学习环境相同的条件下,班主任的期待与学生的进步有着密切的关系[3]。因此,期待是师生情感交流的源泉,是学生进步的阶梯。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对每一位学生进行期望,促使学生产生理念并为之奋斗。同时,在学生为之奋斗努力的过程中,要求教师以欣赏的态度促使他们更加迈步向前,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温暖鼓励之情,使他们在实践过程中更具有自信心与责任感。

篇3

关键词:班主任;德育教育;班级管理

在生活中,你可能会遇到这样的事,两个人做同样的一件事,花同样多的力气,但收效却不大一样。这是为什么?答案是很清楚的,收效不大的人没有抓住关键!我觉得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营造一种家庭式的和谐班级氛围,让班级充满气息和活力

师爱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这是每一位班主任都熟知的道理。“亲其师,信其道”,班主任爱护和关心每位学生,学生就乐于接受他的教育和管理。为了尽快地使自己对新生产生真诚的师爱,我充分利用各种机会与他们接触、交往。课间、饭后找他们聊天、说笑;在他们遇到困难时,想办法帮助解决;在他们出现思想问题时,找他们谈心,耐心细致地说服教育。同时与他们的家长保持联系,取得家长的密切配合。在我们共同努力下,学生对陌生环境的焦虑和不安很快被新奇和欢乐所取代,逐渐的喜欢这个集体并安心开始学习。

班主任还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各种活动,既做组织者,又做普通一员,让学生感到班主任不但“可敬”而且“可亲”。在军训期间,我和学生顶着烈日,共同进退,短短五天的共同生活,很快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在他们入校后的第一次运动会,我和同学们一起写标语、做小旗,为运动员们呐喊助威,虽然嗓子哑了、晒脱皮了,但师生情感加深了,也使他们感受到新集体的温暖,增强了新集体的凝聚力。

二、制定一套人性化班级管理制度,让班级管理充满“人情味”

俗语说得好:“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班风正,学风盛”,班规是对学生不良行为的约束和纠正。利用通常的强制手段迫使学生遵守往往会适得其反,多设奖励机制,减少惩治手段,如班级量化考核中多加分少扣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往往会为了弥补自己的扣分而积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甚至是额外工作。另外,“人无完人”,我们应该允许学生犯错,班规的制定不需面面俱到,但要不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学生犯错后不要马上处罚,可先提醒、后警告,或罚以娱乐节目等等。

对于新班级,开始阶段的常规工作抓得好,就能为以后的深入教育打下基础,班级会出现积极向上稳步前进的局面。班集体的凝聚力增强了,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了,班级的综合评比也就会有很大的进步,每学期一次的流动红旗既是见证更是进一步前进的动力。

三、建立一支优良的班干部队伍,使班级“分权”、“分层”合作

中专的孩子较为单纯,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都希望在参与班级管理时大展身手。如果权力过于集中在几个同学手中,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又不利于营造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良好氛围,并且会大大减弱班级自身的教育力和感染力。实行班级工作“分权”,班干部、课代表、小组长、各级各类管理员以及班主任“小密探”都应当各司其职、分工协作、相互制约,力争做到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做能使班级工作更加有序。

当然,选出的这些班级干部毕竟不是完美的,对他们不能过分苛求、指责,特别是在工作出现失误的时候。定期对班干部的工作能力进行培训指导,给他们讲解各部分的工作要点,组织他们学会指定计划及具体措施,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检查落实情况,总结得失,并加以纠正。同时必须严厉批评班干部在班级中的不良行为,鼓励他们以身作则并带动其他同学,促进整个班级树立良好班风。

四、培养一班充满自信的学生群体,尽快适应中专学习生活

自信是成功的起点。要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能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培养树立他们相应的自信心是必不可少的。

特别是开学初,很多学生会因为跟不上进度,出现“消化不良”或“欠债”的现象,严重的还会产生厌学心理,导致恶性循环。我主张学生在自我暗示中培养自信,自我暗示有一种神奇的威力,它能控制并指导人的行为,使之按预想的目标活动,最终达到目的。例如,当一个人心情沮丧时,反复在心里默念:“我精神抖擞,心情愉快。”很快就能帮助人从不良情绪中摆脱出来。所以,经常让学生在心里郑重其事地默念一些暗示语,比如“我一定能学好英语”,“我的语文成绩越来越好”,考前默念“这次考试一定能考好”等,不仅对学生能力的提高,而且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有了自信,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就能引导学生采取相应的对策。开学初,我就邀请了几位学习成绩优异的老生来到班上进行学习经验交流,介绍他们是怎样较快适应中专学习生活的,一方面请他们从整体讲他们的学习经验体会,另一方面讲学好各科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老生的现身说法,对新生是大有帮助的,使他们建立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同时我还经常与任课老师保持联系,请任课老师进行各科学习的具体指导,包括听课习惯、作业要求、学法指导等,引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真正地学会学习。对一些学习较差的同学,加强个别指导,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所在,有针对性提出改进措施。

“万事开头难”,班主任工作任重而道远,但一个班级的管理如果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这位班主任在管理这个班级时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做班主任这么久,使我感受最深的是:要做一个出色、成功的班主任,必须要有“三心”,那就是爱心、耐心和责任心。

4.1身教重于言教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教师,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尤其是中专学生,他们的模仿力强,在许多事情上,我觉得身教重于言教。记得我所带的班级,由于学生人数多,再加上没有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每次进教室看到教室的地面上都是纸片乱飞,我说了好几次都不见效,于是我每次在教室转的时候,只要看到地面上有纸片,就弯腰把它拾起来,然后放进教室的垃圾箱里,学生看见我这样做,也纷纷动手捡拾自己桌子下面的纸片,时间长了,学生的卫生习惯也养成了,不再往地面乱扔废纸,教室里的卫生也好起来了。并且他们还把这种习惯带到校园里,只要看到地面上有纸片就会随手捡起来扔到垃圾箱里。

4.2对待学生要有耐心

教育学生是一个特别复杂的工作,要求我们教师不仅要有知识,同时,对待学生还要有一定的耐心,尤其是学生犯错误时,我们教师不能够只是一味的批评指责,而要找到其错误的根源,然后耐心进行教育转化,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然后主动改正。

2004年冬季,因工作需要学校对部分教师的任课情况进行了调换,我也接手当班主任,当时班上的数学课换给另一名教师带,由于对新教师的不适应,班上有一名叫张惠的学生就煽动几名学生和老师做对,不听老师的课,不交作业,就连考试也一个字不写,数学老师几次找到学校要求调课。作为班主任的我得知这一问题后,找到这名学生,耐心询问,深入班级了解情况,得知是现在的教师讲课语速快,没有原来的教师讲课听的清,他们才这样做的。

得知这一情况,我对这名学生进行了耐心的教育:“有问题,怎么不告诉我呢?班上还有那些问题需要解决的?你这样做对吗?老师辛苦的备课、讲课,而你却什么也没学到,你的这种做法对得起老师吗?这是对老师的不尊重你知道吗?”经过长时间的交谈,这名学生深感内疚,主动找到数学老师承认错误,决心好好学习。数学老师也改变了教法,全班学生很快接受了。

篇4

一个班级中的学生由于受家庭背景、成长经历、心理素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从而表现出不同的心理需要。因此,班主任要通过查阅学生档案,尽快熟悉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情况,家庭状况及个人特长和喜好等内容并进行分类,从而主动全面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生活状态、学习情况以及各种表现,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提供第一手资料,并及早发现较难适应职业学校学习的学生。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根据实际情况加以正确指导和教育,有的放矢地给予全方位的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自信心,积极引导学生刻苦学习专业知识、勤练职业技能,努力完成学业。

2注重班级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德育工作环境

2.1提供美化的教室环境

教室环境是学生学习的外部环境,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基础。教室环境体现了一个班级的精神面貌。布局合理、干净整洁、环境舒畅、充满文化氛围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以美的感悟、美的享受,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到美的熏陶,逐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道德情感。

2.2倡导高尚的道德价值观

道德价值观主要包括学生的精神面貌、道德情操、价值观念等内容。倡导高尚的道德价值观要强化三方面工作。第一,采取多种形式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感,形成正确的利益观,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能以班级大局为重,自觉抵御个人主义、小团体主义的不良影响。第二,将传统文化教育纳入班级文化建设范畴,使学生在接受传统优秀文化教育过程中汲取正统的道德精神,自觉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道德价值观念。第三,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心理发育尚未成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因此,在对学生的教育中要给予正确指导,树立优秀典型,大力推广宣扬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在班级内树立正气,为很好地开展德育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2.3制定规范的班级制度

根据班级具体情况制订符合本班特色、具有人性化的班纪和班规,建立班规执行情况通报和奖惩、个人操行评定制度,定期和不定期对班级集体、个人的表现进行总结评比,大力表扬奖励表现突出的学生,对少数违纪学生给以严厉处罚,做到赏罚分明。

3调动全体学生积极性,促使全班学生共同进步

在开展各项班级活动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具体体现在开班会、出板报、开展知识竞赛活动、联欢会、运动会、游园活动、为社区居民服务活动等各种集体活动时要求每个学生积极参与,体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集体思想和团队协作精神。同样,班级内某个学生在学习上出现困难,或犯了错误,或身体不适,或家庭经济困难,或家庭发生变故,倡导班级中每个成员都要伸出温暖的手来给予帮助。在日常班级管理中要努力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班级建设的热情,培养班级精神,鼓励每个学生为班级荣誉尽一份心、出一份力,促使全班学生共同进步、共同成长和成才。

4以身作则,发挥榜样作用

班主任是学生的偶像,班主任平时和工作时的形象、言谈举止都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因此,班主任在工作中要注重处事方式、仪表举止、人格情操,以增强自己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的尊重。比如,到教室或宿舍只要看到身边有纸屑能弯腰拾起,讲台上物品凌乱能自然整理,宣传栏上纸张脱落能随手用胶带贴好,流动红旗没挂正督促学生马上挂好,在处理这些细节中体现榜样的作用。其次,要多注重给予赏识教育,多理解学生,用“宽容”心去包容他们,以博大的胸怀去感化他们。此外,还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多给予关爱,用自己高尚的品德去感化学生,树立自己的威信,赢得学生的信赖和尊重,使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难题或不顺心时就会想到要找值得信赖的班主任一吐为快,借以寻求寄托和答案。同时,批评学生时要注意“理、力、度、时、地”,真正做到使学生心服口服。

5结语

篇5

在班级管理中,学生班干部主要以“上传下达”的形式联系学生与辅导员,良好的沟通交往能力、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乐于助人的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是学生干部具备的基本能力,拿这些要求与9型人格匹配,我们会发现自我型、理智型、疑惑型、和平型更符合日常管理的需求。然而,我们又会心存疑虑,感觉总有些不足。因此,除了要具备以上的基本素质外,还应根据班级性格特征,适当考虑激情、品质、能力这三大特征。激情和热情不同。“激情是建立在开放授权的基础上,体现的是自主、乐业、爱心、责任与创新”[3],是激励和维持学生做工作的基础,也是学生干部做好学生工作的前提;品质,则是从道德层面上的界定与评价,是人格魅力的基础。良好的品质是做好学生工作的基础;而能力,则是对一个人是否具备做好事情的概念性的判断。较强的能力是学生干部做好学生工作的保证。故在选拔学生干部中,应充分这三个要素,寻求三者的完美结合。然而,“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能集满怀激情、良好品质、较高能力于一身的人是有限的,该怎么权衡这三个方面的关系,保证其品质,激发其激情,提高其能力是一条高效合理的途径。首先高尚的品质是一个学生干部的必备,是不容商量的。那么在对激情和能力的把握上,可以分为四类,即激情高能力高、激情高能力低、激情低能力高、激情低能力低四种类型。很显然,激情高能力高的学生是我们的首选,激情低能力低的类型是我们应该抛弃的。剩下的两种类型该怎么选呢?这需要根据班级的需要与各个干部的角色职能来确定,施行插花式安排,扬长避短,达到协调统一。总之,班级性格和学生干部性格匹配的过程是一个综合的过程,不能机械的进行硬性的匹配,应根据班级性格的不同分析班级的需求,根据需求的不用,职位的不同选择具备不同特质的学生,从而实现班级性格和学生干部性格的有效匹配。

二、班级干部的选拔与任命

(一)学生干部的选拔方式

班级需要确定了,干部人选有了,然而如何将适合的人才安排在适合的位置上呢?在对其他老师班级建设经验的学习与总结中,笔者发现,在班级学生干部选拔中通常有直接任命和民主选举产生两种方式。然而,任命有伤民主,海选有碍集中,为了取得民主与集中的双赢,在动员人员参与班委竞聘时,应注意对重点对象的动员。动员是一个极难把握的程序,其结果具有一定的不可考性,不易识别到想要的结果。因此应注重与重点学生供同探讨分析班委的作用及其自身的潜质,从学生自身出发,用一定的义利观引导他们参加竞选并找准竞选职务。同时,在实际工作中,也应适当的偏重、有意的布置一些任务给内心所选中的对象,加大他们在班级里的影响,扩大其竞选过程中的群众基础。这样即避免出部分同学拉选票及选举的过分民主,同时,也能确保合适人选的胜出,切实体现了民主与集中的统一。

(二)学生干部的培养与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而学生是一个各有所长的群体,也是一个成长的上升的群体,学生干部亦然。他们如同璞玉,需要仔细雕琢才能熠熠生辉。同时,作为一个为班级服务的团队,他们如同田忌的马儿,需要合理的搭配与建设才能发挥最大的优势。故在选准学生干部的同时,要注重对学生干部的培养和学生干部队伍的使用。

1、激发学生干部的工作热情“矢不激不远,人不励不奋”,合理的肯定和有效的激励是学生干部保持工作激情的前提。学生管理工作琐碎,且学生干部权力有限,再加上课业繁重,个人承受挫败能力较弱,这就导致他们在工作中找不到重心,缺乏成就感,进而失去工作热情。如何保持永鲜的工作热情,让其主动投入到工作当中呢?不断的激励与肯定,并有效的建立起一定的竞争机制,帮助学生干部在琐碎的管理工作中寻求上升的利益点是一个有效的途径。而切合实际的利用适当的物质或精神手段来促使学生干部自觉去从事某种活动,肯定其工作,激发他们主动承担任务,自主创新工作,使他们从“要”到“我要干”,将外部赋予转化为内部渴求是最理想的一种模式。

2、建立切实的共同愿望,使班级和学生干部形成共同价值观与利益点孙子曰:上下同欲,士可为之死,为之生。一个美好、光明、灿烂的共同理想,往往可以起到强大的“磁场”效应,对学生干部产生强大的感召力。因此,在学生干部建设中应注重共同的目标和愿望的设立。共同的愿望的确立与渗透是建立共同价值观和利益点的前提。因此在学生干部队伍建设过程中,应结合实际创建全新的管理理念与共同愿望,做到“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用共同的文化和价值观念约人于无形,引导大家在自身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选择符合自己价值观念的利益实体。同时,一个班集体中,有着共同的利益点又有着不同的利益主体,也应注意共同的利益点的发掘。寻找到学生干部与班级群体的共同利益点,点中“自私”的隐穴,引导他们在集体利益和自身利益中选择共同的利益,塑造共同的集体。

3、握紧“团队”的拳头卢孟来先生曾说:“从高空撒落一把散沙和掉下一块水泥块相比,其威力之差不言自明”[3],这个形象的比喻巧妙的道出了团队的作用。一个班级是由不同的个体组成的,一个班级的管理也是由不同的学生干部共同管理的。如果他们不能形成一个共同体,而是相互使反作用力,那么班级事务是很难做成的。为此,在学生干部队伍建设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干部的团队精神,注意取消不必要的竞争,化解内部潜在的矛盾,分工明确,充分授权,教会他们换位思考,架起沟通的桥梁,握紧“团队”的拳头,使之拧成一条绳,同进同出,达到良好的效果。

4、赏罚有度,管理透明“西方的管理学认为,管理者要宽宏大度,要赞美员工,要公开公平公正,要施行透明管理”[4],在学生干部建设中亦然。21世纪的大学生,不仅在个性上寻求张扬,在制度上更是追求一种平等。同时,由于经历的不同,他们在工作能力与其他方面都存在着差异。作为辅导员,我们应用公平公正的奖罚机制激励他们扬长避短,对态度和品质方面出现问题的学生干部坚决撤离,对工作积极认真的学生干部给予相应的表扬和奖励。做到赏罚有度,管理透明。

篇6

一、要加强心理沟通,以求得班级群体对管理目标在心理上的认同

在班级管理理活动中,经常出现学校和教师对班级提出的要求与同学心理有差距,班主任要从全局出发,及时沟通,纠正学生心理上的偏差,使学生的心理趋向与群体目标保持一致。如学生对学校分配的任课教师有看法,班主任就要及时协调、沟通。94年学校安排了一位老教师来任教本班的语文课,一段时间后,学生纷纷来我处反映该老师上课节奏慢、音调低、不善于课堂管理等,要求学校撤换其他教师来任教。我了解到一方面学生反映的情况基本属实但过于偏激,另一方面现实情况是学校不可能就此撤换一位勤恳工作多年的老教师。我当机立断决定对学生进行心理上的沟通和协调,一方面对学生的要求表示理解,另一方面向学生介绍该教师的光辉历程及教学长处,提到该教师有多篇论文、论著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特别提到该教师曾为名曲“二泉映月”填词并在全国范围内播放,学生听了渐生对该老师的崇敬之心,仰慕之意。加之该老师主动找学生谈心,慢慢地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接近了,感情加深了,学生在课堂上与老师的配合/:请记住我站域名/也默契了。由此可见加强心理沟通以求得学生的心理认同,融洽师生关系,从而可以达到培养健康、和谐的班集体心理氛围的目的,使每个成员都感到生活集体中的满足感和责任感。

二、要注意心理换位,以化解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矛盾

中学生在人际交流上具有这样一种心理特征:他们一方面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但同时又很少主动地去理解别人,在对待老师方面,这一心理特征表现得尤为突出。作为班主任,平时就应该指导学生学会理解他人,而在处理师生关系问题上,则应该学会理解老师,其具体的做法是“心理换位”,把自己当作老师,学着用老师的观点去分析看待问题,从老师的工作性质、工作目标出发,来理解老师这样做的理由,这样,许多矛盾便会被化解、消散了。在班级生活中,同学间出现分岐或矛盾,在所难免。班主任要作耐心的心理疏导,一方面要让学生懂得,人生在世,各种矛盾冲突也是难免的,涉及原则性的矛盾冲突,当然应该争出个是非来。在非原则性的矛盾冲突发生后,即便是自已有理,也不能得理不饶人,如果因为自已有理就去“据理力争”,不愿退让,其结果必然是让对方、更让周围其他人难以接受,解决矛盾冲突的过程应本着“有理也要有礼”的原则;若是在矛盾冲突中自己是无理的一方的话,那更应该主动认错,多陪不是。另一方面要引导双方心理换位,设身处地进行体验和思考,这样有助于理解对方,减少误会。这样,学生就会认识自身欠缺,主动与他人协作,在更高层次上恢复心理平衡。

三、要从个性特点出发,注意到班级中学生个性的相似和相容

人的个性影响人际关系和人的心理发展。学生在信念、态度、价值观,或身份、文化程度、社会背景方面相似程度高,彼此间就容易接近,容易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而相似程度低,则容易疏远,或否定的人际关系。作为班主任,应特别重视那些因在消极的因素上有其相近性而形成的学生群体,因为这种群体有可能产生偏离集体倾向,我们应当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班级活动来转移他们的兴趣,改变他们的价值观,并通过有重点地做好部分学生认识转变工作来降低这种群体的相似性,使他们能更好的溶入整个班集体中。一般情况,对个性不同的人,可以利用个人需要上的互补性来调节心理上的相容或人际关系的倾向性。如教室座位安排,班主任在了解学生个性的基础上,把主动与他人来往和期待他人接纳自己的人组合在一起,把对他人表示亲热与期待他人对自己表示亲热的人组合在一起;把喜欢支配他人、帮助别人的人与期待人引导帮助的人组合在一起,相互有满足趋向,能相处融洽。这种互补性的心理调适,有利于学生的竞争与合作,稳定班级群体的乐观情绪,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和默契,使班集体充满生机和活力。

四、要教会学生心理相容

篇7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这是说过的话。在工作中,我们遇到的是各式各样的学生,成绩差的、性格孤的、很要面子的、喜欢听好话的等等。我们要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见招拆招。在不一样的学生面前,我们要不停地“切换”,努力做到游刃有余。有时候我们要滔滔不绝,有时候我们要沉默不语。笔者现在所带的班级有个叫杨斌的男孩。他长得很眉清目秀,看上去很成熟稳重,却是很令笔者头疼:寝室里不搞卫生,不按时就寝,常让小同学帮忙洗衣物;教室里课堂上不是睡觉就是玩手机,作业不肯做,还极易与同学、老师发生矛盾,几乎天天违反纪律。开始时,笔者对他除了说教,就是处罚,甚至惩罚,但收效甚微。有一天,他又犯错了(作业不做,与语文老师起冲突),笔者将他叫进办公室,但他就是那样不在乎地等待笔者的批评。笔者清楚,在以前的交锋中,什么大道理小道理他比教师还懂,而且还会说服笔者。这次笔者决定来个“无声对抗”,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笔者依旧只看着他,没说教也没批评。慢慢地笔者发现,他竟然有了变化,从刚才的满不在乎,现在到有点局促不安。又过了一会儿,他低下头,偶尔抬头瞟一下。笔者知道,他在窥测老师的内心,但笔者还是很平静地看着他的脸,就好像在欣赏一幅画。他的头越发低了,也更加不安了。良久,笔者打破了沉默:“这里有本多余的语文练习册,你拿走吧。”他抬起头惊讶地望着笔者。“你可以走了。”笔者重复了一遍。他默默地走了。当天晚自修课他把前天的作业补上了,而且接下来好几天的作业也都按时完成了。在师生沟通中,班主任老师的适时沉默会体现出一种自信心和力量感。因为沉默能迫使学生说话,为自己的错误行为做出解释或向老师道歉。因为缺乏自信,心虚的人往往害怕沉默,要靠喋喋不休的讲话来掩饰内心的忐忑不安。因为教师的沉默,学生会对自己的行为自我进行反省,检查自己的过错,领悟老师无声语言的暗示,可以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二、在学生面前流泪——心灵感化

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常常会有情绪冲动,不够理智的时候,甚至会做出一些傻事。当老师发现某种情况时,不要轻易动怒,避免过激的行为伤害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而是要尽量保持冷静,要有用语言和行动去悄悄感化。我们的学生都是很有思想的,他们也是挺懂事的。有一次,笔者的心情很差,班级女生之间又发生了矛盾;再过两天要跑操考核了;儿子身体又不是很好,不能去上学;老公所带的高三学生要高考了……总之生活上、工作上的压力忽然集中在了一起。终于在课堂上笔者“爆发”了。学生对笔者的大发雷霆无动于衷,甚至嗤之以鼻。激情表演一点效果也没有。第三天在得知跑操考核的结果时,笔者激动不已,冲进教室首先向同学们鞠了一个躬。然后向同学们吐露了心声,并为前几天无过发火深深地道了歉。“非常感谢同学们的努力,你们的跑操成绩相当的出色,是年级第二名,老师真的很激动也很感动。”说着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同学们有的递上了餐巾纸,有的沉默了,有的眼中闪着泪光。不知哪位同学带头鼓了掌,哗的一下,全班想起了热烈的掌声。大家的心都被掌声震动了,我们的心灵在洗涤在感化。正当此时,笔者拿出了准备好的棒冰:“我相信同学们今后会做得更好,请你们也相信老师。”没想到,当天晚自修出奇的安静,课间有不少同学给笔者来了短信,其中有一条是说:倪小龙同学带头和解了两个女生寝室间的矛盾。双方还签下了保证书,要让老师作为鉴证人。常言道:“欲晓之以理,须先动人以情。”班主任只有对学生倾注真诚的师爱,用欣赏的眼光关注你的学生,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自觉、愉快地接受老师的教诲,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在这种孕育情感的氛围中取得进步,体验收获。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在一起取得共同的进步。

三、给学生展示的平台——借力发力

一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我们在班级管理中要学会借助一切可以使用的资源。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笔者充分利用墙面“汗水凝香径”“欢乐伴我行”“风采展示台”,把一些优秀的作业、作品、好人好事、星级明星等张贴出来,让学生自己去评比,去竞争,以实现教育的魅力。同时和各科教师商量好,如有作业不做的或做得不像样的利用前面黑板的一角挂出名字;和生活委员说好,各寝室的卫生、纪律要及时反馈在显眼的地方。我们通过一系列的展示评比,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更加明确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并不断内化和完善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也从中体验着收获的快乐。这种自我教育是相当深刻的,是一般说教所达不到的效果。俞美华同学,一个爱说爱笑,不太爱学习的女孩,但她酷爱画画,尤其是画芙蓉花。一天,她又在同学的本子上乱涂乱画,而且俩人发生了争执,并有肢体冲突。笔者把她叫到办公室后没有数落她的一些缺点,而是准备把她的闪光点发挥出来为班级服务。于是,笔者拿了椅子让她坐下,语气委婉地说:“美华,我想让你做两个事情。第一,上午玩的色子借我,很有趣的,我想让我儿子也玩玩;第二,我想请你帮忙。一直以来,我班的黑板报质量都不高,只拿过三等奖,我想把这事交由你来负责,还有教室也想再布置布置,你有什么好想法吗?”听到我的话,她当场表示不再买色子了,还保证一定“会让老师满意”。从此我班的黑板报质量上了一个台阶,教室里开满了芙蓉花。这给了俞美华展示的平台,让她重塑了信心。

四、对学生不要太刻薄——遗忘该遗忘的

“忽视”教育,是一种淡化教育痕迹的教育方式,也是一种悄悄教育。对反复出现错误的学生,不再一味地批评他,更不揭他的短,而是故意“忽视”孩子错误的存在,只当作没看见、没听到,让它过去。这种做法既能对学生形成压力,又可以使学生释放压力并转化为动力,迸发一种无形的力量,激励学生积极进取。教学中,常常有学生,会莫名其妙地让你不高兴:不由自主地说脏话,有意无意起恶意的挑衅,无轻无重违反学校常规。此时,如果我们没有一颗宽容、欣赏的心,那么,我们就会不开心,不快乐。蒋琦同学,白净瘦弱,单调的表情中,我们总担心会从他的嘴里冷不丁吐出一根伤人的暗器。有一天课间,笔者发现蒋琦的值日工作没有做好,于是笔者批评了他,他不仅不承认错误,还挑衅:“我就是做不好,而且扫把都没有了,叫我拿什么扫?”一时的语塞让笔者马上意识到僵持会使矛盾激化,还有可能引起学生的不满。此时铃响了,笔者“刹住车”,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一样开始上课。回到办公室,同事正在传授健康秘籍:“我要活到120岁,我不跟你计较。”听后,笔者在午饭过后,站在办公室门口的走廊上,看见蒋琦从食堂走来之后,立即面带微笑,清清嗓音,努力让自己的声音显得亲切,向蒋琦打了招呼,并招手示意他来一下。在蒋琦惶惑的眼神下,笔者递给他一把新的扫把,一边拉出凳子:“来,坐一下,我们好好谈谈值日工作以及教室的保洁。”笔者的话还没有说完,他连忙说:“老师,我先去搞卫生吧。我明天一定自觉把教室卫生搞好,行吗?”那一刻,我很幸福,因为我很快乐,为那一点似夜幕下小橘灯散发出来的亮光般微茫的成就感。第二天早自修前,蒋琦就已经做好了他的值日工作。罗西说:“不幸福是因为刻薄的人。”是的,刻薄者其实很可怜,损人不利己,烦人又自扰。而当我们对学生的错误少一点偏激狭隘,多一点“宅心仁厚”,然后优雅地微笑离开,那么,我们的内心将会温润圆满、快乐安宁。

篇8

关键词:班主任 学生 沟通 细致、深入 默契

唐朝的李商隐曾在《无题》诗中感慨道:“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我想班主任与学生之间也应“心有灵犀一点通”。学生的喜怒哀乐会影响我们的心情,他们的进步退步能牵动我们的心。我们会在他们伤心消沉时焦虑不安,也会在他们意气昂扬时拍手称快。

所有的班主任都应该拥有一双“透视眼”,一眼就能看到学生心里去,与学生的交流必须细致而深入。要让每一张调查问卷,每一次家访、谈话,每一门课程成绩的记录,每日每时的细心观察,都成为伸向他们内心深处的触角。一个成功的班主任,只要在学生面前一站,透过他们的一笑一颦,一言一行,就能准确地把握他们为什么兴奋,为什么消沉,为什么哭,为什么笑,甚至是一点点情绪的波动。班主任要想达到如此的境界必须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的以下几个方面:

一、细入学生的个性。

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个性,有的温文尔雅,有的刚烈好胜,有的舌如机簧,有的惜字如金,面对一张张鲜活的面容,我们该如何调整好他们的心态,使他们融洽相处,积极上进?我想班主任首先应细致观察学生的一言一行并作好记录,因为学生的一言一行中都会透释出他们的个性特点,然后在积累并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把握学生的个性特征,要做到了然于胸,尤其是那些温文内敛、惜字如金型的学生更应细致、深入地去把握。还有一类学生,成熟而敏感,甚至有些自卑,青春发育阶段的迷惘使家长感到恍如隔代,束手无策。面对这样的孩子,解放他的思想比提高他的分数更为急迫。不同个性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方式与其沟通,其实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都期待着老师对他的询问和关注,有时,班主任一次鼓励的微笑足足可以令敏感的学生几天都心动不已。

二、细入学生的情感。

成人的情感世界纷繁复杂,学生的情感世界又何尝不是如此。他们会因为老师课堂上几句不经意的话语而黯然神伤,因同桌、室友几个无心的措辞而郁郁寡欢,因心仪的男孩喜欢上了别人而悲痛欲绝,因回校时父母几句“多余”的叮嘱而倍感厌烦……这些无不困扰着他们,迫切地寻找倾诉的对象,来一场痛快的情感宣泄。此时恰恰是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的最佳良机,千万不可错失。

班主任与学生情感交流时必须始终坚持恰当、及时、真诚、平等的原则。交流时首先要营造出一个真诚、理解、信任、尊重的意识场,让班主任与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品味着真情,享受着感动,使思想得以升华,灵魂得以净化。其次班主任要放下自己管理者的身份,始终牢记自己是倾听者,力求扮演好一个完美听众的角色,不可对向你捧出一片真心的学生表现出丝毫的轻慢,否则对他们来说无疑是莫大的伤害。此外班主任还应提高自身素养,努力塑造自己高尚的人格、健康的心理,要有爱心和耐心,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要用科学的方法调整自身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到与学生的交流工作中去,不把个人不健康的心理因素和消极的情绪带给学生,为学生树立好榜样,从而引导学生个性得以良好地发展。

三、细入学生的家庭。

良好的家庭环境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相反,不良的家庭环境对学生的成长极度不利。美国斯坦福大学校长斯帕尔教授在谈到斯坦福和硅谷的成功时,就特别强调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成长的一个重要条件。

问题学生之所以成为问题学生,最大的根源在于其家长,在于这个学生最直接、最贴近的“精神家园”。父母的喜怒哀乐,父母的离离合合,父母当年没有实现而寄予自己身上的希望,父母对自己的溺爱和苛求,父母借自己的成绩与人相攀比的心理等等,一丝一缕都在拨动学生的心弦。

班主任必须细致、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而家访是一种必不可缺的交流方式。班主任可以通过与学生家长的交流获得学生在家时的表现,问题学生之所以成为问题的根源等等,可以与家长在“拯救”学生的观点、方法、途径上达成共识——育人先于分数,从而排除在解决问题时可能出现的来自家长这一环节的干扰因素,增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力,确保问题能得以及时、有效地解决。对于少数极个别心理疾病非常严重的学生应尽自己所能说服其家长,劝其及时将子女送医院就诊治疗,不要因丢了几天课业而失去了一个孩子健全的人格。

四、细入学生的生活。

班主任要细致、深入地了解学生在校时的日常生活。日常生活是学生喜怒哀乐的源头,对于现在的学生而言,离开了父母的“温柔乡”,不异于折楫之舟,难以远行,尤其是初过寄宿生活的新生,生活自理能力极其欠缺,班主任更应主动深入这些学生的日常生活,尽己所能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关爱是一种攻无不克的利器,是一种以柔克刚的教育艺术。与学生交流时班主任应放下自己是个管理者的潜意识,树立起教育服务者的意识,抛弃绷紧的面容,换上真诚的笑靥,更多的从教育服务者的角度真正走入学生的宿舍、餐厅,走入学生的冷暖、饥渴、病愁中去。让学生感受到一份真正的关爱,驱走其远离父母的恐惧、哀愁,体会到另一种大家庭的温暖,搭建起让彼此心灵相通的彩虹,共同拥有那份默契,以保证他们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五、细入学生的成绩。

成绩是学生、家长和教师都倍加关注的核心因素之一,身为班主任不能仅仅关心自己所任教的科目,应有大局意识,从宏观上把握本班成绩。更要对每位学生的成绩了如指掌,从纵、横两个角度统计出每位学生的各科成绩,并以图示的形式展示给每一位学生,与学生、各科任老师一起研究他们成绩起伏的原因,结合学生对自身成绩的剖析给以他们具体有效的指导帮助,且以这份成绩报告分析为依据,与各科老师密切合作,时时提点、督促,帮助每个学生制定具体的目标与切实可行的措施,以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以更好的发展。对于部分患了“成绩冷漠症”的学生更应从内心上给以关注,缓解家长、老师以及同学在考试上给他们的压力,保护他们已经支离破碎的自尊心、自信心,通过与他们真心的交流,挖掘、赏识他们的闪光点并且以点带面帮助他们重新拾起久违的自尊、自信,重新燃起在成绩方面赢得重视与尊重的渴望,凝聚各科任老师、家长及其自身的力量,获得学习成绩上的“新生”。